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學影像科質量控制標準
時間:2023-06-27 15:55: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影像科質量控制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者:蘇漢新 馬少群 劉培成
我院醫學影像科于2005年9月創建了小型PACS系統,經過近6年的應用,對科室的目標管理、質量控制、學科發展、臨床教學、人員培訓等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現結合使用該系統的體驗,探討醫學影像科開發小型PACS系統的設計和應用價值。
材料與方法
1、硬件配置
(1)X線機:日本島津XHD-150型、日本島津MUX-100G、德國西門子MOBILETT II、匈牙利NEODIAG-NOMAX等;
(2) CT機:美國GE BSD Elite Select 16排螺旋CT診斷系統、德國西門子Somatom AR.C 全身CT機;
(3) CR系統:美國柯達850系統;
(4) 骨密度儀:美國RA OsteoGram;
(5) 激光相機:美國Kodak DryView 8900、5800各一臺;
(6) 服務器:Dell .Jc XP Pro SimpChn 082;
(7) 醫學影像工作站:4套。每套包含:計算機1部、2個專業液晶顯示器(一個用于圖像顯示,一個用于書寫診斷報告)和一個激光打印機。
2、軟件配置
(1) 操作系統:Windows XP Professional;
(2) 開發軟件:川大職能軟件公司研發的Esaywork;
3、PACS系統組成結構
我院創建的是局部開放式PACS,僅是服務于醫學影像科的局域網。其設計、布局主要根據科室具體工作實際、現有設備配置來定。主干網為以DICOM 3.0為接口的24口網絡交換機連接各個信息點,直接連接到CT機、CR系統、骨密度儀、激光相機、服務器、及4套醫學影像工作站上,實現影像信息共享。
4、硬件拓展
醫院發展后,如果再引進DSA、MRI等大型現代影像設備,該系統也備有預留接口和相應鏈接軟件,以實現大影像的綜合兼容目標。
結果
我院PACS系統創建后,普通X線檢查、CT、骨密度測定等醫學影像工作可在PACS下一一展開。各類設備的圖像進行采集、儲存、傳輸、顯示,都是嚴格遵循醫學影像數字影像通訊DICOM 3.0標準進行的,從而保證各類信息傳遞的順利暢通。
圖像的調取是通過各個工作站與服務器之間進行,各個工作站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干擾,但彼此間圖像資料、診斷信息則是共享的。影像科醫師能在各自的工作站上進行閱片分析、圖像比較、影像診斷、報告書寫、文字處理、信息查詢及膠片打印等系列工作。
圖像的儲存可以CD、DVD及硬盤等介質形式選擇性的進行,以達到保存目的,以便多年以后提取、查閱。
通過這幾年的使用,該系統運行穩定,故障率低,體現了設計理念中的系統結構簡單、性能穩定、操作方便、設置靈活及可擴性強等特點,為今后建立全院性信息管理系統(HIS)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討論
PACS是基于數字成像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旨在全面解決圖像的獲取、存檔、傳輸、顯示及處理的綜合系統。PACS系統可將各類醫學影像設備產生的醫學圖像以數字的形式存放在圖像庫中,用計算機實現圖像的存取。建立PACS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影像資源的信息化、共享化,使醫務人員能夠方便、完整地獲取影像資料,并利用這些資源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應用PACS的優點:
(1)操作簡單、方便,獲取圖像快捷,工作效率高;
(2)圖像處理功能強大,病變顯示變得容易,減少疾病漏診率;
(3)利于圖像調閱及查詢,可進行影像資料的長期保存;
(4)實現圖像傳輸,利于教學、科研及遠程會診,達到資源共享;
(5)利于科室管理、質量控制,使醫學影像科工作流程科學、合理、簡潔;
使用PACS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防止計算機病毒侵襲:表現使在用U盤等介質進行拷貝圖像;
(2)計算機自身運行不穩定,造成死機,影響工作;
1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抓好落實
要提高超聲診斷質量, 必須做好規范化建設, 建章立制。嚴格執行國家《執業醫師法》、《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應用管理暫行辦法》、《醫療技術操作常規》等法律法規, 持證上崗。設立完備的醫療設備管理制度、監督機制、故障應急預案、維修檔案等質量管理制度, 使影像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學化有章可循。對各項檢查以《超聲技術操作規范》為指導, 規范操作規程, 對操作步驟、方法、程序、結果、圖片質量、報告書寫規范等檢查設立績效考評機制, 有效進行質量控制, 量化管理, 科學地統計、規范各臟器及常見疾病的檢查范圍。
2 學科基礎建設, 人才是關鍵
2. 1 無論超聲設備如何發展, 科室的持續發展, 取決于高素質的專業團隊及合理的梯隊建設。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 人才的成長是一個晚成熟期。必須分析科室人員的構成及其優勢, 做好職業規劃及培養方向。從事超聲醫學工作的人員來源于臨床醫學及醫學影像專業, 專業的不同, 知識結構會存有差異, 臨床醫學畢業生臨床知識相對豐富, 但影像理論基礎原理欠缺, 而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影像專業理論知識較為熟悉, 但臨床知識存在不足。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專業有其不同的專業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優勢。針對不同的人員采取不同的要求, 對醫學影像專業畢業生, 強調臨床技能的學習;鼓勵參加醫院臨床知識學術講座, 增加臨床知識。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 強調超聲基礎理論知識及其他影像專業知識的學習, 打牢基礎。活躍的學習氛圍, 形成專業互補, 強化了綜合素質提高。
2. 2 加強在職培訓, 全面開展醫學繼續教育, 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提高專業技術。①打牢基礎是關鍵, 對新入職影像專業畢業人員, 采取崗前臨床科室輪轉 , 學習臨床知識, 拓寬視野, 建立臨床思維方式, 了解臨床不同專業超聲檢查的目的所在, 了解本院臨床科室發展水平及開展的新技術;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 在了解超聲專業的基礎理論、超聲解剖、儀器操作檢查方法后, 采取到其他影像專業短期輪訓, 了解其他影像專業特點, 診斷優勢, 建立大影像概念, 充實和拓展思維模式。在強調理論培訓的同時 , 突出實際操作能力的規范與提高, 要求大家勤于實踐, 規范操作并不斷熟練。②適時選派工作作風扎實, 安心本職工作, 有上進心的技術骨干到技術力量雄厚的大醫院進修, 進行系統的規范化訓練, 并根據個人的專業特長及科室專業的發展需要, 選派參加不同的專題學習班或提高班, 將讓個人的成長與科室的發展前景結合, 激勵其發揮更大的工作、學習熱情, 使科室人員“人人有專業, 人人有特長”, 既避免了內耗, 又提高了科室整體技術力量。③加強對外學術交流, 鼓勵在職人員進行工作經驗的總結, 撰寫論文。撰寫論文的過程也是對一個疾病深入學習的過程。中級以上職稱的工作人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全軍或全國專業學術會議, 讓大家及時了解本專業的最新動態、發展方向, 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知識, 開闊視野。④聘請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指導工作, 舉行專題講座等。以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 提高技術水平。
3 強化隨訪工作
超聲診斷的正確性必須通過隨訪臨床的最終診斷來印證。通過隨訪, 進行回顧分析, 總結經驗教訓, 提高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平時將個人隨機隨訪與科室集體隨訪納入常規工作, 統籌安排, 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剖野才艑H恕iT時間, 下病區或病案室, 針對不同的臨床科室、某個病種等進行統一的隨訪, 并統計分析隨訪結果,根據超聲診斷陽性符合率指導科室的下一步工作;個人隨訪隨機性比較大,尤其是個案,只有共享才能共同認識該疾病, 所以隨訪結果的回報交流, 共同提高尤為重要。完善的隨訪制度納入科室質量控制體系,每月進行隨訪工作的檢查與考核,才能確保隨訪順利實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隨訪結果分析超聲檢查的符合率, 評價超聲檢查質量。如果超聲診斷與病理或手術結果相符, 則總結經驗,加深印象, 增強信心。如超聲診斷與臨床不符, 則分析誤診原因, 提高鑒別診斷水平。
4 規范化留圖
