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1: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作業案例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業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聯系溝通的“橋梁”之一,是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實情的有效“抓手”之一,是學生展示知識素養和學習能力的重要“平臺”之一. 訂正作業,是學生學習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否定、自我整改、自我提升的發展進程.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訂正作業的情況,在一定程度反映和呈現了學習對象的學習技能和水平. 小學生由于學習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同時,其學習素養、思維能力、智力發展還較為低下,數學思維、探究、辨析等學習技能還比較薄弱,導致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經常會出現解題不足或解答錯誤等現象,這就需要學生進行有效、細致、深入的思考和訂正.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效果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現本人在調研當前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現狀基礎上,對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效果進行簡要論述.
一、當前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現狀
近年來,筆者在批改、講解數學作業過程中,發現小學生作業訂正活動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作業訂正存應付心理. 訂正作業活動,需要學生主體的深入參與、深刻思考和真情投入. 但部分小學生在數學作業訂正過程中,存在著應付了事的心理,沒有將作業訂正活動作為自身鞏固知識、改正錯誤、提升能力的有效“載體”,對作業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足,不能深入的思考和嚴密的分析,習慣于教師的講授,不能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走過場、流于形式,導致作業訂正活動效果低下,不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習效能.
二是作業訂正審題不認真. 筆者認為,作業訂正活動進程,是對作業內容重新審視、重新研析的過程. 但部分小學生在作業訂正過程中,不能夠對作業內容進行認真、細致、全面分析,通過借助于教師的講解或其他學生的告知,不經過深入思考,直接將解題過程“謄寫”在作業紙上,不對作業案例中條件的內容、存在的關系、設計的意圖、解答的方法進行深刻審查和研究,出現對訂正的內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是作業訂正反思不深刻. 教育實踐學認為,作業訂正的過程,應該是學習對象反思、整改、提升的過程. 但由于小學生還未養成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習慣,在訂正數學作業進程中,經常會出現訂正作業“點到即止”的狀態,不能對出現的錯誤原因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不能舉一反三,對以往出現的類似情況進行回顧和剖析,導致訂正效能和訂正深度達不到預定目標. 如在“路程類應用題”作業內容訂正過程中,小學生在自主分析以及教師有效指導過程中,認識到該問題解答存在“不能利用路程與速度、時間的等量關系式”的錯誤,學生思考分析后認為,該問題應該采用“歸一分析的方法,利用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等量關系式”的解題方法進行解答. 此時,有很多學生到此為止,片面認為訂正活動已經完成,而沒有深刻挖掘改作業案例的深層次內涵,對該案例解題思路以及解題方法和解答該問題中的注意事項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沒有達到作業訂正提升學生反思、辨析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學生作業訂正活動效能的方法
[摘 要]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從鏈接生活、提質減量、變通改形等方面入手,優化作業資源,增強數學作業趣味性,提升小學生數學作業幸福指數。
[關鍵詞]作業 幸?!嵺` 多元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5-061
數學作業一直是減負的重要對象,教師需要在數學作業設置上有所改進,既要確保學生訓練的質量,還要盡量減輕學生數學作業的負擔。只有優化作業資源,增強數學作業趣味性,才能提升小學生數學作業的幸福指數。
一、鏈接生活,提升作業實踐性
數學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有多維度聯系,在作業設置時,要提升作業的實踐性,讓學生通過認知接軌完成作業,這樣可以降低作業難度,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教學完“三角形”后,我根據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高度契合,設計了這樣幾道課內作業題。
1.填空:①用木條釘一個三角形,用手拉一下,沒有松動,這說明三角形有( )性,而且可以看出它的任意兩邊之和都( )第三邊。②我們戴的紅領巾要是按照角分類應該屬于( )三角形,要是按照邊來分類則屬于( )三角形。
2.判斷題:①看看直角三角板,它只有一條高。( )
②一個三角形有兩個鈍角。 ( )
3.畫三角形:找生活中三角形實際應用例子,畫出三角形圖形。
學生很快就完成了作業,并且都對這樣的作業表示歡迎。
這個案例中,教師設計的數學作業大多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學生對這些生活味道濃重的作業充滿興趣,做起來自然會感到輕松自若。數學作業設計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興趣點,而不是隨便找教輔資料隨便復制,這樣才能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二、提質減量,落實減負政策性
教師要本著提質減量的原則設計數學作業。因此,教師要放棄機械作業、重復作業和懲罰性作業,優選典型作業,在減少數量的基礎上提升質量,規范學生作業行為,真正實現提質減量。
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后,按照原先設計,我打算讓學生完成六道填空題、十道判斷題、四道作圖題、四道簡答題。當我把題目投放到大屏上時,學生都怨天載道。我仔細審查后發現,很多內容都是相似的,訓練存在重復現象。于是,我對作業進行了精簡,最后確定了三道題。
1.填空題:①平行四邊形兩個鄰角和是( ),四個內角和是( )。②梯形上底邊和下底邊( ),上下鄰角和是( )。
2.判斷題:①平行線間距離處處相等。( )
