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5 00:06: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職酒店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除了專門開設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外,酒店管理專業教學還可以在各種課程的教學中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首先,課程突破傳統學科型教學設計,實踐教學以項目為載體,項目選擇強化職業導向,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創設項目或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協作,通過討論、查閱資料、解決疑問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務,并正確評價完成過程和最終作品。例如,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中,宴會服務這部分內容可設為一教學項目,讓學生分成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為組員分工。小組成員經過前期的調查和討論,需要完成宴會的策劃包括選擇宴會主題、完成宴會計劃書等,小組最后應在全班面前進行項目陳述,由老師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各種核心能力。其次,課程綜合實踐及暑期的社會調研與服務全程實施項目化管理,還可以融合校園內舉行的各種社團活動、專項比賽等,搭建學生自我展示、自我發展的平臺,以此促進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活動應充分利用各級學生組織開展,從班級到專業,到系,到學院。通過多樣化、多層次的校內活動,為學生提供各種將職業能力內化成型的機會,依據課程體系和學生各種素養及能力形成的內在邏輯,制定和實施若干考核項目,從而有效控制學習過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
二、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
酒店管理專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應特別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包括實踐時間節點安排、時間長短、內容設計等內容,它會直接影響核心能力的培養效果。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有以下兩種形式: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專業實習、頂崗實習)。校內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校內的實訓室進行技能方面的訓練,酒店管理的實訓室通常有前廳實訓室、客房實訓室、餐飲實訓室、茶藝實訓室、調酒實訓室、烹飪實訓室等。學生在這里可以有置身于酒店的場景進行仿真的練習。校外實踐教學是把學生安排在酒店的某一具體崗位,像一位員工一樣為客人服務和解決問題,并由企業的管理人員給予直接的指導。這是最能培養和強化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方法。總體來說,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安排有以下三種組織模式:
第一種“,2.5+0.5”模式,即學制三年的高職學生,前五個學期在校內學習,最后一個學期在酒店實習。這一模式,前五個學期的實踐應是以校內實踐為主的,即利用校內建設齊全的實訓設施,學生根據課程的進度和需求,在校內實訓室進行餐廳擺臺、客房服務、前廳接待等服務技能的學習,并結合課堂上的模擬教學。
第二種,“2+1”模式,即學制三年的高職學生,前四個學期在校內學習,最后一年在酒店實習。第三種,“2+0.5+0.5”模式,即學制三年的高職學生,有四個學期在學校學習,有兩個學期在酒店實習,這兩個學期可以是第二學期和第五學期,或第三學期與第六學期,不同的院校根據行業的需求與專業教學的情況進行安排。第一、二種模式的差別是校外實習時間長短不一樣,它們都容易出現一些不足。第一,學生對專業缺乏感性的認識,職業核心能力無法得到應用和強化,雖然課內實踐時老師會假設各種場景,但這類似于隔靴搔癢,無法讓學生把在校內學習到的能力在現實中進行鍛煉,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第二,學生無法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輪換,無法知道什么崗位是最適合自己的。學生最后一個學期或最后一年到酒店頂崗實習,通常是在前廳、餐飲、客房三大部門選擇一個崗位,過程中不會安排換崗,一直到實習結束。這樣會讓很多的學生無法確定哪個崗位是最適合自己的,最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日后的職業發展,或讓他在對目前這一崗位不滿意的情況下否定了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第三種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無論是第一個0.5安排在第二個學期,還是安排在第三個學期,這種模式的問題在于前面缺少鋪墊,學生在缺少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要離開學校到酒店進行半年的實習,雖然能夠堅持下來了,但高強度的工作卻一下讓他們失去對專業的信心和興趣,回校后萎靡不振,根本無法提高職業核心能力的學習熱情。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教學實踐總結后,筆者認為以下的實踐教學設計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提升其職業核心能力很有效。實踐教學環節設計的原則應是:循序漸進,校內外相結合。循序漸進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應符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程度,并配合核心能力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進程而逐漸深入;二是指實踐教學應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按照“認識———了解———喜歡”這樣的規律來設計。
第一學期:入學后的第一周,安排專業教育,實踐環節:酒店參觀,組織學生分別參觀不同星級的酒店(五星級酒店、四星級酒店、三星級酒店)。這一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先對酒店有個感性的認識,看到酒店的環境,對未來的職業有一個良好的憧憬。第一學期可對應開設職業溝通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模塊,加上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課程的,為下一學期的實踐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三學期:安排4—6周的專業實習(酒店)。筆者的學校在廣州,廣州每年有兩次的交易會,即春交會(3月)和秋交會(十月),每次持續約20天,正好在學期中間進行,我們就會安排學生在這兩次交易會到酒店實習,之后回校繼續上課,即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理論學習后,到酒店短期實習。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兩次的實習勞動強度不太大,時間也恰好讓學生能夠了解崗位的基本運作和酒店的構成體系。而且交易會期間,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讓之前的學習內容有個演練的機會。接連兩個學期短期實習的機會,應鼓勵學生去不同的酒店、選擇不同的部門或崗位進行實習,經過兩次在酒店的實習后,學生會了解自己職業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回校后可以有針對性地加強,也可以認識自己的優勢、劣勢,以利于職業方向的選擇和調整。對于那些無法在學期中間安排短期實習的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在寒暑假到酒店實習,并記實習學分,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效果。在第二學期,可對應開設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團隊合作能力模塊,因為學生通過在酒店的短期實習,會意識到這一能力在酒店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這方面能力的欠缺,這個節點開設這一模塊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學期開設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解決問題能力模塊,學生已經完成兩次的短期的酒店實習,完成了兩個職業核心能力模塊課程的學習,專業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對職業中的各種問題會有較深入的思考,正是提升這一核心能力的合適節點。
