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調查情況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了保證醫療安全,完善藥品質量管理,我們對本院2009年6、7、8三個月的所有退藥處方進行調查統計,分析醫院退藥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相關制度的意見。
1 資料與方法
(1)現行退藥管理流程
寧夏自治區人民醫院2006年制訂的《醫院退藥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藥劑科、醫務科共同負責對各科室的退藥進行管理。退藥必須先由處方醫生用紅色筆填寫退藥處方,處方上除了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是否醫保、住院號、疾病診斷、退藥品種和數量,還要注明退藥理由。退藥處方經醫生簽字蓋章后由所在科室主任簽字確認后送藥劑科,由臨床藥學專業人員對退藥處方進行審核。對于發生藥品不良反應造成的退藥要求相關醫務人員必須填寫藥品不良反應(ADR)報告,對于醫患溝通不利、無理由大處方、記賬錯誤、患者出院或死亡等造成的退藥進行登記調查,然后藥品才能由藥房驗收簽字,最后到醫院財務處辦理退款。
(2)調查本院2009年6、7、8三個月全部退藥處方共計981張,通過醫院病案管理系統調查同期各科室出院人數。將退藥處方全部信息包括退藥科室、處方醫師,退藥品種、規格、數量、金額,疾病診斷和退藥理由等資料輸入計算機用office 2003 Excel軟件統計分析。
2 結果
(1)退藥科室:本次統計的退藥處方共涉及28個臨床科室,兒科的退藥處方最多,占全部退藥處方數的30%;腫瘤外科、腦外科、口腔科等幾個科室的退藥情況很少發生,總共占所有退藥處方數的0.9%。各科室6、7、8月份的總出院人數、退藥處方數、退藥率(退藥處方數/出院人數)、退藥百分比(退藥處方數/總退藥處方數)詳見表1。
(2)退藥原因:退藥原因包括自動出院退藥、調整治療方案、患者拒絕使用、患者死亡、藥物不良反應、醫生開錯藥、電腦故障等16種,以自動出院退藥、調整治療方案退藥和患者拒絕使用等比較常見。各種原因退藥處方百分比(每種退藥原因例數/總退藥處方數)詳見表2。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患者自動出院、調整治療方案和患者拒絕使用是最常見的退藥原因,分別占退藥總處方數的45%、20.2%和10.5%。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醫生對患者的病情估計不足,造成患者疾病治愈后所開藥品沒用完;另一方面,隨著醫療保健知識的不斷普及, 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加強, 但由于缺乏系統的醫藥學理論知識, 有些患者看到藥品說明書上注明的不良反應或覺得醫生開具的藥品與自己的癥狀不符, 就拒絕使用;另外,一些老年患者或癌癥患者因對治療持悲觀態度或者由于缺乏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拒絕進一步治療而發生退藥。某些患者家庭經濟困難,難以承受昂貴的醫療費用拒絕使用貴重藥品及營養用藥。因此,醫師在開處方時應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和用藥史,在為患者診治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藥品適應癥應用,依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方案,避免開具大處方,用藥時密切觀察患者對藥物的反應,根據病情及時調整醫囑,減少退藥情況的發生。醫生、護士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特別是使用自費藥、貴重藥時,應主動介紹藥品的作用特點、價格費用、不良反應等,征得患者對藥物治療方案的理解與配合,這樣既可避免退藥,也可降低醫患糾紛的隱患[3]。醫院應該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務人員專業素質,改善醫藥人員的服務態度。建立一個良好互信的醫患關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降低來自患者自身的退藥因素。
為了保證藥品質量,我院嚴格執行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制定的藥品“三統一”(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政策。“三統一”使醫院使用的藥品質量得到根本的保障,而藥房無法確保某些退回藥品的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在本次調查中退藥共涉及276種藥品,共計1796次。其中發生退藥最多的是維生素C注射液,占總退藥次數的8.76%。維生素C注射液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藥物,退藥次數與其用量呈正相關。但維生素C注射液性質不穩定,光線和溫度對質量有顯著影響,正確可靠的儲存條件對于保證藥品質量至關重要。因此,加強該藥退藥環節的驗收管理對于保證藥品質量安全尤顯重要。
更昔洛韋注射液、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等也是發生退藥比較多的藥品,且主要發生在兒科。更昔洛韋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動物實驗表明該藥有潛在的致畸、致癌和生殖遺傳毒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適應癥非常局限,兒童應特別謹慎用藥。而文獻[4,5]報道該藥物用于超出說明書規定的各種小兒病毒性疾病的治療。同樣,文獻[6-8]報道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等藥物在兒科臨床超適應癥用于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兒科疾病,這兩種藥物在臨床也存在較多超說明書適應癥使用的現象。對此,醫院應當加強合理用藥管理,強化醫生用藥的嚴謹性,通過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力求用藥安全、有效、經濟。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藥品超適應癥使用管理的法規制度,加強有關藥物超適應癥應用的臨床研究管理;學術期刊發表有關藥物超說明書用法用量的臨床研究報告應當提供資質和許可證明文件,確保公開發表的臨床研究資料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安全、可靠和合法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劉曉軍.我院中心藥房退藥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法[J].中國醫藥導報,2007,4(1):171.
