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項目可行性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依據公司運營發展部下發的評估報告要求,市場策劃部就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以下剖析:
可行性研究是決策科學在項目領域的應用。所謂可行性研究,是運用多種科學手段(包括技術科學、社會學、經濟學及系統工程等)對一項建設工程進行技術經濟論證的綜合科學,其基本任務是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綜合論證一個項目在技術上是否先進、實用和可靠,在經濟上是否合理,在財務上是否盈利,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作為投資項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內容,對項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行性研究是公司進行項目投資決策和編制設計任務書的依據;(2)可行性研究是公司籌集資金的重要依據;(3)可行性研究是公司與各有關部門簽訂各種協議和合同的依據;(4)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進行工程設計、施工、設備購置的重要依據;(5)可行性研究是項目考核和后評估的重要依據;
一、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項目決策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工作方法:,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現在已經逐步形成了比較規范和穩定的內容和程序,并作為強制性方法:在項目決策中推行,但是,在現今公司的大多數項目當中,可行性研究并沒有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或者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并不符合要求。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編制工作方面
編制一份高質量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要成立由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可行性研究小組,需要較多的時間(1-3個月),做大量的基礎工作,針對項目搜集大量的、可靠的、及時的資料,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內容?;A工作是否認真細致,搜集的資料是否完整可靠,直接關系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質量。然而公司在很多小型項目中由于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并沒有這樣做,只是憑借現有的資料和主觀推斷,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了判斷。這樣的可行性研究過程不規范、依據不充分、內容不全面、分析不深入,無法起到可行性研究應有的作用。
2.內容方面
很多可行性研究的內容不全面,經常缺少風險分析,社會評價,建筑節能和環境評價等方面的內容。如有些項目受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很大,卻缺少或根本沒有風險分析的內容;有些項目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很密切,卻沒有社會評價的內容。除此之外,有些項目在設計、施工、融資等方面缺乏多方案的比選,這樣的項目進行評價和決策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決策工作也十分被動。
3.評價指標方面
在目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制定的評價指標數目較少,而且不成系統,如在財務評價當中,對于盈利能力、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財務內部收益率和投資利潤率等指標的分析不是很全面和系統。如財務評價中只有對盈利能力的分析,而沒有償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分析;對項目是否可行的判斷有相當大的影響。在指標使用時應對指標的有效性和預期性進行更新和分析,如一些計算期相對較長的項目,在財務評價中,運用一些靜態指標,計算出來的結果將會很不準確的,不能在現實條件下對項目是否可行作出有效判斷。沒有采用動態經濟評價的方法:對可行性分析中的所有數據進行驗證。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改進建議
為了使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真正能為公司的決策提供科學、全面、準確的決策依據,發揮其重要作用,應采取下列措施:
1.對項目投資的可行性分析工作,分層進行,層層推進。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可分為三階段,即機會分析,初步可行性分析和詳細可行性分析。首先是投資機會分析,房地產投資時機的選擇應將銀川市國民經濟發展狀況放在首位分析,要預測銀川市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認真分析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國家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及房地產與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狀況的關系,從項目投資的環境、背景、目的、基礎、條件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對投資初步設想的鑒別,若可行,就要進行初步可行性分析。初步可行性分析將對項目所在地區域市場的常規條件和項目特點,就其投資效果和可能出現的技術經濟問題進行分析,若可行,再進行詳細可行性分析。詳細可行性分析將作進一步的市場調查,掌握足夠的資料,對投資項目進行深入的技術經濟分析、論證,這是可行性分析的關鍵。分析的結果將是投資決策的依據。
2.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必須具備兩個以上方案。有了可對比的方案,才能選擇最佳方案,可行性分析才能夠向公司決策層提供評價決策的依據。
3.認真研究和預測項目的現金流量。房地產項目投資巨大,影響現金流入,流出的因素很多。項目的現金流量的準確性對可行性分析的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認真研究和預測項目的現金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建設工程項目;經濟管理;著力點;對策
1建設工程項目經濟管理所面臨的風險
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這里的經濟管理主要面臨以下三個方面的風險:
1.1因項目工程設計所面臨的風險
造價概算工作主要圍繞著項目工程設計方案來展開,那么工程設計方案若是存在著瑕疵,則必然會影響到造價概算的準確性。工程設計方案存在瑕疵的原因主要為:(1)現場勘察的精準性存在不足;(2)項目工程設計圖紙存在偏差;(3)其他人為因素所致。經驗表明,針對建設工程項目的造價概算所存在問題,要么將增大項目的融資壓力,要么則影響項目今后的建設進度。這就表明,在對建設工程項目開展經濟管理時需要完善工作流程的后向關聯。
1.2因項目信息偏在所面臨的風險
這里的“信息偏在”又可稱為“信息不對稱”,因項目信息偏在所面臨的風險主要生成于對建設工程項目經濟價值的分析。建設工程項目方與筆者所在公司之間存在著委托關系,在對該項目開展經濟管理時,筆者需要研判該項目的投資價值。但實踐表明,方因無法全面掌握建設工程項目的使用價值(可能因委托方的商業保密原則所致),使得在對項目的經濟價值進行分析時,過分依賴于財務分析手段和機會成本評估,進而就弱化了可行性分析的效果。
1.3因項目政策變化所面臨的風險
這里的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政策、城市土地使用政策、環境保護政策等,而這些政策的制訂與調整又植根于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之中。由工作案例可知,若是未能準確研判國家、地方相關政策的穩定度和變化趨勢,那么再完美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都無濟于事,而且還會對委托方帶來不可逆的資金風險。
2風險管控下經濟管理的著力點分析
為了增強建設工程項目的風險管控績效,針對項目事前控制的經濟管理著力點可歸納如下:
2.1著力于完善造價概算的治理結構
在本文中“治理結構”可以理解為,項目現場勘察人員與造價概算人員之間的權利制衡關系,這種制衡關系不僅起到保障造價概算準確性的作用,還為今后的責任認定提供幫助。其中,治理結構又包括:治理的組織架構和治理的制度安排。由筆者的工作經驗可得,當前需要著力于完善造價概算中治理的組織架構。治理的組織架構又可以分為內部組織架構和外部組織架構,在委托關系下外部組織結構可以稱作:第三方治理的組織架構。
2.2著力于提高與委托方的溝通績效
針對建設工程項目所實施的可行性分析,其中的關鍵內容便是項目的經濟價值分析。根據資本循環公式:G-W…P…W`-G`可知,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價值通過W`-G`體現出來,但從W`到G`能否實現“驚險的跳躍”,這不僅由項目的造價構成所決定(主要決定回報率),還由項目的使用價值所決定(使用價值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結構)。當前,在可行性分析中的短板主要存在于后者,所以在委托關系下應提高與委托方的溝通績效。只有這樣,才能在可行性分析中做出綜合研判。
