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3: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他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學習的方法,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包括看、思、寫的多種行為能力都能充分的調動起來。
如何聽語文課?此話一出,很快就會有人說:“語文課有什么好聽的,從小學到高中,語文都是老一套,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不聽課,照樣能學會”。不錯,在眾多科目中,語文好學,但要學好卻不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秀的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語文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特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如何布局謀篇的。而孩子成績的好壞也往往取決于課堂短短的45分鐘的聽課效率。聽課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實際是在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善于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要點、難點,這才叫做會聽。而老師的提問旨在培養學生的說讀的能力,學生在回答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再次閱讀課文,然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表述出來,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于利用課堂45分鐘。
我們在知道了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就會想,如何聽課才能取得最佳聽課效果,提高語文知識和能力呢?要想聽好課,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學生感知具體知識材料的第一步。語文的預習,主要是指學習對有關語文知識或短文的閱讀和思索。要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就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內容)和采取具體的預習方法。
預習目標(內容)應該包括課堂上老師要講授的各方面的內容: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
這個工作很好做,因為市面上的參考書很多,我相信大多同學手中都會有這類參考書。在參考書的幫助下,這些內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這樣,那你也許會說,該掌握的內容參考書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聽課,自學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區別,參考書只能教會你要掌握的知識,但我們的語文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語文,培養我們的語文能力。有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大贊成學生過分依賴參考書。其實,只要善于利用參考書,參考書用好了,對學生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
怎樣利用參考書呢?
把自己設想成老師,把預習當作備課,帶著這種心理來運用參考書,你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不同的老師對課文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些在參考書中體現為對課堂教學的設計,你在參閱參考書時,可看出,寫參考書的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先講什么樣,再講什么,這時,你要思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等到你在課堂上聽課時,聽聽你的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又是怎樣設計教學環節的,兩位老師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共同之處。
同時你在預習時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參考書中對課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會和參考書所想的一樣,但又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如果能向同學借到有不同分析結果的參考書,則更好,不同的見解能讓你去思考,哪種更合理,這個思索過程實際就是你理解課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許會有很多問題,如果你的想法和參考書不同,你就要問自己,我為什么會這樣想,參考書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上課時,你可以帶著問題聽老師怎么講的,這樣能加深你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的把握也會更準確,這大大減輕了你復習時的負擔。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聽課。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問題 措施
一、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問題眾多,包括在語文教學中過多地強調了技巧,忽略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注重課堂授課的收效,忽略了對學生的預習、復習的監督和檢測;過多地突出了自己的預設意旨,忽略了學生本身感受語文的特點和差異。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進方法
1.選取課文中的要素,創設情境
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便是為了激勵,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了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試著把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都調動起來。剛接觸語文時,學生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知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融而欣然接受。
2.深化認識,凈化心靈,將知識更新轉化為智慧
年輕,這點使我更有利于和學生溝通,多年的學習經驗及切身體會告訴我,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從而構建起一個現代人所應有的價值觀,而這一切的獲得是不能強迫的,是不能靠教師灌輸的,只能讓他們在平等的、有被人欣賞和關愛的溫暖和幸福中去獲取。
3.營造與學生自主創造精神相一致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將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皿,而是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如何營造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氣氛呢?首先是創設平等的氛圍,消除老師的神秘感和權威性,將師生活動建立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之中。其次是倡導平等參與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課堂上的教授過程由明到隱,特別是在感受新知識后的問題探究階段,更應該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主動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最后是教法設計盡量做到靈活多樣。教師通過新鮮的刺激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創設愉悅的氛圍,想方設法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獲得學習的樂趣,喚起求知的欲望。
4.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
5.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范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
6.加強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
我們必須教給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
總之,語文教學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著一個學生整個人今后的發展。高中語文教學旨在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習慣,使其具備最起碼的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整個人生的健康發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為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開啟一扇窗戶。
