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6:1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對初中孩子的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 當前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類型有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民主型。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父母學歷低、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方式失當、教育影響不一致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家長應提高素質、樹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同時家庭、學校、社會構建起“三教一體”的教育網絡。
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優秀的家庭教育能為初中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過去,我們較多地關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觀,但農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卻令人擔憂。本文擬從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類型,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
一、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類型
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類型可分為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種。溺愛型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嬌生慣養,百依百順,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這種教育方式妨礙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養和獨立生活技能的發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懶惰、不思進取等不良性格特征。專制型的家長對孩子管教過于嚴厲,對其行為過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須服從父母,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這種教育方式培養的孩子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或是變得服從、壓抑、退縮,或是變得在家長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長不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進行批評和引導。這種教育方式培養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長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與孩子人格平等,關系融洽,對孩子理智施愛,愛嚴結合。這種教育方式給孩子創設了自由規范的發展空間,孩子往往充滿自信,有較好的自控能力和創新精神,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二、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長存在的問題
(一)學歷低
目前,農村初中生的家長學歷普遍較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60%。他們是經過人才篩選后剩下的。有的學者研究發現,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覺采取正面、積極的教養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負面、消極的教養方式。而農村初中生的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無法對子女進行科學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導。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學歷低,家長對讀書學習沒興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圍,相當一部分家長閑暇時間自娛自樂,沒有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在對農村家長的調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業時你家的電視或電腦是開著還是關著?”的問題時,回答“沒注意過”的占12.95%,回答“開著,孩子有自己的房間學習”的占35.7%。
(二)教育觀念落后
農村初中生的家長教育觀念落后表現在發展觀、親子觀和教養觀三個層面。在發展觀層面上,一些家長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只注重結果。腦子里只有分數,認為分數代表著孩子的一切,過于看重學習成績,單純用分數衡量孩子的發展。不少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學習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無所謂。過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發展缺乏全面認識。在親子觀層面上,許多家長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財產,認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教養動機往往是養兒防老、光耀門庭;在教養觀層面上,一些家長有著“樹大自然直”的觀點,認為父母的責任就是把孩子養大,孩子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就變好,還有的家長認為“家長管養,學校管教”。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認識是行動的先導,錯誤的教育觀會影響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三)教育方式失當
許多農村初中生的家長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著孩子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出人頭地,當孩子不聽話或發展不盡如人意時,他們就會心灰意冷,不愿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而是動輒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當孩子不聽話時,他們就會粗暴地責罵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學會了以粗對粗,頂撞家長和老師。另外,農村初中生家長從事的主要是體力勞動,甚至有些還是重體力勞動,勞作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很難跟孩子和風細雨地交流。當子女不聽話或做錯事,甚至有時是被誤解時,許多家長都會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子女狠狠訓斥,嚴厲懲罰。