超聲檢查中普遍存在存圖的隨意性, 尤其患者較多時。為了提高超聲質量, 必須規范化存圖, 與診斷有關的陽性或陰性切面, 應做圖像儲存, 記錄并存檔。圖像質量要清晰, 掌握儀器各項物理參數的調節, 熟悉已設置的不同臟器專用軟件, 根據個人習慣及患者條件, 調節圖像在最佳狀態。在眼球或產科檢查時, 嚴格按照規定的安全聲功率輸出。對于異常圖像保留相互正交的兩個切面, 杜絕了以往隨意性存圖檢查中因漏查器官結構而造成的漏診, 對異常的動態變化和前后對照分析提供了直觀的圖像資料, 同時為處理醫療糾紛提供證據, 規范化存圖使規范化檢查真正落到了實處, 規范化存圖成為超聲檢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5 規范書寫報告
超聲檢查報告書寫質量體現了檢診水平。報告單作為一次檢查的結論, 必須將實際情況用圖文的形式報告給臨床和患者。一般項目要齊全, 真實, 必須實名制。必要時, 加填儀器型號、探頭類型與頻率, 檢查方法與途徑(如:經直腸法)。描述檢查內容時術語應科學化、標準化, 文字簡練, 描述全面、客觀, 嚴禁加入任何主觀判斷, 既不武斷地以圖像診斷疾病, 也不要過于隨附臨床資料, 杜絕先入為主, 先有結論再有圖像描述的思維模式。超聲提示或診斷明確提示物理學診斷, 除十分明確的病例外, 不做病理學診斷, 可以提示數種需鑒別的診斷。
6 樹立服務意識
超聲檢查主要是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客觀依據, 要樹立為臨床服務的理念, 多與臨床醫生溝通才能避免主觀臆斷, 其實與臨床醫生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習臨床知識的過程, 只有結合臨床才能開展新技術、新業務, 才能謀求正確答案, 達到為患者負責的目的。
常言道:一副圖畫勝過千言萬語。這從側面說明了影像表達的豐富和形象性。醫學影像作為重要的醫學診斷依據,在電子病歷(EMR)中的重要性日漸突出。隨著電子病歷系統應用的逐漸深入,怎樣在電子病歷系統中集成PACS影像成為醫院和廠家都關注的話題。
按照通行的理解,電子病歷應集成病人的全部信息,包括HIS提供的病人基本信息以及CIS各系統提供的數字、文字、圖形、影像、聲音等多媒體信息和統計分析結果。所有這些集成的信息,獲得授權的用戶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調閱共享。在實際的實施項目中,影像數據與EMR的集成仍然面臨很多難點。
PACS與EMR集成的技術難點
首先是影像數據規模的問題。醫學影像數據的規模很大,如果完全在EMR系統中再保存一份拷貝,會給EMR的存儲管理帶來巨大的壓力,也會造成存儲的冗余和浪費;
另一方面是影像數據一致性的問題。海量醫學影像數據加上復雜的數字化閱片技術,使得各級用戶對影像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樣保證數字化影像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有一致的顯示,是保證影像信息準確性的重要前提。
利用WADO實現EMR對影像的瀏覽
眾所周知,DICOM是醫學影像的國際標準,實際上DICOM是一系列與醫學影像傳輸、顯示與交換有關的標準族。其中一項名為“DICOM持續對象的Web訪問”(Web Access to DICOM Persistent Object,簡稱WADO)的技術,為在EMR或者其他系統中嵌入DICOM影像范圍提供了較好的支持。
WADO是基于標準的HTTP協議,使用HTTP GET方法。這使得WADO實現不依賴于特定的WEB服務器,支持HTTP 1.1的服務器就可以了。WADO提供了一種給予WEB網址(URL)來訪問DICOM對象的方法,一個典型的WADO訪問如下所示:
WADO的訪問參數選項很多,主要可分類如表1 所示。
從表1中的參數可以看到,WADO不僅僅提供了DICOM影像對象的定位策略,還能夠對影像傳輸、質量控制和顯示設置予以明確。正常情況下,既定的WADO URL,返回來的結果是一致的,WADO作為DICOM標準中的子集,能夠保證不同PACS系統間兼容的訪問接口,這也為其他系統(包括EMR)集成PACS影像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WADO技術的支持下,在EMR中集成PACS影像變得相對簡單。PACS系統的對象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影像對象,而應該是在PACS閱片診斷模塊中集成WADO功能:影像科醫生選擇需要的影像區域,系統自動將各種參數生成,打包成一個WADO URL。EMR系統保存的是WADO URL,而不是體積龐大的影像本身。為了保證影像結果的可靠性,還可以將校驗值同樣保存起來(如 MD5值),訪問的時候進行對比校驗。如果不一致,則需要高一級管理員的介入。
在EMR中使用WADO來訪問影像,不再需要額外的DICOM瀏覽器,直接看到是與影像科一致的影像結果。從效果上看,EMR中仿佛存放著診斷影像的快捷方式,一點即可訪問到需要的影像部分。這種能夠保證一致性的按需訪問策略,是EMR中集成PACS影像的上佳選擇。
WADO技術局限性的解決方案
WADO技術的局限性在于它難以實現良好的交互。對任何一點影像的調節(如區域的擴大,窗寬窗位的改變等)都等于生成新的WADO URL,PACS服務器重新進行計算和傳輸。如果需要在EMR中向醫生提供影像二次處理的功能,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處理帶來的網絡帶寬壓力:每一次參數的變化,都意味著一張新的圖片在網絡上傳輸。
要緩解帶寬的壓力,最直接的考慮是引入有損壓縮。怎樣在有損壓縮的前提下保證影像質量,加拿大有一項研究成果很有借鑒意義。這項研究在Sunnybrook醫院進行,有9個省份的100名放射科醫生參與,使用的PACS系統基本涵蓋了業界主流的DICOM閱片軟件。通過對有損壓縮的醫學圖像綜合使用客觀測量和主觀對比評價,并考慮了不同科室需求,該研究給出了表2的壓縮比建議。
【關鍵詞】 醫學影像學 學科建設 繼續醫學教育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一項綜合性、長遠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學術水平和整體水平的根本和基礎。學科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實現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與醫學重點學科建設的同步發展,是專業建設、創新教育模式在學科建設中的特色所在,實現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三者的有機結合與循環互動,才能推動醫學重點學科的可持續發展[1]。
世界名牌大學的辦學理念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其主要內容之一,如哈佛大學教育理念包含有:“學校致力于創造培養學生自我依靠和終身學習習慣的平臺”。劍橋大學的辦學理念也含有“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醫學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適應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為技術人員從業后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終身教育制度[3]。
1 醫學影像學現狀與發展趨勢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放射學發展為診斷和治療兼備的醫學影像學,包括普通X線診斷學、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X線計算機成像(computer radiography, CR)、數字X線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超聲學、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以及兩種影像技術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檢查獲得多種影像信息的成像技術和介入影像學,包括介入放射學和介入超聲學等。傳統X線攝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斷更新換代,如螺旋CT(SCT)、多層CT,現已發展到128層CT等。MRI發展趨向于高場強、實時成像、功能MRI(fMRI)、顯微結構成像、波譜分析(MRS)以及同質同性抑制技術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顯提高,灌注、彌散、仿真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超聲向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和介入超聲學發展。核醫學主流發展方向是分子核醫學。
