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教學參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考文獻
[1]李建平,閆順麗.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課程專家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D].光明日報,2015,19(11):274-275.
[2]施海燕,何曉鳳.小學語文教學中故事的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14,16(01):154-155..
[3]徐波,何二元,王曉音.歷史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14(05):13-15.
[4]文素芳,劉秋霞,彭立平.淺析歷史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7(10):67-68.
[5]鄧俊華.淺談故事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吉林教育,2014,19(05):131-132.
[6]胡燕.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的分析葉課外語文(下),2015,(2):148-149.
[7]高越.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田.青年時代,2015.(7).163.
[8]王歡.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創新導
[9]王玉香.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10]高曉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11]孔雪清.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56-57.
[12]王金禾.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05:147-149.
[13]王標.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5:35-38.
[14]白麗波.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197+212.
參考文獻
[1]戴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58-259.
[2]高曉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朱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249.
[4]龍菁.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J].成功(教育),2013,08:274.
[1]胡朝萍.小學語文“導課”的幾點做法.東西南北·教育,2014(6)
[2]陳文一.小學語文導課技能策略.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1)
[3]林愛婷.淺談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新課程·小學,2016(5)
[4]高成亮.小學語文導課藝術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
[5]牛傳發.淺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1).
[6]陸云峰.素讀:閱讀教學的根性覺醒——對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審視與本質探尋[J].新課程研究,2009(1).
[7]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4(5):121-123.
[8]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10]袁政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12]顧春.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M].北京:知識出版社,2014.(責編韋雄)
參考文獻:
[1]孫潔.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5(9).
[2]程劍.淺談如何在中等師范生物教學中建立多元化教學體系[J].讀書文摘,2015(20).
[3]高安淑.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7):45-4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淺談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踐途徑分析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及改進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淺談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投入 語文教育中情感教學的運用 試論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構建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 關于技校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思考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 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運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踐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原則 談談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體會 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幾點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②楊嵐.中國情感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09(2).
參考文獻:
[1]周守珍.黃知榮.心理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4]列夫·謝苗洛維奇·維果茨基.教育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5]崔金俠.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考試周刊,2011(2).
[6]李春林.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成才之路,2010(20).
[7]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楊嵐.中國情感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中國教育與社會科學,2009(2).
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課程是語文教學,語文教學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對德育教學的滲透意義重大。本文將結合當前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并對德育滲透提出幾點積極的建議,希望能夠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
特殊教育;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0引言
語文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新課程,具有非常濃厚的人文性特點,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也一樣,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學,使得德育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靈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優秀道德品質的影響,既學到了語文知識,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尤為重要。
1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首先,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是有語文課程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改革決定的。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里面涉及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明顯的人文性特點[1]。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這符合了我國傳統文化的要求。此外,新課標改革下,也要求語文教學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人文精神、高尚情懷、道德修養的養成,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獲得情感體驗以及道德情操。其次,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具有特殊性,身體上不同類型的缺陷,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2]。學生因為自身的社會身體缺陷備受打擊,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需要教師的關心。語文教學是義務階段的基礎性教學,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不僅可以讓學生收獲基本的語文知識,還可以讓學生獲得對人性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其審美情操和道德修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對于心理恐懼,或者心理扭曲的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2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2.1語文教學內容中引入德育教育:語文教材涉及到的內容形式很廣,有詩歌,也有散文,還有小說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形式中又有非常豐富的內容,比如有大好河山、寓言故事、熱愛祖國等等,是各種知識的萬花筒,是一本百科全書[3]。在眾多的內容當中,許多都蘊含著道德方面的有關內容,是一種現成的德育教學素材。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并主動運用德育教學素材運用到教學當中,融入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比如,語文教師在講到《到期歸還》時,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入手,文章主要講述的是借了黃培炎的字帖來學習,一個月之后按時歸還字帖的故事。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發生在身上,深深觸動讀者的內心。語文教師一定要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給學生傳達誠實守信,好學做人的思想品德,教導學生無論是誰,誠實守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夠受到他人的歡迎。
2.2借助課外實踐進行德育滲透:語文教學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之外,還應當輔之必要的課外實踐。學生的道德品質不僅表現在“言”上,還表現在“行”上,語文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這些課外活動,將德育教學融入其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4]。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司馬光砸缸》的時候,因為該篇文章涉及到的是救人的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該篇文章開展一個助人為樂的主題活動,活動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讓全班所有的學生積極去幫助他人,并在下一次課進行的時候主動和大家分享自己助人為樂的事情,每周舉行一次班會,對表現比較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通過這樣一種課外實踐的形式,學生逐漸養成了助人為樂、團結他人的品質。
2.3作文選材中進行德育滲透:作文寫作當然不僅僅包括的通常意義上的作文,也包括一些段落寫作、句子寫作等等。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進行德育教育。作文寫作一定要有相關材料,教師在選擇作文材料的時候應盡可能的選擇一些能夠體現出優秀道德品質或者高尚情操的材料。例如“揠苗助長”“負荊請罪”體現出的哲理就非常有代表性,語文教師在選擇作文素材時盡量選擇此類的素材。預與此同時,對于作文主題的要求上,語文教師也要有所要求。主題是作文的靈魂,貫穿作文的始終,包含著對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充分體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想立意準確,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客觀世界有很好認識。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從歌頌好人好事、鞭撻惡丑角度出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4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電教設備已經成為了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特殊學校更加如此。對于聽力有問題的學生來講,外界的聲音聽不大,多媒體的電教設備的出現,可以展示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電教設備輔助教學。比如,在講解到《桂林山水的時候》,對于聽力有問題的學生來講,只能靠看文字的描述去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氣勢。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壯麗美景,可以向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桂林山水介紹的視頻,讓學生切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從而體會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多美。這樣一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道德修養。
3結語
總而言之,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一定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將其視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姜艷萍.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小學教學參考,2014,15(07):18-18.
