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5: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基礎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中醫護理學;教材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8-0156-02
在《中醫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筆者深深感到中醫學的傳承關鍵在于臨床實際應用。做好高職中醫護理的“教、學、做”,掌握技能操作,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培養高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教學之重。筆者認為,首先教材的選擇舉足輕重,既要讓學生了解傳統醫學的精髓,還必須激發學生學習掌握技能的熱情。編寫教材以及進行課程開發必須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工作技能為主線,對課程進行優化銜接、有機整合和合理排序。課程整合要打破學科界限,本著強化能力、優化體系、合理組合、尊重規律、縮減課時的原則進行,不必考慮內容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應突出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先進性和適應性。
以中醫理論為基礎,
掌握中醫學的特點
中醫護理教材首先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突出中醫學的特點。中醫護理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思想,用中醫護理技術對病人及健康人實施調護,以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減輕病痛為目的。可以參照現代醫學理論,但絕不能強搬硬套。中醫概念要清晰、條理要分明。中醫護理是以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思維,分析人體的生理、病理,以藏象理論為中心,以功能現象為特征,辨證研究人體的功能現象。
真正讓高職學生了解傳統中醫護理,就必須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還要認真了解中醫學幾千年的發展史,體會到岐黃之術是我們祖先千百年來的經驗積累和智慧結晶。當然,在臨床上實施中醫護理術也是對現代護理的補充。
以整體護理為綱要,
以點帶面分解實施
中醫護理學應該體現出整體觀念理論,要以整體護理為綱要,結合自然界變化規律,建立人體臟腑有機一體的理念,杜絕“一癥一護”的狹窄思維。脫離整體施護的單一護理不是中醫護理學的精髓。
整體護理是在中醫整體觀念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孕育著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的理念。整體護理體現在臨床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多方面。
整體護理,既重視人體內在生理、病理的特點,又重視邪氣與正氣的關系;既重視疾病在臨床征候表現中的辨證施護,又重視針對疾病本身特有的病因辨證地求因施護的特點。不僅注重局部病變,更強調從心理、情志、飲食、起居等方面調護。
以基礎護理為準則,
完善急救手法措施
高職護理課程都是以基礎護理課程為奠基,延伸到臨床各專科護理。然而,醫學護理學種類繁多,臨床分科護理則有各自的特點,但都建立在基礎護理之上,以基礎護理為準則,把基礎護理的原理、方法貫穿于臨床各科護理之中。像護理職業道德、護理原則、護理規范等。中醫護理學是在基礎護理學的基礎上,完善護理中的應急手法、護理手段,采取像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特色治療護理措施,彌補現代醫學護理的缺遺,使幾千年傳統護理方法得到充分的發揮運用。
在急診中,運用針灸、推拿等措施,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奇效。如針刺開竅醒神、針麻手術、手法捋筋整骨、刮痧放血瀉火解毒等。再如康復過程中慣用的推拿手法,幫助病人調整氣息、平衡氣血陰陽、緩解病痛、恢復體力,都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護理方法。通過運用有特色的中醫護理方法,既弘揚了中醫古老的岐黃之術,使之造福于人類,又彌補了現代醫學護理的不足,古為今用,中西合璧。
以傳統護理為特色,
實施傳統護理手法
中醫護理學的特點是辨證施護,以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為理論指導,關注因人、因地、因時的護理準則,根據臨床各科的特殊病人,實施傳統護理手法。
中醫護理學不同于現代醫學護理,但并不沖突。二者相互為用、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各盡其能。如骨傷科的康復推拿護理;中風病人后期的針灸康復;中藥保留灌腸緩解腹脹、腹痛以及毒素的排泄代謝;婦科常用的中藥離子導入。再如傳統的刮痧法、放血法、熏洗法、拔罐法、冷敷法等,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中,方便、實用、有奇效,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中醫護理學重點在于技能操作。只有具有熟練的技巧,臨床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因此,理論與技能操作學時以1∶1為合適,只有多動手才能熟中生巧,尤其是針灸、推拿等,應經常訓練、反復鉆研、不斷探索操作規律。
以強化技能培訓為
重點,修正教材編寫思路
高職護理人才培養除了掌握基礎常識外,主要是對中醫??谱o理技能的培訓。中醫護理技術像針灸、刮痧、拔罐、推拿、藥熏等種類繁多。多年來,這些技能只有中醫師掌握,護理人員僅做配合。古往今來,中醫臨床醫護是不分開的,因此,醫護分家的體制不適合中醫臨床的需要。
高職中醫臨床護理學員必須掌握、應用傳統的護理治療技能技術,發揮傳統中醫的特色,更有效地完成護理工作。所以,培訓高職中醫護理學員的傳統技能,必須打破醫護分家的西方醫學模式,真正讓中醫護理人員配合中醫臨床醫生,共同解決治療、康復、保健及愈后的問題。
學習中醫護理技能,要以實際操作為主,手法練習應貫穿在學習過程始終。像針刺手法練習、推拿手法練習、刮痧拔罐工具的選擇應用、中藥透入操作、中藥熏洗方法等等。教材中除了理論講述外還要配合課件的應用,以增強直觀印象。教師的演示操作與學生的操作練習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貼近臨床、貼近崗位、貼近實際,使高職護理學員縮短學習與實踐的距離,有針對性地培養實用人員。
《中醫護理學》教材具體應分為兩大模塊:一為中醫常識,包括傳統醫學的發展及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傳統醫學的精髓,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炎黃子孫的榮譽感。只有了解掌握了中醫理論基礎,才能應用和指導臨床實踐。二為技能培訓練習。以演示、觀摩、操作練習為主,讓高職中醫護理學員真正掌握中醫傳統的技能技巧,服務于臨床應用。
課程的開發必須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工作技能為主線,對課程進行優化銜接、有機整合和合理排序。課程整合要打破學科界限,本著強化能力、優化體系、合理組合、尊重規律、縮減課時的原則進行。
