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園林實踐過程及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1教學內容設置存在不足
首先,教學內容陳舊。目前,多數高?!?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39332.html" target="_blank">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材選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過元烱編著的《園林藝術》一書,該書1996年出版至今已近20年,雖然經過多次重印,但內容并沒有改版。然而,近些年園林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的園林設計理念和思潮不斷涌現,新信息、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層出不窮,對園林從業者的知識結構要求也越來越高,該教材的許多內容由于未能及時更新,某些觀點和案例現在看來已經太過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且,該書實例古典園林偏多、現代園林較少,對于當今園林的熱點問題也未能及時收錄。因此,該教材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現在園林藝術教學的需要。
其次,課程間銜接不當、內容重復。《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和園林專業的多門課程內容有緊密的關聯和交叉。在各課程的任課教師未能及時溝通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課程間銜接不恰當、教學內容相似或重復的情況。例如,園林發展史內容與《中外園林史》內容重復;園林建筑及小品相關內容與《園林工程》、《環境小品設計》等課程的部分內容重復;對園林要素的介紹及運用上,與《風景園林設計初步》、《園林設計》等課程中有相似的內容;植物造景相關內容《園林花卉學》、《園林樹木學》、《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等課程內容重復。相同內容的重復授課不僅犧牲了一部分專業知識的教授時間,而且還易導致學生在聽課時產生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1.2傳統教學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多數高校都開始采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在教學硬件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教學模式上仍然沿用傳統的方式,即每學期初教師提交教學日歷,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與要求。因此,教師多數采用章節式教學方式來講解具體的教學內容,這導致教學內容往往是相互獨立的,無法形成連貫的體系。學生最終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1.3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足
《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包括3部分:課堂理論教學、實驗課程與實習。然而,目前多數高校存在壓縮課程學時、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學計劃中缺少設計型、創新型和綜合性等方面的實踐教學內容。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園林專業的《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計劃僅有40學時,且全部為理論學時,沒有實驗課程和教學實習,缺乏技能訓練過程。這導致學生僅僅注重被動的接收和死記硬背理論,應用能力不足,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更談不上在實踐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1.4考核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園林藝術原理》課程多采用傳統考核方式,即將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賦予不同的比重,最終核算成總成績。這種考核體系無法對教學效果起到應有的評價、督促與引導作用。由于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難以客觀評價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由此,必須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上課時間,達到從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園林設計人才。
2教學改革內容
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制訂正確的教學策略,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是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前提。通過以上分析,結合我校園林設計方向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計劃,《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主要應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2.1探索模塊化項目式的教學模式
《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授的主要內容包括園林藝術特征、園林構圖藝術、園林風景藝術、園林色彩藝術、園林山水地形藝術、園林建筑藝術、園林種植藝術和園林小品藝術等。將課程分為園林藝術概念、園林藝術基礎和園林藝術實踐三個模塊[1],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課程分為山水、植物、建筑、小品、園路廣場等五大項目[2]。針對每一個模塊和項目性質,設計教學載體和教學形式,每一項目設計重點、難點突出實踐特色,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科的發展,課程的實用性和實踐性。
2.2經典案例分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園林藝術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園林藝術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針對不同模塊和項目的講授過程中,以具體案例為基礎,通過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場景進行案例分析,發現規律,提煉理論,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
教學案例的選取應以教學目的和具體教學內容為根據。既要包含經典園林案例,又要體現園林專業發展的新趨勢。利用典型設計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設計思維。通過對中外著名園林如北京園明圓、承德避暑山莊及法國凡爾賽宮苑等經典園林興建的歷史背景、建園目的、設計理念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對造園藝術影響的分析和引導,使學生分析比較經典園林的差異,活學活用所學知識,達到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文精神融入園林設計中[3]。針對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應該結合近年來國內外涌現的優秀園林作品或是身邊熟知的園林案例進行分析。例如,組織學生對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2010上海世博園的建筑、水景、植物造景等的分析討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程教學中,利用網絡信息的及時性和便利性,密切關注園林專業發展的新狀況,及時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力求使課程的內容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建立課程網站,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課程網站的建立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在線自主學習環境,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補充和拓展的作用。網絡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學,利用在線交流欄目可實時或異步進行學生作業布置、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參與性。
2.3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教學
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夠重視實踐教學,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的教學時數不足。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必須加大實踐課的教學時數。首先,增設實驗課程,建議課時數為24學時。實驗課程主要目的是強化技能培訓,其技能培訓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而手繪訓練則是技能培訓的關鍵環節,可以直接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技能培訓環節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設計中去,能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其次,增設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建議增加為期5天的實踐教學周。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可分三步進行:基本實踐能力培養、專業社會崗位能力培養和相關專業綜合能力素質培養[4]。通過該培養體系,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崗位能力和適應社會工作需求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園林藝術實踐教學中,從培養學(下轉第196頁)(上接第176頁)生基本實踐能力入手,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分析某一園林景觀的功能分區,了解其園林要素特別是山體、水體、植物等的運用情況,重點分析其園林景觀的藝術手法和產生的藝術效果;組織學生到園林工程施工現場參加施工,利用學校附近的專業公司和企事業單位的現場施工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及學生的社會崗位能力;請從事園林工程項目管理的前校友來校指導學生的學習。
2.4考核方法改革
多樣化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不能全面、客觀反應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專業能力。在園林藝術教學中建立作業評分標準體系和實習報告評分標準體系,增強評分的客觀性。將考核分為3部分:平時考核、實踐考核和期末考試,具體內容包括課堂討論、平時作業、實習以及基本知識的掌握等。注重平時成績和實踐環節的考核,減少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把考核貫穿于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使考核方法更具有評價的系統性、動態性、連續性和多樣性,能更加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比較符合創新教育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5]。
3結語
園林藝術是園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園林藝術課程改革,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調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程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史小玲,顧建中.“項目驅動、能力為本”的《園林設計》課程教學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9,8:136-137.
[2]楊晶.《園林藝術》課程教學改革[J].北京農業,2013,9,291-292.
[3]付美云,馬愛軍,王欣.《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6(2):56-58.
[4]楊清平,,胡楠.高校園林藝術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3,33(3):95-98.
[5]劉惠.《園林藝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2):138-139.
