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3: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有制經濟企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 現狀及原因 創新工程體系 對策
非公有制企業歷來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四川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越發壯大,其產值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比例越來越重。2004年,民營企業增加值達到43.68億元,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近1/4。為了在激烈的競爭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非公有制企業必須積極尋求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即經濟技術創新。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內涵
經濟技術創新概念,起源于美籍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 “創新理論”,其基本含義是指與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有關的技術經濟活動。經濟技術創新指企業將新的知識與技術用于生產經營之中,以創造和實現更高的經濟價值和企業利潤為目標的活動。它的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引入新的產品、 采用和推行新的技術、開拓原材料的新供應源、開辟新的市場、采用新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
對于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本文認為,是通過教育培訓,積極構建企業文化,全面提升員工的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讓員工全面參與到生產、管理、經營的全過程,并在企業生產、管理、經營的全過程中,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運用、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對生產經營管理流程中的不合理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創造新產品,實現企業運作機制的最佳狀態。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內容包括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等方面。
攀枝花市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現狀及原因
盡管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在經濟總量迅速增加的同時,經濟技術創新能力逐漸增強。但是,與國內外、省內外發達城市先進水平相比,經濟技術創新在涉及領域、數量、質量以及競爭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企業自主開發能力明顯不足,職工參與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熱情不高,且創新水平較低。
總括起來,制約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認識不足。許多企業滿足于現狀,他們認為目前的主要任務是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以獲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進行技術創新。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攀枝花市是以資源開發為主的重工業產業城市,非公有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是依附于大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不愁銷售,許多非公有制企業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改進上沒有充分的認識。半數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屬家族式企業,缺乏現代企業的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對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持可有可無的態度。
資金不足。資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礙企業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最大障礙因素之一。2004年攀枝花市國民生產總值163.82億元,但整體攀枝花企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僅有8978萬,其中非公有制企業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小于1%以下的企業占2/3以上。
人才缺乏。企業技術創新的成功與否、效果如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然而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的人才現狀令人堪憂,這是由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決定,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由于規模小、發展前景差、福利待遇差等多方面因素,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
技術創新機制缺乏。機制不健全是阻礙非公有制企業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在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中,沒有形成有效的領導組織機制、運作機制和合理的激勵機制。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尚處于“初始、本源”狀態。因此,針對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在活動的總體方略上采取需求拉動模式,即市場需求或生產需要銷售信息反饋研究與開發技術改造創新的市場檢驗。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漸進性創新,能夠迅速產生經濟效益。完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使之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就要構建及完善其績效評價體系。
指標體系基本內容
根據技術創新的內涵和基本要素,結合本地創新資源和企業狀況,指標體系基本結構設置為三個指標類A、B、C和15個指標項。具體設置為技術創新投入(資源) A(包括RD資金投入強度A1、RD人員投入強度A2、技術改造投入強度A3、RD經費占年銷售之比A4、網絡建設情況A5、RD經費年增長率A6);技術創新產出(效率) B(包括主導產品更新周期B1、RD成果B2、企業開發成功率及轉化率B3、技術引進消化能力B4);技術創新實現(效益) C(包括企業新產品市場占有率C1、企業新產品收益率C2、企業新產品銷售率C3、企業勞動生產率C4)。
綜合評價
指標體系設定之后,采用“線性加權和法”進行量化評價,其程序如下:
確定權重值,結合各項指標在體系中的作用程度,進行綜合權衡確定,其各項指標權重αij值(A1=0.2,A2=0.2,A3=0.15,A4=0.15,A5=0.15,A6=0.15;B1=0.20,B2=0.30,B3=0.30,B4=0.27;C1=0.18,C2=0.21,C3=0.22,C4=0.18, C5=0.21)和各類指標權重Wi值(A=0.3,B=0.3,C=0.4)。
用Yij=50(Xij-minXij)/(maxXij-minXij)+50對每項指標統計值進行標準化處理,變為標準值。
指標項和指標類的評價值計算,指標項評價值Kij=αijYij,指標類的評價值Ki=∑nj=1WiKij。
評價分析,根據評價總值和各層次的評價值,對企業進行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能力綜合分析,也可對其中部分進行單項對比分析。按標準把經濟技術創新劃分為幾個層次,這樣可分辨創新能力和水平。通過評價分析可弄清創新企業的創新特點、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便于有針對性對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進行管理,引導創新工作向縱深發展。
根據評價結果,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劃分為四個層次,即評價值達到90分以上者為第一層次,達到80分至89分者為第二層次,達到70分至79分者為第三層次,達到70分至79分者為第四層次,60分以下者為第五層次。通過對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創新能力層次的分析,發現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水平相差較大,低級水平的企業較多,第一、二層次的企業所占比太小,說明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較弱。從評價總分排列上,最高分為90.63分,而最低在45.64分,兩者分數相差很大??梢?,企業創新工作開展很不平衡,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采用該指標體系對非公有制企業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進行評價,其評價結果基本反映出活動的實際狀況。該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將在非公有制企業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對策
政府行為對策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為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是促使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業經濟技術創新,走上良性循環的保障。各級政府應考慮各種經濟實體的協調發展,把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納入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發展規律,以企業為主體,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科技力量積極參與的經濟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企業自主開發或聯合開發的經濟技術創新機制,為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職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廣泛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創造條件。
制定優惠政策,為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提供資金保障。國家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要給予非公有制企業更大的扶植和支持,以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更好地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攀枝花市建立和完善“財政引導、企業主體、金融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的多形式多層次經濟技術創新投入機制。
加快服務體系、網絡的建設。國家應該加快建立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信息技術咨詢、指導和培訓。國家應逐步建立完善為中小企業實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各種專門機構,在此基礎上建立信息港、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善區域性、全國性信息網,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全面、及時、有效的信息和金融投資、技術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服務。
企業行為對策
