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1: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的自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青年學生;;安全套使用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exu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anjinLIU Zhongquan, ZHANG Tianlu, GUO Yan, BAI Jianyun, ZHOU Ning, XIA Jianhui. Tianjin Center for Diseas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ianjin 30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xual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Tianjin. Methods: Using the data of Youth Students AIDS Sentinel Surveillance in Tianjin from 2010 to 2014,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students’ sexual behavior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 total of 8120 students from 2010-2014 were surveyed, 475 of them (5.8%) reported having sex. The average age of having first sexual behavior was (18.35 ±1.755) years old, a minimum of 12 years old. Male, college or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and age wer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irst sexual behavior. Condom using rate at their first sex behavior was low (45.1%). Conclusion: The high proportion of young students’ sexual behavior and low condom using rat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Male junior college and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education of young students.
【Key words】Young students; Sexual behavior; Condom use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志碼】A
青年學生作為艾滋病防治的目標人群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衛計委公布的《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1]中提到“學校,特別是高等院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現了新問題”,“一些地方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較快”,“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為了解我市青年學生特征,評估青年學生感染HIV的風險,探索青年學生防治艾滋病的措施,收集2010年至2014年青年學生哨點數據,對本市3所大中專院校8120名學生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0年至2014年天津市三個青年學生哨點監測調查的8120名在校學生。
1.2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4年我市三個青年學生哨點調查問卷結果,哨點抽樣方法方案按照《全國艾滋病哨點監測實施方案操作手冊(2011)》[2]執行,收集信息包括:(1)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如性別、戶籍地、民族和學校等;(2)艾滋病知識,艾滋病傳染源、傳播途徑,安全套使用知識等;(3)特征及安全套使用情況,建立數據庫。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根據參考文獻和研究假設,了解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知識與安全套使用之間的關系,同時將大中專學生的性別、年齡、戶籍地、不同學校等作為變量與是否有過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P值、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
2結果
2.1一般人口學資料
調查的8120名青年學生中,2010年至2014年各年調查人數依次為1607、1608、1643、1645、1617人,其中中專校1641人,大專校2462人,大學4017人;男4287人(52.80%),女3833人(47.20%);平均年齡(19.90±1.63)歲;未婚8106(99.80%),已婚11人(0.10%),同居3人;本市戶籍3282人(40.40%),外省戶籍4837(59.65%),外籍1人;民族前4位為漢7608(93.70%),回134(1.70%),滿106(1.30%),蒙82(1.00%)。
2.2特征
8120名被調查者中,475人(5.80%)自述發生過,其中包括370名(8.63%)男生和105名(2.73%)女生,9名男生自述發生過同性。第一次發生的平均年齡為(18.35±1.76)歲,最小12歲,最大25歲,有過性經歷的475人中,第一次發生的對象, 445人(93.70%)是和男/女朋友,臨時性伴17人(3.60%),商業性伴7人(1.50%),同性性伴3人(0.60%),配偶3人(0.60%)。
2.3的影響因素
從表1中發現,男生自述發生過比例高于女生,同時比例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2012年至2014年調查的青年學生發生的比例較前兩年有所增加;大專和中專在校生較大學有更高的比例,不同戶籍和民族的學生間發生比例無差異。
2.4安全套使用
全部被調查者中了解正確使用安全套減少艾滋病的傳播這一問題的占到96.50%,但是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僅為45.10%,最近一年堅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僅為31.20%。比較了解安全套可以預防艾滋病這一問題的人最近一次是否使用安全套(同時回答兩問題的186人)、最近一年安全套使用頻率時(同時回答兩問題的184人),發現是否正確了解安全套可以預防艾滋病知識與最近一次是否使用安全套(χ2=0.143,P=0.094>0.05)和最近一年使用安全套頻率(χ2=3.538,P=0.170>0.05)間并無關聯?;卮鹱罱淮尾皇褂冒踩自虻?3名被調查者中,本人不愿使用27例(37.00%)為主要原因,其次為已采用其他避孕方式19例(26.00%)。見表2。
3討論
3.1青年學生發生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3]。本次調查顯示本市5.8%青年學生中自述發生過,雖然該比例低于廣東(8.08%)[4]、黑龍江(9.20%)[5]、太原市(14.80%)[6],但是同樣應該引起重視。男生發生的比例(8.63%)高于女生,特別是存在傳播艾滋病風險極高的男男[7-9],因此應該重點加強青年學生特別是男生的性安全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
3.2此次調查顯示,平均年齡最小的中專學生有過的比例最高(9.99%),其次是大專,最低的是大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赡苡捎诩彝ズ蛯W校疏于教育管理導致中專學生過早的發生[10,11],而大學生由于過重的學業壓力和嚴格的家庭教育,發生比例較中專生和大專生低,因此艾滋病防治關注大學生的同時不應該忽視年齡更小的中專技校學生。
3.3雖然96.5%的青年學生能夠正確了解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的知識,但是實際時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卻不高,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僅為45.10%,堅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僅為31.20%,呈現知行不一的特點[12,13],而不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本人不愿使用,采用其他防避孕措施,說明青年學生對于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防護意識還是比較淡漠,需要培養青年學生的艾滋病風險意識[14,15]。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建立疫情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疾控發〔2015〕40號.
[2]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艾滋病哨點監測實施方案操作手冊(2011). 2011年3月.
[3]Adefuye AS, Abiona TC,et al.HIV sexual risk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 of ris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ing interventions. BMC Public Health,2009(9):281.
