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5:5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會固定資產定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方面,建議提高工會固定資產單位價值標準。在現有基礎上充分考慮當前的物價水平,科學合理的確定工會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在工會資產核算中,適當引入企業會計核算方法,適當引入企業會計核算方法。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臺賬。首先,建議對工會固定資產設置專門的輔助賬,參照企業會計中每年年終進行的減值測試方法,合理確定工會固定資產的預計殘值,并利用相關的折舊年限,對各項固定資產做出比較科學合理的現值認定。其次,充分利用固定資產輔助賬,做好對實物的使用、維護、預計殘值等情況的登記工作,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動態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工會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
二、完善企業工會固定資產管理的內容結構
(一)引入風險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應成為風險管理的督促與參與者,傳統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為以法令遵循及財務報告為主軸,須轉變為以協助企業總體風險管理為重心的固定資產管理功能,積極參與公司策略決策過程,將公司目標、風險承受度及策略加以連接,以審視公司風險管理程序,并協助公司經營管理階層,辨認及處理整個企業所有相互關聯的風險,包括:針對經營管理階層的風險評估基礎與風險處理策略的適當性及有效性進行評估;提供改善風險策略的建議,積極協助經營管理階層掌握機會;依據經驗、判斷及管理咨詢,協助定義尚未確認的風險容忍水平。
(二)完善咨詢服務體系
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應提升為管理部門咨詢服務的對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若能有效發揮提供咨詢服務的功能,基于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對公司本身業務的了解應該優于外界專家,且能作后續有效的追蹤服務,其效果更可能超越外界的專家,包括:隨時掌握固定資產投資的新發展,引領公司導入先進的信息作業環境;隨時注意公司資產調控規章制度的優缺點,并思考改進缺點的方案,使其運作更有效率,重視工作簡化及流程設計,對不適切的作業程序,提出改進方案;要能確實協助經營管理階層,提升公司營運效果與效率。
三、增進企業工會固定資產管理的組織工作
(一)有效執行固定資產管理作業
為能執行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作業,企業首先應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依該制度,構建固定資產管理管理系統,制定固定資產管理規章、實施細則、標準審計流程及作業期限等,供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及受查單位遵循,并依上級管理部門核定的年度計劃,進行年度固定資產管理作業。固定資產管理作業,可針對 BSC 策略目標、關鍵績效(KPI)、行動方案、績效考核、風險管理等進行查核,每年并進行一次企業層級內部控制自行檢查作業、內部控制設計有效性及妥適性的復核。另外不定期做法規、政策、策略、指示、重要建議等遵行的查核。另外,針對上級管理部門交辦查核事項,甚或輿論與媒體所反應的重要案件,也須辦理項目查核。
(二)取得高層管理階層的強力支持
一是完整參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應參與公司各類型的重要會議,以便充分了解公司愿景、使命、核心價值、企業文化、經營策略、管理方針、營運活動等。二是完全獨立。獨立性是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以無偏袒方式執行固定資產管理職責的能力,免于受到威脅。企業賦予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相對獨立性、不受任何干擾的查核權力,以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執行效果。三是足夠資源。公司充分支持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人力、設備、權限及經費。四是充分信賴。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以誠正、客觀態度,專業執行職務,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報告內容、建議事項,高層管理階層應給予充分的重視與信賴。
四、利用大數據機制對財務信息進行實時監控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自動轉賬;憑證;教學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6
[中圖分類號] F232;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1- 0025- 03
會計電算化是融合了會計學、計算機科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綜合性和前后連貫性很強的一些業務的處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其中以自動轉賬功能的運用最為明顯。筆者總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并分析了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而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
1 讓學生理解自動轉賬功能存在的必要性
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講解一項操作如何完成,而不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這項操作的具體原因或必要性,即使教師介紹的操作步驟非常具體,學生也不會長時間牢牢地掌握該項操作。因此筆者認為在介紹自動轉賬功能如何操作之前,一定要把該功能存在的原因明確地告訴學生。具體的分析如下。
在會計期末存在這樣的一些業務, 它們每月或每期(年)重復且有規律地出現。例如, 月末結轉制造費用,每月計提折舊, 月末計提壞賬準備,按月分配工資, 計提職工福利費, 計提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期末結轉各項損益到“本年利潤”賬戶, 計提所得稅, 年末利潤分配, 年終結轉等。如果為這些業務編制憑證,我們會發現憑證的摘要、借貸方科目始終不變, 并且憑證中的金額來源和計算方法也基本不變。如果采用與其他日常業務同樣的處理方法,則在編制此類業務的憑證時, 每月(期)末都會做許多重復工作, 而且憑證中的金額必須在所有相關業務過賬后才能查詢并計算得到。稍有疏忽, 就會出現錯誤。因此,目前國內通用的財務軟件都提供了自動轉賬功能。
2 讓學生了解自動轉賬功能的含義和分類
所謂自動轉賬功能就是先定義好上述業務生成記賬憑證時可以重復套用的模板,這些模板一定要包括以下關鍵要素:摘要、會計科目、記賬符號以及記賬金額的來源和計算方法;然后在具體處理這些業務時就可以調用相應的模板憑證來生成最終的記賬憑證,大大提高了憑證的錄入速度和準確率。
常用的財務軟件中將自動轉賬功能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在賬務處理模塊中,為了輔助完成日常賬務處理而存在的內部自動轉賬功能,例如自動轉賬、結轉損益、期末調匯和期末結賬等功能;第二類是在賬務處理模塊外的工資管理模塊和固定資產模塊中的費用的計提和分配,所以也可以稱之為外部自動轉賬功能,例如工資費用的分配、計提折舊費用等。
3 引導學生具體使用各項自動轉賬功能
筆者認為,首先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由于外部自動轉賬功能和內部自動轉賬功能所涉及的功能模塊不相同,這兩類自動轉賬功能的具體使用過程肯定也不相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是借助于金蝶KIS標準版財務軟件來具體介紹各項自動轉賬功能的具體使用。