(四)教育影響不一致
在農村,家庭幾代同堂的情況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局面,甚至父親和母親有時也會不統一,嚴父慈母在中國的家教中是比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雙親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賺錢,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另一方,而管孩子的這一方教育孩子比較隨意,帶有情緒性,心情愉快時,和孩子交流,反之,對孩子不理不問;也有的家庭,平時父母雙方外出打工時,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托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農忙或逢年過節回來,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諸多情況往往會造成孩子的無所適從或盲從一方,使他們不能正確地分析和判斷事物。
三、改善農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家長的素質
農村初中生家長的素質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質,提高家庭教育質量,首先應從提高家長的素質開始。農村初中要開辦家長學校,在農閑時間成立文化補習班,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定期請有關專家和學者舉辦家庭教育講座,有針對性地對家長進行具體輔導,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家長在學校的指導下,應自覺參加“家長學校”的文化補習和教育專業培訓,訂購家教報刊,學習教子理論。家長想要讓孩子喜歡讀書,自己首先要捧起書本來,身教重于言教,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勤于學習、樂于學習的榜樣,與孩子一起成長,想方設法營造家庭學習的氛圍,使學習成為每個家庭必要的生活內容,從而構建學習型家庭,這樣家長才能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二)樹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農村初中生家長必備的教育素質,家長應樹立正確的發展觀、親子觀和教養觀。首先,家長要有正確的發展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綜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識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長要使孩子全面發展,使其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其次,家長要有正確的親子觀,要認識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應樹立“為國教子”而不是“為己教子”的觀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為社會盡義務,按照國家和社會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再次,家長要有科學的教養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家長要做到教養結合,及時糾正,否則會使孩子形成“惡習”,要認識到樹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為棟梁之材,家長必須隨時關注成長中的問題,合理地教育和引導。另外,家長還要認識到教育孩子是學校的工作,也是家長的職責,每一位家長要在養育孩子的同時,自覺承擔起教育責任,并主動與學校配合。
(三)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與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密切相關。初中階段學生生理、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強,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煩躁不安,粗暴兇狠;或悶悶不樂,郁郁寡歡;或不聽勸告,與人對立;或公開反抗,桀驁不馴。每一位農村初中生的家長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育實踐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引導并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滿足其合理需要,同時對孩子提出明確要求,從而形成融洽的親子關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勵孩子發揮主動性和創新精神,不斷探求新知;在品德修養方面,應要求孩子自覺按社會的道德行為規范約束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慎獨的境界。
(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教一體”的教育網絡
影響學生的因素分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者非常重要,單純地強調任何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都是錯誤的。但在這三者中,農村學校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主動地去協調這三個方面。首先,指導學生有效地接受社會教育,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增強辨別能力。比如,要關注學生的上網情況?,F代社會,想要讓孩子關掉網絡,像戒毒那樣戒網,是不可行的。處在網絡時代的老師與家長與其對孩子進行“追堵打壓”,不如順應時代潮流,正視現實,引導孩子健康、文明上網。其次,要積極地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的教育方式。要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讓孩子成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顧著掙錢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要盡可能地親自教育孩子。父母雙方還要經常性地討論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場、觀點應一致起來。另外,還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讓他們放松對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響取得一致,否則孩子無所適從,這樣會抵消教育作用,甚至會產生副作用??傊?,我們要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影響一致起來,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教一體”的教育網絡,從而使這三個方面步調一致。
參考文獻:
