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業風險與防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47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074(2011)06014104
作者簡介:王 鋒(1976-),男,湖南桑植人,吉首大學學生工作部政工師。
一、創業風險的提出
美國著名創業學專家Timmons在其提出的Timmons創業模型中認為,創業過程就是創業機會、資源、團隊之間高度配置適當的動態平衡過程。但隨著時空的變遷、機會模糊、市場不確定性、資本市場風險及外在環境等因素的沖擊,這三個要素也會因為相對地位的變化而產生失衡的現象。這種失衡現象稱為創業風險。對于風險的理解,一般有兩個角度,一是強調了風險表現為結果的不確定性,一是強調為損失的不確定性。前者屬于廣義上的風險,說明未來利潤多寡的不確定性,可能是獲利(正利潤)、損失(負利潤)或者無損失也無獲利(零利潤);后者屬于狹義上的風險,只能表現為損失,沒有獲利的可能性。風險的核心含義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或損失”。如果采取適當的防范策略使破壞或損失的概率不會出現,或者說在智慧認知和理性判斷的基礎上,繼而采取及時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風險可能帶來機會,由此進一步延伸的意義,不僅僅是規避了風險,可能還會帶來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時風險越大,回報越高、機會越大。因此如何判斷風險、選擇風險、規避風險繼而運用風險,在風險中尋求機會創造收益,意義將更加深遠而重大。鑒于此,大學生創業風險是指在大學生創業者的創業過程中,因創業環境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創業機會的復雜性,創業企業的多樣性,大學生創業者及其創業團隊的能力不足,以及創業投資者實力有限等因素而導致創業結果的不確定性。
二、創業風險的識別及方法
既然創業風險是創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那么直面風險并化解之,是創業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風險識別是應對一切風險的基礎,只有識別了風險才可能有化解的機會。同時風險也是一種機會,應該開拓、提高它積極的作用。(一) 樹立正確的創業風險意識
創業風險識別是大學生創業者依據企業活動,對創業企業面臨的現實以及潛在風險運用各種方法加以判斷、歸類并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大學生創業者都必須掌握風險識別的能力,并不斷提高這種能力。作為大學生創業者,應該正確樹立識別企業風險的基本理念,具備以下意識(1)未雨綢繆的觀念。創業風險需要大學生創業者通過創業活動的跡象、信息歸類,認知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條件,不僅要識別風險所面臨的性質及可能的后果,更重要的是(也是最困難的)是識別創業過程中各種潛在的風險,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據。(2)有備無患的意識。創業風險的出現是正常的,帶來一些損失也是正常的,既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能驕兵輕敵。關鍵的問題是要密切監視風險,減少損失,化解不利,甚至轉化為盈利的機會。(3)實事求是的精神。雖然風險識別是一個主觀過程,但是必須遵循客觀規律。風險識別十分復雜而細致,應按照一定的程序、標準、方法科學有序系統地分析各種現象,對企業的面臨的風險作出實事求是的評估。(4)持之以恒的思想。由于創業風險伴隨著整個創業過程,同時風險具有可變性和相關性的特點,所以大學生創業者必須要有“持久戰”的準備。風險的識別工作應該是連續地、系統地進行,并成為企業一項持續性、制度化的工作。發現和識別風險,是為了防范和控制風險。如果大學生創業者在企業未發生損失之前就能夠識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那么這個風險是可能被管理的,因此風險識別是進行風險管理的基點。
(二) 創業風險的類型
按照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劃分,創業風險一般可分為主觀創業風險和客觀創業風險。按照創業風險的內容劃分,創業風險可分為技術風險、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生產風險、管理風險和其他風險等。(1)技術風險是指大學生創業者經常以其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生產等方式創立科技創新性企業,技術含量高、投資風險大。因為技術成功、技術前景、產品生產、技術效果及技術壽命等眾多不確定性因素,使得技術很容易在市場競爭中喪失優越性乃至被淘汰,引發投資貶值或投資失敗。(2)政策風險是指生產產品或生產技術不符合國家或地方的環保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等等,或因為海關限制,無法獲得產品、生產設備、輔助材料、技術方法的進口許可等等。(3)市場風險是指市場情況的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損失。主要表現為市場接受能力、市場接受時間、產品擴散速度和競爭能力的不確定性。生產新產品的企業在創業初期往往缺少資金和強大的銷售系統,能否在短時間內占領市場都有待于時間的考驗,大學生創業者在短時間內很難準確估計市場能否接受及接受的數量。(4)生產風險是指主要表現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因為生產工藝的不合理或現有工藝落后導致難以實現大批量生產;原材料供應短缺、生產周期過長或生產成本過高;產品檢測手段落后,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等等。(5)管理風險是指因創業企業管理不善產生的風險。大學生因為管理企業經驗的缺乏而導致的管理制度風險、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營銷管理風險等等。當創業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以后,對企業管理的需要就日漸凸顯,管理不善會導致內部消耗巨大、重要員工流失、產品銷售不暢等一系列風險事件的發生。6.其他風險主要指創建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需要具有良好前景的項目、足夠的資金、優秀的管理等不可或缺的條件。企業作為組織本身是在宏觀的外部環境中活動的,宏觀環境中的自然地理因素、人口構成流動因素、技術革新因素、政治與法律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等導致既可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機會,也會對企業造成潛在或直接的威脅。創業風險種類繁多,貫穿并交織于整個創業過程,但是這些風險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創業本身就是一個識別風險和應付風險的過程,風險的出現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創業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創業所依賴的影響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它們不斷變化、發展甚至變得難以預料,造成創業風險的不確定性;創業有著成功或失敗的兩種可能性,創業風險具有盈利或虧損的雙重性;隨著影響創業因素的變化,創業風險的大小、性質和程度也會發生變化;另外創業風險與大學生創業者的行為緊密相連,同一風險采取不同的策略,將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三)創業風險評估技術
大學生創業者要系統、科學、全面和準確地對企業的總體風險,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必須根據不同性質與條件,按照一定的途徑,運用一定的方法,或者借助一定的工具來實施。比較重要的風險識別評估的技術包括:SWOT分析法、ATA事故樹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AHP層析分析法等。
1.SWOT分析法。SWOT方法指列出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并將這些風險與大學生的創業活動聯系起來考察,以發現各種潛在的危險。風險涉及創業企業的所有資源,包括實物、金融、無形資產等,盡可能列出創業企業需要的其他設施、條件,以及企業的宏觀環境(自然、社會、政治、法律和經濟等)和微觀環境(投資者、消費者、供應商、政府部門和競爭者等)。通過對上述因素的分析,明確企業面臨的機會及威脅,發現企業的優勢與劣勢,采取相應對策。
2. ATA事故樹分析法。ATA事故樹方法,指利用邏輯關系、因果關系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等,運用邏輯推理,對創業中涉及的主要風險事件,按時間順序和事件的成功或失敗因素組合在一起,確定系統最后的狀態,發現風險產生的原因及條件。本方法有利于對各種系統性危險進行識別和評價,了解創業過程中風險的動態變化。
3.模糊綜合評價法。由于有創業過程中隨機事件的是否發生的不確定性和企業本身狀態的不模糊性。在這種認知不確定的狀態下,基于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再分別確定個因素的權重和隸屬度向量,獲得模糊評判矩陣,最后進行歸一化的模糊運算并得到模糊評價的綜合結果。它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及非確定性情境下企業風險識別及評價問題。
4.AHP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是決策者對復雜系統的決策思維過程模型化、數量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按企業風險的性質和企業的總目標將此問題分解成不同層次,分為最低層(供決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的確定或相對優劣次序的排序并構建多層次的分析模型。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信息不足對企業帶來的風險。在運用上述評估技術時首先要通過調查、問訊、現場考察等途徑獲得;其次,需要敏銳的觀察和科學的分析對各類數據及現象作出處理。根據對于信息的分析結果,確定風險或潛在風險的范圍。根據量化結果,運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假設、模擬等方法,進行風險影響檢驗評估,預計可能發生的后果,最后提出方案選擇及確定處理風險的方法和行動方案避免損失時間、精力和資源。
三、創業各階段風險與防范策略