[4]李玲,黃艷蘋,劉兵.廣東省大學生性知識、性觀念、現狀及性別差異.重慶醫學,2015,44(6):819-824.
[5]代偉萍,閆世春,梁琦.黑龍江省大學生性態度、及艾滋病知識調查.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5, 31 (2):215-217.
[6]王妍,燕燕. 太原市大學生現狀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14,41(8):1450-1451.
[7]Zhang L,Ding X,Lu R,et al.Predictors of HIV and syphili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a Chinese metropolitan city: comparison of risks among students and non-students.PLoS One,2012,7(5):e37211 .
[8]黑發欣,王璐,秦倩倩,等. 中國 2006-2010年男男者艾滋病疫情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67-70.
[9]王麗欣,陳官芝,張北川,等. 男男者中大學生與同齡非大學生艾滋病高危行為對比研究. 中華流行病學志,2010,31(1): 113-114.
[10]儲麗琴,左勝梅,胡春霞. 高職大學生性觀念及調查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 (3): 430-431.
[11]Sutton MY,Hardnett FP,et al.HIV/AIDS knowledge scores and perceptions of risk among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attending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Health Rep,2011V126N5 :653-663.
[12]趙湘,汪寧.中國大學生性意識及與性傳播疾病.中國公共衛生,2012,28(3):350-351.
[13]徐哲,申麗紅.河北某大學在校學生艾滋病知信行現況調查.中國性科學,2013,22(7) :77-78,105.
關鍵詞:媒介素養;媒介接觸;公民意識
一、序言
(一)關于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研究興起于20世o3、40年代,對其的理解經過了預防、面對、受眾意義制造等階段而逐步完善。關于媒介素養的定義,專家學者從不同方面有不同說法,概括而言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
(二)關于微博
2010年,以“草根、便捷、個性和全新交互體驗”為標志的微博在我國蓬勃發展,被業界稱為“微博元年”,隨后微博成為我國近一半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而在青年大學生中,微博的使用率較高,因此將微博研究的作為切入點,管窺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狀況。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統一問卷、隨機抽樣的方法,共計發放問卷200份,除去無微博和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1%。調查樣本的基本構成情況為:性別構成為男性37.6%,女性62.4%;年級構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博士生分別占25.5%、33.3%、23.4%、7%、7.8%、2.8%;專業構成理工科、文科(非新聞傳媒類)、新聞傳媒類分別占62.4%、32.6%、5%;生源地構成農村、城市分別占55.3%、44.7%。
二、問卷分析
(一)微博的媒介接觸行為
這一方面主要考察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接觸時間和卷入程度。在“平時登陸微博的頻率”方面,“約每天一次”選項最多,占26.2%;其次是“每周2~5次”和“每月3~4次”,均分別占24.1%;“每天2~5次”占19.1%;“每天5次以上”選項最少,占6.4%。在“你能接受不接觸微博的期限”方面,“一個月以上兩個月以下”選項最多,占46%;其次是“一周”,占39.7%;“一天”占10.6%;“兩個月以上”和“一天也不行”選項較少,分別占2.1%和1.6%。
在使用微博的動機上,問卷從微博關注對象和動機自述進行考察。在“微博使用中,你最關注哪些人的更新”(不定項)中,“認識的朋友”選項最多,占33.4%;其次是“社會知名人士”,占30.6%;最少的是“政府官員”,占5.2%;“官方組織”、“資訊分享微博主”、“商業機構”居于中間。在“你使用微博主要是為了”(不定項)中,選項最多的是“了解感興趣的咨詢以放松娛樂”,占36%;其次是“了解熱點新聞”,占30.6%;“關注名人動態”與“與好友保持聯系”分別占18.7%、14.7%。在“你的微博更新內容大多為”中,選項最多的是“發表感想、觀點、態度”,占26.5%;其次是“轉載咨詢”及“只瀏覽,不更新”,均分別占23.7%;“訴說身邊瑣事”占20.5%?!芭c他人聊天、交流”和“其他”選項較少,分別占2.3%和3.3%。
以上數據說明,大學生對微博使用度較高;主要將微博作為了解熟人信息、社會動態、獲取資訊以娛樂的工具,發揮是其環境監測和娛樂功能;在使用方式上,更多是觀感表達和咨詢轉發。
(二)微博的媒介認知與批判
這一方面主要考察大學生對于微博功能、微博信息、微博傳播道德等方面的了解,以及認知與批判能力,主要包含信息真實度、不良信息影響等。在“你是否了解官方微博的信息采編制作過程”中,選項最多的是“不太了解”,占66.7%;其次是“完全不了解”,占20.5%;“非常了解”和“了解基本環節”選項較少,分別占1.4%、11.4%。
在“你認為微博對你有哪方面的幫助”(不定項)中,選項最多的是“加深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占39%;其次是“擴寬知識面”,占35.8%;“促進人際交流”占14.4%。比較大學生的微博使用方式、動機和對微博功能的認識,可發現:第一,在關注社會動態上兩者基本一致,說明大學生確實能從微博的使用中增進對社會的了解、監控環境變化;第二,雖然大多數學生最關注的是朋友的微博狀態更新,但在使用目的和微博功能中都將其排在末尾,體現出使用和認知的分裂。這種對微博人際交往功能的忽略,可能與大學生對潛意識中對自我的期望有關。
