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及對策
時間:2023-06-29 16:4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及對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資金來源范圍廣。一般情況下,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資本金和保費,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財產保險公司的項目也在不斷更新。因此,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也是多樣化,資金的來源也從投保企業到投保個人,財產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范圍比以前要更廣。2.資產分布集中。財產保險公司對于財務管理都采用集中管理的原則,集中進行收支,各個分布的保險費用的支付也可以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如支付平臺、支付寶、網銀等方式直接把保費上交到總公司,便于總公司的集中化管理??偣炯泄芾斫鹑谫Y產及對實物資產進行投資。所以,資產集中分布的情況下,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具有很大的隱患。3.財務會計負債數據不準確。財產保險公司屬于負債經營的公司,他們所收取的保費大部分是短期的負債資金,因為財產保險發生風險的時間的不確定性和保險公司需要賠付的金額的不確定性,這就影響財產保險公司負債的時間和付款金額。所以,也就增加了財產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4.足夠的現金流動。企業或者個人選擇做財產保險的原因,是希望在發生意外和風險時能夠及時獲得賠償,不至于變成一無所有。所以,保險本身也是一種分擔風險和經濟補償的方式,一旦投保人發生風險,保險公司就需要有大額資金進行賠付。財產保險公司需要有足夠的現金流動,這樣才能夠保證及時賠付支出,便于保障投保人的權利,也能夠發揮財產保險公司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
二、財務風險管理的含義
財務風險管理是指公司在經營時的財務活動中,因為一些無法預知的原因而導致財務管理中存在風險,這種風險致使公司的財務管理結果與預期的結果相差甚遠,有的導致公司的利潤減少,有的給公司的財務造成損失。而造成這種風險的因素有市場原因、國家政策調控、公司內部原因等,由于公司的財務管理貫穿于整個公司的經營范圍,所以不管是公司的資金籌集還是公司的長短期投資等,都會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公司在一定財務目標的指導下,對公司資產的管理、資金的管理以及利潤的分配管理等,都是財務管理的內容,而這些管理工作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資金運用效率而采取財務管理工作,雖然會有財務風險,但也需要公司積極應對,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所以,公司更要進行財務風險的管理。
三、財產保險公司出現財務風險的原因
1.財產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不足。財產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指的是企業或者個人的財產出現事故以后,需要財產保險公司按照合約進行賠償的能力,既包括一般情況下發生的事故,也包括特殊情況發生的事故。一個財產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決定保險公司履行財務責任的能力,影響財產保險公司賠付能力的因素有資本金、公積金和保險費率以及保險資金的使用等。財產保險公司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規模,但很多財產保險公司擴大經營都是沒有目的進行的,由于不重視經營方式,沒有認清楚財產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很多業務在不熟悉的情況下開展工作,就導致了一些公司出現虧損的現象。因此,最終的賠付能力就下降,伴隨出現的就是公司的財務風險。2.財務管理中的信息失真增加了財務風險。財產保險中的財務管理信息失真現象存在于財產保險公司中,有的財產保險公司為了擴大自己的營業規模,盲目增加業務,放寬保險的條件,降低保險費用,或者開展違反協議的保險。這主要是為了增加保費,獲得更多的保單,這種違規的財產保險,最終會造成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的增加,影響公司發展。此外,有的保險公司存在虛假理賠現象,擴大自己的保險范圍,一旦投保人發生相應的事故需要理賠時,保險公司所承擔的責任就會很大。因此,不能以虛假的信息來套取投保人的錢,這些都是在財產保險公司財務管理中的信息失真現象,會造成資金損失,增加財務風險。3.財務風險管理的技術平臺建設不完整。造成財產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出現的因素很多,市場、公司的信用、財務操作技術以及資產的管理等風險都是財務風險的內容,但是財產保險公司在這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失。由于不重視這些風險,在技術處理時沒有嚴格的工作流程或者嚴密的處理方案,更沒有完整的技術平臺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在出現風險時就不能及時作出反應,也不能及時應對。由于現在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財務風險認識不到位,公司在經營上自然漏洞。因此,財產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技術平臺需要很好的完整的建設。
四、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風險管控的對策
1.依據財產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財務風險管理措施。財產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要首先認清公司所處的內外環境,并且認真分析公司的市場動態,在變化的市場中不斷尋找公司財務風險的管理的應對措施,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策略,提高保險公司的適應能力。財務風險管理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面對不同的財務風險管理作出不同的應對措施,并要不斷完善和更新策略,做好人員的安排,依據財務人員的個人特點,安排崗位,明確責任。這樣便于提高工作積極性,保證人才與崗位的對應,減少財務風險,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這種因地制宜的方式制定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是一種全新的方式,應該值得推廣。2.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建立保險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主要是對財務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警,監測公司即將要出現的財務風險,分析財務報表,這樣可以和正常的財務工作一起多角度分析和反映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同時,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還能夠約束財務工作,讓財務工作人員在工作時能夠完全按照制度和工作流程辦事,減少期間出現的違規現象,幫助財務管理者認清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提前預警到公司會遇到的財務管理的風險,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為公司的發展減少損失,增加利潤。3.增強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機制財產保險公司的發展需要擁有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持。因此,保險公司應該想辦法籌集更多的資金,不管是信用貸款還是依靠政府的宏觀政策,都要緩解資金壓力,這樣才能在遇到財產賠付的狀態下擁有能力賠付。同時,保險公司在發展時要依據客觀實際情況,不能為了擴大經營而采取降低條件的簽單,或者虛假信息來欺騙顧客,這是拿自己的信用來做賭注,必然會在市場中喪失信譽,影響公司的發展。因此,應該注重培養信譽,尋找合作伙伴應該找信譽好的企業,方便進行財務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制要確定應對風險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業財務戰略和計劃,優化財務決策和控制方法,建立財務控制信息系統,當出現風險時可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五、結語
我們認識到在動態財務分析的背景下,財產保險公司財務風險工作存在的問題,結合保險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要不斷完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加強對公司的內部控制以及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強化風險的控制意識,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為財產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穩定發展作出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保險行業的秩序,促進我國財產保險事業的發展。
作者:孫繼微 單位: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參考文獻:
[1]田玲,王正文,許瀠方.基于經濟資本的我國保險公司投資風險限額配置研究[J].保險研究,2011(11).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 四川·成都)
摘要:本文從我國保險公司內部控制中忽略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弱化、約束激勵機制的缺乏等問題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保險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思考,將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將全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聯系起來以及加強信息系統建設。
關鍵詞 :內部控制;保險公司;建設;COSO報告
美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責任危機”和“安德魯颶風”使得美國財產保險公司破產數量不斷增加。2007年的金融危機更使得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幾乎破產。在我國國企體制下雖未有破產先例,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多變、復雜性以及保險行業生存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存在一些違規操作,暴露出保險行業存在的高風險和內部控制的不完善,比如2013年泛鑫保險高管陳怡攜款外逃。2008年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對我國保險業進行了調查和評估,得出我們保險在壽險和非壽險業處于“雙高”的風險狀態。雖然在行政監督作用下我國保險業內部控制取得了一定進步,如在2010年8月保險監督委員會了《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基本準則》,制定了相應規范。但我國保險行業內部控制由于起步較晚仍屬于初級發展階段,需要不斷建設和完善。因此,本文從我國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出發,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并在這兩項的基礎上提出對保險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思考。