風險貫穿于整個創業過程,各個階段的創業風險既有共同的特征,也有自身獨特的特征。創業風險在各個階段的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應對和化解風險的方法和手段也不盡相同。筆者根據不同創業階段所面臨的風險,針對性的提出了風險識別與評估分析方法,并從大學生創業促進體系的主體層面如大學生創業者自身、高校、政府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防范策略。
(一) 創業準備階段的風險與防范
創業準備是指在打算創業到創業初期的這個階段。這一階段所存在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策風險等方面。本階段損失的風險達到60%以上。例如產品如何從構想、概念或初始形態發展成產品;企業人員較少,只有創業者或少數幾個技術人員,沒有或沒有勝任的管理人員;未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大學生創業還未充分理解政府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及要求等等。在實施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時,企業可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和AHP層次分析法進行分析。從大學生創業者個體層面上主要是增強學生個體的創業風險識別能力、創業興趣激發等。根據ScottA.Shane的觀點,信息在創業者機會風險識別中起了核心作用,大學生創業者需要擁有從新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和識別有價值想法的能力、廣博的知識基礎、適當的思維方式等等;從高校層面來看,高校在創業準備階段可通過創業課程、創業競賽等教學訓練活動,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學習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思維、提高創新能力,促使更多的學生掌握創業技能。如吉首大學把“職業價值觀自測量表”和“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量表”引入課堂,進一步幫助學生發現和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特長,從而使學生科學地作出職業規劃。為使講授內容在更大范圍推廣,講師團成員將教案進行整理編撰成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特色教材《大學生學習與謀職指南》,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創業教育。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獎勵、允許休學創業等辦法鼓勵學生創業;政府層面在這個階段應加大指定創業機會、創業技能、創業激勵方面的政策并加大宣傳和普及力度,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以使潛在的創業者大學生能得到創業所需的各種資源。
(二) 創業初級階段的風險與防范
在創業初級階段,大學生創業者要把具有潛在商業價值的創新或商機通過設立企業變成現實。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生產風險和管理風險等。企業開始制造生產少量產品,一方面是通過實驗進一步試排除技術風險;另一方面要進入市場試銷、接受市場的檢驗與信息反饋。開始生產時,因技術或規模的原因,生產成本往往較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短期內無法迅速擴展市場至預期水平;加之一些預料之外的因素等;創業者無法有效管理、無法吸引優秀經理人等原因,損失的風險在50%左右。在實施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時,適宜采用SWOT分析法和ATA事故樹分析法去評估創業初期所面臨的風險與機遇。資源獲取和整合能力對大學生創業者至關重要,創業者必須要快速獲取并整合實際創辦一家企業所需的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高校可以通過創業沙龍、創業基金、創業聯盟等形式幫助大學生創業者建立優勢互補的創業團隊,同時為創業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或貸款擔保,利用高??萍紙@提供孵化服務等等,比如吉首大學在湖南省內高校中率先建立SIYB培訓基地,開展了SIYB(創辦你的企業)創業項目沙龍式培訓。它包括“產生你的企業想法”(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GYB)、“創辦你的企業”(Start Your Business-YB)、“改善你的企業”(Improve Your Business-IYB)、“擴大你的企業”(Expand Your Business-EYB)四個部分,完全模擬創業實際過程演繹并合理設計案例,突出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政府方面在這個階段首先要為新創企業在登記注冊、信息服務、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稅收政策、企業融資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如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是我國制定的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部專門法律。
(三) 創業成長階段的風險與防范
這個階段,企業產品日益成熟,企業盈利增加,有能力進行市場開拓及產品升級開發,技術已不再是主要風險。此時,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日益凸顯,由于技術成熟,部分仿造、山寨版產品開始出現,會擠走一部分市場;同時,大學生創業者大多靠技術起家,對市場營銷并不熟悉。但是,與前兩個階段比,損失的風險已經降低約25%。除此之外,企業面臨著技術革新因素、政治與法律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等導致的其他風險加劇,在某種意義上會導致大學生創業者的功敗垂成。在實施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時,適宜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就大學生創業者個體來說其管理技能、管理經驗、戰略規劃等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應堅持生產增長與市場開發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解決好增產與市場開拓的矛盾,增加資金回收;另一方面,堅持產品的技術升級、產品開發與企業組織管理機構的更新、變革等工作。高校在大學生的創業成長期仍可以通過提供管理咨詢與決策和提供人才服務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如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MBA教育,開設創業研究基地等為創業者提供技術研發平臺,為創業者的企業輸送高質量的畢業生等等;政府在企業成長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為企業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務外,還需著力規范市場,創建和諧有序公正的競爭環境等等手段為新創企業保駕護航。
[關鍵詞]創業創業風險研究視角述評
一、概念界定
1.創業界定
創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也是解決一國就業問題的良好途徑。當把創業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時,其是一個跨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學科、多層面的動態復雜系統。由于創業學是一新興學科,其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學者們在其概念上的研究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使得學者們難以在基本問題上達成共識,限制了創業學科的發展。
有些學者從創新角度界定創業,認為創業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機會被確認、被創造,最后被開發來產生新的財富創造的能力,任何人都可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創業者并具創業精神(Peter?Drucker,1985)。創業精神的實質就在于開拓創新。創業既可指新組織的創建過程(Gartner,1985),即個人或團體依法登記設立企業,以贏利為目的從事有償經營的商業活動(朱炎,2000);又可指組織中新單位的成立,以及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NicholasSiropolis,1986),這擴大了“創業”的內涵。因此可將創業分為兩個層次:“創建新的企業”和“企業內創業”,前者可以理解為狹義的創業,而后者則代表了我們通常所說的“第二次創業”。
從生產要素和創造財富的角度對創業概念進行定義的也比比皆是,認為創業是創業者以確定的價格購買生產要素,并把生產要素組合起來,再以不確定的價格出賣其轉換品(產品)的活動(RichardCantillon)。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協調者和領導者的角色,他們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JeanBaptisteSay)。組合生產要素的過程既是一條創業路徑,又是一種創業方法,通過組合可以產生新的商業機會,形成新的組合力量,這對創業十分重要。RobertRonstadt從創造財富的角度出發,認為創業是一個創造增長財富的動態過程,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的《創業學教程》(2004)對創業的定義也反映了這種觀點。
從創業機會和創業風險承擔的角度來界定創業概念的觀點更為常見,HowardStevenson認為創業是追蹤和捕獲機會的過程,可由發現機會、戰略導向、致力于機會、資源配置過程、資源控制和回報政策等六個方面的企業經營活動來理解。郁義鴻等(2000)認為創業是一個發現機會和捕捉機會并由此創造出新穎的產品或服務,實現其潛在價值的過程。該定義強調了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捕捉和利用能力以及所創造的新事物必須是有價值的,其價值不僅對創業家而言,也對開發的目標對象而言。創業的意義在于創新和創造,創業者是創業的主體、創業構思的孕育者,他們通過奉獻必要的時間和努力,開創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雖然他們可以借鑒、模仿和學習前人的經驗和方法,但他們必須從頭做起,將創業構思轉化為實際行為,但這必然存在巨大風險,風險可能來源于技術、資金、管理、人力資源、政策以及其他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創業者必須承擔相應的經濟、心理和社會風險來獲取貨幣報酬和個人滿足(AmarBhide,1992)。
