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6:12: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美學的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護理;美學;臨床應用
當今,維護健康已成為現代人強調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標,人類對健康的需求不僅滿足于恢復健康,而且對護理工作的美學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與要求。人類對健康的重新認識,引導了社會對護理美學的追求。目前,美學概念已經逐步滲透到護理領域的方方面面,基于此理念我院護理專家把護理中的美學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在為人類健康服務中體現了重要的社會價值,現總結如下。
1 護理美學的內涵
護理美學是研究護理領域中美的現象和審美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美學基本原理為指導,借鑒人文、社會科學等諸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從人、環境、健康、護理的角度出發,探究護理審美的發生、發展及其一般規律[1]。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所學的美學知識,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美,欣賞到美。
2 護理美學的應用
2.1 創造美的環境,營造和諧的診療氛圍 現代醫院的管理, 要求提高門診服務質量, 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有序、整潔的環境。護理環境不僅是護士和護理對象活動的空間,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健康。良好的環境可使患者心情舒暢。門診環境保持整潔、適宜的溫濕度,裝修整體色彩以淡雅為主,光線充分利用自然光,保持空氣流通,保持環境安靜。在本院門診各專科報到臺均設有電子顯示屏, 使患者了解醫生的診斷進程,避免大量患者排隊等候; 在走廊宣傳欄介紹科室的建設和專家簡介,各個診室及功能檢查室標示清楚,為患者就診提供了方便;在診室外長廊墻壁上的科普宣傳欄,介紹各??频囊恍┏R姴±?、注意事項和診療方法,增強了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識。診室內的物品擺放整齊合理,井然有序,地面干凈,保持清潔明亮, 通風良好。在兒科門診及診臺裝飾卡通化,并提供玩具,可以減輕兒童患者對就診的恐懼心理,從而更好地配合醫生檢查。
2.2 塑造美好形象,構建和諧醫療環境 形象美是護士職業應具備的一種儀表,而不是一般概念上的美麗漂亮[2]。護理專業形象的塑造是每位護士的責任和義務,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加強素質修養,自覺加強品德修養、知識修養和行為修養, 提高美學素質, 并自覺地正確運用美學原理指導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樹立人文關懷理念,營造和諧的醫院社會環境。作者醫院和科室對護士的形象有嚴格的要求,如:護士在接觸、護理患者時應身著整潔、莊重、大方、適體的工作服,淡妝上崗,儀容端正,佩戴胸卡,熱情主動迎接患者,站立姿勢規范正確;在接聽電話時要求護士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進入房間或進行與其他人際交往時, 要求護士必須使用尊稱, 注意語言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 掌握適當語氣, 做到嚴肅與親切的結合;與患者交流時, 根據年齡、性別、職業給予適宜的稱謂, 以增進親切感和信賴感;對患者的詢問要耐心傾聽,詳細解答,嚴禁冷、硬、頂、推、拖現象??傊?護士形象優雅、舉止穩重大方,不但提升了專業形象,還可以贏得患者的信賴。
2.3 規范護士行為準則,突出護理工作的語言美 為規范護士行為,門診部制定了“護士行為規范指引”,在語言、表情和動作中都應注意表達出同情和關懷,使患者感到溫暖和體貼[3]。例如:門診護士接診時,用溫和,親切的態度:“您好,請問您哪里不舒服,請把掛號單給我,您先到候診椅就座,等候叫號,候診時間大概是××時間”; 患者的病歷未填寫:“對不起,請您把病歷封面的內容詳細填寫,填寫后請您到候診椅就座,等候叫號”;個別患者病情緊急,需要提前就診:“先生/女士,您的病情較急,必須做緊急處理,我馬上請醫生給您診治,請稍等。”患者對護士有誤會或不講理,發脾氣,護士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靜默或離開患者,不與患者發生沖突,以文明化解矛盾。恰當的語言再配上大方的舉止,就會給患者一種美的形象[4]。
2.4 熟練掌握護理技能,體現護理工作的行為舉止美 護理技術操作是護理藝術美的展示與凝結,不規范的護理操作會給患者帶來不信任感[5]。因此,護理人員在醫療護理技術上精益求精,在護理過程中運用嫻熟的的操作技能為患者服務。在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護士動作輕柔優雅,細膩靈巧,能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同時也更能贏得患者的配合,使患者以良好的情緒接受治療和護理。護士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準確、及時、能動地執行醫囑,細致觀察病情,根據護理對象的個體需要實施護理措施,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
3 小結
護理人員美學在工作中的實施, 體現了護理實踐中的人文關懷, 使護士成為既有精湛的護理技能, 又有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審美能力的新型護理人才, 順應了時展的要求, 有利于推進護理學科的發展。在護理事業發展的今天,護理人員將護理美學應用到臨床與護理工作,就能使護患關系融洽、和諧,讓患者在治病過程中感受到美,得到美的享受,從而體現出護理的美、護士天使的美。
參 考 文 獻
[1] 姜小鷹.護理美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03.