在“微博中的不良信息對你的影響程度”中,選項最多的是“從來不接觸、沒有影響”,占59.7%;其次是“有接觸、但沒有影響”,占25.5%;“有接觸、但影響不大”占14.8%;“影響很大”選項為零。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的自述中,微博中的不良信息對自身影響不大。但這并不說明實際情況中也如此,這很可能從側面印證了“第三人效果”。而“從來不接觸、沒有影響”這一絕對化選項的居高,可能反映了大學生在微博的使用中缺乏自我反思,以及對于不良信息的有意識規避。
在“沖突事件中,你覺得微博信息的好惡態度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判斷”中,選項最多的是“通過傳統媒體渠道收集信息并求證,影響不大”,占44.6%;其次是“通過他人而非微博了解信息,影響不大”,占16.3%。數據反映,大多數學生選擇其他途徑了解,微博信息態度影響不大。但態度變化的測量較困難,學生自述態度變化的可信度有限。但此題可反映出兩方面問題:一是在大學生心中,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仍然高于微博信息,二是可看出大學生沒有意識到“傳統媒體”、“他人信息”與“微博信息”之間的關聯。
【關鍵詞】 網絡成癮;大學生;幸福感;入世出世心理;橫斷面研究
中圖分類號: C913.5、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5-0353-04
入世和出世心理互補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入世是對社會現實的肯定與投入,出世是對社會現實的否定與超越,這兩種心理相互對立,相互補充,相反相成地塑造著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特征[1-3]。我們以為,入世、出世心理可以視為一種成就動機系統,集中表現為追求目標的態度和方式。入世包含激發動機、實現目標、滿足需要等心理過程,集中表現為積極追求目標;出世包括減弱甚至消除動機、看淡目標、順應自然等心理過程,集中表現為淡泊名利[4]。而已有的研究表明,成就動機與網絡成癮和主觀幸福感都有顯著的相關。如王艷梅[5]曾以成就目標的三分法對成就目標和總體幸福感的關系作過研究,發現掌握目標對學生的總體幸福感有積極影響,成績-回避目標對學生的總體幸福感有負面影響,鄒瓊[6]認為成就需要是網絡成癮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證明,網絡成癮對幸福感具有消極影響[7-11]。但關于這三者關系的研究尚未見諸報告,且這些研究所用成就動機理論和量表都是源自國外。本研究假設成就動機有可能對網絡成癮和幸福感具有中介作用,并用入世出世心理作為成就動機進行中介作用研究,以便深入了解網絡成癮的本質,為有效干預網絡成癮提供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設計電子版問卷,在線,并通過QQ、電子郵件、校園BBS、校園網廣告頁面等進行宣傳,吸引學生做問卷。經過一周時間,共收集問卷616份,有效問卷603份。年齡17-28歲,平均年齡為21±2歲。其中男生355人,女生248人;大一128人,大二145人,大三131人,大四131人,研究生68人。成績上173人,中343人,下87人。成績上、中、下由被試根據與同班同學比較判斷。
1.2 工具
1.2.1網絡成癮量表(Scale for Internet Addiction) [12] 由Young編制,包括20個問題,用5點量表:1.幾乎不曾,2.偶爾,3.有時,4.經常,5.總是,最后得出的量表總分即為網絡成癮指數(IDT)。IDT越高表示成癮程度越高。IDT大于80為嚴重成癮,IDT50~79為中度成癮,IDT≤49為未上癮。本研究中,問卷的α系數為0.87。
1.2.2綜合幸福問卷[13]由苗元江編制,分三個部分,共10個維度51道題。第一部分涉及生活滿意度、生命活力、健康關注、利他行為、自我評價、友好關系、人格成長7個維度,共38題,用7點量表:1.明顯不符合,2.不符合,3.有些不符合,4.介于中間,5.有些符合,6.符合,7.明顯符合。第二部分涉及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兩個維度,共12題,用7點量表:1.沒有時間,2.小部分時間,3.少于一半時間,4.一半時間,5.多于一半時間,6.大部分時間,7.所有時間。第三部分為自述幸福感:評價被試者整個生活中的幸福/痛苦體驗,共1題,用9點量表:1.非常痛苦,2.很痛苦,3.痛苦,4.有些痛苦,5.中等,6.有些幸福,7.幸福,8.很幸福,9.非常幸福。分數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強。本研究中,該量表第一部分的α系數為0.96,第二部分α系數為0.72。
1.2.3入世出世心理問卷 [4] 分兩個維度四個因子,入世維度由拼搏精神和在乎結果組成,出世維度由平常心和低要求組成。問卷共18題,用7點量表: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點不同意,4.既不同意也不反對,5.有點同意,6.同意,7.非常同意。分數越高表示入世或出世心理越強。本研究中兩個維度的α系數為0.72和0.79。
1.3 統計方法 進行卡方檢驗、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大學生網絡成癮量表評定結果總體狀況
在本次調查的603名有效被試中,網絡成癮為55名,網絡成癮的檢出率9.1%,其中男生47名,女生8名,男生網絡成癮檢出率高于女生(13.2%/3.2%,χ2=16.47,P
2.2網絡成癮量表、綜合幸福感問卷與入世出世心理問卷評分及相關性
表1顯示網絡成癮量表評分與幸福感、拼搏精神、平常心得分呈負相關,與低要求呈正相關;幸福感評分與拼搏精神、平常心得分呈正相關;拼搏精神與在乎結果得分呈正相關,與低要求呈負相關;在乎結果得分與平常心呈負相關;平常心與低要求得分呈正相關。
2.3網絡成癮大學生幸福感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計算幸福感總均分(其中對負向情感進行反向記分,對自述幸福感進行1-7分轉換),以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網絡成癮指數、拼搏精神、平常心、在乎結果、低要求得分為自變量,作線性回歸,結果表明,除低要求外,其余變量都進入方程,可以預測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貧w模型的方差分析結果F=131.24,P
2.4網絡成癮大學生的幸福感模型
