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5:49: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期貨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金融期貨品種法律制度自律監管
一、文獻綜述
20世紀70年代,由于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浪潮的沖擊,國際經濟環境動蕩,全球范圍內利率、匯率波動風險增加,具有套期保值功能的期貨應運而生。此時,一些西方學者利用隨機過程展開始對市場價格進行研究,獲得了許多關于金融期貨理論的研究成果。至20世紀90年代,國內也出現了許多對金融期貨基本問題的研究。金融期貨研究組(1993)孫超英(1995)等基本上都介紹了金融期貨的基本情況及功能,并對于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提出了相關意見。楊玉川(1998)以國際金融期權期貨發展為實證,對我國發展期貨期貨市場進行探討。錢小安(1995)還曾從市場關系角度對金融期貨進行研究,認為國債期貨存在崩潰可能,但由于之后國債期貨被暫停,這方面研究并未繼續深入。21世紀以來,國內對期貨研究逐漸增多,武春曉、姚文平(2001)討論了股指期貨交易規模問題,呂曉峰(2003)基于效率層面對金融期權、期貨與基礎市場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但我國對金融期貨市場研究仍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二、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交易品種少、創新性不足
金融期貨是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同樣具有發現價格、回避風險、套期保值的功能。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證券、貨幣、匯率,利率等。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經歷了二十多年歷程,時間稍短,因此在交易品種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相較于國外發達的金融期貨市場,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品種稍顯匱乏。20世紀90年代,我國曾推出外匯期貨、國債期貨和股票期貨等金融期貨品種,但由于當時市場的問題,大多期貨類型都未形成規模,只有國債期貨得以幸免,但國債期貨后又由于327國債事件被停止。如今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上外匯期貨市場難以運行,股指期貨交易品種數量少。而交易品種數量過少直接限制了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使巨額資金有機會對金融期貨價格進行干預,為大資金操縱金融期貨提供了可乘之機。早在2007年就有過關于滬深300指數是否被人為操縱的討論,今年股指期貨正式受監管層同意批復之后,中信證券就曾出爐一份報告,暗示股指期貨存在縱的可能。倘若金融期貨市場不進行品種創新,使金融期貨的品種更加豐富,金融期貨交易規模因此擴大,就難以消除被大資金操縱的風險。此外,品種缺乏還抑制了金融期貨的交易需求。金融期貨品種是金融期貨市場的交易對象,是金融期貨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資源,期貨市場所具有的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功能也是依托于期貨交易品種展開的。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品種過少,不僅導致大多數行業規避風險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而且容易造成市場系統性風險積聚,即可能產生大筆資金相對集中于少數幾個品種的現象,造成市場集聚效應,個別品種不堪重負,市場泡沫化;甚至引發金融震蕩,成為社會不安定的誘因。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品種單一,主要是由于缺乏適宜的運行環境,市場參與者對金融期貨了解不夠深入,市場不夠成熟。加之新品種上市機制存在缺陷,一個新的金融期貨品種上市往往需要經過復雜的審批程序,面臨環節多、成本高、周期長、不確定性大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品種單一的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針對品種匱乏問題,可以積極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并依據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的現狀進行一定改造,優化品種結構,改善金融期貨市場中的問題。
三、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我國期貨市場的往往法規是當某方面問題發生后針對相關問題制定的,金融期貨市場利益誘人,易出現各種類型的非法事件,而發生的問題越多相關的法規也隨之增加,過多的法規給期貨市場上的執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如中國證監會針對期貨主要市場的問題就制定了十幾個規范市場運行、控制市場風險、嚴厲打擊操縱市場行為的文件。不過是主要問題便已經制定十余個文件,那么要想解決市場上其他林林總總的問題所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數量之多便可想而知了。若是以這種方法用來全面規范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的問題,那么將是繁復低效的。規范性文件過多只是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之一,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的法律監管方面同樣存在著問題。在我國,雖然有許多關于金融期貨市場的行政命令與法規,但到現在仍沒有一部期貨交易的法律,只是依靠效力層次和權威性并不足夠的法律法規支撐,行政色彩過于濃厚,十分不利于期貨市場的監管和規范。哪怕是美國,從創建期貨市場到法律法規逐漸完善也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何況由于歷史局限性,中國在金融期貨市場走的是“先發展,后立法”的路子,因此法律體系存在不完善的情況情有可原,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還是必須著手解決。要想改善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存在的法律缺陷首先必須建立全國性的立法支持,使得監管能夠有法可依,監管進行起來能夠“底氣十足”;其次還要轉變“一事一立法”的法規制定方式,建立一套完備的期貨市場法律體系,更好的對金融期貨交易進行監督,減少市場中違規行為的發生,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的平穩運行。四、期貨交易所的自律監管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推行與改革開放的擴大,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繼續深入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相較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國的金融期貨市場還很年輕,金融期貨交易所自律監管也難免存在缺陷。首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定位模糊,導致交易所自律性受損?!镀谪浗灰坠芾項l例》規定期貨交易所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法人,而《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又明確規定金融期貨交易為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二者內容相互矛盾,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定位不明確。不同法律主體的目標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實行公司制,那么交易所將以營利為目標,而實行會員制則相反。如今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若是以公司制為出發點,那么交易所很有可能會為了獲得更多利益而減少自律監管的支出,放松對會員交易行為的監管,交易所的自律性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其次,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自律監管自身的積極性不足。中國金融證券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準,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交易所,屬于期貨交易所,與證券交易所的性質相同,共同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監督管理。并且,在金融期貨市場問題的處理中交易所的規定和一些行為也是由政府主導的,這種力度的監管大大降低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獨立性與自主性,易滋生其對政府的依賴,自律監管的積極性必然也受到影響。有問題并不可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成長才最重要。對于交易所自律監管所存在的問題,尋求期貨交易所營利性與自律性的平衡是關鍵,只有定位明確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才能更明白自身的職責所在。當然,我國政府對期貨交易所也應進行適度引導,給予交易所一定的獨立性,使其能夠積極進行自律監管。
參考文獻
[1]甄征.發展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的相關研究[F].華中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股指期貨;監管;風險
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產生最晚但發展最快的品種,誕生伊始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把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帶向了新的高峰。我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通過開展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交易,能夠有效地防范系統性風險,以相對較低的轉軌成本促進資本市場的成熟和完善。隨著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和滬深300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的推出,我國資本市場將告別只有現貨沒有期貨的歷史,而股指期貨作為首推交易品種也成為熱門話題。
1股指期貨概述
1.1股指期貨的概念
股票指數期貨(stockindexfutures)簡稱股指期貨,是一種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金融衍生產品。目前世界上有37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股指期貨。在此背景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掛牌成立,并在成立后迅速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仿真交易。根據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規律及我國資本市場現狀,股指期貨交易的正式推出近在咫尺。
