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17:28: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游戲;德育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種游戲之中。孩子為了游戲或者說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游戲的內容出現了轉折,游戲在教師的設計和引導下,成了對幼兒實施各種教育的手段?!队變簣@工作規程(試行)》別提出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正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兒成長的需要。通過游戲孩子不僅能獲得知識和經驗,還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意志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根據游戲的種類和特點,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一、角色游戲中的德育
角色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的活動,是創造性的想象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把想像活動和現實生活創造性地結合起來。這種游戲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角色游戲由幼兒自選主題充當角色,可充分表現出幼兒的愿望,滿足他們渴望參加社會活動的需要,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快樂。在角色游戲中,由幼兒自己確定目的、并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行動,自覺克服達到目的的各種障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及守則意識。
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成人的行為準則,學習勞動者的優秀品質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如在游戲《乘火車》中,乘客較多,扮售票員的幼兒就不能自己坐下,還要提醒乘客給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讓座。扮司機的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文明行車等。幼兒在此游戲中模仿成人去關心他人、尊敬長者,使尊老愛幼的思想在幼兒心中萌芽。通過角色游戲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養幼兒的優良品質,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兒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讓幼兒效法正面的榜樣,從而培養幼兒正確的是非觀。
二、表演游戲中的德育
根據故事或童話等情節和內容,通過角色和游戲動作進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戲。這種游戲也是以幼兒扮演角色進行游戲,但幼兒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為根據,反映童話故事的內容。幼兒所喜愛的童話故事大多蘊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請客》,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大家都不喜歡狐貍?”通過討論得出結論:狐貍狡猾不誠實、好吃懶做、專門偷別人的東西等。幼兒在表演中進一步體驗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勤勞的道理。這種有正反人物鮮明對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兒容易分清是非、好壞、善惡,從而使幼兒對周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棄惡從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以便于表現出角色的性格特點。故事中三只蝴蝶相親相愛、不離不棄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兒去模仿學習的;三色花的斤斤計較、小家子氣也是幼兒應該克服的毛病。幼兒通過角色的扮演,能夠親自體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增強了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兒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兒在扮演角色時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樂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幼兒認識到,表演每個故事,都需要各個角色的協調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漸養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結構游戲中的德育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不同結構材料與結構活動有關的各種動作來反映周圍生活的一種游戲,是通過想象活動,創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戲。在游戲中依照幼兒的愿望構思再動手造型,然后達成構思,獲得成功的愉悅。在結構游戲中,幼兒為了達到自己的愿望,會積極地、獨立地、全神貫注地擺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必須克服一些困難,認認真真地去做,失敗不氣餒,有始有終,堅持到底,這自然能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過結構游戲,可以培養幼兒輪流使用結構材料的習慣,幼兒在游戲時,常常需要互相協商交換才能使游戲繼續下去,結構游戲可以培養幼兒之間友好合作,團結友愛的好習慣。
四、智力游戲中的德育
智力游戲是根據一定的智育任務設計的一種有規則的游戲。有趣的智力游戲,能激發幼兒的情緒,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完成任務的持久性。智力游戲中的規則,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它促使幼兒有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誠實遵守游戲規則,有利于幼兒意志品質的形成。只有從小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長大后才能遵紀守法,成為有用之才。:
