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5:49: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學基礎重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為一名生理師,面對中醫學專業同學,如何能夠既突出中醫學的特點,又講好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是學好中醫學專業的重點。在中醫專業教學工作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一些較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醫融合”。
1對教師的要求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學好西醫的基礎。但中醫專業學生在學習生理學之前,往往先學習中醫學基礎理論,特別是中醫學基礎的“臟象學”部分,相當于中醫的“人體生理學”。中醫學對生理過程的認識自成一套體系,當學生接觸到西醫生理學時,這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造成困難。因此,作為西醫院校畢業的教師,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藥學以及中醫診斷學等內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又有利于更好地與學生探討。另外,教師還需正視一個新問題:如何應對已從網絡獲得大量信息的學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師不斷補充學術養份、拓展學術視野、更新學術理念,以保持對學術新知的熱情,從而主動及時地給自己的學術生命輸入新鮮血液,本教研室要求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在課余時間也要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另一方面,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積極關注前沿學術動態,了解學木熱點,參加科研活動,撰寫科研文章。
2理論教學中要做到“中西醫融合”
中西醫都是科學,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發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在理論教學中,盡力尋找到一些生理學與中醫學的共通點,在講授的時候加以結合,以此構建中西醫理論體系之間的溝通平臺。第一,我們對中醫學和西醫學中內涵一致,僅僅是提法不同的內容進行整合。打個比方,學習緒論這章時,根據內環境穩態內容,把生命活動的對立統一、維持相對穩定狀志等普遍存在的規律與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互相轉化的陰陽對立統一學說相比較,使學生在掌握內環境穩態的基礎上,對于中醫理論的總綱一“陰陽學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又如,在講授器官生理作用時,把中醫理論中臟腑的相關功能與之相比較:西醫中心臟的泵血功能與中醫學中心主血脈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貯血和消化,這與中醫學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生成尿液是腎臟的主要功能,這與中醫學中腎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過“中西醫融合”的方法將兩大理論體系不斷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為學生架設起一座溝通中西醫學的橋梁。第二,除了比較這些共通點,我們還特別提出中西醫之間對器官生理功能和意義理解上的差異,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和記憶。例如:中醫學對心功能的闡述是“藏神,主血脈”,它除去包含西醫生理學中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其中還囊括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
3實驗教學的“中西醫融合”
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其一切理論都源于實驗,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學生通過給家兔耳緣靜脈注射肝素、烏拉坦等藥品,隨后進行頸總動脈插管,就可以掌握靜脈注射、動脈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時通過牽拉、夾閉頸總動脈以及電刺激迷走神經等操作,來驗證降壓反射的相關理論,使學生對此知識點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牟固。實驗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如何做好生理實驗,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在常規的實驗項目中,我們還特地加入一些中醫藥學內容,以提髙中醫系同學的興趣。例如,實驗5:調節動脈血壓中,可以建議同學觀察三七這種中藥對動脈血壓的影響;還可以觀察中藥木香對小腸平滑肌的影響。
4根據不同專業區別對待
在我校,中醫專業學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學生起點差異比較大,而且生理學教學課的時間有限。因此,作為生理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同水平,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當然是在保證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電現象的形成機制,對于藥學專業,這部分內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學生掌握其詳細過程;但對于中醫專業,該部分內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過這種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匡別對待,在有限的課時內,既做到了生理學基本原理和知識點的覆蓋,又突出各專業的特色和重點。
