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教與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實現受教育者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使學生學會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能夠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究知識,敢于競爭,敢于質疑問難,從而成為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學習的主人。
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強調指出:要改革課程目標過分注重傳承知識的傾向,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培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 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心理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發展起來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喜愛的老師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增近彼此的感情,我在班內設立了“知心信箱”。在信箱中我們互相問候、互訴心事。信箱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使我成為了學生的朋友。有一位學生在信中這樣寫道:“老師,我非常喜歡你,只要是你上課,我就非常愛聽?!?/p>
2、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關于學習氛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思維同他的情感分不開,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力極其重要的土壤,學生只有在情感愉悅的氣氛里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課堂上我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護學生自尊心,激發學生的自信,鼓勵學生課堂上提出問題,對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發言,大家隨時可以發問,對提問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就形成了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互動交流。
二、 培養學生興趣,增強主體意識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作為教師,要刻苦鉆研教材,依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巧設問題,促進思考,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簡便計算時,教師與學生展開比賽,在教師快速說出計算結果時,學生產生了急于探求知識的欲望。
三、 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迸囵B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逐步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解放學生的雙手,加強直觀操作
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學習抽象數學知識和原理,就需要為學生提供具體材料,使學生通過具體操作進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各類三角形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轉化為已學圖形,推導出其計算公式,有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經驗,這時不斷剪、拼、折的探索和教師的點撥啟發想出了多種方法。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又如在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讓學生動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學具,并用學具裝一裝沙子之類的東西,還可以利用墻角實際體會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感知什么是物體的體積、常用體積單位的大小……這樣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自己動手操作,不但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掌握新知,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 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課前先建立合作小組,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如“主持人”(掌管小組討論的全局)、“記錄員”(記下學習結果)“檢查員”(檢查小組成員學習情況)等,然后促進合作小組形成“組內互助合作,組間互相競爭”的學習氛圍。
3、 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生活是孩子文化的重要源泉,要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所以教學中我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身邊找例子。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并觀察概括它們的特點,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
4、 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開放的作業內容,既與教材相聯系,又與學生生活相合,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空間,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一、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陶行知先生倡導“教學做合一”,都是強調讓學生“做”。因為學生不做,我們既看不出他知識與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學生理解、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學生只有在做的過程中,才能更深刻地認識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學生也才能體驗到自己的責任和樂趣。因此,教師要把至少2/3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索、發現。如,我在教《認識人民幣》一課時,課前布置讓學生每人準備了錢袋,錢袋中有元幣(5元、2元、1元),角幣(5角、2角、1角)和分幣(5分、2分、1分)。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進行人民幣兌換活動,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其學會了知識,培養了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使每個同學都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學生在有效情境中學習數學
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習者的知識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動地學習,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我安排五個活動:
活動一:把手里的人民幣按照一定的標準分一分?
