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5:49: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經濟責任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
在現代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對企業各種日常的經濟活動實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具體來看,現代企業的經濟活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經營活動
對現代企業而言,基本經濟活動即為經營活動。企業的經營活動包括與企業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密切相關的各項內容。包括購買各種生產原料,加工生產各種產品,還有成品入庫和銷售以及銷售款項的回收等內容。另外,企業的經營活動中還包括諸多財務內容,例如稅收問題等。
(二)投資活動
投資也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合理的投資,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利益。企業投資活動可以分為對內和對外投資兩種類型,其中,對外投資又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類型。而對內投資則主要是指企業在各種長期資產方面的投資,例如購買生產所用的大型設備、實施科研投入等。
(三)籌資活動
在現代企業的實際經濟活動中,籌資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I資指的是企業為了獲得自身所需資產而進行資金籌集活動。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和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證。例如購買各種機器和設備,為員工發放工資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籌資是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二、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改革
(一)應用統計信息
企業經濟管理中的統計信息,是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反饋。它包含社會經濟信息中的快、準、實、短共性之外,還有獨特的特點,主要是間接性、數值性、背景性、超前性和滯后性。通過應用統計信息,可加強經濟核算力度。經濟核算力度的提高,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關鍵途徑。例如,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如果對其材料和成本統計資料進行總結和分析,就能在經濟核算中實施增產節約,這種發展思路也是社會豐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也可以有所提高。不但能夠將生產經營的優勢發揮出來,還可以揚長避短在經濟效益上實現突破,也可對原來停留在滿足報表任務的工作基礎上促使員工工作主動性。在統計信息的應用中,實現管理的主動出擊,增加對于經營管理工作的對接,適應市場經濟管理的環境,實現企業統計工作和其管理職能中的有效轉變。從報告型統計逐步轉變到管理型統計,過渡到知識型統計,滿足市場經濟要求,適應微觀經濟管理的發展,進而促進企業經濟管理合理的改革。
(二)對企業經濟責任制進一步完善
關于對經濟責任制的完善,主要作用是能夠在經濟管理中奠定相應的制度基礎。在經濟責任制建立過程中,可以加大內部控制的應用,減少混亂支出,從而控制腐敗問題。不管是企業財務部門,還是審計及其監察等部門的負責人,具體職責及權利劃分均需要進行相應的明確,不僅要加強各部門管理,同時也要強化管理層相關管理。關于經濟責任部門的建立,第一項任務就是對其人事體系層實施規范,注重滿足經濟責任制的相關要求。通過常態評估體系的建立,可以對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和記錄,依照預算目標實施相應工作管理,最終實現預期目標。在考核過程中資金應用的合理性,在對資金管理有效性評價中是主要檢驗標準,在企業員工薪資分配過程中以及人事安排過程中,這一項評價結合均有所應用,并可以對之前存在的“吃大鍋飯”問題顯著改善,真正完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依照經濟責任制實施人事調動及薪資分配,能夠將經濟管理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為經濟管理模式的應用及發展提供相應的前提條件。關于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金支出原始材料,也必須要有效的對其完整性實施審核,其中主要包括原始憑證以及相應的資金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本項業務的支出規范性實施合理評估。經濟責任制的完善策略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對企業支出憑證及其相關資料進行保存,另外還要審核這些材料的完整性,采用最少資料及原始憑證對企業各項支出完整性實現,最大化的減少備案手續。關于一些復雜項目或者資金量比較大的項目,則在實施資金支付的時候則需要簽訂書面合同,在制作該合同時,加強對原始明細清單的審核力度,保證原始合同的規范性、合法性,在合同中能夠明確的反應設備數量及勞務支出,最后在制定經濟責任制度過程中,也能夠有具體的資料作為參考。
(三)提高績效管理的科學合理性
【關鍵詞】責任會計職能必要性建立程序
一、責任會計的定義
米切爾馬赫在《成本會計為管理創造價值》中對責任會計的描述為,“利用會計進行業績評價通常被稱作責任會計”。
責任會計是在分權管理條件下,為適應經濟責任制的要求,在企業內部建立若干責任單位,并對它們分工負責的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考核與業績評價的一整套會計制度。責任會計是以往的各種會計管理制度的發展。責任會計是企業內部的一項重要經濟管理工作,以科學管理理論為基礎,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各責任單位履行其經濟責任的會計信息。
二、推行責任會計的必要性
財政部在1995年的《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要建立以責任會計為主要形式的會計管理體系。為了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和完善,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現代企業的管理科學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較健全的責任會計制度。推行責任會計是深化企業改革的需要,也是會計改革的深化。目的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貫徹責任制度使當事人有責、有權、有利。對企業領導來說,有利于落實任務,控制全面,調動積極性;對企業各部門來說,都有一定的工作目標,對各部門、對職工能起到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作用,激發自覺性,發揮領導和群眾兩個積極性。
