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5: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化學有機轉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為探索高中生初學有機化學困難的原因,筆者對進行了有關學習情況的調查,了解到學生初學有機化學的困難根本在于有機知識結構的變化和不當的學習方法,并建議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盡快克服學習有機的心理障礙,提高高一有機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機化學;高一學生;學習困難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改實施后,原本高二學習的全部化學內容中的一些簡單的內容被提到高一下學期來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包括甲烷和烷烴、乙烯和苯、乙醇和乙酸,糖類油脂和蛋白質。教材的編排十分合理,充分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并不是特別扎實,所選擇的內容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易于入手學習的,并且避開了一些復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只要求知道現象,因此其認知能力已經足以完成這一部分簡單有機化合物內容的學習。
雖然有機化合物知識教材編排合理,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但在教學中發現,高中學生初學有機時,都不同程度的感到學習困難,個別學生甚至持續整個有機化學學習階段一直難以適應,以至于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影響他們繼續學習化學的信心。在與教師探討時發現,這一現象非常普遍,而且歷屆如此。
筆者于某校的調研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學習高一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時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困難表現。學生在學習了前兩節課后很難繼續下去,經過幾堂課的復習和練習后,才進行了后兩節課的學習。好不容易學完了新課,學生基本完成了新課標的要求,但在進行單元檢測時,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為了深入了解其中緣由,筆者進行了有關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分析、探討了如何幫助學生盡快克服學習有機化學的困難,為其高二具體學習有機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和提供有力的方法,希望能夠對初學有機化學的高一學生提供一些學法上的指導,更加希望能給高一有機化學的教學提供一些新鮮元素供老師參考。
二、 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對象選取在校高一年級的理科學生,調查時間安排在學生學習完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學基礎》并完成章節考試之后。調查完畢后與幾位任課老師交換看法,分析學生的作業、試卷,并與參加調查的部分學生座談。經過調查研究和討論,造成高中生初學有機化學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有機化學內容的新特點是造成學習困難的客觀因素
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相比,除了物質種類繁多、有機反應復雜等新特點外,還要求利用分子的空間結構思考問題,對形象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對分子的空間結構有明確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對結構式、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有機物種類、有機物之間的轉化等一系列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前的無機化學學習中對形象思維不作過高的要求,因此學生認知方式、思維模式停留在無機化學的學習上。缺乏對分子三維結構的想象力是初學有機化學最大的思維障礙[1]。
(2)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生在各學習環節上方法不當,偏重機械記憶而缺乏深入思考,學習主動性不強,自我調控能力差,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很少主動采取改進措施,甚至聽之任之,知難而退。尤其在學習有坡度、有難度的內容時,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消極影響,表現得更為突出。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因為聽不懂、記憶的東西多而拒絕聽課,這種消極的心理及影響都是極不樂觀的,應該及時加以控制,讓積極的學習方法盛行起來。
(3)習題偏多、難度偏大
與老師的交流中發現,為了應付考試,幾乎每個學生都有幾種課外學習參考書和一至二套章節練習題來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訓練,這些資料來源,質量參差不齊。這些教輔資料不但題量大,而且常摻入難度偏大的習題,超出了初學者當時的能力水平,無疑加大了學習難度,轉移了師生教與學的注意力,易使學生脫離課本,沒時間深入思考搞清知識的本質和內在聯系,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付習題的糾纏上,沒有時間認真研究教材,學習基礎知識。
(4)教師重視不夠,教學過于程式化
教師一般都會發現學生初學有機普遍困難的現象,歷屆學生都是如此,司空見慣,反倒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好好地利用有機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進行教學,復雜的反應和零散的知識點讓理科學生有些頭大。老師沒有針對這些給予學生記憶的規律和技巧,對學生的指導也沒有具體的針對某些具體的知識點或習題,未將盡快克服學習困難作為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而采取具體、有效、系統的措施。
三、 解決策略和建議
第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教材的內容是造成困難的客觀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直接組控者,對學習活動提供引導、指導、調整、編排、選擇、設計等幫助。初學有機,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很高,教師就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未雨綢繆,一開始就要把克服學習困難作為一個整體教學目標,鋪設臺階,降低知識難度,優化教學方法,突破思維障礙,使學生盡快適應有機化學學習的新特點、新要求,掌握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
第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有機化學的教學中,除了掌握好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用途外,更重要的是要理清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形成結構化的知識網絡,從而對有機化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有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2]。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有機化學的自身魅力,強調有機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鞏固并強化自覺性、堅持性、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分散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而樹立信心。學習有機,需要記憶的東西很多,也很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找出學習有機化合物的規律和方法,從規律出發去學習去記憶,會收獲好的效果。