我國股票市場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在上市公司數量、市場總量、交易量、上市公司數量、運作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規模,截止至2008年11月21日,我國境內上市股票數量已達1648只,股票市價總值達13.8萬億元,上市證券數2143只,初步形成了現代證券市場的基本運作架構。但作為一個新興市場,我國股票市場同時也存在系統風險大,投機氣氛濃,股價波動幅度大等特點。
國外多年的實踐研究表明,股指期貨不但可以使資本市場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健全,而且同時有利于提高社會總效率,增強金融系統抵抗總體金融風險的能力。在此種情況下,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充分發揮衍生品的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分散和轉移風險的功能,對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效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2股指期貨的基本特征
(1)合約標準化;
(2)保證金交易;
(3)每日無負債結算;
(4)交易集中化;
(5)T+0雙向交易;
(6)提供較方便的賣空交易;
(7)交易成本較低;
(8)市場的流動性較高。
1.3股指期貨的基本功能
一般來說,期貨交易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價格發現功能,一是套期保值功能。作為金融期貨的一種,指數期貨也具有這兩個功能,同時股指期貨還具有風險管理和轉移功能及資產配置功能。
1.4我國股指期貨交易現狀
我國曾在1993年進行了股指期貨交易的嘗試。1993年3月10日,我國的海南證券中心開辦了以深圳綜合指數為標的物的股指期貨交易。由于當時我國的股票市場才剛剛起步,規模太小,在運作上又存在著許多不規范之處。深圳綜合指數經常大幅波動并容易被人所控制,從而深圳綜合指數期貨交易只維持了半年即被中止。股指期貨交易的最初嘗試以失敗而告終。
自2006年以來,中國證監會按照“高標準,穩起步”的原則,積極籌建金融期貨市場。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準,由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交易所,于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并于10月30日迅速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的仿真交易活動。
在滬深300股指期貨仿真交易合約設計上,每一合約的合約乘數為每點人民幣300元。合約價值為股指期貨指數點乘以合約乘數。合約交易的最小變動價位是0.2點指數點,交易報價指數點須為0.2點的整數倍。合約的交割月份分別為交易當月起連續的二個月份,以及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中二個連續的季月,共四期,同時掛牌交易。每日漲跌幅度為前一交易日結算價的±10%。其中,熔斷價格幅度為前一交易日結算價的±6%。最低保證金水平由交易所確定,到期交割方式為現金交割。交易指令分為市價指令、限價指令等指令類型,所有指令當日有效;交易結算方面,交易所的結算實行保證金制度、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等;交易風險的控制方面,交易所實行價格限制制度,價格限制制度分為熔斷制度與漲跌停板制度;交易所實行限倉制度。
2對監管部門的建議
(1)健全市場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期貨市場相關法規。
股指期貨是一把雙刃劍,投資者既可以利用其套期保值的功能規避股票現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也可以利用其杠桿效應進行過度投機。因此需要監管機構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預防和打擊股指期貨市場發展初期的過度投機,穩定整個市場。在法規體系上,目前我國期貨市場主要依靠《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公司管理辦法》和《期貨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等,規范著市場的制度體系。針對股指期貨仿真交易的推出,管理部門先后出臺了《期貨公司金融期貨結算業務實行辦法》、《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管理試行辦法》等法律法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也頒布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結算細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等交易所規則。但應該看到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從長期來看,應按照國際慣例,制定股指期貨的監管、交易、結算、風險控制等的具體法律規定,從而形成在統一期貨法規下證監會依法監管與交易所自律管理的股指期貨監管體系。
(2)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從制度安排上防范市場風險。
金融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事關金融期貨的平穩推出、功能發揮和長遠發展,是各項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期貨在國際上雖然發展比較成熟,但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廣大投資者還比較陌生。金融期貨專業性強、風險程度較高,其投資理念、風險控制與現貨市場有著本質的區別,在交易標的、風險特征和運行規律方面,與商品期貨也有很大不同。要通過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增強對金融期貨的風險意識,提高投資決策的水平,樹立科學的投資觀念,使投資者理性參與市場。對于金融期貨要堅持正確的導向,既要看到投資機遇,更要看到市場風險。要幫助和促進投資者借鑒成熟市場經驗,建立健全風險內控機制,提高市場操作水平,充分認識金融期貨的特點,客觀評估其風險承受能力。以做出科學理性的投資決策。
(3)建立突發風險的管理機制。
不可抗力造成的風險、國際游資的沖擊以及由于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因素產生的風險變動,影響投資者對價格的合理預期,特別是突發的或偶然事件的發生,會帶來很大的風險。如果政策不合理、政策變動過頻或者政策缺乏透明度等,都可能在不可同程度上對期貨市場的相關主體直接或間接地產生影響,造成不可預期的損失,進而引發風險。政府的適度干預主要包括政策指導、修改法規、人市交易和出資救市等,嚴控操縱市場行為,預防突發的市場風險。應當建立風險管理基金,適時平抑市場突發風險。
3對投資者的建議
(1)仿真交易有別于真實交易,股指期貨真正推出時需謹慎投資。
雖然仿真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投資者與新生衍生品種之間的距離,但事實上目前的仿真交易與未來股指期貨的真實交易相比有較大差異。交易所推出仿真交易主要目的在于測試系統、教育投資者,但歸根結底,仿真交易不是真實交易。投資者必須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區別,在股指期貨交易正式推出時才能把握主動。
仿真交易與現貨市場是割裂的。在真實的股指期貨市場上,大量套利者的存在保證了股指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緊密聯系,使期貨價格無法大幅偏離現貨價格。期貨市場受到現貨市場的影響,同時它又通過套利者在現貨市場上的反向操作影響現貨市場。但在仿真交易中,由于期貨與現貨市場的割裂,只存在投機類型的投資者,因此期貨市場只能被動地接受現貨市場的影響,套利機制的缺乏使期貨價格偏離合理價格。但在真實交易中,必定存在套利行為,將期貨價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期貨價格大幅度偏離現貨價格的現象很難出現。
仿真交易使用虛擬資金進行交易同樣會對投資者的心態產生與真實市場的偏差,在真實市場中,投資者可能因為實際損益導致心態的變化,進而影響其投資決策,而在仿真交易中投資者可以盡情地進行投機交易。正因為如此,虛擬交易中的策略可能并不能完全適用于真實市場。在滬深300指數期貨正式推出后,投資者仍需進一步研究真實市場的表現,切忌生搬硬套在仿真交易中的成功經驗。
(2)股指期貨套利交易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現貨指數或組合的買賣,投資者需考慮復制過程中的風險。
對于滬深300指數來說,各成份股流動性存在差別,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現貨指數的建倉存在難度。如果使用與滬深300指數相關的現貨組合,則這些組合與滬深300指數間是否具有穩定的相關性是需要考慮的。至于使用跟蹤股指的基金,該方法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在實際操作中較為復雜,而且運用指數跟蹤型基金還存在流動性風險,畢竟我國目前指數跟蹤型基金的日成交量還較低。而缺少流動性將對套利交易產生致命的風險。
[關鍵詞]股指期貨 傳統股票市場 新思路
所謂股指期貨(Stock Index Futures)的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也可稱為股價指數期貨、期指,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
我國的股指期貨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物。繼2007年初國務院《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之后,中國證監會先后了《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公司管理辦法》、《期貨公司金融期貨結算業務試行辦法》、《證券公司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試行辦法》和《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管理試行辦法》等規章。2007年6月27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及其配套的八項實施細則。這些舉措,使得金融期貨市場形成了上有國務院層面的《條例》,中有中國證監會層面的規章,下有交易所層面的業務規則的全方位、立體性的法規、規章和規則體系,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規范了金融期貨市場的建設和運作,標志著中國金融期貨市場法規體系已經初步成型,同時也意味著股指期貨推出前的規則準備工作基本完畢。進入7月,中國證監會陸續向各期貨公司頒發了金融期貨經紀業務“牌照”。金融期貨牌照的發放,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股指期貨的正式推出漸行漸近。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徹底改變我國期貨市場的運行格局,結束我國只有商品期貨的歷史,進入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共存的時代。同時,股指期貨的推出也將促進股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互通,并對股票現貨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2010年四月中旬,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不僅是因為中國的股指期貨正式上馬,還因為上證指數以此為分界線,結束了中國股市長達1年的大牛市。股指期貨作為金融領域的重大創新,對傳統的股票市場思維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和改變。要想繼續馳騁在金融市場,到了應該改變思路的時候了。