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攀枝花市許多企業對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的認識存在嚴重不足,有的企業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導致了非公有制企業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難以開展。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首先要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行為觀念,提高認識,提升文化知識水平和現代企業管理水平。企業要認識到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非公有制企業求生存圖發展的永恒主題,是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進企業長遠、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以職工為主體,完善技術創新機制 企業必須堅持經濟技術創新與企業制度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分類指導、綜合推進,逐步建立起以企業為載體、職工為主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科技發展要求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資金投入機制、人才機制、激勵機制。
共同入股成立擔保公司,采取多種方式和渠道廣籌資金 在攀枝花市最為有效的方式是非公有制企業共同入股成立“會員制、封閉型”的擔保公司,將企業的融資需求、政府信譽和銀行贏利愿望連成一條融資回路,為企業謀求發展。
加強技術管理,強化消化吸收和創新 加強技術管理,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縮短與國有企業和國外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調整技術引進的結構,引進對象從以“產品導向”技術為主逐步向產業基礎技術、主要技術和高新技術轉變。加強技術引進的宏觀管理,防止重復引進、盲目引進和低水平引進。引進以后要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管理,并加大投入強度,為企業創造效益。
此外,建立以產學研聯合為主要形式的社會技術創新支撐體系。結合當前科研院所轉變的契機,大力推進科研院所與企業的結合,使科研院所成為企業的重要技術源。
市場主導對策
充分發揮市場在非公有制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主導作用,這是市場積極體制與市場積極規律的客觀要求。只有市場主體合格了,企業才會對市場信號有靈敏的反應,才會有技術創新的潛在利潤,以及生存與發展的危機感才會成為技術創新的動力。
應遞減一些行業進入壁壘,使金融業、通信業等有步驟地對非公有制企業開放。賦予非公有制企業的平等競爭地位,使非公有制企業與國有企業平等競爭、優勝劣汰、重組整合,其結果必然是善于技術創新的企業。
參考文獻:
一、鼓勵從事非公有制經濟
凡符合條件的本市居民均可在本市從事非公有制經濟,申辦公司制企業、合伙企業、私營獨資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凡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均可作為投資主體,在本市依法設立非公有制企業。
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通過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組建中外合資、合作企業;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以資本為紐帶,組建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
鼓勵外省市的非公有制企業到本市創辦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參與本市企業資產重組,所涉及戶口、子女就讀、公用配套等問題,由公安、教育、建設等部門按有關鼓勵政策予以解決。同時,支持本市非公有制企業到外省市投資,開拓市場。
二、實行規范一致的經營范圍
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外,個體工商戶、非公有制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范圍與其他不同所有制企業一樣不受限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投資和經營高科技、農業產業化、城市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大中型企業生產配套等項目。
對須經資質評定才能進入的行業,市有關部門要按照同等標準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公有制企業進行資質評定,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進入,不得變相限制非公有制企業的經營范圍。
除國家法律、法規或本市地方性法規、規章明文規定的外,本市任何部門不得專門針對非公有制企業設定專項審批或者許可,并將其作為登記發照的前置條件。
對國家法律、法規和本市地方性法規規定的審批事項,要根據實際情況,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對本市設定的審批事項,要進行梳理,凡不符合本文精神的應予以取消。
三、暢通融資渠道,公平稅費負擔
銀行要在嚴格按照《商業銀行法》及國家有關規定發放貸款的同時,對非公有制企業與公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并重點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有信用的非公有制企業。
除公司制之外的合伙企業、私營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可憑營業執照正本到銀行開設帳戶。對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銀行給予辦理銀行承兌匯票及其它便捷的結算業務。
積極探索建立貸款擔保機構,為包括非公有制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服務。
市有關部門要以產業導向為主要標準,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逐步取消所有制差別待遇。
完善稅收征管方式,允許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依法領取和使用增值稅發票。
規范收費項目,統一收費標準,公開收費程序,堅決制止對個體工商戶、非公有制企業的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行為。個體工商戶、非公有制企業對“三亂”有權抵制,并可向有關部門舉報、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四、鼓勵參與公有制經濟的結構調整
市和區、縣有關部門要結合產業、行業特點,制定具體規劃,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經濟的產業結構、組織結構調整。
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經濟的調整,可以通過收購、兼并、參股等改變產權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租賃、承包、托管等改變經營權的方式進行。
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經濟的調整,涉及資產抵扣、稅收征收、產權交易費用、收益處理等方面的政策,按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個體工商戶、非公有制企業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按照市勞動、財稅部門的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
鼓勵下崗職工從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持有效下崗證明的本市下崗人員,可申辦個體工商戶或非公有制企業,并可依法擔任該企業的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其與原企業的勞動關系,按本市有關規定執行。按照市勞動、財稅部門的規定,下崗職工從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五、鼓勵參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鼓勵和支持出國留學人員、具有一定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以及其他科技人員創辦科技型非公有制企業。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本市創辦或聯辦高科技企業、企業集團以及科技風險投資公司。
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與大專院校、研究院所聯合進行技術研究、開發、應用,促進科技進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
非公有制企業或個人可將其擁有的專利、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通過評估后作價投資。
非公有制企業在承擔科研項目、申請科研成果鑒定、參與政府評獎、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與公有制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非公有制企業在獲得科技貸款和技術改造項目貸款、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取得財政稅收支持、開展進出口業務、引進人才等方面,與公有制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六、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引導
各區、縣要將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納入本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市有關部門要研究落實個體工商戶和非公有制企業的車輛牌照發放、進出口經營權、出國審批、人事檔案管理、住房公積金繳納、職稱評定等事項,更好地為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服務。
工商聯要進一步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和人士的聯系,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和管理、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作用。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要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
新聞單位要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要自覺執行國家有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等法律、法規,遵守市場規則,依法納稅,公平競爭。同時,要加強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營者的素質。
七、梳理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管理的政策規定
早上給孩子喝的“好一多牛奶”,中午請外地朋友品嘗本土小吃“花溪牛肉粉”,下班后到“星力百貨”采購,隨手買幾瓶“老干媽辣椒”,回到家――你所住的商品房也許就來自“貴州龍”旗下的房地產公司……引號之處,皆是貴陽人耳熟能詳的幾家非公有制企業。
富民興黔的重要增長極
貴州的非公有制經濟雖說總體上落后于全國,但也是發展喜人,成就輝煌。據統計,1979年至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左右上升到31.4%,非公有制工業企業總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不足4%上升到44%,非公有制商業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7%左右上升到57.2%。