第三,精選練習題。
布置作業時,應適當控制習題的數量和難度,以新課標的要求為基準,精心摘選,大膽刪除,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適合當前學生的能力水平,跳出題海,使學生的認知能力順利發展[3]。
第四,采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和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
有機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高一所學習的內容更是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學時,可以以生活中的應用來建構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探究式的,解決問題式的學習新內容??梢哉故菊n本插圖、球棍模型、投影幻燈、三維動畫軟件等,充分提供和利用上述多方面的感性材料,與某些實際問題相結合,使學生獲得形象的感知、儲存、識別,直至建立模型等形象思維活動。筆者發現,在動手制作模型的同時,進行觀察、聯想、想象,建立起烷烴結構的模型,改變了許多模糊認識。條件允許時,把有機分子及其化學反應制成三維動畫,應用于教學中,直觀形象,信息量大,效果會更好。
四、結語
筆者旨在通過此次調查研究找出該校高一理科學生在初學有機化學時的困難,并且找出困難原因并一一做了討論和分析,最后給出了一些解決建議和方法,希望對該屆學生及以后的學生學習及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李忠杰.高中生有機化學學習的思維障礙及其解決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
關鍵詞:有機化學;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225-01
本校三校生在本期進入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有機化學是中專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三校生高考必考的知識。由于有機物的結構比較復雜,同分異構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的反應需要記住條件,而且還需要掌握反應的實質,因此,有機化學就成了中職院?;瘜W的難點內容之一,很多同學望而生畏,常常在平時的模擬考試及高考中嚴重失分,甚至留白板,讓人非常遺憾。為此,我們有必要在這里向同學們聊聊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
1.要對自己有信心、有決心
要對自己有信心,也要有決心。這些雖然與我們說的學習方法沒有什么必然的關系,但良好的學習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機化學與以前我們所學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知識聯系非常少,也就是說任何同學都不可能有良好基礎,所以能否學好,關鍵是自己是否想學好,想學好又能不能吃苦的問題。既然人人都沒有基礎,因此,以前成績好的同學,不能驕傲,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在以前的成績上睡大覺,否則,就要栽跟頭;而以前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只要多付出,方法正確,是肯定能學好的。我想,只要愿意學好的同學,都要爭取把有機化學學好,為自己樹立信心,這樣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
2.對構建有機分子的模型要有空間想像力
在有機化學中,有機物的結構是很重要的。如甲烷是空間正四面體結構,而不是平面的正方形結構,只有搞懂了這個一點后,才能真正理解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種而不是兩種,又如,了解了碳碳單鍵可以任意旋轉,而碳碳雙鍵和碳碳三鍵不能旋轉,才能真正理解烯烴的順反異構問題。在初學有機物的時候,若沒有弄清各類典型代表物的結構,可以到實驗室擺弄模型,培養良好的空間想像力。
3.要掌握典型代表物的化學性質
在無機化學的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中,我們的學習方法是先重點學習一種元素的單質和它的化合物的性質,然后根據通過元素周期表學習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去學習同族的其它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有機化學也要注意使用這一方法,如在"不飽和烴"一節的學習中,我們先重點學習乙烯、乙炔的性質,然后根據烯烴、炔烴之間的性質相似,去類推其它烯烴、炔烴的性質,當然,還要注意乙烯、乙炔和其它烯烴、炔烴不同的地方,特別是不對稱烯烴與水、鹵化氫等的加成反應、聚合反應的區別。
此外,課后還要抽時間想一想所學的這幾類物質的典型反應有那些,反應方程式應如何書寫等。如在學習"鹵代烴"一節之后,就要回頭想一想鹵代烴的兩個典型反應"水取醇消"是否掌握好了,若記不住,則說明還應及時復習鞏固。
4.在講解過程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在講授中,可運用提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步驟進行質疑,以挖掘問題,引發思路,達到對實驗內容的透徹理解。如在《乙烯的制備與性質》中啟發學生思考如下問題:實驗室使用或蒸餾乙烯要注意哪些問題?在制備乙烯時的裝置及如何檢查氣密性?乙烯制備時加入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在制備時溫度控制在多少?為什么?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5.加強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
基本操作訓練是有機化學實驗的基礎,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學生掌握有機合成與分離的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例如掌握實驗和安全知識注意事項,了解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維護等;其次對有機化合物的分離提純方法進行規范化的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該裝置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鑒別官能團的試劑與儀器,我組織學生一起配置、準備,讓學生掌握一些特殊試劑的配制方法及要領,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對各類官能團的性質、鑒別方法和現象進行總結,從而加深其實驗印象,提高其動手能力。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將實驗現象完整記錄下來,分析實驗現象,對合成的產物進行現場檢測,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最后還要進行實驗考試。通過有機化學實驗課的教學,學生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動手能力。
6.要牢記反應的條件
在中專院校三校生考試里,有機化學的考試題型主要是有機推斷題。在這種題型中,很多時候是已知最初的反應物和最終的生成物,并且給出中間幾步反應條件,要求我們同學推斷出中間產物是什么。因此,記住重要的有機反應條件是必需的。如:有機物與鹵素單質反應時,若光的條件下反應,一般是烷烴發生取代反應,而在催化劑(如Fe)作用下,則一般是在苯環上發生取代反應。與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則一般是和烯烴或炔烴發生加成反應,NaOH的水溶液主要是發生鹵代烴的水解反應或酯的水解反應,NaOH的醇溶液則必是發生鹵代烴的消去反應,與Ag(NH3)2OH反應則必定是醛基被氧化為羧基等等。
7.要熟悉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