[責任編輯:曹明明]
關鍵詞: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192-02
園林植物栽培是園林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園林綠化及其他園林相關專業課程結構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及主干課程,是培養合格的園林專業高級專門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園林植物栽培可以分為種苗生產和栽培兩大塊內容,主要研究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規律、環境因子與園林植物生長發育的關系、種子生產、播種育苗、營養繁殖、大苗培育及出圃、園林植物的調查規劃與選擇、園林植物栽植、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整形修剪等內容,同時還要完成相應的實習實訓項目。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的園林植物栽培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的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對策。
一、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偏重于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的內容也主要是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行業或某類職業、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級學業的學生一般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和資格。
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能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學校除了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如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其專業的職業技能水平更是考核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主要取決于實踐教學,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從而影響到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陳舊,缺少完善的教學體系和良好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學教學內容上與園林本科專業中園林植物栽培教學內容區分不大,教學手段上以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實踐教學為主。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以填鴨式為主,內容與本科院校差不多,難度較大,使得學生難以吸收掌握。而實踐上,由于理論部分沒有完全理解、掌握到位,實踐效果也不好。有時雖然實踐任務是按時完成了,但學生完成任務后對整個實踐過程卻說不清楚,對于“為什么要這么做”不知道,導致學過就忘,出去工作后還是不會操作。由于教學方式陳舊,使得高職畢業生遠遠不能達到市場對于專業技術性人才的需求。同時,高職院校的園林植物栽培教學過程中還缺乏良好的教學模式、完善的教學體系,也很少有教師在這一問題上做出深入的研究。
2.學生學習缺少積極主動性和責任意識。目前,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占到一半或一半以上,而理論知識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將來的工作有必然的聯系,只是被動的學習、被動的吸收知識,學生廣泛缺乏學習積極主動性和責任意識。實踐教學中,由于每項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而每小組人數較多,就會出現有些學生偷懶、不動手,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3.校內實訓場所有限,影響實踐教學效果。學校里雖然有苗圃地可以供實踐教學使用,但面積很小,而且每年、每學期都有很多班級在上園林植物栽培課程,加上學校本身也有一定的規劃,很多地不能使用。同時,由于學校實訓場地上沒有園林工程項目,比如有的實踐課上要移植大苗、大樹,要么是沒有大樹可以移,要么是沒有場地可以栽,就出現了大苗、大樹挖完后原地栽種的現象,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實訓場地的不足,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4.校企合作存在困難,實訓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園林企業是園林產業的主體,所以園林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符合企業的要求,要注意把用人單位的需求轉化為園林專業的培養目標,并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這一點在高職院校中也是非常薄弱的,除了最后一學期到相關園林綠化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外,其他時間很少有接觸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實戰演練機會。在校企合作進行實踐鍛煉過程中,由于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和出于對成本的考慮,就連最后的頂崗實習也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企業中,還有部分學生找不到對應的崗位實習,即使是參加了頂崗實習的學生,由于企業不能配備專門的人員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也就很難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而且學生所參加的實習崗位基本上也是企業中最基礎的,經常有學生回來反映自己在企業中只做些雜活、接觸不到工程項目,這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也就難以達到實習的目的,實訓教學的質量也就難以保證。
5.師資力量不足,實踐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缺乏科學性指導。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群體缺乏實踐能力,尤其是年輕教師,大多都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后到學校工作的,雖然理論知識較強,但自身的專業實踐技能不足,在實踐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上缺乏科學性指導。園林植物栽培課程方面的教師情況也是一樣,許多操作技能如果沒有實踐經驗是很難組織實施的。為了彌補這一問題,有的學校則聘請園林企業人員來擔任實踐指導老師,這種方法有利也有弊,經常會有外聘企業人員由于其自身的工作原因而耽擱正常的教學活動。
三、提高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教學質量的具體對策
1.調整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在園林植物栽培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在課程教授的深度、廣度和難度上的把握。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一般低于相應專業的本科學生,而且高職院校的學習時間只有三年,因此園林植物栽培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在本科園林專業的基礎上進行濃縮和提煉,并淺析化,以便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在園林植物栽培的教學手段上,可以采用實用性較強的多媒體和網絡等教學形式來快速傳遞理論知識,并做到圖文并茂,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實踐技能操作還可以通過動畫虛擬實訓來完成,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觀看一些相關的影碟、視頻,以豐富教學手段,也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自己拍攝一些視頻用來授課或指導學生實踐。
2.完善校內實訓條件。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要積極完善校內實訓條件,擴大實訓場地,滿足教學需要,同時還可以把整個校園綠地作為實訓場所,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綠化實踐中。實訓場地滿足后還可以豐富實習實訓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主動性,以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來,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牢牢掌握。
3.加強實戰演練,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實戰演練是提高園林植物栽培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除了最后一學期的頂崗實習外,在其他學期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也要利用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參與園林綠化實戰演練。而且通過與企業的合作還可以解決教師實踐經驗缺乏的問題。另外,在安排學生頂崗實習之前,指導教師要先確定實訓的任務和目的、頂崗實習的考核方式、頂崗實習的預期結果等,并在實習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保證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效果。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要提高高職院校園林植物栽培課程的教學質量還必須得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許多高職院校在引進人才時越來越注重學歷、學位、職稱,同時還應更注重其實踐工作經驗。對于年輕教師應放寬政策,鼓勵他們到企業、基地掛職鍛煉,讓他們參與到實際園林工程中,從而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對于外聘教師也更應注重其實踐操作能力、工作經驗、教學組織管理能力及教學態度,而不能只看其職稱或職務情況。學校還應完善相關的聘用、管理等制度,同時,還可以定期邀請一些企業負責人、高校教師、校友等舉辦講座,加強對學校年輕教師的培訓。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及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園林綠化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園林行業前景十分廣闊,但面對行業的快速發展,專業性園林技術人才卻十分稀缺,高職園林專業的學生就業市場廣闊。園林植物栽培是高職園林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對園林綠化工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歸納、總結,提高教學質量,在立足行業企業用人要求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努力在有限的條件下創建良好的教學條件,培養出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良好職業道德,能熟練運用園林植物栽培養護、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等技術,會進行園林植物栽培、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等的園林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穎.新世紀高職高專園林建筑學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9):4292-4294.
