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1: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服裝設計調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了盡量客觀、準確地了解江蘇地區服裝設計類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具體現狀與問題,我們編制了一份以已畢業或未畢業的江蘇省內相關院校服裝設計類研究生為對象的調查問卷。問卷圍繞師資來源、導師指導方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就業走向六個方面設置題目與選項,進行了專題性的調查、訪談與分析。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份,有效回收率為93%。其中,已畢業學生所占比重較大,為71%。其余則是在校的二年級以上的研究生。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前江蘇省內各大藝術院校已經有意識地將產、學、研合作教育提上日程或付諸行動,愈發重視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的優勢整合。在人才培養的目標方向與具體內容上,也不同程度地針對自身專業特點及市場需求,嘗試進行適應性的調整與改進。但是,仍然有一些院校雖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上看似明確,但在落實具體內容的過程中并不十分到位。依據調研結果,總結起來研究生人才培養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師資來源仍過分依賴校內教師和本學科專業教師,對于校外相關企事業單位優秀專家以及其他學科教師的吸引與吸收力度不夠,這也直接導致學生獲取相關領域知識資源的渠道和成為復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真正融入社會與市場參與實踐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第二,傳統研究生教育中單一導師具有專業局限和個人喜好的偏向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架構與理論積累的多元化發展,容易框定和束縛學生的創造力,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第三,課程設置在劃分配比上尚不平衡,要么偏重于理論,要么偏重于實踐,或者過于集中和局限在本學科領域。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理應以理論指導實踐并獨立解決問題,并獲得跨學科學習的能力。
第四,教學方式上雖然有別于本科階段,鼓勵學生以“自講”或集體討論的方式學習,但教師的“放手”程度依然有限,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支持程度仍不夠高,限制較多。
第五,考核方式仍過于單一,尤其是畢業時存在流于形式的論文或設計成果,而評判標準的不統一,以及評判人員在范圍與對象選擇上的局限,也導致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無法獲得客觀、全面地反映和認定。
第六,就業走向分配不均勻。由于關聯性實習基地或具有長期合作性的實習單位的缺失或不穩定性,學生在校期間難以真正將所學內容付諸實踐,畢業后對于相關服裝用人單位的融入性和適應性較差,難以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與認可。綜觀整體,雖然較之以往江蘇地區相關藝術院校在服裝設計類研究生的培養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可喜的進步,但以上一些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制約著高層次服裝人才的培養,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改革迫在眉睫。
二、思考與探討
通過對江蘇省服裝設計類研究生人才培養狀況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問題似乎已是老生常談。雖然近年來很多院校都有意識地進行了調整和改進,但很多具體事宜并未真正落到實處,人才培養效果也因此難以保證甚至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出現的問題,關鍵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合理有序的研究生人才培養相關機制。
第一,在師資配置上,實行校內與校外、單一學科與復合學科的交叉融合。集中校內外優勢資源予以整合,同時補充與本學科關聯性較強的其他學科的教師配合教學,讓學生能夠突破單一學科學習環境下的思維模式局限,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在多學科知識背景與結構的共同影響與作用下,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而逐漸形成以服裝專業理論與實踐知識體系為主體且包含跨學科內容的復合型知識儲備。
第二,在導師制度上,充分開展與推行雙導師制,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校內方面,可以分別將擅長理論研究與擅長實踐的導師進行優化組合,使其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指導研究生,進而讓學生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輔理論的雙向學習中獲得進步;校外方面,物色并篩選相關服裝企事業單位的優秀專家或杰出人才,以兼職導師的身份幫助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實踐環節解決出現的問題,聯合校內導師指導學生,實現人才培養的優勢互補。
第三,在課程設置上,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內容的比重,并有選擇地增設與自身相關的其他學科內容。圍繞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科特性,建設以實踐內容為主、理論內容為輔的課程體系,合理調配二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有效關聯度,讓理論與實踐真正實現良性互動,進而培養學生充分利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選擇與服裝專業具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其他學科內容,融入學生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形成跨學科的專業視野與分析能力。
