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9:56: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專業課導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重讀一遍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2)專業基礎知識的拓展:細讀《信息技術與應用導論》、《c++精髓-軟件工程方法》,做好筆記,需要時查閱相關的論文和書籍,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課程知識的學習:專心學好本學年的所有課程,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并完成相關的作業與練習。
(4)課外知識的學習:多去圖書館閱讀近期各類雜志,例如《程序員》、《軟件學報》等,重點關注信息技術領域的相關報道和有關新技術新方法等的文章。
通過實行上面的計劃,我想應該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進入大二后,我覺得重點就應該放在專業基礎課的學習上了。因此,經過認真思考我制定了如下的計劃:
(1)抽取時間閱讀名家名篇,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2)專業基礎知識的拓展:細讀《80x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c++語言實現》、《計算機組成原理》,掌握查閱相關的論文和書籍,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課程知識的學習:專心學好本學年的所有課程,加深對《離散數學》、《數字電路》、《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課程的理解,掌握好相應的各類實踐技能。
(4)課外知識的學習:登陸圖書館數據庫閱讀相關論文,提高自己的論文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
經過前兩年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我想自己應該對計算機領域有了整體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計算機領域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并擁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大三的學習過程中,我參照系里安排的課程做了如下的計劃:
(1)閱讀一些管理溝通方面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溝通和管理組織能力。
(2)專業知識的拓展:細讀《數據庫系統導論》、《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掌握查閱相關的論文和書籍,掌握有關數據庫、計算機網絡及操作系統的原理和應用。
(3)課外知識的學習:查閱信息技術論文(特別是多閱讀英語論文),擴展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知識面,跟上當前最新的技術和應用。
1.準人方案設置
在完成所有全校通選課的學習后,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準人課程可以設置為: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公共管理導論、社會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公共政策基礎、國際政治學。準人標準為:在第二學期結束時,完成全校面向本科生開設的所有通識通修類課程。本院學生第二學期結束時須完成上述6J’丁專業準人課程的學習,并取得相應的學分。外院系申請準人的學生在第二學期結束時至少取得4個準人課程,并取得相應的學分。
2.準出方案設置
準出標準為:首先必須修完下列基礎課程:西方政治思想史、憲法學、中國政治制度史、公共行政學、中國政治思想史、政治學方法論、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務員制度、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較。其次,完成全校通識通修類課程、準人課程、專業準出課程,并取得所有學分。
3.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辦學目標,應嚴格按照專業學術類、跨專業復合類以及就業創業類這三種類型的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運作和施教。首先,認真培養從事本專業學習和深造的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術氛圍,為他們將來能成長為本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做好準備。該類學生除了要認真學習該專業的平臺課程和專業課程之外,推薦選學本專業的選修課程,并且鼓勵選學一級學科選修課。其次,積極支持學生們從事跨學科的、跨專業的學習和深造,在他們完成該專業的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之外,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的需要自由地選學其他學科、專業的課程。在選學過程中,系里將提供一定的專業咨詢和指導。
二、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課程模塊設置
根據上述培養目標和培育方案的設置,政治學與行政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可分為三大課程模塊:
1.通識通修課程模塊
這一模塊的目的是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的哲學、邏輯學等思維。課程包括學校統一安排全校公共課和文科公共基礎課,例如: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軍訓、軍事理論與軍事高科技、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大學計算機應用、簡明微積分、體育等。
2.學科專業課程模塊
包括所在院系的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包括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公共管理導論、社會學原理、政治學原理、公共政策基礎、國際政治學、公共行政學、西方政治思想史、憲法學、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政治思想史、政治學方法論、當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務員制度、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較。
3.開放選修課程模塊
包括專業選修課、一級學科選修課、跨學科跨院系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該模塊的課程,應該在院系的指導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社會的需要自由選擇搭配。課程包括政治學專業英語、政府公共關系理論與實務、公共財政與預算管理、城市與社區管理、行政倫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西方行政學說史、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公務員職業能力與職業發展、數字化政務信息管理、政治心理學、政治認同導論、中國行政改革與發展、臺港澳政治與行政、社會實踐??鐚I選修課包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公共經濟學、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國際法、國際組織、國際經濟學、西方國際關系理論。
