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高效學習方法和技巧
時間:2023-07-04 15:56: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高效學習方法和技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1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音樂作為一種精神文化需求在人民生活中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家長和學校普遍開始重視音樂在孩子整個學習生涯中的重要位置,這充分說明音樂的發展和進步與當代社會價值觀念是相一致的。初中音樂教育作為學生整個音樂學習的過度階段,做好音樂啟蒙和成長教育工作是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打造高效音樂課堂,一定要對音樂教學工作有明確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與其說音樂是一門課程還不如說音樂是對藝術的審美愉悅過程,教師在打造高效音樂課堂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知識的培養,更要重視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素質的提升。
一、新形勢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
傳統填鴨式的音樂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充滿著靈動的個性色彩,而不應該是單一、死板的,音樂的教育教學方式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世界的升華,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運用多種方法和技巧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發展需要。
(二)互動教學發展方向
新時期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初中音樂教學工作也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師傳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開始向師生交流互動的的方向發展。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輸者,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輸對象,師生之間是相互交流、溝通,促進知識共享的伙伴。初中音樂教學工作需要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接受能力、興趣傾向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音樂教學知識來一步步展開。
(三)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養
教學任務的完成并不是教學工作的最終目的,加強對人格的塑造和培養才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音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最重要的是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藝術進行欣賞和再創造。如果缺少了人格方面的培養,學生的發展是一定是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初中音樂教育要打破傳統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影響,加強對學生藝術思維的培養與塑造。
二、新形勢下打造高效音樂課堂的方法和策略
(一)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選擇授課的音樂題材和類型;教師還應該努力創造活潑、有趣、輕松的課堂氛圍,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比較好的建議要積極采納,對于比較片面的觀點要給予理解,對于錯誤的看法要給予糾正。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對音樂課堂教育的見解,取得學生的信任,綜合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殊性,有針對性、有計劃的設計課堂目標;教師在課堂中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積極發現學生音樂學習的天賦,對于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并且積極的投入到學生的表演活動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音樂教學活動的展開、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二)充分考慮學生個性,注意因材施教
受家庭環境、遺傳基因、接受能力、性格、性別、學習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初中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學習習慣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個體,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詳細情況,在充分掌握學生知識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滿足每一位學生音樂學習的需求和愿望。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不斷研究分析,找出產生這些差異性因素的具體原因,并根據教學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修改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加強學生對于音樂產生的背景文化知識的理解。針對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地域環境對音樂語調等內容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對具有代表性的音樂的選擇,同時在音樂類型上,不管是美聲、古典、流行還是通俗,都要注重對音樂資源的整合重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取全新的教學體驗。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也要不斷的更新和發展適應時展需求。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傳統音樂教學只是注重對于聽覺審美的把握,毫無疑問加強對學生聽覺鑒賞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然而如果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通過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可以強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印象。比方說,在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音樂,讓同學們暢所欲言,抒發自己的聽后感。隨后教師再配以圖像和文字資料播放一遍,讓學生感受遼闊的草原、干凈的天空以及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觀賞結束后,再次讓同學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初中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對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門審美教育學科,需要教師在掌握音樂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新形勢下打造初中高效音樂課堂,教師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運用新技術新工藝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在提升學生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打造高效初中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杜鴻.淺談如何打造高效音樂課堂[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版),2012(12)
[2]孫圓.如何打造高效音樂課堂[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13)
[3]王宏.高效音樂課堂創新教育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版),2011(50)
關鍵詞: 箭頭 高中地理 教學應用
高中地理必修1作為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理論基礎,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之間的相互關系(物質與能量循環),為其他模塊的學習打下必要的知識基礎。因此,本模塊選取了一些對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有理論價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過程。基本原理包括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地表形態變化的原因、大氣受熱過程、天氣系統的特點、全球氣候變化等?;疽幝砂鈮簬?、風帶的分布和移動規律、洋流的分布規律、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等?;具^程包括地殼內部物質循環、大氣環流、水循環、大洋環流等。
面對如此多且復雜的地理教學問題,需要在短短半年的時間教授學生,這需要教學者有處理教材的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有意識改變教師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在常規教學之余,總結教學規律,經過不斷摸索和課堂實踐,發現“箭頭”在必修一中的任何章節的地位都非常突出,特別在版圖版畫中表現明顯。另一方面發現,根據現階段學生的智力水平,經常無法滲透地理原理、規律和過程,若能教授學生高效的解題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則不失是一種手段??傊?,筆者認為學生若能把握“箭頭”的導向,則有助于學生快速吸收和消化知識,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1.“箭頭”在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初中地理中我們其實已經接觸過指向標地圖,“箭頭”永遠代表北。同時,我們在常規利用“箭頭”表示風向,箭尾表示風的來源。但到了高中自然地理學習,賦予“箭頭”更多的意義,以下筆者通過一些例子,談談“箭頭”在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1“箭頭”可表方向
例1:判讀經緯度
向東增加為東經,向西增加為西經,向北增加為北緯,向南增加為南緯。
例2:地球自轉(自西向東)
處理方式:將“箭頭”放置0°經線處,“箭頭”永遠代表東,“箭尾”永遠代表西。在此基礎上,再根據例1的觀點進行解題。
1.2“箭頭”可表方位
例1:日界線
背景:教材規定國際日期變更線(大致沿180°經線),180°經線以東(西經部分)為昨天,180°經線以西(東經部分)為今天。