關鍵詞: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改革;藥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106-03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人類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而要達到這個目的,人類必須客觀的認識世界。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則是人類認識有機物質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在藥學、石油化工、環境科學、材料科學、食品科學等科學領域中發揮著毋庸置疑的作用,故成為藥學類、中藥學類、制藥類、化學類、化工類等專業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1]。
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主要講述紫外光譜(UV)、紅外光譜(IR)、核磁共振光譜(NMR)和質譜(MS)的基本原理、特征、規律以及圖譜解析技術,以及這四大光譜技術的綜合應用[2-3]。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解析簡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為藥學各專業課程,特別是對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校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起步較早,是國內藥學類院校開設最早的院校之一,2008年該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而且,我校一直是衛生部規劃教材、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主編單位,所編寫的教材是迄今全國出版發行數最多、應用最廣和影響最大的同類教材,并且也得到了專家和學生的好評。但我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即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理論過于抽象且系統性差,使學生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的興趣不大,更難說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析譜圖、推斷未知化合物的結構等。同時,藥學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與天然藥物化學課程一脈相連,如果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所學的知識欠缺,將導致在學習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時,各類型化合物波譜學知識沒辦法開展,而各類型化合物的波譜學特征是天然藥物化學課程講授的重點內容之一。如何更有效的教授這門課,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技術解決科研中的技術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的。我們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精選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時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多,但是部分知識在物理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中已經涉獵到,如果上述基礎學科的知識沒有掌握清楚或者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與上述基礎學科開課時間間隔的太長,對學生學習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都會造成很大的困難。因此在講授該課程內容前,可以提醒學生課下復習哪些相關知識,這樣避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一知半解,前因后果解釋不清,并能夠利用少量的課時,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而利用大量的課時,結合大量的化合物譜圖進行化合物綜合解析方面的講授,使學生在結構解析應用中逐漸理解生澀、枯燥、抽象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合物結構與譜圖之間的規律。此外,針對部分學生選擇研究生深造的實際情況,在運用四大光譜解析化合物平面結構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利用單晶X射線衍射、旋光譜以及圓二色譜等技術確定化合物立體結構的知識,例如,講授如何利用旋光譜和圓二色譜的八區律測定含有酮羰基、共軛雙鍵、不飽和酮、內酯、硝基,以及通過簡單地化學轉化能夠轉換成含有上述基團的化合物的立體結構;講授利用單晶X射線衍射法測定具有結晶性化合物的立體結構的方法,從而增加課程的信息量,擴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及時了解該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前沿,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并為研究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隨堂階段測試,量化學習效果
隨堂階段測試作為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測試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無疑起著很大的反撥作用[4],它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對于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可以考慮進行三次隨堂階段測試,主要安排在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光譜三章內容結束后進行即時考試。紫外光譜以計算共軛烯烴,α,β不飽和醛、酮、酸、酯及某些芳香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為測試重點;紅外光譜以區段及主要官能團特征吸收頻率,芳香化合物與脂肪族化合物紅外光譜的區別為測試重點;核磁共振光譜儀利用譜圖中的信息對簡單化合物進行結構推斷為測試重點。測試結束交卷后,任課老師對測試題進行講解,并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量化,最終以40%的比例記入到最終成績中。隨堂階段測試不僅可以督促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可以使任課教師判斷自己的教學效果,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最終教學相長。