3.1 工資費用的分配
工資費用分配是“工資管理”模塊中的最后一個也是最為核心的環節。該環節的順利完成要依賴于前面各環節基礎工作的完整和準確。筆者認為此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前面各環節的完成情況,例如工資項目的定義是否完整;工資計算公式的定義是否正確;每月工資數據的輸入是否準確無誤。只有這些環節都按順序完成后,我們才能進行工資費用分配。工資費用的分配是通過“工資分配向導”的引導逐步完成各項關鍵要素的定義的。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定義企業的各類職工的工資費用應計入的成本費用賬戶,設置工資費用分配的憑證摘要和憑證字,做好這些關鍵要素的定義,就可以生成工資費用分配的記賬憑證。如果企業的員工類別在以后各期沒有大的改變,我們只需要在工資費用分配的第一期做好這些關鍵要素的定義。在完成前面各環節后,進入工資費用分配環節,只需要調整憑證日期就可以很快完成各期工資費用的分配。
3.2 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也是各期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在計提折舊前,先要提醒學生把各期固定資產的變動資料完整錄入。根據錄入固定資產卡片時設定好的折舊方法和折舊應計入的成本費用賬戶,我們只需在固定資產模塊選擇“計提折舊”,當設置好憑證摘要和憑證字后,系統就可以自動生成各期計提折舊的記賬憑證。
3.3 自動轉賬
金蝶KIS標準版在賬務處理模塊專門設置了“自動轉賬”環節,主要是為了完成其他的自動轉賬功能不能處理的轉賬業務,例如計提福利費、工會經費等,結轉制造費用,計算和結轉所得稅費用,進行利潤分配等。自動轉賬環節的具體操作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定義自動轉賬憑證,第二步是利用定義好的自動轉賬憑證生成憑證。
我們要先進行自動轉賬憑證的定義,當打開自動轉賬憑證錄入界面后,我們需要做如下工作:
(1)填入自動轉賬憑證的名稱,以便區別于其他的自動轉賬憑證;
(2)選擇轉賬期間,通常為1~12(期);
(3)填入憑證的摘要,該摘要將會出現在各期生成的記賬憑證中;
(4)填入借貸方的各科目代碼和核算項目代碼;
(5)選擇各科目對應的轉賬方式,其實也就是各科目后面金額的取得方式;
(6)選擇了合適的轉賬方式后,各科目的本位幣金額公式也就可以順利確定。
完成上述工作后,一張自動轉賬憑證就形成了。如果該自動轉賬憑證中各項金額的來源已經審核過賬,就可以根據這張自動轉賬憑證來準確地生成各期所需要的記賬憑證。
3.4 期末調匯
期末調匯是當企業有外幣業務時,期末對匯率變動帶來收益或造成損失進行集中調整的過程。在進行期末調匯時,必須提醒學生要將所有相關憑證進行審核過賬,然后在期末匯率一欄錄入具體的匯率結果,并選擇產生的匯兌損益應計入的“財務費用——匯兌損益”科目,核對憑證摘要和憑證字是否準確,做完這些關鍵要素的設置后,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張期末調匯的記賬憑證。
3.5 結轉損益
結轉損益是指月(期)末將所有損益類科目的余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以便計算當期經營成果的過程。由于不同企業結轉損益的業務原理都是一致的,因此財務軟件已在系統內部設計好結轉規則。我們只需點擊財務處理模塊的“結轉損益”按鈕,就可以進入自動結轉損益的過程,在此過程只需輸入憑證的摘要和憑證字,系統就會自動生成一張結轉損益的記賬憑證。
3.6 期末結賬
到了期末,當所有會計業務都處理完之后,我們就可以進行期末結賬。在賬務處理模塊,點擊“期末結賬”按鈕,就可以進入期末結賬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需要錄入用戶密碼,系統會幫我們做好賬套數據的備份,可以很快完成期末結賬工作,即本期業務全部結束,我們可以接著進行下一期會計業務的處理。
4 幫助學生總結自動轉賬功能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4.1 不能準確選擇自動轉賬方式
筆者發現,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使用“計提折舊”、“工資費用分配”等具有專有名稱的自動轉賬功能時,基本不會出現選擇錯誤。但在處理一些需要通過“自動轉賬”環節來完成的期末業務時,經常不能準確選擇。很多時候他們首先想到通過賬務處理模塊的“憑證錄入”來錄入記賬憑證,但編制憑證時卻發現沒有記賬金額這一重要要素,這時才恍然大悟,只能重新選擇處理方式。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當期末有會計業務發生時,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標準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快捷地選擇處理方式,那就是如果我們不通過查詢相關的賬簿信息則無法計算得到該業務的記賬金額,那么該業務肯定要通過自動轉賬功能來實現。至于在上述自動轉賬方式中具體選擇哪種就比較容易對號入座了。只有掌握好這一判斷標準,才能真正體現自動轉賬功能存在的價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顛倒自動轉賬方式的使用順序
需要進行自動轉賬的業務一般都是在期末這個特殊時點進行的,這些業務之間大多相互關聯,并且有嚴格的處理順序。因此在集中處理這些自動轉賬業務時必須保證按順序生成相應的記賬憑證。但是筆者也發現在一些相關的自動轉賬業務陸續出現時,有些學生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究竟應該先處理哪筆業務。究其原因,還是他們對于這些期末業務之間的關聯沒能把握好。有些期末轉賬業務必須依據另一期末轉賬業務產生的數據,如計提福利費必須依賴于工資費用分配產生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先在“工資管理”模塊完成各期的工資費用分配,然后才能到“財務處理”模塊通過自動轉賬生成計提福利費的記賬憑證;同樣期末調匯產生的財務費用會影響費用數額,那么我們就要先進行期末調匯并將該憑證過賬后再結轉損益。諸如此類的業務關聯還有很多,只要我們能夠把這些業務之間的關聯都把握好,自然也就可以理順各轉賬方式的使用順序。
4.3 多次重復使用自動轉賬功能,造成會計業務的重記
在賬務處理過程中,有些自動轉賬功能有一些專項的設置,通常能控制一個會計期間內該功能被調用的次數,一般不會多次進行該自動轉賬,比如期末調匯、結轉損益、期末結賬、計提折舊等。而筆者發現另外一些自動轉賬功能可以也經常會被學生多次調用進而產生多張相同憑證,造成一項會計業務被多次重復記錄。其實避免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只需要查詢已生成的記賬憑證就可以驗證某一自動轉賬功能是否已被使用,也就可以杜絕因重復使用自動轉賬功能而出現重記經濟業務這樣的記賬錯誤。
4.4 忽視自動轉賬前后的審核過賬工作
自動轉賬憑證中各科目的數據都是從賬簿中取得、經計算后生成的。因此,為了保證所取數據的完整、正確,在調用自動轉賬憑證生成轉賬憑證前必須將本月發生的相關業務登記入賬,否則,自動轉賬生成的記賬憑證中的數據是錯誤的。但由于金蝶KIS標準版“自動轉賬”環節中自動轉賬憑證增加時可以允許從未過賬的憑證中獲取數據,造成一些同學存在即使不完成財務處理程序也可以完成自動轉賬的僥幸心理。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仍要強調在自動轉賬前必須將所有的相關憑證進行審核過賬。
自動轉賬后生成的記賬憑證是未審核過賬的憑證,因此我們仍需按照正常的憑證處理程序對它們進行審核過賬操作,不然到了期末賬務處理系統將無法結賬。而對這些憑證的審核主要是審核憑證中的科目和金額是否正確。對于錯誤的記賬憑證,系統一般不提供直接修改功能,只能先刪除,然后通過修改自動轉賬設置后再重新生成。
【關鍵詞】 會計 核算 方法
Abstract :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have been changed and it affects the enterprise assets and profit and los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new standard, the employees' compensation accounting affects the current assets and the enterprise profit and loss, namely, reducing the current cost and increasing the current assets.
