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1: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低年級勞動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主持人提示:在未來的社會中,技能的作用會逐漸凸顯,尤其是生存技能的掌握,將決定學生發展的高度。社會、學校、家長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必須打破唯成績論這種單一的評價機制。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校長鐘進友:在未來的社會中,技能的作用會逐漸凸顯,尤其是生存技能的掌握將決定學生發展的高度。社會、學校、家長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必須打破唯成績論這種單一的評價機制。對此,我校改變傳統的學生評價機制,建立多維度,多角度的學生評價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通過抓住中學生榮譽感、自尊心和羞恥心比較強這一特點,將清潔勞動納入德育考核之中;通過評選流動紅旗、優秀班級評選等手段將勞動成果融入到學生個人評價之中,融入到集體榮譽之中;通過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正面引導以及班級凝聚力的逐步形成,學校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以期將學生從為了班級榮譽而勞動轉化為熱愛勞動而勞動,最后形成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積極參加勞動的習慣。我校實行日常早、午、晚三次教室、樓道保潔工作及早晚兩次寢室保潔工作,周四下午放學后和周日晚間返校后進行教學區大掃除和寢室大掃除,讓學生在勞動中明白看似繁瑣簡單的保潔工作卻可以為全體同學和老師營造優良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明白:日復一日的保潔工作,會培養人持之以恒的信念,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會受用終生。此外,學校規定全校教師要做好本辦公室的保潔工作,做到地面干凈,桌面整齊,窗明幾凈,給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成長。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學副校長紀聯昕:勞動實踐課對于學生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對于勞技課內容的選擇,要因地制宜、因人(教師和學生)而異、因時而動,不要求大求全;要一個課程一個課程做完整,做出成效。特別是勞動實踐課要做好分項、分組、分任務的工作。既不能讓學生超過勞動強度,也不能做形式走過場。勞動實踐周的選擇,最好是春季,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也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令人賞心悅目;還可選擇秋天,南方的秋天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可以充分享受勞動果實豐收的喜悅。此外,還要有安全保障。用電安全、勞動工具使用安全、旅途交通安全、吃穿住行及醫療衛生安全,都要有嚴格規范的實施細則。有條件的,可以臨時聘用有經驗的木工師傅、農民師傅現場傳授勞動的技能技巧和經驗,這樣的效果事半功倍。還要注意不能把勞技教育課與平時的學習生活隔離或對立起來,要把平時衛生清潔勞動、家務勞動與勞技課教育有機融合,要把平時學習勞動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要把勞技教育與培養勞動最光榮的觀念結合起來。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學會生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培養21世紀新人提出的總目標。對于有特殊需要的智障學生來說,勞動技能教育是殘疾兒童實現全面發展、將來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途徑。我校在對智障兒童的勞動技能教育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走向科學化、系列化,走出了具有自己辦學特色的育人之路。學校確立了課程建設的核心理念,即“先生存再生活”“先自理再回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緊緊圍繞“為了生活”“根據生活”“提高生活”的思路,體現適應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學校依據不同學段,確立了不同教學內容:低年級,以自我服務為主;中年級,以學習家務勞動為主;高年級,以學習簡單的生產勞動為主。
構建了多元評價體系
主持人提示:根據學生平時所參與的課堂活動、學習態度、學習策略、操作能力以及學習效果等評價學生,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通過“弱化學科色彩,強化生活教育”,學校在單科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以生活適應課為載體,與其他學科進行主題整合式綜合教學模式的探索。低年級訓練重點是“個人服務”,像學會洗臉、洗手、刷牙、穿衣、疊被等;生活適應課中的教學重點是“疊衣服”,確立近期學科整合的主題“認識衣服”,各學科結合教學任務,確立了認識各種衣服的名稱(生活語文課),用筆畫出衣服的樣子(繪畫手工課),學唱關于疊衣服的歌曲(音樂課),數數自己疊了幾件衣服(生活數學課)等。
【關 鍵 詞】 勞動意識;勞動價值;勞動習慣;勞動實踐
恩格斯說過: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的創造性勞動使人與動物區分開來。中央倡導的“八榮八恥”中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比欢F實生活中,學校和家長卻往往忽視勞動教育,尤其是幾千年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語)的思想根深蒂固。為父母者、為人師者往往是這樣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的:
【畫面一】
暑假剛剛結束,為了更好地迎接新學期,為新同學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一位一年級班主任在教室里揮汗如雨打掃衛生,看得出老師干得很投入,衣服濕透了,臉上滿是汗水和塵土。正當她為自己辛勤勞動而使教室變得煥然一新而感到欣慰時,一位衣著時尚的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參觀教室,見此情景,這位媽媽眉頭一皺,用手捂著鼻臉,對孩子說:“走吧,清潔工還在打掃衛生?!闭f罷拉著孩子就走,邊走邊教育孩子道:“以后上學了,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干大事,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只能像她一樣干清潔工,多臟多累呀!”