一、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盡管我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等監管機關和保險公司自身對內部控制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但與保險業發達的外國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1)忽略內部控制。根據美國內部控制概念框架報告(即COSO報告),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是三個: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合法合規性。而國內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目標往往限于差錯舞弊、會計資料的合法合規以及經營活動的有效性,忽略了考慮經營的效率效果這個具體目標。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保險公司對內部控制認識不夠,觀點局限于滿足監管要求和降低監管成本方面,并未站在與保險行業的生存發展戰略角度,未能充分發揮內部控制防范經營風險、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經營效率方面。此外,國內一些保險公司存在人治高于法治的情況,即使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那么也只是形象工程,并為嚴格實行,并不對公司上層具有約束和監督作用。這樣使得內部控制流于形式,缺乏動態性、適應性和前瞻性,難以及時捕捉保險公司內部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因此在忽略內部控制的公司,首先應該培養內部控制的意識,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控制的基礎。要建立適應本公司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注意牽制程序和嚴格的審批制度,并對制度好的內部控制程序要嚴格實行,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2)內部審計弱化。我國保險公司普遍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或機構,但是一般設置的人員都比較少,所監管的問題也都是違紀違規、離任審計和常規審計等,很少有審計部門把企業成本控制、經營和財務風險等經營效率和效果作為審查的重點。同時內部審計部門大多受到公司經理層等部門的領導,以致于在資源的配置以及審計范圍等受到限制,阻礙了他們的工作,甚至當出現審計問題的時候,部門領導可能將審計部門的工作轉移到財務部門。為此需要內部審計部門實現獨立性和客觀性,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構,保證內部審計業務能夠得到順利的開展和實施。對此,保險公司需要為內部審計機構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將其作為一個獨立機構,直接對董事會或者監事會負責。經費和人力資源等這些也都要匹配,并保持相應的獨立性。
(3)約束激勵機制的缺乏。這也是我國保險公司內部控制薄弱的一個原因。任何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相應的約束激勵機制,都無法有效地實施。在制定好內部控制制度后,如何才能保證它有效的貫徹實施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對違法人員沒有具體的處罰條例,缺乏對執法主體、違法事項的事后檢查和監督等,必將增大違法者的囂張氣焰,打擊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建立起相應的約束激勵機制,賞罰分明,可以采用精神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方法。對于審計工作也要監督、嚴格管理,采用工作筆記的方式記錄在案,適時提出反饋結果。同時也要防止保險公司的內審人員和其他部門的人員合謀串通而做出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
二、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構建思考
前文分析了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建議,本文認為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構建應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才能夠實現上述COSO報告的三個目標。其中兩個目標——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合法合規性這與我國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目標是一致的,經營的效率和效果才是容易被忽視的。保險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的完善,一個最主要方面就是要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率和效果。沿著這個思路,除了資金安全,本文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構建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將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之間既存在聯系又存在區別。區別在于兩者側重點和目標不同。內部控制的側重點在于降低保險公司內部的交易成本,涉及公司的各個經營環節和所有人員,目標如前所述的三點;而公司治理側重點在于公司管理層、董事會、監事會等的控制權和所有權的權力制衡,主要涉及公司高層,以保證所有者利益不受侵害。聯系在于兩者緊密結合。不同的學者表述了不同的看法。王宏、張婷等(2011年)在《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一書中描述內部控制為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邢婷婷(2013年)認為公司治理控制室內部控制的重要成分。本文同意后者的觀點。公司治理控制控制著保險公司的責權利,包括對經營績效和財務風險的控制,這些做不好,那么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也就無從說起了。所以需要將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融人公司治理中,使得公司的管理層、治理層等高管既合理使用各自的職權,又相互制衡,避免所有者過多的干預企業的經營管理,促進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2)將全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聯系起來。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從整個企業和企業內所有的業務出發,對影響企業價值的可能面對的所有風險集中起來進行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不僅強調公司的運營風險管理、資產負債和資金業務等風險的管理,還強調采取投資組合和資源優化的方式規避風險增加收益。具體到保險行業,對保險公司承擔的各種風險以及承擔這些風險的業務單位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風險一定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情況下的風險最小化。兩者存在密切的聯系。全面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都有著要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的要求。前者控制風險帶來的損失,這些潛在的風險(比如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也是企業的或有成本,而且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等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此時為導致企業破產的成本。兩者也存在一些差異。主要是發揮作用的時間點、條件以及內容的差異。全面風險管理發揮作用的時間要晚于內部控制,因為內部控制是公司成立開始就自發存在的;全面風險管理發揮作用的條件比內部控制要苛刻,只有在風險識別、評估、措施之后,才會有風險管理的效果;全面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一系列的風險流程而言的,而內部控制既包括這些風險的流程,又包括各種業務流程等。
保險公司將全面風險管理融入到內部控制應當特別關注幾個風險的控制:計劃財務風險、資金業務風險、精算風險以及業務流程風險。計劃財務風險的控制主要是指對保險公司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工作進行控制,主要包括對公司收支預算管理、按會計準則和部門行規進行的會計核算處理和管理。全面預算制度需要跟據公司的資源情況和公司的發展要求,對預算的編制、執行、考核和反饋等進行嚴格的控制。按照會計準則和保險監管的要求建立財務會計核算體系,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財務檔案的完整性以及財務信息系統的及時傳遞溝通。我們都知道,資金業務風險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公司就是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破產的,包括最近發生的兩次金融危機中最終也是因為資金鏈的斷裂使得無數家企業倒閉,因此保證資金安全和合理運用資金在全面風險管理中就顯得尤為重要。資金業務風險的控制主要是指對投資決策、資產戰略、債務償還等工作進行控制。投資決策風險控制主要是嚴格控制投資決策流程、審批權限制度。保險公司在控制投資流程和審批制度方面尤其需要注意分級授權管理制度的應用。分級授權管理制度是指股東大會對董事會、董事會對董事長和經營層的審批授權制度。比如融資投資業務按照“董事會——業務決策機構——業務執行部門——分支機構”的架構設立和運行,通過制度保證決策的制定和實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某個人或某幾個人的主觀意志起決定性作用。資產戰略主要是從戰略的角度來把握整體資金的使用、配置結構(比如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比重、各個投資點的分配、資本結構等),保證資金滿足保險公司償債和監管的要求。債務償還主要是資金安排中資產和負債、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這些的比率,保證償還資金的需要、正常運營的需要以及通過這些合理配置可以降低資金成本。精算風險表現在保險公司的精算部門。大的保險公司一般都設立有精算部門,用以準備金評估、償債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尤其要特別關注的是精算部門的準備金評估。對于精算風險的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準備金管理制度,提出合理的假設和建立準確的準備金模型,這樣滿足保險公司的償付責任需要,并精算部門的精算結果進行監控,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業務流程風險需要重點關注對承包業務的控制和對理賠業務的控制。承保業務流程屬于事中控制,保險公司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制定出清晰的承包操作流程和審核流程,規范核保授權、投保、保前查勘、核保保單打印等工作,對相關的各種信息和資料要核實正確性和合規合法合理性。理賠控制屬于事中和事后控制,具體來說,它是承保控制的事后控制,又是它自身的事中控制。對于理賠控制應該規范其流程,采取分級授權管理的處理原則來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加強對理賠事項和人員的管理,盡可能減少理賠失誤、避免虛假理賠。
(3)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根據COSO報告,內部控制具有五大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因此“信息與溝通”作為五大要素之一對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保險公司的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這主要是從三個方面著手:歸集和處理信息、反舞弊管理以及信息系統的建設。歸集和處理信息同樣需要一個系統和制度安排,保證公司員工權責分別、銜接順暢、分工科學合理,以提高信息的采集、整合、核對、分析等能力,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修正。對于反舞弊的管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舞弊。注冊會計師執業指南中指出了它的概念,舞弊就是指公司的高層、職工或者其它方故意采用欺詐的手法獲得非法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無論在什么樣的公司,加強內部控制一直是反舞弊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內控控制來防止舞弊,一個是工作流程中,對于可能發生舞弊的環節、關鍵領域和部門列為反舞弊工作重點,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來進行約束;另一個是建立舉報制度和舉報人保護制度,利用外部的信息來防范和查處本公司的舞弊事項,這也是保險公司掌握舞弊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當然,無論是歸集和處理信息還是反舞弊管理,最終都需要依附于信息系統的建設之上。現代的保險公司業務運作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了,信息系統的構建是一個龐大和復雜的構建系統。保險公司的承包、理賠、采購、人事、財務會計這些在多數保險公司都已經信息化了,避免了人為因素影響,實質是一個加強內部控制的行之有效方法。在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方面,本文認為除了加強自動化技術外,為了更好地加強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還應當注意:盡量采用信息化技術處理業務和審批制度,責任落實,建立起不同公司業務需求與系統需求相匹配的這樣的一個信息系統;對于信息系統及利用信息系統所進行的工作,要適時進行評估和不斷地反饋,相應地也不斷地進行發展更新。
參考文獻
1.王宏,張婷.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中國法律出版社.2013.
