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音樂鑒賞指的是鑒賞者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是鑒賞者通過情感的累積來滿足其對于所聽作品的審美需求的過程。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經典音樂作品,這些作品所具有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審美價值對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課堂進行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很有必要。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原則
1.聆聽音樂。在音樂鑒賞課程中,音樂的聆聽尤為重要,音樂是聽覺上的藝術,一首好的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影響人的心靈。對于剛接觸音樂鑒賞課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制力與對音樂的辨識能力,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時主要是以聆聽音樂為主,減少關于課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有意識地去關注音樂本身所蘊含的的美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和鑒賞音樂,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
2.遵循抽象性和多樣性原則。由于人們所處的環境、所經歷的情感、性格愛好和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對于音樂作品的感受與理解也不同。高中生正處于思想轉型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會投入大量的熱情,并且專注于自己喜愛的音樂進行探索,教師在教授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過程中,就應該遵循音樂的抽象性與多樣性的原則,迎合學生進行音樂的欣賞,引導學生通過音樂來激發自己的創作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3.注重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隨著人們對藝術鑒賞力水平的提高,音樂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音樂的潮流影響了現代的大批年輕人對于藝術的審美標準,特別是在高中生認知中,只有貼上了流行和前衛等標簽才能被稱得上是他們喜愛的音樂。但對于優秀的音樂作品而言,其最富魅力的往往不是流行和前衛,而是其詞曲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時,要注意音樂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將優秀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和體驗帶給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4.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音樂鑒賞不僅僅是要鑒賞者欣賞音樂,而是需要鑒賞者通過對音樂的聆聽來實現自我的升華和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要想領悟一首樂曲中的真情實感,光靠聆聽是無法滿足的,必須要鑒賞者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來對其展開想象。高中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格外注重對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由感性欣賞上升為理性欣賞,并能夠從音樂中找出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就能夠使其身心得到極好的發展。
二、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與實踐
1.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要想做好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備課工作,先對需要講解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在自身得到了音樂情感的觸動和共鳴后,再在課堂上用精煉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懂得如何正確地去鑒賞音樂作品。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主動去接近音樂的世界,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升華對于音樂鑒賞的情感
2.引導學生鑒賞標題音樂和純音樂。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作品名字的不同也會引起人們不同的興趣,音樂作品的標題盡管能夠幫助欣賞者進行音樂的選擇,但卻不能詮釋整部音樂作品,有時候甚至會影響到欣賞者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而對于無標題的純音樂而言,其整個情感的表達都包含在了每一個音符之間,欣賞者往往要通過整曲的聆聽才能夠受到音樂作品本身的內涵。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區分標題音樂與純音樂的不同之處,既要讓學生感受標題音樂中的情感表達,也要讓學生在純音樂的欣賞過程中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去充分感受音樂作品中的藝術美感,利用自己的鑒賞思維去感悟作品本身。
3.引導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沒有國界,不分地域和民族,其旋律中的相通性也使其成為了流傳最久,傳播最廣的一種藝術語言。由此可見,教師為學生講解民族音樂的鑒賞時,要利用如音樂采風、對比講解等各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通過對民族音樂的了解來加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激發其對音樂的研究和探索之心。
4.引導學生客觀評價通俗音樂文化?,F代通俗音樂之所以能夠收到青少年人群的喜愛,與其節奏明快、歌詞簡單、易學和傳播性廣等特征是息息相關的。通俗音樂已經成為了現代高中生音樂世界的主旋律,在高中音樂課堂上也開始出現了通俗音樂的欣賞曲目。通俗音樂不同于一般的音樂,教師在給學生進行通俗音樂講解時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對通俗音樂的文化發展及其藝術魅力進行探討,讓學生形成獨特的音樂鑒賞觀,提高自身對音樂藝術的修養水平。
總之,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聆聽,給學生以積極、愉悅的課堂體驗,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字: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實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51
一、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本質