非公有制經濟為貴州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2007年底,國有中小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82.4%,促進了對外招商引資。一批省外、境外非公有制優強企業落戶貴州,不僅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產業化發展,有力地推進了貴州省產業結構調整。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貴州做大做強地方經濟的重要力量。貴陽市2007年非公經濟對全市GDP年增長貢獻率達到44.15%。遵義市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9年的不到0.5%上升到2007年的38.1%。2007年黔東南自治州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實現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64.09%。2007年的23個經濟建設強縣(市、區)毫無例外地都是非公有制經濟活躍的地區。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支撐貴州財政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2008年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納稅約占全省稅收的半壁江山。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貴州促就業、保民生的主渠道。2007年,全省工業單位中非公有制經濟成分提供的就業崗位71.89萬個,占全部工業行業的63.7%: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單位中非公有制經濟成分提供的就業崗位74.14萬個,占全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行業的81.8%。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貴州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源頭。據統計,1985年至2005年,我省非公有制企業申請職務發明占全省的43.02%,授權職務發明占全省的40%。貴州省高新技術企業中的95%以上為非公有制企業。
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貴州經濟社會擴大開放的生力軍。如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已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貴州味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成為新加坡、德國一些國外“大牌”食品企業的主要供貨商。
非公經濟人士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到2007年底,非公經濟人士在我省實施光彩事業項目累計達812個,投資總額227億多元,到位資金141億元。
作為全國非公有制經濟的一股支流,貴州非公有制經濟在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已成為創造社會財富、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推動創新、催生產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
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2004年,我省在省經貿委中小企業處和六個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的基礎上,成立了全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與改革的職能管理部門――貴州省中小企業局(貴州省非公有制經濟辦公室)。這就理順了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管理體制。
省中小企業局(省非公有制經濟辦公室)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賦予的職責,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全省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通過政策、資金扶持,重點支持了一批優強的“小巨人”非公有制企業,同時積極建立針對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協調企業融資難問題,開通中國中小企業貴州信息網,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貴州省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等免費培訓,加強對信用擔保、典當的行業管理和指導,構建由各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小企業創業基地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中介機構組成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中小企業、非公經濟統計監測體系,開展經濟理論研究等,為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提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全省上下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形成合力。2007年,省政府在2001年成立“全省推動中小企業發展聯席會議”的基礎上,成立了“全省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35個,辦公室設在省中小企業局(省非公有制經濟辦公室)。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對全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實行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依法規范、保障權益。除此之外,省委組織部、統戰部、省人大財經委、省政協經濟委、銀監局、證監局及各金融機構等在私營企業人才需求、非公經濟人士培養、政策法規支持、社會輿論宣傳、上市融資服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全省9個市(州、地)和部分縣(區、市)已建立了以監察部門、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牽頭的非公有制經濟投訴機構,非公有制經濟投訴網絡和機制不斷完善,初步形成全省上下維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聯動機制和良好氛圍。
公共政策的重要著力點
2009年5月8日,畢節市嘉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這是畢節地區正式掛牌營運的第二家小額貸款公司,也是全省首批17家小額貸款公司之一。目的在于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規范和引導民間融資。
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是中央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貴州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為非公經濟解決急難問題的一項具體舉措。近年來,貴州對非公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市場準入方面。貴州放寬了非公有制經濟在高新技術、成品油、國防科技工業、外貿、公用事業、醫療機構、林業、金融業等行業和領域的市場準入。截至2007年底,全省加油站中非公有制經濟數量為653戶,比重為38%。
稅收減免方面。貴州省先后出臺了《貴州省國家稅務局關于再次提高增值稅起征點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落實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的文件。對非公有制經濟在創業、提供就業與再就業崗位、技術創新、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方面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非公有制經濟在上述方面的稅收政策優于公有制企業。
財政扶持方面。國家、省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政扶持力度加大。各項財政專項資金基本能對各種所有制一視同仁。
技術創新方面。2007年,我省出臺《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進一步放寬了非公有制企業進入高新技術行業的準入條件。省國防工辦出臺了《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放寬非公有制企業參與軍工產品生產的
準入條件。省科技廳和省經貿委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技術創新優惠政策的意見》,對可申請減稅的技術開發項目內容進行了規定。
勞動就業方面。2006年,提出對下崗職工、復員轉業退伍軍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給予稅費減免,對吸納再就業人員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貸款支持。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技術人員培訓制定了具體措施。從2003以來,國家實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從2005年起貴州省實施“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這兩大培訓工程由財政資金進行補助,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免費培訓。僅2008年兩大免費培訓工程共舉辦各類免費培訓班41期,培訓人員6837人次。
通過對非公經濟的各種積極有效的政策扶持,我省正努力一步步向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邁進。
改革開放的重要試驗場
在近期省有關部門組織的兩次非公經濟座談會上,針對貴州非公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搜集到大量的問題。歸納起來有:思想保守、融資困難、管理混亂、負擔較重、用地困難、環境不好、實力不足等等。
最根本的一點,結合我省非公經濟在全國靠后的座次來思考,這表現了貴州非公經濟對制度性公共產品的深切渴求?,F在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許多還停留在宏觀層面。在具體的制度安排、法律制度和運行細則方面,同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原則有很大差距。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改革緩慢,對制度性公共產品的供給現狀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階段的需求不相適應。
具體反映為投融資環境、人力資源環境、市場環境、內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投融資環境。與國有企業相比,私營企業由于規模大多比較小,抵押擔保難、內部管理不規范和經營信息披露不夠等原因,與銀行之間存在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銀行為規避信貸資金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發放貸款時更加謹慎,對企業的審核更為嚴格,銀行反映對私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多有礙難,顯現支持力度不夠,也反映在非公有制經濟一直存在的“貸款難、擔保難”困難。
人力資源環境。非公有制經濟整體上由于自身經濟條件、職工保障等方面劣于國有企業,再加上許多非公有制企業建在縣城,遠離大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因此人力資源環境要劣于國有企業。因此非公有制經濟相對于國有單位而言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
市場環境。由于非公有制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水平普遍落后,對產品質量不夠重視,中低檔產品較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少,名牌產品少,因此很難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充分認識檢察機關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服務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迅速崛起,不斷發展,現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和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經濟支柱。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賴于良好地法治環境。只有營造出健全的法治環境,才能確保非公有制經濟平等參與競爭,最大限度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有力促進非公制經濟快速發展。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堅決打擊危害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種犯罪,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既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實施趕超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也是檢察機關與時俱進,服務于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態度常常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只是個別業主的事情,甚至持排斥的態度。然而近年來非公有制經濟的大力發展及其凸顯出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進一步表明,非公有制經濟已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平等地保護公共財產和私人合法財產,平等地保護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為非公制經濟發展創造出與公有制經濟發展相同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是必須也是應當的,也是檢察機關應履行的職責。