筆者在《中醫護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先后研讀讀了幾個版本的《中醫護理學》教材,感覺在講授時都很不適應,為什么不適應呢?筆者認為,首先,教材的格局較亂,既有中醫印象,又有西醫痕跡;既有基礎護理內容,有摻雜著臨床護理知識;只有個別病案的護理,缺少整體護理的常識;基礎護理理論要求太多(像護理道德、護理準則、護理規范等),技能護理操作太少(像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具體練習)。其次,教材與《大綱》相脫節,高職護理學員將面臨著國家“執業護士考試”,而考試大綱內容是其重點。再次,課時分配缺少實用性,理論知識與實踐練習的學時比例失調,還是安排為1∶1為佳?;A護理課內容也不應出現在專科護理學中,要減少不必要的重復。
《中醫護理學》是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教材,培養高職學生中醫護理的技能技巧。以實際、實用出發,按照中醫的基本特點和原則,傳承傳統醫學的精華,使中醫護理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崗位,為護理工作拓寬思路,充實臨床護理業務。
參考文獻:
[1]張春明.老年中醫保健[M].長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9.
[2]周琦.中醫護理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郭靠山.中醫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金玉忠,李云端.中醫學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5]姚軍漢.中醫護理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6]周萍.中醫基本常識與針灸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7]奚中和,俞大祥.中醫學概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衛生廳、省中醫藥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為廣大農村提供中醫醫療技術和預防保健服務,滿足農民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鞏固完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網,促進農村中醫工作全面發展。
二、創建目標
從2013年12月份開始,以《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區)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為標準,利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以區中醫院為龍頭,以區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中醫科為樞紐,以社區衛生服務站和農村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中醫醫療保健服務網絡,逐步建成中醫機構設置合理,設施配套,??铺厣怀?,集預防保健、醫療科研、康復促進、健康教育于一體的中醫服務體系,以簡便、高效、優質的服務,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提高的中醫醫療保健需求。通過精心組織,宣傳發動,狠抓落實,強化重點,規范管理,力爭在2015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創建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區工作。
三、各單位職責分工
(一)區財政局:中醫藥事業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占全區衛生總事業費10%以上,或近3年年增長比例高于衛生事業費的增長比例,用于中醫藥基礎條件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中落實一定比例用于中醫藥預防保健工作。
(二)區發改委:將中醫藥工作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項目投入上給予傾斜。
(三)區衛生局:1.將中醫藥納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協調制定區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并積極協助組織實施。2.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有分管負責人,配備專職干部,分管領導和專職干部熟悉中醫藥政策、中醫藥管理知識和中醫藥工作情況。3.把中醫先進區創建工作納入各級醫療業務單位的年度考核內容以及院長績效考評內容。4.制定全區中醫藥工作發展規劃以及中醫藥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健全區中醫藥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目標管理。5.定期召開中醫工作專題會議,調查研究全區農村中醫藥工作開展情況,安排部署整改措施,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6.督促指導醫療機構的中醫建檔建賬工作,建立健全全區中醫藥工作綜合臺賬。7.負責實施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
(四)區人社局:制定中醫藥人才引進方案,對中醫藥人才引進采取傾斜政策,充實補齊中醫藥人才缺口。把中醫藥適宜技術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鄉合作醫療報銷范圍并適時提高報銷比例。
(五)區藥監局:加強醫療機構和藥品市場的中藥質量監管。
(六)區中醫院:1.床位數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要求。2.一級臨床科室達到10個以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眼科、針灸科、推拿科、肛腸科、皮膚科等)。3.醫院和臨床科室命名規范,符合《關于規范中醫醫院與臨床科室名稱的通知》要求。4.設備配置符合《中醫醫院設備配置標準》要求,積極配置中醫診療設備。5.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從服務理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體現中醫藥文化的特點。6.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中藥煎藥室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7.信息化建設達到《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范》要求。8.區中醫院院級領導班子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60%;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比例不低于60%;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60%。9.開展3個市級以上中醫特色??茖2〗ㄔO(含針灸理療康復特色??