[2]倪軍萍.更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5):24.
[3]吳軍,朱春梅,趙江林.更昔洛韋在兒科的臨床應用進展[J].醫學導報,2008,27(7):818-819.
[4]劉軍利.腦蛋白水解物治療小兒中樞性協調障礙療效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15):1952-1953.
[5]張延義.復方丹參聯合腦蛋白水解物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7,06.
【關鍵詞】 ICU醫院感染;感染率;易感部位;感染控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ICU醫院感染人群,資料來源于我院ICU住院病案資料信息。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ICU687例,醫院感染73例次,ICU醫院感染率10.6%。
1.2 方法 按照疾病,年齡,住院天數,感染危險因素,病原學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診斷醫院感染。
2 結果
2.1 醫院感染與危重程度關系,危重評分采取APEEACHⅡ評分,見下表1
表1 醫院感染與危重程度的關系
由表1可見,APEACH評分大于35分醫院感染率最高 32 %,小于15分醫院感染率最低 6 %。APEACHⅡ評分越高,感染率越高。APEACH評分與醫院感染率進行直線相關性分析(P
2.2 醫院感染與住院天數的關系,見表2如下。
表2 醫院感染與住院天數的關系
由表2所見:隨著住院時間延長,醫院感染呈逐漸上升趨勢。住院7 d以下感染率5.6%,60 d以上醫院感染率達100%。住院天數與醫院感染率進行直線相關性分析(P
2.3 醫院感染與感染部位的關系見表3。
表3 醫院感染與感染部位的關系
由表3所見:以下呼吸道最多占73%,這與氣管切開,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等損害呼吸道天然免疫屏障,使咽部細菌下移至肺部致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傷口感染,胸腔感染,血流感染。對機械通氣尤其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嚴密監測,加強護理,規范操作,盡量縮短上機時間,避免VAP的發生。
2.4 醫院感染與疾病的關系如表4。
表4 醫院感染與疾病的關系
由表4見:ICU發生醫院感染率高的原發病前三位,肺部疾病,腦病疾病伴昏迷,多發傷。
2.5 醫院感染與臨床病原學的關系如下表5
表5 醫院感染與臨床病原學的關系
由表5所見:檢出病原菌主要為G-菌,占12%為多重耐藥菌. 排名前五位主要病原菌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腸桿菌屬不動桿菌屬結論:ICU醫院感染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科室。龍巖等[1]報道醫院感染易感部位是呼吸道占40.56%,而本次報道下呼吸道感染高達73%,于呼吸機使用率高相關,也與痰標本送檢率高相關。器械使用率以尿道插管,氣管切開,氣管內插管居多,肺炎感染發病率最高[2]。醫院感染病原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易患人群以肺部疾病,腦部疾病伴昏迷,多發傷居多,醫院感染率與住院天數,危重程度呈正相關。針對高危因素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管理措施,加強護理規范,注意無菌操作,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參 考 文 獻
切實保障區域糧食安全
----全縣糧食產銷存情況調研報告
(20__年3月20日)
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確保糧食安全,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物質基礎。自去年以來,受國際糧價持續攀升影響,全縣原糧和成品糧市場購銷價格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尤其是玉米市場購銷價格和面粉、大米市場供應價格持續攀升。針對這些市場動態變化,為了全面真實掌握我縣糧食產銷存情況,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2月初,我局組織全體職工深入全縣6鄉鎮16個社749戶,對農戶和20__年的糧食生產、銷售及儲存等情況進行了認真的抽樣調查?,F將調查情況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村社主要農作物產、銷、存情況
(一)主要社農作物產銷存情況
,16個村社農作物播種面積6642.1畝(含復種小雜糧),戶均8.87畝,人均1.97畝;糧油總產量1223.2噸,戶均1633公斤,人均362公斤;糧油商品銷售量272.9噸,戶均364公斤;糧油儲存量873.3噸,戶均1166公斤,人均258公斤。其中:
①小麥播種3953.6畝,戶均5.28畝,人均1.17畝;總產量752540公斤,畝產190公斤,戶均1005公斤,人均223公斤;商品銷售量97180公斤,戶均130公斤;儲存量724280公斤,戶均967公斤,人均214公斤。
