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5: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力理論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uses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to control and transform the power.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from the view of application, allowing them make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for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ing technology. Teaching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an make students learning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also understand and reasonable lap for equipment using the devices in training room, so as to better grasp the course.
關鍵詞: 電力電子;變流技術;理實一體化
Key words: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ing techniqu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278-01
0引言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對于高職類院校來說,我們培養的是實用型的技術型人才,電力電子技術的教學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純粹的去學習艱深的理論知識,而是為了將理論知識和就業需要的實際能力聯系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過去我們教學的時候,過多的強調了理論的重要應,結果學生學完之后,幾乎沒有多大用處。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改革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去抓住這門課程的本質。
1電力電子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的過程
1.1 教學目標的確立電力電子技術是采用電力電子器件對電能進行控制和變換的科學,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從應用角度熟悉電力電子器件的工作特性,從而能夠對電力電子的核心內容變流技術進行相應的分析。并了解電力電子技術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因此,我們把教學分為這樣的幾大模塊。
器件的特性認識模塊:對晶閘管SCR、門極可關斷晶閘管GTO、電力晶體管GTR、電力場效應晶體管MOSFE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的工作原理,主要參數選擇,電壓電流工作特性,應用場合,使用方法等進行分析研究。變流應用模塊:變流技術主要為交直流之間的變換,交流變直流(A-D)主要分析單相三相的整流過程。直流變交流(D-A)主要分析有源逆變和無緣逆變過程。直流變直流(D-D)主要分析降壓式和升壓式斬波電路。交流變交流(A-A)主要分析它交流調壓過程。開關電源模塊:了解開關電源的過壓過流保護電路,軟開關技術;掌握開關狀態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能夠對開關電源的典型故障進行分析并檢修。
1.2 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的實施過程器件的特性認識模塊實施過程中,我們先采用多媒體快速的對該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參數分析等進行講解,講完之后,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搭接實際電路,對器件的特性進行認識。在此過程中,示波器能夠清晰地反映器件接入前后電力電子器件的波形,同時能夠對器件的電壓、電流,半控性、全控性進行了解和掌握。
變流應用模塊實施過程中,整流過程(A-D)不局限于對數字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用電力電子器件以一定的方式搭接能夠對電源的性質進行改變,同時要掌握控制角的不同,輸出大小的不同。逆變(D-A)主要以單相和三相逆變電路對逆變條件和工作原理進行分析。斬波(D-D)主要分析一些實際的升壓式、降壓式斬波電路。整個實施過程中,學生不一定立馬就得出結果,可能要對電路的各個部分進行調試,才可能最終得到相應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不太一樣的地方也要重新進行分析研究。
開關電源模塊實施過程中,對單相交流調壓和三相交流調壓過程進行分析,同時對光電耦合開關進行分析。學生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對器件的開關特性掌握。
1.3 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課時的問題:原有的教學時間為每節課為2課時,這樣在講完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很少有時間對剛講過的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更沒有辦法去對其進行實踐,而且到第二次上課時,前面講過的理論也忘得差不多了。我們把所有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改為4課時,這樣,,當學生聽完理論知識后,有更多的時間去利用實訓環節去對該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驗證。從而更好的掌握這門課。場地的問題:原來學生上課的地方多為教室,而在教室上課是脫離不了書本,難免會照本宣科,現在我們把上課的地方改為實訓室,實訓室中不但有多媒體設備,同時所有的實訓設備就在眼前,可以一邊講,一邊練,更可以從網上了解最新的電力電子器件及其應用。老師、學生角色變換的問題:原來上課時,多為老師作為主體,學生認真聽講就可以了,但現在,老師在上課時主要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上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可以相互進步。
2理實一體化教學優于傳統教學的地方
學生更易于理解:在電力電子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去對一個新元件,新知識進行想象,這些元件本身就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東西,在對這些元件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更是可以拿實際器件對照理論進行驗證,對這些元件的作用和他的整流逆變等效果進行驗證,從而能夠對比較枯燥的原件和艱澀的理論知識更好的進行理解。
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他不是被動的去記憶,去模仿,而是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利用實訓室的設備對這些器件進行了解和合理的搭接,從而更好的掌握這門課程,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不但逐步消除了對電的恐懼感,更是逐步加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提高:在整個理實一體化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從來都不是被動的去學習,而是一直不停地了解新知識,然后再動手來驗證這些新知識,當看到一個新的理論能被他親手做出來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空前的激發出來。他不但能夠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的時候會激發其創造性和更強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3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后學生能力的反映