5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對于中醫學專業學生而言,生理學內容較多,而課時少,如果采取“填鴨式”的講授方法,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在要使學生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識,作為教師必須抓住各章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就是對教學大綱中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進行詳盡地講解。如呼吸運動的調節重點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調節,而其中又以化學感受性反射尤為重要。因此授課時主要講授化學因素CO2,O2和H+對呼吸的影響,這樣才能突出重點,做到層次分明。也利于引導學生把握住重點進行自學和復習。至于難點內容,也就是學生認為難以理解、難于掌握的內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從而化難為易。教學中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能抓住要點,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內容。
1.1培養目標與實際教學不統一
國家明確了大專層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以培養面向農村、社區醫院的助理執業醫師為主要目標,即“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但在目前??茖嶋H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是教材使用不一,教師各執其教。其次,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教學普遍存在重理論講解,忽視技能提高。目前各??圃盒a樉牟糠职才派倭康膶嶒灮蛞娏曊n外,基礎部分無實訓課,臨床部分無見習和實習機會。再次,重點難點不突出。許多院校教師對中醫學教學重視不夠,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了畢業生在今后的臨床應用。
1.2教學目標與教學時數不匹配
按照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改革和基層醫療衛生發展需要,??茖哟沃嗅t學強調“三基”、“五性”、“三特定”、“必需、夠用”原則。隨著各院校近年來教改工作的不斷深入,教學計劃不斷修改,臨床醫學專業的《中醫學》課時數多少不一,最多72學時,最少36學時。而中醫學包含中醫基礎、中藥、方劑、中醫診斷、針灸、中醫內科、其他臨床各科等7門主干課程為一體,要完成如此大量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數顯然不夠,篇幅與課時不相吻合,教師只能走馬觀花式教學,大大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完成。
1.3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握不一
各院校擔任中醫學教學的教師基本由老中青三個梯隊組成。由于從教時間不同,教學經驗及職稱、學歷有所不同,尤其是青年教師的不斷補充,教學經驗不足,教法欠佳,對教材的著眼點和把握能力不同,在具體授課時對講授內容、重點難點、深度把握、技能突出上理解不一,教材內容取舍處理不當,由此產生了教學計劃與進度安排不一,教學內容不一,沒有起到真正培養技能的目標作用。
1.4學生層次不同致掌握知識不一
以平涼醫專為例,臨床醫學專業招生學生分高中起點普通大專和中職起點三校生兩類,前者沒有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后者雖然經歷了中職醫學教育,但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參差不齊,加之使用教材不同,教師教學水平差異,最終導致學生對中醫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提高出現偏差,對下一步進入臨床開展中醫診療造成差距。
2.改革課程結構
以注重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為先導,以注重提高學生應用技能為目標,按照“先進性、實用性、針對性”的原則安排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將中醫學教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即中醫學總論、中醫學基礎、中醫學臨床。按照1:2:3的比例安排計劃、學時及進度,是理論與技能教學基本保持1:1。通過總論部分學習,使學生了解中醫學的思維特點,中華醫藥的偉大淵源和杰出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中醫學的興趣;通過中醫學基礎部分的學習,使學生熟悉中醫認知及思辨理論的核心,為下一步臨床技能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通過中醫學臨床部分的學習,使學生完全掌握中/!/醫基本技能,為臨床中西結合診療常見病、多發病做鋪墊。要求每部分內容依據教學時數精細編寫,詳略得當,達到學而致用的目的,為學生畢業后更好地開展臨床工作服務。
3.改進教學模式
3.1明確定位目標
