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流規劃的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以長株潭為例,根據區域物流發展特點,首先探討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構建意義,然后針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闡述其構建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
長株潭 區域物流體系 構建;
長株潭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把長株潭建成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就必須擁有現代化的物流,必須制定一個適應長株潭區域經濟的物流發展體系。構建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展的一項戰略性舉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1 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的意義
由于物流系統本身存在著效益背反現象,如果體制分割、管理分散、缺乏協同,區域物流系統的整體功能就難以發揮,物流產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就難以實現。因此,為實現長株潭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筑區域協同物流體系對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和產業結構優化有著重要意義。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能全面提升其競爭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現代物流業能進一步帶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集聚,推動交通運輸業、商貿業、金融業、信息業和旅游等多種產業的發展。
2 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存在問題分析
2.1 統一的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尚待建設
長株潭將物流發展定位于戰略層面上,是近兩年才開始規劃的。經過多年的發展, 三市都建立有各自的物流信息網絡及互相獨立的信息標準和規范,彼此獨立運作,加大了區域內物流運作的難度。區域內的公共信息平臺仍然缺失,導致企業之間的物流運作缺乏溝通,有關物流信息也只能在企業內部傳遞。
2.2 物流設備老化,手段落后,服務質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長株潭地區大多數物流企業都是由規模比較小的運輸、倉儲、貨代、聯運企業轉化而來,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儲存、運輸和城市配送上,相關的包裝、加工、配貨等增值服務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
2.3 區域內物流企業競爭力不強
三市區域內的物流企業多是由過去的運輸、倉儲公司,或剛由生產企業剝離的物流部門改制發展而來,其規模小、實力弱,相應的物流功能也較為單一。物流企業經營范圍多局限于周圍市場,競爭意識淡薄。物流服務觀念不強, 能走出現有業務格局、開拓區域市場的物流企業很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 這也導致三市物流企業社會化發展緩慢。
3 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
3. 1 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的原則
為了避免出現各部門、各環節各自為政,造成重復建設或建設不力的狀況;避免出現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區域經濟和物流發展的需要的狀況,建立現代區域物流體系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統一性原則。強調參與物流的各部門、各環節要從適應現代區域物流發展的需要出發,統一設備規格、技術性能、信息標準,促成商品和流程的標準化、優化交換過程,降低交易風險。
協調性原則。強調組織物流的各部門及運輸、儲存、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各環節,必須加強信息交流,在時間、空間上互相銜接,徹底打破部門分割和條塊分割,優化資源配置,使“物盡其流”。
前瞻性原則。也就是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應適度超前,鐵路、公路、場站、碼頭、倉庫等硬件基礎設施,使用期限一般都比較長。在任何當前期的規劃和建設中,都應體現超前的理念。
3.2 長株潭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策略
3.2.1 作好區域物流體系整體規劃
區域物流體系的規劃是解決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物流體系的規劃應制定以長株潭物流基礎平臺為重點的包括鐵路、公路和水路在內的綜合干線網絡,特別是各地區節點的位置與規模的規劃。物流規劃應著重于解決地區的物流規模布局和發展順序,在統籌考慮交通干線、主樞紐規劃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廣泛調查生產力布局、物流現狀,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在區域范圍內規劃物流園區的空間布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要限制三市各自盲目、重復新建市場的行為,創造條件按產業一體化的要求整合現有市場,優化市場布局。
3.2.2 加快區域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
從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角度考慮信息化在物流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議綜合運用信息系統,盡快制定基于區域發展水平的物流技術政策,從而使各地獨立的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協調起來。作為發展現代物流的主體,鼓勵物流企業利用標準化的網絡技術將物資企業散布在不同地區的服務網點連接起來,改變過去有點無網、有網無流的狀況,構筑一體化的物流網絡服務平臺。
3.2.3 加快物流運輸通道的建設,以多式聯運為目標優化長株潭物流網絡
物流運輸通道與傳統貨運道路有所不同,它是指連接配送中心與其它主要物流節點的貨運道路。物流配送通道網絡就是連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之間.以及它們和外部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貨運道路系統。從長株潭各地區的資源和比較優勢出發,整合三市內的客戶資源、交通運輸資源、倉儲資源及信息資源,推行多元化運輸模式,提高多式聯運比例,讓各種運輸形式既競爭又協作,通過貨主自由選擇,形成貨運量均衡的交通運輸體系,以求整體運輸的效率化。
3.2.4 加快物流企業的培育
一是營造一流的發展環境,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吸引鼓勵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來本市建立現代物流企業。二是要鼓勵工商企業逐步將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等物流服務業務分離出來,利用專業物流企業承擔;三是鼓勵交通運輸、倉儲配送、貨運、多式聯運企業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物流企業;四是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工商企業將企業的物流資產從主業中分離出來,整合資源,優化流程,創新物流管理模式。
3.2.5 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物流管理人才
高素質的人才是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建議應將現代物流業人才問題納入全省人才建設規劃中,并放在突出位置。借助在長大專院校力量,加強物流相關專業學科的建設,爭取在國內率先形成物流學高級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