②玉米播種1186畝,戶均1.58畝,人均0.35畝;總產量382215公斤,畝產322公斤,戶均510公斤,人均113公斤;商品量159430公斤,戶均213公斤;儲存量128830公斤,戶均172公斤,人均38公斤。
③糜谷、蕎麥、黃豆等小雜糧復種492.1畝,總產量33351公斤,畝產68公斤,戶均45公斤,人均10公斤;商品銷售量9930公斤,戶均13公斤;儲存量4490公斤,戶均6公斤,人均1.3公斤。
④油料播種925.7畝,戶均1.24畝,人均0.27畝;總產量55536.5公斤,畝產60公斤,戶均產74公斤,人均產16.4公斤;商品銷售量6315公斤,戶均8.4公斤;儲存量15730公斤,戶均21公斤,人均4.7公斤。
(二)20__年預計主要農作物生產情況
20__年,16個社農作物播種面積6373畝,較上年減少269.1畝,下降了4.1%,戶均8.5畝,人均1.88畝;預計糧油總產量1421.3噸,較上年增產198.1噸,增長16.2%,戶均產糧1897公斤,人均產糧420公斤;預計糧油總儲存量725噸,戶均968公斤,人均215公斤,分別比上年降低148.3噸、198公斤和43公斤,下降了17%、16.9%和16.7%。
二、當前影響全縣糧食安全的主要問題
從全縣涉及抽樣調查的16個社糧食產銷存情況和20__年糧食預計產銷存情況分析,全縣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呈現出持續下降的勢頭,糧油商品化程度不斷減弱,糧食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一)農民種糧積極性仍然不高。國家免征農業稅,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一定程度上調動了部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由于實行普惠制,“撒胡椒面”,在加大生產投入、提高糧食產量、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夠明顯,同時,還存在著農民種糧積極性后勁不足的諸多因素。一是種糧效益依然低下。據對部分種糧農戶收益調查,去年小麥每畝直接成本280.00元左右(主要含:種子、化肥成本,耕、播、收機械費),以畝產240公斤,每公斤2.10元計算,畝產值為504.00元,每畝毛利224.00元,計入每畝的糧食直補、良種、農資等補貼收入24元左右,共計248.00元,如果把種植一畝小麥從耕地深翻、下種、除草、施肥到最后的收割涼曬按8個人工和每個工費30.00元計算,人工費240.00元,種田畝均純收益不足10元,僅不足當前一個農民工1天務工收入的五分之一。純種糧經濟效益盈虧倒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收益和積極性。二是種糧受自然天氣影響較大。近年,自然氣候變化無常,我縣常常春季缺雨,影響農作物長勢;秋季澇雨,影響大秋及復種秋糧收獲,造成部分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加之,我縣糧食生產主要以山塬區為主,農田基本水利設施仍然比較薄弱,很難與自然條件抗衡,不能“旱澇保收”。三是糧食漲價農民得惠甚微。每次糧食漲價,都會伴隨化肥、農藥、農機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漲價收入常常被抵消,農民得不到真正的實惠,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四是種糧勞力素質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當前,依靠土地產出的經濟收入已難以保障農民正常的生產生活支出,種糧不如外出務工,導致大量青壯勞動力外流,把糧油耕種留給了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老人”農業和“婦女”農業現象嚴重,這些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把種糧當作“副業”,導致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整體糧食生產。
(二)糧食儲存量嚴重不足,農村儲糧技術落后。在糧食全面市場化后,隨著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改革改制,掌握在國有控股糧食企業手中的存糧大幅度減少,商品周轉庫存比重急劇下降,一旦市場出現波動,現有的庫存將難以為繼。這次調查結果表明,我縣農戶儲糧規模較以前大大降低,整體情況是,存糧相對較多的農戶已非常稀少,山塬區農戶儲存略有結余,川區農戶儲糧嚴重不足,有些農戶已無存糧。由于農戶儲糧觀念和儲糧技術落后,防范措施少,鼠、雀、蟲、霉害多,農戶的產后及儲糧損失率在8%-10%之間,大大降低了糧食儲存品質,也在儲存環節形成了較大浪費。
(三)糧油商品化程度不高,難以引導糧食生產和適應糧食大流通的需要。由于缺乏糧油市場經營人才和有效的營銷組織,糧油市場化運作層次低,只是簡單的以收定賣,沒有形成強大的營銷網絡,缺乏規模化、集約化營銷策略,難以引導農戶糧食生產,使糧油商品化程度減弱,無法適應現代糧食物流需要。盡管目前全縣已發展形成了23戶糧油經營戶,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保障市場供應、解決部分農民賣糧難等作用,但這些糧油經營戶大部分規模不大,庫房較小,庫存糧少,甚至是即收即賣,不留庫存,而且有利則進,無利則退,無法分擔區域糧食安全的壓力。