三、小組討論方式,激發學習動力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一門譜圖多、涉及知識面廣、且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解析一個化合物譜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完全采取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講、做作業的傳統教學法進行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堂教學,會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自主地、創造性地研究問題的動力不足。以小組討論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discussion Based Learning,PBL)是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綜合解析的授課環節,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任課老師首先將學生分成3~5人的小組,并提供給學生某個化合物的高分辨質譜、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氫譜、質譜以及二維譜,然后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數據庫(例如SciFinder網絡檢索數據庫、微譜數據庫等)以及網絡資源等信息獲取手段進行化合物的結構解析,并且允許組內的學生分享、交流獲取的信息,最后每個小組分配一名代表對譜圖的解析過程進行講解,討論時,各組成員各抒己見、相互評價,促進研討的深化,最后根據學生對譜圖的解析過程進行總結和提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學會如何獲取知識,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團體的活動,并從中學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四、計算機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堂講授教學方法最大的不足就是學生在被動的接受知識,很難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方式,具有交互性、多樣性、個別性、靈活性等特點[5],在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使用Flas形象生動地解釋紅外光譜中吸收頻率與化學鍵常數成正比,與折合質量成反比這個規律,解釋磁共振的進動過程,勢必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促使其更好的掌握波譜知識。又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Chemdraw、Chem 3D等化學專用教學軟件,將一個已知化合物的氫譜和碳譜信號模擬出來,結合數據講解不同類型氫核和碳核化學位移的大致范圍,并且將分子的平面結構轉化為立體結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典型化合物波譜特征的記憶。再比如,為了適應解譜工作日益自動化的趨勢,改變傳統的單一完全人工解譜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融入先進的波譜預測軟件,例如ACD Labs v10.0軟件,培養學生與軟件通過人機對話的反饋模式進行實踐解譜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在將來的從業中(波譜學學習后延過程)具備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能力。此外,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將大量的經典化合物圖譜在短時間內提供出來,增加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后加上詳細的講解使學生完全明了所學習的波譜在結構解析中的應用,增加學生和老師間的互動。
五、采用雙語教學,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化合物的解析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外文工具書或SCI期刊查找相關化合物的波譜數據,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外文文獻閱讀能力,雙語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任課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幾本關于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經典外文教材,例如Robert M. Silverstein主編的《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7th Revised edition)》,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且兩種教材中不同作者的不同思維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其次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部分課件制作成英文課件,并在講課過程中有意識地講解波譜學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術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教授如何利用外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的方法,并給學生分發高水平的英文原始文獻,提高學生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如此,學生能夠利用學到的專業術語,自主地學習與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相關的英文文獻以及書籍,主動找到解析結構的技巧和方法。當然,雙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教學,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并組織教師聽講雙語示范課,在雙語教學上課之前進行試講,選拔出專業基礎知識扎實,英語口語流利的雙語教師。雙語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雙語教學不僅可以讓藥學工作者適應藥學研究、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能夠在藥學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與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筆者認為,要教好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這門課程,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素質,具有堅實的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學科的理論功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采取隨堂階段測試、小組討論、計算機輔助教學、雙語教學等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興趣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于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授中,應當盡可能以SCI文獻資料(例如Organic Letters、Phyto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Planta Medica等)中的新穎化合物結構和課題組正在研究的活性先導化合物為實例,提高學生對波譜解析的興趣,拉近繁瑣的波譜數據和學生思維的距離,快速提高學生分析波譜特別是分析NMR數據的能力??傊?,只有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自信心和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娜,劉煒煒.淺議制藥工程專業的《波譜解析》教學改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41(5):154-155.
[2]吳立軍.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第三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
[3]謝彩俠,崔永霞,胡亞楠.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2):157-158.
[4]崔紅花,梁生旺,王峰,陳超,王淑美.基于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對現代儀器分析課程中波譜解析教學改革探析[C].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分析分會第五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203.
