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經濟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風險導向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模式構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09
[中圖分類號] F239.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023- 02
0 引 言
本文首先構建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然后根據構建的模式流程闡述整個模式的全過程,主要包括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對及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這四個過程。
1 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構建
首先要對審計的環境及企業內部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識別,在此基礎上對企業各項工作的流程風險及戰術決策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參照風險導向審計的程序并引入風險警示系數來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剩余風險及檢查風險;在風險評估后依照風險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制定審計策略及方案并實施風險應對;最后把審計結果交于管理層決策,并完成企業經濟責任評價和審計報告。
2 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闡述
2.1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動態分析法、財務報表法及環境分析法等多種。本文風險識別采用環境分析法,可分為外部環境分析和內部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了解所審計企業所處的行業的發展情況、生產經營是否存在周期性和季節性,行業的盈利水平及發展趨勢。審計人員通過國家統計部門的網站及行業協會提供的調查數據來收集所需的行業狀況的數據。法律和監管環境主要是了解相關部門在本行業的一些特殊規定。其他外部因素主要有銀行利率的變動、通貨膨脹及全球經濟形勢等。
內部環境分析:審計單位的性質對于企業的稅收及財務報告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審計人員首先要分析企業的性質。審計單位使用何種會計政策對于審計單位所做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等一系列內部經濟活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審計人員應該了解被審計企業的會計政策是否符合法律及會計準則的要求,進一步規范企業的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是企業是否遵守法律規定及衡量經營效果的尺子。
2.2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首先對被審計企業的總體風險及流程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引入風險警示系數來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及剩余風險。
總體風險評估主要是分析企業的戰略決策風險,使用的方法是SWOT矩陣法。流程風險評估主要使用流程圖法。風險警示系數是直接利用審計人員被處罰的概率來計量的,是對審計人員的違法違規行為的綜合控制參數。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包括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此風險評估法能事先確定可能發生錯報的賬戶和披露,能節約審計資源。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可以通過兩個層次來評估,財務報表整體層次和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層次,并在這兩個層次中引入風險警示系數,使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更為合理。檢查風險主要受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的影響,首先要確定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然后審計人員要明確審計證據、重要性水平及檢查風險間的關系;最后根據前兩條以及風險警示系數來評估檢查風險。剩余風險來源于戰略分析和經營環節分析,是審計人員較為關注的方面,審計人員在評估戰略風險、經營風險后得出剩余風險。
2.3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主要包括內部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及風險再評估。內部控制測試首先要初步評估控制風險,然后根據風險水平不同分為高水平內部控制、低水平內部控制及低于最大值的控制風險。對于高水平的內部控制不必繼續了解;對于低水平的內部控制要測試全面的控制活動;對于低于最大值的控制風險要測試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的控制來應對控制風險水平。實質性程序包括細節測試及實質性分析程序,其流程是依據被審計企業的資料,對財務指標復核,尋找審計重點難點和疑點,然后項目組成員分頭實施有關會計賬戶的審查工作,根據審計中的特點確定重點,并正確劃分經濟責任界限,最后做好底稿。風險再評估企業經濟審計工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審計過程中法律法規可能有重大變化或企業內部有重大改變都需要審計人員再次評估,來確保評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4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審計人員把審計結果交于管理層決策并最終完成審計報告。管理層在處理審計結果時要對審計結果進行評價及考慮報告帶來的審計風險。對審計結果進行評價常用的指標有財務效益指標、償債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等。評價過程中使用的評價原則主要是客觀性、謹慎性和統一性。報告帶來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審計人員對審計事項的了解不全面所造成的,審計人員要嚴格按照企業的真實情況對企業審計并編制審計報告及披露被審計企業存在的問題,減少報告帶來的風險。
3 結 語
本文首先構建風險導向審計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模式,然后對整個模式的全過程進行闡述,主要包括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評估、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對及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這四個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1]唐可蔚,宋夏云,郭強華,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流程[J].審計與理財,2015(5):40-42.