【畫面二】
課堂上,老師拿著幾本作業本,面露慍色:“小明、丁丁、紅紅,你們多少次沒按時完成作業了!為了讓你們長點記性,今后別忘了做作業,從今天起,罰你們做值日一星期!”轉臉間,面帶笑容:“今天小石、芳芳、玲玲幾個同學的作業完成得最好,而且,他們的作業已經連續多次得‘優’,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今后就獎勵他們不用做值日了!”
看到這熟悉的畫面,大家都會認為這些事情司空見慣,沒什么了不起的,甚至會說,我也這樣教育過自己的孩子呀。與此同時,筆者經常聽到一些老師和家長如此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這么懶,什么都不愿意做,值日做不好,自己的房間亂七八糟,這是怎么回事?
鑒于以上現象的產生,筆者認為樹立正確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習慣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 低年級起,教育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其正確的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小學德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學生要熱愛勞動,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愛護公物,勤儉節約?!睆娜雽W的第一天起,我就注重對學生進行“勞動光榮”的教育,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完午餐,把桌子擺放整齊,把桌面擦干凈,每天評出“自我服務標兵”,并為這些“自我服務標兵”帶上小紅花,樹立典型榜樣。在此基礎上,讓“自我服務標兵”孩子為大家服務,如領加餐、發加餐、送加餐、做值日,告訴所有同學,他們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當孩子的勞動有困難時,首先要肯定孩子,然后耐心、親切地指其出出現差錯的原因,并當面示范,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做好家校聯系,通過“校訊通”大力表揚勞動能力強的同學,及時表揚在勞動方面取得了進步的同學,同時注意和家長做好溝通,讓家長在家中配合老師做好此項工作。最后,請家長及時通過“家校聯系本”,告知老師孩子在家表現情況,在班會上,把孩子在家表現情況做總結,及時表揚在家主動干力所能及家務的同學和近期勞動方面有進步的同學。除此之外,大掃除時請本周表現好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大掃除作為獎勵。期末結束,請被評上“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做學期最后一次值日……就這樣,逐步在孩子腦海里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初步形成勞動習慣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2. 中年級起,教育學生積極參加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完善勞動習慣,提升勞動的社會價值。在低年級培養形成勞動習慣的基礎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孩子一起積極參加或讓孩子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一條途徑,可以有效完善孩子的勞動習慣。課余,我號召孩子參加居民社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如春天參加植樹節植樹活動;夏天協助小區工作人員滅蚊蠅;秋天在小區花壇里除草;冬天除了進行堆雪人、打雪仗一些娛樂活動之外,還可組織清掃積雪等。活動之余,鼓勵孩子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發報紙、取牛奶、照顧小朋友等。在這種勞動中,學生們轉換了心態,以他人的需要為中心,急他人之所急,學會了關心他人。當然內容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勞動,也是學生了解社會的途徑,還能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奉獻精神,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樣,能更加完善學生的勞動習慣,提升他們勞動的社會價值。
3. 高年級起,教育學生體驗田間勞作,進行勞動實踐,滿足勞動需要,提升勞動的實用價值。高爾基說過,我們在我們的勞動過程中學習、思考,勞動的結果讓我們認識了世界的奧妙,于是我們就真正來改變生活了。勞動是學習的工具,勞動是教育的手段,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在低中年級培養好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的基礎上,孩子對勞動有了強烈的需求。為了滿足孩子的勞動需求,提高勞動價值,我組織班中同學開展“我是廚藝大師”活動,讓孩子利用雙休日學做一道菜,在班會上展示自己的廚藝作品,評出“最佳拼盤”“最佳創意”等獎項,孩子對此樂此不疲,在選擇作品原材料、設計作品、完成作品的過程中,也完成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當然,也滿足了孩子的勞動需要。經過幾年的培養,雖然孩子們對家務勞動已經是輕車熟路,勞動熱情不斷高漲,但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對農業勞動還是很陌生的。我發現,學校操場有一片空地荒蕪著,于是我帶領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挖地開荒,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手被磨破了,可他們不言放棄,這不正是形成了良好的勞動品質嗎?等整好了地,我請來了班中有種菜經驗的家長當孩子們的校外輔導員,指導種菜技術,孩子們興致勃勃,下課就去觀察菜地,很快菜種就發芽了,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為蔬菜松土、澆水、捉蟲。第一次收獲蔬菜時,我們一起分享著收獲蔬菜帶來的快樂,當然,孩子們對勞動有了深層次的認識。種菜活動讓同學們的社會實踐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也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及收獲的不易,學會了農業勞動的基本技能,滿足了他們的勞動需要,提升勞動的實用價值。