影像學診斷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分子/基因成像過渡,出現了分子影像學和功能影像學。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診斷模式由膠片采集圖像和閱讀逐步向數字采像和電子傳輸方向發展。信息科學的進展,促進了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發展,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將成為可能[4]。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和臨床應用,介入治療及其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的融合發展改變了影像學實踐和服務方式,影像診治手段日益先進,影像診治水平明顯提高,使醫學影像學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創建于1935年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科技的進步,緊跟學科發展,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創建了醫學影像學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學科建設、醫學領軍人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和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等措施,將“醫學影像學與介入放射學”學科建設為江蘇省135工程醫學重點學科(2001年),放射科建設為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2002年),“醫學影像學科”獲準為江蘇省醫學影像學科質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創建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6年)。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創建于1990年,當年開始培養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經采用特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課件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名師培養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現已創建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2006年)和江蘇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獲準成為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本專業1984年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成為江蘇省唯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
2 醫學繼續教育的范疇與其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醫學影像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和新理論不斷涌現,醫學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社會對從醫人員的知識結構和醫療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從醫學院校教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醫學工作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人才培養和學科隊伍建設是關鍵。為了使醫學影像學專業醫技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跟上醫學科學發展腳步,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5],我們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借鑒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結合國情讓全體教師和職工樹立終身教育、自主學習的理念,即“活到老、學到老”。其特點決定了在高校從事教學、醫療和科研的教師和職工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我,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提高的一種方式。
(2) 配合繼續教育學院進行脫產、非脫產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醫護人員與全國成人教育考生。
(3) 配合研究生院進行在職職工研究生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職工與江蘇省乃至全國考生。
(4) 與國外著名大學、學術團體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2~3次,對象涉及本院相關醫護人員和研究生、本科生。
(5) 學科學術地位決定了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申報和開展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就要求本學科及學術水平在本專業領域中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領先地位,這樣才能吸引眾多的醫技人員來院學習或進修。我們利用“中華醫學會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基地,每年認真組織申報并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次以上,對象涉及本院醫技人員和全國需要參加培訓的各層次醫技人員。在實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申報和開展是學科學術地位和水平的具體體現,也是展示推廣學科成果、宣傳自我、擴大影響、構建學科品牌的優勢,同時也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水平的主要體現,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轉貼于
(6) 常年接受國內各單位進修生來院學習、工作,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和職工到國內外著名大學或醫院進行短期進修、考察或進一步深造。
(7) 切實加強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和年輕醫師五年住院醫師輪轉培訓制度??剖颐吭陆M織一次青年醫師讀書報告會,以督促年輕人好學、向上。
(8) 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學術論文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國際性和中華醫學會組織的高質量學術年會或專題學術會議以及省市年會,并制定了《參加學術會議及差旅費使用的規定和的獎勵辦法》。凡在放射學全國年會上進行大會發言的論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會進行專題講座或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者,科室承擔參加會議的所有費用,包括差旅費、住宿費、會務費和資料費。每年根據北京大學版“醫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錄內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及SCI上所發表的論文,在單位獎勵的基礎上,科室根據影響因子再進行不同幅度的獎勵,以此鼓勵教師、職工多撰寫、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教學質量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規模決定著學科和專業的發展規模,人才結構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層次,人才梯隊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后勁,故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學科、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學科建設中,師資隊伍是前提,學科帶頭人是核心,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6]。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重點攻關項目,既是學科水平的體現,又是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同時也是人才培養、梯隊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確立學術地位的基礎[7]。