[2] 張珍平,顏蓮.護理美學在臨床的應用.中國療養醫學,2007, 16 (7):409.
[3] 肖瑞芳. 美學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29 (8):7128.
關鍵詞:人文科學;教育;護理;教學方法
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的健康,生活質量和人的價值。社會對護理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服務模式等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護理專業的蓬勃發展使得護理專業學科越來越作為一門獨立的醫學分支在發展,護理專業的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日漸凸顯出來,《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規劃的發展目標和任務為“到2015年,建設一支數量規模適宜、素質能力優良、結構分布合理的護士隊伍”護理工作是一項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護士的人文素質直接影響護理工作的質量水平,如何進一步加強高等護理人文素質也就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護理教育中人文科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1護理模式轉變的需要 隨著社會發展,護理模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以疾病為中心的疾病護理模式轉變為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1]。在整體護理模式下,要求以現代護理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促進患者健康為目標,為患者解決護理問題為目的,把患者視為全生物、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環境多層次、多方位需要的整體[2]。以往的護理教育延用醫學教育模式,缺乏護理專業特色,多課程間缺乏邏輯性知識結構的構建,不能構成整體化的基礎、專業課程群組,無法通過多課程之間的知識結構與技能,形成護理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無法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3]。
1.2護理培養目標的需要 2010年護理教育升級為一級學科,進而著眼于落實各層次的護理人才培養,提高教學質量,注重畢業生的崗位適應度,解決護理市場提出的人才供需矛盾,一系列的市場需求讓護士角色重新被審視。角色的多元化、為護理提供者、計劃者、管理者、協調者及健康教育者、促進健康和降低危害因素等,讓護士從單純的醫師助手成為健康保健隊伍的合作伙伴,在疾病診斷、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4]。
1.3發展護理教育,追趕世界普遍水平的需要 在我國的高等護理教育中,文學、社會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美學、禮儀等人文學科的設置明顯不足,只占到總學時的8%左右。而國外的醫學課程主要由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與醫學3部分組成。其中,人文醫學類課程所占學時比例最高的為美國和德國,分別達20%和25%[5]。
2 護理教育中人文科學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2.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當今,西方醫學人文教育已有明確的目標,即樹立新的醫學觀念,全面認識醫學與社會;培植道德情感,規范道德行為;依靠人文知識和方法,發展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培養協作精神和社區管理能力。由于我國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護理人文教育的目標仍不明確,其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以醫學院校的教育模式為支撐,人文社科課程門類單一,主要以意識形態教育為主,這與國際護理教育模式嚴重脫節[6]。各護理院校的教師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清楚通過人文素質教育要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同時學生也不清楚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標性,嚴重影響了護理人文教育的發展。
2.2人文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護理教育總體上仍偏重人的生物學層面,對心理、精神、社會、行為等因素重視不夠。筆者認為有以下問題:人文課程科目設置不足,在課程結構中所見的比例偏小。盡管我國本科護理教育標準提出應設置人文課程,但對科目和課時數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導致醫學院校對人文課程的重視度不夠,缺乏人際溝通與交流、文學藝術類、人類學等方面的課程。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在眾多的課程設置中,醫學類人文課程很少,最多為8門,占總課目數的7.5%。在學時數上,醫學人文課程最高也僅占總學時數的2.69%,最低則為零[7]。反現發達國家課程設置中基礎課、臨床課、人文及社會科學課程多占到1/3[8]。
2.3教學形式單一 由于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所占比例較小,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所以導致人文課教學方法仍然采用傳統護理教育模式;以班級授課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以課堂授課為主,老師為完成大量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沒有給學生留出提問題的時間,通常是填鴨式教學。而在人文領域,情感體驗永比理論說教對人的影響大,雖然重視了課堂上知識的灌輸,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缺乏師生之間互動,僅是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潛力的挖掘,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對上課不感興趣,認為人文學科不太重要,從思想上放松了對人文素質的要求。
2.4師資力量貧乏 目前,我國護理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全日制本科及其以上教育的比例仍然低,離教師法規定的教師資格有較大差距,仍然存在中專教中專,中專教大專,大專教本科的現象[9]。這樣的問題在高等護理人文素質教育中更是突出,在我國多數醫學院校的護理人文教育通常是由人文社科系(部)和護理專業教師承擔的,教師的知識結構,學歷層次均不能很好滿足護理人文教育的需要,專業教師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養,人文科學教師又常常對醫學知識知之甚少,此外,在人文素質教育的交流方面也存在不足,如國內各護理學院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沒有長期的交流計劃;不注重國際學術交流,缺乏同國外優秀護理院校間的聯系。這樣就導致我國護理人文教育方面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發展緩慢,從而使得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發展更加緩慢。
