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5: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保治理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城市霧霾現象逐漸嚴重,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受到影響。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日漸加深,在這樣的背景下,石油化工行業的環保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視。
1國內石油化工行業對環境的污染
現階段,我國石油化工行業排放的廢水、廢氣以及固體廢物等等,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石油在開采、煉制階段會排放出有機物和無機鹽的廢水組合,該廢水中含有鹽、油、氨等能夠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的組成成分。廢水組成成分不僅復雜,排放量也不可小覷,因此處理顯得很困難。不僅對資源利用沒有什么益處,對環境保護也一樣,而且還會對水體質量造成影響。國內石油化工業的裝置都比較復雜,治理設施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生產加工這個過程,隨著燃料的燃燒會排放由原料與工藝集中生成的有害氣體、粉塵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氣體,特別是酸性氣體最為嚴重。石油化工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許多以污泥、白土渣與鹽泥等為主的固體廢物。正式因為這些廢水、廢氣與固體廢物排放量大,處理起來很棘手,也就導致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這是我國現階段石油化工行業環保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
2現階段石油化工行業環保面臨的壓力
2.1天然氣開采
國內陸上的老油田基本上已經步入開發中后期,含水率的上升造成采出水量提高。而且由于受到地層條件的限制,使得污水回注量受到影響,外排增多。低產、稠油、低滲、高硫天然氣產出比例加大。三次采油規模逐漸拓展寬,SAGD之類的先進技術被應用到開采之中?!暗厣蠟榈叵路铡钡目碧介_發思維對這方面的影響逐漸加深,進一步加強對環境敏感區的地下水與生態保護問題的重視程度,對這方面的深入研究也被提上議程。其中化石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對環境造成危害的二氧化碳,特別是黏稠熱采燃煤鍋爐更為嚴重。
2.2煉油化工
現階段,國內煉油化工整體上呈現出高酸、高質、高硫的發展勢頭。為了使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燃料結構中已經開始出現用石油、煤替代油與氣的局面,以此提升高硫石油焦潔凈化利用問題的解決效率?,F在,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
2.3石油管道運輸
當前國內油氣資源同消費市場分布嚴重不均,這樣不良的現狀使得管道運輸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也就造成廢氣、廢水以及固體廢物產量進一步增高。又因其處理難度系數較大,給達標排放、溫室氣體控制、生態系統穩定的維護等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3治理方式
3.1對污染采取的治理方式
針對石油化工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問題,需要采取合理的處理方式。比如說,石油化工企業就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部宣揚環保觀念,使企業從上到下都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然后建立起無害型的生產工藝,加強對水的重復利用次數。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排污系統,做到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其次還可以通過對局部進行預處理,以此提高有用物質的回收。此外,就末端的廢水,需要加強集中處理力度,以此才能使廢水排放量達標。針對廢氣,石油化工企業可以選擇借助克勞斯反應機理把含有硫氣體、硫污水氣體的酸性氣體之中的硫轉化成硫磺。而對于固體廢物的處理,石油化工企業可以選擇用硫酸把堿渣酸化、對環烷酸與粗粉等進行相應的回收處理。需要注意的是,該過程中酸化條件一定要控制好,不然會造成環烷酸等物質難以析出,或嚴重腐蝕石油管道設備。
3.2環保技術
3.2.1采用全加氫環保型工藝
可以引入世界上先進的工藝集中回收處理裝置,以此控制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然后再通過環保型全加氫總工藝流程,大幅度降低硫化物的排放。選擇用天然氣之類的清潔燃料,通過循環過濾回收系統,使廢氣排放達到國家標準。
3.2.2超濾與反滲透雙膜技術
石油化工企業可以將超濾與反滲透雙膜技術引入到煉油廠污水回用系統中。超濾裝置可以有效去除其中的懸浮固體、膠體與細菌。在進行超濾之前,可以選擇用爆氣生物濾池與MMF法進行預處理,這樣有保護UF與RO系統的效果。與此同時,在進行超濾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用生物活性碳與活性炭過濾器,以此清除有機物。
4結語
針對國內石油化工行業環保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國家必須加大整治與管理力度。在石油化工行業大力推廣多種環保技術,宣揚環保重要性,督促各大企業環保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吳宇.石油行業的環?,F狀[J].環境教育,2009,02:75-77.
[2]楊文良,毛育華,孫建偉.我國化工行業環保現狀與發展戰略[J].化工技術經濟,2001,01:23-28+32.
作為大型企業集團,首鋼的發展始終得到國家、北京市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1995年以來,針對過去存在的片面追求產量、環保欠賬等問題,首鋼決定調整企業發展方向,從地處首都的實際出發,明確了“質量、品種、效益、環境”的企業發展方針,由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
首鋼從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把環境治理工作與抓質量、品種工作擺在同等地位對待,嚴格控制鋼鐵生產規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關于環保工作的法律、法規,通過對工業污染源的不斷治理和強化環保管理,首鋼廠區的環境質量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從1995年到200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78.41%,煙塵排放量下降了86.49%,粉塵排放量下降了74.45%。首鋼由北京市監控的29個重點單位、區縣控制的24個非重點單位,于2000年5月全面實現達標排放,提前完成了國務院提出的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的要求。
解決方案:
1、采用先進環保技術,加大治理力度
首鋼的環保投入從1995年到2004年累計達到19.21億元,完成環境治理項目342項。在治理過程中,積極引進先進治理污染技術,提高除塵系統捕集率,解決冶金企業普遍存在的無組織排放問題。同時對各塵源點風量重新進行平衡,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煙粉塵污染源基本得到了全面治理。
2、淘汰落后設備,從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從1995年到2004年,首鋼結合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先后停止了特鋼公司煉鋼、鐵合金廠、冷軋帶鋼廠、初軋廠、一煉鋼廠的生產,實施了軋輥廠、鋼絲廠的環保搬遷,還淘汰了5噸電爐和熱軋薄板軋機、焦化洗煤工藝、燃煤蒸汽機車等落后設備,從源頭上消除污染。
3、提高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實現達標排放