2.3著力于建立政策信息的共享機制
在本文開篇之處就已指出,需要在開放的體系下來開展可行性分析,所以需要增強對相關政策的跟蹤和研判力度。為了降低在建設工程項目經濟管理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則需要著力于建立政策信息共享機制。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社會網絡化分工形態下,政策信息共享機制的實現則需要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支持。作為建設工程項目委托方在獲取政策信息上具備知識外溢效應,所以還可以在與委托方加強溝通的基礎上,實現政策信息的共享。
3對策
根據以上所述,本部分將在委托關系下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提出對策:
3.1調整技術組織結構強化事前控制
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經濟管理的質量,首選需要降低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概率。建設工程項目造價概算工作屬于約束系統性風險發生的重要環節,所以應根據目前在造價概算中所存在的不足強化事前控制。筆者建議,需要通過調整技術組織結構來強化事前控制,即將造價概算與現場勘察、工程設計等形成縱向關聯,將這些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事前控制團隊。由于在本文中存在委托關系,所以造價概算工作所在的顧問公司,則應在合約的基礎上參與到前期現場勘察和工程設計審核中來,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影響,針對建設工程項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可引入第三方專家團隊來進行全程督導。
3.2基于合約界定造價概算責任邊界
本文記載著筆者工作的心得體會,所以在對策構建中也必然會站在筆者所在公司的角度來進行思考。由于造價概算工作由顧問公司來完成,為了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以及有效管控未來項目系統性風險所帶來的連帶責任,在經濟管理中需基于合約界定造價概算我方的責任邊界。因現場勘察知識和工程設計知識的專用性,使得信息不對稱現象始終對顧問公司的造價概算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完善治理的制度安排時,需要對造價概算報告進行內審和外審,最終在多方簽字確認的基礎上賦予造價概算報告以“合法性”。
3.3供給側管理下調研同業市場狀況
盡管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的方能夠借助不同形式來增進與委托方之間的溝通,但屬于委托方商業機密的信息仍無法在溝通中獲取。這樣一來,就會制約方在可行性分析中的角度和價值取向。在上文的論述中已經指出,需要在供給側管理的視域下增強對建設工程項目使用價值的分析,在此基礎上來得出經濟回報率、市場需求前景預期等結論。為此,在假設建設工程項目的使用價值具有同質化特征的基礎上,可以通過調研同業同類建設工程項目的市場狀況來間接獲得可行性分析所需的項目使用價值信息。如商業房地產項目,根據對類似地段、品牌相近開發商的已建成項目進行調研,來綜合研判委托方項目的可研性。
3.4多節點聯動來研判政策演變趨勢
在我國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驅動下,近年來不同城市針對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開發、銷售等都環節都做出了政策安排,而且從2019年年初所反饋的政策信息來看,不少城市又對建設工程項目的銷售政策進行微調,且市場對微調后的政策解讀存在差異性。在此背景下,為了增強項目可行性分析的精準度,則需要以多節點聯動來研判相關政策的演變趨勢。在上文的論述中已知,多節點包括:提供可行性分析解決方案的公司、建設工程項目承接方、第三方專業機構。筆者建議,應以政策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為主線,以可行性分析解決方案公司為信息中樞,建立三方在內的政策研判團隊。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傊?,需要加強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事前控制效力,進而來實現滿足的“產出/投入”關系。
4結論
本文在委托關系下探討了顧問公司對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管理問題,對建設工程項目開展經濟管理時需要具備系統性視野,即需要將宏觀經濟環境因素、融資環境因素、項目技術工藝流程因素等納入到經濟管理中來,即在開放的分析體系下綜合做出建設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在開展經濟管理時的著力點包括:完善造價概算的治理結構、提高與委托方的溝通績效、建立政策信息的共享機制。在此基礎上的實施對策為圍繞著:調整技術組織結構強化事前控制、基于合約界定造價概算責任邊界、供給側管理下調研同業市場狀況、多節點聯動來研判政策演變趨勢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參考文獻
[1]戚安邦主編.項目管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2]高飛,翟斌.建設單位對建設項目投資的成本控制與管理[J].建筑經濟,2013(7):45-47.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已經越來越深地融入到了世界經濟體系當中,將基于項目自身經濟強度的有限追索的項目融資模式引入到政策性銀行出口信貸實踐中去,構建起基于項目融資理論的政策性銀行出口信貸運作模式,突破大型“走出去”項目的融資瓶頸,把政策性銀行對國家外經貿的支持和推動作用落到實處,以解決當前我國出口信貸在支持大型境外投資項目中受傳統貿易融資模式限制而存在的固有缺陷,最終達到提高我國政策性銀行出口信貸對“走出去”項目支持力度的目的。
一、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的含義
出口信貸是一個特定的融資范疇,是對貨物出口和境外投資提供信貸資金融通的總稱;項目融資是一種特定的融資模式,是對有限追索的具有類似信用保證結構的項目資金運作模式的總稱。出口信貸中引入項目融資模式即是要通過項目融資這種特定的資金運作模式來對出口信貸項目進行操作,這一概念是相對于通過傳統貿易融資模式對出口信貸項目進行操作而提出來的。項目融資模式下運作的出口信貸項目,貸款人將根據項目本身的經濟強度而采取不同程度的追索權,是有限追索的融資模式,貸款人提供授信的主要信用支撐點是項目的現金流量和項目資產,貸款人將與借款人以及其它利益關系人一起在精心設計的信用保證結構框架下,在特定的期間和范圍內,分擔項目所具有的各類風險;在有限追索限定的范圍內,項目一旦因風險發生而最終失敗,貸款人將僅以項目資產受償,其追索權不涉及項目以外的任何資產。出口信貸項目融資模式更適用于那些建設周期長、投資量大、收益相對穩定、受市場變化影響較小的出口信貸項目,最典型的就是境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類的出口信貸項目,非常適用于通過項目融資模式來進行運作。
二、出口信貸項目融資可行性分析與項目投資結構設計
(一)出口信貸項目融資可行性分析
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對項目的基本資格進行審核、對項目技術經濟可行性的分析、對項目風險的分析等三方面內容。
1.出口信貸項目基本資格審核。貸款銀行受理出口信貸項目后,首先要對項目的政策性準入標準進行審核,確定該項目是否具備取得出口信貸的基本資格。審核借款人資格,根據項目的實際特點,確定是否適于采取項目融資模式安排融資。一般來說,對于一些境外出口信貸項目:如境外承包工程;境外資源開發項目;帶動國內設備、技術、產品等出口的境外加工貿易項目、境外投資建廠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提高國內企業產品研發能力和出口競爭能力的境外研發中心、產品銷售中心和服務中心項目;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境外企業收購、并購或參股項目等,這些項目往往金額大、期限長,除項目自身經濟強度支撐外,借款人難以解決有效擔保,因而比較適合通過項目融資模式進行安排。
2.出口信貸項目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對于具備申請出口信貸基本資格的項目,貸款銀行要對項目投資者所作的可行性研究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獨立論證,對于專業性強、比較復雜的出口信貸項目可聘請有關方面專家參與論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指通過對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要素,包括技術、管理、勞動力、市場、原材料、能源、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宏觀經濟環境等的分析,據以對項目做出綜合性的技術評價和經濟效益評價,獲得項目凈現值(NPV)、投資收益率(ROI或ROE)和內部收益率(1RR)等具體反映項目經濟效益的指標。需要說明的是,貸款銀行在這里所進行的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投資者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的,其重點在于對投資者可行性研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行檢驗,從而對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結論進行判斷與校正。