1.新會計準則的特點
1.1明確定義和規范內容。 新準則在第二條中就明確了職工薪酬的定義并規范其內容。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職工薪酬包括:
1.1.1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1.1.2職工福利費。
1.1.3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
1.1.4住房公積金。
1.1.5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
1.1.6非貨幣利。
1.1.7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
1.1.8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同時還在第三條中明確職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和企業年金,這是會計準則中首次如此明確定義了職工薪酬的內容。
1.2首次系統規范 。此準則是相關規范內容的首次制定、歸納和頒布,即首次在一個準則中系統地規范了企業和職工建立在雇用關系上的各種支付關系。而以往則是分散在其他準則中零星地涉及規范。
1.3規范了確認、計量原則 。此準則規范和明確了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原則。
統一了各類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原則。在職工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確認為負債。根據受益對象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具體如:應由生產產品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存貨成本;應由在建工程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建造固定資產成本;
職工福利費的會計處理方法。企業提取的職工福利費,應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進行計算,確認為應付職工福利的負債,并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確認為當期費用,企業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費用沖減企業職工福利費負債的余額。而以往則是各類企業不盡相同,有的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并保留余額。有的則按實列支不留余額,此準則統一了對職工福利費的會計處理方法。
導入了新增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方法。
(1)辭退福利:對于企業在正常退休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以及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的補償。
(2)帶薪休假等新型職工薪酬:對于非累積的帶薪休假,諸如產假等,由于權利和義務不能結轉下期,故會計上不作處理;對于可累積的帶薪休假,由于權利和義務可以結轉下期。
1.4增加了內涵 。此準則所規范的職工薪酬較以往相比內涵大為增加,既有傳統意義上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費和期間費用中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各類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等),更是增加了諸如辭退福利、帶薪休假等新增的職工薪酬形式。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1.5統一信息披露 。新準則統一了關于職工薪酬的披露原則,首次明確規范了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即因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各類社會保險福利費、住房公積金、支付因解除勞動關系所給予的補償以及其他職工薪酬等項目的金額。同時規范了對于因接受企業解除勞動關系補償計劃建議的職工數量不確定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應根據《或有事項》準則規定進行披露。
1.6 執行新準則關于職工薪酬的核算規定,將減少當期費用,增加當期資產。
執行新準則后,職工薪酬核算對企業當期資產、損益的影響比較大,即減少當期費用,增加當期資產。
2.主要賬務處理方法
企業為了便于歸集職工薪酬,應設置“應付職工薪酬”一級科目。同時下設“工資薪酬”、“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辭退補償”、“帶薪休假費用”等各明細科目,進行統一核算。
2.1確認負債時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應付的職工薪酬確認為負債,除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外,應當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對發生的職工薪酬分別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生產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勞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酬、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
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酬、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
銷售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銷售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酬、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
應由在建工程、研發支出負擔的職工薪酬。借記“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酬、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
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辭退補償”。
2.2貨幣性支付時
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酬”。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如職工的借支、代墊的家屬藥費、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
企業支付工會經費,用于工會運作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支付職工教育經費。用于職工培訓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繳納企業負擔的醫療、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社會保險”,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職工繳納企業負擔的住房公積金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辭退補償”,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
2.3非貨幣利支付的核算 企業在給職工發放福利時,不僅僅用貨幣支付。有時還經常用實物等非貨幣形式發放。相對貨幣形式而言,非貨幣發放更復雜,因為它往往涉及到其他稅法的規定,比如視同銷售處理等。如果不按相關稅法規定處理,在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時。往往是需要進行項目調整。
2.4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借記“利潤分配--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含應用指南),已于今年月日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這一企業準則體系既與中國國情相適應,又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想趨同,為我國各類企業現有的經濟業務提供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標準。下面分五個方面對新會計準則的變化給予簡要的闡述。
一、資產的計價
新準則僅在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特定資產或者交易采用公允價值,比如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等;另從穩健性與防止盈余操縱方面出發對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作了較大的調整。
1、存貨
存貨的借款費用一定條件下可以資本化。現行準則關于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僅為固定資產,新準則關于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的資產范圍除了固定資產外,還包括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級達到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存貨投資性房地產。
取消了發出存貨計價的后進先出法?,F行準則對存貨發出成本的確定可以采用后進先出法,但后進先出法未能真實反映存貨流轉,因此新準則取消了存貨的后進先出法,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七條明確規定了“資產減值一經確認,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但此準則不適用于存貨?!镀髽I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存貨跌價準備在原先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2、固定資產
規定了棄置費的會計處理。一些行業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往往很大,與現行準則相比,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預計的棄置費用應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計提折舊。
修改了后續支出的確認原則。新準則修改了后續支出的確認原則,與國際準則趨同,取消了固定資產減值轉回。固定資產的減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處理,即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允許轉回。這樣,上市公司2007年1月1日執行新準則后,提取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將會相當謹慎,從而增加當期利潤。
3、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權、長期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和企業擁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不包括自用房地產和作為存貨的房地產,在會計報表中將單列“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會計處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與固定資產差異不大)或者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謹慎使用公允價值。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從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視為會計政策變更。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4、長期股權投資