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調整工作思路
檢察機關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根深蒂固的一套單一的思維方式和法律評價標準已越來越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據此,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改革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首先,要破除傳統舊觀念,轉變過去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冷漠態度,以滿腔的熱情為非公有制經濟予以支持。其次,要從片面理解對法律實施監督轉變為充分運用法律監督職能為非公有制經濟服務的觀念。在過去,一提到法律監督職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打擊和辦案,沒有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法制的最終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檢察工作要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就不能偏離經濟建設之外。所辦的各類案件都要注重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要拓寬服務領域,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嚴厲打擊各種危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犯罪活動。最后,要從過去單一打擊的舊觀念轉變為打防并舉的新觀念。打擊就是服務的思想已被人們所接受,但打擊并不完全等同于服務。因此,在執法思想上要破除就案辦案,孤立辦案的單純業務觀念和機械被動的執法觀念。要緊密結合檢察職能,把打擊、預防、服務有機結合,既防止以打擊代替服務或把打擊作為唯一的服務,又防止離開檢察職能單純為服務而服務的傾向。通過打防結合,大力開展預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經濟企業了解檢察機關,也使檢察機關了解非公有制企業,努力擴大辦案的社會效果、法律效果和經濟效果。
三、制定具體措施,切實為非公有制經濟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檢察工作是一項法律性極強的工作,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服務必須采取與自已工作的特點和性質相適應的途徑,充分發揮工作中的策略性、實踐性,最大限度地達到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的統一。具體措施可以是:
1、發揮打擊職能,切實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充分發揮批捕、起訴職能,堅決打擊殺人、傷害、綁架、搶劫等危害非公有制經濟業主人身權以及盜竊、詐騙、哄搶個人和企業合法財產等侵犯財產權的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地方惡勢力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收取“保護費”和強迫交易等犯罪,對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侵占、挪用企業財產和侵犯商業秘密、破壞生產經營等損害企業利益的犯罪,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及其業主的合法權益。
2、嚴肅查辦職務犯罪,不斷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環境
切實履行職務犯罪偵查職能,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在證照頒發、項目審批、稅收征管、貸款發放、民事裁判等過程中向非公有制企業索賄受賄或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侵犯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及其業主、從業人員財產、人身、民主權利的職務犯罪,作為辦案重點,依法從嚴查處,利用法律手段凈化投資環境。
3、發揮法律監督職能,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公平的法治環境
對侵害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和業主合法權利的刑事犯罪案件,有關部門該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行使立案監督權,督促其立案查辦,法院對此類案件判決不公的,要依法抗訴;對于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及其業主、從業人員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依法對偵查活動進行監督,及時糾正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保護其合法權益;對于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參與民事、行政訴訟,法院作出已生效的錯誤裁判,特別是因歧視非公有制經濟或司法腐敗導致裁判不公,損害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合法權益的,要依法抗訴。
4、開展法制宣傳,增強非公有制經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
通過法制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提供法律咨詢等形式宣傳法律知識,增強非公有制企業業主及從業人員法制觀念,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并明確向檢察機關尋求法律幫助的范圍和途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辦理涉及非公有制企業的案件中,要注意幫助非公有制企業總結經驗教訓,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幫助企業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堵塞犯罪漏洞,預防和減少犯罪。
四、依法辦案,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在辦理涉及非公有制企業的犯罪案件時,要注重辦案方式。在依法保證法律公正的基礎上,各部門應緊密配合,加快辦案進度,盡最大努力縮短辦案時間,盡可能減少辦案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要注意維護企業聲譽和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如因案件需要確需查詢、凍結企業流動資金和銀行帳戶的,必須按規定依法進行;確需對涉嫌犯罪的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采取強制措施的,建議做好交接工作,保障工作的銜接,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基礎上,依法慎重進行,并將案件結果及時反饋。盡可能挽回企業經濟損失,使企業受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在辦理影響較大,企業職工反映強烈的案件時,要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維護企業穩定。
(一)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數量明顯增多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達到1107360戶,其中,個體工商戶數達到963446戶,私營企業戶數達到142120戶,外資企業戶數達到1794戶。與2011年末相比,增加114789戶,同比增長11.56%。
(二)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0644.48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57.87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57.23億元,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6.48%。
(三)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地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稅收收入1602.07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62.38%。
(四)非公有制企業已經成為促進勞動就業的重要渠道
非公有制企業的快速發展及其產業鏈的延伸,為城鎮居民、大中專畢業生、農民轉產轉業、下崗職工和外來民工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為增長群眾收入、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末,12盟市從業人員合計520.84萬人,占城鎮就業人數的64.90%和新增就業的95%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盟市委、政府(行署)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12盟市均成立了由黨委、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正副組長,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機構,負責本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協調、溝通和服務工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匯報,專題研究問題,安排部署工作,還通過召開全盟(市)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分析形勢,明確目標,出臺舉措,初步形成了上下貫通、部門配合、齊抓共管和共促發展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政策措施
各盟市認真貫徹中央及自治區出臺的有關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一系列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呼市、包頭、赤峰、錫盟、烏蘭察布、烏海、阿拉善等盟市先后出臺了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95%以上的小微企業享受到稅費減免優惠。呼倫貝爾市明確了市直相關部門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職責任務,并制定了2012年度旗市區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責任目標及考核獎勵辦法。通遼市就進一步鼓勵創業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制定了具體措施。鄂爾多斯市、阿盟分別出臺了促進中小微企業不同行業和領域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三)構筑發展平臺
各地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創新載體方式,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2012年包頭市安排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資金1.56億元和貸款貼息資金2億元,烏海市財政補貼中小企業4000萬元。通過召開銀企對接會、開設金融超市等形式,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僅呼倫貝爾、通遼、巴彥淖爾、烏海四市就幫助企業融資130多億元。包頭市工商聯建立了包頭同心商會大廈,引進了金融、保險、法律等17個服務機構,入駐企業206家,形成了信息資源共享、輻射行業廣泛、合作共贏顯著、服務管理高效的包頭非公有制企業總部經濟陣地。鄂爾多斯市規劃建設了18個承載能力強、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產業特色鮮明的現代工業園區,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四)優化發展化境