一、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大盤的影響
期貨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雙邊機制的產生,市場不再只有上漲才會盈利,加入了空方,市場立體感增強,多空雙方對峙,共同維持市場穩定。以往主力機構在股票市場低吸高拋的單一盈利模式已經變得豐富而復雜起來。投資者普遍擔心:由于股指期貨具備做空功能,股指期貨推出后市場將會進入一個長期熊市。從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經驗來看,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后,股價指數的走勢也不盡相同。高子劍通過對海外的恒生指數期貨、日經225指數期貨、KOSPI 200指數期貨以及臺灣加權指數期貨的分析發現:從短期來看,這4個海外股指期貨上市時,前一個月都是上漲,后一個月都是下跌。波段高點都與股指期貨上市接近,全部是2周內見頂。從長期來看,恒生指數與日經225指數都是期貨上市前6個月漲,上市后6個月后也是漲;韓國KOSPI200指數與臺灣加權指數剛好相反,上市前6個月跌,上市后6個月后也是跌。也就是說,股市的長期趨勢不會因為股指期貨上市而改變。為了掌握股指期貨市場的話語權,在股指期貨上市前,機構的搶籌行動會帶動大盤上漲;股指期貨推出后,股指又受機構沽空行為的影響而下跌。這種走勢是股指期貨推出的必然結果,我國A股市場同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
二、股指期貨對證券市場結構的影響
我國傳統股市的一大特點就是“二八”現象突出,正所謂大盤股搭臺,小盤股唱戲,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改變。
從上市公司的結構變化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將為標的指數的成分股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促進上市公司的結構分化,強化成分股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根據Damodaran(1990) 對378種S&P500指數成分股與699種非成分股的研究,在1982年4月S&P500指數推出之后的5年,S&P500指數成分股平均上漲了8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38%;在1982年4月之前,這兩類股票的漲幅并無明顯區別。S&P500指數推出之后的5年,成分股的交易量比前5年上升了9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42%。這種效應也會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顯現。統計顯示,作為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的標的指數,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總市值占滬深市場比例已達到73.3%,流通市值占滬深市場比例達到60.56%,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三、股指期貨的推出催生出的股票市場新思路
股指期貨催生出的新思路主要體現在擁有雙邊機制。在以往,股票市場是單邊上漲盈利的模式,主力機構集體拉高暴漲,高位出貨進而導致暴跌,投資者特別是散戶,一旦陷入其中,很難全身而退,而這種單一的模式也加重了股市的投機氛圍,影響股票市場正常融資手段的發揮。而股指期貨帶來雙邊機制,引入賣空機制,牛市持股待漲,高位拋出獲利;熊市通過套期保值保住勝利果實,或通過買空股指期貨獲利,不管股市的上升或是下跌投資者均可贏利。深層次地說,股指期貨的推出推動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的變化,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將會成為整個市場的主流投資理念,并對其他投資者的投資理念產生示范性的影響;其次,股指期貨推出后,標的指數成分股較高的流動性及報酬率將會使投資者對以滬深300指數樣本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價值股給予更多的關注,從而影響他們的投資觀念和投資行為,促進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
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還有其他很多方面,對我國的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來說都是一場革命。對于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不斷學習,改變觀念,緊跟時代步伐,正確認識和評價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把握股指期貨的推出帶來的各種機遇,防范其中的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肖輝 劉文財: 股票指數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關系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關鍵詞股指期貨;參與模式;中介機構
金融期貨是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金融體制發生重大變革,世界金融市場日益動蕩不安的背景下誕生的。論文金融期貨經過近20年的迅速發展,已占世界期貨交易量的67%。近年來,比重更是上升到80%以上。由于實際條件和經濟社會環境不同,各國金融期貨市場參與模式呈現出不同的市場格局和發展特點。對于我國來說發達與新興市場的借鑒重點將有所不同。在以美、英、日等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上,已形成成熟的期貨行業體系,其完備的法律法規、規范的監控體系、豐富的產品系列、有序的參與層次,都有我國發展金融期貨所必須認真借鑒的寶貴經驗。而對于臺灣這個新興期貨市場,在借鑒成熟市場經驗的同時,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創新,摸索出一整套適用于東亞,尤其是大中華地區的金融期貨市場文化,促進了金融期貨市場的迅猛發展,這是我們要重點吸收借鑒的地方。
1境外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期貨的模式借鑒
1.1美國期貨市場發展及狀況美國是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其期貨行業結構在原發型期貨市場中最具代表性。
1.1.1美國主要證券公司參與情況。在美國,證券公司主要通過部門或者專業子公司2種方式參與金融期貨。一些證券公司通過設立專業子公司從事期貨交易,如美林期貨公司、JP摩根期貨公司等都是期貨專營商。而另一些證券公司,則通過部門參與,如摩根斯坦利、所羅門美邦等公司都兼營期貨交易(期貨兼營商)[1]。
美國的大多數證券公司都在一些期貨交易所取得會員資格,開展經紀、自營兩類業務。既客戶從事場內期貨交易,也為公司特定的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從事自營交易。
1.1.2美國期貨市場中介機構。美國《商品交易法》將其期貨市場的中介機構劃分為業務型、客戶開發型以及管理服務型三大類。
第一類:業務型的中介機構。主要是期貨傭金商FCM(FuturesCommissionMerchant)、場內經紀商FB(FloorBro-ker)以及場內交易商FT(FloorTrader)。FCM是各種期貨經紀中介的核心,從其功能來看,與我國的期貨經紀公司類似。據統計,在美國期貨業協會(NFA)注冊的FCM目前共有192家。而根據不同的營運模式,美國的FCM又可以分為3種:一是全能型金融服務公司,如高盛公司、花旗環球金融、美林公司以及摩根大通等金融巨頭,期貨經紀業僅占其業務的一部分;二是專業的期貨經紀公司,以瑞富期貨公司(Refco)為典型代表;三是現貨公司兼營期貨經紀業務,這類公司包括一些大型的現貨加工商、倉儲商、中間商和出口商等。它們最初涉足期貨市場主要是為了套期保值,后來逐漸拓展到期貨經紀業務,有些現貨公司還下設了專門從事期貨經紀業務的子公司,例如嘉吉投資者服務公司(CargillInvestorServices)就承擔了其母公司的套保業務。此外,型中介還包括FB和FT。FB又稱出市經紀人,他們在交易池內替客戶或經紀公司執行期貨交易指令。FT與FB正好相反,他們在交易池內替自己所屬公司做交易。如果是替自己賬戶做交易,通常稱之為自營商(Local)。
第二類:客戶開發型的中介機構。主要有介紹經紀商IB(IntroducingBroker)和經紀業務聯系人AP(AssociatedPerson)。碩士論文IB既可以是機構也可以是個人,但一般都以機構的形式存在。它可以開發客戶或接受期貨期權指令,但不能接受客戶的資金,且必須通過FCM進行結算。IB又分為獨立執業的IB(IIB)和由FCM擔保的IB(GIB)。IIB必須維持最低的資本要求,并保存賬簿和交易記錄。GIB則與FCM簽訂擔保協議,借以免除對IB的資本和記錄的法定要求。在NFA注冊的IIB目前共有466家,GIB則有1043家。我國尚不存在類似于IIB的期貨中介機構,而期貨經紀公司在異地的分支機構、營業網點則與GIB頗為相似。在FCM的業務結構中,許多IB的客戶量和交易量都遠比FCM直接開發的要大,IB的引入極大地促進了美國期貨業的發展。經紀業務聯系人(AP)主要從事所屬的FCM、IB等機構的業務開發、客戶等工作。他們均以個人形式存在,包括期貨經紀公司的賬戶執行人、銷售助理和分店經理等。經紀業務聯系人不允許存在雙重身份,即不能同時為2個期貨經紀機構服務。在NFA注冊的經紀業務聯系人共有53898人。其中,以賬戶執行人AE(AccountExecutive)最為典型,他們是FCM的業務代表,是專門為期貨經紀公司招攬客戶并替客戶執行交易和提供市場咨詢的人,與我國期貨經紀公司內部經紀人的角色類似。
第三類:管理服務型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商品基金經理CPO(CommodityPoolOperator)、商品交易顧問CTA(Commod-ityTradingAdvisor)等。CPO是指向個人籌集資金組成基金,然后利用這個基金在期貨市場上從事投機業,以圖獲利的個人或組織。CTA可以提供期貨交易建議,如管理和指導賬戶、發表即時評論、熱線電話咨詢、提供交易系統等,但不能接受客戶的資金。目前,在NFA注冊的CPO有1470家,CTA有790家。
1.2臺灣期貨市場發展及狀況臺灣期貨市場屬于新興的期貨市場,其發展方式為先行開放國外期貨市場,然后再建立國內市場,這與臺灣證券市場的開放思路是一樣的。臺灣市場是新近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興市場之一,并且由于金融改革歷程、投資文化及投資者結構與大陸情況極為相似等原因,在諸多方面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1.2.1臺灣證券公司參與情況。臺灣證券公司可以作為期貨兼營商,全面的參與期貨業務,同時,存在一些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專營商,提供更為專一的期貨服務。截止到2005年10月底,臺灣期貨市場有專營自營商13家;有他業兼營自營商23家;有專營經紀商23家;他業兼營經紀商17家;交易輔助人75家;結算會員32家[3]。
臺灣的法規規定證券公司可以通過子公司、部門等形式參與經紀業務,可以通過部門、子公司、交易人身份參與自營業務。需要說明的是,在臺灣,許多期貨公司都具有證券公司背景。如,臺灣的元大京華,成立專門的期貨子公司———元大京華期貨公司,從事經紀和自營(1998年增加)業務,同時,元大京華證券公司下的自營部也從事期貨自營業務,同時,經紀部從事期貨交易輔助人業務。寶來證券在新金融商品處下設期貨自營部,并成立寶來瑞富期貨子公司,成為臺灣最大的期貨商,開展期貨、選擇權、期貨經紀、結算、期貨自營等業務。