勤勞是人類特有的品質,勞動創造了人,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人能勞動,特別是進行艱苦的、創造性的勞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經對教育下過這樣的定義:“學會生存”。勞動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點。古人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自理自立能力都沒有,將來怎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呢?因此,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勞動的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讓學生帶著勞動的喜悅與成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為實現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司金英.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J]. 赤子,2015(4).
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各方面能力的現代化四有新人。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為重要的,它貫穿著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礎。
然而,新一代獨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幾代人的寵愛,自理能力的匱乏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近幾年出現的中學生家長陪讀現象,大學生人才招聘家長陪聘現象,足以說明新一代獨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農村,獨生子女們的自理能力也同樣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學生一開始不會系國旗,有時候系好了又掉下來的情況也發生過幾次,有的小學生不會削鉛筆,有的小學生書包不會整理……至于洗衣做飯,那可真是寥寥無幾了。
一、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生活自理能力、學習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講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學生到底應該具備哪些自理能力!《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二條是這樣寫的“尊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钡诰艞l規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睆摹缎W生日常行為規范》可以看出,小學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自我服務性勞動包括:梳頭,洗臉,洗腳,洗澡,穿衣、褲,系紅領巾,剪指甲,整理書包,刨鉛筆,包書皮,鋪床單,疊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務性勞動主要包括:掃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鍋、碗、盆,擇菜、切菜,削果皮,燒開水,煮面,煮小菜、湯等。
二、小學生自理能力現狀
通過對本校學生網絡調查、個別調查,對其他學校小學生通過上網瀏覽了解,筆者認識到當前農村小學生的自理能力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
1、學生不愛勞動,怕臟、怕累。
低年級中大多數學生不能獨立完成自我服務性勞動,往往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有的學生真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學生上學遲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長,甚至索性發脾氣;經常進行家庭服務性勞動的學生不到10%。
2、祖輩對孩子寵愛變溺愛,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現在孩子的家長大多受過初中以上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確認識,也有較正確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輩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他們往往對孩子更加溺愛,對孩子護短,更別說是讓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時候還出現家長教育孩子,爺爺奶奶訓斥爸爸媽媽的現象。
3、學校教育偏重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勞動教育。
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動課,實踐課成了自習課、語數課的情況屢有發生,學生失去了活動與實踐的機會;有的老師以勞動為懲罰,致使學生對勞動產生厭惡。
三、對提高小學生自理能力的建議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勞動興趣。
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都是隊員們喜愛的活動形式,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來訓練和培養隊員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做一些簡單的班務勞動;“我是小幫手”,在家長的指導下,練習并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我是小大人”,在師長的指導下,學會一些簡單的自我服務內容。還可以根據低年級的隊員上進心強的特點,設計一些競賽:整理書包比賽,系鞋帶比賽等。
2、加強家校聯系,更新家長育兒理念。