第四,在教學方式上,建立以教師講授為輔、學生研討為主的課堂形式與內容。充分發揮研究生階段教育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的優勢,給予學生更多自主發言與相互切磋的機會,壓縮以“我教”“你學”為主的教學比重。教師應轉換角色,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進而建立和形成一種平等、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善聽、多言,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團隊意識。
第五,在考核方式上,建構更加多樣化的考核標準,選取來源更為廣泛的考核人員共同進行綜合評定。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是服裝設計類研究生畢業考核的主要內容,而相關導師由于各自在理論或實踐領域的不同專長,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的著眼點與衡量標準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而考核人員的選擇范圍又多局限于本校本專業人員,這樣考核結果便無法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與水平。應進一步落實與統一不同導師對其專長領域內容的考核標準,各司其職,匯總考量。同時,聘請校外相關專業領域和其他關聯學科的專家參與綜合評定,與校內教師共同進行研究生的日常和畢業考核。
關鍵詞: 服裝工藝 服裝設計 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日趨完善,各行各業的發展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崗位為目標,從而在相關的教學與培訓中以培養適應于市場發展需要的技能型、實用型、綜合型人才為目標,這也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高校必須結合當前形勢,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上不斷創新,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最終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所以,對學生崗位技能、職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任務。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并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服裝設計教學現狀
調查顯示,由于受到各種傳統因素的影響,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些學生片面地認為服裝設計只要構思獨特,效果圖畫得瀟灑,時裝畫得技法掌握熟練,所畫出來的作品就是優秀的,這種想法使得學生對服裝的工藝技術了解不深,只能畫圖卻不會工藝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畢業后許多學生到企業總想著搞理想化設計,雖然設計圖畫得很好,但是由于忽略了客觀現象所設計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此外,當前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過于注重藝術性,輕視工藝技術性,這不利于我國的服裝業發展,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吸取國外先進教學經驗,讓學生更多地掌握全面的結構設計、款式設計和服裝工藝設計。只有這樣,隨著中外合資、獨資及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企業用人才能盡可能選擇技術較全面的能手,而且是上崗后能很快在一線獨當一面的應用型人才。
由此可見,服裝設計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授予學生較先進、科學的結構設計理念的同時,還需要給學生多練、多實踐的機會,使其真正了解服裝設計的本質,確保在服裝的款式設計出來后,就將它們融入工藝設計中。
2.服裝工藝與服裝設計結合的教學內容
(1)服裝結構設計
服裝設計教師應在學生上交的作品中挑選出2―3款有代表性的服裝,通過與成衣課程的結合,運用服裝的原型比例對制圖方式進行裁剪,從而由淺入深地進行服裝設計的學習。采用結構制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對服裝的結構制圖進行訓練,從而使學生對各種服裝形成制版打板的技能。通過服裝結構設計在款式變化應用,與作縫加放、放縫與樣板的要求相對應,衣片紙樣各部位線條的調整等實際紙樣的有效訓練,加大學生在作業,以及服裝結構靈活變化應用量比,實行1:1建材,采取看圖打板、自行設計打板和結合樣衣打板的模擬訓練,從而使學生切實掌握服裝技術技能。
(2)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注重對學生實用服飾的市場調查和研究,通過服裝的設計定位,服裝設計的圖畫表現、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的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商品意識和經營觀念,從而正確認識服裝設計及相應設計工藝之間的關系。通過從將繪制好的衣服款式圖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裙裝、襯衫、女式春秋裝,虛擬平拍或是企業進行服裝設計的具體實踐訓練,為服裝結構設計做好充分準備,促進學生有效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
(3)服裝材料工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根據設計題目選用面料,進行面料、輔料及其他服裝材料方面的知識學習,講授有關各類服裝面輔料的服用性能、織物結構、特點、風格特色及成型狀態等。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將面料知識的學習與使用工藝效果聯系起來。確保縫制工藝過程中的每個部位制作都讓學生按要求獨立操作。例如,縫制一套禮服,先依照1∶1紙樣進行排料留出放縫量并剪裁,然后按照所給的工藝流程完成裙子的縫制,此時確??p制線條順暢平整,拉鏈處平整且線路均勻等,達到專業基礎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各種優良的教學方法,從學生最好理解、最能直接感受的思維方式由淺入深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翁志珍.服裝工藝與服裝設計多視角結合的教學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
[2]黃堅.躍動在實用和創意之間――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林姿含訪談錄[J].職業,2004,(10).