在工業廢水治理上,首鋼按照末端治理與源頭控制相結合、點源治理與區域治理相結合、達標治理與回收再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在煉鐵、煉鋼、軋鋼等生產工藝配備了完善的廢水治理和回用設施,廠區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全部達標,外排水量逐年大幅度降低。2000年首鋼投資8600多萬元,新建了污水處理廠,對工業污水處理合格后回用,日處理水量最大可達l0.8萬立方米,每年可利用處理后的回水2453萬立方米。2004年與1995年相比,噸鋼水耗從10.52立方米降到5.38立方米;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從95.4%提高到96.5%;新水補充量2004年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39.2%。
4、采用清潔生產新工藝,從源頭控制污染物的產生
首鋼在大力開展環境治理的同時,在技術創新、工藝優化、產品設計、原料采購、資源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實踐。如從技術創新角度,開發“清潔生產”新技術,研究開發處于國際前沿的、以資源和能源最佳化及環境保護為目的的熔融還原煉鐵技術;從工藝優化角度,采用國際先進的白灰套筒窯清潔生產技術,替代傳統能耗高、污染大的白灰豎窯;從產品設計角度,開發“清潔鋼”新產品,如HRB500鋼筋產品、超細晶鋼筋產品、含錫易切削結構鋼產品的開發研制;從原料采購角度,實施“精品原料”工程,選用含硫率小于0.05%國內外優質精礦粉作為原料;從資源、能源再利用角度,建成國內外第一臺220噸全燒高爐煤氣高溫高壓電站鍋爐、焦爐干法熄焦、高爐煤氣壓差發電等一批高水平的“回收、循環、再利用”設施。通過實施清潔生產工程,既從源頭控制污染,又實現了資源、能源再利用的目的。
5、加強綠化美化工作,為改善社會環境做貢獻
2004年與1995年相比,首鋼廠區綠化面積從125萬平方米擴大到156.1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從30%提高到37.45%。首鋼連續23年蟬聯“首都花園式企業”稱號。此外,首鋼還為改善社會環境做貢獻。1995年以來在門頭溝南宮園植樹24萬株,投資4067萬元美化北京長安街西端,建成1.4萬平方米大型噴泉廣場。銷納處理北京市報廢機動車,僅1999年以來就處理了5464輛汽車,為消除城市污染做出了貢獻。
6、加強環保管理,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環保任務
首鋼堅持生產與環保同步發展,在技術改造中環保設施與主體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在日常管理中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一樣運行、一樣維護、一樣檢修、一樣管理”。實行環境質量領導責任制,總公司與各廠礦領導簽訂責任狀,將限期治理項目、達標排放及總量控制指標納入企業評優標準,作為考核企業和主要領導業績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并建立環保激勵機制。加強環保機構和環保專職隊伍建設,建立總公司、生產廠礦、車間、班組四級環保監察、管理網絡,實行嚴格管理,保證各單位環保任務的落實。
成效:
“很多技術都是‘拿來技術’,環保公司把別人的設備拿來改裝一下,然后就用于治理,效果大打折扣?!睆V州紫科生物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科環保)副總經理湯興明介紹說,光催化技術目前的運用相當成熟,但是要達到效果,卻需要科學的設計和對癥下藥,基于這樣的理念,該公司研發出“基于光催化氧化的工業排放VOCs集成凈化技術”。
量身打造設備,發揮真正效果
“光催化技術的原理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弊峡骗h保工程部經理高俊杰介紹說,紫科的這套VOCs集成凈化技術,廢氣先經過預處理,然后經過催化反應,最終排出。這其中的核心技術就是光催化反應,即通過紫外線照射催化劑產生超氧化離子,有機廢氣與這些離子發生化學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每年我們都參加各種環保展,很多人一看,都覺得這技術很簡單,然后回去就開始模仿自己做?!睖d明說,紫科環保在光催化技術的研究上已經有十幾年的經驗,在行業內也屬于先行先試,其產品因此成為許多企業模仿的樣板,然而要達到同樣的效果并不容易。
“因為我們每臺設備都是量身定做,是根據污染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备呖〗芴岬剑拷邮芤粋€業務,首先都要對客戶的排污情況進行調查,“VOCs成分有哪些?風量多大?廢氣溫度是多少?這些問題都要一一了解清楚?!?/p>
在摸清排污狀況后,紫科環保就會有針對性地設計治理設備?!斑@是我們的預處理層,后面是催化反應層?!痹谝慌_正在組裝的設備面前,湯興明指著其中一個個像窗戶一樣的鐵框告訴記者,這些鐵框里面裝上過濾網,對廢氣中的粉塵或者油氣等進行過濾,“預處理可以提升后續的處理效果,而許多企業往往都缺乏這一環節?!狈蹓m太大會影響設備的壽命與處理的效果,溫度過高也會讓處理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預處理對于后續的處理十分重要。
經過預處理的廢氣進入催化反應環節,“這是整套設備的核心?!睖d明說,在這個環節中,紫科環保自己設計改良的復合光催化泡沫金屬鎳網負載著一定量的納米級二氧化鈦,這種材料可以極大提升光催化的效果,在紫外光的照射下,這些材料會產生極具氧化還原能力的氫氧自由基,與有機廢氣中的污染分子進行充分結合,生成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反應時間不夠,反應空間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影響最終的處理效果?!备呖〗芙忉屨f,很多光催化設備之所以治理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設備,而且很多企業的催化劑都是在市場上買回來就直接用,有沒有有效成分都難說。
成本優勢凸顯,運用成果明顯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環保技術與裝備產學研基地、廣東工業大學環保技術與裝備產學研基地、廣東工業大學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研發實驗室……在紫科環保的展廳里,各種牌匾及專利書擺滿了柜子。
“要想把企業做大,要把技術做精,關鍵要有核心技術?!睖d明表示,企業必須注重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發,這也使得紫科環保的“光催化技術”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的優勢。“而且我們把除臭的技術也運用到設備當中,有效解決了臭氣擾民問題,這也是這套設備的一個賣點?!痹谶M風口處,記者看到一根布滿圓孔的氣管,里面會放上脫臭膜片,通過負壓作用這些孔會噴出除臭氣體,與廢氣中的臭氣分子進行結合,從而解決臭氣問題。
在成本上,以一套每小時處理兩萬風量的不銹鋼設備來說,購買設備加上安裝的費用是20多萬元,以此類推,二十萬風量的設備大約是200萬元左右,相比催化燃燒等動輒幾百萬的投資來說,確實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運行費就是電費?!睖d明介紹,兩萬風量的設備大概安裝20根紫外線燈,每根功率為120瓦,一小時就是2400瓦,就是幾塊錢的電費,“催化劑五年才更換一次,損耗比較小。”
據湯興明介紹,目前紫科環保的這套VOCs集成凈化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醫藥、化工、橡膠輪胎等諸多涉VOCs行業的廢氣處理,而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業務遍布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等眾多省份。
市場潛力巨大,政策加大扶持
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研究結果,我國每年VOCs排放量約在3100萬噸。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VOCs的監測及治理市場規模預計將在千億級別,遠超傳統大氣污染物治理市場。同時,VOCs排放涉及行業眾多,僅重點排放行業就有50個左右,未來隨著排放標準的提高以及監管行業的擴大,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容可能性極大。