當前的建筑企業所面臨的經濟風險主要有以下四種:流動性風險、價格風險、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這四種風險之間又是彼此聯系、互相影響,容易產生放大效應,牽扯到發包方、分包方、材料供應商等各方的利益。
建筑企業經濟風險的管控,最有效的辦法和前期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經濟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完整的財務管理系統和健全的企業內部監控機制,依靠完善的風險監測評估報告體系,對企業可能面臨的主要經濟風險進行評估和確定;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適當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企業中全面推行風險管理,根據企業政策進行戰略調整,對企業面臨的經濟風險及時衡量、報告、監測并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
一、建筑企業經濟風險的識別和評估
(一)建筑企業經濟風險
當前我國建筑企業的經濟風險識別大多都是根據以往的經驗,同時使用魚刺圖輔助識別企業面臨的主要經濟風險因素、風險因素來源及風險種類,然后對其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進行評估。上文提到常見的四類經濟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價格風險和利率風險的主要表現以及原因分別如下:
第一類,流動性風險主要是指由于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短時間內無法履行財務義務,不能支付供貨商的材料款項、設備租賃費用和人工費用等。這種現象將無法保證施工必需的材料和設備供應,極大的影響工程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解決辦法主要是通過籌集資金、資金運用、積累和重新分配等財務手段進行調節。
第二類,信用風險是指發包方不遵守合同、不能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而導致建筑企業遭受損失的可能。通常是因為開標前對各企業調研不足,發包方信譽太差,履約能力不足所致。
第三類,價格風險是指由于建筑材料價格及施工機械、設備租賃價格臨時突然上漲而導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另外還包括國家政策變動、對工資以及稅率等進行宏觀調控所帶來的經濟風險。
第四類,利率風險指的是由于金融市場的利率變動引起的貨幣貶值,間接導致發包方在資金供應、材料和設備的購買、租賃上不及時或不滿足施工質量要求,從而引起建筑企業承擔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建筑企業經濟風險評估
建筑企業經濟風險評估,是通過對風險的敏感性分析和預期值的確定,列明潛在風險清單,確定最重大的風險;再評估承擔各風險的成本和風險期望值。常見的評估種類有:超支風險、工期拖延風險、質量風險、技術風險、自然災害風險、意外事故風險等。
二、建筑企業經濟風險應對措施
建筑企業經濟風險常見的應對方法主要有風險規避、風險緩解、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等。
(一)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指加強企業的經濟風險意識,對風險較大的項目從風險源頭進行防范,避免風險的發生。該方法重點在于加強標前調查,通過對項目風險的充分分析,對于有不誠信記錄或信譽較差、履約能力差的發包方要主動放棄,從根源避免經濟風險。建筑企業要牢記“三不攬”原則,即項目墊資過多不攬、資金不到位的工程不攬、邊設計邊施工的工程不攬。必須要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面認真的調研,量企業之力而行;認真研究施工合同條款,完善簽訂流程,最大限度的規避合同漏洞導致的經濟風險。
(二)風險緩解
投標前期,建筑施工企業要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項目招標文件,對發包方的意圖和要求做到了如指掌;仔細審查施工圖紙,認真復核工程量,制定嚴謹合理的投標策略,減少合同帶來的風險;時刻注意主要建材的市場價格動態,確保報價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可調價格的合同,一定要隨時掌握市場價格的變化,才能及時按照合同條款進行調整,減少價格風險;合理選擇分包商并進行科學管理,監督和敦促分包商及時到位履行分包合同,最大可能降低項目分包風險。
(三)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指的是通過實行擔保制度和購買工程保險,將經濟風險盡可能的轉移到第三方。建筑企業可以與合作者或分包商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關系,以此將經濟風險分散轉移到各合作者上。還可以在工程施工階段實行保證擔保或抵押擔保,將風險轉移到分包方。另外購買工程保險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通過在保險公司購買工程保險,在出現擔保范圍內的經濟損失時可向保險公司索賠從而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常見的工程保險有建筑工程一切險、施工機械設備險、第三方責任險以及人身傷亡險等。
(四)風險保留
企業通過建立靈敏的預警機制,制訂完善的風險應對計劃,提高在資金、進度、技術等方面的應急儲備,增強企業對經濟風險的承受能力。企業要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益,通過加強對資金運行的監控和管理,以保證資金能合理到位使用。建立健全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全面系統的評價企業效益,從企業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和發展潛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經濟風險。其中,獲利能力指標包括: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償債能力的指標包括:流動資金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經濟效率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產銷平衡率;發展潛力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銷售凈現率和股東收益率。通過加強成本控制,全面研究審核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綜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和工期、成本等因素,制訂先進合理的施工方案;密切注意市場要素的變化,如材料價格、政策變化趨勢;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善于運用法律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經濟管理;創新;知識經濟
企業經濟管理,簡單而言,是指企業以價值原理為基礎,為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對生產經營經濟活動進行的各種資金收支活動,其涉及范圍囊括了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以及售后業務等各個方面,既復雜又艱巨。當前,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時代特征要求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必須在管理上加強改革和創新,然縱觀我國多數企業,經濟管理方面的改革創新仍較薄弱,造成企業內部產權混亂、財務風險預測薄弱等種種問題,加劇了企業風險?;诖?,本文就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經濟管理創新進行粗淺探討,以期實現企業經濟增長的穩步發展。