2.強化企業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必須推行經濟責任制,而推行責任會計就是落實、鞏固、規范廠內經濟責任制的有效措施。資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潤管理都實行目標管理,通過責任會計這個核算形式就可以把這些內容結合起來,建立會計管理體系、經濟效益保證體系,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所以推行責任會計是一項重要內容。
3.從會計工作本身來說,推行責任會計,它體現了會計工作是一種管理活動,具有管理職能,是從傳統的記帳報帳型發展為經營管理型的重要標志,是會計工作發揮管理作用、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是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所以說,有基礎的企業要盡快地推行責任會計?;A不完善的企業也要創造條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業經濟核算納入責會計軌道。
三、責任會計的職能
責任會計系統的任務是通過責任會計的職能來實現的,一般情況下責任會計的只能有以下幾方面:
1.預算職能。責任會計的預算職能就是合理的編制各責任單位的責任預算,作為各責任單位的努力目標以及衡量各責任單位工作成果的標準;
2.控制職能。責任會計的控制職能也稱為監督職能,就是對責任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按照事前制定的責任預算進行檢驗,對發現的差異及時進行調整;
3.核算職能。即對責任單位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采用會計核算方法進行記錄、計算,并通過一定方式向責任單位負責人和企業管理者反映責任單位責任預算的完成情況;
4.考核職能。以責任單位的責任預算為依據,根據責任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和資料,對各責任單位的工作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并使其工作成果與物質利益緊密結合起來。
四、建立責任會計的程序
1、合理劃分責任中心
責任會計是按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劃分經濟責任,建立責任中心,使責權利達到統一。因此,要明確責任中心、責任對象、責任績效與履行職責相適應的權力和經濟利益,從而有效地控制企業的經濟活動,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2、制定責任目標,編制責任預算。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根據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市場、資金籌措等情況,制定企業經營目標,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的責任目標應圍繞著總目標來制定,對總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并根據責任目標詳細編制責任預算。
3、編制考核報告,進行業績考評
一、會計及其同經濟效益的關系
會計即用觀察、計算、分類、總結等方法、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分析、反映、預算、為企業經濟管理提供經濟信息服務的工作。會計工作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會計預算、核算工作中始終以貨幣為計量尺度。一是它面對的是全部經濟活動,并且是對經濟活動完整、系統的計算與記錄。會計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會計反映、監督經濟活動,其目的還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這就決定了會計必然會與經濟效益之間存在一定關聯,這個內在的關聯就是:會計職能是為經濟效益提高而服務的;會計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企業會計職能只要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體現出來,換而言之,在企業經營活動和科學管理中,會計要立足于會計基礎性工作,分析、預測企業經濟前景,進而參與企業經濟決策與管理,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中可知,會計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企業提供經濟活動數量、數據,它更側重于通過數字和數量來反映企業經營情況,將企業勞動消耗、勞動成果、經濟利益聯系起來,通過對幾者關系的對比、考核,從而找到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因素,衡量企業經濟決策是否合理,進而完善企業經營決策。
二、會計在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
(一)正確提供經濟效益狀況反映數據
企業財務會計的主要工作除了登記會計賬簿、填制會計憑證、編制會計報表、管理會計檔案、辦理會計交接外,還有記賬、算賬、報賬,通過會計工作等。通過會計對企業經濟活動的近視記錄,企業可以系統、全面了解企業經濟效益狀況,如企業資金流走向、成本效益、經濟利潤、稅金等,了解企業經濟效益高低,進而在企業經濟活動中以這些信息為參考依據,調整經營決策、管理思路,加強經營管理,以實現企業經濟目標。因此,可以說,會計提供正確數據,可以為經濟效益提高提供根本保證。
(二)經濟效益提高的推動力量
現在會計不僅要有事后記錄、反映功能,還要能通過信息分析、綜合比較,科學預測企業經濟前景,能動為為企業經濟活動提供全面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合理的會計分析可以為企業經濟效益提供幫助。因為合理分析、評價經濟效果的重要目的是結合企業經營活動,對企業指標體系進行評測、考察,然后為企業發展思路調整、發展步伐調節加油助力。在經濟效益已經成為經濟工作中心的今天,科學的會計管理,能有力促進經濟效益提高。
(三)責任會計的積極作用
企業生產大計和效益使命,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企業職工身上。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需要廣大職工發揮工作積極性,也需要經濟責任制的貫徹執行為其鋪路。企業會計工作的基礎是責任會計制度,在責任會計制基礎上,企業會對各部門、單位、個人的生產責任做出指標性規定、科學安排。然后,在企業產出中,還會對責任指標執行情況進行逐級考核,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績,將責任者的任務完成情況與其物質利益直接掛鉤,這樣不但可以充分調動責任者的積極性,還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四)參與經濟決策,服務經濟效益
企業工作涉及的內容不但有企業物化勞動耗損、企業資金占用和周轉情況、企業銷售成績和財務結果,還包括企業現金流量、企業償債能力等。總之,會計工作會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并最終參與到企業經濟決策中去,為企業經營目標預測、經營決策、效益分配提供參考,為企業宏觀、微觀經濟效益服務。此外,會計還具有監督職能,利用詳實、全面的會計信息,會計可對企業經濟行為進行規范、監督,進而提高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如何發揮會計在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