[1]曾天德.當前初中生的問題行為及其對策[j].吉林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0,(5):11-14.
一、損害孩子的興趣
在教學目標上,一些地方、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無限拔高培養目標,以強調幼小銜接作為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的基本培養目標。
有研究表明: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而是孩子是不是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否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否引發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培養了孩子知識的遷移能力,是否幫助孩子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否教孩子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孩子學會探索、學會合作等等,過度教育的內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圍,如再采取強制的方式來進行,必然會激發孩子的厭煩情緒和抵抗情緒,最終使孩子的學習興趣受到損害。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的學習。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家長和老師,非要像對待小學生一樣要求他們,這種違背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學前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應以游戲為主,他們的知識學習應以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關在屋予里學漢字、算算術,孩子們會很掃興。當他們進入了小學,拿到的課本卻與父母教的一樣,新鮮感煙消云散,會不堪再學。于是,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的過程,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二、扼殺孩子的潛能
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長型教育”。兒童的發展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適度訓練,不能隨意逾越其認知發展階段。在小學生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之前,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的直接后果是強制性延長小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增加兒童神經系統的負擔,長此以往,必然會傷害兒童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嚴重危害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強調向小學生“灌輸”知識,忽視小學生在游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身體各部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而正規的小學生教育,教師每設計一個游戲活動往往使小學生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孩子在這種以游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變得越來越健康、活潑、聰明,比那些會寫多少字、會算多少數的孩子在正式上學以后更有潛力。
三、影響全面平衡發展
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還可能會誘發小學生的厭學傾向。游戲是孩子們學習的基本方式。孩子們在玩耍這種隱性教育中認識世界,保持著好奇心與想象力,不斷發展著自己的運動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創造力、想象力。對知識的強化灌輸和強制學習的做法淡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部分學生對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懼,導致一些孩子還沒有上小學就出現畏學、厭學情緒。
孩子某一方面的發展,可能是以犧牲其他多方面的發展為代價的。孩子的眼前發展,可能是以損害長遠發展為代價的。過度教育能使孩子學到一定的知識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卻在逐步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也難以得到培養和鍛煉。
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超越了小學生心理發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讓小學生寫、算,進行強制性的學習,他們“玩”的時間被剝奪了,沒有一點自由,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無法發揮。孩子變得像“小大人”,呆頭呆腦。小學生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在成人的責備甚至打罵聲中強制學習,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則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嚴重的危害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目前許多幼兒園孩子多,活動場地小,玩具少;集體活動多,個別自由活動少,孩子的個性發展已經受到一定的限制?;氐郊依?,如再進行較長時間的強制性學習,孩子玩的時間被剝奪了,他們開朗的個性會受到摧殘,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不能發揮。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撥一撥,動一動的“算盤珠”。
要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問題,首先必須正本清源,從理論和政策上科學區別幼兒園與小學的性質、任務、目標、內容、教學方法等,牢固確立幼兒園教育的獨立地位和性質,將幼小銜接的任務交給小學來完成。
只有提高全社會對學前及小學教育的認識,正確調整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和小學的評價標準,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初中化傾向才能得到有效糾正。
如果人生是一場長跑,那么自信、愛學習、愛思考、樂觀向上、能感恩、體諒他人,這些性格品質比知識更貴重,它們會讓孩子健康成長。
關鍵詞 初中生 厭學問題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1初中生厭學問題的成因
1.1學生自身原因
