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 16:12: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交流與合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殘疾人 康復輔具 標準化 國際 交流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趨勢的發展,各國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為對國際標準主導權的競爭。發達國家把標準化發展戰略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復輔具標準化戰略作為其中一部分,也受到非常的重視。中國作為全球康復輔具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如何在康復輔具領域參與全球競爭,對康復輔具標準化提出了全新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立足國內,認真做好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國際康復輔具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康復輔具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際競爭水平。
1.1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信息時展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促進康復輔具業發展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從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專業角度來說,可以說“弱國無外事”,有無充分的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當代信息技術的革命使全世界融入一個共同的大圈,使我們不可能脫離外部世界而在封閉的環境中健康快速的發展。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各方面,我們都處于世界這一共同的大圈之中。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1.2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需要
現代國家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包括經濟實力,也包括文化軟實力。從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本身來說,它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當今時代,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軟實力已被我國置于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強康復輔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傳播我國文化、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祻洼o具標準化本身體現的是國家的軟實力,但是它背后潛藏著的是一個國家康復輔具業的發展,是經濟實力,所以,實際上它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經濟實力即綜合國力的表現。
1.3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世界與中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的需要
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與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都需要我們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我國等同采用了ISO/TC 168、ISO/TC 173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的康復輔具國家標準,填補了許多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領域的空白,對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由于我國康復輔具業及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我們依然需要學習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先進理念、方法、技術與實踐經驗,依然需要大量引進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另一方面,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同樣也需要我國的支持與參與。我國是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組織的重要成員,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173的參與成員國,是ISO/TC168的觀察成員國,康復輔具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中國的支持與參與。作為占世界4分之一人口的大國,中國是世界上殘障人口最多,康復輔具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做好我國的包括康復輔具標準化在內的康復輔具工作,本身就是對世界康復輔具業、康復輔具標準化事業的重大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立了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人員隊伍,自主研制了一批康復輔具標準,成為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一部分。同時,也培養了部分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專家,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參加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相關會議等。
2.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交流與合作的數量較少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與康復輔具業及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發展,我國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增加,但總的來說,無論從總的數量還是頻率上,還是從參與人員上,都還比較少,還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2.2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單一
目前,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僅限于參與某些康復輔具國際標準的起草,參加某些國際康復輔具會議以及繳納會費等,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從而導致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單一,有待于進一步拓展我國康復輔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內容。
2.3交流與合作的深度不夠
無論是參與康復輔具國際標準的起草,還是參加某些康復輔具國際會議,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是被動地參與,除承辦過國際標準化組織康復輔助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 173)第七次會議等少數幾次有關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會議外,很少主動發起或承擔一些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工作或活動。
3.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實現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理念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康復輔具業有了較大發展,康復輔具的技術不斷進步,經驗逐步積累,社會需求不斷增加,市場也不斷擴大,對康復輔具標準化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同時,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此背景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關注不斷增加,對中國在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領域承擔責任與義務的期望也在不斷增加。面對這一形勢,一方面,我們要立足國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我國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大勢,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在康復輔具標準化信息交流、經驗交流、理念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甚至在某些資源共享等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當中,進一步更新觀念,逐步從“被動”轉變為“主動”,逐步從“引進”為主轉變為“引進、走出并重”,改變以往被動的局面,主動承擔相應的工作或任務,主動承辦某些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活動,爭取將某些康復輔具國家標準轉變為國際標準。
3.2注重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培養
有了人,才能開展活動,才能談交流合作。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是國際交流合作的有形資源,有了人才保證,我們才能盤活資金、渠道、組織方式等要素,才能有效地參與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及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中已分別提到了部分內容,在這里專門就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培養展開討論。
3.3創新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
為了開創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提高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我們要不斷創新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積極參與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要加強官方之間的對話、交流與合作。這是加強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關鍵。康復輔具標準化官方之間的國際合作是康復輔具國際標準化組織與各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官方組織之間對話和交流的結果,沒有相互的對話與交流,便不會有相互的合作。