2.創業風險界定
對創業風險的界定,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觀點,大多數國內外學者都只針對自己所研究的領域或角度來界定,而并沒有將其一般的概念提煉出來。Timmons和Devinney將創業風險視為創業決策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處理進入新企業或新市場的決策環境以及新產品的引入。趙光輝主要從創業人才角度界定創業風險,認為創業風險就是指人才在創業中存在的風險,即由于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創業機會與創業企業的復雜性,創業者、創業團隊與創業投資者的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而導致創業活動偏離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無獨有偶,牟永紅也從人員風險的角度對創業風險進行了闡述,認為創業過程是需要不斷地吸收風險投資的過程,而風險投資家們在對新創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時,首先看重的就是創業的人員,而不是項目本身。人員風險具體表現在人員的能力、人員的流失和人員的道德三個方面。劉驊將創業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指由于創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引發的風險;非系統風險是指非外部因素引發的風險,即與創業者、創業投資和創業企業有關的不確定因素引發的風險。
二、創業風險研究綜述
目前,創業理論體系仍然是由國內外學者各自積累的學術碎片所組成,創業研究作為一個學術領域仍處于“青春期”(Low,2001)。由于存在理論和實踐的真空地帶,創業理論需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創業風險的研究問題。在有關研究中,創業風險的提及率很高,但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創業投資公司的創業投資風險的研究層面,站在創業企業角度對創業風險的研究還較少。
在對創業者風險傾向的研究中,Brockhaus(1980)和Bird(1997)認為創業者比一般管理者在決策中接受更高的風險水平,但這并不表示創業者的風險傾向高于一般管理者。此外,還有許多國外學者都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研究,試圖證實創業者與一般管理者在風險傾向上的差異性,但都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目前所達成的較為一致的觀點是創業者在風險傾向上較一般管理者并無實質性差異(Low,2001),創業者只是中等程度的冒險者(McClelland,1961),[5]只是創業者抱著更為樂觀的心態看待創業機會(Palich,1995)。在對創業風險分析和管理的研究中,Gerosa、Nasini(2001)以太空產業為分析對象,對其創業風險進行了分析,并將創業風險管理視為太空產業管理中的一項新挑戰;Barker、Harrell和Todd(2002)提出了基于模擬現金流量分析創業風險的方法,Puing和Zedtwitz提出了孵化器風險管理方法以及Allen運用案例分析法對創業企業風險管理進行分析,此外還有學者從投資者角度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研究創業企業的風險治理理論。
國內學者對創業風險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從創業風險來源及構成的角度對創業風險進行研究,陳震紅和董俊武(2003)認為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創業機會與創業企業的復雜性、創業者、創業團隊與創業投資者的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是創業風險的根本來源,創業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融資缺口、研究缺口、信息和信任缺口、資金缺口、管理缺口等,這些缺口導致了創業風險的產生;李志能、郁義鴻和羅伯特·希斯瑞克(2000)認為創業風險產生的形式依賴于創業的領域,通常的創業風險不外乎由財務風險、精神方面的風險和社會領域的風險等幾個方面構成。對創業風險的識別、評估模型和控制進行研究,李洪彥(2007)從高科技創業風險的特征出發,對高科技創業風險管理與傳統企業風險管理的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提出了創業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以及創業風險控制的有效途徑,并探討了防范高科技創業風險的管理策略;趙觀兵、萬武(2006)建立了高新技術創業風險評判指標體系,并建立了多級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對高新技術創業風險進行評估;顏士梅、王重鳴(2007)以混合安排的相關理論為基礎,構建了并購式的創業人力資源整合風險控制策略的理論框架,將人力資源整合風險的控制策略分為基于規范、基于期望和基于契約的三大類控制策略,并通過深度訪談來獲取數據和資料,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對不同人力資源整合風險控制策略及其特征進行了詳細研究;趙光輝(2005)從人才創業風險的角度對創業風險進行原因分析,并對創業的經營風險、財務與會計風險、投資風險、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等提出了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一些學者還對創業風險的管理機制進行研究,如付玉秀、張洪石(2003)以委托-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創業風險中的創業企業家風險在創業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表現、成因及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包括項目篩選機制、投資工具選擇、契約限制與條款約束、動態評估和分階段投資、控制權激勵、風險報酬激勵、風險跟蹤管理、退出投資等一系列相輔相成的創業企業家風險管理機制;陳曉?。?006)從創業企業成長風險入手,研究創業企業成長風險跟蹤管理機制,認為創業投資家為了及時識別和控制創業風險,應參與創業公司的管理,并構建風險跟蹤管理機制來加強對創業企業的風險監控,在確定風險跟蹤管理的方式與參與程度時,創業投資家應考慮創業企業發展階段、股權比例和投資行業等因素。
三、研究述評
綜上所述,關于創業的概念,雖然學者們存在著不盡統一的定義,但他們均圍繞著創建新組織,開創新業務,利用創新思想創造資源的新組合;發現、捕捉與利用商業機會;價值創造與財富增長;風險承擔等視角進行闡述。國內學者對創業概念的界定大多是借鑒和總結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較集中于從創業機會和創業風險承擔的角度開展,認為創業是一個發現、捕捉和利用機會并獲取收益的過程,這個過程創業者需要創新和承擔相應的風險。創業機會是創業的必要條件,也是首要條件。因為一個理性的創業者不管他擁有多少資源、擁有多少新技術,如果沒有機會,他是不會進行創業的。創業不一定要創造出新的產品或者新的服務,也不一定要有新的技術,但它一定要有創業的機會,創業者也是因為看到了創業的商機,捕捉住商機才利用商機進行創業的。關于創業風險的界定,目前研究只是從某個角度展開,且只是將創業概念與風險概念“相加”進行界定,并沒有將創業風險作為一個專有名詞進行專門定義。
在創業風險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所關注的問題是一樣的,但研究角度存在著差異。國外學者更多的是從創業風險的承擔者——創業者出發,研究創業者的風險傾向,尋找創業者愿意冒險創業的原因;在創業風險的分析和管理方面,國外學者更多的是關注創業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以及創業風險治理理論的研究。而國內學者更多的是研究創業風險產生的原因,并運用現有的方法對具體的創業風險進行評估以及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他們更多的是處于應用層面而不是理論層面對創業風險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Drucker,P.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M].NewYork:HarperRow,1985:16
[2]郁義鴻李志能羅伯特D·希斯瑞克: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39
[3]劉驊:民營高科技企業創業風險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
[4]Low,M.B..TheAdolescence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SpecificationofPurpos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1,25(4):17-25
關鍵詞:銀行 非銀行金融機構 中小企業信貸
一、銀行發展中小企業信貸及與其他機構合作的意義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市場是一個極具潛力和利潤空間的市場,積極尋找和培育高品質的中小企業,關系到銀行自身的競爭力變化和未來的發展戰略。商業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水平有可能為銀行打開一片新天地,實現銀企雙贏。如今,不僅是我國商業銀行已經認識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市場的潛在價值。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后,在爭奪大客戶的同時,眼光也開始瞄向我國的中小企業。然而,相對于其他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風險厭惡程度更高,而中小企業是風險最高的企業群體;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是固定收益投資工具,現有的貸款金融工具使商業銀行沒辦法分享中小企業高成長收益。