3 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探討
3.1明確護理人文教育的培養目標 護理人文教育的重點是教學生做人,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知識面,為學生健康的人格形成服務,完善個人作為一切活動的起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成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我國護理人文教育可以樹立以下培養目標:①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②加強職業道德方面的學習,注重愛心的培養,培植高尚的道德情操,規范道德行為。③注重文學與美學知識的學習,達到擴展眼界、凈化心靈、啟發智慧、培養氣質、美化形象的目的。④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塑造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并能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為患者進行心理健康和解決心理問題。⑤注重社會學科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確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⑥通過護理人文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學無止境的道理,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攝取新知識,更好地適應新世紀醫學的變化和發展。
護理人文教育最終使學生從“多元知識體系”中培養兼收并蓄的胸懷,注重全面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護理專業學生要尊重生命,熱愛護理工作,成為一個健康而全面發展的人,這正是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的精髓。
3.2科學合理地設置人文課程 在我國護理人文教育改革中,怎樣科學合理地設置人文課程是一個重要環節。筆者認為,應該在新護理模式需要的基礎上,架構一個比較科學的、完善的護理人文課程體系。結合實際構建護理人文課程3大課程群,即公共基礎性人文課程群,基礎護理性人文課程群,綜合性、實踐性護理人文課程群。具體實施如下:①明確護理人文學科的核心課程,即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美學、護理社會學、醫學法學以及醫學哲學。其中,護理心理學的學習,可以使得學生掌握交往技巧,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了解不同年齡、性別和患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制訂適當的護理計劃;護理美學的學習有利于為患者創造舒適的環境,護士美的儀表常給人以親切、端莊、文明的印象,使患者有信任感,并能很好地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②在護理人文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按不同階段開設人際溝通、人文素質修養、護理禮儀與輔助課程,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培養良好的氣質。③定期舉辦護理人文相關內容新知識、新觀念、新進展的講座,并收集臨床實踐中一些典型的護理案例,進行心理、社會、倫理、文化的綜合討論分析。此外,在構建科學合理的護理人文課程體系時,還應同時增加人文課程學時比例,人文課程的課時占到總課時的15%~20%,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主,以充分的授課時間保證人文教育的效果。
3.3改進教學方法 在護理人文課程的教學中,探索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①需要明確一個科學的理念,即教學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必須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師要積極實行主體性教育,運用教學相長,平等討論的教學方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既勇于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堅持自己合理的見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②要加強實踐性教學,開展多種多樣的情境教學,舉行人文實踐活動,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使學生在人文環境中受到熏陶,從而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如積極開展讀書活動,組織名著導讀、名曲、名畫欣賞,人文知識講座及演講比賽等,這樣能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使他們心胸開闊,思維敏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③教師可以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把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結合起來,使相關的人文社科內容融合到護理專業課程中去。如生理學與心理學、臨床護理與倫理學、護理操作與護理美學等課程有機結合,使得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得到有關人文社科的教育。
3.4 進一步增強人文教育師資力量 目前,面對我國護理人文教師師資薄弱的現狀,要想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①注意培養和引進高學歷的護理人文教育師資力量。通過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本科教育,著重培養和引進從事護理人文教育研究的人才,優化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為護理人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儲備力量。②加強對現有護理人文教育師資教學能力的培訓。如鼓勵護理教師隊伍中的優秀人員接受研究生教育,從事護理人文教育科研,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有計劃地選送到高等院校深造,不斷更新知識和教學技能;加強國際間交流,選派有能力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教師出國培訓進修,不斷接收新的護理人文信息;舉辦培訓班,進修班等形式,提高現有師資隊伍的素質。③利用周邊綜合院校和社會上人文科學界的文化素質教育資源,聘請教師和社會知名人士前來教學,進一步壯大人文教育的師資力量。
參考文獻:
[1]沈寧.對整體護理幾個基本概念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9):553.