[2]李振濤.高職院課程設置的探討――以高職林業技術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08,10(4):44-45.
[3]韋東海,張秀蘭.高職高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探析――以旅游專業為例[J].科技信息,2009,(10):12.
【關鍵詞l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C-0053-03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應“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此,筆者以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為基準,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終生就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導向,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目的,深入開展了園林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職業能力
(一)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出發點,設置課程學習任務。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是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是學生了解專業和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入門課程。根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職業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務要求為出發點,設置了漸進式的課程學習任務:園林體驗與園林藝術認知一園林構圖基礎一園林要素設計一建筑場地園林景觀設計。該任務以體現就業導向為前提,以培養適應園林設計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著力點,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項目教學。
(二)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優化教學內容。在以典型工作任務要求為出發點設置課程學習任務的基礎上,以園林設計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重點,具體確定了各學習任務的重點內容:其一,園林體驗與園林藝術認知的重點內容在于通過現場體驗,了解園林要素、審美內容和形式;其二,園林構圖基礎的重點內容為掌握園林藝術構圖法則及構圖的基本技能;其三,園林要素設計的重點內容為掌握山水、建筑、植物等各園林要素的設計原則和方法;其四,建筑場地園林景觀設計的重點內容在于掌握建筑場地環境的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和技巧。以園林設計師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和園林行業發展動態為依據,構建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內容,突出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性。重視實踐環節,加強能力培養。
二、改革理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一)加強直觀教學。應該做到:
1.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視頻教學。在當今信息傳遞高效、快捷的時代里運用恰當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錄像、網絡等,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增大教學信息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如在介紹“園林藝術構圖法則”時,把能體現統一與變化、調和與對比、均衡與穩定、比例與尺寸等園林藝術構圖法則的圖片,通過多媒體在教學內容中穿插展示,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贊可夫說:“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動機”。因此,教學中采用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應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視聽兼備及表現力豐富的錄像教學、資源共享及個性化強的網絡教學等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充分利用實訓基地開展現場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現場教學內容更直觀生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啟迪學生思維的同時拓展視野、提升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整體效果。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為學院)校園環境、學院君武森林公園、學院園林工程施工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和柳州市柳侯公園、江濱公園、市民廣場、鳳起新都小區等校外實訓基地,均為開展現場教學提供了機會和平臺。
(二)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主要包括:
1.啟發式教學法。授課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內涵和實質、知識與知識的聯系,注重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比如在“園林藝術構圖的基本方法”學習情境教學中先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展示、案例教學,讓學生掌握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及其屬性,而后通過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對園林平面構圖的創作構思,進而培養學生進行園林藝術設計構圖的能力及創造性、發散性的思維。在具體操作上,首先學生自由分組,每一組為一家“園林公司”,以某個公園的沙盤為目標,分析其構圖藝術,然后以“公司”為單位進行相關內容的講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引導作用相得益彰的充分展示。
2.采用詩詞諺語趣味教學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穿插借用一些古詩詞、諺語等幫助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間養生保健諺語,反映了優美的園林環境是人們向往的好去處;“門前當桂(貴)”、“白蘭屋前種,美花香氣送”、“蘭草翠竹助文昌,家有讀書好兒郎”等詩詞介紹了幾種優良的庭院樹種;“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卜筑貴從水面,立基先就源頭?!睘槊髂┯嫵煽偨Y造園的理水原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道出了障景的藝術效果;“兩株一叢要一俯一仰、三株一叢要分主賓、四株一叢則株距要有差異?!闭f明植物叢植配置的基本原則。通過這些有趣易懂的詩詞、諺語,學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構建課程教學平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院校園網絡及園林設計基礎精品課程網站的建設,有利于教師上傳電子課件等相關資料,學生自主學習、方便快速地下載課件資料、上交作業、提出問題、在線學習交流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為任課教師之間提供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三、改革實踐教學,強化技能培養
(一)改革實踐教學項目。根據園林職業能力要求、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特點,確定實踐教學項目,強化職業技能培養。實踐項目主要內容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設置,同時包含主要教學內容并盡可能自然、有機地結合多個知識點。項目一:園林體驗與園林藝術認知,通過園林實地參觀、體驗、資料收集等實踐活動,進而了解園林要素、內涵、特點、形式等知識點;項目二:園林作品評析,通過對園林作品進行分析、討論、評價等活動,了解園林藝術特點、美學法則、園林空間組織等知識點;項目三:園林藝術構圖設計,通過幾何式、自由式構圖練習,掌握園林藝術構圖中的平面、色彩、立體構圖的方法和技巧;項目四:園林要素設計,通過對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的設計訓練,掌握園林各要素的設計方法和技巧;項目五:建筑場地園林景觀設計,通過庭院園林景觀設計訓練,掌握建筑場地園林景觀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
高職高專園林藝術設計專業以培養能夠從事園林規劃設計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為主,因此設計類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已成為衡量本專業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能否解決好這些問題,成為關系到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關鍵。
1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對專業學習缺乏興趣
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強,動手能力強,但文化課基礎較薄弱,同時大多數的學生沒有接觸過園林設計的實踐,缺乏對園林行業的真切感受和認知,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園林專業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1.2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和規范掌握不牢
藝術類學生的美術功底不錯,他們在設計過程中往往是色彩、形體表達比較出眾,但是涉及到工程制圖、設計初步方面的基本技能和規范,則掌握不好,成為其進行后續設計類課程學習的瓶頸和障礙。
1.3學生不能觸類旁通地綜合運用設計基礎理論
要想完整出色地完成一個園林設計項目,需要學生掌握園林制圖、園林藝術、園林樹木、園林花卉、園林建筑、園林設計、園林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富有創造性地將所學理論觸類旁通地綜合性運用于設計實踐中,并以園林設計圖紙的形式表達出來。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如何使學生將設計理論綜合運用于設計實踐中是實踐性教學環節中重要的命題。
1.4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待提高
高職高專學生的教育不僅是培養專業技能,在涉及諸如計算機常用軟件(如word、power point)的熟練使用、文獻資料的熟練檢索、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園林專業以外的其他背景知識的涉獵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也應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和目標[1]。
1.5校外參觀實習及崗位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通過校外實地參觀學習,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和體驗到實際的園林景觀,從而增加感性認識。但出于安全等各種因素的考慮,這種校外參觀實習的機會并不多,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接受程度。崗位實踐要求學生到園林設計的一線工作環境中,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對口或相近的工作,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效對接。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導師的推薦,實現到一線園林設計公司實習的目標。也有學校和企業聯合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但就園林行業的特點來講,校外實訓基地并不能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崗位實踐目標。