所以,如何控制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分享中小企業高成長收益是問題的關鍵。商業銀行與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不同、收益與風險偏好不同,所以它們之間存在著內生的合作需求與可能。
二、商業銀行與創業投資機構的合作
銀行與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合作,對于解決高風險高成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中最突出的兩個問題——信息不對稱與交易成本過高具有重要意義。風險投資機構專注于高科技行業,具有技術評估優勢,能對貸款需求方的科技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銀行與其合作,可更加科學地評估貸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和未來的還本付息能力。通過合作,銀行還可以降低交易費用和監督成本,參與分享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收益,從而使風險與收益相稱。對創業風險投資機構而言,銀行貸款則可以增大所投資企業的財務杠桿,提高其股權投資收益率。
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的主要組織形式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和風險投資基金VC兩種。對于獲得PE/VC投資的中小企業,其資產負債率因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的股權投資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并使其擁有更多的資產,從而降低了貸款的風險。外部資金的注入還向銀行傳遞了關于企業長遠的發展前景和贏利能力的信息。對于銀行來說,由于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很難從其披露的信息中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PE/VC作為直接投資者,通過其向企業提供管理和加強監督,有利于防范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這就可以降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誠信調查成本和監督成本。對于PE/VC,通過發掘一些高成長、高收益的中小企業,并參與公司經營和監督,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管理,可為其向銀行提供良好的資信證明,有利于消除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銀行與創業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作模式,常見的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方式。橫向合作指銀行發放貸款給獲得風險投資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縱向合作就是銀行直接貸款給創業風險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再投資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著名的硅谷銀行模式就是商業銀行與創業投資機構合作成功的典型。當前國內一些銀行也已經開始這方面的嘗試。比如,浦東發展銀行與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財務顧問+托管”;招商銀行聯手深圳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等機構的“財務顧問+多元化融資服務”;浦發銀行北京分行與北京惠達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發展與中科智PE投資基金的一體化金融合作[1]。
三、商業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合作
一般來說,高科技創業企業處于創立期或成長期,不確定因素很多,大致面臨五種風險:技術、市場、資金、全球化風險、人力或組織風險。由于美國和日本兩國社會制度、組織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兩國創業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往往面臨的主要風險也不相同。雖然兩國創業企業都將競爭對手、低銷售業績、資金缺乏、負現金流看作是具有影響力的風險,但日本創業家傾向于更多地將技術風險、人力或組織風險及全球化風險看作影響創業成功的主要障礙。而硅谷創業家則明顯更關注市場和資金風險。
二、美日高科技創業企業常見風險的防范措施比較
1、企業主體防范措施比較
(1)美國企業借助風險投資家的介入,有效防范創業風險。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不僅僅在投資前要嚴格審查項目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創業企業的監督管理,提供增值服務,來彌補多數創業企業家企業管理知識和實踐的不足。其對風險企業的幫助是全方位的,不僅為風險企業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幫助建立起科學的管理體系,還幫助物色甚至直接提供所需要的優秀管理人才。日本由于風險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是以風險貸款為主,投資主體多為大銀行、大公司,銀行所屬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總額占全行業的75%,因此日本風險投資家并不積極介入和支持風險企業的經營,支援活動也僅僅局限在股票上市、財務管理等方面。
(2)美國企業注重采取合作風險企業形式,防范技術風險。美國企業注重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緊密協作。近10年來,美國企業直接向大學提供的研發費用增加了2.6倍,同時還通過向大學提供設備、科研人員再培訓、人員交流及共同召開學術研討會、共辦專業期刊等形式密切與大學的關系,獲得最新的科研成果。
(3)日本企業重視通過人才專門培訓,防范人力風險。日本企業向來非常重視對創業人才的培訓,提供專項經費對企業管理層進行培訓。創業管理在大學中已成為一門專業,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神戶大學等7所大學的本科和研究生院設有創業管理專業,并且還開設經常性的創業管理講座。讓人吃驚的是,日本的一些中小學也在進行創業教育。美國重視對人才的激勵,對關鍵員工實施期權和股權激勵,不僅讓員工的收入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掛鉤,還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事業發展平臺。同時這些高科技企業也注重加強企業所有者/管理者的“質量”,重視員工培訓和再教育。
(4)兩國企業都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防范市場風險。高新技術研發耗資巨大,面臨的技術和市場風險大,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存在很大的技術溢出性,創新成果容易被其它廠商獲取或模仿,如果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風險投資就難以獲得收益。這勢必會嚴重影響風險投資者的積極性,極大地阻礙創業企業的發展,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多數國家都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來促進創業企業的發展。
2、政府防范措施比較
美日風險企業之所以會如此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政府的積極扶植和幫助發揮了巨大作用。從扶持創業企業發展的措施上來看,兩國有許多共同之處,但著重點有所不同。美國主要手段是資金援助和政府采購,日本重視促進相關單位間的聯合。
(1)提供各種優惠稅收信貸政策,防范資金風險。美國稅法對高科技投資制定了優惠稅率,規定凡研發經費超過前三年平均費用的,其中25%的收益可以免稅;對風險企業發展直接提供風險基金,美國約有20多個州政府和一些大城市市政當局直接為開發性項目提供風險基金,如:美國芝加哥市政府成立了地方科學基金,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補貼。日本政府針對高新技術領域中小企業信用差的特點,由政府直接出資成立了專門的信用擔保機構:信用擔保協會。除建立各種金融公庫為風險企業提供資金外,還在通產省設立了風險投資公司,為風險企業提供占貸款總數80%的銀行貸款擔保。政府在科技廳下設有新技術開發事業團,對一些高新技術、高風險項目提供為期五年的無息貸款,項目開發成功歸還,失敗了則可以免除償還。
(2)實行政府訂購,防范市場風險。美國早在1933年就制定了《購買美國產品法》,規定政府所需的某些高科技產品,必須優先購買本國產品。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生產的全部集成電路產品和40%半導體器件被美國國防部所購買,1992年至1994年,美國政府采購的美國生產的計算機及其相關產品達到90億美元。由于有了政府訂單,企業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美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是直接受美國國防部訂貨的推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日本政府也明文規定,政府部門、國營鐵路、電信電化部門、國立大學以及政府系統有關機構在選購計算機時,必須優先選購國產計算機。
(3)建立風險企業管理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防范經營風險。為了從宏觀上對創業企業的發展進行規劃、規范、引導、協調、服務和管理,美國聯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設有專門的風險投資機構和風險企業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不僅直接向高新技術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還在技術、信息和海外市場開拓等方面為風險企業出謀劃策。日本政府不僅設立了專門的風險企業管理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而且還扶持建立了一批官方半官方性質的以服務風險企業為對象的顧問公司,為風險企業提供從設立、運營到退出,以及運營過程中的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只收取適當費用。