一、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由來已久,但直至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內部控制定義才在美國產生,即“內部控制包括組織的計劃和企業為了保護資產,檢查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以及促使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針等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措施。”1992年,COSO關于《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報告又將內部控制總結為“內部控制是一個由董事長、管理層和其他員工所實施的過程,旨在為一下列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營運的效率和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規的遵行性?!庇扇缟戏治隹梢?,內部控制已成為現代企業加強經濟管理,確保財務信息真實可靠,資產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企業的內部控制職主要含如下幾大方面:領導層用于授權與指揮進行購貨、銷售、生產等經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核算、審核、分析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序與步驟;為對企業經濟活動而進行的綜合計劃、控制及評價制定或設置的各項規章制度,等等,可以說,它貫穿于企業經濟活動及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實際中,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創新改革,可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構架良好的控制活動、加強內部控制能力、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控制等幾方面入手。由于財務管理在企業經濟管理的內部控制過程中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因此筆者在此重點探討財務風險防范控制問題,具體如下:一是抓好籌資風險的評估?;I資是企業正常營運的有效保障,因此要事先對各種籌資活動(如籌資結構的安排、籌資金額及期限的制定、籌資成本的估算、籌資的償還計劃等)做好評估工作,并加強事中的監督及事后的考核。二是抓好投資風險的評估。要加強各種股權投資及債權投資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預先考慮充分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因素,做好應對預案。三是抓好信用風險的評估。本文所指的信用風險,特指企業應收賬款回收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企業應結合不同客戶的實際,構建客戶信用評估指標體系,有針對性地加強信用活動的管理,降低信用風險。四是抓好合同風險的評估。企業的合同風險主要是指在合同簽訂及履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因法律糾紛而導致的被訴或敗訴的幾率,對此,企業應積極建立合同風險評估體系,嚴格規范合同的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等各種行為,有效降低合同風險。
二、加強企業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企業作為一種經濟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了盈利,而抵減利潤的一大因素即是成本,成本降低利潤增加,企業整體經濟效益得到提升。二是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企業產品價格受成本水平影響極大,通過有效的成本管理降低企業成本水平,則勢必提高產品在價格競爭中的優勢。要加強企業成本管理,除了科學制定成本管理目標外,還應重點抓好如下幾點:一是抓好物資采購環節的控制管理。采購成本管理控制在企業成本結構中具有重大作用,做好該環節的管理控制,確保企業采購物資的價格優勢,能給其后的一系列成本管理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倉庫管理部門是企業的物資儲存及保管的部門,每月末,各內部單位應將對物資的需求情況列表報倉庫管理部門,由倉庫管理部門進行分類、匯總、整理,做好物資采購計劃的編制工作,再由采購部門依據該計劃進行采購,同時,由物資采購定價委員會對采購部門的采購活動進行監督。二是抓好企業成本管理的事中控制,如建立全過程控制的成本核算管理體系;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臺賬,加強物資的領用;實施目標成本管理和定額成本管理相結合;推行責任成本會計,劃分責任成本中心,確定責任范圍,編制責任預算,制定考核標準,等等。三是抓好成本管理的事后分析。結合“成本、歸口、分級管理”的原則,通過指標對比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措施,做好各種成本分析工作,如單位成本的分析、成本預算完成情況的分析、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營運支出項目的分析,等等,切實掌握成本升降的原因,進而有效改進成本管理工作。
三、搞好人力資源的經濟核算
企業的人力資源并非勞動者本身,而是指勞動者現實及潛在的智力水平、勞動技能以及創新能力等,是一種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的無形的資產資源。從經濟學角度看,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經濟管理能否步入更高層次,而要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進行優化,手段之一即是搞好人力資源的經濟核算。人力資源的經濟核算主要是對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進行量化,從而明確人力資源存在的經濟價值,避免或降低人才的浪費及流失,同時,還能促進人才管理模式和經濟管理模式的對機結合,將人力資源的經濟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到實處。在企業中,對人力資源的經濟核算可從如下三大方面入手:一是成本的取得核算。所謂取得成本,是指招聘勞動者所花的費用,其在招聘過程中已經發生,因此無論后期的實際使用程度如何,它都不會隨著勞動者后期的價值而發生改變,因此對企業而言,取得成本是沉入成本,在支出該費用后,應在當期將其作為期間成本在收益中扣除。二是培訓和開發成本核算。相較于其他項目投資,人力資源投資的不穩定因素更多,人力資源的培訓結果往往因職員自身因素的差異而取得不同效果,也即是說,投入相同但所得效益不同,因此在培訓核算方面,不能簡單地以平均法來進行分攤,而應該構建培訓收益賬戶,對每次培訓的收益進行整體的核算。三是人力資源增值核算。對于初入企業的職工,為能更好地反映出企業的管理是否得體以及該職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應單獨核算該職工的增值價值,以方便管理層以此為參照合理調整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四、完善企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作為一種無形財富,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越發凸顯,對促進企業經濟的增值具有重要意義,如,企業將開發出的信息資源有效投入到生產及經營活動中,能有效促進勞動力、勞動手段以及勞動對象的優化組合,產生放大效應,實現經濟效益的增值。此外,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只要能以信息為支撐,必能抓住機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可見,企業一旦能掌握利用好信息這一無形資源,必能充分獲取其重大價值,且可能以幾何級數增長。要完善企業經濟管理信息化,一是抓好營銷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營銷水平對其盈利水平及未來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應積極構建市場營銷的電子商務平臺,在該平臺上集中管理企業的客戶信息、交易信息以及資源信息等,以利于企業更好地掌握目標銷售群體的具體信息,針對性地制定出合理科學的營銷戰略。二是抓好供應鏈的信息化管理。供應鏈最早來源于彼得?德魯克的“經濟鏈”理論,對企業而言,完整高效的供應鏈管理能有效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升企業績效,是價值創造的重要手段,而供應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將企業的原材料、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構筑于一個完整的信息控制鏈體系中,從而更方便企業在第一時間內獲取第一手資料信息,促進企業資源的合理化配置,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穩居有利地位。