電力電子理實一體化課程實施后,我們對一個42人的班級進行測評。有97.6%學生已經掌握了幾乎所有的電力電子器件,有 100%學生已經學會搭接單相半波、橋式電路,有95%學生已經學會搭接三相半波橋式電路,有92.8%的學生已經了解升壓式、降壓式斬波電路,更有90.5%的學生對觸發電路掌握比較深刻。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比往年在教室上課掌握了更多的電力電子知識。
參考文獻:
[1]王兆安,黃俊編.電力電子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張立編.現代電力電子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一部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在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將實踐操作能力在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提高。如今社會對電氣自動化人才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高,學生則需要在學習電力拖動和PLC課程的時候學會聯系知識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實際應用。[1]
一、電力拖動與PLC教學的現狀
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熱情并不高,在學習有關電力拖動與PLC相關課程的時候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理論知識。電力拖動與PLC的結合教學需要學生能夠將這兩課的知識點進行關聯,在知識貫通的情況下來進行實際的操作。然而因為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加上老師前后知識教學相隔的時間太長,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難以將電力拖動與PLC所學習的理論融入到具體的操作中,電力拖動與PLC的結合教學難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電力拖動與PLC結合教學的具體操作
1.合理制定教學大綱,樹立學習信心
學生都想學好考好,但是因為掌握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前面學的沒聽懂,導致后面課程的學習更加難以理解,造成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局面。為此,老師在進行電力拖動和PLC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制定教學大綱。根據電力拖動和PLC的特點來合理的進行編排,讓學生能夠在結合教學的過程中鞏固已學的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PLC控制電動機點動、長動的時候,這一課的訓練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常用的指令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控制要求編制和有關調試程序的基本方法。老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有關訓練的相關設備,如FP1-C54、計算機、接觸器繼電器等。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情況下,老師可以按照訓練的目的讓學生開始進行操作,使得電動機技能電動控制又能連續控制。
對應的指令表如表1所示:
通過這一環節能夠讓學生了解電力拖動電路轉變為PLC梯形圖的過程和具體做法,從而達到機床電器的PLC改造教學目的。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聯系和對比,加上老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將電力拖動與PLC知識相聯系,從而為實踐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2]。
2.理論實踐有機結合,促進手腦并用
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是老師機械的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這樣的狀況容易讓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失去興趣,不利于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再好如果沒有實踐的環節也只是紙上談兵,不利于中職教學目的的實現。因此,老師在進行電力拖動與PLC教學結合的過程中,應當多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通過自己動手的過程加深對電力拖動與PLC聯合運用的理解。為了能夠消除學生的為難情緒,老師對于實踐環節的課題選擇也相當重要[3]。
洗衣機作為家家必備的生活用品,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傳統的洗衣機雖然價格便宜,但是時間久了之后會產生很大的噪音且耗費的電量也多。就這個問題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洗衣機融合PLC進行改造和控制。現以全自動洗衣機為例,以此來具體說明電機拖動與PLC的結合,從而達到實現電力拖動與PLC教學結合的目的。
2.1 洗衣機的控制要求
PLC投入運行,系統處于初始狀態,準備好啟動。選擇水位,按啟動按鈕打開進水閥,開始進水,水經過水管進入洗衣機外桶。到達指定水位時,進水動作停止,并且開始洗滌正傳。正轉洗滌15秒之后暫停,暫停3秒后開始反轉。反轉洗滌15秒后暫停,暫停3秒后若正、反轉未滿6次,則返回洗滌正傳開始下一個小循環。若正、反轉洗滌滿6次,則結束小循環開始排水。當水位降到低水位時,開始脫水并繼續排水,脫水15秒之后即完成一次大循環。若未完成了3次大循環,則返回到進水開始的全部動作,進行下一次大循環;若完成了3次大循環,則進行洗滌完報警,報警10秒后結束全部過程。若按下停止按鈕則可以進行手動排水和脫水動作[4]。
2.2 控制電路圖
具體的控制電路圖如圖一所示:
圖一
通過將傳統洗衣機改造成全自動洗衣機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就日常生活用品進行改造過程中將相關知識點進行鞏固和運用,在改造的過程中有效的將電力拖動和PLC這兩點知識進行結合,有利于達到教學的目的。
結束語
中職老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將電力拖動與PLC進行結合教學,則需要幫助學生進行這兩個知識點鞏固,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來讓學生進行操作體驗。通過兩種不同知識點的對比在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的過程中,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時代的發展,成為知識基礎扎實且操作能力強的技術型人員。
參考文獻
[1] 周穎惠.淺談電力拖動與PLC的結合教學[J].知識經濟.2013,25(10):14-15.
[2] 袁彥輝,寇錄峰.淺析中職PLC教學[J].科技經濟市場.2013,08(04):05-06.
[3] 尹阿敏.淺談《電力拖動》課程的一體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1,10(02):30-31.
[4] 聶國星.《電力拖動與自動控制》教學探討[J].中國市場.2010,40(22):50-51.
