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5: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教改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美術學院;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由美術學和藝術設計兩個系組成,其中藝術設計系包含了平面設計、環藝設計、動畫設計三個方向,而計算機教學貫穿了藝術設計整個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從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到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熟練的掌握計算機應用能力能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建立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能更好的開展有美術學院特色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從而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美術學院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
(1)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師資較為欠缺。同一門課程往往由不同專業教師擔任教學,還包括不少兼職教師和在職研究生。并且部分藝術專業教師對計算機軟件應用方面并不熟練擅長,也對計算機軟件課程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這樣既不利于教學工作的穩定開展,也不利于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2)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在教學管理上較松散混亂,任課教師間缺乏交流,同一門課程往往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各不相同,并且最終的考核方式、評分標準上也都沒能形成統一標準。這導致目前學院學生對計算機軟件課程的教學存在較大的意見。
(3)從2010-2011學年開始,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增加了Photoshop的教學要求,同時該課程也是美院學生需要深入學習的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這必將導致教學內容上的沖突。因此在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軟件應用的教學上需要展開思考教研,注重教學的相互結合,保持計算機教學的連貫性。
(4)學院在計算機相關課程的科研領域很是空白,目前相關任課教師不愿把精力和重心放在計算機應用領域,因此沒有很好的開展科研教改工作,這對美術學院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和發展很是不利。
二、美術學院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的構建和實施
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是美術學院計算機課程教學實驗機構,主要承擔學院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和計算機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和上機實驗任務。結合美術學院的各專業特點進行計算機課程教學,使計算機教學更好的與藝術設計課程相融合,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學實驗中心的硬件組成:目前學院有12間計算機機房,學生實驗用微機共計約600臺。(其中包含蘋果機房1間,60臺蘋果電腦)已能基本保證學院師生的教學實驗要求,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對部分電腦硬件逐步升級,以更好的滿足計算機教學實驗需要。
教學實驗中心的師資組成:計劃由學院計算機課程教師、計算機課程實驗員和熟悉計算機軟件教學的藝術教師共同構成,各系部可在課程開課前推薦擅長計算機軟件教學的教師,實驗中心將根據每門課程的具體情況協調組織教師展開教學工作。
三、美術學院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的主要任務
(1)逐步改變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師資欠缺的現狀,以計算機教師和藝術教師共同組織建立較為穩定的教學團隊,結合學院實際情況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展開教師技能培訓,提高教師軟件操作技能和教學能力。要求教師在計算機應用知識外掌握多方面多領域的知識結構,如色彩、構成、輔助設計、影象處理等。注重擴展自身知識領域,不斷學習和提高,展開跨專業知識交流。
(2)提高學院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每門課程開課前就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統一的制定,使教師對每門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有更清晰的理解。在教學中注重把控每位老師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召開教研會加強教師間溝通交流。在課程結束前制定統一的考核方式和評分標準,使學生能更好的完成課程學習并有更加統一量化的成績來體現學習水平。
(3)針對計算機應用方向展開科研教改工作。準確地把握住美術學院中各專業的特點和需求,掌握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向。結合美術學院計算機教學的特點,探索計算機基礎—計算機應用軟件—藝術設計三者之間的更好融合,通過論文、專著、教材編寫等形式展開科研,并爭取教改科研立項工作。促進學院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4)注重計算機課程教學的連貫性,結合計算機基礎中增加了Photoshop等軟件教學的情況,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方式上進行探索。保持教學的整體連貫,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更好的開展跨專業的計算機選修課程,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
(5)逐步健全完善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的軟硬件條件,更好的維護管理學院硬件設備,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精心設置實驗項目,為學院師生提供更好更穩定的計算機理論教學和上機實踐環境。
在計算機教學中注重實驗教學、強調動手能力,促進理論和實驗的更好結合,這是現階段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必然趨勢。美術學院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會以注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驗技能,并結合學院實際情況開展計算機課程的教研教改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科研探索,從而大幅提高學院的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公共課;教學改革;案例教學