改變了投資的分類方式和計量標準因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準則將短期投資修改為交易性證券投資,長期債權投資修改為持有至到期投資均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成本法和權益法應用范圍的變化。由于權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對企業合并的結果并沒有太大影響,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改用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是在編制合并會計報表時,應當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由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但在活躍市場中有報價、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由《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
5、無形資產
定義和范圍不同:現行準則規定的無形資產包括了可辨認無形資產和不可辨認無形資產,不可辨認無形資產指商譽,但不包括企業自創商譽,外購的商譽按照無形資產核算,要在一定年限內攤銷。新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
規范了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現行準則對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于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新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對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現階段支出,分別進行費用和資本化。
取消了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投入的無形資產按賬面價值入賬的規定?!镀髽I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十四條規定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在使用壽命內按照能夠反映企業預期水泵該項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系統合理攤銷,無法可靠確定方式的,應當采用直線法攤銷。
6、資產減值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七條明確規定了“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但需要注意的是《資產減值》準則中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的范圍僅限于該準則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的長期股權投資等。存貨、應收款項、短期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及生物資產等其他資產減值能否轉回還應根據其適用的其他具體準則的規定,存貨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可以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特殊行業業務處理
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準則規范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求,如石油天然氣開采、生物資產、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等準則項目。
1、石油天然氣開采。屬于新頒布的準則,石油天然氣開采的計量可采用公允價值。
2、生物資產。新準則主要規范農墾企業對生物資產的會計處理,屬于農業企業的特定業務準則,其他行業很少涉及。新準則將生物資產劃分為生產性、消耗性、公益性三類,分別進行會計處理。新準則一般采用成本模式計量,僅在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時,生物資產應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
3、新準則對金融企業使用金融上具具體準則的修改。新會計準則對金融工具的使用制定了4項具體準則,這對于金融企業特別是上市或擬上市的金融企業將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新會計準則規定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最,并目要求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這就要求上市銀行必須謹慎使用衍生金融丁具這把“雙刃劍”,以避免給報表帶來過大的波動。
4、新頒布了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6項金融方面的會計準則,取代原《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保險公司會計制度》、《證券公司會計制度》
三、特殊業務的處理
1、債務重組
新準則重新引入公允價值,進而產生資產轉讓損益。新準則改變現行的“一刀切”將由于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的做法,恢復1998年版債務重組準則的原狀,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新準則將原“非貨幣易”名稱改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并對非貨幣性資產再次運用了公允價值來計量,但是增加了限定條件以防止企業利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蓄意虛增利潤。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在新準則中,空間是采用賬面價值還是公允價值計價,關鍵在于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的判斷。
3、企業合并
新準則對于一項企業合并首先判斷其屬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還是非控制下企業合并。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采用類似權益結合法處理,對于非控制下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核算。新會計灘則對于合并會計報表理論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即由原來的“側重母公司理論”轉化為現在的“側重實體理論”;而對于合并報表的范圍則更側重于“實質性控制原則”,即母公司必須將其所有一能控制的子公司全部納入合并范圍,而不一定考慮其持有子公司的股權比例。另外,新準則還特別強調,即使是所有一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都應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
4、股份支付
新準則規定,股份支付就是指企業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股份支付分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其中,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服務以股份或其他權益工具作為對價進行結算的交易;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服務承擔以股份或其他工具為基礎計算確定的交付現金或其他資產的義務。新準則對以權益結算和以現金結算兩類股份支付,分別規范了會計處理方式,并引入公允價值計量。
5、企業年金基金
該準則為新制定的準則。新準則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對企業年金基金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和凈資產的會計處理均進行了具體規范,實務操作性更強。新準則的使得企業年金基金的核算有則可依,準則不僅對企業年金基金的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和凈資產的會計處理均進行了具體規范,而且對企業年金基金資產負債表和凈資產變動表及其附注的內容作了詳細規定,并以附錄的形式提供了資產負債表和凈資產變動表的具體格式,新準則較具可操作性,將使得企業年金基金的資產動作和保值增值的信息更加規范透明。
6、職工薪酬
與現行制度相比,新準則職工薪酬的內涵要廣泛得多。新準則規定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利;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新準則規范了企業職工薪酬的概念、確認、計量和披露,將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企業施行新準則后,取消了計提應付福利費的規定,按照實際發生額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職工薪酬一定條件下可以進無形資產成本,上述都可能會增加企業當期利潤。
7、所得稅
不再使用應付稅款和遞延法,只用債務法。所用債務法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不是原來的損益表債務法,因此,引進了計稅基礎、暫時性差異的概念,形成了最大的不同。
8、外幣折算
在可選記賬本位幣的表述上有不同的描述。
四、財務會計報告
主要是報告準則的變化,報告準則指規范各類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準則,如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關聯方交易及其披露等準則項目。
1、增加“財務報表列報”準則。增加了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取消了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單獨列示:“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持有到期投資”,“應付職工薪酬”等;利潤表要單獨列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價值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并將原費用分類改為新的功能性分類即“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原來是營業費用)、財務費用”。
2、現金流量表準則有所變動。a、投資活動現金流量部分增加了:“處置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收到的現金凈額”,“取得子公司及其他營業單位支付的現金凈額”;b、披露在對凈利潤進行調節方面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取得或處置子公司及營業單位的信息”等。
3、關聯方及其交易的披露范圍。新準則規定對國有企業之間的關聯方關系的確定延續目前的規定,即僅僅同受國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關聯方關系的企業,不構成關聯方,國有企業之間只有當存在投資紐帶或者其他裨性控制關系時才認定為存在關聯方關系。
4、新增“合并財務報表”準則。新會計灘則對于合并會計報表理論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即由原來的“側重母公司理論”轉化為現在的“側重實體理論”;而對于合并報表的范圍則更側重于“實質性控制原則”,即母公司必須將其所有一能控制的子公司全部納入合并范圍,而不一定考慮其持有子公司的股權比例。另外,新準則還特別強調,即使是所有一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都應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
五、其他。
1、,為了給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企業提供規范和指導,新準則體系中還包括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相當于新舊會計標準的銜接辦法。
2、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變化?;緯嫓蕜t在總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增加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收入、費用、利潤(增加計入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的定義、確認、計量,財務會計報告(組成及內容)等方面有所變化,特別是增加了一章“會計計量”,除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外,還增加了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尤其是現值和公允價值屬性。