根據??婆R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統一規劃教材內容,明確層次目標、專業目標、技能目標,確定授課內容,以便更好的指導教師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2加大授課時數
許多院校對中醫學重視不夠,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輕視中醫,偏頗中醫,安排學時時只是為了完成部頒大綱的教學任務,而忽視了畢業生在今后的臨床應用,對教學時數能減則減。按照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改革和基層醫療衛生發展需要,??茖哟沃嗅t學強調“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三特定”(即特定目標、特定對象、特定限制)、“必需、夠用”原則,臨床醫學專業的中醫學教學,應當至少安排96(理論60學時,實踐36學時)學時數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方能達到學以致用的培養目標。
3.3加強實踐教學
3.3.1多種教學手段并用
在中醫學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內容,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取多媒體教學法(課件或影像資料)、病案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抽象的中醫理論簡單化,轉化為學生易懂、易學、易記的實際技能訓練。對于緒論、中醫學發展史等章節的內容可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對于中醫學基本特點、病因病機可采取問題教學法;對于治則可采取討論教學法;對于辯證、方藥知識可采取病案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相結合
;對于四診、針灸基本知識等可采取實驗實訓教學。 3.3.2多開展在校實訓
在中醫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四診、針灸基本知識、毫針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手法可采取實驗實訓教學,利用中醫實體脈象儀、舌診模型、針灸模擬人等諸多實訓器材反復進行實訓,也可同學之間模擬四診診療。
3.3.3加強臨床見習
中醫的實踐性教學,只有通過早臨床、常臨床、多實踐,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加強中醫基本診療技能的臨床鍛煉和培養,才能對疾病有感性認識,并將感性認識與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對疾病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根據不同的臨床見習特點,采用參觀法、實踐法、病例討論法和精講復習法等不同教學方法,強化臨床實踐技能,不斷提升臨床見習效果。
關鍵詞:中醫全科醫學 教育內容 模式探討
全科醫學是一門重點服務于社區、家庭,其有效整合了預防學、臨床學、康復學及人文社會學的核心內容,是屬于一門綜合性的醫學專科。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加強全科醫療體系的建設,以解決醫療用的快速上漲與大眾對優質且廉價的衛生保健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分化。而相對其他國家,我國全科醫學建設的起步較晚。我國中醫醫學具有群眾廣泛的應用性基礎,中醫醫學具有整體角度的治療理念,其治療過程簡便、效果安全可靠、成本低廉、耐時間檢驗等典型特點,而且極為符合“低耗高效”的醫療策略,因此,對中醫全科醫學的大力發展是很符合目前的國情,故筆者深入且全面的探討了中醫全科醫學教育內容及模式,巨細如下:
一、中醫全科醫學教育內容
回顧中醫學歷史發展的整體進程,很容易發現中醫全科醫學在醫療服務的理念上始終保持著一定的高度且內容極為豐富。其主導“預、療、養”的中醫學方面思想,通過應用個性化的中醫診療原則,同時還融合了西醫臨床中各個??频牡湫吞攸c,而且也基本符合了全科醫學的基本要求,所以,中醫全科醫學教育體系中會涉及很多方面。針對這些個性特點,本文分析整理的關于中醫全科醫學教育的核心內容會著重強調以下幾點:
(一)預防保健
在近些年來,預防醫學已得到迅速的應用發展,尤其在大量嚴重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后,政府和社會持續在不斷地加大經濟和精力的投入,以期努力構建出完善的疾病預防機制,以保障公眾的衛生健康。中醫學上有大量的臨床實踐性試驗,指導普通群眾要以預防疾病為核心基礎觀念,而且建立的預防體系已在我國臨床衛生醫學中發揮著顯著的功能。中醫學往往更加注重個體衛生疾病的預防。中醫學預防保健較易被理解、被接受,因此,在學校中開展中醫全科醫學教育,應高效融合現代及西醫預防醫學方面的醫學理念及關鍵性內容,使之形成一門極具中醫學特色的保健預防學科。
(二)基礎性疾病診療
中醫醫療服務時的基本對象是普通病患。在中醫全科醫生診療時,其會以患者的家庭、社區背景、地位等多角度去察看并解決其個人衛生健康和所患疾病等相關性問題,同時,還會積極給予個體化的中醫服務。中醫學上往往會根據病癥實施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等形式的辨證性施治手段。中醫全科醫學對于慢性病癥、老年病癥、養生保健等方面的臨床治療都具有鮮明療效,可大范圍普及開展非藥物療法。故在中醫全科醫學教育中要涉及基礎性疾病診療的教學內容。
(三)慢性疾病管理
慢性疾病包括一系列不傳染他人卻也不能自行治愈、還需長期接受綜合性干預及施治的疾病。中醫全科醫學可為患者提供一些列綜合性、持續性的特色醫療服務。中醫主要的學術思想是防患于未然,這一思想會貫穿防治病的全過程,從而彰顯出其獨特的優勢和意義。中醫學在治療慢性的疾病過程中,多采用防護保健、全面診療、促進康復、預后養生等干預管理措施,進而提高群眾生存質量。所以,在中醫全科醫學教育中要對慢性疾病管理的內容進行全面教學。
(四)康復與養生
