時間:2023-07-05 16:1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銀行業的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1917年中國銀行在香港設立分行算起,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此后,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的變遷,銀行業歷經多次調整,國際化進程一度陷入停滯。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建立現代銀行業體系,銀行業國際化進程重新起步。2008年以來,西方大型金融機構遭受國際金融危機重創,而我國銀行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股份制改革,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抓住機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國際化步伐,有力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促進了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
(一)海外業務快速發展,全球網絡布局初步形成。
截至2012年末,中國銀行業的境外資產已達到1萬億美元,是加入世貿組織前的6倍,當年實現利潤約169億美元,占總利潤的8.6%,共有16家中資銀行通過自設、并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設立了1050家分支機構,覆蓋了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49個國家和地區。從區域看,中國銀行業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發達國家市場,近幾年新設機構有向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趨勢。從機構主體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行是境外機構建設的主力軍,機構數量占比高達92%,其中中國銀行599家,工商銀行246家,占比81.4%。從設立方式看,中國銀行主要通過歷史上的優勢自設機構,基本形成覆蓋全球主要國家的網絡布局,工商銀行則通過收購印度尼西亞HALIM銀行、澳門誠興銀行、南非標準銀行、美國東亞銀行、阿根廷標準銀行股權等方式進入海外市場。近幾年其他銀行也開始大舉在海外設點、并購,比如招商銀行收購香港永隆銀行、在紐約設立分行,國家開發銀行設立香港分行和莫斯科、開羅、里約熱內盧代表處等,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
(二)治理結構、經營管理和人員隊伍日趨國際化。
在治理結構方面,引入境外投資者,推進海外上市,法人治理結構和規則向國際銀行看齊。在業務流程方面,加快了“以客戶為中心、以風險控制為主線”的業務流程再造,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引領、支持和保障銀行業務發展。在經營管理方面,積極探索經濟資本增加值、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等業績考核方法,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優化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在風險管理方面,引入國際通行的資產五級分類標準,適應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監管標準,強調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管控,逐步加強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系統性風險管理,有效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人員隊伍方面,中國銀行業在與外資銀行的交流合作中培養了一批高層次、國際化的管理人員和金融人才。
(三)服務能力逐步提升,支持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升,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中國銀行業則緊緊跟隨中資企業步伐,做到企業發展到哪里,銀行服務就跟到哪里。一是為企業提供結算服務。僅中國銀行2012年的國際結算量就達2.78萬億美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2.46萬億元,均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二是開展貿易融資。不斷豐富貿易金融產品體系,開展外幣保函、應收賬款保理等一系列貿易融資綜合服務,解決進出口企業的資金難題,為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12年,我國進口雙保理業務量居全球第四位,出口雙保理業務量已連續5年居全球首位。三是為企業“走出去”開拓市場、兼并收購提供融資服務。比如,近年來國家開發銀行以貸款換能源、換資源,成功運作了中委基金、中俄石油、中土天然氣等重大項目,支持我國龍頭骨干企業“走出去”開展能源資源合作,為有效緩解我國能源資源瓶頸制約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和話語權不斷增強。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銀行破產數量激增,而中國銀行業逆流而上,大型銀行的盈利規模名列前茅。英國《銀行家》雜志2013年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96家中國銀行榜上有名,涵蓋了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半數以上的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均位居世界前十大銀行之列,工商銀行資產規模全球第一、一級資本全球第一,蟬聯全球最賺錢銀行。2011年以來,中國銀行連續3年入選29 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2013 年工商銀行也因為全球領先的各項指標、國際化的長足發展等因素入選該名單,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銀行業改革發展成就的高度認可,也證明了中國銀行業對地區和全球金融市場有著不可小覷的重要性。國家開發銀行不斷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機構合作,推動成立了上合組織銀聯體、中國—東盟銀聯體、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等多邊金融合作機制,得到周邊地區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廣泛認同。
中國銀行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成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強大助推器,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體系調整,努力提升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股權比例,在國際事務中發出中國聲音、體現中國作用,都離不開中國銀行業的有力支撐。
銀行業國際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國際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銀行業的國際化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第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為銀行業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02年至2012年,我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20.1%,出口和進口占全球比重已經分別達到11.2%和9.8%,連續四年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對外投資規模也迅速擴大,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從2002年的27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772.2億美元,躋身全球對外投資大國之列。與此同時,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對外貿易、對外投資、海外并購等經貿活動日益活躍。這使跨境金融服務需求不斷擴大,銀行業國際化具有堅實的市場和客戶基礎。