活動二:人民幣的認識。
活動三: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1)創設購物的情境,問:一個信封1角錢、用1元錢,你們可以買幾個呢?先猜測后驗證。
(2)小組討論后匯報。在活動中明確1元=10角。
問:我小時買1個冰糕要5分錢,但是我要買2個,該付多少錢呢?猜測后驗證。
(3)小組討論后付錢。在活動中明確1角=10分。(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通過購物這一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并在購物過程中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人民幣及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將數學教學變成數學活動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合理用錢的意識。
活動四:模擬兌換人民幣購物,體會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活動五:用1元錢買東西,可以怎樣付錢?體會付錢的多樣性。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電教、實物、拿錢兌換等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興趣,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去。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內容多樣化
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我們在學習內容呈現方式上設法革除傳統課堂的弊端,運用多種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把一些對學生來說是現實的,同時又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素材,采用多種呈現方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的學習能在這些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在教學中,采用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四、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知識
《課標》明確提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ㄟ^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去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反思與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如,在教學《認識厘米》一課時,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測量知識,“厘米”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長度單位。在教學中我根據數學自身的特點,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
一、設計內容――有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會成為學生主動觀察、實驗、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的素材。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把內容呈現出來。例如在計算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出示題目,要求學生算出結果,這樣的做法可能會使一些學生心不在焉,或有學生對題目不理解又沒有表達的機會,人云亦云,這將打擊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只看到表面,以點帶面就容易產生學生都學會了的錯覺。如果教師創設一個比賽情境,讓學生一起動筆在紙上計算一下,并統一停筆。老師再與學生進行相互評講,就可以使學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教師馬上要進行評講和核對,學生就沒有偷懶的機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統一停筆,沒有了涂改、修正的機會,可以明顯呈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不理解;同桌之間相互檢查可以進一步驗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真實度。此外,互相批改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
二、獨立思考――有心
在教學中,一些老師往往在提出問題或出示思考題后立即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或同桌交流,氣氛顯得異常熱烈。思維敏捷的學生很快便舉手欲答,而其他學生則還未來得及深思,腦中就灌滿了別人的意見。久而久之,再遇難題時,他們便會附和他人的答案。只聽別人分析、講解,養成惰性,以致失去學習的信心。
其實,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在教學中,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積極地參與到問題解決、思維策略的優化活動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能得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在大腦中建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思考、解題策略和問題結果(不管正確與否)。然后,教師再組織小組合作交流。這樣,就不會出現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或面面相覷,或低頭不語,各想各的,根本沒有交流的話題和爭執的火花出現的局面。
三、適時提問――有神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睌祵W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怎樣引導學生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不可忽視的一環。例如在新知識導入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借助揭題來引導學生提問,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揭題后設問:“關于圓柱的認識,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經過發散性思考后,會提出如下問題:“圓柱有什么特征?”“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圓柱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這樣借助揭題讓學生提問,不僅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相互交換蘋果,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然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思想,那我們將同時擁有兩種思想。”蕭伯納的話對我們在教學中適時引導提問、促進課堂交流,尤其是學生之間的交流有很大的啟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引導提問,關注學生的課堂交流,讓學生真正去傾聽、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長此以往,學生便能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訓練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的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不迷信、不盲從、獨立質疑的探索精神。