爺爺、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樣愛孩子,寵愛、溺愛,總之他們對孩子都很關心。這是教師、家長相同的地方,我們要從為孩子的將來為出發點,拉近家校聯系,從而為家長接受老師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礎。學校要組織家長學校,定期做育兒理念講座,有條件的可以請一些專家作專題講座。
做家務能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發展,能多方面地提高孩子的能力,是讓孩子手巧心靈體驗人生的重要途徑。很多父母為了想讓孩子騰出更多時間學習,不讓孩子做家務,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進行“一條龍”、“全方位”、“系列化”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讀,孩子們成了“抱大的一代”,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患了“軟骨癥”,見不了世面,經不了風雨,結果獨生子女難獨立。
美國心理學家威蘭特從40年代起對490名男孩跟蹤調查40年,從他們從小的教育到長大后的工作生活各個方面,做了系統的分析,其中的一個結論就是:除去智力、家庭收入、種族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外,兒時常做家務的孩子要比很少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后幸福得多。一般來說,干活多的孩子較有才干,充滿自信,人際交往能力強于父母羽翼下的同齡人,長大后獲得的收入較高,失業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威蘭特說:“勞動增強了孩子們的能力,由此獲得尊重而自我感覺良好,因為體驗到自己對家庭的貢獻,而感到社會中有價值的成員?!?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也說:“讓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才是英雄漢?!?/p>
二、 怎樣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良好習慣呢?
第一,家務活動巧組織。
父母首先要做出表率,做孩子的榜樣。同時要傾聽孩子的意見,采納孩子的合理化建議,針對每個家庭成員的空閑時間、愛好和能力,分配給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以一周或一個月為一個周期輪流做各項家務。這樣,孩子感到每個家庭成員都在為整個家庭做貢獻、盡義務,就很容易做好家務勞動并逐步養成勞動習慣了。
第二,量力安排巧指導。
父母必須考慮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等實際承受能力,并進行具體而耐心地指導或示范,教給孩子怎樣一步一步地完成其所承擔的任務。比如,讓孩子收拾衛生間時,要教他先清除垃圾,再刷洗浴缸,最后擦拭地板等。孩子的勞動觀念必須從小養成,幼兒園是勞動的起始階段,小學是培養勞動觀念的關鍵階段,而培養最好是從小開始。小學階段的孩子如何進行家務勞動教育,既起到教育的目的,又使他們能夠承受得了,這是擺在很多父母面前的問題。有專家就此做了研究,對小學生在生活環境中的勞動教育作了具體細致的劃分,列在下面僅供參考:
低年級(1、2年級):穿衣服、系鞋帶、洗手、洗臉、洗腳、疊被子、洗手帕、洗襪子、整理圖書和玩具、擦桌子、掃地、削鉛筆、整理書包、作值日。
中年級(3、4年級):洗小件衣服、倒垃圾、釘紐扣、包書皮、幫父母買菜、做稀飯。
高年級(5、6年級):布置房間、縫補衣物、刷鞋、打掃院子、打掃樓道、炒菜,積極參加社區和學校組織的活動。
第三,孩子成績巧賞識。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既是學習過程,又是鍛煉過程,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成功和失敗,這就要求父母應當教育孩子戰勝困難、不怕失敗,樹立信心和決心,使其很快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父母要經常、恰當地發現贊揚孩子的優點,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先把它放大然后并加以贊美,并和藹可親地指出其不足之處,最后給孩子正確操作一遍。
第四,責任意識巧培養。
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分配給他的家務活,比如吃飯前的準備工作,你不妨對他說:“要是你收拾好了桌子,我們就可以馬上開飯了?!鼻屑捎眉覄談趧觼響土P孩子,這樣容易造成孩子恨家務而不是愛家務??傊?,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能使孩子意識到其行為所產生的好壞不同效果。這樣, 他們就會慢慢地懂得自己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和責任的分量了,在做家務中學會了自己為自己負責。
第五,講究方式巧獎勵。
《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說得很具體:"實施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這里將生產勞動提到了教育的社會本質高度,而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的一個重要素質則用一個"和"字提高到了與德、智、體、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認為小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換言之,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兩者是有機的結合體。
一、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的意義
1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能促進德育教育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和世界現是在人與人交往中,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通過勞動課的活動能使學生養成愛護設施,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同時能改變學生懶惰的習慣和輕視體力勞動的觀念,通過勞動課的教學,還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的優良品質。