第二,國家提出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為銀行業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十提出要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督鹑跇I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指出,完善金融機構“走出去”相關制度,引導金融機構采取行之有效的海外發展戰略,加強國際型人才儲備,逐步發展大型跨國金融機構,鼓勵金融機構穩健拓展國際業務,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今年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金融改革成為自貿區改革的重要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必將使各項金融改革進入深入推進的新階段。這些政策和措施,將進一步提升金融業開放的水平,促進銀行業增強創新能力,為銀行業的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為基礎的經貿投資活動日益增多,為銀行業國際化提供了新動力。2009 年以來,我國先后啟動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境外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12年末,我國已與1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12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94萬億元,同比增長 41%,其中,貨物貿易結算金額2.06萬億元,占同期海關貨物進出口總額的8.4%,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結算金額304.4億元,同比增長51%。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快速推進,使中資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前景廣闊,銀行業可以借助本幣優勢實現全球化發展。
第四,歐美金融機構受國際金融危機重創,調整收縮業務,為銀行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金融機構陷入經營困境,紛紛去杠桿化,一些金融機構出售海外資產和業務、退出部分海外市場,實施大規模裁員計劃,削減經營成本。當前,盡管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尚未從危機中完全恢復,這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拓國際市場帶來很好的時機。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應看到,世界經濟復蘇仍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國內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的階段,我國銀行業正處于經營轉型過程之中,這使銀行業國際化也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
第一,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使銀行業國際化面臨的風險加劇。發達經濟體盡管出現復蘇跡象,但結構性問題遠未解決,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普遍放緩,隨著各經濟體聯系的日益緊密,全球經濟的波動性正在增大;中東、北非等地區社會矛盾激化,政局持續動蕩;金融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一些國家出臺新的保護措施阻止外國資本投資本國市場,對他國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實施限制、制裁。這使銀行業國際化面臨更大的經濟、政治和法律風險。
第二,中國經濟轉型,銀行業盈利增速下降,國內業務對國際化的支持受到影響。2012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1.24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增速較2011年下降17.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實現凈利潤7531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較去年全年下降5.1個百分點。在盈利增速下降的同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明顯增多,尤其是今年前八個月,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842億元,達5746億元。在經濟轉型、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的背景下,銀行業規模、盈利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需要下更大力氣夯實國內業務基礎,才能為國際化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經營管理和創新能力等較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比如,我國銀行業依靠規模擴張和保護性利差的傳統經營模式難以適應國際化的需要;銀行業經營管理仍不夠精細,產品定價、綜合營銷、風險管理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業務結構單一,過分依賴資產業務和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偏低;金融工具的綜合運用能力不強,綜合金融競爭力不足;國際化人才缺乏,具有國際視野、精通銀行業務、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較少;整體信息化程度不高。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發展。
第四,全球金融監管趨嚴,對銀行業的資本、流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銀行業監管標準日益嚴格,比如提高資本充足率要求,引入留存額外資本、逆周期額外資本、系統重要性銀行額外資本等;推出杠桿率要求,彌補資本充足率要求下無法反映表內外總資產擴張情況的不足;加強流動性管理,引入流動性監管指標等。這些嚴格的國際監管標準,對綜合化經營能力較強、業務結構多元化、資產分布遍布全球的國際化大型銀行來說,成本較低。而中國銀行業資本基礎相對薄弱,業務類型比較單一,經營模式和發展階段與國際同業有較大差異,嚴格的監管標準使合規成本大大增加,制約了開拓國際業務的能力。
盡管銀行業的國際化面臨不少問題,但總體來看,機遇大于挑戰。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海外發展步伐,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打造全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
積極穩妥推進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發展
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離不開全球化金融服務的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應適應經濟金融全球化發展趨勢,積極穩妥地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服務國家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提升全球化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提高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第一,明確目標方向,統籌推進國際化發展。一是牢牢把握服務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這一主題。銀行業一方面要積極支持國內企業在全球范圍的跨國并購和項目投資,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和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另一方面要將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和自身經營特點相結合,加快自身“走出去”,從國際化中獲得發展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中國提高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統籌規劃,整體推進。銀行業國際化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分階段逐步推進。要從國家層面統籌考慮銀行業國際化發展戰略,制定指導原則,明確“走出去”的重點領域、區域布局,有效防范國際化風險。三是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政府要系統研究銀行“走出去”的政策支持體系,建立“一行三會”的溝通協調機制,完善政策促進、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體系,加強政府、銀行、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共享,形成鼓勵銀行業“走出去”的良好政策環境。