五、體育游戲和音樂游戲中的德育
體育游戲是體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它是由各種基本動作組成的,有規則,有結果。體育游戲不僅能夠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增強幼兒體質,還能鍛煉幼兒意志,培養幼兒勇敢頑強、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到底的品質。幼兒在奔跑、跳躍、鉆爬滾摸中,不僅得到身心的愉悅,還能激起取勝的欲望,有利于生發幼兒的進取心。
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激烈,合作精神的培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而且對學生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意義。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或者是去討論一個話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識,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語言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為了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時事,在授課的時候,我會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搜集資料的活動,具體地說就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自主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傳統沉悶的課堂,而且可以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政治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觀
中職學校的存在價值就是要給社會輸入更多的技術性人才,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對自己的能力等都比較迷茫,而且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學生缺少一定的學習動力,導致一些學生開始出現了“混”的現象。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起職業觀,進而為學生明確職業方向做出相應的貢獻。例如,以“我的夢想”為話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中職學生的就業市場廣、就業率高,但是不少中職學生不能正確定位,失去了方向和目標,感覺前途迷茫。所以,組織學生對類似這樣的話題進行討論,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對前途一片渺茫的感覺,而這樣的互相討論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了解同學之間的想法,明確自己的優缺點,還可以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所以,在政治教學中,我們要將這樣的活動有效地引入課堂當中,以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三、在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單純學好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校強化學生的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管理的應用
(一)全面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學生心理和生發育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弱,外加,社會、家庭也會影響學生品德的形成,這增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程度和復雜性,也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然而,作為班主任應明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復雜性,正確引導社會、家庭對德育教學所產生的不利影響。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沖擊。雖然網絡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認知空間,但同樣也會給學生帶來大量的不健康信息,這些信息會對學生道德觀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這使得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
(二)營造良好班風
一個班級的班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活動,而正確的輿論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保障,這主要是因為,輿論具有強大的教育作用,能夠約束、感染和鼓勵班級成員。因此,若想營造良好班風,則一定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輿論。在形成新班級之前,應讓學生明確學校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與規范,并盡量將內容詳細化、情景化,潛移默化中會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義務和權利,尤其要凸顯對班級應履行的義務和權利,例如,保持班級衛生清潔、愛護公務、為班級爭光等。如果班級中發生沖突事件,應營造一種學生勇于講真話的氛圍,鼓勵學生追求真理,制約消極輿論的形成。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我切身感受到師生關系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班主任應以飽滿的熱情與愛心為學生指路引航,全面掌握學生情況,盡量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抽出更多的時間,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班主任在關心學生的同時,也應注意教育感化,尊重每一名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學會管理自己,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四)注重心理教育