2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2.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缺乏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社會上對園林、景觀設計專業的需求量較大,而且由于這個行業的綜合性特點,還有很多相關專業的人士也都在從事這個行業,但學生并不了解。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工作方面的前景動態,以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教育學生通過受教育而豐富自己,發展個人內在的精神能力,從而獲得擺脫現實奴役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大學的教育,以專業技能的培養教育為依托,著重培養學生通過系統化的專業學習,掌握學習一門專業的自我學習能力,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理念。而高職高專的職業性教育特點決定了實踐性教學成為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的最主要途徑。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性,并不是一味強調要求學生掌握某種實踐技能的操作,更主要的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成為一個主導性的角色,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實踐操作中,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尋找和培養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方法以及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
2.2突出實踐性教學,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高職高專的職業教育特點決定了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設置應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市場性特點;高職高專院校主要任務和目標是培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學目標突出職業性特點,教學過程突出實踐性特點,這些是職業教育院校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因此,突出實踐性教學應是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特色。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無論是操作練習、設計練習,還是實地參觀學習,學生才能觸類旁通地綜合運用設計基礎理論,教師在實踐中“教”,學生在實踐中“學”,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4]。
2.3注重討論式教學方法,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習
運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強調師生雙方的互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4考核形式多樣化,突出綜合評價
以前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以純理論考試為主,而這是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弱項,為了提高考試成績,教師會在考前提前給學生劃重點,平時不太努力的學生,考試之前突擊復習,成績也還可以,但背過就忘,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情況[5],建議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的考核形式應該多樣化,尤其是應用類課程,應該突出平時的技能訓練、綜合的技能培養,再加以理論考試,重視平時實訓實習作業的完成情況,甚至應用設計類課程的最后考試可以采用快題設計考試或是綜合性的課程設計的形式完成考核。
2.5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和渠道,拓寬學生實習實踐的機會
園林設計類的學生,到蘇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實地參觀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深化設計理論的理解,拓寬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除了導師推薦,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其實習實踐的機會。
3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特色
3.1《autocad》課程的教學改革
熟練掌握autocad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是從事園林設計行業的必備技能之一。這門課程是園林設計專業學生首先接觸的設計軟件課程,熟練掌握該課程,不但能熟練運用這門軟件的相關操作技巧,而且還能為后續設計軟件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autocad課程的講授,首先簡單介紹這門軟件的特點及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讓學生對軟件有初步地認識。然后,由淺入深地系統介紹軟件工具和命令的使用特點和技巧,其中穿插適當的小練習,以鞏固學生對工具和命令的理解和熟練操作?;纠L圖工具和編輯方法講完,便結合園林專業的特點,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本命令抄繪各類園林設計圖(4幅左右)。在實踐中,一方面讓學生熟練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明確繪制園林設計圖的基本步驟和操作命令。圖塊、文字標注和尺寸標注、打印輸出部分的內容有一定難度,因此先是結合實例來講授,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掌握,然后再由教師系統化講授,最后再由學生結合作業練習所學內容。在這個過程,采用“實踐認識—針對實踐的理論學習—再實踐”的教學方法[6],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打印輸出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要求更強,一般都要求學生親自去打印,才能發現問題,學到東西。最后結合園林設計類專業的特點,讓學生結合本學期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所學工具和命令技巧,繪制簡單的園林建筑設計施工圖以及園林設計圖。同時,注重和學生的交流、輔導工作。
通過由淺入深地學習和實踐操作練習,一是讓學生熟練掌握autocad常用工具、命令及操作技巧技能,能夠熟練進行園林設計和施工圖的繪制,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園林設計理論和autocad操作技巧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通過autocad軟件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一門應用設計類軟件的學習特點、方法和技能,以期讓學生觸類旁通,為后續其他設計類軟件的學習提供一種學習方法和思路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在新課講授前,讓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并上機操作,這對教師講授新課非常有利,學生學得快且注意力集中,教師講授省勁。教師通過布置合理的上機操作練習,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進行上機操作練習,在練習過程中熟練運用所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作用,突出實踐性教學,對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至關重要。
3.2《植物造景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植物造景設計》這門課程是高職高專園林設計類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園林應用設計類特色主干課程。因此,該課程除講授園林植物造景的設計原理外,還安排大量實踐性作業,突出實務性和操作性,力圖使學生掌握植物造景的原理、原則及藝術手法與技能,從而能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應用植物因地制宜地做出既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植物種植設計。同時《植物造景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這門課程開設之前,已經開設了一些園林設計的基礎課程,如園林制圖、園林設計初步、園林藝術、園林樹木、園林花卉、園林生態等。因此,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課程的基本內容,熟練進行各類園林景觀綠地的植物造景。
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進行設計表達,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突出重點,突出實踐性,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注重討論式教學方式,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學習。一是突出重點。課程的講授分為總論和分論部分,總論部分主要講授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義,植物的功能作用、植物造景的原理等內容,由于植物造景的原理(設計原理、生態原則等)在以前的課程中已經多有涉及,因此總論部分突出重點,著重講述植物的建造功能,同時實地參觀學習并布置實訓作業,使學生掌握利用植物的建造功能、美學功能進行植物造景設計。分論部分是對總論部分設計理論的綜合運用,主要是結合實訓作業進行的。課程的講授和實訓作業的布置均按專題模塊進行,突出重點,強化訓練,有的放矢。二是突出實踐性。布置大量的實踐性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在大量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植物造景課程設計類練習的內容從要求具體而明確的專題性練習逐漸過渡到要求寬泛、不具體的綜合性練習,如按課程具體內容的設置先布置用植物構成空間的設計練習、植物群落設計、花壇、花境、花卉專類園等專題性設計,最后布置綜合性小型觀賞游憩公園的設計練習,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前面專題性的設計內容。設計作業的形式多樣,手繪圖紙應是主要的設計作業形式,這是園林設計類學生必備的基本功;鼓勵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設計類軟件交電子設計作品;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像花卉專類園作業則要求學生在文獻資料檢索的基礎之上,熟練運用word、power point,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師生講出來,從而鍛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課程考核突出綜合評價,分為平時技能、理論考核和綜合技能3個模塊,課程成績按4∶2∶4的比例分配,平時技能包括平時專題性作業、小的快題設計練習、每周的手繪速寫練習等;理論考核以常規筆試為主;綜合技能是指課程設計項目的完成情況。考核形式多樣化,主要是以“考”促學,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三是注重討論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強調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到實踐項目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完成的作業采用分組討論的學習模式進行評議,4~6人1組,每組學生學習水平均布,共同討論自己的作業,然后每組中再推舉出1~2人的作業在全班一起評議,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性的指導并提出建議。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集思廣益,讓學生成為主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可使學生在評議的過程中自我剖析自己設計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方向,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參考文獻
[1] 楊學成,林云,徐正春.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3(3):67-70.