處理方式:將地球自轉方向放置0時日界線處,“箭頭”部分為今天,“箭尾”部分為昨天(東邊的時間比較早,這個“早”是早過去的意思)
例2:冷鋒和暖鋒
背景:教材中判斷冷、暖鋒,可利用“箭頭”是否回旋、鋒的符號或者鋒面與地平面的傾斜角度等判斷,這個不是易錯點。學生經常無法判斷冷、暖鋒的雨區位置。
處理方式:先繪出或判斷冷、暖鋒,然后將“箭頭”放置鋒線下面,“箭頭”的方向表示冷暖氣團移動的方向,最后再根據“箭頭”表示鋒前,“箭尾”表示“鋒后”。由此得出冷鋒的雨區在鋒后,暖鋒的雨區在鋒前。
1.3“箭頭”可根據現實生活中慣特征判斷
例1:鋒面氣旋冷暖峰的判定
背景:根據地轉偏向力南左北右的特征,我們可以利用左手右手判斷氣旋和反氣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氣流運動方向。
處理方式:以“北半球氣旋”為例,因為氣旋為低壓系統,為上升氣流,同時該氣旋為北半球。我們拿出右手,大拇指朝上(代表垂直方向上的氣流:上升),再根據四指的方向(代表水平的氣流方向:逆時針),可判斷出北半球氣旋為低空輻合高空輻散,最后可引申到鋒面氣旋的學習,將“箭頭”畫在低壓槽,根據冷暖氣團移動方向(箭頭代表其移動方向),判斷冷暖峰。
例2:假設這是一片海域
先布置學生在作業本寫出0、8數字,讓學生多寫幾次,然后由教師描述,即可關注到世界洋流的大致流向。
或前一章節,學生已記住東北信風帶,根據東北信風的風向,畫出北半球的北赤道暖流,然后“箭頭”跟“箭尾”,依次畫,即可得出洋流運動的一般規律。由此,每遇到洋流的選擇題,即畫出洋流運動的一般模式圖,根據海陸位置、洋流的流向判斷寒、暖流,從而完成解題。
1.4“箭頭”代表某符號
例1:在氣壓帶和風帶中
背景:高低壓相間分布,南北半球對稱。
處理方式:將全球風帶大致描繪成一個“<”。先將“<”分為六部分,分別被0°、30°S/N、60°S/N五條緯線分割,然后記住0°―30°N位東北風,最后“箭頭”對“箭尾”,“箭尾”對“箭頭”即可,自北往南分別極地東風帶(東北風)、盛行西風帶(西南風)、東北信風帶、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西北風)、極地東風帶(東南風)。
例2:東亞、東亞季風中
處理方式:先畫出一個稍被拉直“Z”字母,將其分為三部分,其次畫一條0°(即赤道),分別為東亞、南亞和澳大利亞(不作掌握)三塊區域。
1月,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即“箭頭”一致向南;
7月,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即“箭頭”一致向北。
最后,可以分別讀出東亞、南亞在1、7月的風向,即季風。紅色部分的“粗箭頭”越過赤道形成下一風向表示受氣壓帶和風帶季節引起的,其他的風向表示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
1.5“箭頭”可表示具體地理要素之間的轉化關系
例1: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例:先判斷三個“箭頭”指向的是巖漿,其次與巖漿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是巖漿巖(侵入性、噴出型),最后再根據題意,判斷哪個是沉積巖,哪個是變質巖。
“箭頭”指向巖漿,即重融再生;
“箭頭”指向巖漿巖,即冷卻凝固;
“箭頭”指向沉積巖,即沉積巖;
“箭頭”指向變質巖,即變質巖。
例2:五大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
“箭頭”在自然地理技巧應用不僅局限在上述例子中,它一致貫穿在整個自然地理的學習中,如還在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熱力環流、等溫線與洋流性質及流向關系等應用。
2.“箭頭”教學應用中的優勢
大多數未接觸高中地理的同學,認為地理不難,關鍵是記性好,只要死記硬背就行,除了背還是背,最后的結果是地理成績一直不理想。其實,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因此掌握地理學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們就會學得簡單而有趣。傳統的高中地理學習方法非常多,課外很多材料也替我們總結,大體有如下幾點:
①地圖學地理法
②字頭記憶法:即從同類地理知識分別提取字頭,編成短語,簡化知識,增強記憶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③諧音記憶法
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④歸類記憶法
⑤比較法
⑥形象記憶法等
地理學習方法非常豐富,學生如果學習所有地理技巧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筆者將高中自然地理整個內容圍繞“箭頭”展開,明顯難度系數降低,學生學輕松,老師教得輕松。筆者通過以下兩個案例,利用比較的方法證明“箭頭”在地理實際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優勢。
2.1以《季風》為例
常規處理這部分內容,筆者根據日常的聽課或課外材料發現,大多數老師主要通過列表比較法學習東亞和南亞季風(如下圖所示)。從總體上看,這列表分為11行5縱,內容非常豐富,也比較完整。但筆者認為,這內容很多地方顯得拖沓,而且記憶難度大,很多學生到了高三還無法正確說出東亞、南亞季風的風向甚至成因,更不要說形成的過程。筆者在處理這節課時,會先列出該表,然后要求學生記住,學生隨之而來就是一個“呼”聲,最后筆者將這內容進行升華,畫出拉長狀“Z”形,并標上“箭頭”,點名讓學生讀圖說出方向,告知學生地理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總結發現規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例如:讀“等壓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為______________(1或7)月氣壓分布狀況。
(2)A氣壓中心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受A氣壓中心的影響,圖中C處盛行______________風,D處盛行______________風,我國的天氣以______________為主要特征。
(4)夏季,D處盛行______________風,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1)1;(2)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3)西北東北寒冷干燥;(4)西南夏季,隨著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后,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向右偏轉為西南風;(5)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畫出季風一般模式圖――“Z”形,讀出風向。
2.2以《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為例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這節課記憶內容較多,單單記住那么多的世界洋流對學生來講已經是一件苦差事,更不要說總結其中的規律。學習這節課需要弄懂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區分寒、暖流洋流?
如何區分風海流、補償流、密度流洋流?
(2)大陸的東岸(大洋的西岸)是寒流還是暖流?
大陸的西岸(大洋的東岸)是寒流還是暖流?
(3)洋流的分布規律,即(三圈一季)
三圈: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信風、西風
北半球中,中高緯度海區,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洋環流――西風和極地東風
南緯40°附近形成西風漂流――南半球西風
一季:北印度海區,形成季風洋流,冬逆夏順。
如果學生能參照之前8/0的洋流模式,標注洋流的流向和大陸輪廓,就可發現水平“箭頭”基本為風海流,垂直“箭頭”基本為補償流;由低緯流向高緯即暖流,由高位流向低緯即暖流,風海流只有一支西風漂流是寒流;最后根據各個海區“箭頭”的依次順序,即可判斷出順時針還是逆時針,不要經常為順、逆而煩惱,甚至與其他知識點混淆。
例如:讀某區域洋流圖,回答10~11題。
1.該大洋環流所處的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緯度 B.北半球中高緯度
C.南半球中低緯度 D.南半球中高緯度
2.圖中甲、乙、丙、丁四洋流中,受到西風帶持續影響的洋流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B
畫出洋流運動一般模式圖,對照即可得出結論,而不是背概念或規律。
通過以上兩個例題,即可發現“箭頭”在自然地理學習中,通過該技巧,一方面可讓學生輕松學習知識,雖然可能有些投機取消,另一方面可讓學生輕松解題,而不需要通過記概念或者再次在考場推導出來,浪費時間。由此,“箭頭”相較其他地理技巧的特點及優勢有以下幾點:
1.“箭頭”示意圖繪圖簡單;
2.“箭頭”記憶簡單,圖文結合,易學易掌握;
3.“箭頭”具有直觀性,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或變化趨勢;
4.“箭頭”可表示地理事物間的運動方向;
5.“箭頭”和“箭尾”可表示特定的地理事物名稱;
6.相對比其他地理學習的方法,“箭頭”地理技巧應用內容相對較小,配合教材學習,更容易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過程;
關鍵詞: 英文報刊 閱讀 英語教學
隨著英語學習條件的改善,各種英文報紙、雜志、音像及網絡等學習資源日趨豐富,學生接觸英語資料的機會逐漸增多,這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英語學習的觀念和策略。因此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它的教學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理解語法現象、背誦單詞句型的層面,應從廣播電視、電影、書報雜志和網絡等媒體中獲取信息。
英語報刊閱讀是一種新型的英語教學方式,它具有內容新穎、語言現代、資料豐富和語言實用四大特點,是學生拓寬視野,培養、提高英語能力的一種渠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選擇適當的報刊資源,科學指導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一、英文報刊的優越性
目前,我國自行出版、可供中學生使用的英語報刊越來越多,例如《21世紀英文報》、《上海學生英文報》、《英語世界》、《空中英語》、《英語沙龍》和《英語畫刊》,等等。與教材相比,英語報刊具有更方便、靈活且實用的優勢,具體體現在:
1.時效性。英文報刊內容通俗新穎、關注時事熱點、緊跟時代步伐,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天下大事,而且使我們接觸到大量鮮活的語言,更有效地避免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的一些現象,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適用性。難易適中,梯度不同。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英語報刊廣泛開拓題材范圍,編排出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新聞、熱點話題、文化、歷史、現代科技等材料。
3.廣泛性。英文報刊題材廣泛、信息多樣,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思維等各方面的內容,無疑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