(一)規范單位經濟工作秩序,整頓會計基礎工作
會計基礎工作時會計工作和經濟管理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經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因此,要想增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綜合結果,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企業首先要真規范內部經濟工作秩序,整頓好會計基礎工作。具體來說,企業首先要重視經濟法規的制度效應,完善經濟管理規章制度,歸企業出工、進料、領料、消耗、操作、成本進行制度規范,杜絕出工考勤松懈、進料無驗收、消耗無定額、操作不規范、優劣不獎懲、經濟責任不清等現象,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有力保障。整頓會計基礎工作的重點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會計法規宣傳,使會計部門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對會計基礎工作要求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使他們認識到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做好會計基礎性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企業發展需求,也是國家經濟法規的要求;開展會計培訓,加強會計管理隊伍建設。會計人員的會計業務知識、實務操作能力決定了企業會計工作質量,為了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企業應在完善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上,利用企業網絡學習平臺、會計函校學習、組織培訓、進修學習、專家講座等形式,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會計人員培訓、教育工作,以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創建會計驗收機制。在市場競爭環境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要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在部門領導、生產組組長、會計帶頭下創建企業會計驗收機制,規范企業生產驗收標準,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打分、監督,如實記錄企業原料訂購、分配、燃料、動力和工具消耗、工時定額等狀況,由每個會計對自己負責的考核項目進行管理、驗收,以保證會計規范化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質量。
(二)強化會計管理職能和功效
強化會計管理職能,就是充分發揮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會計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核算職能、監督職能,會計核算工作的內容主要有記賬、算賬、保障等,會計之友不斷開辟新的工作領域,做好經濟情況分析和記錄工作,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強化會計核算職能的方法有: 加強會計管理理論研究和學習,明確會計管理目標,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會計管理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使會計人員在黨的領導下,加強會計知識和技能學習,學習和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知識,提高職業道德,整頓工作作風;確保會計工作面向企業生產、基層和群眾,提高會計核算手段,拓展會計預測、決策、控制、評價在企業發展中的功能,確保會計工作尤其是會計信息能全面、系統、準確、及時的反映企業經濟情況,能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益參考;給予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經濟決策的權利,在重大技術改造決策、生產項目中,加強會計核算管理,認真審查投資項目的經濟效果。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的方法有:建立健全會計法規,嚴格財政紀律,以制度的形式明確會計財務工作目標和原則,界定財會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允許會計人員憑借特殊地位和職權,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準確性進行審核和監督,對實物款項進行記錄、監督,做好企業資產清查、記錄工作,以提高企業資產利用效益。允許會計部門和財會人員對企業財務報告、財務收支進行監督,以確保企業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準確、可靠、可用。與此同時,企業還要做好會計賬薄監督,并督促會計部門配合國家工商行政、稅務部門的監督工作,嚴厲打擊弄虛作假、貪污浪費的經濟行為。
關鍵詞:管理模式優勢對照分析
經濟責任制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最早從1978年開始試點,1981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經濟責任制適應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我國企業管理模式從“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和“質量效益型”轉化的要求。經濟責任制對我國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國有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產生過重大影響,對推動中國企業管理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績效管理是最近十多年來,國際上廣泛采用的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通用(GE)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將績效管理的運用推向了,使該公司業績實現了多年來的持續增長,GE公司成了近幾年來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杰克。韋爾奇也成了世界第一CEO.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企業開始接觸績效管理,本世紀初掀起了“韋爾奇熱”,績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國。