北京服裝學院專業設置以藝工為主,藝、工、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為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和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北京服裝學院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團隊積極開展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教學改革,以課程建設為基礎,深化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為動力,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教材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實踐,在團隊建設、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研究、考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以下經驗和成績,供大家借鑒。
1.面向北服特色專業的、藝工融合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體系
本教學團隊立足于本校的專業特點,以傳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服務于專業需求為出發點,逐漸形成了面向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服裝材料、藝術設計等特色專業的、藝工融合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體系。藝工融合的思想體現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
(1)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塊。雖然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初衷是要提取出各個非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需求的共性部分,但不可否認每個專業對于計算機的需求仍然有其專業特點。如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廣告、工業設計等藝術類專業對于計算機的視覺表現、圖形圖像處理領域有著較強的需求;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對于信息處理、數據庫理論與應用有較強的需求;而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對于計算機系統、編程等有較高要求。因此,在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中必須反映出這些差別,以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知識為其專業服務。
(2)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專業的結合。藝工融合不僅體現了具體知識的運用上,還應該反應在學生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對于形象思維活躍,邏輯思維較弱的文科與藝科學生,通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對程序設計產生興趣,并幫助其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引導學生完成具體案例的實現,從而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拓寬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解決問題能力的引導從本質上促進了藝工融合,提高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3)設置綜合實踐教學環節,為不同專業學生提供合作機會,進一步促進藝工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團隊還開設了綜合實踐課程,通過綜合實踐項目,將工科、藝科、經管與文科等不同專業的學生聯接在一起,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更進一步體現和促進藝工融合。比如在《綜合實驗-多媒體虛擬展示系統構造》課程中,由藝科學生為主體完成場景的建模工作,由工科學生為主體負責系統分析與設計及編程工作,完成場景與人的交互。在《綜合實驗-電子商務系統》的中,由經管與工科學生為主體負責系統的分析、設計及編程工作,而以藝科學生為主體把握網站的圖像、色彩、布局等。
2.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強化案例教學與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針對我校文科和藝科專業學生的思維模式,基于案例的教學實踐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并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應用軟件的學習方面,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練的模式,而是先將案例給學生練,之后老師對其中的要點進行講解。由于講解是有針對性的,而非系統的知識,因此學生有較強的興趣。
為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本課程體系無論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方面都突出了實踐的重要性。學生的評價體系不再是單一的一兩次考試,而是由學生平時作業(平時作業也是由案例構成)、綜合作業和兩次考試成績構成。此外,在考試中也引入了操作題,更多考察的是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非理論知識的記憶水平,對于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
3.深化教學研究與改革,全方位地推進分層次教學等創新性教改實踐
為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各專業對計算機需求的不同,在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體系中,實行分層次教學。
教學內容分層次:如計算機應用基礎分層次有“計算機應用基礎一”和“計算機應用基礎二”;教材分層次:使用不同的教材,有自編并正式出版的教材,也有選用的面向21世紀的教改教材。
4.全部計算機課程都開通網絡課程,完善電子教案,打造立體化的課堂
為了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尤其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網絡教學,計算機信息中心專門成立了教育技術應用室,統一管理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我校計算機公共課程共有11個模塊課程,都在網絡教學平臺開通了網絡課程,并通過網絡課程收交批改作業,課程答疑,使學生在課余時間發現問題時都能得到老師的指導,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學質量。
5.大膽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實踐,建設試題庫、研制自動組卷系統完善考核的客觀性
按照我校的特點,我們進行了考試考查方式的改革,采用以平時作業、階段測驗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學生成績評定機制,在試點班中對部分內容采用寫實驗報告和小論文的考核方式。
我們組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精選習題,并分類錄入電腦組成試題庫,將之用于自動組卷系統,大大提高了組卷的客觀性,同時降低了組卷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關鍵詞: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考核方法;
