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時間:2023-06-28 16:51: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可持續發展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這對于緩解我國環境壓力、人口壓力、經濟發展壓力來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持續發展意識,注重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其關鍵點在于“可持續”和“長遠性”??沙掷m發展意識培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提升環境保護觀念
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樣一來,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面臨的發展問題更為嚴峻。在經濟發展前期,由于過多地強調于經濟產量,忽略環境問題,導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十分嚴重,限制了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通過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能夠使中學生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從而加強環境保護。
(二)建立正確的人口觀念
從現階段我國計劃生育發展角度來看,人口的急劇增加,給社會醫療、教育等事業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并且在對問題解決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復雜性??沙掷m發展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口觀念,能夠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較好把握。
(三)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念
資源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我國在對資源利用過程中,不注重對資源的保護,導致很多資源面臨枯竭的危險。這樣一來,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將存在無資源可用的尷尬境地。通過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資源節約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資源,杜絕浪費。
二、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對策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對這一理念進行應用,是地理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
(一)把握課堂教學
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培養,不單單局限于課堂上的講授,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才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涉及到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以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這樣一來,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將可持續發展意識牢牢記在心里。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現代化教學工具進行應用,能夠將一些視頻、圖像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
(二)注重實踐活動
在進行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爭取學校的支持,能夠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參與到活動當中,從而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例如學??梢越M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對學校周邊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治理。學生通過參與環?;顒?,實踐動手進行保護環境,才能夠真正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結合實際情況,向學生講授環境污染的危害[4]。例如影響到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可能會導致疾病傳播等等??沙掷m發展意識的培養,必須要注重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這樣一來,才能夠生動、形象的對問題進行反應。
(三)加強可持續發展意識滲透
[關鍵詞] 林業 可持續發展 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3-0088-01
一、引言
林業,不僅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部分,是一種物質材料生產產業,但它還承擔著更加嚴肅的任務,維護生態環境。加大林業的種植規模,是減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的有力舉措,也為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持生物多樣性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但由于市場本身的作用,使得林業逐漸成為一種弱產業,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雖然不低,但相比價格持續攀升的各種農副業產品也稍顯不足,加上生產周期較長的缺陷,極大的提高了廣大農民對于耕地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此為線索,將對保持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以及對策做出分析和研究。
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與意義
1. 定義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林業可持續發展,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對林業所提出的特定理念,是指在滿足當代人對于生態、經濟以及其他相關的需求的同時,保持和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不損害后代人對于林業資源追求的能力和基礎。
2.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2.1 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夠推動國家整體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落實。
林業是一種對其相關產業影響深遠的產業,其直接對水利、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促進作用。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維護和凈化有著深刻意義,能夠涵養水源,減少土地沙化,調節當地的氣候,對于當地的農業和水利有著相當關鍵的促進和協調作用,是國家落實整體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2.2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
林業更多的是一種生態產業,其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十分深遠,特別是在我國的西北部,土地沙化十分嚴重,生態環境相當惡劣,大力發展林業,是防風固沙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隨著林業資源的不斷擴大,能夠極大的緩解類似于西北部的惡劣生態環境,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當地的氣候、水源、土地都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一旦林業面積遭到減少,會導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負面影響。
三、如何發展林業可持續發展
1. 深化林業改革
要大力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優先深化林業的體制改革,不斷的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農民將農業轉化為林業。