參考文獻:
[1]周崇啟.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新論[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1.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學習;創新模式;趣味性
一、開展自主學習,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
自主學習是主動學習意識支配下進行的學習活動。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有利于加快對新知識的理解,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主動學習包括主動學習過程和主動學習意識兩部分。主動學習過程是指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后,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并能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主動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發揮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主動學習意識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基礎條件,在具備了主動學習的意識之后,學生能增強學習的責任感,積極的進行學習,并努力朝著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前進。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促進作用,積極主動的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重視預習教學,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預習環節對教學的順利進行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預習,學生能了解課文內容,掌握教材中的簡單知識點,并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重點標記。通過有效的預習活動,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能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重點探究標記部分的內容完成完成學習任務,讓他們從整體上掌握課文內容,體會其中的情感。在預習環節,學生能通過獨立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一方面要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如生字、生詞,對于不理解的生字和生詞要借助工具書進行查閱;另一方面,學生要通過閱讀對課文進行閱讀和分析,對課文內容從整體上進行了解。在預習環節,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方法進行指導,使他們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感悟課文中蘊含的深意。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有效掌握預習方法,使預習學習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為課堂的探究活動提供前提。
三、創設趣味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設計趣味性的問題進行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環節運用有趣的問題能讓學生的精力快速集中,在認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新課內容。在設計趣味性的問題時,教師還要注重問題和教材內容的聯系,使學生通過問題產生閱讀課文的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對于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一些文言文,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環節中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進行分析,通過積極思考掌握課文的含義,提高他們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在設計多媒體教學內容時,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動靜結合的特點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實現高效學習效率。
3.設計趣味性的閱讀活動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如結合表演進行閱讀、齊聲讀、朗讀比賽等,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感悟,使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獲得通過,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高中;命題作文;立意方法
掌握題意、新穎準確是對高中語文作文進行審題立意的基本要求。在我國高考相關考試說明中,明確指出語文作文必須切合題意,而要想真正使作文切合題意,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作文進行認真審題;其次是弄清和明確同作文相關的命題要求。高中作文從命題的方式上可以分為:話題式、命題式以及材料作文等幾種類型,但無論哪種命題作文,在寫作過程中都要對題目進行慎重審題、認真立意。
一、概論
所謂立意,簡單來說就是在寫作過程中,明確縮寫文章的主題。而文章的主題是對作者思想認識高度的有效體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抱有哪種思想心態,其思想道德是否健康,是否具備科學辯證的思想方法等,往往都能在學生的作文當中體現出來。當然,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社會生活以及人物事件等表現出來的幼稚與低俗的看法和認識,也是學生寫作思想不成熟的體現。
1.貼近生活
現階段,新事物、先進事跡以及人物層出不窮,基本上每天都會出現新信息、新事物、新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思考、努力發現,不能在寫作過程中“言必說希臘”,寫來寫去總是杜甫、王安石、蘇軾、李白、韓信等一些歷史人物的陳舊事情。
2.歌頌光明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的發展和建設越來越需要思想健康、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就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現代社會,雖然也存在陰暗、丑陋的一面,但主流還是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因此,在寫作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寫作的內容以正面為主。
3.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作為高中命題作文,一定要體現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其寫作也一定要滿足真、善、美的要求。
深刻新穎是對高中命題作文在立意方面的又一高層次要求。盡管在立意時求新、求深很難,但還是有一些加深立意的方法,比如,以小見大、舉一反三、畫龍點睛以及逆向思維等。
二、高中語文作文立意的要求和技巧
一般來說,命題式作文其題目就是文章標題??此泼}作文的審題比較簡單,但是要想真正準確、更深層次地弄懂作文命題,也并非易事。即使在寫作過程中,僅有幾行簡短的文字構成作文題,那它里面也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外,需要我們在審題時,細心分析、認真揣摩,從而為作文的寫作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
1.詞類作文的審題立意
這種作文的題目本身就是題眼,要想正確審題立意,除了要準確地了解和弄懂該詞的基本含義,還要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含義。例如,2004年北京的高考題目《包容》,看到作文題目時,我們首先要弄懂幾個問題:什么是包容,為什么要包容,怎么做才算包容。單從字面上講,可以將包容理解為:包涵、不計較等,是對人在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要求。這時,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對該詞的理解來選擇寫作形式,比如可以寫成記敘文,寫某人因做錯某事被包容之后,發生的重大變化;也可以寫成散文,來贊美包容。
2.短語類命題作文的審題立意
這種類型的作文命題比較傾向于動賓、主謂等短語。如果作文題目是偏正結構,那么一般其修飾語就是題眼。而位于中心詞位置的詞,就直接限制了寫作的角度以及內容,此外,修飾成分的詞語會對選材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例如,2006年的北京考題《北京的色彩》,通過列舉一些知名建筑和古跡,比如北京的四合院、香山、地壇、故宮等,要求學生從中選取任意一個來寫,也可以另選,但不論怎樣,都要選取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景點。
對作文立意,考試說明中明確規定:一是要思想健康,二是要中心明確。此外,對語文作文的立意還要做到新穎、有深度以及有時代感。
參考文獻:
[1]謝會蘭.試論寫作素材的豐富與開掘[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7(6).