1.學生的情緒波動起伏會比較大
其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一旦情緒低落,學習積極性則不高,與人相處交往時因為一些小問題會出現摩擦,有些甚至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情緒高漲時,學習積極性則較高,能夠與別人和諧相處。
2.意志方面
自制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學生無法正確看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一旦受到外界的誘惑或者干擾,搖擺不定。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就會表現出煩躁不安、躲避退縮。
3.青春期綜合癥
1.開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思想
國家未來的興旺和發展必然要依靠未來主人——幼兒。在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可以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指導幼兒觀看愛國電影和圖片,在無形中可以培養幼兒的愛國精神。
2.開展德育教育有助于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
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和昌盛必然離不開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綜合型人才。雖然幼兒距離進入社會還有很長的時間,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無疑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奠定了基礎。當他們進入社會不同的領域和工作崗位,承擔起建設國家的責任時,不僅要求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術,還應該具有高尚的品質。
二、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個別老師缺乏對幼兒德育教育的高度認識
我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倫理道德,但因為思想品德的隱性化形態,導致目前幼兒園的德育教育經常被忽略和輕視,不能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相關資料顯示,只有少數幼兒教師能夠真正認識到開展德育教育的意義,從而加強對德育教育的理論研究。但還有大部分教師對幼兒德育教育的認識停留在表面,開展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簡單地對幼兒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
2.幼兒在德育教育中喪失了主體性地位
幼兒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者階段要求,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開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過幼兒積極的認識、體驗以及實際行動,讓幼兒具有一定的社會與階段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因此,在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是一種社會、教師以及幼兒之間的互動,并不是單純意義上對幼兒道德知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訓練,而是從幼兒的內心出發,采取有效的心靈自主活動,是幼兒在發展中的能動性以及主體性的表現。
3.幼兒德育教育中缺乏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配合
在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僅僅依靠教師很難完成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家庭和社會對幼兒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幼兒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最長,家庭對幼兒的影響比學校更早,對幼兒的品德影響更大。但是從目前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現狀來看,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甚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質量。
三、如何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德育教育
針對上述幼兒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加強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充分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需要,及時開展教育。教師可以在幼兒表現出某種道德需求的時候,及時對幼兒開展德育教育。例如,當幼兒看到其他學生手里有精美的玩具的時候,自己想玩卻遭到了拒絕,內心難免失落和傷心。這時,教師通過改變幼兒心理的策略,引導幼兒通過商量、交換或者請求的方式跟其他學生交流,這樣幼兒既滿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明白了如何跟同學相處。
2.豐富幼兒園德育教育方式
在幼兒園德育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打破以說教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容易引發學生討論的,含有正反面對比的教育情境,通過幫助幼兒對事物進行判斷,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和判斷力,促進幼兒道德品德的建立。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現道德情感,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最后,針對幼兒制訂專門的教育計劃和教育方案,對幼兒的品德、行為進行專門的訓練和強化,并加以鞏固。
