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學習基礎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醫學》作為一門臨床學科的課程,在西醫類高職高專院校中,由于課時量少,教學內容牽涉面廣,給《中醫學》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為了提高《中醫學》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1 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方式
中醫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維模式不同于西方醫學。張登本[1]認為中醫的思維方式,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是具有長久穩定而又普遍起作用的思維定勢或曰思維慣性,是一種被定型化的思維樣式、結構和過程,是學習、研究、掌握和運用中醫理論的基本樣式、基本立場和基本態度。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方式,可以從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兩大主要特點著手,即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張虹[2]提出中醫學體系中的整體觀念有助于學生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問題,培養他們善于發現疾病和一切致病因素之間的關系、疾病與疾病之間的關系以及疾病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辯證論治有助于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重視個體體質、年齡、性別、地域、時間等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整體觀念是對人自身的整體性、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的認識。如《黃帝內經》所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北孀C論治是對于疾病的辨別和診治的認識。如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咳嗽分為風寒犯肺、風熱犯肺、燥邪傷肺、痰濕阻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肺腎陰虛等。中醫思維方式是學習中醫學課程的靈魂,貫穿于學習理論知識和鍛煉實踐操作技能的全過程。教師在授課中緊緊圍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這兩大特點,引導學生逐漸形成中醫思維方式。
2 重視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
包海燕[3]提出在《中醫學》這門課中,首先開啟中醫神秘面紗,面向初學者的就是中醫學的入門課和基礎課――中醫基礎理論。故本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基本上奠定了中醫學習者們對中醫的初步印象及學習基調,并將深刻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是學生學習中醫學的第一課,也是后續學習過程中重要的理論指導。??漆t學院校的《中醫學》課程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內科學等5類學科的知識,而中醫基礎理論知識貫穿于《中醫學》學習的整個過程,如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關系;陰陽學說作為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同時也被用來剖析、總結藥物的性能、作用;五行學說在治療疾病時對臟腑用藥的指導意義,以及根據五行學說可以針對疾病確立具體的治則治法等。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需要安排充足的學時,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的講解務必深入透徹并適當練習臨床診治、用藥。使得中醫基礎理論的講解不再空洞無物,也為后續的學習打下理論基礎。
3 靈活運用病案分析授課
臨床病案詳細真實的記錄了診療的全過程,直觀地反映了醫生的診斷思路和診療方法及用藥情況,是臨床醫學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的一座橋梁,是學生從學習理論知識到應用理論知識診療疾病的重要工具。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病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收集信息能力,辨別診斷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荽涮m[4]等研究表明病案討論能以最快速度使學生從理論轉向實踐,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了臨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中醫傳統醫案眾多,授課教師應在有限的課時內篩選出來最具針對性、與臨床教學密切聯系的醫案進行講授。具體做法,可以結合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給學生展示病案,并提出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組織學生分組對病案進行討論,分析問題。最后,教師聽取各組討論結果,做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以病案為核心,以學生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良好的中醫學教學方法。
4 以實踐教學為依托
當前,“辦什么樣的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中醫藥人才”已成為各中醫藥院校迫切回答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反思中醫藥高等教育現狀以院校教育為主的高等中醫教育存在著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缺乏學術爭鳴、中醫理論沒有突破、中醫藥傳統特色優勢衰減等弊端。主要包括一下幾方面。