②當梯形兩腰相等時,這個梯形為等腰梯形。( )
3.作圖題:①畫一個上底邊長為3厘米,下底邊長為5厘米,高為4厘米的梯形。②畫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高。
學生看到作業量大幅度減少,個個歡欣鼓舞,作業積極性暴漲。
雖然作業數量縮減六成以上,但訓練重點一個也不少。抓住教材內容重點設計訓練,訓練針對性大大提升,效果自然也不打折。學生樂意,教師滿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變通改形,增加作業多元性
數學作業主要以書面為主要形式,這種單一的設計,不僅顯得單調,還會讓學生感到厭倦。教師不妨從多個角度改革作業形式,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實踐作業、選做作業、集體作業等形式都可以借鑒。學生樂意接受,作業價值才能呈現最大化。
“因數和倍數”因為涉及內容太多,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訓練,我在作業設置時,改變了作業形式。首先是口頭作業設置,判斷題:①任何自然數,它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它本身。( )②一個數的倍數一定大于這個數的因數。( )③個位上是0的數都是2和5的倍數。( )④5是因數,10是倍數。( )⑤任何一個自然數最少有兩個因數。( )⑥15的倍數有15、30、45。然后布置必做題和選作題,主要是填空題和應用題。填空題:①一個數是3、5、7的倍數,這個數最小是( )。②三個數相乘,積是70,這三個數是( )( )( )。③一個數的最小倍數除以它的最大因數,商是( )。應用題:①三個班參與體育訓練,人數分別為24人、36人、42人,要把它們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但各個班同學不能打亂,最多每組多少人,每班可以分幾個小組?②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為72,這三個自然數分別是多少?如果是連續三個偶數,這三個數又是多少?最后是集體作業:每一個小組編制一套檢測題,各種題型都要涉及,題量為四十分鐘可以完成。雖然作業量并不小,但學生完成作業的速度卻很快,效率也很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反映良好,沒有感覺疲憊。特別是集體作業,小組分工明確之后,學生參與熱情非常高,并在訓練中獲得認知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設計作業 有效辦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70-01
數學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深和總結,是學生學習創新、發展智力必須且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如果不科學作業設計,不僅是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而且更關鍵的是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積極性、創造性。因此設計開放、有趣、新穎的新型數學作業,已成為創新小學數學教育的必然選擇。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這一重要的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現將體會淺談一二。
1 設計作業體現趣味性,上升數學學習層次
圍繞新課標“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這一基本要求,為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作業設計就要摒棄重復、乏味、死記、無價值的練習,題型確立就要做到活、新、趣、奇。將知識運用、發展思維融于趣味之中,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重復、枯燥的練習呈現生動、有趣的學習,用興趣性作業喚起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意識。如筆者在“數的整除”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結合知識特點設計一道師生通話的家庭作業題:一位你很熟悉的人,她的座機號碼是:( )一位數中最小的合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最小的自然數;( )最小的偶數;( )既不是質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6和9的最大公約數。學生依據上述條件,猜出號碼并撥打,接電話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既興奮又有興趣。有趣猜謎活動式的作業引燃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2 設計作業體現生活性,拓展數學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的新鮮、有趣與否,這在很大程度上關聯著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程度。所以教師備課時不僅備課本,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生活,尋找知識與生活的結合點,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因此,設計數學作業的知識源必須來自于生活實踐,讓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帶著對生活的感受學習數學,為學生快樂自主學習拓寬空間。教學完“計量單位”之后,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題“《小粗心日記》:晨光漸露,我從1.8分米的床上起來到衛生間,用14米長的牙刷刷牙,并急忙洗臉、吃飯。然后快步往離我家約有1000厘米的學校走去。路上,遇到了45噸重的同學突然生病,把她送回家后,趕忙來到學校??吹嚼蠋熣诮淌抑v課,我向老師說明遲到情況后,馬上準備學習,拿出16毫米長的自動鉛筆、8米厚的書,跟隨老師認真地學習。你認為符合實際嗎?為什么嗎?請糾錯。”這樣將學生存在的學習案例《小粗心日記》作為學習源,包裝設計作業,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使學生感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學生興味盎然,牽引了認真作業的主動性。
3 設計作業體現層次性,增強數學學習信心
教師面對的學生是一個能力、性格、基礎不同的群體。所以,面對全體、針對差異,就要考慮各層次的學生,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的作業。就此,筆者在教學《乘法口訣》時,筆者按難易程度將作業設計成了“知識理解型、掌握運用型、深度思維型”A、B、C三個檔次:
A檔:將積填在括號內并寫出相應的口訣。
3×7=( ) 7×5=( )
口訣:[ ];口訣: [ ]
B檔: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 )×5=40 7×( )=56
C檔:做做想想,括號里能填什么數?