中圖法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C Programming Languag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methods
TIAN Xin-li1,Liao Wei2
(1. The Engineering&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eshan,Sichuan, China)
Abstract: C computer language is our core professional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but also most of the major elective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C language program for som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aminations. One for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methods for peer learning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sign; Teaching 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s;
0 引言
現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涉及各行各業,高等教育對計算機的教育進行了普及,成為了高校公共基礎課程,其中《C語言程序設計》成為理工科學生必修的一門計算機課程,并以達到C語言二級水平為最基本要求,《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是高等教育的計算機技能培養的重要環節。因而教好、學好該門課程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迫切需要不斷研討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學和考核方式,為社會的對計算機編程技能的需求?,F將我在學院“《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及考核方法改革實踐”教改項目建設中,對該課程教學和考核方面的改革與取得的教學效果與大家進行探討。
1. 研究目的和意義
《C語言程序設計》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多數非計算機專業的主要選修課。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算法設計的基本思想和程序設計的基本技能。課程的內容主要涉及C語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語法以及C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嚴謹的系統理論教學,又要重視考試題型的訓練環節,強化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應試技能。本項目針對我院《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考核和等級考試考前訓練研發考試平臺,該考試系統采用歷屆等級考試真題做為主要題庫,靈活有效的考核教學效果,評測教學質量并督促教學方法的不斷提高,達到提高等級考試過級率的目的。
2. 立項依據、國內外研究現狀、存在主要問題分析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在獨立學院的教學有很多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更適合三本學生的學習要求,因其覆蓋面大,參與考試的人數眾多,制卷改卷也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因此《C語言程序設計》自動組卷和評分的考試系統,越來越成為該門課程教學單元測試和期末考核的急需的手段,在此背景下,我們教研室組織教學骨干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與考核方法立項研究,爭取實現我院《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考核采用上機考試,使用電腦自動組卷和評分。
國內外在目前已經涌現出了各種各樣和《C語言程序設計》考試平臺,但是針對我院實際教學的考試系統還需我們自己的授課教師根據我院的教學特色和要求自發研制,考試題庫主要來源于四川省歷屆二級真題,能夠服務于教學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訓練。
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初次自行研發考試系統,經驗不足,考慮難免不周,但是我們項目小組一定在系統測試中盡最大努力完善該系統。
另外,我們現有教學條件的最大問題是,理論教學課時嚴重不足,教學效果不能被充分有效的測評。
3. 本項目的研究內容、主要特色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本項目是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法及考試方式方法的研究,主要通過采用多種形式考核,督促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考試采用綜合編程測試(考前一周完成)、上機(理論)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基礎理論和平時學習狀況。 上機考試使用電腦自動組卷和評分的考試平臺;平時考核主要包括平時作業和實驗的完成情況,引導和督促學生平時多編程,編好程。
課程教學與考核方法改革的主要特色表現下面三點。 (1)平時上機訓練時給學生留一些編程習題,每次根據學生平時作業和上機實踐的情況進行測評并占據期末總成績30%。 (2)期末前,給學生留一個綜合編程題考核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同學們在考試前一周內完成,占據期末總成績10%。(3)期末進行理論部分的上機考試,占期末總成績的60%。
本教改項目要解決的關鍵問題。(1)保證在學校利用投影儀的多媒體教室授課,有效 提高 授課質量。同時在 C 語言教學中,改革考試方式,強調理論部分考核進行上機考核自動抽卷并判分,題庫主要由等級考試真題組成,以適應等級考試過級訓練。另外,增加了綜合編程能力的測試,并將綜合編程情況記入學生考核成績,引導教師和學生重視程序編寫能力的講授和學習。(2)實現了在線考試系統。學生的考試由筆試全部改為機考??荚囅到y提供了編輯、考試和練習環境。實現了基于可信度的自動化閱卷和基于FTP的成績自動上傳功能,這對深化C語言程序設計和其他全院性的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3)推廣課題研究型教學模式。提倡精講多練,以學生在課題研究中探索式地學習為主,以網站答疑討論為輔,試題庫在線測驗為補充的教學模式。實行“精講多練”,教師只作入門性的、重點的、帶有啟發性的講授,強調自學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看書、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用多媒體課件或其它各種學習資料進行自學。讓學生在課題開發的過程中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學習基礎理論和軟件開發的思路與方法,其成績記入綜合編程能力測試分數。 (4)實行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調整傳統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在上課前先給每個學生布置“任務”,以“任務驅動”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叭蝿铡绷η蠹冉Y合實際,又能涵蓋課程教學的要求。教師提出學生自學和開發、研究的進度,設計教學進程,以程序編制牽引理論教學,以項目開發和程序的拓展驅動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打破程序設計類課程一貫采用的“語法”教學模式,以“實例”為主線展開,重在分析算法設計、數據組織、編程思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時講授所涉及的知識點。以“實例”為主線展開,重在分析算法設計、數據組織、編程思路,并根據“實例”布置課后作業。根據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給學生合理的平時作業成績。