林業本是一個弱勢產業,其生產周期偏長,帶來的經濟效益較差,是廣大農民不愿意發展林業的主要因素。深化林業改革,可以采取類似于分類經營的手段,逐漸改變過往單純的林業收益模式,從自主經營的模式逐步發展為由政府主導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經濟林,建立健全與林業相關的產業鏈,從最基礎的角度提高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林業產業的經濟創收能力,加大農民對于林業的投入。
深化林業改革,能夠做到的方面有很多,其關鍵與核心就在于改變當前林業弱勢產業、經濟創收能力差的尷尬局面,只有提高了這種產業的盈利能力,才能讓廣大農民自發的加入林業種植,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2. 建造人工林
當前的林業資源,可分為天然林與人工林。人工林的產生是由于森林資源的嚴重不足,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國家所作出的舉措,其代表案例就是我國對于“三北防護林”的建設。
相比天然林,人工林具有更為明顯的指向性,能夠根據切實的需求來建設,切實的改變當地的生態問題。而林業是一個良性的生態鏈,隨著人工林的大力建設,對于當地的生態有了極為重要的凈化作用,從某種程度上,加速了當地的天然林的發展,是發展林業可持續的有力舉措。
3. 依法維護林業資源
比起林業的發展和建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必須要遏制對于林業資源的毀壞。我國的人均森林資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0%,可以見得我國現階段的林業資源的緊缺性,但依舊可以看到有關于森林破壞、大量砍伐的負面報道。
國家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制體系,利用司法途徑,有力、嚴格的對諸如上述違法現象的懲處,依靠國家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對林業資源進行濫砍濫伐、人為破壞的個人和企業起到明顯的威懾作用。
同時,要加強檢查和管理的工作,在各大林區設立專門的檢查點,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對林業資源的認真負責,對有關違法的行為及時進行阻止,遇到情節嚴重的應當及時上報,并且利用行政手段對其進行處理。
4. 加大宣傳力度 培養人民意識
對于林業資源的破壞以及自發的維護行為,其根本都是人民的素質和意識問題,只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才能夠在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國家可以定期在社區內組織相關的宣傳講座,在各個小區和街道的公告欄張貼宣傳公告,在電視等媒體上有關的公益宣傳片。要讓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我國目前林業資源的緊缺性以及發展林業的重要性,要將發展林業可持續政策的必要性刻入人民的意識中。
利用各種手段和方式,以培養人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為目的,灌輸林業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讓人民群眾注意到自身的行為對于林業資源的影響。
同時,還應該努力改變企業意識,讓各大企業特別是與林業相關的企業認識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才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杜絕對林業資源濫砍濫伐的現象發生。
只有培養企業和人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才能夠減少人為的對于林業的破壞,為林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四、結語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任務便是可持續發展,結合林業資源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及我國森林資源的緊缺性,大力進行林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必要的舉措。在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將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積極的進行工作,也需要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大力配合,只有在發揮政府的領導地位的基礎上,鼓勵人民參與到工作中來,才能夠切實高效的完成整個工作。林業可持續發展事關重大,直接影響到地球的生態環境,不僅對于當代人來說大有裨益,對于后代也造福不淺。所以,林業可持續發展是政府當前必須進行的工作之一。
參考文獻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工程項目隨之增多,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因為施工材料沒有及時的進行處理會對人們生活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與此同時,浪費了許多的原材料,使建筑單位的利益受到了一定損害。為了保證建筑單位的利益和人們生活環境,我國實行了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本文對我國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給出了加快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希望對我國建筑企業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現狀及措施
我國經濟正處于發展的階段,建筑企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推動作用,但是經過專業人士調查發現,我國建筑企業在進行施工過程時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現象非常嚴重,這樣的情況不僅沒有給建筑施工單位帶來更多經濟效益,還對人們生活的環境造成了污染,針對上述情況,對建筑經濟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變得迫在眉睫。
一、對我國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
我國在建筑經濟上引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間很短,建筑單位的管理人員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還沒有透徹理解,不能真正的將可持續發展運用到實際施工過程中,使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專業人士調查發現,在建筑經濟上實行可持續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政府部門和建筑施工單位對可持續發展沒有足夠的重視。政府部門只是單純的下發上級任務,不能真正對其進行理解,認識不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政府部門的態度對建筑單位也有一定的影響,使建筑單位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只重視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的進度和自己的經濟效益。其次,建筑單位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程度不夠。建筑單位的管理人員只是對可持續發展進行片面了解,沒有真正的理解其內涵和意義,這樣的情況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速度與規模有很大影響。再次,對可持續發展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為了使可持續發展在建筑經濟中發揮其作用和意義,需要建筑單位投入一定的資金,將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應用到建筑施工中,但是現階段,我國多數建筑單位對其投入的資金不足,使其不能正常的發揮作用。最后,建筑單位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一直沿用傳統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方法,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創新和改進,阻礙了建筑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二、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單位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需要采取以下對策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