(4)提供良好的風險資本退出環境,防范投資者心理風險。風險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風險企業的長久控制權或者獲取企業利潤,而是在于通過風險投資的退出,從股權增值中獲得高額回報。從以往的經驗看,最好的退出方式是通過上市的方式退出,由于風險資金所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達不到主板上市的條件,因此許多國家為了促進風險企業的發展,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了二板市場。美國有著名的NASDAQ,不但美國國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在此上市,而且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此上市。日本大阪、東京、名古屋相繼成立了二板市場,但比美國整整晚了20年。
(5)鼓勵與大學、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防范技術風險。世界各國采取了各種鼓勵政策來推動大學、科研機構和創業企業之間的密切協作。日本鼓勵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人員以學校為基地創辦高科技企業,把教學、科研和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美國政府則通過建章立制鼓勵以創業企業為核心來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實現科研和生產的有機結合,推進創業企業的發展。
三、美日高科技創業企業風險防范措施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的高科技風險企業發展時間不長,許多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僅企業自身要摸索出一套適合本產業、本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風險防范措施,國家、地方都還沒有形成相應的完善的機制和配套環境,高科技企業面臨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風險,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1、對企業主體風險防范措施的啟示
(1)建立多元化融資和保險體制,有效防范經營風險。高科技企業要降低經營風險,必須充分利用企業外部的多種投資,實行風險分散,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每個投資者和經營者所承擔的風險水平,還可以使企業不致受制于某一個或幾個風險投資家,在總體水平上增強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此,應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利用包括政府投資或資助,風險投資家風險資本、銀行貸款、證券市場上的融資等在內的多種資本。同時,應充分利用投保來盡可能減少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2)建立技術風險監控系統,防范高科技企業的技術風險。建立技術風險監控系統,對與企業有關的產業技術政策和經濟技術法規進行收集,并對相關的開發研究動態和科技成果信息(包括專利信息等)進行系統收集,通過對這此信息的系統分析,可以發現其中潛在的技術風險因素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3)建立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防范管理風險。高素質的創業管理團隊(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者、核心技術人員)和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是創業企業成功的保證。一方面要加強對經營管理層的培訓,形成高素質的創業團隊,另一方面要對關鍵員工實施期權和股權激勵,創造“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政策環境,建立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的,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分配機制和經營制度。
2、對政府風險防范措施的啟示
(1)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創業企業發展環境。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風險投資依然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屬于政府主導型。由國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門創辦的風險投資機構,雖然采取了提供信用擔保、無息貸款、貼息貸款、直接投資等多種運作形式,但都表現出一個共性,即投資帶有明顯的政策性。實際上,風險投資是一種商業行為,政府不應充當風險投資的主體,過多的行政干預勢必導致效率的下降。政府的作用應當定位在為創業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上,如相關政策法律制定、人才培養、資本市場建設等方面,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家“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加強監管、控制風險”四個方面的作用。日本在發展風險投資的過程中,強調資金支持而忽視配套環境建設的做法曾帶來了許多消極后果(起步早而發展慢),這一教訓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2)建立風險投資的國家信貸擔保機制。同日本類似,我國目前的金融結構也是以間接金融為主的,城鄉居民90%以上的閑散資金都集中在銀行,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條件下,如果能充分利用銀行的巨額資金,風險投資的發展就有了穩定而可靠的資金來源。為此,可以借鑒美日的做法,建立國家信用擔?;?,完善和落實國家經貿委下發的《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為銀行向高科技產業風險貸款提供一定比例擔保,解除銀行的后顧之憂。
(3)建立多層次、有效的風險資本退出機制。結合我國目前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借鑒國外經驗,對于我國風險資本的退出渠道應采取分步建設的發展戰略:首先,將風險投資形成的法人股視為“特殊法人股”,允許其上市流通;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風險企業到海外創業板市場如NASDAQ上市;之后,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恢復柜臺交易市場;最后,建立健全我國的二板市場。
關鍵詞:高科技;中小企業;風險投資;發展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204-02
一、中小企業和風險投資概念及特點
(一)中小企業的概念
所謂的中小企業,是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的,可以概括為那些依法設立,內部組織機構簡單,自主開展生產經營,在相關產品市場中不具有壟斷力量,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并且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范疇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組織形式的企業[1]。針對不同的行業,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
(二)風險投資的概念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也稱創業投資,是指具備資金實力的投資家對具有專門技術并具備良好市場發展前景,但缺乏啟動資金的創業家進行資助,幫助其實現創業夢想,并承擔創業階段投資失敗風險的投資[2]。
(三)風險投資的主要特點
風險投資是一種投資和融資相結合的新型投資方式
1.它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行為:風險投資主要的投資對象是創新型技術性產品,其投資,生產,銷售等存在的風險不能提前知曉只能靠經驗分析預測,對風險投資專家的依賴性較高,最終僅約10%的風險投資項目能成功退出并獲得收益。
2.它是一種組合投資:為了保證風險投資的有效供給,風險投資公司不僅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獲得資金,而且需要同時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3]。事實證明組合投資是降低風險的重要選擇,即把投資風險分散在多個項目和各個階段上,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而是選擇性的多投幾個項目,將風險降低,利用成功項目所取得的高回報來彌補失敗項目的損失[4],避免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情況。
3.它是一種需要投資人積極參與的專業投資:風險投資不僅提供資金,還可以提供市場分析、經營管理、生產規劃、法律方面的咨詢, 風險投資家豐富的管理經驗彌補了一些創業家管理經驗的不足;風險投資家在社會上有廣泛的信息獲取渠道,可以幫助企業獲取第一手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必要時甚至可以親自接管公司,盡力幫助企業在發展中取得成功,因此風險投資要投資的好,需要有夠硬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經驗。
4.它是一種中長期投資:風險投資取得收益所需的時間比較長,資金流動性較差,一般要經過3-7年以上,且具有連續性,隨著企業的發展對有成功希望的項目分期投入資金。
二、高科技中小企業與風險投資的關系