2.邢婷婷.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研究.南開大學,2013.
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是決定其能否穩健經營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無論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界,對風險管理的探討都集中在幾個典型的風險問題上,如利差損風險、資金運用風險等,盡管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一個保險公司究竟面臨哪些風險以及怎樣制定風險管理措施,似乎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而且由于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十分復雜和多變,當風險已經暴露出來再尋求解決的辦法,畢竟不如防患于未然,這正是風險管理最本質的思想。此外,對于保險公司的經營來說,由于它所面臨的風險并不都是純粹風險,也就是說,風險并不一定意味著可能的損失,超前的風險意識和目標統一的風險管理可能會變損失為巨大的利潤。而要想做到這些,首先需要對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尋求系統性的措施。
一、保險公司整合風險管理的內涵
企業的整合風險管理是近年來國際風險管理領域最前沿的思想之一,指的是從整個組織所有的業務范圍出發,積極、超前和系統地理解、管理及交流風險,從整個組織的目標出發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它首先需要將組織在所有層面上的風險評估出來,然后集合所有這些層面上的結果以優化風險管理措施,并確定這些措施的優先次序。保險公司風險的以下特點不容忽視,由此也可以看出整合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一)風險是一個層級的概念
保險公司每天都處于各種各樣的風險之中,不同的風險具有不同的來源和不同的性質,對公司的影響也不同。這些影響中,既有不利的影響,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只有將這些風險梳理至相應的層面,才有助于更清晰地從公司整體利益和發展的角度把握風險。
(二)風險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這些剝離至每一層的風險并不是獨立的,而是可能會相互影響。保險公司很多損失的產生都不是由于一個因素引起的。例如,利率降低導致保險公司銷售的高利率保單未來償付超過保費收入,并加劇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足,而最終的利差損除利率本身的變化外,還可能與公司的決策機制、精算以及市場反應能力有密切關系。因此,如果僅就一個因素而論風險,不能從一個綜合、全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們就無法正確認識風險的全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有效控制風險。
二、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
按照風險影響的范圍不同,可將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分為以下三類:
(一)一般環境的風險
一般環境的風險指除了影響保險公司經營外,也影響其他行業的企業經營的風險,主要包括:
1.政治風險。是指由于戰爭、以及其他政治動蕩而帶來的損失的不確定性。它主要影響保險市場需求量、需求類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決策及運用績效與損益。例如,“9.11”,事件后,美國一些民眾可能會減少或暫停長期性理財活動,使一些長期產品需求量下降,而戰爭險的需求量將增加,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的績效也將由于變現壓力增大及資本市場低迷而受影響。
2.政策風險。是指財政及貨幣政策的變革、政府法規、價格控制等可能由于未能顧及保險業的行業利益或與保險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有一定差距而帶來的風險。它將影響保險行業的競爭程度、成本結構以及資金運用績效。保險公司的經營必須在特定的宏觀經濟政策下進行,這就使得保險公司必須注意研究國家各種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公司經營策略和方針,合理規避政策風險。
3.宏觀經濟風險。來源于通貨膨脹、利率、匯率、房地產景氣等。它將影響保險市場需求量、需求類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決策及運用績效。其中,利率風險對我國保險公司的影響尤其突出。所謂利率風險,是指一個金融企業的資產與負債在期限或利率差價匹配不當時,或當浮動利率的金融債務對于以后的現金流動不穩定時產生的風險,由于保險產品的費率厘訂是建立在預定利率的基礎上,利率的變化勢必直接影響到公司盈利和償付能力。近年來我國連續8次降息是導致目前我國壽險公司巨額利差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利率下降同時還迫使壽險產品價格上升,影響行業整體市場擴張速度;而當市場利率走高時,一般消費者可能減少對于固定預定利率相對較低的保險產品的需求,這也將對保險公司的銷售產生影響。除了利率風險外,匯率風險也將逐漸突出。匯率風險主要指匯率變動的可能性及公司對匯率變動的承受能力。加入WTO后,國內保險公司的涉外保險業務必然增加,相應地各種外匯的使用頻率和額度也將增加,同時,由于我國目前存在的外匯管制、各種套期保值工具和市場的不完善等,必然給保險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匯率風險。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用多種外幣搭配組成貨幣儲備。對制定有國際化發展戰略的中國保險公司而言,將來也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4.社會風險。是指社會觀點變動、社會不安定、示威及罷工等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它將不同程度地影響保險市場的需求量。
5.自然風險。是指由于地震、臺風、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公司損失的不確定性。其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由于保險給付將影響保險公司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災害的發生將激發個人與企業對于應用保險來轉移各種風險的意識,因此也可能會影響保障型產品的需求量。
(二)行業環境的風險
行業環境的風險指保險行業所特有的外部風險,主要包括:
1.市場風險。來源于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如客戶偏好改變、各年齡段人口的比例、產品生命周期、替代產品、產品多樣性等。它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保險市場需求量、需求類型、產品類型、保險公司培訓課程的設計及營銷方式等。例如,高齡化社會對于年金保險及長期醫療類保險的需求日增。又如,一般消費者的理財需求趨于整合時,保險業務人員就必須補充其他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及管理能力,保險公司培訓課程的設計及營銷方式等也須有相應的配合。
目前,個人理財是我國中、低消費階層的一個極大需求領域,曾有調查指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由專家為自己度身定做理財方案”感興趣。個人理財一般分為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兩種。生活理財是指設計如何把自己的未來妥善安排,即使到年老體弱時也能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投資理財則是指不斷調整存款、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組合以取得最好的回報。保險在這兩個方面都具有先天的優勢,雖然由于分業經營的限制,保險公司還無法全面地進行代客理財,但全面的個人理財知識卻是當前保險營銷極好的一個切入點。
2.競爭風險。來源于現有競爭者競爭、新加入者、策略聯盟、異業競爭、營銷手段,如銀行保險與電子商務等。它將影響保險公司的新業務來源、業務成本、業務穩定程序。競爭風險是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之一,除了外資保險公司即將進入帶來的壓力以外,現有競爭者之間由于搶占市場的急迫性,也隱含了極大的風險,突出表現在:(1)同業間價格競爭的不合理性:通過低費率、高返還、高手續費、高保障范圍、協議承保等方式爭奪市場;(2)利用外來力量競爭的不公平性:在業務經營中滲透包括行政權力、私人關系在內的外來力量,并通過這種力量爭奪市場。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無限制地承攬風險而忽視對風險的管理。
3.財務風險。主要指資金運用限制等給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的不確定性。它可能使得保險公司難以建立理論上的最佳投資組合。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中,承保利潤往往很低,甚至為負,投資利潤在利潤總額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非常重要。我國2000年的全國保險公司總資產為3373.9億元人民幣,其中銀行存款約占總資產的70%,導致保險公司受銀行存款利率影響非常明顯。因此,管理機構也正在積極研究放松資金運用限制。
4.法律風險與監管風險。是指保險法律法規及保險監管政策給保險公司帶來的風險。
(三)企業環境的風險