第一,相關部門應該提高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宏觀的調控和管理過程,國家政府部門是位高權重的管理者,因此,應該將加強國家政府部門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作為主要目標,在政府部門有足夠的重視后便會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要求,從而引起各個建筑施工單位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視。國家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制定合理、規范化的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給建筑單位提供了一定的發展方向,并且可以約束其管理行為;另一方面,國家政府部門需要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建筑單位在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經濟損失,這樣使建筑單位對可持續發展逐漸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國家政府部門應該對建筑單位給予經濟支持,讓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建筑單位發展過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二,加大可持續發展戰略宣傳和教育的力度。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兩個主要的內容是節能和環保,隨著建筑工程項目的增多,建筑能源消耗越來越多,并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基于此,應該加大對可持續發展宣傳和教育的力度,讓建筑單位真正的明白何為可持續性建筑經濟發展、實行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采取何種措施實現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進而讓建筑單位將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到實際施工中,對能源和環境進行保護,促進建筑單位快速發展。
第三,對傳統的建筑施工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傳統的施工技術會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并且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針對這樣情況,建筑單位需要對傳統的施工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合理的利用可持續能源,減少能源的消耗量,同時需要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對施工材料進行更換。
第四,對建筑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建筑單位的管理人員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因此,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讓其了解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要求,在培訓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之后將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到實際施工中,對其進行監察和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解決,給建筑單位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結束語:
上述文章對我國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給出了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加大可持續發展戰略宣傳和教育的力度、對傳統的建筑施工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對建筑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以及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水平等措施,希望建筑單位借鑒上述措施對自身的問題進行完善和改進,從而促進建筑單位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者:何洪濤 單位:天津市津房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王紅兵,胡愛珍.淺談節能建筑發展之可持續性[J].甘肅科技縱橫,2010,39(5):74-75.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資源科學 自然資源
Embodiment of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view in the Resource Science teaching
Tang Chunyi Gao Zhongso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view as well as the way for incarnating it in the subject Resource Science.
【Keywords】Continuable development Resource science Natural resource
1.前言。資源尤其是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資本、技術等對自然資源的替代性不斷增強,但自然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不但沒有削弱,反而由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自然資源稀缺,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1]。自然資源的合理、永續利用已是擺在人類面前的首要問題。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是未來資源的統治者,他們將來能否可持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因此,在其基礎課程《資源科學》教學中,強調資源可持續發展觀顯得尤為重要。
2.資源可持續發展觀內涵??沙掷m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沙掷m發展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觀強調對自然資源要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在開發利用的同時要進行保護,開發與保護要同步進行[1]。
3.可持續發展觀在《資源科學》教學中的體現。
3.1 大學生應明確具備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性。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其數量多寡、質量優劣、時空分布等制約著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速度、深度、廣度等都迅猛發展,掠奪式的開采使得自然資源尤其是耗竭性自然資源出現了嚴重的稀缺,獲得了巨額經濟效益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有利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有利于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2]。
當代的大學生是自然資源未來的主宰者,也是資源可持續發展觀的傳承者,他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自然資源的地位與性質、形成與制約因素,了解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的歷史及現狀,具備資源短缺的危機意識和永續利用資源的科學意識。
3.2 《資源科學》表達的核心思想?!顿Y源科學》是城鄉資源與規劃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從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資源經濟、資源倫理等方面闡述資源與人類的關系,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類在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資源時做到可持續發展。
3.3 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觀的方法。
3.3.1 實例佐證,培養資源危機意識。采用大量現實中的實例來說明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及稀缺性(這些實例必須是學生能見到或感受到的),遠比空洞的說教具有說服力。在介紹礦產資源時,將我國礦產將資源的豐饒度與世界礦產資源的豐饒度作比較,找出我國礦產資源與世界礦產資源的差距,概算出我國礦產資源利用的剩余年限,描繪一旦礦產資源枯竭時我國面臨的生存困境,指出現代諸多戰爭(如海灣戰爭等)均與爭奪礦產資源有關。鐵的事實面前,學生對礦產資源的戰略地位及稀缺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資源危機意識隨之而生。