雖然在政策支撐下,VOCs治理市場已啟動,但經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VOCs治理市場的發展。好的環保企業雖然有了較為成熟的治理技術,但是通常一次性投入較大,加上后期需要一定的運營費用,這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排污企業的經濟負擔,在目前VOCs治理項目基本全部靠企業自己投入,嚴重限制了其減排的積極性。并且,在全國統一的行業排放標準、排污收費標準沒有出臺之前,區域性的減排要求也會降低生產企業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企業更加沒有動力上環保設備。
關鍵詞:環保投資;投資規模;融資渠道;效益
中圖分類號:F1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1)01-0043-07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10
環保投資是控制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有意識的掌控其規模、擴大其來源、完善其結構、提高其效益使之達到最優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歐洲的環境保護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本文以歐盟為樣本空間,選取了作為老牌發達國家的瑞典和近年來從發展中國家跨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匈牙利兩國的環保投資與中國的環保投資進行比較分析。一方面,明確各國的優勢,并作為源于實踐的理論依據,提供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經驗;另一方面,凸出各自的劣勢與差距,以幫助各國的環保投資得到快速改革,盡快達到最優水平。
一、有關環保投資的理論概述
(一)環保投資的定義和內容
目前國內外已有的環保投資定義可以歸納成兩類:一類是“費用說”,持這一觀點的通常是較早進行環境治理的發達國家,他們把環保投資解釋為環境保護費用,即社會為維護一定的環境質量付出的控制污染和改善環境的總費用;一類是“投資說”以我國學者張紳民為代表,借鑒經濟學“投資”的概念,認為環保投資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各有關投資主體從社會積累基金和各種補償資金中支付的,用于防治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及與其相關聯的經濟活動,以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投資[1]。
各國的環保投資包含的內容不盡一致,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特點。美國環保投資包括預防費用、損害費用(用于受污染后的賠償)、治理費用和管理費用;在日本環保投資包括工廠治理污染投資以及很大一部分公用基礎設施的投資;在德國不僅包括污染處理設施投資,還包括處理設施的運轉費用;在瑞典除企業治理投資外,還包括環境保護事業、污水處理廠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以及風景區建設的投資;在我國環保投資主要包括環保產業投資、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環保機構自身運作費用,新建項目和老企業的污染治理費用。各國環保投資的相同之處是都包括污染防治和一部分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但不包括植樹造林、興修水利、防治災害、水土保持等恢復生態和改善生態的投資[2]。
(二)環保投資的構成
衡量環保投資的范圍、力度及效果一般從投資規模、資金來源、投資方向、投資效益四個方面考察,這四個方面構成了環保投資的主要內容。一是環保投資規模。它反映了環保投資對社會環境與經濟活動的干預程度。環保投資不足,將不足以控制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質量,環保投資過多又會擠占社會其他投資,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因此,需要通過分析尋找一個適合各國國情的環保投資規模。二是環保投資的資金來源。它是指環保投資的融資渠道,包括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對環境保護進行的投資,它體現了各類投資主體在環境保護中所發揮的職能和承擔的責任。三是環保投資的使用方向。它是各類環保支出占總環保投資的比重,它直接反映了環保支出的結構是否合理。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不同階段環保支出的側重點不同,所以環保投資的資金投向應跟隨不同階段的不同目標而不斷調整。四是環保投資的使用效益。它是環保投資所取得的效果的最終體現,是對環保投資的定性分析。
(三)有關環保投資的指標
要正確反映環境保護的投資規模、資金來源、投資方向和投資效益,需要運用各類指標來具體分析。本文采取了以下指標來分別衡量。
環保投資規模有絕對與相對之分。通常采用以下指標來衡量其規模:一是環保投資,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安排的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絕對量;二是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是對環保投資規模進行動態分析、縱橫向比較的重要指標;三是環保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它是衡量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重要指標;四是環保投資彈性,指環保投資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反映環保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敏感程度。
本文按照不同的投資主體對環保投資的資金來源進行分類,并選取其分類指標進行探討:一是企業自籌資金占環保投資的比重,它反映企業在治理與保護環境問題時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二是政府補助資金占環保投資的比重,它體現了政府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職能;三是其他資金占環保投資的比重,包括家庭和個人的投資、國際援助等。
本文以環保投資的用途為基礎對環保投資的使用方向進行分類探討,鑒于國際上對于環保投資使用方向的統計口徑不一致,本文擬用工業污染治理資金作為環保投資的替代變量進行研究:一是用于治理廢水的資金;二是用于治理廢氣的資金;三是用于治理固體廢物的資金;四是用于治理噪聲的資金;五是其他資金。
由于環保投資效益的多樣性,本文通過以下兩方面為代表比較分析各國的環保投資效益:一是廢水處理投資情況。治理工業“三廢”一直是環保投資的重點,而且各國的環保投資也都包含治理工業三廢。本文選取廢水處理投資增長率以及廢水處理量增長率為指標來比較分析中國與匈牙利的環保投資效益。二是主要空氣污染物排放情況。
二、中國與瑞典的環保投資規模比較
通過分析比較表1的各項數據可看出,中國與瑞典的投資規模無論是從各自歷年的發展趨勢,還是從當期各個指標所反映出的兩國狀況都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本文中各項投資額均以當年匯率的平均價折算成人民幣。
(一)中國與瑞典環保投資的絕對規模比較