1.營銷風險。來源于與營銷人員有關的素質和人員流動等問題、營銷成本、營銷方式方法與市場的配合度、電子商務及銀行保險。它將影響個別保險公司的新業務來源、業務成本、業務穩定程度及業務成長等。營銷風險目前在我國保險市場上表現極為尖銳,壽險公司招聘的個人人來自不同行業,只經過短期培訓,大多對金融知識知之甚少,綜合素質良莠不齊,在展業過程中又比較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對保險公司的形象與信譽造成一定的損毀,而通過營銷員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來的中資保險公司的形象卻正是其能否在開放后仍然擁有一定市場的關鍵。
2.研發風險。來源于新產品開發、精算假設的合理性與敏感性等。它將影響到新業務推展、業務成本、效益及資金成本等。例如,若壽險公司新產品的精算假設過于樂觀,則雖有利于新業務推展,但卻可能提高資金成本,導致投資部門資金運用壓力增加,也會增加利差損的發生的可能性。
3.資金運用風險。是指資產配置與資產負債組成等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的不確定性。它會影響到公司投資收益率的期望值與變異程度、利率風險的程度、財務健全性等。例如,壽險公司如果將較高比例的資金投資于高風險的短期項目,則與其負債的長期性就可能不相符,將使每年的損益變動程度加大。我國由于長期以來資金運用渠道比較單一,所以對資金運用風險的管理一直較為表淺,集中體現于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利用有效的量化指標對資金運用風險進行評估;二是缺乏明確的資產負債管理目標,資金來源與運用的結構和期限不相協調,沒有很好地實行“投資免疫策略”來規避風險。
4.決策風險。決策的形成方式與邏輯、組織結果與決策的配合度、組織文化、核心競爭力的選擇與培養等都是決策風險的風險因素。決策風險將影響組織目標達成的可能性與程度。
5.行為風險。是指公司除最高決策者之外的其它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人員道德與風紀、流失給保險公司可能帶來的損失。行為風險可能會導致效率低下、專業判斷能力不足,甚至違法,這將嚴重影響保險公司的利益與形象。
三、我國保險公司的整合風險管理對策
在全面分析了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及其相對重要程度之后,整合風險管理的對策可分為財務型對策和控制型對策兩種類型。
(一)財務型風險管理對策
這種策略是指在不改變保險公司其它經營策略的基礎上,運用一些財務型措施降低某些風險的可能損失,包括資產負債管理、衍生工具合約及保險等。資產負債管理可應用于管理資產報酬率、風險與持有期間的配合等,由于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銷售長期性產品取得的保費收入形成對客戶的長期負債,為了使這種負債在債務期滿時能夠得到及時足額的清償,并能為保險公司創造利潤,這些資金的運用所形成的新的資產組合必須與保險公司負債相匹配,才能轉移和分散風險、增加收益。資產負債管理在國外許多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國保險公司亟待加強的,目前的主要癥結是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的限制。而在渠道拓寬的過程中,比較穩妥的辦法是逐漸拓寬,開始的時候,可以采用每年遞增的方式規避風險,并嚴格審核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效果。衍生工具合約中的期貨合約與期權合約可以很好地轉移投資類風險,例如與投資組合的價格變動風險有關的匯率風險、利率風險、股價或股指的變動風險等。很多國家都有非常完善的衍生工具市場,有各種套期保值產品可供資金運用部門選擇,但目前我國尚無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因此這種措施還要等待市場進一步規范與發展。保險則主要是處理一些純粹風險,例如公司的實體資產與人員所面臨的風險。
(二)控制型風險管理對策
與財務型措施相對,控制型措施主要是通過一些經營策略的調整,使得公司內部資源條件與外部經營環境相適應,以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可能損失的大小,進一步又可分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兩個方面。
1.事前控制
(1)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管理預警指標體系以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選取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發展和償付能力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指標,如核保平均費率、綜合手續費率、應收保費率、綜合賠付率、資金運用收益率、高風險大保額業務再保比率及各項準備金充足率等組成風險管理預警信息系統,在公司各項實時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監控,比照公司最高管理決策層明確規定的風險容忍程度,從不同角度審視公司經營活動的過程,可以按照短期、中期、長期三個層面發現并預警不良征兆,使管理者能及時有效地調整經營策略,防止內部隱患,將風險盡可能化解在萌芽階段。
(2)進行持續的策略管理可以降低決策風險。即決策的制定要依據公司本身的條件及其經營條件的機會與威脅,明確設定公司未來的調整方向,分析策略實施后的各種可能結果及這些結果發生的前提條件的現實性。
(3)通過風險轉移以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例如,在今后法律認可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策略及風險承受能力設定各險種及整體的自留額,通過再保險降低承保風險。將部分業務外包給其它機構,如將勘災定損外包給公估公司,既可轉移與這部分業務有關的風險,又可將精力集中于核心業務上。又如,風險轉移是壽險公司管理利率風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分紅保單可以將利率風險部分轉移給保戶,而投連產品則可更多地進行風險轉移,因此,這些產品的設計與營銷是關鍵問題,應盡量避免出現轉移了一種風險,但又帶來其它風險的情況。
(4)利用風險分散與多樣化降低風險。公司的重要設備和數據應予以備份,以避免因社會風險、自然風險、行為風險而造成巨大損失。例如在美國“9.11”事件中,很多世貿中心中的機構都因計算機及辦公室被毀而失去了大量重要數據與商業資料,但也有公司在另外的地方進行了數據的實時備份而免遭損失。保險公司為避免管理人員與技術含量高的人員離職而使業務暫時中斷,可采用人員輪換及培養后備人員的方法進行分散。產品的多樣化是管理市場風險與競爭風險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國保險市場品種比較單一,對每個公司來說都不利于市場風險的管理,而各公司產品的雷同則不利于在競爭風險中取勝。由于不同的消費群體有不同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各公司應積極開發新險種以分散由險種單一帶來的風險集中,對于原有產品,也還有很大的細分空間。在產品形式上,還可以推廣現在發達國家保險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攬子”保險計劃。
關鍵詞:保險公司 會計核算 風險 分析
一、我國保險公司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我國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眾多,主要包括款項的收付與結算;資本增減;債權債務;收入、費用、支出的處理;財務成果的核算與確認等。筆者在此立足于保險公司,結合其特點,選取了其會計核算的幾點主要內容與特點,分別而述之。
(一)關于保費收入的會計核算
對保險公司而言,其合同內容只有涉及一定的風險轉移時,才能作為保險合同。退休金和年金、衍生保險產品,以及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保險風險轉移的投連保單等均不能作為保險合同。自2007年之后,我國保險公司需要依據保險合同的內容進行收入的劃分與確認。同時,保險合同的種類與性質不同,保費收入的計量方法也不同。保費收入的計量與確認原則一般是采用權責發生制,這也是2007年新準則對保險公司的一項新要求。這一規定,使保險公司的保險合同與保費收入密切結合,更切實的反映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另外,目前我國保險公司開始引入公允價值作為主要的會計計量工具。該計量模式早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對相關性給予了更為充分的強調,使實質大于形式,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財務信息的含量與相關性。
(二)關于計提準備金的會計核算
在我國,不允許保險公司對外舉債。對保險公司而言,負債主要由各種準備金構成。其中,比例最大的債務數額為“精算準備金”,同時其也是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體現保險公司的償債能力與盈利能力。2007年以前,我國在保險準備金制度方面尚不健全,這也是保險公司償債能力無法獲得社會公眾完全信任的原因。自《新準則》之后,保險公司需要對“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 “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壽險責任準備金”進行披露。同時,為了能夠更加真實的對由保險人承擔的“賠付保險金責任”進行反映, 當前很多保險公司都引入了“充足性測試”的概念,使得對保費收入的核算更加準確與真實。
(三)關于投資收益的會計核算
針對保險公司而言,其投資主要可以分為四類,相關的會計核算詳見下表1-1。
保險公司當前對投資收益的會計核算模式和特點,不僅能夠更為準確的對投資收益進行反映與核算,而且能更加清晰明了的體現保險資金投資的浮盈。
(四)關于費用計提的會計核算
保險公司的費用支出,主要包括保險間接費用、保險營銷與傭金,以及保險賠款等。當前,我國保險公司對會計期間內的各項費用支出,通常是進行“費用化”處理,于費用發生時將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建立科學而統一的計量方法與標準,以使保險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更具有可比性。