學生對學習節奏和方法的不適應導致失敗感。在小學階段,由于功課少,內容淺顯,學生依靠死記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績,而升入初中后,課程急劇增多,內容不斷加深,教學的節奏也相應加快,加上新課程改革后,許多知識并不能靠識記就能很好地掌握,大量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學會概括、理解、分析才能將知識消化。于是部分在小學時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的學生則會顯得無法適應,窮于應付。再加上中學競爭激烈,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遭遇挫折,無法正確調整心態、尋找原因,從而使成績一落千丈,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1.2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學校生活對學生是否有吸引力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盡管要推行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是,初等教育實踐中,應試教育現象屢見不鮮,以應試教育為主導的辦學思想仍然很有市場。應試教育是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而所謂的考試就是一套厚厚的試卷,或者說試題的集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不圍繞考試,這種單調的校園生活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1.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皮亞杰指出:“人作為主體都具有可塑性,青少年尤甚,青少年時期受到的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等外界刺激,往往會形成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备改甘呛⒆拥牡谝蝗谓處?,父母對孩子能夠在很多方面產生影響。今天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大誤區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教養方式不當,一切唯分數論,造成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絲毫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產生厭學情緒。父母對子女的關心是勿庸置疑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并不是每一個父母都能正確地關心孩子。家庭教育存在的第二大誤區是關注物質精神,忽視身體,忽略心理。有些父母單純從物質上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而忽略孩子的精神要求,缺少與孩子之間心與心的溝通,從不試著走進孩子的心靈,從而讓孩子的一些不正確的、不健康的思想放任自流,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再加上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弱,于是很容易脫離正常的人生軌道,走上厭學、棄學的道路。
2初中生厭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學生方面
讓厭學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后比較中接受自我,認識到自己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從而改變自己無能的自我認識。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尤其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厭學學生對自我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后,隨即就要開始自我實踐,這種嘗試結果的好壞是他們能否徹底轉變自己的關鍵。要盡量創造環境,讓厭學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興趣,品嘗到學習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2.2學校方面
必須明確教育目標,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評價制度,創設理想的教育環境。學校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教師的人才觀、教學觀和角色觀,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學定教”的教學觀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可持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和諧的教學環境,讓每個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心境,快速進入最佳思維狀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努力落實教學改革以新課程為指導更新教學觀,拋開應試的枷鎖和束縛,樹立敢于創新的思想,逐步建立新的教學觀;以課堂為陣地推動新課程,教師要努力轉變自身角色,由原來單一的傳授者變為平等中的首席者,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促進者和合作者。學生學習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師生之間是平等民主的關系,傳統的課堂講練模式也將隨之而改變。教師要挖掘學科知識中的興趣點,改進教育方法,給學生以平等的關懷。以課外廣闊天地為拓展,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讓他們自己去發展、去探索。這樣,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時落實教學改革。
2.3家庭方面
規范自身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有空也可以坐下來看看書、讀讀報,或者在休息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也是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育觀念,符合時展的需求。增強兩代人對話。加強家校聯系:第一,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保持聯系,參加學校建立的“學校――家長短信平臺”,及時了解孩子出現的一些狀況,配合老師共同解決好出現的問題。其次,父母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形成一種認真、堅強的品質,更好地面對學習上的困難。不要對孩子過分溺愛,只關注孩子單方面的觀點,要多聽聽學校的聲音。
殊性。
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很多同學都是在初中時代就確立了自己的優勢,打下很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怎樣與孩子溝通才能起到引導和幫助孩子,促進他們學習的目的呢?最根本的是我們要了解初中階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生有幾個顯著的
特點:
一、強烈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老師,出了問題,不能對孩子一味地訓責,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我們需要好好引導,將孩子對自尊心的維護轉化為上進心、自信心。
