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5:49: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文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情感互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文學能力
前言
小學生的情感與思維是需要培養的,學生的對于文學作品的認知水平需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提高與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與文學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我國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的使用不當,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難以提高。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從情感互動交流的角度出發,將小學生文學能力作為培養目標,進行閱讀與寫作教學方法的分析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以情感互動交流下小學生的文學能力培養方法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的社會現實價值。
一、基于情感互動交流,加強閱讀與寫作教學理念的更新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學活動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時刻進行教學理念的更新,使自己跟隨上教學改革的目標。就小學的寫作教學來說,教師應當讓學生開放自己的頭腦,發揮想像力,將頭腦中記憶最為覺察的故事進行描述,不要在學生寫作之前對學生進行過多的思想約束。而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在學生進行寫作之前,對學生的文章思路與結構進行約束,使假、大、空成為了當代小學生作文的不良行為現象。許多教師希望學生可以用成人的角度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從多個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其實,小學生與小學生的思維世界,就像日本著名教育家所言,孩子也有孩子們的真實。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將自己所看、所想與所感進行直接的闡述。
從閱讀教學的理念來看,許多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對一個固定的閱讀篇目進行理解,幫助學生完成閱讀文章后面的習題。在進行教學之時,也以習題作為講解的主要內容。這就使得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從同樣的角度對不同的閱讀文章進行分析,抵制學生的文學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未來的小學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開放自己的眼光,將閱讀教學的著重點放在學生文學能力的提高之上,豐富教學內容,以允許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分析不同的閱讀篇目。
二、基于情感互動交流,加強閱讀與寫作學習規律的探討
第一,從小學生的寫作教學來講。學生的生活是極其豐富的,孩子的眼光與成人的眼光不同,他們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對社會的美進行發掘。在學生的眼里,社會的真善美都是其寫作的重點,而假惡丑也是寫作的對象。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的重要發展階段,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特點。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需求與認知特點的分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到學生寫作的規律,幫助那些寫作目的不明確的學生找到寫作學習的方法。
第二,從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來講。所謂學習規律,更多的指向閱讀的技巧與方法。小學生在閱讀課堂之上,所做的最多的活動就是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概括每一個段落的段落大意。因此,在許多小學生的思維當中,閱讀就是總結與概括,并且回答相應的問題。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文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學會對閱讀的技巧與方法進行分析與講解,而不是單純地引導學生走向標準答案。比如在進行段落大意的總結之時,教師可以對略讀、跳讀與精讀等幾種閱讀技巧進行分析,告訴學生找尋關鍵信息可以用跳讀,總攬文章思路可以用略讀,體會文章細節可以用精讀。加強閱讀規律的教學,對于學生文學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
三、基于情感互動交流,加強閱讀與寫作教學氛圍的創設
在情感互動交流的前提之下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情景的創設與專業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加強情景創設的運用。在寫作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根據寫作的題目或者話題進行真實情景的創設,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在真實的情感刺激之下進行寫作。比如在寫“我最敬愛的人”這一題目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典禮,使學生體會到社會真情,聯想自己周邊值得敬愛的人,在濃重的感情氛圍之下進行創作。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情景創設,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感氛圍下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表達手法,真切地與作者實現共鳴。其次,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寫作與閱讀具有一定的共通之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可以為寫作積累很多的素材,而學生進行寫作,可以更好地理解閱讀文章的結構組成。因此,教師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行為。
結語
情感互動與交流,對于學生的文學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情感的互動可以是思想上的、肢體上的、也可以是口頭上的。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加強教學思想的更新與教學方法的改變,可以與學生實現情感共鳴,更好地為學生的個人發展而服務。希望廣大教師將情感交流作為基點,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文學能力。
參考文獻:
[1]. 莊琴;杜學元.如何利用小學語文教材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8)
[2]. 李明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師.2010(17)
為了加快藏文教學方法改革的步伐,我對改革的途徑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求教于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廣大藏文教師。下面就結合自身實際教學工作,淺談一下幾點:
1.巧力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教學理念中一直都是教師占主導,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顯得被動,對于課堂缺乏興趣。想要提升小學藏文教學效率就需要師生間的角色要發生轉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每一個學生過往的基礎、學生習慣及個人能力上都有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受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是平等的,師生間可以相互溝通,都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與見解,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發言的機會,也尊重他們提出的問題或挑戰,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更積極的參與到藏文課堂教學中,師生間才能建立更為融洽和諧的關系。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小學藏文教學而言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課堂上教師應當更多的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上應當鼓勵學生思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同時也應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應當讓學生更多的去自己發現問題,然后通過獨立思考進而自己解決相應的問題,這個過程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很好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意識,對培養小學生對于藏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很有幫助的。
2.結合傳統與先進,總結適合教學方式