筆者通過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和學習培訓,認為績效管理模式和經濟責任制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區別:
1、管理模式建立的價值觀導向不同
1.1經濟責任制可以說主要是站在利益的角度設計的,其主要管理思想是為了調整和規范國家、企業和員工的分配關系,界定其經濟責任、利益和權力。由于政企不分,政府關心自己的利益;企業經營者關心的是對上級的承包指標能否完成;員工關心的是與自己收入掛鉤的指標能否完成。也就是說,在經濟責任制管理模式下,國家、企業和員工重點關注的都是自身利益,很少關注企業的戰略發展和員工職業成長。經濟責任制把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宣傳文體工作與企業文化混為一談,企業員工在利益驅動下,處在無靈魂的精神土壤狀態,缺乏使命感、方向感和成就感。
1.2績效管理推行的是一種基于企業戰略的管理思想,它關注的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使命、愿景;倡導的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和共同的企業文化。通過強化正確的價值導向,使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使員工自覺的響應和參與企業創新和變革;采用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的思想,把企業戰略目標和價值觀層層傳遞,實現企業、部門和員工的共贏。因此,績效管理被稱為:“企業戰略落地的載體;構建和強化企業文化的工具?!崩纾杭t塔集團卓越績效《管理手冊》中的三大基石,一是使命:向顧客奉獻優質、品味多樣的卷煙產品,滿足消費者需要,回報社會;二是愿景:成為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煙草工業企業,鑄造“紅塔”品牌;三是企業核心理念:“山高人為峰?!?/p>
2、管理模式依據的理論不同
2.1經濟責任制管理理念的基礎理論是麥格里戈X——Y理論中的X理論,該理論認為多數員工在潛意識中天性消極懶散、安于現狀;他們不愿意承擔責任,只想多得收入少出力;絕大多數人沒有雄心壯志和創造力;必須用強制辦法乃至懲罰、威脅,使他們為達到組織目標而努力。認為管理的唯一激勵辦法,就是以經濟報酬來激勵生產,只要增加金錢獎勵,便能取得更高產量、更好質量。這種理論特別重視滿足員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重視懲罰,認為懲罰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因此,經濟責任制采用的主要是經濟懲罰的手段,促使員工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完成規定的工作指標任務,懲多獎少。經濟激勵措施用得多,其他激勵措施用得少,正向激勵程度明顯不足。
2.2績效管理理念的基礎理論是Y理論和X理論相結合,并以Y理論為主導,Y理論認為大多數員工在潛意識中都愿意為企業努力工作,并積極承擔責任,具有相當的創新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只要企業在物質激勵、精神激勵上做到公平、公正,對員工的職業成長和人生價值實現有幫助,員工就認可企業的管理方法。企業中部門與部門、團隊與團隊、員工與員工、員工與管理者間的溝通將會和諧進行,企業的各類績效目標就能夠順利得以實現。例如:韋爾奇采用“活力曲線”進行員工評估,對GE公司的出色員工給予股票期權和職業培訓等獎勵,他認為對員工的激勵應該是金錢和精神鼓勵雙管齊下。
2.3在管理方法的理論上,經濟責任制是在我國經濟核算制和崗位責任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上世紀90年代初,也引入了方針目標管理辦法,但推崇的是行政強行推動,缺乏橫向溝通,以致逐步流于形式。績效管理運用的是目標管理和KPI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協商性、支持性和管理前瞻性明顯增強。
3、管理模式運用的范圍不同
3.1經濟責任制的運用范圍相對廣泛,涉及政府、企業和員工,在它身上仍然存在計劃經濟的烙印。其形式主要有三種:國家與企業間的經濟責任制(承包經營責任書或經濟目標責任制書);企業內部的經濟責任制(聯產聯質責任制或內部經濟責任制);企業之間的經濟責任制(經濟責任合同書或協議書),它將國家、企業和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承擔的經濟責任與其相應的物質利益、經濟賠償和工作權限相掛鉤。
3.2績效管理主要運用于公司內部,與政府和其他企業沒有直接的關系,是全球企業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種管理方法?;谄髽I戰略的績效管理體系由績效目標體系、績效管理過程、績效考核制度設計和績效管理組織與責任體系四個主要部分構成。績效管理是指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在制定目標和如何實現目標上所達成共識的過程,以及引導員工成功達到目標的管理方法和促進員工取得優異績效的管理過程。它可采用共同溝通、協商的形式簽訂企業和部門、部門和部門、部門和員工(或主管與員工)的KPI管理協議書,來確保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
4、指標體系設計的關注點不同
4.1經濟責任制主要關注的是生產經營成果、工作責任與部門、員工的收入分配的掛鉤考核,其重視的是經濟、技術指標,如產量、銷量、質量、物耗、設備有效作業率等指標,忽視了創新類指標和內部運營指標的設定??冃Ч芾碓谥笜嗽O計上不僅關注經濟技術類指標,更重要的是關注客戶滿意度指標、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等指標。例如:紅塔集團大理卷煙廠在績效指標設計中,不僅有產量、質量、銷量和物耗等生產經營指標;還設計有貨款回收率、資金占用和銀行利息等財務指標;同時還設計有市場準入、客戶滿意度測評、業務和管理流程再造等創新指標。
4.2在指標的確定上,經濟責任制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將企業計劃目標和責任指標進行分解,重點不夠突出,量化程度較低;而績效管理是將企業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和業務重點指標進行層層分解,重點突出,量化程度更高,倡導的是管理者和員工一起來制定績效指標,使員工真正地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來。
4.3在考核方法上,經濟責任制注重的是對結果的考核,屬于“秋后算賬”,員工逆反心理較重;而績效管理不僅注重績效結果的考核,還要注重實現績效過程的行為評價,同時又注重部門和員工的未來績效。由于績效指標是通過層層共同協商、討論制訂的,員工和部門都容易接受;而且年終評價主要是靠量化指標說話,管理者和員工基本能做到心服口服。
5、與薪酬體系和人力資源制度對接的程度不同
5.1經濟責任制是國企分配的重大改革,但薪酬構成復雜,分配差距過小,平均主義問題仍然突出??己私Y果雖然與員工收入相掛鉤,但幅度太小,開始推行時,有的企業僅僅與工資晉級有關,與基本工資和獎金無關,同一職級的崗位,收入能超過一半的情況非常少見。為追求所謂的“公平”,為企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員工,得不到重獎,管理者和員工對考核的態度是考好考壞都無所謂。就其根源就是考核結果沒有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效銜接。