依據本研究假設,成就動機可能對網絡成癮和主觀幸福感有中介作用。從以上結果可以發現,網絡成癮、拼搏精神、在乎結果和平常心都可以預測幸福感,但在乎結果與網絡成癮、幸福感相關不顯著,所以只有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對網絡成癮和幸福感可能起中介作用。用Amos 5.0檢驗這一中介模型,結果如圖1所示,擬合指數為χ2/df=0.050(P=0.822),GFI=1.000,AGFI=1.000,NFI=1.000,RFI=0.999,TLI=1.014,CFI=1.000,RMSEA=0.000。說明模型擬合好。
3討論
本研究采用Young的網絡成癮量表,發現603名大學生網絡成癮檢出率為9.1%。男生的網絡成癮指數顯著高于女生,檢出的網絡成癮者中,男生占86.7%,女生占13.3%,男生多于女生。這與國內外許多研究結果一致[13,14]。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網絡成癮對幸福感存在顯著的負面影響。Kraut等[15]將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釋為社會活動的替代和密切關系的替代,社會活動的替代是指使用者用專注上網的時間取代了本來應該用來進行面對面社會活動的時間,從而導致社會卷入的降低。而密切關系的替代,是指人們用低質的網絡人際關系取代了高質的現實的人際關系。梁寧建等[11]認為,網絡成癮水平越高,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少,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也越低,這是造成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從本研究結果看,大學生網絡成癮對幸福感的影響存在兩條途徑,一是直接對幸福感產生負面影響,二是通過拼搏精神和平常心這兩個中介因素產生負面影響,表現為通過減弱拼搏精神和平常心來降低幸福感。網絡成癮造成拼搏精神的損失從而導致成績的下降,已是屢見不鮮的事實,一些大學生甚至因此不得不留級或退學。本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中、上學生的網絡成癮水平比成績差者低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一般說來,成績好的學生拼搏精神強,成績差的學生拼搏精神弱,而網絡成癮的學生對學習和工作必然日趨放松。(當然,這里說的拼搏精神是指網絡成癮以外的被社會推崇的拼搏精神,而不是網絡成癮活動(如游戲)中的拼搏精神。)。關于網絡成癮也會通過瓦解平常心而降低幸福感,可以從上網動機的角度作解釋,已有研究表明[16],大學生的社會性動機如社會交往、自我肯定等是網絡成癮的主要動機,也就是說,當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這些需要時,很可能到網絡虛擬世界中尋找滿足。由此會導致這樣的失衡心理:網絡世界中滿足得越多,回到現實世界中心理的不滿足感就越大,就越發不能保持平常心來達到心理平衡,以致陷入網絡不能自拔,從而降低幸福感。
本研究顯示,入世的拼搏精神和出世的平常心的有機結合是健康的文化心理,它與網絡成癮呈負相關而與幸福感呈正相關是必然的。如果能加強大學生的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對于預防、矯正網絡成癮和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由于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入世和出世心理的中介作用還需進一步探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彭彥琴.中國傳統情感心理學中“儒道互補“的情感模式.心理學報,2002,34(5):540-545.
2 張梅.儒道互補與中國文人的心理結構.東南文化,2004,4:47-50.
3 張靜,張琳琳.儒道互補思想對當代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啟示.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5):128-131.
4 楊宏飛.目標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測評初探.心理科學,2006,29(2):395-397.
5 王艷梅. 初中生成就目標和總體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10(6):411-412.
6 鄒瓊.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動機和對策探討.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板), 2004, 17(7): 72-73.
7 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Intern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s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 Psychol,1998,53(9):1017-1031.
8 崔麗娟,劉琳.互聯網對大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心理科學, 2003, 26(1):64-66.
9 崔麗娟,趙鑫,吳明證,等.網絡成癮對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的影響研究.心理科學,2006,29(1):34-36.
10 嚴標賓,黃曼娜,丘碧群,等.青少年網絡行為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1).68-70.
11 梁寧建,吳明證,楊軼冰,等.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幸福感關系研究.心理科學.2006,29 (2) :294-296.
12 Young 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Cyberpsychol Behav,1998 ,1(3) :237-244.
13 韓向前,翁維玲.不同身份青年軍人幸福感的比較.中國臨床康復,2005,9(4):74-76.
14 馮國雙,郭繼志,周春蓮,等.國內大學生網絡成癮研究進展. 中國醫學論理學,2004,17(3):23-24.