(1)在招生取向上,中醫專業應招理科考生,還是文科考生?現在主要是招理科考生。中醫學特點是要求學生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哲學思辨能力。目前中醫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薄弱,文史哲和“四大經典”著作教學并沒有放在應有的位置上,中醫學習脫離了傳統文化的根基,大多數學生中醫基礎文化嚴重缺乏,文化底蘊不足,往往難以深入學習和把握中醫學的精髓和真諦。
(2)在課程設置上,應多設中醫課程還是多設西醫課程,兩者各應占多大的比例?現在高等院校教學中醫特色不夠突出,西醫課程比重偏大,中醫課程課時不足,兩者約為1:1,且中醫課程僅總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約1200學時。中醫教育西醫化,甚至有的以西代中,中醫院校實際上已成為中西醫結合院校。中西醫各有其宏大的理論體系,本科5年學好中醫已經很難,何況兩者都要學,結果是顧此失彼,嚴重影響學生對中醫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爸嗅t不精,西醫不通”,成為中醫院校畢業生的特征。
(3)在教學流程上,入學后應先開中醫基礎課,還是中醫基礎課與西醫基礎課同時開?現在中醫基礎課與西醫基礎課同時開課,違背了學科知識結構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邏輯性。兩種截然不同的醫學思維方式相互抵觸,擾亂了學生的思維,甚至有些西醫授課老師對初學者灌輸中醫不科學的思想,嚴重影響學習中醫的信心和效率。如此,加之就業壓力的增大,中醫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已有很多不相信中醫,甚至出現了學歷層次越高,越不相信中醫的反?,F象。
2.中醫藥學科的特點與教育的特殊性
中醫藥學植根并孕育于豐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吸取古代哲學、天文、地理、氣象、植物等科學的優秀成果,形成了人文與科學相統一并體現東方文化底蘊和思維方式的知識體系。其學科內涵是以醫學知識為主體,以調整生命狀態為目的,具有多學科交叉,復雜性的學科特點。但中國傳統文化素有重人文輕自然的顯著特色,面對人體生理和疾病規律等生命現象,中國歷代醫學家采用中國特有的人文形式進行描述和闡釋。如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氣”、“陰陽”、“五行”等哲學范疇成為構建中醫學說體系的核心范疇;“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則成為貫穿中醫學說體系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正是基于中國傳統哲學范疇和思想理論的指導和滲透,才形成了中醫學以‘氣’為核心概括和描述人體生命活動規律,以陰陽五行作為構建人體生理病理、診療治療體系的基本模型,以“天人合一”思想指導,確立了宏觀整體和功能態的思維方式,使中國傳統醫學結束非系統的自發發展階段,完成了醫學學科體系的建立。
3.中醫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革與發展
若要問華夏幾千年傳統文化中最具實用性,影響最深遠的內容,無疑是中醫學。它以獨一無二的理論體系、博大精深的歷史傳承福及國人數千年。在捍衛人類健康的歷史長河中,中醫學充分證明了自己存在的科學價值。作為中醫基礎理論著作,《中醫學基礎》全面闡述了中醫臟象、經絡所體現的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病因、診斷、辨證、防治等基本理論[1],是中醫學理論的入門學科。但是,對學科基礎本就不佳的中職生來說,以文言文為載體的中醫理論內容顯得深奧且枯燥,極易產生畏難心理、喪失學習興趣。在國家大力提倡“實施課程改革系統工程”的當下,中職學?!吨嗅t學基礎》教學必須要走革新教法之路。在此,筆者結合個人實踐經驗,談談如何在彰顯中醫理論特色,不斷擴展其內涵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中醫理論的興趣,夯實理論基礎和強化操作技能。
拓寬思維,調整內容
西醫快,中醫慢?西醫副作用大,中醫副作用???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類似的言論。作為兩大醫學體系,西醫學與中醫學的激烈碰撞從未停止。關于二者孰優孰劣,至今未有定論。學生對此也極為關注、興趣頗濃。而這恰恰正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的興趣支點。所以,教師可拓寬授課思維,在傳授中醫理論知識的同時,適時把中、西醫學在基礎理論、病癥診斷、臨床治療中的差異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了解雙方的優勢與劣勢,不但能滿足其好奇心理,更能讓學生科學辨證地看待兩者在疾病診療中異同。
根據重要性和實用性,結合大綱要求,將教材內容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類。僅需了解的教材內容,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自學;要求理解的內容,教師要向學生簡明扼要的說明,讓學生熟知其中的醫學原理,不作深挖、不加難度本文由收集整理;要求掌握的內容,教師要系統地全方位講解,力求學生能抓住重點、全面過手。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理論聯系實踐的指導思想不可或缺,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為優先。另外,針對《中醫護理學》、《中醫學》、《中醫學基礎》三門課程內容之間知識交叉、內容重復的現狀,有必要優化整合這三門中醫基礎課程,使其知識內容上的聯系及分工更加合理化,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思維創新。
創新教法,多元施教
“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核心問題之一。”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告訴我們:如果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缺少變化,學生定然會有單調刻板、興趣日減之感,最終嚴重影響課堂效果。因此,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是活躍課堂、提升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