(四)糧食產業化程度不高,制約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由于土地的分塊承包,多年來形成分戶分散耕作種植的現狀,日益呈現出弊端,糧食種植各自為政,難以形成集中連片規?;N植的新格局,不利于集中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單產和糧食總產規模,導致糧食的產業化程度不高,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 應對當前糧食安全形勢的建議措施
(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糧食生產的機制體制。糧食是事關經濟社會穩定的戰略性商品,確保糧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的支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一是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把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建立新的糧食生產獎勵機制,變以地定補為以種定補,實行多種多補、多獎,少種少補,并對穩定和擴大糧食生產作出積極貢獻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種糧大戶給予特別獎勵,引導糧食生產進入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良性發展軌道,在全社會營造重視糧食生產的濃厚氛圍。二是加快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從全縣耕地分散種植等實際情況出發,鼓勵手中耕地有限、家中勞力有限的農戶將耕地整合流轉,通過外出務工、返聘打工等其他形式開拓增收途徑,切實增加收入;鼓勵有頭腦、懂經營、會管理、實力雄厚的致富帶頭人和種糧能手集中流轉其他農戶手中多余的耕地,整合耕地資源,統一規劃,統一種植,規模經營,集約發展,促進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糧食種植大戶和現代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實現糧食生產的總量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社會效益最大化。三是嚴格落實基本糧田保護制度。合理把握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尺度,配套調整農業農村工作考核的導向,宜糧則糧,宜果則果,確保全縣用于糧食種植的耕地面積不突破一定的底線,確保糧食生產在全縣糧食安全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切實加大糧食儲備力度,提高糧食安全程度。一是加大縣級糧食儲備規模,做到“儲糧于庫”。充分認識地方儲備糧在穩定市場供給、解決公共突發事件中的主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銷區保持六個月銷量的標準,扎扎實實地做好全縣儲備糧建設工作,強化倉儲管理,做到數量真實、質量完好,確保政府“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關鍵時期能夠調得出、用得上、起作用。二是大力開展農戶科學儲糧工作,做到“儲糧于農”。作為行業主管的糧食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深入開展農戶科學儲糧工作,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儲糧技術,增強科學儲糧、節糧、惜糧的意識,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適時舉辦農村儲糧技術培訓,改變農民傳統儲糧觀念,深入農戶家中積極開展科學儲糧技術指導,鼓勵農民采用新式儲糧法,引導農戶多儲糧、儲好糧。縣級財政設立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基金,對儲糧農戶進行儲糧設施補助,并對多儲糧、儲好糧的農戶開展儲糧補貼,進一步調動農戶科學儲糧的積極性。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區近兩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是廣大農機手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融合機械資源,發揮農機整體優勢,提高農機作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
幾年來,通過政策扶持,科學引導,***區現已成立注冊了20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并已初步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為更好地發展壯大我區的農機合作組織,提高全區農機化綜合水平,區農機局專門組織相關人員對轄區的20家農機合作社進行了專題調研,針對目前農機合作社的現狀、成功經驗、做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農機合作社發展基本情況和特點