二、當前我國保險公司風險點分析
(一)資金運用風險
當前,我國保險公司對保險資金的運用存在不當和不合理之處,保險資金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增值。資金運用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核保核賠制度”不夠詳細,制度執行不嚴。致使保險公司經常出現通融賠款、逆向承保等現象;其次,保險資金的運用方式較為單一,渠道偏窄?;居迷谧C券買賣和銀行存款等方面;再者,保險公司通常對資金管理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但是其分公司存在多頭開戶的現象,造成保險公司銀行存款較為分散,并影響貸款力度。直接導致保險公司資金集中管理和分公司資金分散占用的并存矛盾。同時保險公司又與銀行存在業務關系,資金成本和財務費用因此而大量增加。這一現象已成為保險公司資金管理最突出的問題和風險點。
(二)準備金提存風險
保險公司另一個風險點是準備金提存不足或不實。保險公司在日常經營中,通常是提前收取保費,事故發生后根據保險合同對保險人或受益人履行保險金責任。保險合同簽訂先于保險責任的履行,因此,保險公司在收取保費的同時通常會計提一定的“責任準備金”,以備保險事故的突然發生。但是保險公司對此經常會發生計提不當或不足,從而影響保險公司的未來償付能力,甚至將因此而直接面對保戶的解約要求。同時,保險公司也無法展現公司真實的財務情況。
(三)保險公司從業人員缺乏風險管控意識
在保險公司內,從業人員常常具有一定的任務考核壓力。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從業人員常會把年度內的保費任務指標擺在第一位。甚至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完成任務,常會采取一些不恰當或違規手段,致使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很多財務風險,諸如稅務風險、監管風險、法律風險、違規風險等。在我國保監會網站上,常會發現很多對保險公司以及公司高管人員的處罰通告。進一步說明了保險公司從業人員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的普遍性。
(四)財務報告風險
保險公司的財務報告是其分析財務狀況的基礎,同時也是保險公司評估其償債能力的一項重要依據。保險公司對其日常經營中潛在的重大事項(如虧損等),應如實披露在其財務報告之中,以供保戶、監管機關等保險公司相關者及時了解。但是很多保險公司常會對此采取一定手段進行粉飾。但是,一旦日后出現無法繼續掩飾的局面,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將是巨大的,對其財務穩定性將產生重大影響。
三、強化會計核算,加強保險公司風險管理
(一)強化資金核算與控制
為了更好地防范風險,保險公司應加強對資金的核算與控制。具體方式有以下兩方面:首先,保險公司應采取兩條線的形式進行資金管理,即現金控制系統和銀行存款控制系統。具體控制點主要有,現金的收支是否合法、正確;現金與銀行存款的結算是否適當、及時;資金存儲是否安全,記錄是否完整;對資金業務的核算是否合規、真實;銀行存款的收付是否合法、正確;銀行賬的記錄是否明確、真實和可靠。其次,保險公司應做好資金的預算結算工作。事前做好預算的基礎上,事后要做結算工作。
(二)加強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實際是立足于公司的資源配置規劃和其決策目標,以財務手段加以量化,成為保險公司內部管理和運營的一種指導性標準。全面預算管理是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一種重要形式,主要包括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考核、調控等。保險公司在具體的預算控制中,可以參照各分公司的經營規模、組織結構、成本控制的特性等。整體的預算控制要立足于保險公司總公司的發展規劃,根據其長遠發展目標定立年度預算目標,并將其落實于分公司或分支機構,同時明確其責權關系,以便于分公司和分支機構進行自我評價、控制、調整。另外,保險公司的預算管理要以人為本,在預算的制定中,要圍繞調動人員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從而確保決策目標得以高效而有秩序的被實現。分公司或者分支機構在面對總預算目標時,可以在參照總公司預算目標和指導性原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身經營特點和業務范圍,向總公司提交可完成的任務指標或不能完成理由。
(三)加強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防治財務風險
保險公司應加強對會計核算工作的內部審計工作,有效防治財務風險。內部審計是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和財務監督的一項主要措施。保險公司應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運用,以對會計核算進行有效控制,保障各種經營數據可信、真實。保險公司在內審部門的設置和人員的選定時,應賦予其充分獨立性,以保證內部審計結果的真實有效。同時,內部審計工作應根據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模式選擇或制定相應的審計控制模式。保險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合規性審計
審查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機制是否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保險公司的相關政策相符;已上市的保險公司是否符合證監局等證券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相關要求。
2、系統性(全面性)審計
保險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應貫穿于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諸如生產、投資、財務、經營等各環節部門與人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既是內部審計的主體,同時又是其客體。需要對其所負責的工作實施控制,同時其工作過程與結果又受到公司內控機制和其他人員的監督與制約。內部審計工作相當于保險公司各部門的連結紐帶,公司內的各部門和崗位通過內部審計,成為一個既互相制約又具有縱橫交錯關系、相互協調、共同發揮作用的統一整體。
參考文獻:
[1]包瀅.淺談新會計準則下的保險公司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J].現代商業. 2009(15)
[2]李白茹.淺談我國保險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9(07)
[3]侯旭華.上市保險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與新企業會計準則[J].上海保險. 2012(08)
[4]劉玉煥.我國保險會計新準則的缺陷及改進建議[J].金融會計. 2011(07)
近些年來保險中介行業發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著很多風險,其中財務風險是整個行業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如果不對保險中介行業的財務風險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必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本文分析了保險中介行業財務風險的主要成因,從宏觀的市場環境,內部的財務控制以及面對的客戶等方面提出應對財務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保險中介;財務風險;對策
一、前言
目前保險行業已經發展比較成熟,保險中介行業也隨之蓬勃發展,保險中介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為主要目標,在法律和市場的引導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保險中介市場體系。在2012年,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促成的保險業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0.76%,經營收入同比增長20.44%。為了其能夠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必須深入了解行業發展所面臨的風險,找到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以促進保險中介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二、保險中介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
1、保險中介行業宏觀環境復雜多變
保險中介機構在經營活動中宏觀環境的復雜多變是出現財務風險的主要外部因素。宏觀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經濟、法律、市場、社會文化等。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的外部,但是對各個機構的內部管理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些因素的發展變化對于保險行業的影響作用每個企業都無法完全準確地預計。如果出現不利因素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例如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的調整,使保險中介行業的準入門檻提高,需要的資金更多,無法實現預期的財務收益等。財務管理的環境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可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也可能產生威脅。如果保險中介機構的財務管理系統不完善,是無法應對環境變化的,可能出現財務管理上的困難。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保險中介行業中的財務管理系統普遍存在問題,機構功能不健全,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有限。具體表現在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后,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上。