[2]阿依仙木•麻木提.淺析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好家長,2016,21(07):209-209.
[3]邵秋香.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12(07):34-35.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是連接學生與知識的紐帶,還充當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角色。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傳統的教學內容與形式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改革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1.促進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師的講,學生的聽”來完成,這在無形中造成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化。新課程標準實行后,語文教學模式有了相應的變化,語文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體,而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不僅保證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同時還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例如,在學習《鄭成功》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應改變以往直接講課的傳統模式,可以先讓學生收集關于鄭成功的故事或資料,學生在簡單了解鄭成功的事跡之后,能夠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2.促進教學內容的豐富化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授課,由于教材上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在無形中限制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擴充。因此,為了符合新課程的教學標準,語文教師擴充了語文教學內容,使教材成了教學中的參考工具。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同時還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先進性。例如,在學習《草原》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呈現草原的真實面貌,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舍筆下“人美、景美、文美”的場面,并且也在無形中豐富了關于“草原”的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化。
3.促進教學設計的合理化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設計環節中,教師只注重課上的教學設計,卻忽視了課前設計與課后設計,這在無形中就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也更多的目光投到課前設計與課后設計中,從而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合理化。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文字”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課上的教學設計,同時還應注重課前與課后的教學設計,以便實現“大自然的文字”教學設計的合理化。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途徑
1.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與感悟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教師的任務不再是簡單的教,更重要的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的學。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累與感悟。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語文成績,不是通過記憶復雜的公式與符號,而是要通過對平時知識的積累來實現的。因此,語文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不應停留在表面上,而應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探討。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能鞏固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克隆之謎》這篇課文時,語文教師應在闡述文章內容的同時,滲透關于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并引導學生注重對說明文知識的積累與感悟。
2.注重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的教學模式給語文教學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也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不僅是豐富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學生興趣培養的個性化
新課程標準的制訂是以促進整體的發展為核心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應注重不同學生性格間的差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語文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在講解語文知識時要滲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還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4.注重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記錄生活、感悟生活的學科,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適時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結合在一起。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它不是由抽象的數字符號組成的,它所闡述的更多的是關于生活的感悟。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傳授的只是枯燥的語文基礎知識,這樣,不僅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膩煩的心理,同時還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注重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總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是主體地位,而是將更多的目光放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為了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還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由此可見,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有著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現狀對策
一、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狀
(一)教學模式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
在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但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依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進行徹底的教學模式的變革,因此,中學語文教學依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叫徐思路沒有得到創新。根據一些教育調查研究顯示,在一些地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路依然沿用傳統,是沿著教材從頭到尾一絲不差的講解,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不是語文教學的新的思維。其次,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改革的要求相背離。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與教師總是用成績衡量一個學校與學生的好壞,學校用學習成績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教學的重點依然放在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僅僅講解的是考點,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多是知識與技能,忽略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再次,語文教學內容比較貧乏,渠道比較狹窄。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但是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益,最后,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并沒有有效的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正在深入的實施到教學領域,但是在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樂觀,現代教學設備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師在應用中,或者過多,或者過少,不利于教育教學的改革。
(二)教師對語文學科的認識程度不足。