4. 結束
本項目撰寫相關教改論文,并實現《C語言程序設計》的無紙化考試系統,為學院師生提供《C語言程序設計》編輯、考試和練習環境,實現自動化閱卷,對我院計算機二級C的教學和模擬練習提供良好的實驗平臺。
【參考文獻】
[1] 陳朔鷹等. 樹立全新教學理念建設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論文摘要】計算機網絡課程是一門不斷高速發展的交叉性應用型課程,該課程的教學難度較大,現實的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它是高職計算機相關專業必修的重點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為了使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將從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主要特點、教學現狀入手,討論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一、課程的主要特點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發展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并不斷發展的一門學科。它的理論發展和應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的發展水平,是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進程中,計算機網絡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課程系統地介紹了數據通信、局域網、網絡互連與廣域網、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網絡數據管理、網絡操作系統以及網絡設計與案例分析等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特別是數據通信和局域網的基本原理。因為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絡的基礎,而局域網是廣域網的基本單元,廣域網一般均由局域網互連而成。因此對數字化、數字傳輸、模擬傳輸、通信媒體、多路復用、數據交換以及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方式、體系結構、組網技術、高速局域網等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對網絡管理(如網絡安全管理、網絡數據管理、網絡操作系統)和應用(如在企業中的應用、政府部門的應用、金融機構的應用以及Internet的應用等)掌握的同時,還應具有計算機網絡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初步能力。
二、課程教學現狀
作為一門高職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目前課程的教學存在三個比較大的問題:首先,教學內容方面,網絡相關學科發展迅速,內容更新快,課程內容難以跟上計算機網絡科學的發展變化。其次,在教學方式上,網絡課程有相當部分的內容屬于基礎理論知識,難度大,相對枯燥,在課堂教學方面需要適當調整,改變學生積極性調動不充分,課堂互動性不足等問題。然后,教學目標方面,高職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集中在如何完成課程的教學,傳授其中的知識點,但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適當的關注。與此相對的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能否有效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對于用人單位用人的一項硬件指標。這些能力培養的忽略。對于今后學生的工作和發展非常不利。
三、教改措施
1.調整教學內容,增強基本概念和知識的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包括通信技術、網絡理論和網絡應用技術,無論從軟硬件、通信哪那一個方面講。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要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重要。我們根據目前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狀況,對教學的課程結構進行優化,精選教學內容,保留基本的通信理論,略講部分網絡原理,刪去一些過時的網絡技術,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掌握目前流行的網絡技術和理解未來的發展方向上。
2.提高教學質量,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課堂講授:上課老師最好能參與本單位的校園網絡建設,或者參與社會上的網絡工程,積累工程經驗,豐富上課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力求對內容高度熟練,能夠深入淺出的講授,并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理論、概念、技術、方法。
作業練習:有選擇性地布置一些思考題、練習題、市場調研、專業技能訓練等,使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教材和參考書,以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將科研中企業網絡系統建設的需求或已有的網絡系統情況告訴學生,讓學生分析企業已有計算機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或為企業設計滿足實際需求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最后由指導老師對學生提出的企業計算機網絡方案進行講評,指出其設計方案的優缺點,并提出改進意見。
網絡輔助教學:利用及時通信技術,如飛信、QQ等手段,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網絡提交作業,教師通過網絡將批閱后的作業返回給學生。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本課程的內容更進一步的了解,主要是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應用的興趣愛好。
課外閱讀輔導:將相關的著名計算機網絡學習網站,論壇、視頻下載資源等和優秀的網絡課程書籍,及時推薦給學生,以進一步擴展學生的獲得知識面。
案例討論:在教案中準備不同的現實經典網絡教學案例,組織學生討論或課外獨立思考,編寫方案等,充實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了解實際,增進了學習氛圍。
學院網絡系統參觀: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帶領學生參觀學院網絡中心,向學生介紹該網絡設計的思路、組網技術、主要硬件及軟件等內容,現場演示設備的操作與調試,其目的是使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有感性認識。
參考文獻:
[1]黃晨.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電腦學習.2010.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普及,高校新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逐年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改革成為熱門話題。本文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分級教學、優化教師隊伍、課程整合、校園網建設等幾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議。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是學習其他計算機相關技術課程的基礎課。隨著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高校新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逐年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急切呼喚一門更能反映信息時代特征的新課。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便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隨著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普遍開設,教學內容已涵蓋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部分課程,這就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原有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時展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生計算機水平因地區不同、城鄉不同差別較大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起點如何定位,如何與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銜接,如何解決各層次學生的要求,怎樣組織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都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
部分學生自控力差,學習習慣不好有的學生在中學學習過信息技術課程,而有的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課程,進入大學后,這兩種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兩種極端心理:前者在學習簡單內容時認為計算機非常簡單,認為不用花太多心思就能學懂而最終不能達到目的;后者在遇到稍微難學或難懂的知識時就立即松懈,認為計算機非常難,因而在學習中形成自身障礙。
整個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為中心隨著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但也僅僅作為輔助傳統教學的一種手段,教師授課時大部分時間為“幻燈片放映”,制約了教師個人風格的展現。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看、聽、記,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加上計算機課件授課信息量大、速度快,學生忙于對知識的記憶,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基礎教學滯后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發展迅猛、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的學科,新的應用系統、新的應用方式層出不窮,但由于計算機基礎教育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已明顯滯后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考核手段落后,難以達到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目前,我校實現了全校統考、考教分離、機試等方式。上機考試仍然采用單機方式,使得網絡、多媒體等教學內容無法考核,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展現。同時,機試評閱時教師超負荷工作,也在一定程度影響了機考成績評定的準確與公平。
改革方案與分析
根據我?!队嬎銠C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信息技術教育的形勢與發展方向提出以下幾點改革建議:
根據新生不同的計算機知識起點實行分級教學由于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級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要求。非計算機類專業的本科新生入學后,由學院教務處及信息系組織計算機水平等級考試測試,學生自愿參加,考試成績達到標準者編入提高班學習,未參加分級考試和考試成績未達到標準者編入基礎班學習?;A班的教學內容貼近計算機基礎知識,與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接軌,從基礎講起。提高班則從應用人手,提高學生計算機綜合應用水平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內容上可增加與專業知識接軌的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業方向自選,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
優化教師知識結構,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只有及時了解計算機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在教學中應用和發揮。因此,要多組織教師參加各項學術交流活動,參加有關計算機方面的技術研討會,定期組織教師參觀、觀摩其他學校成功的教學模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培訓。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使之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相適應,才能確保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不應只是單純設計自己的教案,而是應既設計自己的“教”,又要考慮到學生參與的“學”。因此,能否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關鍵是教師對教學方向的正確把握和對學習方式的正確引導。只有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解決學生在學習中不正確的學習心理,提出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與人格全面發展。
整合多個學科,實現多學科交叉教學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及相關知識,使他們能夠分析和處理本專業的信息需求和應用管理問題。面對目前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挑戰,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一方面要做好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銜接,另一方面應調整原有的教學模式,體現自身的應用特色,提倡與專業學科整合,將計算機技術融入相應學科的教學活動和實際應用中,使學生能夠運用計算機知識和本學科的知識處理和解決本專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這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自主學習和創新精神。因此,改革學生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是非常重要的??砷_發有足夠試題的題庫、能自動組卷考試和判分的計算機考試系統,考試由理論知識題和操作題兩部分組成,既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又考查學生的操作應用能力,以充分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