二要推進檢測實驗室的國際互認。我國檢測實驗室的認可活動已具有明顯的國際化趨勢,我們要積極推動我國康復輔具檢測實驗室國際互認的健康發展,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檢測走向世界。
一、注重學習,努力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能力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參加“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活動、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活動,積極主動地學講話精神、黨的報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教育等材料,完成了組織要求的各項學習任務。二是重視思想改造。能主動結合思想和工作深刻剖析自己,努力改造主觀世界,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提高履職擔當的自覺性和能力。三是重視業務知識學習。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國際交流、外事工作培訓,堅持各種渠道的自學,掌握了相關政策和大量一手材料,提高了國際交流和把握外事政策及工作規程的能力,努力實現從外行到內行的轉變。四是積極推進學習型中心建設。重視抓好中心人員理論學習、業務學習、作風建設和思想覺悟的提高。
二、履職盡責,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1、穩步推進教育國際化取得新突破
一是努力推進聯合辦學項目有新進展。推動完成了6所國外高校與我校簽合作協議。完成了學生留學需求調研設計和分析工作,初步建立中外合作院校及項目資源庫。二是國際學生招收準備工作有突破。積極組織調研、申報并獲批留學生招收資質,穩步推進招收國際學生的各項準備工作。三是大學生留學研修取得突破。短期交流項目和聯合培養學歷項目均取得突破,共派出11名學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學習交流,為下一步深化合作打下基礎。四是認真做好三批次13名的教師海外訪學、研修服務工作。五是積極做好管理人員國際化培訓的準備工作。2017年,中心積極與多所海外高校溝通聯系,做好了管理隊伍國際化培訓的準備工作。
2、積極構建對外交流合作保障體系
一是積極構建布局合理的外部資源保障體系。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和需求,積極與境外外高校聯系,按照優化布局、拓展內容、提高質量、可持續合作的原則,重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合作,積極推進建立滿足學校發展和多元需求的外部資源保障體系。二是努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主體由學校和中心向二級學院轉變,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機制。通過烏克蘭切爾諾維茨國立費奇可維奇大學副校長一行來訪,在藝術學院試點二級學院在合作辦學中發揮主導作用比較成功。三是積極構建穩健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牽頭組織制定七個立項制度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兩項,目前正在穩步推進留學生教育的五項制度建設。四是重視內控制度建設,加強工作規范。逐步理順工作關系、規范辦事流程和外事接待工作,從制度上防控風險。加強中心自身的工作規范和人員的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個人努力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走在前面。
3、立足實際,扎實做好外事服務和宣傳工作。
一是認真組織做好因公出訪和來訪接待等服務工作。協同中心人員完成了19位教師、校領導因公出訪各項手續的辦理,組織接待了多批次境外高校的校方代表來訪,與十幾個境內外留學機構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合作意向。圓滿完成了接待澳大利亞芒特甘比爾市市長一行來訪、劉學忠校長出訪、參加省教育廳省外辦接待美國陶森大學代表、配合生工學院接待海外專家代表團一行來訪等臨時性工作。二是組織協調做好師生出境學習、交流、研修、認證和語言培訓等服務工作。組織開展了出國師生英語語言培訓和出國人員行前教育培訓,協同教務處完成對歸國學生成績和證書的審核翻譯工作,為國內外我校有需求的學生個人提供了留學咨詢服務。三是認真做好新聘外教的管理服務工作。在國家提高外教聘請門坎的情況下,多方聯系組織招聘落實了3位外教。積極爭取學校和有關部門支持,為外教營造了較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召開外教座談會主動聽取意見和建議,做實服務和管理工作。四是積極做好內外協調溝通工作。主動聯系有關部門和二級學院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外事、臺辦、安全、公安等部門工作,改善了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六安市有關單位的工作關系。五是認真做好對內外宣傳服務工作。爭取網絡中心支持,及時調整和更新了網站及對外宣傳資料,組織設立出國留學微信公眾平臺和QQ群,充分利用官網、QQ、微信等平臺做好對內外的宣傳和服務工作, 2017年度中心有3篇新聞報道在安徽教育網刊登,3篇新聞在全國性媒體搜狐網上刊登。六是是積極推進構建“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外事工作格局。
4、較好完成了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新增6個校際交流合作項目、組織11名學生到國外相關大學學習交流、落實13位教師赴國外相關大學訪學研修、根據學院需求引進語言類外教3人,引薦海外客座(名譽)教授3名,二級學院向學校推薦一人,協助生工學院聘請海外客座教授1人,四項任務均超額完成。管理人員赴境外培訓工作,由于人員結構都是機關黨政干部組團教育廳未批準,已經做好前期調研和工作方案。
三、重視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努力提高擔當服務能力
一是認真落實責任制。按照要求認真落實本單位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落實主體責任、“一崗雙責”和分工負責制,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要求。二是堅持把中心黨建、黨風廉政建設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定期檢查、總結,查找不足,及時補差補缺,積極支持中心黨支部開展創建工作和各項活動。三是依靠制度抓落實。堅持周例會制度和政治學習制度,認真組織本單位職工學習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文件精神,扎實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注重完善制度、加強風險防控、強化紀律約束,著力推進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四是帶頭執紀垂范。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三十條”和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的有關要求,認真糾正“”方面問題,沒有違規違紀行為。努力推進黨務政務公開、營造風清氣正工作氛圍,嚴于律己,帶頭垂范。五是努力做好綜合管理工作。認真組織做好安全穩定、考勤管理、財務與資產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和部門網站管理、保密等工作,層層落實管理責任。六是優化工作關系。注意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所在地有關部門和校內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系,努力營造運轉順暢的良好工作關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8-00-02
伴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服務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需求、培養符合世界標準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高職教育國際競爭力既是國家對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陀^分析湖南省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現狀和發展環境,有利于明確湖南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發展方向。
一、湖南省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現狀
近年來,湖南省高職院校不斷加快國際交流與合作步伐,從國際交流與合作內容看,各校紛紛采取合作辦學項目、與國外院校間師生互訪、教師境外培訓、聘請外籍語言教師、聘請外籍專家、與國外院校學分互換-互認、開展學生海外實習項目等形式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
但湖南省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水平與高職教育發達省份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從合作辦學項目數這一反映較高層次交流合作水平的指標看,湖南省高職教育現有國際合作辦學項目30個,位列全國第10名,與排名第1的江蘇省155個合作辦學項目相比,湖南省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還面臨艱巨的發展任務,但同時也存在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以2012-2014年湖南省涉外辦學項目為例,湖南省僅有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信息科學職業學院、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保險職院等5所高職院校與澳大利亞、德國、英國等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舉辦了酒店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汽車運用技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金融保險等高等??平逃椖俊V鬓k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高職院校數僅占全省66所高職院校的7.5%。所辦專業與湖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交叉較少,缺乏對經濟轉型升級面向的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交通等新興產業的提前布局和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考慮。
在吸引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方面,湖南省共有招收外國留學生高等學校27所,但僅有湖南大眾傳媒、湖南科技、常德職業技術學院3所高職院校具有招收資格,總體看,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還相當有限。