(作者單位:丹東技師學院)
高職《電路》課程教學改革理論實踐一體化一、引言
借鑒國內外職業技術教育的先進經驗,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力爭做到把本課程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實訓課項目相結合、相滲透,采取“強化基礎、服務后續課程、注重應用和實踐、融電路理論知識到電路實踐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手段、實踐教學、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設計落實,并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高效、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較為成熟的課程教學模式,于2011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二、課程性質與作用
《電路》是電氣類、電子類、機電類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關聯的后續課程多,與實訓項目、考電工證、生產實踐緊密相關,涉及面廣,學科作用大。主要基礎課程為《應用數學》《物理》,后續課程有《電機學》《電子技術》《電氣設備》《繼電保護》《電氣檢修實訓》等。
主要培養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基礎能力,掌握電工的技術通識和通用技能,為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學習理論知識與培養實踐技能并重,并養成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科學分析、安全第一等職業素養,所培養的目標人才為現場工程師、技師和高級技術工人。
三、培養目標
1.知識目標
(1)具備對直流電路、交流電路(包括非正弦交流電路和線性電路的過渡過程)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的能力。
(2)具備將實際電路抽象為電路模型的能力,以及電氣識圖和儀器、設備選型能力,能根據電氣圖連接實際電路并實現其功能的能力。
(3)具備對電氣設備和實際電路進行測試的能力,并根據測試結果分析、判斷、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標
具備崗位所需的基本電路知識;具備崗位所需的電氣安裝、調試、運行及維護的電工基礎操作技能;具有應用電路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編寫出版配套的教學改革教材
編寫配套的《電路基礎》教材,2010年7月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該教材在理論上以“適度、夠用”為原則,不刻意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著重概念的闡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計算方法作為主要內容,同時加大電路理論與工程實際的聯系,力求做到內容精煉、重點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聯系實際。每章由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小結和習題構成;每節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自測題,讓學生及時思考、鞏固和考核,達到講、練緊密結合。經過3年的教學實踐,該教材對教學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五、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體系
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作為根本目標。邀請電力企業的技術專家參與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構建并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體系,即企業的認識實習《電路基礎》理論課電工工藝實訓電能計量、電力拖動、電氣設備控制實訓“維修電工”“進網電工”考證。
利用學校的仿真設備,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安排學生到企業認識實習,教師結合設備、現場進行教學,學生在這種現場講解、工學交替的教學中,認識到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是如何相結合的,并能夠運用理論知識理解各儀器、生產設備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更加促進了學習熱情。
改進、完善電工實驗室,除開設驗證性實驗外,還增加開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將“電工工藝”“電力拖動”“電氣設備控制”等實訓項目納入本課程的實踐教學范疇,將“維修電工”“進網電工”鑒定項目引入實訓課程體系,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考證的通過率。
六、教學內容和方法
1.教學理念
側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計算方法的理解及應用,略去過深、過嚴謹內容,淡化抽象的邏輯推理、數學推導和理論演繹,重點放在對結論的理解和方法的應用上。
盡量結合工程實際來講解電路知識,如講授功率因數概念時,介紹相應的在工程上的應用,并帶學生參觀無功補償的實際裝置;學習三相電路時,結合校內各教學樓、實驗樓和實訓中心的用電情況,介紹三相電源及負載的連接方法。
合理選擇實驗、實訓和實習內容,既考慮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又考慮相關知識向課外延伸及拓展,開拓視野,為今后的職業崗位打下基礎。
2.教學內容
(1)理論部分。掌握電流、電壓、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練掌握基爾霍夫定律,掌握直流電路的分析計算方法。掌握電磁感應原理及儲能元件電感、電容的特點、電路描述,掌握三種功率的意義及計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電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圖,并對電路進行分析計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電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計算簡單的三相電路。
了解諧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電流和電壓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義和求解。掌握簡單的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分析計算方法。
了解線性電路過渡過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計算方法作為主要內容,再針對具體專業選取后續課程所需的知識進行教學,掌握與實踐、實訓、考證相關的理論知識。
(2)電工實驗,自編《電工基礎實驗指導書》教材,精選基礎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探索性實驗,指導學生在電工實驗室設計、操作,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培養操作技能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電力拖動控制線路;模塊教學;實踐