中國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利用骨哨和陶塤為樂器,創造了簡單的音樂,可見其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音樂不僅是人類審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體現,也是人類表達情感、寄托情感的方式。音樂鑒賞教學能夠給新一代的中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是學生的身心得到極大的感染。除了要讓學生了解到中外音樂史,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掌握正確的鑒賞方法。主要從聽覺感知、情感認知、想象構思等心理活動上提高審美水平,音與音的聯接或重疊與人的脈搏律動和情感起伏有關聯。音樂鑒賞教學是以美學欣賞為教育理念、以中學生為對象基礎,對各類音樂的文化背景、意義、藝術特征進行細致分析,從而使中學生在音樂鑒賞上能夠達到了解、包容、欣賞的水平。老師應充分吸收世界優秀音樂文化的養分,積極拓展中學生的聽覺感受,不斷地提升和完善他們的音樂鑒賞水平。
二、準確把握音樂的風格,讓學生了解音樂文化
由于地區、國度、膚色、民族的不同使得音樂文化具有較高的特殊性,音樂是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如我國民間名曲《茉莉花》,雖然在歌詞上沒有區別,但在曲調上卻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在教材中《漢族民歌》部分我們可以選擇江蘇和河北兩地的民歌進行欣賞。
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細膩委婉,展示了江南水鄉柔美的格調;而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調明快剛直,展示了北方文化中豪邁奔放是格調。可見兩地《茉莉花》展現的完全是不同風格的音樂曲調,有其濃厚的地方韻味。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語言文明的差異造成了音樂風格上的差別,江南地區有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風景優美等地理特點,音樂風格細膩委婉;而西北地區地勢險惡、氣候寒冷,體現的是一種氣勢高昂、質樸深沉的音樂風格。因此從音樂風格的形成背景講解音樂,有利于學生能夠能更直接、更準確地把握音樂的風格。
三、激發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興趣
1、從音樂家的背景體會音樂風格
中學生在情感上和學業上正處于困惑期和浮躁期,音樂鑒賞課有利于撫平他們的浮躁情緒,鼓舞他們樹立明確的目標。我們在對一些高雅音樂進行賞析時,不僅是對音樂的音符、旋律、節奏進行講解,對音樂中體現的認為精神、情感宣泄、時代縮影進行剖析??蓮乃囆g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分析,使學生能更容易了解音樂家的音樂風格,也激發了學生對作品的濃厚興趣。如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他從小就被迫學習音樂,家庭生活條件也較差,所以貝多芬作品中體現了時代性、斗爭性、英雄主義等時代特征。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穿插貝多芬與莫扎特的對比,從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歷中可發現音樂風格上的差異。這使得學生在拓寬視野的同時還能提高鑒賞水平,促使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品味。
2、完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興趣
某種程度上說高中音樂鑒賞課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和單調性,學生在課堂上并不能變現得很自如,課堂氣氛往往沒那么活躍,所以就要求老師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做好對音樂鑒賞教學的興趣培養工作。首先應分析出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的本質原因,一般情況下是因為教材中部分章節的教學目標過高,這與中學生本身的鑒賞能力不匹配,使得中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產生排斥。例如在對歌劇《卡門》進行鑒賞時,在教學目標中,需對該歌劇的序曲、詠嘆調、宣敘調、合唱、重唱等基本構成了解明確,這對于沒有接觸較深音樂教育的中學生來說難度極大。老師在對音樂鑒賞教材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對于一些重點難點還要有特別的教學計劃,找到讓中學生易于理解和吸收的突破點。
3、通過音樂作品的不同體裁的鑒賞,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同一作品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體裁,通過鑒賞不同的體裁,能夠從各個角度體現音樂的獨特魅力。例如鑒賞德國著名音樂家巴赫的作品《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時,可首先欣賞管風琴演奏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再欣賞西洋管弦樂隊演奏的《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這種體裁分別表現了西洋管樂隊和民族管樂隊的演奏文化,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能增進對各種樂器的認識。欣賞舒伯特的鋼琴曲《鱒魚》時,通過欣賞歌曲獨奏《鱒魚》和童聲合唱《鱒魚》總結兩種體裁的特點,從歌唱形式、歌曲表現力、音色等方面進行對比,之后再欣賞鋼琴弦樂五重奏《鱒魚》,讓學生從總結每一個變奏的特點,并闡述他們的感受。這樣通過對聲樂器和管樂器音樂效果的比較,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廣闊的想象空間。
四、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新策略
1、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也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對話式教學是以教材為中心、以師生平等為基礎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方式,老師也應當充當學生的聽眾,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師生之間可以針對音樂鑒賞觀點進行討論,彌補彼此的不足。
例如在播放完《牡丹江》這樣的民歌之后,應當通過一定的文化導向向學生介紹歌曲的文化背景和特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追問有關音樂中的文化知識,也能使音樂鑒賞成為一種文化的學習而不是單純完成素質教育教學內容。
2、讓學生參與體驗進行鑒賞教學
音樂鑒賞不僅是聆聽、欣賞的過程,更是是情感體驗的過程,也就是學生體驗包含在音樂中的情感內涵的過程,也是鑒賞者的個人情感和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情感體驗離不開鑒賞者包括學生的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作為表演者、欣賞者創造者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總結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作為提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部分,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方式至關重要,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社會各界也應該提高對音樂鑒賞教育的重視程度,這都利于音樂鑒賞教學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音樂 鑒賞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2-0023-01