上述情況表明湖南省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主要原因是許多高職院校尚未明確自身國際化定位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目標,合作動力還停留在外部推動階段,合作目標主要以業務需求導向為主,尚未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和優勢,距離“接軌國際通用行業職業標準、推進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與國際標準對接、推進與湖南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培養符合湖南企業海外生產經營需求的國際化人才?!钡嚷殬I教育國際化發展要求還任重道遠。
二、湖南省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環境分析
(一)湖南省經濟外向型深化發展為高職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方向指引?!笆濉逼陂g,湖南省加快推進“四化兩型”建設,工業經濟實力大幅提高,對外經濟貿易加快發展,進出口排名從全國第21位提升到19位。2011年到2014年四年間,湖南省進出口總額從190億美元增長到310.3億美元,年均增速20.7%,其中出口從98.97億美元增長到200.2億美元,年均增速25%。進出口增速2014年排名全國第6,列中部六省第一,但進出口總額僅位列中部六省倒數第二,隨著湖南省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和外向型經濟的加快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潛力巨大。
服務貿易領域,湖南省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 營業額從22.28億美元增長到40.8億美元。外派勞務從4.25萬人增長到6.93萬人。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25.22億美元增長到47.4億美元,國際技術服務交流持續擴大。
國際直接投資領域,2011年到2014年,在湘投資世界500強企業從119家增長到134家,實際利用外資從61.5億美元增長到102.66億美元。在“請進來”的同時,湖南省“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實際對外投資實際對外投資從17.82億美元增長到21.5億美元,截止2014年,湖南省累計向84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境外投資,新興市場投資進一步加大,對外投資的開放帶動效應日益凸顯。
隨著湖南省經濟對外開放的體量越來越大,企業對國際化標準的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湖南省高職院校應緊密跟蹤湖南企業國際化發展動態,探索推動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培養符合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為湖南省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湖南省高職國際交流合作面臨的教育發展環境。一是高等教育招生的國際競爭愈加激勵。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國際教育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中國本土教育愈加面臨世界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從2000年的3.89萬人猛增到2013年的41.39萬人,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留學生輸出國,且出口留學人員年齡結構越來越有低齡化趨勢,中國本科以下層次的高等教育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辦學競爭壓力。二是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存在發展水平不均的問題。一方面突出表現在院校差異上,重點院校國際化水平較高,一般院校水平較低,職業院校水平最低;另一方面表現在在學科差異上,語言類學科和文、理科國際化合作水平較高,技術類工科專業合作交流開展少,制約了湖南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整體水平。三是中國國際經濟地位提升和“一帶一路”戰略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據教育部統計,2014年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的37.7萬名外國留學人員來華留學,其中亞洲學生占到60%,彰顯了中國在亞洲區域發展中的經濟和教育文化影響力,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增長顯著,如何促進高等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同時抓住這一重大機遇提升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對湖南高職學院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但湖南來華留學人員顯著低于全國發達地區,以2008年為例,當年來華留學人員總人數為22.3萬人,湖南省僅1629人,排名全國第21名,與全國發達省份相比,湖南高等教育國際吸引力和留學政策環境都急需突破發展。
三、湖南省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建議
如何審時度勢,依據湖南省經濟發展水平和利用高職院校特色發展優勢,提升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意識,優化國際資源引入結構,對提升湖南省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打造高職教育國際形象和地位,服務“走出去”國家戰略具有緊迫和現實意義。
(一)樹立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意識,著力打造湖南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教育競爭力。加快和加強高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高職教育辦學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支持和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化戰略、提高高職教育社會影響和形象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湖南省高職教育在國際交流與合作理念、政策環境支持、院校組織機構、項目實施管理上均存在各種短板和制約,各高職院校應積極借鑒國內外高職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先進經驗和成果,結合自身辦學特色,構建清晰的國際化辦學定位目標,促進專業結構與湖南優勢產業對接,面向經濟國際化領域加大符合國際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湖南高職教育國際競爭力。
(二)優化高職國際合作辦學專業結構,確保引入高水平國際教育資源。目前,湖南省職業院校合作辦學項目的專業設置,一般是依據合作雙方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專業,合作項目實施門檻一般較低,較少考慮外國合作學校是否具備較強的專業建設優勢,是否符合職業教育國際標準。為此,高職院校應建立國際辦學合作專業遴選、國際合作辦學國外學校教育資源評估及合作辦學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科學客觀地比對合作專業是否是國外職業教育院校強項專業,是否是湖南高等職業教育現實和發展所需求的專業,優先鼓勵和支持有利于提升湖南省高職國際辦學影響和職業教育競爭力的特色專業走國際合作辦學發展道路,科學規劃和布局合作辦學專業結構,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偏向發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和信息交流,構建國際交流通用信息交換平臺。目前,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際交流項目缺乏統一的資源渠道、信息共享機制、成果平臺和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導致各高職院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往往是自行其是,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換和溝通,導致合作資源信息不能共享,合作經驗難以推廣,對各種共性和特性問題難以形成通識,極大地影響了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項目效益的提升。為此,高職院校應針對性加強外事工作的組織建設和人員建設,加強高職國際交流的信息搜集、評估、交流溝通機制建設,國際合作項目運作規則、同類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經驗與模式,構建湖南省高職國際交流與合作大數據,為湖南省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入開展和改革創新提供信息資源、分析案例和決策依據。
(四)彰顯高職辦學特色,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核心能力和基礎條件建設。高職院校是否具有能以國際水準衡量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是決定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深度與廣度的關鍵。高職院校應堅持在職業性和實踐性上形成與普通院校相比的錯位發展優勢,要充分運用我國政府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巨大優勢,銳意創新校企融合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深化實踐教學體系課程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改革,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社會終身教育需求,培養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才能把握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的話語權和合作導向。建設國際視野、大師引領的師資團隊、開發對接國際標準的實踐課程體系、研發一流水準的應用技術、培養諳熟企業文化和技術的準員工都是高職院校構建專業特色的重要內容,也是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的核心能力條件。同時,湖南省高職院校還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基礎條件建設,建立健全國際交流項目組織與管理體制機制,加快培養一支精通主要國家外語、諳熟國際交流與合作規則的國際交流管理隊伍,提升骨干教師和重點專業學生外語語言溝通能力和專業外語能力等,為國際交流合作深入開展提供物質條件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育峰.我國高職院校國際及地區合作辦學項目:現狀、特點與方向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6).