一、模塊教學引入
在職業技術院校中,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課程屬于電工與機電專業中重要的技術課程,其中涉及到較多的概念,原理分析的方法也相對靈活,且具有極強的實踐性[1]。如果將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分開開展教學,理論課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對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實訓課的學習則會使學生認為難以應用理論知識開展實訓訓練,導致理論難以正確指導實踐,兩者很難實現融會貫通,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不利的影響。
然而,模塊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將系統理論作為重點指導,并將技能的培訓當作核心,更重視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以內熟練掌握技能。從本質上講,將培養學生協作精神與提升實踐技能作為核心內容,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學習,以不同種類的模塊訓練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綜合性與靈活性的新型的教學模式。模塊教學的模式對于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課程來說,與其所具備的實踐性相吻合,所以,應積極引進模塊教學的模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身操作技能與技巧,豐富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的質量。
二、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課程模塊教學與實踐分析
(一)“應知”模塊教學
按照該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進而合理調整各模塊講授的順序,并按照模塊中不同學習單元的子模塊來開展教學[2]。第一,向學生詳細講解該單元模塊學習的目標與最終應完成的任務條件與要求,進而使學生能夠構建學習的目標與思想基礎。第二,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使其掌握本單元所需熟練掌握的理論知識,其中主要涉及到職業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第三,學生在掌握了理論知識以后,教師應對具體的操作工藝進行講解,保證學生能夠正確地閱讀并掌握電氣控制線路原理圖的相關知識,并確保學生能夠對常用控制線路的電氣原理圖進行正確地解讀,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繪制出正確的原理圖。學生在對本單元模塊具體的操作工藝方法進行全面地學習以后,掌握實際的工作步驟,與安裝圖有機結合,教師對其進行詳細地介紹與講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應知的知識內容,對于電路元件的選擇方法進行相應的掌握,同時,能夠使學生根據負載電極的容量來正確地選擇連接導線以及電器元件的型號與規格等等[3]。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在實驗室進行詳細地觀察,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驗證,強化對知識的認識與了解,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應會”模塊教學
第一,將電氣安裝工藝規范當作教學重點,保證學生對具體操作技能熟練掌握并不斷提高其綜合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確保學生能夠根據電氣的原理圖來獨立地設計元件布置方案,并正確地繪制出電氣接線圖。另外,學生應根據安裝接線圖編號的方法來完成接線安裝,與工藝要求相吻合。教師應正確地指導學生,保證其接線牢固,且電氣接觸情況良好,布線科學合理并且美觀,按照具體的接線規范完成電氣安裝,進而滿足最佳的工藝安裝要求[4]。在學生實踐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按照工藝規范的具體要求進行電氣安裝,同時也能夠使學生進行獨立地思考與鉆研,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也使其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應保證定時定量,嚴格把關。在各單元模塊的訓練課題中,需要按照規定時間進行,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定量訓練內容達到操作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應保證安裝的速度又快又準。然而,在訓練的過程中,應掌握定時定量程度。在學生安裝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的時候,應將時間規定在四小時以內,并在訓練的時候,要求學生能夠遵循電氣原理圖來完成接線。學生通過接線操作,不僅能夠對電氣工作原理進行深入地了解與認識,同時還能夠根據工藝要求來進行獨立地思考,探索電器設計與元件布置的方案。此外,還應該為學生制定定量定時訓練,可以先放寬訓練的時間,而在定量訓練以后,可以慢慢縮短安裝的時間,最后,縮短至要求完成的時間。
第三,教學中應通過不同方法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和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接受的能力與技能掌握的程度和自身薄弱的環節來正確指導學生返回到交叉網絡的相應位置,進而對某方面知識進行強化學習,“大小循環、層層遞進、自我調節、螺旋式上升”這種四合為一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課程教學中引進模塊教學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專業使用要求來將課程有機組合,并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會貫通。模塊教學方法的應用,使得模塊組合式的技能訓練充分地體現出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結合,并且在設置模塊的時候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經驗,確保教學方法的先進與實用。由此可見,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模塊教學的方法對于重新上崗與轉崗人員教育培訓及技術工種的強化培訓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黎振浩.《電力拖動控制線路》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探索與實施[J].價值工程,2014(18):227-228.
[2] 陳英軍.談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教學[J].職業,2012(5):48-48.
[3] 張詠梅.略論電力拖動控制線路實訓故障排除教學[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5(7):163-164.