4.趣味性。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與中學生生活緊密相連,能引起共鳴,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報刊中往往辟有學習方法介紹、編讀問答等互動專欄,可以提高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英文報刊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運用英文報刊指導學生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培養閱讀能力。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在英語教學中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根據報刊中文章的難易程度,把文章分成三個等級,即偏易、中等和較難。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對于“偏易”的文章,建議學生采取略讀(Skimming)的方法,即快速閱讀法,告訴學生通過瀏覽文章的標題、圖片、文章的開始段和結束段,以及每一段的段首句或結尾句,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對于“中等”難度的文章,教師先設計一些問答題,如:設計5個W的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瀏覽文章,邊閱讀邊查找信息,也就是瀏覽(Scanning)的閱讀方法。對于“較難”的文章,采用猜讀和精讀(IntensiveReading)兩種方法。猜讀是通過上下文或構詞法等快速猜測生詞或短語的詞義,不中斷閱讀過程,從而更快地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速度?!熬x”即分段細讀、注意細節,語言結構、長難句分析及處理好語言點。
2.運用英文報刊閱讀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過程學生對因為缺乏相對應的語言環境,單詞很容易遺忘。很多單詞只是大概知道中文解釋,換個語言環境可能就不認識了,更不用說運用了。其實學習詞匯應置于語境中,這就是我們說的“詞不離句,句不離詞”。在報刊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習得大量的詞匯。因為大量的閱讀就給很多詞匯提供了大量的重現機會,只有這樣不斷地進行復現,學生對單詞才能形成長時間的記憶。而且單詞都是出現在文章中,所以學生不僅僅要記住單詞的中文意思,還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它們。單詞量多了,閱讀速度就會提高,學生就會更加有信心去閱讀報紙,去習得更多的詞匯。
3.運用英文報刊閱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也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最后一環。學生在閱讀英文報刊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和表達方式,這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正如古語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英語語言輸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只有具備足夠的輸入,學生才能提高語言輸出的能力。特別是一些地道的表達,只有在閱讀中才能知道它們的用法,這樣用起來才能正確和熟練。如果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將所讀文章的好詞、短語、句子劃下來,并摘錄到專用的筆記本上,再加以背誦,到寫作的時候就不愁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
三、英文報刊閱讀中的問題
利用英文報刊作為學生的閱讀資源,主要目的是培養興趣和獲取信息,應該以引導和鼓勵為主,而不是在一開始就把測試作為迫使學生讀的一種手段。教師需注意結合學生的需求、興趣和語言基礎,精心選材,合理利用,這樣才能促進英語教學,否則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將適得其反。所以在學生的閱讀初期,教師應通過一些簡短、新穎、真實而有趣的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初嘗勝利的成就感。進入中高級階段,教師要轉向選擇內容不熟悉的文章,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另外,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處理好英語報刊與課本的關系,從而合理、有效地通過英語報刊豐富英語教學,拓寬學習渠道。
總之,通過英文報刊閱讀輔助初中英語教學,效果是明顯的。不僅可以彌補課本的不足,還可以在學生感興趣的閱讀過程中提高他們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推進英文報刊在中學語課堂上的運用,并不斷地研究其實施方法,使英文報刊在指導中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旦淑芬.英語報刊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4).
關鍵詞: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
就心理學而言,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積極態度,是一個人優先對一定事物發生注意的傾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那些對外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把學習外語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激活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習質量。實踐證明,學生對所學內容越感興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
初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特點:①學前階段,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種新奇感和神秘感,對英語學習充滿了向往而興趣高漲。②在學習字母、音標、單詞的階段,由于學生學習心理上的超前意識破壞了心理平衡的狀態,會導致興趣下降。③在學會了一些基本句型后,因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又會使他們的興趣有所上升。④在進入學習基本語法階段后,會因為語法規則多,嚴謹,要求精雕細琢,學生出現畏難情緒而使興趣下降。⑤到學習篇章結構時,由于學生渴求新知識產生的結果,如希望了解異國文化等,興趣又呈上升趨勢。
針對以上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和維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去爭取獲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導“趣”
明確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和了解英語在社會改革發展中的廣泛用途,是形成學生認知興趣的重要條件。針對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時總是充滿好奇、興奮和向往這一特點,教師在上初一導言課之前要認真準備,搜集大量的能說明英語的廣泛用途和學習英語的重要社會意義的例證(如商務、科技、文化等等),在導言課上進行演示和講解,讓學生感知英語的廣泛用途和學習英語的重要社會意義,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愿望,為今后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配合,學好英語奠定基礎。
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還可以不斷的引導學生去搜集身邊能接觸到的生活、商務、科技、文化、旅游等各個領域中使用英語的素材,并通過這些素材讓學生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外語學習不僅是學校內作為“重要學科”的需要,而且已成為社會生活和個人發展的迫切需要。
這樣,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時刻不忘從學生的個體內部動力激化和外部環境感受進行引導,使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和明確學習目的,以利于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
二、激“趣”
我國外語教學中的特點之一就是缺乏語言應用和習得環境,尤其是邊遠地區,英語學習主要在課堂。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品質和意念,進而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精心備課,以教材所提供的語言素材為主線,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語言材料,延伸課文教學內容。及時抓住課堂“興趣點”設立交際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把語言的機械操練轉向意義操練,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如在進行由學生用教師提供的各種職業名稱來做“Jim’sfatherisateacher.”的機械替換練習后,教師提問:Whatdoesyourfatherdo?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父母的真實職業來回答。這樣就形成了從機械到交際操練的過渡,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憶和語用能力。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對重點、難點及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高效掌握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成就感,從而更有興趣地投入語言學習。
另外,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認知過程分為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想象等具體過程。感覺、知覺、表象是記憶的基礎。在記憶過程中,根據起主導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為視覺型(視覺識記效果較好)、聽覺型(聽覺識記效果較好);運動視覺型(動覺識記效果較好)、混合型(運用多種表象時識記效果最好)。實驗研究證明:只聽能記住60%;只看能記住70%;看聽說結合能記住86%。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如實物、圖片、投影、簡筆畫等)或電化手段(如錄音機、投影、多媒體等)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語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護“趣”
對初中學生來說,引導和激發其學習興趣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維護已培養起來的興趣,使其能保持濃厚的興趣一步步地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活動。
首先,本著創設和諧寬松的語言環境和減少學生學習心理障礙這一原則,教師在教學中須重視充分利用課內外一切有利時機,為學生的語言習得創設條件,指導學生廣泛接觸英語素材(如教唱英文歌曲、朗誦英文詩歌、名言等)。開展記英語單詞競賽、出英語手抄報、閱讀英語輔導報刊、表演英語短劇比賽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競爭意識,以達到維護學習興趣的目的。