[5]董桂茹,王立華.計算機輔助化學教學的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3(4):57-59.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有機化學實驗環保意識環保教育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類的力量在不斷的壯大,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然而,隨著工業、農業生產的發展需要,化學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化學的利用就意味著化學污染物的產生,這些污染物對自然環境有著極大的破壞作用。要從根本上培養學生擁有環境保護的意識,注意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這是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且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識。
1.有機化學實驗的危害
1.1 有機化學的定義
有機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因此有機化學又被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化學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1806年第一次提到“有機化學”這個詞語,是當時的化學家根據“無機化學”的對立名詞而命名的。有機化學時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以及制備等方面的學科。含碳化合物被叫做有機化合物是因為含碳的物質需要由有機體(生物體)才能制造出來。
1.2 有機化學的危害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已經形成了單獨的教學體系,化學實驗的目的也不僅僅是驗證和加深學生們在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有機化學的實驗中經常會用到不同的有機物,有些有機物毒性較大,容易發揮,并會對環境產生持久的影響。有機化學的污染物具有種類繁多,污染持續時間長久及毒性極大等特點,其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產生了極大危害。
2.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環保意識
2.1 在課堂上滲透環保意識
環境是化學涉及到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進程中,教師要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深層級挖掘教材中涉及環保知識的內容,查找相關信息并作一些適當的補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把化學課堂與環境保護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加入“空氣質量報告”、“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等與化學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們認識到空氣的質量影響著人類的生存,還可以列舉一些時事的例子如海灣戰爭、倫敦煙霧等事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2.2 在課外活動中提倡環保行動
除了課堂上的積極滲透,課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活動,讓學生們在環保學習和環保實踐中了解相關的常識,以提高學生在文化層次和行動上的環保意識??梢园循h保實驗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讓學生設計環保實驗。這樣即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意義,樹立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為了引起學生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關注,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開發和利用無污染的新能源等問題。
3.在有機化學實驗中避免環境污染及相關的措施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實驗教學中更要重視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培養,規范化學實驗的方法,減少化學品的用量,有效處理實驗結束后產生的廢棄物,以達到盡量避免污染環境的目的。
3.1 規范有機化學實驗的方法
教師應在實驗教學中規范學生的實驗行為,這樣才能達到環保教育的目的。在化學實驗中,教師必須教授正確的實驗方法,指導學生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程序來進行實驗,在進入實驗室前,首先要明確有機化學實驗的目的,提前檢查實驗用品是否齊全。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掌握原理和方法,不進行無關的化學實驗,以免出現其他問題。利用正確方法來聞氣體,用適當的容器來取化學用品等等。對于有毒性、腐蝕性或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不能直接用手去接觸,也不可用鼻子直接聞,更不能品嘗化學品的味道。例如在進行有機物氣體的實驗中,教師要強調學生進行氣體裝置的氣密性檢查等。此外也要防止試劑之間的交叉污染,注意用膠頭滴管不能交叉使用等等原則性的問題。
3.2 減少實驗中有機化學品的用量