二、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把老師的話當作“圣旨”,而是自己單獨思考。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地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臺。一方面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有好處。
三、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
其是壞的影響。諸如:上網、吸煙、賭博等,而且容易著迷,對是非的判斷能力還較欠缺,所以,應盡量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不妨多學學孟母的精神。
四、孩子渾身帶“刺”
經常聽家長說,自從孩子上初中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脾氣越來越壞,不聽說,稍不如意就橫眉冷對,就像渾身長滿了刺一樣,碰不得。其實這說明了孩子在成長,我們需要的是尊重與引導。
五、孩子容易偏激,逆反心理加重
因為孩子正處于心理成長時期,對外界的看法相當敏感??赡芤痪湓?,也可能一點小問題,就會對老師產生偏見,甚至會影響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在遇到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千萬不能上來就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他正確的部分,然后話鋒轉到他不妥當的地方。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交往、生活等各個方面,如果溝通不當,師生間的矛盾就會加大。本人在這些年的教學中得出以下一些經驗供同仁們探討:
1.在初一,用第一、二節課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交談,列舉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初中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方法,鼓勵孩子,轉變觀念,樹立信心
很多孩子剛步入初一,經歷了辛苦的小升初,都會出現松懈。所以,老師一定要幫助他們樹立目標,為他們添動力。
2.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訓責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最強的階段。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應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同學的面前。
3.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4.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于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總是在孩子耳邊講,應該如何如何,而不該怎樣怎樣。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地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和說教
6.多與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愿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成長。一個壞的朋友卻恰恰相反。
8.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遇到不懂的問題,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們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該如何做。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
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我們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缺失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539-01
在如今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初中生顯然是作為弱勢群體而存在,當然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也是得到重要保護的群體。然而,越來越多屬于這個群體的生命消失在宇宙中,這些還沒完全開放就被中途折斷的花朵,是我國生命教育的失敗。生命是一次性的,失去了就不會再重新來過。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如此漠視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呢?生物課程應該怎樣開展才能讓中學生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呢?這些問題構成了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缺失,已經引起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探究。
1.初中生物生命教育中的缺失及原因
1.1 父母對孩子的忽略導致初中生缺少關愛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生命教育理應也有父母的一份,但生活的快節奏讓太多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賺錢養家,本是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心意,卻沒想到忽視了孩子的家庭教育。長期缺乏家庭關愛的初中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心里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存在感,慢慢失去了關愛他人的意識和能力,甚至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出不可挽救的事情。
1.2 封建思想的殘留、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和家庭結構的不穩定導致的家庭暴力,也是導致初中生漠視生命的重要原因。家庭暴力作為一種對生命極其不尊重的做法,不僅給孩子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還為孩子做出了錯誤的引導,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形成了不正常的生命觀,產生暴力傾向,易沖動,易采用極端方式解決問題,不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最后釀成大錯。
1.3 學校的壓力和老師的忽視讓初中生忽視了生命的重要性。學校是知識的天堂,同時也是我們形成人格的地方。在中國的歷史上,學校一直是一座神圣的殿堂,老師是我們最敬佩的人。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升學率成為眾多學校之間競爭的標桿,學生作為主體,當然會被重點培養,只是教育不再是知識與素質的結合,它很"單純"地變成了學生的考試成績。生物課堂不再是美麗的生命的展現,而是一道道生物題目的講解。沉重的壓力使得學生走向了"自殺"的道路。