參考文獻:
我國會計制度規定,會計要素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方面構成,其中前三個會計要素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是資產負債表的構成要素,三者關系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后三個會計要素反映企業經營成果,是利潤表的構成要素,三者關系是:收入-費用=利潤,這里的“利潤”是指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計算的會計所得,而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又稱稅法所得)時是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稅法規定,當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有關稅收法規不一致時,應當依據國家有關稅收法規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因此,會計上計算的會計所得必須是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必要的納稅調整后的余額,才能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兩者關系可表述為“應納稅所得額=會計所得±納稅調整項目金額”。下面筆者就從利潤表的構成要素,即收入、費用等方面來分析會計和稅法的差異表現。
一、會計制度和稅法的主要差異表現
(一)收入方面的差異
1.銷售商品收入確認的差異
新會計準則對收入重新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對于收入的確認時間,新會計準則也提出了收入確認的五個條件:收入準則規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應當按照從購貨方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但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采用遞延方式,應當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額。而稅法對于銷售商品的應稅收入確認與會計規定基本一致,體現了權責發生制原則,例如有的企業發生分期收款業務時,稅法規定可以按交付產品或商品開出發貨票的日期確認收入,也可按合同約定的購買人應付價款的日期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但應該注意到,有的企業在實際發生分期收款業務時不是按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按交付產品或者商品開出發貨票日期確認收入,而是按收到價款的日期確認收入,這樣可以起到推遲交稅的目的,從而影響到國家稅收收入的及時性。
2.非生產部門使用本企業產成品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在基本建設、專項工程及職工福利等方面而使用本企業的貨物的,應作為收入處理,其價格按同類產品同期市場價格確定。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則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而是按貨物賬面價值直接由產成品科目轉入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等相關科目。
3.銷售折扣(現金折扣)與銷售折讓的差異
稅法規定,銷售貨物給購貨方的折扣銷售,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折讓額在同一張發票上注明的,可按折扣、折讓后的銷售額計算收入;如果將折扣額、折讓額另開發票,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折讓的金額。而會計制度規定,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現金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即按總價法進行會計核算;現金折扣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銷售折讓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收入。
4.接受捐贈收入的差異
稅法規定,企業接受捐贈收入視為應稅收入,對于企業取得的貨幣捐贈,應一次性計入企業當年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對于企業取得的非貨幣性資產捐贈,應按照合理價格估價計入有關資產項目,同時作為企業當年收益,在彌補企業以前年度所發生的虧損后,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較大,企業可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平均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并應在相應期間的年度所得稅申報中對有關收益額及分期結轉額的情況做出說明。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接受的捐贈收入包括貨幣捐贈和非貨幣捐贈,不視為企業取得的一項收入,接受捐贈的資產一般會使企業的經濟資源增加,將其納入“資本公積”項目核算。
5.國債利息收入方面
稅法規定,企業購買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免稅,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因購買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計入“投資收益”。
(二)費用方面的差異
1.工資、薪金的差異
稅法規定,(1)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的,按計稅工資規定扣除。即企業實際發放工資、薪金在計稅工資、薪金標準內的,可據實扣除;超過標準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經國務院批準,自2006年7月1日起,企業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允許扣除的計稅工資標準由目前的人均每月800元上調到1600元,同時停止執行按20%比例上浮的政策。
(2)工資、薪金支出實行工資、薪金總額與經濟效益掛鉤辦法的企業,其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在工資、薪金總額增長幅度低于經濟效益的增長幅度,職工平均工資、薪金增長幅度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幅度以內的,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企業按批準的工效掛鉤辦法提取的工資、薪金額超過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額部分,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超過部分用于建立工資儲備基金,在以后年度實際發放時,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在實際發放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前據實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當期應負擔的工資、薪金應全額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2.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高于其計稅標準的,應按計稅工資標準分別計算扣除;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低于其計稅工資標準的,應按實際發放的工資總額分別計算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當期應負擔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應全額計入當期的成本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3.業務招待費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規定比例范圍內,可據實扣除。即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其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凈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應全額計入當期的成本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4.固定資產折舊的差異
(1)折舊年限。稅法規定,除另有規定者外,固定資產都明確了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按照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董事會或經理辦公會批準,可以自行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2)折舊方法。稅法規定,納稅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采取直線折舊法。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可從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中任選一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表中予以說明。
5.資產攤銷的差異
(1)無形資產攤銷的差異
稅法規定,法律和合同或者企業申請書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或者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期限不得少于10年。而會計制度規定,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2)開辦費攤銷的差異
稅法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內分期攤銷。而會計制度規定,將開辦費在開始生產經營的當月一次計入當月損益。
6.研究開發費用的差異
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納稅人發生的研究開發費比上年實際發生額增長10%以上的,其當年實際發生的費用除按規定據實列支外,年終經由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后,可再按其實際發生額的50%扣除應納稅所得額。增長比例未達到10%的,不得抵扣。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研究開發費可據實列入當期費用,沖減當期利潤。
7.借款費用的差異
稅法規定,(1)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費用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費用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
(2)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納稅人為開發房地產而借入資金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房地產完工之前發生的,應計入有關房地產的開發成本。
(3)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0%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費用,全額計入財務費用,沖減利潤。
8.廣告費用的差異
稅法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其當年度銷售(營業)收入的2%,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可無限期向以后納稅年度結轉。糧食類白酒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納稅人因行業特點等特殊原因確實需要提高廣告費扣除比例的,須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業務宣傳費(包括未通過媒體的廣告性支出),在不超過其當年度銷售(營業)收入5%的范圍內,可據實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可全額計入營業費用,沖減利潤。