如果申貸項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存在某些重大遺漏,貸款銀行應當要求借款人對可行性研究進行補充修正;對于借款人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信息、數據和參數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科學性,貸款銀行應當進行認定,特別是對于資源儲量、原料供應、市場預測、定價模型、成本分析、貼現率等關鍵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要進行深入分析與判斷,因為一旦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出現問題,將可能導致可行性研究的結果完全不可用,以此為依據實施的項目和提供的融資將不可避免失敗的結果。通過對借款人可行性研究的補充與修正而得到的項目可行性分析結論,是貸款人進行貸款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3.出口信貸項目風險分析??尚行苑治鍪琼椖客顿Y者從資本獲利的角度出發,側重于分析項目出現好的可能性和程度,即在各項環境條件、參數等處于理想狀態的假定基礎上對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內含報酬率和投資回收期等指標所進行的分析預測;而風險分析則是貸款銀行從貸款安全的角度出發,側重于分析項目出現壞的結果的可能性和壞的程度,進而對項目未來的償債能力做出判斷。因此,貸款銀行在對出口信貸項目經濟技術可行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還必須對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對有關的風險因素做出評價,判定項目的經濟強度和各種風險要素對項目經濟強度的影響程度。出口信貸項目的風險分析是決定貸款銀行是否為一個項目提供融資的關鍵決策因素,并且為貸款銀行通過投資結構、融資結構和信用保證結構的設計規避項目風險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
(二)出口信貸項目投資結構設計
1.項目投資結構設計的基本因素。貸款銀行應當在一個出口信貸項目的運作初期就與項目主辦投資者進行深入接觸,并參與到項目投資結構的設計中去,以為項目的成功運作以及后續的項目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國際上較為普遍采用的投資結構有四種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資結構、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結構、非公司型合資結構、信托基金結構。在對項目投資結構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基本因素:項目資產的擁有形式、項目產品的分配形式、項目管理的決策方式與程序、債務責任、項目現金流量的控制和稅務結構等。此外,會計準則對于報表合并的規定、對投資可轉讓性的需要、對項目資金的考慮等也是設計項目投資結構所應當考慮的重要因素。
2.項目投資結構設計。貸款銀行與投資人就出口信貸項目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后,應當與投資人共同研究設計與投資特點及融資要求相適應的項目投資結構。目前國際上較為普遍采用的投資結構有四種基本的法律形式:公司型合資結構、合伙制或有限合伙制結構、非公司型合資結構、信托基金結構。貸款銀行在介入一個擬申請出口信貸的境外投資項目后,為確保項目運營以及項目融資能夠順利執行,需要與項目投資者(借款申請人)及有關各方就項目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對項目投資者從投資角度出發的需要以及貸款銀行從融資角度出發的要求進行綜合平衡,并結合項目本身的特點對項目投資結構進行設計。這一步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它不但關系到項目今后能否成功運轉,而且是項目融資信用保證結構的重要基礎,是融資能否成功的關鍵。
三、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的BOT模式設計
(一)出口信貸項目融資模式的選擇及其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1.出口信貸項目融資模式選擇。對于不同的出口信貸項目,由于貸款銀行的不同、投資者的不同和項目自身特點的不同,其項目融資的具體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投資者直接安排融資的模式、投資者通過項目公司安排融資的模式、以“設施使用協議”為基礎的融資模式、以“杠桿租賃”為基礎的融資模式、以“生產支付”為基礎的融資模式、以“黃金貸款”為基礎的融資模式、BOT項目融資模式等。其中:投資者直接安排融資的模式、投資者通過項目公司安排融資的模式、BOT項目融資模式是最基本的項目融資模式,對于出口信貸實務操作比較適用,并且其它幾種項目融資模式都是在這幾種模式的基礎上衍生的。
2.出口信貸項目融資模式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1)如何實現有限追索。實現融資對項目投資者的有限追索,是投資者尋求項目融資模式的一個最基本的出發點,同時也是貸款銀行根據專業判斷所愿意承擔的風險限度。貸款銀行看待風險的態度、項目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項目所處行業的風險系數、投資規模、經濟強度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對項目的追索形式和程度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項目融資方案設計過程中,貸款銀行與項目投資者之間將根據各自對風險的判斷和承擔能力,圍繞追索的形式和追索的程度進行反復的權衡與談判。(2)如何分擔項目風險。在項目各有關當事人之間分擔風險是投資者尋求項目融資模式的另一個著眼點,其核心內容就是如何在投資者、貸款銀行以及其它與項目利益有關的第三方之間劃分風險。例如:項目投資者一般需要承擔全部的項目建設期和試生產期風險,但是在項目建成投產以后,投資者可能只需要以購買項目絕大部分產品的方式承擔項目的市場風險;而貸款銀行則有可能需要承擔項目的部分經營風險。因此,如何分擔項目風險與如何實現有限追索其實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它們的核心都是貸款銀行與投資者對風險劃分的權衡與博弈。除上述因素外,項目投資者在設計融資方案時還十分關注對項目稅務虧損的利用和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的實現等內容。
(二)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的BOT模式設計
BOT是Build(建設)、Operate(經營)和Transfer(轉讓)三個英文單詞第一個字母的縮寫,這種融資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項目所在國政府或所屬機構為項目的建設和經營提供—種特許權協議(ConcessionAgreement),作為項目融資的基礎,由本國公司或者外國公司作為項目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來申請出口信貸,承擔風險,開發建設項目并在有限的時間內經營項目獲取商業利潤,最后根據協議將該項目轉讓給相應的政府機構。
1.BOT模式的組成人員。(1)項目的最終所有者(項目發起人)。項目發起人是項目所在國政府、政府機構或政府指定的公司。在BOT融資期間,項目發起人在法律上不擁有項目,也不經營項目,而是通過給予項目某些特許經營權(例如承購項目產品以保證項目的最低收益)和給予項目一定數額的從屬性貸款或貸款擔保作為項目建設、開發和融資安排的支持。在融資期間結束后,項目的發起人通常無償地獲得項目的所有權和經營權。(2)項目的直接投資者和經營者(項目經營者)。項目經營者是BOT融資模式的主體,通常是一個由項目經營公司、工程公司、設備供應公司以及其它投資者共同組成的一個項目公司。項目經營者從項目所在國政府獲得建設和經營項目的特許權,負責組織項目的建設和生產經營,提供項目開發所必需的股本資金和技術,并申請出口信貸,承擔項目風險,并從項目投資和經營中獲得利潤。(3)項目的貸款銀行。BOT模式中的貸款銀行可以是商業銀行,也可以是政府出口信用機構、世界銀行或地區性開發銀行,或是上述金融機構組成的貸款銀團。
2.以BOT模式建設項目并申請出口信貸的主要思路:(1)特許權協議是BOT模式的一個核心環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批準項目公司建設開發和經營項目,并給予使用土地,獲得原材料等方面的便利條件;二是政府按照固定價格購買項目產品或者政府擔保項目可以獲得最低收入;三是在特許權協議中止時,政府可以根據協議商定的價格購買(或無償收回)整個項目。項目公司以特許權協議作為基礎向政府出口信用機構申請出口信貸,政府出口信用機構可以將特許權協議的權益作為貸款抵押,并設計專門機構控制項目的現金流量。在一些情況下,政府出口信用機構還可要求項目所在國政府為貸款提供擔保。(2)在項目建設階段,工程承包公司以承包合同的形式(如“交鑰匙”合同)建造項目,可以起到類似于完工擔保的作用,有利于控制融資風險。(3)進入經營階段后,經營公司根據經營協議負責項目公司投資建造的公用設施的運行、保養和維修,支付出口信貸本息并為投資財團獲得投資利潤。(4)項目公司保證在BOT模式結束時將一個運轉良好的項目移交給項目所在國政府或其它所屬機構。
3.BOT模式的主要特點:(1)從項目發起人(即項目所在國政府)的角度,BOT融資模式是一種有限追索的項目融資結構。項目的資金、經營管理以及各種風險均由項目公司承擔。項目發起人承擔的只是類似“無論提貨與否均需付款”或“提貨與付款”性質的經濟責任,和一定數額的貸款或貸款擔保責任。(2)項目直接投資者和經營者在BOT模式中所取得的出口信貸既可以是有限追索的項目融資,也可以是傳統的公司融資。但是多數情況下,由于BOT模式的項目涉及巨額資金,又有政府的特許權協議作為支持,因此投資者會希望將出口信貸安排成為有限追索的形式。
關鍵詞:企業 投資項目 可行性
一、前言