中醫康復是指在理論指導下,通過給予職業化按摩、針灸、推拿、火罐及中藥調理等康復技能,積極組織需要進行康復的對象與其家屬及社區一同參加,改善身心健康,恢復精神面貌,改善并逐步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相對專業康復,中醫康復多為非藥物或自然療法,且具有方法眾多、費用低廉、簡便易行及服務廣泛等優勢,最關鍵的是康復與養生的效果好、群眾基礎大,極易得到推廣應用,所以,中醫全科醫學教育應適應這些社區性醫療服務工作的優勢特點,有機結合現代及西醫康復醫學的理論基礎,給予互相滲透,堅持發展中醫康復的優勢特色,這將是中醫康復與養生教育的未來趨勢。
二、中醫全科醫學教育模式
我國目前的中醫全科醫學教學模式上存在很多誤區和不足。中醫全科醫師和助理的人員數量偏少,實踐實驗性教學模式的開展相對較匱乏,以及在中醫全科醫學教育質量上都存在明顯的不足?,F針對這些問題對中醫全科醫學教育模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改善教育模式
建議院校多開設中醫全科醫學,設立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廣泛招收對中醫全科醫學感興趣的學生。院校培養的中醫全科優秀醫師,可促進醫療人員的學歷結構提高改善,以為可續化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中醫全科醫教育中確立臨床實踐的教學體系,教學體系中主要改善的地方有:規范梳理教學內容、完善實踐課程的大綱;建立實踐化教學平臺、組建遠程網絡化教學平臺、規范實踐操作中基本及特殊性技能;建立實驗教學基地;完善技術手段、改革傳統方法;制定新型教學制度、管理完善綜合測評體系。
(二)培訓教學規范化
培訓主要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為其能更快更適應中醫全科醫療工作而舉辦的。在接觸實踐工作前,必須嚴格通過規范化的專業培訓,從而獲得合格證書,取得從業資格。這些都是中醫全科醫學教育的核心體系。
三、討論
順應當今醫學發展的主潮流,中醫全科醫學的教育內容及模式不斷吸收融合傳統醫學的優勢特點。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中醫學院?;蚺嘤枡C構應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知識點,并有重點地進行吸收,以滿足日后中醫學科的發展及臨床實際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醫人才;拔尖人才;現狀;利弊;措施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前進和發展,人們對于健康與疾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于醫學事業的發展傾注了更多心血。中醫學作為我國本土醫學,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興起和發展,中醫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如何振興中醫事業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而振興的關鍵在于中醫拔尖人才的培養[1]。湖南中醫藥大學本著培養具有高素質和高技能的中醫拔尖人才的目的,建立中醫臨床拔尖人才班。
1中醫臨床拔尖人才班現狀
目前,湖南中醫藥大學對中醫拔尖人才的培養主要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即學校在學生完成大一對中醫基礎課程的學習后,通過對學生的筆試與面試選取對中醫有濃厚興趣的具有中醫臨床思維的學生進入中醫臨床拔尖人才班。與其他班級不同的是,首先,該班級增添了許多如《藥性賦》《湯頭歌訣》《醫學心悟》等中醫特色課程,并安排高年制老師進行教學。其次,在課余時間,學校給學生安排了一系列來自從事臨床工作數十年的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名師的講座。并且對學生本科階段的培養實行雙導師制,配備基礎導師和臨床導師,即1~3年級一對一跟從基礎導師學習,4~5年級一對一跟隨臨床導師上臨床進行學習。
2培養方式的利弊
建立中醫臨床拔尖人才班的成功之處在于,學校把對中醫有興趣的學生聚集起來組成行政班級,對該班級進行統一的管理,可以制造濃厚的中醫學習氛圍,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為中醫的繼承與發展提供人才。處于該班級中的學生也能夠獲得比普通班級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可促使人向上[2]。本科階段的基礎導師可為學生的學習答疑解惑,從而穩固中醫基礎知識,避免學生走彎路,而臨床導師則可帶學生上臨床,使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更完美的結合。任何制度在存在好處的同時免不了有弊端,這種管理體系也不可避免。如,每學期所增加的額外課程太多易導致學生學習壓力過大,不堪重負;太過匆忙的學習生活讓學生無法深入體會中醫專業知識的內涵,只停留于知識的表面,尤其體現在對于中醫經典知識的學習理解上;教育資源的傾斜引起同級學生的不滿;重理論輕實踐導致中醫的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脫節,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學術視野狹窄,缺乏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等等。
3解決措施
3.1明確定位不僅僅局限于湖南中醫藥大學,對于所有中醫院校而言,首先是要對自己學校做出一個精準的定位。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教授指出,每個大學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本科學制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本碩連讀學制的目標是什么,本碩博學制的目標是什么。各個學制之間的目標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學校對各學制的培養方案進行調整,根據自己的學校條件來對學生因材施教,探索出屬于各學制的獨特的培養模式。