9.捐贈、罰款、贊助支出的差異
稅法規定,各種非廣告性贊助支出不得扣除;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的財物損失、各種稅收的滯納金和罰金不得作為扣除項目;公益救濟性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金融保險業為1.5%)以內,準予扣除;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稅前扣除;對農村義務教育、中國紅十字會、公益性青少年活動等的公益性捐贈可全額扣除,(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省份)對慈善機構、基金會的公益性捐贈可全額扣除。而會計制度規定,捐贈、罰款、贊助支出全額計入營業外支出,沖減利潤。
二、會計制度與稅法差異的協調辦法
會計制度與稅法產生差異有其深刻的歷史前景和理論根據。由于會計和稅法規范的經濟關系不同,這種矛盾的存在是客觀的。然而,從我國的現狀來看,這種矛盾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進行協調的,如果片面強調各自的獨立性,會產生較強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國應積極采取一系列具體措施對會計與稅法差異進行協調,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一)相關政策制定部門應加強溝通
我國的會計制度與稅法制度的制定分別隸屬于不同的職能部門,會計制度的具體制定者為財政部門,稅法的具體制定者為國家稅務總局。他們在制定相關法規時應加強溝通與合作,財政部門在制定會計制度時,不僅要滿足會計報表的報送要求,還要盡可能滿足規范納稅基礎的需要;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在制定稅收制度時,應盡可能與會計保持一致,使得納稅調整項目減少到最低限度,以減小實際征稅的難度。
(二)稅法應適當放寬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限制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技術進步的加快,企業資產在實物形式上損耗和技術上的無形損耗都迅速增加。但是目前稅法對企業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的限制性規定非常嚴格,如規定機器設備的折舊年限為10年,折舊方法一律采取直線法。這些規定極不利于企業技術進步和增強競爭力,同時也增加了會計核算工作的難度。當然為了防止企業利用會計政策變更而達到調節納稅的目的,稅法可以規定當企業發生會計政策變更時,必須報請主管稅務機關批準或備案,并且一經確定在一定年限內不得變更。
(三)加強會計信息的披露和相互宣傳的力度
稅務機關應充分利用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并且應加強會計制度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以提高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效率。同時我國還應加強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在會計界和稅務界的相互宣傳力度,結合實際情況,把會計知識與稅法知識的培訓、宣傳納入日常工作,組織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人員、辦稅人員及廣大經濟工作者認真學習,搞好會計制度和稅法的宣傳工作,加深對會計制度和稅法的認識,為進一步深入貫徹會計和稅收改革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以提高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協調的有效性。
(四)會計制度盡量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范圍
會計政策作為企業財務揭示所選定的會計原則、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企業組織形式及經營性質的差別以及發展階段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利益驅動情況,加之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會計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同,企業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利益驅動取向不同、目的不同,使得會計政策的選擇情況千差萬別。而稅法對會計政策又規定得過死,必然與靈活的會計政策選擇產生矛盾,產生大量的納稅調整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制度應盡量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范圍,規范會計所得與稅法所得的差異調整方法,簡化稅款計算。而對于眾多的非公有制小型企業可嚴格按稅法的規定選擇會計方法。
關鍵詞:教學目標 會計思維 會計語言 對比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79
1 引言
《中級財務會計》是高校財會專業的重要專業課,涉及的內容較多、難度較大。而獨立學院的學生相比較于傳統高校學生來說,普遍表現出缺乏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對新知識(尤其是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較差、因自卑感和心理壓力導致學習缺乏主動性等特點,對該課程學習缺乏信心,而且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表達自己的困惑和觀點,往往看似學會了,一做習題或遇到考試卻不知從何下手,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根據多年的企業財會管理和學院教學實踐,《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教材,掌握所學的知識。
2 調整教學內容,認真備課
中級財務會計涉及的內容很多,有些難度較大,考慮到實踐工作的需要,和獨立學院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培養要求,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在存貨、固定資產、金融資產、負債等多個章節均出現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法的問題,學生在剛學完基礎會計,尚未接觸更多的財務管理和會計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就開始學習這些比較抽象的內容,無疑缺乏足夠的自信和理解。教學時可以考慮在學期末,讓學生具備了相關的核算知識后,通過簡單介紹財務管理中的貨幣時間價值概念,再以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切入口,結合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期付款購買資產、融資租賃(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和應付債券調整利息等內容,以專題形式具體講解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法的概念和應用。而金融資產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中的企業合并形成的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相互轉換;資產減值中的資產組認定及減值處理等內容,因為在大部分企業的會計實務中較少涉及,可以作為應了解的知識點對學生做簡單的介紹,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在前期基礎會計教學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會計的基本概念(包括會計假設、信息質量要求和會計要素確認)及有關貨幣資金、往來款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存貨、固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基本業務核算有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對財務報告的內容有全面的認識并掌握其基本的編制方法。實踐證明根據學生認知程度調整教學內容能讓教學更有側重,有助于學生更好掌握重要的知識點。
在調整確定了教學方案后,應進行2~3次不同程度的教案準備工作。中級會計涉及的知識點多,有些內容因為會計準則的修訂而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摳細節,要及時跟進準則的變化,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準確解答學生問題,使之少走彎路,更好掌握所學知識以應對將來的實習和工作需要。例如關于應收票據是否計提減值準備,在很多教材中都沒有涉及,傳統的教學是在其確認有較大可能無法收回時先轉為應收賬款,再計提壞賬準備。但根據新準則的要求,應收票據屬于應收款項的范疇應該可以直接計提壞賬準備;又比如很多教材都提及企業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教育經費(俗稱“三項經費”),應分別按企業工資總額的14%、2%、1.5%計提,但根據新會計準則規定,三項經費不再計提,而是在發生的當期直接計入當期費用,超過上述工資總額比例部分的需在年終做納稅調整。
3 重在培養會計思維和方法
不少人認為學會計就是要背,背概念、背分錄,其實死記硬背是學不好會計的。會計知識因準則修訂而處于經常的變化和調整中,加上外部經濟和業務環境多樣性和變化性,即便把書上的概念和分錄背下來,不知其所以然,實訓和實務中仍然會不知所措。所以在課堂上把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遠不如教授給學生合理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邏輯思維來得重要。例如會計的主體假設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思想,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一筆帶過,但實踐中恰恰就有很多企業的會計人員因為沒有搞清楚會計主體,混淆企業和業主的收入與
出,做出一盤糊涂賬。所以我們在學習中級會計時,應該在基礎會計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掌握會計的基礎概念,形成基本的會計思維,這是貫穿整個課程體系的主線。
具體到交易事項的會計核算,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根據交易事項從簡到繁,抓住最直觀的(會計)要素變化來確定一個科目,再從業務關系角度去尋找相關科目,根據借貸平衡的記賬規則編制分錄。在每一章節結束后應將相關例題涉及的賬務處理以丁字帳方式畫出來,這樣有利于對會計科目及賬務核算程序的理解記憶和熟練應用。比如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的核算,既相似又不同,死記硬背的話在做題時很容易混淆。我們只需要抓住這幾個賬戶涉及業務的共同點——資金往來,先看(會計)主體因往來業務是增加還是減少了貨幣資金、存貨或收入,確定資金、存貨或收入的借(貸)金額,很容易就寫出對應的往來科目貸(借)金額,再根據業務特點和重要性原則來確定具體往來科目。
對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既要嚴謹細致,對基本的知識點要結合準則規定去理解和掌握,但又不能過于教條死板,要靈活運用重要性原則去理解、應用一些會計科目。
4 注意前后知識的對比與銜接
會計教學中有很多知識點是前后銜接的,或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因所處的會計主體不同,會計核算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將相關知識點相互銜接起來,以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一方企業賒銷商品形成應收賬款,而另一方企業賒購商品形成應付賬款,針對同一筆經濟業務,站在不同的會計主體,便形成核算方法不同的應收賬款核算和應付賬款核算。在使用總價法核算該項業務時,業務發生時“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都是按發票總金額入賬的,在折扣期內收到(支付)貨款,雙方都是記入“財務費用”,所不同的是,收款方由于提前收回貨款而給予的現金折扣部分,作為理財費用,增加“財務費用”,而付款方由于提前支付貨款而享受的現金折扣部分,作為理財收益,沖減“財務費用”。又比如資產的盤盈處理,都是先轉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在查明原因后,現金盤盈是計入營業外收入,存貨盤盈是沖減管理費用,固定資產盤盈則作為前期差錯處理,記入“以前年度損溢調整”。這樣的對比分析,能幫助學生辨清一些相似業務的核算特點,理解和掌握各項經濟業務的正確(會計)處理方法。 5 總結規律性知識點以達到融會貫通