1、基本情況
現全區成立注冊農機專業合作社20家,共有社員225人,組織內機手210人,機具總數533臺(套),資產總額1690萬元。合作社主要圍繞農業生產,在全區及跨地區開展機械化作業服務。目前我區合作社跨區作業項目已經涉及到小麥、玉米收獲、春秋季的耕種收播、農田水利建設及植樹造林、挖掘樹坑等多項內容,作業區域從河南沿途一直到濟寧、菏澤、平度、榮成等地,時間從原先只有 “三夏”、“三秋”兩季延伸至全年。通過近幾年的不斷積累,我區的農機合作組織跨區作業已打響了***品牌,不少地區已經和我區的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及機手達成了定期跨區作業的長期協議。
2、經營特點
合作社實行四個統一,一個獨立模式,四個統一是:統一調度機械有序作業,統一簽訂作業協議,統一作業價格,統一結算農機作業收入,一個獨立是單機收入成本費用獨立核算。
四個統一有利于提高作業效率,發揮規模優勢,單機核算有利于調動駕駛員個人的積極性,增加機手收入。
3、效益情況
20家農機合作社2010年作業面積32.9萬畝,服務總收入720萬元,服務農戶12067戶。三夏三秋農機作業是合作社取得收入的主項,通過調查了解,僅三夏三秋期間每名作業機手平均收入達1萬元以上,規模較大的仇星合作社人均收入已達5萬元 以上,最高可達8.2萬元,最少2.6萬元,其他剩余時間,社員可自行安排,進行其他方面的運營。如果合作社有了其他經營項目,可隨時進行調度,個人經濟收入比較客觀。
二、農機合作社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發揮的作用
據統計,***區兩季現有糧食種植面積40余萬畝,現在我區的三夏三秋農機作業60%以上的作業量,由這20家農機合作社來承擔,其他部分由個體機手和外聯機手來完成,合作社的成功運作已成為我區三夏三秋農機作業的主力軍。
一是合作社的成功運作,將我區1萬余人三夏三秋大忙季節解放出來,從事其他行業,而且還大大降低費用,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是合作社是實施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應用的主體,我區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全部由這些農機合作社來承擔,在全區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是多數合作社組織規模較小,服務領域僅限于農機作業,服務范圍小,市場小,機械的利用率較低,阻礙了經濟效益的提高。
二是在管理方面還不夠規范,各項制度建設與執行方面存在欠缺。
三是極個別機手業務知識不夠全面,操作技能不夠熟練,有時為了趕進度,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以致于在個別環節出現作業質量問題。
四是多數合作社庫房分散于各個社員家中。
四、建議
一是要強化對合作社規范化管理,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省辦下發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具體要求,強化管理和服務指導,促使合作社盡快規范起來。
二是要引導合作社開拓視野,走出去,與外區縣機手搞好橫向聯系,進一步整合資源,根據各地作業時間差,組織好跨區作業,增加機手收入。
三是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僅在購機補貼、還田、深耕作業方面經予扶持,在合作社用地方面也要給予傾斜,如三夏三秋農機用油、信貸等,以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四是合作社要加強與鄉鎮、村兩級組織溝通聯系,基層服組織要在合作社與農民中間起好橋梁紐帶作用,這樣既方便機手也方便農民,特別是在三夏三秋期間,做好這一點尤為重要,同時,相關部門要積極協助合作社逐步解決庫房建設用地問題。
五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引導更多的農機手,加入到合作社這個隊伍中來,以增強合作社的整體實力,定期組織合作社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及時為合作社提供信息咨詢和技術指導等服務。
六是強化對合作社農機手培訓工作,要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強化對農機手操作技能、科技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操作水平,實現農機農藝的有機結合。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 象
收集北京市勞模體檢者3 408例。其中男2 689名,女719名;年齡30~65歲。
1.2 方 法
1.2.1 觀察指標
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乙肝表面抗原、尿常規、腹部B超、身高、體重及血壓(Bp)的測量。
1.2.2 診斷標準
脂肪肝的診斷以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分會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為依據[1]。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的判定按照《中國成年超重和肥胖癥預防控制指南》標準:BMI 18.5~23.9kg/m2為體重正常,24.0~27.9kg/m2為超重,≥28kg/m2為肥胖。