根據仔細比較分析,臺灣不同規模的證券公司在參與形式上,分別存在一定的趨同性。經紀業務方面,大型證券公司更傾向于采取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形式參與(這種子公司多為證券公司為開展期貨業務而專設),中小型證券公司更傾向于采取部門形式參與。自營業務方面,證券公司一般都設有自營部門,但大型證券公司的子公司一般也開展自營業務,而中小型證券公司一般沒有子公司,或者存在子公司也主要經營經紀業務而不開展自營業務。
1.2.2臺灣期貨市中介機構。臺灣的期貨交易商分為期貨經紀商和期貨自營商。期貨經紀商包括期貨經紀公司和兼營期貨業務的證券商。一般企業法人不能成為交易所的會員。在臺灣的證券行業與期貨行業是混業經營,證券商既可以自營期貨與期權業務,也可以兼營期貨經紀業務。另外,僅證券經紀商可以申請經營期貨交易輔助業務,證券商兼營期貨經紀業務的,不得申請經營期貨交易輔助業務。期貨交易輔助人屬期貨服務事業,它接受期貨商的委托,從事的業務范圍包括:招攬期貨交易人從事期貨交易、期貨商接受期貨交易人開戶接受期貨交易人期貨交易之委托單并交付期貨商執行。期貨交易輔助人從事期貨交易招攬業務時,必須以委托期貨商的名義進行。期貨交易輔助人只能接受一家期貨商的委任,但期貨商可同時委任一家以上的期貨交易輔助人[2]。
臺灣地區的期貨經紀商主要有4類:一是專營期貨經紀商,只受托從事證期局公告的國內外期貨期權交易;二是兼營期貨商,包括一些本土及外國券商和金融機構;三是期貨交易輔助人,主要是一些獲許經營期貨交易輔助業務的證券經紀機構,期貨交易輔助業務包括招攬客戶、期貨商接受客戶開戶,接受客戶的委托單并交付期貨商執行等;四是復委托公司,就是本土客戶從事國外期貨交易的機構,它們將委托單轉給境內的國外復委托期貨商,然后再轉給境外的交易所達成交易。
2我國券商參與模式設計
我國期貨業目前交易的期貨品種僅限于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尚是一片空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盡快推出金融期貨勢在必行。通過對美國這個成熟市場及臺灣新興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經驗教訓來看,我們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同是作為新興期貨市場的內地期貨市場,要穩步健康地向前發展,券商參與模式可以參考如下幾個方面。
2.1加快期貨市場法規建設,完善監管與自律管理體系
盡管幾乎世界各國在建立期貨市場的過程中,都是采取“先建市,后立法”的思路,但香港、臺灣的期貨市場卻是在借鑒美英等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采取“先立法,后建市”的思路創立并發展起來的。醫學論文這樣,既可以避免少走彎路,節省“學費”,充分獲得后發性利益,同時也可以使期貨市場迅速與國際接軌,按國際慣例規范來發展期貨市場。
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同時參考美國的監管模式,我國的監管主體應分為三級,包括國家監管、行業自律監管、交易所監管?!镀谪浗灰坠芾頃盒袟l例》第五條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對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據此規定,證監會是國家監管主體。在我國,金融期貨推出后,如果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參與金融期貨交易,那么有權力進行監管的行業自律組織將包括期貨業協會和證券業協會。而市場及交易監管主體則為交易所。
2.2分層控制風險,層次化市場管理,形成金字塔型結構
無論是美國、臺灣或是其他一些國家,在市場結構方面都反映出一個共性,那就是分層控制風險,層次化市場管理,減少交易所直接管理的機構數目。主要體現在結算會員與交易會員的分離以及IB業務的引進等。這種金字塔式的市場結構,有助于控制市場競爭,形成價值鏈結構管理。這在我國現在強調混業經營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避免行業惡性競爭。
2.2.1結算會員與交易會員分離。在香港,結算會員和交易會員是明顯區分的。而在臺灣,雖然沒有交易會員這一說法,但從本質上看,參與交易的期貨商就相當于交易會員,而期貨商并不都是結算會員,因此,在臺灣實際上也是交易會員與結算會員分離的模式。
而我國期貨市場上,期貨公司實際上資質差別很大,但目前不區分交易、結算會員資格,全部經紀公司都是交易所會員,都擁有交易及結算資格。可見,讓部分資歷較好的交易會員成為結算會員,可以將結算風險進一步過濾,減小了交易所的風險。
此外,我國現在有上海、大連、鄭州3家期貨交易所,每家交易所對各自的會員分別進行結算。若要到3家交易所同時交易就要結算3次。若能將3家交易所的結算系統統一起來,以交易實體為結算單位,即無論在幾家交易所交易只需結算1次,這樣既能節省結算費用,又有助于對交易實體進行綜合風險的控制。當然,要實現交易所間結算的統一,這在當前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成熟,也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2.2.2推行IB業務。在臺灣、美國等市場上,都有IB或類似的中介層次,并且,在臺灣,只有證券公司才可以從事IB業務。這不僅有效地控制了參與風險,限制資質不達要求的金融機構的金融期貨參與層次,同時又為他們提供了參與并分享金融期貨業務的機會,還增加了金融期貨市場的組織動員能力,有利于開發更多的期貨投資者。因此,我國應借鑒這一經驗,相應地推出IB業務。
2.3證券公司應成為金融期貨尤其是股指期貨業務的主導參與機構無論是在美國、英國等成熟的資本市場,還是在臺灣、香港等新興市場,證券公司都是金融期貨市場,尤其是股指期貨業務的主導參與機構。特別是我國期貨經紀公司規模較小的現狀,更加需要引入更有資金實力、規模更大、管理更好的證券公司參與市場,這對于穩定市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證券公司還應該授予更多的選擇權。盡管臺灣的證券公司都朝著金融控股的模式發展,原本由部門從事期貨經紀業務的,在有了自己的控股期貨子公司后,也轉為由子公司負責期貨經紀業務的模式。但我們注意到,在市場發展初期,至少在法規方面,對證券公司的限制比較少,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自由選擇期貨參與模式,而非強制要求其一定要通過子公司或部門來經營。并且,從臺灣的實際交易數據中分析發現,市場自營賬戶發生的交易量占到整個交易量的45%左右(表1),顯示了臺灣市場上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主導參與機構對市場的強大影響力,這一點是國內股票及期貨市場所根本不能想象的。而基于證券行業相對期貨行業絕對強勢的國內實際情況分析,可以認為,未來證券公司對股指期貨市場的影響將是很大的。
2.4推行“業務牌照”制度,合理控制市場參與者資質和數目盡管臺灣目前有近200家證券公司,但真正參與期貨交易的證券公司只有30多家,期貨公司也只有20多家。臺灣期貨交易所已發展了近10年,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但其參與數量始終在一個較小的比例范圍之內。更為重要的是,臺灣的金融期貨業務并非只是一個統一的業務資格,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股指期貨、利率期貨等業務條件,并且,證券公司等參與者可以針對某項業務有針對性地申請該子業務資格,如股指期貨業務資格。
同時,香港在2003年以前一直實行單一牌照制度,雖然這種方式不利于企業多元化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公司的主營業務發展。這對于市場早期的發展是有利的。但當市場成熟時,這種業務范圍的限制就會抑制公司的發展。職稱論文因此,實際上香港業務牌照制度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也是一種市場逐步放開的過程。
這對于我國在開放股指期貨的初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即市場準入一定要逐步放開,先緊后松,才能穩定市場;要是先松后緊,出了問題就容易造成市場混亂。我國之前對期貨經營資源控制并不嚴格,以致目前擁有180多家期貨公司,他們可以經營全部期貨業務。事實上,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期貨公司規模比較小,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等,也導致了一些違規事件的發生。因此,我國期貨公司應借鑒臺灣模式,朝著做強做大的方向發展,而非僅僅是做多。增資擴股、引入資金實力更強、管理模式更先進的公司為股東、甚至兼并收購等,都會起到整合市場的作用。
3結語
對于股指期貨而言,國外有的市場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但是在借鑒別國經驗的同時,必須結合我國已有市場的情況,不能強套硬搬。比如,我國期貨公司數量多,質量差,這就與國外市場截然不同,因此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我國期貨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市場參與情況。再如,我國期貨交易所的客戶承受能力有限,若將來股指期貨在期貨交易所交易,面臨的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同時接納數倍于商品期貨的客戶交易,如何處理急劇擴大的交易量等。
對我國現實中收購兼并在操作上的繁瑣,也決定了一些理論上可行的方案,在現實中就不太可行??傊?根據股指期貨所具有的功能和國外股指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在我國推出股指期貨交易,對發展和完善我國證券市場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應該加強法律、市場監管和券商參與模式設計幾方面的配合。
參考文獻
中金所的成立以及股指期貨的即將推出,不僅對于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股指期貨交易結算:商業銀行試水綜合化經營的新領域
與目前國內商品交易所不同,中金所采取目前國際通行的結算會員/非結算會員分層模式,并首度明確商業銀行可以成為特別結算會員,為交易會員或具有會員資格的投資商服務,參與期貨交易結算業務,此舉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正式進入期貨交易結算業務領域。
中金所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模式與特別結算會員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國內四家期貨交易所中首度引入特別結算會員概念。特別結算會員、全面結算會員和交易結算會員構成了中金所的三大類結算會員。特別結算會員定位為商業銀行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特別結算會員的主要職責是為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非結算會員進行期貨結算,并對他們的交易行為進行風險管理。
通過上表可以反映出,中金所股指期貨基本結算層級是金融期貨交易所對結算會員進行結算,結算會員再對非結算會員進行結算。作為特別結算會員,商業銀行在股指期貨整體交易結算流程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別結算會員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已經公開披露的有關文件信息整理,特別結算會員的權利與義務內容如表一:
通過列表分析可以了解,特別結算會員的主要權利與義務基本與期貨經紀公司一致,因此,現階段除不能發起自營業務外,商業銀行承擔著與期貨經紀公司基本相同的作用。
商業銀行作為特別結算會員,在金融期貨市場發揮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從股指期貨交易整體流程看,承擔著不可或缺的股指期貨交易結算作用;另方面從其權利義務關系看,商業銀行已然成為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