[2]黃華.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情況調查及分析 [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7).
關鍵詞:國際交流與合作;翻譯教學;跨文化;語境;調適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2―0083―02
一、翻譯教學對于高校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
高校國際交流合作是指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教育交流,包括合作辦學、學者互訪、合作研究、國際學術會議、教育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高等教育已經從封閉走向了開放,從國內走向了國際,在這個逐步深化過程中,要突破文化差異的障礙,充分開展交流與合作,英語翻譯教學不容忽視。尤其是合作辦學項目,目前在部分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專業,相當比例的課程都已實現全英語教學,從更的深層次看,要培養中西多元文化兼容,既熟諳英語,又精通專業,具有世界眼光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很強的英語翻譯能力作為支撐。翻譯能力是檢驗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主要標準,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其翻譯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國的英語翻譯教學還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并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長期處于邊緣地位,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已經大大制約了我國高等院校以更快的步伐融入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的進程之中。在世界文化大融合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今天,順應時代需求,抓住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度開展的契機,以學生為主體,創新突破英語翻譯教學體系,將是加強高等院校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長遠立足點。
二、翻譯教學文化方面存在的欠缺和問題
傳統英語翻譯教學以“傳授語言知識和翻譯技巧”為導向,再加上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普遍不重視翻譯教學,孤立地教授抽象的語言知識,認為只要抓好聽、說、讀、寫就足夠了。而作為教學對象,許多學生對翻譯缺乏正確認識,片面以為只要讀寫能力跟得上,能夠理解原文翻譯就不成問題,不需要專門的學習。由于對東西方文化差異及翻譯技巧等方面知識的嚴重匱乏,學生所謂的翻譯就出現了詞義堆砌、中式英語、歐式漢語、誤譯錯譯等情況??傮w上學生在翻譯學習中基本沒有建立文化意識,英語基本功不扎實,漢語表達能力也有限,課外閱讀量小而狹窄,尤其忽視富含英美文化的原版英語文獻的閱讀??梢哉f翻譯的難點和重點正在于對文化的認識和體現,按照字面意思翻譯詞句并非難事,掌握一些基礎性的語法知識再加上一本字典就能夠完成,而原文中所涉及到的民族、歷史、宗教、典故等文化信息,若沒有長期積累就無法將其神韻和內涵翻譯出來,這就是所謂的“形合”與“意合”的差別。因此,許多學生無論是筆試還是口頭表達都不錯,對語法、詞匯的運用也非常熟練,但在翻譯過程中遇到涉及文化差異的問題解釋時就會形成很多障礙,甚至鬧出許多笑話就不足為奇了。
三、立足國際交流與合作,明確翻譯教學文化方向和策略
(一)樹立國際化教學理念和跨文化意識
全球化浪潮中高等教育面臨著同樣的趨勢,世界各國的高等院校擁有共同的文明淵源,又植根于各自的人文社會土壤之中,形成個性鮮明的辦學風格。我國的高等院校要與世界高水平大學建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需要拓展國際視野,汲取世界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具體到翻譯教學就需要在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材更新、教學組織等層面融入跨文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意識,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理解力。英語翻譯能力是譯者的中英文能力、翻譯技巧、思維能力等各種語言文化素養的綜合表現,教學時不但要注意語言知識和翻譯技巧的傳授,更重要的是這兩種語言跨文化背景的養成。隨著高等教育國際交往的持續深入,學生更應當對英美文化持廣泛接納的態度,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靈活的表達力。對不同語言的理解不能脫離于語言形成的文化背景,翻譯的核心在于促進跨文化交流,中國文化屬于東方體系,英美文化屬于西方體系,兩者由于歷史、地域、民族及宗教的不同客觀上形成很多的差異甚至是沖突。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具有跨文化意識的翻譯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洞察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信息,增強他們對于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學會有效處理異質文化問題,減少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文化休克”現象的可能性,真正提高翻譯水準。翻譯受到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雙重制約,正如翻譯學家譚載喜先生所言:“對于譯者來說,沒有兩種文化的對比知識,就無從談起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與表達”,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英語翻譯教學強調跨文化意識的建立,應注重學生國際化理念和文化修養的培養,尤其是東西文化差異在語言表達上的體現。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廣泛閱讀經典的英美文學作品和報刊雜志,熟悉英語形成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等文化背景,全方位地增強跨文化意識,在源語和目的語之間構建起文化溝通的橋梁。
(二)增強文化語境和文化調適的導入
翻譯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層面上, 而應該首先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然后再確定適當的翻譯策略,換言之,翻譯過程中若不參照相應的文化語境是無法做到準確無誤的。英語翻譯教學應當充分重視文化語境的存在,透視中、英文兩種語言所承載的不同文化信息,將學生置身于語境的前提下,再系統地向他們傳授英語翻譯的基本理論、方法、技巧和規律,逐步培養準確接收、轉換、發出信息的能力。美國翻譯家尤金?奈達(Eugene A.Nida)指出:“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闭Z言可以轉換,但文化語境卻不能改變,一定會真實地呈現出來。美國跨文化學家霍爾(Edward Hall)將人類文化劃分為高語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 和低語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兩個層面,這種區分理論依據是文本對文化語境的依賴程度,而并非單純的語內因素。對于高、低語境文本,在選擇翻譯策略時就需要從文化語境的角度進行考量,而采取相應的文化調適(Mediation)。調適的內容包括源語文本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審美觀以及豐富的文化信息,調適的手段可以是文化信息的補增、減少或者橫向的推演等,以協調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化上的差異和沖突。在國際交流與合作背景中,“翻譯”被定位為“文化調適者”的角色,承載著幫助國際間不同語言和文化的人們彼此理解與順暢交流,積極協調相互關系的重任。翻譯教學一方面應當克服傳統教學的積弊,注重文本蘊含的文化語境,實現文化對翻譯的調適功能,讓學生從語法、詞匯等語言結構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充實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英美文化,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在提高學生翻譯技巧的同時,將翻譯和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文化,在文化沐浴中習得語言,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高等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持續開展讓英語翻譯學科步入一個黃金時期,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在跨文化理念和意識的指導下,明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快英語翻譯教學的改革步伐,增強文化語境和文化調適的導入,必將走出一條適應時代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忠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現狀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9).