四、補充作業――有度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于例題之后的“你知道嗎”,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題結束后都有一塊這樣的內容。這些材料有介紹數學知識方面的內容,有介紹社會常識、生活常識、自然知識方面的內容,有數學史話,或專門介紹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發展過程;有跨學科介紹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紹得比較簡單。
因此,可抓住這塊內容進一步研究。通過上網查找或翻閱有關書籍,使學生更詳細地認識了解和補充完善知識,從而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同時,此類知識往往是數學家經過長時間研究后得到的辛苦成果,蘊含了人類的千年智慧,體現了數學家們百折不撓的鉆研精神和數學的文化價值,增加對數學史的了解,達到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互滲透、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設計此類作業時,教師應事先進行查找,對知識有全面正確的了解,使自己的專業功底廣博深厚,并留心發現學生在查找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學生能較順暢地完成任務提供保障。
五、閱讀數學――有聲
【關鍵詞】個性化建構 演繹 歸納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薄皩W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痹谛W數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建構”,是使該理念得以落實的重要前提。
一、小學生數學“個性化建構”的內涵
當下的數學課堂,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忽略學生數學個性化建構、數學思想培養的現象比比皆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強調一路引領,忽視學生的主動建構;強調整齊劃一,忽視學生的個性建構;素材呈現凌亂,忽視學生的建構規律;強調技能培養,忽視學生的建構質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復雜、多樣、學習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個人的先前經驗存在獨特性,每個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建構是不同的。
個性化建構,是指教師依據學生個體學情和教學需要,設計出適合學生個體認知結構的學習方案,讓學生依據學習方案自主選擇和完善并開展學習活動,以順利地實現教材知識結構向學生認知結構的轉化。它包括兩個層次:其一,自主建構數學知識;其二,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個性化建構具有獨特性、內隱性、復雜性、結構性等特點。
二、小學生數學“個性化建構”的實踐路徑
(一)演繹:引導學生在個性釋放中自主建構數學知識
演繹,是為學生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多角度感悟、多層次體驗,從而產生多元化思維。這個過程,是對知識體驗、領悟、延伸、拓展的過程,注重的是學習主體對知識的多角度體驗、個性化理解。
1.多角度感悟。在教學中應加大開放力度,讓學生在自然呼吸中彰顯個性。教學《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深刻體驗轉化的價值,課始,可以出示幾道精心選擇的必須用“轉化”策略解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在教師設置的一道道認知障礙前,充分調動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在小組集體智慧的碰撞中,在經歷了困惑、頓悟的深刻體驗中,對轉化價值的體驗之深不言而喻。
2.多層次體驗。設計富有情趣性、思考性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分層體驗,嘗試實踐,享受交流,建構知識。復習“分數的意義”時,設計“猜一猜”的數學活動:(1)猜一猜涂色部分表示圖形的幾分之幾。(涂色部分占■)學生觀察后很快得出答案。(2)猜一猜涂色部分表示圖形的幾分之幾。(涂色部分占■)這次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如何判斷哪個分數表示得正確呢?有學生說分一分,也有的說量一量,還有的說平均分。于是,學生拿出直尺,通過測量判斷出涂色部分表示圖形的■。學生在多層次的體驗活動中,實現了對知識的建構。
3.多元化思維。教學中要注重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建構。教學《分數除以整數》,在探究算法環節,讓學生應用已學過的知識找出下題的計算方法:把■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分組討論后交流:組1通過畫線段圖,得出■÷2=■=■(米);組2根據分數值的變化規律,用分子除以2,得到結果;組3把分母擴大2倍,分數值就縮小了■;組4根據線段圖直接得出:■÷2=■×■=■(米)。學生受組4方法的啟發,在接下來的大數目計算中,深刻體會到了各種算法的優劣。經歷了合作探究——比較算法——辨析優劣——內化提升的過程,學生會自覺實現自主建構。
(二)歸納:引領學生在深刻體驗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歸納,是教師針對知識的多角度感悟、多層次體驗、多元化思維,進行精講點撥、歸納概括、反思提升。這是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的及時審視、歸納、整合,是一種引領,是一種提升。
1.疑惑處辨析點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鞏固必須有一個自我否定、自我糾錯的過程。當學生出現疑惑時,可以通過辨析點撥等方式,對知識表征進行修正。學習“互質數”時,學生常常會這樣回答:“5和9都是互質數?!边@時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比較,在辨析點撥中建構清晰的知識體系。
師:互質數有什么特點?
生:互質數必須指兩個數。
生:單一一個數是不會有互質關系的。
生: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才是互質數。
在辨析點撥中,促進學生對“質數”和“互質數”這兩個概念的正確把握,使學生順利地進行概念的同化。
2.重點處濃墨重彩。在知識的重點處組織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表述,使之成為后續學習的延伸點。
學完“分數的意義”后,出示“一瓶食用油,吃了全部的■”。
生:我知道剩下的是吃了的■。
教師繼續追問:那么吃了的是剩下的幾分之幾呢?