摘 要 當前,由于經濟的不景氣和建筑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使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現金流受到了影響。資金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對于企業的運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討論了建筑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提出了優化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建筑企業 資金管理 優化 對策
伴隨著經濟騰飛的步伐,大量重型建設投入生產,施工建筑行業的規模也日趨擴大,隨之面臨的情況則是企業的持續發展與資金緊張這對矛盾如何平衡。資金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不僅影響企業的擴張發展,也不利于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因此,加強資金管理不僅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更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建筑施工企業對于資金從施工準備、工程施工、施工結算整個資金運動過程,需要不斷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使用機會成本,為企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一、建筑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
1.市場競爭激烈導致資金緊缺。目前,建筑市場競爭激烈,為了達到中標的目的,建筑施工企業往往壓價競標,有的企業甚至不惜報低價,投標報價低于工程預算,甚至低于工程成本。同時由于投標報價低,企業的利潤空間小,建筑施工行業利率低,使得資金使用更為緊張。再加上按工程總價一定比例支付的投標保函押金以及建設方要求施工企業支付的質量保證金,施工企業有較多資金被占用,不能參與企業的正常周轉,導致企業資金緊張。
2.固定資產投資盲目造成資金緊缺。為了獲取工程項目,部分施工企業不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規模大小,對于新工程盲目招攬,不進行可行性研究就著手貸款購置新設備;待工程結束設備則閑置不用,造成新設備使用率不高,使資金失去流動性,超過企業資金的承受能力,使企業經濟上背上包袱。進行固定資產盲目投資后閑置,除造成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資產占用資金成本過高外,還使企業折舊負擔沉重,導致虧損,形成固定資產過剩的后果。
3.資金管理缺乏重點。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在資金管理中不分主次和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對于重點環節未能重點控制。在進行資金劃撥時,不分輕重緩急,對非重點環節資金充足,對于重點環節,則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導致資金周轉不靈,使用低效。部分企業不注重經濟效益,在資金劃撥時缺乏全局觀念和效益觀念,未能把資金管理擺到重要位置來抓。
二、優化建筑企業資金管理的對策
1.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起全面的預算制度,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如:預算領導小組,來負責預算組織和實施,加強管理。要以“量入為出,重點突出,注重節約”為原則,加強預算的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全部環節的管理,對預算計劃的編制、審核、下達和執行程序進行規范,對于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差異進行分析和控制,不斷改進,保證預算的執行效果,對總預算做好綜合平衡。對于年度預算計劃,要落實各個責任單位,強化科學管理,大力發揮預算對于生產經營的指導作用。在進行年度預算時,應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目標相一致,加強與各二級職能部門的溝通和聯系,督促預算計劃的執行能夠與落到實處,確保預算計劃執行全過程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要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定期分析,建立預算分析制度,充分收集財務、政策、法律、市場等各方面的資料,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對預算執行單位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存在的潛力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每期末,要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客觀分析,以進一步提高預算的合理性、科學性。
2.強化經濟責任制度。在當前充滿競爭和變數的市場環境中,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而內部經濟責任制體制是施工企業有效進行資金管理的有效手段。要加強建筑施工企業的內部責任考核機制,強化內部管理體制。要從單個工程項目管理入手,實行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對于資金管理出現問題的項目,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懲處,對于資金管理到位的項目,要結合經濟上的獎勵。從制度和體制上保證資金管理的效果,有利于提高項目班子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項目的資金使用效率,縮短資金周轉周期,取得良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3.優化固定資金管理。建筑企業用于購置生產設備、施工機械、運輸設備和建造房屋等固定資產的資金,是企業經營資金的組成部分。固定資金的實物形態是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價值隨著使用過程中的消耗,逐漸轉入產品成本中。這部分價值在產品銷售以后逐步取得補償,構成折舊基金,用于固定資產更新。隨著生產的不斷進行,固定資產的價值不斷轉移,直到報廢時,固定資產才完成一次周轉。