[2]張美平.翻譯技能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J].中國科技翻譯,2005(05).
[3]李紅青,黃忠廉.外語專業翻譯課的定位問題[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1).
關鍵詞 廣西 研究生教育 國際交流 發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4
Abstrac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general trend in the 2lst century. Countrie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i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re is a big gap Guangxi, an economic, education under-developed province and developed area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of graduate educ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and other domestic key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feasible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of 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development approach
1 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發展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加強研究生教育質量、增強人才國際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國際化教育的經歷對研究生的專業水平、思維方式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在思想上可以培養研究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在能力上可以培養研究生掌握在際社會中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國際交流能提高研究生的學術起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培養國際化研究型人才,不能以“一窮二白”為起點,不能簡單地從零開始或從現狀開始,而應當以國際學科發展的前沿作為一流大學建設和一流人才培養的起點,爭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取得較大的突破。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是合作與交流拓展了研究生學術視野,提升了研究生學術起點;二是國際合作與交流過程中培養和鍛煉了研究生的膽識,增強其科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三是國際合作與交流優化了學術環境,改善研究生學習的單一與近親狀態;四是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研究生教育實力在國際上的影響和聲譽。
2 廣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現狀
廣西高校研究生國際交流項目種類相對齊全,短、中、長期項目都有,以中短期為主。例如作為教育部最早確定的全國對外開放接受外國留學生的66所大學之一的廣西大學,其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方面開展全英文教學工程、國際交流工程、東盟國際化學院建設工程。其中,國際交流項目有出國(境)交流學習、赴美社會實踐、游學、以及“中日泰”三方大學生國際論壇等。
作為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高校之一的廣西師范大學,開展的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有與法國、美國、韓國、越南、泰國國家知名大學以“2+2” “2+1” “1+1”等多種模式合作培養中外碩士研究生;中長期的有為期一學期或一學年的交流、交換生項目,日本、臺灣高校的暑期研習班;短期國際交流的暑期海外文化夏令營項目;還有“桂港兩地學生文化交流雙向之旅”、日本學生會話伙伴等國際交流項目;實踐性質的亞非歐22國漢語教師志愿者項目、印尼國際志愿者服務學習項目等以及國際性的研討會和外國文化系列講座。
3 廣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1)缺乏高端穩定的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長期項目。發達地區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豐富,尤其是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研究生能接觸到最前沿的學科知識,接受最高水平的學術訓練。重點高校具有更多的優勢和機會與國外知名高校進行聯合培養研究生,還有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例如上海交通大學與近100個排名世界前列的國外高等院校和機構簽訂了學生交換協議,研究生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合作院校、機構申請當年的派出項目。而廣西的高校則很少有這類聯合培養項目和國家級項目。廣西近兩年設立了“博士研究生海外研修項目”,資助博士研究生進行為期六個月到一年的海外研修,但資助數量有限,尚不能面向更大規模的碩士研究生。
(2)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短期項目不夠充足。發達地區高校除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深層次國際交流項目外,其他如交換學習、短期交流、國外實踐、國外游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項目十分豐富。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有英國伯明翰大學國際夏令營、荷蘭教育主題日活動、歐美高校秋季學期學生海外校際交流項目、赴境外擔任漢語教師志愿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暑期項目等。廣西高校中也不乏國際交流短期項目,大多以短期國外高校游學為主,但項目數量較少、能夠參加的研究生學生人數較少,且主要集中于亞洲國家,這類國際交流項目的方式多以淺層的參觀國外高校、體驗國外高校文化為主,主要作用是開闊研究生國際視野和提高國際文化交流意識,從深層次上來說,對研究生學術研究、科研訓練的幫助是有限的。
(3)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專項獎學金資助力度有限。發達地區高校關于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的獎學金項目較多,獎學金項目能提高研究生主動參加國際交流項目的意識,且因獎學金項目的名額有限,擇優參加,更能激發研究生的進取精神,從而形成奮發向上的學風。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有“中俄政府獎學金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項目,澳大利亞奮進獎學金項目,英文國際專業建設項目全程英語授課并向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廣西由于財政投入有限,社會捐資助學的力度較弱,相應的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獎學金項目也比較缺乏。
(4)外籍專家到校開展學術交流的頻率不高。能夠讓大多數研究生參加的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是邀請國外高校教授、科研機構專家來校講學、交流,這類項目能使研究生不出國門接觸到國際文化,開闊國際視野,受益面更廣。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為提高學校的學術地位和國際知名度,僅2014年就舉辦了106個國際和雙邊學術會議,積極參加國際學術聯盟,這種國際學術聯盟組織能為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帶來更多資源。廣西高校的這類國外專家、教授來校講學是學校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的重要部分,但相對其他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好的高校來說差距仍然較大,廣西高校的國際講座能做到“月月有”,但很少做到“周周有”、“天天有”。同時,少有世界知名高校教授來校講學。
4 推進廣西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發展的途徑和措施
(1)加強國際交流意識,推動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建設。高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職責,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最高層次的教育,是培養人才資源“金字塔”中最上層部分的人才,對這部分塔尖人才的教育中,“國際化”的培養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國際交流不論是給學生學術水平、學校競爭力、政府人才需求、國家軟實力都能帶來很大的益處。