3.3.2 實地調查,掌握資源利用現狀。實地調查當地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現實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得與失,歸納出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結論,感慨自然資源利用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資源開發的不規劃性、不科學性、不系統性等及由此而造成的自然資源巨大破壞和浪費現象,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適時安排學生實地考察了張家界天門山鎳鉬礦產資源的破壞現象、澧水源頭水量逐年變化情況、農村占用農田亂建房現象、大庸橋公園水污染狀況等。調查報告中,學生提出了大量具有針對性的意見或建議。
3.3.3 科學研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又一得力舉措。教學中以小論文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兩人一組分別完成如下課題:大湘西桐子資源調查與評價、寶峰湖水質分析與評價、澧水資源利用現狀與評價、張家界地區大鯢資源分析與評價、張家界旅游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基于生態足跡理論的張家界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等。通過課題的完成,學生由知其然而變成知其所以然,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出,樹立了將來對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信念。
3.3.4 身體力行,可持續發展觀永固。走出課堂參與到地方行政部門有關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中去,親身感受工作過程,了解工作程序,展示自己專業能力,大膽提出自己主張,起到了鞏固學生專業技能及可持續發展的妙用。教學中分別安排學生參與了張家界資源規劃、桑植縣煤炭資源規劃、張家界大鯢資源規劃、張家界旅游資源規劃等項目。在項目參與過程中,學生感受到自己專業的重要性及肩上的責任重大,可持續發展觀得到了鞏固。
4.結語。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可持續發展觀是合理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自然資源的重要思想。當代大學生是未來世界的主人,是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執行者,他們必須具備可持續發展觀。采取適當方法,可以在《資源科學》教學中,通過學生自身的配合和努力,結合其專業特點,多多磨練、組織和運用,逐漸形成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使他們在今后的發展中處變不驚,更好地適應社會綜合能力的競爭[3]。
參考文獻
1 彭補拙、黃賢金、濮勵杰等.資源科學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9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可持續發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謂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的可持續發展。人類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而自然條件的優劣往往又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在報告里提出了我們應致力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并且對可持續發展作了明確的定義:既滿足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能力的發展。
1 我國“現代林業”的定義
國內較早的現代林業定義是:現代林業即在現代科學認識基礎上,用現代技術裝備武裝和現代工藝方法生產以及用現代科學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續發展的林業。后來,進一步發展,定義為:現代林業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全社會廣泛參與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高效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以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林業。
林學自創立以來,各國對于林學、森林、林業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林學經歷了傳統林學的各個階段(從“大木頭”林業到“永續利用”林業),向現代林學轉變?!艾F代林學”成了以森林生態系統的營建、經理為研究對象,以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功能為核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種效益和多種功能為目的的學科。對森林的認識也由單株樹木、樹木群體到森林生態系統的轉變。由于人們對森林和林學認識的變化,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從“木頭”林業向“生態”林業轉變,從“伐木”行業轉變為以生態環境建設為中心,全面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作為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從而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上述轉變,以及當前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的日益突出,使人們又認識到,“社會”與“生態”是一個復雜的復合大系統,人類活動必須遵守其競爭、共生、自生三大原則,實行“資源共享、適時協同、按需生產、和諧共榮”,實現“人地共榮”.社會———生態系統的競爭、共生和自生機制的完善結合,才能實現環境合理、經濟高效、社會文明、系統健康地發展。
因此,現代林業可以歸納表述為“和諧林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并協調社會———生態系統中的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實現社會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穩定和繁榮,人類共同幸福與進步。
只有通過科學高效的手段,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這些關系協調,才能迅速解決日益突出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顯然,這種定義避免了傳統的割裂“社會”與“生態”的觀點的弊端,強調了“關系”的重要性,突出了“關系協調與和諧”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2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及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現代林業。
(1)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2)和諧地協調人與人(包括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人與環境的關系(即:競爭、共生、自生),(3)“人地共榮”為最高目標。因此,現代林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和諧發展理論為指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全社會協調參與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與管理,協調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
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具有復雜系統所具有的網絡性、多區域性、開放性、動態性、耗散性、作用過程多樣性、多維數、非線性等特性,我們應該運用整體復雜性研究方法、3D 方法(全社會共同參與系統診斷、參與方案設計、參與推廣與實施),對以現代林業進行研究,對人地系統進行模擬分析,尋求系統和諧發展的新途徑。
2)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依靠科技發展林業。我認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的發展和對資源與環境的再發展能力的保護。那么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證資源與環境的發展力,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科技來發展經濟,改變傳統的以犧牲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即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保證。