可以講,繼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收購信托公司、參股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后,中金所特別結算會員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試水綜合化經營的新領域。
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結算對商業銀行影響深遠
成為中金所特別結算會員,提供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服務對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既有現實的影響,也有遠期的影響。
現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存款業務和中間業務兩方面關于存款業務,由于特別結算會員主要的工作是對客戶保證金的管理,因此保證金成為商業銀行新的負債來源。初步測算,我國推出股指期貨后,預計保證金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左右,鑒于保證金具有穩定且付息率相對較低的特點,因此該項負債是很好的資金來源。關于中間業務,目前特別結算會員的中間業務收入主要是手續費(傭金),預計推出股指期貨后,金融期貨市場年交易量將達到2500萬手,據此測算,市場傭金規模將不低于25000萬元,考慮到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成為特別結算會員實行準入制,會員數量有限,因此作為特別結算會員的商業銀行,手續費可以成為其新的中間業務發展來源,有利于業務盈利模式的轉型。
遠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商業銀行的業務拓展與產品創新方面 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必然帶動商業銀行業務領域的發展與創新。
一是資產管理業務,可以通過設立期貨管理賬戶、發起設立期貨投資基金,為客戶提供高端的現金資產管理業務;二是開展場外交易業務,24小時為客戶提供閉市后的場外交易服務,報出買賣價并完成撮合、成交;三是投資咨詢業務,為客戶提供信息服務,或為客戶提供理財方案;四是融資服務,根據監管政策,為信譽較好客戶提供合規的融資服務,進一步鞏固與優質客戶的關系;五是發展自營業務,成為金融期貨市場的做市商,可以為客戶創造投資成交機會。
特別結算會員期貨交易結算業務,對于商業銀行業務不管是現實的影響、還是遠期的影響的表述,其影響均表現在業務層面。從根本上講,成為特別結算會員,提供股指期貨結算服務,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有助于完善銀行服務功能,爭取高端客戶資源,提升盈利水平,從而達到強化核心競爭力、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防范風險:商業銀行備戰股指期貨之關鍵
雖然成為特別結算會員,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業務,對于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考慮金融期貨市場交易的所有合約品種均具有高風險的業務特征,因此基于商業銀行有關安全性、盈利性、流動性等“三性”管理基本要求,防范風險應該成為商業銀行應對股指期貨推出并參與特別結算會員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業務工作的核心環節。相應地,安全性應該是特別結算會員業務開展的重點要求。特別結算會員各項工作應該圍繞上述核心環節與重點要求而展開。
在實施具體業務管理工作中,保證金監控、業務行為的法律規范以及系統開發與維護安全性管理等三方面應該是防范風險重點工作內容:
加強以保證金賬戶監控為核心的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發展金融期貨業務的基本要求商業銀行作為中金所特別結算會員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業務主要面臨的風險是:非結算會員信用風險、內部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政策性風險。
上述風險的關鍵還是非結算會員信用風險。股指期貨在我國金融市場上市,可能會出現連續漲?;虻5漠惓=灰浊闆r,而此時如果非結算會員不及時做好客戶的持倉監控與平倉工作,則客戶賬戶保證金可能透支,容易產生信用風險。
因此,作為特別結算會員防范風險的重要部位,是非結算會員的保證金管理。
首先,必須落實中金所的有關風險控制要求。根據中金所風險管理要求,特別結算會員應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包括實行保證金制度、價格限制制度、限倉制度、大戶報告制度、強行平倉制度、強制減倉制度、結算擔保金制度和風險警示制度等實施細則。
其次,研究建立風險管理監控體系,針對非結算會員保證金水平、開倉與持倉量、信用等級等要素建立非結算會員的風險計量模式,指導風險管理工作。
第三,加強內控管理,避免可能產生的內控風險:一是要明確崗位責任、崗位分工必須明細,內部授權管理必須明確、適用,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注意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熟悉市場,具有風險識別與判斷能力,可以有效實施風險管理預案;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教育。
商業銀行發展期貨經紀業務過程中,必須注重業務行為的法律規范,避免產生法律糾紛及其帶來的經濟或社會的負面影響首先,在擬定和履行經紀合同方面,應當注意與客戶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雙方當事人關系應該體現以下基本要求:第一,遵循誠實信用;第二,尊重合法約定;第三,風險與利益相一致。
其次,根據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司法實踐,商業銀行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結算業務,必須關注或避免下面業務行為:發展客戶時,不履行風險揭示義務;本行員工私自接受客戶全權委托交易;未明確客戶通知方式的約定以及未有效保留通知證據;未約定因銀行結算人工失誤導致客戶產生不當得利時雙方的確認及返還規則;未明確約定強行平倉的條件;沒有明確約定電子化交易的免責條款。
一、期貨市場間競爭的比較優勢分析
為什么某國或某地區的某類商品的期貨交易能夠蓬勃發展?例如,為什么芝加哥能夠成為美國乃至世界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而不是堪薩斯城?為什么美國能夠在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為什么近年來歐洲金融期貨市場能夠迅速發展?按照波特的說法,影響產業發展的不僅僅是公司自己創建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能力,重要的是它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是否具有或缺乏某些特定的屬性。期貨市場作為以現貨市場為基礎的衍生品市場,在競爭與發展過程中,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或以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為基礎的期貨市場將因此而形成相應的比較優勢。根據比較優勢及相關理論,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主要來自于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要素條件、需求狀況、競爭對手及產業政策。
1.要素條件比較優勢分析。要素條件指的是期貨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稟賦,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形成比較優勢的重要因素。資源稟賦可以是創造的,也可以是繼承的,一般分為四類。
(1)物質資源。物質資源的可獲性、數量、質量和土地、水、礦產及其他自然資源的成本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物質資源。物質資源通常是不可再造的資源,對于以實物商品如農產品、能源等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商品期貨市場來說,顯然是重要的條件之一。
(2)資本資源。期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具備充分的流動性才能夠實現套期保值與價格發現等基本經濟功能。資本的可獲性、數量、成本和可獲資本的類型方面,各國的情況各有不同。如果某國期貨市場遇到來自低資本成本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對手,低資本成本的期貨市場可以保持低價,如較低的融資成本、充裕的資本供給等,就會迫使負擔高資本成本的市場要么接受投資的低回報,要么撤出該類期貨市場。
(3)基礎設施資源。基礎設施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銀行系統、結算系統、運輸系統、通信系統、法律系統以及這些系統的可獲性與使用成本。成熟的期貨市場,通常都具有非常先進的基礎設施,這也是成熟期貨市場重要的比較優勢所在。
(4)知識與人力資源。如果某一國家擁有數量可觀的、具有科學技術和市場相關知識的研發人員,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具有知識資源。期貨市場是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工程的基礎,同時也是信息、網絡和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期貨理論研究水平、各類相關研發人才及技術人才的數量,都影響著這個國家或地區期貨市場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
2.需求狀況比較優勢分析。期貨市場是用于滿足規避價格風險和投資需求的金融工具,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存在管理價格風險的商業需求,這種商業需求是否強烈與廣泛,決定著這一國家或地區對期貨市場的需求,并將推動期貨市場的產生與發展,是決定期貨市場能否形成比較優勢的最重要因素。
3.競爭對手比較優勢分析。競爭將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產生重大影響。
創新是期貨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創新能力與創新動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期貨市場的競爭力。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期貨市場間的競爭有助于使本國或本地區期貨市場保持生機與活力,并構成持續改進和創新的動力。沒有足夠的區域內競爭會使本地區期貨市場產生自滿,并最終喪失國際競爭力。因此,盡管從價格發現、最優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一個國家或地區期貨市場的數量不宜過多,但保持適度競爭將有助于期貨市場在創新方面形成比較優勢。
4.產業政策比較優勢分析。產業政策是能夠對期貨市場競爭優勢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鼓勵性的產業政策將使一個國家或地區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得到增強,而限制性的產業政策則會使其比較優勢受到削弱,國內避險需求外流,市場發展將受到抑制。
以上各項因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都將影響到期貨市場比較優勢的形成。在這些因素中,