環境保護投資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環保投資是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按當年價格計算,2003―2008年中國環保投資絕對量穩步提升。由2003年的1627.3億元上升至2007年的3387.6億元,增長了2.08倍。其中2007年增長較快,其絕對量增長819.8億元。2007年較2006年增長了1.31倍,這種趨勢的變化與經濟發展觀念的轉變有很大關系。2003―2007年瑞典的環保投資在基本維持不變的總體趨勢上,有小幅度的提升,從2003年的104.8億元增長至2008年的122.9億元,增長了17.2%。與瑞典相比,中國的環保投資增長上相當快的,但由于中國環保事業起步較晚,環保歷史欠賬較多,環保投資總額與粗放型經濟增長帶來的治污需求相比仍顯不足。而瑞典一方面環保事業起步較早,經歷四五十年的發展已進入了穩定階段,前期的環保投資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傳統環境污染問題大部分得到了解決;另一方面瑞典的產業結構比較合理,污染性較小的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盡管它的環保投資絕對量基本維持不變,但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瑞典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瑞典素以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著稱,64%以上的國土覆蓋著森林。同時瑞典又是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一大批如愛立信、麗都、沃爾沃等享譽世界的跨國公司。瑞典在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了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典范。
(二)中國與瑞典環保投資的相對規模比較
反映中國與瑞典兩國環保投資相對規模的指標主要有以下3個。
1.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
表1數據表示,中國與瑞典的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均比較穩定,不同之處是中國在穩定中略有上升,從2003年的1.2%上升至2007年的1.36%;瑞典在穩定中略有下降,從2003年的0.4%下降至2007年的0.35%。從同期指標來看,中國的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均遠遠高于瑞典,并始終維持在3倍以上。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國政府和企業對環境問題重視度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觀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從側面反映了瑞典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的成功有它的獨特和先進之處,這主要是依靠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和政策。
瑞典環境法典的第二章闡述了瑞典環境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舉證原則、信息采集原則、預防原則、適用最佳技術原則、污染者付費原則、選擇適當地點原則、資源管理原則、生態循環原則、產品替代原則、合理原則、停止原則等[3]。而我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僅為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原則;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相比較,瑞典環境法典對環境保護基本原則的制定更細致更具體。
2.環保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
它是衡量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重要指標。表1數據顯示,2003―2007年我國環保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3%之間,有小幅下降,但未出現大的波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在某方面代表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加快,環保投資所占比例相對穩定是指我國環保投資與固定資產投資同步增長,表明我國的環保投資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關,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保事業也在快速發展。因此雖然經濟發展很快,卻未對環境造成破壞性的災難,可見我國的環保投資的逐漸增加還是起到了很大的減少和控制污染的作用。瑞典環保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比重從起點上高于我國,2003年為4.66%,但經歷了連續5年的下降后,與我國所占比重大致相當。從瑞典的環保投資絕對量基本穩定可推知,其環保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比重的下降是由于瑞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大幅上升造成的,這說明瑞典經濟在快速的發展。
3.環保投資彈性
環保投資彈性系數大于1說明環保投資對經濟增長敏感,否則為不敏感。2003―2007年5年間,我國大多數年份環保投資的彈性系數是大于1的,這說明我國實現了“保證環保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濟增長速度”的目標[4]。對比我國的環保投資彈性,瑞典的該組數據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趨勢。2004年和2006年瑞典的環保投資彈性均為負值,這主要是由于這兩年隨著瑞典GDP的增加,環保投資反而出現小額減少造成的,這更加體現了瑞典的環境保護不僅僅依靠環保投資,更多的是依靠完善健全的法律系統。根據瑞典官方介紹,50―60年代瑞典的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從60年代起瑞典政府開始有計劃的制定各種環保法律和政策,環保納入法律軌道。各種各樣涉及環保的法規有100多個,其中基本環境保護法有14個。近年來,瑞典又在西方國家中較早的制定了保護環境的經濟辦法,即對環境排放實行征稅和收費的辦法,如二氧化碳稅、硫稅、磷費和氧化氮費等,以控制有害物質的排放,并刺激環保產業和技術的發展。經過實踐證明,這種征收環境稅和收費的辦法對改善環境、促進環保產業和技術的發展確實是有益的。
綜上所述,我國與瑞典兩國2003―2007年5年間的數據顯示出各自的環保投資規模是比較合理的,基本上沒有出現劇烈的不合理的波動,但兩國因為經濟發展和環保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環保投資規模各有特點。相比之下,我國現階段用于環境保護的投資更多,這主要是出于我國經濟與環境的現狀考慮而安排的,一旦環保投資下降,環境的破壞最終會阻礙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與匈牙利環保投資資金來源比較
環保投資的資金來源按照投資主體不同可分為三類:企業自籌、政府補助和其他資金。環保投資最初全部由國家財政撥款,這給國家財政造成了非常大的負擔,而且單靠財政撥款很難解決環境保護所需的大額資金。由于環境污染問題的負外部性以及環保投資的正外部性,單一的依靠政府撥款還會造成地方和企業逃避防治污染的責任,通過對投資主體的劃分很好的體現了“誰污染誰治理”和“誰收益誰付費”的原則。
(一)從縱向來看
2003―2007年5年間,我國和匈牙利企業自籌資金所占比重都呈現遞增趨勢。我國從2003年的64%上升至2007年的85.8%,匈牙利則從2003年的39.26%增加至54.2%,這說明“污染者負擔”原則是環境保護問題中的基本原則。在環境事權的分配上,企業應承擔投資經營風險(包括環境污染的風險)按照“污染者負擔”的原則直接削減產生的污染或補償有關環境損失[5]。
2003―2007年兩國政府補助資金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中國從2003年的18.75%下降至13.61%,匈牙利從2003年的17%下降至13.71,但下降幅度均不大。這說明政府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方針政策未出現實質性的轉變,其細微的下降說明了公共支出的結構微調,使其投向更加適合經濟發展的方向。
5年間,我國其他資金來源比例急劇下降,究其原因是企業自籌資金比重的急劇上升,污染者承擔了大部分責任,因此其他部門承擔的責任會相應減小。匈牙利在該項指標上下降幅度不大,說明其環保投資資金來源渠道未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二)從橫向來看
1.企業自籌