[關鍵詞]網絡時代;服裝設計;虛擬服裝
傳統的服裝設計理念、服裝設計手段、服裝信息形式都因為互聯網在服裝行業的應用而發生了改變,同時互聯網還對消費者的服裝潮流風尚起到了引導作用。服裝行業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服裝行業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互聯網時代下服裝設計的特征
(一)企業設計生產方面的特征
在繁榮的互聯網時代下,服裝設計定位明確清晰而且理念新穎獨特。對品牌服裝的設計風格設計師可以準確把握,進行設計時會需要注意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時尚方向;第二個因素是設計的新穎性能夠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第三個因素是引領消費者的穿衣潮流。服裝生產的方式,企業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不斷的調整,工藝流程應該實現多品質、小批量,各種高科技手段要充分利用到實際生產中指導工人制作,高科技的利用使得服裝具有新穎性、時尚性而且提高性價比等優勢。
(二)服裝企業銷售方面的特征
服裝設計在互聯網時代下具有很強的個性化和設計感。在互聯網中推廣宣傳的手段多樣化,如利用網站聯盟、淘寶網直銷店和社區互動的口碑。另外宣傳要根據實際風格邀請與其相符的明星進行代言,這樣有利于服裝的知名度的提高,由于知名度會增加附加值。
二、互聯網時代下對服裝設計的要求
(一)加強分析服裝市場的消費需求
在繁榮互聯網時代下,有效的服裝設計對購買者的消費行為、消費能力和對服裝的喜好要進行全面的了解,定位服裝的質地、款式、面料和價格時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心理習慣和審美需求,這樣才能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
(二)注重打造品牌文化
服裝設計在互聯網時代下應該把網絡銷售作為主要的銷售渠道,樹立品牌經營的理念?,F代服裝品牌的文化中蘊藏著品牌價值和文化傳承,因此完美的現代服裝設計應將消費者的認知和品牌忠誠放在首位,然后不斷完善品牌文化發展理念。
(三)加強設計風格的新穎性的要求
當今社會要求以人為本,互聯網時代的服裝設計也要遵守此原則,同時取長補短借鑒國外成功的品牌經營經驗,把握潮流發展,時刻關注社會的變化,并對各階層消費者調查分析,把握市場需求變化。這些變化對服飾設計藝術進行靈活運用,使設計出的服裝具有藝術性的同時又具有實用性。
(四)注重服裝的質優價廉
服裝設計在互聯網時代下應該更注重服裝的品質,服裝的精良設計要靠優秀的服裝品質來承載和展現,并且要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三、互聯網時代下服裝設計的理念
(一)虛擬服裝設計
服裝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通過在線與顧客交流,共同對服裝設計,并且采用仿真或對話的方式來設計二維服裝片,對選擇的布料圖案和設計的服裝款式進行直觀考察,對顧客的穿著效果進行綜合考慮。服裝網上銷售可以利用服裝虛擬設計,消費者在網站可以輸入自己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和三圍等數據信息,顧客的形態特征就可以被網站計算出來,通過在線軟件,消費者試穿所選的服裝款式,穿衣效果通過網絡終端顯示并且可見,這種方式使消費者在設計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心儀的服裝,從而精準銷售,避免浪費。
(二)超維視覺服裝設計
在服裝設計中心理學尤其是觀賞心理學和環境心理學有著廣泛的應用,這樣可以實現超維視覺。整體美和環境美也是服裝設計注意的重要事項,設計者的視野可以通過超維視覺服裝來拓展,同時可以豐富設計者的思維。這些設計思想的使用及時更新設計者的理念,同時設計者的傳統的狹小的范圍得到拓寬,把服裝設計與意識設計結合起來進行統籌設計,協調發展設計風格和主體思想,更加注重服裝的視覺效果。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服裝設計行業也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在網絡時代服裝行業的各個環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產服裝的企業只有徹底改變傳統的服裝設計觀念和營銷模式才能在網絡時代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麗娜.基于互聯網渠道的服裝設計師品牌設計管理初探[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0.