生:把全部平均分成10份,吃了3份,剩下7份,吃了的應該是剩下的■。
通過“追問”這濃墨重彩的一筆,完成對錯誤的縱向比較辨析,既復習了已有知識,又使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聯想、有所延伸。
3.反思處畫龍點睛。當學生對知識有所體悟并產生個性化和具有創造性的見解時,盡管這些見解還比較稚嫩,但都要及時梳理并加以提煉和提升。
教學《小數乘小數》,呈現表格,學生口算后引導其以“6×3=18”為標準觀察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
生1:一個因數6到60擴大它的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從18到180,擴大它的10倍。
生2:一個因數6到60擴大它的10倍,另一個因數3到30擴大到它的10倍,積從18到1800,擴大它的100倍。
師:誰能用這一規律來驗證剛才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梳理、反思算法的過程,驗證了猜測,不但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而且滲透了數學的嚴謹性,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從演繹到歸納:基于學情視角的數學個性化建構
一、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數學文本
閱讀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類吸取知識的重要手段。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彼?,數學學習和其他學科一樣也離不開閱讀。而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本身具有可讀性和示范作用,在新課程下,倡導以“教會學生學習”為目的,閱讀教材又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教材,并養成在閱讀過程中思考的習慣。
二、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尊重學生、尊重差異、尊重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讓學生發現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充分利用媒體信息,搭建信息化的有效平臺,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
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學習是輕松、愉悅的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組織練習,正確看待“熟能生巧”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練習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和彌補教與學中的遺漏和不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但一定要精心設計、組織練習,因為在數學學習中,大多技能是較為復雜的心智技能,單純的重復勞動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生巧”不成,反而“生笨”“生厭”。此類現象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的表現尤其明顯。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教育方法;合作模式
在新的課標的指導下,教育模式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不再是過去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學與思不結合的局面。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尋找教學的突破口與提升效果成為眾多教師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情況采取教育模式,在與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下,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數學學習的效率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是一個邏輯思維的過程,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邏輯要縝密,要具有高度思考的能力。因為數學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所以在新的課標下,要求學生與教師相輔相成,共同樹立學好數學的目標,教師在數學教育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有效的、合理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在輕松的學習過程中養成熱愛數學的習慣,提高數學素養。
一、合理有效的數學教育模式
1.挖掘學生的知識含量,“舊瓶裝新酒”
在新的課標要求中,提出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與用相結合的能力,讓學生在教育學習的過程中,將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做到學有所用,并從所學到的知識中理解與領悟數學的本質。教師在授課時,要用好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弄清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儲備量,舊與新相結合,在溫故之中掌握新知。
2.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視思維邏輯能力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讓學生學與思相結合,鼓勵學生多思考,學會有規律、有技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解時要多與學生互動,讓學生主動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坐等答案。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自己的思索研究之中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找到學習的方法與技巧,輕松學習。
3.把握教學的重點內容,教與學相結合
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題材、教學重點內容,結合實際,聯系生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應用的范圍寬廣性。在教育的題材之中,教師要根據每一階段不同的教育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要鼓勵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在學習之中學會自立。教師要使教與學相結合,注意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反應,制訂出不同的學習方法。
4.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師在教學授課之中,要了解清楚每一個學生的數學知識的素養。數學知識的素養,不只是學生能夠掌握多少知識,能夠處理多少疑難問題,而是在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否理論聯系實際,運用自己的能力處理問題,體現一個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因為學生的素養不同,教師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予不同的解決措施。
5.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決定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新的課標指導之下,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與同學之間共同探討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樣化的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多與學生互動,遇到數學問題,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要引導、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發揮,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根據教學任務,確立教學目標
1.理解數學教學的宗旨
數學的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問題解決能力那么簡單。數學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之中,提升思維能力,提高遇到問題自主解決的技巧與能力。要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學之用之,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教學時,要根據不同階段的知識內容,樹立不同的目標。從實際出發,依據數學的宗旨進行有目的地教育。
2.樹立好教學的目標
數學學習的目標,是學生與老師共同努力的動力與方向。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學生的思考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不同學習感受和對數學教學的不同看法。學生對數學學習目標的理解不同,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教學模式就不同,進而產生了不同的教育水平。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學目標,在教與學相結合的同時,又不偏離教學目標。
3.依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引導式教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手能力、自主探索與研究的能力決定著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否真正學好。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多注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從自己的親身實踐過程中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生的自主操作,讓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學生的掌握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學生主動探索與研究問題,是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出發點,因此,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主動探索問題的根源之所在,并主動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根據自己所探究出來的成效,樹立了自信心的同時,也培養了自主創新意識。學生在自身的探索之中仍然無法前進時,教師要鼓勵他們多與同學交流,團結起來,共同探索,不僅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友誼,也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是學生發展極為迅猛的時期。小學的數學學習因此也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邏輯能力、創新意識的一門學科。教師在教育數學的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師的教育模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多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傳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教師要學會教與學相結合,以學生為重心,從學生出發,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不同的數學知識素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教師與學生相互幫助,教師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提升,學生促進教師教育水平的進步,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數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李艷.數學教學.小學數學報,2009(5).
