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進出口貿易規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深圳經濟;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緒論
電子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其市場前景非常的被看好,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目前已經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進出口貿易也極大的帶動了深圳的經濟發展。
二、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的現狀
目前電子市場分布開始面向整個亞洲以及環太平洋地區擴散,美國和日本分列世界第一、第二大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國與銷售市場,而同時我國的電子產品制造業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覆蓋了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等方面。由此可預見電子產品市場進出口貿易在逐漸的向亞太地區擴散。華強北電子市場由于其在中國電子市場特殊的作用以及歷史地位,全國的各種電子企業和個人都聚集在了華強北,這就造成了華強北出現了繁多的電子商城,例如賽格廣場華強電子世界、華強廣場、賽博數碼商城等,同時各類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紛紛在這里落戶。隨著社會的需求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市場重心逐漸的向計算機及手機通信產品偏離。降低電子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成了眾多電子生產廠家主要的競爭手段,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又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手段莫過于電子產品生產的規模化。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電子市場的貿易手段,也逐漸的從實體店向網絡虛擬店鋪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省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與時代接軌,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而企業模式的網絡化,在未來也將成為電子市場的主流。
三、華強北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進出口貿易對象減少
由于世界電子產品科技的發展,華強北的優勢在減弱,貿易對象有了更多的貿易選擇,并且在世界范圍內,進出口貿易的范圍也在發生改變。這都減少了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貿易對象。
2.山寨的盛行,影響了市場信譽
由于在山寨手機時代,華強電子市場在進出口貿易中留下的名聲大多為山寨貨,導致在現今這個山寨不流行的時代,其山寨的形象嚴重影響了進出口貿易達到發展。
3.店鋪繁多,分散了的在對外出口時的優勢
在華強北電子市場中,每一個柜臺后面幾乎都是一個單獨的企業,這也就造成了競爭力的加大,同時不利于資源的規?;?,也就在進出口貿易中失去了優勢。
4.電子商城的興起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盛行,很多的電子產品不在選擇華強北作為其主要的銷售場所,而是通過網上的電子商城。這就給華強北的實體店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5.核心競爭力不足
現在的電子行業,已經不是之前的模式,隨著智能手機和平白電腦的盛行,其他的電子產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華強電子市場的進出口貿易在以前主要依靠的是山寨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在智能手機等核心競爭能力中嚴重不足。
四、未來華強北電子市場進出口貿易發展對策
1.擴大貿易范圍
隨著世界電子貿易經濟向亞太地區發展的改變,華強北電子市場的進出口貿易也應該進行轉變,需要把重心更多的轉向亞太地區。適應進出口貿易發展的趨勢,發揮其本身電子元件的優勢。
2.規范市場,恢復市場權威性
在經歷了山寨貨風潮之后,華強北已經被貼上了山寨的名詞,想要撕掉這一說法,需要我們華強北所有的商家共同努力,并且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規范,制定市場的規則,嚴厲打擊盜版、山寨。目前,華強北已經成立了相關的街道辦事處,但是這還不夠仍需要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去監督它,約束它。從而重新恢復人們對華強北電子市場的看法。
3.商場整合,發揮優勢
華強北電子市場有著繁多的電子商場,這就導致了很多外來客戶沒法集中快速的對比商品的優劣,從而降低了客戶來華強北的感官體驗,影響了貿易交易等行為,為此,華強北應當加大對商場的整合力度,讓華強北的優勢展現在客戶面前,真正的發揮出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能力。
4.加強電子商城的建設力度
目前華強北電子市場順應時代的發展,建立了華強在線電子商城。在未來仍需要加大對電子商城的投入,讓更多的人知道華強在線,從而可以使更多的人可以選擇華強北作為其電子產品購買的首選地。
關鍵詞:中國;世界貿易組織;對外服務貿易;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4)02-0029-05
收稿日期:2013-10-28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合肥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路徑研究(2012SQRW235)
作者簡介:孫艷(1978-),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國際貿易。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ince entering the WTO
SUN Yan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An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 Trade, Huainan, Anhui 232007, China)
Abstract:Since joining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on Chinese foreign service trade in the future with regard to the framework of WTO.
Key words:Chin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oreign service trade; problems;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第143個成員方。在世界貿易組織基本運行規則指引下,在世界貿易組織三十個協定,特別是《服務貿易總協定》的保障下,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取得了可喜成就。在對外服務貿易規模方面,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4 705.8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5.6%,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德國。其中,出口為1 904.4億美元,同比增長4.6%,居世界第五位;進口為2 801.4億美元,同比增長18.2%,居世界第三位(見表1)。在對外服務貿易行業分布方面,2012年,旅游業居首位,進出口總額1 520.1億美元,同比增長25.6%;運輸業第二,進出口總額達1 247.7億美元,同比增長7.5%;咨詢業第三,為534.7億美元;保險服務業第四,為239.3億美元;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第五,為187.9億美元;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業第六,為182.9億美元;建筑服務業第七,為158.7億美元;廣告宣傳業第八,為75.2億美元;金融服務業第九,為38.2億美元;通信服務業第十,為34.4億美元;其他商業服務總共為479.8億美元(見表2)。在對外服務貿易目標市場分布上,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目標市場前五位的國家(地區)分別是中國香港、歐盟(27國)、美國、東盟和日本。我國與上述五個國家(地區)的服務進出口貿易額超過3 100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近三分之二。在對外服務貿易企業結構方面,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企業結構為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體上是4∶4∶2的格局。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對外服務貿易依然是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在唱主角,民營企業力量相對薄弱。在對外服務貿易國內地區分布方面,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地區分布仍相對集中于滬、京、粵三地。其中,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 515.6億美元,居全國第一;北京首次突破千億美元,位居第二;廣東為713.1億美元,排名第三;同比分別增長17.2%、11.7%、15%。三地合計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69%。在對外服務貿易收支平衡方面,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為逆差,金額為897億美元(見表3)。
表1 我國入世以來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及世界排名(2001~2012)
表2 入世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分行業情況表(2001~2012)
表3 入世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差額(2001~2012)
綜上所述,入世以來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但同時我們又看到,現階段我國服務業發展滯后,服務貿易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剖析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探尋促進中國對外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服務貿易主要成就
(一)對外服務貿易規模迅速擴大
2001年,我國對外服務貿易額為719億美元,世界占比為2.4%,世界排名為第13位。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額猛增至4 706億美元,增長了5.5倍,世界占比為5.6%,提高了3.2個百分點,世界排名為第3位,位次上升了10個位次,已經成為世界對外服務貿易大國。
(二)對外服務貿易結構漸趨優化,高附加值對外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2012年,我國旅游和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8%,比2001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高附加值服務中的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宣傳出口快速增長,分別比上年增長122.5%、18.6%、40.1%、17.8%、18.2%;通信服務、金融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進口增勢顯著,增幅分別為38.6%、158.4%、20.7%。
(三)重點領域服務進出口貿易成效顯著
首先,2012年,旅游和運輸等傳統服務在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達58.8%,規模優勢繼續鞏固,貿易效益繼續提升。其中,旅游服務進出口貿易額為1 520.1億美元,比2001年的317億美元增長了3.7倍,居各類服務之首;運輸服務進出口貿易額為1 247.7億美元,比2001年的159.6億美元增長了6.8倍,位居第二。其次,我國服務外包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年均增長率在50%以上。2012年,我國服務外包合同金額438.5億美元,同比增長34.4%,執行金額336.4億美元,同比增長41.1% ,使中國攀升為全球第二大離岸外包承接國。再次,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呈現良好勢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09、2010、2011年文化產品核心內容的對外貿易額分別為97 882.52萬美元、135 083.25萬美元和145 170.65萬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在20%以上 。最后,我國技術進出口貿易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2006年至2011年,我國技術進出口總額從226.1億美元上升到535.6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了1倍多。
(四)對外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更加健全、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2006年,商務部開始成立了服務貿易司,專門負責擬訂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規劃、制訂我國服務和技術進出口貿易政策,并負責對我國對外服務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2011年,商務部把服務貿易司更名為服務貿易與商貿服務業司。