總之,經濟管理作為企業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企業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獲取更多經濟效益的重要法寶,企業應將經濟管理與其他各項工作緊密結合,通過采取種種相應措施,促使企業的經濟管理得到有效革新和改善,確保企業經濟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摘 要:現今社會,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經濟發展類型從粗放型逐漸轉變為知識經濟型。石油企業傳統經濟管理機制在社會實際運營中潛在的問題和矛盾日益突出,不能更好的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求。因此,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探究,破除傳統經濟管理模式的各種弊端,建立新的石油企業管理模式,保證資源使用價值最大化便尤為重要。
關鍵詞: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新模式,新探究
進入21世紀,我國市場體制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穩步發展,在高度的經濟開放程度下,石油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管理企業經濟水平的高低決定企業發展的速度甚至生死存亡。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必須引進正確經濟管理的方針,實現經營管理戰略的創新,有力掌控市場發展現狀和變化規律,認清管理創新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服從市場發展需要,開拓領域,強化市場競爭能力,保持企業經濟利潤持續增長。
一、影響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因素
(一)石油企業現代企業經濟管理
根據企業規模、性質和經營環境等不同的各種情況,對企業實行管理模式影響因素的區別卻大致相同。加入WTO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擴大給我國企業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我企業從2003年至2007年底短短的四年間,就實現產量從1000萬噸到2000萬噸的跨越。同時,也要面臨多樣化的挑戰,這使得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而優質的競爭理念和高明的競爭方式會讓企業贏得更好的發展。
(二)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日益更新,我們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知識的網絡化和信息化也相應提高。因此,加大信息技術對企業的投入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信息的交流和信息速度的發聵,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大企業發展空間,改善企業經濟發展方式,增加企業產品附加值。我油田企業以每年給國家增長一個中型油田的速度快速增長,成為我國最大的產氣區與天然氣管網中心。只有對企業自身經濟管理實行創新,才能完善企業管理,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三)網絡技術的普及
現代網絡技術不斷進步,促使網絡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斷普及,這使企業獲得更多與外部環境接觸的機會,截止2000年,已有14塊,總面積達15481.4平方米的國際、國內的合作區。同時,面臨的競爭也與日俱增。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匪人的成績,還要應付各種嚴峻的考驗,所以,企業要不斷的創新管理模式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企業規模和自身資源的匹配
企業規模在不斷的發展擴張中,應避免不合實際的經營。我公司地處的鄂爾多斯盆地油田資源豐富,共36個油田、7個氣田,在擴大生產規模和經營的同時要從自身的情況出發,不能盲目沒有目的和方向,也不能貪大求多,極速擴張。
二、企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探索
(一)企業自身價值的評估
多數油田企業對自身的評估依賴固定資產、銷售額、流動資金、現金流和利潤六大模式。輕視自身品牌資產、知識產權、團隊資產、數據資產以及互聯網等寶貴的無形資產。有些來自互聯網上的數據資產尤為寶貴,但我長慶油田依靠以德服人,用嚴格的要求影響人,采用與人為善,設身處地等方式調動員工積極性。
(二)良好的企業規劃
對油田企業經濟目標進行合理的總體規劃,合理的規劃會規范企業經濟活動,有助于推動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規范化。企業在進行運營時,需根據自身情況和發展方向對其經濟目標進行規劃。與此同時先制定目標規劃的總體工作,搜集有效用于規劃的資料信息。準確記錄企業實現目標的進程,并合理監督整個進程實施的情況。在制定好企業規劃后,要對其進行認真的審核工作,審核規劃的合理性,能否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有效、順利的開展和實行,能否讓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結合長慶實際生存戰略、有效益持續發展戰略、合理低成本戰略和符合低滲透油氣田的特征科技創新戰略。
(三)合理管理企業資源
如何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并有效的進行企業經濟管理是領導者掌控企業的關鍵。提高企業經濟管理人員的水平有助于提高企業經濟管理目標。在配置管理人員時,要先考慮具有良好管理經驗和管理能力的人員,同時,企業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工作相關培訓和考核。培訓能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考核能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形成良好的獎勵機制,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歷管理和經濟效益。
(四)對企業經濟管理進行科學評定
在對企業實行經濟管理的同時,企業管理者要對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評定,用來確保實行的經濟管理模式適合現行企業和企業利潤最大化。具體的評定工作包括:對企業制定目標、經營管理戰略和經營業績的評定等。我公司重視文化建設,舍得投入,下得力氣,肯用真功夫,根據企業特色彰顯長慶個性,確定可行發展目標,形成自己的企業理念和獎勵原則。
(五)建立良好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
建立良好的油田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會使我企業在從事經濟活動中形成完備的經濟管理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進而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我企業從1950年開始勘探到1970年按照國務院文件建立油田會戰指揮部,1983年經國家石油工業部批準更名長慶石油勘探局,再到1999年企業重組改制,從而建立良好完備的經營管理體系。
(六)重視知識信息