疲纬蓛蓚€以上在我區有影響的中醫???專病)。10.急診科(室)具備常見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常見危急重癥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11.制定并實施各臨床科室常見病及中醫優勢病種中醫臨床診療方案。定期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及評估,優化診療方案。12.中醫類別醫師熟練掌握本專業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含中醫診療技術操作及常用中藥方劑應用等)。13.積極采用中醫非藥物療法,開展中醫診療技術項目(以醫療服務收費項目計算)不少于60種,中醫非藥物療法人次占醫院門診總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14.住院病案甲級率達到90%,中醫處方書寫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要求。15.積極使用中藥飲片,門診處方中,中藥(中藥飲片、中成藥)處方比例不低于60%,中藥飲片處方比例不低于30%。16.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17.在區中醫院設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有專門的示教室,配置視頻會議系統、錄音錄像等設施設備,制定完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制度,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18.建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師資隊伍,并以師資為主要成員成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專家指導組,建立長效的業務指導機制。19.分層分類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1)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一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基層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推廣臨床簡易、安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成藥合理應用知識。(2)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二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基層中醫類別醫師和以中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推廣針灸、刮痧、拔罐、敷貼、推拿、熏洗、耳壓等臨床常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3)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三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區中醫院中醫類別醫師推廣平衡針、鈹針等中醫藥新技術。20.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應用中醫藥康復手段,結合現療方法,對中風后遺癥、肢殘等疾病進行康復治療。21.區中醫院設立中醫預防保健科室,積極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并對鄉鎮衛生院中醫預防保健工作進行指導。22.開展中醫藥人員和鄉村醫生知識與技能培訓,有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有具體培訓計劃和措施,并注重培訓的正規劃、系統化,近3年轄區內區醫院、區中醫院、鄉鎮衛生院、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人員均參加一次以上培訓,培訓率達到100%。23.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服務。負責資料提供和組織鄉鎮人員培訓。24.農村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于90%,對區中醫院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區中醫院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5%;區中醫院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85%。
(七)區人民醫院:1.中醫臨床科室達到《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要求。2.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中藥煎藥室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3.門診、病房等診療工作中執行有關中醫藥標準規范,開展中藥飲片、中成藥、針灸、推拿等不少于4種中醫藥服務。4.中醫臨床科室病床使用率大于80%,門診日均中藥飲片處方數和中醫非藥物療法人次占本科室門診人次比例不低于70%,日均門診人次占全院日均門診人次比例不低于5%。5.建立并完善中醫臨床科室與西醫臨床科室的會診、轉診制度以及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把中醫藥服務拓展到西醫臨床科室。全院平均西醫臨床科室申請中醫會診次數大于6次/月;請中醫會診的西醫臨床科室占全院西醫臨床科室的比例大于80%。6.農村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于90%,對區人民醫院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區人民醫院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5%;區人民醫院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85%。
(八)鄉鎮衛生院:1.全區鎮衛生院均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達到《鎮衛生院中醫科基本標準》要求。2.90%以上鎮衛生院須設立1個以上中醫診室和1個以上其他中醫臨床診室(包括針灸、推拿、理療、康復、養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設置,在裝修裝飾上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3.根據中醫臨床診室設置情況配備中醫診療設備,包括針灸治療床、推拿治療床、推拿治療凳、針灸器具、火罐、TDP神燈、中藥霧化吸入設備、刮痧板、電針儀、艾灸儀、智能通絡治療儀、頸腰椎牽引設備、中藥熏蒸設備等。4.設置中藥房,配備中藥飲片柜(藥斗)、藥架(藥品柜)、調劑臺、藥戥、電子秤、消毒鍋、標準篩等,配備中藥飲片不少于300種;提供煎藥服務。5.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比例不低于20%。6.鄉鎮衛生院能提供基本的中醫醫療服務。7.鄉鎮衛生院門診中醫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數占全院處方總數比例不低于30%。