15 Kraut R,Kiesler S,Bonka B.Internet Paradox Revisited.J Soc Issues.2002,58(1):49-74.
關鍵詞 瑜伽 女大學生 身體指標
一、前言
瑜伽運動起源于印度,是最古老的強身健體的方法之一,由印度逐漸向全世界各地傳播,推廣開來。瑜伽運動有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女性,瑜伽運動的練習姿勢多種多樣,將手頸、肩、腰、四肢等部分,通過放松、緩慢、柔和等運動動作有效配合起來,讓參與者感到身心自然、舒適,能夠達到身心結合的境界,不僅在肉體上,而且在精神上得到釋放,嗅出自身的芳香。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熱衷于瑜伽運動,尤其在校的女大學生更是熱愛瑜伽,有部分高校還設有瑜伽專業,介于女大學生參與瑜伽的人數越來越多,因此對于瑜伽的探究要科學嚴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華中師范大學在校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華中師范大學普通體育愛好者中隨機抽取20名志愿者女生作為對照組,從華中師范大學瑜伽社團隨機抽取20名志愿者女生作為實驗組。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測定
所有研究對象的運動頻率均為每周3次(隔一天一次),每次70-90分鐘,持續4周,分別在測試前和測試4周后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坐位體前屈、體重、體脂重量、瘦體重、肺活量、臺階指數測試等,并記錄數據;坐位體前屈測試采用坐位體前屈測試儀測量直接得出數據;體重、體脂重量、瘦體重測試采用體成分儀測試直接獲得數據;臺階指數采用42.6cm的臺階,按照測試的節拍雙替進行上下臺階的運動,共計3分鐘,并測試心率,通過公式算出臺階指數(臺階指數=臺階持續時間(秒)/(2×三次脈搏之和)×100)。
2.實驗訓練
對照組:普通體育愛好者根據自己興趣進行體育鍛煉,運動強度為最大心率60%強度的有氧運動;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同樣時間和強度的情況下,將體育鍛煉項目換成瑜伽組合式練習,并輔助瑜伽冥想法、呼吸法。
3.數據處理
對所收集的數據運用Excel辦公軟件進行整理,以 ±SD式表示,采用SPSS19.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兩組數據中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的標準為α=0.05。
三、研究結果
(一)兩組女大學生柔韌性結果
對照組在測試前與4周后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分別為8.85±5.46、9.78±6.01,其配對T檢驗P值
(二)兩組女大學生身體成分結果
對照組在測試前與4周后的體重的具體情況為65.38±3.25 、65.45±4.11,其配對T檢驗P值>0.05,差異不顯著;實驗組在測試前與4周后的體重分別為63.66±4.98、63.05±4.13,其配對T檢驗P值>0.05,沒有顯著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的體脂重量、瘦體重同樣差異不顯著。
(三)兩組女大學生心肺功能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測試前與4周后的肺活量、臺階指數比較結果表明,其中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肺活量分別為:2733.5±450、2774.6±444,P值>0.05,差異不顯著;實驗組實驗前后肺活量分別為:2888.2±432與3000.7±402,其配對T檢驗P值
四、討論與分析
(一)兩組女大學生柔韌性的比較分析
通過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測試前和測試后坐位體前屈的數值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對照具有顯著性差異(p
(二)兩組女大學生身體成分的比較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測試前和測試后體重、體脂重量、瘦體重的數值均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測試前實驗組和對照組體重、體脂重量、瘦體重的數值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測試4周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體重、體脂重量、瘦體重的數值也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研究結果可以判斷,瑜伽訓練和普通體育鍛煉對女大學生體重、體重重量、瘦體重的影響不大,練習4周達不到減肥的效果。由于測試周期比較短,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測試周期來研究瑜伽運動是否使受試者的體重有明顯的變化。
(三)兩組女大學生心肺功能的比較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在測試前和測試后肺活量、臺階指數的數值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測試前實驗組和對照組肺活量、臺階指數的數值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測試4周后實驗組數值較對照具有顯著性差異(p
(四)兩組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比較分析
在第二次測試兩組女大學生的時候,女大學生均自述自身的心情在每次練習后都感覺非常好,尤其實驗組的女大學生反應更加強烈,雖然沒有進行相關的測量,這正啟發作者往這方面深入探究。王曼等人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對2003-2004級深圳大學在校的268名瑜伽俱樂部的W生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瑜伽運動能夠身體的力量素質和柔韌性素質得到改善,使大學生的內分泌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改善,使大學生的心理自控能力得到提高,幸福感得到增強。廖玫[5]等人對在校大學生制定符合該學生特點的瑜伽處方,通過16周的練習,結果發現瑜伽鍛煉能夠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各方面素質、增強機體能力、調節心理健康等。這些研究與本文研究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更為本人作者在以后的研究中提高更科學的依據。
五、結論
本次研究結論如下:(一)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體身體機能;(二)瑜伽訓練較普通體育鍛煉更能夠使高效普通女大學生在柔韌性和心肺功能方面得到顯著改善;(三)瑜伽訓練還能有效地改善人體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強迫癥;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0-0041-02
引言
作者在長期心理咨詢中發現,強迫癥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占很大比例,對大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常常擾亂他們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本文以一例大學生強迫癥的具體案例分析,旨在給大學生一些啟示,讓他們學會生活和學習的智慧,直面內心的沖突和矛盾,享受生活,服務社會,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一般資料