3.切實做好學校和其他方面的配合
遵循“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的教育原則,開展讀、講、考、賽、評等一系列活動。讀,即讀書活動,組織學生閱讀《禮儀常規》、《禮儀知識ABC》等書;講,即講學習文明禮儀后的心得體會;考,即對所有中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考試;賽,即組織學區性和全區性的文明禮儀知識競賽;評,即對學生的儀容穿戴、文明禮儀、衛生習慣、遵紀守法等行為規范天天進行評比,建立學生個人文明量化評定制度。文明禮儀教育要以點帶面。我們在茶園山中心小學召開文明禮儀教育現場會,還召開了全區文明禮儀教育經驗交流會。樹典型,立榜樣,帶動全區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禮儀教育與落實師德規范相結合
我們把教師文明禮儀規范列為教師評定職稱和年終考核的內容,??堅持開展“樹、創、獻”活動。如在第三中心小學召開“弘揚高尚師德,樹我教師形象”現場觀摩會,教師介紹了講師德、揚正氣、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跡,學生代表作了“良師慈母暖我心”演講,學生家長熱情贊頌教師的高尚師德。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長時,能注意禮儀規范,給人和風細雨春天般的感覺。
三、凈化校園環境,用優美的氛圍陶冶人
我們把校園環境的凈化、美化、綠化作為禮儀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要求學校對校園要整體規劃,做到安排有科學性、布置有教育性、整體上有陶冶性。
校長抓綠化,美術教師抓美化,衛生教師抓凈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負其責。
據統計,今年區教育局投入綠化經費20萬元,各校(園)也自籌經費65萬元用于綠化。優美的環境促進了師生文明行為的養成,陶冶了師生美好的心靈。
1.1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以校園環境為載體,有廣義的校園文化和狹義的校園文化之分。廣義的校園文化指的是由師生、后勤行政人員等校園主體共同形成的校園價值觀,并反映在認知或實物層面上表現出來的具體文化形態。狹義的校園文化由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和校園制度文化三部分構成[2]。校園物質文化以物質形態直觀表現出來,如校容校貌、校園建筑、校徽、校旗、校園標志、校園雕塑等,是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育人觀、治學觀等內容,是校園群體的主導意識形態,以校訓、校風等方式表現出來,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校園制度文化包含教學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勤工儉學制度、獎懲制度、社團活動制度等校園內各種規章制度,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起規范和約束作用,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2德育
德育是培養人的思想品德素養的教育活動,學校將被社會所肯定的社會規范和社會意識傳遞給受教育者,并內化為受教育者自身的優良素養。學校需要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滲透特定社會或階級需求對受教育者進行施教傳道,所以具有時代性和階級性的特點。從德育的基本內容來看分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個部分[3]。
1.3校園文化和德育的關系
校園文化是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之一,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方針是校園文化建設展開的依據,德育工作反作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工作開展得好有利于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展開。
2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教育作用
2.1導向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所傳遞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形成具有導向作用,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園文化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選擇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價值觀、道德觀、生活觀屬于思想意識范疇,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這些思想觀念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在正確思想觀念的引導下,學生的得到素養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在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大環境下,學生容易出現理想信念迷茫、道德標準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導向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應側重于學生人生價值和生活追求的引導上,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另一方面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穩定產生重要影響。德育是人才培養深層次的內容,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德育的作用,既不是被動的,也不是傳真式的中介,而是需要校園師生的主動參與,要靠長期的影響來實現。
2.2激勵作用
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反映校風、校貌和師生在長期過程中形成的共同意識形態。當學生置身于潔凈優美、高雅怡人的校園環境中,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沉浸在崇尚美德、朝氣蓬勃的精神氛圍時,心態會受到影響,心靈會受到凈化,情操會得到陶冶。所以說優秀、高雅的校園文化反映的是健康向上的校園整體意識,在尊重理解師生的基礎上,學校的校風、學風、辦學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勵全校師生,正是校園文化“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魅力所在,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更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健全學生的人格。