4 總結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被喻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能對區域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長株潭”城市群位于中部地區的經濟腹地,具備具有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區位優勢,而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成功建設也是長株潭區域經濟長遠穩定發展的基石。
基金項目: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一般資助項目(2012ZZ66)“兩型社會”建設的長株潭城市群回收物流運作體系構建研究;株洲市社科課題(ZZSK1222)
參考文獻
[1] 禹舜. 湖南長株潭經濟區發展研究[M].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7,(14)
[2] 武云亮.論物流組織的演進與創新[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2,(3)
1物流經濟批量
物流經濟批量是近年來形成的,針對物流發展研究的一種經濟學研究概念,這種概念是研究物流發展總體趨勢以及在經濟學上意義的重要手段。
1.1經濟批量
“經濟批量”economiclotsize,又稱“經濟訂貨批量”,指在保證生產或銷售需要的前提下,從耗費成本最小這一目標出發所確定的每批材料采購數量或產品投產數量。在確定材料采購或產品投產批量時,既要考慮材料采購費用或產品投產生產準備費用,又要考慮材料、產品保管費用。在實際生產和制造過程中,利用經濟批量進行生產和銷售以及倉儲計劃的規劃,進而實現材料消耗最小化,即在成本最小化的條件下實現生產量的最優化,達到實現最大化效益的目的。在進行經濟批量的核算和使用的過程中,經濟數學的應用相當廣泛,它不僅被用于經濟批量的合理計算以及后期的整理核算,還被應用于經濟批量的整體規劃以及生產、銷售等計劃的制定和規劃中。
1.2經濟批量的優劣
經濟批量是指假定技術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實現產出最優化的一種經濟概念。它強調在保證銷售量前提下的生產最優化,忽視了產品的自身特性,比如稀缺性的特點,同時也沒有考慮生產以及銷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關費用。經濟批量的一大優勢在于其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到銷售以及供給情況,從而使得其在進行生產成本最低化考量時必然要優先保證銷售的存續,從而避免因過分降低成本而導致的生產短期性提升造成的短視現象。
1.3物流經濟批量
將經濟批量的概念應用于物流管理,形成最優化狀態下的物流體系,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一大趨勢,這一趨勢有利于物流行業整體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業總體的發展。物流經濟批量要求在最小化的運行成本條件下,合理設置倉庫存量,以及進出貨物的總量,實現最優化的環節設置。物流批量包含倉庫存量、在途貨物、進貨進化以及出貨計劃等方面。通過合理配置各環節的貨物量,實現運行成本最低化以及運行收益最大化。
2經濟數學與物流經濟批量
物流經濟批量在進行其規劃和各環節配置的過程中,需要科學計算和統計相關信息,進而實現數據化的分析,通過分析預測相關環節的最優化存量,實現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
2.1統計
在物流發展和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相當多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分析物流企業發展規律以及物流運行規律的最要資料。通過分析物流數據進而預測物流發展的趨勢是物流企業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經濟數學通過統計分析實現了這一功能。統計即通過對散亂數據進行整理和一定形式的處理,進而使其在一定的范圍內有序排列,進而方便進行數據的分析和提煉。經濟數學通過利用數學相關理論實現數據分析以及數據信息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升物流企業發展預測的準確性,進而降低成本,實現最大化的配置。物流行業的貨物吞吐量以及進出貨物的季節性、空間性因素往往可以通過對物流企業歷年數據以及物流行業的歷年數據來體現出來。實現物流經濟批量的一項重要因素在于實現物流配置的最優化,而這個最優化的實現需要物流分析數據為支撐和依據,也可以說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物流經濟批量實現的可能性。經濟數學中的統計知識和工具在對物流數據進行統計的同時,實現了數據層面的分析,利用數據的對比分析以及同一數據的差異化分析,實現對于物流數據的整體把控和對于未來數據的正確預測。統計往往與概率以及函數分析綜合應用,通過概率以及函數的知識和工具進行必要的規律摸索和研究,進而提煉出物流行業發展的規律,實現物流各環節配置的最優化,節省運營成本,實現物流經濟批量。經濟批量是一個全局性的概念,這一概念需要統計數據的支撐以及分析數據的提煉。因此,可以說統計是經濟批量運行的基礎,也是物流經濟批量存在的基礎,沒有準確而翔實的統計數據,經濟批量無法實現和運行,統計是物流經濟批量實現的首要工作。
2.2分析
分析指的是利用經濟數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統計數據的分析整理,形成規律性的總結和匯總。物流行業存在的大量數據經過統計后,形成大量的數據源,這些數據源中蘊含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實現物流合理配置,進而實現最優化的經濟批量配置具有重要的意義。提煉這些信息需要利用經濟數學工具進行必要的分析。利用經濟數學工具分析物流數據主要通過函數以及微積分等工具實現。函數分析主要是通過對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在一定的數據基礎上進行函數總結,進而實現函數形成,總結出相關規律,進行必要預測。函數分析的最大優勢在于其完整性和客觀性,其數據來源于物流數據,分析過程來自于標準的經濟數學工具,這些信息保證了整個分析的完整性和客觀性,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影響。隨著經濟數學的發展,利用經濟學相關函數對于物流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形成函數,應用于物流配置的最優化對于物流批量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濟分析中運用數學符號和公式推倒,可以使對經濟過程和經濟現象的表達更簡潔、清晰,經濟數學分析確實比單純的文字表達更富邏輯的嚴密性、精確性,比形象的圖形表達更多的變量,可分析更多復雜的問題。因此,運用經濟數學的手段進行物流經濟數據分析,對于物流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合理配置自身運行各節點最大化收益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分析手段主要有數理分析、統計分析以及計量分析等,而統計分析則是進行物流經濟數據分析的主要手段。統計經濟分析是運用統計方法,以統計資料作為論述現實經濟變動過程的手段,對經濟的變量數值求解,并驗證經濟理論的真偽,通過對統計資料的搜集、分析、圖示,來驗證統計結果。
2.3預測
經濟預測指的是與未來有關的旨在減少不確定性對經濟活動影響的一種經濟分析。它是對將來經濟發展的科學認識活動。經濟預測不是靠經驗、憑直覺的預言或猜測,而是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可靠的資料、精密的計算及對客觀規律性的認識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斷。這樣的預測是一種分析的程序,它可以重復地連續進行下去,目的是為未來問題的經濟決策服務。為了提高決策的正確性,需要由預測提供有關未來的情報,使決策者增加對未來的了解,把不確定性或無知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并有可能從各種備選方案中作出最優決策。物流經濟批量中利用經濟數學手段進行必要的預測,實現有計劃的規劃各環節配置,進而實現最優化運營,減少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收益率。經濟數學條件下的預測不是主觀的臆測,而是在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基礎上,利用經濟數學中的函數以及一些其他手段進行的有針對性的預測。這個預測的整體水平是建立在客觀數據基礎上的。一般而言,經濟數學的預測是基于計量經濟以及函數基礎之上的。利用經濟數學的函數統計分析手段得出相應的函數之后,就可以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模擬數據進行函數演算,進而推導出相應的未來發展趨勢。根據這種趨勢推算出各環節的合理配置,進而完成物流的經濟批量計劃,實現物流最大化收益與最小化投資。在現有的物流企業數據基礎上得出的規律性的函數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建立在這個函數基礎上的,利用固定數據推導的模擬規劃其客觀性將得到大大提升。預測應注意兩點,一是現有數據要盡量翔實和準確,這樣得到的函數才能符合實際情況;其次,函數推導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依據客觀事實進行推理,不能夸大或者縮小,避免出現預測失真,進而影響物流企業批量經濟的實現。