[2]翁新毅.整體護理與護理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5,4(2):162.
[3]李繼平,劉素珍,李卉青.對21世紀護理本科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護理2004,10(1):1-2.
[4]郝燕萍,張廣清,倫朝霞,等.我國護理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護理研究,2009,23(3A):570-572.
[5]李揚,護理教育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護理研究,2004,18(3A):378-379.
[6]達建.深化醫學課程體系全面體現高等教育價值觀[J].醫學與哲學,1999,20(4):41-42.
[7]張繼興.本科護理教育人文課程設置的思考[J].醫學信息,2006,19(5):969-971.
【關鍵詞】 媒介融合;模塊式教學法;護理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護生數量越來越多,學歷層次越來越高,加之臨床設施與技術更新的速度較快,臨床護理帶教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護理臨床教學是護理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之后,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臨床實踐活動,驗證、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成為一名合格護士的必要途徑和重要環節[1]?,F階段我國護理專業專科、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除了在政治思想和身體素質方面要達到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基本要求之外,在專業培養目標上大學??频漠厴I生應成為臨床第一線的高層次實用人才,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而本科畢業生除了要具備臨床實際工作能力之外,還要具備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以及進行社區護理的能力[2]。我院每年都要接收大量的大專、本科護理實習生,如何正確引導、提高實習生的各種能力,做好臨床護理帶教工作,提高護理臨床實習質量,是我們不斷探索和完善的課題。
1媒介融合的概念
美國馬塞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最早提出了媒介融合這一概念。媒介融合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它會隨著不同體制下媒體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形態[3]。WwW.133229.CoM美國新聞學會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將“融合媒介”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4]。
2模塊式教學法的引入
臨床護理帶教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教學活動框架和程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也是臨床教學經驗的概括化,直接面向和指導臨床教學實踐。作為結構框架,它突出了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澳K式教學法”的主要優勢在于根據培養人才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等,按需施教,目標明確,在優化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培養能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有助于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等[5]。
3媒介融合模塊式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建議
3.1媒介融合的方式將印刷形式的講義、雜志、書籍、電腦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互聯網等媒介有效結合應用于臨床護理帶教中。
3.2教學模塊的分類及考核建議
3.2.1基礎理論和技能強調《護理學基礎》中涵蓋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在護理實習生整個實習過程中的強化學習和應用。帶教老師可以通過制作課件、分發講義、示范操作等途徑向護理實習生有效傳達教學內容[6]。待實習生出科或結束實習時予以理論考核、技術把關。
3.2.2??评碚摵图寄芨鶕骺剖业淖陨硖攸c,在臨床護理帶教中滲透本科室典型病例,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教學法或標準化病人模擬等多種途徑,以求護理實習生能夠有效掌握相關??浦R與技能。待實習生出科或結束實習時,整合基礎理論和技能給以系統化考核。
3.2.3溝通能力整體護理的理念已被現代護理界廣泛認可,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有效實施整體護理的必備條件。在溝通過程中護理美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等多學科知識交叉其中,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護理實習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臨床護理帶教工作要重視實習生溝通能力的培養,通過入院宣教、操作前評估宣教、操作中合理解釋溝通、操作后健康宣教、出院前指導等多種途徑為實習生創造溝通條件,給予合理化建議,達到最佳溝通效果。待實習生出科或結束實習時,可征求患者同意進行實用性考核。
3.2.4專業英語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護理人才與護理對象日趨國際化,護理教育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的高級護理人才成為臨床護理帶教的一個重點。臨床帶教老師可根據實習學生知識需求,制定適宜的專業英語學習目標,為之創造積極的語言學習氛圍。待實習生出科或結束實習時,進行情境模擬法給予考核。
3.2.5科研能力借鑒研究生教學中的導師制教學形式予以帶教,鼓勵實習生參與科室內的課題研究,在臨床實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實習生的臨床科研能力。綜上所述,媒介融合模塊式教學法是一種倡導融多媒介于教學工作,將教學內容細化、目標化,優化教學資源,力圖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目前,媒介融合模塊式教學法應用于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系統性研究尚少,研究者可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邱瑞娟,梁桂興.臨床護理帶教模式的研究進展.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186-189.