表2的數據顯示,2003―2008年企業自籌資金在環保投資中所占比重最高,是環保投資的最主要資金來源,我國占到60%以上,2007年更達到了85.8%。企業成為了最大的環保投資主體,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我國“命令控制”型直接管制手段的施行。盡管“命令控制”手段在許多情況下都能達到目的,但其實施、強制執行的成本費用很高。在很大程度上企業還處于政府主管部門的附屬地位,反映在環保投資上就是企業向政府“等、靠、要”治污資金,在環保設施特別是環境公用設施的運行管理上難以劃清責任,不能形成有效的風險約束機制[6]。企業作為環保投資的重要投資主體應當化被動為主動。同時,5年間我國的企業自籌比例均高于匈牙利,且差額很大,都在20%以上,這雖然與“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相符合,但我國企業正處于成長期,過大的資金壓力有可能會阻礙企業的發展。比較而言,匈牙利在該指標上更為合理。
2.政府補助
政府補助資金在三大投資主體所占比重最小,究其原因是政府在環境保護問題上職能的轉變,政府對環境保護的作用不是主要體現在對環境污染治理的直接投資,而是動員社會資金治理環境的能力以及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協調、規劃、管理、監督能力。在政府補助上,兩國差異不大,上下浮動范圍為1%~4%,這說明兩國政府對待環境保護態度是統一的。
3.其他資金
在匈牙利其他資金來源主要由家庭部門承擔,我國則主要是利用外資,家庭和個人承擔的很少,這主要是由于隨著環境問題進一步發展為全球性的問題,一些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用于環境保護的貸款和贈款的增加。5年間匈牙利其他資金所占比例均遠高于中國,其原因是匈牙利環保投資的融資渠道多樣化和投資主體多元化。除了企業自籌和政府補助外,匈牙利還采取了環境基金和環境保險等方式來籌集資金。
通過對比圖1和圖2可看出,匈牙利環保投資資金來源結構比較合理,同年相比基本上有企業、政府和其他投資主體三分天下,中國的環保投資資金來源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中國基本上是企業自籌獨當一面,這反映了中國環保投資來源渠道狹窄,融資方式簡單等問題,社會、民間等方面的資本參與中國環保投資十分有限?,F有的環保投融資方式一方面造成了中國環保資金的缺口大,投資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大量的社會閑置資金找不到投資方向。相關部門需要引起重視,并積極改善這種不合理的結構。
四、中國與匈牙利環保投資使用方向比較
按照目前我國環保投資統計的口徑,環保投資使用方向主要包括建設項目“三同時”、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三方面?!叭瑫r”是指“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保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辫b于國際上對于環保投資使用方向統計口徑不一致以及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是各國環保投資都包含的內容,本文用工業污染治理投資的資金投向來具體比較分析我國與匈牙利環保投資的使用方向情況。
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主要用于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以及其他的治理。而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統稱為“三廢”。“三廢”一直是工業污染治理的重點對象。在既定的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水平下,應合理安排結構,突出重點、兼顧一般。
(一)從縱向來看
表3的數據表明,我國用于治理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投資都在逐年增加,分別從2003年的87.4億元、92.1億元、16.2億元增加至2008年的194.6億元、265.7億元和19.7億元。匈牙利情況則不同,用于治理廢水、廢氣的投資逐年減少,分別由2003年的26.6億元、14.7億元減少至2008年的16.1億元、8.4億元,用于治理固體廢物的投資由2003年的10.2億元上升至2008年的14.3億元。這種投資方向的變化趨勢說明兩國都在調整資金的使用方向,使其趨于合理化。
(二)從橫向來看
2003年作為起點年份,我國的情況是用于廢水和廢氣的資金占投資的大頭且兩者規模基本相當,固體廢物相對較少。匈牙利2003年用于廢水處理所占資金最多,用于廢氣與固體廢物基本相等??梢钥闯鲈撈瘘c年份,兩國投資于“三廢”的結構都是不合理的。6年間兩國都在調整資金的使用方向,至2008年,我國的情況改變不大,依然是廢水、廢氣所用資金占多數,固體廢物所用資金偏少。通過對比圖3和圖4發現,至2008年我國用于固體廢物的資金所占比例比2003年更少了。圖6顯示2008年匈牙利投資于“三廢”的資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結構已比較合理。噪聲污染由于波及范圍不如“三廢”廣泛,緊迫性也相對較低,因此兩國投資于噪聲污染治理的資金最少,而且沒有規律可循,很容易受其他各類污染物使用資金的影響。
綜上分析,匈牙利的工業污染資金使用方向比我國合理。我國忽視了對固體廢物的處理,目前我國固體廢物存在亂堆亂放和處理效益低下等問題。兩國都應當優化資金的使用方向,使有限的投資發揮最大的效用。
五、環保投資效益的比較
分析環保效益是在進行環保投資分析時的一個必然步驟,它是投資結構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也是投資所取得的效果的最終體現。由于環境保護項目的準公共性,政府在環保投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公共領域投資的績效衡量一直存在難題。鑒于環保投資效益的多樣性,本文通過以下方面為代表衡量我國與匈牙利和瑞典環保投資的使用效益。
(一)中國與匈牙利廢水處理投資的效益比較
表4的數據顯示,2003―2007年我國廢水處理投資額年增長率均維持在20%以上,但同期廢水處理量的年增長率最高值僅為16.4%,廢水處理量的增長跟不上廢水處理投資額的增長,即我國1%的廢水處理投資增長并未帶來1%的廢水處理量增長,這說明我國廢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低下,進而揭示了我國環保投資使用效益低下,相當大的一部分環保投資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用。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廢水處理投資額較上年下降,但廢水處理量卻不降反升,這說明該年我國廢水處理投資的效益是比較好的。與我國相比,匈牙利的情況大有不同,2004―2008年匈牙利廢水處理投資額都是負增長,但廢水處理量卻是正增長,以2008年為例,每減少1%的廢水投資,廢水處理量竟然上升300%,可見匈牙利的廢水處理投資效益相當高。但相關部門也應當適當加強對投資額的管理,避免連續負增長。我國2008年廢水處理投資效益有所提高,但與匈牙利相比還是相形見絀,我國相關部門應當在加大環保投入的同時注重提高環保投資的使用效益。
(二)中國與瑞典主要空氣污染物排放情況比較
由于環境質量的改善是環保投資效果的最直接體現,因此,本文只分析環保投資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當然,污染物排放量的減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環保稅費的征收促使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從而減少排污量。本文為了簡化分析,假定企業還是按原來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即假定環境質量的改善取決于治理資金的投入。
隨著瑞典環保投資的持續投入,以及嚴格空氣質量環境標準的執行,瑞典的環境狀況日益改善。圖7的數據和趨勢表明,1990―2006年瑞典主要空氣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劇減少,特別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下降十分明顯。這說明該段時間瑞典的環保投資有效的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量,達到了主要空氣污染物排放低于國家設定的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