(1)物質資源是不可再造的資源,是開展以相關產品為基礎的商品期貨市場必須具備的條件。物質資源最終能否真正形成比較優勢,還需要看在相關產業中是否具有規避價格風險的需求以及這種需求的強烈程度。
(2)資本、基礎設施等其他條件都是可以創造的。其中,資本、基礎設施、需求狀況主要地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整體發展水平,構成了期貨市場形成比較優勢的基礎環境,這些因素在短期內比較難以改變,需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而逐步得以改善。從長期或宏觀層面看,期貨市場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濟發展水平決定期貨市場的規模與層次。
因此,資本、基礎設施、需求狀況決定了期貨市場的總體發展水平,無論物質資源條件有多好,產業政策多么積極,期貨市場的發展都不可能超越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
(3)知識與人力資源、國內競爭以及產業政策可以通過政府監管部門的政策調整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得以改善,即國家通過實施鼓勵性的產業政策,向期貨市場集中人力和財力,適度調整期貨市場結構,為期貨市場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以促進期貨市場比較優勢的形成,增強期貨市場的競爭力。在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和地區,物質資源及產業政策等將在期貨市場的競爭與發展中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期貨市場競爭格局的變遷
在期貨市場一個半世紀的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或地區間期貨市場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其中美國、歐洲、亞太地區在世界期貨市場競爭格局的變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分析這些國家或地區期貨市場所處的環境,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它們都具有各自的比較優勢,從而構成了這些國家在世界期貨市場競爭格局中所處地位的深層次原因。
(一)美國期貨市場的競爭與發展
美國作為現代期貨市場的發源地在世界期貨市場中始終占居著絕對的主導地位。進入1990年代,歐洲和亞太地區期貨市場迅速崛起,美國在全球期貨市場中的絕對性主導地位受到挑戰,市場份額持續下降。但是,就單個國家而言,美國仍是世界上期貨品種最齊全、期貨制度最完善、最具有綜合比較優勢的國際性期貨交易中心。
1.要素條件與美國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要素條件比較綜合地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在世界期貨市場競爭格局的變遷過程中,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不同國家或地區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及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基礎性產品如農產品、礦產資源、能源的生產國、貿易國和消費國,其實物資本占世界實物資本總量的33.6%,美國研發科學家占世界總量的50.7%,熟練勞動力占世界總量的27.7%.在如此優越的資源稟賦條件下,美國在世界實物商品與金融期貨及期權市場中保持著較大的市場份額,在國際競爭中占有著主導優勢。美國在除金屬外各類品種中均占據著大部分市場份額,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商品的期貨價格成為國際貿易的定價基準。在金融期貨市場方面,美國也始終引領著世界金融期貨品種創新的潮流,三大金融產品的首張期貨合約即外匯、利率和股指期貨均產生于美國,其S&P500、NAS-DAQ100、美國中長期政府債券以及主要的外匯期貨和期權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金融期貨品種。
2.需求狀況、產業政策、國內競爭與美國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在避險需求方面,美國經濟市場化程度極高,期貨交易保值避險的商業需求旺盛,期貨市場已經發展成為完全開放的國際性市場,不僅滿足了國內避險與投資需求,而且將全球避險與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資本引入國內,從而形成了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比較優勢。在產業政策與國內競爭方面,美國根據本國的資源稟賦條件,采取了金融期貨與實物商品期貨并重和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產業政策,全面增強了美國期貨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二)歐洲期貨市場的競爭與發展
歐洲期貨市場在歐元啟動的大背景下,借助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當今世界期貨市場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物質資源稟賦與歐洲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從總體來看,與美國相比,歐洲各國基本上屬于各類大宗商品的純消費國,資源相對缺乏,1990年以后,英國的實物商品期貨(除LME的有色金屬外)如石油、農產品等品種的交易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而以英國、德國為代表的歐洲金融期貨市場,憑借發達完善的金融體系、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眾多的金融機構及優秀的管理人才,匯率、利率及股指期貨都在世界期貨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
2.技術、制度創新與歐洲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1990年以來,歐洲期貨市場借助交易方式創新,通過電子化交易形成了成本比較優勢,實現了金融期貨市場的快速成長。2002年,歐洲交易所(EUREX)借助電子化交易,突破歐洲的地域性界限,加緊建立自己的美國相關衍生品的市場。此外,歐洲期貨交易所通過治理結構的創新,為金融期貨市場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目前歐洲期貨及證券交易所絕大部分是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司化交易所。而美國期貨市場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電子化交易和公司化方面明顯落后于歐洲,使美國期貨市場的競爭優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亞太地區期貨市場的競爭與發展
亞太地區新興市場的崛起,源自于本地區巨大的避險需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CFTC)1999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新興市場的成功主要是滿足了區域性風險管理的需要。如發達的工業為日本工業品期貨交易提供充足的避險需求,目前日本的鉑、鈀和橡膠期貨市場位居世界第一,黃金、汽油等期貨市場位居世界第二。金融市場的發展為韓國金融期貨交易提供強烈的避險需求,韓國證券交易所(KSE)的KOSPI200期權合約在1998——2002年五年間年交易量增長了40多倍,2001——2002年連續兩年位居全球期貨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之首,充分顯示了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推進市場化進程和加入WTO,為中國大宗基礎產品期貨交易提供巨大的潛在避險需求。從世界范圍看,中國在物質資源總量上僅次于美國,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后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大宗基礎性商品保值避險的需求以及未來巨大的增長空間都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中國非常有條件、也有競爭優勢發展成為東半球最大的世界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和國際貿易定價中心。
三、國家或地區內期貨市場競爭格局的變遷
在某一國家或地區范圍內,期貨市場的發展同樣是不均衡的。從美國、歐洲、日本期貨市場競爭格局的變遷可以發現,期貨市場作為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必然要尋找到一個最具有商業需求、資本最集中、流動性最強、技術最先進、人力資本最充足、交易成本最低、最有助于其功能發揮的地理位置。這正是“區域增長極”理論中能夠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增長中心,在這里將產生資本、信息、人才、技術等的聚集效應,使期貨市場在本國或本地區競爭中形成比較優勢。
1.美國期貨市場:形成芝加哥與紐約兩個中心并存的競爭格局。美國最多時曾有近20家期貨交易所,經過競爭部分交易所被淘汰,部分交易所進行了合并與重組,目前美國國內共有7家期貨交易所。從區域布局上看,不論是商品期貨還是金融期貨都呈現出向芝加哥和紐約集中的趨勢。
研究美國期貨市場競爭格局的變遷,我們能夠發現,對世界期貨市場具有歷史意義的一系列創新并不是全部產生于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例如,1891年明尼阿波利斯交易所創造了世界第一套現代期貨清算系統,1982年堪薩斯城交易所推出了世界第一張股票指數期貨合約——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然而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等城市的經濟背景及其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等都使這些交易所很難在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競爭中獲勝。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以及在美國農產品生產流通中的重要地位所形成的比較優勢,決定了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能夠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農產品期貨交易中心。芝加哥由農產品期貨市場起步,為其1970年代成功推出金融期貨在知識與人才、資本方面形成重要的比較優勢,芝加哥最終發展成為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目前芝加哥主要有芝加哥商品易所(CM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等,這三家期貨交易所多年位居全球期貨及期權成交量前十位期貨交易所之列,2001年分別為第3、5、6位。紐約是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性金融中心,其期貨交易在全球期貨市場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2001年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期貨及期權成交量位居世界第9位,期貨成交量排名第6位,其中NYMEX的原油等能源類商品期貨,及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期貸以及紐約期貨交易所(MYBT)的棉花等農產品期貨都位居美國和全球期貨交易量的前列。