一些語文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育教學中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將語文學科的實質給忽視了。中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時期,是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被培養的關鍵時期,是培養學生的兩道的道德品質與崇高的道德思想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對語文學科的認識不足,導致學生語文基礎知識不扎實,語文素養不過關,不利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教材設置不合理。
在信息化逐漸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的速度不快變快,但是教材的的設置卻沒有被更新,甚至有的教材還停留在幾十年前,這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中學生的接受能力不斷地爭搶,教材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在心靈上難以與學生產生共鳴,限制學生的發展,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產生學習語文的厭學情緒,認為語文學習枯燥而無聊。
二、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轉變教育教學的模式。首先,創新的教學思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局限于有效的教材,不要照搬傳統的教學思路,不要圈圈的依賴《教師教學參考書》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設計全新的教學思路。教師在轉變教學思路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改變課堂沉悶的狀況,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從感性更快過度到理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將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外。有效的轉變教學模式,還要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切實有效的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水平,局限于課堂內的教學是不夠的,教師要學會將課堂知識拓展到課外,引導學生走入圖書館、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不斷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感受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與發散思維,語文學科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課外知識的積累對語文教學來說十分的重要。
(二)有效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在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要有效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有利于使得一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的具體生動,將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動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思維訓練,有利于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改變中學語文教學教材的設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接受程度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材的設置要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感受力,教材的設置要由低入高,從深到淺。教材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濟寧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中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礎,是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時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進行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是具有重要的意義的,為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一股清風。新課程下,語文教師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學的變革,不斷提高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雁飛,尹珊娜.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的探究[J].考試( 中考教師版),2009.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措施
1引言
語文是一種思想教育,語文課堂的設立不僅是為了教授呆板的語文知識和解讀相應的文學名著,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精神品質的教育和培養,而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現今,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保證從小抓起語文教學,保證學生從小就有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語文學習精神,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從小培養自己的文學品質,下面本文將對一些改革中面臨的相應問題進行相應分析探究。
2小學語文改革面臨的難題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改革中,盡管也有初步的成效,但是由于改革本身是對過去的呆板的教學模式的改變,也是對過去舊的課堂主體的改變,因此,在改革中遇到難題也是在所難免,本小節即是對小學語文改革面臨的難題的陳述。
2.1語文教學非語文因素過多,語文課失去語文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本的教學只要是要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己誦讀,品味文章本身,對作者的寫作內涵和寫作深義進行理解,從而在每節課的積累中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但是現今的語文教學卻不能滿足這種基礎目標,教學者在教學時,對一些非語文的天文,地理,自然環境等知識的介紹和一些和語文文學無關的圖片,影響資料的展現過于頻繁,這種教學雖然是一種教學的創新,但是舍文學之本逐非語文之末顯然一個正確的語文教學方式。
2.2浮華的課本知識讓小學語文熱鬧卻虛假
現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由于教學者本身不能控制教學節奏,導致在教學上,出現課堂熱鬧,形式虛假的教學形式,一種課堂教學是教學者完全放任學生自己對文章進行解讀,表面上這是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教學者本人忽略的文學本身是不能被斷章取義的,一味放任只會讓學生不會解讀文章而已,另一種教學改革方式,是教學者在教學中過于形式化,演講式的形式化語言并不能為文學解讀本身帶來更具特色的解析,這樣的教學也只是形式上的改革,學生還是不能從中學到知識。
2.3刻意創新扭曲原味的文章內涵
一些教學者在教學中過于注重花樣翻新,反而不能對文章本身的內涵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而這種不是建立在理解文章上的粗糙式創新不僅不能夠對學生理解文章本身進行正確的引導,相反的,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今后的自我學習中對文章的理解上也不夠深刻,斷章取義。
3針對問題采取對策
通過對上述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析,也讓我們知道,在改革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急需我們的解決,而筆者也通過結合上述問題給出了一定的對策供讀者參考。
3.1真正的語文教學,拋卻一切非語文因素
語文教學要摒棄一切華而不實的非語文因素,讓語文教學在教學中要以語文為主,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讀書,讀懂書,多讀書,多讀好書,在通過語文教學者的相應文章解讀,和正確指引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能夠真正學到語文知識,培養語文素養。
3.2安安靜靜讀書,摒棄虛假形式
語文課堂本身應該是生動卻不吵鬧的,語文教學應該是真實而不虛假的,教學者再教學中應該做到摒棄一些虛假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安靜的語文學習環境中進行文章的理解和對文章深意的思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文教學中理解語文,培養自身的語文閱讀和理解能力。
3.3歸還語文原味,實實在在的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本身就講究務實,講究語文教學本身中的時效性,因此在教學一些花哨的花樣翻新本身就不符合語文教學本質的要求,因此,教學者再教學時要努力做到為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基礎訓練,對文章深意進行分析,并保證學生在理解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利用本身的文學積累對語文進行解讀,并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指引和規范,這才是最樸實和最實用的語文課堂,最深刻最創新的語文改革。
4總結
語文教學改革是適應新課標的新教學模式,它面臨的相應問題也要進行積極解決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而本文就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行的分析,文章主要從改革中面臨問題的提出和相應解決策略的解析,對小學語文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探究,這種積極的面對和解決問題也是對新課標和語文教學改革的支持和鼓勵。
參考文獻:
[1]張泓平,劉平.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9,12.