各地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降低門檻,落實相關稅費減免政策,清理和減免涉企收費,治理“三亂”行為,減輕企業負擔,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寬松、平等的發展環境。同時,各地不斷完善政務服務體系,提高行政效能,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呼和浩特市實施了非公有制企業50強發展計劃,對重點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分類指導,派專人聯系,幫助企業收集信息、跑項目、辦手續,扶持企業發展壯大。包頭市在全區率先批準成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維權投訴中心,專門處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投訴舉報,開展法律咨詢等工作。通遼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商會主導型的仲裁委員會,成立了非公有制企業維權中心,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存在問題
盡管各盟市非公有制經濟長期以來發展得比較迅速,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但從調研情況中了解到,在發展、政策、環境、服務、融資、統計和企業自身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和制約著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一)非公有制經濟統計虛位
調研中發現,非公有制經濟統計問題較大。2012年,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占GDP的比重為50%左右,而12個盟市匯總數為57.87%,比自治區的數據高7個百分點還多;2012年非公有控股經濟固定資產投資自治區統計數是7130.95億元,同比增長22.2%,占全部投資比重54.7%。12盟市匯總數是7357.23億元,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56.48%,比自治區統計部門的統計數高出近2個百分點。這些數據存在較大誤差,不能完全滿足非公有制經濟研究及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需要。
(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
主要表現為“五不”:即總量不高。西部省市和我區周圍省區非公有制經濟所占GDP比重分別是河北63.1%、重慶市62.7%、遼寧省60%、山西51%,民營經濟均已成為主體,而我區非公有制經濟僅為50%,規模不大。發達省市廣東省個體私營企業戶數已達460萬戶,重慶市個體私營企業戶數為131.5萬戶,而我區剛剛突破110萬戶。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為傳統制造業和第三產業比重高,存在新興服務業涉足不多而金融保險業、壟斷行業比重低,流通服務型企業多而生產型企業少,多數非公有制企業仍處在以資源開發和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鏈下端。發展不平衡,呼包鄂“金三角”地區集中了全區45%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實現的增加值達到5991.11億元,占全區的56.28%。單獨從盟市看,鄂爾多斯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達到了2530億元,相當于東四盟市的總和,而興安盟僅僅實現增加值150億元,相差十幾倍;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722.21億元、包頭市1738.9億元,而興安盟、錫盟、烏蘭察布、烏海和阿盟的總和僅僅是1606.65億元。市場化程度不高,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不少人認為公有制經濟理所當然地應享受比非公有制經濟更加優惠的政策,不平等競爭仍然存在,造成我區市場化程度不高,制約著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據2010年度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化相對進程年度報告中,內蒙古市場化綜合指數為6.51,比全國平均數低1.34,僅僅位列第18位,與我區自身發展實力與潛力不相適應。
(三)政策落實不到位
在座談中我們了解到,有的行政部門在政策執行中有打折、截留現象,有些針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優惠政策空置浪費,使得政策夠用不管用、政策優惠難享用,無形中出現了“玻璃門”、“彈簧門”; 政策執行過程不透明,缺乏規范,尺度不一,降低了政策的正面效應;有些企業負責人普遍反映,對相關政策規定基本處于未知狀態,信息掌握不對稱;有些申辦事項缺少“指南”,政策依據不清楚,查找不方便,網上信息不全。
(四)管理服務缺位
企業普遍反映,各盟市存在著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管理涉及部門多,職能既有交叉又有疏漏,又由于非公有制經濟主管部門不明確,在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服務過程中,各職能部門各自為陣,造成了管理上的缺位。政府服務中存在重管理處罰、輕服務扶持的“四多四少”現象,即收費多、服務少,設限多、扶持少,干預多、引導少,處罰多、教育少,尤其是在消防、質檢、石油等部門管理方面存在較大反映;管理部門對非公有制經濟在信息傳遞、創業指導、技術咨詢、法律支持等方面服務不夠;一些地方現有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不完善,企業申辦審批事項時,有時還要在“中心”和部分部門之間兩頭跑;有的企業反映,有的職能部門以各種名目到企業去亂收費、亂攤派,一些職能部門“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工作人員辦事效率低,吃拿卡要現象依然存在。
(五)金融服務失位
調研中發現,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更多面向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不夠,基層銀行的信貸額度不足,不能滿足大量非公有制企業的資金需求;其他商業銀行也普遍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持謹慎嚴格的態度,信貸服務限制多、程序繁、門檻高、額度低、期限短、品種少。再加上中小微企業貸款主要以抵押擔保貸款為主,大多數中小微企業基礎相對薄弱,難以達到抵押貸款條件,基本靠自身積累和民間借貸;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資金分散在財政、經信、科技等職能部門,資金渠道雖多、但非公有制企業使用資金分散、資金數量少,加之企業條塊分割,大大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信用擔保機制也不完善、擔保機構資本金規模偏小,擔保面不寬,大量資金集中在少數重點企業,而且有的資金被長期占用,使多數中小微企業得不到貸款擔保;大多數中小企業為國營大企業配套服務,受大企業的牽制,正常財務結算不暢通,到期款項經常遇到延期結算、拖欠等現象,為了正常生產不得不短期"高利貸",造成中小企業財務成本明顯提高。據測算,中小企業一般都比大企業財務成本高5-6倍。
(六)非公有制企業素質不高
這次調研集中反映為“兩低一少”,即:整體發展層次低。非公有制企業結構單一、規模偏小、產業層次較低,以初級加工和服務業為主,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工藝落后,利潤空間小,競爭力不強??萍紕撔履芰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非公有制企業非常少,大多數產品處于產業鏈低端,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非公有制企業技術研發資金投入普遍不足,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經濟資源型特征明顯,進入通信裝備、計算機網絡、電子設備制造業、現代商務貿易等高端服務企業發育不足,新產品研發和產品升級滯后,非公有制企業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管理人才少。企業經營者自身素質不高,普遍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在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做大做強上往往力不從心。企業經營管理較為粗放,質量、營銷、成本、資金、財務管理等方面大部分還處于較低水平。企業普遍沒有建立科學、規范的人才引進、留用和培養機制,專業人才諸如職業經理人、高級管理人才、各類技術人才以及外貿人才等嚴重缺乏,對熟練工、中高級技師的爭奪尤為激烈,一部分企業還由于用工制度不規范直接造成了員工的流失,影響了企業員工隊伍的穩定、素質的提高以及企業的持續發展。
四、幾點建議
(一)制定出臺我區進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著力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決策部署,針對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問題,圍繞政策支持、優化環境、平臺服務、維護權益、鼓勵創業等等方面,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大力促進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二)制定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劃
在自治區“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框架下,按照構建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支柱產業多元化等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和自治區“五大基地”的建設布局,對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行戰略定位,制定我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劃,用目標引領發展,以硬的舉措保障發展。
(三)加強組織協調、監督考核工作
各地各部門都要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強上下左右的組織協調工作,以更好的環境、更好的政策推動發展。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納入到目標考核內容。有關職能部門圍繞目標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行監督和考核。
(四)加強統計分析工作
加快擬制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統計辦法,建立和完善概念清楚、科學規范、指標統一的全區非公有制經濟統計體系,合理界定統計范圍,全面科學統計有關數據,確保真實反映非公經濟發展情況,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宏觀決策和制定發展規劃提供重要依據。
關鍵詞:非公有制經濟 發展 農民工市民化 制度創新
中國非公有制經濟與農民工的產生和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改革開放以來,在非公有制經濟逐步壯大的同時,農民工的隊伍也越來越龐大。現在,非公有制經濟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機遇,中國農民工也進入了全面市民化的關鍵時期,如何在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加速發展的同時,逐步實現農民工市民化,這是中國在轉型時期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的“逆市民化”現象
與其他國家鄉城人口流動過程不同的是,中國勞動力的轉移與市民化是分兩個步驟進行的:第一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非農化就業,即形成農民工,第二是農民工實現由農民到城市市民的轉化,即市民化。因此所謂農民工市民化就是指借助于經濟發展的推動,使農民工在身份、地位、價值觀、社會權力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轉化。這是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解決農民工出現后所產生的許多社會經濟問題的根本出路。
目前,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的現狀是:一方面既有的改革已經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掃清了各種障礙,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城鎮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民工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另一方面是沒有完成的改革為農民工的市民化設置了各種障礙,農民工的就業城鎮化與身份市民化發生了嚴重的偏離,致使農民工市民化不能有序進行,而且穩定性較弱。在這樣的背景下,城鎮的農民工只好游離于城鎮社會與農村社會的邊緣。目前這種邊緣化主要表現為六個方面:(1)工作性質邊緣化;(2)居住分布邊緣化;(3)社會地位邊緣化;(4)經濟地位邊緣化;(5)社會心態邊緣化;(6)繼承性邊緣化。基于這樣的背景,農民工進不能融入城市,退不甘回到農村,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最后也只能是非自愿返鄉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從而形成鄉-城人口流動中的“逆市民化”現象。