數字媒體方向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創新性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基本指導思想,重視實踐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所學習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實效性,真正做到學有所用,以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成為本行業和企業所歡迎的有用人才。課程體系分為軟件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數字媒體方向核心課程模塊、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模塊。
1.1核心課程
軟件工程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主線構成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程。其中,計算機與軟件基礎課程有:計算機導論、程序設計入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編譯原理、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J2EE與中間件技術;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有:軟件工程導論、軟件測試技術、需求分析與UML設計、軟件項目管理與過程控制;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有:數字媒體技術導論、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網絡流媒體技術、用戶界面設計、視頻音頻制作與處理、數字影視特技應用、高級游戲特性與游戲引擎、人機交互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應用、高級腳本與插件技術等。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開始單獨的實驗課程和配套的課程設計。
1.2特色課程
計算機網絡游戲由計算機技術、藝術設計學和計算機動畫以及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高度交叉結合,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游戲編程功底和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和一定的藝術素養,熟悉游戲產品開發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劃能力,能在游戲公司、門戶網站、手機運營企業、動畫公司等單位從事游戲設計、游戲開發、游戲制作、游戲策劃、游戲運營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競爭力與創新精神的高級復合型人才。計算機游戲程序設計。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學習普及游戲開發理念,培養游戲開發氛圍,挑選有潛力的學生組成開發團隊;傳授游戲開發中的程序設計要素,特別是游戲引擎開發的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游戲開發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戲開發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備從事游戲程序設計工作的基本技能。虛擬現實與數字娛樂。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介紹虛擬現實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統組成、相關的軟件技術及虛擬現實的應用,并介紹了當前數字娛樂的現狀,發展和一些關鍵技術。內容包括:虛擬現實的定義、特性和組成,虛擬世界的創建和管理,虛擬現實中的視覺計算,虛擬現實中的交互技術,虛擬現實中的聲覺計算,增強現實,分布式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應用,與虛擬現實相關的數字娛樂技術。
2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創新性人才,就要強化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和多層次化?;趧撔滦栽瓌t和以生為本原則,結合培養目標和自身教學特點,數字媒體技術方向實踐教學體系分為課程實驗,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三個方面,各實踐環節之問相互協調、相互銜接、循序漸進。
2.1課程實驗
依照實踐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實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基本能力培養的系列課程,并按照系列課程的復雜度和規模設計實踐環節,開展了多層次課程實驗教學,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漸進規則,將實驗課安排大學四年的各個環節。多層次實驗教學是指在實驗大綱與目標的規范基礎上,將實驗項目設計成基礎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不同層次的實驗。同一學生從基礎規范一綜合設計一研究創新這樣難度遞增的實驗項目中逐漸進行訓練,實現系統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課程實驗主要包括:手繪訓練、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多媒體網頁設計、移動娛樂軟件開發、網絡娛樂軟件開發、界面設計課程設計、虛擬現實開發課程設計等。
2.2專業實訓
專業實訓作為知識、能力、綜合素質教育的結合點,成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重點之一。專業實訓是對課堂教學具有延伸作用,是學生培訓職業能力、熟悉職業環境、了解實際知識的重要渠道。通過專業實訓,學生不僅可以把所學轉化為所用,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操作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來慢慢適應相應職業崗位,鍛煉職業的能力,為實習以及今后走向社會積累經驗、打下基礎。我校軟件工程專業是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爭建微軟IT學院、HP軟件學院為契機,與知名IT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軟件開發、軟件測試和服務外包人才。與中軟國際、Tarena(達內)科技等十多家IT企業聯合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基地。
2.3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畢業實習是學生將前期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真正了解、感受未來的工作,鍛煉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真正實現與行業需求的專業實踐能力對接。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從而積累工作經驗,為就業做準備。為了增強學生和指導老師對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實習的重視,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提高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及畢業實習實踐環節獲得的實踐能力,也為緩解畢業設計時間(論文)不足,筆者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有機結合,實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模式,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來自于畢業實習,并且畢業設計的內容要將畢業實習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升華,除體現學生四年來所學知識綜合之外,還要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達到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標準。