第二,完善網絡布局,有序推進境外機構建設。一是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穩健推進海外機構布局。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明確的海外機構建設目標,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可以選擇僅在全球重點國家和地區適當布局,或選擇在全球建立廣泛的網絡機構。二是選擇適當的布局區域和布局順序。從滿足全球交易和結算的需要出發,優先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金融中心布局;從服務我國經濟發展和具有一定業務增長空間出發,優先選擇與我國經貿往來頻繁,外交關系密切的國家和地區布局;從滿足特定業務發展需要出發,優先選擇能夠提升該項業務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布局。比如,如果希望借鑒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經驗,可考慮在瑞士等私人銀行業務發達的國家布局。三是科學選擇新設機構、收購兼并等機構建設方式。新設機構相對容易管理和控制,但建設周期較長,布局分散,且存在一定壁壘。收購兼并可以利用原有客戶基礎和經營網絡,迅速融入當地市場,但內部整合與管理成本較高。要根據目標市場的地域特點、法律政治環境等,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推動各項業務順利開展。
第三,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國際競爭力。一是深化綜合經營,優化業務結構。積極發展資產管理、投資銀行、金融市場等新興銀行業務,加快發展保險、信托、租賃、證券等非銀行業務,減少對利差的依賴,優化盈利、收入結構,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化的金融服務。二是加快流程改造,實施組織架構轉型。根據客戶類別和需求對各類業務進行梳理,對業務架構進行設計再造,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銀行運行體制,提升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三是加強金融創新,提升服務水平。依托不斷發展的境內外金融市場,提供更多管理風險、增加流動性、提升收益和降低融資成本的新型金融工具,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簡單化、跨產品條線、跨部門的創新產品服務。四是打造國際化人才隊伍。通過對現有人才的業務培訓、實踐鍛煉以及引進國際化專業人才,建立精通國際業務、熟悉海外市場和法律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第四,加強同業合作,互利共贏開拓國際市場。一是深化境內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加強海外業務交流,通過組建銀團等方式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整體合力,共享“走出去”成果,避免惡性競爭。二是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借鑒國際化大型銀行的先進經驗,提升國際業務管理水平,利用境外機構熟悉當地市場和政治法律環境的優勢,快速拓展海外業務,有效防范風險。三是加強與多邊金融機構等國際性合作平臺的溝通與交流,利用平臺建立更廣泛的業務合作關系,獲取更多業務資源與支持。
1.銀行行業運行理念的轉變
即使說我國銀行業相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轉變及完善,不過同樣需要注意到的是其發展速度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參與進來的銀行業很好,尤其是我國部分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在這以問題上表現過于被動,假如說無法在運營觀念上完成改進與提升,就會導致銀行在低碳產品的研發推行問題上受到極大制約障礙。因此,從大的范圍上總結而言,當前我國銀行業運營觀念的轉變依然處于最初期。
2.我國有些銀行組織成立可持續發展部門
組織成立可持續發展部門對于銀行而言,具有十分關鍵的現實性意義,在銀行內部,必須要組織相應的機構及指派專業人員進行負責,才可以更加高效的進行低碳業務,在原本基礎上實現產品與服務項目的創新與改進?,F在,在我國有一部分的銀行對于這一問題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對于其重要意義也有了明確的了解,并逐漸的投入研究。比如說興業銀行在二零零八年的時候就組織建成了可持續金融中心,用于環境金融產品的開發與推行。而以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一些銀行雖然沒有規劃設置針對性的部門,用于可持續性產品及服務的研發,不過卻在銀行中開展了責任劃分工作,組織形成專門的負責小組,專門負責低碳金融方面的工作業務。相較于國際上一些較為先進的銀行,我國在這一問題上存在明顯的欠缺,和國外發達國家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還有很多的銀行對此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對此的投入力度也相對不足。從這里我們也能夠明顯看出,大部分的銀行對于低碳經濟開展依然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于其和傳統業務在開展過程中的差異性加以區別對待。
3.推行實施低碳信貸業務,專注于信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現在,從我國銀行業碳金融實際開展的情況來看,最為關鍵的核心就是對于低碳信貸這一領域。結合銀行所面向社會公布的責任報告文件,能夠明顯看出不管是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或者是規模較小的銀行都在不斷的投入到綠色信貸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并且在低碳信貸的發放問題上逐漸的加大了力度。當前我國銀行業在低碳信貸產品的創新問題上還停留在最初階段,很多東西都不盡完善。比如說興業銀行在推行很多融資模式的前提下,依次結合客戶及項目不同類別加以創新與改進,使之更加符合客戶的實際需求。不僅如此,自二零零六年以來,興業、浦發及北京銀行這幾個銀行一個接一個的和國際金融公司達成了合作意識,選擇全新的信用借貸取代實現對低碳項目的支撐。及時是當前我國銀行子啊低碳信貸問題上較之前有了明顯進步,并獲得了十分可觀的成果,不過依然需要認識到這和低碳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從有些銀行所公布的數據信息中查詢到問題,這種種現象表明當前我國銀行業在低碳信貸運行問題上海存在明顯欠缺,對于低碳經濟的發展實際意義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到。
4.嘗試涉足于碳資源交易活動,推行相關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
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銀行業慢慢的對于低碳經濟有了正確明晰的認識,對于其中存在的發展潛力開始投入更多的重視,并慢慢的嘗試著涉足于碳資源交易活動。當前,從全世界范圍內來說,碳交易市場正朝向規模化發展,現在資金已經超過了一千四百億美元,作為銀行業能夠選擇的參與途徑有很多,現在,在銀行業參加到碳排放權交易活動的途徑最關鍵的是清潔發展體系。據相關數據報告,一直到2011年3月,我國在聯合國清潔發展機構注冊的項目超過一千二百個,差不多占據了全世界全部總數量的四成左右,這給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及良好的時機為。另外,很多銀行同時還結合項目開展的具體特征,推動了相應的服務項目。比如說,在我國清潔發展機制與國際間做好連接作用,促進交易的完成。農業銀行在這一問題上也有越來越深入的參與,在二零一零年的時候全新增加的顧問項目為五個,當前所運行的機制能夠完成差不多降低五百萬噸的排放量。不僅是創造和清潔發展體系存在緊密關聯的服務項目,另外還有部分商業銀行同時也研發推行了和碳排放權交易彼此關聯的理財產品,投放市場供消費者選擇。比如說深圳發展銀行在二零零七年就曾經在市場中投放了和CO2排放相關的理財產品;交通銀行業在可再生能源的基礎上研發出一款全新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在投放市場后廣受歡迎,為銀行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能夠歸納出下面的觀點,當前我國銀行業正逐漸的意識到低碳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并將這一觀念慢慢的滲透到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過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這一力度是明顯不夠的,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銀行業發展趨勢