關鍵詞:電力系統;工學一體化;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趙美蓮(1976-),女,山西朔州人,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講師;陳躍(1963-),男,江蘇南通人,南京工程學院電力工程學院,副教授。(江蘇南京211167)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6-0076-02
“電力系統分析”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掌握電力系統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計算能力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電類專業學生從基礎技術理論課程走向專業技術課程學習的知識橋梁。該課程以電力系統潮流計算、故障計算和穩定分析為核心,緊密結合不斷涌現的電力系統新技術,內容涉及面廣多,涵蓋了電機學、電路、電磁場、自動控制等多學科知識,包含了線性方程、非線性方程、微分方程等大量數學理論推導。學生學習該課程往往感覺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隨著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面臨著極大挑戰,學生既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學會理論與應用相結合,具備運用知識的創新能力。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授法已成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需要在方法上創新模式,適應學生個性和職業發展的需要,激發學習潛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以滿足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級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
一、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意義
教與學,二者是一對辨證統一體,其行為是一種需要將刻板的理論知識與生動的實際應用有機結合的藝術活動。讓學生具備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這就是“工學一體化”教學的目的與意義。
學生要具備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就是要實現其從獲取知識到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提升。顯然,學生上課認真聽課、仔細做筆記只能做到有知識,很難做到有能力。在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授之以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會主動思考和深化運用,提高創新知識能力。
電類學科具有很強工程應用背景,其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直接推動電力工程建設,因而特別強調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理論,而且要具備發現問題然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工學一體化教學的本質之一,就是要全面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勇于開拓創新的綜合素質。因此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工學一體化教學,對于電類專業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
二、以往的教學困境
“老師在黑板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呼呼大睡?!边@是在教學調查中學生對傳統課堂的形象描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主體,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教師在黑板上講解教材中規定的純理論知識,且往往是概念釋義和理論算法推導,與實際應用需求脫節現象較為嚴重。課堂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進而漸漸產生厭學情緒,這無疑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有甚者,不少學生的學習目的相對片面,僅為應付課程考試而學,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和原理,淺浮于知識的表面理解,談不上深入分析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很難具備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
教學中也會安排一些實驗課作為課程實踐環節,但這些傳統的實驗課常常是“走過場”。學時少且實驗內容相對固定,一般都是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示范或指導書的步驟去按部就班地操作,簡單地驗證一些基本原理和現象,學生無法參與過程設計,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工學一體化的教學設計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包括電力系統穩態分析和電力系統暫態分析兩部分,教學內容多,任務量重,教學時間安排也相對較長,如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直在深入思考的問題。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我們設計了一套“興趣培養―理論教學―工程實踐”多層級交叉融合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工學一體化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運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手段,將理論知識融于實際應用,讓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創新性地完成各類應用操作,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1.興趣培養
雖然學生在學習“電力系統分析”之前,一般都已經學習過“電路”、“電機學”等基礎課程,初步掌握了同步發電機、異步發電機、變壓器等電工電器設備的基本知識,但是大多數學生對電力系統的體系結構和生產運行缺乏整體性概念。課程伊始,如果就直接講授教材中的各種算法和理論推導,學生往往會很難理解和接受。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因此,在開始該門課程教學時,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課程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導學生建立起學習電力系統的專業興趣,激發其專業求知欲。感性認識是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學習興趣的一種好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方法:
(1)聲像教學。電力系統的生產、運行過程以及電力設備結構都十分復雜,很難用黑板或語言來講授清楚,學生抽象地聽講,很吃力,無法直觀理解。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特別是對一些電網運行控制環節和設備運行狀況,讓學生便于理解和感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聲像教學,讓學生一方面能夠初步了解到電力系統的整體概況與生產過程,建立起對電網運行的系統感知;另一方面也能夠了解到該專業的一些最新技術成果和示范工程建設,比如當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知識,建立起“我是電力人”的興趣感和自豪感。
(2)認識實習。大多數高校在該課程教學設計上都設置了認識實習環節,并計入學分,但時間安排上不是很科學,往往都在畢業實習前。為了及時增強學生對電力系統生產及其運行設備的直接感性認識,結合課程教學需要,與當地的電力生產運行部門(生產教學基地)聯系,適時組織一些現場參觀的認識實習,讓學生現場參觀發電廠、變電站和電力調度中心,親身感受電力系統的實際生產運行過程。