8.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居民不同體質開展健康指導,并在居民健康檔案中予以記錄。9.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服務。鄉鎮衛生院能運用中醫藥理論知識,在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運動鍛煉等方面,對農村居民開展養生保健知識宣教等中醫藥健康教育。10.農村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于90%,對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鄉鎮衛生院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5%;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85%。11.針對農村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亞健康人群等重點人群制定中醫藥保健方案,指導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功法、體質調養等養生保健活動。12.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開展不少于3種慢性病(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骨關節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對農村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中醫藥行為干預。13.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九)農村衛生室:1.至少配備電針儀、TDP神燈和中醫治療包(箱)(內含針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條等)等中醫診療設備。2.40%以上的農村村衛生室配備中藥飲片不少于100種,或者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配送;其它農村村衛生室配備中成藥不少于50種。3.每個農村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醫為主或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4.農村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于90%,對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5%,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85%。5.每個農村村衛生室采取多種形式舉辦中醫藥預防保健科普宣傳,每年不少于4次。6.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數占處方總數比例不低天30%。7.農村居民中醫藥常識知曉率不低于90%,對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5%;農村村衛生室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85%。
(十)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1.將區中醫醫院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將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科、農村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作為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必備條件。2.將中醫藥服務項目(包括中醫藥適宜技術)、中藥品種(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新農合補償范圍。3.制定降低中醫藥服務起付線、提高補償比例等鼓勵政策,補償比例提高不少于10個百分點,引導參合農村居民選擇應用中醫藥服務,制定應用中醫藥治療優勢病種的鼓勵政策。
四、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13年12月28日-2013年1月30日):成立區創建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區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制定創建工作相關政策和措施,召開省級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區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各責任單位制定工作方案并召開本單位創建工作動員會,營造創建氛圍。
(二)實施階段(2013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分解指標,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根據工作要求分年度對各責任單位的創建工作進行考核,實行創建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各責任單位按時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各項指標均達到要求。
關于吃中藥的注意事項,人們已經談論太多了。不是嗎?打開雜志,瀏覽各大網頁,總有一些內容是與中藥相關的。中藥,這是關注健康、養生的大國國民繞不開的一道命題。尤其是,中醫中藥在這一國度沉浮了幾千年,積累下沉甸甸的一疊歷史,擁有最深刻的文化內涵與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但我們仍然選擇不厭其煩地介紹中藥。每一次介紹,有人會記得,有人會遺忘;有人學到很多,有人邊學邊扔。總有這樣那樣的緣由,讓我們一次次提起中藥,就像耐心無限的小學老師在對孩子們重復進行啟蒙訓練。
說到底,中藥的使用,這些都是常識。常識性的知識,是需要被一再強調,一再重復,一再灌輸的。常識,是需要掌握的。
在這種意圖的驅使下,便有了你眼前的這篇文章。你可以作出的選擇有二:一是翻過這一頁,把它拋在你的腦后,就像拋棄在歷史那浩如煙海的文化垃圾堆中;二是坐下來認真閱讀,繼續當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科普愛好者,說不定你還帶著點兒熱愛中醫的勁頭,你的懷抱又一次打算向著這幾千年的中醫文明而熱忱敞開。
這篇文章,只為打算執行第二種方案的人而存在。
泛泛來說,吃中藥要有效,需要三個層次,我們不妨稱之為三個境界:第一,遇到好醫生,對你正確診斷,辨證用藥;第二,你能按照醫生開的藥方得到正確的藥物組配,這里,起到決定性因素的是藥房的藥劑師,或者藥店店員;第三,你能做一個乖乖聽話的病人,遵醫囑服藥,并且避開那些可能會犯的禁忌。
這些禁忌中的有些條款,醫生和藥師們可能已經對你反復叮嚀過,有些可能未必有人跟你提過,這不是說他們不負責任,而是他們太忙,可能忘記,有一些內容,他們甚至認為這簡直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很遺憾,你恰好就不知道。這當然不是說你不是地球人,你肯定拍著胸脯說:“如假包換!”只是,也許醫生和藥師們,把你想象得太淵博了些。實際上,你和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上醫院的人一樣,很多都不知道。