(2)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促進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更快發展。以政府、高校為主體,多方爭取社會資金力量,設立更多的專項基金,確保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的投入,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學校自籌經費、開拓社會資源、引進海外獎學金的多種方式,解決資金瓶頸問題,吸引更多研究生積極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優化研究生培養環境,推進區內高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形成區域特色高校國際交流項目聯盟,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廣西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截止到2015年一共12所,其中6所位于首府南寧,4所位于的桂林,分布態勢集中,各地間交通便利,可以形成聯盟以加快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的發展,形成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模式,體現教育資源共享,節約辦學成本。探索富有本土特色的模式,既能避免盲目仿照他校經驗而發展緩慢,又能結合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促進研究生國際交流項目的發展。
(4)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打開國際交流網絡教育之門。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智能產品的快速更新,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在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工具發展上大有可為,可以緩解因缺乏資金而難以大力推進國際交流項目建設的局限。建立專門的研究生國際遠程教育系統,與國外具有先進學術水平的高校開展互聯網模式的國際網絡辦學;利用互聯網強大的資源,建立專門的國際學術會議平臺,通過在線多方視頻等功能邀請專家、教授、各國研究生共同參與;同樣通過在線視頻的方式也可以開辦學術交流講座等。這種通過網絡等工具實現國際交流的辦學模式在前期建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但模式成熟后這將成為最快捷、最先進、最低成本的國際交流模式。
廣西在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方面仍有很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意識、國際交流形式、交流資金渠道等需要協調發展,有序推進,各種因素齊心配合,方能有效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項目發展。
⒖嘉南
[1] 葉碩.大力加強國際化教育提高研究生國際競爭力[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22-25.
[2] 唐春安.國際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J].東北大學學報,2003(7):307-309.
[3] 查遠莉.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4] 穆偉山,馬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國際合作培養的回顧與思考[J].鄭州大學學報,2013(5):88-91.
關鍵詞:獨立學院;國際交流;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7月5日
當今社會教育國際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力,而培養國際競爭力就需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皣H視野”是指人們能從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歷史和當今國際社會,評價本國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并在國際交往中有恰當的行為與態度。它是一個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體現。對于大學生而言,這種全球意識和綜合素質表現為能夠面向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有全球化視野,主動關注世界性問題,關注人類的共同命運,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的歷史與特點。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全面開展大學生的國際交流。
一、大學生參加國際交流現狀和目的
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顯著提高,高等化教育國際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大學生去國外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多,學生們可以進行語言學習、課程選讀、文化交流等。面對豐富多彩的國際交流活動,根據相關調查發現獨立學院的學生對參加國外交流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
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接受相應的教育,培訓和出去旅游的機會比較多。他們思維活躍,見識較廣,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綜合素質高,不僅僅是滿足課堂和書本中的知識,更愿意走出去感受不一樣的學習和文化生活,尋求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表現自己。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國際交流活動,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讓自己置身于純粹的外語環境中更好地學習語言,為將來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一門語言打下基礎。同時,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二、重視大學生國際交流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第十六章,專門討論了擴大教育開放問題,明確指出“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擴大政府間學歷學位互認、支持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按照國家政策的引導,獨立學院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重視大學生的國際交流。
為了加強大學生國際交流,學校應該做些什么呢?學校應在國際化發展規劃中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依托本校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網絡建立學生國際交流平臺,有計劃、有步驟地開拓學生國際交流項目。
(一)加強學生國際化意識的培養。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數具有開闊的視野,有積極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的意向,但是大多數學生的這種國際化意識只是零碎的并不是相對完整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學校要做的不僅僅是把信息在校園網上和張貼在宣傳欄里。學校在宣傳方面要有創新之處,可以采用學生社團這一在學生中有強大影響力的社團組織來進行宣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鍛煉了學生,又擴大了宣傳。學校也可以集中召開國際交流項目宣傳座談會,安排專門的國際交流活動組的老師進行現場指導,負責解答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對國際交流活動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片面的理解上,使學生能夠對國際交流活動有主觀的判斷力,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
(二)培養本校教師的同時積極引進有海外經歷的教師。高校的教師隊伍中,擁有海外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的老師還是不多的。所以,獨立院校要努力培養本校教師。每年公費派出一定比例的教師出國學習,積極鼓勵他們參加國際學術交流,不斷用新的觀念來更新舊的觀念,時刻專注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教育國際化,將其轉變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從而更好地去引導和培養學生。同時,也要注重吸收有海外學習和教學經歷教師,充分發揮這些有海外經歷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引導作用。