1.2.3 生活調查問卷
該問卷包括參檢者工作時間及強度、飲食喜好、每周在外就餐次數、每周有氧運動時間、飲酒情況等。對所有勞模進行生活問卷調查。
1.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脂肪肝檢出率比較
表1顯示,勞模的脂肪肝檢出率為57.83%;各年齡段及整體男性勞模脂肪肝檢出率高于女性勞模,46歲以上勞模脂肪肝檢出率高于30~45歲勞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 脂肪肝組和非脂肪肝組相關疾病檢出率的比較
表2顯示,脂肪肝組超重/肥胖、高血壓、高TG、高TC、高LDL-C的檢出率高于非脂肪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不良生活習慣對脂肪肝檢出率的影響
不良生活習慣中活動過少(包括長時間伏案工作,以車代步,缺少有氧體育運動)人群脂肪肝檢出率為79.85%;生活不規律、過度勞累人群脂肪肝檢出率為80.20%;經常在外就餐、高脂飲食、慢 性 飲 酒 人 群 脂 肪 肝 檢 出 率 分 別 為68.20%,75.98%,52.32%。
3 討 論
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飲食結構的西方化、健康教育相對滯后等原因,導致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不斷升高[4]。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脂肪病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我國對脂肪肝的流行病學調查均是針對特殊人群,由于調查對象的職業、年齡、性別以及地區的不同,脂肪肝的患病率差異很大[5-6],本組資料顯 示北京市勞模的 檢 出 率 為57.83%,明顯高于文獻報道中其他一般社會群體的患病率[7],這可能與勞模人群工作壓力大、生活飲食極不規律、外出就餐次數較多有關。
本研究顯示,脂肪肝的檢出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與相關文獻報導一致。這可能與男性生活壓力大,飲食攝入脂肪過多、飲酒及體力活動較少有關[7]。
在交調數據應用廣泛性方面國外技術要全面、先進得多,通過交調所得的交通數據和信息可在公路工程建設、公路經濟運行分析、公路養護管理等方面進行廣泛應用。如德國、美國、日本等歐美國家都把交通量統計數據與公眾出行、環保監測等方面結合起來。而國內的交調數據由于信息、數據渠道單一等原因僅在公路行業內部使用。近年來隨著智能交通技術的發展,國內開始著手研究如何從現有的數據資源中提取或分析出滿足各類用戶需求的信息作為研究的重點。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啟動了國家干線公路交通情況調查數據采集與服務系統試點工程,推進重要公路通道及區域路網的智能化交調數據采集與服務平臺建設,建設了部級和七個試點省市(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公路交調數據中心。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多個省市已初步實現國省干線公路全自動化調查,為全國公路交調站點大規模建設、省級數據中心搭建、信息采集與服務積累了寶貴經驗。
2浙江省公路交通量調查現狀
2003年以來,浙江省公路行業主管部門安裝的自動化觀測設備,可以實現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計數、分車型、自動上報數據等功能。到2015年為止,浙江公路主管部門每年固定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自動化設備的購置。根據2014年浙江省公路交通情況調查資料匯編的數據顯示,浙江省國省干線公路上共設有觀測站349個,其中國道觀測里程3281.15公里,觀測里程覆蓋率為75.87%,省道觀測里程5313.303公里,觀測里程覆蓋率為84.08%,已初步形成了浙江省干線公路交通量調查站點布局,基本實現了國省道干線公路全自動化調查的目標。隨著交通量自動化觀測設備的不斷投入建設,浙江省公路主管部門建立了浙江省交調數據中心,運用多個公路交通量調查系統平臺進行交通量調查數據的采集、處理、存儲、分析和應用。同時,浙江省公路主管部門還自行研發了《浙江省交通情況調查數據中心平臺》、《浙江省干線公路交通情況調查數據采集與服務系統》等交通量調查數據信息化平臺。這些平臺的實施與部規劃院研發的《公路交通情況調查管理系統》起著互為補充的作用,旨在建設交通量調查數據接收平臺、交通量調查數據基礎數據庫、交通量調查數據處理系統、路網狀況分析和預測系統、信息平臺為一體的綜合信息化平臺。
3浙江省交通量調查數據處理分析
3.1交調設備位置設置分析