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相繼制訂了《服務貿易“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服務貿易“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商務部關于加強服務貿易工作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時,在服務外包、技術貿易、會計服務、文化貿易、中醫藥服務貿易等服務貿易重點領域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國對外服務貿易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五)對外服務貿易促進平臺建設取得可喜成績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已經先后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對推進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還多次成功舉辦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中國(大連)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中國(香港)國際服務貿易洽談會等大型展會,為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發展搭建了堅實的平臺。
(六)對外服務貿易基礎工作不斷夯實
入世以來,我國出臺了《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使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統計工作更加規范和科學;每年都用中英文對外《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全面分析研究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的成就和不足,為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數據依據;另外,還適時出版發行《服務貿易簡報》、《中國軟件出口發展報告》等資料手冊,以指導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健康快速發展。
(七)服務市場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
入世以來,我國認真履行承諾,為國外服務商提供了包括金融、電信、建筑、分銷、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內的廣泛的市場準入機會。“在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分類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開放了100多個,開放范圍已經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2011年,中國新設立服務業外商投資企業15 000家,利用外資大約500億美元,占我國利用外資總額的近50%。我國的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2011年已達到了7.25%,處于世界中等水平。
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服務貿易主要問題
(一)對外服務貿易規模仍偏小,且持續逆差
我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對外貿易總額為43 375億美元,其中,服務貿易4 706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0.8%;貨物貿易38 669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89.2%。世界各國對外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的比重,平均水平為18.6%,而我國僅為10.8%,顯然,我國的對外服務貿易比重偏低;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國際貨物貿易的比重為10.5%,而我國服務進出口貿易額僅占國際服務貿易總額的5.6% ,只是貨物貿易占比的將近一半,服務貿易規模明顯偏小,這與我國的經濟總量、與我國的對外貨物貿易量是不相吻合的。
入世以來,我國對外服務貿易就一直處于逆差狀態。特別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更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且最近兩年迅猛增加,2011年為549.2億美元,2012年更是高達897億美元,已處于嚴重失衡狀態。
(二)對外服務貿易結構失衡
一是服務貿易部門結構失衡。我國對外服務貿易仍以傳統行業為主,2012年,傳統的旅游和運輸服務占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總額的58.8%,而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僅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21%左右,部門結構明顯失衡。
二是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不平衡。2012年,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相對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約90%的服務進出口貿易是由我國東部的11個省份完成的,其中滬、京和粵三地服務貿易進出口就占到了69%,遠超其他省份,服務貿易發展迅速;而西部地區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服務貿易發展十分落后。
三是服務貿易國別(地區)結構失衡,目標市場過于集中。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目標市場過于集中,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等國家和地區是我國對外服務貿易最主要的目標市場。特別是中國香港地區,2012年與我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1 345.5億美元,占到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28.6%;上述五個國家和地區占我國服務進出口額的比重則高達65%,而很多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和地區卻幾乎為零。
(三)服務業整體發展滯后,開放度不高,競爭力不強
由于我國服務業起步較晚、層次低且相對落后,導致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相對低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或接近70%,而中國現在僅為43%,占比相對偏低。一個國家如果服務行業整體發展滯后,勢必會影響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另外,我國對外服務貿易中,壟斷經營現象嚴重,諸如金融、保險、證券、運輸、郵政、電信、醫療、教育、商業、科研等部門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壟斷經營。因為壟斷,這些部門和企業往往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壓力,市場開拓和競爭的意識和實踐就會淡化和弱化,其后果就是保護落后、工作懈怠、效益低下、競爭力疲軟等。
四、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發展對策構想
(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
現代服務業具有“三高”等特點,即高人力資本含量、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一方面,要加快發展信息、金融、保險以及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商務服務行業;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展新的服務領域,加快發展動漫服務業、計算機和軟件服務業、創意服務業、會展服務業等。同時,還要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進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特許經營、多式聯運、物流配送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的發展。
以開放促發展,是我國未來服務貿易發展的總趨勢。我國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與國際接軌,放寬市場準入,消除市場壁壘,不斷提升服務業開放水平,并利用國外服務業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手段,加快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在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同時,可通過服務貿易“商業存在”模式,實施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的開放型經濟戰略轉型,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戰略升級。
(二) 多渠道扭轉服務貿易逆差
一是要適度管控匯率波動。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高達897億美元,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也是造成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一定要堅持有管控的匯率政策,控制住人民幣匯率的不斷上揚,為服務出口企業減壓。
二是要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同發展。以貨物貿易帶動服務貿易,發展與貨物貿易相銜接的服務貿易。為了增強我國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拉動作用,需要不斷發揮服務貿易高附加值優勢,逐漸提高貨物貿易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延長貨物貿易價值鏈。同時,要逐步降低加工貿易在對外出口結構中的比重,改變因大量進口資本密集型設備而阻礙制造業對生產業需求的狀況,并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合作等方式逐步提升資本密集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形成上下游完整的制造業產品生產鏈條,促進國內生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互動發展。
三是要有序引導服務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開拓和占領國際服務市場。對外服務直接投資有利于繞開國外貿易壁壘,有利于降低對外服務貿易成本,有利于國外服務市場的開拓和占領。因此,政府要引導、扶持我國服務企業克服困難,為服務企業“走出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進一步加快服務出口步伐,以推進服務貿易進出口均衡發展。
(三)調整和優化對外服務貿易結構
要著力提高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文化、咨詢等智力密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現代服務貿易占服務進出口貿易的比重,優化服務貿易部門結構。同時,要繼續加快發展重點優勢領域的服務進出口,特別是要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推動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承接跨國公司在華服務外包業務,擴大我國服務外包市場份額,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取得國際認證,創建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外包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高我國服務外包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各地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優勢,有重點地發展特色對外服務貿易,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同時,充分發揮對外服務貿易發展較快的東部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實現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構建充滿活力、各具特色、區域協調的對外服務貿易發展格局。諸如,上海、北京、廣東等地,銀行設置比較密集,就可以狠抓對外金融服務發展;而沿海地區港口比較多,就可以大力發展離岸服務外包貿易;中西部地區勞動力豐富,就可以優先發展對外建筑服務;有些中西部地區城市大學比較集中,就可以大力發展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軟件服務等。
參考文獻:
[1] 張莉.中國對外貿易監測報告2011[M]. 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2.
[2] 周柳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12[M]. 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3.
[3] 商務部.2011年服務貿易工作要點(商服貿字〔2011〕1號)[R].2011-1-13.
[4] 商務部.中國服務貿易統計2012[M]. 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3.