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還應當注意引導學生及時總結一些經濟業務的核算規律,力求做到前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例如資產的減值計提包括了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前后貫通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其基本原理。在這里首先要讓學生回顧資產的定義,強調資產“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本質特征。然后在進行各項資產的期末計價時,分析其成本是否高于可變現凈值(或市價、未來可收回金額),如果該項資產預計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表明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不符合資產的定義,就要沖減掉該項資產的減值或跌價部分。最后以壞賬準備、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等若干“準備”形式沖減資產,沖減的資產分別計入“資產減值損失”,這是適用于大部分資產(包括債權、投資)的做法。但需要關注的特例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投資(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公允價值模式下的投資性房地產)因其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總是相等,不存在減值(計提)的問題,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因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需要考慮可能出現的減值(計提)問題。這樣既找到各章節相關知識點的共性,又區別出不同的地方,比較地去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善用生活化的語言和例子來解釋會計術語
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對剛入門的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會計的很多術語和表達其實有些抽象,甚至艱澀難懂。如何通過自己的表述來讓學生盡快認識和適應這些會計語言,進而理解和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我們需要面臨、解決的重要問題。信佛的人說,是真佛說家常話,即“佛理在家常話中”。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盡量以簡單生動的語言,結合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抽象的專業術語,如資產的“經濟利益流入”特
征、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甚至攤余成本及利息調整等,都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在講到資本化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區分時,不應局限于教材的一些書面化的例子,而采用口語化的生活舉例來說明,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汽車保養維修,在決定是否進行小配件的更換和發動機大修上就存在明顯的態度差異,為什么?因為支出金額相差很大,其受益期限也相差甚遠。相應的,我們在具體處理上也會有所不同,或計入當期損益或作為資本化處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攤銷,與相關收入配比。在會計教學中有時候暫時犧牲一些抽象化的“嚴謹”和書面化的“條理”,以換取簡單明了的表述來助其認識、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或者說對于眾多會計專業的初學者來說可能更為必要。事實上,我們對會計知識的學習,無一不是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理解、鞏固和掌握。
7 強化練習,引入實訓
在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意以上幾方面之外,還要加強學生的平時作業環節。對學生而言,會計專業的學習其實沒有更多的捷徑可走,臨時抱佛腳不如平常多燒香,在認真聽課做好每一章節的總結歸納后,要讓學生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及適當的閉卷或開卷測試,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在練習中熟悉各種經濟業務和相關會計核算的題型,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自學,提高其知識歸納、整理的能力。例如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很多方面十分相似,但在核算上又有很多不同,可以安排學生在學習完固定資產核算后,分小組自學無形資產,將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和處置與固定資產進行比較,做出相應的ppt演示文稿,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抽出一些小組上臺演示,集體評議,最后再由教師點評,并對這一章的內容做一些重點講解。實踐證明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既提高了大家的閱讀、分析和理解能力,又鍛煉了專業報告的撰寫能力。
雖然與其他專業相比,會計專業所學的知識相對來說更容易直接在實踐工作中得以應用,但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做習題還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一些模擬真實場景,配套具體真實的單據,通過分組進行模擬交易處理來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和處理一些會計業務,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有效調節教學氣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學效果。
8 小結
作為獨立學院的專業教育實踐者,我們有責任面對客觀形勢,與時俱進,探討和研究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力爭培養出具有扎實專業技能,可適應社會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劉永澤,陳立軍主編.中級財務會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關鍵詞】薪酬準則;新老差異;企業
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財政部,自2007年l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施,鼓勵其他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了一個基本準則及38個具體準則,在38個具體準則中,職工薪酬準則無論從它的范圍、內涵上看,還是它的確認、計量上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從職工薪酬準則解讀的角度,分析職工薪酬準則的一些要點及新老差異。
一、職工薪酬準則明確了職工薪酬的概念、范圍及計量標準
我國原會計制度沒有規定一個完整、統一的職工薪酬的概念,對企業人工成本的核算不完整、不準確,比較分散。新準則從薪酬的本質出發,指出職工薪酬定義: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即凡是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所給予或付出的所有代價(對價),均構成職工薪酬。這個定義全方位、多角度地規范了職工薪酬的范圍和內容,也為企業提供了完整的人工成本。
完整的人工成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一)職工的范圍
準則中的職工是指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的所有人員,既包括全職、兼職和臨時職工,也包括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但由企業正式任命的企業治理層和管理層人員,如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等;還包括雖未與企業訂立勞動合同或未正式任命但為其提供與職工類似服務的人員。這比原制度只包括正式職工和計劃內臨時工的范圍擴大了很多。
(二)薪酬的范圍及計量標準
職工薪酬,包括企業為職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后提供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利,包括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贍養人的福利等。
1、貨幣性職工薪酬
(1)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具體包括計入工資總額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物價補貼等。
(2)職工福利費,指企業內設的醫務室、職工浴室、理發室、托兒所等集體福利機構人員的工資、醫務經費,職工因公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以及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其他職工福利支出。計量上新準則改變了以前按工資總額14%計提職工福利費的做法,而是采用按實列支的處理辦法,超過稅法規定允許列支的部分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3)具有明確計提標準的貨幣性薪酬―“五險一金”,即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所在地方政府規定的標準計量,同時計入相應的費用成本。
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企業應當按照財務規則等相關規定,分別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和1.5%計提標準并計入相應費用成本;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2.5%計量。
2、非貨幣性職工薪酬
(1)以自產產品或外購商品作為福利發放給職工
企業以其生產的產品作為非貨幣利提供給職工的,應當按照該產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其銷售成本的結轉和相關稅費的處理,與正常銷售商品相同;以外購商品作為非貨幣利提供給職工,應當按照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2)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和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
企業將擁有的房屋等資產無償提供給職工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住房每期應提折舊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應確認應付職工薪酬。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的,應當根據受益對象,將住房每期應付租金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同時應確認應付職工薪酬。難以認定受益對象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并應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3)向職工提供企業支付了補貼的商品或服務
企業以低于取得資產或服務成本的價格向職工提供資產或服務,比如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向職工出售住房,企業應當將出售價款與成本的差額(即相當于企業補貼的金額)分別情況進行處理:①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中規定了職工在購得住房后至少應當提供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作為長期攤費用處理,并根據受益對象在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服務年限內平均攤銷。②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協議中未規定職工在購得住房后必須服務的年限,企業應當將該項差額直接計入出售住房當期損益。