三、幾點建議
(一)根據本校生源特點,規范管理,完善交流機制。隨著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學生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學校完善國際交流活動機制顯得越來越重要。如何界定學生選拔的依據和條件,如何換算學生在外學習獲得的學分,如何評價學生在外的表現和成績,如何對學生進行國際交流前的心理輔導,如何做好學生交流期間的安全工作,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等等,這些都是國際交流機制需要重點完善的地方。只有加強管理,完善交流機制,才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完成在校期間的國際交流活動。
(二)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策略。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名額都是有限的,為了擴大交流規模,實現真正的教育國際化,使更多的學生不出家門就能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獨立學院在積極進行“走出去”的同時還要“引進來”。邀請國外著名高校的學者、專家和師生前來學校學習考察和交流,充分利用學校的“國際”資源,利用國際著名大學的學者、專家來學校訪問或講學的機會,邀請他們為學生作專題報告,豐富校內的交流活動,組織本校學生積極地與來校交流的國際學生開展討論、聯誼等各類交流活動。
主要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然而我國高校的國際化水平在課程、人員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要主動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應積極開展以學校為主體的國際交流工作,對內強化整合,對外主動出擊,全方位地開展國際交流工作,逐步提升學校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更好地為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工作服務。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也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研究界的重要課題。高等教育國際化,既可以成為高校乃至整個國家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國際化人才、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對國家的宏觀教育政策和教育發展戰略,以及以大學為主體的國際交流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與壓力。本文將結合筆者對本職工作的思考,從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角度,對廣大高校如何進一步開展國際交流工作進行初步的探討。
1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背景及其內涵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而這一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經濟全球化。以信息技術進步為核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沖破了國界,使得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一個整體。這股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對世界各國的政治、科技、軍事、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動因。“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高等教育國際化,經濟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直接原因,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1]。
國內外研究者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構成要素有不同的界定,華南師范大學的吳堅教授分析眾多觀點后將其概括為五大要素: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國際化的課程、國際化的培養目標、國際化的人員交流以及國際化的學術與科研合作[2]。從這五大要素著眼,既可用于分析國家宏觀教育政策和發展規劃,更能從高等院校出發衡量自身國際化水平,開展國際交流工作。
2 當前我國高校國際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圍繞以上五大要素,不難看出,目前我國高校國際化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國際先進水平也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在課程建設方面,專業結構、課程設置缺乏國際通用性,教材建設水平落后
我國高校目前的專業設置仍大量以行政為主導,以學科邏輯發展為基礎,專業劃分過細,口徑不寬,綜合性和跨學科性的靈活度不夠。雖然近年來高校設置專業越來越多地考慮到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卻又容易走到急功近利的極端,用過去的專業課程改頭換面套上時髦的名稱來迎合市場,但對學科的發展建設并沒有實質意義。而各地如火如荼的課程建設工程中,也同時存在著互相照搬照抄、換湯不換藥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材建設的實際成效。
在國際化的發展背景下,我們需要的是既積極與國際接軌、又充分考慮本國本校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的專業與課程設置,而教材的更新換代更是需要深入學習學科發展動態和學生的需求,廣泛借鑒國外優秀教材,建設具有國際視野和時代精神的教材。
2.2 在人員方面,教師、學生和科研人員的國際化水平都難以適應擴大對外交往的需要
隨著近年來留學歸國人員的迅速增加,我國高校中具有國際學術背景的教師人數已有所增加,但其占教師總人數的比重仍然很低,師資隊伍很難適應國際化的要求。而外籍教師也絕大多數是低層次的語言教師,且多為一年一聘,并不能滿足高校對國際化教師的需求。
較改革開放初期而言,我國大學生的外語水平已有顯著提高,但普遍仍存在聽說能力弱,外語類學生語言好,但缺乏專業知識與研究能力,非外語類學生無法用外語直接學習專業課程等問題。尤其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大學的外語教學主要還是強調應試和考級,應用能力差,與學生的專業課學習脫節。
科研人員外語能力差,專業知識更新不及時??蒲协h境開放程度不夠,閉門造車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許多高校缺乏培養科研人員對外學術溝通能力的機制,即使科研人員自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倘若缺乏相應的外語水平和對外溝通推介能力,最終也會阻礙對國外最新研究動態的跟蹤和學術影響力的提升。另外,一些教師和科研人員仍對國際交流不夠重視,認為對外交流只與那些外語水平高的人員有關,而不是自己主動參與、積極創造機會。
2.3 在教育管理方面,管理水平滯后于學科發展
校內各職能部門與教學單位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工作效率不高、缺乏靈活度。許多高校的國際交流多停留在事務性工作和被動接待層面,疲于應付日?,嵤?。國際交流工作仍以行政命令為導向,缺乏整體戰略和自主研究能力。
3 國際交流工作的新思路與新對策
積極開展以學校為主體的國際交流工作,無疑是主動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的直接推動力,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兩大方面做好工作。
3.1 對內強化整合
(1)更新觀念,有針對性地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在當前高等教育國際化大發展的趨勢下,各文科院校,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還是地方高校,都應積極推進國際化發展,而不應認為國際化僅與少數學?;驅W科有關。同時,在制定長遠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應注意充分分析本校的現狀和潛力,進行戰略選擇和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重點學科、重點教學點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發展比較優勢,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