充分利用校園網,創建網絡課堂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校園網絡平臺,創建一種實時交互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這樣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要求。學生在這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下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學習,還可以與同學進行學習交流,也可以與教師共同探討問題,形成多方交流的合作學習氛圍,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這既是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進,也是對網絡操作的一種實踐,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改革任務。計算機基礎教學知識面廣,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和不斷創新,因此,必須轉變傳統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教師、學生、體制、設施等多方面入手,改變現有狀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高素質的符合時展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治國.淺談信息技術課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37-38.
[2]王潤云.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03,(2):79-82.
[3]方向.因材施教——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勢在必行[J].計算機教育,2004,(5):101-103.
論文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工作的每個環節中,越來越多的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從事具有本專業特點的計算機應用工作。因此以本專業為基礎,結合計算機技術知識已經是個行業的需求。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是高等院校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能、拓展其專業能力的一個最主要的渠道。長期以來,多數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師講解、演示,然后學生模仿”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方式不適合學科課程特點等問題,使得大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缺乏足夠的興趣和重視。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培養他們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項重大工程。
1 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只注重簡單的office操作技能訓練以及一些簡單的計算機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如我校原來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要求就是保證學生通過江蘇省計算機一級B考試,而這種孤立于本專業進行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未能使學生形成較完善的知識結構和達到較高的實際應用水平。與本專業教學脫節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往往沒能很好地與本專業教學協調銜接,最終只讓學生簡單認識計算機,不能更好地應用于本專業,不利于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提高和促進本專業的發展。
總之,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不能有效地完善學生計算機知識結構,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服務于本專業等問題?;趯σ陨蠋c的認識,現如今有必要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學生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
2 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
加強與學生本專業交流,明確計算機墓礎教學目標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積極參與本專業教學改革,把計算機基礎教學與本專業教學聯成一體。通過交流協商,對不同的本專業分別開設側重點不同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確定計算機基礎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體現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科技文化素質,而且強調掌握計算機科技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專業,也就是培養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本專業人才。如何具體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有一下兩點:
完善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更新教學方法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既要有基礎性又必須有先進性。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門為整個大學期間計算機應用和后續計算機系列課程學習打基礎的計算機入門課。不僅要“領進門”,還要“送一程”,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部分內容應該相對穩定,是計算機課程的基礎。但是計算機課程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軟件的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如果課程內容陳舊,不但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而且上機實習也會遇到障礙(找不到過時版本的軟件),所以課程內容必須“吐故納新”,要適當介紹一些計算機技術的新知識和一些流行的優秀軟件,使課程內容始終保持先進性,這一部分內容應該不斷更新。要注意基礎性和先進性相互結合,既不能只重視基礎性,使得課程內容陳舊,也不能刻意追求先進性而使課程內容膚淺。所以,不僅教學大綱要不斷修訂,而且教材也要及時更新。