6×6+6=6×( ) 8×5-8=4×( )
讓學生按其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一檔作業。為全體學生提供了難易不同、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作業自選超市”,這樣的作業設計,使每個學生通過“度、量”不同的練習各有所得,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并把作業由以往的強制命令式,設計成了學生喜歡的必選、自選式,創設了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增強了學習信心,培養了數學能力。
4 設計作業體現開放性,引發數學學習創新
著力創新教育,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此,作業的設計就要立足于題設多角度、思考的多方位、解決的多渠道、完成的多結果。這無疑會引導學生追求成功的深度思考,培養創新能力。如筆者對《長方形面積》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給教室里向陽的三扇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寬分別為2米、1米,需要買布多少平方米?學生很快做了出來:2×1×3=6(平方米)。交流中,有一名學生質疑:按窗戶尺寸買布太少,遮不住陽光,要多買一點;有的認為: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樣,計算時要把布寬和窗寬都考慮進去,才能確定應買布的多少;有的還說:確定應買布的多少,也要考慮窗簾布質量的好壞。作業設計立足于生活實踐的開放性,豐富了學生的想象、提升了創新力。把應用價值體現于數學知識作業設計,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靈活有創意,在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中,培養了創新實踐能力。
5 設計作業體現兩面性,提高數學學習效能
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必須為學生學習的體驗理解、過程的合作實踐,研發自主合作性作業,并以此創設問題情境與活動方式,促使學生不斷增強數學素養。如:在教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后,筆者為學生設計了“禮品盒包裝”的實踐活動題:按組分發3個禮品盒,要求學生合作解決包裝問題。怎樣包裝?如何包裝更節約?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長既分工又合作,使才干在實踐中生成。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創新也是藝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因事、因時、因人,合理有效的設計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成為拉動學生自主學習、增知提能的強勁動力。
關鍵詞:小學階段;數學作業;有效設計;優化
1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及新課程體系的建立,我國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課堂的有效性實施,以及教師的教學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為教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分析案例。但是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之中卻發現,對于學生作業設計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與不足,例如,任課教師過分依賴于教科書以及習題手冊,導致作業過多,聯系重復,學生作業夯實作用較低。較多的作業抑制了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也限制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也制約了學生成績的發展。筆者認為小學數學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充分注重作業的靈活性與有效的設計,并在教學實踐活動之中進行進一步的優化。
2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與優化
第一,設計以生活為基準的,具有生活化的作業。教師應該在作業的實際上,充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營造寬闊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作業的趣味性與新鮮程度,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應該有意識的增加比重。同事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之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利用學生的真實生活來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充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與熱情。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以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測量一下自己家中的物品。在作業驗收中,可以選取其中有錯誤的作業,來為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講解,比如可以進行提問“XX家里的牙刷要15米,哪位同學來回答一下他是否正確?錯在哪里?”第二,設計由淺入深的作業,增強作業的層次感。在日常教學之中對于學生的作業,不宜過難,太難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喪失了主動學習與做作業的興趣;同時學生的作業也不宜過于簡單,太簡單的作業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夯實與掌握。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上,要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由表及里。從根本上提升作業的層次感,例如,在乘法口訣的學習之中,作業設計可以是:1.為學生背誦乘法口訣;2.如果有10的乘法口訣應該是什么形式的?希望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作業。筆者在教學的實踐活動之中,使用了該作業設計,學生與家長一同研究,增加了學生對于乘法口訣的熟悉程度,也促進了學生在對于以后學習知識的掌握。第三,利用學生的思維特征,多留開放性的作業,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一點應該由任課教師多做觀察,全面加強對于學生的了解,在課堂之中學生表現出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其作為開放性作業的藍本,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例如筆者在課堂實踐活動之中發現,學生比較傾向于對于應用問題、測量問題的實際操作,所以鼓勵學生為所在班級設計窗簾,窗簾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才符合日常應用,怎么樣才能判定自己做的窗簾合格不合格?合理的數值在哪個范圍外是合適的窗簾?