[2]孫小東.廣擷博采厚積薄發[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0).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教學
1、注重引導學生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幫助同學們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理解,使之引發思考,同時這也是對文言文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探索、嘗試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等老生常談的現象,改變課堂教學沉悶乏味、單調落后的現象,開發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充分釋放學生的興趣、熱情和潛能。首先誦讀詩歌是理解詩歌的鑰匙。每首詩歌的教學,先讓同學們從聆聽名家配音朗誦開始,然后讓學生自己模仿朗讀,在吟誦中激發學生賞析詩歌的興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睜I造誦讀詩詞的氛圍,把學生帶人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其次在吟誦詩歌的同時,通過對經典名著的點評,根據每首詩歌的特點設計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導學生到課外去吮吸更多的優秀詩歌的養份,把同學們帶入圖書館,讓他們與好書為友,以詩詞為友,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閱讀能力。這也是高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比如說教學進入到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時,利用多媒體,利用圖片畫面,引導學生想象結尾處合葬化鳥,“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卻能“相向鳴”意境,幫助學生領悟浪漫主義理想的藝術魅力:指導學生借助圖書館,討論解決“東漢婚俗”、“七夕節”等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的理想境界。《師說》認為:老師就是傳授知識,解釋疑惑問題的人。那么,如何傳授知識?如何解釋疑惑問題?如何當好引導者與合作者?《論語侍坐》給了我們啟迪,孔子讓每位學生言志,給予每個人暢所欲言的機會?,F代的多元智能理論也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是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學生對久遠的詩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達到賞析,我們就必須營造一種詩歌賞析的氛圍,本著“讓課堂更有活力,讓孩子更加聰明,讓發展更為全面,讓教學更富創意”的宗旨,教學中我不斷啟發學生充分聯系社會生活背景,去理解、賞析詩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學課堂,教師進行作品背景介紹后,將課堂還給學生,交由學生,要以學生的自我感悟為主,讓他們聯系現實生活,聯系他們了解的文學作品及文學作品中對曹操的認識,暢談對詩歌的理解,進而把握詩歌的主題,達到賞析詩歌的目的,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有的學生說“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學生說“曹操是位出色的詩人,不當丞相,做一個自由詩人多好”。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倡導開發學生的多種智能,這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理論基礎。課堂是開發潛能、培養智能、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陣地,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使語文課成為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詩歌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對詩文的賞析能力,并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了配合教學,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的實效性,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想法,舉辦一個“詩詞知識”競賽。讓學生們進入備戰狀態,分組準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學生們進行充分的知識儲備。經過一系列的比賽,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更加鼓舞了學生的士氣,更加激起了學生學習中國文化經典的熱情。中國文化經典是古代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她滋養了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產生過重要影響。因此中國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礎。研究、探索這一文化經典中詩歌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這是高中語文新課改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需要,是培養一代綜合素質人才的需要,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需要。引導現代的中學生,進入這繽紛燦爛的詩詞圣境,啟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4、保持詩歌的陌生化,有意識的忽略傳統的課前預習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詩歌 鑒賞方法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必修課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近年來,高考對古代詩歌考查的要求是:(1)鑒賞其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其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不難看出,高考和新課標在古詩歌鑒賞這一點上,其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古詩詞到底該怎樣鑒賞呢?