堅持推進科技創新與培養、聚集創新人才相結合,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建設科技創新團隊相結合。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將人才資源作為提高學科自主創新能力的最大優勢,形成科技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密切結合、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多年來,我們本著“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并采取主動培養、積極引進、大膽使用、熱情關懷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質好,學科力量雄厚,學術造詣較深,結構合理,集教學、科研和醫療為一體的專業隊伍。教師隊伍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發展趨勢好,形成了具有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科技創新團隊。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醫師18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博士10人,碩士22人。近5年在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際合作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20項。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技成果獎14項;發表科研論文25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中華級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6部,衛生部視聽教材2部。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一貫注重于教學改革的研究,近5年來,主持教學改革課題14項,獲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面向21世紀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和《創建特色專業,培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分別于2001年和2005年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
2001年以來,學校為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建設投資60余萬。國家教育部985工程 Ⅰ期撥款400萬用于我校“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985工程 Ⅱ期撥款800萬用于我?!胺肿佑跋衽c功能影像”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充足的經費保證對醫學影像學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發展以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重點學科建設帶動特色專業建設,專業建設促進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形成重點學科、特色專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相互支持和互相發展的良性循環互動態勢,使學科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蔣健敏.建立創新教育模式,加強重點學科建設[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4,17(4):216,235236.
[2]萬學紅,張肇達,李甘地,等.“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與在中國的實踐[J].醫學教育,2005,(2):1113.
[3]王憲,周衛紅,孫翠銀.對綜合性醫院繼續教育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6):2627.
[4]季仲友,倪系和.醫學影像學發展趨勢及醫學影像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J].醫學教育,2004,(2):1314.
[5]張京萍,張超.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六年實踐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06,20(34):13.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放射科主任
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影像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在以電子科技迅速發展為基礎的醫療信息科學突飛猛進的今天,影像科的信息系統建設越來越受到醫學信息從業人員的關注,可能需求巨大、商機無限。隨著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影像信息存儲和傳輸系統)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影像數字化、網絡化似乎正在趕超國際水平。但是,我國許多醫院的影像科實施PACS之后,在一線工作的影像科醫師仍然不斷抱怨許多的不方便,有的甚至仍然在采用膠片進行閱片診斷,無膠片化的影像科似乎遙遙無期?;颊咭矝]有感到從影像檢查到結果取得的時間有所縮短,影像科管理者仍然在依賴手工登記、統計患者數量和經濟信息。一方面在高歌猛進,另一方面具體的實踐似乎問題確實不少,信息從業者與影像科醫師之間,似乎存在一些隔靴抓癢的現象。在從事PACS/RIS建設多年之后,本人覺得現狀需要重新定位,對于RIS發展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理念和觀點,在此贅述和分享,期望對信息工程從業者和影像科醫師、影像科管理者有所幫助。
RIS現狀:崎嶇山路開跑車
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就是影像信息電腦軟件系統,是為影像科工作流程而設計的聯網管理軟件。RIS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隨計算機和網絡的誕生在國外出現。由于RIS在國外影像科普遍應用的時候,影像科的影像數字化問題尚未解決,而且圖像信息的容量較大,計算機還能力有限,導致最初RIS的概念基本只包括文字和數據的信息概念,不包括圖像的信息。主要的功能模塊,包括預約登記時間安排、檢查收費、分診、診斷報告書寫歸檔、二級審核、患者查詢、統計分析、報告打印及分發管理、主任管理等,后來陸續增加了資料維護、借片管理、庫存管理、決策支持、醫生排班管理、用戶權限管理、系統配置和故障記錄等等軟件模塊,基本涉及了影像科的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國對于RIS的認識,有滯后之嫌。
一是因為國外的影像科概念與國內差別較大,我們現在國內很多地區還在以設備為分隔基礎而形成了CT科、MRI科、放射科、超聲科等等格局。國外的影像學科,文字上一直都是Radiology,但是概念上涵蓋了普通X線放射、CT、MRI、介入、放射治療、核醫學等綜合性的大影像學科,兼具診斷和治療。醫師和技師的工作絕然分開。醫師分神經影像、胸部影像、腹部影像、乳腺影像等等許多亞學科。而且在具體的影像診斷工作中,都是采取口述錄音之后由秘書為其打字輸入成文的形式工作,醫師讀片之后,只需審簽診斷報告。因為國外醫師沒有職稱之分,所以沒有二級醫師審核報告之說。
二是由于目前我國醫療行業的廣覆蓋、低水平特點,醫院仍然基本在計劃經濟的框架下運轉,政府投入不足,又嚴格控制著醫療收費價格,各醫院都面臨經濟上的巨大困難和醫務人員繁重的臨床醫療負荷。這樣的現實情況給醫院運轉過程中的電腦網絡建設帶來了極大的經濟阻力。我國的醫院體制中,還有劃分臨床科室與輔助科室的說法,將影像科與實驗室檢驗科室同等對待,影像科醫師不被重視,與臨床內外婦兒各科室醫師相比低人一等。而且電子化的信息網絡管理,表面上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
因此,RIS的建設,在許多醫院都是非常滯后的,甚至醫院在PACS大潮之下,考慮引進PACS的時候,影像科根本就沒有RIS系統,造成一方面影像科醫生仍苦于手寫報告的繁重勞動負荷,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的PACS系統對日常工作流的改善幫助不大,不少影像科醫師認為PACS不好、沒有用。
我國PACS,以國外供應商居多,大多直接引用國外成熟產品到中國市場銷售,由于國外的RIS在PACS之前已經走過20年左右的歷史,為影像科日常服務的功能模塊已經非常成熟。后來的PACS加入,對于國外的影像科醫師而言,可謂是如虎添翼。但是,在中國,情況卻非國外業者想象所及。只有PACS而沒有RIS的良好配合,其實事倍功半,PACS投入巨大,就像在不斷堵車的崎嶇道路上開跑車,有勁使不上!