筆者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多重因果、多個方位、多種渠道進行問題的思考與解決,促進學生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生動性,在作業的設計之中充分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促進學生對于其他學科學習的掌握程度。第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注重因材施教,進行合理的具有合作性的作業設計。由于種種因素,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著普遍的差異性,所以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個性,但是對于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育工作又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經驗與觀察,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促進學生在開放、寬松、自由的情況下,完成作業內容,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進行合理的作業設計。不讓數學作業成為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從主觀上喜愛數學課程,愿意完成數學作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完成數學作業,進行數學學習。
作者:劉紅娟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三盛玉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謝海燕.自由而有效的數學活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年03期
[2]李杰.數學教學中如何優化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10期
[3]王莉莉.淺議如何實施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教學[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年02期
魔幻一、設計新穎獨特化的作業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興趣是成功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做作業,而是在做游戲、在玩數學。例如,我在教學中上數學廣角“郵政編碼編排方法”的一節中設計如下習題:
案例:你知道郵遞員是怎樣進行分發信件的呢?(靠郵政編號找地方)對了,信封上的郵政編碼就是起這個作用,現在就請你來調查一下學校(家)所在地的郵政編碼吧。
(1)學校所在地的郵政編碼:____,家所在地的郵政編碼:____。
(2)去向郵局或向郵遞員了解郵政編碼的結構與含義。寫出郵政編碼四個部分各代表什么?
( )( )( )( )
(3)請你用同樣的方法調查一下電話號碼、車牌號、身份證號、酒店房間號,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4)給自己班級里的42個學生編一個學籍卡號。
思考:學籍卡號要分幾個部分,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用幾個數字能既清楚又簡潔的表示呢?(注意:學籍卡號必須能清楚體現出地區、學校、班級及學號等信息。)
學生嘗試了這樣的作業后,我發現學生完成得挺開心,大大加強了完成作業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既然學生樂意做,我想他們當然就覺得這不是一種課業負擔了。
魔幻二、設計知識人文性的作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币虼恕T趯W生人格發展的高度,結合鮮活的數學材料,觸動學生思想道德的碰撞,應是教師設計和選擇作業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案例:在三年級“年月日”一節中,我設計了以下課外作業:
(1)你家哪些人出生在大月?哪些人出生在小月?
(2)婦女節和父親節分別是在大月還是小月?
從這樣兩道現實性、針對性很強的作業中,可看出它蘊涵著一種人文精神,給抽象嚴謹的數學增添了濃重的情感教育。我想,學生應該不會將如此的作業當成一種負擔了吧?
“年月日”是每個人天天面對的數學知識,一般人只會注意它的實用性,不會在乎它的人文關懷性。我設計以上的作業,它能夠對孩子們的情商進行熏陶,告訴他們在特殊的日子里做特殊的事情,是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的。我覺得情感的熏陶也是一名數學老師在教育上需要關注的一面,借這課,我對孩子進行關愛家人的思想教育,一定會對孩子們的思想有一個小小的觸動和提升,由此,也將數學教學與育人融為一體了。
魔幻三、設計實踐開放式的作業
社會發展到今天,數學的影響已經遍及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成為推進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數學,源于生活,也只有用于生活,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同時新穎而富有挑戰性的開放性問題,可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案例: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告業迅速的成長,在生活中,廣告可謂無孔不入。所以我從生活人手,把看到的這樣或那樣的廣告給學生展示,比如:
“元旦”特惠一條街,全場七折優惠。文具類全場八折酬賓;
“中華牙膏”特惠裝買十送一;
“藍天”超市電器買“一百送十”……
學生看后,我出示如下習題:
(1)請你調查所在的地區有哪些促銷手段?(選其中的兩種商品計算打折后實際應付出的價錢)
(2)請你去采購:今天你當家,根據你調查的幾家商店不同的優惠措施。你在哪家商店采購更實惠?(寫出你的思考過程)
(3)相信你調查后一定有不少主意吧!現在就任命你為你所在地區海爾空調總商,你應該怎樣做呢?(出示題目)
有一款立式的海爾空調,成本價是4000元,現在標價是5000元,你就是這家店的經理,你會采用什么促銷策略使你的空調具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又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以上的習題,我認為它可以培養學生靈活地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不會只有一個解決的方式,而這一目標就是我們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如果學生用數學方法把生活實際問題解決了,其實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生對作業的感覺就不再是枯燥的,作業方式不再是唯一的,而是活生生的創新實踐。
魔幻四、設計彈性分層類的作業
由于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新課程提出: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睘榇?,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案例1. “套餐”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簡便計算”后,可設計三個層次的星級作業:
一星級:(1)5.4x72+5.4×28
(2)(1.25+2.5)×4
二星級:(1)5.4×99+5.4
(2)7.5×10.1
三星級:(1)7.4×5.6+7.4×5.4-7.4
(2)8.4×7.2+0.84×28