交通量觀測站位置的設置往往影響著交調數據的質量?,F有交通量調查設備在位置設置上往往更傾向于交通量比較大的路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交通量調查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次,部分交通量調查站點的設置沒有經過科學合理的分析,往往由地區交調工作負責人主觀意見決定。交調工作負責人員往往會考慮靠近站房、便于管理的位置來設置站點,從而忽略了交通量調查的實質意義,造成許多交調站點采購和設置的浪費。同時,固定式交通量調查設備往往受電路、網絡、建設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種類的交通量調查設備需要架設龍門架、立桿等昂貴的輔助設備,公路管理部門考慮到財政經費有限、費用過高等因素,通常會選擇現成的輔助設備來布設交通量調查設備,使設備設置的位置與原先設想的布設位置造成偏差,影響交通量調查數據的科學性。最后,交通量調查資金匱乏、交通量調查人員責任心不強、人員流動較大等問題都會影響交通量調查的問題。因此,需要對交通量調查站點設置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合適、科學的站點設置方案。
3.2交調數據采集方式分析
浙江省交通量調查目前主要采用是線圈、激光、微波三種交通量調查設備,并在部分設備上加裝視頻監控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但是這幾種設備都有其局限性:如線圈式設備安裝、維護比較復雜,且地感線圈受地面溫度等客觀條件影響較大;激光式設備對激光角度設置、參數設置要求比較高,需要反復調教;微波式設備對部分車型分辨率不高,不能達到交通運輸部要求的一類設備分車型標準。同時針對浙江省復雜的道路狀況復雜,行車過程變道情況多,設備維護和調教及時程度不夠,高速公路施工難、不同廠家設備參數有差異等多種問題,目前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對數據采集環節提出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案。
3.3交調數據處理過程傳輸完整性分析
由于電路斷電、網絡中斷、人工錯誤操作、交通量調查設備故障等原因,所傳輸的交調數據會存在缺失現象,對數據處理帶來很大的誤差,影響統計數據的精度。因此如何保證數據完整性以及在數據缺失的情況下用科學的方法補足缺失數據的研究意義十分重大。根據浙江省交調數據中心對數據的長期檢測和研究,交調設備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采集數據的,在傳輸過程中,由于多種客觀問題使采集到的數據無法按照制定的時間間隔上傳,造成多個時段內數據缺失的現象。這種數據缺失現象理論上可以通過數據補發等措施彌補,但無法完全避免。所以在具體的數據傳輸中,除了采用一定方式補發或找回數據,還需要對無法上傳的數據運用數學模型進行補足。在數據補發方面,根據實際情況,數據補發功能并非適用于所有設備供應商的交通量調查設備,不同設備廠家在數據補發機制研究水平上參差不齊,且《公路交通情況調查管理系統》的數據接收程序也存在部分數據無法接收的現象。因此,急需對數據補發機制進行剖析和研究,對數據補發機制的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進方案。在數據補足方面,目前的數據模型需要基于已上傳的數據進行換算,從而對缺失數據進行補足,但對于一個時段內缺失過多數據包時是無法進行數據補足的。這種補足機制在正確性、持續性、偶然性方面都有明顯的問題,故需對數據補足機制做出詳細的研究。
3.4交調數據傳輸準確性分析
當交通量調查設備或傳輸線路出現故障時,如線圈式設備線圈破損、設備參數標定錯誤、激光式設備角度偏差等問題都會造成交調數據的錯誤,從而不能反映真實的交通狀況。因此目前采用一定時期交通量數據同比、環比的方式進行數據錯誤判斷。目前浙江省交通量調查中會以半個月為一周期,對全省交通量調查設備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出該周期的日均交通量數據CTV(N)。運用該周期的數據進行同比和環比,若同比數據大于或小于30%,環比大于或小于20%,則設定該周期數據異常,需要工作人員對該周期數據進行說明。若該周期的日均交通量數據滿足以下算法中的一條,即為數據異常:其中CTV為該周期日均交通量;(N)我周期序號;(N-1)為上一周期序號,即同比序號;(N-2)為上兩期周期序號,即環比序號。運用該組數學模型得到異常數據后仍需與具體交調站點所在區域的負責人員進行確認,若異常數據情況屬于真實交通量的反映,如節假日、道路維修等問題造成交通量變化,則需要交調工作人員對異常原因進行說明,這種運作模式需要交調工作人員具有比較高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而如何對異常數據進行處理或剔除,使其符合真實的交通量水平的方法尚未有實質性的研究和應用。
3.5交調數據應用科學性分析
由于交調設備上傳的數據為5分鐘一個的原始數據包,所以需要針對公路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把經過預處理的數據從數據庫中提取并加工為可以直接應用的信息。根據不同交通量指標的含義及換算關系,將交通量指標數據模型化,以滿通管理部門、行業管理以及公眾出行的需求。目前,交通量調查的各類分析報表往往僅限于年(月、周、小時)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時交通量、斷面交通量、路線交通量等交通數據方面的分析,沒有對公眾出行、應急指揮等方面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更未將交調數據與其他行業進行關聯和分析。
4結論
關鍵詞:埋伏牙;發病率;患病情況;調查分析