3)注重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生態效益經濟是在以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約束條件下追求經濟效益總量較大化的社會再生產活動。這些年來,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各地在實踐中采取了各種對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 建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機制
以上關于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集中從政策制度層面進行了理解和闡釋。我們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證和監督執行機制。以下將簡單地從現存法律中關于林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體現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進行評述。
1)我國法律中關于林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體現
我們目前關于林業的單行法主要有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以下簡稱《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就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儲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是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對我國現存林業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國已經設立的林業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嚴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則、履行程序、實現方式、法律責任等方面的制度內容上有遺漏、空白、不明確之處。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補充和和完善:
(1)重新確立林業立法思路。我國的林業立法,沒有全面反映生態規律的要求,沒有真正貫徹生態優先、保護資源的立法思想,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立法的先進經驗,實行環境保護優先原則。在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及其他利益發生沖突時,優先考慮生態利益。
(2)立法原則的創新。突出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協調平衡的原則,在進行林業行政立法時,注重林業的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我們應當將森林生態環境損益分析立法和對法律規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別運用到對森林開發行為的預測、評價、管理以及擬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設計與分析之中,作為指導法律以及確定法律規范的理論基礎。以真正通過立法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綜合發揮。
(3)在監測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綜合監測體系建設,實現對森林資源與林業狀況的綜合監測。要以森林資源監測為主體,整合現有監測資源,擴展監測內容,建立健全全國森林資源與林業狀況綜合監測體系,實現對森林資源和林業狀況的綜合監測和評價。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采取有力的措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監測和林業經營的管理。要依靠科技進步,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林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提供平臺,全面提高森林資源監測的科技含量和監測成果的時效性。
【關鍵詞】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措施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因此青海在林業資源的發展過程中要肩負起既要堅持保護好環境又要經濟得到良好發展的雙重使命。目前我國青海的林業資源與其他地區相比,仍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這就需要我們全面推動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盡力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我們要充分結合青海省的實際情況,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實施,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規范和創新青海地區的林業管理。總之,我們要積極推進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正確處理好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資源的經濟價值,而且可以有效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從而對整個青海省的經濟發展起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要根據青海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全面推進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課題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當前我國青海省的林業資源發展相對落后,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結合多方面的力量全面推進我國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本課題是以青海林業資源為研究對象,首先指出了目前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確保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順利進行應采取的相應措施,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2.研究方法(1)文獻法為更好地進行本課題的研究,查閱圖書館書籍資料、檢索中國學術期刊網、維普資訊、萬方數據等數據庫,查閱青海林業資源的相關資料,從而為本課題的寫作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并且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調查法
深入到青海地區對其如何更好地全面推進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進行實地調查,從而準確把握我國青海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進而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實例。課題的研究內容我國青海林業資源的發展前景及存在的問題第一,我國青海林業資源的發展前景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我國青海省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自然條件比較惡劣,但其土地資源豐富,只要加大科研投入,因地制宜,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一定可以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目前針對青海林業資源的發展現狀可知,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我們應在國家相關部門的領導下,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采取相應的措施,從根本上確保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順利進行。第二,目前我國青海林業資源發展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青海林業資源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嚴重制約了可持續發展的順利進行。