筆者在多年的實際教學中發現,將啟發引導法、歸納總結法、分組討論法、、趣味記憶法、寓教于樂法、中西合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中醫素質,提高學習水平有明顯效果。比如用名句“為伊消得人憔悴”來印證“思為脾之志、思傷脾”,用典故“范進中舉”來說明“喜為心之志、喜傷心 ”,這種寓教于樂自然能讓學生一點就通且過目不忘;比如在講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時,向學生說明“木火土金水”五者相鄰即是相生,相隔即是相克,學生很容易記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識記麻黃湯的四味主藥:甘草、麻黃、桂枝、杏仁時,依其諧音,把它翻譯成“干媽貴姓”,這樣的趣味記憶相信學生想忘記都難。
善用資源,形成合力
由于中醫學基礎是一門純理論學科,基本沒有實驗課程的相關安排。這是導致學生興趣流失、信心缺乏的根本原因[2]。在實際教學中,為加強學生對中醫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其獨立分析、創思維新和觸類旁通的能力??捎谜n外興趣小組、圖書室開放閱讀等載體向學生開設《方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食療學》《中藥學》等多門選修課程,讓學生能較全面了解中醫學知識。
關鍵詞:中醫基礎理論;MCAI;教學軟件;開發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利用多種現代化設備,多方式?多渠道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縮短學時,提高教學質量,己成為當前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1]?把MCAI引進課堂教學之中,是教學科學化和現代化的重要環節?MCAI(Multimedia Computer_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以計算機為重要教學媒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具有單位時間內信息量大?形式活潑多樣?題材豐富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便于學生課后復習?查詢?自測等優勢[2]?Authorware是目前最好的制作CAI課件的軟件,具有很好的組合性?能把文本?圖像?影視?動畫?解說等教學素材以及運用flash和powerpoint制作的課件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因此,本課題組開發《中醫基礎理論》MCAI軟件以Authorware為主?
一?《中醫基礎理論》教學軟件開發的意義
《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學的主干和入門課程,在中醫教學中占重要地位[3]?但是它的知識紛繁雜亂,思維抽象,且好多內容都是直接以結論的形式呈現?學生在高中以前接受的是數理思維,則入大學接觸《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往往對傳統中醫思維及表達方式不習慣,并對其科學性與使用有效性存有疑慮?而傳統的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模式和方法過于注重教師的講授?灌輸,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主觀體驗,也忽視了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這些問題直接削弱學生學習的動力[4],使教和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困難?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通過精心設計和編排,以Authorware7.0軟件為主,結合其它圖片?聲頻?視頻?動畫等制作軟件把相關內容制成MCAI軟件應用于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保證了《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內容標準化?使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組織形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或反復利用MCAI軟件自學?從而達到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為提高《中醫基礎理論》教學質量和效率,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同時,由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時間收集素材資料,需要大量的時間設計制作,也需要具備整體設計創意的素質,因而《中醫基礎理論》MCAI軟件的開發可以為其它中醫課程的多媒體教學提供借鑒,為新教師提供多媒教學課件范例?尤其是西醫各專業的《中醫學》,因大部份內容與《中醫基礎理論》相同,如“陰陽五行”?“臟象”?“經絡”?“體質”?“病因病機”?“防治原則”等,按《中醫學》教學大綱的要求,作適當修改就可以用于《中醫學》的教學?
二?必要的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準備工作非常必要,只有做好各項準備,制作出來的軟件才能更適應《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建設?在開發《中醫基礎理論》MCAI軟件之前,我們認真研究教學法,多次組織教育教學思想討論,發表有關教學論文數篇,并已建設《中醫基礎理論》的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建設?試題庫等?
2?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可以通過參加多媒體教學學習班和自學等形式?尤其是Authorwere和Flash等軟件,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我們還通過參加省多媒體教材比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資料收集?包括各版《中醫基礎理論》教材,相關的參考資料(包括中基教學參考書?MCAI軟件研發相關資料等),更重要的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圖表?視頻?動畫等?
4?源程序的制作?在開發《中醫基礎理論》MCAI軟件之前,先用Authorwere7.0或FlashMX制作各章節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測試題(有時間限制,測試完畢自動顯示成績并保存),運用于教學中并收集師生的反饋意見進行合理修改?