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中國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達到了10.1%,超過了教育、銀行、汽車產業。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過4萬億元人民幣,出境旅游1.2億人次。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國內旅游消費、境外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我國旅游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10.2%。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2014年全國旅游相關專業(方向)人數:博士研究生167人,碩士研究生1569人、本科生5.34萬人、高職高專生11.08萬人、中職生12.30萬人、以上合計不到30萬,而全國旅游業每年新增就業約50萬人,兩者相比缺口很大。在旅游教育中高職所占比例很大,如何搞好高職教育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構建。本文將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創新做一些探討。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課題組對全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一些調研,采用了兩組數據,一組數據是全國20所旅游類高職院校。另一組數據是高職旅游教育資源大省山東、浙江、江蘇、廣東、四川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每個省選取了10所學校進行調研。調研數據來自于教育部陽光招生信息平臺和部分學校的網站上的招生簡章。調研的內容各個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通過調研發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設置與專業培養目標不吻合
課程設置應該緊密結合培養目標,每門課都應該對應的培養目標。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學校旅游管理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結合不緊密,設置的課程體系無法達到培養目標。比如,某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主要面向國際旅行社、景區及國際酒店等現代化旅游企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技能、高素質的服務與管理人才。但課程體系里面沒有一門酒店管理概論課,也沒有一門是能夠擴展學生國際視野的課程。
(二)課程體系沒特色,是旅行社、酒店、景區相關課程的大雜燴
各個學校旅游管理的課程體系有一些差異,主要在于各個學校所處的區位、資源、辦學定位不一致。但是,通過對全國70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調研可以看出:第一組數據顯示,全國20所旅游類高職院校中,有3所學校沒有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另外開設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有8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都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方向,有9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區二個方向。第二組數據顯示,50所學校中有31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方向,有19所學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涉及了旅行社、景區二個方向(詳見表1)。有極個別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只涉及旅行社一個方向。
(三)課程體系與中職本科雷同,不能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高中職培養目標的混淆,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某行業或某崗位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中職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質、中級初級技能,高職教育注重的是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人才。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更多地注重了專業能力,但是沒有注重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要求。
由于對培養目標的混淆,導致高職課程設置缺乏準確定位,沒有充分結合旅游企業對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需要。導致,一些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與本科院校差別不大,辦成了本科壓縮式的普通專科。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不如中職,專業理論水平不如本科,專業特色不鮮明,沒有完全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旅游教育和旅游產業在人才培養上沒有完全實現“無縫對接。”旅游教育培養的人才與旅游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題體系優化與創新的思路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符合高職專業設置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同時也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適應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和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镀胀ǜ叩葘W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2015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性文件,是高校設置與調整高職專業、實施人才培養、組織招生、指導就業的基本依據,是教育行政部門規劃高職專業布局、安排招生計劃、進行教育統計和人才預測等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選擇就讀高職專業、社會用人單位選用高職畢業生的重要參考。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與創新就必須遵循這個目錄的規定。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要符合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題體系的建設必須符合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強化校企合作,學校與旅游企業共同來開發課程體系。國家旅游局、教育部于2015年10月26日頒發了《加快發展現代旅游職業教育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指出:鼓勵校企聯合開發專業課程,增加任務驅動型、項目開發型、行動研究型、案例教學型課程數量。推動專業教學緊貼旅游技術進步和旅游服務實際,加大實踐性教學比例,提高“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例。推廣“多學期、分段式”“淡旺季工學交替”等頂崗實習模式。引導旅游企業充分發揮重要辦學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