國內PACS在近10年中蓬勃發展的現狀,似乎完全淹沒了RIS建設的重要性。其實,國外RIS系統在臨床上的應用是在計算機問世開始就以網絡化信息系統的整體、便捷、共享的形式呈現在影像科醫師面前的。有了PACS之后,在RIS的基礎之上,順理成章地接納PACS的全面實施,共同為影像科臨床工作帶來翻天覆地的全數字化革命,助推影像科醫師的工作方式快速改變。
但是,國內PACS推廣之后的當今,許多概念上的問題、國內外就醫流程上的不相同的現實、電腦網絡化軟件的本地化配合等等問題都冒出來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PACS的臨床應用實效。所以我們要重新認識RIS的重要性。
1.RIS的功能和重要性大于PACS
RIS顧名思義就是影像科信息管理系統,其實PACS就是影像科信息的一部分,只不過PACS的體量很大,價值很大,以至于醫學信息從業人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加關注PACS。其實在電腦網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硬件已經不再是問題,PACS/RIS的真正價值在于軟件的功能。圖像信息容量很大的事實,逐漸被硬件的便捷、易得所克服。在這樣的背景下,RIS的功能逐漸需要我們重新認識。
2.RIS是影像科整體運行的框架,PACS只是其中一部分
RIS要承擔影像科就診流程管理和優化、診斷報告書寫、影像科工作量和經濟收入管理、工作人員管理、影像科醫療質量管理、影像科教學和科研的管理等等眾多的功能,其便捷化是值得不斷探究的課題。因此,RIS本身的功能需求,已經遠遠超過PACS的功能需求,在功能為主導的價值體現認知下,RIS將會越來越受到業界關注。
3.國內RIS發展不及PACS
國內的RIS還在幼稚狀態下緩慢前行,與國外的水平相差甚遠,需要我們快步推進。PACS在這幾年的發展,很多廠商將國外的PACS介紹到中國來之后,確實很快提高了中國的PACS水平,國內企業的PACS功能開發,也急起直追,水平不斷提高。但是,RIS由于電腦硬件要求低,注重功能開發,與醫療環境及影像科室發展水平關系密切,功能的需求個性化很強,都造成RIS的邊緣化。但是,影像科的實際運轉,一刻都離不開RIS,RIS必須回歸前沿,站在管理高度予以重視。
RIS質控:越細節,越精彩
1.RIS為影像科醫療質量控制和管理服務
RIS的功能,數不勝數,涵蓋影像科工作的方方面面,從預約登記、技師確認檢查技術、醫師書寫診斷報告、登記人員分發診斷報告和膠片等等流程的電子化管理,到教學、科研的軟件集中優化和提供便利,在到科室領導層的患者、醫者全面運行監管和決策參考,都需要強大的RIS功能配合。這些功能的實現,本身就是RIS質量的體現。但是,影像科還有重要的醫療質量和服務流程中的各環節質量監管問題,因此,影像科管理者特別需要將質控工作融入RIS,實現電腦化聯網的質量管理。
上海市放射診斷質量控制中心在2011年出版的質控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將科室質控管理的所有工作電子化、網絡化。具體來說,要將科室的所有規章制度、操作常規、管理規定在科室RIS網絡中每一臺電腦上可以查閱,質控小組成員每月的質控抽查結果也要聯網填寫和永久數據庫保存。對于攝片質量的評價,要實現雙盲的聯網抽查評片和統計評比。對于診斷質量,要求RIS聯網隨訪單填寫和電子化保存,將患者手術結果、病理最終診斷,連同患者癥狀、體征、主要輔助檢查及影像學診斷結果,都通過聯網的系統進行電子化自動填寫和結果統計,實現對醫師診斷質量的統計考核。通過這些電子化的質控措施,實現質量監控和客觀評價,對于技師、醫師而言,都是很好的鞭策作用,對于管理者,是強有力的管理手段。
RIS之于患者、登記人員、技師、醫師和科室管理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軟件設計中充分考慮了這些具體工作人員的需求,為他們的具體工作帶來便利,工作效率就會提高,質量就會提升,大家就會樂意去使用,樂意去推廣,RIS就與影像科醫務工作者分不開了。
2.RIS本身的質量控制
數年以來RIS的功能開發、進展緩慢。這里有影像科管理者投入精力的不足,也有電腦軟件從業者不能很好理解RIS與PACS關系的因素。廠家注重推銷,不注重與普通放射科技師、醫師的溝通。影像科主任在繁忙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中,難以抽時間研究軟件需求。加上PACS在宣傳、招投標、市場分量等方面的優勢,RIS基本屬于輔助的配角,RIS的功能和質量監管基本空白。
但是,上海市放射質量控制中心,早在2006年上海市衛生局的“醫聯工程”啟動之時,就參與到PACS/RIS的臨床應用質量監管。本人所在醫院有幸成為首批試點的四家醫院之一,本人也有幸成為PACS/RIS質量控制標準的起草組織者和制定者,經過努力的學習和走訪,也是因為本人從2005年開始從第一線的臨床放射學醫師,走向綜合性醫院影像科主任的角色,從而有了第一線的功能需求匯總和獲得了第一手的功能實施經驗。在2009年推出第一版正式的上海市PACS/RIS系統建設臨床應用質量控制標準和功能評分細則,全面整合了PACS與RIS的功能,大家共識是放射技師醫師只管功能有無和功能好差,不管軟件實現的途徑,從根本上引導和統一了RIS的質量評價體系。
上海市PACS/RIS系統臨床應用質量控制標準試督查2年之后,在2011年隨著新的《上海市放射診斷質控手冊》推出之時,公開出版了相關的內容,引導和督促上海市的PACS/RIS許多軟件功能的推廣、認知和實現,給放射科醫師、技師及管理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上海市隨后的PACS/RIS普及過程中,參與招投標的軟件公司都在參照該標準進行軟件功能完善和開發,大大促進了PACS/RIS的功能完善和水平提高。
RIS前景:重視功能建設