2、保險中介機構治理、內部控制缺位風險
保險中介的發展時間不長,大部分保險中介機構建立的組織結構還不完善,缺乏責任意識和合作協調能力,更沒有科學決策、溝通能力強的管理機制,在應對突發的財務風險時,也無法做好預防、控制和處理。大部分保險中介公司內部在管理和控制上將重點放在符合規范以及穩定運行上,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在具體的工作中過于粗放,方法的革新技術較慢。部分管理權責不明,出現管理上的空白和漏洞,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
3、保險客戶風險
客戶不如實告知風險。首先,我國保險精算研究系統還不完備,在數據和經驗的積累上存在著不足,公司之間一般互相保密。除幾家國有保險公司外,大部分的集體公司在保賠的金額上無地域差別,給保險人投保不如實告知風險提供了空間。其次,高風險被保險人為了以平均保費投保,會盡量隱瞞病史或者帶病投保。保險公司獲得真實信息的可能性很小,從經營成本的方面考慮,保險公司會降低調查成本,反之加大了自身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保險客戶騙賠風險,保險人捏造事實,隱瞞真實情況,騙取保險賠償。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保險客戶利用保險行業謀取不法利益,無視法律的規定和道德的譴責,騙取保險金。另一方面保險中介機構的業務流程復雜,受理、審查和理賠的過程不規范,信息的收集工作出現缺失,無法有效地制止騙保的行為。
三、應對財務風險的方法
1、建立一套完善的宏觀環境變化預測評估系統,加強保險中介公司應對宏觀環境變化的處理適應能力。雖然宏觀的環境不受企業本身的控制,但可以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預防和應對。為防范財務風險,公司應安排專業的人員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預測發展的方向,根據可能產生的變化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合理地調整管理的政策和方法,以此降低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2、加強保險中介公司的財務管理系統建設,并根據面臨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驗,發展完善風險應對機制。面對財務管理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應配置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人才,提高管理隊伍的整體業務能力的綜合素質,把制定完整的規章制度落實到位,將財務管理的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出現問題能夠第一時間作出反應,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有效運行,以提高企業管理系統的風險防范能力。
3、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教育。要使財務管理人員全面地了解財務風險的危害,樹立風險防范的觀念。財務風險存在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當中,任何工作的漏洞都可能帶來很大的損失,財務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必須時刻保持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加強管理和監督的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質量。
4、完善客戶信息管理體系,提高保險中介公司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對客戶的信息統計應從客戶投保的開始階段就保留信息、圖像和資料,在保單受理、承保、客戶體檢、保險人出具保險合同、客戶出現、提交理賠資料、獲取理賠等每一業務流程都有詳盡數據錄入系統。并在一定時間內對信息進行整體核實??梢圆扇』卦L的方式,對于高額保單、對于高頻次體檢、高頻次理賠進行管理,并及時與保險公司交流溝通,共享信息系統。完善保險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信用風險懲罰機制完善的保險法律體系是我國保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保證。法律不能僅僅將保單失效作為投保人過失的最終裁定結果,而應對保險人信用缺失的行為進行相應的懲罰,在情節較輕的情況下進行罰款;如果設計金額數量大,情節嚴重應負相應的刑事責任。
四、總結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個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必須重視財務風險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張繼德,鄭麗娜.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框架探討[J].會計研究,2012(12)
[2]王燕燕.簡述我國保險中介行業發展現狀[J].中外企業家,2012(13)
(一)效用函數不一致是財務不真實的經濟誘因。經濟學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個體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由于不同的利益主體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征,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會出現利益沖突,當利益分配體系存在缺陷時,為實現自己效用(報酬和業績)最大化,經營者有動機隱瞞甚至扭曲信息,去迎合其他主體對財務指標的要求。就保險公司而言,不同的主體在效用效益上不可避免存在著差異。監管機關關注的是公司的經營風險;所有者關注的是自己投入的資產能否保值和增值;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關心股票的價值和公司的業績;經營者則關心業績的增加是否給自己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各方的利益矛盾將會是不可避免的,保險公司現行的業績評價體系在評價業績時過分注重經營活動結果與預定目標的符合程度,忽視程序(包括財務信息的生成)是否符合規范的標準,對保費、利潤、投資報酬率等財務性評價指標完成狀況進行嚴格的考核與衡量,卻很少分析內控等非財務性評價指標,這樣的考評體系不僅不能形成對經營者的正向激勵,甚至加重各方利益的沖突,在經營業績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經營者就可能憑借其對財務信息的控制權進行造假、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機會主義是財務不真實的行為動機。機會主義產生于理性的經濟主體尋利動機與約束其行為的規則的矛盾之中。為了盡可能地維護自已的利益,經營者會利用自己擁有的一切有利條件追求效用最大化,甚至不惜以各種手段損害經濟活動相對人的利益,財務會計工作在會計政策選擇等方面本身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保險行業由于收取保費在前,成本支出在后,特別是保險收入與發生成本之間存在較長的時間差,必須通過準備金的調整使各會計期間損益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財務處理中的預計性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F行會計制度對各項準備金的計提只作了原則上的規定,對于準備金計提的具體方法以及比例的確定都由公司自行根據情況確定。受預汁的局限性與保險監管當局謹慎性要求的影響,無論是財產保險還是人壽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取值與實際發生值之間常有較大偏差。在機會主義的驅動下,保險公司相關利益集團就可能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上給予的靈活性對數據進行操縱,使利益在有關利益人之間重新劃分,謀取本集團的最大福利,尤其是從事有利于經營者自身的財富再分配,如操縱會計利潤來提高管理人員的工資、獎金、紅利等造成保險公司財務的不真實。
(三)信息不對稱是財務不真實的客觀條件。信息提供者利已的動機是普遍的且難以從根本上消除,但如果能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督,動機不一定轉化為現實的行為,但由于委托方和方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財務不真實就有了生存的七壤。根據科斯的“契約理論”,企業是一個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產要素所有者達成的書面或非書面的契約。委托方和方均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上,擁有更多信息的一方,為了得到更好的交易結果,會采取一些令人可信的方式將錯誤信息給缺乏信息的另一方。保險公司的經營者行使經營權,直接指揮并控制公司、財務部門及其核算與報告活動,掌握了充分的內部信息;大股東憑借優勢股權成為董事會成員,能夠直接從食業取得較為詳細可靠的信息并監督經營中小投資者由于股權比例小而遠離企業最終控制權,只能以間接的方式獲取會計信息。在上級機構和下級機構之間,財務信息在空間上和時間上也存在著不對稱。如某些分支機構就可能利用總公司對分支機構財務情況的不了解,通過各種財務處理手段如虛增保費,謀求本部門、本機構業績和薪酬最大化。對此保險監管機關雖然已引起了高度重視,但由于人力有限,監管手段還不完善,信息技術落后,監管的力度和成效仍不理想。在缺乏內外部強有力的約束情況下,保險公司的經營者與大股東可能利用和擴大信息的不對稱,通過其對財務資料的操縱擴大經營業績,粉飾報表。