[2]鐘恒,張渭源.淺析數碼網絡時代對服裝傳統設計程序的沖擊[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1(4):58-60.
關鍵詞:服裝 設計 教學 問題
在“藝術至上論”和“技術至上論”的教學思想的影響下,縱觀我國目前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成果,偏重藝術化而忽略生活化的趨勢十分明顯,這也就導致了服裝設計的教學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脫節。如何將高校教育跟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一直都是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核心議題。
一、服裝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服裝設計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服裝市場的發展需要更多在服裝設計領域能夠把握國際發展潮流,并將其與國內市場緊密結合的服裝設計人才,但就目前來說,服裝設計人才與社會需求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國內高校的服裝設計專業在教學上基本上都是以美術作為基礎,繪圖表達和紙面作業作為設計課程的主要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偏重于虛擬的課題式創意設計,以此灌輸美術基礎和設計教學。誠然,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美學理論,扎實美術繪畫功底,但是服裝設計并不僅僅是創造藝術作品,更應該設計出具有美學概念的服裝作品,將服裝的時尚流行元素與客戶消費需求有機結合。據調查,目前絕大部分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都不在相對口的職位,而畢業后進入服裝設計工作崗位的學生也普遍存在不能對工作很快上手的困惑。造成教學與市場脫節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實踐的缺失,在學分制教學的壓力下,學生的自由時間相對較少,加之師資水平有限等原因,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的機會是少之又少,這就加深了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性與學校管理的規定性之間的矛盾,導致了學生理論脫離實際,工作能力低下的尷尬局面。
2.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較低
目前國內的很多高校在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所教授的專業知識較為陳舊,更新緩慢,知識點重復,如在進行基礎色彩課程教學時,大部分高校都是從色彩構成、服飾配色、服裝設計的色彩等課程開始講起,而這些課程大多都是從色彩的三要素講起,進而以明度對比為主構成的色調開始練習,知識點重復又累贅。同時,在課程設置當中過于重視美術基礎教育,忽略服裝設計的專業基礎教育,隨意性較強。在市場潮流的推動下盲目安排課程,如市場流行繡花圖案的時候增設機繡課,在市場流行曲線的情況下,增設立體剪裁課,而這些本來就應該開設的課程被隨意增減,直接導致了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知識點凌亂,專業基礎薄弱且片面,在求學的過程中自身的素質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問服裝設計的靈感和構思應該從何而來,學校在教學的時候沒有讓學生掌握服裝設計與結構問題的解決方理念,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在畢業設計中拿出作品,在工作崗位上無法保證設計的后勁。
二、相對應的解決對策
1.改進教學理念和模式
隨著服裝工業的快速發展,服裝設計專業也有了基本能夠滿足行業發展的服裝設計教材,但是就如何將最新的服裝設計理念和方法融合到服裝設計教材當中去還有很多努力要做。在教學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服裝設計類型的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應該成為教師應該去思考的問題。由于服裝設計專業在教學的時候會涉及到美學基礎和繪畫基礎,所以在教學課程的設定上要對藝術美感方面有所偏重,讓學生能夠扎實地掌握畫靜物、頭像、人體、服裝和任務的能力,但是并不需要過度,因為服裝設計的中繪畫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更為重要的是對服裝造型的設想、對裁制工藝的拿捏和對結構變化的運用。
在服裝設計的專業理論課程上看,中國服裝史、外國服裝史和服裝美學等理論課程經常會因為師資力量短缺和學校不予重視而擱淺,這就導致了學生無法將基礎知識打牢固,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也缺乏持久的設計靈感。在整個服裝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市場對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高校的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做到因勢利導,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課程,對一些繁冗陳舊的課程進行及時的替換,推動學生培養個性化設計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借鑒和吸收國外高校對服裝設計專業的培養方式或許能夠為我們的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比如將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和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打散分組,在某些實踐環節上進行聯合培養,讓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領著服裝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和策劃設計,而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也可以讓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知道產品從設計到出品的整個流程。同時,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勇敢地把三尺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來展示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通過討論來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學習方向和操作途徑,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全局意識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高校在進行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勇于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成立高校的服裝設計工作室,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自主研究式的學習方式和自己解決問題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自身的思考和與老師的交流,在實踐式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的消化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分析創作和表達交往的能力,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較低的情況,高校還可以主動聯系企業,實行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教學,并且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手腦并用的能力和職業素養,減少教學和實踐之間的隔閡,讓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為就業提供更充足的籌碼。
參考文獻:
[1]金桂華.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08,18.