1.拓寬低碳融資渠道和方式
目前,銀監會已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低碳金融服務創新,并先后出臺了《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督促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履行金融業社會責任,致力于創新信貸服務機制,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減少高耗能、高排放產業信貸投放,支持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因此,低碳銀行應積極借鑒法國開發署(AFD)能效融資方案、國際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資方案、清潔發展機制(CDM)財務顧問方案、綠色股權融資方案和專業支持方案開展CDM項目金融服務。CDM是國際上開展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項目,是市場化解決氣候變化的理想機制。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可以聯合國際專業機構,為國內減排項目提供CDM項目開發、交易和全程管理實施的一站式金融服務。
2.加大中小節能環保企業融資力度
低碳經濟理念促進了綠色產業的發展。近年來,節能環保產業中一大批中小企業快速發展,但是,商業銀行在判斷中小節能環保企業的經營模式、項目技術的成熟度和經營可行性方面相對地欠缺。建議在貸款的審批上,要考慮按照該企業碳減排量進行授信,同時,將項目所實現的碳減排額作為還款來源,從而實現對企業承擔“環保責任”的軟約束。浦發銀行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嘗試。自2006年以來,浦發銀行在每年的信貸投向指引中,都明確提出對新能源和環保行業,給予重點授信的支持,對污染環境、能耗超標的企業,不與其建立授信關系。截止到2009年,浦發銀行已經陸續地提供了1000多億元,支持了一大批風電、水電、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電廠脫硫脫銷、工業和建筑節能領域的一些項目,促進了中小節能環保業的發展。
3.促進商業銀行開展低碳金融
相對于傳統產業,低碳產業中涉及了大量的新興技術,商業模式也非常新穎和獨特,商業銀行在發展低碳金融的過程當中,收益和風險有時候并不完全匹配,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因此,建議監管部門能夠對商業銀行從事低碳金融給予扶持政策,比如說對于銀行開展低碳金融給予稅收的減免,在風險資產占有方面,給予一些傾斜政策。同時,針對低碳企業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低碳企業發行公司債和票據出臺一些專項鼓勵政策和綠色通道,支持低碳企業的融資工作。
4.加強低碳銀行基礎設施建設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AHP
1.引言
隨著2013年《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我國銀行業面臨日益剛性的監管約束,資本約束壓力逐步加大;同時政府推動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也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覆蓋。優秀的城市商業銀行愈來愈重視對自身戰略定位的研究,其中電子銀行的發展成為一個關鍵問題。發展是進步的,但是不能盲目。電子銀行業務繁多,縱然是強大的國有銀行業也不能平均使力,將每一項業務做得至善至美,更何況弱小的城市商業銀行?為能順利解決這一發展策略問題,我們不妨建立一個指標評價體系,規定評價原則,選擇合理指標,用科學嚴謹的方法將這定性問題用定量的方法優化處理。
2.城市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策略AHP模型的構建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最根本的是需要資金,如果沒有資金的供給,要發展業務,特別是與電子銀行相關的業務則更是無從談起。但是資金的使用是有機會成本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的各項子業務具有替代性,不可能對每一項都花費相同的成本而同時發展,而是需要分輕重緩急,分別對待。筆者認為,城市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策略選擇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滿足資金需求原則
保證開展業務所需的資金,能夠滿足發展的資金需求。這一目標又包括兩個方面的具體要求:電子銀行業務啟動時的基本建設資金需求,電子銀行日常運營所需費用,保證電子銀行業務正常維護的資金需求。
(2)低風險原則
電子銀行各項子業務的資金數量不盡相同,其所帶來的成本和回報也不同,因此風險不可能相同。所以城市商業銀行在選擇發展策略時,不能僅僅只關注資金成本,而是要同時兼顧發展的風險,這是兩個方向不一致的目標,因此,綜合考慮兩個目標是能夠給銀行帶來最大效益的路徑,也是選擇最后策略的有力支撐。
(3)效用原則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市場份額,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而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得增強所開展業務的效用,能夠贏得持續的競爭力,而增強競爭力也是銀行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中間業務比重的擴大需要電子銀行業務的貢獻。
(4)技術可行性原則
通過調查,城市商業銀行中從事電子銀行業務的員工人數和質量不如國有銀行,設備也無法媲美股份制商業銀行。因此,在技術含量要求極高的電子銀行業務中,能否滿足技術性的要求,能否給目標群體一個滿意的服務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故在發展中必須保障技術的可行性和完備性。
(5)市場需求原則
市場的需求是引領銀行創新開展業務的路標。在任何一項業務開戰前需要調查市場對于業務的預期和反應,市場的預期越高,反應越強烈,全新的業務投入市場的才會有更多的消費者使用。
3.城市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策略選擇的模型分析
(1)層次分析結構的確立
本文分析了基于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最優策略。最優策略的選擇關鍵在于準則層和子準則層的指標因素,而APH層次分析法的評級是根據指標的相對強弱由小到大排列而得出結果的,本文層級分為1-9等。城商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策略的評價體系如下:
目標層A:電子銀行發展策略目標A
準則層B:業務成本B1;建設成本C1;運營成本C1;維護成本C3;業務效用B2;盈利能力C4;宣傳效用C5;替代效用C6;市場狀況B3;市場門檻C7;市場需求C8;市場競爭程度C9;銀行資源B4;人力資源C10;技術資源C11;機器設備C12;風險控制B5;操作風險C13;聲譽風險C14;內部管理風險C15
待選方案P:網上銀行P1;電話銀行P2;手機銀行P3;自助銀行P4
(2)選擇AHP模型的準則層的權重的確定
本文采用了AHP分析方法,對有關專家,教授和銀行從業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向他們請教關于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電子銀行業務的觀點,征詢了最優發展策略的層次分析結構的意見及建議,最后請他們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所列的各級指標按照1-9等打分。本文的問卷共計發出100份,并最終收回80份有效調查問卷。本文通過運用AHP層次分析法的軟件,對各層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權重,所得結果即權重分別為:自助銀行0.3444;手機銀行0.1564;電話銀行0.2064;網上銀行0.2928。
4.結論
從上面的權重可以判斷,城市商業銀行電子銀行四項子業務的排序結果依次為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情況,在選擇電子銀行發展策略時首先發展網上銀行,其次展開自助銀行的布局,再次開展電話銀行業務,最后完成手機銀行的建設。但隨著科技的飛躍和客戶需求的豐富,電子銀行還會衍生出更多的子業務,譬如現在在討論的遠程銀行就是一個典型針對企業級客戶的電子銀行新概念,故發展策略也會略有調整。
參考文獻:
[1]劉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09(31):
83-84.
[2]周虹.電子銀行發展戰略選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05:54-58.
[3]徐林意.電子金融服務發展方向探析[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5,09:15-17.