藏文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帶有封閉性和主觀上的排他性,由此就造成了教學方法的封閉和僵化。這種盲目地排外心理是我們藏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嚴重障礙,應從根本上予以轉變,并以開放和科學的觀點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如果把藏文教學中各個具體的教學方法看作是一個子系統。由于教學方法系統實質上是開放和動態的系統,它與外界環境的有關系統之間仍然存在著信息等方面的交換關系。由此可見教學方法系統內外各種因素的作用才是使其向前發展地運用這一發展規律,科學地借鑒國內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有可能保證達到解決問題的“最佳化”。
在藏文教學中,我們應本著是否更利于學生高質量地掌握知識,發展技能,是否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是否能進行思想教育,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原則,以一定教學目的和任務為前提,根據教學內容、對象、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積極主動地借鑒國內外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豐富和完善藏文教學領域里的教學方法,使之與傳統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改變過去墨守陳規,局限于經常使用的、數目有限的幾種“正宗”的教學模式,以封閉“純潔”,盲目排外。我們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教學方法,結合傳統教學方法,總結出適用于本地方學校順利發展,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
3.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團結就是力量”,有時學生一個人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或有的學生上課走神了,不可能全部領會教師上課所講,也不可能全部領會書中的要義,因此加強學生合作學習也非常重要。比如我在教學生三十個藏文字母時,先是教會了他們并其中的一個班給他們布置了任務:你們下去后4個人一小組記憶這三十個字母,過兩天我就要抽查,看哪個小組背得最快,寫得最正確?我在另一個班也布置了任務:你們下去后,自己記住這三十個字母,過兩天我要抽查。過了兩天后抽查時,小組都能順利的背出來,正確寫在黑板上,而另一個班學生只能記住幾個,并且都是前面的幾個。這說明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我們經常在團隊合作中提到一加一大于二,也就是發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進而達到最佳效果,如果在團隊合作中一加一小于二或小于一,那這個團隊也就應該解體了。因此我們在小學生藏文學習中,一定要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加強他們的合作學習,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為學生減輕負擔。
4.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培養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期,很多時候學生間學習成績的差異的主要構成因素是學習習慣的不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不僅學起來更輕松,收獲也更大[3]。教師在培養學生藏文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當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最主要的部分。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不要立刻問老師或是和學生討論,先自己認真想想,結合自己的知識體系來有針對性的找答案。同時,要讓學生逐漸養成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的基礎知識有初步了解,這樣老師講的時候接受起來會更容易。課后復習則是對于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深化過程,同時,還可以就課堂上自己沒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從而對所學知識點有更加牢固的掌握。習慣的培養不僅局限于學習習慣,對于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也應當重視。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正處在一個思維高度發展的過程,學生們對于新事物的理解與認識能力都在不斷積累,對于這個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具備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前提,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今后的發展過程都會受益。
5.增加小學生藏文閱讀量,積累豐富知識
小學生雖經幼兒教育進入,但他們的知識儲存量還是有很大差距,閱讀多滿足于一知半解、粗知大略、不夠準確、流于表面、抓不住本質。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過程中求全,或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誘導,讓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理解,靈活運用,達到求新。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種讀書方法已不為現代人所取,但蘊含的讀書道理仍然讓學生趨之若鶩。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差,藏文教師就要給學生布置任務,背誦一些經典名句、名篇、詩詞,熟讀一些課文,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因為小學藏文教材中有不少經典名篇,文質兼美,內容涉及廣泛,古今中外兼而有之,在寫作運用中可以引用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典故,有時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6.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
任何語言教學都是一種語言的實踐活動,藏語文的教學當然也不例外。在課堂教學時,我們應把死的教材激活為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多種感官、多種組織“動”,只有“活”了才能“動”,“活”是前提,“動”是歸宿,要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教學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兩極分化 原因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學語文學習兩極分化的分析
語文教學中的兩極分化是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語文成績很好,學習興趣足并且學習積極性高,因此這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會越來越好;而另一部分學生由于本身語文成績差,再加上部分教師的嚴厲批評,所以這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越來越差,進而與學習好的學生之間產生兩極分化。
兩極分化會導致學生語文成績好壞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都知道成績差的學生其語文運用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然而成績好的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就一定好嗎?其實不然,一般我們所說的“成績好”是指學生考試分數高,但是語文學科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的學科,因此分數高不一定代表語文能力高。由此我們看出,目前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問題,不管是對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對成績差的學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兩極分化會嚴重影響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另外,分析兩極分化時我們發現,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并不明顯,然而在學生升入三年級以后,學生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響著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
2 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象產生的原因
2.1 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學生個體行為差異因素。
第一,學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個體是不斷發展的,個體發展過程中其心理特征會發生變化,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就是:隨著個體成長小學生自主意識有了很大提高,獨立性得到很大發展,此時小學生會表現出一定的固執,會由于某些小事而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到其自身的語文成績。其次,隨著個體的不斷發展,小學生之間的智力水平差異逐漸加大,較低的智力水平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效果。
第二,學生行為方面的因素。首先,隨著個體的發展其學習習慣會發生改變。一些小學生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自身成績的進步;而另一些小學生會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其次,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進入小學三年級以后,部分小學生會逐步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造成小學生之間成績的巨大差異,進而產生兩極分化。
2.2 學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學生自身以外的影響因素主要來自教師和學校。