2.4倉儲存量分析
倉儲存量分析指的是按照銷售情況或者供給情況進行的,基于市場情況設定的,針對倉儲存量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規律及合理性,利用科學手段進行必要的總結和匯總,進而提升倉儲存量的利用率,降低不必要的倉儲費用。物流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點在于降低倉儲費用,進而提升收益的純利。在物流企業中使用經濟數學手段進行必要的倉儲存量分析,進而推導出合理的倉儲存量,實現存量與出量的合理比例,實現費用最小化與利潤最大化。經濟數學手段在物流經濟批量中的應用,一個很大的方面就是進行倉儲存量分析,得到合理的倉儲存量,實現倉儲費用最小化。倉儲存量分析應注意下列問題:首先是市場需求的經濟分析。物流市場的整體形勢支配著單個企業的發展。整體倉儲存量形勢在市場范圍內的波動和規律性變化對于物流企業至關重要,把握正確的信息,得到相應的市場形勢高低就可以實現物流企業自身的發展。利用經濟數學手段針對整個市場進行必要的分析,進而得出物流倉儲的市場形勢,推導出企業應有的發展形勢和發展策略。物流經濟批量要求以最小化的投入和損耗,實現最大化的收益,而經濟數學對于市場分析的整體把控能力成為了這一需求的強力工具,使得物流經濟批量得以順利達成。其次是針對企業自身倉儲存量進行分析。在進行物流市場整體分析,即進行外部市場分析之后,物流企業有必要針對自身的倉儲情況以及自身的歷年發展狀況和倉儲配置量的具體情況,利用經濟數學分析工具進行研究和數據分析,歸納總結出相應的分析結果,達到倉儲存量合理化的目的。企業自身倉儲存量分析的關鍵在于利用有效的數據和經濟數學方法,而這些方法的選擇是企業對于自身數據了解程度的體現。經濟數學方法中的概率分析以及統計理論對于企業內部倉儲存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們可以幫助企業通過數據的整合和整理,實現數據的有序化和合理化,提煉和總結出企業的真正情況,進而提升企業對于自身倉庫存量的了解。物流運行數據的內部分析,可以使其了解以往數據,從而推動其對于自身改造的方向,保持安全而又經濟的存量,減少成本而又不影響出量,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關鍵詞]物流工程;培養方向;知識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門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與管理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我國對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然而我國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的院校較少,招生規模也較小。與物流管理專業比較,物流工程專業發展時間較短,培養模式也不盡完善。因此,對物流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有重要的現實意 義。
1我國物流工程專業培養現狀
我國自2002年開始開設物流工程專業,由于各院校開設的物流工程專業大多是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機械、信息工程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大部分院校專業定位以機電、運輸和規劃為基礎,部分學校以系統仿真和信息技術為特色。
2物流工程專業培養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陜西科技大學從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們基于“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工程的觀點,在總結國內外物流工程業界和學術界的最新成果,結合我校的學科特色的基礎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專業未來的培養方向為:
2.1物流設施規劃與設計
因為物流工程主要是對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實施與管理的全過程進行研究。設施設計是工程的靈魂,規劃設計是物流系統優劣的先決條件。
(1)物流節點的規劃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物流系統規劃;物流中心建設項目的評價體系;物流項目的運作與管理模式等。
(2)企業物流系統設計與分析。將企業物流與生產管理進行有機的結合。
2.2物流裝備技術設計與應用
物流工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完成系統的軟硬件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過程,因此對物流系統硬件設備的設計、管理和應用對于物流系統的順利實施和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1)現代倉儲系統的設計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動化的物流設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員進行分析和設計,以及運行過程中的維護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專業需要學習現代倉儲系統的設計、控制系統、設備設計與分析計算等知識。
(2)制造業現代物流設施設備系統設計和分析。制造業中現代物流系統的基本構成包括現代物流設備和現代物流信息系統。例如:工位器具、輸送設備、無人搬運車、分揀機和分揀系統等都是物流系統中的重要設備。
2.3物流信息技術及集成
從根本上講,現代制造企業的物流建設是信息系統的建設。物流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的核心內容。
(1)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的研究
信息技術為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提供了眾多可供選擇的工具。面對日益更新的技術手段,企業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問題。
(2)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
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包括基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在內的計算機系統,并與企業信息系統集成。物流信息系統的集成化表現在以下兩個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統與企業信息系統集成;二是物流自動化系統與信息系統的高度集成,共同構筑現代物流系統。
3培養方案的實施
以上培養方向的實現,必須在課程體系的制定、實踐環節的培養、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課程體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為此我們圍繞以上培養方向,按照課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如下:①機械裝備類課程群: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機械控制工程、物流裝備技術等。②信息類課程群:計算機原理與接口、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物流信息技術等。③規劃類課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設計、系統仿真、運輸規劃與配送、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類課程群:供應鏈管理、倉儲與庫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國際物流學等。
該課程體系的制定兼顧了物流設施設備、信息、規劃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內容,并且充分體現了物流工程專業的工程背景和工程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張明會,唐四元.物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7(11):123-124.