2.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往往只顧及做好筆記,抄錄基本概念、理論和算法推導,難以形成獨立思考行為,更談不上活學活用。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人翁,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其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2種手段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開放式課堂教學。開放式課堂教學是針對傳統教育中以“課堂為主、教材為主、教師為主”的封閉性教學弊端而提出的。通過改革單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活躍主體。一方面,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即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允許學生提問,開展現場討論。通過討論,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柔性延拓“40分鐘”課堂時間。一般高校專業課程的課時安排往往都會相隔2-3天,時間較長,為此,在每一次課堂結束時,首先將下一次課堂主要內容提煉為若干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課后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然后在下一次上課之前,安排學生談談學習和思考的認知,發表自己的言論,教師做好引導工作,針對學生的發言,肯定他們說得正確的地方,也指出他們理解上的偏頗,并在接下來的課堂講授中及時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惑。
現有教材大都是收集匯編了與課程相關的基本原理知識和成熟的技術成果,且偏重于理論闡述和算法推導,對專業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最新科技研究成果介紹甚少。為此,在教材的基礎上,對講義進行了適當的必要補充,重點內容包括電力專業最近10年來重大科技研究與重點示范工程應用成果,以及未來5-10年關鍵技術的發展方向。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視野,讓其及時了解電力系統的重大事件和重大科研成果,感悟該專業的技術成就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教學做法深受學生們的喜歡,既激發了他們的專業興趣,又有效地強化了專業教育。
(2)組織課堂Seminar。課堂Seminar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陳述觀點、團隊合作、參與討論及論文寫作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既勤于獨立思考又善于團隊合作,在相互討論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發現問題,然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培養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
具體地,我們在教學中的主要操作方法包括:結合課程重點知識的特點,開展小組內學生討論(深入討論)和小組間學生討論(一般討論);記錄討論情況,作為最終成績評定因素,以此來激勵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適度參與,特別是對于學生無法討論清楚的知識點或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應由教師回答;對于學生的討論教師應具有“包容心”,特別是面對一些“幼稚”甚至錯誤的觀點時,更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3.課后論文撰寫
對課堂Seminar的教學延伸,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與電力系統專業領域相關的各類學術期刊,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和閱讀能力。主要推薦的學術期刊包括IEEE Transations on Power System,CIGRE匯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力系統自動化雜志等。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對一些重點知識進行深化學習和分析,撰寫科技論文,表達自己學術觀點,逐步培養他們的科研分析能力,這對有志于考讀研究生的學生來說十分有幫助。
4.課程畢業設計
本環節的教學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培養。在課堂講授內容結束后,要求學生將所學的電力系統基本原理轉換為可應用的計算程序或軟件,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深化對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讓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選擇諸如潮流計算、短路計算、有功功率控制、無功電壓調節、靜態/暫態穩定分析等內容,完成相應的應用程序設計,深度推進理論分析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工學一體化教學。這種綜合性設計實踐,學生能充分彰顯個性和發揮創新才華,因而受到了他們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好評。
四、考核方法
考試既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為此,設置一種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也是教學改革中十分關鍵的環節之一。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不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定標準,將考核方式從簡單獲取知識量考核向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評價轉移,實施一套“平時考勤+課堂討論報告+課程論文+閉卷考試”多指標綜合加權評定的考核方法。該方法更加強調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真實測評,能有效地將應試學習轉變為開放式的興趣學習,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目的。
五、效果與總結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高級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為目的,形成了一套“興趣培養―理論教學―工程實踐”多層級交叉融合的“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工學一體化教學法,實現了將理論知識講授融于實際應用實踐的良好互動,且教學形式生動,內容豐富,解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費時費力且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學實踐證明:該方法使得學生不但較好地掌握了電力系統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而且顯著提升了電力工程的實踐應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雷霞.關于提高電力系統自動化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梁小冰,黃萍,韓昆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電力教育,2008,(9).
[3]趙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綜合教學改革探索[J].上海電力學院高教研究,2004,(1).
[4]謝少軍,周波,劉建業,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性課程設計的設置[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6).
關鍵詞:PLC;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4-0226-02
一體化教學是將實訓與理論有機結合起來,讓師生在實訓中心圍繞實踐任務的完成進行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一教學任務。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相分離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完理論知識后,能很快通過實踐進行鞏固和提高。既讓老師教得開心,又讓學生學得有興趣。