關鍵詞:蘇北;進出口貿易;聚類、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187-05
一、模型選擇
(一)基于聚類模型分析
用聚類分析法對蘇北地區外貿發展水平進行分析。根據變量必須和目標密切相關、反映分類對象特征、變量之間高度相關的原則,選擇對外貿易水平影響最大的7個指標,以歐式距離的最短距離法來進行測度蘇北對外貿易發展水平。各指標的原始數據來自《江蘇統計年鑒2010》;應用距離測度方法,以歐式距離的最短距離法來測度經濟開放度。運用SPSS統計軟件操作得到蘇北地區外貿發展水平分類。
按照指標設計的全面系統性、可操作、可測性、可比性和相關性等原則,構建商品進出口總額(萬美元)(x1)、商品出口總額(萬美元)(X2)、商品進口總額(X3)、商品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X4)、實際利用外資總額(萬美元)(X5)、實際利用外資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X6)、境外投資中方協議額(萬美元)(X7)共7個指標并對上述7個指標賦值。將上述指標數據用SPSS 11.5統計軟件分別進行聚類分析處理,使我們得出更為直觀的結論。
(二)基于回歸模型的分析
本研究以蘇北地區對外貿易的影響因素為例,選擇3個外部間接影響因素和4個自身直接影響因素為解釋變量,以對外貿易為被解釋變量,并為消除變量的不平穩性,對變量取對數,建立如下模型:
LnTR=a0+a1LnWEI+a2LnEER+a3LnTOT+a4LnGDP+a5LnFDI+
a6LnIN+a7LnHC+u;其中a0為截距,u隨機擾動項。
基于多變量回歸模型分析主要考察以下問題:一是經濟增長同出口還是進口抑或進出口總額有著更為顯著的經驗關系;二是出口貿易商品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有沒有顯著的經驗關系。因此,本研究指定R_IMP_GDP、R_IMP_SUM、R_IMP_EX、R_IMP_IM、R_IMP_EXI、R_IMP_EXP分別代表江蘇地區GDP的增長率、對外貿易總額增長率、出口總額增長率、進口總額增長率、工業制成品出口增長率、初級產品出口增長率;指定R_EX為江蘇省出口貿易商品結構指數。模型以進出口總額為被解釋變量Y,分別以國有企業進出口總額、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私營企業進出口總額、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為解釋變量X1、X2、X3、X4、X5、X6、X7。見下表:
模型數據分析結果:回歸結果的相關系數數值為R=0.999977,為高度線性相關,其中顯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F檢驗值為6.81E-13明顯小于α=0.05顯著性水平,所以推斷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的回歸關系,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截據的t檢驗值為1.358546,自變量X1、X2、X3、X4、X6的t檢驗值為2.641427、10.06894、4.157762、3.738479、2.755531,均大于1,均滿足t檢驗。所以最終模型表達式為:
Y=2.089419+0.463601X1+0.803537X2+0.623124X3+
0.335533 X4+0.217465X6
對各解釋變量的分析如下:
(1)貿易條件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蘇北地區的對外貿易有較大的推動作用。貿易條件系數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系數這2個變量都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且與對外貿易貿易呈正相關關系,這與我們一般結論相符。
(2)外商直接投資和人力資本對蘇北地區對外貿易貿易作用非常微弱。這2個變量的系數只通過了15%的顯著性檢驗,因此我們可以說蘇北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和人力資源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3)全球經濟指數、匯率和國內生產總值與蘇北地區的對外貿易貿易沒有直接關系。這3個變量被剔除在模型之外,對蘇北地區對外貿易沒有產生影響,這與一般的理論看法有些不同。
二、變量設定分析
(一)EXP對GDP貢獻變量分析
本研究以進出口貿易總額exp為解釋變量X,以GDP作為被解釋變量Y。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更好地揭示出口貿易與GDP之間的關系,筆者對進出口貿易總額和GDP數據區對數。最終按照對數回歸模型表達式:Lnyt=a+bLnxt+et
利用Eviews3.1軟件最終得到四個區域的回歸結果(因篇幅所限,回歸結果略去):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exp的系數b與常變量a的t檢驗值分別為:110.651 9,32.083 24;57.425 81,37.710 1;24.082 49,18.174 53;48.042 97,25.977 49均大于2,顯然通過了檢驗,并且其概率檢驗水平Prob的數值極小,被軟件忽略,這也正說明了模型通過了檢驗,說明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exp對GDP的影響是顯著的。
我們還可以清晰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exp與GDP的回歸系數R-squared分別為:0.993 245,0.995 102,0.979 248,0.989 734數值均接近了1,說明進出口貿易總額exp與GDP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對數線性關系。
從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exp的系數b的數值:0.481 265,0.672 312,0.547 694、0.607 886可以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exp對GDP的貢獻率為48.1%、67.2%、54.8%,60.8%,即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exp變化1個單位,對應的GDP變化0.481、0.672、0.548,0.608個單位。可以看出蘇北進出口貿易總額exp對GDP的貢獻率最低,蘇中進出口貿易總額exp對GDP的貢獻率最高,蘇南和沿海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exp對GDP的貢獻率居中。
(二) XP對GDP貢獻變量分析
同樣,筆者選取了2000—2008年蘇北、蘇中、蘇南和江蘇沿海地區的出口貿易總額xp及GDP的截面數據,通過回歸分析來驗證出口貿易對GDP的確有相當的貢獻,并通過比較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最終分析結果比較得出四者的區域差異對貢獻率有一定的影響。本文以出口貿易總額xp為解釋變量X,以GDP作為被解釋變量Y。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更好地揭示出口貿易與GDP之間的關系,筆者對出口貿易總額xp和GDP數據取對數。最終按照對數回歸模型表達式:Lnyt=a+bLnxt+e,利用Eviews3.1軟件最終得到四個區域的回歸結果(因篇幅所限,回歸結果略去)。
根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出口總額xp的系數b與常變量a的t檢驗值分別為:132.703 3,34.638 6;109.047 3,53.868 06;44.388 76,28.010 3;94.448 55,43.956 97均大于2,顯然通過了檢驗,并且其概率檢驗水平Prob的數值極小,被軟件忽略,這也正說明了模型通過了檢驗,說明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出口貿易總額xp對GDP的影響是顯著的。
我們還可以清晰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出口貿易總額xp與GDP的回歸系數R-squared分別為:0.994 2,0.997 593,0.991 157,0.996 39數值均接近了1,說明出口貿易總額xp與GDP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對數線性關系。
從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出口總額xp的系數b的數值:0.505 409,0.612 801,0.537 94,0.606 361可以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exp對GDP的貢獻率為50.5%、61.3%、53.8%,60.6%即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出口總額exp變化1個單位,對應的GDP變化0.481、0.672、0.548,0.606個單位。可以看出蘇北出口貿易總額xp對GDP的貢獻率最低,蘇中出口貿易總額xp對GDP的貢獻率最高,蘇南、沿海地區的出口貿易總額xp對GDP的貢獻率居中。
(三)IM對GDP貢獻變量分析
為了很好的研究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對GDP的貢獻率,筆者選取了2000-2008年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xp及GDP的截面數據(如表2),通過回歸分析來驗證進口貿易對GDP的確有相當的貢獻,并通過比較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最終分析結果比較得出四者的區域差異對貢獻率有一定的影響。
本研究以進口貿易額IM為解釋變量X,以GDP作為被解釋變量Y。為了消除異方差的影響,更好地揭示進口貿易與GDP之間的關系,筆者對進口貿易額IM和GDP數據區對數。最終按照對數回歸模型表達式:Lnyt=a+bLnxt+et,利用Eviews3.1軟件最終得到四個區域的回歸結果(因篇幅所限,回歸結果略去)。
根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的系數b與常變量a的t檢驗值分別為:71.603 41,12.423 26;25.049 55,14.836 19;19.255 65,12.271 93;36.429 76,13.266 17均大于2,顯然通過了檢驗,并且其概率檢驗水平Prob的數值極小,被軟件忽略,這也正說明了模型通過了檢驗,說明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對GDP的影響是顯著的。我們還可以清晰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與GDP的回歸系數R-squared分別為:0.956 613,0.969 178,0.9555 84,0.961 747數值均接近了1,說明進口貿易額IM與GDP之間存在著高度的對數線性關系。
從的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的系數b的數值:0.423 075,0.827 012,0.556 304,0.601 365可以看出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對GDP的貢獻率為42.3%、82.7%、55.6%,60.1%即蘇北、蘇中、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變化1個單位,對應的GDP變化0.423、0.827、0.556,0.601個單位??梢钥闯?,蘇北進口貿易額IM對GDP的貢獻率最低,蘇中進口貿易額IM對GDP的貢獻率最高,蘇南、沿海地區的進口貿易額IM對GDP的貢獻率居中,且沿海地區略高于蘇南地區。
以進、出口貿易為解釋變量和GDP總量為被解釋變量,建立GDP總量對進、出口貿易的廣義差分回歸模型,能揭示GDP總量變動與出口貿易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由以上數據總體上可以看出,從蘇北等地的進口、出口和GDP關系看,對GDP都有促進作用但大小是不一樣的。無論出口、進口或者進出口對GDP促進作用, 蘇中、蘇南、沿海地區都較大,而蘇北最低。蘇中出口貿易總額、進口貿易總額以及進出口貿易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最高,蘇南、沿海地區居中,且沿海地區略高于蘇南地區。
三、變量解釋的綜合分析
本研究所揭示的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的數量反映,表征了無論出口、進口或者進出口對GDP促進作用,相比較蘇中、蘇南等地,蘇北都是最低的。然而,對蘇北進出口貿易構成約束因素卻是多方面的,而在進出口貿易多重制約的因素中,其中任一種因果關系都不是獨立的。如果體系內部各要素是處在非均質狀態并在條件和界域相對清晰情況下,各種因果關系是可以相互分離的話,那么,各種因素會以各自相對獨立的方式和以不同的力度影響著整個進出口貿易發展。本研究按這一思路,結合以上數據給與的變量解釋,綜合分析多重約束下的蘇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一)制度建設方面的約束