世界各國鄉-城人口流動的歷史表明:在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先后(同時)實現職業與身份的轉變,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的趨勢,也是城市化與市民社會發展的基礎。而我國農民工目前這種“逆市民化”的現象,顯然與我國深層次的雙重二元結構緊密相關。在我國城鄉之間、工農業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中國農村出現了空前的人口工業化、人口城鎮化的趨勢,是以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為基礎的。因此,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對我國二元結構矛盾的緩解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但是,與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同,我國不僅存在一般意義上的二元結構,而且還存在體制方面的二元結構,為保障國家工業化、計劃經濟的資源配置要求而人為設置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仍然在發揮、或者在變相地起作用?,F階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盡管能夠為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卻不能解決勞動者就業變化與身份轉化二者之間出現的分離后面的一系列的問題。換言之,就業安排與身份轉化是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發生的,非公有制經濟缺乏使農民工能夠在城市就業同時實現農民向市民轉化的內生機制和能力。農民工在城市就業,成為一種體制外的就業,這與城市市民在非公經濟中就業存在本質的差別。
二、非公有制經濟在推動農民工市民化方面存在的障礙
為什么要關注非公有經濟發展與農民工市民化之間的關系?問題的出發點在于我國非公有經濟已經成為農民非農化就業的主要載體。表1的數據顯示,城鎮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吸納就業人數從1990年的13,895萬人減少到2005年的7,298萬人,平均每年減少439.8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數從1990年的2,348萬人增加到2005年的11,970萬人,平均每年增長641.8萬人,同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同期中國就業人數一共增加11,076萬人,平均每年增長738.4萬人,這表明非公有制經濟吸納了新增就業人口的86.87%。
由于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與部分企業的倒閉破產,以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的就業容量出現了大規模的收縮。因此,在城鎮人口的就業都無法滿足的基礎上,這些企業已經無法大規模地吸納農民工就業。但是這一時期是中國農民工人數迅速增長的時期(見圖1),因此,不斷增長的農民工只能選擇在非公有制經濟就業。在90年代以前,農民工主要是在鄉鎮企業就業。這一時期的鄉鎮企業,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權不清晰的現象,隨著改革的深入,鄉鎮企業大多實行轉制;90年代以后,鄉鎮企業面臨二次創業,就業容量迅速縮小,這一時期農民工大規??鐓^域就業載體主要由城鎮非公有制經濟承擔?;谶@樣的背景,可以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農民工的主要就業載體。
盡管非公有制經濟為農民工主要的就業載體,但是,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還不足以支撐農民工向市民化的轉化。就業載體的不穩定是其首要原因。目前非公有制經濟提供給農民工的工作多是“生存型”的工作,這就決定了農民工既沒有時間、精力與財力去實現自身的提高與發展,而且這種“生存型”的工作位于勞動力市場的低端領域,發展起點低,職業升遷困難。另一方面,在現行的制度環境中,非公有制經濟無法提供給農民工長期而又穩定的就業預期,因此,農民工提高自身素質與技能的積極性受到壓制;部分非公有制企業使用農民工只從短期效益出發,不注。重農民工的培訓與提升,因此農民工始終處于低水平、低層次的產業領域,無法形成長期而又穩定的城市就業預期,只能游離在城市與農村的邊緣,不能有續而又穩定地實現市民化。
其次,非公有制經濟還沒有成為農民工的市民化載體。所謂市民化載體是指借助于就業載體的推動,實現農民工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并融入城市生活的環境。因此,這種市民化載體包括了農民工的就業載體、平均的社會保障水平、社會的認可與平等的國民待遇等。但是,目前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水平顯然難以達到這樣的層次:(1)非公有制經濟無力將農民工的工資維持在與城鎮居民平均的水平上,只
好將其壓低在當地生存水平附近,這一基本事實使得農民工無法維持與城鎮居民同樣的生活:(2)非公有制企業沒有有效保障農民工的臺法權益,不僅工資水平低并經常拖欠,而且農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尊嚴、平等擇業、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居住等合法權益也得不到有效保障;(3)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偏見,使得在其就業的員工“低人一等”,在加上城市居民對農民工觀念上的根深蒂固的偏見與行為上狹隘的歧視,這就使得目前的農民工很難融人城市的主流生活;(4)現有的非公經濟無法實現農民工身份的轉變,現行的政策在給與非公有制經濟自行招聘人才的同時并沒有給與其相應地安排員工當地落戶的權力。顯然,非公有制經濟內部也缺乏保障農民工市民化的內生機制。
從發達國家鄉-城人口流動過程來看,只要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流動人口一般都能夠順利地在當地安居樂業。那么非公有制經濟在承擔農民工就業載體的同時為什么不能有續、穩定地推動農民工市民化,這其中既有非公有制經濟需要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也與目前體制環境有關系:
1、政府扶持國有經濟的內生偏好制約非公有制經濟順利發展。雖然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是中國市場經濟的主體,但是政府的理性選擇仍然是必須扶持國有經濟,主要表現在使國有企業在市場準入、稅費負擔、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金融資源的獲得與其他促進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等方面具有優先權,并在制度上對非公有制經濟形成擠壓,這就使得不同所有制經濟在經濟政策方面不能“一視同仁”,使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中處于不平等的地位。
2、政府官員的有限支持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正常發展。政府官員是獨立的利益主體,有追其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政府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持是以符合自身利益為前提。因此,地方官員在對待非公有制經濟上出現了悖論,該保護的不保護,該制止的不制止。一方面是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護不力,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執法機構對個體戶、小企業濫施罰扣的現象時常發生;但在另一方面官員為了追求地方GDP的增長與推卸政府應該承擔的公共義務,默許非公有制企業侵犯其員工的合法權益,導致許多非公有制企業無視甚至損害農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權利,致使勞資關系矛盾日益加大,農民工無法順利融八城鎮。
顯然,發展的不足,使非公有制經濟無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不能有力地支撐農民工市民化;不規范的企業行為,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也在侵害員工的合法權益同時,使農民工自身市民化的能力受到了鉗制。
三、非公經濟發展與農民工市民化的內在關系
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的基礎,這既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也是非公有制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是農民工的主要就業載體,順勢而為地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在實踐上具有可行性、在經濟上也具有可能性。
1、推動農民工市民化是源自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所謂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責任除了為股東追求利益之外,也應當考慮相關當事人的利益,即影響與受影響于企業行為的各方利益??v觀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歷程,企業從一開始產生,就承擔了一定的責任,并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的變化:在上個世紀30-60年代,企業強調的經濟責任,即要為實現企業所有者、股東的利潤最大化負責,這時的企業理念是股東個人利益至上,企業經營者的唯一目的就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所導致的環境保護問題的興起,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市場經濟規則與市場經濟內在的基本矛盾――勞資矛盾與社會道德,這就使得勞工問題、勞動權益保護等成了世界性的問題,企業的社會責任運動也就應運而生,并很快成為全球范圍內關注的話題。進入新世紀之后,中國非公有制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并成為非公有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直面與應對的巨大挑戰。實際上,在現代社會中,不管是公有制還是非公有制的企業,作為一個社會組織,都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就意味著,企業在追求利潤、追求企業擴展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的合法權益,包括農民工融入市民社會的合理要求。
2、推動農民工市民化是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長期以來,一些農民工所在企業都存在認識的誤區。他們認為,由于中國存在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因此農民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不必承擔他們在醫療、工傷、住房等方面的保險支出,并且缺乏對由農民工轉換而來的新產業工人應有的尊重和保護,再加上地方政府監管職責的缺位,這就使得農民工收入長期過低、社會保障不到位,甚至是工資都被長時間拖欠。不但如此,有的企業還把給予農民工平等權力與企業勞動生產率對立起來。但是,就非公有制企業而言,過多追求企業利潤的短期行為,而忽略農民工的發展與市民化,這實際上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競爭實質上是人才、市場與技術等多方面的競爭,如果單純拘泥于勞動密集與產品的低成本優勢,而忽略了人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優勢肯定難以持續。2004年爆發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民工荒”,就是企業長期忽略了農民工的權益與發展而導致的農民工用腳投票的結果。實際上,農民工的市民化,不但能促進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開發,而且也有利于人力資源配置機制的形成和發展,這就能促使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改進服務管理,從而激活企業的激勵、競爭機制,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