在現行的職教體系中,大多數專業還是把理論與技能訓練分開進行,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難以保證技能訓練教學的主導性。而職業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在較短時間內,使學生熟練掌握一門技能,這對師生都是一個挑戰。實行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生與老師在教學上出現矛盾。老師在課堂上拼命教授,學生在下面無動于衷,提不起興趣?!疤铠喪健苯虒W讓老師越來越難教,學生越來越怕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從本專業所授課程PLC入手,探索研究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得到很多的體會。
PLC這門課程可以說在電氣專業中是最適合進行一體化教學的學科。因為它的設備裝置比較集中,同時配套的電腦、調試設備體積比較小,只要有一間合適的教室即可在里面完成理論與實訓等內容。下面就將PLC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做簡單的敘述。
先根據國家中等職業教材為藍本,在電氣專業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將PLC控制技術教材劃分為九個模塊:(1)低壓電器的認識;(2)電力拖動概述;(3)PLC基礎知識;(4)PLC基本指令;(5)PLC基本功能指令;(6)PLC步進和順序控制指令;(7)PLC傳輸指令;(8)PLC高級指令;(9)綜合應用。同一模塊中,又可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子模塊,在每個子模塊下按技能要素確定若干課題,采取適合學生的分層教育。在講授過程中,先講授電力拖動知識,重點強調其發展到現在存在的缺點,然后引入PLC,讓學生對比兩者,便有一個深刻認識。對于簡單電路,可以讓學生自己先接電工板,使其對課題工作原理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后,然后用PLC進行操作。經過反復練習實踐,不斷強化概念,將理論與實踐穿叉進行講課,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從而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目的。
在PLC實際操作訓練中,對于電力拖動部分,又按照電力拖動設計特點分為幾個模塊:(1)全壓啟動;(2)降壓啟動;(3)順序控制;(4)位置控制;(5)制動;(6)調速。在實施這些模塊中,有意將PLC與電力拖動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PLC優于電力拖動的地方在哪里。例如,在講授接觸器聯鎖正反轉電路與雙重聯鎖正反轉電路時,我將兩種電路的區別做了說明,并分別用PLC和繼電器控制兩種方法對電路進行改變,通過實操訓練,讓學生真正認識到PLC靈活性好的優點。而當學生先進行電力拖動訓練后,再來進行PLC方法調試時體會更深刻。
在幾個模塊訓練過程中,我利用現有的設備裝置,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一個課題用不同方法進行設計,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在設計交通燈程序時,先讓同學訓練教材中的程序,然后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最后我又給大家一個設計程序。那么在一個課題的訓練中,既讓學生把理論知識鞏固了一遍,又讓他們對許多新指令、新方法進行了研究,可謂一舉兩得。
PLC技術在一體化教學中,可以更充分把時間應用于實操訓練中。在傳統教學中,通常是上學期把理論講完,然后下學期進行實際操作,并且實訓時間也不長,這樣理論與實踐之間時間拉長,導致在上實操課時,既要補理論知識又要忙于訓練,使實訓時間大大縮短,影響學生技能的培訓。實行一體化教學后,課程上做了一定調整,有的理論知識開始不一定講,到實訓后需要時再講,使理論時間縮短了。當實作時間增多后,對學生的技能訓練是非常有利的。這種邊學邊用,要用就學的方式,使學生拋棄了一些深奧的理論,能夠有重點、有目的的進行學習。
在PLC技術在一體化教學中,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操作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在每個課題完成后,我會根據課題要求給學生留一個擴展課題,使其編程能力不斷提高,在調試程序的過程中,我向學生提問,主要是課題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在PLC改造電力拖動線路中,每一個課題就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完美體現。例如,在設計Y-降壓啟動控制回路中,我會問學生有關電動機降壓啟動的定義、方法及Y-之間的電流電壓關系。對于同學來說,一次提問相當于又將理論知識學了一遍。同學知道檢查時會提問,在上課時就會更加集中精力聽課。而在課題結束后,我會做一個課題總結,對同學在調試過程中,或是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情況作一個小結,對學生的表現提出改進意見,不斷鞏固。所以這一個過程就是一個邊做、邊學,學完就做,做完又學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實施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我運用到幾種教學方法。結合這些教學方法,能更好的實行一體化教學。比如任務驅動法?!叭蝿镇寗臃ā本褪窃趯W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并找出哪些是需要復習的知識,哪些是需要探索的新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在PLC實訓中,老師布置任務,學生來完成這個任務.一個課題就是一個任務,它的控制要求就是要實現的結果.學生根據控制要求進行設計,完成它的動作過程.在設計中,不斷修改,不斷詢問,最終得到一個結果。
另外,還有模塊式教學。模塊式教學就是在職業技術教育中,以技能訓練為核心,確定某項技能所需要的知識內容,按照技能的特點和分類,建立若干個教學功能模塊,將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理論、實驗、實訓等教學內容一體化設置;講授、聽課與實驗、操作等教學形式一體化實施;教室、實驗室與實訓場地等教學條件一體化配置;知識、技能與素質等職業要求一體化訓練,由此形成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象文中所說,把PLC結合電力拖動分成幾個模塊,再根據模塊不斷完善理論知識,使學生學得清楚明白。
在PLC技術在一體化教學中,還可采用分層教學法?!胺謱咏虒W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維定勢、興趣特長等方面的差異,把學生分成幾個層次,從學生具體情況出發,有區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以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不一定要求學生都學習一樣的內容,對于一些聰明好學、一點就會的優等生,可采用督促學習,增加難度,不斷提問,使其提高。別人完成一個課題,可要求他完成兩個甚至多個,多學多得;對于一般生,只要他能達到基本編程要求就可以了。對于差等生,可降低難度,要求其能完成課題某一部分功能就行了,逐步提高。分層教學實施后,優等生在編程水平上進步很快,而且主動性很高,一個課題未完,他就來要下一個課題進行操練,并且思路也比較開闊,一般生在基本完成設計后,也會主動要求新的設計,差等生則逐漸迎頭趕上。由此,班內出現你追我趕、主動積極的學習氛圍。
實施一體化教學兩年來,我有很深的感受和體會:(1)學生學習過程中將理論與實做作更加緊密結合,使其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同步提高;(2)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反復對比理解,這種方法直觀、明白,學生看得見摸的著,可以更方便理論知識的記憶;(3)理論與實作反復交叉進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改變過去相互脫節,各自為政的現象,使學生感覺課堂氣氛不呆板,也沒有空談;(4)理論與實作一體化教學增加了師生的直接接觸,老師能夠直觀掌握其進度,對授課內容及指導方法不斷改善,不斷提高,達到雙贏。
參考文獻
[1]高欽和.可編程控制器應用技術與設計實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1.優化教材為了便于學生對電能生產、輸送、分配和消費的過程有清晰全面的了解,本書由電力系統的組成開始,詳細地介紹了電能的生產過程、電力系統負荷的分類及相關計算;對一次設備及主接線進行細致地講解,詳細闡述了輸電線路及變壓器的參數計算及等值電路,重點針對開式電力網及閉式電力網的電壓和功率分布計算進行了論述,并介紹了電力系統的頻率調整及電壓調整;在對電力系統的短路故障分析中,針對網絡的復雜性介紹了網絡的等值變換和簡化,就無限大容量系統及有限容量系統進行了三相短路分析,對不對稱短路電流計算進行了闡述,在這部分內容中尤其注重與工程實際的結合,列舉了多個實例進行計算;系統地介紹了電氣設備的發熱和電動力、電氣設備選擇的一般條件及常用電氣設備的選擇;針對發電廠和變電所的二次系統,介紹了斷路器控制回路、信號回路及繼電保護,重點對線路電流保護進行了講解,并舉例進行整定計算;最后對接地與防雷進行了詳細地論述。