[2] 周國平.最合宜的位置[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 李文.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人教育,2008(6):88-89.
[4] 章廣明.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分段式教學安排模式的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8(4):57-59.
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不高根據園林專業學生對園林設計課程興趣度網絡調查發現,近50%的學生對園林設計課感興趣的程度為一般,只有近23%學生感興趣和僅僅5.74%學生很感興趣。整體上看,學生在專業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度并不高??赡艿脑颍阂皇墙處熒厦嬷v、學生下面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的機會較少;二是教學內容沒有結合園林實踐案例,學生感覺教學內容枯燥無味;三是園林專業有植物應用、植物栽培和植物育種等方向可以選擇,導致一部分學生不愿學習設計,從而影響大學生對園林設計課程的學習興趣。
園林設計專業“教學-學習-實踐”教學模式
“教學-學習-實踐”教學模式,也稱TLP教學模式,主要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個階段是教學階段(Teaching),也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教”,可以實現在短時間內把很多、很復雜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第二個階段是“Learning”,也就是學生對教師所教內容的“學”,可以實現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個階段是“Practicing”,是學生把所掌握的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F就TLP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探討具體的內容和方法,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避免當前出現的諸多問題。
(一)教學階段
新時期園林設計的范圍和領域比以前更加拓展,除了包括花園、公園綠地系統、社區、廣場、道路等傳統綠地類型的規劃設計,還應包括區域景觀、風景旅游地、自然與文化保護地、城市物質空間、綜合地產開發、農業觀光園、城市森林等當前比較熱點項目類型的規劃設計。這些內容如果在課程教學中不涉及或涉及不全,就會對園林專業學生的就業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園林學科已經升為一級學科的背景下,拓寬園林設計的教學內容已經勢在必行。專業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1.運用設計案例教學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在許多學科教育中已經廣泛使用,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應該將案例教學應用在課程中。通過典型實例的剖析和講解,引導學生的設計思路,觸類旁通,使學生掌握園林設計方法或原則,直觀地接觸到實際的設計項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
2.注重教師示范效應教師應適當為學生做示范,即教師動手做給學生看,讓學生從模仿教師的做法開始學習設計??梢赃x一課程設計,教師按照設計的環節和步驟,一步步做給學生看,并在設計過程中講解設計的主要環節、核心內容和重要事項,這樣學生才能對園林設計過程和內容一目了然,從而在學習和實踐中快速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當然,教師也應該強調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有自己的設計思想、理念和方法,激發學生在園林設計方面的創新思想、創造能力和創新水平。
3.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傳統的“黑板式”園林教學對描述設計的過程和效果有很大的限制,而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展示設計內容和成果更直觀?,F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展示圖像、影像,還可以配合聲音表達設計內容和思想。多媒體教學已經在大學教學中得以普及,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特點增添了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各種媒體的組合應用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F代化教學工具能大大改善園林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學習階段
學習是掌握知識最重要的途徑,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園林設計課程是園林學的核心課程,設計學習不只是掌握設計的過程步驟以及制圖技巧,學生對于植物學、文學、美學、生態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行為心理學等知識也要擴展學習。因此,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動力源?,F階段園林專業學生綜合認識能力偏低,美術基礎深淺不一,使得園林專業教學面臨諸多的教學困難,作為園林設計課程教學同樣面臨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采用教師課上教學、學生課下自學相結合辦法,同時要提高學生學習園林設計的濃厚興趣。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以下內容。
1.開展豐富多彩的園林設計主題討論設計主題討論是學習的重要途徑,討論過程中可以發散思維,相互啟發,不會局限于課本的內容和教條。這對于設計課程的學習非常重要,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討論的主題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或當前行業內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術等讓學生展開討論,探討其產生的原因、背景,在設計過程中又如何應用這些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設計理論水平。當然,也可以找一些成功的園林設計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其靈感來源、設計思路、空間布局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內容,讓學生從成功的案例得到啟發,以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此同時,分析討論成功的案例也能讓學生了解自己與“大師”的差距,激勵學生刻苦學習。
2.把園林設計的成果制作成模型園林設計模型的制作有助于提高園林教學質量,即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增強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其動手能力,開拓規劃設計思路,并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進行融化,從而達到造就園林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模型的制作也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自己設計的作品,特別是園林空間的設計是否合理,這對培養學生對空間和尺度的感性認識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模型制作地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勤學好問的品質。制作的對象可以是學生自己的課程設計,也可以是經典成功的案例,模型制作可以是實物模型,也可以是電腦軟件模型。無論哪種方式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制作的模型成果可以在班級、學院或學校進行展示,這樣學生會有成就感,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3.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學習課堂教學主要以理論為主,最多只能借助電腦投影觀看照片和影像資料,雖說可以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受,但學生還是無法真正置身其中感受園林空間的尺度、聲音和氣味,也無法真正體會園林空間的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走出教室,到已建成的園林綠地中去學習、分析和總結,去親身體會園林空間的氣氛,才能更好地理解設計者的意圖。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勤觀察、勤分析和勤思考的習慣。在走出課堂過程中,學生也能發現園林綠地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有可能是設計者沒有充分考慮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后期養護不善導致的,無論是什么原因,都會激發學生去思考和分析,學生在以后的園林設計中就會關注并避免這些問題。走出課堂所學到的實用知識等諸多內容都是在教材中學不到的,即使教師講到的內容學生也不會有深刻的體會和感悟。