在現代信息社會,知識和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在信息量和知識量快速增長的現今社會,企業管理者應認識到知識作為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因為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包括硬件設施和人力財力,也包括知識與創新的競爭,并且,這種競爭處于重要地位,同時,也是企業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核心內容。提高管理的創新能讓企業更好的適應科學技術變化和社會經營環境,使新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業中。因此,現代企業應善于學習知識,積累知識,把知識轉化為企業的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和經營能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油田企業決策者對現代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和執行決策的力度對于企業的管理模式改革和創新起決定性作用。雖然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存在一些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油田企業運營的環境會相對穩定,從而促進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改革,為油田企業實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寶元:《人力資本運營―新經濟時代企業經營戰略與致勝方略》,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45-47頁。
關鍵詞 現代企業 經濟管理 模式 管理體系
一、什么是企業經濟管理
企業經濟管理是一種資源價值實現的管理,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盈利這一目的的活動的總稱。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職能逐漸由以生產為中心的生產型管理發展為以生產經營為中心的生產經營型管理。
因此,企業經濟管理的任務是,不僅要根據企業的特性及生產經營規律,制定合理的產品價格,控制產品成本與費用,提供適當的薪酬福利,有效利用企業資源,合理地組織企業內部的全部生產活動,加強經濟核算與經濟評審,獲取良好的資金利用率與投資收益率。而且還必須把企業作為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一個要素,按照市場需要與客觀經濟規律,科學地組織企業的全部經營管理活動?,F代企業經濟管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經濟管理的模式
首先,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未能擺脫掉計劃經濟舊體制的不良影響,嚴重的滯后于現代市場經濟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傳統模式下的“國家撥資金”,“國家統理收支與統負盈虧”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并嚴重影響了現代企業效益的提高。
其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市場化與全球化特點更加顯著,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組織環境日新月異,企業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開始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企業經濟管理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明顯起來。
由此可見,轉變企業經營管理觀念,掌握經營管理方法,完善經營管理體系,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特別是深化企業財務改革,做好企業財務管理,有效實施資金投放、資金籌措與營運資本管理,并構建與規范與之相適應的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確是當務之急。
企業發展是一個不斷演化的經濟學概念,即要把企業的發展歷程作為一個包括發生階段與發展階段兩部分的過程來看。任何一家企業,都有一個創立、生存與發展的過程。
因為,有的企業可能會更具有成長性,而另一些企業則像一棵生病的樹,總是長不大,甚至夭折。其中的原因,除了不可控的機遇與外在環境因素外,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是最大的根源。而在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中,企業經濟管理則是其中的重點。
所以,現代企業制度之下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應在遵循企業經營目標與方針的原則基礎上,在企業經營的各個職能領域內,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競爭為核心,生產與流通相結合,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相結合,經營戰略與具體戰術相結合,同時樹立權變管理思想,形成自己的經濟管理方法,構建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
三、企業經濟管理體系
3.1 企業的最高管理者的職能
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應向企業員工宣傳有關經濟法律、法規與企業經濟規章制度的重要性,制定經濟管理方針與經濟目標,確保經濟管理所需資源的獲得, 進行經濟管理體系策劃, 在對經濟管理體系策劃進行變更與實施時,應保持經濟管理體系的完整性。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經濟管理方針與企業的宗旨相適應,包括滿足經濟管理要求與持續改進經濟管理體系的有效性。企業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與相關方滿意度為目的,確保顧客及相關方的要求得到確認并予以滿足。
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應確保企業內經濟管理者的職責、權限得到規定與確認。在企業內建立溝通過程并確保對經濟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溝通。
3.2 經濟管理體系代表的設置與職能
企業最高管理者應指定經濟管理體系代表,并授予一定的職責與權限,確保經濟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得到建立、實施與保持,向最高管理者報告經濟管理體系的業績與改進的需求,確保在整個組織內提高滿足顧客與相關方及企業規定要求的意識。
四、企業內部審核
企業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進行內部審核,以便確保經濟管理體系符合策劃的要求并得到有效實施與保持。企業應對內部審核人員的組成、資格,審核的方法、范圍、時間做出策劃。內審的記錄要保存。負責受審區域的管理者應確保及時采取措施,以消除所發現的不合格元素及其原因,跟蹤活動應包括對所采取措施的驗證與驗證結果的報告。
五、計量裝置的控制
應對經濟管理過程中使用的計量、核算設備工具進行有效控制。應對國家有規定的計量器具進行定期檢查與維護,保證其處于良好狀態并防止搬運、使用與儲存期間的損壞、失準。對經濟管理過程中使用的計算機軟件應進行確認,必要時要再確認。
六、材料采購過程的經濟控制
6.1 采購過程
企業應確保采購活動符合經濟管理的要求,對采購方式、采購程序及供方的履約能力要做評價。制定相應的評價準則,做好并保存評價記錄。
6.2 采購信息
在采購前要對供方的有關經濟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包括供方的履約能力、信用狀況、經濟實力、經濟管理狀況、計量方式、運輸手段等。
6.3 采購產品的驗收
企業應確保采購產品的驗收,確保采購產品的數量、質量符合合同的約定。
七、生產與服務提供過程的經濟控制
7.1 生產與服務提供過程的經濟核算
確定其方法、程序、人員、設備及審核活動是否符合項目(產品)經濟策劃的要求。
7.2 對特殊過程的確認
企業在為生產與服務提供經濟活動過程管理時,應對那些以前沒有經驗可循的新的產品、方法、工藝流程、設備的經濟管理活動進行專題策劃,并進行確認與再確認。
7.3 產品物資防護
企業應對生產的半成品與成品,采購的材料、物資提供合適的場所使之在儲存、搬運、使用過程始終處于良好狀態,符合企業經濟管理的要求,避免產品因丟失、霉變、揮發帶來的損失。