所以,你翻開了這篇文章——你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人,需要在醫生和藥師之外,接受我們這樣一個渠道來普及這些常識的人。就是你了,沒錯的。
有些吃的是中藥
言歸正傳。
中國遍地是美食。當你攜帶著中藥預備在美食的海洋里徜徉一番時,你沒準兒會遇上些礁石,觸上點霉頭。中藥有藥食同源的文化內涵,食物在另一程度上就是藥物。而且,中醫講究辨證,吃什么藥,禁忌什么,都是有講究的,不是一味地避開或者逢迎。
白蘿卜
白蘿卜真是太喜聞樂見的食物了。它相貌平平,悶聲不響,在食物里卻是個可以百搭的類型。
白蘿卜性屬行氣化痰藥,有個通俗說法叫白蘿卜“破氣”。顯然,它可以理氣、下氣,用來消解腸胃脹氣很合適,不過氣虛的人可能就要盡量少吃白蘿卜了。
另外,服用溫補藥材時,不適合吃白蘿卜。因為白蘿卜能消耗能量,容易降低藥物療效,和補藥一起吃,會降低補藥的功效。特別是補氣的人參、黃芪,是不適合與破氣的白蘿卜同吃的。否則,一邊補氣,一邊破氣,一切都是徒勞。
辣椒
中醫認為,生病期間飲食要清淡,避開辛辣、刺激、煎炸等食物,首當其沖的當屬辣椒。
假如你在服用一些清熱解毒的寒涼性藥物,比如大黃、黃連、黃芩等時,那么就更加不適合吃辣椒了。辣椒會增加熱象,會抵消這些涼性藥物的療效,寒熱夾雜,不但徒勞,也相沖。
除了辣椒,像羊肉也屬于溫補食物,在服用寒涼藥物時盡量避免食用。
冰凍食物
大千世界,相生相克的例子很多。有寒性藥物就有溫補藥物,同樣的,有燥熱的食物,就有寒涼的食物。冰凍食物、生冷食物,就不適合在服用溫補藥材期間食用。正常情況下,攝入的食物溫度過低,會影響消化吸收,從而讓身體的新陳代謝變慢下來。其實,這也是熱帶地區的人總是不容易長胖、常年消瘦的原因,因為溫度高會讓新陳代謝加快。
糯米
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少吃糯米,這也算是常識。因為糯米屬于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是正在服用健脾、養胃等藥物的人,還是避開糯米吧。糯米不利于消化吸收,容易增加腸胃負擔,也會影響藥物療效。
海鮮
對海鮮過敏的人不在少數。其實這是因為,海鮮在中醫中屬于“發物”一類。所謂發物,就是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所以很顯然,過敏體質的人,比如由于皮膚過敏正在服用藥物的人,就不要貪一時口舌之欲吃海鮮了,免得加重病情。
有些喝的是中藥
作為一個世俗之人,可能免不了的哲學命題是:活著最大的追求是什么?享樂主義者果斷地認為,吃喝玩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舌尖上的中國》火了,美食家蔡瀾的書一本接一本出版了。歸根結底,在紅塵日子中,每天活躍著數量如此龐大的吃貨群體,這內里的消費市場潛力驚人。
但是,在吃中藥的日子里,有些吃的你吃不得,有些喝的你也喝不得。
茶
茶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享有最廣大的粉絲團。綠茶、紅茶、茶、普洱、鐵觀音、龍井、碧螺春、老君眉、六安茶……名目繁多,數不勝數,真要認真列舉,一天一夜也不夠時間。
吃中藥時,得避開茶水。
茶本身具有藥性,而且茶的性質比較苦、寒涼(紅茶相對綠茶性溫一些),在服用補血、補氣等補藥時,如果喝茶,茶中含有的鞣酸可能會跟補藥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的吸收,從而影響藥效發揮。
另外,有種說法是隔夜茶更為寒涼,有人喝了隔夜茶會胃痛。
同時,服用一些鎮靜、安神類的藥物時,也不要喝茶。因為喝茶可以提神,抵消藥物的療效。
而且,茶水喝多了會稀釋血中的藥物濃度,也會影響藥效發揮。
牛奶
牛奶絕對是居家旅行、強身健體、男女通用、老少咸宜的營養飲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鈣質,可以為人體補充營養所需。
但牛奶可能會和中藥中的某些成分結合,包裹胃壁,導致人體無法消化吸收,直接排出體外。因此,有些人因為吃中藥時喝牛奶而拉肚子。
果汁
水果在中醫眼中被定義為生冷食物,性偏寒涼。所以體質本就寒涼的人,不適合吃太多水果,如果要吃,也盡量不要選擇性質寒涼的水果,如西瓜。
水果打成果汁雖然口感很好,但是果汁的酸堿度可能會改變藥性或者血中藥物的濃度,所以在吃中藥時不要喝果汁。
糖水
糖本身具有藥性。紅糖溫補,白糖涼補。吃中藥時喝糖水,也容易改變藥性,造成涼熱紊亂,打亂治療。
本課題基于臨床醫學專業需求,設計重點教學內容,將課程特征和學生的基本特點緊密結合,靈活改革現行的教學模式,實現“因專業需求施教”,注重體現實用性原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滿足學生從自我專業角度出發實現對本課程學習的需要,為醫學生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中醫理論基礎,同時滿足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诖耍P者對我院臨床醫學專業中醫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對方藥及中成藥教學內容進行了部分調整,效果顯著,現將研究情況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
1.1調查對象
以我院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100名學生作為2009級實驗班,并在相應年級設相同人數作為對照班;選擇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200名學生作為2010級實驗班,并在相應年級設相同人數作為對照班。
1.2教學內容調整
(1)實驗班主要講述中醫基礎理論部分,包括緒論、陰陽、氣血津液、臟俯、病因、病機、四診(主要是問診)、辨證等相關內容,重點講解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和辨證,粗略介紹中藥常識與基礎理論、方劑學基本理論。課時安排上壓縮基礎部分的課時,增加辨證和中藥及辨證選用中成藥部分的課時,選用大量臨床病例,將中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重點介紹101種常用中成藥的功效特點、常見中成藥的臨床應用范圍,為便于學生日后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合理使用中成藥,在教學中還增加了辨證選用中成藥能力的訓練。
(2)對照班教學內容:遵照原有教學大綱,主要講述中醫基礎理論部分,包括緒論、陰陽、氣血津液、臟腑、病因、病機、四診(主要是問診)、辨證等相關內容,重點講解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粗略介紹中藥常識與基礎理論、方劑學基本理論。
1.3評價方式
(1)授課結束后,以問卷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調査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教學內容調整的認可程度、對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對教學方法的改進意見等幾個方面。
(2)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中醫學考試成績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13.0乃軟件統計,分類數據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效果評價
2.1問卷調查