2沈寧.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黃建友.論媒介融合的內涵及其演進路徑.當代傳播,2009,(5):50-52.
4蔡雯.新聞傳播的變化融合了什么.中國記者,2005,(9).
【關鍵詞】 臨床護士 短缺 原因 對策
目前,我國臨床護士短缺,而護理專業畢業生卻對護理專業無足夠的認同感,有一部分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時即放棄臨床護理工作,選擇從事護理相關行業或其他行業,如醫藥代表、化妝品銷售代表等,造成護理專業后備人才的隱性流失,浪費了高等護理教育資源;另外,在職的一部分護士也紛紛離開了護理崗位。本文旨在分析與探討此種現象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供護理管理者及醫院領導參考。
1 原因分析
1.1 護生流失原因分析
1.1.1 專業思想不牢固 護生報考護理專業的動機、目的是復雜的,有的是羨慕護士工作,有的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有的是屈從父母的意見等,總之,對護士工作的認識帶有盲目的成分,護士畢業后不愿從事護士工作。
1.1.2 護理特色不突出 我國護理本科教育基本采用壓縮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計劃后加掛護理專業課的模式[1]。這種模式實質仍是傳統的醫學模式,注重基礎醫學知識及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對護理、健康教育、衛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識涉及較少,不能充分體現護理專業特色,培養的畢業生既不像醫生又不像護士,影響了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同,思想不穩定,最終造成護理人才的流失。
1.1.3 人文、社會科學的成分較少 如適合護理人才培養的人際關系學、心理學、行為學、美學等課程開設較少,忽視了心理、社會行為等因素對人產生的影響,不能體現“人”這一護理基本概念的含義,造成了學生對護理服務對象的認識偏重于生物學的層面。護理不是一門純粹的自然科學,已滲透到人文與科技、道德倫理與社會價值中,表達著人情與理性的深刻關系[2]。護理本科課程設置中人文、社科成份的欠缺,直接影響了護理學生的質量,護生工作后難以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發展而改從其他行業。
1.1.4 學科獨立發展意識不強 受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僅停留在醫生的助手層面,工作以打針、發藥、量血壓為主。忽視護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即使在本科教學計劃中,護理科研的涉及也很少,全國50%以上的院校沒有涉及護理科研教學。另外,選修課開設較少,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最大比例達33.3∶1,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趨勢,使護生的知識結構單一不全,創新意識、科研意識不足,不利于護理學科的整體發展及護生本身的多元發展。
1.2 護士離職原因分析
1.2.1 護士配置不足 按1∶0.4的標準計算,醫院的標準配置是每40張床位一個病區,應當需要16名護士,而大多數醫院都沒能達到這個標準。忙碌中的護士們,都像是踩著風火輪在“作戰”, 醫院里不少的“燕尾帽”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還沒取得資格證的實習生、進修生。按照規定,在獲得護士資格證以前,這些護士只能做一些護理的輔助工作,而不能單獨實施侵入性的醫療操作如打針。但實際上,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面對大量的患者,沒有經過注冊的普通護士、甚至是實習生都參與了一線操作。很多住院治療的患者都感覺護士比醫生還忙,除了打針、發藥,護士基本上不會在病房多停留。護士配置不達標,直接影響了護理質量,護理質量難達國家標準,導致病人對醫療服務不滿。護士配備不足,一方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則導致病人缺少優質的護理。由于護士工作量大,很多必要的護理程序不得不被省略。護士的緊缺,還使得各大小醫院病房中家屬的數量總是遠遠大過患者,病房中還常??梢钥吹揭恍┳o工的身影。護士除了打針、發藥外,和患者的接觸少之又少,護理作用沒有得到真正體現,臨床護理水平正在滑坡。諸如此類臨床護理現象,導致一部分護理人員身心疲乏,難以堅持臨床一線護理工作,自動離職。
1.2.2 醫院重醫輕護 原來的“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原則被大多醫院忽視了。醫生握有診療、開藥的權利,他們是為醫院產生經濟效益的主體,這幾年醫院特別講求經濟效益,護士所做的工作再辛苦,在經濟效益方面也體現不出來,就使得護士在醫生面前一直都扮演著從屬者的角色。