三?開發思路
我們的思路有四個方面:
1?如何把中醫基礎理論相關知識融合在MCAI軟件中,充分發揮其優勢和科學性,以更適宜學生自學?我們對近三年來中醫基礎理論新的教學改革觀點和MCAI軟件制作新動向和趨勢等資料進行詳細的整理?歸納?提煉,為軟件的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
2?在現有多種測試題課件源程序的基礎上,探討如何開發綜合測試?考核系統?可以吸取執業醫師考試和職稱考試的經驗,結合《中醫基礎理論》性質和大一學生的特點進行研究?
3?探討MCAI軟件如何與中醫基礎理論教學過程恰當地結合?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來創設良好的氛圍,處理好“主導”?“主體”?“工具”的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依據合理的教學價值取向,靈活有效地選擇使用MCAI軟件來優化教學過程,達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中醫信息素養?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具有解決問題的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目的?
4?剖析MCAI使用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使用MCAI軟件應注息和遵循的原則?使用策略等,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有諸多優勢,但并非盡善盡美?下一步我們將對傳統教學模式和MCAI軟件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研究,以開發出更科學的教學軟件?
參考文獻
[1] 劉甘娜.多媒體應用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霞.中醫基礎理論多媒體MCAI的應用評價及前景展望[J].中醫基礎理論教學.2002.12.
【關鍵詞】 中醫基礎相關課程 優化整合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及《內經》均為中醫基礎相關課程。這三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多有交叉、重復,個別地方還存在知識點的遺漏等問題。因此優化整合這三門課程,使課程之間的聯系及分工更為合理,具有積極的意義。
1
《中醫基礎理論》與《中醫診斷學》教學內容的交叉重復
這兩門課程之間的交叉重復主要體現在《中醫診斷學》的臟腑辨證與《中醫基礎理論》臟腑的病理表現之間。這部分內容兩門課程之間的重復過多,講解的時候又都作為重點,實屬不必要的重復。
2
《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教學內容的交叉重復
《內經》是高等中醫藥教育中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之后的提高課程。中醫基礎理論課在講解中醫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時經常用《內經》原文進行了引證。這些原文及原文中體現的醫理在兩門課程中都要進行講解,也屬于不必要的重復。相反有些內容如十二經脈循行原文等,兩門課程又都沒有介紹,這樣就造成了這部分內容的脫節。
3
優化整合三門課程的方法
3. 1
重新修訂三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
組織三個教研室的教師認真研究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對課程之間交叉、重復及遺漏的內容做出明確界定,進一步做出合理分工,重新修訂三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
針對《中醫基礎理論》與《中醫診斷學》在臟腑辨證方面存在的重復,采取《中醫基礎理論》中詳細介紹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中醫診斷學》則以引導學生復習《中醫基礎理論》中講過的臟腑病理表現入手,加上四診中的舌診和脈診即由學生推導出臟腑辨證的證候特點。這樣既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又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性的發展。
對于《中醫基礎理論》與《內經》中重復的原文,在中醫基礎授課時主要引用內經原文進行解釋中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側重介紹醫理部分?!秲冉洝肥谡n時除介紹文理以外,對于醫理部分應在中醫基礎介紹的基礎上進行拔高和深入展開。對于經絡循行這部分內容,則明確了由《內經》進行講解原文并要求學生背誦,而《中醫基礎理論》則用白話文進行簡單介紹。這樣既可以減少重復,又可以避免知識點的遺漏。
3. 2
培養教師能夠講授三門課程
通過組織三個教研室的教師互相聽課、集體備課,共同研究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使每名教師都能夠兼上其他兩門課程。這樣由一名教師同時講授三門課程,可以清楚地掌握哪些地方已經講過了,或者將要在其他兩門課程中詳細介紹,這樣可以最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使這三門課程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陳彩燕.論整合課程與分析課程的并存關系[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19124.
[2]李云海.張雪榮.論中醫經典課程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2):101102.
[3]孫愛云.中醫學在當展的思考[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2):13.