投資指的是將某種有價值的資產(資金、人力、知識產權等)投入到某個經濟活動、企業或項目中,從而獲取一定經濟收益的商業過程或行為,是商品市場經濟化中最廣泛及最基礎的經濟活動。對企業而言,提高經濟效益、加強企業管理、增強企業實力以及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投資,可行性研究對擬建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的布局以及發展方向在經濟與技術上是否可行進行了全面分析,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二、當前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存在的問題
由于企業的長期投資項目具有投資不可逆、資源成本高、回收期長、投資大、流動性差等特點,因此,所投資的項目一經落實,所投入的資金將形成沉淀資本,成為企業的固定資產。通過對多例投資項目的失敗原因進行分析,可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內容不全面,缺乏可觀性
首先,為項目的決策者提供充足且有價值的信息是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所必須的,其內容無須面面俱到,但必須強調重點內容與關鍵部分。其次,有投資就有風險,及時發現投資期間所存在的風險,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及時提出相應的規避風險措施,有利于減少風險損失,然而,目前,我國企業對風險因素的分析除了沒有針對性外,還分析的不夠全面、深入。
(二)夸大產品、技術的先進性
技術是保證企業投資能夠取得最大化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卻脫離實踐,企業投資者對當前機械設備的工作能力、企業管理制度以及產品質量等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視若無睹,片面強調技術的先進性,其不客觀、不全面的企業管理模式將導致投資項目的破產,最終給企業的資金周轉帶來了一定壓力,甚至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甚者直接導致企業破產。
(三)存在時間差異
可行性分析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比如對企業的投資和現金流通的假設等。在企業的投資可行性分析環節中,將企業的投資假定在初期,將經營階段中的現金流通假定在期末,此種假定有助于相關評價指標的計算,以此論證其是否存在可行性,然而,從投資管理以及所投資項目的運營模式角度分析,企業投資者出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以及項目經濟效益評估的考慮,將不會選擇一次性把所有融資投入到初期的項目建設中,而是選擇依據項目的建設進程,逐步加大投資力度。經營階段中的現金流通有時也會出現在項目建設的后期,兩者間具有很大的時間差異,但其存在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項目發展過程中的產品特征,最終導致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失實。
(四)質量不高,缺乏實質性
很多企業忽視了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在投資過程中,流于形式,沒有全面的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直到將所投資的項目落實于實踐中時,為了能夠從項目中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才臨時性的對已進入運營狀態的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此類研究報告建立在實踐可行性的分析基礎上,且以實踐的可行性方案為依據,忽略了自然條件、交通運輸能力、產品壽命、市場競爭力以及能源供應等因素,導致其夸大了項目建設的資金投入以及項目投入使用后的經濟效益和對當地經濟所起到的影響,最終將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以及企業的投資風險。
三、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評判標準
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是以多種科學方式對某一項目的建設投資做經濟與技術上的可行性分析,并通過對競爭優勢、市場需求以及企業財務周轉等方面分析企業投資該項目是否可行。
首先,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應充分比較各投資項目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例如:項目發展前景、項目發展難度、項目周期、項目的資金投入等。當明確投資方向后,還要進行項目方案、資源利用等主要方面的分析,從而選取最優、最具可行性的投資項目。其次,在實踐的基礎上,以現有的歷史材料為依據,對未來市場進行一個產品需求量的概率分析,從而預測該投資項目是否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等;最后,對企業進行財務評估,對企業的全部項目投資動態以及盈利大小進行分析,評估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是否能夠獨立支撐所投資的項目,此外,還要進一步計算所投資項目的資本金凈現值以及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等盈利指標,全面確保投資項目的安全性與可操作性等。
四、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應重視的問題
(一)對投資風險進行分析
投資環境風險、匯率風險、資源風險、設計以及技術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等都是企業在選擇項目投資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風險類型。因為風險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將對企業的項目投資產生影響,因此,要對這些風險進行財務分析,并根據其影響程度進行風險等級匯總,隨后,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特點,分別提出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對策,以此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例如,某企業要投資石油項目,在決策前的可行性研究中就應充分體現石油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加強風險論控制,擬建的建設投資項目應包括勘探風險、環境風險、觀察建設風險以及市場風險等;在進行項目的經濟評估時,應針對不同風險進行相應的財務評估,找出存在的敏感性因素,正確揭示項目的風險因素及風險等級,從而制定出具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其可建立項目風險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多因素遞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風險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量化分析,形成綜合評估報告,為決策提供可靠信息,降低投資風險等。
(二)對財務投資進行分析
財務評價是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內容,企業投資項目的評價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財務評價具有明確、固定的指標體系,大致可分兩類,即靜態評價指標和動態評價指標。靜態評價指標包括對投資回收期限、企業內部收益以及投資收入等的評估,因其易于理解,同時又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而被企業領導者廣泛使用。動態評價指標是以資金時間價值為基礎,具有很強科學性,與靜態評價形成互補,但其卻不能完全代替靜態評價指標的作用。
(三)對項目進行社會評價
為了提高企業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實現投資項目能夠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相協調,就必須對社會進行一定的評價,這不僅有助于減少企業對所投資項目的盲目性,使企業投資能夠更合理、全面的符合國家調控政策要求,而且有助于吸引外資,以此取得更多金融行業的貸款機會。隨著我國投資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投資環境建設的不足也逐漸顯露,因此,企業在進行項目投資前,必須將所認定的投資項目周期進行相應的社會評價,其中包括對社會財務狀況的分析、當今社會技術水平的分析以及社會經濟狀況等。
(四)對環保和生態性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受到更大的挑戰,政府和公眾對項目的環保和生態保護的剛性約束和期望標準越來越高,履行社會責任的投資者,還必須重點對項目的環保和生態性進行科學分析,分析項目對水資源、大氣、土壤及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走可持續、環保性方向,避免因環保和生態影響而造成項目投資失誤。
(五)對不可行性進行分析