1.2.3 待遇偏低 隨著用人制度的改革,有編制的護士開始減少,合同制護士逐漸增多,直接導致了護士待遇低下。待遇低下,護士就沒有歸屬感,不論是收入還是地位,都和醫生差了很多,她們安不下心來,護理人才也就流失得很厲害。很多女孩子即使來了,做了一段時間,到后來都覺得去機關、去企業比待在醫院熬夜好,還能得到起碼的尊重,而在馬斯洛關于人的五種需要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護士工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評價,極易導致護士心理失衡,最后表現出對病人和工作失去原有的熱情,越來越多的護士最后選擇了離職[3]。
2 對策
2.1 改革護理職業教育內容
2.1.1 加強專業思想教育 課堂教育上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適時穿插醫德醫風及“南丁格爾”精神教育,用崇高的信念陶冶學生情操,使其感受自己職業的意義,熱愛護理專業,自身無專業歧視。
2.1.2 調整學制 護理專業教育雖需一定的醫學基礎理論,但不是臨床醫學的輔助學科。為此,天津醫科大學、石河子醫學院、大理醫學院等先后嘗試四年制護理本科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認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臨床學院護理系,在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上提出“以人為中心,前后整合”的四年制護理教育,采用交叉式教學模式、突出護理專業特色、深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等,為加強我國護理與國際間的交流和多元化護理,對處理自然與人文科學、基礎課與專業課、護理學與醫學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2.1.3 整合課程 按系統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是近年醫學教育改革中的新趨勢。如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專業課程設置放棄了傳統的課程構建形式,按系統進行專業課程設置,將專業護理課程分為:護理學Ⅰ(人與社會)、護理學Ⅱ(生殖)、護理學Ⅲ(營養與排泄)、護理學Ⅳ(呼吸與循環)、護理學Ⅴ(活動與休息)、護理學Ⅵ(意識與感覺)[4],使課程間的銜接更緊密,學科內容有機結合,符合國際護理教育改革的趨勢。
2.1.4 強化實踐 護理專業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護生一畢業就要接觸和從事相關工作,因此護生在校期間,必須增加實踐課的比例。各院校都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護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中,增加了實踐性很強的護理新課程,如《急救護理學》、《康復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社區護理學》等。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實驗及操作課的比重。
2.1.5 增開選修課 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各醫學院校都列出了合理的選修課程。如《護理教育學》、《護理管理學》、《護理藥理學》、《護理科研》、《護理美學》、《護理英語》、《癥狀護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營養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病案操作》、《口腔護理學》、《護理科研講座》、《醫學法學》等。
2.2 提高臨床護理人員待遇
2.2.1 增加編制 應該增加護士人員的編制,減輕工作負擔,讓她們的心理、生理機制得到調整和恢復。衛生行政部門還應對醫療機構執行醫院護士與病床比進行嚴格監督,對不達標者進行處罰。
2.2.2 改變收費 應適當合理提高護理費用,使護理不再成為造成醫院虧本的工作。醫院應調整收費項目的比例,如提高診療、護理等核心醫療的費用,降低藥費、儀器檢查等費用。在不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的情況下,使其得到高質量的醫治和護理,并把患者親屬從病床前“解放”出來。另外,社會應給予護士與醫生同樣的尊重,明確界定其工作范疇,盡可能減少護士所從事的非護理工作,使護士能夠把全部的精力都有效地投入到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中去。
2.2.3 提高待遇 增加護士的待遇,使護理工作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評價,護士的心理得以平衡,對病人和工作恢復原有的熱情,使越來越多的護士熱愛護理工作,把自己的潛力和優勢發揮出來,促進護理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鳳霞,王志凡.護理專業本科教學計劃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9):52~53.
[2] 錢金伏,李 合,湯 君等.四年制護理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0,5(10):76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