高科技中小企業與風險投資的產生只相差12年,第一家科技公司在1934年的硅谷產生,風險投資在1946年的美國出現。我國的發展比較慢,直到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創立和2009年創業板的開啟才打開了風險投資的大門,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風險投資推動了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的發展,使高科技中小企業不斷地創新,解決了一些制度、法律和首當其沖的融資難問題,使企業更好的快速發展;而高科技中小企業作為風險投資的載體,具有創新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為風險投資帶來了高額的利潤率。換句話說,高科技中小企業和風險投資的結合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
三、風險投資的運作過程
對風險投資家來講,他投入資金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回報,企業發展的好壞決定了風險投資家的盈利和虧損[5];而對中小企業來講, 風險投資給予了中小企業難得的機遇和挑戰,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一般而言,企業生命周期可分為四個階段 :研發階段、創建階段、早期發展階段、加速成長階段。風險投資活動在不同的時期為其所投資企業的提供不同的幫助。
(一)研發階段
第一階段是技術的發明階段,發明家有了新的創意,這一時期需要的資金量很少,但常常會出現資金不足的情況,因此就會向社會募集資金。主要來源有個人積蓄、家庭財產、朋友借款、申請自然科學基金等,通過這種方式一般能夠得到足夠的資金維持產品的研究發展,但財務上屬于純虧損階段。
(二)創建階段
創建階段是技術創新和產品試銷階段。發明者完成產品開發之后就要準備投入市場,因此所需資金就會逐漸增加。融資渠道就要進一步擴大,可以請求銀行給予貸款,但往往因為無抵押品等原因被拒,有些幸運的企業有機會會獲得金額不高的短期貸款 ,但若短期貸款越多,其債務負擔就越重,這樣很難獲得下一筆銀行貸款。如果風險投資公司覺得投資目標有發展潛力,同時在經營管理與市場開發上也可以提高效率,則會進行風險投資。
(三)早期發展階段
從這一階段開始,產品開始正常出入市場,公司銷售額一般能達到一定滿意值。若市場接受公司產品,則公司需要再次擴充來增加市場競爭力,然而這需要更多的新資本[6]。此時,由于公司的營業狀況仍不足以達到發行股票的地步,其主要的資金提供者仍為風險投資公司。在風險投資公司的幫助下,企業的創業風險降低,有利于調動創業家的創業積極性。這一階段是公司發展的重要分界點。
(四)加速成長階段
這一階段企業需引入新生產線 , 正式成立公司組織,這一階段將決定公司是否能繼續成長為大、中型企業。公司的經營記錄達到預期水平之后,就要計劃在公開市場籌集數額巨大的新資金,公開上市獲得長期資本 ,同時改善資產負債比率,增加資本流動,獲得龐大的新資本。
四、我國風險基金投資高科技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
1985年我國風險投資事業開始起步,在短短的29年中我國的風險投資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投資思路,有基本的理論構架,即使風險投資方式與傳統的投資方式之間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但各地希望推進風險投資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進一步發展中小企業創新的風險投資指日可待。
五、風險基金投資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建議
中小企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吸引風險投資,而作為風險投資專家更需要敏銳的未來風險預測能力和洞察能力,來降低投資的失敗率,提高成功率,風險投資主要參與以下四個階段:選擇階段、協議階段、協助階段和退出階段。
選擇階段:選擇項目風險投資的起點,是對所有項目進行篩選,從中選擇具有發展潛能的幾個項目進行投資,在這一階段,需要風險投資家有準確的超出一般的判斷分析能力。
協議階段:如果風險投資機構對該項目產生了興趣,就要對企業做進一步的考察,進行價值評估與盡職調查。
協助階段:投資確定后就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組織計劃,法律服務等進行協助。同時風險投資可以將企業推向上市,通過股票繼續籌集資金,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退出階段:經過幾年的投資發展,無論被投資企業是成功還是失敗,風險投資公司都將根據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外部金融環境的不同,通過上市、被并購、資本重組、被企業回購等途徑實現風險資金的退出[7]
六、高科技中小企業贏得風險投資的建議
風險基金的運作與管理不僅需要風險投資企業良好的選擇能力,還需要高科技企業有自我完善和推薦意識,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共創未來。
(一)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核心競爭力
風險投資主要的投資對象是創新型技術性產品,因此對于擁有核心技術和獨立自主產權的項目更能受到風險投資機構的青睞。目前,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差,核心技術缺乏的情況,國際競爭能力總的來說還很薄弱。因此對于中小企業想要吸引更多的風險投資,應繼續全面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集中科研力量大力研發高新技術產品,培育高新技術主導產業。在加強風險掌控的前提下,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企業優勢提高競爭力。
(二)構建統一規范的信息交流平臺
信息的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對風險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脫節往往會導致投資的失敗,在網絡快速發展的現代,對于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可以通過網絡構建統一規范的信息交流平臺,讓投資者及時了解投資企業的動態信息,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市場行情,提供更多風險投資項目的選擇;而創業者可以及時產品開發進程和資金缺口,這樣通過在線的產品展示能更廣泛地吸引外來投資,也算是一個新的融資方式,供需雙方不用面對面交流就能了解彼此所需。
(三)積極宣傳和推銷本企業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如今這個信息化快速更新的時代,若是發展不及時就會被市場淘汰,因此應該要做好對本企業的宣傳和推銷工作,可以通過許多途徑來實現,例如在產權交易所掛牌、參加高交會,或者通過有影響的中介機構推薦,甚至可以直接上門等方式吸引風險投資。但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企業介紹和產品介紹,并根據風險投資機構的要求不斷地補充相關資料,還需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
總之,作為風險投資企業要與中小企業同舟共濟,要不斷壯大相關的人才隊伍,從成功的案例和失敗的教訓中吸取社會經驗,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正確對待風險不確定性,理性選擇投資項目,并將風險分攤到多個投資項目去,降低風險,學會選擇適當的時間退出。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風險投資作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推動科技產業化,促進經濟增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與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是經濟市場兩大熱點問題,高科技中小企業要牢牢把握機會。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盡快完善法律法規,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拓寬融資渠道,引進風險投資人才及提供最佳退出渠道,積極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業的健康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高科技中小企業能靈活地運用風險投資推動中國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包許航,郭 華.我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2):25-26.
[2] 張景安.風險投資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3] 王 昊.開放式創新環境下的企業風險投資機制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4] 夏麗清,崔 霞.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問題研究[J].現代交際,2011(12):153-154.
[5] 李風敏.我國創業風險投資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研究[J].時代金融,2013(32):235-236.
關鍵詞:大學生;網店創業;項目風險;規避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2-0254-02
大學生自主創業已經成為當今廣受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最難應付的就是風險。根據調查,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選擇的自主創業形式是網上開店,為了提升大學生網店創業的風險管理意識,確保他們的創業成功,網店創業項目過程中的風險規避就顯得尤為重要。
掌握一定的風險規避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網店創業項目實施過程中風險的識別的能力,增強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的風險意識;有助于大學生在實際創業中,建立科學的項目風險管理機制;同時有助于節省和有效利用有限的創業資金,維持經營穩定,提高大學生網店創業的經濟效益。
一、政策風險的規避策略
(一)主動參與,緊跟政策
對于政策風險的規避主要是理順國家政策與網店經營運作過程中機制之間的關系。作為網店創業的大學生面對政策的風險應該采取主動參與,緊跟政策的策略,可以經??碈CTV經濟頻道的節目或是CCTV綜合頻道的《新聞聯播》,多關注新聞動態、了解時事熱點。
(二)沉著冷靜,靜觀其變