為了有效規避投資風險,保證投資可行性研究的真實性以及有效性,企業投資方往往在進行委托編制可行性匯報的同時,通過其他評估平臺,以反可行性手段全面評估、論證所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倘若所評估、論證的結果不成立,則證明前期的可行性評估結果具有真實性,倘若以反可行性手段評估與論證的結果成立,則說明前期的可行性評估結果錯誤,企業應當適時的終止項目投資,防止失誤決策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以及資源的浪費。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的研究不僅要分析其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還要對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并歸納,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本文簡單闡述了完善企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時過程中應重視的問題。項目投資可行性的成果必須滿足企業投資者對制定投資方案以及確定投資項目的需求,只有正確的項目投資,正確的投資決策,才能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實力。
參考文獻:
[1]郭小鵬.淺議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投資的合理確定[J].中國城市經濟.2010(09):12-56
[2]曾凡全.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質量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10-32
一是提高數據質量。數據質量是有效實施貿易信貸監管的基礎。優化貿易信貸管理首先應該提高貿易信貸基礎數據的采集?,F行貿易信貸管理政策對貿易信貸數據的采集范圍、企業未及時履行數據報告的責任等內容,制定了較為完整的措施,但在如何保證數據的完整及準確性方面還有所欠缺。應將建立、健全貿易信貸數據校驗及評估制度作為進一步提高數據質量、優化貿易信貸管理的重要內容。二是強化監測機制。貿易信貸監測是貿易信貸監管的核心內容,目前的監測機制還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個是監測指標體系與實際監管重點對接不夠緊密;另一個是目前的貿易信貸監測制度只是整體貨物貿易外匯監測制度體系的組成部分,而并非針對貿易信貸建立的專門的監測制度。因此,在強化貿易信貸監測機制方面,可以通過優化監測指標、完善監測流程兩個方面實施。三是創新貿易信貸管理手段。當前,在我國資本項目仍實行部分管制、金融市場化程度及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健全的環境下,加強對中長期貿易信貸規模、期限的控制,必要時實施相應的行政干預措施,對完善貿易信貸監管、防范資金借道貿易信貸渠道跨境流動、保障國家金融穩定仍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在完善貿易信貸管理手段上,可以考慮對中長期貿易信貸實施嚴格規模控制,同時輔以必要的行政干預措施。
二、政策優化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數據質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現行貿易信貸報告制度從制度框架、系統支持方面及日常業務管理上為進一步提高數據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貿易信貸報告制度的建立,為外匯局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匯局可依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政策規定,開展相關工作以提升數據質量。新的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及貿易信貸報告相關功能模塊的應用,為外匯局開展數據質量管理提供了系統支持?,F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為外匯局實施有效的數據管理提供了機制保障。強化監測機制的可行性分析。現行貿易信貸報告制度從監測制度框架、系統支持及制度建設上為進一步強化非現場監測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后,外匯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監測分析框架,將非現場監測分析視為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核心工作。這種非現場監測框架的建立,為外匯管理部門開展貿易信貸監測分析提供了機制保障。監測系統從基礎數據、監測指標等方面為貿易信貸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持,設置了貿易信貸從宏觀到微觀層面的監測體系。制度建設上,建立了綜合分析工作制度、貿易信貸非現場監測指導意見、貿易外匯收支非現場監測實施指導意見等。創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從管理效果、宏觀環境、法律條件方面分析,對中長期貿易信貸規模進行管制、必要時輔以行政干預,在當前宏觀環境等條件下暫不具可行性,但可將其作為應急預案措施,結合外匯管理改革進程及宏觀環境變化,適時啟用。調整貿易信貸報告方式和范圍的可行性分析。通過對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國預收預付及北京、大連、煙臺、武漢、重慶、西安、內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義務性報告的實證檢驗,90%以上的企業年報告任務在100筆以內,只有個別企業年報告任務超過1000筆。綜合考慮,調整報告方式、對大型企業采取總量報告模式暫不具備可行性。鑒此,可以考慮待提高數據質量的措施實施,且貿易信貸數據整體質量進一步完善后,再進行實證檢驗,然后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再行確定該措施是否可行。通過對優化后貿易信貸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通過制度建設提升貿易信貸數據質量管理和豐富貿易信貸非現場監測體系是目前最切實可行的優化措施;二是對中長期貿易信貸實行規模管理雖然不存在法律障礙,然而在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備實施的外部條件,但可以將其納入應急預案進行規劃,從而實現宏觀審慎監管;三是就調整貿易信貸報告方式和范圍來說,由于調整所產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風險不成正比,目前暫不具備可行性,可以在貿易信貸基礎數據完善后,通過進一步實證檢驗后再行確定。
三、具體實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階段、分步驟、分重點的方式有序推進和實施各項優化措施。短期內應以提升數據質量、完善指標體系、優化監測流程、加強應急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貿易信貸管理的有效性,為后續監管機制的優化奠定基礎;中長期來看,應逐步構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不斷完善監測指標綜合利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微觀主體的行為研究。
四、短期政策措施優化目標
以提升數據質量為重點,完善報告制度??傮w思路是:通過建立數據質量管理平臺,設立數據綜合校驗機制,建立數據質量敏感企業樣本庫和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等方法,改進數據質量,最大限度地規避企業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錯報情況。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構建數據綜合校驗機制,包括通過宏觀經濟趨勢指標、進出口/外債/銀行收付匯等宏觀數據進行宏觀校驗的機制,通過行業平均數值比對、企業歷史數據比對、輔助統計信息準確申報校驗以及不同系統間數據比對等方面進行中觀校驗的機制,以及通過財務指標邏輯印證、財務指標替代印證、財務指標延展印證、財務指標關聯印證等方面進行微觀校驗的機制。二是建立數據質量敏感企業樣本庫??蛇x取現場核查中發現的下述類型企業,建立樣本庫進行跟蹤分析,鎖定報告行為特征,為后續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據:(1)貿易信貸報告差錯或漏報金額和比例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2)報告單筆金額和期限極值企業;(3)未通過檢驗的企業;(4)頻繁調整、刪除、修改報告的企業。三是建立貿易信貸數據動態評估機制。將數據校驗機制與綜合分析、非現場監測、現場核查相結合,一方面在宏觀分析中判斷貿易信貸趨勢,借助敏感企業樣本庫及時采取主動干預措施,避免對跨境收支造成沖擊;另一方面在微觀主體監測過程中用于對單個主體報告業務的核實判斷。在上述基礎上,定期總結地區、行業、企業數據質量改善情況,形成對貿易信貸數據定量、定期、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機制。以完善監測指標為重點,提升監測效率??傮w思路是:將綜合分析模塊已有的監測指標移植到針對具體微觀企業的監測,以確保監管體系一致性;同時,在監測系統相關環節進行改造,增設相關指標。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觀企業監測指標中增加債務類貿易信貸余額、債權類貿易信貸余額指標及比率指標;二是增加債權債務期限結構分析指標,增設中長期債務類貿易信貸余額、債權類貿易信貸余額及比率指標。本文采用抽樣調查法,對新增指標的平穩性及可用性進行了實證分析。結論如下:從全口徑債權指標分布分析來看,微觀主體債權余額具有分布穩定、金額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小金額區間,隨著金額的擴大,企業數量呈現急劇下降。從監管實際情況來看,理想期望值應為0,即企業不存在貿易信貸資金流出,而金額增加意味著資金流出規模擴大,因此適宜通過設定單邊閾值進行監測,以體現“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則。從微觀主體的債權余額比率指標看,同樣具有穩定、集中的分布。指標取值范圍應為[0,+∞],下限表示企業不存在貿易信貸資金流出,上限表示企業上期發生債權類貿易信貸,而當期既無資金或貨物流出,也無債權類貿易信貸注銷,貿易信貸債權余額保持穩定。從管理意義上來看,應重點關注比率持續擴大的情況,因為其意味著流出規模的不斷增長。在具體操作層面可根據“抓大放小”的原則,搭配債權余額指標共同使用。從全口徑債務指標分布分析來看,微觀主體債務余額指標同樣具有分布上的穩定性。