(三)實踐階段
園林設計專業學生把學到的園林設計知識應用到課程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感悟與理解是學生學習園林設計理論和開展實踐的重要方面。所謂課程社會實踐,是指授課與實踐全方位的結合。在課程實習中,學生與實際的接觸多限于參觀,往往流于形式。課程實踐主要是加強課外學習與鍛煉,鼓勵學生在學習期間參加教師的設計項目、申報大學生科研課題、參加設計單位的項目。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接觸到學科的最新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進行園林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園林綠化的實際,讓學生積極參與當地園林規劃設計院或設計公司的設計工作。通過開展這些實踐活動,既鞏固了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又讓學生在實戰中得到了鍛煉,使學習不再僅僅是紙上談兵。加強實踐教學,優化實踐教學環境,是促進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實踐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和設計單位聯合培養,可以參與教師園林設計課題,當然也可以成立仿真公司創造真實的園林設計工作環境。在實踐結束后,教師要進行客觀地總結和評價,要把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納入到課程考核體系中。
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展望
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適應社會形勢的舉措,改革任重而道遠,必須不斷努力,鉆研探索園林科學,才能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園林設計課程教學融入許多新的內容,為適應課程的這種發展變化,園林與設計教學應注意在兩方面加強訓練:一方面是增加和更新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面和設計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強學生的設計實踐,以真實的項目作為實踐內容,使學生真正了解設計的過程和環境。另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園林設計課程的前提,有興趣的學生要注意培養和鼓勵,沒有興趣的學生應注意引導,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成就感,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動眼的習慣。
一、體大慮周、園林美術設計教學內容系統全面
《園林美術》一書開宗明義,將園林美術定義為面向園林人才的“應用美術”,它的主要價值是應用美術原理、技法、審美等展現出園林之美,是園林專業人才具備的基礎技能。全書包含三大模塊、七小章節,基本涵蓋了園林美術設計的全部知識點,且每個知識點講解深入翔實,非常注重“園林學”與“美術學”的平衡性,可謂“體大而慮周”;整體教學內容組織也較為合理,按照先易后難、從淺到深、由平面到空間的邏輯鋪陳,具體由“美術概述”“繪畫基礎”“素描”“色彩”“表現技法”“配置和造景”“美術字和圖案”構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種美術創作形式闡述了園林美術設計內涵,并以“繪畫基礎知識”展開本質探究。該部分內容集中于模塊1“美術基礎理論知識”部分,全書開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園林”相關主題,而是通過雕塑、繪畫、工藝美術等循循善誘,在潛移默化中分析了“美術之美”。例如在“繪畫”部分,簡介了中國傳統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素描、版畫等之間的差異,強調每一種繪畫藝術形式都有對應的文化淵源,由此形成的藝術聯系也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其他藝術領域——如中國傳統畫追求“虛實相生、師法自然”以及“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種獨特的美術理念映射于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則以“天人合一、萬物和諧”的意境為追求,而西方油畫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由此而形成的美術理念作用于園林載體之上,則反饋為“中規中矩、冷峻莊嚴”的質感——本書進一步利用繪畫基礎知識,強調在園林美術教學過程中應“透過現象看本質”,書中列舉了“形體構造”“形體比例”“景觀透視”“空間構圖”“明暗變化”等知識點,并為讀者配上豐富多樣的圖片,以增強直觀性和說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兩種美術訓練方式闡釋了園林美術設計途徑。該部分內容集中于模塊2“美術基礎實踐技能”中,作者向讀者傳遞了一個重要觀念:盡管在新媒體時代表現手段不斷增加,但手繪仍然是園林美術設計的主流手段。換言之,素描可視為“純色手繪”,色彩可視為“多色手繪”,這兩種美術訓練方法對園林美術設計作用各有側重。其中,素描訓練側重于明暗、形態,學生在掌握幾何體素描、靜物素描、風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夠提升對園林美術設計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為積累素材的途徑;而色彩側重于遠近、層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動的表現力,能夠很好地還原園林空間的真實形態,增強園林美術設計作品的人文氣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種美術表現技法闡釋園林美術設計效果圖的實現機制。該部分內容集中于模塊3“園林專業應用技能”中,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作者將一個完整的園林美術設計項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別為“表現技法”“構成要素”和“細節裝飾”。其中,“表現技法”包括傳統手繪和電腦繪圖兩種。手繪的優勢在于自由度大,能夠很好地將園林設計師的創意構思表達出來,且綜合水彩、水分、鋼筆、彩鉛、馬克筆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種設計風格,但缺陷是效率較低。以“水彩畫”為例,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經歷“輪廓勾線填大色塊填小色塊填裝飾色細節處理”一系列過程,且無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層次等效果。電腦繪圖是園林美術設計的重要發展趨勢,書中為讀者推薦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軟件,利用電腦繪圖可以便捷建模、場景渲染,最大程度上節約了設計成本,但不足之處是“藝術失真”,電腦繪圖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論”陷阱,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官體驗,且容易削弱園林美術設計的人文意境;本書對“構成要素”的分析相對簡潔,指出中西方園林案例中主要構成要素為“植物+造景”,在實現機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細節裝飾”以美術字、圖案為例。
二、形式新穎、園林美術設計教學要素主次分明