圖8顯示,2000―2008年我國的的主要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均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在個別年份如2003―2005年還出現了上升趨勢。從這種小幅度的下降對比我國在該階段環保投資大幅度的增加來看,說明總體上我國環保投資的效益不盡如人意。
導致我國環保投資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一是環保資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合理。存在對環保資金的擠占和挪用現象,缺乏對環保建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二是排污收費制度不合理。處理費用低于治污成本,只對超標進行收費,而不對排放總量進行收費[7]。三是環保設備技術含量低、治污效果差。這主要是由于環保技術開發投入的資金有限,品種單調,大多數企業投資于環境治理設施是迫于“三同時”制度的要求,缺乏主動保護環境的動力。四是環保產業水平較低。我國的環保企業90%是中小企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中國、瑞典、匈牙利三國的環保投資體系的比較分析,發現總的來說瑞典和匈牙利環保投資的規模和使用方向都是比較合理的,它們在環保融資機制方面具有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的特點。從投資使用效益來看,瑞典和匈牙利環保投資效益比較好。通過環保投資,環境污染和自然生態破壞的損失明顯減少,環境質量顯著改善,自然生態系統趨于良性循。目前中國環保投資主要存在投資總量不足,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使用結構不盡完善、投資效益低下等問題,瑞典和匈牙利在環保投資實踐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這些經驗對如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環保投資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針對目前我國環保投資存在的問題,借鑒瑞典和匈牙利環保投資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環保投入
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十分嚴峻,確保環保規模的適度增長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單靠目前的融資渠道,難以滿足巨大的環保投資需求。因此,要在現有的融資渠道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的融資渠道,使環保投資市場化,才能切實提高環保投入。
拓寬融資渠道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開征環境稅。環境稅是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稅收作為政府的經濟干預手段,對保護環境是不可或缺的。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征收環境稅,目前已經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環境稅收政策,為我國開征環境稅提供了經驗借鑒。二是加大排污收費力度。一要把城鎮居民作為收費對象,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費。二要改革排污收費方案,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費標準體系、排污費資金使用政策、排污費資金管理政策等三個方面。排污收費標準體系主要由目前的超標收費向排污收費轉變、由單一的濃度收費向濃度與總量結合收費轉變。三是利用市場手段擴大投資,利用發行債券、企業上市、環境基金等新型融資手段進行融資。四是擴大利用外資的范圍。一方面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調整環保利用外資的項目結構,選擇出一批確實應由政府負責的城市環境基礎建設項目來利用國際官方援助貸款,其他的污染治理項目則按市場經濟法則來處理;另一方面要加速培養國內環保產業,建設一批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好的環保示范項目,以此來吸引國際資本。
(二)優化環保投資的使用方向
一是解決工業污染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尋找出路,從源頭抓起。我國工業污染的治理基本上停留在“末端處理”的模式上,應在開展“末端污染治理”的同時,大力實施清潔生產、清潔技術,促進企業從產品開發、原料選擇、工藝設計、技術進步和生產管理等諸多環節著手,把工業污染盡可能消除在生產過程之前和之中,逐步實現“末端管理”向“全過程管理”的轉移。二是要平衡環保投資使用的各個方向,有重點但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面。三是優化經濟結構。經濟結構決定環保投資的使用方向,工業的產業結構必須優化。根據國家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有關產業政策的要求,所有大量耗費資源、能源,投入產出效益低下,嚴重污染環境的行業必須限制發展,限期調整;所有技術落后,浪費資源、能源,缺乏市場競爭力,嚴重危及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產品,都應限期淘汰和替代;所有產品滯銷、經營困難、資不抵債、嚴重污染環境又治理無望的企業都應予以取締;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通過結構調整和優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提高環保投資的使用效益
一是不斷制定與完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從嚴執法,促進環境的實質改善。目前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雖然也制定了一些如《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但有些涉及環境(下轉第62頁)
(上接第49頁)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制定,沒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法律體系。另外,在環境保護過程中,要依據法律、法規從嚴執法培養一大批素質好、執法如山的隊伍。二是建立環保開支賬戶,實行專款專用。環保開支賬戶的范圍可以包括發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環境監視、環境評價和環境審計、等方面的費用,環保開支賬戶能夠清楚地顯示對與環保有關的商品生產和服務的最終需求和中間消費的結構與特性。三是提高環保設施的技術含量。增加環保技術與設備開發研究方面的投入,研發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環保使用技術和設備。四是加快環保產業的發展,推行環保產業的市場化。首先要培育包括政府、企業、外資為主的多元環保投資主體,改變目前我國環保產業投資單一的局面;其次要在環保產業引入競爭機制,促進環保產業規模的擴大以及環保產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子郁.中美環境投資機制的比較與我國的改革之路[J].安徽大學學報,2001(6):7-12.
[2]叢樹海.公共支出分析[M].上海:上海財經出版社,1999:332-339.
[3]王燦發.瑞典環境法的體系及其借鑒意義[J].世界環境,2007(5):11-13.
[4]徐世剛,王琦.論日本政府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濟研究,2006(7):34-37.
[5]黃志剛.國外環保投資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發[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7):41-43.
[6]尹希果,陳剛,付翔.環保投資運行效率的評價與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05(7):89-92.
[7]侯瑜.中國現行環境保護稅費政策評析及建議[J].稅務與經濟,2008(4):80-84.