其次,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有效習得語言和文化是維護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語言規律,把握其內在聯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提高對語言的認識能力、觀察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復習質量,掌握科學記憶規律,逐步養成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最大限度的習得英語知識,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教學;質量;提高
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新課程目標的實現,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育發展的必然取向。作為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體育有效教學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體育教師應當與時俱進,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本文就中學體育課堂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進行了研究,力求對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有所裨益。
一、充分激發學生興趣
激發運動興趣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種措施激發學生興趣。要使每個學生體驗成功,體育課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有很好的效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能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有,要把教學內容組織得生動活潑,使學生感到新穎。只要教師注意教材內容安排的新穎性、教法手段運用的多變性,充分體現出體育課的活動性、游戲性和娛樂性,就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體育興趣。競爭是體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學生爭強好勝,渴求表現自己,在教學中應創設競爭情境,為他們提供競爭機會,讓他們在競爭中展示自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競賽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
二、更新教學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在現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忽略學生的感受與意愿,在教學過程中高高在上,僅僅是口頭指揮學生進行部分體育項目的練習,與學生的距離較遠,融入性相對較差。部分高中教師對于新課標所倡導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利益這一教育理念置之不顧,使得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夠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現實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將學生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切實考慮學生的利益,讓體育教學服務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中心,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具體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需要真正融入體育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行基本的身體活動和項目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存在與魅力,力爭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班級全體學生真正動起來,進行必要的身體練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教學質量。
三、革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體育學習的魅力
傳統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為主,常被高中體育教師采用的主流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解法、示范法、預防與糾錯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采用一定程度上講對于提高W生的身體素質確實具有一定意義。但從小學到大學總是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則其教學過程會在很大程度上重復小學和初高中的教學過程,在一般教育情況下,教學內容相同,教學方法相同在其最終的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由于之前學生在小學教學、初中體育教學和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相同點,均是足球、籃球、武術和田徑等,在教學方法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則教學過程基本一致,使得學生在高中體育學習過程中感到索然無味,體會不到任何新意。為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必要的教學任務,則必須向教學過程要效益,首先要改進教學方法,因此,在現實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一些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轉而注重一些學生很少接觸的合作式學習方法、發現式教學方法和探究式教學方法等,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帶給學生一些新奇的感受,很好地讓學生融入體育教學中,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完成教學任務。
四、針對體育課的不同類型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
體育課通常分為實踐課和理論課,而從體育課的特點和課時分布看,大部分為實踐課。從教學內容分可分為:新授課和復習綜合課。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新授課學習時,在泛化和分化階段,教師利用一定條件,對某些錯誤動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動作學習的泛化和分化階段,教師自身要加強正確方法的學習,為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和動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輔助手段進行學法指導,促使學生正確學會動作。在復習綜合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示范和點撥法,引導學生“學”法的遷移和運用,促使學生會“學”。
五、注重三維目標的融會貫通
新課改提出注重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尤其是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是體育教學的最基本目標,高中體育教學需要將該階段的體育知識及體育訓練的技巧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初步形成完整的體育鍛煉意識,獲得相對系統的體育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的目標是具體的課堂教學的整體性,注重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思維及體育運動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一個比較深層次的目標,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具體化體現。三維目標是緊密聯系的整體,在教學設計及教學活動中需要注重三維目標的融會貫通,真正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引導學生在交往與合作中實現綜合水平的提升。
總之,要想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體育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確立有效教學的學生觀;體育教師必須正確理解和把握體育課程的核心理念,并把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知識有梯度的融入到體育課堂中去;體育課堂必須要有明晰的教學目標,合理的課堂教學活動,適宜的課堂教學評價。讓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技能、體育意識、體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體育教學的美感,切身感受到體育教學的快樂,這樣的體育課堂才是高效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基礎教育;英語課程;評價;教學設計
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和《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一批專業化的英語教師,專業化的英語教師需要專業化的教學設計,專業化的教學設計需要理解教學與評價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需要專業化的教學與評價設計的理念、程序、方法和技能。從事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師有必要學習教學與評價設計的有關知識,接受教學與評價設計的專業培訓,發展教學與評價設計的專業技能。本文將從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程序、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教學設計的概念
(一)教學設計的定義
教學設計(含評價設計)是一個專業概念,首先提出這一概念的是美國教育研究者加涅,他在1965年出版的《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一書中提出了“教學是對學生在教師設置的刺激環境中適當反應的強化”。[1]對此可以這樣來理解:如果學生學會了,那么他們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就能表現出期待的行為?;谏鲜鏊悸?,加涅提出了“Instructional Design(ID)”的概念。之后,國內外教育工作者圍繞著“教學設計”問題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探討,并形成了一門教師的專修課程。布里格斯(Leslie J.Briggs)提出:“教學設計是分析學習需要和目標以形成滿足學習需要的傳送系統的全過程”。所謂“形成傳送系統”指的是:教師如何收集、分析、組織、整合、編制必要的教學信息。
我國教學設計的研究者也提出了關于“教學設計”的定義。他們認為:“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薄八^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對教什么(課程、內容等)和怎么教(組織、方法、傳媒的使用等)進行設計?!保?]