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有必要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通過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和提高授課學時的利用率。這點在各學校要求壓縮課程學時,增加計算機教學內容的今天,更具有現實意義。同時,改變“ 教師授課為主,學生上機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而采用“ 教師精講,學生多練”的新模式。計算機基礎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敢用、會用計算機的能力和主動利用計算機去解決本專業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較快接受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這些能力單靠課堂教學是培養不出來的,而要靠大量的上機實踐。因此,計算機基礎課應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轉移,正確的指導和大量的上機實踐是學好這計算機的基本保證。
如今各高校教師擔負的教學任務日益艱巨,而各高校對教師的科研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只有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環境,才能讓教師有更多的課余時間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研究和系列教材、各種課件的建設,以及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提高,才能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進入良性循環。
打破孤立的教學,使計算機教學服務于本專業
完善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的重要基礎,孤立的知識不能真正體現知識的力量。通過制定新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和重組教學內容,使得計算機基礎知識連成一體,而且能夠達到不斷提高的水平。
隨著教改的深人發展,各專業基礎課程也逐步強化了計算機技術的滲透,這既保證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連續性,又體現了計算機基礎教學服務于本專業的教學目的,即強調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僅是進行計算機技術知識教育,而且也是進行計算機技術應用教育。
因此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使得計算機知識能夠服務于本專業,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如我校如今計算機教研室就主動和各系科進行溝通聯系,結合各系科的專業特色制定教學大綱,真正做到計算機基礎教學服務于專業建設。
3 完善計算機基礎教學還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由統一的教學單位如計算機基礎教研室承擔,有利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規劃、組織和實施,便于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的交流,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除了采取政策傾斜,穩定教師隊伍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引進具有較高計算機造詣的人才;其次,利用本?,F有的利條件和優勢,調動教師鉆研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鼓勵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年輕教師攻讀計算機專業學位,全面提高教師計算機知識水平;第三,促進校內外計算機學術交流,支持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參與學術活動,提高學術水平;第四,通過參于其他專業學科的科研活動,拓寬知識面。事實證明通過提高教師計算機計數機水平,能夠提高了學生計算機文化的知識面,并能為專業教學和科研服務。
重視特色教材建設,保證計算機基礎的特設教學
教材不僅是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證,而且是課程體系的直接反映和教學內容的直觀表現。盡管現在計算機教材很多,但能聯系到本專業,并具有顯著體現應用等特點的教材卻很少。因此,在明確計算機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后,有必要聯系個專業的特點進行計算機基礎教材建設。
注重能力培養,淡化考試要求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完善本專業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結構和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而各種類型的考試或考查只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由于計算機技術的實踐性、應用性都很強,通過考試或考查只能初步反映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基本概念,不可能全面反映學生的計算機實際知識水平和綜合應用能力。通過采用平時作業、課堂實踐和考試或考查三種成績的綜合,可以較好地評價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 微課 大學計算機基礎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背景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大一新生開設的公共基礎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來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熟悉信息化社會中的各項基本應用,并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目前傳統課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中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1)教學目標的調整:以往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主要以講授計算機操作為主,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在中學時代就學習過word、VB程序設計等相關計算機課程,入學后計算機基礎起點較高,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計算機操作。舊的教學目標已落后于時代潮流。目前教育部對計算機基礎課程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給予知識技能能力向基于應用思維能力培養轉變,我校也已將“素質教育、思維培養”為新的教學目標,一方面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將Windows 7和Office 2010等辦公軟件熟練運用到以后的工作學習中;另一方面培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及全面的信息素養。但是在計算機思維方法的培養上,如果學生僅僅靠課堂上聽課是遠遠不夠的,一些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學起來尤為吃力,另外大一新生在學習方法上比較單一,主動學習的思想不強。
(2)很多高校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通常采用大班授課,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興趣不一,差別也較大,教師很難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深淺,常常顧此失彼,陷入兩難境地。另外一個教師同時輔導多個班級的實驗。實驗課上學生網上聊天、打游戲等現象比較嚴重,從而導致教學和實驗環節的質量大大下降。