從管理意義上來看,理論上的期望值為0,表明企業債務類貿易信貸均在當期完成,而債務余額增長意味著微觀主體通過貿易信貸渠道流入資金規模增長,因此可以通過設置單邊閾值對企業大額貿易信貸流入進行監測。債務余額比率同樣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穩定性,其管理意義和使用也與債權余額比率存在較大的相似性。從中長期指標來看,微觀企業的中長期債權余額分布管理期望值應為0,而金額相對集中則有利于日常監測和分析,通過設定單邊閾值,能夠有效識別異常企業。中長期債權余額比率的取值范圍應為[0,1],0值表明微觀主體不存在中長期預付及延收,1值表示微觀主體預付及延收全部為中長期。從管理目標來看,新的優化方案提出加強貿易信貸管理,因此管理期望值應為0。從實際測算結果來看,數據分布符合理論分析,剔除無貿易信貸業務的企業后,從各區間企業分布來看,82.7%的企業不存在中長期預付及延收貿易信貸,剩余企業中主要集中在[0.9,1)及10%以內兩個區間。根據期望值及分布,相關指標適合設置單邊閾值。從中長期債務指標分布來看,樣本地區98.4%的企業該項指標為0,略低于中長期債權指標測算結果;剔除0值企業后,中長期債務指標分布與中長期債權指標類似,同樣呈現U型分布,同時具有時間及空間上的穩定性。中長期債務余額比率分布分析顯示,樣本地區73.1%的企業中長期債務余額比率為0,剩余企業中主要集中在90%至100%區間內。而在指標內涵及管理意義上,中長期債務余額比率與中長期債權余額比例較為相似,可通過設置單邊閾值對異常企業進行篩選。通過對新增指標統計規律性的分析,初步驗證了指標在實踐中的可行性:一是各新增指標均具有統計上的規律性,且在時間和空間上保持相對穩定;數據集中度相對較好,多呈現U型和L型分布,在實踐中通過設置單邊閾值,能夠實現“抓大放小”,有利于日常監測和分析。二是不同地區差異性顯著,因此在指標設置上應允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特定經濟環境的變化,避免企業篩選數量出現過多或過少的情況。以優化監測流程為重點,提升監測效果??傮w思路是:改變過去單純核查貿易信貸真實性的逐筆監管模式,通過將貿易信貸監測核查與貿易收支形勢緊密結合,提升監測核查對防范異常資金跨境流動的效果。具體優化后的貿易信貸監測核查流程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選擇貿易信貸重點監管方向。若分析顯示外匯收支未呈現明顯的流出入時,對貿易信貸的管理以日常監管為主;若分析顯示外匯收支流出入情況較嚴重時,則根據收支流出入方向,選擇貿易信貸重點監管方向。二是選擇貿易信貸監管重點企業。將貿易信貸重點監測方向由中觀層面落實到具體微觀企業。通過對地區、行業等中觀層面的監測分析,尋找貿易信貸監管重點企業。三是對重點監測企業實施分類,結合現有分類措施對貿易信貸規模實施管理,以實現對外匯收支形勢的調控。在監測分析的對象上,可根據行業的特點實行差異化監管。以加強應急管理為重點,完善風險防范??傮w思路是:以建立貿易信貸應急管理機制作為現行管理體系的補充,以有效應對突發性外匯收支波動,防范管理風險。具體而言,應急管理啟動的條件基礎是貿易信貸收支流動和存量是否處于“宏觀容忍度”以內。而容忍度的判斷標準,應依據貿易信貸宏觀風險監測指標體系下各項指標的測算結果臨界值而定。可將貿易信貸應急預案的啟動實施與跨境資金流動應急預案相結合,即根據總體收支的變動情況,判斷貿易信貸業務相應的風險區間,進而確定應急管理措施實施的力度。根據措施實施難易程度,應急管理措施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窗口指導措施,指由監管部門約請被監管對象(包括金融機構和敏感性企業)宣傳當前政策意圖和管理目標要求,并提出具體化改進意見,引導市場主體順應外匯管理目標,合理控制其貿易信貸規模。二是規模型管理手段。主要是考慮在一定期限內對企業貿易信貸規模、比例或期限進行總量限制,以推動主體將貿易信貸流入或流出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審批型管理措施。四是市場化調節手段。根據貿易信貸對利率、匯率反應靈敏的特點,運用資金價格、成本等市場化工具,主動對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的貿易信貸(貿易融資)行為進行利益引導或預期引導。實際操作中,各項應急措施均可能存在利弊。對此,應著重把握其管理目標實現的時限要求和效果要求。
五、中長期政策措施優化目標
提高數據質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F行貿易信貸報告制度從制度框架、系統支持方面及日常業務管理上為進一步提高數據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貿易信貸報告制度的建立,為外匯局加強數據質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匯局可依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政策規定,開展相關工作以提升數據質量。新的貨物貿易外匯監測系統以及貿易信貸報告相關功能模塊的應用,為外匯局開展數據質量管理提供了系統支持。現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為外匯局實施有效的數據管理提供了機制保障。強化監測機制的可行性分析?,F行貿易信貸報告制度從監測制度框架、系統支持及制度建設上為進一步強化非現場監測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后,外匯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監測分析框架,將非現場監測分析視為貨物貿易外匯管理的核心工作。這種非現場監測框架的建立,為外匯管理部門開展貿易信貸監測分析提供了機制保障。監測系統從基礎數據、監測指標等方面為貿易信貸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持,設置了貿易信貸從宏觀到微觀層面的監測體系。制度建設上,建立了綜合分析工作制度、貿易信貸非現場監測指導意見、貿易外匯收支非現場監測實施指導意見等。創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從管理效果、宏觀環境、法律條件方面分析,對中長期貿易信貸規模進行管制、必要時輔以行政干預,在當前宏觀環境等條件下暫不具可行性,但可將其作為應急預案措施,結合外匯管理改革進程及宏觀環境變化,適時啟用。
調整貿易信貸報告方式和范圍的可行性分析。通過對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國預收預付及北京、大連、煙臺、武漢、重慶、西安、內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義務性報告的實證檢驗,90%以上的企業年報告任務在100筆以內,只有個別企業年報告任務超過1000筆。綜合考慮,調整報告方式、對大型企業采取總量報告模式暫不具備可行性。鑒此,可以考慮待提高數據質量的措施實施,且貿易信貸數據整體質量進一步完善后,再進行實證檢驗,然后根據實證分析結果再行確定該措施是否可行。通過對優化后貿易信貸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通過制度建設提升貿易信貸數據質量管理和豐富貿易信貸非現場監測體系是目前最切實可行的優化措施;二是對中長期貿易信貸實行規模管理雖然不存在法律障礙,然而在政府簡政放權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備實施的外部條件,但可以將其納入應急預案進行規劃,從而實現宏觀審慎監管;三是就調整貿易信貸報告方式和范圍來說,由于調整所產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風險不成正比,目前暫不具備可行性,可以在貿易信貸基礎數據完善后,通過進一步實證檢驗后再行確定。
二、具體實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階段、分步驟、分重點的方式有序推進和實施各項優化措施。短期內應以提升數據質量、完善指標體系、優化監測流程、加強應急管理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貿易信貸管理的有效性,為后續監管機制的優化奠定基礎;中長期來看,應逐步構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不斷完善監測指標綜合利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微觀主體的行為研究。
三、短期政策措施優化目標