從英語教育的角度看,筆者認為,“教學設計”應包括:(1)提出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2)實施系統的專業設計程序;(3)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4)研究切合實際的教學策略;(5)確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學目標;(6)規定和發展改善學生學習行為的教學過程;(7)組織必要的教學資源;(8)構成有利于過程監控的教學評價。
(二)教學系統化的設計
教學設計研究者在加涅“ID”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近半個世紀的進程中,“教學設計”的概念和技術化水平不斷被發展和豐富。國外研究者(Walter Dick等,1986)提出了“教學系統化設計”的概念,即“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ISD)”。[3]“ISD”的主要內容包括: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我們所說的教學設計應包括這五項內容。“設計”既是對教學設計的總稱,又是指其中一個環節?!癐SD”模型自1986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作為一門課程推出后,受到包括加涅在內的很多教學研究者的認同,并逐步被普及到教師發展課程之中。我們認為,“ISD”模型,對于我們當前實施《課程標準》,落實新的教學理念,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三)教學系統化設計的重要性
在當前課程改革逐步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實施教學系統化設計是有重要意義的。這個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于整體規劃教學?!癐SD”可以引導教師把眼光放在教學的整體構建上,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備課”的水平上。2.有利于系統推進教學?!癐SD”可以引導教師把眼光放到教學的整體進程上,而不僅僅探討“一節課”的成效,雖然一節課也是很重要的。3.有利于微觀調控教學?!癐SD”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具體的教學調控方法。4.有利于提高教學實效。“ISD”可以幫助教師使用具體的技能技巧改善活動設計,優化活動管理。5.有利于全面評價教學。“ISD”本身就包含著評價設計,系統的評價設計可以促進教學的優化。6.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癐SD”融會理論與實踐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教師接受“ISD”課程的培訓后,在教育思路、教學設計水平、教學評價水平和教學專業技能方面都會有明顯的提高,上“ISD”課程比僅僅接受語言教育理論要更有實效。
二、教學設計的程序
教學設計程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設計程序的系統化。系統化教學設計要有序、嚴謹、務實。教學設計需要考慮以下八個方面的問題。
(一)分析學生需求
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確定教學內容,比如說,我們通過對學生需求的具體分析來針對性地確定新授的內容,強化訓練的內容、鞏固的內容和拓展的內容次序和比重。同時也要分析學生和環境,比如學生的個體差異、當前的情緒、主要學習動機以及教學班的環境和條件等等。
(二)確定語言學習目標
語言學習目標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三個方面。教師要做的事情是:依據《課程標準》各學段的要求,把知識、技能、應用這幾個方面融會在一起,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需求,設計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
(三)設置真實行動目標
行動目標也可以稱為任務目標。設置真實行動目標首先要確定話題,在確定話題之后就要考慮它所使用的語言,同時設置什么樣的情景,要達到什么目的,其中還要涉及人際關系和情景互動,采用什么樣的行動,最后達到什么樣的結果。下面舉一個實例。
主題是Shopping(購物)。圍繞購物這個主題,我們要考慮使用哪些語言,同時考慮設置什么樣的情景。購物自然要把情景設置在商店里面,人物主要指的是售貨員和顧客,他們通過賣和買之間的語言和行動的互動,最后實現購物的目的。
為了把目標落到具體行動上,我們就不能僅僅籠統地講:“能夠使用所學語言購物”,而應當把Shopping的主要行動分解為以下幾個步驟。
──詢問或提出購物的需求
Can I help you?/I want to buy a shirt.
──了解或提供商品的信息
What about this one?/It’s nice ,but it’s too big.
──選擇商品
Can I have a book at that one?
Yes,here you are.This is a new type.
──詢問或提供價格
How much is it?/It’s 98 yuan.
──成交
OK,I’ll take it.Here’s the money.
Thank you.Here’s the change.
──結束購物行動
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Goodbye.
Goodbye!
(四)組織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為實施教學目標服務的,包括主體資源和輔助資源,主體資源又包括規定資源(主選教材)和自選資源(教師自主開發)。教師應當從教學系統設計的整體構想上完成教學資源的整合,超越所謂“教科書”的傳統框架,能動地品評、選擇、重組教學資源,自主地利用其他可用的資源。
(五)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比較熟悉的課題。但是,教學過程設計有經驗型設計和系統型設計的區別。前者只停留在課堂教學步驟的排列上,后者則有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之分。宏觀設計是對一個學習階段或更長的教學時間跨度進行過程設計;微觀設計則主要涉及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另外,經驗型設計的教學步驟,只是一個線性程序,即A+B+C+D+...等;系統設計則系統采用網絡系統程序(圖1)。
圖1
(六)選擇學習活動類型
活動在課堂教學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學段的學生要選擇不同的適合他們學習的活動。比如在一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哪些是真實的活動,哪些是屬于游戲性的活動,哪些是操練性的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學生活動的形式:是個人的,還是結對的;是小組的還是全班的。所以在選擇活動的類型以及學生活動的形式上要注意高效、務實、多樣。
(七)設計評價方案
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過程評價和總結評價是交替實施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則主要涉及過程評價(Process assessment)。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和評價應融為一體,我們可以通俗地解釋“一體化”(Alignment)概念:Whe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ccur and where assessment occurs.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應當系統考慮下述問題:如何確定學生的表現性評價目標?如何觀察和收集有關學生表現的重要信息?如何運用評價手段激勵式診斷學生學習行動?在設計評價方案時,教師應注意發揮學生主體評價的效能。評價設計應當包括學生評價活動的設計,學生采取自己活動的有關信息的方法設計,學生應當實施小組評價設計。
(八)媒體的運用
我們這里說的媒體是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常規媒體和現代技術媒體。隨著IT的迅速發展,現代技術(即電腦)型媒體已被廣大英語教師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其中不乏精彩的媒體作品設計。這里,我們倒是有必要強調一下對常規媒體的有效設計問題。事實上,教學系統化設計(其中包括過程評價設計)也應當系統地處理常規媒體(板書、簡筆畫、掛圖、卡片等)的系統利用問題。教師應努力將常規的媒體與現代的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高效地用于課堂教學中。
三、教學目標的設計
在“ISD”中,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對我國中小學教師來說,是三大重點課題。
我們首先研究一下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參照《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總體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保?]依據綜合語言的目標,我們分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的具體目標。
(一)語言知識目標
語言知識目標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語音。英語音素(元音和輔音)、語音拼讀規則和語調是語音目標的三個組成部分。設置語音目標主要是在課程進行中系統安排這三個方面的知識和操作,而且重點在操作。
詞匯。詞匯目標涉及詞匯量、基礎詞匯目標(按Cobuild語料統計為700詞)、詞匯拓展的等級劃分、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的學習項目以及詞匯的主要用法等。
語法。語法目標需要確定語法學習的范圍,并以句型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語法條塊(如名詞、動詞,時態等)的具體學習項目(即具體目標)。語法目標設計的關鍵環節是對語法知識的細分,同時還要注意把語法形式、意義和應用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功能。功能項目目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日常交際用語。功能目標設計的關鍵環節是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分布功能項目。
話題。所謂“話題”目標指的是按話題確定以上幾項知識內容的生活歸屬。我們可以稱之為“話題知識”。這是一種新的知識分類辦法,具有按照實際生活需求組織語言知識的特點。
(二)語言技能目標
技能目標在《課程標準》中已經做了具體的劃分和等級界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依據《課程標準》把微技能(Micro-skills)合理地安排在各個學習階段中。這里,我們把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涉及的主要的學生表現進行一下簡要的描述。
聽做反應。技能達標的最初級水平是依據輸入信息作出恰當的反應。聽的技能的初級表現是聽做反應,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聽做反應的一種,但是,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聽做反應,如Listen and do,Listen and paste,Listen and make等。
說唱反應。學生在兒歌、小詩、繞口令等說唱和表演中來實現語言技能的目標,通過說唱來體驗、感知、學習和運用語言。此類反應在小學階段更為突出。
對話表演。學生學習會話的初級水平是理解對話,理解的具體表現可以是表演。表演并不是真正的對話,但它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對話的過程。
角色扮演。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實現的技能目標是角色扮演的具體行動。角色扮演比對話表演的水平要高一些,因為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已經不是“念臺詞”,而是以特定角色來模擬教材中的示范性對話。這里有更加靈活的實際表現。
情景反應。情景反應是一種對特定情景的隨機反應性行動,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來言”和“去語”卻發生在具體情景中。此時的學生表現已經可以脫離教材中的示范對話。
口頭交流。在積累了上述表現之后,學生就可以進行口頭交流了??陬^交流的特點是完全按照語境要求有目的地傾聽他人并有目的地回應他人,同時有目的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情景性和隨意性是口頭交流的本質特征。
讀做反應。學生接受書面信息,然后做出相對簡單的反應,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number,Read and match,Read and made...