[2]鞠頌東.物流學學科體系構建的兩種設計方法[J].中國物流與采購網,2006(5):8-23.
關鍵詞:廊坊;綠色理念;物流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23-0076-01
早期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以忽視或犧牲環境為代價,全球的生態環境平衡遭到了破壞,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綠色理念正是緩解這個矛盾的主要思路,綠色理念日益受到社會各個領域的關注,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社會經濟中一個重要領域的物流行業也要大力關注綠色,發展基于綠色理念的物流具有重要的意義。
1廊坊市發展基于綠色理念物流的重要意義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東,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連京津之廊、環渤海之坊”等美譽。2002年廊坊市被批準為河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11年的廊坊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趙世洪同志在廊坊市第五次黨代會也指出廊坊要大力建設為“生態廊坊”:城鄉居民要形成綠色生產生活理念和行為習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產業、綠色建筑、綠色能源要得到優先發展,要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綠色發展示范區??沙掷m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廊坊都需要以綠色理念為基礎,因此對于廊坊市來說發展基于綠色理念的物流是有重要意義的。只有發展基于綠色理念的物流,才能更快的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京津之間的新興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基地、園林式生態型宜居名城”的城市定位,最終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共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展基于綠色理念的物流不僅對于廊坊市環境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于實施綠色理念的物流企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企業而言,首先,實施綠色理念物流將企業推向了可持續發展的前沿,這會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社會價值,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其次,企業通過對物流領域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對資源的節約、回收和重復利用,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第三利潤源,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最終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2基于綠色理念的廊坊市物流的發展現狀與對策
基于綠色理念的物流就是通過先進的物流技術、系統的物流規劃,在整個物流過程中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最終實現物流作業環節綠色化。其基本的理念就是環境保護、集約資源。
2.1基于綠色理念的廊坊市物流的現狀
廊坊市多數物流企業經營規模小,服務功能少,綜合競爭力弱,并且貨源不穩定,網點分布不完善,管理水平較低,綠色理念較薄弱,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配送領域:負責廊坊市配送業務的企業規模較小,分布較散,大部分都是企業自營城市配送模式。在配送運作中,配送路線都是根據司機經驗來確定的,配送的準時性較差,配送車輛的實載率較低,配送的應急方案不完善,配送使用的車輛能耗較高。
其次,倉儲領域廊坊市的倉儲業務也大都是采用的企業自營模式,倉庫大都是傳統的倉庫,貨物周轉率較低,貨物的庫存水平較高,并且倉庫貨物儲放普遍使用直接就地堆垛或者底層貨架,倉庫的空間利用率較低,倉儲的管理較混亂。
最后,運輸領域:運輸主要指的是長途干線貨物運輸,廊坊市相關的運輸企業主要經營的是某條或者某幾條線路的運輸,經營模式單一,增值服務較少,由于對于其他省市的貨源信息不對稱,車輛返程空載率較高,車輛資源浪費較嚴重。
2.2基于綠色理念的廊坊市物流的發展對策
結合廊坊市的現狀與特點,從宏觀上,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個角度共同推進基于綠色理念物流的發展,見圖1,政府通過政策強制推動物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消費者通過綠色需求來拉動物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物流企業通過利潤誘惑來自動發展綠色物流,最終實現廊坊市的綠色理念物流的發展。從微觀上,基于綠色理念的物流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對策如下所示:
第一,配送領域:首先,考慮到廊坊市的配送企業規模較小,訂單較分散,建議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發揮各自的功能優勢,通過規模效應,降低配送成本,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其次,引進能耗較低的綠色車輛,實現車輛能源的合理使用;再次,采用一些線路安排方法(如節約里程法)和配載方法來合理安排運輸路線與車輛裝載,使車輛行駛的里程盡量短,使車輛的裝載率盡可能的滿載,提高車輛的利用率;最后,完善配送企業的應急方案,加強配送的準時率。
第二,倉儲領域:首先,使用ABC分類法加強倉儲管理水平,價值高、周轉率高的、數量少的采用A類管理方法,相反采用C類管理方法,中間水平的采用B類管理方法;其次,根據倉儲服務水平和預測的需求來設置合理庫存水平,嚴格控制庫存,加大庫存周轉率;最后,庫存量較高的、庫房面積有限的可以引進高層貨架,提高倉庫的空間利用率。
第三,運輸領域:首先,建立車源和貨源對接的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外地車輛和本地貨源、本地車輛和外地貨源的無縫銜接,從而解決社會上車輛返程空載問題,提高車輛的實載率;再次,加強運輸企業的增加服務能力,使之盡快的向第三方物流轉型,從而實現資源的集約化。
參考文獻
[1]金勇,譚欣.發展我國綠色物流的對策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06,(5).