Summary of Survey Research on Invrionment Protection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me EU Countries
WANG Li-ya, ZHANG Y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China)
關鍵詞: 高職教育;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6-0202-02
0 引言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在于,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具有高教性和職業性雙重屬性[1]。課程體系的設置是決定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因而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在知識水平上應體現高教性,在能力層次上要充分體現職業性。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是決定其能否就業前提條件。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以往我校的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按照大學本科的學科體系設置,只是將其瘦身、簡化,與職業能力相關的應用性知識很少,與崗位技能相關的實踐性內容更是缺乏。突出問題是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與高職教育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為此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1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課程體系的改革
1.1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從事環境監測、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環境管理、環境保護技術咨詢服務等一線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水、氣、渣、噪等防治與治理、環境監測、環境管理與評價等專業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職業能力和技能;具有較強的繼續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1.2 課程體系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突出我校面向電力行業的辦學特色,從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入手,對學科知識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解構與重構,把以學科為起點的課程轉換為以職業能力分析為起點的課程,構建工作過程完整,而不是學科完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就業導向型的系統化課程體系。
1.3 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就業崗位與職業能力分析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在電力、建材、冶金、化工、石油等企業的環保部門、環保運營公司從事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環保設施的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可以在環保局、環境監測站從事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工作;可以在環境工程公司(環保設備廠)從事設備營銷、生產、安裝、施工、調試、維護等工作;可以在科研、設計、咨詢服務等單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保設備竣工驗收、環保設備性能考核試驗、環境及污染源調查、室內環境檢測等技術服務與咨詢工作。
本專業學生就業的工作崗位如圖一所示,學生就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如下:要求學生具備分析計算能力;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常用工具及加工設備使用能力;機械及工程制圖、讀圖能力;力學應用能力;化學應用能力;電工電子技術應用能力;設備運行分析能力;設備運行操作及其檢修能力;事故診斷能力;現場安全防護能力;環境危害因素及污染源監測能力;環境影響評價能力;污染治理專業技能;竣工調查基本能力。
1.4 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 以上述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職業領域專業崗位、典型任務進行分析的分析為依據,以提高職業能力為核心,將原有的學科知識體系進行解構,將其與職業能力要素相融合,廣泛征求山東電力研究院專家、發電企業和供電系統專家意見,構建就業導向的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包含3個模塊內容:基本素質和通用能力課程模塊、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模塊和能力拓展課程模塊。
基本素質和通用能力課程模塊包括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體育與健康、電力應用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入學教育與軍訓、金工實習、就業指導。該模塊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紀守法意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社會能力、英語讀寫能力和應用數學、金工加工等從事技能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模塊包括工程制圖與識圖、有機化學、程序編寫與調試、機械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工程流體分析與計算、儀器分析測定、環境工程微生物應用、環境與污染源監測分析、煙氣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噪聲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專業認知頂崗實習、監測頂崗實習、專業英語實訓、污染治理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技能訓練、頂崗實習共16門課程和課程設計、生產實訓、職業教育等實訓課程和頂崗實習等,通過這部分學習和實踐,學生具備從事環境專業技術領域崗位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具備了一定的職業能力,可上崗操作。
職業能力拓展課程模塊包括發電廠動力設備運行、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概論、環境規劃管理、物理化學基礎、電力輸送、水處理設備運行與維護、室內環境檢測、化工原理與實用技術總計有8門課程,鑒于環保專業涉及知識面和領域太廣,學生可以根據就業意向、興趣愛好、自己的發展規劃選擇其中5門以上課程,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展就業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關鍵詞:石油企業;環保工作;淺析
在激烈的競爭市場氛圍下,石油企業往往只注重石油生產的所謂內部效益,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嚴重地忽視了“企業外部”的環境保護投入。由此造成了比以往更嚴峻的油區治理形勢,大大加重了石油城市區域的環境治理負荷,給以往的非常薄弱的油區環境污染防治體系和運行機制造成嚴峻的考驗和沖擊,也為調整油區污染防治戰略迎來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
一、加強領導。強化油區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職能,合理配置機構
為了適應石油區和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點和監督管理把關的要求,必須在石油區域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高效快速反應機動的油區環境污染監督治理與監測隊伍。其職能原則上要與所在地的行政區域的各級政府環保部門相適應。當然,油區的環保工作仍以推行清潔生產,防治跑、冒、滴、漏污染,以及緊急污染事故的監測和處理,實現生產中全過程污染控制,采用先進的三廢處理技術,結合生產技術的改造,把油區污染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在此基礎上,開展對全油區的生產、生活、文化娛樂等全環境區域進行綜合整治,做到長遠有規劃,實施有計劃,檢查驗收有方案等。
過去一提到加強石油環保工作,就片面認為要增加機構,擴大編制,以及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等。如果只單純這樣理解,只會把油區環保導入歧途,因為這里面忽略了加強一詞更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加強監督管理的力度,借助國家環保法規,運用經濟手段促進油區環保監督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二、推行清潔生產,建立油區全方位,生產全過程,工藝全工序的污染綜合防治體系
石油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和直接利用,對油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和污染,這種延續西方發達國家過去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模式與當前我國石油區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已格格不入了,為實現世貿組織推行的環境生產一體化管理模式,唯一的出路就是推行清潔生產,實施HSE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在石油生產和加工的各個環節中嚴把廢物釋放關,盡可能地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在各生產工序中的排放。
實現HSE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推行石油清潔生產技術,要把環境保護貫穿于三個過程一是把保護環境的理念始終貫穿于清潔生產的全過程,充分調動每一位員工的自主能動性,使大家清醒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清潔生產的最終目的,二是落實在原油生產和石油深加工工藝的個各個環節和崗位上,并建立一套嚴密完善的環境管理責任制,生產指揮部門應嚴格把關;三是組織石油生產各級管理機構共同參與的全過程,即從規劃、組織、建設到運營管理以及評價總結的全過程,都要把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生產所必須的重要因子考慮進去;四是由單一的石油生產要素和最終排放的點源污染治理轉變為施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清潔生產,最終改善全油區區域化生態環境。