1.RIS與PACS整合
PACS誕生在RIS之后,當前在醫學影像全面數字化之后,需要RIS與PACS的全面整合。國外在推廣PACS之時,經常面臨原有RIS運轉多年的局面,所以經常出現PACS和RIS分別屬于不同供應商產品的狀態。也是因為國外醫院經常是原有RIS功能齊全,迫使PACS廠商注重PACS對于圖像調閱、測量、后處理功能的開發。國內則不同,PACS和RIS基本同步發展,這其實是很好的有利條件,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地整合RIS和PACS,因為這兩個軟件其實都是為影像科工作人員服務,都為患者的檢查和診斷服務,理所應當要整合在一起。但國內一些PACS廠商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開發PACS時候不注重RIS的開發,嚴重影響到了PACS在臨床應用中的推廣普及。只有將RIS和PACS完全整合,才能給實際軟件應用者帶來使用的愉悅,才能讓管理者體會電腦網絡化的便捷,才能提高影像科臨床工作的效率。
2.影像相關科室全面聯網
國內PACS/RIS需要與國外接軌,但現實是國內的影像學科處于條塊分割的狀態,國內從一開始就是CT室、MRI室、超聲科獨立成科的建制,彼此之間互不關心,知識被分隔,這種分隔可能醫院領導在管理上有些便捷處,但給學科發展和診斷質量的提高帶來了障礙,更為統一聯網的信息管理造成困難。事實上,信息科學的發展,主要在于信息能夠共享的內在動力,在不能共享的環境下,信息儲存起來最終肯定會變成垃圾。信息的第一特征是共享,第二特征是利用,第三特征是可以整合、挖掘、分析和更高層級的利用。如果患者檢查CT之后,在做MRI時能夠看到CT的結果,MRI醫師就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解決CT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對于患者將十分有利,作為管理者,如果全面掌握CT、MRI的要運行情況,就可以統一規劃、統籌資源。
RIS信息聯網最重要的功能作用在于為臨床醫師解決實際問題,影像科室的影像資料如果第一時間可以被臨床接診醫師調閱,就會充分發揮聯網的優勢,在急診、手術、門診等醫生就不必等待影像科的膠片和報告打印。而且,影像科的醫師也可以按照疾病來重新分組工作,象國外那樣組成胸部影像醫師組、腹部影像醫師組、神經影像醫師組等,在良好的RIS功能軟件配合下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只有將學問做細,才能實現學業有專攻的深入研究業態。在進一步將超聲、內鏡、病理等與影像相關的學科整合一起的時候,RIS就像互聯網給用戶帶來巨大便捷的原理一樣,給影像相關的學科帶來巨大的便利,大RIS的概念推廣將產生強大的質量效益。
3.RIS服務于影像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
PACS只管圖像,RIS才是系統的、全面的軟件綜合體。RIS功能的好差直接影響患者就診過程,也影響技師、醫師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比如說,如果工程師提供給登記人員一個輸入患者性別的空格,此時可以輸入拼音然后選擇男或女的文字。但是,如果工程師改進輸入方式,先將缺損值設定為女,遇到男患者改為男,那就可以節約登記室工作人員一半的工作量!同樣,如果將worklist功能實現與設備的對接,患者登記之后,技師點擊患者信息之后直接將登記信息傳入設備,技師就可以減少在設備上輸入患者姓名、號碼等等信息的時間,甚至可以將登記的檢查部位與設備匹配,設備可能在接到患者基本信息之時就主動預設好了攝片條件。本人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很早就實施了檢查部位與收費價格的電腦配對工作,取消了患者在付費之前先到放射科批價的環節,也在上海市最早啟用患者憑就診磁卡自助取診斷報告的軟件功能,在2007年開始,在自助膠片打印和診斷報告打印的設備誕生之時,徹底改變放射科窗口服務的時間限制,患者可以24小時隨時來放射科取檢查結果(膠片和診斷報告)。這些都是RIS功能改進給患者就醫流程帶來的改善。
RIS還應該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發揮作用。教學片庫的建設、教學幻燈PPT共享、典型征象病例庫、隨訪病理確診病例庫等等,都可以借助RIS達到有效利用和不斷積累的效果,也為臨床科研打下良好的資料積累的基礎。醫師為了開展某種疾病的影像學研究,在RIS中搜尋某個病種,都應該成為RIS的基礎功能配置,只有這樣,才能使RIS達到為臨床影像學醫師服務的效果。
現狀
只有PACS而沒有RIS的良好配合,就像在不斷堵車的崎嶇道路上開跑車,有勁使不上!
(赤峰市醫院 中控室,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赤峰市醫院作為內蒙古東南部中心城市唯一一家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急救為一體的三級甲等醫院,承擔著赤峰市十二個旗縣區460多萬人口的醫療診治工作.因此建立PACS系統勢在必行,我院分別建立了醫院信息系統(HIS)以及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在臨床中將二者進行整合應用,實現兩者共享數據,極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診治水平.由于不同規模、級別的醫院,對PACS系統的建設要求也不盡相同,其建設步驟和側重點也存在差別,本文僅就赤峰市醫院PACS系統建設情況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和認識.