2.3凝聚作用
校園文化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學校師生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校園文化猶如磁場般對學生產生向心力、凝聚力,這就是校園文化對德育工作的凝聚作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富有內涵的校園標識、健康向上的校風學風等校園文化建設內容是連接學校與師生的紐帶,喚起師生共同的情感歸宿,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也是學校與學校間的重要區別。空洞的說教不能代替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的共同價值觀念和情感歸宿,如校訓是校園精神文化最直接的體現,“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是我校的校訓,反映了我校立信求實、勤奮努力、崇尚美德的校園風貌,是“立信人”的精神標志,對師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體現校園厚重的文化積淀和傳統風格。
2.4規范作用
1993年,我校提出了“自覺班”的概念,當時只是對在常規管理方面表現好的,尤其是紀律好的班級給予表揚。
1996年2月以后,我們通過“制定標準、宣傳動員、鼓勵申報、組織爭創、督查評定、推廣經驗”六個具體步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爭創自覺班”活動,后又對學生提出“爭做自覺生”的要求。
隨著活動的深入,我們的認識逐步在深化。我們認為,優秀班集體有各種各樣的模式,“自覺班”是櫻花園中學創造的、以“突出學生自我教育與管理,倡導學生自覺”為特色的一種優秀班集體模式。鑒于學生自覺性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于是我們又策劃了“學生自我教育工程”這一活動。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是“創建自覺班”活動的深入與發展,也可以說是通過“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找到了一個促進學生成長,促使學生自覺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徑。
一、“第一期工程”(寒假期間的活動)
(一)活動的過程
1.策劃與發動
首先,這一活動的開展是有理論依據的。其理論依據是關于人的主體性及全面發展的理論;素質教育與主體教育理論;此外,還有教育界對青少年年齡特征、生理心理特點在理論上的共識。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教育自己。
在活動目標上,使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在活動步驟上,我們確定了學生自我設計、學生自覺實施、班級總結驗收、全校評優展示交流這樣四個步驟。
對于活動我們把握住兩點:一是教師、家長只起指導和幫助作用,突出學生的自我教育;二是不搞“一刀切”,培養學生的個性。
我們先后召開了班主任會、家長會、全校學生大會,層層進行了動員。為了廣泛爭取社會支持,寒假前,我校還與各有關居(家)委會取得了聯系。
2.設計與踐行
開展什么樣的活動?怎樣開展?我們認為,讓學生自己設計是最能體現學生需要,最符合學生愿望,最能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最能發揮其主體作用的。在學生自我設計前,我們給予了必要的指導,指出:“只要是有利于同學們自我教育的活動,都可以開展。比如,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自學習慣,可以進行家務或公益勞動,可以為環保做貢獻,可以旅游、參觀,也可以開展文體、科技、閱讀、書法、攝影等各種活動。”
我們對“自我踐行”這一步驟的提法是“自覺實施”。此活動是在寒假期間開展,不是在學校的直接監控下進行的,活動能否真正落實?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取了如下幾個督促與檢查的方式:
一是要求學生寫“寒假日記”,真實記錄“自我教育工程”實施情況;二是要求學生開學時以多種形式上交總結或成果匯報材料,如活動照片、實物等;三是印發了學生開展活動的家長評價表,由家長填寫,開學時收回;四是印發了居(家)委會對學生開展活動情況的鑒定表,由居(家)委會填寫并蓋章,開學時收回。
3.總結與提高
為了鞏固活動成果,開學之后各班進行了總結驗收,召開了主題班會,全校評出“優質工程”93個。以這些“優質工程”為主要素材,學校用10塊大展板,舉辦了“學生自我教育工程匯報展”,組織全校學生及其家長參觀,達到了提高認識的目的,并以此作為“第二期工程”的動員。
(二)活動的效果
1.反映在參加活動人數及活動內容上
這次活動共吸引了534名學生參加,約占全校人數的82%。收到記載“工程實施”情況的日記、學生總結、家長反饋評價表、居(家)委會鑒定表等各500多份,照片676張,還有小制作等不少實物。
據統計,參加人數所占比例較高的活動依次為:家務勞動(92.1%),文體活動(85.6%),閱讀(70.4%),環保活動(41.8%)。此外,像社會調查、公益活動和科技活動也能有一些同學自動參加,其人數比例分別為28.5%、22.1%和13.9%。
2.反映在對活動的認識與感受上
學生們通過這項活動受到了較深刻的教育。我們對參加活動的534人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實施自我教育工程中,你所做的一切”,為了“好玩”的只有9人,占1.68%;為了“完成任務”的有70人,占13.11%;而為了“接受鍛煉,提高自我”的有455人,占85.21%。
學生們在日記、總結和問卷調查中寫下了大量的感受。
初二(4)班劉洋說:“寒假里的每一天我都安排得很充實,很有意義?!背醵?)班駱晨琛說:“這個活動培養了我們的自理能力,我覺得我們都長大了。像這樣的活動,學校應多組織一些。”初二(5)班李雅在幫助居委會出板報、清理環境后說:“在以上活動中,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懂得了不少道理,漸漸明白了美好的空間要自己去創造,以及為人民服務最光榮的道理。”初二(1)班董璐說:“活動后才明白能夠自理、自立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體諒父母、主動做家務又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背跻唬?)班高揚說:“路上,我看見有一個人把喝完的可樂瓶子隨手扔在干凈的馬路上,正落在我的腳邊。在以前我早把這個瓶子當球踢了,現在我把它撿起扔進了垃圾箱?!背醵?)班于弘說:“對下崗職工的采訪使我認識到,學習的黃金時代是多么寶貴呀!”初二(2)班吳海楠不僅采訪下崗職工而且勸她們:“出去走走,一定有合適的工作在等著您!”