3結束語
關鍵詞:體育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30
1 前言
畢業論文是高校實踐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大學四年學業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近幾年來,在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下的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不容樂觀,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對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加以重視。為培養符合廣東省中小學教師需求,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體育教師,有必要探索出一種科學、合理的提高撰寫論文質量方法。本研究旨在對華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到2012級本科論文撰寫質量進行分析,以期能為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改革提供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0-2012級三個年級的體育教育系學生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翻閱并查看華南師范大學2010級-2012級近三年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共387篇畢業論文及相關資料,并檢索中國知網,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學術論文和優秀碩士博士畢業論文。
2.2.2 訪談法
2016年4月到6月,訪談了10位論文指導教師以及10位2012級的體育教育本科畢業生。了解撰寫論文中教師、學生所碰到的相關問題。
2.2.3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以文獻研究為基礎,結合對師生的開放式訪談,自編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共發放 200 份問卷,回收 2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為100%。。
2.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19和Excel 統計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畢業論文的現狀
3.1.1 畢業論文的選題
從2010-2012級畢業論文研究方向整體情況來看,體育教育學和訓練競賽是近3年畢業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0級與2012級超過3/1是寫體育教學內容,而2011級的學生雖然也有很多寫體育教育,但是競賽訓練卻成為該屆畢業論文比重較高的一個研究方向??赡苁?011級學生大部分都參加了2015年廣東省大學生大運會,學生經歷了運動會前的備戰、高強度訓練、緊張的比賽氣氛感染了全年級的學生,所以學生愿意寫自己親身經歷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對本專業的熟悉度決定其選題方向,尤其是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日常課程和大部分時間都以術科學習為主,因而更傾向于選擇技術類的研究選題。而學生對體質健康方面的選題研究較少,一方面可能是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較為薄弱,另一方面可能是理論研究選題更依賴實驗條件,且受實驗經費限制,開展實驗必須具備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各類實驗條件均具備的情況下才能開展實驗學科的研究,因而導致選擇該研究方向的學生越來越少。總體來說,近3年學生的本科論文大多在選題時會選取與自己特長相關、了解接觸較多,研究內容相對單一,且研究表面的東西,沒有深入探究。甚至有時同一專項班會出現相同的題目,并且研究方法、對象、手段均大同小異,那就]有意義,論文質量也不會太高。
3.1.3 畢業論文的指導情況
本科論文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大多數的本科生來說還是第一次經歷。對教師而言,這也是科研經驗的過程與收獲。以2012級為例,由于受師生比例限制的原因,每屆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院有體育教育專業共80名學生,相應配備32名指導教師,即人均指導篇數為2.5-3篇。學院采取師生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往往首先考慮選擇自己的專項課教師作為導師,經學院調整后,部分學生才會二次選擇其它理論課教師或者公體課教師作為導師。從研究結果看,專項課指導教師數量每年均保持基本水平,并成為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的主要師資力量。從近三年的指導教師情況發現,由于專項術科教師均是從事專業技術技能教學,還要兼校運動隊教練的重擔,絕大多專項術科教師必須承擔學校大量的教學工作,其指導畢業論文的精力被分散,客觀上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而理論課學科教師在指導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上并沒有充分發揮其重要性作用。
指導教師對學生撰寫論文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指導教師的學術思想、學術態度和科研水平也會直接正面影響著學生。本科生大多數是第一次接觸規范論文寫作,他們剛開始往往都感覺無從下手,這時,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根據對論文的指導次數和時間的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畢業論文一般指導次數在3-4次(50%),剛好占總數的一半,其次是5-6次(占23.5%),7次以上相對比較少,只占10.5%。每次師生討論時間以20-40分鐘選項居多,共97人(占48.5%),多于一個小時的只僅占5%。通常情況下論文指導時間低于半個鐘就顯得有點倉促,論文質量難以保證。體科院有個別教師在開題報告上提出學生論文存在的問題,能給予比較合理的改進意見。但是大部分教師都是在開題報告上寫“同意開題”幾個字,顯得有點簡略。教師在指導論文過程中責任心不夠強,對論文投入的精力有限,導致學生在后面的論文撰寫時覺得難度大,無從入手。從近3級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指導論文的態度有待提高。
3.1.4 畢業論文的撰寫格式情況
對近3級的學生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論文框架、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意義、研究手段一概不清晰,更不用說字體、段落、腳注、尾注、數據圖表等一系列的規范表述性問題。通常很多學生都是在完成整個畢業論文之后才知道基本格式問題。從而導致連文獻資料的引用斷章取義或者無從下手。畢業論文的前期選題,文獻收集、開題報告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都是為畢業論文撰寫打下基礎,有必要盡早讓畢業生熟悉論文撰寫的規范性。
3.1.5 論文數據的真實性情況