關鍵詞:商業銀行 投資銀行業務 戰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F830.4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770(2010)07-045-02
一、客戶導向策略下投資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兩極化趨勢
從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實踐來看,與客戶關系的形成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在2005年銀行發展投行業務的初期,投資銀行業務較為單一,短期融資券主承銷是最主要的業務品種,投資銀行業務與客戶的關系以提品為主。2008年以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創新產品的推出,投資銀行產品和服務出現了兩極化趨勢,短期融資券主承銷成為標準化產品,銀行間市場中長期債券品種、股權市場、并購貸款、銀團貸款、中小企業顧問服務等業務創新的空間逐步擴大,為投資銀行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奠定了基礎。
高附加值型業務能夠帶來較高的利潤,對于維護長期客戶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構成了客戶為導向的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經營戰略的主要部分,針對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未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目前商業銀行正在積極布局提升競爭力,面對市場新的發展形勢,投資銀行業務與客戶的關系將由簡單的產品為主轉向提供滿足客戶具體需求的、特色化、智能化的服務,以客戶的需求來決定融資方式、融資費用、配套服務和后續業務。
二、投資銀行業務促使客戶需求向層次化、個性化轉變
投資銀行服務能夠引導和培育客戶需求向層次化、個性化轉變,從國際全能型商業銀行和獨立投資銀行經驗來看,為了尋求更廣闊的業務發展空間,實現業務和產品的定制化,普遍重視引進和培養行業高端人才和能夠掌握全面金融服務的投資銀行經理,在專家與企業高層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得客戶從被動的產品接受者,逐步轉變為能夠主動提出產品創新、顧問服務需求,在滿足企業層次化、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企業對于投資銀行的依賴程度得到了顯著增強,確保了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國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服務的層次化集中體現在對高端客戶(包括大型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機構、各類協會及市場平臺、中介機構)長期信任合作關系的建立。投行業務涉及企業的戰略層面,通過維護大型國有企業投行客戶關系,可以加強高層對于銀企戰略合作方面的共識,成為雙方持續合作關系深入的契機,提升投資銀行的戰略合作效果;在發達城市建設和提升金融產業的過程中,銀行可以利用密切的“政銀關系”,積極發展政府支持項目的投行類業務,繼續擴大在地區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提升投資銀行的中介服務功能;為了進一步加強投行業務對于特定客戶群體需求的滿足,通過加強與協會的溝通協作,加快投行類產品的開發進度, 建立多方共贏的業務模式,以金融促進產業發展,實現投資銀行的行業領導目標。
三、投資銀行業務定位對于市場發展方向的響應
隨著金融脫媒深化和直接融資的發展,大型優質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需求將逐步降低,對于資金管理、價值鏈管理、資產管理、融資安排等方面的金融服務需求蓬勃發展,將成為未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競爭的主戰場,銀行通過深入拓展咨詢顧問服務,打造資產管理平臺、股權投資平臺、低成本融資平臺,發展資產證券化、直接投資等創新業務,能更好地滿足企業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
為深入推進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有效融合,投資銀行可以發揮鏈接的中樞作用,銀行利用投行業務撬動資產業務,拓展新的利潤來源和增長點,利用過橋融資、擔保資源作為撬動并購顧問、承銷等投行業務的手段,通過投行業務來拉動貸款和其他融資需求,從而在商業銀行內部逐步打通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實現一體化經營,提高資金、資產和負債的利用效率,促使銀行利潤率的顯著增長。
四、當前市場形勢下投資銀行業務的定位
(一)國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部的功能定位
目前,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普遍重視投資銀行部門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財務顧問和股權直投四方面的業務發展,為搶占金融脫媒、金融創新、混業經營、產業鏈整合、海外并購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帶來的市場機遇,普遍將投行部的功能定位由利潤中心調整為戰略型業務部門,即包括經營功能(利潤中心)、服務功能(與公司業務協同)、戰略功能(契合銀行戰略轉型)三大功能,業務發展重點相應放在研發與自身實力和條件相適應的業務模式、開發適用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儲備技術和人才之上。
(二)投行部作為中前臺部門對于客戶營銷的支撐
商業銀行通過將前臺和部門之間進行有機組合,可以推動對于集團大客戶和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交叉銷售、聯動營銷與收益分享,能夠實現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網絡化、一站式服務。在組合過程中,前臺部門側重于客戶關系管理和業務營銷,部門側重于提品和技術支持,為了確保的產品和技術支持能夠與客戶及前臺部門的需求保持一致,需要在前臺和層面之上設定關鍵角色實施更大范圍的協調、組織和管理,從立體角度實現對于集團大客戶和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有效開發和維護,投行部的業務性質、專業團隊、市場品牌等因素決定了具備成為這一關鍵角色的特質。
從國內外券商、商業銀行發展投行業務的成熟管理經驗來看,投行部在發揮協調前臺和部門,對于客戶開發和營銷方面,能夠發揮的獨特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目前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的一個趨勢是大型客戶越來越要求投資銀行在提供直接融資服務的同時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配套金融服務和管理服務,包括完整的覆蓋不同風險和收益的理財平臺、為企業并購提供咨詢和融資服務、房地產和礦產等專業的行業金融服務、股權直接投資金融服務、結構化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在此類業務上,投行部門可以通過獨特的經營能力和經營特色,形成較大的競爭優勢,培育出商業銀行綜合金融服務和管理服務的品牌。
二是投行部門的作用體現在對于目標客戶信息流、物流、服務流和資金流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客戶的綜合貢獻度。投行部由于能夠廣泛接觸券商、信用評級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并通過盡職調查方式針對公司不愿披露的問題展開深入了解和調查,在開展顧問類(如財務顧問、投資、理財顧問)、操作類(并購、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處置等)和融資類(項目融資、銀團貸款、結構融資、過橋貸款等)業務中,掌握了大量有價值信息,并進行持續追蹤、資料分析、建立數據庫等基礎性工作,在營銷及產品方案的設計方面,投行部門能夠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
五、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全力拓展現有業務,增加市場份額,創造財務資源和市場聲譽支持中長期戰略目標。短券、中票、金融債等主承銷業務屬于債權融資,要全力做好此類業務,為其他業務發展起到品牌和渠道支撐作用。
其次,利用客戶資源和資金優勢,積極拓展表外融資(含應收賬款類)、結構化融資、過橋貸款、小型俱樂部貸款、資產證券化、私募安排等產品創新,與市場主要股權性投資者(私募、產業基金、社保、國有資產管理平臺企業等)、主要債權性投資者(保險、郵儲、城商行等)加強合作,建立緊密的戰略協作關系,在對接同業與市場、客戶與市場、境內與境外等方面完善現有投資銀行產品線。
再次,設計與投行業務配套的貸款新品種和相關政策,以資金業務促進投行業務和信貸業務的互動發展。信貸資金優勢是商業銀行發展投行業務的有利條件,在投行部開展咨詢顧問、私募融資安排、結構性融資、表外融資等業務時,需要利用過橋貸款、擔保等信貸資源去撬動業務,利用自營或理財資金池去促進債券主承銷業務,提升銀行在企業直接融資中的參與程度和角色地位,提高銀行的整體收益。