論文摘要: 服裝設計教育的改革將直接影響到中國服裝設計的未來,而樹立技術與藝術并重的原則,增強設計的創新意識是服裝教育目前要重點,然而,我國高等服裝設計教育內容和觀念普遍滯后,服裝設計信息不發達、不適應時代快速發展的需要,缺乏國際競爭力。
當前,中國傳統的一些服裝樣式依舊在世界服裝界享有盛譽,但是,傳統的服裝教學模式愈來愈不能適應服裝設計師的培養。目前,我國的服裝設計教學很多學院還一直沿用舊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體系,教學模式陳舊,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個性,實踐能力欠缺,而法國ESMOD、美國FIT、意大利佛羅倫薩學院服裝系、香港理工大學等四個世界上著名的服裝院校每年都要根據時代要求和人們的審美要求,進行教學模式更新和課程體系改革,從而培養出大量的高素質、高技能、求創新、懂管理并適應市場需要的優秀服裝設計人才。服裝設計教育的改革將直接影響到中國服裝設計的未來,而樹立技術與藝術并重的原則,增強設計的創新意識是服裝教育目前要重點,強調的兩個方面。
首先,服裝設計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及培養目標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定位和凸現高等教育特色,畢業學生綜合素質較差。有些院系不管軟硬件條件是否達標就紛紛開設這個專業,良莠不齊,各個院校起點和目標差別大。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向類似于純藝術類專業教育,注重設計表現,忽略技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導致畢業生的實際能力與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不相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又具有較高藝術素質的綜合型復合人才。但是,國內高校服裝設計教育觀念在形式上過于傳統和保守,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現代個性,缺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實行多元教學模式培養的教育觀念。服裝設計專業是一門聲、色并茂的學科,應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大家名作,多了解各品牌時裝會的動向和流行趨勢,從而加深記憶的深度和持久度,才能挖掘出學生內心的一些設計靈感,進行更好的設計創作。僅滿足于簡單技能的操作培養,缺少藝術審美和創造性教育綜合素質的培養,使設計作品缺乏感人的力量、藝術情感、設計意義上的美質內涵。與之共存的是某些院校用培養藝術家的方法來教育設計人才,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嚴重脫節,往往眼高手低,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不僅要顯示其與眾不同的設計思維,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工藝的制約。有些設計意圖的超前被制作設備的未完備所制約。鑒于這樣的差別,采用一成不變 教育模式對待藝術教育和服裝設計教育是不合理的。也造成了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職尷尬現象。違背了高等服裝設計教育的初衷,其設計理念跟不上時展變化。
同時,服裝設計藝術是實用美學的藝術和科學相統一。如服裝設計專業,除學習服裝材料、服裝色彩和服裝造型設計課程外,應開設美學教育和藝術欣賞教育課程,培養設計者的美感和對美的鑒賞能力、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其主要專業課程不僅僅在于材料、色彩和造型的學習,還應開設相關選修課,如詩歌、音樂、繪畫、雕刻、書法等藝術強的相關課程,使其有充分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讓設計作品充滿著藝術的魅力,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其次,我國服裝設計教學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時代個性,缺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和實行多元教學模式培養的教育觀念。服裝設計教學在掌握基礎理論的教學外,應該創造個性環境,有效地結合學生個性設立創造性的課題或知識體系,形成新的教學范式。創新是設計教學的生命力,是國際服裝設計發展的趨勢和人才標準培養要求。因此,服裝設計的教學課程應從國際標準的角度來衡量學校教育的目標和成就。培養學生藝術個性,積極進行設計創新,培養國際通用設計人才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最后,主題設計導入產品設計(由實驗到市場)。
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關鍵是圍繞培養目標,強調以實踐創新能力為主體核心能力培養,創建以重視學生產品(非作品)設計、實踐與市場運作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新型教學模式改變專業課程與市場脫節的傳統教學理念,拓寬社會急需知識層次課程,培養學生市場意識、信息收集、市場開發能力,將設計作品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競爭產品。梯形教學模式正是以注重學生產品(非作品)設計、實踐與市場運作為主體的層次相連呈互動結構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市場調查、設計、制版、制作等各門課的每個環節,加強了學生全面的綜合的能力訓練。主題設計導入產品設計改變原來互不相干。各自獨立的課程設置,確立一種課程內在的互動聯系,因為,服裝設計并非是畫出設計效果圖就完成整體設計,設計者應了解相應的工藝和材料,熟悉生產的流程和環節,了解市場和消費,并且符合生產和消費等方面的要求。對于服裝設計來講,繪畫性的效果圖和制作圖僅是設計的開始。服裝設計產品不是停留在紙面效果的一種純粹意義上的美術作品,最終應以服裝作品的形式出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裝設計。將繪畫作品轉換為服裝作品需在設計效果圖基礎上,經制版、制作使之成為服裝設計作品。這才是服裝設計的最終過程。