關鍵詞:中醫基礎理論;PBL教學方法;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R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1)04-0835-02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ONG LIN, XIE Ning, LIU Hua-sheng,ZHEN YANG,ZHOU Yan-yan, Guan Hui-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Basic theory of TCM is the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urse in system of TCM. Freshmen generally agre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Basic Theory of TCM.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s imminent to make students more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We tried to use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PB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ha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the ratio of PBL teaching, discussing problems, discussing form, and controlling the role of teacher.
Key words:Basic theory of TCMthe teaching method PBLteaching reform
PBL教學法簡稱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在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的,與“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的傳統課堂教學法相比,PBL在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因而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中已有相當一部分醫學院校都在應用這一教學方法。PBL也逐漸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sup】[1]【/sup】,最初是在一些西醫院校試行,現仍處在不斷探索階段。近年來PBL教學方法在中醫教學課程中進行了初步嘗試【sup】[2-6]【/sup】,如《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臨床課程,甚至一些基礎課程如《黃帝內經》、《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溫病學》等。
《中醫基礎理論》作為整個中醫課程體系中的入門基礎課,新生普遍認為接受本課程比較困難。如何使學生更有興致、更有效地學習,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們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試行了結合PBL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體會介紹如下,與同仁共勉。
1 傳統教學與PBL教學比例的確定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目的是掌握中醫學的基本思維方法,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學對正常人體的認識、對疾病的認識以及防治原則等問題,是新生入學的第一門基礎課程。我們知道,在醫學基礎理論學習階段PBL教學法提倡以問題為引導的自主性、討論式學習,知識傳授和理解往往沒有課堂教學效率那么高;且容易影響到基礎理論知識接受的完整性與系統性,遺漏一些內容或知識點。所以我們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采用PBL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授課即70%為課堂講授時間,30%采用PBL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既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四基”內容講清概念、詳解重點、講透難點,對剛步入大學的學生精講基礎理論部分而保證了基礎知識系統學習,又能發揮PBL教學方法的優勢,使學生在系統掌握中醫基本理論的基礎上, 正確理解和深入領會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內容和思維方法。
2 討論問題的提出
運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設計針對課程的問題,問題設計的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中醫基礎理論(以下簡稱中基)是研究中醫學的哲學基礎、思維方法、以及中醫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養生防治等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作為整個中醫課程體系中的入門基礎課。醫學是臨床實踐的匯總,理論也是根源于臨床,所以在講授《中醫基礎理論》這樣基礎類的課程中是可以運用PBL教學方法,如本課程核心內容如中醫藏象學說、氣血津液、病機等學說均與臨床密切關聯。討論問題的設計,根據階段教學內容及目標,選擇分述于不同章節的內容而形成的問題,設計時應注重思維方法的橫向性引導及知識點、面的銜接,論述內容則涉及人體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臨床案例等。如在PBL的課堂討論中,我們從臨床案例中反證中醫理論,并且從中醫臨床療效中增強對中醫的信心,進一步加強對《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的興趣【sup】[7]【/sup】。
3 同學討論形式的確定
隨機將學生分組,每組人數不易過多,每組8-10 人甚至更少,提前安排問題,使同學們在業余時間進行閱讀教科書或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小組預討論。課堂討論中輪流選擇小組主持人,各組小組主持人代表闡述各組的觀點和看法,本組和它組同學隨時補充,其他學生可自由提問、回答問題或發表意見,進而展開交流辯論,暢所欲言。最后讓學生對各討論組進行評定,分出優、良、中、差四種成績。這種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所有學生討論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此來提高學習效果。符合PBL教學法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實踐者。
4 教師角色的掌握
PBL教學法中教師僅起組織和引導作用。首先是討論問題的確定:在討論前教師應以教學大綱為核心,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選擇相應的病案要求學生分析。其次是在課堂啟發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簡要介紹有關問題的背景資料、思維方法、知識要點和研究進展等內容,便于學生更好地分析、討論,但不做結論性發言,即拋磚引玉。第三點是在問題討論過程中的作用:教師從中啟發和引導,控制討論的節奏,協調各組的關系。最后是歸納總結:教師對各組的觀點從知識和能力等多方面進行點評,詳細分析有討論的知識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師也會針對這些問題查閱大量資料,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
此外,建立科學評價考核系統是有效運用PBL教學法,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之一。如教師應避免只用試卷測驗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還應結合個人表現和小組表現,制定一套完善靈活的評估方法以適應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時在評價中合理使用更專業、系統的統計方法等來逐步完善評價體系。
隨著中醫學的不斷發展,對《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研究結果表明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問題學習的PBL教學法有助于改進《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結構。而PBL教學模式在中醫高等教育中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摸索過程,這就需要中醫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勇于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陳萍,臧偉進.西方現代教學理念與策略之剖析[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3):22-24.