閱讀理解。實際上,讀做反應也是閱讀理解。但只是相當于初級的理解。所以,我們把讀做反應從閱讀理解中分離出來。為什么?因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能夠做到的是簡單的讀做反應,然后才能對一個表述的較為綜合的意見,作出自己的理解反應(如選擇、回答、圈點、排序、配伍),雖然這樣的行動反應本身不一定復雜,但它必須建立在綜合理解的基礎上。
讀寫反應。讀了書面信息,根據情景和溝通目的,再寫點什么。這一表達高于“讀做反應”和“閱讀理解”,因為它要求學生既要輸入、理解信息,又要輸出信息──寫出他之所想。
書面表達。在技能表現的等級排序中,口頭交流和書面表達位于最高層次。因為它們是真實的語言溝通活動,是語言教育在技能上要求的最終目標。
(三)情感態度目標
情感態度是可以評價的,這是我們堅信的一條原則。因為情感態度可以有各種外顯的表現。概括起來,情感態度的表現可有以下幾個方面。
持續的信心。學生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且在受到某些挫折后,仍然相信自己能做好,他們的行動可以驗證他們持續的信心。
濃厚的興趣。學生非常關注一件事、一個學習活動、一種言語表達情景,愿意投入到活動中去,并總是十分主動地作出參與的行動,這就是濃厚興趣的表現。
積極的態度。學生愛學英語,喜歡自己的老師,喜歡自己的小組,愿意參加小組活動,這些都是積極態度的表現。
明確的動機。學生有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溝通與表達。這樣學生才能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有一種急于嘗試的渴望,有一種主動行動的沖動?;谶@些內心活動的聽、做、演、說、寫、交談努力等都是明確動機的表現。
豐富的情感。我們強調真實自然的語言運用,強調動情地用語言做事。在參與學習過程中,能夠本色地顯示自己的感情,能夠適應具體情景表現出應有的感情,伴隨著內心情感的起伏,學生能夠顯示特定的表情、姿態、手勢和人際互動,這些都是豐富情感的表現。
有效的配合。情感態度是在人際間存在的狀態。所以,情感態度目標應當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行動配合,有效的配合是基于良好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的。
(四)學習策略目標
學習策略在目標設置上應體現出具體的學習技能,教師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來設置學習策略目標。
明確學習問題。學生應當知道:“我要做什么?”“我為什么做這些?”“我做這些有什么困難?”“這些困難怎么解決?”“我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
計劃學習時間。學生應當學會時間管理。計劃是學習策略的重要目標,而時間管理是規劃自己行動的前提。其中包括:“我下周(月)做什么?我把主要時間用在什么問題上?”等等。
學會記筆記。記筆記是一種信息管理方式,這項技能應當從小學抓起。學生應當學會摘記,使用關鍵詞語、整理要點、概括教師指導的要領,速記行動過程,使用表格,使用符號等。
學會主動提出問題。對學生來講意識到困惑和問題是一回事,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是另一回事。學習策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能夠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
學會小組互動。合作學習需要有效的學習技能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小組互動。具體內容有學會領導一個小組,學會主動參與小組活動,學會求助小組集體的幫助,學會幫助小組中的伙伴,學會配合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等等。
積極與教師配合。學生應當與教師建立一種平等互助的關系,而建立這種關系本身就是學習策略的目標。具體內容包括主動呼應教師,主動參與教師引發的活動,主動提出問題,并幫助教師解決問題。
學會使用工具書。學生的資源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學會使用工具書。學生應當能夠知道工具書的功能,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選擇工具書,能夠用工具書查找信息,解決疑難問題。
探索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起重要作用,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學會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五)文化意識目標
《課程標準》提出了文化意識的七個方面: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化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文化意識包括雙向內容,一方面學生應當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要素和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要知道如何把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介紹給英語國家的人們。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了解以下內容。
了解各國文化特點?,F在新編的教材基本上都引入了中、西方文化的特點。教師應當根據單元話題的內容編制各國文化特點的具體目標。
了解交流的禮儀。教師應當為單元教學安排了解和演練社交禮儀的學習要點。引導學生學習禮儀的具體知識,同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進行社交禮儀的實踐。
了解各國的生活習慣。各國生活習慣有各自的特點,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應當了解各國的生活習慣,并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來。
尊重他人行為規范。尊重他人習慣,遵守行為規范,也是英語文化意識的重要內容,比如,影響他人,應表示抱歉;他人為我們服務,我們應表示感謝;在公眾場合不大聲講話;等等。
介紹中國社會的良好風范。尊重英語國家的習慣和行為規范與介紹中國人的優秀行為規范和良好的風范,是文化意識目標的兩個相互關聯的方面。學生應當能夠告知外國人自己國家的節假日、生活習俗和文化觀念。
轉貼于 介紹中華民族文化歷史傳統。在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特別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的英語表達可以是Teaching process,也可以是Teaching procedures.從操作層面上討論教學過程設計問題,我們把討論集中在微觀教學過程上,即the lesson plan.關于課堂教學程序,Henson(1981)提出以下七條建議:(1)啟動有意義的學生活動;(2)控制適度的教學內容;(3)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4)激情卷教學材料的使用;(5)設置問題,挑戰學生;(6)與學生分享教學信息。
下面,我們研究一下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
(一)熱身/復習活動(Warm-up/Revision)
活動目的:激活學生的大腦和行動,讓學生興奮起來,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課的學習中,即激發興趣,烘托學習氛圍;激活已學知識,讓已學的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活起來,即復習、鞏固和運用已學知識。
活動形式:歌曲、歌謠、游戲、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問答活動、復述課文、專題匯報等等。教師在選擇活動形式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選擇適合學生和教學內容的活動,以求實效。
活動時間:啟動階段一般使用的時間不宜太長,大概3~5分鐘。
(二)新學習項目呈現(Presentation)
英語教學研究者Penny Ur對高效的新學習項目呈現提出了四個準則:關注(attention);思考(perception);理解(understanding);短時記憶(short-term memory)。[5]
新學習項目呈現階段是語言輸入的最初階段,在具體設計中,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情景選擇。我們強調選擇真實、具體、有趣的情景。
呈現方式。新學習項目的呈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呈現方式應讓學生一目了然,明確這堂課所教的東西。呈現方式的選擇是多樣的,教師一定要根據自己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靈活地選擇呈現方式,比如圖片、掛圖、錄音、VCD、投影、繪畫、表演、歌曲、歌謠、游戲、故事、小品、設問等等。
語料形式。教師在運用上述呈現方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這種呈現的形式是不是更加的直觀,直觀對學生來講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主體的選擇。這里指的是誰來呈現?人們通常認為似乎只能是教師呈現。實際不然,新項目呈現和相當多的語料可以由學生配合教師共同來呈現,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個人、兩人或小組形式來呈現新的學習信息。
時間的控制。新學習項目呈現是一節課的重點教學環節,時間應長于啟動階段,大概需要5~10分鐘。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靈活調整時間。
(三)語言操練(Practise)
學生通過新項目呈現階段的學習,已基本知道本堂課主要學習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語言操練,以真正達到語言的輸入,并且為語言的輸出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效的語言操練應做到以下四點。
語言目標要明確。首先要確定這一堂課重點操練什么語言,是哪些詞匯、句型、交際功能和結構語法項目等知識。