4.加強項目資金管理。近年來,商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不容易預測,建材市場價格變化對建筑施工企業影響最大,預防和轉移這方面風險對施工項目帶來的損失是很多建筑承包商風險管理的難點。但是科學地看待市場,利用建材市場價格波動有利的一面增加施工項目經濟效益;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轉移其帶給施工項目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建筑承包商就可大幅度降低或消除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影響。要強化施工項目合同管理,將市場價格波動因素寫入合同條款,動態的轉移建材大幅度地漲價帶來的項目成本增加,在造價中合理地補回價差。但對于風險自擔的總價合同,承擔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對建筑承包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只有加強資金管理,節約成本,提高施工合同履約能力,減少施工過程成本損耗,降低經營管理風險,建筑承包商才能有效抵御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加強工程節點結算和竣工決算管理,爭取在工程中寫入工程節點和竣工結算及其時限款項,使資金能及時到賬,減少資金流量大幅度波動。同時了解建設單位、分包單位、材料供應商的詳細信息,對其資金、履約能力要分析,并能靈活的寫入相應合同條款,讓他們分擔一部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三、結論
總之,資金管理是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資金管理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和擴大。要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強化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度,優化固定資金管理,加強項目管理,從而不斷提高企業資金管理水平,捉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會計信息;責任會計
1 引言
隨著《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的實施,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工作,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內部會計控制則是內部控制中的重中之重。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一般來說面臨著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二是如何協調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是建立在內部協調性的基礎上,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最基本的工作,同時,也是企業能夠生存和發展的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盡管控制目標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但會計控制在內部控制系統中仍處于核心地位。
2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作用
2.1 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實施
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是企業進行合法經營的先決條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對企業內部的任何部門、任何流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對所發生的各類問題進行及時糾正,有利于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和法規得到有效的執行。
2.2 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保證會計信息采集、歸類、記錄和匯總過程的準確性,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3 有效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達到生存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內部會計控制作為企業管理的中樞環節,是防范企業風險最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企業風險的有效評估,不斷地加強對企業經營風險薄弱環節的控制,把企業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之中。
2.4 維護企業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財產物資的采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有效糾正各種損失浪費現象的發生。
2.5 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
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利用會計、統計、業務等各部門的制度規劃及有關報告,把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等各部門及其工作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企業整體的作用,以順利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通過會計控制的監督與考核,真實反映業務實績,配合合理的獎懲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及潛能,促進整個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3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由于環境及企業前景的不確定性,內部會計控制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具有按管理部門需要來保證執行經濟業務和完成工作的職責,以及保證制度正確實施的有效程序。
3.1 恰當授權
一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使所執行的每項經濟業務都經恰當授權,或是一般授權,或是特定授權。一般授權規定批準經濟業務的標準條件,特定授權包括嚴格的條件和有關具體人員。在企業組織中,最終的權利屬于股東,并由其授權給董事會、高級職員和管理班子中的其他成員。管理當局依次授權給特定的個人或部門,使他們有權去執行某種活動。內部控制制度應按正確的金額,在適當的賬戶中,按經濟業務發生的時期,提供相關資料。正確的經濟業務記錄是保證會計資料真實性的前提條件之一。
3.2 職務分離
授予某部門或某人去擔任一項具體職責時,必須相應地擴大其在進行活動中的權利。授有權利和負有責任的人員承擔著經營和保管的職務,不能同時擔任記賬的職務。在開展業務活動時,要使每項經濟業務至少有兩個不相容的人員或部門參與,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內部會計控制得以實施。