在撰寫畢業論文中,很多學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論文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學生掌握方法的情況不同,導致數據統計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問卷發現,學生對研究方法掌握情況不容樂觀。調查結果表明,41.5%的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存在抄襲現象,僅有40%的學生認為數據真實。
3.1.6 答辯成績情況
本文對華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2010級到2012級學生387篇論文進行畢業論文成績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表明3個年級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全部通過論文質量審核,獲得及格以上的等級成績。從成績統計看。2011級的學生論文寫作能力比較強。對三個年級指導教師與答辯小組評定成績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得出2010級P
3.2 畢業論文改革建議
3.2.1 調整畢業論文時間,提前啟動指導工作
建議調整畢業論文的時間段,避免與考研就業沖突。將畢業論文階段性開始時間提前:1:大三第1學期,先讓學生選導師選方向,完成開題報告;讓學生一邊多次接觸導師一邊初步接觸相應方向的文獻,只有多看文獻資料,才能拓展研究思路,不至到寫完開題報告還不知怎么下筆撰寫論文;2:大三第2學期分三段時間檢查、上交論文的完成進度,每一段時間必須指導教師簽名,并在期末提交論文二稿;3:大四第1學期完成修改論文以及PPT制作;4:大四第2學期可以相對輕松與指導教師進行預答辯以及正式畢業答辯。
3.2.2 優化組合師生力量,培育優秀畢業論文
良好的師資力量是決定學生撰寫高質量論文的前提基礎。對于學生而言,應鼓勵學生多選擇學科教師進行指導,限制每位術科教師指導論文的篇數盡可能不超過3到4篇;對于教師而言,教師的指導人數應該與其職稱成正比,對于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應合理增加其指導論文的學生人數。優化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組合,盡可能保證優秀學生能配備更高水平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有利于提高論文的質量?!昂侠斫M合”有利于增加優秀畢業論文的數量和比重,也可提升整體畢業論文質量。
3.2.3 提升教師指導內涵,建立指導獎懲制度
建立合理的指導獎懲制度是提高教師指導質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由于大環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責任心不夠強,很多教師只重視自己的科研項目以及課堂教學, 輕視畢業論文的指導。指導教師的投入精力有限,學生也無從下手,惡性循環,直接е侶畚鬧柿課侍猓黃浯危一些術科教師自身知識更新緩慢、知識結構相對陳舊,科研能力相對薄弱,使其缺乏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意識,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學院應建立專業導師目標責任評價和監督制度,以客觀的評價指標明確規定導師指導的小時數和次數,加強導師責任,并把學生論文質量考核直接與導師責任掛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對于獲得本科優秀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應在全院進行表彰,以表對其工作的肯定。
3.2.4 加強科研能力培養,提高學生重視程度
培養學生基礎寫作知識寫作能力是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由于許多學生有傾向于術科學習的思想,專業理論基礎知識不扎實,對專業核心理論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入,沒法做到理論知識與實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缺乏創新精神。針對這種現象,在課程設置上可以進行改革創新,即無論是學科還是術科課,每完成一門專業課,教師應布置小論文作業的形式來提高基礎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說明問題的能力;論文寫作的練習過程中,教師應禁止學生盲目照搬或者斷章取義,甚至抄襲剽竊的現象。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并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實踐和時間的積累。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上來了,科研能力就能慢慢銜接上來。
4 結論
4.1 華師大體科院 2010-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論文選題格局趨于穩定,選題多以學校體育教學和訓練競賽為主,基本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
4.2 教師通常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次數在3-4次之間,每次40分鐘內比例較多,多于一個小時的比例只僅占5%。有必要進一步規范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指導的學時數。此外,應合理分配專項技術和理論課指導教師,充分發揮學院理論課教師的學術作用。
4.3 華師大體科院 2010-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結構都能達到完整、合理,但在格式上有必要規范,論文的真實性與抄襲情況有待加強。
4.4 應保證畢業論文的撰寫時間,減少其與本科生就業迎考時間的沖突,保證學生撰寫論文的精力與時間。指導教師評定成績普遍高于與答辯小組評定的成績,應制定合理的論文質量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 鐘其鵬.近三十年來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學研究述評[J]. 欽州學院學報,2010 (2):79-83.
[2] 劉寶欣.關于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若干思考 [J].科 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S1).
[3] 吳國杰,吳煒亮,趙宏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探討[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S1).
[4] 柯穎.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對策思考[J].學術 論壇,2008(10).
[5] 李衛祥.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探索[J].太原大學 學報,2005(01).
[6] 周曉微,蔣華江.地方高校畢業論文狀況分析和對策 研究[J].臺州學院學報,2009(3):77-82.
[7] 周鴻勇,李生校.本科生導師制的質量保證與評估體系 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7(10):105-108.
[8] 蔣亦華.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J]. 現代 大學教育,2009(02).
[9] 楊明.本科畢業論文現存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J].東 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10] 李小紅.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 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30(5).
[11] 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J].中國高等教育, 2010(7):45-47.