(四)治理結構不健全是財務不真實的制度根源。公司治理結構是指通過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內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機制來協調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以保證公司政策的科學性,從而最終維護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財務信息的生成是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結構下進行的,會計政策的選擇以及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內容必然受到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因此,規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財務真實的環境保證,而失衡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孕育財務不真實的溫床。
二、保險公司財務不真實的治理對策
治理保險公司財務不真實,焦點應集中在阻斷(至少是降低)虛假信息與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關聯度、提高資本市場對真實會計信息的需求強度、建立公司治理的有效產權基礎上。
(一)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一是通過持股結構的調整,分散大股東的股權,增加股權之間的相互制衡,構造多元化的公司股權結構。加快上市保險公司國有股的減持步伐,釋放股權的集中度,改變“一股獨大”現象,增加機構投資者,關聯企業投資者為董事,強化董事會功能;同時加快非上市保險公司的股權調整,通過自然人持股、經營者持股以及關聯企業持股實現股東人格化,改變董事會的構成。二是提升監事會的地位,擴大監事會的職權范圍,平衡審計關系,強化內外監督作用。鑒于目前保險公司監事會功能較弱的局面,應逐步改善監事會的人員構成,增加法律、財會專家,強化監事會的監督功能,同時擴大監事會職權范圍,賦予其對公司財務報告及內部控制的監督權。三是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監督和控制經營者行為在相關的績效考核方案設計中,擯棄單純看重結果的做法,加強對過程,特別是財務信息產生過程的關注;建立能對經營者進行有效監督與激勵的機制,使其目標函數與所有者目標函數一致,達到所有者、會計人員與經營者三方經濟利益上的“激勵相容”。
(二)加強保險公司內控建設加強內控建設。加強風險管理。提高財務制度的自我糾偏能力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經營戰略及經營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應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規避制度:有效辨別、判斷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設計風險防范手段,減少企業面對風險的概率,設計風險分散措施,使企業能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轉移、分散或者控制風險的影響,減少風險造成的實際損失。在這些內控、風險管理等各項財務規章制度約束和指引下,財會人員才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施行規范化管理,防止財務風險,實現企業財務目標。
(三)加大財務管理硬件投入。提高財務管理的技術手段。盡快實現由桌面型、電子化向網絡化、信息化的進展在網絡化環境下,實施遠程報表、遠程查帳、網絡銀行、網上結算、在線管理、網上信息查詢與傳輸,實現財務管理與公司經營各環節的協同運行,為財務信息與經營信息的全面融合提供可靠保證;實現財務信息可以實時反饋;使財務監督由事后反映轉變為動態監控有了可行的基礎。加大網絡化硬件投資力度,引進先進的網絡化財務管理,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對財務管理機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通過網絡與銀行、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建立良好的關系,全面提升資金的運作水平,提高資金回報率。
(四)健全保險會計制度要在系統把握保險會計特點、保險會計規范發展與變革趨勢以及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盡快建立一套統一完善、科學合理的保險會計制體系。盡快明確會計工作全過程的參照依據和考核標準。減少實際會計工作中標準的模糊性或可選擇性以及主觀人為的不確定性給財務報告結果可能帶來的不同影響,增強財務工作的客觀性和財務信息的可比性。但在制度制定的過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除了要借鑒與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外,還要注意本土化、親和力與普及程度,要讓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制度的制定、修訂和討論,努力使制度最終成為各方都認可、對各方都有約束力的規范性要求。
[關鍵詞] 風險投資 財務風險 問題 對策
美國研究開發公司(ARD)于1946年的建立,標志著現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機構正式誕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風險投資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我國風險投資事業起步雖晚,但近幾年來也迅速升溫。本文擬從風險投資財務風險特點的角度對風險投資運作方式作一探討。
一、風險投資的內涵、特性與風險分類
按照西方經濟學的解釋,風險投資是指一種私人權益資本,即險資本。該資本被用于投資到具有高風險、高附加值、高技術的新興行業中,以獲取高額回報。同時,風險投資又是指一種具有特定對象的投資行為,它以新技術的研究、新產品的開發和新工藝流程的采用為投資對象,是創新型的投資行為。風險資本是高收益與高風險相依存的行業。據統計,風險投資的失敗率極高,平均僅有5%~20%獲得成功, 60%左右受挫,20%~30%完全失敗。但風險投資機構秘訣就是用少數成功項目的極高收益來彌補失敗項目所蒙受的風險損失,即借助于投資組合,保證風險投資的整體收益。
風險投資首先具有以創業為基點的特征。嚴格地講,風險投資的投資對象只限于創建高科技企業或對創新項目的投資。其次風險投資的投資周期長、流動性低。從投資周期看,風險投資歷時長,具有明顯的周期性。風險投資在企業創始階段開始投資,當新產品進入成熟期,企業經營穩定時,投資人開始清理資產,通過股票上市和股份轉讓撤出投資,開始新的投資。風險投資平均投資期5年~7年,是“勇敢而耐心的資本”游戲。據調查,美國從1972年~1982年的150多家風險公司平均需要30個月才能達到第一個平衡點,即現金流平衡點(負現金流轉向正現金流);需要75個月才能達到第二平衡點,即損益平衡點(收回投資資本)。最后,風險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性。風險投資與傳統投資不同,風險投資側重于高科技的種子技術、尚未起步的小企業,因而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一般有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和財務風險等。風險投資家志在管理風險、駕馭風險、追逐高風險后隱藏的高收益,雖然成功率極低,而一旦成功,則收益豐厚。統計表明,美國風險資本出資人投入1美元的風險資本,持有創新企業股權4.2年,然后通過資本市場上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可以獲得1.95美元的資本利得,平均投資回報率46.省略)網上書店創建時,僅投入1萬美元,3年后上市竟變為1.3億美元。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有來自企業外部的和企業內部的。企業外部的風險有:政策風險、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環境風險等。企業所面臨的內部風險有:技術風險、財務風險、評估風險、道德風險等。其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組織產品的產量、成本、銷售價格與收益之間的關系,有賴于科學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一般以分散投資來減少財務風險。
二、目前我國風險投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風險投資業起步較晚,從1985年國內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成立,至今日約有上百家風險投資機構,正規運營的風險投資公司約五十家,風險資本過百億元,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撥款、銀行貸款和國外投資,而我國的高新技術能及時轉化成生產成果的比例不超過15%。風險投資對中國來說是還一個新興事物,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各樣問題。1998年6月,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因資不抵債被勒令關閉,給正處于熱潮中的風險投資業下了一劑重度的清醒藥。究其原因,從我國風險投資財務管理方面來看,制約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問題很多,既有外部問題,也有風險投資公司本身的制度缺陷所帶來的許多問題,使風險投資的資本循環難以實現,對風險投資公司的發展構成制約。我國風險投資財務管理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1.風險資本資金源不足,投資基金規模偏小,結構單一。我國現有的風險機構或以政府財政為主體或以銀行為主體或以有關科技部門組織建立,還有少數的是部分由國外資金支持。在性質上,這些機構屬于政府風險投資公司,而以企業、私人、保險基金為主體建立的私人或獨立的風險投資機構還很少。這種單一的投資主體結構導致籌資能力弱、公司規模小, 抗風險能力弱, 嚴重影響了風險投資公司的效益及其發展。