單就音樂而言,其鑒賞可以認為是賞析與鑒別、感受與體驗的一種綜合性的精神活動,對于高中生來講,音樂的鑒賞既是一項基本的學習技能,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積極向上,不斷進步,例如學生在上課之前高唱斗志昂揚的歌曲,品鑒歌曲所帶有的情感,將之化為自己的內在動力,激勵自己前行。此外,還能夠通過音樂擴寬學生的知識面,用音樂感受異域風情等等。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使用最優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下面筆者介紹幾種常用的音樂鑒賞教學策略。
一、準確解讀音樂作品
在音樂的鑒賞中,首要的就是給音樂作品進行定位,并對音樂作品進行精準的解讀,這就要求我們的音樂教師在教學之前“吃透”教材,對音樂座屏進行精準的解讀。在音樂教師備課的過程中,認真分析目標教學作品,理解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教師還要利用互聯網等查閱作品的創作背景,對整個音樂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只有“吃透”作品,把握整體,才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解讀,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正確的品析。例如,在鑒賞譚盾的《1997天地人交響曲》時,教師就需要查閱譚盾的人生經歷以及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并參照教材去理解譚盾的設計意圖,教師將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備課,在課堂上根據這些背景材料進行作品的品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不同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氣氛的渲染,例如,在進行抗日音樂作品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音樂作品的背景轉變成抗日的圖文,渲染氣氛。
二、根據學生的實際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與否也影響到了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質量,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目標的設定時,最先要考慮到的是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其次要考慮的就是音樂作品的深度與鑒賞難度。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包括學生的文化素質,即對作品創作中事件發生背景的理解,還包括學生的音樂技能;音樂作品的深度與鑒賞難度包括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的個人經歷以及音樂特色和音樂包含的情感,有的音樂作品表達感情直白,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借景抒情,有的作品表達委婉,前后存在著較大的起伏,學生不容易把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的設定教學的目標,保證目標可行、具體,略微高于學生的能力,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與身心發展的需要。例如,在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中,賞析《1997天地人交響曲》時,因為學生基本了解這段歷史,教師也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和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準確的解讀,那么,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的目標設定為:(1)指出作品中使用的樂器;(2)確定作品的感情基調;(3)根據自己的想象描述音樂所描述場景;(4)準確描述整個作品的情感變化。對于較容易的作品,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提升,對于較難的作品,教師要由淺入深,步步引導,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三、使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將音樂鑒賞教學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
在音樂作品中,很多作品可以與藝術、文學作品聯系起來,高中音樂作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科之間的整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伏爾加船夫曲》的鑒賞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歌曲和美術經典《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相結合,并和學生一起分析船夫的表情、神態、動作,推測船夫的心理活動。除此之外,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的聯系也較為密切,并且中國的古詩詞本來就可以配樂進行演唱,例如,《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就可以配樂演唱,教師給予學生特定的旋律,讓學生把優美的詩詞唱出來,在演唱的過程中體味其中的情感,聯想其中的畫面。
(二)結合舞蹈進行教學
音樂鑒賞與舞蹈相結合也不是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音樂作品與舞蹈的結合,可以將枯燥的音樂鑒賞理論與枯燥的答題技巧訓練轉變為生動、形象的舞蹈。音樂鑒賞與舞蹈相結合既可以使學生動腦,又可以使學生動手、動腳,活動起來,在濃郁的氣氛中走進音樂世界,準確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例如在進行《保衛黃河》的音樂作品鑒賞中,教師可以借助《黃河》的舞蹈,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伴隨著作品的旋律而動,感覺其中的震撼。
(三)結合想象進行教學
音樂與想象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音樂作品,鑒賞者走入到預設的情境中感受環境和情感,對整個作品進行準確的定位。課堂的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進行某些音樂作品的鑒賞時,可以引導學生跟著音樂想象相應的畫面,將自己置身其中。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一個人一生將要經歷的無常的命運;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雙眼跟隨《二泉映月》獨奏聯想畫面,定位情感。