在有機化學實驗中,要盡量遵循少利用資源,少產生廢物的原則,盡量利用新方法和新技術,來預防和減少化學的污染。在有機化學實驗中,利用小型的實驗儀器,以減少化學試劑的用量來進行實驗,達到實驗的目的就可以。這樣既可以減少實驗中產生的廢物,也可以節約化學品的用量?;瘜W實驗即會達到教會學生知識的目的,同時也節約了實驗的材料和實驗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了環保的作用。實驗中藥從保護環境人手, 盡量做到化學品投放量最少、反應時間最短、實驗效果最好的原則來進行實驗。
3.3 正確處理有機化學實驗中產生的污染物
有機化學實驗會產生的廢棄物,這些廢棄品如果處理的方法不正確或者不及時而隨意的排放,則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要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就要正確來處理有機化學實驗后產生的廢液、廢渣、廢氣等??梢越y一回收實驗產生的廢液和廢渣,把有利用價值的化學物進行保留并再次利用,也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化學反應把實驗后的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物質,實驗始終要貫徹和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努力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即節約了資源,又可以變害為利。
3.4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有機化學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別重要,其分值約占高考化學總分25%左右,特別是有機合成和推斷題這類綜合性的大題,其信息容量大,綜合性強并且這些試題主要涉及新材料、高分子化合物、藥物、香料等的合成。是一類既考查學生雙基又考查學生學科素養的題型。了解這一類型高考試題的出題特點和規律,掌握這一類型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以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備考的針對性提供有益的借鑒。
二、有機合成題備考策略
1.有機合成試題??贾R點
近幾年的高考有機合成題大都以信息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的內容以高中所學的主干知識為主體,稍加一些大學知識的改進。涵蓋的知識點有重要官能團,比如鹵素原子、碳碳雙鍵(三鍵)、羥基、醛基、羧基、酯基以及結構簡式、分子式、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核磁共振氫譜確定結構等,這些知識點常以官能團的引入、官能團的消去、官能團的轉換為載體,考查學生對機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學科主干知識和綜合能力考查。
2.有機合成試題常考反應類型
主要包括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芳香烴的取代反應、鹵代烴的消去與取代反應、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羧酸的取代反應、酯的水解反應、加聚與縮聚反應。特別是近幾年的有機合成題常會呈現新的反應類型,包括有機人名反應(Wittig反應、Cannizzaro反應、),大學有機反應(羥醛縮合),特殊的有機試劑(格氏試劑)。這類高考有機合成題的新視角其特點是起點高落點低,雖然形式新穎但還是注重考查學生的雙基和綜合能力。
三、有機合成題解題策略和技巧
根據高中化學《考試大綱》和對相關的高考化學試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提升學生的有機化學試題解題效率,需要掌握充分的基礎知識,然后再靈活運用,采取正確的解題思路。
1.正、逆思維相結合,突破解題瓶頸
所謂正向思維,就是人們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沿襲某些常規去分析問題,按事物發展的進程進行思考、推測,是一種從已知到未知,通過已知來揭示事物本質的思維方法。而對于有機推斷題來說,就是按照有機物的性質和已知的反應條件,順著有機合成或有機一系列反應的步驟依次推出未知有機物的過程。這種思維方式避免了只憑經驗或盲目無序地解題。例如2013年四川高考有機推斷題:
重點考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對學生的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反應1~3可以利用正向思維進行解題,反應物為不對稱烯烴與HBr發生加成反應時產物有兩種,分別是,反應2的條件為NaOH水溶液,可推知該反應為鹵代烴的水解產物為醇。根據前一問A可能的結構可知B也有兩種結構伯醇或者仲醇,根據的結構特點可知B屬于飽和一元伯醇,其結構簡式為。但是反應4~6正向思維很難推知C的結構,利用逆向思維推理會降低解題難度。由G的結構為五元環狀內酯逆推可知F既含羥基又含羧基,F中的羥基是通過與H2加成得到的,可推知E中含有醛基。逆合成分析可知E的結構為β-羥基醛,可推知反應4為羥醛縮合。再根據反應5的特點為酯的水解逆推C的結構中含有酯基,這樣物質C的結構根據逆向分析順利得出,降低解題難度。
2.多向思維,打破解題閉塞、單一的處境
所謂多向思維是求異思維最重要的形式,表現為思維不受點、線、面的限制,不局限于一種模式,既可以是從盡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也可以從同一思維起點出發,讓思路呈輻射狀,形成諸多系列。而對于有機推斷題來說,就是學生在做有機推斷題時,從多個方面去思考,進而能找出解決有機推斷題的兩種或幾種突破口。
四、有機推斷題復習備考的啟示
1.構建知識網絡,理解反應機理
有機化學的特點是內容繁雜,知識點瑣碎,若不加以整理歸納,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且難以掌握。因此在平時的復習備考中應緊緊圍繞《考試大綱》說明,緊扣教材,對各章節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以烴和烴的衍生物為主線,根據各類物質的性質,總結歸納出各類物質間的相互轉化的關系,構建知識網絡圖。而有機化學研究的核心是“構性相依”,對有機物參與化學反應時的斷鍵方式的研究是有機化學的本質。所以在復習備考時要指導學生對考綱要求的重點反應進行機理分析,理解有機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