對埋伏牙患病的調查情況進行分析探討,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對我院正畸科收治的患者展開埋伏牙患病情況調查,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源于宿遷地區在口腔正畸科就診的患者,隨機抽取其中的228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受試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1]。患者中包括有男698例,女1590例,年齡9~45歲,平均(21.5±12.2)歲。本組受試者均接受了臨床檢查、CT檢查。病例納入標準:患者均處在恒牙正常萌出的年齡范圍內,臨床檢查并未發現牙齒萌出。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抽取宿遷地區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間在口腔正畸科就診的患者2288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埋伏于發病情況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調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埋伏牙發病率、埋伏牙發病部位等。
1.2.2調查方法 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收集,并對患者實施臨床檢查、常規X線平片檢查,部分患者增加牙片、上頜前部片、螺旋CT或者是錐形束CT檢查,確診埋伏牙。對患者年齡、性別、發病率、發病部位等進行統計分析。
1.3數據處理 在數據處理工作中,采取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患者年齡等計量資料經(x±s)形式表示,統計分析中,計量資料對比接受t檢查,計數資料對比接受?字2檢驗,P
2結果
2.1埋伏牙發病情況 本組受試者共確診埋伏牙123例,發病率為8.22%。統計發現,本組受試者中,男性患者檢出埋伏牙43例,發病率為9.41%,女性患者檢出埋伏牙80例,發病率為7.69%。顯然男性患者埋伏牙發病率高于女性(P
2.2埋伏牙數目統計 經統計發現,123例159顆埋伏牙患者,檢出1顆埋伏牙者94例(76.42%),2顆者24例(19.51%),3顆3例(2.44%),4顆者2例(1.63%)。顯然檢出1顆埋伏牙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
2.3埋伏牙發生部位統計 123例159顆埋伏牙發病部位分別為:上頜埋伏牙140顆,下頜埋伏牙19顆,顯然上頜埋伏牙高于下頜埋伏牙所占比例(P
3討論
埋伏牙為一種比較常見的錯合畸形,會對患者口腔正常功能的發揮、美觀等產生很大程度的影響,會造成牙弓完整性的破壞、鄰牙牙根吸收、咬合關系紊亂等等[2]。調查結果顯示[3-4],牙弓中任何牙位均會發生埋伏,種族、人種、調查對象的差異,造成目前埋伏牙患病情況統計結果也不盡相同。
國外曾有文獻報道[5-6],埋伏牙的患病率在5.6%~18.8%之間。本次研究中,通過對2288例正畸患者展開調查發現,埋伏牙的發病率8.22%,此次調查均剔除了埋伏牙多生。本次研究中,通過調查還發現,埋伏牙發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埋伏牙患者年齡分布情況為:9~12歲者51例,13~18歲者44例,19~45歲者28例。顯然9~12歲者所占比例最高。123例159顆埋伏牙患者,檢出1顆埋伏牙者94例(76.42%),2顆者24例(19.51%),3顆3例(2.44%),4顆者2例(1.63%)。顯然檢出1顆埋伏牙患者所占比例最高。123例159顆埋伏牙發病部位分別為:上頜埋伏牙140顆,下頜埋伏牙19顆,顯然上頜埋伏牙高于下頜埋伏牙所占比例。上頜埋伏牙中,尖牙90顆,中切牙40顆,側切牙10顆。顯然在上頜埋伏牙中,尖牙所占比例最高。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埋伏牙發病多為上頜,其中上頜尖牙發病率最高;埋伏牙發病以單發為主[7]。由此證實,在正畸科門診患者中,埋伏牙的發病率較高,臨床醫師應對埋伏牙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陳揚熙.口腔正畸學--基礎、技術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80-583.
[2]鄧曉麗,馮雪,李少妮,等.正畸患者埋伏牙患病情況的流行病學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07):1312-1314.
[3]張彥喜,高黎,Banchiamlak.水平投照角度不同的2張牙片在上頜前部埋伏牙定位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8):7-8.
[4]O強,方政,蘇蕾,等.64層螺旋CT對頜骨埋伏牙定位的應用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0,28(06):615-618.
[5]騰英,夏廣明,藩惠儀.螺旋CT輔助下埋伏牙的診斷和治療設計[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1,27(07):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