3、企業給予正常待遇是推動農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出發點。要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的基礎,并不是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去承擔企業以外的責任,而是要求企業改變用農民工的理念,正視農民工的權益,重視農民工的發展。實際上,只有企業能給予農民工正常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障與升遷機會,農民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來逐步增強市民化的能力,從而有續與穩定地實現市民化。目前,要給予農民工正常的待遇首先就要求非公有制企業充分尊重農民工的價值,根據來源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市場開放水平、消費水平以及勞動力流動的心理成本等因素的變化相應地提高農民工的工資待遇;其次要堅決杜絕企業拖欠農民工資的現象,保證工資如期發放:第三要改善農民工的工作環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與行業要求,為農民工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條件和職業病防治措施;第四要保證農民工的基本福利,按照城鎮社會一般水平
的要求為農民工辦理基本的社會保險,為農民工市民化提供基本的保障;最后要注重農民工的培訓與提升,為農民工向上的流動提供創作必要的條件。
4、通過制度創新,非公有制經濟具有成為農民工市民化基礎的能力。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首先是黨和國家關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基本理論、方針、政策和制度已經基本形成,并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第二是中國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的自身素質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競爭優勢不斷增強;第三是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已從原來數量擴張的階段進入加快發展、持續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并將進一步實行良性互動。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既是生力軍,也是主力軍之一。
因此,隨著政策完善、制度創新與企業素質提高的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必將迅猛發展,自身的實力也將日益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非公有制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必將相應增強,能夠保障農民工的正常待遇,重視農民工的發展,給予農民工在城市長期而又穩定的就業預期,提供農民工融八城市主流生活的機會,在鞏固農民工就業載體的基礎上穩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基礎的制度創新
要想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的基礎,必須進一步加快制度創新:一方面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需要營造農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環境,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從而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的基礎,穩定、有序地實現農民工市民化。具體而言,這些制度創新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平等競爭的市場經濟制度
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給予他們在市場準入、金融支持、土地與稅收等方面公平的待遇,是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這首先就需要市場準入平等化,給予非公有制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同等的“國民待遇”,真正落實黨和國家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八的政策,向非公有制經濟開放更多的領域,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其次需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融資便利,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與金融支持平等化。要逐步改變政府對公有制經濟的“父愛貸款”,提高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比重;鼓勵金融服務創新,開發適合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架起非公有制企業與銀行信貸的橋梁;同時要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拓寬非公有制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第三是需要財稅支持的平等化,通過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支持政策,給予非公有制經濟在稅收、土地等方面公平待遇,為不同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2、嚴格的產權保護制度
對個體私營企業財產權和收益權的保護,是充分釋放非公有制經濟潛能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設施,但這只能由政府提供。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和收益權經常受到兩個方面的侵害:來自民間的是對企業資產與生產成果的盜搶破壞,來自政府部門則是以撕毀合同剝奪企業的經營權來剝奪個體和私有產權。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產權保護制度,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這首先需要盡快加強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所必須的法制建設,充分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產權與收益權,使侵害非公有制經濟合法權益的行為得到法律制裁。其次需要建立政府行政約束機制,從根本上制止政府職能部門對企業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亂評比以及執法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和其他不當干預。
3、有效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經濟是主體,政府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因此必須建立與完善有效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推動政府由“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務政府”轉變,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這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政商關系,明確政府作為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責任與義務;其次需要通過宏觀調控與嚴格的市場監管措施為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環境與金融環境,保障正常的市場次序;第三需要大力發展各類社會中介服務組織,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供信息、咨詢、評估、中介、法律等服務,從而減少企業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提高市場交易的成功率;第四需要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支持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第五需要政府加強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城市公用等設施建設步伐,為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
4、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企業的生產與組織形勢,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企業會采取不同的生產與組織形勢,并不斷進化。目前,在中國的非公有制經濟中,家族企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不容否認,在私營企業初創階段,家族企業的家族經營制曾經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家族企業經營制在經營機制與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與缺陷也日益明顯。因此需要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實行公司制改革,將非公有經濟體制的優勢與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制度上保證非公有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當然,我們也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客觀情況和現實階段,探索符合現代企業制度方向的制度創新模式:總體上應以公司制作為制度創新的選擇,一些發展態勢較好的規模較大的企業可以向現代股份公司制轉變;部分中小企業應參照《公司法》,調整內部組織機制,向有限責任公司制靠攏;分散的個體、私營家族企業根據各自特色考慮向股份臺作模式靠攏。
5、統一平等的社會制度
統一平等的社會制度是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成為農民工市民化基礎的重要條件,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目前,完善統一平等的社會制度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政府必須給予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同等的社會地位,正視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積極引導社會消除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歧視,尤其是對從其從業人員的歧視;另一方面是非公有制企業必須給予農民工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要通過不斷協調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消除約束農民工融入城鎮主流生活的二元戶籍制度,創新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從而提升農民工的市民化能力,推動農民工與城鎮社會的融合等。
一、制約河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因素分析
近幾年,河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很快,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2010年末河北省非公有制企業210萬個,其中法人單位19.6萬個,從業人員709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800億元,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58%左右,營業收入42043.2億元,上繳稅金1361億元,占河北省全部財政收入的55%左右。全省非公制經濟吸納就業人員1419.3萬人,占全社會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為61.1%,對增加就業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非公經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除全國共性問題以外,河北的非公經濟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土地仍是制約非公有制經濟項目建設的“瓶頸”。關于項目建設,用地缺口仍然很大,如保定市2011年列入省級項目92個,用地總量需4萬多畝,省下達指標1.2萬畝,僅占用地總量的四分之一,同時,土地不能落實也影響了項目深入洽談和落地。如果能有效解決大部分項目用地問題,今年全省利用外資將有更快增長。如,廊坊開發區計劃投資總額達182億的聯通北方基地至今無法解決項目用地問題;世界著名跨國公司丹麥朗格斯特在廊坊開發區早已注冊公司,但至今仍沒有解決用地問題。唐山市有36個合同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面臨土地不足,合計利用外資19.3億美元,需要用地指標10067畝,大部分集中在開發區和工業區。邯鄲市引進的意大利獨資洗滌設備制造項目、德國耐高溫緊固件項目等,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有利于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的聚集,外資額較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但均因土地問題一再推遲建設進度。各市普遍反應,目前土地政策多是傾向于傳統意義上投資額大的項目,雖然一些投資小、成長性好、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用地不多,但因為不符合重點建設項目標準,即使本地有土地指標,他們也無法利用。