操練方法要多樣有效。操練的方法有多種,其中包括:替換練習、問答交流、游戲、歌謠、歌曲、表演、對話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短劇表演、繪畫與交流、制作與交流等等。操練方法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操練效果,教師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最適合自己教學實際的語言操練方法。
活動形式要多元有效。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人、兩人、小組等)等形式,教師在活動形式的選擇上一定要注意豐富多樣,同時要注意有實效。
操練時間要合理有效。語言操練階段是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關鍵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時間至少需要10~15分鐘。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安排時間,還可以將新項目呈現和語言操練這兩個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并整體計劃時間。
(四)任務實施(Central task)
語言操練階段已為語言輸出,即任務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任務可以分成各種不同的類型。但這里講的是真實生活任務或模擬真實任務,也就是用所學的語言去做事,即去完成真實任務或模擬真實任務。一般來講,每節課只能設置1~2個真實生活任務或模擬真實任務,有限的40或45分鐘,不大可能分別去完成幾個任務。在任務設計上,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任務內容。真實任務就是有目的地解決問題。所以,任務內容應當是學生要解決的問題。請看一個實例。
次序內容實例
次序
內容
實例
1
Who raises the problem?
Mr .White.
2
What is the problem?
His best friend is coming to shanghai.
He would like us to help arrange their travel in China.
3
How do you plan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are going to have a meeting so that we can discuss the problem.
4
How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
We are going to make a travel timetable for Mr.White and his best friend.
語言目標。在實施任務、解決問題當中,學生應用哪些詞匯、功能用語和句型?他們需要哪些新的語言知識?他們應當復習哪些已經學過的語言知識?教師在實施任務時都應當考慮到。
情景設置。教師應當計劃和設計任務實施所需要的情景條件,必要時,則應當進行適當的空間布置。
參與人物。誰將參與此項活動?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熟悉程度如何?學生是以什么樣的組織形式實施這項活動?這些都是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當考慮的問題。
互動形式。學生執行任務是以兩人一組形式還是以多人小組形式,或以全班活動形式,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當做周密的安排。
完成結果。完成任務將以什么成果和效果結束,這是任務設計必須研究的問題。結果可以是一種語言成品,也可以是一種實際效果,還可能是一種結束的行動。
時間控制。執行真實任務是比較花費時間的,教師根據本堂課所剩余的時間高效使用,最多在5~10分鐘。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時間。
(五)學習小結(Summary)
一堂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需做簡短的學習小結。主要內容包括:(1)總結歸納所學的語言知識;(2)強調用所學的語言完成了哪些有意義的活動和任務;(3)評價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實際效果。同時,肯定成績,提出不足和改進的建議。
(六)布置作業(Homework)
“作業”或“家庭作業”在新課程理念下已不是“單一的抄寫或默寫(單詞、句型、對話和課文等)”任務了,它不能僅僅是語言知識的抽象記憶。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注意口頭與筆頭的結合;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的結合。小學階段:低年級主要以聽做、說唱、玩演,以及用所學語言與他人簡單交流的作業;中高年級可在低年級的基礎上,增加寫的作業。初中和高中階段:根據學生所學的內容和實際水平,布置口頭與筆頭結合、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結合的作業。
五、教學評價的設計
一體化系統教學設計應包含著評價設計。評價活動是伴隨著教學活動同步向前推進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提出教學實施方案的同時,也提出過程評價方案。教學評價的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
(一)評價內容
評價設計首先要解決的是“評價什么”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應該認真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究竟以什么形式體現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課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綜合行動,我們把這些行動統稱為“學生表現”(students’performances),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應當反映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之中。
學生在課堂中的真實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學生話語。在語言教學評價中,學生話語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學生的活動表現證據,其中包括話語量、話語真實水平、話語連貫流暢程度、話語的隨機建構水平等。
學生行動。伴隨著學生話語,還有相應的行動發生。我們需要重點評價學生行動的目的性、互動性、主動性,還應評價學生行動的實際效能。
學生認知水平。教師應當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學生的思維進程與線索,學生對教學信息的領悟程度,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學生接受新語言學習項目的敏銳深度。
臨場機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隨機構建教與學的關系的過程。所以,學生在現場所表現出來的臨場靈活性、創造性,以及對學習情景的適應性,也是教師的評價內容。
(二)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主要指的是“誰來評價?”的問題。形成性評價設計應當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教師、學生以及身居課堂之外的家長都可以是評價的主體。
教師評價。教師評價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1)教師對全班的評價。教師估量全班的整體表現,發現群體的學習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明確群體學習活動的總體趨勢。(2)教師對部分學生的評價。教師應當評價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實際表現,看優秀學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現,看后進生是否正在進步等。(3)教師對學生小組的評價。小組活動應當成為教師評價的重點項目。教師應當觀察不同小組的內部互動情況、小組領導力的強弱、小組的信息溝通情況、小組執行任務的過程、小組解決問題的成效等。(4)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個人的評價需要以個案的形式觀察探尋那些可以說明他們學業進展情況的具體表現。面對一個群體的眾多學生,我們要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形成性評價。由于學生個人的表現均有某種代表性,所以,教師在具體進行某些個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第一類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評價。學生以評價的主體身份參與形成性評價,是評價改革的一個重點課題。學生評價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形式。(1)學生自評。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師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構建學生的有效評價行為,如及時采集個人表現的信息,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學會進行自我監控,學會描述自己的學習行為等。(2)兩人互評。兩人互評是一種常見的自主評價形式。兩人互評可能在所有的兩人一組的活動之中和之后都應當發生。(3)小組互評。小組內部的合作評價是課堂形成性評價的難點。學生在課堂上是不太善于進行合作評價的,但是,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評價行為,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在每節課上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小組活動,自主實施小組評價任務,自主積累過程評價信息和實證材料,而所有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師的有計劃的行為中進行訓練。(4)群體合作評價。全班參與合作評價,因參與的人員增多變得難度加大,但這樣的評價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則更有意義。教師在進行全班合作評價時應進行周密的規劃,應準備更加完備的評價工具,應提供更為詳細的具體指導,同時,還應做好組織工作。此類評價活動實際上與教學活動是一體的,評價活動本身就包含著教學內容。