3.3 正確性檢驗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采用一切有效的程序來保證制度的正確實施,并保證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性。常用的方法有:賬戶控制、復式記賬控制、分批控制、定額備用制等。賬戶控制是檢驗正確性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應用復式記賬,每發生一筆經濟業務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用相等的金額、相反的方向、全面地相互聯系地進行記錄。建立分批控制,是特別適用于電子數據控制系統的一種程序,同時也能有效地應用于其他方面。一批經濟業務不論在任何時候記錄,或者以對數據不論以何種方式進行處理,都應對之建立控制數額。定額備用制是用來建立正確性控制的另一種方式。常用的例子是由保管人經常負責一定數額的備用現金。它還可以用于企業對分支機構或各部門的現金控制。
4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建立的原則
4.1 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不相容植物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常見的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與業務稽核、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
4.2 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設置應涵蓋企業內部的各項經濟業務、各個部門和崗位,并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將內部控制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關鍵控制點。但并非控制點越多越好,一些理想的內部控制往往因成本過高而被管理當局棄用。因此,控制點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成本與效益的關系,力爭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3 合法合規性原則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須遵循合法合規性原則,力求將每一項經濟業務活動控制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
4.4 權責對應原則
即對每一個部門和人員,在授予權利的同時,必須明確其相應的責任。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控制的權利,并且做到責任與利益掛鉤,過失與處罰對等。
5 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和管理必須解決的問題
5.1 會計核算體制問題
企業會計核算體制是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形式。隨著經濟責任制的落實和逐步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權限逐步作了調整,從而有效地調動職工當家理財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會計資料能夠及時、準確地記錄、反映、考核、分析企業內部各單位甚至個人履行經濟責任,取得經濟效果的情況,以便正確計算和處理獎懲問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種廠部集中核算或是廠部、車間兩級核算的體制需要改革,應建立“責任會計”核算體制,即按經濟責任劃分的層次和部門進行預算和結算。
5.2 企業內部基礎工作、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業務水平問題
扎實的企業內部基礎工作、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是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保證。企業經濟責任制的建立,對數據管理的要求更高、更準。從經營決策的提出、計劃指標的制訂,直到考核、分配,都必須以數據為依據。目前多數企業已經實現管理電算化,財務工作也已從“核算”向“管理”轉型,但是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文化素質偏低,影響其管理監控職能和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因此,有必要對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再教育,專業職能部門實行持證上崗,無合格證書者,不能繼續從事相關管理和專業技術工作。
5.3 內部核算指標、內容問題
推行經濟責任制,考核內部責任單位和個人的經濟效果,要從提高經濟效益出發,分解下達指標。為此,要建立一整套科學的內部核算指標體系,包括產量、品種、質量、成本、消耗、資金、安全、環保、科研等指標。要把這些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內部各車間部門甚至落實到人。這樣使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和職工,都能通過自己的本職工作。圍繞提高經濟效益而廣泛地參加理財、精打細算,會計核算也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而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現代企業管理中,財務管理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而成本費用管理則為重中之重,成本是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耗費的總和,是衡量生產耗費和補償的尺度,是一項綜合性指標,因為它既受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制約,又反作用于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在市場經濟競爭機制高度發展的今天,一個企業成本費用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企業利潤的多少及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小,并決定著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因此,加強成本費用管理,降低成本耗費,既是改善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推動力,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之所在。
就企業而言,既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進行產品成本核算、計算產品盈虧,又必須建立和發展適應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管理需要,有利于落實經濟責任制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制度。