2.歐洲期貨市場:倫敦面臨的挑戰與法蘭克福的興起。英國倫敦作為與美國紐約、日本東京齊名的國際性金融中心,憑借其先進的工業和發達的金融業,成為世界金屬期貨交易中心和歐洲金融期貨交易中心。歐元啟動是歐洲金融市場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促使歐洲整個金融市場以及期貨市場的內部格局隨之發生重大變化。首先,歐元貨幣區的中央銀行所在地德國的法蘭克福逐步成為歐元區內占主導地位的國際金融中心。歐元啟動后,歐洲的11個國家采用歐元作為通用貨幣,從根本上消除了這11個國家貨幣和利率間的差異,歐元區其他國家以本國利率為基礎的利率期貨因此失去了市場需求,歐元區金融期貨市場快速向EUREX集中。其次,EUREX通過采用電子化交易方式等積極有效措施,占據了倫敦國際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的BUND期貨合約9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世界增長最快的期貨交易所之一。而英國沒有在1999年第一批加入歐元,喪失了部分歐元區內的貨幣市場及資本市場的交易。就期貨市場而言,倫敦在歐洲金融期貨市場的霸主地位已經被總部位于法蘭克福的EUREX所取代,法蘭克福已經迅速崛起。
3.日本期貨市場:東京成為衍生品期貨交易中心。從日本期貨市場的總體格局看,其主要特點是交易所數量較多,同一品種同時在多個不同地域的期貨市場上市交易。以商品期貨為例,1984年以前,日本有16家以上的商品期貨交易所,經過合并重組,現在有7家商品交易所,僅大豆一個品種就至少有3家交易所在上市交易。在日本期貨市場,東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日本乃至世界的經濟、金融地位,都決定了東京地區的期貨交易所具有強大的比較優勢。2002年,東京地區商品期貨總成交量(TOCOM和TGE合計)占其全國的市場份額達到67.9%.隨著日本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期貨交易所間的進一步合并重組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四、期貨市場的競爭與創新發展及其啟示。
通過從理論與實證的角度分析期貨市場競爭格局變遷的規律,我們不難發現:不同國家或地區間、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期貨市場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一個國家或地區要發展期貨市場,就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推行與之相適應的期貨市場發展模式和產業政策,以形成本國或本地區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從而在競爭中獲取有利地位。
(一)不同國家或地區間期貨市場的競爭與創新發展
1.發展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期貨品種,通過合作促進比較優勢的形成。由于物質資源的不可創造性,以及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經濟開放程度、法律、人文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期貨市場通常只能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來發展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期貨品種。從中國的情況看,中國與美國的自然資源條件比較相似,是大宗基礎性產品農產品、能源、礦產資源等的主要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如中國的小麥產量排在世界第1位,玉米產量為世界第2位,大豆產量為世界第4位、進口量為世界第二,具有開展農產品等大宗商品期貨的雄厚現貨基礎和巨大的保值避險需求。
中國加入WTO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上述各類大宗商品市場化、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價格波動將更加劇烈,現貨企業需要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需要利用期貨價格來指導生產和經營。
同時中國遠離國際期貨交易中心,利用國際期貨市場進行保值避險,猶如“隔山買?!?,不利于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因此,中國具備在東半球發展商品期貨市場最有力的競爭優勢,政府應在品種創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促進商品期貨市場發展的產業政策。
2.尋求與優勢互補型期貨市場的合作,促進本國或本地區期貨市場比較優勢的形成。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需要發展期貨市場,首先應認真分析與其他國家或地區間期貨市場的關系,通過與資源稟賦差異較大的互補型國家或地區進行合作,來增強本國期貨市場的競爭優勢。例如,合并聯網成為近20年來各國期貨市場應對競爭的新策略,僅自1990年以來,就先后有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與CME、CBOT與EUREX、CME與NYMEX等數十家國際性期貨交易所進行跨洲、跨國、跨城市聯網,以此來改善雙方的資源稟賦條件,互通有無,共享資源與市場。從中國的情況看,中國與美國是物質資源稟賦相近的國家,在商品期貨交易方面屬于競爭型關系,但是兩國分處東西半球,在交易時間上形成互補關系,因此如果兩國在農產品等期貨交易方面能夠進行聯網交易、交叉結算等合作,即可實現24小時全天交易,從而使雙方能夠共享全球范圍內的相關資源與市場,使雙方的競爭優勢均得到增強。
(二)同一國家或地區內期貨市場的競爭與創新發展
在同一國家或地區內期貨市場間的競爭中獲取比較優勢的關鍵,在于期貨市場是否能夠成功地整合本國或本地區范圍內的各類要素條件,從而促進該期貨市場在品種、技術、制度等方面創新能力的形成,提升期貨市場內部核心競爭力。因此,盡管本文從外部環境分析了期貨市場競爭格局形成的深層原因,但是,在期貨市場競爭與發展過程中,外部環境與期貨市場自身創新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外部環境將有助于提高期貨市場的創新能力,期貨市場強大的創新能力則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各種可以利用的外部資源條件,從而形成期貨市場的比較優勢。
1.針對區域性資源稟賦特點,發展最具比較優勢的期貨品種。同一國家或地區內的期貨市場所處的經濟、法律等環境比較相近,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內的期貨市場之間通常屬于競爭型關系,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期貨市場的發展,期貨市場的數量通常會經歷由多到少的整合過程。如上所述,資源稟賦是決定期貨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而每一種商品的生產、消費、流通都有其一定的規律和特點,以現貨商品為基礎的期貨品種特別是商品期貨就具有了比較鮮明的屬地性概念。
【關鍵詞】股指期貨 股票現貨市場 股票市場 證券投資
繼2007年初國務院《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之后,中國證監會先后了《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公司管理辦法》、《期貨公司金融期貨結算業務試行辦法》、《證券公司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試行辦法》和《期貨公司風險監管指標管理試行辦法》等規章。2007年6月27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規則》及其配套的八項實施細則。這些舉措,使得金融期貨市場形成了上有國務院層面的《條例》,中有中國證監會層面的規章,下有交易所層面的業務規則的全方位、立體性的法規、規章和規則體系,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規范了金融期貨市場的建設和運作,標志著中國金融期貨市場法規體系已經初步成型,同時也意味著股指期貨推出前的規則準備工作基本完畢。進入7月,中國證監會陸續向各期貨公司頒發了金融期貨經紀業務“牌照”。金融期貨牌照的發放,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股指期貨的正式推出漸行漸近。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徹底改變我國期貨市場的運行格局,結束我國只有商品期貨的歷史,進入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共存的時代。同時,股指期貨的推出也將促進股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互通,并對股票現貨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對大盤的影響
股指期貨推出之后股票現貨市場的走向是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許多投資者顧慮:由于股指期貨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桿效應強、保證金比例低、操作較為靈活等優點,股指期貨的推出可能會造成股票現貨市場中高風險偏好投資者的資金轉移,成交量萎縮,從而導致我國股市出現大幅下跌。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各不相同且差異很大,股指期貨的推出為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一條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渠道。因此,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一部分投資者可能會從股票市場轉戰股指期貨市場,造成股票市場存量資金的減少、市場交易量的下降,從而對股票現貨市場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股指期貨為現貨市場機構投資者提供避險工具,增強了股票現貨市場的吸引力,風險厭惡型投資者由此加大股票市場的投資力度,從而使得現貨市場增量資金增加。同時,出于期現套利的需要,投資者對股票現貨交易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在這兩種因素的作用下,股票現貨市場的資金量以及成交量會隨著股指期貨市場的發展而逐步放大。
從海外市場的經驗來看,股指期貨因為其具有高杠桿率、低成本、交易便捷的優點,吸引了大量的資金進入,交易量迅速增加。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價指數后,短短三年時間就大幅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現貨股票成交量;在日本,其指數期貨成交量更是遠遠超過現貨市場成交量,最高時曾超過現貨市場成交量的10倍。人們據此認為,由于開放指數期貨使得資金從現貨市場大量移轉至期貨市場。其實不然,一個被忽略的事實是同期股票現貨市場的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票指數后,短短三年時間里,股指期貨和現貨交易量大幅提高。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貨后,股票交易量當年就增長了60%,之后,股票交易量不斷增加。據統計,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額已達到17566億港元,比恒指期貨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額已增加近50倍。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對美國股市進行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都有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雙向推動的態勢。雖然股指期貨的交易量超過現貨市場,但股指期貨使用T+0與杠桿交易,實際參與交易的資金僅是現貨市場的5%-10%,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場外資金大量流入造成的,而不是對股市存量資金的分流。因此對于股指期貨推出后市場資金面,投資者不用過多擔心。