3.2循序漸進在對中醫拔尖人才的培養的過程中不可追求過快的速度,追求過快的速度只會導致質量的下降,正如金字塔需要將地基穩固,再一層一層往上累積一樣,如果地基未壘好就往上添磚加瓦,看似牢固的金字塔實則岌岌可危。中醫的學習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醫基礎理論就是地基,只有將基礎理論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去追求更高階的知識。因而要合理的安排學生的課程,一步一步地穩固知識。
3.3注重經典中醫經典是中醫發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部經典巨著,它們構建了中醫藥學的理論框架,涵蓋了中醫藥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指導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工具。甚者有,不讀《傷寒》不知辨證,不讀《金匱》不知病源的言論,經典作用可見一斑。但學生目前學的東西過于繁雜,不僅有經典,還有英語、各種西醫教材,這樣反而導致學生的中醫根基不扎實,導致進入臨床后茫然不知所措。因而,各大中醫學校應立足于經典知識點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加以豐富和發展。
3.4加強臨床任何一門醫學都離不開臨床實踐,中醫學也不例外。中醫學發展從古發展至今,仍能在醫學界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原因就在于實際療效。臨床實踐是中醫學的理論根源,更是其發展的核心。中醫對于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證。而現今的中醫院校學生,往往被學業所累,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接觸病人,更談不上對病人進行辨證論治。學校應通過設置一些中醫基本技能訓練或者臨床各科技能訓練,將課堂從教室移至醫院,從而讓學生更多的接觸臨床,使理論知識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應用。
3.5培養全面創新人才在生物醫學模式下的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更多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繼承,卻忽略了對知識的發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而目前社會需求的是全方面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全面創新人才,就需要學校加強人文科學和傳統文化的教育,將中醫學放置于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之中進行學習和研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同時,拓寬學生的學習知識面,誘導學生積極探索中醫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多鼓勵學生進行實驗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探討[3]。具體來說,學??赏ㄟ^提供更多的平臺和資源供給學生開發創新思維,如建立名醫工作室、以學生需要為主體的論壇,對實驗室適當開放,多舉行大學生創新能力競賽,建立創新實驗小組等措施,從而培養出博學而多才的中醫拔尖人才。導師可對學生進行合理定位,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醫學觀,加強學生的醫學道德教育建設[4]。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和內容
從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xx級中醫學、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隨機選取3個班的97位本科生。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科學思維、創新能力、團隊協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調查和評價。
1.2 調查方法
1.2.1 準備階段
以學生對實驗中醫學的理解程度為變量,選取學習興趣、創新能力、團隊精神、科學思維、艱苦耐勞等指標,在查閱大量書籍和文獻的基礎上設計完成調查問卷。
1.2.2 收集問卷
采用書面調查形式,由任課教師在實驗中醫學課程緒論部分開講前發給學生,當場完成、收回。
1.2.3 分析資料
綜合3個班的問卷,作初步分析。
2 結果和分析
2.1 問卷回收
共發出問卷97份,回收91份,回收率為93.8%,
2.2 實驗中醫學課程現狀
2.2.1 對實驗中醫學課程基本情況的認識
本校從xx年開始在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針推學和中醫學七年制專業學生中開設此課程。經過3年的努力,本校學生在實驗動手能力、科學思維水平以及科研熱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作為一門新生學科,其在中醫專業學生中的知名度、影響力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為此設計了3個問題,結果見表1。表1 對實驗中醫學基本情況的認識[略]
實驗中醫學課程由6個驗證性中醫實驗和1個探索性實驗組成。經過教職員工3年的積極努力,在學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本課程與傳統理論教學的不同點是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由學生主動完成整個實驗,從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不過,98%的學生對這門功課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興趣,還是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也發現少數同學對實驗動物有恐懼感,甚至個別的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完成實驗操作,基于這樣的原因,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對該課程不感興趣。