我國青海林業資源普遍存在的問題:首先,產業機制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完善;其次,在林業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并未大力開發生態經濟林、沒有認識到人工林的重要性;再次,在科技創新方面落后等其他問題。加快青海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應對措施第一,要全面加強配套協調,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我們要結合青海省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青海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優勢,同時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培育具有高原特色的森林旅游業、花卉產業等,并努力形成一條產業鏈,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們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加強林業產業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政府要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林業產業可以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第二,要大力開發生態經濟林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大力開發生態經濟林不僅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非常有利于環境保護,可以有效推動青海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充分結合青海地區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生態經濟樹種,確保既可以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又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青海經濟的科學合理發展。如目前我國青海一些地區選用了經濟價值較高的漿果類植物,一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另一方面,提高了果農的經濟收入,為青海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充分認識到人工林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我們要結合青海省林業資源的實際發展狀況,擴大人工林的種植面積,這不僅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環境,而且充分發揮了自身具有的經濟價值。根據青海省現有的林業資源,通過大力大戰人工林,確??梢栽谠械幕A上擴大青海地區的森林面積,這樣一方面達到了青海省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結合青海林業資源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并有效地落實到林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中,杜絕亂砍濫伐現象,確??梢赃_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從而從根本上推動青海省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斌,劉淑娟.林業可持續發展投資主體定位及財政困境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1,(02).
[2]樊金拴,顏茹,何玉杰.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關鍵詞:林業;營林生產;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1.065
1 營林生產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主要指的是經濟、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經濟角度上看,就是要求在社會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包括收入、資金、能源等在內的各項均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則是在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系統,做到生態保護,不破壞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等能力;社會可持續發展則是在發展經濟建設同時保證社會的穩定性、文化道德、人口總量等可持續發展。
林業生產的經濟利益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創造,二是林業資源開采。林業不僅是林業生產經濟保障的關鍵,更是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好營林生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營林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把關開采條件,遵守適度開采原則,杜絕亂砍濫伐現象,加強營林工作管理。近年來,東北地區林業營林生產已經逐步由粗放造林漸漸轉變為精細集約造林,不斷對林業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等工作,使東北地區林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生態系統得到改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生態建設的腳步不能停滯,還要借鑒國內外營林典型結合本地林業狀況以提高林業發展水平。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混交林發展,融入科學技術,推進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2 營林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飛躍發展,生態環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林業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雖然林業不斷得到重視,但是仍有諸多問題制約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撫育不夠,林木選種與市場脫節,缺乏合理的盈利規劃,科學指導明顯不足,重造輕管,過度采伐等。因此不斷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對營林工作者來說任重而道遠。
3營林生產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3.1 提高生產技術,加大營林投入
在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中,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營林生產資金投入,提供先進科技支持,使得營林生產的相關科技理論得到促進以及實踐得到落實。不斷引進營林生產先進經驗,提供營林生產技術指導,提高生產技術,加強營林管理水平。在發展過程中,提高營林生產技術應用能力,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最優化的產品進行開發培育,從而實現經濟與生態共同發展,帶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3.2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林業監管
好的林業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護,法律法規的滯后導致部分人鉆法律的空子,以致亂砍亂伐、肆意放牧現象頻發,在利益的驅使下,林業破壞違法行為加劇阻礙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努力促進營林生產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做到聯合管制,構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強化營林部門工作人員法律意識。通過宣傳、培訓等方式提高營林工作人員林業生態意識,充分認識到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并對相關人員制定獎懲制度,實行責任負責制,從而在主動性與被動性上雙重加強營林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
營林部門應從大局出發,根據當地的營林狀況,正確審視營林生產可持續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分析研究林業相關法律法規的不足之處,與時俱進對其進行彌補和完善,使其能夠在營林生產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3 推進林業結構優化,轉換傳統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