近些年來,許多企業實現生產和效益增長,經營狀況持續穩定協調地發展。成效的取得一方面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效應,另一方面是企業立足內部挖潛,大力壓縮成本費用開支,強化科學管理的結果。同時,也是加強財務管理,開展責任成本,注重經濟責任制的成果。一系列的實踐結果表明,推行責任成本,充分調動生產力中最活躍的人的因素,以人為中心,為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是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1.責任成本及其與相關成本的區別
責任成本是按成本劃分責任,是以各個責任中心為對象而歸集的可控成本。所謂責任中心,是指一定范圍內有專人承擔規定責任和行使相應職權的企業內部單位。而所謂可控成本則應符合三個必備條件:(1)責任中心有辦法知道將發生什么樣性質的耗費;(2)責任中心有辦法計量它的耗費;(3)責任中心有辦法控制并調節它的耗費。凡是不屬于各類責任中心可控的成本,均屬非責任成本。
所謂成本中心,即是對成本或費用負責的責任中心,換言之,只是考核其所發生的成本和費用,而不形成或不考核其收入的責任中心。成本中心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責任中心形式。上至工廠一級,下至車間、工段、班組甚至個人都可以劃分為成本中心。
(1)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
責任成本與產品成本是有所區別的,表現在:一是成本計算的對象不同。責任成本是按責任中心為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而產品成本則是按產品為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二是成本計算的原則不同。產品成本是按客體歸類的,誰受益,誰承擔,而責任成本則是按責任中心歸類,誰負責,算在誰的賬上。三是成本計算的內容不同。責任成本按照成本的可控性進行歸類,只包括可控成本,不包括不可控成本,故責任成本一般不是全部成本,而是某幾個項目的成本,而產品成本則包括全部生產成本。四是成本計算的目的不同。責任成本計算著重分清經濟責任,考核責任中心業績,向管理要效益,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而產品成本計算則是考核產品成計劃的完成情況,為計算企業利潤,給產品定價服務。
(2)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在以責任中心為對象考核評價成本中心工作成果時,其責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構成的,如班組的責任成本,是班組可以控制,應由其負責的成本,一般包括消耗的原材料、機物料和生產工人工資等。
同時,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某一個責任中心而言,一個責任中心的不可控成本往往是另一責任中心的可控成本。例如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對于班組來說是可控成本,車間管理費用則是不可控成本,但對于車間來說,都屬于可控成本。一般來說,責任中心的管理權限級別越高,其可控成本的范圍就越大,對于企業最高領導階層來說,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成本。
2.責任成本制度
責任成本制度是在企業內部,通過劃分成本責任中心,編制責任預算,明確責任目標,組織責任核算,實施責任成本預算控制,提供業績報告,對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的可控成本進行核算、控制、監督與考核的一種內部經濟責任制度,它是對生產經營過程進行成本控制的有效形式。產品成本根據誰受益,誰承擔原則歸集,是按客體歸類的完全成本;而責任成本是根據誰負責,誰承擔責任歸集,是按責任中心歸類的部分成本。那么,實行責任成本制度,需要實施哪些具體步驟呢?
(1)劃分成本責任中心權限
正確劃分成本責任中心是實施責任成本的先決條件,只有確定責任中心,分清各責任中心的經濟責任,才能對各責任中心進行評價與考核,劃分責任中心并不要求企業將原有科室、車間的組織機構打亂重劃,而是要在原有基礎上,明確各科室、車間的核算內容和經濟責任,并分別考核其經濟效益。
(2)分解成本指標,編制責任成本預算
預算可以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編制,首先,以全局角度編制企業的總預算,規定整個企業及其生產經營各方面的總目標和任務;其次,以責任中心的角度把總預算進行分解,形成責任預算,所以責任預算,實際上是一種把企業總預算中確定的目標按照企業內部各個責任中心不同責任范圍進行劃分,落實到各部門和各級組織而編制的一種預算。
二、物資倉儲公司推行責任成本實例
1.物資倉儲公司推行責任成本基本作法
(1)自然狀況及費用管理形式
物資倉儲公司,主要負責某公司物資倉儲的驗收、儲存、加工、發放等一系列過程的控制管理工作,屬于費用單位。
該公司設生產科、行政科、機動科、供應科、機械化隊、經理辦、財務科和安全科為8大費用中心。費用控制主要以公司各年下達的費用預算為依據。
(2)費用管理現狀及推行責任成本制度的起因
由于物資倉儲公司成本考核,只注重事后費用核算、分析而忽視事前費用預測和事中的費用控制,并沒有注意到生產力中最活躍的人的因素,沒有實行費用全員管理,缺乏群眾基礎,表現為費用發生狀態上呈上升強化趨勢。2008年該公司費用實際發生4,325萬元,較上級下達的費用預算4,200萬元,超支125萬元,費用超支率3%。
2009年初,上級公司要求各單位費用壓縮,嚴格按預算管理,對費用支出負責,不允許超支,執行結果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與獎金直接掛鉤。
該公司領導根據上級要求簽了責任狀,領回考核指標。其中費用預算為4,100萬元,較2008年實際發生費用4,325萬元,壓縮了225萬元,費用降低率為5.5%。
(3)分公司推行責任成本制度的模式
責任成本制度是對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的可控成本進行核算、控制、監督與考核的一種內部經濟責任制度,即是將企業的費用總預算,按責任層次和職責范圍,逐級分解、層層落實到企業內部各費用中心,并對其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核算監督、評價和考核,以保證費用總預算的最終實現,是一種與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有機結合的一種費用控制制度。
2.責任成本制度的效果
通過實踐證明,責任成本制度的推行,對增強全員成本管理意識,強化成本費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效果是顯著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促進了職工成本管理意識的增強。
第二,促進了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的提高。責任成本制度的推行使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也轉向了成本費用的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提高了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
第三,促進了成本費用的降低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該公司出色地完成了年初上級下達的費用預算,其中,2009年實際發生的費用額為4,088萬元,較2008年實際發生4,325萬元,降低費用237萬元,費用降低率為5.8%,超額完成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