一、捕捉信息,讀懂詩意
捕捉信息、讀懂詩意是鑒賞古詩詞的第一步,當我們拿到一首古詩詞時,首先要掌握大概信息。要掌握古詩詞的大概內容,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標題、作者和注釋。
1.看標題
對于一首好詩或者好詞來說,標題是其“眼睛”,在鑒賞古詩詞的時候,首先要看古詩詞的題目。有的古詩詞的題目直接揭示了和古詩詞有關的季節或時令;有的直接點出了古詩詞所要贊頌的對象;有的直接寫出了故事事件等。
比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鳖}目中的“幽”一字就是全詩的“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關鍵。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體現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依然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
2.想作者
了解作者是鑒賞古詩詞的關鍵之一,作者的生平、作者經歷、作者的思想和作者的創作風格,都會影響作品的思想感情。其實了解作者實際上是從知人論世的角度看文本,然后走進作者,走進古詩詞。比如:在2014年新課標卷2中有這樣一道詩詞鑒賞試題(在此處只選取一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①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注釋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
問題: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本題中雖然在注釋中對韋莊做了大致的介紹,但是不全面。要把此題做好,可以結合修教材中出現過韋莊的《菩薩蠻》,再了解他的生平及創作風格,他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滅亡,直到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混亂時期。在文學創作上,他面對天地翻覆的社會巨變,冷靜而深入地思考,效法杜甫,寫下了不少焦慮時難的詩篇。這樣我們可以全面結合作者的生平解決試卷中的問題。
3.讀注釋
讀懂注釋,利用好注釋,就能從一個點或一個面上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2014年北京語文高考試卷中出現了這樣一道詩詞鑒賞的題目:
奉陪鄭駙馬韋曲①
杜 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綠樽須盡日,白發好禁②春。
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注釋:①韋曲:唐代長安游覽勝地。杜甫作此詩時,求仕于長安而未果;②禁:消瘦。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首句和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兩處“無賴”都傳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三四句意謂韋曲的滿眼春色,讓自感老去的詩人也覺得應借酒釋懷,享受春光。
C.五六句通過“石角鉤衣”、“藤梢刺眼”的細致描寫,狀寫韋曲春去夏來的美景。
D.此詩運用了“反言”,如“惱煞人”,實際是愛煞人,正話反說,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詩家常借“韋曲”寓興亡之感。下列詩句寓有興亡之感的兩項是(4分)
A.杜甫詩中韋曲花,至今無賴尚家家。(唐?羅隱《寄南城韋逸人》)
B.當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宋?張炎《高陽臺》)
C.莫夸韋曲花無賴,獨擅終南雨后青。(元?虞集《題南野亭》)
D.花氣上林春浩渺,酒香韋曲晚氤氳。(明?胡應麟《寄朱可大進士》)
E.韋曲杜陵文物盡,眼中多少可兒墳。(清(此當作明,出題人有誤)?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這一注解,談談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本試題難度系數不高,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屬于中等難度題。不難發現,本試題給了我們所需要的關鍵性的注釋,這樣學生在鑒賞詩詞的時候就可以結合補充內容進行解答。本試題的第三小題就和注釋內容有密切的聯系。
二、抓住細節,悟出精髓
古人在作詩時,特別講究煉字。因此在鑒賞古詩詞時,要教給學生從哪些角度鑒賞字詞。
1.看動詞
動詞在古詩詞中是裝飾古詩詞的,它能使作品化美為媚,使文學作品充滿動態的美。比如劉永的《雨霖鈴》中有這樣一句“驟雨初歇”,這句中的“歇”字用得十分巧妙?!靶?,本來是人才有的動作,但是作者卻說“驟雨初歇”,從這一個字中便會感覺到雨都活了,都有了生命。
2.形容詞
巧用形容詞,可以繪景摹狀,具有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在此舉一個例子,這首詩雖然不是高中課本中的,但是這首詩中的那個形容詞用得絕對精妙,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亂”字,可以理解為花的顏色繁多,所以看起來很“亂”;也可以理解為花長的不整齊,很無序,所以“亂”;還可以理解為,因為是早春,所以花開得還不是太茂盛,所以“亂”。
3.數量詞