【關鍵詞】工業工程簡介;設施規劃與設計;工業工程意義
1.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作為一門學科, 起源于美國, 是從泰勒創立的科學管理開始發展起來的, 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 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 確定、預測和評價由該系統所得到的結果。”在本世紀初, 當工業工程剛興起時, 其主要內容是以時間研究、動作研究為主的科學管理方法。20世紀20年代后, 出現了專門從事工業工程的職業, 在吸收數學和統計學知識的基礎上, 產生了進度圖、庫存模型、人的激勵、組織理論、工程經濟、工廠布置、物料搬運等方法。70年代以來, 系統工程原理用于工業工程, 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出現了全面質量管理、制造資源計劃(MRPI)、準時制生產(JIT)等現代工業工程方法??梢?, 工業工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 被認為是現代工程學科中發展最快, 也是變化最快的領域之一。工業工程在國外被劃入工程學的范疇, 因為它和所有其他工程學科(如機械工程、化學工程等) 一樣,包括利用自然科學知識和其他技術進行觀察、實驗、研究、設計等活動。同時, 工業工程也具有管理的特征, 是用于管理的技術, 從技術角度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方法、手段。
2.設施規劃與設計
設施規劃與設計,一直是工業工程的重要分支, 它發源于早期制造業的工廠設計。自從有了工業生產,就有了工廠設計,18世紀80年代產業革命后, 由于機械制造的發展,蒸汽機的發明和完善, 工廠逐步取代了小手工作坊。自泰勒時代起,管理工程師就開始關心制造廠的設計工作。在早期,工廠設計的活動主要是3項,即: 操作法工程,包括工作測定、動作研究等工人的活動;工廠布置,就是機器設備、運輸通道和場地的合理配置;物料搬運,就是對從原料到制成產品的物流進行控制。
最近出版的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業工程教材《設施規劃與設計》,根據上述特征,把設施規劃與設計定義為:設施規劃與設計是為新建、擴建或改建的生產系統或服務系統, 綜合考慮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構思、規劃、論證、設計,作出全面安排,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統能夠有效運行, 以達到預期目標。設施規劃與設計的范圍包括場址選擇、布置設計、搬運系統設計、建筑設計、公用工程設計、信息通訊設計。其核心部分是布置設計和搬運系統設計,所以,工業工程師對這兩個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發展了很多方法和技術。布置設計,就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在已確定的空間場所內,將人員、設備、物料所需的空間作最適當的分配和有效的組合。布置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物流、信息流、生產能力、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以及生產安全。由于優良的平面布置可以使物料搬運費用至少減少10%-30%,因此,在美國, 工廠布置被認為是加速生產率提高的決定因素之一。物料搬運系統設計和布置設計被認為是一對伙伴。物流合理化是布置的前提,也是布置的結果?;蛘哒f, 有效的物流規劃是合理配置工藝設施的基礎,并促進工藝過程的有效運行。西方國家統計發現, 在工廠生產活動中,從原材料到成品出廠, 物料真正處于加工檢驗的時間只占生產周期的5%-10%, 而90%-95%的時間都處于停滯或搬運狀態。在制造業中,總經營費用的20%-50%是物料搬運費用。所以,物流合理化被認為是企業利潤的第二源泉(有的稱為第三源泉)。
物料搬運系統設計就是要使各種生產設施配置合理,減少物流的迂回、交叉、往返等無效搬運;減少庫存和在制品,縮短物料的停滯等待; 選用適當的裝卸搬運方式和機具;廠內外運輸方便、協調、有機銜接等, 這就要把物流全過程所涉及的裝備、器具、設施、路線及其布置作為一個系統,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進行綜合優化。設施布置和搬運設計最著名的方法就是美國的設施規劃權威R·繆瑟提出的系統布置設計(SLP)和系統搬運分析(SHA)。它們都是有條理的系統分析方法, 包括解決問題的方法,依次進行的階段和程序,圖表化的圖例符號。SLP是將物流分析和作業單位相互關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結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技術。SHA是以分析所要搬運的物料、需要進行的移動、確定經濟實用的物料搬運方法這3項為基本內容。SLP和SHA所采用的一套圖表,如物料流程圖、工藝過程圖、從至表、作業單位相關圖、搬運路線表等都是簡便實用的分析工具,被廣泛應用。
60年代以來,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應用與推廣,計算機技術已滲透到設施設計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段。例如,場址選擇問題、設計報價系統、計算機輔助設施布置等。在計算機輔助布置方面,發展了兩類程序:一類是為新建設施做新的布置,主要有CORELAP,ALDEP,PLAN ET等;另一類是為現有設施的改建做布置,主要有CRAFT,COFAD 等。這些程序可以優化設施布置,達到手工布置難以達到的預期目標。
3.我國應用工業工程的意義
在我國,50 年代開始實行工業化建設以來,一些領域中不同程度地用到某些屬于工業工程范疇的方法。但工業工程在我國并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工業工程人才,其應用既不系統也不普遍。1990年后才成立了有關學術組織,一些高等院校開始設置工業工程專業,一些企業等組織在應用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目前,我國的生產率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普遍存在著消耗大、成本高、質量差、效率低等問題。我國曾推行過許多管理技術,但單項地推行不足以解決系統的問題,而工業工程強調的是系統整體的優化, 從提高系統總生產率的目標出發, 統籌分析,合理配置,尋求最佳的設計和改善方案。聽以有人把工業工程形容為確診企業癥結的“診斷術”; 提高企業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健身術”;提高企業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 點金術” 。我國的一些機械、電子、汽車、飛機制造等企業應用工業工程的實踐證明,它對挖掘企業潛力、提高效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一些專家研究認為,結合我國國情,企業應用工業工程可以在系統規劃與管理、生產計劃與控制、效率工程、質量控制與保證、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營銷工程、工業安全與衛生、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物流;產業經濟學;物流產業
1.引言
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密切相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物流產業發展與之相適應才能完成。隨著全球經濟分工明確化和全球產業鏈的逐步形成,在各產業的生產和運營中,物流已經成為難以取代的重要職能之一。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是繼企業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的第三利潤源泉。2009年3月10日,國務院以國發(2009)8號文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是我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唯一的服務業規劃,也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物流業專項規劃,此規劃的出臺顯示了物流產業的極大的基礎性作用。
2.物流產業的界定及其產業范疇