摘 要:本文以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作為研究主題,首先,從四個方面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進行了綜合的比較分析,其次,從三個角度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最后,提出了傳統銀行業的三個應對策略和建議。期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業內人士提供幫助和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業
引言
近兩年,互聯網金融模式快速崛起,吸引了大量潛在的消費者,也開拓了基于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下的新興金融模式,對包括銀行在內的眾多行業產生了正面的沖擊,引發了諸多關注和思考。綜合細致的研究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這一課題,不但對我國金融體系發展有裨益,而且對新時期背景下的整體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也有幫助。
一、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綜合比較分析
(一)對客戶需求掌控能力不同
互聯網金融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快速的網絡覆蓋能力超過了傳統銀行業的業務處理能力,因此,信息溝通非常充分,基本不存在信息對稱現象。在整合信息資源環節,也更有利于交易雙方的合作機會的產生,相比較而言,傳統銀行業雖然在硬件上進行了很多改進,加快了網上業務的推廣,加大了服務器具的升級換代,但是,面對龐大的信息庫數據,還是無法做到像互聯網金融那樣的快速高效整合信息的能力,也必然造成信息溝通失誤的概率較高。
(二)運營模式不同
互聯網金融是伴隨著互聯網誕生的,它依托互聯網進行業務的開展,即互聯網金融所提供的服務都只存在于線上的虛擬空間。它屬于直接融資模式,著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并且促進民間金融的陽光化、規范化,更可被用來提高金融包容水平,推動經濟發展。
傳統金融機構也有類似的線上活動,但是它在資金流通過程中充當的是一個中介的角色,其服務的對象也主要是規模較大、信譽度較高的企業,對于信譽度難以審查的小微型企業則較少,傳統金融主要是通過運營網點向客戶提供可觸摸的服務,并利用關系來銷售產品。
(三)運營的成本不同
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分擔成本非常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這就能夠大幅減少交易成本,而且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操作上更便捷、中間成本就更低。
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CEO關國曾表示互聯網金融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未來,以第三方支付企業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將創造性的依靠海量數據,極大降低各類企業享受金融服務的成本。
(四)具體操作不同
1、支付方式的不同 :傳統金融采用的是物理網點分散支付,而互聯網金融是超級集中支付系統和個體移動支付統一。
2、信息處理的不同:傳統金融的信息通過人工進行處理,信息不對稱,且標準化、碎片化 、靜態化;互聯網金融的信息處理和風險評估通過網絡化方式進行,在云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信息通過社交網絡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給出任何資金需求者的動態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而且成本極低。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分析
(一)傳統銀行業的金融中介服務能力受到削弱
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傳統銀行業的金融中介服務能力受到削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傳統的銀行業的間接融資的方式和做法將會面臨新一輪的調整。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傳遞,直接降低了交易的中間環節和成本費用支出,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帶動下,銀行業支付中介的傳統項目被嚴重沖擊,也直接分流了部分客戶群體。
以阿里金融為例,在淘寶巨大的客戶群體需求下,推出“訂單貸款”和“信用貸款”服務,極大的滿足了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也刺激了個人貸款的融資需求,收到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二)傳統銀行業的業務體系受到沖擊
傳統銀行業的業務體系受到沖擊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影響力的體現,綜合回顧銀行業的業務體系,除了信貸業務外,還有理財、保險、黃金、基金、外匯等種類,這些業務背后承載著不同客戶的實際需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接入,以信貸為突破口,迅速開始蠶食包括保險、理財在內的各項傳統業務,其綜合影響力體現在業務本身,也體現在營銷渠道上。
(三)傳統銀行業的營運模式受到重大顛覆
傳統銀行業的營運模式雖然在各個業務條線上不盡相同,但是,大體都遵循了“駐點式經營+廣告+關系”的營銷方式,雖然隨著電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已經出現了營運模式上的調整,但是,對比互聯網金融的整體發展軌跡而言,兩者區別極大。當前銀行業營運模式的最大弊端反而是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所在:一是信息傳遞平臺,二是時間成本,三是經濟成本。
三、傳統銀行業的應對策略建議
(一)推進戰略改革,搭建一條龍式的服務體系
傳統銀行業必須要面對改革的陣痛,首先在服務體系上就要下足功夫。這里所說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是指傳統銀行業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定位,不要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金融中介的定位上,而要在數據的交換服務上、資金的融通方式上、營銷的平臺搭建上等方面深挖細作。在新群體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方式的綜合考量基礎上,全面推進行業內外的戰略調整和布局。
(二)推進信息化,打造新型營銷平臺
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果無法做到信息的準確、快速的傳遞,就必然會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新型的營銷平臺必然要依托互聯網,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
(三)推進服務升級,提升服務品質和質量
推進服務升級,提升服務品質和質是新時期對所有窗口行業的總體要求,銀行業作為其中的一員同樣如此。所謂服務升級,不單單是服務的話術、技能、環境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服務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務流程和服務規范的細化的提升、服務軟件和硬件的配套提升。
四、結束語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是也才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規劃的地方還很多,比如說:監管環節的制度建設問題、客服系統的規劃問題、危機事件的處理方案等等。而我國的傳統銀行業在意識到危機后,加速了對自身短板的彌補腳步,積極推出各類應對措施以維護自身優勢的客戶資源群體,但是,現階段都處于各自為戰階段。可以預見:未來我國銀行業會更多的借鑒互聯網金融的優勢,逐步調整發展戰略,實現發展轉型,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會細化自身業務領域,避開自身無法克服的經營弱點。從這方面看,兩者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分立對抗是暫時的。
參考文獻
[1] 張健.網絡銀行的發展與風險監管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張德成.基于商家、消費者和發行機構決策行為的電子貨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陳航.后危機時代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的協調發展[A].“中國入世10周年——全面開放與走向國際的中國銀行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一、管道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2年末,滄州市共有管道裝備制造企業2962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8個,從業人員122531人,完成營業收入405.7億元,實現利稅29.2億元。