第一,教師方面影響學生兩極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存在錯誤的教學理念。我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的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理。因為小學生自主意識不高,所以課堂中小學生不會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而此時教師卻過分重視課本講授的教學方法,忽略了能夠增強師生交流的課堂活動的運用,從而使語文教學變得枯燥,難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師的評價方式存在錯誤。現階段,部分教師評價學生的好壞主要依據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是“壞學生”。這種評級方法太過片面,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長,進而加重了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
第二,學校方面的因素。閱讀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學習中除了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多進行課外閱讀,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然而現階段部分學校沒有建立完善的圖書資源庫,所以學生無法得到更多的課外讀物,因此學生的閱讀訓練也就無從談起,從而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成績,產生兩極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擔負著很重要的責任。一方面,現在大多數的小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對其過分溺愛,所以學生從小就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后,父母意識到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此時習慣的養成已經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這個責任推給了學校。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或者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生計在外奔波,使得其對于學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幾乎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確的引導,使這些學生在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習慣方面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別困難的農村學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漠不關心,所以導致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2.4 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因素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全面實施,其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更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因此新課程改革不僅對學生,而且對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給予了老師更大的發揮空間,如果老師沒有認真備課,上課內容刻板、不生動,則很難吸引學生,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參與性,這使得一些思想懶惰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3 避免兩極分化產生的對策
3.1 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不強,因此依靠小學生自己轉變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很難的。所以,教師和學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改善這一現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進行知識的交流,更重要的還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平等對待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切不可過分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成績差的學生。學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會產生消極低沉的情緒,從而其語文學習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師要多鼓勵成績差的學生。我們要改變以前對成績差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談話、鼓勵等教育方式。教師要針對成績差學生的優點進行表揚,肯定學生哪怕十分微小的進步,從而逐漸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進而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3.2 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第一,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單調的課堂講授會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課堂講授為主、課堂活動為輔的教學方法。我們都知道課堂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在小學課堂中過多的課堂活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課堂活動變成“鬧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是要將課堂講授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然后輔以適當的課堂互動,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改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在小學生學習生活中,成績好的學生會習慣性地湊到一塊,學習差的學生會湊到一塊,如果教師讓學生自主分組就會加速兩極分化的產生,所以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分組,不要按照成績分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兩極分化。雖然合作學習會使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但是在小組中成績好的學生會很容易成為“焦點”,成績差的學生很容易成為“背景”,因此教師要適當增加對成績差的學生的關注,多給他們鼓勵與機會,從而幫助他們融入集體中。
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分層教學。由于學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們對于新課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大多數老師對于教學的態度就是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然而這種態度可能會加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應用分層教學。按照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程度相近的學生在同一層次,這樣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這樣有助于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3.3 學校要加強自身硬件設施的完善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就是學生的另一個家,因此學校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學校要加大對圖書資源的引進開發,在學校內建立小型的圖書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 結語
小學教學中的兩極分化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并且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所以嚴重的兩極分化會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以及教育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避免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具體而言,我們要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變教師教學方法,改善學習教學設施等方面入手,針對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措施,通過與家長、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避免兩極分化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徐芝梅.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6).
[2] 鄒卡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避免學生兩極分化[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09(7).
[3] 陳?;?小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2(26).