2009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各100人,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70。2010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各200人,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9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9%。問卷結果顯示:(1)對于西醫院校中醫學課程的開設,實驗班和對照班100.0%的學生都認為有必要。(2)認為在教學中最需要加強的內容是中藥和方劑的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58.7%和49.8%。(3)認為在中醫學教學中有必要講述臨床常用中成藥的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83.4%和70.0%。(4)認為通過中醫學的學習應該辨證選用中成藥的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91.3%和68.0%。(5)認為在教學中應該結合臨床病例和課堂討論來講述中成藥辨證運用的學生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89.1%和78.0%。
2.2學生成績分布(見表1—2〉
3討論
3.1增加中成藥教學內容的重要性
對于西醫院校來說,不僅要培養多學科醫生,而且還要從國情出發,注重培養西醫學生的中醫臨床技能。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一種趨勢,是時展的要求,患者往往需要中西藥配伍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實踐表明,中西藥合理聯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優于單用中成藥或西藥,合理配伍中西藥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問卷調查顯示,西醫學生認為學習中醫學課程是必要的。
中成藥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療效好、不良反應少、便于貯藏、攜帶方便、隨時可以取用等優點。西醫院校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醫學生,作為西醫,一般不直接開具中藥方劑,而是選用簡便的中成藥。有調查顯示,西醫醫院85%以上的醫師經常使用中成藥,且中成藥使用總量遠高于中醫科,但西醫醫師往往辨“病”論治,致使藥不對證,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對中醫的發展有不良的影響。隨著中藥的廣泛應用,中藥毒副作用的報道日漸增多。此外,中西藥不合理聯合用藥、中藥之間不合理用藥等問題屢見不鮮。
隨著中醫藥自身優勢的凸顯,大量成方制劑被應用,藥物品種不斷增加,新劑型不斷推出,中成藥正在醫療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認識、了解中成藥的相關知識,掌握合理使用中成藥的基本原則,防止和減少中成藥的不良應用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醫學教育中,要不斷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轉變?,F行的西醫院校中醫學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包括中醫基礎、診斷學、中藥、方劑學、內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多學科內容,在短短的60個學時內,教師只能著重介紹中醫最基本的概念,對于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中藥、方劑等內容則淺嘗輒止,從而造成學生不愿學、教師不想教的尷尬局面,因此,在中醫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中成藥知識的傳授,尤其要加強學生辨證運用中成藥能力的培養。問卷調査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中成藥知識是有需求的。
3.2調整教學內容,運用案例教學法,加強辯證運用中成藥能力的培養
筆者在教學中,強調應按照辨證論治的原則合理用藥,辨證選用中成藥是使用中成藥最基本的原則,也是中成藥取得療效的關鍵。辨證施治是中醫學的精髓,每一種中成藥都有其自身的適應證,在教學中反復強調應用中成藥應該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尤其應按辨證施治原則用藥,而不能簡單按藥品說明書上的適應證不經辨證盲目用藥。如感冒在中醫看來就有風寒、風熱、暑濕等多種,風寒感冒宜選用辛溫解表藥(如通宣理肺丸、九味羌活丸等〉,風熱感冒宜選用辛涼解表藥(如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等),暑濕感冒宜選用祛濕解表藥(如藿香正氣丸、藿香正氣水等),如果不辨證施治,有時不僅不能奏效,反而使病情加重。使用中成藥時應注意“異病同證”或“同病異證”等情況的辨證論治,合理應用中成藥。
筆者教學時充分考慮到臨床實用的需要,大量采用教學內容與實際病例相結合的方式,即案例式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將中醫理、法、方、藥融會貫通,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已學過的中成藥知識,又加強了其臨床辨證技能和遣方選藥能力的訓練,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明確學習中成藥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活躍了學生的臨床思維。通過問卷調査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均認為中成藥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而且實驗班學生對中成藥的知識及運用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很髙。通過成績分析可以看出,2009級和2010級實驗班及格率均高于對照班(P<0.05)。通過比較標準差系數,實驗班低于對照班(P<0.05),說明實驗班學生成績比較集中,整體上優于對照班。
4結語
《中醫基礎理論》是學習中醫的入門課,藏象學說又是其中的核心教學內容。但是由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產生于二千多年前,內容古樸而抽象,而且其中一些概念與現今不盡相同,這些都令初學者難以掌握。如何提高學生對本章內容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中醫藏象學說的理解,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此,筆者結合個人教學體會,談幾點粗淺看法。
1 講清西醫、中醫臟腑器官的區別