(一)產業發展成集群化規模。全市管道裝備制造業年設計加工能力2000萬噸,2011年實際加工1800萬噸,完成工業增加值190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6.3%,占全市GDP的9.5%。管道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共258個.2011年實際加工量69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91億元,增加值165億元,利稅22.9億元。該產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在10%以上,成為僅次于化工產業的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區域品牌建設成效明顯。鹽山和孟村是省級重點管道管件產業聚集區,河北省特色產業基地。鹽山被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管道裝備制造基地”、“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河北省特色產業基地”。孟村也先后被認定為“中國彎頭管件之都”、“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稱號。
(二)管道裝備產品種類繁多。滄州市管道裝備制造企業產品主要分管件、鋼管和城市市政管網三類,共16大類、370多個品種、3500多種規格。制造工藝主要采用熱軋直縫焊、螺旋雙面埋弧焊、鍛打、鍛壓、中頻推制、冷成型、熱擠壓等,管道最大加工直徑2020毫米。
(三)產品市場占比率高。滄州管道裝備業新增內貿訂單多為市政工程、西氣東送工程等大型工程。據不完全統計,滄州市管道裝備制造業占全國管業生產的30%左右,中低壓管件在國內市場的覆蓋率達80%以上,高壓管道管件達70%以上。新增出口訂單主要是面向南美、東南亞、南亞等國家,少量訂單面向歐美等國。
二、銀行業支持管道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
為解決企業資金需求,滄州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籌措資金改進服務,加大信貸投入力度,取得較好的效果。信貸投放和融資特點如下:
(一)信貸投放以國有商業行和城商行為主
截至2012年末,轄區管道裝備制造業貸款余額40.8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14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合計投放20.53億元,占信貸余額的50%:滄州銀行和河北銀行滄州分行合計投放14.75億元,占信貸余額的36%。
(二)規模以上企業貸款余額較大.信貸滿足度較高
抵押物不足、信用擔保體系滯后一直都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銀行貸款業務發展的制約瓶頸。管道裝備制造業流動資金需求大,但由于本地多數企業規模小、資產少,相對于金融機構對貸款抵押物嚴格的要求,企業可供抵押資產很少。銀行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時,也必須保證其資產的安全性,因此銀行對貸款業務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準及程序,企業融資門檻比較高。截至2012年末,滄州地區中型、小型管道裝備制造業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9.39億元和3.68億元,分別占管道裝備制造業貸款的23%和9%,信貸需求滿足率僅為38%和20%。滄州明珠、達力普、中原管道、長豐鋼管、鑫源泰等大型管道裝備企業由于規模較大,抵質押資產充分,銀行貸款多集中投向此類規模以上企業,截至2012年末貸款余額為27.78億元,占管道裝備制造業貸款的68%,貸款需求滿足率達65%。
(三)創新信貸融資產品,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滄州銀行以“成長之路”、“速貸通”等產品加大對管道裝備制造業中的優質企業的信貸投入。針對經營規模較小,沒有自有產權抵押物,無法辦理抵押貸款的中小型管道裝備制造企業,該行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為其發放有追索權的國內保理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經營周轉需求,大力支持了該類企業的發展。中行滄州分行充分發揮產品優勢,加強對現有產品的創新組合和新產品的推廣應用.積極開發和拓展多種適應管道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授信品種,累計開辦了融易達業務、訂單融資業務、融信達業務、通易達業務、福費廷轉賣業務、進口匯利達業務等幾十種融資產品,部分產品為省內首次敘做,在充分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也填補了相關業務空白。截至10月末,該行貿易融資累計48筆,共計32398萬元。
(四)實行差別信貸政策,開辟綠色服務通道
建行滄州分行采取限時服務等制度,對管道裝備制造業項目的信貸審批建立了“綠色通道”,通過優化組合信貸產品,對管道裝備制造業項目實行優惠利率,在信貸額度受限的大背景下做到“有保有控”,保證了貸款的優先發放。滄州市農信社落實了管道裝備制造業差別化信貸利率政策,對管道裝備制造業產業項目,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只上浮20%,以土地與設備作為抵押的,執行50%的抵押率,信譽優良的企業,抵押率還可以擴大到60%。河北銀行滄州分行對管道裝備制造企業在信貸政策上進行傾斜,利率低于銀行利率1.5個百分點,在貸款操作方面,簡化手續,縮短時間,達到銀企雙方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僅利率優惠一項,每年就可為貸款企業節省利息1000余萬元。
三、管道裝備行業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
滄州市管道裝備制造業的小規模、大群體特征比較明顯,在縣域內布局分散,馬路經濟現象嚴重。單個企業經營規模小,年均產值200~500萬,產品主要為來料加工、管件、彎頭、法蘭等。全市規模以上管道裝備制造企業個數僅占全部管道裝備制造企業的6.8%,缺乏產業龍頭項目的帶動。滄州的管道裝備制造業依賴少數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大型企業大而不強,小型企業小而不專、不精,沒有形成配套優勢。
(二)產業鏈短,配套性弱
目前,滄州市管道裝備制造業還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條,限制了產品的配套性。管道裝備業的上游企業中,管道施工與設計企業在滄州基本沒有,大型企業、小型企業均是按照客戶的要求提品,并沒有對特定用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與設計施工的能力。因此,產業鏈條缺乏,成套能力薄弱是滄州管道裝備制造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滄州管道裝備制造業的總體規模、經濟效益和競爭力較低的主要原因。此外,滄州管道裝備制造產業的經濟循環鏈、能源利用率仍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上,整個產業還不具備承接國內外重大成套工程的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產業效益。
(三)生產經營方式落后
滄州市除幾十家骨干龍頭管道裝備制造企業外,多數都規模小而散、產品同質化普遍、技術裝備落后、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消耗成本高、市場競爭力不強。一是生產方式落后,無競爭力可言。主要的生產方式為租用農戶土地,購置簡陋機械進行粗加工。二是銷售方式落后,資金的周轉能力差?;静扇∫凿N定產的方式,通過銷售人員與往來企業提供的供求信息開展生產,生產忙閑不均,靠天吃飯的情況很多。
(四)技術創新能力較弱
目前滄州市管道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主要還處在吸收、模仿和集成階段,如油井管、鍋爐管等產品的開發主要還是以追隨、模仿歐洲和日本的產品,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還不夠完善,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和服務支撐平臺有待于進一步建設和整合。相關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中介機構和當地企業還沒有實現緊密結合,致使技術、成果、人才、設備等創新因素不能有效地向產業集成,企業研發能力較弱,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少、水平低。全市管道裝備制造企業中擁有專利的不足5%。
四、相關建議
(一)加大政策扶持,加快管道裝備制造產業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管道裝備制造產業: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管道裝備制造產業的信貸支持:對管道裝備制造企業在土地使用權、設備、技術、商標等需求上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產業政策、財稅政策、信貸政策和各種補貼政策的支持,將政策結合實際、細化到具體項目,使各項政策相互配合發揮最大的作用。