[2] 周,王慶其,鄒純樸,等.研究生《內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0(2):4-5.
[3] 王樂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學法在中醫溫病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醫教育,2003,22(7):42-43.
[4] 姜萍,楊振寧,商慶新,等.PBL在中醫內科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醫教育,2004,23(5):43-45.
[5] 王巖,梁學林,陳瑩.PBL教學法在中醫婦科學教學中的初步嘗試[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8(4):163.
關鍵詞:中醫藥教育 繼承 創新
1問題
1.1中醫藥大學的學生人學后對中醫沒有興趣
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當中醫課程開課后對中醫藥沒有興趣,不愿學習中醫,認為難懂不好理解。
1.2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學習中對中醫藥課程產生厭煩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對中醫沒有興趣,產生消極厭煩情緒,成績普遍較差。
1.3中醫藥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對中醫產生懷疑
一部分畢業生進人實習時,遇到病人時不知如何診脈、識證、立法、用藥,即使勉強處方,都要根據西醫的診斷指標辨病用藥,療效極差,因此對中醫產生懷疑。
2原因
2.1中醫院校招生的誤區
中醫教育從歷史上都是以家傳,師傳形式為主,20世紀50年代隨著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創辦了中醫學院,隨后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也創辦了中醫學院,但是,由于近代一直是以西方現代醫學占主導地位,招生的質量和要求模糊,時至今日,中醫藥院校的招生仍然采用西醫藥大學的招生標準,從理科學生中招生,這就給中醫藥的發展和前進埋下隱患。中醫藥來源于傳統的中華文化、人文科學,沒有中華文化底蘊,就無法理解經典中的哲學理念和人文自然,要學好中醫也很不容易。
2.2中醫院校的教學課程設置順序有誤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中醫藥教育要以中醫藥為專業,理科學生本來就對中醫藥很難發生興趣,而中醫藥教育的教學課程設置順序不合理,學生一人學首先灌輸的是西醫藥學基礎知識和外語,由于理科學生對現代醫學接受能力快而強,一開始就把思路和觀念引向現代醫學,當以后進人中醫藥課程時,文科知識差,觀念轉不過來,對傳統經典文化沒有興趣,逐漸產生厭倦心理,隨即失去信心,甚至誤解中醫學術。
2.3對中醫學基礎理論教學進行客觀化教學模式改造
中醫學基礎理論首先是繼承,功底扎實后才可創新,一味追求現代化而把中醫基礎理論看作是滯后的,缺乏細胞、分子以及基因等微觀水平和現代科學試驗,從而進行客觀化教學模式的改造,完全割斷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學的聯系,使學生思維西化,對中醫產生厭倦和懷疑。
2,4臨床實踐課程少,紙上談兵多
中醫畢業生要注意臨床實踐,跟導師臨證治療,讓學生樹立起信心,不要讓西醫的診斷指標牽著鼻子走。畢業論文追求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把西醫現代化的東西全部搬到中醫中來搞中醫藥現代化,失去主次,造成畢業生不懂用望、聞、問、切的四診,來辨證施治,結合西醫的診斷、生理、病理等知識取長補短,或中西結合提高臨床療效,追求紙上談兵,結合不到臨床實踐,失去了中醫學的生命力。
3改革
目前中醫藥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近幾年,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政策極好,中醫藥院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1中醫藥院校招生改革
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學術體系,所以招生方式也一定要有區別,一定要從文科生中招生。
3.2中醫藥院校要以中醫教育為主
中醫藥院校要從教育內容、課程體系和順序教學安排等方面保持中醫藥特色的的前提下,先安排一些傳統文化、人文科學、哲學、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各科,經典著作。然后,再注人現代自然科學、西醫基礎、生理、病理、分子、基因等現代科學知識。在完全繼承了中醫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接收現代科學技術,才能達到培養出創新發展的中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