根據物流的概念可以判斷出物流是一個產業。因此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物流產業的已經隨著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而趨向結構化,物流產業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目前,普遍的認為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企業的第三利潤的源泉。國際上,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性產業,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及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對于物流產業的界定,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和普遍的共識,本文將嘗試著界定物流產業以及其范疇。
物流產業的概念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楚立松和張際春(2008)將物流產業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其中,廣義的物流產業包括物流服務中的各種生產流通環節,包括商品和服務流通中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人員流,這一物流體系一般包括現代化的流通技術裝備、流通組織、流通輔助支持和流通管理系統。而狹義的物流產業只是指商品和服務流通中的物資配送系統。何娟、曹洪(2008)認為:物流產業通過為社會提供物流服務,它通過運輸、包裝、儲存、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一系列活動,完成其物資的位移,將現代市場經濟的各個行業、企業緊緊相連,進而創造時間價值、空間價值及其形態價值。綜上所述,筆者定義物流產業為:物流產業與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配送、加工流通、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動相關,是為第一、二產業以及部分第三產業服務、調節,銜接生產與最終消費等的服務性產業,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它是集物流、商流、及信息流于一體的產業學科。
基于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作為第三產業的物理產業,在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中具有促進和協調作用。第三產業指除了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我國第三產業劃分的意見,我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門類,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二是為生活和生產服務的部門;三是為提高科學技術文化水平和全社會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軍隊、社會團體等,但是在國內是不計入國民生產總值。所以,第三產業屬于服務性產業。
(1)從物流作業環節來看物流產業的范疇,商品包裝、運輸、倉儲、貨物運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產業都屬于物流產業。商品包裝業是指對商品進行包裝,以提高商品的美觀性和其質量的行業。商品包裝業務主要發生在商品的生產、流通、存儲等環節中。通過包裝可以有效地保護商品的使用價值,實現了商品的價值增值。運輸業是指從事物流基礎設施、運輸載體以及勞動力進行運營業務的運輸體系。倉儲業是通過向企業提供保管物品的場所,以及對這些物品進行保管、信息統計等業務的企業。倉儲業應包括倉庫以及集貨、分貨、配送、轉運、儲調、加工、物流基地等物流中心。貨物運輸業是貨主與運輸方之外的第三方通過運輸形式提供運輸服務的行業。貨物運輸業通過組織多樣式聯運和代辦運輸手續等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現了運輸效率的極大提高,這同時大大降低了流通領域的交易成本。流通加工業是生產加工業在流通領域的延續,是對物流服務功能的延伸的完善,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主要加工形式。
(2)物流產業從物流組織方式可以劃分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通過其自身的物流設施和網絡的建立、完善,為了配合自身生產、供第一方物流由從事生產或者供應業務的企業活動而從事的物流運營。它是指由生產方和供應方組織的物流方式。第二方物流是為了采購、銷售等業務的順利進行,銷售方需要投資建設物流運輸工具、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資產,并進行物流運營、管理的工作。它是指購入方和銷售方組織的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的出現是比較優勢而產生的專業化分工所造成的。第三方物流除了應該具備傳統業務的功能之外,還應體現出對委托方的委托對象進行全面系統的設計、規劃、管理和服務,所以第三方物流具有增值性。第四方物流概念是不在于第三方物流之列,將其自身的資源、能力和技術與來自服務提供者的資源、能力和技術聚集起來,并對之進行協調管理,進而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的解決方案。
3.結束語
隨著當下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大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于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力,甚至可以幫助國家或地區抵抗經濟危機。但物流產業界定的模糊定義,大大阻礙了我國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所以有必要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來界定物流產業及其范疇。第一,對產業政策的規劃有著重大意義。對物流產業的界定對物流產業體系的建立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起著促進作用,進一步深化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二,完善了市場機制。不僅加快了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國民經濟綜合素質和綜合國力還有利于完善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第三,對人才培養有重大的意義。界定物流產業及其范疇有利于完善物流學科的建設,也為進一步培養物流學科方面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區域物流規劃下四大產業之間也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與相互的促進作用,今后也將就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對于區域物流規劃的影響研究進行進一步的論證。(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薛偉.關于發展我國物流業若干問題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4(3):139-140.
[2]丁俊發.“十一五”我國物流業將進入快速協調發展軌道[J].經濟界,2006.
[3]國發(2009)8號.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DB/OL].gov.en
[4]黃殳V.湖北物流產業化與中部崛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
[5]高想清,段海燕.當前我國物流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6]張際春,楚立松沖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現實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2):17-18,
[7]何娟,朱健梅,曹洪.我國物流產業現狀、約束因素和未來發展重點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8):81-84.