(二)創新金融產品,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進一步推進金融創新業務發展,擴大金融開放,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資機制,著力增強市場融資功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管道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滿足管道裝備制造企業多元化的資金需求;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工具,支持管道裝備制造企業增信融資:探索適合管道裝備制造項目的貸款模式,實現擔保形式多樣化,貸款方式多元化,以支持管道裝備制造項目或龍頭企業的發展。
(三)改進金融服務.滿足管道裝備制造企業需求
滄州地區管道裝備制造業多為中小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信貸政策上應將管道裝備制造業作為重點行業予以扶持。可以根據中小管道裝備制造企業的特點進行業務創新.設立中小管道裝備制造企業信貸專營機構,充實信貸服務隊伍,主動與有融資需求的中小管道裝備制度企業聯系,溝通、走訪,創新產品服務、優化審批模式,為其提供資金支持,促使其發展壯大。
關鍵字:物流銀行 融資
一、物流銀行業務的特征與創新點。
物流銀行業務的全稱是物流銀行質押貸款業務,簡稱物流銀行,是指銀行以市場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強且符合質押品要求的商品質押作為授信條件,運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銀行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有機結合,向公司客戶提供集融資、結算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的銀行綜合服務業務。
(一)物流銀行業務的特征。1.物流銀行業務的業務特征。物流銀行業務是一般動產質押業務的升華,與一般的動產質押業務的業務特征相比,具有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遠程化和廣泛性的特點。標準化是指物流產品的質量和包裝標準都以國家標準和協議約定的標準由物流公司驗收;規范化則指所有動產質押品都按統一、規范的質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確保質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點主要指所有的質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有關業務管理人員都可通過互聯網,檢查質押品的情況;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確保了該行在全國各地開展異地業務,并能保證資金快速匯劃和物流及時運送,因此,此業務具有遠程化的特征;而廣泛性是指該業務服務客戶可是大、中、小型各類企業,既可以是制造業,也可以是流通業,總之只要這些企業具有符合條件的物流產品,銀行都可以提供此項服務。2.物流銀行業務的信用特征。物流銀行業務能為需要資金的企業提供數倍于原有交易規模的信用額度,這種業務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應。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銀行業務中的保證金比率為三分之一計算,對于一般的流通企業來說,物流銀行業務可以使其銷售額擴大了近50% ,商品周轉時間縮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個銷售網絡全面采用物流銀行業務,對于生產商來說,將使其整體銷售額擴大50%左右。3.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特征。物流銀行業務的風險具有復雜性、多樣性、難測量性和難控制性的特點。這主要是由質押商品的授信條件本身所決定的。
(二)物流銀行業務的創新點與銀行風險。物流銀行業務可為企業提供部分產品裝卸、儲存、運輸、銷售流通費用,而這些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50%,同時還會減少約占整個生產過程90%的物流時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該業務打破了的傳統思維方式,為商業銀行獲取更大的市場和利潤回報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也創新地引用物流(動產)質押來解決部分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因為物流銀行業務服務的對象比較特別。物流銀行業務的服務對象為缺少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卻擁有較多流動資產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難以滿足現行銀行融資中的擔保條件。物流銀行業務相對于傳統思維方式下的抵押貸款的不同之處也正是這項業務本身的創新點,對于銀行來說,這種創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銀行資產的非市場風險。目前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大都存在著過分依賴大客戶、貸款授信額度過于集中的問題,從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來看,這種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做法無疑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市場和信用風險。以某上市銀行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戶貸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達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銀行指引標準。銀行借助于物流企業的規范性和整體實力,開展“物流銀行業務”業務,就能調整資產結構降低授信風險,確保貸款資金安全,而且銀行還突破區域限制與外地的生產商發生聯系,拓展了銀行的業務范圍,在此基礎之上開拓和發展一批優質的新客戶群體,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資產的收益性。
二、物流銀行業務發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業發展為物流銀行業務發展帶來的機遇。物流銀行服務的對象中多數為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商貿企業,這些企業大都缺乏土地、廠房、機械設備等固定資產來抵押,因此難以滿足貸款擔保條件而常常遭遇融資困境,但他們擁有較多的諸如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或經銷商品等流動性資產,而物流銀行業務可以以此類資產為抵押為企業提高信用,甚至還可以把處于運輸過程中的流動物資作質押,比如廠方發給經銷商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整個都可以被質押。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占到全國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對GDP和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已分別達到63% 和74%,然而在全部信貸資產中,中小企業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說,國有部門利用了70% 以上的銀行信貸,而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卻不到30%。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空間也為物流銀行業務發展提供了機遇。
(二)我國物流業發展使得物流銀行業務發展前景廣闊。擁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經濟活力的物流區域和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國的物流市場潛力和發展都非??春谩N覈斍拔锪鞒杀菊糋DP的比重為20%左右,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強中的400多家企業在華進行了投資,這其中90%左右的外資企業都選擇了物流外包,占中國市場全部物流外包企業總數的70%。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對物流外包的認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不斷呈現增長趨勢。當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為600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今后幾年年均增長率將達25%,良好的市場發展使得我國的物流銀行業務前景廣闊。
三、物流銀行業務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