2.宏觀上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的支持,微觀上風險投資運營機制不健全。目前風險投資缺乏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應的法律法規環境。盡管我國政府一直鼓勵發展高科技產業,強調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并制定了一些如《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法律法規。但具體實施中常常缺乏完善的實施細則和配套的金融與稅收政策。多數風險投資公司,企業制度不科學,風險投資運營機制不規范、不健全,在確定投資對象時缺少系統慎重的挑選; 確定投資對象后,又較少參與風險項目或企業的經營管理,這成為導致風險投資項目或企業效益不佳或失敗的主要原因。
3.缺乏具有高度專業素質的風險投資人才。風險投資的發展與成功離不開高水平的風險投資家和高素質的企業家。它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對所投資的高新技術領域有足夠多的了解,對未來發展有敏銳的洞察力,而且要精通管理,長于風險控制,善于財務管理,熟知高新技術產業各階段投資融資需求。
三、我國風險投資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
1.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經濟效率、償債能力等指標最具代表性。資產獲利能力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費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潤,該指標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經濟效率的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能力的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償債能力指標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潤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
2.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企業對風險信號如質量下降、應收賬款增大、產品積壓、成本上升等,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面對財務風險通常采用回避風險、控制風險、分散風險和接受風險等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照控制的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的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后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采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市場經濟中,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從大量的企業負債經營實例分析,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負債經營失誤的原因。
3.風險資本籌資管理。風險資本即風險投資資金,一般來說,投資的失敗率極高。籌資方面,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政府采取一系列激勵及優惠措施, 如建立信用擔保體系和稅收優惠,拓寬籌資渠道。目前我國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出資,而我國的民間資本具有很大的蘊藏量,保險公司等投資機構的資金也很多,所以,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應首推個人資本。其次是機構投資者,主要有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等。再次,是外國資本,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增加資金的籌集方式, 即以什么樣的方式才能讓出資者感覺到風險較小而愿意投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采用吸收直接投資籌集風險資本,是風險資本籌資的主要方式。另外,20世紀50年代產生于美國的有限合伙制,作為風險投資機構中最常見、最典型的組織形式,其籌資方式也最能體現風險資本籌集的特點。其合伙人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兩類。風險投資家作為普通合伙人,是風險投資機構的發起人,出資1%的資金, 他們除了投入資金外,是有限合伙制風險投資機構的專業管理人員, 其他投資者作為有限合伙人提供余下99%的資金,但不參與經營,同時也僅承擔有限責任,這種模式可供我們借鑒。豐富的資金來源,合理的籌資方式是風險投資資金正常運行和財務管理的良好開端。
籌資階段加強財務活動的風險管理是風險投資成功的基石?;I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企業籌集資金渠道有兩大類:一是所有者投資,如增資擴股,稅后利潤分配的再投資;二是借入資金,對于所有者投資而言,不存在還本付息問題,資金可長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風險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確定上。而對于借入資金而言,企業在取得財務杠桿利益時,實負債經營而借入資金,將給企業帶來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收益的不確定性。
4.風險資本投資管理。把握好風險資金的投入時機、投入數量,降低投資風險,是投資順利進行下去的重要保證。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是建立在產品不斷開發與創新的基礎上的,高新技術轉化成生產成果,一般要經歷開發、轉化、生產三個階段。風險投資具有很高的風險性,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分階段投入資金。每階段都有階段目標:上一階段的目標完成后,再考慮下一段的資金投入,這樣才能降低財務風險和其他風險。風險資金投入風險企業后,一直到企業高成長期以后,利用現有資金盡快使企業占領較大的市場份額,為風險資金的回收作好鋪墊。對于風險企業來說,要做好財務規劃,有計劃地使用資金,編制現金流量表。在各個階段控制資金的使用量及財務管理的各項具體工作。
5.風險資本退出管理。風險投資的目的是在退出資本時套取高額利潤,而不是要獲得風險企業的紅利,只有風險資本的及時退出,才能實現下一輪的投入。所以,要慎重選擇退出時機和退出方式。建立、健全風險投資體系中風險投資的撤出渠道,是資本能否積極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決定性因素。從我國目前情況看,風險資本的撤出方式除了兼并收購來實現外,也可通過“二板”證券市場,通過產權交易,風險資本才能形成正常的滾動增值、循環發展。
6.努力培養風險投資家與企業家隊伍。風險投資不僅需要風險資本和高新技術,而且需要具有綜合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善于抓住并利用機會、敢于冒險和創新的風險投資家與企業家協同配合,共同組織投資、運作資金并獲取收益。為此,政府創造一個寬松的、公平的市場環境,一方面建立風險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責、權、利統一協調的機制,建立企業家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和考核制度,加快建立企業家市場,為企業家資源的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加快我國優秀財務管理人員培養,尤其是復合型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并積極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政策,廣泛吸納全球人才,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給高等院校和社會中的優秀企業家提供脫穎而出的平臺。
風險投資在我國任重而道遠。我們需要借鑒國外的風險投資經驗,結合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和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合理運用風險投資,加強風險投資的財務風險控制,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
參考文獻:
[1]劉必金:風險投資與管理.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2]謝彥:創投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8. 10
[3]曹欣:中國創業投資退出方式研究[J].當代財經,2003. 6
[4]王曉津:美國創業投資的早期發展[J].財經科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