中西醫學是在不同指導思想、思維方式影響下形成的不同醫療體系,由于看問題的方式角度不同,必然要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因此,中西醫學中所涉及到的臟腑或器官雖有共同的稱謂,但本質上兩者差別很大。所以,在給學生授課時,必須要將這一點強調清楚。以便同學在后面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理解相關知識。我們可以舉例講解這個問題:西醫中肝的本名應為Liver或hepar,西醫學傳入我國,借用了我們約定俗成的“肝”這一中文稱謂來表述西醫中的Liver這一器官。所以西醫中的肝是一個消化腺,是人體的化工廠;而中醫學中的肝則完全不同,它是具有主疏泄功能、可以調節血的蓄溢的一個臟。可見中醫的肝不單純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更重要的則是概括了人體某一系統的生理和病理學概念。雖然其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義中,卻有很大差別。其余臟腑中西醫概念的異同與之相仿。通過這樣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此問題的本質與核心。
2 以氣為紐帶,系統介紹各臟腑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中所講的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臟腑的很多功能活動都要依賴氣的運動變化而實現。所以在講授臟腑的功能時,可以初步講授氣的功能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演各臟腑的功能,同時闡發臟腑生理病理與氣的聯系。例如在講授肺的生理功能時,先講肺氣的運動特點:宣發、肅降,正是基于肺氣的這些運動,才產生了肺的其他生理效應:主氣、司呼吸、通調水道、輔助物質的輸布代謝;脾氣的運動方式是向上,所以脾才具有主升清、運化水谷、統血等一系列的功能;胃主通降,其氣以降為和,所以胃氣也助六腑傳化糟粕。在藏象學說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這些內容,所以在講授時應以氣的運動變化為主線,先講清臟腑與氣的這些聯系,然后再講解由氣的運動變化所產生的生理效應—臟腑的功能,進而延伸到各臟腑的病理變化。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使課程的內容更具有邏輯性,同時,也可以兼顧講授內容的前后聯系性。氣的概念比較抽象,我們在這里講了氣與臟腑功能的關系,就可以增強學生對氣的感性認識,在以后講到氣的概念時,學生就會覺得確有其物,而且這樣做也能夠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氣的重要性。
3 以比喻方法講述各臟腑的功能
每個臟腑的生理功能都是重點掌握內容,我們在講授時都應該講解清楚,而且我們應該反復向學生強調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各臟腑功能的相互協調才能共同完成人體的生理功能。那么,就五臟來講,這個過程又是如何實現的呢?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在講授時可以用比喻的方法來描述。例如:《內經》中對各臟腑的功能有這樣的描述:心,君主之官;肺,相傅之官;脾胃,倉稟之官。我們可借用這一比喻對各臟腑在共同完成全身生理功能的情形進行闡發。相傅之官具有輔助君主治理天下功能,將其對應于心肺的關系:肺可以朝百脈助心行血,主治節,治理調節全身各個方面的功能;脾胃,倉稟之官,要保證糧食的收集,收集后還要輸送給肺,肺為相傅,天下之財,用之于民,所以這些營養物質應交付給肺統一調拔,分發到全身各處,應于《內經》中“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這樣的描述可使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晦澀難懂的臟腑功能知識。
再如講六腑時,我們可以用做豆腐的過程與六腑對食物的消化這一過程作對比進行講述,做豆腐時,首先要將豆子磨成細末,這一過程正像胃對水谷的腐熟;而用濾網將豆漿與豆滓分離的過程正像小腸分清泌濁的作用;至于在做豆腐時需要加入的關鍵物質——鹵水,正如在消化過程中離不了膽汁的促進作用一樣。這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磨豆腐與我們人體的整個消化吸收過程來對比講授。這樣既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增加其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
【關鍵詞】黃帝內經;教學;方法;模式
《內經》是中醫古典理論的奠基之作,也是學生入門的必學課程?,F代中醫臨床本科學生除了要學習中醫外,還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西醫。因此探討《內經》的教學方法、提高《內經》的教學質量顯得格外重要。
1重基礎
《內經》是本經典著作,成書年代久遠,文字古奧,義理深邃,很多學生剛接觸時都覺得很難學,也沒耐心學,更別說是背誦經典,況且內經理論來源久遠,學生對內經里的理論感覺陌生,一旦產生質疑心理就很難再深入學習下去,甚至會對學習內經產生反感,從而覺得內經很死板、不靈活。筆者認為對于剛入門的本科新生,在為他們開設《內經》課之前,先要讓學生對中醫有一個了解。比如先學習好《中醫基礎理論》,讓學生對中醫學有一個籠統的看法,再開設《內經》課,這樣讓學生有一個過渡平臺,不至于一下子就步入經典的學習中。學習內經前,《中醫基礎理論》即是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繼續向前走?!吨嗅t基礎理論》可以在大一第一學期開始,而《內經》就可以在大二開設。
2熟悉文言文,提高閱讀古典醫籍的能力.
《內經》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對于現代的學生,剛接觸不免會覺得深奧難懂,所以學生要多了解文言文,同時老師也要適時地加以指導。另外,課堂上教室講授的內容有限,整本《內經》不可能一個學期就可以學習得完,中醫是門古老的醫學,學生要想學得好,就一定要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除了學習《內經》,其他古籍古書也要有所涉獵,這樣才能提高閱讀古典醫籍的能力??唇浀渲v求看原文,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更好地學習古人的理論。
3多聯系,厚德博學
《內經》不是一本單純的中醫書籍,里面也涵蓋了其他內容,如歷法、氣象、哲學、社會學、生物學、地理、天文等,可以說《內經》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濃縮。因此我們學習內經可以從里面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但同時也會產生很多疑問。學生要學好《內經》,就要多聯系,多了解與《內經》理論相關的知識如中國古代天文學、氣象學、歷法學、地理學等。只有厚德博學才能更好讀懂《內經》,讀懂中醫。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恰當地聯系其他古代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濃厚興趣。學校在開設課程時可以多開設些與《內經》密切相關的學科,就如上面所說的《古代天文學》、《古代文化常識》等,讓學生更了解中國文化,這樣學習《內經》就不會覺得《內經》死板。
4重實踐,理論聯系實際
《內經》理論體系的形成,雖然與當時社會的變革、哲學思想的滲透、自然科學技術的影響不可分割,但作為醫學論文的匯編,它的形成更與當時醫療實踐的積累以有密切關系,因此老師講課時一定要結合臨床進行闡發。學生學習《內經》期間,要多實踐,早臨床,理論聯系實際??梢赃x擇去醫院見習,看看名醫是如何看病辯證,體會《內經》對臨床的價值,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內經》的興趣。在見習過程中如果碰到難題就應該主動查找資料或者請教老師。
5多創新