關鍵詞:語文學習;學習方法;好習慣
“好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绷己脤W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成。如果不是習慣,許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成能力,養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比~老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以下四點是我的見解,與大家互相學習。
一、循序引導法
教師進行循序引導,培養小學生提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如何進行引導?教師在上完課后,告訴小學生再上課的時候要提問新的課文中的生字或者一些簡單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夠自覺閱讀預習。但具體什么問題不能提前告訴,以促進小學生認真預習。待到下一節上課,教師一定要抽查提問,以便警醒小學生要提前預習。另外,教師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之后,要指導小學生進行這一單元的復習,然后進行相關檢查。這樣循序漸進,小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在每一節上課前后進行相應的預習、復習。例如,在學習第一單元的古詩兩首《山行》《楓橋夜泊》前,要讓學生先把這兩首古詩背會,等學習時進行提問。學習完第一單元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復習。
二、榜樣鼓勵法
教師在班級中適當挑選出小學生們的“偶像”,這樣可以針對性地培養小學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書寫工整是學習的最基本功,這就需要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培養。例如,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中書寫整齊、漂亮的字,粘貼在班級的墻上以資表揚。教師可以每天聽寫完學生生字詞后,挑選一兩張書寫工整的貼在墻上,這樣既可以起到表揚的作用,又可以鼓勵其他小學生學習效仿。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個人的字一直無限期地表揚,要適當調換。根據小學生需要被鼓勵的心理需求,這樣做使得大家都得到鼓勵,從而開始喜歡寫字,并且會自覺地注意自己的書寫。
三、放松氛圍法
教師上課并不是要求學生絕對安靜地聽老師講,要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所以教師要讓小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小學生敢于質疑的好習慣。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闭f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學生向老師質疑、發問。沒有弄懂問題時,不要得過且過、羞于開口,要善于發問、大膽地問。如果學生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問詢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我們要給予鼓勵。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時,同學們或許會聯想到: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怎樣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機是什么樣子的?世界上第一個鼠標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國家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可以先讓小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找尋答案,等再上課后可以抽出一點時間供師生一起解決。這樣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并且增加課外知識,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互助學習法
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成績等方面把學生分成合作學習小組,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小學生喜歡背誦的好習慣。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說的:“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庇终f:“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惫P者不贊成死記硬背,但是記誦確實是青少年在記憶的黃金時期的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課本上出現的古詩詞,要求小學生都要記誦。通過我們老師學習的經驗,小時候背誦會的古詩詞一般很難再忘記。課文中挑選的古詩詞都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傳統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記憶這些古詩詞將使小學生終身受益。怎樣更有效地記憶?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們分組互相背誦提問,看誰背得快。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自然而然大家的積極性就會提高。不僅僅是背誦,也可以互相學習詩詞意思,互相幫助理解詩詞,這樣共同進步,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一、小學語文應著力培養的學習習慣
1.提前預習的習慣。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A則廢?!边@句話不無道理。因為做什么事情,都應事前有所準備。學生學習知識也是這樣,應該搞好課前預習,因為這既是心理上的準備,也是對所學內容的準備,這樣聽課的時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新課講授之前,學生可以自行查詢工具書,讀準生字的讀音,了解詞語的含義,去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還可以帶著課后問題去思考內容重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
預致可以分周預習、日預習。但預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情況下15分鐘左右即可。預習時,學生可以用彩筆把讀不懂的地方勾畫出來,在聽老師講課時便會有所側重,這樣會大大縮短學生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細心觀察的習慣。語文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練,尤其是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細心觀察非常重要,眼里有物,心中才會有景象。因此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時,要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就會對身邊的事物去留心觀察,其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充沛,想象才會更加豐富……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不過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教師在剛開始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時,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提醒他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還應鼓勵學生動手寫下自己的心得,記下你所觀察物體的形狀、顏色等等。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不自覺間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
3.勤于動筆的習慣。我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勤于動筆。因為面對美麗的語句和精彩的段落,學生都會深有感觸,但在學生拍案叫絕之后,如果不用筆記錄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會忘卻,又何談運用呢?因此培養學生勤于動筆的習慣對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能讓學生一味用嘴來讀,用眼睛來看……這樣讀書的效果很小。我常號召學生手邊有一支筆,一個本子,方便他們做摘抄,做標注――即用不同的符號把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勾畫出來。這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堅持下來,學生還能學會欣賞、品味和運用,且終生受益。