以提升數據質量為重點,完善報告制度??傮w思路是:通過建立數據質量管理平臺,設立數據綜合校驗機制,建立數據質量敏感企業樣本庫和建立動態評估機制等方法,改進數據質量,最大限度地規避企業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錯報情況。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構建數據綜合校驗機制,包括通過宏觀經濟趨勢指標、進出口/外債/銀行收付匯等宏觀數據進行宏觀校驗的機制,通過行業平均數值比對、企業歷史數據比對、輔助統計信息準確申報校驗以及不同系統間數據比對等方面進行中觀校驗的機制,以及通過財務指標邏輯印證、財務指標替代印證、財務指標延展印證、財務指標關聯印證等方面進行微觀校驗的機制。二是建立數據質量敏感企業樣本庫??蛇x取現場核查中發現的下述類型企業,建立樣本庫進行跟蹤分析,鎖定報告行為特征,為后續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據:(1)貿易信貸報告差錯或漏報金額和比例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2)報告單筆金額和期限極值企業;(3)未通過檢驗的企業;(4)頻繁調整、刪除、修改報告的企業。三是建立貿易信貸數據動態評估機制。將數據校驗機制與綜合分析、非現場監測、現場核查相結合,一方面在宏觀分析中判斷貿易信貸趨勢,借助敏感企業樣本庫及時采取主動干預措施,避免對跨境收支造成沖擊;另一方面在微觀主體監測過程中用于對單個主體報告業務的核實判斷。在上述基礎上,定期總結地區、行業、企業數據質量改善情況,形成對貿易信貸數據定量、定期、定性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機制。以完善監測指標為重點,提升監測效率??傮w思路是:將綜合分析模塊已有的監測指標移植到針對具體微觀企業的監測,以確保監管體系一致性;同時,在監測系統相關環節進行改造,增設相關指標。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觀企業監測指標中增加債務類貿易信貸余額、債權類貿易信貸余額指標及比率指標;二是增加債權債務期限結構分析指標,增設中長期債務類貿易信貸余額、債權類貿易信貸余額及比率指標。
本文采用抽樣調查法,對新增指標的平穩性及可用性進行了實證分析。結論如下:從全口徑債權指標分布分析來看,微觀主體債權余額具有分布穩定、金額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業集中在小金額區間,隨著金額的擴大,企業數量呈現急劇下降。從監管實際情況來看,理想期望值應為0,即企業不存在貿易信貸資金流出,而金額增加意味著資金流出規模擴大,因此適宜通過設定單邊閾值進行監測,以體現“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則。從微觀主體的債權余額比率指標看,同樣具有穩定、集中的分布。指標取值范圍應為[0,+∞],下限表示企業不存在貿易信貸資金流出,上限表示企業上期發生債權類貿易信貸,而當期既無資金或貨物流出,也無債權類貿易信貸注銷,貿易信貸債權余額保持穩定。從管理意義上來看,應重點關注比率持續擴大的情況,因為其意味著流出規模的不斷增長。在具體操作層面可根據“抓大放小”的原則,搭配債權余額指標共同使用。從全口徑債務指標分布分析來看,微觀主體債務余額指標同樣具有分布上的穩定性。從管理意義上來看,理論上的期望值為0,表明企業債務類貿易信貸均在當期完成,而債務余額增長意味著微觀主體通過貿易信貸渠道流入資金規模增長,因此可以通過設置單邊閾值對企業大額貿易信貸流入進行監測。債務余額比率同樣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穩定性,其管理意義和使用也與債權余額比率存在較大的相似性。
從中長期指標來看,微觀企業的中長期債權余額分布管理期望值應為0,而金額相對集中則有利于日常監測和分析,通過設定單邊閾值,能夠有效識別異常企業。中長期債權余額比率的取值范圍應為[0,1],0值表明微觀主體不存在中長期預付及延收,1值表示微觀主體預付及延收全部為中長期。從管理目標來看,新的優化方案提出加強貿易信貸管理,因此管理期望值應為0。從實際測算結果來看,數據分布符合理論分析,剔除無貿易信貸業務的企業后,從各區間企業分布來看,82.7%的企業不存在中長期預付及延收貿易信貸,剩余企業中主要集中在[0.9,1)及10%以內兩個區間。根據期望值及分布,相關指標適合設置單邊閾值。從中長期債務指標分布來看,樣本地區98.4%的企業該項指標為0,略低于中長期債權指標測算結果;剔除0值企業后,中長期債務指標分布與中長期債權指標類似,同樣呈現U型分布,同時具有時間及空間上的穩定性。中長期債務余額比率分布分析顯示,樣本地區73.1%的企業中長期債務余額比率為0,剩余企業中主要集中在90%至100%區間內。而在指標內涵及管理意義上,中長期債務余額比率與中長期債權余額比例較為相似,可通過設置單邊閾值對異常企業進行篩選。通過對新增指標統計規律性的分析,初步驗證了指標在實踐中的可行性:一是各新增指標均具有統計上的規律性,且在時間和空間上保持相對穩定;數據集中度相對較好,多呈現U型和L型分布,在實踐中通過設置單邊閾值,能夠實現“抓大放小”,有利于日常監測和分析。二是不同地區差異性顯著,因此在指標設置上應允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特定經濟環境的變化,避免企業篩選數量出現過多或過少的情況。
以優化監測流程為重點,提升監測效果??傮w思路是:改變過去單純核查貿易信貸真實性的逐筆監管模式,通過將貿易信貸監測核查與貿易收支形勢緊密結合,提升監測核查對防范異常資金跨境流動的效果。具體優化后的貿易信貸監測核查流程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選擇貿易信貸重點監管方向。若分析顯示外匯收支未呈現明顯的流出入時,對貿易信貸的管理以日常監管為主;若分析顯示外匯收支流出入情況較嚴重時,則根據收支流出入方向,選擇貿易信貸重點監管方向。二是選擇貿易信貸監管重點企業。將貿易信貸重點監測方向由中觀層面落實到具體微觀企業。通過對地區、行業等中觀層面的監測分析,尋找貿易信貸監管重點企業。三是對重點監測企業實施分類,結合現有分類措施對貿易信貸規模實施管理,以實現對外匯收支形勢的調控。在監測分析的對象上,可根據行業的特點實行差異化監管。以加強應急管理為重點,完善風險防范??傮w思路是:以建立貿易信貸應急管理機制作為現行管理體系的補充,以有效應對突發性外匯收支波動,防范管理風險。具體而言,應急管理啟動的條件基礎是貿易信貸收支流動和存量是否處于“宏觀容忍度”以內。而容忍度的判斷標準,應依據貿易信貸宏觀風險監測指標體系下各項指標的測算結果臨界值而定。可將貿易信貸應急預案的啟動實施與跨境資金流動應急預案相結合,即根據總體收支的變動情況,判斷貿易信貸業務相應的風險區間,進而確定應急管理措施實施的力度。
根據措施實施難易程度,應急管理措施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窗口指導措施,指由監管部門約請被監管對象(包括金融機構和敏感性企業)宣傳當前政策意圖和管理目標要求,并提出具體化改進意見,引導市場主體順應外匯管理目標,合理控制其貿易信貸規模。二是規模型管理手段。主要是考慮在一定期限內對企業貿易信貸規模、比例或期限進行總量限制,以推動主體將貿易信貸流入或流出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審批型管理措施。四是市場化調節手段。根據貿易信貸對利率、匯率反應靈敏的特點,運用資金價格、成本等市場化工具,主動對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的貿易信貸(貿易融資)行為進行利益引導或預期引導。實際操作中,各項應急措施均可能存在利弊。對此,應著重把握其管理目標實現的時限要求和效果要求。
四、中長期政策措施優化目標
構建貿易信貸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一是以應急管理為基礎,研究構建宏觀風險預警體系。應急管理的核心是針對已發生的特殊收支形勢采取事后補救措施,因而只能作為日常管理體系的補充;而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的構建則應基于更加積極主動的監管行為,其目標是通過提前采取宏觀、逆周期的調控措施,防范特殊收支形勢的沖擊。二是以宏觀風險可控為目標,構建逆周期審慎管理制度??稍诒O測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明確逆周期監管的主要內容,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審慎管理手段和工具。構建中要注重監管工具的協調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并注重差異化管理等。三是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重點,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在審慎監管框架中,應進一步明確外匯貿易信貸監管與人民幣貿易信貸管理的關系,以及貿易信貸與貿易融資管理的關系等。
構建監測指標綜合利用分析框架。在初步構建監測指標體系的基礎上,中長期應將如何提升監測指標綜合使用效率和效果作為政策優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一是深入挖掘各監測指標的相關關系,逐步構建監測指標網絡,增強指標的系統化運用,提升對異常行為、異常企業的篩選效率。二是確定監測體系核心指標和非核心指標。針對核心指標,應適當提升監測頻率,研究制定綜合監測指導意見;對于非核心指標,則應放松監測要求,節約監管資源。三是完善監測指標評估機制。要定期對監測指標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同時還應構建監測指標的設立評估機制,根據監管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發展,在深入分析監管需求的基礎上,適時增設新的指標體系,進一步提升監管效率。
關鍵詞:土地評估;行業現狀;改革措施;風險規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market ceaseless and perfect, the transfer of land use rights, transfer, mortgage, price of shares, the auction activity is brisk with each passing day. Assessment of the land as a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service industry, in both land value for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provide quantitative ba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assessment industry practic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industry, elaborated land to assess the risk of connotation and type, put forward to advance land assessment industry reform ideas and to avoid the industry risk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measures of risk aversion