《內經》作為中醫古典醫籍,對后代醫家的學術闡述有很多大的影響。當代中醫學生要發揚傳統,還要有所創新。對中醫學要有所繼承,還要有所發展,因此當代學生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單純只以理論知識授課,學生很難有所發揮。因此,當代的《內經》教學中,要改革《內經》課程的教學模式。
5.1感官多重學習老師在教學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口、眼、受、耳、腦等一起參與學習,通過感官的多重學習,加深印象,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5.2學生上臺講課先把整個班分成幾個組,老師給每個組布置討論課的內容,學生在利用課外時間收集資料,組員與組員互相討論,各抒己見,最后讓學生發揮電腦特長,把資料做成多媒體。討論課上每組派1~2個組員到臺上代替老師講課,臺下其他學生做好筆記,思考并提出問題。學生講課完畢后,臺下學生要提出問題,臺上的學生回答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3拓展學生視野老師也可以邀請外院教授專家做學術講座,拓展學生視野。老師在課外也要多查閱收集學術資料,并爭取在課堂上多為學生講解。
5.4改變傳統考試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一卷定乾坤”,為了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化,學校應該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并且以面試的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此部分的成績可當做平時成績,或者是讓學生自己找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論文的切入點,啟發學生去思考,去辯論,也能夠使學生學會怎么自主學習。
5.5敢于挑戰權威作為學生,要精讀《內經》中的文章,要以辯證的思路去理解《內經》,理解中醫,敢于向經典提出質疑,敢于向權威學術提出挑戰,并在學習經典理論上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挑起“繼承與發展”的重擔 ?,F代醫學迅速,中醫與西醫結合不一定就是無為的結合,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與西醫中的知識聯系起來,有聯系才有比較,但要注意要以中醫的學習為主。
《內經》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對中醫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秲冉洝方虒W方法新穎靈活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內經》的教學模式,讓經典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讓學生更好地讀懂中醫。
參考文獻
[1]吳元潔、吳南民、周美啟,等.內經教學方法實踐探討[j].中醫教育,2010,(4):36
近日,記者從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獲悉,為從娃娃抓起,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一本由市中醫局和市教委聯合編寫的《青少年中醫藥文化知識(小學版)》普及讀本(后簡稱“中醫讀本”),年內會向全市中小學推廣。書中基本上是由彩色印刷的漫畫構成,其內容主要是中醫的經典故事、養生知識等。
首批選定東城區中醫藥發展改革綜合試驗區的兩所學校進行試點,即利用課間廣播和主題班會的形式宣傳書中知識,讓師生們對中醫知識有所掌握,并將根據試點學校的反饋意見,由相關專家對書中內容進行調整。
據了解,中醫讀本的主要內容不僅包括中醫的陰陽理論、心肺肝脾腎的功用,也有介紹中醫歷史的神農嘗百草、世界上最早的麻沸散等內容。就實用性而言,書中囊括了“五谷雜糧壯身體、蘿卜青菜保平安”、“春捂秋凍,到老不病”等內容。
“對于在小學階段推行中醫讀本我表示疑慮?!北本┐髮W醫學部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鈕文異告訴《北京科技報》,中醫是中國的文化產物,其中一些理論例如“陰陽五行”更加偏向于文化色彩,甚至不排除一些唯心主義的思想。除此之外,中醫的很多知識就連成年人都無法理解更何況是小學生,即使使用很多漫畫的元素,小學生仍然會對深奧的中醫理論感到枯燥乏味。
同樣擔憂的,還有孩子正在上小學6年級的家長魏先生。他告訴記者,培養學生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并沒有必要教授孩子如何切脈或是“陰陽五行”之類的中醫理論。魏先生認為,倒是可以轉化一種形式,比如向孩子講授一些關于歷代著名中醫的人文故事,由此來讓孩子了解傳統中醫的歷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目前不僅僅是要討論是否要在小學階段推行中醫讀本,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門要研究如何先把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在普及健康知識、安全知識知識、自我防護知識、心理健康知識、青春期衛生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兒童健康的能力與技能,幫孩子樹立健康的意識和健康的價值觀?!笔锥紟煼洞髮W初等教育學院衛生學副教授楊培禾告訴《北京科技報》,目前國內健康教育的現狀并不十分令人滿意,存在很強的長官意識。例如當甲流來時,衛生部就會要求給小學生發一本預防流感的冊子讓孩子們學習;當大學生出現大量的心理問題時就在小學開展心理教育課程;而當流行養生時就又讓小學生學習中醫知識?!斑@種具有很強事件性,對小學生灌輸某種醫學常識的行為本身就不合理,而這種極強的領導意識,也會導致發放的中醫讀本本身缺乏系統的研究?!?/p>
楊培禾認為,零散的知識并不能形成智慧,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就不能著眼于一些零散的知識上。而是要教會孩子樹立一種健康意識,也就是以健康知識為載體賦予孩子一種能力。由于缺乏這種能力,很多青少年在做著傷害自己的事情,自己卻全然不知。楊培和舉例說,現在很多孩子即便沒有近視,但為了追趕時髦也戴上一副眼鏡,他們并不了解這種行為會損害到自己未來的健康,而這就是一種缺乏健康意識的表現。
“健康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生理、心理、生活衛生、學習衛生、常見病預防、緊急避險、自救等多個方面,只有孩子從小系統的接受了良好的健康教育后,我們的國民才會具備良好的健康意識,我們的民族存在能成為強大的民族?!睏钆嗪陶f道。
但遺憾的是,不僅僅是北京市,在整個中國對于健康教育的課程都不重視。
鈕文異說,目前在國內,健康教育課已經被壓縮到0.5個課時,也就是說每周只有半節課的時間。即便如此,這半節健康教育課也被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占掉,甚至有的學校到3年級以后連健康教育的教材都不會再向學生發放。
國內許多學?,F在除了缺乏專職的健康教育教師,健康教育的教材編撰也存在單一并且推廣不夠的狀況,這都是健康教育的問題所在。楊培禾說,從教育角度來說,每一個學科都應該有自己的教研系統,但唯獨健康教育沒有。例如小學數學課是由多個小學形成教研中心,然后到北京市的各個區又會有一級教研體系,最后北京市還有一個領導區一級的教研中心。但是對比健康教育卻相差甚遠,健康教育屬于體育衛生部門管理,但是此部門只管理醫學史或是校醫,對教學又無法研究,缺乏相應的管理,使得中國健康教育事業發展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