[參考書目]
《時尚﹒服裝設計藝術》 王珉 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藝術設計美學》 陳望衡 著 武漢大學出版社
《現代服裝設計教學》 袁仄 胡月 著 江西美術出版社
《美學的意蘊》 彭鋒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技術美學》 徐恒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現代服裝設計文化學》 崔榮榮 著 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CorelDRAW;服裝款式圖;項目教學;教學效果
一、教學情景設計
項目任務實施之前,按企業設計崗位的人員結構體現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將每個小組設計為一個服裝工作室,每個工作室配有工作臺、CorelDRAW軟件、人臺等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個性,結合能力互補搭配,組員分別為設計總監、設計師、設計助理,教師參與一個小組的活動,扮演設計師的角色,聽從學生的管理安排,并給予這個小組準確的指導意見,把握學生設計的方向,同時,教師參與其他小組討論,充分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導、師生共學”的教學理念。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角色互換,讓所有學生得到發展,在嘗試中樹立自信心。
二、項目任務實施
1.市場調查
下達項目任務書,學生以工作室為單位,對某個品牌進行市場調查,首先,搜集該品牌的文化、價格定位、風格定位、最新會的圖片等資料并整理成PPT形式,然后,進入實體店將款式拍下,將拍下的圖片導入CorelDRAW軟件作為原版參考圖,根據參考圖繪制出正、背面款式圖,再在原版款式圖的基礎上進行系列變化,設計3~4款服裝款式圖。采用品牌市場調查形式教學有三大優點:其一,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門課程不單是讓學生練習軟件的工具和款式的造型,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設計思想;其二,能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市場、了解市場,將市場與學習完美結合;其三,可以讓學生樹立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對品牌服裝進行系列化設計,從而對自己畢業后從事服裝設計工作樹立了信心。
2.運用CorelDRAW繪制服裝款式圖
學生明確工作任務后,教師通過凌波教學軟件,向學生展示款式圖的繪制,每個學生通過款式圖的繪制,掌握CorelDRAW軟件標尺、輔助線、貝塞爾、形狀等工具的使用,CorelDRAW能夠繪制任意曲線,改變任意線條的線型,任意設置繪圖的原點,添加任意輔助線,可以運用幾何圖形或圖案、各種線條的變化,能夠最方便快捷地、完美地繪制服裝效果圖。
3.運用CorelDRAW進行面料和圖案設計
學生完成款式圖繪制后,運用CorelDRAW相關工具完成面料、圖案效果設計,學生可以對自己喜歡的顏色和色調關系進行保存,按照色相、明度、純度進行任意排列,提高設計的效率。面料是服裝設計的重要部分,CorelDRAW強大的藝術處理工具能奇妙地改變圖像的效果,特別是面料設計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材料相互襯托,互相對比,利用圖像花紋還可生成相對逼真的效果,使服裝造型與圖像花紋巧妙結合,產生豐富的變化,對畫面能起到特殊的烘托效果。運用CorelDRAW軟件相關工具完成特殊效果的處理,即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有錯誤或更改設計效果,也是很方便、快捷的,而且節省了耗材。
CorelDRAW軟件在服裝設計這門課中的運用,學生學得容易,學生沒有美術功底,但通過軟件工具的使用可以迅速并準確地完成服裝款式圖,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運用CorelDRAW軟件輔助項目課堂教學,學生能夠圍繞項目任務進行研究與探討,自己組織到商場及網絡收集資料,確定設計對象及設計風格,完成服裝款式圖繪制。整個過程以項目任務為驅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項目任務。
參考文獻:
[1]馬仲嶺.CoreIDRAW服裝設計實用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一、高職服裝設計專業課程開設現狀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和過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是由??苹蛑袑W校升格而成,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高職院校的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改革很難走出校門和社會,只能停留在理論上。從教學過程方面進行分析,從課本的第一章開始,把課本中的概念原理等知識進行基礎知識的不斷分析,使得教學內容同設計工作任務相互之間沒有產生一定的關聯性,因此教學模式沒有充分表現出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及性質[1]。
(二)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不符。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是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基地,服裝的質量和品牌,都是由這些人設計的,所以很多服裝設計人才從高校輸送到社會,人才質量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在未來和在社會上取得認可和發展的生命線,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提高專業素質打下基礎,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動力。但是,由于教學內容比較偏重理論的學習,學生也只是一味機械進行理論學習,到社會上實踐動手的能力比較差,好的作品很少。