2.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高考《考試大綱》明確提出:“化學科試題旨在測試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所應具有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核心。近幾年高考有機合成推斷題信息量大,要求學生具有很高的應變思維能力。因此,要從思維過程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對信息加工處理的策略,包括觀察、梳理、篩選、存儲、遷移、類比,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從思維方式來看,要從多角度訓練思維的“互通”性,包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優化學生的解題思維,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試題的應用性,強化學生的化學素養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35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通過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化學理論知識的認識。
化學教學中除了可以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不但能善于用化學理論和知識解釋、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問題,而且能使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養成探究的意識,提高探究的能力。通過課堂化學教學和生活中化學知識的結合,可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化學理論知識從無行到有形,從微觀到宏觀,從而揭開化學神秘的面紗。本文主要介紹如何通過生活中的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一、化學與詩詞
化學老師若在教學中恰當引用一兩句詩詞,把化學與詩詞巧妙結合,有畫龍點睛之功效,不僅便于設置懸念、創設情境、開闊視野、活躍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在詩情畫意中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進而使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不斷高漲,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熱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大有裨益。如晚唐私人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中的“蠟炬成灰淚始干”描述的是蠟燭(有機物)由固態融化成液態,然后液態的有機物揮發變成氣體進而燃燒,通過這句可以給學生講述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明朝于謙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講述的是石灰石煅燒變成生石灰,以及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化學變化。西漢劉向《淮南萬畢術》記載的“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描述的是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銅,通過此古句可以給學生講述置換反應。
二、化學與歷史
化學老師若是在講述內容之前,先描述一些與化學有關的歷史畫面,可以大大調動整堂化學課的氣氛。如老師在講述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第四章第三節蛋白質和核酸中的蛋白質的變性化學性質時可以引用《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絕路問津里面涉及到的啞泉和安樂泉。又如老師在講述乙酸時引課可以采用“醋字的來歷:廿一日+酉=醋”的歷史來激發學生學習乙酸的興趣。
三、化學與歌曲
學生都很喜歡唱流行歌曲,如果化學老師能將化學中一些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串成一首流行歌曲來唱,我相信學生一定不會忘記這些知識點。如2009年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化學版青花瓷 化學性質篇》和《化學版青花瓷 注意事項篇》均由《青花瓷》改編,很好的幫助學生記住了許多物質的化學性質和實驗當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四、化學與生活中的故事
【關鍵詞】煤熱解;脫硫效果;污染物控制;反應條件;預處理工藝;經濟合理;技術先進
0 引言
煤的熱解是煤氣化、液化和燃燒等煤熱轉化過程的基礎。煤熱解化學研究與煤的熱加工技術關系密切,取得的研究結果對煤的熱加工有直接的指導作用。另外,煤的熱解作為單獨的燃前預處理工藝在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功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1 影響煤熱解脫硫效果的因素
1.1 煤的性質
煤中的礦物質對煤的熱解脫硫有重要的影響。根據在脫硫過程中的作用,煤中的礦物質可以分為三類:
1)惰性礦物質,如石英、金紅石等。
2)有催化活性的礦物質,如高嶺土、蒙脫土等。
3)有固硫作用的礦物質,如方解石、石膏、白云石等。
有催化作用的礦物質一般都是煤中的酸性粘土類礦物質。這些礦物質能促進C-S鍵的斷裂,曾被用于石油產品的脫硫。此外,黃鐵礦分解生成的Fel-xS對加氫脫硫也有催化作用。