2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過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比較清晰的思維,這是因為勞動實踐能促使腦的思維和手的勞動相結合。手腦結合,腦教導手,手又發展和訓練腦,使人心靈手巧,學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聰明。
3 、開展勞動素質教育能促進美育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是美學家的觀點。在筆者看來學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勞動教育可以成為一塊藝術教育的小天地。因為勞動課所從事的創造不僅要求運用科學的知識去創造,而且要求運用美學的知識去創造。學生創造出來的作品,不僅有技術規格的要求,而且有結構、造型、色彩等審美工藝的規格要求,這就必然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可以開辟一個勞技作品展覽室,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作品參展,學生們各顯神通,用麥稈、紙、木頭、石頭、桔應、可樂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種物件,從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重視勞動教育是這樣重要,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許多家長過份溺愛孩子,盡量不讓孩子因為干家務而臟著累著;有些家長由于自己年少時,受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書讀得少,因而把自己想上學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寧愿自己多干些,也要給孩子騰出時間學習。在學校,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為追求升學率,教師多注重對學生進行智育的培養,文化成績的好壞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教師對學生品德的評定,在分數第一的思潮中,勞動教育被拋到九霄云外……這種種教育都導致了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逃避或干不好,試想一個不愛勞動和不會勞動的人如何能面向未來。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長此以往,學生恐怕連生存的能力都要大大降低。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為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在目前的情況下,必須幫助他們從對父母和老師的依賴中解脫出來。低段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可塑性強,教師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注重平時的勞動實踐,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轉貼于
二、開展好勞動技術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營造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
勞動課上教師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作環境衛生的保衛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運用嘗試發現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那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
(1) 教師要擺正位子甘當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并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
(2) 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2、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
低年級兒童的勞動教育尤其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觀農村、工廠,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3、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
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看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勞動技能。如教材安排的"整理書包"、"削鉛筆"、"疊被子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4、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
在勞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勞動熱情,自覺端正勞動態度,是取得良好的勞動效果的重要保證。
①學生自評。在勞動中,要求學生隨時檢查自己做到了沒有,做得對不對,與要求有多大差距,隨時做到自我調整。
②學生互評。學生相互間的啟發幫助,比教師一個人面對四十幾個同學考慮得更周到、細致。
③家長參與評價。對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勞動,學生在家的實踐由家長給予評價。
④教師評價。在上述的基礎上,再由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評價,重點放在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的努力目標上。
5、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提高學生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文化育人視域的小學德育綜合概述