二、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課程設置理念落后。高職院校受到各種條件及環境的制約因素,而服裝設計專業課程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有較強的實踐性,使得服裝設計專業設置課程很難與市場需求做到無縫結合,忽視市場需求,高職院校沒有對服裝領域的職業需求做很好的調查與分析,理論依然是教學的核心,教與學中老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不科學。在專業課程中,教學內容處于核心地位,由于大部分高校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總體上都是理論課程,教學內容不合理和過于繁雜,沒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嚴重缺乏實踐課程,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比較狹窄,而且教學內容沒有重點,沒有涉及到社會市場所需的知識,教學空間不足[2]。服裝設計專業課程的課時安排在逐漸縮短,但又沒有增加課外的實踐課程,這樣學生既沒有學到應有的理論課程,又沒有實踐掌握到更多的操作能力。教學進度不合理,學生沒有保證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訓課之間的良好互動。而且,缺乏專業的教師專門進行課外指導,只有理論基礎,缺乏實踐經驗。
(三)課程考核和服裝行業不符。在高職院校中,服裝設計專業課程考核標準與現實的市場中服裝行業具體需求表現出不一致,市場中人們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人可能更多是實踐和操作能力,而現存的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在進行課程改革中缺乏創新,還在使用原來的考核評價系統。之前的考核標準只關注理論知識,忽略了實踐性崗位的需要,而且又主要是由當地的勞動主管部門負責,針對服裝行業的考核沒有正規和專業的部門,未考慮到服裝行業的現實需要,因此,導致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真正到工作崗位上時無從下手,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
三、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合理設置教學進程。高職院校服裝設計的課程改革應該對教學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因為教學進程是促進課程改革的基礎,必須得到重視。目前一些院校在教學改革中已經把教學時間從三個學期縮短成兩個學期,根據學生的自身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由淺入深地安排教學進程。先從基礎課程開始,再轉向專業知識,走向社會的前一年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動手的機會,在正式進入社會時才會有更好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3]。
(二)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各專業課程的核心教學工作,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發展有助于動手的實踐課程,全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教學內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教學課時的安排,不僅僅只是減少理論課程,還要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程,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更多的有用的服裝設計專業的技能。而且,盡可能多讓學生進入社會去實踐,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并派經驗豐富的老師去指導實踐。
(三)創新服裝專業課程評價標準。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打破傳統的教學課程考核評價系統。不要僅以理論的學習來考核學生,還要以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學生服裝設計的作品來作為綜合評價。這樣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并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對于老師,不要只關注學生的理論成績,在當今社會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總之,在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很重要的目標。增強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新型課程的多功能性,要聯系社會市場中服裝行業崗位的真正需要,有重點和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學??梢越M織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服裝展覽會,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視野,為社會輸入綜合型人才。
作者:陳楠 單位: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史安華.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4(1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