近年來,校園暴力頻繁發生,還在如花一樣年紀的初中生,剝奪了他人的生命,也毀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初中生正是生理和心理都開始成熟的階段,學校是他們長期生活的地方,老師是他們的指路燈,周圍的同學則構成了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生要開始學著處理各種關系,包括和老師、和同學以及和學習的關系。在各種關系處理不好,老師也沒給出關心和引導,甚至還做出體罰等行為時,部分同學開始使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生命。這是悲哀的事情,卻也是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情。
1.4 社會的冷漠讓初中生的生命意識逐漸消失。社會風氣和媒體文化給初中生帶來的不良影響也不可忽視。網絡信息的發展給了暴力信息大量傳播的機會,這些信息侵蝕了未成年人的本真,引導他們做出出格的事情。媒體過度宣揚暴力兇殺事件,助長了校園暴力的滋生。網絡游戲和視頻,導致初中生過度迷失自我,沉浸在虛擬的兇殺世界中不能自已,最終在現實中傷害了他人的生命。
1.5 自身的軟弱讓初中生對未來失去信心。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和包容,容易使初中生產生過度的依賴心理。獨生子女的增多,讓他們自我意識過強,不懂得與他人交往,遇到挫折就心慌意亂,面對失敗、被人嘲笑,他們害怕并且逃避,最終因壓力過大結束生命。
2.初中生物生命教育的改革方案
2.1 提高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和理解。生命教育的具體含義是指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認識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積極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對終極信仰的追求??傊逃哪康氖亲尦踔猩鷮W會尊重生命,并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因此,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并保護生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重視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從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開啟對初中生的引導,加大力度宣傳生命的可貴和褻瀆生命的危害。
要通過多種途徑來宣傳校園暴力的危害,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引導他們敬畏生命、愛護生命,而不是一味地提高成績。另外,采取不同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精彩,意識到生命的短暫,教導他們如何珍愛生命。
2.2 創設生命教育的良好環境。初中生的生命教育關乎我國的未來發展,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命教育環境。父母應該放慢工作的腳步,給孩子更多的關愛會讓他們對生命的產生愛的情懷。老師作為教育者,以身作則更有說服力,才能讓生命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里。另外,加強法制建設,提高初中生的法律觀念,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規范監督。同時,教導他們學會保護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應該全心全力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他們體驗生活的意義,學會感恩,感謝生命帶來的美好。
2.3 加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初中生的經歷較少,沒有足夠的心理素質去解決發生在生活當中的各種矛盾。因此導致他們壓力過大,產生逃避的心理。所以學校應該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積極開設心理咨詢課堂,宣傳健康向上的內容,及時給予他們心靈上的幫助,引導他們積極面對失敗,樂觀面對生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寬容他人,理解他人,堅強地生活學習。
總結:生命是美好的事物,正是生命讓我們體驗到愛的力量,體驗到大千世界的繁華,體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初中生是一個青春的群體,是世界的活力,作為世界的未來,要愛護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學會寬容世界,學會堅強地面對未來。對于教育者,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要給他們增加過多的壓力,讓他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中吧。
參考文獻:
[1] 孟繁軍;《校園"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對策》;教學與管理;2012年7月;
關鍵詞: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時代的變遷在青少年這一代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留守初中生主要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深刻地反映著時代的烙印。留守學生在一些地方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大,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成因也值得廣大教育者和家長深思。
一、信仰的迷亂與缺失
留守初中生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享受著豐富的家庭物質條件,感受到的是優越的社會環境,但他們缺少了勞動,缺少了艱苦的磨煉,在他們當中許多人也缺少了正確、科學、高尚信仰的支持,存在著信仰的迷亂與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仰的多元化。調查顯示,他們的信仰選擇,既有高尚的信仰,又有低俗的信仰,既有科學的信仰,又有非科學的信仰,既有理性信仰,又有非理性信仰等等。
2.信仰的非理性化。非理性主義對留守初中生的影響雖不大,但還是存在的。在他們的信仰世界里,部分學生還存在著迷信、盲從、盲目信仰的傾向,他們對一些現實問題,不會加以理性思考,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信仰的非科學化。部分初中生對激烈的升學競爭難以適應,因而對現實感到失望,甚至厭學,轉而向神靈求庇護,使神秘主義和有神論在他們心中蔓延,他們對星相學、預測學很有興趣,荒廢了學業。
4.信仰的世俗化。在當前的教育中,由于有些教師思想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甚至有個別教師信仰教育中的懸空化,導致部分留守初中生只重視個人物質生活利益的追求,他們不談理想,不要信仰,更不愿為偉大理想而獻身,他們奉行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處事原則,遇危不扶,有難不幫。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消極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功利化的心態使部分學生變得自私,他們崇尚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把金錢和利益看得至高無上,高尚信仰趨于淡化。