制度建設的落后、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變革的時滯性、制度影響的根植性、制度的慣性會使蘇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計劃經濟體制殘余約束、產權制度約束、投融資體制約束以及制度環境約束。在蘇北一些領域,法律、法規體系缺乏透明度,明顯存在人治的特征;市場體系發育遲緩,市場調節機制的作用發揮不出來;政府的決策方式落后、決策過程滯后且不透明;地方保護主義盛行,行政壟斷、行業壟斷突出;社會經濟運行成本高、效率低。這些在經濟運行中則表現為產權結構體系的失衡、諾斯悖論的廣泛存在、交易規則混亂、技術創新機制喪失等,其最終導致蘇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步伐緩慢。而蘇南等發達區域在主體行為約束、政府政策制定和市場機制運行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保障了進出口貿易的有序發展。蘇北投資環境也亟待改善。一些領域與開放戰略配套的具體措施尚不完善;一些地方的政務管理欠缺公開、透明、規范的特征,政府部門服務意識不強,項目審批環節多,辦事效率低、成本高,影響招商引資的形象。同時,蘇北位于長三角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帶的中間,距離長江三角洲核心區上海、蘇南地區較遠。這種遠離經濟核心區的位置,使其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外力推動。和蘇南相比,蘇北在對外開放的政策環境上不具有明顯的優勢,對外開放的區域優惠政策缺乏。在蘇北周邊地區,河南、安徽享受國家中西部地區稅收優惠政策,這也是蘇北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政策環境的落差,不是蘇北也不是江蘇省所能夠解決的,是國家基于宏觀層面的戰略考量。這種政策環境的落差,決定了蘇北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中,不能夠和別的地區拼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蘇北地區能夠給的政策也拼不過那些國家戰略傾斜的地區。這就使得蘇北地區在吸引外資、對外貿易、產業發展等方面,起步明顯地滯后于沿海其他地區。僅從徐州周邊地區看,河南、安徽作為享受中西部地區稅收優惠政策,而徐州的經濟只相當于這兩個省份的中等水平,卻不能享受其優惠政策。徐州和省內外及周邊地區明顯在不同的起跑線上競爭。為此,許多外商投資企業不愿意繼續追加投資或在發展后向國家政策扶持區域遷移。
(二)貿易條件方面的約束
一是產業基礎薄弱。蘇北處在黃海之濱,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從空間距離看,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接受國際資金、技術、信息等輻射和轉移的優勢明顯。但在發展日韓貿易、吸引日韓投資上,蘇北成為華東沿海地區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蘇北臨近的山東吸引韓國投資占中國總量的51%,企業更是達到了近2萬家。從近期日韓對華投資的趨勢看,南下是一股潮流,但南下跳過了蘇北地區。從總體上看,蘇北地區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但產業基礎較薄弱,綜合成本并不比其他地區更具吸引力;長期以來,蘇北地區產業發展停滯,更不要說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和產業鏈條,企業生產配套的成本居高不下,很難與日本、韓國的資本要求相匹配。
二是平均國民收入水平低,消費能力弱,投資需求與供給低水平均衡。蘇北地區由于生產力發展的相對落后狀態,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從市場里所能分享到的國民經濟增長與發展利益比例低,影響到區域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和區域性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
三是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能力弱,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造成蘇北地區區域經濟低水平供需均衡與低水平惡性循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區域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能力弱,要素組合的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技術層次和效率不高,資源配置優化機制不健全。
四是勞動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勞動生產率不高。由于財政支出有限政府和民間用于教育和科學研究開發費用有限,社會成員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低,平均勞動技能不高,直接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相比較而言,蘇北地區自然資源、勞動資源與技術開發能力配置水平都較低,勞動生產率低下。
五是相對落后的傳統經濟部門比例相對較高,呈現二元經濟結構。一些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工業部門和高新技術產業部門比例較低,傳統的初級產品加工部門比例高,產業結合不緊密,產業關聯程度不高,對整個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果不明顯。
(三)商品結構和方式方面的約束
改革開放以來,蘇北的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不同的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和方式對蘇北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同的。本研究的結果已表明:蘇北的進口貿易、出口貿易都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但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更大,而且進口還是推動蘇北出口的重要原因;蘇北出口貿易總額已由1999年的3.8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82.6億美元,但總起來看其對GDP的貢獻率還較低,這再次提示我們要注重進口的作用。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凈出口增加,意味著有效需求增加,會促進經濟增長;反之則對GDP的增長形成負拉動。而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這一理論并沒有揭示進口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因此也難以正確反映消費、投資、出口和進口之間的內部聯系。由于資源稟賦的不同和科技水平的落后,蘇北投入品進口和先進技術裝備都是國內產品無法替代的,且由于進口的許多產品用于加工貿易,這些進口的機器設備形成了有效的生產能力,反而會增加對國內配套產品的需求。因此,進口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彌補國內資源不足,促進生產和投資,是國內生產得以進行的必要條件,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拉動作用。
和蘇北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蘇北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都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關系,一般貿易出口增長顯著促進經濟增長,一般貿易進口增長則對經濟增長促進不顯著;而加工貿易進出口的增長,其貢獻度低于一般貿易出口。蘇北由于一般貿易基礎薄弱,出口額絕對基數小,盡管增速較快,但到目前為止依舊趕不上全省的平均水平,且一般貿易所占份額基本表現為下降趨勢。而在加工貿易方面,由于蘇北勞動力成本優勢,近幾年加工貿易發展較快,且加工貿易出口額大幅上升,目前加工貿易已占據對外貿易的一半多。而加工增值是加工貿易的一項重要特征,加工貿易增值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國內企業效益。蘇北企業加工產品大多數都屬于加工程度低,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業制成品,由于只是進行簡單的加工,產品加工增值有限,且半成品結轉較多,因此加工貿易增值率低。從國際產業分工趨勢來看,加工貿易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依然應作為蘇北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但應大力推動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賦予加工貿易以新的內涵,盡快提高蘇北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的地位,在加工貿易的發展中提升蘇北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
(四)貿易主體結構方面的約束
隨著外貿經營權改革的深入,蘇北外貿主體的結構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形成了國有、民營和外資企業三足鼎立的局面。 “十一五”以來,蘇北民營企業對外貿易以年均倍增的速度擴張,實現“兩個快于、三個臺階、翻了四番”。即發展速度快于全省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水平,快于蘇北地區對外貿易平均水平;民營企業對外貿易規模擴大25.8倍,出口年均增長123%,增速是蘇北地區平均出口水平的4.4倍,目前已超過蘇北地區出口總額的1/3,占全省民營企業出口總額近1/10??偟膩碚f國有企業的出口所占比重逐年減少,民營企業的出口額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仍處于起步階段,落后于蘇南、蘇中民營經濟國際化發展。一方面,蘇北整體經濟實力不強,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較弱;另一方面,蘇北綜合環境尚待改善,國家宏觀政策調整也給蘇北民營經濟國際化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一是環境制約壓力。宏觀環境趨緊,國家大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并陸續出臺一系列導向性財政、金融和環境政策,對剛剛起步的蘇北民營企業國際化提出更高發展要求;“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限制、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范圍擴大、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正處于貿易帶動為主、資源加工為主、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蘇北民營企業國際化進程產生較大影響;與蘇南、蘇中地區相比,蘇北缺乏大城市和國際性大口岸為依托,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遠不如蘇南、蘇中地區,民營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綜合交易成本相對較高,對外吸引力不強。二是要素制約壓力。國家從嚴審批土地,提高用地門檻,蘇北地區土地獲取成本提高;蘇北民營企業普遍信用等級不高、融資渠道較窄;蘇北民營企業缺乏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經貿知識的國際化經營人才;要素市場不發達,蘇北生產資料交換、資本融通、人才流動等要素市場發展相對落后。三是能力制約壓力。目前,蘇北大多數民營企業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未形成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多數為家族制管理,組織結構小、散、亂,聚合資源能力弱;一些地區相關政府部門服務民營國際化的意識和能力均有待提高;行業商協會發展緩慢,在制定行業標準、提供信息和認證服務、加強國際經貿實務和人才培訓等方面,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認識偏差方面的約束
長期以來,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受到人們的普遍接受和認可,而進口的作用卻往往受人懷疑,因為現有的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和貿易乘數理論容易誤導人們對進口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理解,特別是進口對經濟增長的動態貢獻。尤其是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的背景下,應當適度擴大進口,優化進口結構,實施對外貿易的基本平衡戰略。對外貿易平衡戰略的意義在于通過理順進、出口的關系、內需和外需的關系,服務于經濟健康發展。盡管目前經濟環境,促使我們意識到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的重要性,但要保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必須要適度擴大進口,充分發揮進口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凈出口對經濟增長有正的相關性效應,但是凈出口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指數與進口和出口相比相對較弱,而出口和進口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很強,也就是說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應該是進出口總額。進出口總額對經濟增長具有正而強的相關性;從總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構成,可以看到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對外貿易進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表現在,進口能夠補充國內不足產能,提高自身生產技術水平,優化生產結構。因而,集約型的對外貿易方式出口和進口都應該表現出對經濟增長的顯著推動作用。但在前述的對蘇北經濟增長與進出口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只有出口增長表現出了對經濟增長的顯著促進作用,而僅能從出口額和總額增長對GDP增長的經驗關系比較中,隱約發現進口增長對GDP增長的正向作用。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level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northern Jiangsu in China