為了突破“純美術”教學內容桎梏,本書在園林美術設計教學形式上進行了創新,在每個章節中提供多個教學欄目,以此規避純粹“美術學”和純粹“園林學”的分割,構建“園林美術”這一獨立學科體系。同時,每個章節中以“基礎知識”部分為主,課堂訓練、本章小結、拓展訓練與考核目標4個欄目為輔,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幫助讀者合理運用園林美術設計教學要素。通過詳讀不難發現,各個章節內的欄目之間也保持著高度相關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協同。例如,第一章“美術概述”中,作者在“基礎知識”講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標注出來,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強調美術及“四大分類”的概念,在能力培養上注重中外美術史作品的鑒賞能力,相對應的,在“課堂訓練”欄目中,要求學生根據作品圖片來判斷背景文化、美術種類,在“拓展訓練”中要求寫出藝術體驗,這種“所學知識”與“所考內容”高度一致的組織方式,有利于學校教育環境下“教與學”的平衡。此外,“基礎知識”作為本書各章節的主體部分,作者為細致全面地向讀者傳達,在內容設計上普遍采用“圖文銜接”的方法。全書容納了海量圖片,幾乎每一個概念、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訓練環節都附上圖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講解“特種工藝美術”這一概念時,用“玉如意”“傳統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說明,可以更好地對“特種”的內涵進行界定,它意味著“特種文化、特種地域、特種工藝”。
三、知行合一、園林美術設計理論實踐密切關聯
關鍵詞:“133”模式;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0-00132-04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中等職業教育園林類專業課程之一,是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初、中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以培養綜合防治能力為主線,注重突出技能訓練與生產實際“零距離”的結合,培養實用型和應用型園林技術人才的需要的課程?!秷@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園林蟲害防治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徑。近幾年來,各中高職院校掀起實踐教學改革的浪潮,我校也進行了教學改革,提出了“133”教學模式,即每一門專業課程要求學生重點掌握三個知識點,重點掌握三個技能,在這個框架的指導下,筆者對中職《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
確定培養目標,并根據工作過程的
導向和“133”教學模式的要求做好教學計劃
根據中職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了該門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理論基礎,在專業技能上達到對園林植物病害和蟲害防治會識別診斷、會分析原因并會制定方案及組織實施(尤其是危害嚴重時的化學防治方法)的植保三項技能的要求;同時,將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的全面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使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職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和提高。本著理論夠用,實踐要精的原則,我在開學前一周就做好了教學計劃,現列出本課程的三個知識點和三個技能及技能考核項目(見表1)。
我們會在教學的第一課時將上述具體要求與內容告訴學生并張貼于教室的宣傳欄上,而后的課程教學與實踐都圍繞這個來實施。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可提前進行準備。教師則根據工作過程行動導向,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基本過程是:病蟲害調查——病蟲害識別——病蟲害防治。我們將實訓內容分別填充到每個模塊,具體如表2所示。
利用植物的季節性與病蟲害的
發生規律和教學時數適當安排實訓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集中在每年5~10月份,在這個階段應使學生對病、蟲、草的為害狀、發生規律以及防治措施有系統的掌握。但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很難完成以上的實訓內容,因此我們將實訓內容進行了調整。首先,把實訓內容分為小組項目和集體項目。食葉害蟲(葉部病害)調查、吸汁害蟲(煤煙病)調查、枝干害蟲(病害)調查、地下害蟲(根部病害)調查為小組項目。每個小組項目都將當地某種主要病蟲害作為觀察學習的重點,如食葉害蟲以小葉榕白蠶蛾、蘇鐵小灰蝶為重點,吸汁害蟲則以芒果扁喙葉蟬和荔枝蝽為例,枝干害蟲以白蟻為例等。將整個教學班級分成4個組,每個組負責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就是一個子模塊,模塊的內容包括病蟲為害狀、形態與癥狀、發生規律、防治后效果的觀察。每個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根據項目的內容進行觀察記錄,并將記錄情況公布在宣傳欄,小組負責人利用晚自習時間對本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定期總結。
集體項目就是要求每名學生都要參加的實驗和實訓。我們根據植物的季節性與當地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適當安排集體實訓。每年的3~5月梅雨季節是園林植物病害的高發季節,我們將有關的病害教學內容與實訓項目安排在這段時間進行。5~7月為食葉害蟲高發期,則與之有關害蟲的內容就安排在這兩個月進行。吸汁害蟲則在干旱少雨時節發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結合園林養護管理來消除越冬的病蟲草可以減少越冬基數,為明年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每個模塊的實踐內容順序則根據工作過程導向進行安排。拿病害來講,病害的發生不外乎兩個方面,生物的病原和非生物的病原,在發生后我們對癥狀進行診斷:是否是從點到面,是否有病狀和病癥,實驗室鏡檢,組織培養等一系列手段來確診。知道了病原后就可以有依有據地去防治。防治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摘除法、阻隔法、園林栽培技術、化學防治等,應針對某一種或某幾種病蟲,讓學生體驗各防治方法的優缺點。集體項目讓每一名學生都參加每個環節,這樣不僅把書本知識真正地運用了,還強化了技能訓練。
綜合實訓則通過教學實習進行,使學生學會病蟲害標本的采集制作技術,掌握病蟲害田間調查與防治方法。實習結束后,要寫出規范的實習報告,同時要進行嚴格的考核。
充分利用實驗室、實訓基地和校園開展實踐教學
實驗室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 首先,充分利用我校教學儀器設備的資源優勢,該課程的基礎知識大部分內容在實驗室邊講邊看。對體形微小的害蟲和微觀病原菌形態,借助實驗室配備的顯微鏡、解剖鏡,不僅外形而且內部構造都一覽無余,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在實驗課上專門講授、示范“兩鏡”的操作規程,在實驗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學生不規范的操作,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其次,為了便于學生觀察和研究某一類病蟲的發生規律,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可選擇有代表性的病蟲進行課程講解,如榕樹的斑蛾。在重點突出與防治法關系密切的病蟲特性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實驗室資源(生化培養箱等)飼養昆蟲,然后對它進行下一步的實驗。學生在教師講解和飼養的過程中搜集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并寫出讀書筆記,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另外,病蟲害標本要合理利用與補充。標本是為了讓學生更快更直觀地認識病蟲草,它的補充一般是購買和學生自己制作。我們在第一項技能考核中就要求學生采集至少20種以上不同種類的昆蟲樣本,制成干標本,并要求學會進行分類。在制作標本的過程中展示美感和技巧,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昆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校園是園林植物病蟲防治實訓的大課堂 教學實習是教學環節中一個重要環節。園林專業教學計劃中不論是專業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有相應的教學實習,其學時數約占總課時20%~30%。我們的教學實習多在校園內進行。我校是一所有80年辦學歷史的森林式校園。校園里一條條郁郁蔥蔥的林陰小道見證了學校的成長,每棵樹就是一個標本,是不同時期園林發展的標志性代表,校園更是植物園。因此校園就是園林專業學生的重要實踐基地。以此為依托,我們在校園的園林植物上開展了多個項目式教學。如南方特有的芒果短頭葉蟬的發生與防治,榕樹的管薊馬、木虱及朱紅毛斑蛾、榕透翅毒蛾、白蠶蛾等害蟲的發生與防治;盆架子的花木虱與綠翅絹野螟的發生與防治;女貞潛葉跳甲的發生與防治;荔枝蝽生物學特性的觀察與防治等。并把校園的一部分園林養護管理工作交給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訓基地是園林專業學生綜合實習的主要場所 我校的實訓基地除校辦產業六十多畝的園林花卉苗圃外,還有市內的幾家大型園林公司。學校的苗圃主要經營盆栽花卉的對外出租及校內花卉的擺放。園林專業的大部分課程都在這里進行,有的學生還在課外時間在這里進行勤工儉學,一些常見花卉及其病蟲害的識別、發生原因及防治對學生來說是司空見慣,有較強的感性認識,實踐起來也很容易掌握。在大型園林公司則主要進行一些苗木的栽培及其病蟲害的防治。我們定期帶學生到公司進行實踐,并與他們保持聯系,當主要病蟲害發生或進行大批苗木移植時,學生都會在實踐現場,參與病蟲害防治的每個過程或苗木移植的消毒工作。另外,為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到附近管理水平較高的生態園、公園、樹木園、苗圃、綠化工程公司等處參觀考察,進行現場教學。請專業技術人員向學生介紹建園、栽培管理、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情況及生產上存在的問題。