2.注重特色本教材在對電力系統的基本概念、電能的產生及電力系統負荷進行介紹的基礎上,首先講解發電廠和變電所的一次系統,其中著重講解一次設備及主接線的基本形式,然后講解系統的穩態分析、短路故障的短路電流分析及計算。由于有了前面的相關分析及計算,接著進行電氣設備的選擇及發電廠和變電所的二次系統地講解,最后進行接地與防雷的講解。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章節安排的內容不連貫性而感到雜而亂的問題,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對課程有不斷加深及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對基礎內容進行優化和整合,突出電力系統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計算方法。如在“電力系統穩態分析”中,以往學生感覺掌握起來有難度。針對潮流計算,本教材在對重點輸電線路及變壓器的參數及等效電路進行講解的基礎上,就開式電力網的電壓和功率分布的經典算法進行講解,舉出典型例題,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明確算法,清楚要掌握的重點內容。力求理論知識與工程設計緊密聯系,教材內容注重電力工程技術的實際應用,通過典型例題,介紹電力工程計算的基本方法,附錄中給出了工程設計常用的一些技術數據,方便學生學習,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電力工程的相關概念、理論及應用,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深化教學改革
隨著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地擴大,對電氣專業人才的工程能力、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適應社會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國高等院校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已日漸重視。為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電力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轉換為工程實際能力,為此對工程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討及研究。
1.精化授課內容,進行啟發式教學由于“電力工程”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廣,對教學的組織要求較高,因此授課時應注意與基礎課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與配合,著重講清基本原理,減少繁瑣的理論推導。在基本概念的闡述中,采用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討論和說明,力求做到嚴格、簡明、清晰。針對重要、有難度的章節要進行細致的講解,而對于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根據學生課堂反映和表現,適當增減內容,靈活調整,使學生獲得充足、有效的課堂時間。改變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教學。點明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講清關鍵問題,注意啟發、誘導、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可采用提問、介紹一些實例等方式。如在講解“雷與防雷”中,通過列舉一些實際的雷電事故,啟發學生對雷電的進一步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防雷的討論中,使學生不僅感到雷害的危險性,而且自覺地激發學生獲得相關知識的渴望。
2.加強實例講解,擴充新知識在課堂上講解工程實際問題,能夠激發工科類學生的積極思維。通過課堂上多給學生講解實際工程中的例子,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有更深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針對學生看到繁瑣的數學推導會產畏懼感這一問題,注重問題思路分析,重點強調結論與方法,公式推導詳略得當,把重點放在公式的應用上,將一些實例作為例題講解,歸納這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在有限的學時內,為了使學生了解電力系統發展前沿的有關知識,在相應教學環節中應穿插能夠反映電力系統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方法等教學內容。對于教材中所沒有提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及學科前沿問題,則適當補充,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的目的。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所涉及到的知識應用有立體化的認識,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培養實踐能力
1.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思維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應把教師的相關科研課題引入教學中,讓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結合,這樣不僅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而且能夠使學生清楚社會需求。注意在課后給學生提出一些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地思考,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在學生積極地思考和開拓思維的同時,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大幅度提升,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適應當前人才市場對學生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工作競爭力??萍蓟顒訉μ岣邔W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很好的作用,鼓勵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知識創造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個性化培養的需求。
2.注重實踐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工程能力為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應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育體制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它與理論教學環節的有機銜接至關重要。尤其在生產實習中,實習環節使學生有機會站在工程實際的角度來審視所學內容。由于在課程安排上,本課程結束后,學生就進入生產實習,在這個環節中,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對常用的電氣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接線方式等有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增進對電力系統的全面了解,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充分利用實習環節,采用布置相應企業實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實習,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實習效果。讓學生與工人師傅們多交流,對常用的設備不僅僅有直觀認識,而且清楚它的實際使用,掌握對部分故障事件的處理方法。鼓勵學生針對實際問題,大量查閱相關設計手冊和資料,針對實習地的具體設備結構及使用情況,結合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提出對應的改進方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不僅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