在有些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境界中,由于沒有正確、科學、高尚信仰的支持,使家庭和社會對他們的一些不良影響沒有一個強大的對抗精神力量,所以他們很容易被不良影響所感染,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良心理問題,出現了厭學、早戀、網戀等行為問題。
二、理想的迷茫與低俗
理想就是人生的奮斗目標,理想按性質分:有科學與非科學、崇高與庸俗之別;按內容分:有社會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等。我們通常所說的“青年人應當有理想”,主要是指有科學的、崇高的社會理想。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初中生理想的迷茫與低俗化很明顯。
在對留守初中生進行“我的理想”的問卷調查和談話中,四分之一的學生對理想認識模糊或根本沒有理想,他們的理想膚淺,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總說:“我對未來沒有什么想法,只想自由自在地過日子?!薄拔乙蔀槭裁礃拥娜?,現在還不清楚。”“想這么多干什么,長大再說?!币灿性S多留守初中生對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的進行了思考,他們好像是通過透視遠處父母的所作所為,懂得了生活的艱苦和人生的不容易,這些人比非留守初中生更早、更多、更踏實地思考未來,但他們常常很苦惱,不知將來做什么好,自己沒能給自己一個肯定的、清晰的答案,心理很是迷茫,如一個學生在調查問卷中寫道:“我們的父母都在遠處打工,有的掙錢多有的掙錢少,我不知道我會成為他們的哪一種,難道象他們那樣一輩子都去打工嗎?不去又能做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目標是什么,生活消極,學習沒有動力。”約五分之一的留守初中生存在理想迷茫的苦惱。
留守初中生理想的低俗化很明顯。留守初中生中狂熱的追星族很普遍,他們對于明星的身價百倍,日進斗金,所到之處燈光、閃光燈、狂熱fans的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非常崇拜,這表象輝煌的一切無不深深吸引著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在他們眼里,處于人們視線金字塔尖的明星幾乎成了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社會的熏陶,家庭父母的言傳身教,使在大多數留守初中生認為擁有財富和權力就是意味著擁有了一切,拜金主義思想嚴重。成功人士駕乘名車,出入豪宅,在留守初中生的眼中充滿了無比的誘惑,雖然機會和風險雙生雙棲,盈虧都由自己承擔,但是,他們則更容易被繁華的表象所吸引,他們的注意點更側重于物質的追求與享受。
理想是中學生騰飛的翅膀。一名胸懷遠大理想的中學生,他一定有前進的動力和方向,他的生活一定非常充實,他會按照自己確定的人生目標,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沒有理想,就沒有行動的方向,沒有奮斗的動力。留守初中生中理想的迷茫與低俗化,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缺少推動的原動力,即使有外部力量推動,他們的學習也缺少堅強和長久的努力,如果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或有一些困難,逃避的思想便很容易產生,也很容易產生厭學、逃學、上網、早戀的行為了。
人生境界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日常事務,衣食住行、各種應酬等;第二個層次是事業,對學生來說,就是學業;第三個層次是審美,也可以說是思想和認識的境界;這三個層次一個比一個高級,一個比一個更接近人的精神內核。一個人如果缺少信仰和理想,就只能在第一個層次中生活,他的精神內核就得不到補充和發展,他就處于不思進取的停滯狀態。
三、親情關懷的缺少
親情是指親人之間的感情。親情是人世間最真至純的情感,它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最能激發進取,因此,親情是教育最好的源泉和支持,親情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生活有著豐富的滋潤和營養作用。親情教育是不可以,也不可能取代的,孩子渴望親情,也最需要親情的溫暖。但留守孩子的親情教育剛好是最缺少的,也是最不能得到滿足的,也是他們感到最委屈的地方。在對留守孩子“什么是家”的調查中,回答最多的是“父母就是家”,即使家里建有很好的房子,大部分的留守孩子還是認為父母才是家??梢姡改甘呛⒆幼顭o私的幫助和依靠,父母的親情關懷是最無比的溫馨和安慰,在留守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在身邊的陪伴,缺少父母溫馨的親情關懷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不足。留守孩子許多心理問題的產生都與親情關懷缺少有關。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學階段的孩子,對事物的好壞、對錯、是非等判斷力較弱,正處在一個生理急速變化,心理發育不穩定的階段,如果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就可能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就可能會致使有些留守學生軟弱無助,自卑封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情緒異常,難于溝通,對教師同學甚至親人生了隔膜感。
四、父母教育的失當
家長愛孩子是人之常情,孩子得到愛的滿足是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但是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長,一般一年回家一次、二次,在家時,恨不得把全身心的愛給孩子,甚至把變味的愛也撒向孩子,對他們嬌生慣養,百依百順,甚至是溺愛放縱;不在家時,出于一種補償心理,孩子要錢給錢,要物買物,他們要干什么就同意干什么,使一部分“留守學生”形成了不思進取、自由散漫的壞習慣。有些外出務工者在長期的打工生涯中慢慢形成了一種“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如有父母認為“上不了學,今后跟爸媽一起外出打工掙錢”。這種思想潛移默化,極易助長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和“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些外出打工的家長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學校缺少配合,他們工作地點經常變更,居無定所,學校、學生與他們溝通交流非常困難,不要說平時,就是遇上急事,也往往是束手無策。有的打工家長,思想狹窄,教育水平低下,只是一味地強調,他們用汗水和心血在外務工供養孩子生活、學習很不容易,對孩子一味地強調考試分數,即使孩子考了99分,也還是不行的,要求高,加大了留守孩子的心理壓力。
&nbs