課程是培養學生應用現代的科學技術解決、解釋中醫學的問題和現象的能力的,這一目的得到了普遍贊同,99%的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是必要的。
如何引導同學主動、自覺地學習是高等中醫學教育面臨的難題,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實驗中醫學的教學過程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超過23%的學生認為一點都沒有促進主動學習的愿望,所以,針對這一環節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經很必要了。
2.2.2 對實驗中醫學提高科學研究能力的認識
實驗中醫學通過7個實驗的教學使學生熟練操作常用的實驗動物和科學儀器,實驗過程要求4~5人為一個小組,相互配合、團結協作,并在最后一次課安排探索性實驗設計,由每個小組成員操作自己設計的實驗。經過整個流程,可以使學生在科研思路、創新能力、運用科學語言和發揮團隊精神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對于即將接受這門課教育的學生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我們設計了4個問題,結果見表2。表2 對實驗中醫學提高科研能力的認識[略]
本校中醫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具有獨立進行中醫藥學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能力的,并有創新和開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本課程注重加強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思考并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實驗中醫學在提高科研思路水平方面有91%的學生認為是有益的;同時超過82%的學生認為課程可幫助他們提高團隊協作的能力。而教師在規范化運用科學語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有關創新能力的提高一直都是中國高等教育需要解決的課題,本課程的開展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鑒的內容。
對教學對象特點不了解:很多學員來自西醫臨床各科的第一線,入學前已經具備了比較全面的醫學理論基礎,并且有一定的專業臨床工作經歷,入學以后,學習較為主動,理解能力較強,期望能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又因為他們的工作專業已經定向,所以他們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本專業特有技術問題吸引,而對非本專業的其他問題則不太注意。對于中醫學課程,他們認為過去也曾學過,但畢業后由于專業限制,臨床應用機會較少,所以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如何發揮學科教學的作用,使學員盡快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知識結構逐步趨于完善,并不斷增強臨床實踐能力,是中醫學教學設計中的應解決的問題。這就促使教師對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更新認識。
2解決問題的思路
2.1以建構主義學習理念指導網絡課程建設:近年來,建構主義的哲學和方法論在教學中被廣泛提倡,這種理論強調以“學”為中心的學習環境設計,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活動建立新的認知經驗,讓學習者借助外界幫助(如資源、交流、合作等),通過自己的經驗解釋和情境關聯,使自己的學習適應一個特定情景的實際。因此,以學為中心設計教學,必須強調和注重學習情景、學習問題、學習資源、學習協作、學習互動、學習交流、學習引導、學習幫助等支持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的設計?;谝陨系挠^點,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應該追求創設支持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以便使網絡課程對教與學的支持作用的優勢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2.2明確中醫學的定位促進網絡課程建設:資料顯示,75%以上的西醫醫師出于臨床的需要使用中醫藥。另外,隨著中醫學在慢性病、感染性疾病、養生康復等方面的作用逐漸顯現,學習中醫學不僅具有繼承祖國優秀傳統醫學的意義,而且也是發展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現實需要。但在實際教學中,成教臨床專業中醫學課程內容多、學時少,學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中醫學的全部內容。因此,我們明確提出中醫學教學目的是為學員今后進行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即通過中醫學學習,能了解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情況,掌握中醫學的基本原理;運用中醫常用成藥、針灸等技術處理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而中醫學網絡課程建設必須要以之為指導思想。