股指期貨推出前后大盤指數的具體表現也是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投資者普遍擔心:由于股指期貨具備做空功能,股指期貨推出后市場將會進入一個長期熊市。從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經驗來看,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后,股價指數的走勢也不盡相同。高子劍通過對海外的恒生指數期貨、日經225指數期貨、KOSPI 200指數期貨以及臺灣加權指數期貨的分析發現:從短期來看,這4個海外股指期貨上市時,前一個月都是上漲,后一個月都是下跌。波段高點都與股指期貨上市接近,全部是2周內見頂。從長期來看,恒生指數與日經225指數都是期貨上市前6個月漲,上市后6個月后也是漲;韓國KOSPI200指數與臺灣加權指數剛好相反,上市前6個月跌,上市后6個月后也是跌。也就是說,股市的長期趨勢不會因為股指期貨上市而改變。
為了掌握股指期貨市場的話語權,在股指期貨上市前,機構的搶籌行動會帶動大盤上漲;股指期貨推出后,股指又受機構沽空行為的影響而下跌。這種走勢是股指期貨推出的必然結果,我國A股市場同樣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特別是在上證指數從2006年初的1200點一直漲到4500點,其間沒有經過像樣的調整,隨著股指的加速拉升,市場本身的調整壓力也在加大,股指期貨推出后即使股市出現調整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短線操作的投資者應注意回避風險。長期來看,決定股市走勢的是市場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股指期貨作為一個外生變量只是對指數帶來擾動影響,并不改變股市的長期趨勢。而且,由于股指期貨的推出,大量場外資金的進入還會促進股市的活躍,增強現貨市場的流動性,對股市的發展具有長期推動作用。同樣,股指期貨也不會改變A股市場的長期趨勢,人民幣升值和流動性充裕將支持我國證券市場長期向好。
雖然股指期貨并不改變股市的長期趨勢,但對市場波動性會產生影響。對于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波動性影響,國內外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但由于選擇的研究對象、樣本空間和研究方法不一致,結果各不相同。有一些學者,如Maberly、Harris、Brorson、Gulen & Mayhew、Brenner、Lee & Ohk、Antoniou&Holmes等,認為股指期貨市場的建立增加了股票市場的不穩定性,加大了股票價格波動的風險。如由于股指期貨促進程序交易的快速發展而引起的“瀑布效應”,以及股指期貨的“到期日效應”都是導致股市波動增加的重要因素。1987年全球性股災發生后,著名的布蘭迪報告就認為,股指期貨加劇了股票現貨市場的負面動蕩,是股災的罪魁禍首。但大部分學者認為股指期貨不會增強股票市場的長期波動。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說:“金融衍生品市場極大地降低了對沖風險的成本,擴大了對沖的機會。而這些風險在從前都無法有效地進行規避?!睂τ谖覈善笔袌鰜碇v,由于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和做空的功能,股指期貨的推出會改變股市因為缺少做空機制而出現的暴漲暴跌的局面,熨平股市的波動。
二、對證券市場結構的影響
股指期貨對股市的影響更主要的還是在證券市場結構的變化,這種結構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的結構;二是投資者的結構。
從上市公司的結構變化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將為標的指數的成分股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促進上市公司的結構分化,強化成分股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根據Damodaran(1990) 對378種S&P500指數成分股與699種非成分股的研究,在1982年4月S&P500指數推出之后的5年,S&P500指數成分股平均上漲了8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38%;在1982年4月之前,這兩類股票的漲幅并無明顯區別。S&P500指數推出之后的5年,成分股的交易量比前5年上升了9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42%。這種效應也會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顯現。統計顯示,作為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的標的指數,滬深300指數的成分股總市值占滬深市場比例已達到73.3%,流通市值占滬深市場比例達到60.56%,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從業績來看,2006年年報顯示,滬深300指數樣本股凈利潤為3173.5億元,占滬深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94%,滬深300指數樣本股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2807元,比滬深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高出22.42%。滬深300成分股以其廣泛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盈利能力成為上市公司的精英,受到投資者追捧。從市場表現來看,受股指期貨預期的影響,大盤藍籌效應已經明顯顯現,牛市領漲、熊市抗跌,成為股市的“定海神針”。在股指期貨推出后,在期現套利、套期保值過程中,標的指數成分股與非標的指數成分股及非成分股將面臨不同的發展機遇,股指期貨標的指數成分股將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青睞,其流動性和影響力遠強于非成分股。上市公司還將進一步分化,強者恒強,弱者更弱,中國證券市場將迎來大盤藍籌時代。
股指期貨的推出也會促進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的變化。近些年,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政策推動下,機構投資者的規模正在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國股市中的散戶投資者仍然占很大比例,股指期貨的推出有望改變這種格局,以散戶為主的投資結構將會逐漸轉由機構投資者為主而取代。在上文中我們提到,股指期貨為現貨市場機構投資者提供避險工具,增強了股票現貨市場的吸引力,一些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如企業年金、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機構因此而進入股票市場,從而增加現貨市場股票的交易量?,F有的機構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以及QFII等也會增加股票市場投資的比重,現貨市場的交易人數或交易資金將會迅速增加。從期貨市場的角度來看,由于股指期貨的參與門檻較高,個人投資者可能因為資金不足,只能通過投資基金等委托理財的形式間接參與股指期貨,從而促使機構投資者的規??焖僭鲩L,機構博弈將成為市場的主流。這些代客理財的機構和其它一些機構出于套利和套保的目的會增加對現貨的需求。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將改變證券市場投資主體的結構和參與程度,使現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三、對投資策略的影響
股指期貨對投資策略的影響首先表現在投資者的投資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由于我國股票市場目前沒有賣空機制,只有股市上漲才能獲利,集體做多導致市場暴漲,進而暴跌;當大勢下跌時,只能空倉,否則,投資者的資金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一旦被套,很難全身而退。股指期貨的推出將使投資者的投資策略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原來的買進之后等著股票上漲再賣出的單一模式變為雙向投資模式。牛市持股待漲,高位拋出獲利;熊市通過套期保值保住勝利果實,或通過買空股指期貨獲利,不管股市的上升或是下跌投資者均可贏利。對于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對基金來說,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在缺乏避險工具的單邊市場,面對市場的變化,基金資產組合的調整會相當困難,只能任由基金凈值下降而束手無策,一些采取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更是如此。而股指期貨推出后,投資基金就可以采取對沖的方式回避現貨市場上的風險,即在股票價格高位時賣空股指期貨,以防止股價回落造成的損失,如果股票價格繼續上漲,可以在高位繼續賣空股指期貨以攤薄成本。當指數下跌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平倉股指期貨,以所得收益彌補股票現貨的損失。投資者除了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跨期套利、期現套利以及投機操作等。
股指期貨在改變投資者投資模式的同時,也會改變投資者的投資理念。這其中的原因首先在于:股指期貨的推出推動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的變化,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將會成為整個市場的主流投資理念,并對其他投資者的投資理念產生示范性的影響;其次,股指期貨推出后,標的指數成分股較高的流動性及報酬率將會使投資者對以滬深300指數樣本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價值股給予更多的關注,從而影響他們的投資觀念和投資行為,促進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
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市場還有其他許多方面的影響,如風險狀況、市場操縱、交易機制等。股指期貨對我國的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來說都是一場革命。對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來講,正確認識和評價股指期貨的影響,把握股指期貨帶來的各種機遇,防范其中的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肖輝、劉文財:股票指數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關系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 徐國祥、李宇海:股指期貨投資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李強:論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的影響[N].期貨日報,200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