JIANG Zhao-xia 1,BieziluguowaТ.Л2,JIANG Sui2
(1.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009,China;2.Woluonieri forest university, Woluonieri 394087)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資本豐富的國家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而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但是,現實情況中的美國的貿易狀況與理論直接相反。作為資本密集型國家,它也會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同時出口勞動密集產品。作為勞動密集型國家的中國,也會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這就說明,傳統貿易理論中的要素稟賦理論在解釋實際問題上會出現偏差,文章以此為例,從產業經濟學的市場結構、公司成本收益以及國內市場績效等角度分析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對國際進出口貿易及國際直接投資的方式的選擇。
一、從市場結構角度分析
產業經濟中所提到的市場結構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企業的規模及分布、壁壘和進入條件、產品差異以及企業成本結構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場結構一般用市場集中度、進入和退出的壁壘以及產品差異化程度來衡量。
由于規模經濟鼓勵一個國家生產一種具有優勢的產品,不同國家的企業生產專業化產品之后進行進出口貿易。通過這種方式,將全世界有效資源進行整合,從而達到效益最大化。但產品差別化生產是一種對產品進行多角度開發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一種產品擁有更多種生產的可能。因此,由規模經濟和產品差別化的結合分析得出,國際貿易更加容易被選擇,而對外直接投資被選擇的可能性較小。
同時,有一種特殊的情況,一個受到政策保護國內的公司,在國際上將要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因此,企業為了在國際市場提高其商品的競爭力,會在國外市場確定比國內市場更加低廉的價格。這種情況在貿易規則中是不允許出現的,這是典型的傾銷策略,因此對外直接投資就成為這類公司的首選。此外,若這類外國工廠供給低成本并且有差異產品,這種產品的產生容易造成“價格歧視”,這也是貿易規則所不允許的,那么它們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可能會變得更大。
二、從公司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成立一家公司需要投入研發成本、管理成本、宣傳成本以及人力資源成本。一家進行對外貿易的公司,除了以上成本之外還得承擔進出口所需要的關稅和運費。若進行海外直接投資,公司就可以節省進出口所需要的關稅和運費,但這也同時會增加海外工廠運營的固定成本,如國外的信息成本及政策性費用。因此,對外貿易或者直接投資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微觀層面的公司直接相關。因此,利潤的高低成為決定選擇重要參考因素。
同時,公司所經營的商品類型也會直接影響對外貿易和直接投資的選擇。一般情況下,單位售價較低的大宗產品,如原油、鐵礦石、煤礦等,無論是選擇何種運輸方式,運輸成本都是十分高昂的;同時,單位產品售價雖然高,如化妝品、酒水等產品,但含較高關稅成本;以上兩種均不適宜出口而適宜進行國外直接投資,因此,生產此類商品的公司一般會選擇對外直接投資。
此外,如果一個海外工廠的運營固定成本比較小,對外直接投資基于可以提高利潤。例如,中國為吸引外資所給予的外商優惠政策,減少外國投資者的海外工廠運營成本。當公司的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等日常費用相對于價格來說較高時,這些無形資產的支出鼓勵企業拓展海外直接投資進行全球化運營,例如手機、汽車、電腦等產品。
三、從國內市場績效角度分析
研究表明,受教育時間越長的勞動力,它的人力資本能力越強。美國擁有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因此它出口那些要求具有熟練勞動力的產品的機率越大。這就使得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占有比較優勢,它的勞動生產率較高。然而,當別國超越了此種優勢之后,美國又以提高生產率的方式取得相對于其他國家更大的比較優勢,這就出現了一直被追趕卻難以被超越的現象。
由此可見,人力資本高質量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又能提高產品的不可替代性。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受破壞程度最低的國家就是那些擁有大量科研人員和大批熟練技術工人的國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穩定性較強。而這些人力資本能力十分強盛國家,更傾向于進行進出口貿易。
1.1科技進步帶動世界貿易持續增長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世界經濟正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全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都在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國際貿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識經濟的巨大沖擊。現行的許多國際貿易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經驗和規則將被打破,新的理論和規則正在形成。交易關系的多變化、交易商品的無形化、交易載體的電子化正在形成。這將大大地促進世界貿易的持續增長。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貿易總額增長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1萬億美元,占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3強。據世界銀行預測,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世界經濟的增長,未來10年,世界商品貿易年均增長速度可達6%。2010年世界商品貿易額預計將超過20萬億美元。
1.2經濟全球化
人類在經歷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終于意識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進21世紀之際,世界科技正突飛猛進地發展,為人類實現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礎條件。一個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場經濟已經形成。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關系在日益力。強。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經濟和國際社會之外來尋求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一體化的實現,將促使資本、技術、信息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消費在世界范圍內自由選擇。這樣,在全球范圍內的生產與消費可以達到有限資源的最佳配置,是人類的最佳選擇。經濟全球化將有力地推動世界范圍內的產業融合和產業結構調整。在這一進程中,跨國公司和發達國家將發揮技術、貿易和投資的綜合優勢,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1.3貿易自由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貿易自由化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呼聲和世界經濟運行的主旋律。貿易自由化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降低貿易保護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變并統一貿易保護形式,即從多種數量控制體制轉變為單一關稅控制體制。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因為與非關稅保護措施相比,關稅措施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視性,便于國際社會和貿易經營者辨析保護的程度。在肯定進口關稅保護原則的前提下,世貿組織還主張逐步遞減關稅,簡化貿易程序,加強各成員國的市場準入,以促進全球貿易的自由化。這一目標計劃已經具有具體的時間表并得到部分實施。因此,21世紀將會出現一個沒有各種非關稅壁壘,高度透明的低關稅的國際貿易環境,從而大大降低國際貿易成本,提高公平競爭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貿易自由化。貿易的自由化可以實現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有效配置,將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1.4貿易手段電子化
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革命以及國際互聯網的形成,正在促進國際貿易手段的變革。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電子商務。它突破了傳統貿易活動中物質、時間、空間對貿易雙方的限制,利用數字化技術將企業、海關、運輸、金融、商檢和稅務等部門有機連接起來,實現從例覽、洽談、簽約、交貨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業務的自動化處理。這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貿易環境。賣方在網上標示自己商品的信息,買方在例覽器上漫游標明購買意向;買賣雙方在網上直接進行談判簽約并可以用信用卡、電子貨幣進行支付。電子商務具有無可比擬的優點。它大大簡化了商品流通環節,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實現跨地區跨國界交易;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交易成本。電子商務正以其獨特憋力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發展。
1996年全球電子貿易營業額為20億~30億美元,1997年增至150億美元。目前,網上交易額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02年將達到3000億美元的規模。由此可見,電子商務將在全球貿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以其技術和成本優勢逐步取代常規商務作法。
1.5亞洲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中心
美國、歐盟和日本是當今世界貿易的三大中心,其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亞洲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10個主要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之和已經超過美國、歐盟(不計歐盟內部貿易)和日本。該地區被稱為全球商務活動的第四個中心。據預測,這10個國家的貿易增長速度將遠遠高于美國、歐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亞洲這10國的進口額將分別達到1.94萬億美元和3.1萬億美元,大大超過美國和歐盟,成為21世紀全球最大貿易中心。
1.6世界化工貿易格局
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化工貿易是僅次于汽車貿易的第二大貿易領域。1998年,世界化工進出口總額達到9990億美元。歐盟、美國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貿易三大霸主。近年來,美國和歐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現負增長,而進口增速則在加快。這主要是一些傳統的化工公司將注意力轉向諸如生命科學一類的新領域。
歐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經濟巨人。1998年歐盟化工進出口貿易總額5354.35億美元(包括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進口2401.96億美元,占世界化工進口總額的48.57%;出口2952.39億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總額的59.7%。其中,德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產品出口國,1998年出口額達到694億美元,超過美國的出口額。
就單一國家而言,美國一直是世界化工貿易的第一大國。1998年美國化工進出口貿易總額:238.91億美元。其中,進口546.21億美元,占世界化工進口總額的11.05%;出口692.7億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總額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進出口貿易總額480.71億美元。其中,進口208.60億美元,占世界化工進口總額的4.22%;出口272.11億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總額的5.5%。