關鍵詞 :PACS;醫院信息系統;應用
中圖分類號:R173.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034-02
1 PACS系統簡介及發展
1.1 PACS系統簡介
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的來臨,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建立PACS系統已經成為醫院發展的核心任務.PACS是英文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縮寫,全稱為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隨著醫學影像發展進入數字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繼而取代傳統意義上膠片格式,實現高效率、高性價比的現代醫學影像信息系統.主要用來解決醫學影像的采集、存儲、管理和高速傳輸、處理以及圖像的重現.在現代醫學中主要有以下四個功能:一是在診斷、報告、會診及遠程會診中觀察醫學圖像;二是根據需要將圖像信息傳輸到相應的服務器進行存儲,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傳輸到相關使用科室;三是利用局域網、廣域網等進行信息共享,實現高速傳輸及無膠片化管理;四是給PACS用戶提供一個集成信息系統.
1.2 PACS系統的發展
PACS系統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其研究領域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計算機資源處理大容量的數字圖像,這一時期PACS系統主要是將放射科的一些影像設備進行連接,以膠片的數字化為目標實現醫學影像傳輸、管理和顯示.由于顯示質量較差,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用軟拷貝代替膠片.很明顯PACS無法滿足醫學發展的需求.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急速發展,特別是PC機性能極大提高使PACS系統用戶終端的速度和功能加強了,顯示技術的發展和顯示質量的提高基本達到讀片要求,PACS的診斷價值開始得到臨床認可,在檢查登記、圖像獲取、圖像存儲、傳輸、診斷等過程中實現了與RIS溝通,提高了醫療診斷效率.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末到現在,PACS、RIS與HIS全面整合,PACS被用于遠程醫療的診斷,質量控制軟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新的顯示設備,減小了溫度、壽命對顯示器顯示效果的影響,PACS系統中引進臨床專用軟件,以利于輔助診斷和治療.無膠片化的進程促使人們開始研究PACS系統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問題.
2 我院PACS系統的建設情況
PACS系統的建設是一項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從小型到全院化的一個漫長過程,我院自2003年引進了PACS系統,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PACS系統建設首先是CT室、核磁室、放射科率先使用了PACS系統,為我院的信息化流程的建立樹立了規范化模板,對全院進行PACS系統通訊網絡的建設、網絡中心的建設以及各圖像使用科室之間提供可靠的通訊網絡服務.先后經歷了MedVison2.06,A5等版本,現已將醫院各種設備設施、應用業務軟件系統、數字化醫療設備,計算機網絡系統構成了一個多位一體的綜合系統.目前使用的PACS系統是我院與北京天健源達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合作并開發的PACS系統,由北京天健公司負責提供軟件開發,本院提供硬件設備、網絡設備及我院中控室提供基本的PACS系統日常維護.隨著醫院的飛速發展,影像設備和業務量都有了成倍的增長,原有的產品架構和功能,已不能很好的滿足院方的需求,所以于2012年年底升級到目前的RIS6.0+SYNAPSE3.21系統版本面向各臨床科室的影像系統的建立,系統覆蓋除上述影像科室又新增了介入科、功檢科、放療科和內窺鏡等科室,實現PACS系統與HIS系統的數據共享,極大的提高了診療質量.
我院影像科室的PACS系統包括以下醫療設備:美國GE公司生產的HDx-XT3.0T核磁共振、Light speed 64排VCT-XT,美國瓦里安公司生產的Clinac 21EX大型直線加速器、德國西門子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近期又新增的寶石能譜CT,德國西門子Artis Zee Ceiling全數字平板大型C臂血管造影機、美國GE公司的DR全數字X光機、美國柯達公司的CR放射線計算機成像儀等,為優質高效的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計算機網絡設備:PACS服務器2臺,磁盤陣列1臺(存儲容量為32T),用于影像科室調閱圖像、撰寫診斷報告、收集各種病例,以及醫學會診、教學,接收處理各醫療設備的影像數據信息,以及各影像科室診斷終端調閱病人病理信息資料的請求;存儲容量能保證醫院3至4年時間的影像數據,工作站瀏覽終端近400臺,用來查閱并獲取影像中心的所有在線圖像數據,包括病人基本信息、診斷報告、各影像設備圖像.服務器的操作系統為Windows 2003 server,網絡終端的操作系統均為Windows XP,數據庫軟件為Oracle.通過交換機接收醫學影像數據,并分門別類的把各影像設備之間的影像數據存儲在磁盤陣列上,可用于進行各種后期處理,并可撰寫規范化診斷報告、錄入病理結果并保存等.
3 對我院PACS系統的應用與發展的認識
我院PACS系統實現了以數字化的方式獲取、存儲、歸檔、傳輸、查閱和管理醫學設備的影像等相關資訊,實現了圖像的高保真和高速度的實時傳輸、各臨床科室的影像共享、查詢、檢索并實現了遠程會診.利用PACS系統為臨床相關科室提供及時準確的圖像及相關信息,實現無膠片管理的目的,從服務器回傳到影像設備并實現直接打印膠片,極大的節約了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來解決影像資料的管理工作.
隨著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投入使用,我院每年的數據呈現飛速上漲趨勢,現在每個工作日就會有16G--20G的數據量,如何將如此重要、龐大的影像數據安全地傳輸、存儲就會變得非常重要,為保證數據的安全,PACS系統的數據分別存儲在磁盤陣列與磁帶上,進行雙備份以便永久保存.利用磁盤陣列集中存放的在線數據有助于病人不同設備檢查的影像對比以及與歷史數據的對比,找出病情的演變情況或治療效果,提高了診斷水平.PACS系統在存儲圖像同時也將病人基本信息存入數據庫中,例如病人的姓名、性別、診斷報告、ID號、檢查部位、病理結果等信息,并能根據以上信息對病人進行分類、統計和檢索,使病例總結和研究更加簡便.以ID號作為病人檢查唯一標準杜絕了同名同姓病人的影像資料和相關資料混淆的可能,即輸入ID號便可輸出該病人的所有檢查影像資料.