二、培養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不要操之過急。小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較差,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時不要操之過急,應懂得“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個周期的,教師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比如今天進行一小步,明天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一小步,慢慢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養成了。
2.采用“獎勵”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好習慣的養成。小學生耐心持續時間不長,但競爭心理較強,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再設計一些小小“獎勵”來促進學生好習慣的養成。比如對能講述所學課文大意的學生來個小小獎勵,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去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
3.偶有偏離,要及時調整。小學生在學習習慣的養成期間,由于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很容易出現懈怠的現象,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要著急,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找原因,及時做出調整,不能簡單粗暴地訓斥,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例如“勤于動筆”的習慣,剛開始時好多學生都不能堅持下來,有時是因為學生手懶,有時是因為學生讀的時候非常投入的原因,忘記了勾畫或進行摘抄。這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例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語句摘錄下來,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這樣一個小小的策略,小學生就會不甘落后地展示自己的筆記,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競爭”效果。
4.習慣一旦養成,就給學生自由的天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教師就要給學生留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展翅飛翔。教師不應再有高的要求,要順其自然。布置學習任務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素質,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一旦養成,教師要切合學生自身特點,布置相應的觀察作業。例如學生寫觀察日記時,他只要用心觀察了,即使其想象有點不合實際,教師也不能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婉轉地評價,任其思想自由馳騁。
在日常的語文教育中,我們首先要找出不利于小學生閱讀期培養的諸多原因。
1. 各種機能相互制約
小學語文課基本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動耳、動眼、動口、動手、動腦五個方面的能力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程度往往不一致。譬如絕大多數小學生愛聽故事,這說明他們很愛動耳,但聽后讓他們寫,他們往往懶以動手。但是聽、說、讀、寫的完整性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聽的培養,那么關于認識字詞、句子的認識就有所欠缺;如果只注重說的培養,那么就會弱化了讀文章和造句寫文章的能力培養。所以說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完整性直接影響了語文課的學習成績。
由于我國現有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加之傳統的考試方法和升學觀念,致使小學語文教育對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檢測極不全面。筆試,主要只能檢測學生寫的方面的機能,很難檢測聽、說、讀方面的機能。如:一位學生,他聽、說、讀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就是不善于寫。因此,每次考試都免不了被劃為“差生”,按說,這“三強”、“一弱”的學生應為“優生”,起碼不應為“差生”,但有局限性的考試方法無法給他“”,所以小學語文教育要做到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齊頭并進、全面提高,關于聽的培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請普通話水平較好的學生或者親自在課堂上朗誦課文;說的培養,可以多開展班級辯論會、朗誦會、即興演講等活動;讀的培養,鼓勵學生多涉獵優秀的課外讀物,制訂詳盡完整的國學、童話、寓言、小故事等讀物的閱讀計劃。
2.成績的可見度差
學習語文,取得成績的可見度較數學等課差。數學,學會一個概念,掌握一個定理、定義,就可以用來進行一種或多種類型的解題運算,這種較強的學習成績可見度,往往可以給學生以鼓舞,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語文在以識字為主的低段教學中,學生會識多少字,會寫多少字,懂得多少字、詞的意思等,可見性還較強,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比較濃。但進入中、高段后,教學的重點轉為以理解字詞意思、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等為主。如果從小學階段沒有夯實語文的基礎教育,那么在初高中階段,語文成績的提高就顯得舉步維艱。其實“工夫在畫外”這句話點明了語言教學包括中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單單就幾本語文課的教學對語文的教育提高不是那么明顯,而大量廣泛的文學名著的涉獵和閱讀,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獨立思考、清晰表達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幫助。因此,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3.難以“立竿見影”
如前所述,語文科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是就橫向方面而言的。就縱向來說,它應包括感知、理解、表達這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實際上是由掌握知識到形成能力的三個重要階段組成。要完成這三個階段,必須經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反復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而且,每上升一個層次,都要經歷一個極其復雜的由表及里、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因此,客觀地說:要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也絕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可以奏效。這樣的“慢工活”、“持久戰”,對于持久性差,容易出現反復的小學生來說,是個極嚴峻的考驗。
那么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筆者進行過以下的實踐和探討。
1.確立“多面發展、多面衡量、全面提高”的教育思想
對于教師來說,積極主動地尋求可操作性的檢測“聽、說、讀”新辦法是一種辦法。如通過提問、面試、舉辦演講會、組織朗讀比賽等形式進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只要教師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導向正確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是會得到均衡發展的。
2.持之以恒地采取系列化措施,盡量提高語文教學成績的可見度
語文教學成績的可見度差,這是客觀的,但只要充分發揮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采取有效的系列化措施,問題也就應刃而解了。比如用“數字積累法”,引導學生將自己會識、會講、會用的字、詞、句和讀懂的文章、摘記的精采片段以及平時的作文、日記等分別積累于不同類型的本子上,編上序號,妥善保管,從一年級開始,年復一年地積累,直至畢業,并且定期檢查評比,及時表彰先進,形成制度化、經?;?/p>
3.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
從豐富學生的知識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展課外閱讀,一來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有利于強化整體效益;二來,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可以大量地接觸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變語文被動、填鴨式學習為主動、啟發式學習。
4.大小課堂相結合,理論實踐相聯系
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組織學生觀賞祖國大好河山,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上的詩句和腳底下游歷相結合,對高尚情操的培養,對美的認識都會對語文的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5.充分利用各種學具、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可以適當地將游戲、表演等活動引入課堂教學,給學生以充分的動口、動手機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形成能力。