我國化工進出口貿易雖然增長較快,但由于基數小,在世界化工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變化不大。我國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貿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進口比重為4.2%左右。
2.我國化工對外貿易概況
2.1化工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化工對外貿易得到長足的發展。1999年全國石油和化工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00.55億元,其中出口164.95億元,進口335.60億元,占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的比重分別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到394.46億美元(出口144.24億元,進口250.22億元),相當于1980年化工進出口貿易額37.62億美元的10.5倍。過去20年我國化工進出口貿易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3.17%。
在1995到1999年的五年中,盡管受到亞洲金融風波的影響,我國化工進出口貿易額仍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年均增長率達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年平均增長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產品出口額達到144.24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7.40%。五年問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5.58%,低于全國出口總額的年平均增長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產品進口額達到250.22億美元,占全國進口總額的15.09%。五年問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8.40%,遠遠快于全國進口總額的年平均增長5.85%的速度。
2.2化工出口產品結構變化明顯
根據進出口數據分析,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80年代的資源型的出口產品結構過渡到了資想型產品與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并重,技術密集型產品為補充的綜合出口產品結構。在出口產品構成中,資源型產品一直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仍占有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無機化學品、有機化學品以及化學礦。勞動密集型產品膠鞋的出口從無到有,其出口額居各類化工出口產品的前列。橡膠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較明顯的一個行業。以化學農藥和生物化學品為代表的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的出口增長迅速。有機化工原料、染料和顏料的出口額也有明顯的增長。這類產品的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出口單價有所上升。但是,技術密集型出口產品的比例大小,我國化工產品出口增長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賴擴大數量的外延型增長方式。
在進口產品結構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國進口的三大類產品。近年來,除化肥進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的進口增長加快。
2.3化工進出口貿易主體已具雛形
目前,我國有2000多家化工企業的產品進入了國際市場,有300多家化工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產品出口到21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一批企業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有的已超過3000萬美元。上海輪胎橡膠公司、吉化公司、青島雙星等一批骨干企業成為出口創匯大戶。一批化工產品如硫化黑染料、鋇鹽、糖精鈉、檸檬酸、苯甲酸鈉等產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一半以上。還有一批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做出了規模效益,在國際市場上創出了知名品牌。青島雙星集團的雙星鞋、廣東中成的保險粉、蘇州精細化工的糖精鈉、安徽蚌埠的檸檬酸、新安集團的草甘磷等,是我國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新創名牌的杰出代表?;ぷ誀I進出口企業與專業外貿企業和三資企業一起,構成了我國化工對外貿易的三大主體。
3.我國化工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撥
3.1進出口貿易逆差局面未能改變
我國一直是化工產品凈進口國?;みM出口貿易逆差占化工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例雖然由改革開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來又有上升的趨勢。隨著進出口總額的增長,貿易逆差絕對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國化工貿易逆差達到:105.98億美元,比1995年增長了62.64%。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機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機械等行業的貿易逆差仍然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機化工原料等行業的貿易逆差增長較快。同時,造成我國化工貿易逆差,還有其內在原因:一是國內生產能力不足或是生產成本缺乏競爭性;二是我國化工產品在質量和品種上還不能滿足國內的需要。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開放,化工產品的進口將會繼續增加,化工貿易逆差局面難以在短期內改變。
3.2出口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優勢
我國出口化工產品主要是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和高能耗型產品。其本身的價值比較低,加之生產分散,供應混亂,管理不善,質量不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賣價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勢。1999年我國出口了614萬、無機化工產品,平均每噸價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國出口膠鞋24.8億雙,平均每雙價格只有1.78美元。
前,我國化工產品的精細化率還不高,只有40%左右,而發達國家則達到65%。因此,我國精細化工產品出口雖然有了較大的增長,但在國際市場上的優勢還不明顯。1999年農藥出口14.73萬噸,創匯4.40億美元,平均單價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進口農藥4.77萬t,用匯2.42億美元,平均單價為5000美元,是出口單價的1.67倍。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精細化工產品缺乏獨創性,或者只是傳統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同時,以發達國家為基礎的跨國公司,以其技術、貿易和投資的綜合優勢,占領著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使我國化工對外貿易面臨極大的挑戰。
3.3出口市場秩序混亂
化學工業是一個多品種的行業,許多產品產量小,生產企業多。絕大多數產品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生產過剩,使國內市場長期嚴重供過于求,給我國化工產品出口市場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隨著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有力地推動了化工對外貿易的增長。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剛剛建立,許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業缺乏外貿人才和經驗,因而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多頭對外,力量分散;低價銷售,自相殘殺;魚目混珠,無序競爭。這不僅使我國化工對外貿易損失巨大,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形象。
4.我國化工對外貿易應采取的對策
進入21世紀,我國即將跨進世貿組織的大門,這為我國化工對外貿易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我們應抓住這一機遇,調整產品結構,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壯大競爭主體,更新經營理念,推動我國化工對外貿易的發展。
4.1積極調整化工出口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的調整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只要市場有競爭,就存在產品結構調整的問題。即使是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也在加速調整產品結構。我國化工出口產品結構正在擺脫資源型結構的陰影。近年來,資源型產品出口的比例雖然較大,但增長平緩,有的還出現負增長。隨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繼續發展,企業將越來越注重產品的深加工。因此,這類產品占出口額的比例將會逐步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工資有了較大的增長,從而使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競爭性與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場的動蕩性也在加劇。但是,我國畢竟是世界人口大國,勞動力的極大過剩仍將使我國在世界市場上保持長期的勞動力優勢。同時,以橡膠制品和膠鞋產品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中國制造的品牌正在發揮積極的效應。因此,勞動密集型產品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近20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化工行業人才輩出,科研開發力量得到加強,技術開發速度大大加快。同時,隨著化工企業改革逐步深入,化工產品結構正在發生改變,技術密集型的化工產品具有快速增長的機會,其出口份額將逐步增大。面對新的機遇,我們的企業要積極調整化工出口產品結構,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改善管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努力實現出口由數量型增長為主,向質量、效益型增長為主的方向轉變。
4.2深化化工外貿體制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長期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外貿高度壟斷的局面,一批大型國有企業獲得了自營外貿經營權,成為對外貿易的主體。近年來,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國頒布實行了《賦予私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進出口權的暫行規定》;1999年初,國家對大型國企的進出口權由審批制改為登記制;從而形成了大型國有外貿企業、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和三資企業為主體的對外貿易格局。隨著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入,外貿進出口權必將進一步放開,將有更多的企業有權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這會有利于我國化工產品的出口,但必須盡快解決和避免出現的種種問題。對外貿易企業要承認這樣的現實: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了解市場、擁有客戶以及進出口特權的優勢將逐漸喪失。生產企業也要看到獨自闖蕩市場的風險。我國的外貿體制應當在繼續放開的前提下,由市場引導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對壟斷。
4.3壯大競爭主體,提高競爭能力
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實力強大的企業才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發達國家正是依靠一批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搶占國際市場的。據統計,目前世界跨國公司總數約為5萬多家,占世界企業總數的:1%,但其貿易額卻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2/3,控制著國際生產和全球貿易。由此可見,當今世界貿易的主體是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國銷售的鈦白粉就有5萬t之巨,占我國進口量的一半;而我國4萬t。鈦白粉的出口卻有上百家企業在經營。