[8]王述英,王青.試論物流產業的屬性及其組成[J].學習與探索,2006(2):228-230。
作者簡介:趙蘇杰(1988.1-),女,漢,河南周口,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方向。
關鍵詞:物流產業;上海與長三角地區;合作博弈模型;廣義物流聯盟
中圖分類號:F259.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894(2007)05-0035-05
目前物流產業已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已成為城市和國家衡量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等都制定了新的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及措施,上海也把物流產業作為培育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將構建“兩大類型、五大園區”的物流發展格局,即建設西北、西南兩大內陸口岸型綜合物流園區和浦東空港、外高橋、海港新城三大沿海??诎缎途C合物流園區;形成布局合理、層次多元、功能配套、有機鏈接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的GDP占全國24%、投資拉動型經濟、固定資產占35%,實際利用外資數量占全國的40%)的城市群落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綜合地區,對上海形成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的樞紐在地利上具有非常大的支撐。但這幾年各地持續“物流熱”,出現了一批物流園區項目,規劃布點比較盲目、缺乏理性,“物流中心”爭奪戰日趨自然化;同樣,隨著港口下放和港口體制改革,地方政府紛紛提出“以港興市”戰略,極大促進了各地港口的開發建設,但同時也出現港口之間發展相對封閉、各自為政、缺乏有效合作、低價無序競爭等問題,最終割裂了整個區域內物流的系統發展,扭曲了物流流向,不利于區域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模式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上海物流產業發展簡況及存在問題
1 上海物流產業發展簡況上海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長江人???,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直接腹地(江浙滬)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二是通過長江水系便利的航運條件,拓展了廣大的間接腹地,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及重慶直轄市。由于長江沿岸港航和陸路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在這些地區生成的進出口貨物大多會經上海港中轉。2004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繼續居全球第3位(近幾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迅速,2001-2004年平均達到27.19%,2004年達到1455萬TEU,同比增長28.98%,凈增327萬TEU);浦東和虹橋兩個機場,完成吞吐量225萬噸;高速公路網絡通車里程達到485公里。近年來上海用于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占固定資產的10%以上,信息化水平的加速提高了上海的通關效率,目前上海已經成為國內通關速度最快的口岸之一。2006年4月15日,全國第一家區港聯動園區在上海外高橋投入運行,這項試點對提高我國改革開放水平,提升現代物流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2 存在的問題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存在著諸如:政策法規不完善、缺少具有指導意義的現代物流國家標準體系、國內標準難以同國際標準接軌、物流市場體系不規范、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人才缺乏等我國物流產業諸多共性問題之外,歸納而言有如下2個突出問題:
(1)行業管理不規范,政府管理職能整合不夠,區域間競爭多于合作,產業整體規劃不力。由于物流的多項作業分屬于交通、工商、稅收、信息等不同部門管理,而現代物流企業的發展在我國剛剛起步,過去由有關部門制定的眾多的法規很難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各地方政府、各相關部委的物流發展規劃彼此難以銜接,更談不上整合和統籌規劃。上海雖然在海關通關方面實現了“提前報關、實貨通行”模式,但是在公路、鐵路、航空(海)貨物運輸、包裝、倉儲業方面的管理辦法以及涉及物流企業的工商、稅務、海關、檢驗、企業登記規則及單證的有關法規和規定方面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現代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知識密集的行業,政府如何在政策上予以扶持,確立統一的政府主管部門、理順管理體制,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規定。
隨著這幾年各地持續“物流熱”及多個地方政府的“以港興市”戰略、各地物流企業低價無序競爭等問題清晰地揭示了我國物流產業規劃不力的現狀。單就長三角地區港口網絡建設而言,上海港與寧波港在直接腹地與鄰近交叉腹地的貨源爭奪格局已經形成。雖然上海在許多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而地方政府不可能也沒有能力解決全局問題,但面對區域間競爭多于合作、產業整體規劃不力的現狀,作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的龍頭,基于區域經濟視野的規劃和協調顯然是有待強化的。
(2)物流企業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物流成本較高。中國目前注冊物流企業中最大企業的市場份額為1.4%,只有中遠物流和中外運等少數大型國有物流企業具有全國性的網絡體系,而更多的是區域性的中小物流企業。中小物流企業通常只能從事運輸或倉儲等少數種類的物流服務,幾乎沒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和實時監控能力。過于分散的市場結構無法發揮物流企業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作用,許多想采用物流外包的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無法在中國獲得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由于存在地方保護和國企不同行政隸屬,物流市場處于條塊分割而不是全國統一狀態,低效率、中小型物流運輸企業顯然是缺乏競爭力的。
雖然上海目前正在建設“三港、三網”、發展電子商務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物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經營效率一直沒有較大改進,網上交易、通關、、保險、銀行支付、信息反饋等都沒有廣泛應用,商流、物流、信息流不能實現及時傳達,現代物流系統要求的服務、快速及時、節約、規?;?、庫存調節五大目標無法實現,因而極大地影響了企業運作效率和行業競爭力的提高。綜觀整個長三角地區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服務水平較低、低價無序競爭狀況比較嚴重。
二、物流產業基本發展模式
1 并購物流企業通過并購實現雙贏,雙方共享物流配送網絡和客戶群,由此可以擴大市場份額,減少進入壁壘,還能提高物流配送網絡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規模經濟。2003年德國DHL以10,5億美元收購美國Airbome公司;當年12月Fedex(美國聯邦快遞)出資24億美元,以現金形式收購Kinko's公司;2004年6月荷蘭TNT集團以3.08億美元并購瑞典Wilson物流集團;2004年美國UPS集團以1.5億美元現金和1.1億長期債券收購Menlo Worldwide;當年9月英國物流巨頭Exel PLG斥資5.49億美元收購Tibbett&Britten,收入合并之后的公司全球業務總收入達到120億美元,凈收入達