中圖分類號:{F123.17} 文獻標識碼:A 文獻編碼:
1、土地評估行業的執業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日漸成為重要的經濟要素之一。在土地資產市場化交易過程中,土地評估行業日漸發展、壯大。我國土地評估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執業標準有待規范、部分地價評估機構規章制度不健全、監管薄弱、公信力較差、風險意識不夠、執法人員素質有待提高。這些問題阻礙了土地評估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土地估價行業發展的瓶頸,具體表現如下:
1.1部分地價評估機構規章制度不健全
①沒有地價評估內部技術質量控制制度,無人對估價報告的質量進行把關;
②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運作不夠規范;
③沒有土地估價報告檔案管理制度,給資料的查找和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1.2土地評估企業內部治理問題
①企業組織形式過于單一,一部分評估企業承接業務時惡性競爭,競相壓價,執業時隨意省略評估程序,造成評估質量下降;甚至迎合委托單位的不當要求,出具虛假報告,導致行業的社會公信力下降。土地資產評估或是其他資產評估的評估細則還不夠明確,使得執業規范化水平亟待提高。
②業務流程不夠科學。土地評估企業多以條線型管理模式為主,存在著明顯的弊端:一是業務承接、承辦、出具報告、收費等全過程是條線形的,易使客戶產生只與公司的條線發生業務關系,而不是與公司發生業務關系的錯覺;二是三級復核的人員均來自于承辦業務的條線內部,易使三級復核流于形式;業務收入與工資獎金等個人收入緊密掛鉤,利益的驅動難以保證條線人員嚴謹的執業態度;三是條線內部人員較長時間一起工作,利益結合又很緊密,很容易形成小團體。
1.3土地評估行業的監管力度不夠,監管主體不明確
土地作為價值待估資產,按照目前來看其價值的確定方式劃分可以由土地估價師、房地產估價師甚至可由資產評估師提供其價值的評估報告,則勢必要對相應的不同執業人員進行具體監管。現實中多方監管帶來的是監管的低效和執業中的嚴重違規,從而導致了土地估價機構存在短期行為多、惡性競爭嚴重的現象。
①部分評估工作以“公關”為中心,迎合顧客的不合理要求,置評估規程和規范于不顧;影響了評估服務的質量,危害了行業的聲譽,損害了行業的利益;
②各估價機構變相改動收費價格。評估服務收費是由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收費標準實行全國統一。有些評估機構為了達到爭取市場份額的目的,自行推出收費標準,并向金融機構、企業、法院等公開,給行業造成了不良影響;
③同行之間互相詆毀,大搞價格戰,在市場競爭中不擇手段。監管不力勢必導致土地評估行業中出現不合理競爭格局。
1 .4土地評估執業人員的執業素質不高,土地估價師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①部分地價評估人員不了解土地市場行情,不收集土地市場中地價交易樣點,不研究土地市場運行規律,造成土地估價工作質量低下。
②土地評估過程中廣泛存在“人情價”、“以收費高低定評估結果”等違規做法,違背了評估人員獨立、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
③部分估價人員接受估價委托后,不分析待估宗地周圍各種因索對待估宗地地價的影響程度,不調查待估宗地的房地產權利狀況,只是室內查看、翻看委估人送來的幾份材料,就進入評估程序,造成土地估價報告缺乏科學性與可信性。
2、推進土地評估行業改革的措施
2.1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評估報告質量是土地評估企業的生命線,是立身之本。評估企業內部治理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評估報告的質量,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設立風險管理機構、不斷推進土地評估行業的自律監管,充分發揮行業自律職能對會員機構的約束作用。制定“土地估價行業職業道德標準”、“土地估價師守則”,規范土地估價機構和估價師的行為,用法制的手段規范內部土地評估機制。
2.2逐步實現土地評估企業組織形式的多元化。逐步限制土地評估企業的有限責任制形式,鼓勵采用合伙制或有限責任合伙制。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如提高評估收費標準,增加評估收入,提高估價師和評估機構承擔風險的能力,完善個人財產登記制度。同時加強評估業務流程的控制。建立逐級質量檢查制度。針對線條管理模式中的三級復核制度流于形式的問題,實行評估質量責任制,使評估過程中的每一個層次的評估人員的評估工作都有高一層次的評估人員來檢查。實行評估項目全過程質量管理,把評估過程中影響土地評估報告質量的因素消滅在它的形成過程中。
2.3繼續加強和完善行政監管力度.充分發揮行政監管對評估機構的約束和規范能力。要對原來的監管模式和監管方法進行思考、進行創新,營造土地評估行業公平、公開、公正的競爭環境。盡快制定土地估價行業管理的各項規章,明確行業協會、土地評估機構和注冊土地估價師的權利、義務和職責。完善處罰措施,使違規者、失信者在利益上受到損失,建立接受社會監督的反饋機制。
2.4切實加強土地評估人員執業素質的后續教育, 提高土地評估行業的整體業務服務水平與職業道德水平。對估價機構在實踐中遇到的重大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要集中起來研究;學習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規范行業從業人員的社會公德和行業道德。
3、土地評估風險的內涵、類型
土地估價風險,是指由于估價人員的估價活動所可能帶來的經濟上和法律上的責任,這種責任不但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還可能包括刑事責任,承擔責任的主體即包括土地估價機構,也包括土地估價人員。土地估價風險中的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包括警告、停業整頓、吊銷機構等。主要類型如下:
3.1故意性風險:估價機構和人員不執行行業標準和不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所致,
3.2過失性風險:由于估價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或粗心大意,而使出具的估價報告失實,造成嚴重后果,從而承擔經濟上的損失和法律上的責任。
3.3委托方提供虛假情況的風險。如果估價師不能洞察這些虛假信息和資料,必然會出具與事實不符的評估報告。
3.4技術操作風險。估價人員素質水平低,對于土地估價基本理論掌握不牢靠,缺乏實際估價經驗,在參數選擇和方法運用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漏洞,也會產生一定的估價風險。
3.5內部管理和不協調風險。如代表機構的公章被隨意使用;機構內無統一的評估報告書格式;內部沒有定期的案例討論以使土地估價師分享項目經驗和技巧。
4、土地評估風險的規避
4.1對土地評估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與內涵:隨著土地評估的工作量急劇增加,為了規避風險,減少費用,在接到一個土地評估項目后,應先對該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得出是否可行的結論。其本質是在正式評估之前對評估項目的一種考察和鑒定,通過對擬議的項目進行全面與綜合的技術、經濟能力的調查,合理安排時間及人員,規避風險,保證估價質量。內容包括確定估價對象;土地位置描述包括地產座落位置、街道、街坊、地號、門牌號;土地范圍的界定;土地類型的界定;對估價對象存在的抵押權、擔保權、地役權、地上地下權等他項權利、相鄰關系權利要詳加說明。
4.2可行性分析的方法
4.2.1經濟可行性分析
成本估計與效益分析兩個方面。對于成本估計應該全面規劃,避免因對工期考慮不周而導致工作日不斷增加,費用一次次追加的狀況。效益分析是對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的分析。
4.2.2技術可行性分析
①風險分析。社會經濟環境的復雜多變是土地評估存在著各種風險的根源。估價機構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在一定收益下使風險最小甚至完全回避風險。
②技術分析:根據該項目的目標,考慮目前的技術能否完成項目評估。
③資源分析:論證是否具備評估項目所需的各類人員和工作環境。
4.3建立土地評估的信息查詢系統
土地估價執業環境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信息不暢。要改變目前的狀況,最好由行業協會和有條件的估價機構來建立信息網絡,盡力收集迅速變化而有眾多的地產交易信息和規范性文件,從而使土地估價師在執業中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信息和文件,為客戶提供準確的專業意見,使客戶滿意。
4.4建立土地估價風險保障制度
4.1建立土地估價機構風險保障金制度。定期從估價機構的純收入中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風險保障金,建立估價機構風險保障金賬目。
4.2建立土地估價人員執業風險保障金制度。使估價人員強化執業風險意識,時時意識到應遵守職業道德、按照評估法規、技術規范從業,為委托方提供客觀、公正、可信的估價報告。
4.5強化估價人員的風險意識
土地估價師應強化風險意識,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評估工作,擬定科學的評估計劃采用正確、恰當的評估程序和方法,制作全面規范的估價報告,
參考文獻:
【1】劉秀娟:加強監管 規范市場――土地估價行業存在的問題與破解途徑,《中國土地》,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