時代的需求和當今教學中的問題都迫切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吸取新的教學方法,翻轉課堂,提供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2微課在高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微課是指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實踐設定,將多媒體視頻資源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展現教師在課內外教學準備過程中針對某個教學環節上的重難點、疑點而進行的完整教學過程。微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時間一般為5-10分鐘,靈活性較大,教師會盡量設置一些與現實緊密關聯的情境去感染學生,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具有積極的影響,鼓勵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2)微課可以提供有效的網絡在線互動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動權。教師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的視頻資源庫,以及在線學習評價系統來完善教學效果,諸如答疑互動、在線練習考試等等使得學生根據實際的需要自主式學習。微課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走,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學習,而且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解決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進度較難把握的問題。
(3)對教師而言, 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科研方式, 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 能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微課教學具有耗時短暫,內容精簡,資源情景化,學習自主化等顯著的教學優勢,對傳統課堂教學是一種新穎有效的補充。微課的出現是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知識網絡化傳播的必然需求。
3微課設計的整體思路和方法
3.1設計思路
根據《大學計算機》教學大綱,按知識模塊劃分教學單元,各學習單元都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并根據章節內容設置知識的學習、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針對各個教學單元,完善課程教案、PPT,完成相應課程的實錄視頻,打造輔助傳統課堂教學的全新微課教學平臺和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的在線個性化學習。同時結合當前計算機領域最新進展發展,不斷更新課程教學內容。
3.2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通過走訪其他院校的成功案例,學習其微課設計經驗,為本 項目微課制作獲取更多的參考和借鑒依據。
(2)資料查閱。通過收集國內外現有的論文或著作,分析微課教學以及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以前人研究成果為基礎,對兩者的運用試做一些新的改革與嘗試。
(3)小組討論。組織《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團隊以及師生共同討論微課的知識點的設置及制作。
4微課設計的總體框架
4.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單元一:計算機概述;數制轉換和數據編碼;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基本的工作原理。單元二:操作系統及Windows 7操作系統的應用。單元三:文字處理軟件Word;單元四: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單元五:演示文稿處理軟件PowerPoint;單元六: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單元七:多媒體技術;單元八:數據庫技術。
4.2微課知識點的劃分
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各部分的教學內容,將每個單元內容都細化成小的知識點。下面以單元四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為例,將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及難易程度,使之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自主學習。
表1:單元四的微課知識點劃分
4.3微課教學視頻制作
微課是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幾分鐘之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頻,其主要載體是PPT課件,本文中視頻錄制軟件采用Camtasia Studio 8.0,并將其用于微課的后期制作等。制作硬件環境包括:電腦、手機(錄像)、錄音效果較好的麥克風。錄制模式采用摳像和PPT錄制相結合。
視頻錄制過程當中,要注意周圍的環境,一定要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最后錄制出來的效果更好,由于錄制中視頻顯示自己,所以在著裝和坐姿上要注意,這個可以先把攝像頭調整到最佳位置。其次就是錄制過程當中要注意語速,語速與鼠標點擊要對應好,避免不真實之嫌。最后注意眼睛要看著攝像頭,就像課堂上對著學生一樣,自然大方。最后可以將錄制后的視增加字幕和小測驗。
4.4完善在線學習平臺
一般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會安排討論、提問、答疑、作業等環節,增強教學互動性。微課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上傳網上測試、作業要求、創建課程論壇,供學生了解掌握自己經過微課學習后的學習效果,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測試的結果,并及時反饋學生疑問。通過上述安排,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時避免微課教學完全脫離傳統課堂,防止學生學習中過于自由而失去監督和管理,影響了微課教學的效果。
5總結與展望
微課目前在中國的高校教育中迅猛發展,教師和相關教育人員都正在進行一些積極的探索和應用,本文僅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進行了改革和應用。經實踐證明,微課模式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習興趣有明顯提高,同時對課堂的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下一步準備在課程內容和微課制作方法上進行新的探索,如在加大課程知識面的廣度、微課制作方法中加入動畫、虛擬現實等技術。相信隨著我們探索的不斷深入及經驗的積累,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會日趨完善,也將會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河南工業大學“計算機基礎”網絡學習空間教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