【關鍵詞】新課程 導入 音樂性 課堂互動 高中音樂 鑒賞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6-0114-01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教育教學手段的改進和提高,使得以前有些呆板的音樂鑒賞課顯得活躍,甚至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自然很好,但是,一些新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是不是要突出音樂本位,學生真的參與越多越好嗎?樂譜和音樂理論要不要學了,先進的教學手段該如何運用等。筆者在實際的高中音樂教學中就如何上精彩的音樂鑒賞課及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總結了一些觀點,希望能夠對廣大的同行有所幫助,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節課好與不好,導入起到關鍵的作用,有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直接切入主題,學生覺得很煩躁,甚至是失望。如在上《絲竹相和》這一課時可以選擇北京奧運會運動員入場式中播放《彩云追月》的一段,也可以選擇廣州亞運會播放《步步高》的一段,使學生在欣賞優美音樂的同時還能了解到絲竹樂中的廣東音樂用途如此廣泛,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才會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廣東音樂擅長于生活小境的描摹,對傳統的生活情趣無不流露著關注”。欣賞它,并不一定要在其中發現重大的社會人生主題,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具有帶給人愉悅的感受的這種樂種特點。
二 音樂課自然要凸顯音樂性
如今的音樂觀摩課似乎很少有人去觸及為人熟知的經典類課題,新奇求異往往更能勝出。眾多議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前一些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與迷茫。合理地學科綜合,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給學生廣闊的體驗和表現音樂的空間,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但是,一些音樂鑒賞課的綜合學習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社會調查、查閱資料、講述民族歷史與文化、文學語言、戲劇表演等非音樂的活動,音樂課堂上充斥越來越多離題的拓展。如教師在欣賞、介紹云南彝族民歌的時候,與學生大量討論云南的民族服裝、節日、民族習慣等問題,缺乏音樂性,音樂課前半部分儼然成了歷史文化科,還有的教師在上音樂課時讓學生畫畫,教師點評美術作品。雖然課堂內容豐富多樣,但這樣的學科綜合是不可取的!這樣的音樂課迷失了音樂本性。簡單的音樂理論還是要教給學生的,簡單的音樂主題還是要讓學生唱樂譜的。如賀綠汀的《牧童短笛》是再現的三部曲式,A段速度徐緩,旋律清新悅耳,表現了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悠閑地吹著竹笛的神情。樂曲采用二部復調的手法,使旋律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猶如兩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竹笛,在田間漫游對歌,令人回味無窮。這些曲式結構要解釋,A段的旋律也要帶著同學唱一唱,才能真正體會《牧童短笛》的音樂。音樂學科綜合必須以注重音樂為前提,必須堅持以音樂為本的原則,必須以音樂為載體,以豐富的音樂、絢麗多彩的音樂表現形式為綜合學習內容,這樣才會煥發音樂課堂的生命力和藝術光彩。
三 課堂互動要精心設計
隨著學生主體教育理念的推廣,學生的參與越來越多,于是,那些即興課堂表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分組討論等必要的教學環節,統統都被夾在了課堂教學中,這種“被合作”“被討論”“被表演”的課堂活動,在平常一些公開課、優質課中隨處可見。有次聽課,教師拿出很多打擊樂器,讓學生一起配合打節奏,學生打得稀里嘩啦,教師來不及糾正,匆匆收起樂器。這樣的課,“熱鬧”是有了,卻大有嘩眾取寵之嫌,因為有些課堂活動根本就沒有踏踏實實地開展,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只是為了制造課堂“熱鬧”,感受課程的時髦而已,這樣的參與是畫蛇添足,毫無意義的。所以,課堂互動要精心設計,不是參與越多越好,而是適度,要為課堂教學添彩。
四 巧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為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極大地擴展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為音樂鑒賞教學帶來了嶄新的局面。但是有些教師直接在網上找個課件直接給學生上課,自己不是很熟悉,能力又無法駕馭,弄得學生很茫然,有的教師過多依賴多媒體技術運用,認為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必須使用多媒體,使用了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優秀的音樂課,從而走進了多媒體運用的誤區。有些教師在準備一節音樂鑒賞課時,似乎不是把工夫下在鉆研教材、設計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課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體文字、三維動畫、影視錄像等應有盡有,卻不管與教學內容有關無關、有沒有必要。學生欣賞不到美的音樂,只是看到了美的畫面。教學中要巧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之中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才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真正目的。
五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十年教學的一點總結,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思想的變化,教師的工作也要日益求新,與學生和時代共同進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能及時學習補充,一定能成為新時代的好教師。
參考文獻
[1]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鄒愛民、馬東等.音樂教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3]范曉峰.當代音樂文化審美的社會心理背景[J].中國音樂學,2001(1)
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形成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為我們實施審美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內容。下面就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加強教學內容補充,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一定要通過不同的途徑,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增加欣賞曲目與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體會,進而實現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嘎達梅林》《小黃馬》等課內外的曲目進行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蒙古民歌的形式以及長調短調的基本特征,并且對蒙古人的質樸、熱情、爽朗等民族性格予以了解,在曲目中充分體會草原的遼闊、空曠,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通過這些曲目的欣賞,讓學生好像可以看到草原上馳騁的牧民,感受到牧民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