[12] 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探索[J].高教論 壇,2010,(11):69 -71.
[13] 黃英金.進一步提高本科畢業論文整體質量的思考與 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5(9):57-59.
【關鍵詞】SPSS;因子分析;教育技術學;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09―0028―04
一 引言
因子分析作為教育信息多元統計分析的一種,旨在“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眾多樣本之間的聯系,即將相關且比較密切的幾個變量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量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樣本的大部分信息,從而達到降維的目的”[1]。因此,本文通過對學生的成績作因子分析, 從而對教育技術學的課程設置在總體上有所把握,分析了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課程設置調整建議,以滿足社會的需求。SPSS統計分析軟件具有完整的數據輸入、編輯、統計分析、報表、圖形制作等功能,處理社會科學問題的功能強大,本文采用其作為分析工具。
二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本校2004級教育技術學本科64位同學的七個學期的29門專業課的成績為研究對象, 由于專業課(指標數)開設的較多而學生數(樣本數)較少,這樣不利于因子分析的效度,因此在正式研究之前先用到了若干次因子分析,這樣就減少了一些課程,只剩下六門具有代表性的課程(前若干次因子分子的過程略)。最后對六門具有典型性的課程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研究,這六門課程分別為:教育技術學導論、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系統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教育傳播學、教育電視系統,在本文中分別用x1、x2、x3、x4、x5、x6表示。同樣根據因子分析的數學模型及其原理,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其進行了因子分析。
三 因子分析[2]
1 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KMO的值為0.716,根據統計學家Kaiser給出的標準,可以認為這些樣本數據適合作因子分析;而Bartlett球形檢驗的相伴概率位0.000,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拒絕球形檢驗的零假設,認為適合于因子分析。
2 因子分析的共同度和對總方差的解釋
變量共同度Communalities是表示各變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通過因子分析的共同度表2看出除了教育技術學導論的共同度為0.750較低以外,其他的都在0.77到0.87之間,且有一半都在0.8以上??梢哉J為因子能夠解釋各門課的方差。但教育技術學導論這門課的共同度較低。教育技術學導論是教育技術學的基礎理論專業課程,為何提取的公因子對教育技術學導論這一變量的共同度會偏低呢?筆者認為,一方面可能是數據有限的原因;另一方面說明了教育技術學的基礎理論課――教育技術學導論沒有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在于:
(1) 本校在該屆將教育技術學導論這門課程放在學生上大學后的第一學期講解,由于學生剛入大學對學校的環境和學習情況有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一時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上,特別是有些枯燥的基礎理論課,學生們的學習與主動記憶的熱情不高,導致分數不理想。
(2) 由于教育技術學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在沒有學習任何教育學理論的基礎上就學習教育技術學導論,學生們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強。也就是說沒有學習教育學,在學生們的長時記憶中就沒有與教育學相關的“圖式”,在學習其他相關課程時就顯得很默然。
(3) 據筆者了解教育技術學導論的上課形式多為聽講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導致一是教師不能有效的解決學生之間認知負荷的差異;二是學生不能有效地使用認知資源、認知容量,學生能夠施展的認知策略非常有限,這些都不利于信息的內化。
鑒于此,筆者認為:第一、可以在教育技術學導論這一課程開設之前先開設教育學、心理學這樣的專業理論課程,如在第一學期開設教育學課程,在第二學期開設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按照認知負荷理論的觀點,這樣的課程設置有其益處。也就是學生在學完教育學基礎理論之后,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長時記憶中就會存儲與教育學相關的“圖式”,此時再去學習其他的專業基礎課如教育技術學導論,如在短時記憶中涉及到教育學相關的知識,那么就可以將長時記憶中相關的“圖式”調出,便于學生快速理解新知識,從而可以做到知識的逐步掌握。而本校在該屆未設置教育學與心理學這兩門課程筆者認為有其不合適的地方。第二、教育技術學導論的共同度較低筆者認為和開設的基礎理論課稍少有關,作為教育技術專業的本科生,基礎理論的扎實牢固是必要的,而本校所開設的教育技術基礎理論課有些少,需補充像教育技術學這樣的核心專業課。第三、理論課教學也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模式,多與實踐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實踐來體會教育技術學的含義。比如可以分成小組學習其中的章節,然后每一個小組出一位代表發言,講述學習的過程、收獲及體會。也可以配備一些優秀的教學課件,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的課件制作與審美能力。
從表3中可以看出旋轉后第一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28.831%,而前三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1.241%,也就是說三個因子解釋了原變量的81.241%的信息。認為這三個因子可以解釋大部分信息。
3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3]
為了使因子變量更具有可解釋性,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了方差最大旋轉,得到了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4所示。從該表可以看出,公因子1由教育傳播學、教學系統設計兩門課程決定,命名為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 主要是有關教學設計的能力。公因子2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兩門課程決定,命名為:教育信息處理的能力。公因子3由教育電視系統、教育技術學導論兩門課程決定,命名為:媒體開發的能力。從分析結果來看可以說這三個因子是本校教育技術學專業七個學期學生的基本專業能力。