根據不同的實踐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改變了以實驗室觀察和驗證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多采用現場識別診斷?,F場防治操作等方式,使教學更加貼近生產,更加貼近實際。如園林植物病蟲危害性的考察、昆蟲一生的飼養觀察、昆蟲標本的采集鑒定、植物病害的田間觀察、植物病害的田間診斷、植物病蟲害田間調查、農藥的配制與使用和防治效果調查、園林植物害蟲的田間識別與防治、園林植物病害的田間識別與防治、綜合實訓等。學生完全是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訓練,每一個實訓都實現了病蟲害防治的實際操作從某一個關鍵性的環節開始,直至最后三項技能的綜合訓練。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注重課內實踐的教學,也注重課外實踐活動,采取了課內課外實訓并舉的方式,以實現學生掌握三項核心能力的目標。
課內實訓主要采取了“教、學、做、考”的方法,首先是教師講明實訓目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必要時進行多媒體演示,然后進行示范操作。整個過程進行手把手操作指導,學生跟著學習操作,然后自主訓練,提高操作熟練程度。在每一次的實訓中,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提出問題或現場考核、現場打分作為學生的平時技能成績。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特別注重教學方法和方式的改進。例如,農藥的配制與使用這個內容,我們將實訓轉入到生產實際中,如榕樹是南方主要行道樹,我們讓學生根據病蟲害發生的情況,選取農藥、濃度計算、農藥稱量、農藥配制、農藥使用等過程進行實訓,完全在生產實境中進行。按照生產實際安全防護的要求,學生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進行農藥的配制和施用,完成工作后對藥械和余藥按照生產要求進行處理,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和留下安全隱患。與過去在實驗室實訓方式比較,實訓效果大有提高。
課外實訓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根據三項核心能力培養的需要增加的,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方式,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訓任務。學生自已查找資料,并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自主進行訓練。教師跟蹤指導,并以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和所提交的實訓報告進行考核。例如,學校新購進栽種的一批盆架子發生了嚴重的蟲害:葉片兩面長滿囊狀蟲癭。蟲癭在葉面突起,致使葉片卷曲、皺縮,影響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在5~7月時又有另外一種食葉害蟲將葉片蠶食,樹木已被危害得奄奄一息。我們布置學生對該兩種害蟲進行綜合防治,要求挽救盆架子的生命。學生從查找資料開始,并對害蟲進行生活史觀察,掌握發生規律,找出薄弱環節,制定綜合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許多知識和技能在這個綜合性項目中都得到了應用,如害蟲的分類鑒定、生物學特性觀察、為害程度調查、防治方案的制定、農藥的選擇、施藥時期的確定、施藥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防治效果的調查和評價等。最終,盆架子又恢復了生機。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并產生了較強的成就感。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師、學生為核心,以教材為藍本,以課堂面授為主要形式。這種信息傳遞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溝通形式上缺乏靈活性,同時也不利于教學資源的共享?,F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我們改革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們充分利用了學校較好的多媒體教學條件和資源,在網絡課程教學平臺上專門開辟了視頻動畫專欄,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得到充分使用。如昆蟲的一生、昆蟲的變態、昆蟲標本的制作等,使學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實境。另外,我們對收集到的多張植物病蟲害光碟和現場拍的一千多張照片,通過加工,制作成了圖文并茂的PPT課件,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使文字結合了圖像,使靜態結合了動態,大大增加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感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定期舉行技能大賽
“普通高中有高考,職業學校有技能大賽”,這是近年來職業院校已形成的一種共識,為了配合全區甚至全國的技能大賽,我校每年都定期舉行校內技能大賽,借此機會也檢驗每個專業的技能訓練情況。技能大賽的項目主要還是這門課程的三項重點技能。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還規定,如果學生在某項技能比賽中獲獎則該項技能的考試成績為優秀,期末時可以免試。因此,每個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對每項技能的操作訓練都很認真,學習效果明顯。在兩年的實踐中,我們的學生先后參加了昆蟲標本的制作和病蟲害識別兩個項目的技能比賽,園林專業的學生和植保、農藝班的學生同場競技,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園林專業有8名學生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考核制度的改革
《園林病蟲害防治》是專業必修科目,它的考核包括平時表現、作業總評、平時技能、技能考核、理論考試五個方面。其中,平時表現與作業總評各占10%,理論考試占20%,平時技能與技能考核占60%。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為他的平時表現,在每個實訓中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則為平時技能成績,重點掌握的三個項目的考核為技能考核成績。因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已占該課程成績的80%。特別注重過程考核使學生在平時就必須認真學習,達到三項技能的要求,大大發揮了考核指揮棒的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任務驅動下學生表現得積極主動,學習效果較好。在進行職業技能工種考試時,很多學生選擇了植物保護工種考試,并大面積地順利通過。
參考文獻:
[1]張紅玉.“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實踐教學的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9(3).
[2]杜賓.《園林植物保護》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
[3]孫紅艷,李克梅.高職院?!秷@林植物保護》課程改革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