二、強化現代媒體的運用,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找準媒體與教材切入點,適時運用媒體。比如在欣賞《春之唱》合唱曲之前,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出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的景象,永遠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的意境,當旋律一響起,學生一齊表演同時齊聲歡唱,從優美的動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心中感受的不只是音樂,而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春的世界。所以音樂課不只是注重學生感官體驗,還要憑借制造氣氛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不斷提高音樂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
教師的人文素養的提高主要是靠自身自覺地修理、領悟和內化,將一般的人文知識內化到人文音樂知識中從而使人文音樂教學的課題充滿人文精神。比如我在教學《非洲歌舞音樂》時,在課堂的最后設計了課后探究,提出爵士樂和踢踏舞與非洲音樂的異同以及借鑒了非洲音樂哪些特點等問題,讓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并思考得出結論,讓學生以開放的心態,正確審視非洲音樂的文化價值,尊重并熱愛世界音樂文化,開闊學生的欣賞視野,引導學生樹立多元化價值觀,使學生感到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識的美。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真正勝任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工作。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不可鼓勵學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音樂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具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作為范本加以分析、解釋、評價,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評價,讓學生在“操千曲”的審美實踐中,由淺入深地知曉音樂藝術特有的審美性質、手段和方法,提高審美敏感性,從而達到培養音樂審美力的教育目的。比如在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往往是通過我們的聽覺器官,將得到的音響效果(什么音響),直接與人的生活經歷相撞擊,得到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即音樂作品分析),產生對人的影響,甚至還會產生時空的超越,使欣賞者遠離此時此景,身臨音樂中所表現出的那個環境與時代,能夠與表現的內容共呼吸,共命運,共同體驗。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結論(自已認為滿意的結果)。
關鍵詞: 高中音樂 鑒賞教學 分析研究
隨著教學改革深入,學生主體地位體現與教學改革創新成為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環節,妥善處理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問題顯得至關重要。筆者結合音樂鑒賞教學簡要論述。
一、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部分高中音樂教學工作進行調研后,筆者發現音樂鑒賞教學工作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教育理念滯后。一些高中學校應試理念比較嚴重,對音樂教學工作不夠重視,課時尚不足,更談不上教學創新與改進,音樂課堂上主要唱唱歌,學生被動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沒有全面兼顧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審美能力培養。
二是教學方式單調。對于音樂鑒賞課教學而言,有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簡單播放一些歌曲讓學生聽一聽,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展示內容都相對狹隘和陳舊,在構建生動課堂方面缺乏新意,學生學習興趣較為低下。
三是主體地位不明。音樂鑒賞教學中如果將學生當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必定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音樂感知力提升和審美情趣培養。部分教師只顧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沒有給予學生參與的機會和平臺,導致音樂鑒賞教學不夠深入,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受到制約。
四是音樂基礎薄弱。因為初中和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滯后性,嚴重影響高中生在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感悟效果和參與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引導沒有能夠引起學生情感與思想的共鳴,加上城鄉基礎教育的差異性,進一步加劇學生之間音樂基礎的距離。
二、妥善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扎實推進音樂鑒賞教學工作
音樂鑒賞教學工作對高中生成長具有積極意義,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藝術風格的作品,陶冶學生心靈和增強藝術素養、培養審美能力等。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強化教學研究,既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流程,又要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自我學習活動、研究學習活動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1.營造濃厚教學氛圍,為師生互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音樂鑒賞教學需要學生放松身心投入到音樂世界之中,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創設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氛圍,從而為教學活動深入開展奠定基礎。首先,教師在鑒賞教學工作中要尊重學生,因為高中生自尊心較強,無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教師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要多關心和幫助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鑒賞學習活動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提高興趣度。其次,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學生在音樂作品鑒賞活動中感悟較為深刻,或者具有獨特見解,都要予以肯定性評價,增強學生的滿足感,以積極情感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在高中階段巨大學習壓力下,教師通過上述方式能讓學生更輕松和諧地進行音樂欣賞,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2.改進鑒賞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音樂課堂實現全面發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以創新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打破傳統學生布局模式,學生鑒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既可以坐著聽,又可以站著聽,允許學生以一種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和姿勢進行欣賞,讓學生克服緊張心理,輕松表達出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將音樂作品欣賞與舞蹈等動作結合起來,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跟著節奏、節拍跳上一段舞蹈,這是從內心鑒賞音樂作品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經常采取這種方式,學生在前面翩翩起舞,更多學生在臺下盡情地欣賞,舞蹈動作和音樂節奏旋律對學生心理產生強烈震撼,真正深度發掘音樂作品的內涵,有效提升鑒賞教學成效。