阿滿,男,十九歲,某大學生命科學院大二學生,以前做過一次咨詢。自述有強迫癥。上次咨詢后,自覺效果不理想,所以再次咨詢。
二、案例分析
1.來訪者主訴。自述有強迫癥,表現為反復關水龍頭;反復擺放物品;為了不鎖門總不敢最后離開寢室;寫作業寫錯會反復寫好多遍;看書時畫線,用直線就會一直用直線,如果用曲線畫了就改過來,直到劃得書上一片模糊;在自習室,見有紙團,就想撿還是不撿?撿吧別人會說我裝,不撿很難受,一直在矛盾沖突中度過半天……非常痛苦,還無法停止。覺得生活中沒有高興的事情。對自己有完美主義傾向。學習、生活沒有目標。跟朋友玩得比較好。同宿舍的同學關系不是很密切。覺得人際交往有困難。喜歡一個女生,但是覺得好多的男生都喜歡她,沒勇氣表白。
2.評估與分析。結合來訪者首次咨詢的主訴和描述的癥狀,根據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CCMD――3》中強迫癥的定義和診斷標準:“強迫癥指一種以強迫癥狀為主的神經癥,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二者強烈沖突使病人感到焦慮和痛苦;病人體驗到觀念或沖動系來源于自我,但違反自己意愿,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病人也意識到強迫癥者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病程遷延者要以儀式動作減輕精神痛苦,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癥狀標準是:(1)符合神經癥的診斷標準,并以強迫癥狀為主,至少有下列一項:①以強迫思想為主,包括強迫觀念、會議或表象、強迫性對立觀念、窮思竭慮、害怕喪失自控能力等;②以強迫行為(動作)為主,包括反復洗滌、核對、檢查或詢問等;③上述的混合形式。(2)病人稱強迫癥狀起源于自己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3)強迫癥狀反復出現,病人以為沒有意義,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竭力抵抗,但不能奏效?!备鶕\斷標準,我初步評估當事人的心理問題是“強迫癥”。
關于造成強迫癥可能的原因,我也初步進行了分析,第一,可能有人格特質的問題,比如追求完美,做事細致,對自己要求苛刻等。第二,可能是高中時與高考壓力有關。到大學后癥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他背后的生命故事又是什么,在接下來的咨詢中要慢慢探尋。
3.咨詢策略、技術和計劃。我制定了如下的咨詢策略和計劃:(1)咨詢關系的建立。通過無條件積極關注、接納和傾聽,表達出共情。幫助來訪者獲得力量。(2)采取理性情緒技術挑戰來訪者歪曲的思維和不合理的信念。讓來訪者清楚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觀念,并進行對質,利用空椅子技術進行角色扮演。布置作業,減少對于習慣和強迫的依賴,并獲得可控制感。(3)初步確定6~8次咨詢。每周一晚上咨詢。
4.咨詢過程的關鍵點。第一、二次咨詢主要目標是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做到中立、傾聽。來訪者第一次來就訴說自己有強迫癥,自己趨于完美主義傾向,人際交往有一定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來訪者一直對自己、對身邊的人苛刻,事事要求完美。第二次來時把布置的作業拿來。記錄自己的自動思維過程和負面的情緒。還是繼續練習順其自然。并和我分享了當時有強迫行為時發生的事件。高考想考XX大學,但最后離XX大學的分數線差十幾分沒有去,來到了這里。當時和哥哥一起報到。哥哥在本城市另一所名牌大學里。自己覺得來這所學校宿舍甚至還沒有高中的好。父母走后自己大哭一場,缺乏安全感。之后就有強迫傾向。整個上學期都哭著要回去重新考大學。大一整個上學期,都是在網吧、圖書館里度過,沒有上課。結果考試還是不錯的。慢慢適應后就有了強迫傾向了。說自己周圍有許多這樣的負性事件影響自己:一個學長,留級到他們這一級。然后回去重新考。結果白白荒廢了幾年的時光。對未來失去了希望,很迷茫,壓力很大。確定咨詢目標就是減少自責的負性自動思維,尋找不合理的信念,順其自然,漠視癥狀,或者學會與癥狀和平共處。咨詢結束又布置作業:一切順其自然。把重大的生活事件寫下來。第五次咨詢:講了本周的感受。大家都在忙期末考試,強迫行為感覺好點。不知道怎么和宿舍里的同學相處。有個同學用他的洗臉盆洗腳,他很惱火。(整個咨詢過程都是他在傾訴)這是一個病情反復的過程,自始至終,我都用信任、理解、同理心給他樹立信心,讓他知道人有自愈的能力,并且有足夠的能力讓自己發展得更好!第七次咨詢:這也是最后一次咨詢。期間,他講了一周所做的事情:上課,作業,選修課,鍛煉,看電影,游戲。用空椅子技術演母親節給媽媽打電話。但現實中母親節那天沒好意思說母親節快樂,只說了讓她去看看姥姥?;貞浟藡寢寣λ冻龅囊磺?,還說初中高中都是老師的寶貝,到大學一下子沒有人寵了。落差很大(說到這些他的眼睛有些濕潤)。但是他說,他會聽老師的話,帶著病癥去工作學習。
5.咨詢結果。來訪者和我建立起了良好的咨訪關系。在整個過程中,他積極地改變自己,按時完成作業,強迫癥狀有了很大的緩解。能夠“帶著病癥生活學習了”。最后結束咨詢的時候,他說要和哥哥一起考GRE出國。
6.反思檢討問題。這是本人在多年前做的一個案例,阿滿是別人眼里的非常優秀的學生,但強迫癥狀一直困擾著他。他悟性很高,為了改變,承受了很大痛苦。這個過程中我一直都陪伴著他,默默地給他支持。他最后走過來了。他復習考GRE,準備出國。不足的是咨詢次數不是很多,很多的童年的經歷沒有充分挖掘,如果能從來訪者早期童年中探索與重要的人的相處的話,或許能夠找到他的苛求完美的根源。咨詢師本身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資源庫,正是我對他的信任、同感、支持和陪伴,才使他相信有能力走出來,有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段咨詢,雖然有遺憾,但是結果咨訪雙方都很滿意。最近得到他的消息,他沒有出國,而是在國內某病毒研究所讀研,現在生活和學習都非常好,跟導師到德國去學習了一段時間。他提起多年前咨詢時寫的一些日記,說這是他生命的一個重要部分。感謝我在多年前能陪伴他一起走過那段艱難的時光。
三、啟示
通過本案例分析,對大學生的生活有一些啟示。強迫癥最大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朔非笸昝烙泻芏喾椒ǎ阂姓_的自我認知、正確的自我評價、悅納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凡事盡力,生活會更美好。
參考文獻:
[1]鄭希付.心理咨詢原理[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日.咨詢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關鍵詞 中老年教師 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目前,云南省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群體在身心健康方面不容樂觀,繁重的工作和源源不斷的壓力嚴重影響了教師對幸福感的體驗。而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幸福感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還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幸福感與個人健康問題,不僅對自身有重大的影響,而且對社會和國家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改善高校體育教師的幸福感維度成為一個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
1 現狀
1.1女性教師群體的自我價值平均分高于男性群體