案例2. “多味”型。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如:在學習小數乘法后,可提供給學生某花店的鮮花價格表,讓學生根據此信息進行提問,并自行解答。
魔幻五、設計綜合能力型的作業
加強數學的綜合性、應用性、開放性內容,重視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這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要求。因此,小學數學作業應轉變傳統的學科體系觀念,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來突出不同學科知識、同一學科前后知識聯系的特點來設計作業。
案例: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讓學生做一回“小小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
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1)量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算出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地面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這種彈性的分層次星級數學作業,從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一部分學困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能從作業中解放思想,也讓學有余力的孩子能進行更高的智力挑戰。這樣,學困生對學習感覺會輕松點,對數學學習也有了更強的信心了。
小學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我將作業的精、細、巧的模樣魔幻地展現給學生,既留給了學生豐富的課余生活,又拓展了他們的應用能力與個性。作業經過調整后,從而真正將減負的口號落到實處。我想,面對這豐富多彩的、積極有效的作業,孩子們定會自愿當個建筑師,用他們創新的思想設計出一張張生動有趣的數學圖畫、一份份充滿童趣的個性化作業。數學學習必將會洋溢出生命中快樂的氣息!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沈曉東,“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2009年7月
[3]鄭毓信,“開放的小學數學教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楊從海,黃利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的思考與實踐
一、讓作業充滿“生命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業是評價的根本,數學作業評價改革離不開作業設計改革。好的作業不僅具有實用、開放性等特征,還必須富有“生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作業改革實踐中我們要注意選擇利用貼近生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素材,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在對現實問題的探究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拓展思路,擴大視野,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學習了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后,可設計如下練習:
商海中的欺詐:A時裝的統一零售價是1500元/套,某時裝店以4折的價錢進了貨,平時打8折出售,該店平時賣出一套可賺取多少錢?“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店主將原來的統一零售價1500元改為1800元/套,然后推出促銷價:7折酬賓。該店節日賣出一套A時裝可賺取多少元錢?
這樣的作業,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所學的分數、百分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二、讓作業評價“人性化”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小學數學教育環節中的重要一環,讓數學回歸文化本源,就需要改革作業評價,使其“人性化”。
1.用賞識的語言讓評價成為學生進步的階梯
例如,某老師發現一位平時作業工整、從不馬虎的同學,這次卻很潦草且有不少筆誤,她沒有武斷地評價,而是進行了深入了解。得知該生當時家里出了事,身體又不舒服時,就表揚了他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這種人性化的關懷,充分鼓勵了學生,給予了他積極向上的動力。
2.用期待的語言讓評價給予學生進步的動力
例如,本班這一學期剛轉入一名外地生。數學基礎很差。兩次單元檢測下來都只有三、四十分。但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在第三次數學檢測中,這位學生意外地得到了59分,我在他的成績單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并寫上“59+1=60”。當他疑惑不解地來詢問時,我滿懷期待地說:“你雖然這次考的是59分,但你的認真和努力已經讓你及格了。我希望,下次你能真正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第一次及格對他來說意義非凡,他非常開心,校對時也顯得特別認真。經過一番努力,他在之后的單元檢測中得到了62分,終于真正地及格了。近段時間的幾次測驗基本上都能夠及格,可喜的是有一次居然還得到了78分。這種期待式評價是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導向性。評價時重在激勵,貴于引導,皆在使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進步與不足,不斷明確努力方向,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三、讓作業評價“多元化”
新課標要求: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讓學生參與作業評價,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幫助他們在探索和交流中得到成長。讓學生參與評價,在課堂上就必須為他們提評價的時間。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我們應當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保證他們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評價的機會。讓學生參與作業評價,不是說所有的作業都交還給學生自己批改,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問題”作業,有目的地選擇個別或幾個學生,共同批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比較中發現問題、發現差距,進而改善自身、得到進步。
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是實施數學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去研究探索,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學生創設發展的舞臺,激發新的學習動力,揚起沖向知識海洋的風帆?!缎抡n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睌祵W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可見,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布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成為我們教育者共同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練習設計 有效策略