另外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育也很重要,怎么樣利用好45分鐘的課堂教育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幾種方式的嘗試。
一是抓住上課伊始的有利時機,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進入最佳狀態,為整堂課拉開序幕。
二是以和諧的課堂氣氛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敘述的愿望;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生 小學語文 學習興趣 培養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07
小學是學生正式接觸文化教育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重要的起步期內,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通過自身的努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培養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因為寫好語文這門課程非常重要,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其他課程的基礎。比如說,我們教授給學生數學知識等,也需要學生通過閱讀題目中的漢語來理解其中之意。當然,學好語文也是我們與他人更好地溝通交流的保障,比如當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時,如果我們在理解他人之意的基礎上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談及一些比較高質量的話語,也比較容易使得別人高看我們一眼。
當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教師在教授他們知識的同時,首先要做到的是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確保學生們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從而指導學生學習到更加淵博而豐富的語文知識。那么,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迎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我們又該怎樣開展好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呢?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簡單地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對大家日后的語文教學和其他課程的教學有所啟發。
第一,寓教于樂,寬松而愉悅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的營造是打開學生心門,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語文學習的基礎和前提。環境對于人的教育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樣的環境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比如說,如果我們的學生一直在喧鬧且雜亂的環境中,往往會形成比較浮躁的情緒,這種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認真程度。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一般都比較小,對于事情的判斷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非常主觀化的,會根據自己的喜怒哀樂來判斷一件事情是否要做,因而,為了學生能夠形成好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覺參與語文學科學習的習慣,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努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寬松而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們能夠在比較舒心的環境中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減少緊張氛圍和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形成是最基礎的,當然也是最不可忽視的部分。只有學生們在心情愉悅的前提下,他們才能夠敞開心扉,放下芥蒂帶著好奇心或者求知欲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因而,筆者認為有利環境的營造是開啟學生心門的第一步,也是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興趣的基礎。
第二,搭建師生互動良性平臺,構造和諧而友善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和聯系,也是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未來的接班人,為了為國家培養出更優質的人才,我們必須要根據社會新形勢和對于人才需求的新要求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為了更好地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繼而培養出綜合素質強的學子,我們的教育就要從最基層抓起,從最基礎的階段抓起,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在學生接觸教育的最初階段努力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因此,除了要力爭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有利的環境之外,我們還要從自身做起,努力贏得學生對我們的信任和認可,與學生之間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書海中更加自由的馳騁。一般來講,師生關系維持的好,學生對于教師的印象也會比較好,就會比較積極地參與教師所教授課程的學習中,希望得到教師的喜愛,這種情況下教師再進行適時的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就比較容易建立和維持。相反,如果師生之間關系不好的話,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一種排斥和不滿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也會受到自身主觀感情的影響而不愿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此時想要培養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也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為了學生的學習考慮,教師要嚴于律己,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當然,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情況,尋找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好方法,在平時我們也要及時地與學生家長及其他任課教師保持聯系,及時溝通學生在校內校外的各種表現,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并巧妙運用到教學中去,這樣的話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第三,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辦法。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是新課改以來的一項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對于各階段的教育教學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是為學生以后各門學科的學習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并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是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需要注重的大事。較之初高中階段的學生們而言,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形式的豐富性要求更高,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強自身授課的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授課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動漫、歌曲,以及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和音頻資料,為了避免學生上課走神,我們還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做一些成語接龍、猜字謎等的文字游戲,帶動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參與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地帶給學生愉悅感,繼而幫助學生提升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