三、油區環境保護部門專職監督管理與各職能部門所分管的環保工作緊密結合
在石油企業內部,有一些人,特別是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往往片面地認為油區環保工作不能與政府比,企業內部環保工作有人抓,有個應付的科室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認識水平下,設置區區幾個管理人員去實施環境監測、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高標準的環保要求,真有點螞蟻撼大樹的感覺。因此,最終往往不會取得明顯的環保效果,也僅僅做一下表面工作,應付而已。
因此,當前油區環保工作除了加強專職環保機構外,其它各職能部門在其業務范圍內也應有明確的環保分工??傊?,油區環保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分工協助,密切配合,共同管理,互相監督。必能加速油區污染治理速度,增加環保資金投入,從宏觀上徹底改善油區環境面貌。
四、運用經濟手段促進環境治理
石油企業環保工作雖然起步較早,積累了一定經驗,但也有時好時壞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無法發揮運用經濟和法律等強有力的監督管理手段。
運用經濟和法律等監督管理手段,有利于管理者把環境污染防治當作石油生產一項必要的管理內容來組織實施,納入生產日常管理軌道。石油環保部門是根據石油企業發展要求而設立的,并非權宜之策,油區環保部門在實施監督管理中,往往受到個別領導、部門的輕視,甚至受到個別阻擾和破壞。處理這類問題。單純靠行政命令是收不到很好效果的。因此,使用經濟和法規手段,讓權、利分明,做到有獎有罰,是新時期油區環保監督管理工作非常必要的補充。運用經濟和法律等監督管理手段,要遵循改進環保政策法規要求,參照石油生產管理獎罰制度制定實施。
近十幾年來,國有石油企業都投入了大量的環保污染治理和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上了不少治理設施,但有的部門在治理設施的使用中弄虛作假,無故閑置不運轉,或運轉不靈,或超量超標排放,或偷排污染物等,使環保設施成為掩人耳目的擺設,沒有發揮環保投資應有的效益,造成極壞的影響。應對上述違反國家環保法規,損害企業的利益的行為應于重罰,引以為戒,罰款納入油區環保專項資金帳戶。
關鍵詞:農村環境;監管;途徑
我國農村的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農村環境也受到了極大的污染:嚴重危害了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阻礙了農村的城鎮化進程,制約了新農村的建設,必將對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地方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整治農村環境,切實保護農村居民的合法環境權益。
一、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
1.農業生產污染
農藥、化肥、地膜等農業生產物資的過量使用,污染了環境和水源,使得大量有毒物質殘留在土壤里,導致土壤質量下降,農作物減產和品質低劣,特別是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會聚集到農產品中,引發人或牲畜食用后中毒。
2.生活垃圾污染
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逐步推進,農村聚居點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垃圾數量增多,未經處理隨意堆放和焚燒;生活污水恣意排放,嚴重污染周圍河流、湖泊;生活取暖排放的廢氣對當地空氣環境質量造成污染;特別是規?;笄蒺B殖業排放大量糞便與有機廢水,嚴重污染了環境并導致疾病的產生和傳播,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
3.工業生產污染
農村環境管理薄弱和農民致富心切導致許多能耗高、污染重的企業紛紛下鄉進村。這些企業沒有配套的技術經濟政策引導,數量眾多、布局“多、小、散”、工藝陳舊、設備簡陋、技術落后、多數沒有污染處理設施,無力承擔污染治理費用,企業廢水、 廢氣 、廢渣超標排放,成為影響農村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和農村社會的最大污染源。
因此,農村的污染問題嚴重,危害深遠,治理難度很大。我們要認清當前農村環保形勢,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加大農村污染整治力度,積極探索農村環境監管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農村環境監管的途徑
1.建立健全農村環保法律法規
針對目前農村環保立法滯后,懲戒力度小等問題,我國必須盡快出臺一系列針對農村土壤污染,畜禽污染,化肥、農藥、農膜污染,鄉鎮企業的污染擴散及城鄉污染轉移等問題的法律法規,把農村鄉鎮企業、農民和地方政府都納入農村環境污染責任主體的范疇,對農村污染源的預防、治理以及實施污染所應當承擔的責任等作出詳細規定,嚴格制定水體、土壤、空氣、農作物以及各種污染物的環境質量排放標準,進而逐步建立實施清潔生產促進制度、 農業環保責任制度、 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和獸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和農村環?;A設施管理制度,推進農村環保工作落實。
2.宣傳教育提高農村環保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以舉辦展覽、發放環保書籍和宣傳畫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普及農村環保知識,增強農村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宣傳教育,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走集約型經濟增長的道路,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當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員、示范員,抵制和糾正各種損害環保行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身邊村民積極投入農村環保工作。同時,加大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引導農民革除陋習,倡導科學文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建設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前, 舉行聽證會、 論證會, 充分聽取村民意見, 保障村民的環境知情權、 參與權和監督權。在全社會弘揚環境文化, 倡導生態文明, 營造人人愛護、保護和建設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
3.加大農村環??萍紕撔罗D化
環??萍甲鳛檫_成農村環保目標的技術手段,其創新和轉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各級政府應加大對環??萍嫉耐度?,為技術研究的普及和推廣提供強有力的經濟保證和物質支持。發揮科研院所的優勢,加快研究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修復技術、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等,搭建農村環境保護的科研平臺。同時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生態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用水的效率;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實用技術,加快建立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加大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達到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把三廢(糞便、秸稈、垃圾)變三料(飼料、肥料、燃料),堅持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積極倡導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引導村民科學生產,改善生活質量。
4.強化農村環保財政投入力度
由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巨大,各級政府要將農村環保投入列入本級財政支出的重點內容逐年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特別是加大對污染防治、 生態保護、 環保試點示范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確保環境保護投入增加比例高于經濟增長水平。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環保投資的市場化改革,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金融部門、社會團體、企業等社會力量加大向農村環境建設投入,并使社會資本對生態建設投入取得合理回報, 推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的社會化運作。另外,結合“農村改廁項目” 、“農村清潔工程”、“農村沼氣工程”等項目,爭取社會團體和民營企業家積極向農村環境整治提供捐助,整合各類資源,不斷改善農村環?;A設施的建設。還要充分調動村民在農村環境整治中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5.健全長效環境監督管理機制
整合衛生、環保、規劃等部門資源,強化政府的環保職能,盡快建立健全從鄉鎮、行政村到自然村的一級環保所,設立專兼職的環境監管人員,對農村環境進行全面、定期、定點的管理監督和建設指導。加強農村環保執法隊伍素質建設,強化提高農村環保執法人員執法能力和水平,推進農村環境污染的整治和農村環境的管理工作。充分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的手段,清除部分農村企業在意識上存在“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對未按規定履行“環評”報批手續而先建的項目,一律責令停止建設;對屢遭投訴超標排放污染物,嚴重污染河流和水源區的企業,堅決予以依法嚴肅處理。有效地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村民在環境保護中平等權與享受良好生活居住環境的權益受到的侵害時, 從制度和法律的層面保障受到不平等待遇的農民的環境權,使其得到有效的補償與救濟。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 公開環境信息和企業環境保護狀況, 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環境違法行為和環保執法工作的監督。
參考文獻:
[1] 石子偉. 農村環境治理現狀、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法制與社會,2012(11).
[2] 錢永濤. 對農村環境保護監管的思考,中國環境管理,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