1.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文化”一詞,即指校園文化,又指德育文化。文化育人就是要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抵御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幫助學校對人才進行培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校良好的校風、班級良好的班風,學生良好的學風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健全學生的人格。時代背景發生變化,小學進行德育,就要從新的角度來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質量,獲得較好的德育效果。
2.小學德育
小學德育是整個德育教育過程中最基礎的教育,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奠基工程。小學德育與其他時期的德育存在差異,小學德育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思想以及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小學德育實際上是社會實踐活動,是將小學生的內在品質進行外化,轉變為具體的實踐活動。小學德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問題
1.忽視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
學生在小學階段,年齡一般都在6到12歲,這一時期的孩子具有服從、喜歡模仿的特點,對于權威較為迷信,整個人對于規則的理解較為薄弱,理性較差。一些學校開展德育活動時,忽視了這一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著不遵循規律的教育。近年來,然而很多不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審美情趣的曲目如“騎馬舞”,“鳳凰傳奇”成為“熱曲”,這些曲目都非常成人化,不適合兒童的審美和發展需求。
2.德育“讓位”現象
國家要求加強學生的德育,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有些學校受傳統的“重智輕德”觀念的影響,在進行學校德育時將其放在次要地位,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的實際考核的標準,面對現在逐年增大的升學率,教學資源配置的差異的現象,學校將德育讓位于文化課的學習,在遇到學校的重大事件或考試時,德育課都成為犧牲對象,尤其是在年終考試時,德育變成學校教育中可有可無的對象。
3.學校德育脫離生活實踐
一些學校德育很多都是停留在口號上,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口號特別響亮,但德育落實不在行動上。在進行德育授課時,所教授的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德育變成空談。教師在進行德育活動時,主要進行教材知識的傳授,教師單方面進行授課灌輸,并不給學生做示范。德育教育一方面教育學生要珍惜資源,另一方面自己卻在食堂吃飯時吃剩一大盤而丟掉。脫離生活與榜樣的德育,導致效果不理想。
三、文化育人視域的小學德育發展路徑
1.根據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有序德育教育
基于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進行德育教育時,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需求。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德育課程不了解,可以開展“我上小學了”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學習各種上下課禮儀;并舉辦一些低年級德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年級學生對校園環境熟悉了,對老師性情也了解了,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顯出不同層級的個性,對老師的要求不再“絕對服從權威”,可以設計“小窗口大世界”等校園實物管理愛護活動,讓學生在管理中探索,在探索中學會承擔責任。高年級學生由于青春期的躁動與叛逆,變得異常浮躁不安,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順利完成小升初的過渡,“青春多美好”健康課、制作畢業紀念冊、畢業典禮、畢業旅行等等,讓畢業生們在體驗中學會尊重與感恩。由此可知,學校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就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序的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2.德育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小學德育加強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例如舉辦實踐活動,將對學生的德育落實在生活實踐中。為此,學校設計了一系列的生活教育活動,如校園快樂小農夫、酵素制作、給校長的一封信理財練攤活動、日行一善、做個少年思想家等等。學校德育可以進行勞動教育,開展“校園快樂小農夫”活動,把學校樓頂堆上土壤,科學老師帶領學生分批參與勞動生產,為瓜果蔬菜除草澆水施肥,既認識了植物的生長特性,又培養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品質。學校德育還可以舉辦與“德育”相關的板報比賽,讓學生能夠切實的接觸到德育內容,對于自身的行為習慣進行調整、改正。小學可以將一個月的中旬作為“德育周”,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并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結語
小學德育主要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在文化育人的視域下,小學要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用良好的校園文化來影響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學校在進行德育時,要與時代背景聯系起來,建設的校園文化應該適應時展的需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的德育教育文化實際上也是精神文化,在對小學生德育教育時,注意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德育文化中成長,成為全面發展的學生。