3、辭退福利
辭退福利通常是指解除勞動關系時一次性支付的補償,包括支付給內退人員的一切薪酬。
辭退福利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管理費用:(1)企業已經制定正式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即將實施。(2)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如果企業能夠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則表明未來經濟利益流出不是很可能,因而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
對于企業實施的職工內部退休計劃,由于這部分職工不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企業應當比照辭退福利處理。
4、其他形式的職工薪酬
除上述工資、五險一金、非貨幣利等常規薪酬外,實務中還存在如下形式的職工薪酬:
(1)帶薪休假
職工可能因為多種原因帶薪休假,如年休假、生病、短期傷殘、婚假、產假、喪假、探親假等。一般來說,職工因在工作期間的勞動付出而獲得相應的帶薪休假權,該其是否可以結轉下年可以分為累積帶薪休假(既定累積帶薪休假及非既定累積帶薪休假)和非累積帶薪休假。
①既定累積帶薪休假
職工離開企業時對未行使的累積帶薪休假權利可以獲得現金補償,稱之為既定累積帶薪休假。這種權利在職工離開企業時,企業必須對職工所有累積未行使的權利給予經濟上的補償。所以企業在確認應計負債時,應當包含職工全部累積未使用權利的總和。按照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企業應當在職工取得帶薪休假權利時就確認為一項負債,計入“應付職工薪酬一一累積帶薪休假”科目。同時,根據“誰收益,誰承擔”的原則來計入資產成本或當期損益。
②非既定累積帶薪休假
職工離開企業時對未行使的累積帶薪休假權利不能獲得現金補償,稱之為非既定累積帶薪休假。這種權利在職工離開企業時,企業無須對職工剩余的帶薪休假權給予任何經濟上的補償。所以企業在確認應計負債時,只需對資產負債表日因累積未使用權利而導致的預期支付的追加金額加以確認,而無需對所有累積金額加以確認。因為,這種權利會隨著職工離開企業而自動取消。
③非累積帶薪休假
職工帶薪休假權只能在取得的當年行使,不可以結轉到后續年度使用。如婚假、產假(包括作父親和母親)、喪假、病假等。當一名職工由于上述原因休假時,他可以享受帶薪休假,在一定時間內帶薪養病或者度蜜月,但是這種權利顯然不存在遞延性,也就不存在未來某筆支出與當期職工提供的服務有關聯,所以無須在年末將其作為一項負債處理。若非累積帶薪休假的權利人在取得權利的當年就行使該項權利,只需在實際發生時將其計人資產成本或者當期損益。如果權利人放棄該項權利,則需視情況而定。若企業對于非累積帶薪休假沒有貨幣補償,無需作任何處理;如果企業對于職工放棄的非累積帶薪休假有貨幣補償,應在實際補償時先確認一筆應付債務,再同工資一起以銀行存款支付。
(2)利潤分享和獎金計劃
企業為了鼓勵職工長期留在企業提供服務,形成了職工在本企業連續工作達到規定年限后可以分享企業利潤的獎金計劃。確認為薪酬的條件有兩項:①企業因過去事項現在負有作出支付的法定義務或推定義務;②利潤分享和獎金計劃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估計。
實務中,此薪酬仍然是由于職工提供服務而產生的,不是由企業與其所有者之間的交易而產生,因此,企業將此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不能作為凈利潤的分配。
二、單一的會計科目設置,保證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原制度中,職工薪酬按性質和形式,采用了“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其他應付款”等科目分別核算。而新準則規定,所有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均通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進行總分類核算核算,在總賬戶下分別設置“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利”、“辭退福利”等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這樣就保證了職工薪酬核算科目的統一性,同時也保證了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一)確認應付職工薪酬
1、工資、福利費、保險費。
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勞務成本(生產部門人員)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員)
研發支出(研發人員)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人員)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人員)
貸:應付職工薪酬 ――工資
――職工福利
――社會保險費
2、非貨幣利
(1)企業以自產產品作為非貨幣利發放給職工: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生產部門人員)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員)
研發支出(研發人員)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人員)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人員)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同時:
(2)無償向職工提供住房等固定資產使用,按每期應提折舊: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生產部門人員)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員)
研發支出(研發人員)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人員)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人員)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同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成本。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貸:累計折舊
(3)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按每期應付租金: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生產部門人員)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員)
研發支出(研發人員)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人員)
銷售費用(銷售部門人員)
貸: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同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利
貸:銀行存款
3、辭退福利
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而給予的補償: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二)發放職工薪酬
1、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2、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醫藥費、代扣水電費、個人所得稅等)。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收(付)款
應交稅費――個人所得稅
3、企業支付職工福利費,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于工會活動和職工培訓,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或住房公積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工會經費
――職工教育經費
――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4、 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職工的補償。
借: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三、新準則實施對當前企業的影響
1、使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壟斷企業的薪酬更加透明
以前對職工薪酬方面的規范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制度中,沒有統一的規范,使一些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的福利費變著法子走賬,借方記入成本和費用,貸方記入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其他應交(付)款,一些不好下賬的福利費用記入其他應付款。而新準則把凡是由于職工提供服務而支付的報酬以及相關費用都統一到職工薪酬的范疇,并在統一的負債科目“應付職工薪酬”中核算,這就把以前可能躲躲藏藏的東西都暴露出來,而且還有可能涉及到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2、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新準則將幾乎所有的職工薪酬按受益對象處理,有助于企業正確核算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從而提供更為可靠的成本等信息;統一的薪酬披露規則使會計信息更具有相關性、可比性、可理解性。
3、對企業的損益會產生一定影響
新準則在確認、計量方面的變化對企業的損益會帶來影響,比如計入成本的保險費等將增加期末產成品的賬面價值,從而增加當期的利潤;而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將減少當期的利潤;改變福利費的處理方法和醫療保險費等的列支方法也將對企業的損益產生影響;無形資產負擔的職工薪酬計入無形資產成本將增加企業的當期收益等等。
4、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留下空間
新準則擴大了職工薪酬費用資本化的范圍,當職工薪酬在公司成本費用中所占比重較大時,職工薪酬可能成為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即如果公司經營業績較差而公司又在進行大規?;〞r,公司可能將部分生產經營員工列為工程人員,將其薪酬資本化,降低當期成本費用,增加利潤。反之,可以采用相反的方法來降低利潤。辭退補償也是如此。
5、為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訴訟起積極作用
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的反傾銷訴訟中,會計準則未能與國際趨同是敗訴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出口產品大部分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再加上根據舊企業會計制度,企業為職工繳存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計入期間費用,沒有計入產品成本,這樣的處理是制度規定的,但對外方看來是為傾銷作會計掩飾。新準則符合了國際慣例,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及其他相關支出,全部計入職工薪酬(包括各種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等),并根據不同情況將職工薪酬計入產品成本或相關資產成本,這就提高了人工成本,得出合理出口價格。由此可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為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訴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敏.新會計準則變化點及案例說明: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2]劉常青.中國企業會計準則思想發展路徑的考證(之二)[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0(1):63-7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