3.反映在學生的變化上
通過活動,學生在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僅舉一例:在參加家務勞動方面,能夠“經?;蛱焯熳龅健钡娜藬当壤蓞⒓踊顒忧暗?4%上升到65%;不肯做家務的人數比例,由參加活動前的近9%下降到約2%。
4.活動在教師、家長中及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首先是學校的不少干部和教師沒想到學生們能在沒有老師直接組織的情況下,將活動開展得這樣好。老師們深切地感到要轉變教育觀念。
其次是家長反響強烈,紛紛表示:“活動很有意義,也很必要。我們做家長的歡迎這樣的活動?!薄跋M麑W校將此項活動堅持開展下去,辦出自己的特色?!奔议L們的評價是:“活動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了愛勞動、尚勤儉的好習慣”,“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使之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使孩子“很好地了解了社會,培養了自覺性”,“開闊了眼界”等等。
第三是社會的反響強烈。各居(家)委會紛紛表揚我校學生參加“愛心小組”,幫居委會出板報、搞衛生,慰問軍烈屬,助殘,清理白色垃圾,宣傳禁放鞭炮等舉動,充分肯定和支持我校這一活動。
二、第二期工程(第二學期的活動)概況
第二期工程是以上學期學生在校生活和國慶組字訓練為主要內容來開展的“學生自我教育”活動。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們普遍反映收獲多,進步大。
在學習方面變“老師讓我學”為“我自己要學”。上學期學校組織了一次自我教育工程中的學習交流會,學生們的發言充分反映了學習動力來自學生自身。
在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習慣方面,學生們大多數根據自己的缺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工程設計”,自覺“施工”,提高自我。例如一個學生說:“在以前,我可是個罵人‘高手’,也下過決心要改正,但總是半途而廢。學校開展‘自我教育工程’活動,讓我改掉了自身的毛病?!痹偃?,有一個學生愛隨手亂扔東西,通過參加這項活動,不再隨地扔廢棄物,而且要求自己每天從地上撿拾兩個廢棄物扔進垃圾箱。
在體育鍛煉方面,學生們也增強了自覺性。如初二(1)班劉思雨說:“我現在完全可以不用人督促就去跑步了。我的一雙穿壞的球鞋足以說明?!蹦硞€學生是個小胖子,“自我教育工程”使他每天自覺跑2000米,做20個俯臥撐。他說:“我現在做這些運動時不喘了,還能再加上一點別的運動?!?/p>
在國慶組字訓練中,由于有了“自我教育工程”為基礎,同學們的自覺性很強,有的帶傷堅持練,有的發燒堅持練,也有的把綠豆湯讓給別人喝……
總之,第二期“學生自我教育工程”依然反映出顯著的德育實效。
三、對“學生自我教育模式與機制”的探索
開展“學生自我教育工程”,引發了我們對學生自我教育模式與機制的探索。根據“學生自我教育工程”第一期、第二期的經驗,我們形成了以下的初步構想。
(一)對“學生自我教育模式”的構想
我們認為,自我教育有各種各樣的模式,如中國傳統的“自省”,以及通常人們進行的“自學”,都可認為是自我教育的不同模式。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是我校創造的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模式。其特點是:1.有組織有指導。2.學生自覺參與,自主活動。3.個體與群體相結合。4.采用“工程建設”這樣一種比喻的提法,易為學生所理解、接受。5.采用“活動”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樂于參加,而且具有實踐性強的顯著特點。
(二)對“學生自我教育工程”運作機制的構想
我們認為,任何一項教育活動都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運作機制。我們所探求的“學生自我教育工程”運作機制,是“集體、個人協調動作,家庭、社會配合支持”。具體地說,就是由學校策劃、動員,學生自我規劃、設計,班級組織交流并進行指導,學生自覺“施工”,同學互助、協作,學生對“工程”自檢,學?;虬嗉夁M行“驗收”這七個環節構成機制的主體,并輔之以“學校與家長、居(家)委會溝通,爭取配合支持”。這樣一個運作機制的特點是:
(1)既保證有組織有指導,又保證學生個人自主性發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校居于教育的主導地位,同時廣泛爭取了家庭、社會的配合支持,形成了三結合教育網絡。
恰當的教育模式和較為完善的運作機制體現了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念,同時也是使我?!皩W生自我教育工程”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對德育實效性的思考
德育的中心問題是使德育具有實效性。當前,德育工作“投入”與“產出”不平衡,實效不佳的原因是由于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社會與學生思想實際。也就是說,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心理等環境,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教育對象的具體情況。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是我校較為成功的德育活動,從這一活動的成功中我們得到如下一些啟示:
(一)必須使德育活動符合學生的需要
“學生自我教育工程”讓學生自我規劃設計,他們有的考察社會熱點問題,如環保、交通堵塞等;有的采訪下崗職工、重點校同學;有的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如攝影、彈鋼琴、學電腦、栽培植物;有的彌補自己的不足,如學做飯菜、清掃、洗涮……總之都是學生做自己想做、愛做的事,貼近學生實際需要,所以他們感覺收獲很大。
(二)必須在德育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育強調遺傳、教育與環境三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忽視學生成長的內在因素,即自我教育的作用。教育應是主體參與的活動,沒有學生主體從實質上而不只是從形式上的參與,是不會發生作用的。
我?!皩W生自我教育工程”的整個活動過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只是組織者、指導者,家庭和社會只是支持者、配合者,而學生在規劃設計、實施、總結中都是活動的主體,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受到的教育要比別人加給他們的教育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