近年來,我國化工企業實力得到加強,部分產品在質量和市場占有率方面不僅在國內占居領先地位,而且成為出口創匯大戶。他們的自營進出口業績已非一般外貿公司可比。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化工企業還非常脆弱。就銷售額而言,只是稍強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們卻有成千個生產企業,難于在國際市場上與跨國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壯大我們的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
要提高競爭力。一是要提高企業的實力,生產向優勢企業靠攏,產品向名牌企業集中。企業的集團化,生產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國化工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主要途徑。二是要利用好外貿窗口。我國外貿企業在對外貿易的歷史上發揮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貿權的放寬并不等于外貿企業的過時。外貿企業在市場形象、外貿人才、市場信息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一些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仔細分析自己的實力,若無獨立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就應采納制,與外貿企業合作,聯手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實體。
4.4更新外貿觀念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企業的市場營銷觀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化工企業意識到做市場與做買賣的極大不同。做買賣只顧買入的成本和賣出的利潤,投機性強,有利潤就做,沒有利潤就可以放棄,不會有明顯的經濟損失和風險,缺乏長遠打算。但生產企業則不同。不管市場風云如何變化,企業的生產不可一日放棄。因此,必須從長計議,建立新的市場觀念。
首先,要重視市場調研。我們的企業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了重生產、輕市場的思維習慣。一談及企業的發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資建設生產裝置,很少去考慮投資前要進行市場調研。市場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長期受益。市場同時也是一部機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運轉。因此,我們的企業應當注重對國際市場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過去,清楚它的現在,掌握它的未來。
其次,要講究市場策略。我們的不少企業毫無營銷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經營業績不佳而、“人窮志短”,不分市場對象是誰,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與自己競爭的自殺現象時有發生。市場猶如戰場,只有深謀遠慮,才能百戰百勝。要在市場上取勝,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市場營銷策略。一個好的營銷策略,要處理好供應商與用戶之間的利益關系,與用戶建立利益的共同體;要處理好短期貿易和長期業務之間的關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設長期穩定的市場網絡,決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場需求定價。由于缺乏對國際市場的了解,我們的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時,往往以低價為手段,中國貨便宜已是世人公認的。這不僅使我們的企業沒有從國際市場上拿回我們應該得到的財富,反而有時會落得一個傾銷的罪名。這種現象在技術含量高的精細化工行業極為常見。不管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還是精細化工產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
之一。因此,精細化工產品的定價要體現產品的技術含量。如果忽視技術的價值,我們就無法完成技術開發的再生產,終將失去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當我們談到跨國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時無不感到羨慕。但細細想來,其開發研究的巨大投入實際上就來自產品的銷售利潤。這種高投入、高回報的良性循環,應當成為我們化工企業的營銷理念。因此,價格的確定不能僅僅以自己的生產成本為依據,要考慮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水平,甚至要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和變化著的國際形勢來不斷地調整我們的產品價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進入新的世紀,那種讓生產者高枕無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時代一去不復返。以生產過剩、市場疲軟為特征的買方市場似乎與新時代的步伐很不協調。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頭們紛紛兼并聯合的熱潮中,我們卻在進行著一場化工生產的人民戰爭,化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高速發展,無效勞動隨處可見,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其實,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也也不難。物以稀為貴。限制生產、控制總量是治理市場疲軟的一劑靈丹妙藥。這就要求我們要有紡織行業砸錠的氣魄,要有煤炭行業關閉小煤窯的決心,來整頓我們的化工企業,保持市場的基本平衡,以市場饑餓理論來恢復市場的元氣。
4.5培養外貿人才、建立營銷隊伍
市場競爭的焦點是人才的競爭。綜觀跨國公司國際營銷的做法,一是營銷隊伍規模大。一般都有一支龐大的營銷隊伍分布于全球市場的每個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銷售人員甚至超過生產人員。二是銷售人員素質高。一般都是具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高級人才從事銷售工作。顯而易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建立國際市場營銷隊伍,是我們的化工企業在新世紀面臨的艱巨任務。首先要象重視化工生產一樣,重視市場營銷隊伍的建設。要舍得投入足夠的人力,從事國際市場營銷,從坐守家門到走出國門打市場。其次,要著手培養和選拔適合市場競爭要求的復合型外貿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貿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質以外,還須有三個突出的素質:一是廣博的專業知識。在知識經濟時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精細化程度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外貿人員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熟悉產品的性能,了解產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戶的問題,發現新的市場機會。二是扎實的外語基礎。對外交流障礙是許多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外貿人員的外語能力在滿足基本交流的基礎上,還要有了解當地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當地市場。三是較強的外貿能力,在新的世界貿易環境下,外貿人員不僅要有基本的外貿技能,還要及時掌握新的貿易規則和手段。
4.6積極融入世貿組織
關鍵詞:中職;進出口貿易實務;角色扮演教學法;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劇情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扮演劇中的人物,進入角色,體驗角色生活,學生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把知識、實踐和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課堂教學變成“動腦、動口、動手、動情”的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助于克服學生膽怯、不敢開口的心理障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也能加深其對職業技能與知識的領悟。所以,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特別適合職業學校學生專業課的教學。
(一)《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特點
《進出口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方針政策與業務技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本教材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較強的實踐性,重在將學生認為是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教會學生怎樣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業務,盡量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崗位的需要。結合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的上述兩個特點,在這門課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更重視讓學生在一個逼真的環境中去體驗和探索。
(二)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特點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他們中大多數人文化基礎知識薄弱、思維狹窄,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一些抽象的專業理論課不能很好地理解,尤其是對進出口實務課程中的一些國際貿易術語、慣例等的應用更是束手無策。其次,有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了解,在報讀時不是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該專業,有的甚至是父母代勞,結果不喜歡所學專業,從而也失去了學習專業課的興趣。也有的同學是因為對專業期望過高,進入學校學習后發現這個專業并不是如他們所想的那么有趣,而是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理論知識,因此產生落差,有被欺騙的感覺,也導致了對專業課學習的“厭煩”?;谶@些原因,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學習懶散等癥狀。改變這些癥狀的有效手段就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
(三)在進出口實務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參與,在參與中學習與探索,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這一教學方法可以將進出口貿易實務中抽象的理論知識及墨守成規的條約、規則上升到實踐高度,使之得到很好的應用,為學生進入未來的職業崗位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再次,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讓角色扮演者與觀察者一起進入到一個真實的問題情景中,學生以這種生活原型為媒介,探索角色的情感,洞察角色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二、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進出口貿易實務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模擬性角色扮演
模擬性角色扮演法是根據所學課文的情景,要求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課文內容的一種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教師給學生指定或提供進行模擬練習的材料。這是一種有一定控制性的練習活動,學生通過這一活動,能夠自然地掌握課程知識,極大地了提高了參與度并加速了學習過程。同時它也是學生進行創造性角色扮演的基礎。適合這一類型活動的課文以對話為主。
(二)創造性角色扮演