八、企業如何實現經濟管理模式規范化
8.1 建立經濟管理體系與組織機構
企業經濟管理的金字塔頂,應是企業的最高管理者。作為企業最高的管理者,首先應對經濟法律法規與企業經濟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有所熟悉并加以重視,將這種重視傳達到企業各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乃至普通員工處,并確保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與方針的制定,要與企業的宗旨方向一致,這其中也包括要持續改進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確保該模式的徹底貫徹執行,對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效果與執行力進行評估,也要保持與其他各層級管理人員及員工關于該經濟管理模式的有效溝通,并確保員工獲得經濟管理所需的各種資源。如有必要,企業管理者還應指定手下一名管理人員來協助自己完成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制定、執行、評估、反饋、改進等工作。
8.2 建立企業經濟管理相關文件
適宜的經濟管理文件是企業經濟管理有效運作的基礎。企業經濟管理相關文件應該包括但不限于形成文字文件形式的企業經濟管理的目標與方針政策、企業經濟管理活動計劃書、企業經濟管理執行手冊、經濟管理活動記錄手冊等。
8.3 企業經濟資源管理
除了資金與物質資源的合理配置外,企業管理者應選派具備相當的教育、技術技能、工作經驗、并經過培訓的人員從事影響經濟管理工作的有關活動,確保從事影響經濟管理結果的人員所必須的能力,提供培訓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以及評價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確保員工意識到所從事活動的相關性與重要性,以及如何為實現經濟目標做出貢獻,保持教育、培訓、技能與經歷的適當記錄。
九、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以追求利潤為最終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離不開企業的經濟管理?,F代企業的經濟管理是企業制度管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經濟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占據著至關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企業之間競爭愈加激烈,我國許多企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嚴峻形勢,因此,我們要從企業自身出發,制定多方面的創新策略,改變運行機制,提高生產技術,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實行有效且高效的管理模式,加強科技領域的建設,不斷完善企業管理策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保證企業能穩定持續發展。
一、企業經濟管理概述
企業經濟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企業和客戶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
1. 經濟管理是企業圍繞切實可行、有長遠規劃的戰略目標工作中,引入經濟管理體系,用管理的手段去發現和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通過適當的管理系統去維持企業利潤的穩定。
2. 經濟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制定企業戰略目標、設置組織機構和職能、經濟管理體系、內部考核、人力資源、生產持續改進以及企業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的管理體系。
在制定企業經濟管理策略的過程中,必須把生產與經營作為主要部分,同時還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在生產和制造產品的過程中,要對成本進行嚴格控制,對原材料、人工、銷售等方面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企業要根據企業經營模式和經濟管理策略對企業整體結構進行有效調整,確保企業資源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的管理。只有企業不斷完善現存的經濟管理策略,充分利用好企業現有資源,再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的情況進行整體規劃,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二、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下的企業經濟管理現狀
企業經濟管理是結合企業整體規劃,并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而制定出的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策略。由于市場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影響企業經濟的正常發展,企業經濟管理就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問題。
(一)企業經濟管理理念落后
大多數企業還是在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這將成為阻止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最大障礙。在如今企業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只有結合市場經濟發展情況和企業自身發展情況,才能制定出適合企業經濟快速發展的管理策略,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將陳舊落后的管理理念及時進行創新。一些企業仍是把經濟利益放在企業發展的首要地位,忽視了長遠持久的企業發展規劃,使企業經濟管理形成混亂不堪的局面,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使企業逐步陷入經濟危機中。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它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對現有經濟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就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對管理制度體系不重視,造成企業經濟管理體系與實際管理情況大相徑庭,就會導致企業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大漏洞,致使企業陷入管理危機。另外,一些企業制定管理體系時,沒有根據經濟管理制度和市場經濟具體情況,導致制定出的管理策略理論性太強,華而不實,不能很好地應用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失去了實用性。
(三)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突出
在企業的體制中,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它包括企業人員的招聘與培訓、崗位分配以及各種考核等,許多公司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系統思考,資源投入不足,對人力資源工作缺乏系統的規劃,管理者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沒有完全承擔起自己的職責,沒有充分認識和發揮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的作用。一些企業人員流動性大,對崗位職責無法進行落實,就會加大人力資源的負擔,常常會出現人力資源管理混亂的情況。同時,人力資源管理部的人員流動性也比較大,對工作的交接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缺乏職業素質和工作能力。
(四)管理機構缺乏靈活性