根據李龍[4]教授的觀點“教育技術學的本科生應具有的專業能力有以下六點:教學設計的能力;教育信息處理的能力;媒體開發、應用的能力;構建、維護物態教學系統的能力;研究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以之對照我們以上分析的結果得出的三個公因子也包括在應具有的六種能力里面,但缺少構建和維護物態教學系統的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教學。筆者認為,構建和維護物態教學系統這一能力對于教育技術本科生將來參加工作是必須的,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要安排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其次使學生具有科研開發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具備開拓創新精神也是本科階段需要對學生進行培養的必要專業素質。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也需注重此問題的考慮。另外,雖然管理能力是與平時參與組織工作自我鍛煉密切相關的,但也可在教學當中適當的涉及,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在當今這樣一個需要復合型人才的社會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4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前面我們研究了原變量與每個公因子的線性關系,最后我們就需要了解每個公因子與原變量之間的關系,即將公因子表達成各變量的線行關系,見表5因子得分矩陣,即因子得分函數的系數,據此可以得到下面的因子得分函數:
F1=-0.182*x1+0.527*x2-0.34*x3+0.659*x4-0.42*x5-0.232*x6
F1=0.672*x1+0.010*x2+0.539*x3-0.197*x4-0.061*x5-0.123*x6
F3=-0.113*x1-0.140*x2-0.071*x3-0.124*x4+0.492*x5+0.775*x 6
而由因子變量的協方差矩陣(略)可知這三個因子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除對角線上的元素值為1外,其他均為0)。到此,我們就做到了對變量的“降維”,且對新因子的含義有了一定的把握,對其組成也有了相應的量化指標,也就是每個因子都可以由各門課程所定量的決定。
四 因子分析的結論
以上我們對本校教育技術學本科生的專業課做了因子分析,并對其結果進行了探究。綜合以上所有的觀點,分析研究認為:本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總的來說達到了該專業的培養要求,而且據筆者了解本校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發展是較快的,在短短的9年內,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層次不斷上升,實現了從??频奖究圃俚酱T士研究生的跨越。但根據此次數據分析的結論本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也是存在一些缺失的。在本文第三節已有部分論述。
另外,根據筆者的訪談調查,有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第一、在教育信息處理能力方面,可以補充遠程教育學課程,因為它不但是教育技術學的主干課程,而且它對培養學生的教育信息處理能力是必要的。第二、在本科階段學習教育信息處理課程是必要的,但筆者了解到本校所用的教材有些難度,要求學生得有比較深厚的數學功底,而本科階段的非數學專業的學生是較缺乏這種數學素養的,筆者認為要想進行這樣的學習也可以,但要在開設這門課之前開設一門如概率學、統計學之類的課程。以有助于后續的學習。第三、教育技術學專業雖開設了較多的專業實踐課程但學生會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動手干活的能力不是很強,也就是學校提供的實際動手能力的機會不是很多;“教育技術學師范生主要的就業方向是學校教育,所以辦學過程中不單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加大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盵5]第四、從因子分析的整個過程來看,本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所開設的課程有些散,也就是多而不精,學生畢業后所精通的專長幾乎沒有。第五、培養學生一定的科研能力也是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專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虛擬科研項目,或者提供較簡單的科研練習,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讓學生積累一定的科研經驗。第六,在學習之余使同學們多參加一些學生工作,以鍛煉他們的管理能力。
最后,正如南國農教授所說,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立足于當代社會。因為筆者考察的是廣西地區的教育技術學的課程設置情況,就該地區來說課程設置應體現本地區的特色。即本土化發展。例如首先要了解廣西地區在電教工作方面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和其他地區有什么不同,這樣才能在課程設置上有所側重;其次現代教育技術科研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是西部必須認真抓好的一個重要環節,這當然也給廣西地區的教育技術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那么在我們的課程設置上就要體現這一任務,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五 結束語
本次分析調查僅采用本校的數據進行了研究,由于數據有限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希望給教育技術界的老師和同學提供一定的參考,提供一種分析問題的方式。當然更希望教育技術學的課程設置在廣西乃至西部地區有更好的發展。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還需業界人士在更全面的條件下進行系統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傅德榮,惠敏.教育信息處理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35-138.
[2] 張文彤.SPSS統計分析高級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5-70.
[3] 牛裕琪,何平.教學質量評價數據的多元統計分析[J].陜西工學院學報,2001,17(4):68-70.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軟件工程;團隊溝通能力
一、軟件工程課程引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理工科專業課由于涵蓋非常多的抽象理論和復雜計算公式,因此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往往把精力集中在理論和公式的講解和實際應用上,甚至多年的教學改革方向一直都致力于如何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強調工程認證、校企結合與項目驅動,忽略了理工科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類人文思想,導致部分很多優秀的理工科學生缺少了除了知識和實踐外的能力。美國麻省理工等四所大學提出了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它認為工科學生應具備CDIO,即構思、設計、實施、運作四方面的能力,它認為學生的能力可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等四個層面,其中工程基礎知識和工程系統能力是實際操作能力的基礎,應與社會發展對接;而個人能力和團隊能力,則強調了自我學習提高的能力和團隊內的溝通能力。這種工程教育的思想是歐美基于幾十年工程教學改革方法基礎上提出了,對新時代的理工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而作為軟件工程的學生,人際團隊能力尤為重要。一個軟件項目的實施要有科學的軟件過程方法、新的技術支撐,還需要項目團隊成員的通力配合。項目團隊包括需求分析人員、架構師、數據庫設計人員、項目經理、開發人員以及測試人員等等,學生不僅要具備在團隊內部的人際溝通能力,還要在軟件開發過程的各個環節互相配合,才能使得軟件產品順利上線?!盾浖こ虒д摗纷鳛檐浖こ虒I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之一,應立足學科理論、方法和專業知識體系基礎上,實現工科課程“課程思政”的目的,提高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人際團隊溝通能力。