2.3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成人高等醫學教育的特點,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原則。因此,教學設計應當以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的實際狀況為主要依據。
3具體措施
3.1優化教學內容
3.1.1靈活性原則:不少教師在授課時習慣于照本宣科,在設計網絡教學時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感到為難。事實上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靈活變通,對教材加工處理是體現教學思路的必要措施。就成人教育中醫學課程而言,一方面要解決中醫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另一方面必須結合根據成人教育的特點、授課對象的特點,制定教學內容。因此從實際出發編寫教學大綱,精選內容,突出重點非常重要。在課程內容選擇上,可適當削減難以理解的基礎理論部分,突出實用性較強辨證論治等臨床基礎及針灸等臨床實用內容。具體實施中,可對教學內容分層整合,比如將中藥、方劑學與臟腑辨證結合講授,與診斷結合,實行病因病機、臟腑證治聯合教學。
3.1.2整體性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重視把各種屬性或各個部分有機地組合起來感知,而非只對其中一個特性或某一局部加以反映。這點反映在網絡課程構建中,則強調整體性原則,也就是說,在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與加工時,必須體現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堅持整體性原則,優化中醫學結構。這樣知識在學員頭腦里形成較為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利于進一步的應用及知識構建。
3.1.3實用性標準:成人學習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習目的就是解決工作、生活中已經或是將會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其學習要求主要體現在期望短期內更新知識結構并提高實踐能力。與此相應,中醫學網絡課程內容選擇也應以實踐技能提高為方向??紤]到實際臨床工作中中成藥的應用機會更多,而針灸拔罐等技術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容易在臨床開展,所以這些內容我們重點介紹同時又可以之為依托讓學員對中醫理論深入理解。
3.2充實課程學習內容資源:教學的重要境界是有骨有肉,不光要有很好的框架對學科課程建構有整體認識,也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內容填充可供學員深入學習。正如網絡課程的定義指出的,網絡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所以各種教學資源在網絡課程中非常重要。適合成人教育學習特點的各種配套資源對發揮網絡教學優勢非常重要。
3.3應用適合網絡教育的教學設計:網絡教學“教”“學”分離的特征,決定了學習者自主學習積極性在認知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學員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是學習行為持續進行的關鍵。如前所述,成人教育教學對象的特點,其學習心理具有鮮明的崗位指向性。這提示我們,教學設計中要提供最接近學員生活體驗的真實情境,并以此調動他們的興趣去發現和探討問題,它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在于對問題的解決。因此,成人教育中醫學網絡課程應以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利用網絡虛擬技術構建現實情境,把有關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問題相聯系,采用理論專題模塊課程并結合臨床實際問題進行設計,構成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專題模塊,使學員在熟悉的職業情境中學習。好的教學設計既可減少知識應用到實踐的難度,又可提高成人學習的效率??芍^一舉兩得。
《中醫學基礎》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診斷學的內容,是河南農業大學中藥學專業十大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學習中藥學相關知識的第一門主干課程。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質量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中藥學》、《方劑學》等后續課程。因此,提高《中醫學基礎》的教學質量顯得相當重要。鑒于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的特點,該門課程課時短、容量大,再加上中醫學理論體系本身的獨特性,教師怎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好這門課呢?筆者對教學方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實踐。
1.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的特點
上世紀末全國20多所農業院校相繼開設了中藥學專業,河南農業大學中藥學專業也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該專業200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至今已經9年。農業院校的中藥學專業是農學與中藥學的交叉學科,既有中藥學專業的特點,又有農學專業的優勢和特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既借鑒了農業院校的優勢,讓學生掌握藥用植物栽培、規范化種植和品種選育等相關知識,又吸收了中醫院校的特色,讓學生掌握中藥學相關知識,培養其在藥物研究開發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能力,兩者有機結合,培養綜合型人才。在這樣的培養目標指導下,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學生的課程門數就明顯增加,課程的課時則只能縮短,如《中醫學基礎》課程只有40個學時。