(2)實現外事部門自身職能的轉型:外事部門的工作應逐漸擺脫過去以行政命令為主導,以外事接待和聘請外籍語言教師為主要內容的舊模式,轉型成為學校國際化發展的戰略前沿和教學科研工作的助推器。具體來說,要有針對性地積極主動地開展國際合作項目,深入研究學校內部學科發展、師生訴求和各部門相關需要,以長遠發展目標為出發點,適時調整改革交流機制和手續流程,針對實際問題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交流質量和工作效率。東南大學國際合作處的陶云老師恰如其分地將這樣的轉型概括為“從服務型部門向服務加研究型部門轉變,從接待型外事向項目型外事轉變”[3]。
(3)加強制度建設:應積極完善師生出國手續辦理制度,建立健全學生交換項目的選拔考核制度、課程學分轉換制度、交流期間的安全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留學生管理制度。通過規范化的管理保障各項交流項目的完成質量,提高師生參與的積極性。
(4)加強課程建設:積極建設雙語課程、精品課程。雙語課程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也能顯著培養雙語師資,提高教師利用外語進行專業交流的能力,為他們今后出國進修參會打下基礎,為提高科研水平創造條件。此外,雙語課程和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也有利于提升學校知名度和學術影響力,有利于吸引海外高校的交換學生和外國留學生。
(5)通過師資培養提高國際化水平:①應大力培養中青年科研教學人員的國際化水平,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外語培訓,鼓勵青年教師出國參會、進修,甚至可根據各校實際情況,考慮將國際交流成果納入各教學單位的業績考核體系,并通過劃撥經費資助和與職稱評聘掛鉤的方法激勵教師主動參與交流;②應積極培養對外漢語師資,為擴大留學生規模和校際交流形式奠定基礎。 轉貼于 (6)建立資源信息平臺:①針對教師和科研人員,建立出國進修科研項目信息平臺,內容可包括教育部各公派出國項目、外國駐華使領館資助的科教項目、外國合作院校的進修科研項目、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相關項目等等;②針對在校學生,建立學生就業和留學信息中心,統一學校所有國際交流項目的基本信息、申請流程和項目特點,收集并宣傳合作院校的招生信息和其他合作單位的招聘或實習信息。兩大信息平臺的建立,有助于師生全面系統地了解國際交流信息,結合自身需求合理規劃、及時參與。
(7)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制定派出師生行前教育方案,強調涉外紀律和安全注意事項,保證交流人員的素質和交流效果。
3.2 對外主動出擊
(1)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和國際學術組織: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積極參加相關國際學術會議并,是衡量高??蒲袊H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對于教師自身而言,也是其提高科研水平、拓展國際視野、了解學科發展動向,甚至進入國際學術圈的重要機會。而適時適當地加入相關國際學術組織,既可以提高學校的國際知名度,又能發展優質的國際合作伙伴,顯著提升國際交流活動的層次和效果,是一種前景廣闊的國際合作形式。
(2)開拓引智工作新渠道:引智工作長期以來是高校外事部門的主要工作,在高等教育進入國際化發展階段的今天,引智工作更是要努力尋找新思路,開拓新渠道。要積極吸引國際化師資,引進出國留學人員,主動邀請海外合作院校的在職或退休教師通過短期講學或長期兼職的方式參與教學,提高外籍教師的專業課教學比重,改變許多高校當中外教僅僅只教外語的局面。另外,很多外籍教師來中國不僅是工作,也是為了體驗中國文化,所以他們常常會隔一兩年就更換工作單位。因此,外事部門應加強與本地甚至外省市兄弟院校的聯系,互相推薦外教,共享外教資源,既能提高聘請工作的效率,又能保證聘請的質量。
(3)開展合作辦學項目:中外合作辦學近年來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全國經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由2000年初的30個激增到2009年3月的1100多個。這些合作辦學項目既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又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升學機會,也填補了國內高校一些專業上甚至學科上的空缺。而對于學校的發展而言,合作辦學既可以為國內學校帶來一定的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又可以引進先進的課程、教材和學術專家,并在中外教育理念的碰撞中促使我們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因此,各院校應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現有合作辦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良。已有此類項目的高校,應思考如何提升辦學質量,除了追求短期效益,更應充分考慮學校長期的教學與科研發展規劃,將合作辦學與其他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尚未開辦合作辦學的高校,也不能一味跟風、盲目冒進,一定要在充分考察了國外合作學?;驒C構的辦學資質與聲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合作辦學。在這一方面,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與法國合作的中法工程師學院,以及北京中醫藥大學與英國合作的中醫專業本科項目,都是積極利用自身優勢與國外資源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成功典范,值得其他高校學習與借鑒[4]。
(4)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與培訓項目:在與國外高校和機構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我們應努力創新思維,積極挖掘非傳統合作模式,如開辦各類短期非學歷合作項目、學分制暑期課程班,探索多邊合作模式(兩國多?;蚨鄧嘈5嚷摼W式的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互派學生修讀學分課程、海外導師輔導制、學生聯合做課題等)、學生海外實習項目以及跨學科研究項目等等。
(5)擴大留學生規模:高校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生源的國際化。近年來來華外國留學生人數逐年上升,并逐漸由單純的漢語語言學習擴大到其他專業學科,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中留學生占全校學生的比例仍然非常低,這也意味著由留學生教育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很有限。各高校應加強宣傳力度,健全留學生管理制度,挖掘本校特色課程和優勢課程的潛力,逐步擴大留學生的規模。
(6)加強校友聯絡工作:學有所成的校友是高校的寶貴財富,他們掌握大量物質與精神資源,對母校感情深厚,可以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各校應積極完善校友信息庫,設立專門的校友聯絡機構,建立長期聯系互動機制,利用校友資源開展國際交流,加強對外宣傳,并為學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各類項目籌集資金。
(7)引進社會資源:與政府合作、與企業合作、與媒體、學術團體和基金會等相關機構合作。經費不足是全世界高等院校面臨的普遍問題,而國際交流合作可以為我國院校在籌集資金和人力物質資源方面提供平臺。例如,與外國政府的教育或文化部門合作,與外國在華或海外企業合作,與各類媒體建立聯系,與相關的學術團體和基金會等開展合作等等。社會資源的引進不僅可以填補學校發展所需資金的缺口,也可以為在校師生提供更多發展機會,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而學校在引進社會資源的同時,也用自身的教學研究成果回報了社會,長期下來可形成良性互動。
(8)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海外高?;驒C構開展網絡課堂與網絡研討會,即可降低長期交流成本,又可擴大國際交流活動的參與人數和受益面,讓暫時沒有能力或條件出國交流的師生也能享用學校國際化發展的成果。
4 結語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和高等教育日益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我們一方面要大力引進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更要繼承本國文化,發揚優良辦學傳統,積極進取,開拓創新。這要求高校的外事部門深入研究,打開思路,挖掘潛力,對內強化整合,對外主動出擊,全方位地開展國際交流工作,逐步提升學校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更好地為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工作服務。
參考文獻
[1] 林元旦.經濟全球化與高等教育國際化[J].廣西社會科學,2005(1).
[2] 吳堅.當代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
[3] 陶云.大學國際化趨勢下的大學國際交流工作[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分會.大學國際化理論與實踐[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