二、提高團隊溝通能力在軟件工程課程中的探索實踐—以《軟件工程導論》為例
(一)結合軟件工程內容進行團隊溝通教育《軟件工程導論》這門課是教授用先進適用的軟件管理方法提高軟件生產率并提高軟件產品質量,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形式化說明技術、總體設計、詳細設計、實現、面向對象的設計、軟件項目管理等內容。在需求分析內容的講授中,為了清楚的了解客戶的需求,開發更為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軟件產品,需要與客戶進行溝通,此時可引入溝通的技巧、團隊溝通的原則以及溝通的分類,了解不同形式溝通的優缺點。在設計實現過程中,模型化方法則解決了與軟件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的溝通問題。在面向對象實現的講授中,為了提高程序的重用性、擴充性以及健壯性,應是所有程序開發人員相互配合,要在程序模塊編寫過程中,盡量不使用全局信息,降低方法與外界的耦合程度等等。在軟件項目開發的全過程中,不僅要使用科學的開發方法,在各個階段都可以引入團隊的知識,包括什么是團隊、團隊的培育、團隊執行力的提高以及團隊激勵和溝通方法等等內容。
(二)結合項目開發案例的團隊實戰《軟件工程導論》這門課一共64學時,采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結合的方法,有32學時用于理論教學,32學時用于實驗教學。實驗課則是利用分組實現案例的方法,完成一個項目從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到測試的全部內容,其中需求分析、詳細設計和測試是整體項目完成的3個關鍵階段,學時分配較大,編碼則交由學生課后完成。實驗課采用角色分工,通過角色扮演體會項目完成需要各個部分的相互配合,有項目經理,負責與客戶溝通,寫需求文檔;有技術經理,按照難易程度將項目各個部分分配給程序員。
(三)評價考核按照團隊劃分等級《軟件工程導論》最終的期末成績按照平時成績+實驗報告成績+期末考試成績三者加權構成。平時成績利用班課進行手勢簽到,然后利用活動、課堂表現和課外資源學習等積累經驗值,并結合云班課后臺數據,確定平時表現得分。實驗報告成績按照團隊考核,并按照團隊最終實驗報告質量,劃分實驗課成績等級,等級劃分為A+、A、B+、B、B-五類,表現優異的個人在團隊基礎分上做3到5分的加減分,最高不超過5分。由于實驗項目圍繞團隊開展,采用該考核方式,從成績導向上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個人考核和團隊考核雙向考核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個人是團隊的一部分,個人表現優異,積極貢獻,團隊考核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如果團隊一盤散沙考核等級低,個人表現再優異也難拿到高分,這就是考核評價的杠桿作用。
三、總結
該論文在《軟件工程導論》課程中,探索性實踐了課程思政。在內容上,結合軟件工程各章節內容,學習了團隊的基礎知識,并通過不同角色分工協作完成自選項目內容;在考核評價上,采用云班課的過程考核方式,從云班課后臺提取經驗數據,確定平時個人表現成績;從團隊實驗完成質量上確定團隊得分等級;用加權的形式展示了個人得分與團隊得分的關系,較好地發揮了分數的杠桿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對外合作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院校
眾所周知,地方高校是承載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的主體,身為地方院校首要目標就是地方高校必須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適合地方發展,服務地方的高素質人才。而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間,對自然資源以及簡單地重復性勞動力依賴正逐年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經濟發展模式。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這要求各地不僅要有高素質的科研開發人才,也要求有懂技術,懂操作,能將各種高新技術熟練運用于生產工作中的應用型人才。這也是我國今后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合肥學院正是順應這一經濟發展趨勢,自2008年起提出了“地方型、應用性、國際化”的地方高校辦學目標。目的是為了在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以新型辦學思想為宗旨,大力培養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加大學校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同時增強學校教學的競爭力和學生就業率。
合肥市政府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加大同韓國各地區的經貿、教育、外事往來。合肥學院根據這一情況,以服務地方為目標,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指導思想,創新性的同韓國大學合作,引進了2+2教育模式,于2007年報省教育廳批準,正式創辦了朝鮮語2+2專業(即國內學習兩年后,赴韓國學習兩年,后簡稱2+2專業),這也是合肥學院第一個與韓國大學共建的高等教育本科專業。
合肥學院外國語言系當時根據學校的辦學方針,同韓方合作院校韓國順天鄉大學(后簡稱順大)共同商議專業建設相關內容。在最初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即突出了教學實踐環節,社會體驗環節,國際合作環節,從創建伊始,就與普通高校一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現出極大的不同。
在討論設立專業課程的過程中,韓方坦言在韓國及各跨國企業和用人單位中,最受歡迎的人才應該是具備“外語+能力”的這種知識模塊組合。相比較單一的外語類專業,要達到這樣一種知識層面,無論是知識的廣度還是深度都相比普通外語類本科專業高出不少。順大也非常重視這次合作辦學,多次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同我方合作的范圍也從最初的語言類合作辦學,拓展到人文、理、工科三大類共二十多個專業。最后完成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從后兩年的語言學習變為學生赴韓國后選擇一門專業課進行學習。從而使2+2專業真正做到了學科交叉,跨系培養。
對于學生前兩年在國內學習的相關課程,我們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改革措施,使2+2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相對于一般語言類本科專業有了大幅度的改革。
一、重視基礎課程建設
為了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的課程架構,2+2專業目前的核心課程包括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為了保證本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我們重點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進。
(一)抓好基礎課程教學的質量
對于2+2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按照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外語系與思政部、體育部、基礎教研室,教務處等相關教學單位協商,根據2+2專業時間短,任務重的特點,研究制定了思政課、大學生心理健康、體育課俱樂部等多項相關課程改革,為學生開設了相關選修課程。把思政課改以集中時間授課為主,以大學生三下鄉等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思想匯報、專題討論、學期論文等方式代替傳統考試。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中復雜且不實用的編程語言類課程改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網頁制作課程。傳統的體育課以俱樂部形式替換,學校共為學生開設了:健身、瑜伽、健美操、街舞等多種俱樂部。學生按照自己興趣選擇加入。這些課程的設置,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德智體三個方面為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抓好專業基礎導論課程建設