在對云南省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性別分析中,女性教師群體的自我價值平均分高于男性群體的,且兩者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在社會中大多數情況下男女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有關,男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頂梁柱”的角色,且社會對男性的期望值往往也高于女性,因此來自于家庭、職場等方面的壓力可想而知。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往往很簡單,只需要她們把大部分時間放在處理家務以及相夫教子上,同時來自工作方面的壓力相比男性而言要小很多,把“朝九晚五”的本職工作做好就夠了,而且高校教師這個身份足以讓女性教師擁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這使得她們較男性而言更容易滿足,因此女性群體的自我價值高于男性群體。
1.2 男性教師群體的正性情感平均分低于男性群體
在對云南省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性別分析中,女性教師群體的正性情感平均分高于男性群體的。一般認為,女性由于承擔更多的是家庭照料之類的角色,而且女性往往對生活都進行細膩關注,這些都使得女性更愿意體驗和表達情感,比男性在情感體驗上更為敏感,因此在正性情感的表達中,女性教師得分要高于男性教師得分。
1.3 女性教師群體的自述幸福感平均分高于男性教師群體的平均分
在云南省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中,男性教師群體的自述幸福感平均分低于女性教師群體的平均分。專家認為,如果女性在遇到對自身不好或自己難以控制的事件時,這種行為可能導致她們在短時間內難以抵消消極影響,但是如果她們的生活相對要積極美好,那么女性比男性更能體會到強烈的幸福。在正常情況下并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在社會中大多數情況下男女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女性群體較男性群體而言無論從生存壓力還是社會人際關系的壓力要輕松,所以在自述幸福感的比較中,女性教師得分要高于男性教師得分。
1.4 幸福感與職稱有關
云南省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中,教授職稱的群體與講師職稱的群體在自我價值方面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且教授職稱群體的平均分高于講師職稱群體的平均分;教授職稱的群體與講師職稱的群體在自述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且教授職稱群體的平均分高于講師職稱群體的平均分;教授職稱的群體與副教授職稱的群體在自我價值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且教授職稱群體的平均分高于副教授職稱群體的平均分;教授職稱的群體與副教授職稱的群體在自述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且教授職稱群體的平均分高于副教授職稱群體的平均分;其它維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當前高校里的職稱競爭很激烈,盡管職稱是在教師中的一種評比方式,但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下更是社會地位的體現。由于此原因,初級教師與正教授在人們心中有著天壤之別,初級教師總覺得自己在其他教師和學生面前低人一等,很多初級教師從一開始參加工作就努力著向教授這個目標邁進,他們只有通過不斷地參與相關課題、在刊物上發表文章來增加自己的科研成果,直到晉升為正教授那天這些壓力才會真正釋放,同樣的中級、副教授的焦慮水平也是如此。
2 建議
2.1學校加強重視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應重視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有必要設立相關高校中老年教師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部門。充分利用和整合高校資源,開展各項有利于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講座、交流會等形式的活動,保證高校中老年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2.2 加強與擴大高校中老年教師身心健康重要性的宣傳
在學校范圍內,通過聘請相關專家定期舉行高校教師健康知識講座,針對個別教師諸如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從思想上提高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對健康重要性的正確認識。
2.3 保證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定期進行體檢
把對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定期體檢落實到位,針對體檢的每一項都嚴格把關,嚴厲杜絕“走過場”的行為。針對中老年體育教師可能出現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等慢性病要認真進行檢查,同時在日常飲食、參與體育活動等方面進行科學指導。
2.4 提供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教師參與體育鍛煉的條件
改善高校體育場館設施,針對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身體素質狀況,合理引導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利用閑暇時間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給高校中老年教師提供體育鍛煉的良好條件,培養高校中老年體育教師的體育興趣。
參考文獻
[1]鄒瓊.幸福感的兩大研究取向及其整合的心理結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關鍵詞:創新;健美操;自編操
創新教育是高等學校內在的本質需要和實踐要求,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以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在實施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發揮它特有的功能來培養創新型人才,具體到健美操教學更應如此?!皠撔率墙∶啦俚纳?,沒有創新就沒有健美操的發展?!盵1]但在實際健美操教學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目標單一化,過多強調身體、技能發展目標,而忽視了學生認知、情感和社會發展目標;教學內容上有研究表明:貴州大約有88.9%的高校采用《新大眾等級標準》, 很少有教師把培養學生“創編”能力作為健美操教學的新增內容。[2]教學方法長期沿用講解-示范-練習;教學評價大多以現存的套路作為考試內容,且在成績評分中所占比重大,一套操學完考完就快速地忘記,種種緣由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選修健美操的人數有減少的趨勢。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貴州大學2008級選修健美操的90名女學生(實驗班、對照班各45名)為研究對象,根據授課時間不同來分班,實驗班為周一上午上課,對照班為周一下午上課,實驗前對兩個班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比較,比較的依據是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間差異無顯著性。(表1)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查閱有關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論文約30余篇,閱讀《體育教學論學程》、《健美操》、《學校體育學》、《全國健美操指導員培訓教材》書籍,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在參閱大量文獻和面訪有關專家的基礎上,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經檢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達到0.74,效度檢驗系數為0.68,說明該問卷還是可以實施具體測試,故向兩個班的學生發放了問卷,共90份,回收問卷9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為91.1%。