[2]劉紅.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與研究.《成才之路》,2011,33.
[3]王立紅,畢琳.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問題與思考.《考試周刊》,2011.
關鍵詞:有效教學 有效語文教學 實施策略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自二十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后來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廣泛關注。有效教學從全新的角度分析教學現象和教學理論,其關注的焦點是教學的有效性。所謂“有效性”指的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后,學生獲得具體的、全面的進步或發展。隨著有效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有效教學理論也逐漸被引入到各個學科教學領域之中。有效教學的核心在于關注與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強調教師的教學要始終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導向,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為目的。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獨特的學科特點給學生的能力培養和人格塑造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學生學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也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因此,將有效教學與語文教學結合,提出有效語文教學理論也是適應語文教學基本要求的表現。
有效語文教學是以有效教學理論為基礎,通過改善語文教學系統中的各個要素與環節,形成有效的“教”與“學”相結合的互動模式,盡可能使每位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使每位學生的語文素質能夠實現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結合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與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需要,轉變語文教學理念、實施有效語文教學已成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與水平的一項重要新舉措。
一、有效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
有效語文教學是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優化。有效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的有效教學
有效語文教學是一種通過提高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改善課堂教學的環節與策略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先進教學理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既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樹立有效教學理念,思考有效教學策略,運用多種有效方法使學生掌握、理解、獲取最多的知識,更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引導學生科學思維、積極領悟,同時注重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資源,使教學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學生的有效學習
教師教得是否有效最終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否獲得全面、具體的進步上。判斷語文有效教學是否實現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否有效地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創設良好的情境氛圍,保持良好的教學情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而且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感悟學習語文的方法與策略,更要關注個體差異,運用過程性評價,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以實現自我語文知識的建構與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教與學的有效結合
有效語文教學通過改善語文教學系統的要素來形成有效的“教”與“學”相結合的互動模式。因此,有效語文教學也可以看做是教與學的有效結合。只有將教師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有效學習充分結合,才能形成良好和諧的教學互動關系,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促使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二、有效語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有效語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在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促使語文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達到最優化,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影響有效語文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語文教學主體、語文教學內容、語文教學過程等。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探討有效語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策略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學內容也是關系到有效教學能否實現的基本要素之一。作為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學生應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還包括隱含在語文課程中的哲理思想、情感志趣、人文精神等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目標,教師在選擇語文教學內容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人格、情感等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導向,充分體現“樂學”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其次,教師在選擇語文教學內容時既要考慮學生整體特征,也要注重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再次,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還要注意貼近生活、與時俱進,盡可能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以此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和周圍世界的關注。
(二)語文教學時間的管理策略
以時間為標準來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于利用最短的時間、花費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教學時間管理策略也是實施有效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充分發揮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管理教學時間應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盡可能減少時間的損耗,提高時間的有效利用率,同時也要采取適當有效的教育方法,積極協調好教學時間;其次,把握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機,在課堂教學的最佳時間段內安排主要教學任務,解決關鍵問題;再次,語文教師也可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講述方式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延長教學的有效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語文教學過程的優化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語文教學過程的優化是實現有效語文教學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著重注意以下四個關鍵點:首先,在選擇導入點時既要認真分析語文知識的結構體系,又要結合現實生活,努力使導入點飽含創造性與趣味性;其次,在梳理知識點時既要教授學生語文知識,又要使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掌握重點、難點;再次,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啟發誘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培植發散點、發現創新點,為學生思維的發散和創造力的延伸埋下種子,為學生將來進行有效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此外,在教學評價方式上,有效語文教學也多采用表現性、過程性和綜合性的發展性評價方式,要求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既要考慮到學生如何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語文學習、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質,又要考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味人文精神、展現生命價值等有效教學的深層意義。
有效教學理論從全新的角度來分析和闡釋教學現象、教學理論,給我國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深刻啟示。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有效語文教學主要通過優化語文教學系統中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要素,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發展和完善語文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以此最大限度地實現過程目標與終極目標的統一。
參考文獻:
[1]于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C].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出版社,2005.
[2]曉蘇.語文教學與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趙平平.語文課堂有效教學之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7).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