2.產業結構調整矛盾突出。第一,河北省民營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資源型的重工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形勢嚴峻。第二,河北省非公有制企業大多屬于傳統產業,位于產業鏈的低端,缺乏核心技術。據調查,目前河北省有19.6萬家非公有制法人單位企業,但建立研發機構只有1000多家。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多數非公有制企業過度依靠低價競爭,一味地拼勞動力、拼資源、拼環境,持續發展的能力不強,需提高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力,提升產業層次。
3.對非公有制企業扶持政策亟待落實。201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工業聚集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冀政【2010】90號)規定,省級各類發展性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升級聚集區內項目建設。在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設區中心城市的省級聚集區每年可安排2000萬元,用于區內重點項目建設貸款貼息。同時,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開發區(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冀政【2010】135號),建立省級開發區(園區)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基金初期規模10億元,采取私募方式面向社會籌集,省財政適當予以支持引導。引導各類政策性資金向開發區(園區)傾斜,重點是產業發展資金、農業產業化資金等。緩解開發區建設資金壓力。
4.環境建設還有不盡人意之處。一是設區市對出國招商手續問題反映強烈,認為招商出訪的指標限制過嚴、程序過繁,臨時出訪出不去、多次出訪不方便。二是有的非公有制出口企業提出,國家標準集裝箱在陸運集港過程中,經常被視為超高而受罰。三是政府與非公有制企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仍然存在,有的企業家對政府去年乃至更早出臺的投資政策還不清楚,對用足用好國家稅收、金融政策認識還不足,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熟練運用各類外貿工具規避風險的經驗還不豐富。四是部分非公有制企業缺乏系統的招商專業知識,項目謀劃、包裝水平低,洽談能力弱。
5、經濟發展方式有待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業調整壓力加大。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總體來說是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粗放經營企業多,管理創新型企業少;初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一般產品多,自主品牌少;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宏觀形勢的變化讓我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面臨嚴峻考驗。
6、融資渠道還不順暢。非公有制企業普遍存在資金投入不足、融資貸款難度大的問題。非公有制企業投資擔保體系、民間融資體系尚未建立,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財政扶持乏力,發展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企業產品研發及擴大生產規模的一大“瓶頸”。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盡管有好的項目,但金融貸款數量少、難度大,融資渠道和手段有限,致使非公有制企業不能籌集到必要的技改、擴建資金,企業擴大規模受到一定影響。一方面,銀行在“零風險”的新責任制度下,對信用制度未建立、規模小且分散的個體、私營經濟更加“惜貸”。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業自身條件欠缺,可供抵押的資產少,缺乏融資條件,取得銀行信貸支持困難較大。非公有制企業謀求向民間融資,缺乏中介組織,且利息遠高于國家貸款利率,難以承受。
7、非公有制企業的自主創新動力不足。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人才,缺乏發展后勁。我省非公有制企業在持續創新的推動下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許多制約非公有制企業創新發展的負面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省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存在動力不足,得過且過,不想創新;風險太大,不敢創新;能力有限,不會創新;融資太難,不能創新等問題。第二,法制環境對我省非公有制企業創新的影響。長期以來,由于對假冒產品打擊不嚴,對新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影響到非公有制企業對創新投入的積極性,造成了非公有制企業不敢創新、不愿創新的尷尬局面。第三,政府和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科技創新扶持力度不夠,企業自主創新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通過對保定市非公有制企業抽樣調查顯示,有近50%的企業沒有科技創新活動。在企業技術創新費用來源構成中,約92%來源于企業內部籌集;4%來源于銀行貸款;4%來源于減免稅和政府資金支持。此外,因為稅收、創新環境和政策吸引力不強及其他原因等,沒有起到吸引企業創新的作用。
二、進一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對策
1.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轉型升級。首先,引導非公有制企業盡力籌措資金,加大研發投入,盡快實現由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由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由外來加工向擁有核心技術、從貼牌向創牌、由本土化向國際化的轉型。其次,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從“低成本競爭戰略”向“差異化競爭戰略”轉型。第三,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從“規模擴張戰略”向“質量提升戰略”轉型。第四,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從“跨越式發展戰略”向“可持續發展戰略”轉型。同時,還可以在全省非公有制企業中篩選出幾個或幾十個轉型升級的先進典型,用典型企業帶動全省非公有制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2.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一是要強化政府服務意識,盡快轉變政府部門職能。必須出臺具體的、過硬的獎懲措施,使政府有關部門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產權保護、糾紛調節、市場秩序維護、提供信息等服務上逐步完善。二是要減少政府行政審批手續,變直接干預為宏觀管理。進一步健全管理體系,改變部門之間權責交叉、模糊現象,減少政府部門“缺位”。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公示等制度,簡化手續,方便客商。三是要提供可能的優惠政策,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從經營領域、經營條件、財稅政策、行政服務、非公有制企業家地位等方面扶持健康發展的環境為目標,以規范執法、強化服務為根本,以行風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堅持不懈地抓好治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四是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正當合法權益。依法查處侵害非公有制經濟合法權益的行為。
3.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資金瓶頸。要建立非公有制經濟融資體系,重新構建金融支持系統。一要多途徑建立為非公有制經濟服務的擔保聯保機構,整合擔保資源,創新擔保模式,擴大擔保規模,降低擔保成本,更好的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二要加大對金融機構引進的力度,積極爭取國內股份制銀行以及國外銀行落戶河北。三要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基金。省財政每年可按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稅金的一定比例提取發展基金,作為非公有制經濟啟動、發展貼息資金,專項用于非公有制經濟貸款貼息支持。四是鼓勵確有實力的民營資本建設一批私營中小型金融機構,盡快構建“大、中、小銀行共同發展,國有、外資、私營銀行互為補充”的多層次金融體系。五是支持企業自身努力提高信用度,加快產品創新,規范內部管理,健全財務制度,不斷提高發展后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融資打好基礎。六是各級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通過發揮中小企業局、工商聯或者金融管理部門的作用,建立金融機構與非公有制企業對接機制。舉辦好銀企洽談會,搭建銀企合作平臺,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4.加大科技和資金扶持力度,高強度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節能減排。我省非公有制經濟雖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也消耗了不少資源,付出了一定的環境代價。今后要嚴把項目審批、核準關,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凡是列入國家和省里淘汰目錄的,要堅決完成。加大小化工企業專項整治力度,要堅決關停高污染、高能耗、安全生產不達標的化工企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源審計,并編制節能規劃,建立節能責任制,完善節能管理制度。省政府應逐步增加節能專項基金,用于引導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節能技改項目和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研發。
5.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河北省非公有制企業應樹立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意識,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制定節能、降耗、減排實施方案。在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努力優化能源結構。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企業廢物排放和處置的監測、監察工作,并通過建立健全技術咨詢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對于鋼鐵、化工、機械、水泥、玻璃、皮革、印染等環境污染較為嚴重、需要大量淘汰落后產能的非公有制企業,各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應積極為其提供信用擔保,緩解資金問題。
6.以京津冀經濟圈一體化為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構建對外開放新領域?!毒┙蚣蕉际腥^域規劃》已經提交給國務院,如果這一規劃能夠順利獲批,京津冀都市圈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經濟第三極”。河北省應該以此為契機,不但要做好京津的“菜籃子”和“米袋子”,還應該積極努力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爭取成為京津地區相關產業的配套基地,通過有序的合作真正縮小河北省與京津地區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