作者:殷淑貴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朱曉梅.基于文化育人視域的小學德育發展【J】.教書育人,2015(32)
關鍵詞:小學生;熱愛勞動;培養措施
勞動是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的窗口,是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沃土,是學生智力良好發展的催化劑。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培養小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對他們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小學生處于勞動的初步認識和初始實踐階段,是培養熱愛勞動品質的最佳時期。怎樣培養小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熱愛勞動從尊重勞動成果開始
尊重勞動成果,既是對勞動的肯定,也是熱愛勞動的基礎?,F在的一些小學生,不愛惜糧食,亂倒飯菜,不講究衛生,亂扔垃圾,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很少勞動甚至從不勞動,對勞動沒有正確的認識,不懂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更談不上熱愛勞動。一些學校的校園和教室,剛剛打掃了衛生,不一會兒就又到處扔滿了垃圾。學生打掃衛生的勞動的成果得不到尊重會大大削弱勞動當事人的積極性,熱愛勞動教育會大打折扣。
2.熱愛勞動要認識勞動的美
俗話說:“金山銀山,坐吃山空?!薄霸俣嗟腻X財不如地里兩棵‘搖錢樹’――一雙勤勞的雙手。”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有許多關于熱愛勞動的故事。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給學生講一些熱愛勞動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學生認識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最美的,熱愛勞動的人是生活中最美麗、最值得敬仰的人。
3.大人要樹立熱愛勞動的榜樣
孩子的眼睛就是一架攝像機,對大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像照相一樣記錄下來并模仿。大人身上的不少品質、行為習慣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比如:媽媽哼著歌兒炒菜,但卻罵罵咧咧很不情愿地洗衣服。孩子就知道媽媽喜歡炒菜厭惡洗衣服,并會認為炒菜是快樂的事情,而洗衣服是一種讓人討厭的勞動。這就非常不利于孩子熱愛勞動習慣的培養,所以要想教育小學生熱愛勞動,老師和家長要用自己的勞動熱情樹立熱愛勞動的榜樣,用自己熱愛勞動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教育他們。
4.給孩子嘗試勞動的機會
小學生看到老師寫得一手好字,有些學生下課了自己也到黑板上寫起來??吹綃寢尦床耍约阂矤幹粕?。小學生對很多事物都很好奇,都想試一試,這是他們好學好動的體現。我們不能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動手能力差,不能把事情辦好,甚至把事情辦壞就拒絕孩子一切勞動的嘗試,更不能拿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諸如這種日常勞動,只要在安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讓他們大膽地親自去嘗試??赡艹闯鰜淼牟撕茈y吃,甚至根本不能吃,但可以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食品的來之不易,豈不比單純的說教更頂用嗎?
5.分工協作,團結互助
小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及自身成長環境的差異,有著不同的勞動興趣和勞動意愿。比如一些力量型的高個兒男生喜歡整理課桌椅,一些小個兒女生則更喜歡擦擦洗洗,一些在家經常掃地的乖孩子則總希望自己有機會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老師在安排勞動任務時,既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勞動能力安排適當的勞動任務,又要讓有不同勞動技能的學生相互協作共同勞動。學生在勞動中分工協作、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既有利于孩子團結互助精神的培養,又有利于孩子勞動技能的提高和熱愛勞動品質的培養。
6.不能用勞動來懲罰學生
一些學生因為自身勞動能力或勞動習慣上的原因沒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勞動任務,某些老師不是從正面去引導幫助孩子怎么搞好勞動,而是用罰掃地來懲罰他們,甚至由于罰掃時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勞動指導而一罰再罰,少則一周,多則一月,甚至沒完沒了。罰掃的潛臺詞就是“勞動”是勞累的、痛苦的,這時孩子的勞動體驗是厭惡、是懼怕。勞動懲罰是變相體罰學生,是與熱愛勞動教育背道而馳的,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更是有違教育法規。
7.創造性地完成勞動,增長勞動技能和增添勞動樂趣
小學生一時性起時往往能把事情辦得很好,但俗話說:“孩子都是三分鐘熱情”。事物的新奇感消失后,很多學生往往在勞動過程中半途而廢,不能堅持把單調重復的勞動做完。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和教育學生創造性地完成勞動任務。比如掃地,很多低年級小學生,只會從教室的這頭掃到教室的另一頭,打掃過程中垃圾越積越多,越掃越吃力。我們可以教育學生采取分區清掃法,不用把所用的垃圾都掃成一堆,而是分區清掃,一個區域內垃圾掃成一個小堆,這樣勞動強度降低了,勞動效率提高了,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鍛煉。
8.開展勞動競賽,樹立勞動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