小學數學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是課堂內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合理的數學作業設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并形成樂于探索的態度。如何讓我們的教師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數學練習有效性的策略或技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特別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數學作業的有效性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诖吮尘?,我對小學數學練習有效性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結合情境設計練習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學生的學習應脫離枯燥的純數學的沒有任何情境的學習。應該將學習的內容放到具體生活情境之中去,讓學生在具體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去學數學,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只有這樣,才可能激起學生創新的激情,才可能讓學生向更高目標挑戰。如小學低年級教材中有些作業模擬了超市購物、運動會等生活情境。比如:學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后,可設計出手指頭來“湊十”的游戲(一生邊說邊做:我出3,另一生邊對邊做:我出7),組織孩子們盡情地自由交流、自由活動、自由表達,從而進一步理解如何進位。學生在這些開放的情境中,能全身心地投入,積極主動地思考。
二、習題的內容要有趣
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盡可能地選擇生動活潑的習題,讓學生感到數學的魅力無窮。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之內在力量,設計游戲、猜謎語、兒童走迷宮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如學完《分類、認識物體》后,我們布置學生去收集生活中各種不同形狀的玩具、用具、積木、實物等,再通過個人或小組的智慧去組裝設計成各式各樣的模型。就這樣,孩子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拼一拼”、“拆一拆”等趣味性的活動,既有效地完成了作業任務,又形成了多種能力,激活了創新思維。題型上,可以是補充、匹配、補缺、畫圖等,習題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靈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只有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習題的形式要多樣化
教師的作業設計應不拘泥于傳統的書面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口頭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還可以展示創作成果,等等。學生完成作業時,可以采取相互競賽,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學習完利息這一知識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主題作業:調查目前銀行利息情況并做專題小報告、幫助家長擬訂一份儲蓄計劃、學習填寫存單、計算利息稅等。如此豐富的作業,一定有合適各個學生的作業內容,學生也一定會選擇符合自己專長和個性的題目去完成。相信學生的解答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創造精神的。如在學完《分類》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比一比,誰的課桌抽屜最整齊,誰的書包理得最有條理?并讓學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間,再次感受分類的標準和方法,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也會拍手叫好,同時又讓孩子擁有成功的體驗,堅定了獨立意識和自主性。通過這樣一些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體驗到數學的價值,能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探求知識,并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是扎實有效的。
四、習題要有質量
有效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有習題數量的保證,而且要有練習質量的保證。努力做到練習少而精,確保練習一步到位。心理學研究證明:第二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提高了7%,由此可見練習次數絕不是越多越好。那么,要想精練,練習的設計就要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習題來練。練一題,管一類,重在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力求以數量相對較少的練習獲得知識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從而達到練習的優化,以少勝多的目的。實踐證明,練習的份量多,勢必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影響學生的學習情趣和身心健康,學生為完成作業量而草率從事,降低練習效率。反之,練習份量少些,完些作業的時間充裕,學生作業才能做到認真、仔細、工整、準確規范。
五、習題要有實踐性
《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育不僅要考慮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而且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我在教學《公平性》一課時,克服任務觀念,放手讓學生們在小組里運用撲克牌、骺子、轉盤等實物充分實踐,充分活動,充分體驗;在教學《升與毫升》時,每一道習題我都讓學生運用生活器具和量杯、量筒進行實驗,在估一估、倒一倒、看一看、測一測、想一想等環節中不斷發展空間觀念。表面上看,似乎浪費了不少時間,但實際上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更加高漲,興趣更加濃厚。這不正是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所日思夢想的嗎?
總之,習題設計的藝術可謂無窮無盡,我們必須在實踐中逐步去探索和挖掘更新、更多的科學方法來設計習題,要正確地理解習題的價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針對不同的知識特點靈活設計多樣性的習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小學數學卷).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