數詞在古詩文中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文章豐滿起來。比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有這樣一句“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其中的“兩枝”將詩人惜花、憐花的一片癡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語文;閱讀方法;研讀思路;專題性閱讀;多義性解讀;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進行研究性閱讀作了一些粗淺的嘗試,受益匪淺。在此,想談一談我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的一些做法和感想。
1 尋求一種簡明的研讀思路
詩詞鑒賞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精神活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方法加以解讀,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自己搜集相關資料,豐富對作品的理解。為此,在《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教學中,我嘗試從音樂美、意境美、人格美三方面來把握,力求以一種比較簡明的思路來引導學生領略詩歌整體的美。
我首先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精美的畫面、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來渲染情境氣氛,幫助學生初步領悟詩人的情緒和詩歌的意境;而后讓學生模仿朗讀,并讓學生當眾展示自我感覺把握較好的段落的朗讀,順帶就邊點撥邊范讀,既指導了朗讀,讓學生真正感知到詩歌的音樂美,又能引導學生朝意境美的體悟方向發展。緊接著,我請學生根據朗讀來談談詩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美,讓學生在融入情境的前提下暢所欲言,并小結出詩中自然景象和仙界景象的特征。然后,再引導學生考慮夢境如此之美,為何醒后詩人的心情會如此沉重,感嘆“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甚至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由此介入人格美的分析,學生引進自己搜集的寫作背景資料,我為他們補充介紹李白游仙詩的特征,從而概括出李白人格魅力的兩個層面:狂傲、飄逸、追求自由及強烈的進取心、蔑視權貴。為了突破意境創造與詩人情感的關系,我給學生補充了《梁?!返墓适轮小盎边@一情節的用意以及弗洛伊德的話“在現實生活里不能滿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創造出文藝來,起一種替代品的功能,借幻想來過癮”(轉引自錢鐘書的《管錐編》),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最后由學生來評價討論:李白的感嘆是消極還是積極,我在學生發言后小結:李白的感嘆和魏晉士人“貴適意”的生活觀有相承性,但不能就此推定這種感嘆就是消極的,因為孔子、曹操、蘇軾也有過類似的感嘆,應該看到,感嘆人生易逝,才會積極進取,感到人生的悲傷,才能盡情去追尋生命的快樂。李白仕途不暢,卻有了文學的無比輝煌。整堂課在師生的合作互動中一氣呵成,效果非常好。
有了這一次成功探索,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更新觀念,努力適應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這次嘗試使我明白了許多詩文在處理上原來并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么復雜,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就可以完全套用《夢游天姥吟留別》的這一閱讀模式。
此外,這種閱讀模式還可挪用于一些精美的寫景散文的教學,因為精美的散文本身就是一首詩。散文重情,作者在散文中表達思想感情通常不采用直白淺露的方式,而總是借助于形象,或借景抒情,或詠物抒情。在這類散文中,景物形象是情感的觸媒和依托,情感是景物的內質和靈魂,一切景語皆情語。欣賞寫景散文就可以遵循音樂美(讀出散文的美感美質)――意境美――心志美(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這一思路進行,如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借助“山之屋、樹之屋、花之屋”的意境創造表現出作者對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追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過創造“寧靜、雅潔、情趣、自由”的荷塘美境界表達了自己苦悶的心情和對自由的向往,他筆下的荷塘美境界與李白筆下的天姥山夢境有異曲同工之妙。
2 適當進行專題性閱讀