企業管理中會出現不同的管理模式,各個部門都會根據部門性質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模式,這就會導致有些制度相互沖突、相互矛盾、相互限制,從而導致企業的管理模式處于停滯狀態,不能正常運行。一些企業盲目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缺乏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并且對經濟管理體制不重視,致使機構體制出現銜接不當、管理混亂的情況,與經濟發展的規律相違背,必然會影響企業的長久持續發展,使企業陷入經濟和管理的雙重危機。
三、市場經濟發展管理下企業經濟管理策略分析
(一)創新企業經濟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為改變陳舊落后的企業經濟管理理念,就應加大對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力度,讓企業從上到下的員工都重視起來。
(1)企業管理者要堅持長久發展的眼光管理企業,制定長久可持續的整體規劃,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忽視企業的長久發展,制定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目標,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理念的創新主要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制定企業戰略的實施方案,要有全局性和先進性,在執行中,不斷促進企業對多元化競爭方式進行創新,使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占據優勢地位。
(3)制定企業經濟管理體系時,要把危機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中,提高企業的危機意識,制定完整的危機管理和解決危機的措施,使企業全體人員居安思危,做好隨時應對市場變化的準備。
(二)不斷完善組織機構
企業的整體管理都是從上層到下層不斷壯大的管理模式,類似于“金字塔式”的結構,使各個管理部門能科學合理地銜接在一起。這種管理方式要進行不斷優化,就需要從整體管理方面作為著眼點,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組織結構。作為金字塔上層的管理者,必須熟練把握企業管理的全部程序,不斷熟悉了解法律法規,讓企業的管理策略能落實具體的工作中。
作為金字塔中層的管理者,要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熟悉企業整體的管理策略,制定出與企業整體策略相配套、符合企業發展策略的管理方案。在執行管理策略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制定的方案進行評估審核,不斷進行完善,制定出滿足企業經濟發展的管理制度。此外,還應做好領導與基層員工之間的溝通協調,真正關心基層員工的需求,真正做到上情下達。
(三)強化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
針對目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出現的部門管理不當、管理措施執行不到位的情況,需要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1)提高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管理人員應充分認識到企業當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應及時進行分析和評價。管理人員要轉變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僅要有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還應具備基本的工作能力。
(2)對人力資源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減少資源的浪費,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充分發掘員工的潛力,給員工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降低企業員工的流動性。
(3)建立完善的競爭獎勵機制,充分發揮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的作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同時要做好員工崗前培訓,提高員工在實際工作的能力,加強員工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整體管理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
在執行企業的經濟管理策略時,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任何一項工作的順利完成,都離不開有效約束和監督。企業從開始到發展壯大都需要一個過程的存在,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經濟管理策略即使再完善,都無法抵擋外部環境的影響。面對這些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需要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將經濟管理策略和市場經濟發展情況相結合,從企業內部機制入手,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明確企業管理的核心,約束各級管理人員要在制度規定的范圍內開展工作,確保企業經濟管理策略能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
(五)企業經濟管理策略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
為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企業經濟管理策略可以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F代信息技術可以更加高效準確地分析出市場環境的變化,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使企業能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經濟管理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企業經濟管理策略的控制力度,確保隨著市場變化而做出調整的經濟管理策略的科學性、合理性。
(2)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尋找企業經濟管理策略存在的不足,并及時進行修改,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監督約束,促進企業能又好又快發展。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科學性對企業經濟管理策略進行風險評估,對企業可能承受的風險進行研究,進而提升了企業所制定出的經濟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企業要想持續長久地發展,就必須和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保持一致,制定出可行的企業經濟管理策略和確定企業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在執行經濟管理策略時,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明確各部門的職責,不斷完善現有體制和組織結構的同時,還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提升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當然,企業現在的經濟管理策略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通過系統的管理制度去不斷進行規范,不斷對企業經濟管理策略進行創新,緊跟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同時還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不斷進行創新,共同推動企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問題;應對措施