從大學生網店創業的角度來看,規避政策風險時要根據市場的運行和變化,把握市場供求結構和行業平衡,及時果斷地改變網店經營方向,減少突變性政策風險。在把握政策的基礎之上,同時又不能確定政策變動帶來的是商機還是風險時,應該采用這一策略。
二、來自不法分子的風險規避策略
不法分子欺詐之所以能成功,原因是受騙的大學生創業者社會閱歷不深,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理。其實規避來自不法分子風險的策略很簡單,就是腳踏實地并時刻保持警惕。
(一)防三角欺詐策略
一般來說,這類欺詐規避策略很簡單,就是要求網店創業的大學生凡事多一個小心,不要怕煩。為了規避風險,網店創業大學生應該先關閉與其通訊的對話框,并通過“已交易的商品”進入鏈接,選擇對應的交易。例如:發現拍下商品的ID是“輕松網購”,再點擊聯系買家,就能有效地分辨出拍下商品的用戶“輕松網購”和與你聊天的用戶“經松網購”是不是同一個ID,進而有效地規避第三方欺詐。
(二)線下支付風險規避策略
線下支付的風險很大,一般網店主不使用這一支付方式。對于這類欺詐,網店創業的大學生可去銀行申請一個短信提醒業務,如果款項打入帳戶,銀行系統就會發一個提醒短信到帳戶所有人的手機上,見到短信后才發貨。如果網店主的銀行帳戶沒有開通此業務,最好不要采用銀行匯款等線下交易方式,支付寶線上交易,安全才有保障。
三、來自大學生經營能力的風險規避策略
(一)貨源組織能力風險規避策略
穩定的商品貨源,是商家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學生要想網店創業成功,找一個好的貨源是關鍵。
1、避免糾紛
許多網店創業的大學生每每都為貨源有限而煩惱,多數大學生會在自己的網店里代銷一些其它的產品。代銷某一商品時,不僅要清楚地知道該產品的詳細性能、質地、顏色等一些重要的商品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代銷的實物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否則代銷的商品是假冒偽劣產品,接到顧客的投訴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2、謹防受騙
網上有很多騙子,他們一般會花極少的錢買個域名,然后做個網站,放上大量莫須有的商品,然后以超低價格誘惑顧客上當。因此,大學生網店創業者不要輕信店主,線下交易,也不能根據賣主QQ等即時通訊工具傳過來的鏈接進行支付。
(二)商品定價能力風險規避策略
確定價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根據自身的狀況外,還要根據自己網店商品的目標定價、產品的原價、以及隨時變化著的市場行情進行高度敏感性判斷。一般來說,要考慮的因素有三:一是同業的價格動向。在進行促銷活動時,除非采用不同的促銷策略,來吸引不同階層、不同需求的客戶,否則最好的策略就是跟進,才能讓自己的網店不至于降低點擊率。二是變化的因素。對于季節性很強的商品,要把握最佳時機,推出過早,資金積壓而得不到充分周轉,損失了資金創造利潤的機會成本;推出遲了,占領不了市場。三是了解整體供需的狀況。在市場上,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
(三)膽識與責任心風險規避策略
網店創業的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就一定要從“膽”開始修煉,這里所說的“膽”不是李逵式的莽漢,而是在智力支持下果斷決策的能力。
培養膽識就是規避這類風險的最佳策略。培養膽識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首先是不要常常說缺乏自信的話;其次是不要常常反悔,要能勇于承擔責任;其三就是在眾人爭執不休的時候,不要沒有主見;其四,對已經想好退路的嘗試,可以鼓勵自己探險。在大學期間,如果完全做到以上四點,膽識自然會得到提升,也就具備了規避這類風險的資本。
四、來自中間服務機構的風險規避策略
來自中間服務機構的風險:一是物流,二是資金流的管理。
(一)物流環節中的風險規避
物流,是保障網絡實物商品交易最終得以完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網店創業的大學生在物流服務上風險規避要求做到以下四點:一是選擇大型物流企業;二是注重簽收環節;三是確保發貨型號、數量以及投遞地址準確無誤;四是按時發貨。一般來說,正規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是優質的,出現丟失與磨損的機率很少,即便發生了,這些企業也能賠償等價的商品。
(二)資金流管理中的風險規避
從物流方面來看,資金流指的是用戶確認購買后,將自己的資金轉移到賣家賬戶中的過程。而提供資金轉移服務的部門主要有如下幾種資金轉移操作的方式:手機支付、郵局匯款、貨到付款、網上銀行和支付寶等。
規避這類風險要求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看清買家通過各類支付方式支付的金額是否與交易成功的金額一致;二是要規范快遞代收款月結賬的手續。
五、網絡安全風險的規避策略
網店創業是整天與電腦網絡打交道,做好網絡安全風險規避工作,防患于未然才是網店創業者該時刻警惕的事。
(一)裝殺毒軟件定期查毒
網店創業的大學生資金不雄厚,抗打擊能力弱,更要重視網絡安全的防范。安裝了殺毒軟件并不等于絕對安全,還要安裝相應的防火墻,更重要的是要養成按時升級、定期查毒、殺毒好的習慣。
(二)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網店經營者如果能夠養成以下良好的上網習慣,對于規避來自網絡上的風險,能起到很有效的防護作用。
預防第一。系統補丁要及時打。
定期掃描系統。如果是第一次啟動防病毒軟件,最好要讓殺毒軟件全盤掃描系統。要養成定期掃描系統是否感染病毒。
及時更新殺毒軟件。殺毒軟件要確保是最新的,因為病毒每天都在產生,而且種類繁多,防不勝防。
(三)及時清空系統臨時文件
電腦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很多臨時文件,這些文件積得越多會影響電腦的運行速度,而且還是多數病毒喜歡藏匿的地方,大學生網店創業者也應該切記定期清理臨時文件。
現行的網購規則已經不能滿足網購發展的需要,而風險產生的來源也會越來越復雜,進一步研究網購規則與網店創業風險的關系,對大學生網店創業成功非常有意義。而網購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形式,需要專門立法來維護其動作秩序,有關網店經營的立法研究對于大學生網店創業風險的規避同樣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齊艷.大學生創業:防范知識知多少[J].大學生就業,2009,(07):56-57.
[2]凡禹.網店第一年[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7.
[3]鳳凰網.淘寶糾紛中,失敗的唯有法律[EB/OL].
[4]劉莉瓊.大學生網店創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09,(39):32-34.
[5]騰訊財經.商務部正研究出臺網上購物政策[EB/OL].
[6]公安部經偵局.警惕不法分子以“網絡創業”為名實施經濟犯罪[EB/OL].365安全防范網.
關鍵詞:創業;項目選擇;政策紅利;有效管理;風險規避和控制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立項項目――哲學社會科學類一般項目《大學生創業項目效益研究――以華立創業園創業項目為調查對象》(編號:pdjh2016b0870)
隨著我國各高校大學生創業項目數量的不斷增長,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卻極低,全國的平均水平僅為2%,而我省只有1%。葛玉輝曾對上海某著名工科高校34名創業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其結果顯示:這些創業學生普遍感到創業后的第一年、第三年是兩個重要的坎。能在創業一年后仍然堅持的竟不到10人,創業企業能夠存活超過三年的僅有6家。由此可見,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迫在眉睫。為此我們嘗試著通過調查我院華立創新創業園區30多家學生創業項目,利用會計學部學生創辦的財務服務與咨詢工作室承接創業園項目的數據,跟蹤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整體情況和個案,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生存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進行研究,從中總結規律,研究如何從項目選擇、政策紅利、有效管理、風險規避和控制等角度,對大學生創業提出建議,以改善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財務狀況,適當規避及有效控制大學生創業風險,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終提高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率與效益。
一、華立創業園創業項目效益調查結果凸顯大學生創業情勢不容樂觀
我院華立創新創業園自2015年2月成立之初,不斷引入大學生創業項目,目前,獲得入駐的80多個學生創業項目是從申請項目中經專家評審,擇優篩選出來的,包括48個電商團隊,11個專業工作室,22個大學生創業體驗店。為調查大學生創業項目效益,我院會計學部的財務服務與咨詢工作室通過普遍調查法,大量收集大部分創業園項目的財務單據,利用會計知識每月定期編制調查對象的會計報表,主要是利潤表與資產負債表,并對這些會計報表進行數據分析,同時結合問卷調查、訪談調查對相關項目尤其是創業體驗店等的經營效益持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跟蹤與調查。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調查的項目中利潤表結果顯示項目效益不太樂觀,反映出來真正實現盈利的項目并不多,當然也有一些店前期是盈利,如星韻咖啡;但是效益實現的可持續性不強,如1號店、O2O咖啡廳、聚果匯等,這些店從開業到現在效益是逐漸下降,目前的狀況已經出現利潤為負的情況,還有一些項目一開始就沒有盈利過,如Honey Mood。從資產負債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創業項目中費用支出概念不清,無成本節約或資源有效利用的意識,或者說對項目風險的意識不強,過于理想化,導致成本費用投入過高,如裝修費用,一旦將這些費用進行折舊或分攤,那么效益就立馬下降。