有固硫作用的礦物質一般是煤中的堿性礦物質。H2S同這類礦物質反應生成相應硫化物的反應很快,這些硫化物滯留在半焦中,成為半焦中硫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反應類型為:
MO+H2SMS+H2O
MCO3+H2SMS+H2O+CO2
式中:M代表Ca2+、Mg2+、Fe2+等離子。
其中:MgO與H2S的反應在1200℃以下都是熱力學不利的;MgCO3與H2S的反應在高于575℃是熱力學有利的;CaO與H2S的反應在高于420℃是熱力學有利的。
雖然CaO與H2S的反應進行的很快,但由于CaCO3在高于700℃才開始分,所以反應到800℃才發生。FeO和FeCO3與H2S的反應在200℃-1200℃的范圍內都較易進行。
上述的反應都是在氣、固之間的反應,發生在氣、固接觸面上,因此反應的速率依賴于固體的表面積和表面性質。
1.2 反應條件
反應條件對煤熱解脫硫的影響是復雜的,而且反應條件之間有時是相互影響的。在諸多影響因素中,熱解氣氛是影響脫硫效果的外在可控因素之一,這些氣氛包括惰性氣氛,還原氣氛和氧化氣氛。和惰性氣氛下相比,加氫熱解更易受反應條件的影響。
煤樣粒度:過大的粒度顯然阻礙氫氣與煤粒的充分接觸導致脫硫率的降低;而煤樣粒度的減小一方面促進了氫與硫的充分結合,另一方面又由于內部升溫過快使揮發物逸出相對緩慢而增加了二次反應導致硫在半焦中的滯留。
溫度:一般在800℃以下,脫硫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此溫度,由于煤中的孔結構塌陷,進一步的加氫脫硫己不可能,只能靠半焦中殘余硫化物的高溫熱分解少量脫除。
氫壓:氫壓促進H2與硫的反應。氫氣壓力的增加有利于黃鐵礦、難分解噻吩硫類有機硫的加氫脫除,焦油中硫含量也隨著氫壓的升高而降低氣;而過高的氫壓又會阻礙作為脫硫主要產物H2S的逸出,增加H2S與煤二次反應的機會而降低脫硫率。
升溫速率:升溫速率的增加沒有改變硫轉化的本質,但影響到轉化的程度;由于向復雜有機硫的轉化,較快的加熱速率并不能脫除更多的硫。
氫氣流速:氫氣流速的增加可有效抑制不穩定含硫分子的再聚合及與焦的二次反應,從而顯著降低半焦中的硫含量,提高脫硫率和硫在氣相中的分布。
停留時間:隨著反應的進行,加氫熱解脫硫由氣膜擴散或化學反應控制轉變為灰層擴散控制,故在一定溫度下適當延長反應時間,有利于氫與含硫化合物的擴散和接觸,提高脫硫率。
有前面討論的硫的反應性可知,氫氣不但能促進黃鐵礦硫的分解,而且可以促進有機硫特別是噻吩硫的分解,因而脫硫效率大大提高。研究表明:煤加氫熱解過程中硫脫除率可達90%以上。其中無機硫脫硫率幾乎100%,有機硫的脫硫率視煤種不同可高達70-80%以上,并主要以H2S的形式脫除、釋放出來。
氧化氣氛下的煤熱解脫硫研究較少,應用于煤熱解脫硫的氧化性氣氛主要是空氣和水蒸氣。氧化性氣氛下煤中的FeS2部分轉化成Fe3O4;主要氣態含硫產物為COS,SO2,SO3,CS2;液體產品中,硫主要以噻吩類硫化物、芳基硫化物和高級硫醇鹽的形式存在。煤中硫的氧化脫除率取決于顆粒的大小、有機質的性質、處理條件、擴散因素和化學反應特征。在氧化氣氛下,熱解脫硫效率介于惰性氣氛和還原氣氛,脫除的硫主要是黃鐵礦硫。
2 提高煤熱解脫硫效率的新思路
幾十年來,人們對硫在各種氣氛下的轉化規律進行了大量研究。從脫硫的角度看,在惰性氣氛下的煤熱解脫硫,效果不理想;加氫熱解由于需要昂貴的氫源,在經濟上還有很大阻力,而且,氫氣在提高脫硫效率的同時,也促進了煤中揮發分的大量逸出,由此導致所得半焦硫含量不一定低,有時甚至還高于原煤中的硫含量;氧化氣氛的煤熱解脫硫能量損失嚴重。如何在盡量保持煤的有機質的情況下,通過熱解的方法經濟有效的脫除煤中的硫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結合焦炭工業和化肥工業的實際,采用廉價易得而又富含氫氣的焦爐煤氣和合成氣替代純氫氣進行加氫熱解可降低成本和投資費用,很多學者研究和證明了焦爐煤氣替代純氫作為熱解反應氣的可行性。以焦爐煤氣為氣氛的熱解可以取得相當氫分壓下的脫硫效果,焦爐煤氣中的甲烷等組分的對脫硫幫助不大。齊永琴等發現當向惰性載氣中添加0.6%的氧氣時,在650℃時,義馬煤的熱解脫硫率可達72.9%,且半焦收率變化不大,表明在惰性氣氛中配入少量氧,可大大提高全硫脫除率。徐龍等在載氣中添加了某些含氧有機物(如乙醇、丙酮等),發現這些有機物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脫硫率而不降低半焦收率,作者認為很可能是由于有機物中的氧選擇性地弱化了C-S鍵,或選擇性地減少了已分解的硫與焦的反應機會。
熱解前對煤適當的預處理能有效地提高煤的脫硫率。Palmer等的預處理方法是熱解前對煤進行過氧乙酸選擇性氧化??疾炝祟A處理條件和熱解條件對某煤種熱解脫硫效果的影響,發現脫硫率與未處理的煤相比有大大提高,在合適的情況下,脫硫率可達95%。等從煤中不同形態硫在熱解過程中轉化特性和煤的熱解機理出發,研究了氣體預處理對煤熱解脫硫的影響,結果發現,同直接在650℃下加氫熱解相比,充州煤在300℃下氫氣預處理后,脫硫率增加3.4%,達到65.7%;而大同煤在350℃下氫氣預處理后脫硫率增加了25.1%,達到78.5%。在300℃二氧化碳預處理后,大同煤的脫硫率較直接加氫熱解提高了1.52%,達到68.6%。
3 結束語
總之,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開展潔凈煤技術研究,實現煤的清潔高效利用,對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德軍,陳平.快速熱解在高硫煤燃燒前脫硫中的應用可行性研究[J].煤炭轉化,1999(03).
[2]徐龍,楊建麗,李允梅,等.兗州煤熱解預脫硫行為(Ⅰ)熱解過程中硫的遷移[J].化工學報,2003(10).
[3]閆金定,崔洪,楊建麗,等.熱重質譜聯用研究兗州煤的熱解行為[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03).
[4]齊永琴,李文,陳皓侃,等.義馬煤的流化床熱解脫硫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02).
[5]王光輝,梁玉河.高硫煤與焦爐凈煤氣共熱解脫硫的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1).
[6]朱子彬,朱宏斌,吳勇強,等.煙煤快速加氫熱解的研究Ⅴ.煤和半焦中有機硫化學形態剖析[J].燃料化學學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