[2]白建輝.小學數學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2007(7).
[3]張娜.談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09(7).
[4]譚艷蘭.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興趣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6).
[5]詹茂慶.小學數學教學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7).
1.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有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數學教學要注重通過數學的實際應用,進行學習目的教育;通過數學的嚴格訓練,進行學習素質教育;結合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2.優化教學方法,貫徹啟發式。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探求新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1)要突出學習興趣的激發。啟發式教學旨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數學學科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2)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當今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的時代,不僅要求每個公民具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和才能。因1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雙基的訓練,而且要把發展思維、培訓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3)要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要使學生在探求新知的同時,學會獲取知識的思路、方法、技巧。做到依據學習規律確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導學法,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四種主要的學習方法:①閱讀學習的方法,②嘗試學習的方法,③操作學習的方2法,④數學思考的方法。
3.改進教學評價,樹立全面質量觀改進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是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即變單一知識考試為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的全面考查;變單一的筆試考查形式為多種考查形式(筆試、口試、面試、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考查;變用分數排名次的相對評價為教學目標達成的水平評價。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更重視培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1.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1)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略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應該說,在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發展,學生獲得知識不是他們學習的終點,而是他們心理發展的起點。
(2)新教學大綱指出:“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
”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等等,這里面包含著許多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
(3)當前的教育對象,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嬌生慣養,唯我獨尊,自私、脆弱,依賴性大,怕困難,怕艱苦,其心理素質發展難以適應新世紀的競爭需要。
(4)從21世紀人才群體的需要來看,一個社會既需要具有不同素質的人員,按一定比例構成,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共同的內在素質。因此,在我們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才能真正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學生心理發展的兩個側面小學生正處于生理上發育、心理上發展階段,是培育和提高素質的最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心理發展,包括兩個方面:
①認識的發展。也有些心理學家稱為智能的發展。
②意向的發展。也稱為個性品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如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方面。
3幾個問題的共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應達成以下共識:
其一,要承認兒童具有巨大的智能發展潛在力。根據科學家研究,人的腦細胞有100~150億個,一般的人只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這種發展的潛在力有兩種趨勢,一種是教育恰當,引導得法,他們智力能量會到驚人的程度。
其二,要承認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著個別差異,這種個別差異,往往反映在他們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等心理特點上。①性格的差異表現在對學習、對集體的態度和活動中意志。②興趣的差異表現在學習活動中,所指向的對象是各不相同的。③能力的差異可分為一般認識能力的差異和特殊才能的差異兩個方面。
其三,要培育學生認識與意向的發展。應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以往在教學活動中,研究學生認識的發展較而對于意向的發展則較弱。從當前教與學的狀況看,意向的發展著重培育學生:
(1)參與學習的意識,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探討活動。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質疑問難的勇氣。
(3)較強的意志和毅力。
其四,要把握好教學的“度”。在數學教學研究中,常常提到“坡度”、“密度”、“深度”等,對此,也應有我們的共識。
三、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六項改進
數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陣地,因此要探究數學課堂教學的“六項改進”:
其一,加強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發揮數學學科育人功能。
其二,加強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的探究,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