一、新時期強化企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在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下,強化企業經濟管理是企業“謀發展、求共存”的發展之舉,對于提高企業經濟與社會效益、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具體而言,強化企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化企業經濟管理是基于企業經濟體制轉型轉變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競爭逐漸強調企業強化經濟管理的必要性?,F代企業應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建立起開放型的管理模式,以更好的契合企業經濟體制轉型對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需求。
2.強化企業經濟管理是基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求
在改革開放大發展的背景之下,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已由傳統的粗放型向集約型方向轉變。這樣一來,現代企業需要基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轉變粗放式的企業管理模式。通過創新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強化企業經濟管理是基于知識經濟發展的需求
知識經濟的發展,強調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應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加快信息的傳遞與反饋速度。并且,強調以人為本,更新知識結構、轉變思維方式,為企業經濟管理創新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以更好地契合當前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
二、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是現代企業基于市場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在企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現實問題,尤其是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力資源問題突出、管理組織滯后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業經濟管理的作用。
1.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過分注重短期目標
新的市場環境、多元化的競爭元素,強調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但是,諸多企業的管理理念滯后,管理制度強調短期目標實現的重要性。于是,企業在審核、控制等方面,過于拘泥傳統,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一些企業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存在“無人監管、無人執行”的現實尷尬,部門之間責權不明確、業績考核走形式等問題,嚴重削弱了企業管理制度的效力,給企業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2.企業人力資源問題突出,人力資源管理陷入困境
從實際而言,企業人力資源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其中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企業人員流動頻繁,對企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二是缺乏有效地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企業人力資源難以整合與提升;三是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與績效評估機制,于是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難以有效激發,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獲取。
3.企業管理組織滯后,管理模式局限性突出
當前,一些企業組織管理滯后,集中表現為:(1)企業管理組織模式單一,在信息化市場背景下,企業缺乏對市場發展變化的重視;(2)企業各部門職責權不明確,組織管理交叉,于是導致信息流通與反饋不順暢,對企業領導層決策造成較大影響;(3)傳統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問題突出,尤其是粗放型管理模式造成企業盲目擴大規模,在謀求短期經濟效益的過程中,逐步將企業帶入發展的死胡同。
三、強化企業經濟管理的應對措施
面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強化企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顯露無疑。但如何強化并創新企業經濟管理呢?在筆者看來,要始終堅持以創新為導向,不斷地完善管理制度、調整組織結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具體而言,主要在于:
1.堅持以理念創新為導向,營造良好的企業經濟管理氛圍
滯后的管理理念顯然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依托理念創新為導向下的經濟管理,更契合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首先,企業應強化經濟管理的重視,充分肯定其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诹己玫乃枷胍龑?,更有助于企業創新管理理念,逐步以集約化經營為主體,優化并調整企業經濟管理;其次,企業管理的內涵集中體現在企業文化之中,無論是對于企業管理層,還是普通職工,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于是,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經濟管理創新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促使企業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
2.堅持“以人為本”,完善企業經濟管理制度
以人為本是管理的核心,也是進一步完善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重要理念支撐。制度的有效性不僅在于形成有效的約束力,更在于更好地疏導,確保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與開發。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始終以職工的切身權益為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其次,建立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提高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再次,創新激勵機制?;谄髽I自身與職工的需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斷挖掘職工的潛在價值。
3.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戰略創新是現代企業契合市場發展的內部需求,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此,企業要強化組織結構的調整與創新,打破傳統垂直多層管理的結構,提高企業經濟管理的效率。此外,健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責權更加明確且相互制約,從本質上有有助于維護所有者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