2.中醫基礎理論的獨特性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在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指導下,通過長期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理表現和病理變化的實踐觀察,總結歸納而逐漸升華和抽象所形成的獨特理論體系。它是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理論基礎,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學術體系。然而,這些哲學和人文科學思想對剛入學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點兒困難。尤其是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等概念,往往讓學生一頭霧水,甚至感覺跟算命等偽科學一樣。但這些又是我們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后期臟腑功能和疾病的診斷。還有一些概念,中西醫差別較大,如中醫的肝、心、脾、肺、腎和西醫的有很大區別。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這些特點,無形中增加了該門課程學習和講授的難度,如何在短時間內,講好這門課,教學方法更加重要。
3.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
3.1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提高學生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知識千差萬別,若要讓學生在聽每一節課時都興趣盎然,教師應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一)運用比喻[1]。在講課的過程中,運用比喻法,可以將深奧的、復雜的、抽象的事理,用簡單的、熟悉的、直觀的事物表達出來,便于理解記憶。比如,講“風能勝濕”時,可以聯系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用濕拖把拖完地后,怎么能讓它盡快變干呢?同學們可能就聯想到,打開風扇,風一吹,地面上的水濕很快就沒有啦。所以,“風能勝濕”。
(二)結合典故。中醫學相關理論知識與古代的文學知識密切相關。如講到“肝主藏血”、“怒能傷肝”時,可以舉《三國演義》中周瑜被諸葛亮氣吐血的例子。如五行的特性中,金曰從革,有收斂、沉降的特性;木曰曲直,有生發、生長等特性。講授到這里時,可以聯系到成語“擊鼓鳴金”。古人打仗時有擊鼓前進,鳴金(敲鑼)收兵,因為鼓是木頭做的,可以鼓舞士兵斗志,而鑼是金屬做的,可以收斂士兵情緒。
(三)應用多媒體[2]?,F在教學手段日益豐富,多媒體教學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在講授五臟的形態結構時,充分運用多媒體,將肝、心、脾、肺、腎等臟器的形態結構圖片展示給學生,加深印象,課堂效果很好。
(四)病案教學。在講課過程中,舉一些案例,可以增加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例如,講授情志對人體的影響時,可聯系到范進中舉的例子。范進中年中舉,大喜過望,精神渙散,變得瘋癲。醫生請范進平時最怕的人———他的屠夫丈人,來打他一巴掌,他就清醒恢復常態啦。喜為心之志,過喜則傷心,使心氣渙散,人變得瘋癲??帜軇傧?,他平時最怕他老丈人,他丈人打了他一巴掌,他受恐啦,病就好啦。這些例子,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理論知識很快就記住。
3.2梳理歸納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3]《中醫學基礎》的課時一般在40學時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把書中所包含的所有章節都詳細、深入地講解,可能性不大。因此,我們結合農業院校中藥學專業的特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在講課的過程中突出重點和難點。對中藥學專業學生來說,我們只要求學生掌握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精氣血津液的基本功能、臟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基本的病因和病機等相關知識。所以,在講課過程中,我們要簡化教學內容,將基本概念講解清楚,重難點突出。如在陰陽學說中應側重講解陰陽的屬性及陰陽的相互關系;在五行學說中應側重講解五行的屬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
3.3督促學生理解記憶,強化理論知識方法是手段,效果是目的。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突出講述重難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的去理解記憶中醫學理論基本知識。為達到這種效果,在講課的過程中,還應該不斷督促學生,比如,加強課堂提問,開展課堂討論[4]。每堂課開始前幾分鐘可向學生提出前兩節授課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去鉆研自學。此外,可根據章節內容,設立專題,開展課堂討論。通過這些手段,不僅能督促學生記住相關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掌握學生學習狀態,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