創造性角色扮演就是教師根據所學課文的內容結合現實生活設計的課堂活動。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自由的想象創造空間。這種活動中,情景、人物角色是創造的,活動內容與課文有關,是在課文基礎上的延伸或發展。在該活動中,學生沒有現成的對話和劇本,教師為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僅為學生創設情景和活動要求,并作適當提示,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形式來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這一類型的角色扮演活動體現了任務型教學的特點。
【案例】《國際貿易方式》一節中的拍賣,盡管學生沒有真正接觸過,但這樣的場景似乎在電視電影中常有見到,所以這一塊內容可以采用創造性角色扮演法教學。其步驟如下:
1.選定主題,創設情景。這次模擬的地方就選在上課的教室,事先組織學生準備一些道具作為拍賣會的演示工具。比如參與拍賣的商品(主要是學生的DIY小物品)、一些印有號碼的卡片,作為競拍者的號碼牌。
2.演示。為了使活動進展順利,教師給學生做適當的提示,甚至把可能出現的情節、運用的語言示范出來,供學生參考。
3.小組討論分配角色。這里是以全班為單位進行談論分配角色。同學們選舉班長作為拍賣會的主持人,其他班干部作為現場工作人員,現場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給每位同學發放卡片,其他同學按照卡片上的號碼參與競拍。
4.排練準備。同學們在班長的帶領下進行排練,整個過程很順暢。
5.輪流表演。由于時間原因,沒有組織學生輪流表演,而是大家自愿的來參與,大部分同學在表演中充當競拍者。
6.反饋。反饋也體現在整個拍賣過程中。整個拍賣會進行得很順暢,同學們也融入其中。這樣的活動課的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正常拍賣會下來幾乎全班同學都參與了課堂。表演中無處不體現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創造力,通過學生的親自體驗,對于拍賣的形式及基本程序遠比教師程序式的講解把握得更好。
(三)沖突性角色扮演法
沖突性角色扮演法是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面的角色,即贊成方和反對方角色沖突的扮演。首先由教師針對課程內容設計一個案例,由學生根據案例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分組辯論,最后教師點評總結。這種教學方法是一個將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總結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過程,具體包含了“導讀――分組――辯論――總結”這樣一個基本的教學思維過程?!哆M出口貿易實務》第六章的第三節不可抗力的難點在于判斷出不可抗力造成的法律后果,即可以撤銷合同和不能撤銷合同而只能變更兩種情形。簡單地說也就是判斷是否可撤銷合同,答案是是或者否,或者是能或不能。這一內容很適合用沖突性角色扮演教學法。
通過正反兩方學生在小組中從搜集資料、討論分析和總結陳詞,學生其實已自主性地開展了探究性學習,學生會很自覺地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然后對零散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歸納,同時通過聽取其他小組的成果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樣的課堂模式可以從學生中引出真正的、典型的學習反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難重點甚至誤區的分析,把學生引向正確的思維路線。這種方法比起先由教師呈現出知識點,然后具體講解再配以作業的傳統方法效果要好很多。
(四)角色扮演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在學生角色扮演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恰當地對他們的活動給出反饋和評價。有效的教師的反饋和評價是促進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動力,他們在教師適當的鼓勵下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因素。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由于擔心犯錯誤,會采取一種不積極的“低姿態”。而角色扮演法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在課堂中營造一種和諧、平等的氣氛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各種教學方法,還要具備很好的處理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效果
(一)學生方面
角色扮演教學法在進出口貿易實務教學中應用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學生方面的進步特別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改變了班里很多學生對專業課的看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學生不再覺得專業課只是枯燥的理論,而原本沉悶的課堂也變得活躍,學生參與度和配合度明顯比以前要高。第二,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使學生學會了解角色內涵,從而迅速進入角色,圓滿完成角色承擔的工作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通過親臨體驗與參與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上了一個層次,且會留下更深的印象。這種表現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案例分析作業中,學生碰到案例不再是束手無策,作業明顯比以前有進步,分析的深度和廣度也高于以前。第三,學生的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成效,學生與老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改善,部分原來屬于學困生的同學改變了對人冷漠的態度,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形成了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班風。
(二)教師方面
角色扮演法實施以后,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轉變,逐漸改變了傳統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教學質量觀,教學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學模式上,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導”為主,側重對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從而密切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調動了“教”與“學”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學校領導與有關專家的好評。筆者的一節《不可抗力》課還參加了富陽市職高教師“五個一”競賽,獲得了二等獎。有關教師對于這堂課所采用的沖突性教學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角色扮演者與觀察者一起卷入到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之中,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進行探究性學習與研究,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也就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31-160.
[3] 熊輝.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6.
【關鍵詞】金融 出口貿易 支持作用
出口商在向其他國家出口商品時,希望能在資金渠道、信用擔保、信用保險、風險規避等方面獲到有效的支持,以消除在貿易中存在的后顧之憂。如今,國家對出口貿易實行補貼以促進出口發展的方式已經與日益完善的國際貿易規則不相適應。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通過國際貿易規則允許的間接的金融支持方式來取代直接的國家財政出口補貼,從而增強產品出口的競爭力,促進國家出口貿易的發展。與經濟規模、技術水平和資源稟賦一樣,國家金融對出口貿易的支持程度也決定了出口貿易的規模和發展水平。
政府有力的支持是實現金融促進出口貿易的保障。對于政府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首先,政府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根據國家出口發展需要,設定信用原則、操作規定等,同時,還要監督和考核金融支持機構的政策執行情況。其次,政府積極推動金融發揮對出口貿易的支持作用。世界發達國家如美國、荷蘭和德國等都設有官方出口信貸機構,專門提供出口融資、出口信貸保險和出口擔保服務。我國的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都是由國家為支持和擴大產品出口,設立的對出口產品給予利息補貼、提供出口信用保險及信貸擔保的金融機構。再次,政府通過各種措施促進中介組織更好地發展,并與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
金融對出口貿易的支持主要通過以下渠道來實現:
一、出口貿易融資(Export Financing)
出口貿易融資是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金融機構對出口商提供與出口貿易結算有關的短期融資和信用便利。這對提高出口商的流動性和國際競爭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出口貿易融資可分為傳統型和綜合型。傳統型融資產品包括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福費廷、訂單融資等。綜合型融資產品包括出口保理、應收賬款融資、信保融資、貨押融資等。
傳統型融資產品
出口押匯(Outward Bill)是出口商向銀行提交符合信用證或合同要求的單據,銀行根據企業的申請,按照票面金額將款項墊付給企業,然后向開證行寄單索匯,并向企業收取押匯利息和銀行費用并保留追索權的一種短期出口融資業務。
打包貸款(Packing Credit)是指出口地銀行為支持出口商按期履行合同、出運交貨,向收到合格信用證的出口商提供的用于采購、生產和裝運信用證項下貨物的專項貸款。
福費廷(Forfaiting)是一種新型出口貿易融資產品。它是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無追索權地從出口商那里買斷遠期債權,出口商從而獲得資金融通。
訂單融資(Order Financing)是指憑借良好信用的買方產品訂單或合同,在技術成熟、生產能力有保障并能提供有效擔保的條件下,由銀行向出口商提供的專項貿易融資,用于企業采購、生產和裝運。
綜合型融資產品
出口保理(Export Factoring)是出口商與保理商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出口商將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貿易融資、應收賬款催收、壞賬擔保等服務,從而取得資金融通的業務。
應收賬款融資(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是指出口商將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并向銀行申請貸款,貸款額一般為應收賬款的50%-90%。出口商將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后,通知進口商付款至融資銀行。
出口信保融資(Credit Insurance Financing)是出口商在出口貨物或提供服務并辦理了出口信用保險后,將賠款權益轉讓給銀行,銀行向出口商提供的短期貿易融資業務。
貨押融資(Goods Credit)是出口商將自有動產或貨權質押給銀行。銀行通過占有和監管質押物而發放短期流動資金的授信業務。
二、出口信用保險(Credit Insurance)
在國際貿易中,潛在著各類風險,如匯率風險、信用風險、政治風險等。相對完善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能對出口風險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及時有效地分散風險,減少貿易損失。其中,常用的手段是購買保險,擔保或充分利用有關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
出口信用保險是承保出口商在經營出口業務的過程中因進口商的商業風險或進口國的政治風險而遭受的損失的一種信用保險,是國家為了推動本國的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非贏利性的政策性保險業務。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信?!保┦俏覈ㄒ怀修k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機構。
出口信用保險與出口信貸是政府支持出口貿易的兩大政策手段,兩者緊密配合使用,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金融支持體系的核心。
三、出口信用擔保(Credit Guarantee)
出口信用擔保是保證為出口商提供融資和信用保險的銀行免受損失。與出口信用保險不同的是出口信用擔保不能直接提供資金,而是為出口商獲得貿易融資和信用保險提供便利。尤其是對那些中小型出口商來說,能夠更容易的從銀行和金融機構獲得融資。
四、國際結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目前,我國出口貿易中大部分采用美元或歐元進行結算,匯率波動風險也主要由出口企業來承擔。匯率的變化對出口企業的影響很大,企業出口收益經常會因為匯率的波動而大大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