3、實驗研究法
采取等組實驗,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實驗組將“自編操”內容融入教學。在實驗進行中,對照組與實驗組上課時數、環境等條件控制相同。
4、數理統計法
結合體育統計學相關知識,利用excel對所獲得數據進行相關的處理。
二、教學實驗設計
(一)教學實驗設計的理論依據
實驗設計的理論依據來源于兩點:
1、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和培養創新能力為根本特征的教育,“自編操”正是以當前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而構建和實施的。[3]
2、最優教學模式
根據日本學者廣崗亮藏的觀點,最優化的教學模式應依據教學目標、教材和學習者發展水平這三個變量構建的模式。[4]
(二)教學單元的設計
1、單元一:即感知學習階段
課時數:5次課,共計10個學時
教學安排:(1)第1次課為理論課,主要講解體育鍛煉的意義、運動健身方法及健美操的概述;(2)第2-4次課教師主要采用示范-講解傳授健美操基本動作及基本動作組合,學生則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模仿學習;(3)第5次課,健美操基本動作、步伐檢查,不作為考核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站隊位置、能力高低及專業類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5人。布置課下作業,即給出規定的步伐,要求每小組給每一個步伐編排l-3種手臂動作。
2、單元二:即理解學習階段
課時數:10次課,共計20個學時
教學安排:(1)第1次課為理論課,通過開展健美操的創編技巧、健美操的營養與評價等講座;(2)第2-9次課,分別按照《新大眾等級標準》動作組合順序進行兩套健美操的學習。每次課在學完組合動作后,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20分鐘或課余時間進行創編,動作不變;(3)第10次課即考核,每組學生可以任選一套編排好的等級操進行測試。
3、單元三:即創造學習階段
課時數:3次課,共計6個學時
教學安排:
(1)第1-2次課,雖然課時數少,但是在已有動作基礎、編排經驗、組內同學間的默契以及課余時間準備的基礎上,能獨立編排動作應該不是問題。學生間仍舊是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編排出能充分體現“健、力、美”特色的健美操新套路動作。
(2)第3次課即考核
考核內容包括自述和表演兩個方面。自述指考核前該小組成員用語言敘述創編整套健美操的風格特點、所涉及的健美操步伐名稱及運動強度等內容;表演指該小組在所選的音樂伴奏下,表演小組創編的健美操套路。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自編操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必要性
傳統健美操教學重視教師的教法,輕視學生的學法,教師按照示范、講解、帶領學生一拍一個姿態反復練習的模式進行教學,講得多,練得少,易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且運動負荷不夠,沒有達到鍛煉的目的。而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一方面他們追求個性,不拘泥于死板的單向灌入式學習,渴望在掌握健美操技術與理論知識的同時,大膽的嘗試,更加突出自己鮮明的個體,滿足個性發展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他們非常清楚健康與運動的關系,也想掌握好某項運動,使鍛煉具有科學性、長期性。
(二)自編操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可行性
“實踐證明,大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如果把精力過多地用在單純記憶過去的知識上,就會影響學生的創新積極性,這不僅是一種精力浪費,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和體育教學長期不能融入世界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行列,不能有效地培養創新人才而存在的共性問題?!盵7] 實驗所獲得的數據將是最有利的說明:93.3%的學生(42人)對“自編操”教學持肯定態度,認為學習健美操編操很有必要,掌握該技能將終生受益,并希望能長期堅持下去。
(三)自編操融入健美操教學的有效性
“自編操”教學效果可以通過期末成績和調查問卷獲得的數據加以證明,見表2、表3。實驗班和對照班期末考核內容都是兩套操,兩套操得分取平均。不同點在實驗班測試等級操中的任一套“規定動作,自編隊形”的操,以及一套自編操;對照班則是測試兩套規定等級操。從成績看兩個班成績差異有顯著性,明顯實驗班好于對照班成績。從鍛煉態度及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定看,實驗班學生對運動能力、學習積極性方面的認可度都明顯優于對照班,真正達到“啟智、求知、調心、育人”的轉化,使課堂效果和質量得到提高,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時展的需要。[8]
四、結論
“自編操”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實驗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拓寬學生個性發展、創造力發展的空間。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以促進學生的自我提升和全面發展為歸宿”的現代課程意識,體現了終身體育和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體現了創新健美操課程模式,還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洪.健美操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2).
[2]韓偉.健美操課程在貴州省高校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碩士畢業論文,2009.
[3]王曉紅,應瑞春,孫曉春.建立個性化培養機制 培養創新能力-學生創編健美操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及實驗研究[j].體育學刊,2000,(3):47-49.
[4]俞愛玲.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的創新[j].體育學刊,2002,9(2):77-79.
[5]姚蕾.體育教學論學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8).
[6]江永貞.淺談大學生健美操創編能力的培養[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7,14(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