3.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讓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得以體現。音樂鑒賞教學并非單向灌輸和教育,教師需要借助優秀的音樂作品作為媒介,讓學生沉浸到音樂作品內涵底蘊之中,同時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又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除了要求學生從演唱技巧角度進行分析之外,還要從歌曲蘊含的思想與情感,以及表達的深刻主題等方面進行鑒賞。鑒賞活動首先在小組內進行,相互討論交流,形成本小組的集體成果,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教師點評和總結。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在音樂作品鑒賞中的參與積極性,他們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出現不同觀點還會進行辯論交流,既集中大家的智慧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又營造熱情生動的音樂課堂,讓音樂作品鑒賞成為群策群力的過程,有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提升。
4.拓展鑒賞教學空間,培養學生興趣和夯實音樂基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鑒賞教學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僅靠音樂課堂教學中有限的音樂鑒賞,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同時無法有效彌補學生音樂基礎之間的不平衡性。對此,教師可以對教學空間進行充分拓展,將課外活動資源有效利用起來,組織學生在課外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傳統歌曲還是流行歌曲,以及器樂獨奏合奏等,對滿足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專題研究及興趣小組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接觸更多優秀音樂作品,更深入鑒賞音樂作品,同時在這樣的活動中幫助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迎頭趕上。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廣大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深入研究,不斷優化與提升教學工作,實現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黃琳.淺論音樂欣賞中的情感體驗[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08).
[2]劉依依.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0(01).
動性。
關鍵詞:音樂鑒賞;教學方法;創新
高中音樂鑒賞作為高中音樂基礎教育的重要版塊,同時也是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音樂欣賞水平和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高中的音樂教師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之外,也要不斷地創新音樂鑒賞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音樂鑒賞陶冶情操、豐富自身情感,讓音樂緩解高中生的課業壓力。以下就一些方面提出音樂鑒賞教學的創新方法。
一、針對高中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音樂鑒賞教學
高中音樂鑒賞的關鍵在于讓高中生能夠對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有創新的進行賞析,而這就需要音樂教師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理解。例如,不同的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喜歡民族音樂,有的學生喜歡中國古典音樂,還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通俗音樂。音樂鑒賞課程的以人為本還體現在教師在教學時給予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高中音樂鑒賞課不能只是教師一個人高談闊論,應該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在音樂鑒賞課程中主要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讓學生大致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讓學生獨立地去感受音樂中的情感。
二、教師個人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音樂教師不僅僅只是會演奏音樂,更重要的是能夠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對音樂的理解要很深刻,除了音樂作品本身,教師還要對其他的藝術形式,例如,美術、戲劇等有所了解,還要注意不同學科的融合,比方說,音樂鑒賞課程和歷史課程會有很多方面的聯系,教師對歷史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理解,高中音樂教師也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這樣才能更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抒發自己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闡述,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方法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加深對音樂作品的全面了解和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這三個方面。當然,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方法的創新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教師要在日后的工作中,繼續總結經驗,提高自身水平,努力讓高中音樂鑒賞課程變得充實和有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