p; 五、隔代教育能力不足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祖輩大多是既沒有教育的精力和體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隔代管教、監護工作容易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溺愛,一是粗放管教。爺爺、奶奶年紀大,孫輩是個寶,小孩要錢給錢,要吃給吃,對小輩往往過于溺愛放縱,對小孩的一些不合理愿意、行為不加予反對、否定、約束,使失去約束的留守孩子特別頑皮任性。有一些老人,一生辛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把兒女拉扯長大成人,現在他們又要照看孫子、孫女,身心已經疲憊,能力已經不足,因此,他們對留守孩子只能是粗放管教,教育方法簡單,每天上學就行,至于在外面干什么,就不管了,想管也管不了。這樣就使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約束、引導處于一種松懈狀態,留守孩子的思想、行為就很容易出現偏差。
六、管教出現真空地帶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家,隔代教育往往又力不從心,缺乏家庭管護,加之節假日又是孩子們的自由活動時間,這樣造成了留守孩子在校有教師管,在家少人管、節假日無人管的惡性循環,出現了管教上的真空地帶。他們年紀尚幼,思想單純,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節假日他們在水塘中游泳,在魚塘邊垂釣,在國道上飛車,在網吧中沉迷……在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的同時,他們的思想也失去了約束和引導,隨意、散慢、任性得以助長。
七、學校教育的不足
一是以往學校對留守孩子的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相應的對策。二是學校管理留守孩子力不從心,教師編制緊,教學任務重,造成教師沒有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很難及時發現留守孩子存在的問題。三是教師素質不高,思想觀念陳舊,教育方法單調。
八、社會環境的影響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高消費等各種消極沒落的生活方式的影響,賭博、貪污、暴富等各種社會弊端的存在以及生存空間的制約等等,使有的留守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偏離,只講個人,不講集體,只講利己,不講社會責任,只講自由,不講紀律;有的心理素質較差,意志薄弱,對生活缺乏足夠的認識,戰勝挫折缺乏勇氣;有的不愛勞動,傳統美德水準下降,是非觀念不強,個別甚至出現偷盜、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留守初中生是時代的產物,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在所難免,但愿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能解開他們的心結,能夠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幫助和呵護。
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特別是理想教育的幾點建議[eb/ol].
hefei.gov.cn/n1105/n32932/n193134/n193510/16117188.html
[2] 羅曉燕.理想是中學生騰飛的翅膀[eb/ol].
首先,我代表初四一班全體任課教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天各位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我們的家長會,可見家長們對我們學校工作非常支持,因為你們用實際行動表示了對孩子們的關心。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在漸漸地長大,再過一個多月時間就要參加初中階段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升學考試。初中四年級,是學生在初中學習生活中最后一個階段,是學生終生學習的一個中轉站,對學生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認識到,初四是學生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
今天召開家長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學校、教師及家長之間的聯系、相互交流一下我們在校及在家的情況,以及初四的全面復習工作,以便老師們能夠及時調整工作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使家長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育管理中來,使他們在這關鍵性的階段,取得更好的成績,獲得更大的發展,為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實現家長、孩子、以及學校三方共同的心愿??傊痪湓挘褪?ldquo;一切為了孩子”,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根本出發點。
我想跟各位家長交流3個方面的問題。
一、目前情況
我們這一屆的畢業班老師是一個團結的集體,教師個個都有著教學畢業班的豐富經驗,可以說都是學校的骨干力量,今年我們初四年級的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認真負責,時時處處關心著學生。當然,我們也看到,家長在這一時期,也是比較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的。我們這一屆學生:大部分同學成績都有了進步,并且,成績的提高也是非常明顯的,這屆學生的智力水平比較高,極大多數同學都能遵守學校紀律,上課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但也有部分學生也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學習習慣差,課堂上不夠專心;2、學習缺乏自覺性,作業馬虎、或拖拖拉拉,不及時完成;3、也有些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成績比較差;4、還有些學生就是存在偏科現象(從學生的成績可以看的出來),發展不全面、不均衡。另外,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發現家長在教育中存在以下五種誤區。誤區一:聽之任之。個別家長感到孩子已經初四了,孩子大了,也管不了了,將孩子的不服管教寄托于學校教育,甚至遷怒于學校教育;誤區二:過分干涉。許多家長認為初四這一年時間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門心思學習,不能做其他的事,對孩子的自由進行限制,不準做這,不準做那,這樣反而適得其反;誤區三:過分期待。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水平,這樣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誤區四:要重視心理健康,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身體備加呵護,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90后大部分心理或多或少的有些亞健康。
所以,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想在以后的幾個月時間里,同心協力,關心、督促孩子們的學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真誠的向在座的每一位家長提出一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