(三)堅持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綜合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
旅游教育不屬于單純的學科性教育,是培養人的崗位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職業教育,是學歷教育和崗位職業教育相結合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的教育。既是學歷教育,又是崗位職業教育,屬于“雙證書”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把科學理論傳授給學生,又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為目標。學生獲得大學畢業文憑的同時,還取得崗位職業資格證書,獲得崗位職業從業資格和職業能力,學生畢業就能直接在工作崗位上開展工作。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創新的措施
(一)學習教育部高職教育??颇夸洠鞔_專業對應的崗位群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2015年)》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性文件,專業大類對應產業、專業類對應行業、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突出職業性和高等教育屬性。在該目錄中旅游大類(64)分為旅游類(6401)、餐飲類(6402)、會展類(6403)三個專業類。旅游類又分為《旅游管理》(640101)、《導游》(640102)、《旅行社經營管理》(640103)、《景區開發與管理》(640104)、《酒店管理》(640105)、《休閑服務與管理》(640106)六個專業。六個專業中《旅游管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三個專業對應的崗位群均為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崗位,銜接中職專業均為旅游服務與管理,接續本科專業為旅游管理?!毒皡^開發與管理》對應的專業崗位群也有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毒频旯芾怼穼I對應的崗位群是住宿服務人員、銷售人員、商務專業人員、健身和娛樂場所服務人員。
(二)根據學校所處區位和自身條件確定專業重點培養方向
從目錄規定來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旅游及公共游覽場所服務人員。這個范圍比較廣泛,但是主要是指旅行社和景區的工作崗位。每個學??梢愿鶕陨淼臈l件來確定專業重點培養方向。筆者認為旅游類專業院校,可以不開設《旅游管理》專業,可以細分《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等專業,使培養出專業性更強的專業人才。非旅游類高職院校可以開設《旅游管理》專業,但不同的學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包含的重點專業方向可以不一樣。如果學校位于旅游業發達的省級城市、學校教學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旅行社方向的專門人才;如果學校位于旅游業不是很發達地區,學校開設有《酒店管理》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的重點是培養旅行社方向、景區方向的專門人才。如果學校處于二級城市、當地酒店比較多,學校只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的情況下,《旅游管理》專業就要兼顧旅行社、景區、酒店三個方向了。
(三)校企聯合進行市場調研,共同確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制定單靠學校是不能完成的,需要旅游企業和高職院校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搞好市場調研。首先,要摸清旅游行業特點、人才結構、需求狀況、崗位群對素質、知識、能力的要求,應該具備的職業資格等。然后,才能從宏觀上把握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與高職院校的培養現狀,最后,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共同來確定《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要從專業能力、學習能力的和方法能力三個方面來把握。專業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及專業知識,方法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要的工作方法及學習方法,社會能力是指具備從事旅游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目標培養目標為:該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旅游行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旅行社、導游、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工作能力,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勝任(旅行社、導游、景區、酒店)等旅游企業服務、管理崗位需要的,掌握技能學習方法的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
(四)校企聯合制定該專業的課程體系體系
在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導下,旅游管理專業應緊密結合培養目標,以旅游企業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向導,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為手段,以為地方旅游經濟建設服務為載體來構建課程體系。把課程體系分成專業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專業核心技能模塊、專業可持續發展模塊。要完成這四個模塊課程體系的開發,就需要高職院校與旅游企業深度合作。課程開發既要有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要有各種類型旅游企業的總經理、部門經理、一線員工。首先,分析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崗位任務,把職業要求的知識、技能、態度、素質與受教育者的認識、習得過程有機結合起來,組織、篩選相關教學內容。然后,共同設計課程結構,實現課程結構的模塊化。其基本設計思路是:對旅游職業能力進行分解,將其中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確定為各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技能,確定為選擇性崗位技能,設計就業方向性課程。多個核心課程模塊和就業方向性課程模塊的組合,構成一個旅游管理的課程體系。
(五)《旅游管理》課程體系融入雙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