當然,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中,.除了少數篇目在研讀的思路上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外,對于絕大多數篇目,我仍然注重對作品的專題性解讀,以求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如的〈沁園春?長沙》我設計的是“《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這一研究專題?!俺绺摺边@一基本的審美形態引起的美感心理特征是:自己在對象面前感到渺小、平庸或困難而激起強烈要求奮發向上的豪情,于是感到自己的精神境界大大地提高了,從而引起滿足和愉悅,崇高美表現在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壯麗的景象;表現在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回聲。以上闋為例,在明確了“崇高美”這一概念后,學生在自主閱讀和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很快就從以下幾方面作了解答:①作者選擇的是山、水這些博大的意象;②從物的數量看,“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長空、萬類”中數字概念組合出一個令人視通萬里的博大境界;③從取景角度看,詞中有遠景、近景、有仰視、俯視、多方觀照,多角度多層面展現秋天的風光;④從景物的顏色看,“紅遍”、“盡染”足見紅的面積之廣大,“碧透”寫出了水色及水質,“舸、鷹、魚”也具有很強的顏色指示意義,畫面色彩斑斕,賞心悅目;⑤從景物的狀態上,取動而不取靜,“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靜中顯動,“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生機十足。由此看來,在詞中秋景的選擇上是別有用心的,楓葉如丹,顯示出生命輝煌,代表著不懼嚴霜的大無畏精神,“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憧憬;“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競自由”是核心字眼,萬物競而得自由,萬類得自由而須競,這充分體現了“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博懷和豪邁氣概,如此本詞高遠的意境自出,學生對作品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這種專題閱讀的方式在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同樣適用。我為該文設計專題是:“孔子弟子的處世智慧”。學生站在今天的時代高度來觀照此文,根據個人理解展開討論,認為:子路自信、率真、有魄力而且理想目標定位實際,強國的理想切合春秋末期亂世的需求,能為諸侯君主接受,且千乘之國只是中等國家,易大顯身手,而大國人才濟濟未必能盡顯其才;冉有機敏,會看臉色,見“夫子哂之”而態度立顯謙恭,而且富民措施易于實施又很實在,符合孔子“富而后教”的德政理想,處世中庸,既不如子路過狂,又不如公西華過謙;公西華后發制人,“非曰能之”令人耳目一新,“愿學焉”又表明了他做小相的理想易于實現,足見其做事踏實,勤奮,從小事做起,考慮周全,不易受挫,另外他還工于心計,迎合孔子“以禮治邦”的理想,能博得老師的好評;曾皙生活情趣高雅,性格平和,不張揚,工于心計,以鼓瑟為遮掩,靜觀其變,后發制人,善于辭令,“異乎三子者之撰”讓人耳目一新,且其描繪的理想無論從積極面(大同社會生活圖景)還是從消極面(歸隱式生活圖景)都迎合了孔子的心理。通過討論,學生對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特點和志趣愛好有了深入的理解。
3 有針對性地對文本進行多義性解讀
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的能力,力求讓學生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而適時有針對性地對文本進行多義性解讀,就是實施個性化閱讀的一種有效方式。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的閱讀,我讓學生圍繞“本文究竟是像一首憂傷的小夜曲還是像一首清新和諧的小夜曲”這一問題展開研討??禈?,是徐志摩深深依戀的精神故鄉,是他理想王國的象征,它既蘊含了詩人對英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追求,也是“人天妙合”的自然美圣境的象征,更讓詩人鐘情的是康河里有純美的精神,流貫其間。當然,詩人和才女林徽音的浪漫戀情,也使康橋成了他深深迷戀的“香境”。持前一種觀點同學結合創作背景認為,徐志摩在給友人(恩厚之)的信中說:“我這次故地重游,是帶著尋舊歡的癡想的?!奔热皇恰鞍V想”,當然就是徒勞無益的,依據是:“楊柳”有依依流連的意味,夕陽下貌如新娘的金柳正對應著詩人當年的舊夢,然而景色依舊而人事全非,現實早將夢境割得支離破碎,因而詩人想要再度尋夢,以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然而尋到最終他只能“滿載一船星輝”,凄清而又孤獨,求之不得,乃欲放歌來宣泄惆悵,然而嗚咽、哀婉的笙簫聲,單調、寂寞的蟬聲已經表達出了自己全部的心緒,神色黯淡的詩人只能噤口,只能故作瀟灑地揮揮衣袖作別,康橋對他而言已經像是“西天的云彩”一樣美麗而遙遠,詩人的整個美好生活已經遺失了。持后一種觀點的同學認為河畔金柳幻化的新娘形象光輝燦爛,朦朧恍惚,令人無限依戀,那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油油的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搖,那快活與輕松讓詩人艷羨,還有那一汪清泉,能將虛幻游移的美沉淀在水底,在詩人心中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