為引發其對于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發掘其學習潛力,我們創新性地引入導論課的課程學習。
導論課以大一學生為對象,就專業課學習的方法、大學生的心態、大學的教學方法、專業課程設置、評判方法(合肥學院N+2考核制度)等方面予以詳盡的介紹。目的是強化學生對于本專業的認識,幫助學生提高對專業課程認知的完整性,幫助學生轉變從中學以來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大學學習習慣和心態。保證學生對本專業學習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清晰的個人發展主線。
(三)做好教學質量跟蹤反饋制度
在保證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這一培養原則,從2+2專業創立伊始,外語系就制定了教學質量跟蹤反饋制度。
每學期根據學校要求進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的同時,本專業會在班級內部就每門課、每個代課教師,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生滿意度共三大項,六小項進行評分。評分人員除系部教師外,2+2專業全體學生都要求參與,并提出意見及改進建議。系部根據反饋的內容召開教學反思會,就下一步改進教學質量和課程內容設計進行討論,并拿出切實可行的教改方案來。多次評分落后的教師,經系部教學督導組查實后,要求限期整改,嚴重者停課反思。通過這一制度,加強了2+2專業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使一個新設立的專業在教學質量上短期內能得到快速提高。
二、重視第二課堂建設,加強學生個人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以應用型方針指導學生進行基礎課程學習的同時,系內也同樣重視第二課堂內容及內涵建設。以應用型為指導原則,推進應用型教學中的時間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通過校內社團活動,進行廣泛的社會服務
志愿者活動、校園文化節等方式,促使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加深理解,增強其團隊意識和組織活動能力。通過各類學術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于表現自我,團隊榮譽感,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操作能力,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設立第五學期制,引導學生加強社會體驗和學習反思
在原有的大學本科四年制8學期的基礎上,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于大二第4學期結束后的暑期階段,設立第五學期制度,是為“認知實習”學期。學生需要在兩個多月近十個星期的時間內,以個人為單位,在社會上完成從尋找實習單位到完成實習及最后實習論文的整個學習內容。
這一創新性的制度使學生在大學學習中期便能及早感知社會,了解社會,熟悉企事業單位的運作模式,充分理解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使學生能從認識自己專業學習內容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入手,明白自己學習方式和內涵的不足以及下一步改進的方向之所在。
通過認知實習階段的學習,學生明顯對社會有了更深的認知,對所學習專業知識有了更深的體會。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適應能力,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有助于養成促進個人發展的良好學習習慣和獲得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并且通過和社會生活的對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的理論知識在今后與實際運用結合得更緊密。
三、重視對外國際交流
2+2專業創立伊始,國際化特色便相伴而生。整份人才培養方案就有韓方順大教務人員參與其中。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突出這個國際化特色。
(一)建立國際化的資源共享機制
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2+2專業在選定教材,教學內容時便充分參考吸收了順大的許多建設性意見。首先,通過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和視頻,建立了流程的交流平臺,定期交流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韓方在當時教材選用上提供了許多極具參考價值的書目,大大拓寬了中方教師的視野和選材范圍。并且在教學中,注意吸收韓國當代社會熱點內容和時尚話題,所以在中方教學中始終能引導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向。韓方也通過這一交流渠道,定期了解中方學生的學習水平,依據學生語言水平的不同給予相對應的輔導,并且在韓國大學中為中方學生練習了韓國學生作為語言學習的筆友,以郵件形式互相輔導學習。
(二)利用國外資源,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國際化學習氛圍
利用兩校合作辦學這一平臺,2+2專業向順大申請一位常駐外教的形式資助我方辦學。韓國順大每年選拔一位韓國老師來我校任教,專業化的教學水平使學生從進校伊始便步入國際化教學軌道中。并且順大每學期至少選派一位韓方教授來我校為學生做學術報告,內容涉及:韓國傳統文化、韓國神話起源、韓國企業概況、韓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韓國文學等多方面內容,極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其學習興趣。
(三)創立國際化教學品牌
在順大的資助下,兩校于2008年創立了順天鄉杯韓國語演講比賽。截至今年,這一當初校級規模的演講賽事已經演化為安徽省省級演講比賽,參賽隊伍涵蓋了安徽省省內近十幾所高校,成為安徽省韓語專業每年一度的學術盛會。去年韓國駐上海領事館也派專人前來觀摩,對兩校合作取得的成績表示了積極地肯定和贊揚。
通過這一賽事活動,不僅在安徽省內打響了合肥學院朝鮮語教學的名聲,也使許多韓國人了解了合肥學院在語言教學上取得的成績。
合肥學院外語系朝鮮語2+2專業通過提升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加強第二課堂內涵建設以及國際化交流,在度過了創立伊始的艱難后,如今已邁入正常發展軌道。
五年來,先后有三屆共五名學生在順天鄉杯韓國語演講比賽中獲獎,其中近連續兩屆均蟬聯一等獎,優秀參賽者更被韓國順天鄉大學收錄入校史發展冊中。在語言水平的韓國語能力等級考試(簡稱Topik考試)中,2+2專業學生只經過兩年專業學習,在Topik考試中級水平通過率上,從2007年24%的專業四級通過率到2011年65%的專業四級通過率,而中級通過率更是高達83%。2011年朝鮮語教研室獲得校級教研室管理質量獎。而在韓國學習期間,2+2專業學生更是打破了在順大沒有中國學生獲得全額獎學金的記錄,先后有近14人獲得全額獎學金,深得順大各級教學人員稱贊。2+2專業學生畢業后在無論是在韓國工作、深造,還是回國工作、考研,均創造了零失業的記錄。
這一系列成績說明朝鮮語2+2專業所采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實踐檢驗,卓有成效,教學效果良好。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并實施這一教學模式,使之成為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的重要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