到25.1億美元。合并后的企業超過UPS而位居2004 TranSport Topics Logistics50的首位。世界物流巨頭已經用實際行動充分詮釋了其發展模式。
2 聯盟聯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DEC公司總裁霍普蘭德和管理學家羅杰,奈格爾提出的,并引起了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Africa Arino et.al(2001)定義“聯盟是基于兩個或者更多的商業組織之間簽訂的正式協議,通過共享資源(包括智力資本、人員、資金、組織能力以及有形資產)來擴大市場,降低不確定性,從而達到一系列的單方和共同的利益”。聯盟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減少公司交易費用方面,它比市場、層級組織結構都更有效。公司利用聯盟來優化資源配置,使資源的價值達到最大化。
近年來,企業戰略聯盟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發展,各種形式的戰略聯盟幾乎遍布所有不同類型的產業,物流產業也是如此。例如Exel和BDP International兩家物流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為化學產業提供更廣泛的一體化物流服務。著名物流企業Ryder建立了包括IBM、i2 technologies和咨詢公司Andersen等廣泛的聯盟。Lieb通過對美國主要物流企業的CEO的問卷調查研究表明:22家中有18家已經建立戰略聯盟,許多具有多個聯盟伙伴,物流企業之間以及與倉儲、轉運、貨運公司和航空運輸等企業的聯盟最為普遍。在國內,寶鋼、海爾、長虹、中核集團、TCL等、不約而同與中遠物流結成戰略合作關系。
(1)廣義物流聯盟概念。物流聯盟是物流企業及相關上下游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加強有效合作、擴展物流網絡、降低整體運輸費用、擴大市場份額,為客戶提供包括“一站式”服務在內的更積極高效服務而建立的契約形式(非資產形式)的合作形式。廣義物流聯盟概念與狹義的物流聯盟概念區別在于:狹義的物流聯盟一般指物流企業間的聯盟,而廣義物流聯盟則包括與物流企業及與相關上下游企業的聯盟?,F實中,由于同業競爭,狹義的物流聯盟形式具有短暫性和不穩定等特性。
(2)物流聯盟的合作博弈模型。由合作博弈理論可以建立物流聯盟的合作博弈模型:在n人合作博弈中,由于允許參與人相互交流信息,也可以訂立各種形式的契約,保證博弈后合理地分配所得的利益。所以參與人之間可以尋求各自的合作伙伴,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參與博弈,以期獲得更高的總利潤或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因此,參與人之間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聯盟。一旦某個聯盟形成之后,其成員都齊心協力,以保證該聯盟獲得最大的利益。一旦博弈完畢,可以根據某種事先商定好的契約,把得到的利益再重新分配。
定義有n個物流企業及相關上下游企業參與市場博弈,參與企業集用N={1,2……,n}表示,N的任意子集S稱為一個聯盟。一旦聯盟s形成,組成聯Ns的參與人不再關心自己的特殊利益,而為整個聯盟的最大利益而努力。
三、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模式選擇與建議
1 發展模式選擇目前國內物流企業普遍采用內部擴張式發展模式,顯然這是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要求的,而大規模購并又是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企業力不從心的。理論界探討比較多的狹義的物流聯盟,由于存在同業競爭,現實可操作性不強。因此基于合作博弈的廣義物流聯盟是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模式必然選擇。
2 對策建議
(1)政府層面。上海當以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整體視野規劃布局、引領區域物流產業發展。本著“合則多贏”思想,以基于合作博弈的廣義物流聯盟模式統一規劃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推動長三角物流企業的合理布局、物流環節的合理銜接,形成多式聯運有機結合、信息處理通暢、現代物流園區功能相互的大物流圈聯動發展體系,并取得長三角地區各地方政府的一致共識、支持和配合。
合理的港口布局應該由中心港、區域性樞紐港:區域性喂給港相結合的港口網絡,所以在上海與長三角地區區域港口發展規劃中,就長三角地區港口建設各地方政府必須盡早達成共識。而與現代物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交通運輸、貿易、海關、工商、稅務、質量標準等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處理部門配套政策法規體系、物流業的標準化體系的統一,這些顯然必須由政府層面統一部署。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基于長遠共同發展考慮,以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整體視野規劃布局、引領區域物流產業發展,主動承擔協調各地方政府的職責是義不容辭,也是當仁不讓的。
(2)企業層面。鼓勵優勢物流企業形成跨地域廣義物流聯盟。企業是產業發展的載體。鼓勵優勢物流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聯通內外的大貿易、大流通,構建開放性、互聯互通的社會化物流配送網絡,盡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業(TPL)為主導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系,加強產業鏈上的批發商、制造商以及供應商的跨行業聯盟及與運輸、倉儲企業間的跨地域聯盟。利用市場經濟手段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和條塊分割,是物流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積極有效的手段。所謂“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由于相同區域物流企業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跨地域和上下游企業跨行業的廣義物流聯盟更具有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后續的并購及業內整合也將是之后物流企業加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3)中間層面。行業協會、企業聯合會承上啟下、協調聯絡、建設優良軟環境?!八街?,可以攻玉”,世界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發展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比如,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和日本物流管理協會分別在各自國家的運輸、供應鏈、配送、倉儲、EDI和進出口等方面的標準化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所謂“得標準者得天下”,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物流產業應該進一步強化行業協會和企業聯合會的作用,尤其在政府和企業間信息的承上啟下、企業間的協調聯絡、行業內培訓、物流技術的引進和開發及建設優良軟環境方面都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