家長評價。在教師與學生分別作為評價主體的基礎之上,我們要逐漸引入家長評價。在很多地區的學校已引入了家長評價。如學生在家里做完作業,家長給予必要的評語;學生把在校的一些課業成果拿回家做展示匯報,家長對此給予評價。此外,學校舉辦大型活動或教師在班上組織各種學習匯報、文藝表演等活動時,也可以邀請家長參加,并讓他們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作出評價。家長參與評價,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及時指導。要不斷地改變家長的評價態度,改善家長的評價行為,改進家長的評價方法,以更好地發揮家長參與評價的積極作用。
(三)評價方法
當前評價方法要實現多樣化的改革目標。改進評價方法的指導理念是:測試型評價和質性評價兼顧。同時大力開展質性評價。我們重點講以下幾種評價方法。
測試(Testing)。在提供質性評價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測試仍然是日常教學的一種常見的評價方法,但是,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改革測試內容;(2)改造測試題型;(3)有效發揮測試的診斷、調整、激勵和甄別的功能;(4)審時度勢,準確把握測試時機;(5)提高測試設計與實施的專業化水平。
測量(Measurement)。雖然教師重視測試的評價作用,但是,他們往往沒有重視測量的特定作用。實際上,即使在語言教學中,態度測量,情緒測量,一般智商的測量 ,都對教學改進有明顯的效應。同時,測量方法還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
觀察(Observation)。課堂教學評估研究者James S.Cangelosi(1991)提出:課堂教學觀察可以采取五種方法:調查嚴密組織的系統觀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 System),生態學觀察方法(Ecological Observation),人種學觀察方法(Ethnographic Observation),同步等級界定觀察方法(In-Class Rating Scale),非正式觀察法(Informal Observation)。[6]教師需要在繼續教育課程中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以便掌握這些方法。一般來講,未經培訓的教師可以采用人種學觀察方法,其要點是詳細記錄所見所聞,而且可以通過錄音和錄像收集原始信息。
調查(Survey)。觀察是在活動過程中同步采集信息,調查則是在活動之后采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調查方法有問卷和訪談兩種。問卷和訪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但教師實施此類調查應當說是很有必要的。
檔案袋(Portfolio)。檔案袋也可以稱為成長記錄袋,檔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選擇和反思?!奔磸氖占乃凶鳂I中,學生自己選擇存入檔案中的材料,可以是他們認為特別有價值的東西。然后學生對自己的成品和相關表現進行反思。
軼事記錄(Anecdotal record)。軼事記錄就是對某一時間、地點和環境下發生的行為進行持續的客觀的描述(G.Sax,2002)。此種方法可以用于學生執行解決問題的任務或項目時的質性評價。這項評價活動當然可以有教師來做,但是,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來進行軼事記錄,長期做這件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反思能力。
(四)評價工具
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較低的學段教學中使用評價工具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我們介紹一些評價工具。
核查表(Checklist)。教師將他期待的具體行為以列表方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個人,兩人小組和多人小組依據自己的表現細節在檢查表中進行勾畫。
教學評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用數字表示學生課堂行為(已發生的)的等級。如我們可以用5、4、3、2、1來確定期待行為的活躍程度(5:特別活躍;4:比較活躍;3:中等活躍;2:不夠活躍;1:很不活躍)。
圖示評定量表(Graphic rating scale)。用一條水平線或垂直線組成量表,表示在一個連續體上對學生行為的客觀等級描述(參見圖2)。
圖2
實物。就是真實的物品,教師可以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實物,如文具、玩具、動物(玩具動物),交通工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
圖片。使用圖片也要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如動物圖片、人體部位圖片、顏色圖片、交通工具圖片、飲料、食品和水果等圖片作為評價工具。
貼片。貼片是較低學段教學過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評價工具,如動物貼片、人體部位貼片、顏色貼片、飲料貼片、食品貼片、水果貼片、玩具貼片、文具貼片、交通工具貼片等等。這些評價工具均需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使用。
標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一些標志,如笑臉、平臉、哭臉、五星、花朵、彩旗、獎章、胸章等作為評價工具。
數字。數字作為評價工具更多的是結合數字教學來使用。
簡筆畫。教師在課堂上可經常結合教學內容使用簡筆畫作為評價工具,如畫文具、動物、人體部位、食品、交通工具等。
(五)課堂評價語言
課堂評價語言廣泛地用于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起著重要的鼓勵和激勵作用,積極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但長期以來,大部分的中小學英語教師使用的課堂評價語言普遍存在著“單一、不準確、低效”的問題。如何高效地使用課堂評價語言,真正起到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選用評價語言要準確;(2)使用評價語言要多樣;(3)采用評價語言要有效。
下面提供一些課堂評價語言,供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選用。
肯定:OK!/Right!/You’re right!/That’s right!/That’s correct!
贊揚: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
Super!/Excellent!/Perfect!/Outstanding!/
Remarkable!/Marvelous!/Magnificent!/
Fantastic!/Beautiful!/Terrific!/Well done!
/Nice work!/Good job(work)!/Super job(work)!
/Wonderful job(work)!/Perfect job(work)!
/Excellent job(work)!/Great job(work)!/Remarkable job(work)!
/Marvelous job(work)!/Magnificent job(work)!/Fantastic job(work)!
/Beautiful job(work)!/You did a good job!/You’re unique!
鼓勵:Try again./Have a try,please!/Try harder.
/It doesn’t matter./You can do it.
/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You are improving./
You’re making progress./You’re on your way./
You’ll make it./You tried hard./You really tried./
I can see your progress.
本文討論了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程序、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等問題。就這些問題本身而言,教師還應當在微觀的層面上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相關的方法、措施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還應當以案例為主線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究教學系統設計的具體問題,帶著教學的實際問題,用有效的教學設計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況,并不斷地解決問題。我們相信,在經歷了教學系統化設計的大量的實踐和深入的研究之后,教師的教學執行能力將會有明顯的提高,教學質量也隨之會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R·M·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皮連生,王映學,鄭葳,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徐英俊.教學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Waltor Dick,Lou Carey,James O Carsey.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Pearson Education,Inc.,Publishing,20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