從我們的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學生除了風險意識弱,創業的意識過于理想化外,社閱歷及人脈不廣,費用支出無概念,有點大手大腳花錢,不太懂得算計“小錢”,財務管理不科學甚至無財務意識,單據管理很隨意,記賬不規范,這一點在收集的單據上就可以很明顯看出;加之創業店規模有限、進貨渠道有限,導致進貨成本無法有效降低。有些項目剛開始可能出于賣點宣傳、團隊熱情高等原因會產生部分收益,但隨著消費者的深入了解、原先的賣點疲乏、特點不夠突出、團隊矛盾的突顯等原因逐漸出現經營困難。同時在我們跟蹤調查的這些創業體驗店經營的項目來看,大多數從事餐飲行業,如東方包點、理餐謀、谷磨林、一品糖水等,這些與一般社會人員在校內或校外經營的餐飲店相比,無明顯區別,競爭力與特色并不突出。我們之所以大力提倡大學生創新創業,是因為我們要提倡鼓勵大學生利用專業優勢在高科技、高技術含量領域獨占鰲頭,提倡他們深入調查市場需求,為消費對象提供最直接、最貼心的商品和服務,要充分體現當代大學生“用智力換資本”的創業成功戰績。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項目選擇上應該更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專業優勢,要能有效提高創業成功率與實現創業效益。
二、提高大學生創業項目成功率與實現效益的建議
1.創業項目的選擇是提高創業成功率的首要任務
對于初次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創業項目并實現效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斷調查、不斷分析,深入了解項目相關市場,理性認識分析自身條件,制訂切實可行的創業計劃,這樣才能選擇適合他們在學校創業的項目。除了創業項目內容的選擇,還有創業的目標的選擇,如果學生只是想通過創新、創業紅利賺一筆錢,這樣一種短期的行為,在具體的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出一種浮躁的心態,明明可以做成的事情,沉不住氣,尋求一種短期效果,是一種冒險行為,到最后就會導發創業失敗。因此,創業項目的選擇是進行創業準備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它直接關系到創業成功與否,曾有研究證明,創業教育、創業能力和良好的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選擇具有重要影響。目前很多高校紛紛成立諸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園,目的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前期孵化、中期指導跟蹤、后期服務等作用,讓大學生通過創業園創業項目取得一些創業經驗,提高創業意識和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項目生存能力、發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校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實現創業項目持續生存、發展甚至實現一定的效益回報,那么創業初期應該做到三個找準:一是找準自己的創業團隊;二是找準行業領域;三是找準具體的目標定位。
2.充分運用政策紅利有效降低大學生創業項目成本
為推進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國家鼓勵高校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加強大學生創業培訓,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所、公共服務和資金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除了政策支持,國家也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出了極大的福利,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人社局的《關于繼續實施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扶持大學生創業財稅政策是政府為了激發創業者的創業行為,綜合利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法律工具,保護創業者的正當權利,促進創業企業的建立和發展,以期降低創業成本、使初創企業規避風險。再比如廣州市的《關于印發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補貼辦法的通知》,對創業培訓、一次性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創業企業社會保險人、創業孵化、優秀創業項目等補貼都作出了更加細化的規定。
我院華立創業園區對入駐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了相應扶持政策,比如制訂創業成果與學分互認的細則,為入駐創業項目免費提供辦公場所、水、電、網絡等,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創業人士等為各創業團隊提供創業培訓、咨詢等指導,組織開展創業沙龍等交流活動,定期提供政策咨詢,協助符合相關條件的創業項目申請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方面獎勵,通過有關渠道,運用多種方式宣傳推薦優秀創業項目。為解決創業中碰到的一些難題,學院也會為創業團隊聘請創業導師,對創業團隊每半年進行量化考核,表彰先進,會不間斷的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跟蹤、指導及進行有效管理。通過相關政策的引導,可以促使創業者提高發掘創業機會的敏銳度、有效降低創業所需成本,最終利用創業機會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利益。
3.有效管理是決定大學生創業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
創業成功與否,關鍵在管理。管理成功與否,首要看人,因此要組建一支對創業目標、利益有一致追求,具有企業管理知識和實踐,并有決心為此付出艱苦努力的創業管理團隊。團隊在創業初期做好項目計劃,多方考察調查確定計劃的可行性。創業過程中,有效控制成本、把握項目進度,通過咨詢創業導師、參與創業沙龍等活動,與時俱進,保持一定的市場敏感度;對于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適時調整項目與市場的吻合度。
我們通過華立創業園區30多家學生創業項目以及其賬務數據進行分析,基本實現效益回報的創業項目管理都是規范的、高效的。如“棗尚好”品牌,運用粉絲經濟、網紅等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賣新疆紅棗,曾創下四個月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中央電視臺、香港浸會大學蕭偉森教授還對其專訪。由此可見,有效管理是決定大學生創業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
當然在調查中我們更多的是從財務管理角度來分析創業項目效益。在調查華立創業園區30多家學生創業項目時,發現其實很多項目的啟動成本并不需要特別高,項目籌資渠道多樣,如眾籌,創業項目對于固定資產的投入也是可控的,但是由于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財務管理及控制,導致日常的成本沒有很好的控制,而且對于這些創業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賬目不是特別清晰,單據管理隨意,公賬私賬劃分不清,記賬不規范,費用支出無概念,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導致成本未能有效控制,因此未能準確的監控經營成本,導致利潤下降。創業項目的好壞最直接的指標就是效益,只有產生好的效益的項目才能有持m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所以,希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加強對財務的管理,養成良好的記賬習慣,妥善保存各種單據,然后通過一定的財務知識,利用這些數據更客觀的分析項目的優劣,做好自我檢查與反省,進一步改善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財務狀況,提高創業項目的盈利能力。
4.對風險的有效規避與控制是大學生創業過程的必修課
大學生創業,屬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初創期,面臨各種風險,創業風險意識更凸顯其重要性。一般來說,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常常面臨五種類型的風險:選擇風險、技能風險、融資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當然,這五種風險并不是同時出現。在創業項目選擇時,常常會面臨選擇風險和融資風險,企業初創時則容易面臨市場風險、技能風險,當企業初具規模時,則要警惕和防范管理風險。
加強創業風險意識,有效規避創業風險,但當風險不可避免時,也要及時應對風險、危機,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解決,即使面對失敗,也要具備承擔意識。當然,從高職院校角度出發,可以通過開設相關創業風險意識的培訓課程,運用課堂傳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講解風險知識或理念,或者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創業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風險理論知識等形式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
國家的鼓勵政策和社會就業壓力讓大學生畢業后更多的選擇了自主創業,但創業有風險,要創業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大學生畢業進入社會之前,作為教育工作者,各高職院校有必要通過開設創業課題不斷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同時鼓勵有創業興趣的學生開展創業項目。大學生可以把校園創業作為一項社會實踐活動,為以后進入社會創業做好準備,提高創業的成功率。所以,我們選擇持續的對大學生創業項目效益的進行研究探討,幫助大學生從另一個方面來控制創業風險,提高校內創業成功率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葛玉輝,李肖萌,申舒萌.大學生創業測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文亮,李麗娜,廖水香.大學生創業項目選擇影響因素分析[J].項目管理技術,2010(06)
[3]徐憲紅.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及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18)
作者簡介:
王澤秀(1981- ),女,漢族,湖南永州人,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會計學部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