CT室、核磁室、放射科等科室PACS系統的應用和完善,為即將進行的下一步PACS與HIS的更好配合使用和醫院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PACS系統在臨床上的應用其優點有:第一,圖像都采用數字化存儲,節省了大量用于存儲介質的資金,降低了醫院運行成本.第二,臨床科室能在電腦上查看病人圖像,查看病人其他檢查資料,有利于綜合診斷,提高診斷質量.第三,縮短病人診療時間.
到目前為止,PACS系統在我院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未來將在臨床科室發揮更重要的作用.2013年,我院將PACS系統應用到了遠程醫療中,包括遠程醫療會診和遠程醫學教育.通過數據、文字、語音和影像資料的遠距離傳輸,實現專家與病人、專家與本院醫療人員之間“面對面”會診,實現了提高醫學診斷水平、降低病人醫療花銷和節省時間的目的,滿足了廣大病人的治療需求,取得了重要突破.
PACS系統作為醫院的重要圖像管理系統,如何高效的進行高品質的圖像傳輸和檢索、存儲等技術是PACS系統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的研究關鍵.目前PACS采用的是
關鍵詞 匹配方法進行檢索,有時這種基于文本的檢索不一定滿足所有用戶或高級用戶,我們必須借助影像內容提取它的某些特征,并根據相似性匹配原則提取出相關內容和信息,以便滿足更高需求用戶的圖像資料,即基于內容的圖像檢索,這將對臨床、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發展都會有重要影響.
4 結束語
本文對赤峰市醫院的PACS系統應用做了簡單介紹,對PACS系統未來在醫院的發展做了下一步展望,相信PACS系統的進一步發展使用將在醫學影像和醫學科學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仁業,李得.PACS網絡的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0,12(1):18-19.
近年來,我國經濟雖然取得飛速發展,但人民群眾總體生活水平仍有待提高,加之受現有醫療衛生體制的影響,診療費用仍是患者選擇醫療服務時的重要參考因素。與其他影像檢查(CT、MRI等)相比,超聲診斷的損傷性小、電離輻射輕、性能價格比最優,得到大多數患者的青睞,在臨床疾病診療和預防保健工作中被廣泛使用。然而,由于價格相對低廉,程序相對簡便,使得超聲診斷過度醫療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與CT和MRI等技術有所不同,超聲影像診斷由人工控制檢查速度,即使儀器成像速度再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也仍由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決定n;準確無誤的診斷涉及到多方面的醫學知識,要求醫務人員對多學科信息綜合分析,從多角度集思廣益、開拓思路,得出正確結論。因此,超聲影像診斷對人員素質、人員數量的依賴性極大。為有效應對超聲科室不斷增大的工作量,除了添置和引進先進的超聲診斷設備外,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超聲診斷醫務人員已成為必然選擇和當務之急。
1.2新型超聲診療技術層出不窮,應用難度加大
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現代超聲診斷技術的難易度已出現明顯的二極化態勢。部分較為容易掌握的常規或傳統診療超聲技術由一般超聲技術人員完成。部分已經成熟或標準化的超聲脫機分析和圖像重建工作,如造影增強時相分析、三維重建等新工作,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技師完成?,F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型超聲診療技術與日俱進。部分技術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顯得比較繁瑣、復雜和耗時,但在疑難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將起到關鍵性作用,推動超聲醫學不斷向前發展。這對超聲影像專業人才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協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國超聲影像專業隊伍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超聲影像專業人員隊伍主要由近年來逐漸增多的高等院校醫科畢業生和早期培養的超聲影像技術人員組成,前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后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對傳統的超聲影像設備和診斷駕輕就熟。與國外醫師和技師互相配合不同,我國醫院單獨設立超聲科室,由醫師或技師獨自操作和診斷。這樣,病例采集與診斷之間銜接緊密,醫師可及時獲取信息,調整診斷思路,效率較高,短期內可完成大量工作。然而,超聲影像人員雖然熟悉操作和基本診斷,但對某一類疾病的了解不及臨床專業醫師。超聲科室的診斷性與技術性工作分工不突出,對超聲影像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知識和技能兼備的超聲影像人員仍較為缺乏。
2.1“學院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不足
衛生部《關于醫技人員出具相關檢查診斷報告的批復》規定“出具影像、病理、超聲、心電圖等診斷性報告的,必須是經執業注冊的執業醫師”,超聲診斷專業隊伍正在朝著純醫師化方向轉型。我國超聲專業醫師的培養,已形成了本科(臨床醫療/醫學影像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規范化教育體制。影像專業的本科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雖會有短期實習,但多數畢業生缺乏臨床操作經驗,且沒有執業醫師資格、大型醫療器械上崗證等資質證明,一般需要2年的培養周期才能完全勝任日常的臨床工作。而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學制一般為3年,培養計劃大多是一年的基礎課程學習加2年的專業臨床學習,在此期間還需開展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完成畢業論文。在較有限的時間內,碩士研究生同時面臨著繼續深造、從事科研和就業的壓力。大部分碩士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實驗、以及上,畢業后無法在實際崗位上看病問診,對疾病的認識多止于書本之上。這樣的教育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科研能力,但遠不能保證其臨床水平。
2.2部分在職人員知識基礎較為薄弱
目前在崗的經驗豐富的超聲影像醫務人員大多并未接受過專業相關的高等教育。這部分人員具有大量實踐操作經驗,在“學院型”超聲診斷人才初入崗位之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扶持作用,但就全國范圍來說,其學歷構成水平仍以??茷橹鳌km然部分人員在工作中接受了更高水平的進修、函授教育,因在崗學習時間有限、系統性不強,部分醫院或醫務人員自身甚至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而敷衍了事,難以彌補其較為薄弱的綜合素質。如今很多大型醫院引進了先進的影像設備,由于操作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原因,許多檢查功能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甚至閑置;據有關資料顯示,高尖端的設備只發揮50%的效能,有些甚至不能達到50%嘲。
3超聲影像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3.1豐富教學形式,重視實踐能力培養
超聲影像涉及多門學科,知識量大,理論教學較為單調,學生易產生倦怠感。臨床知識豐富、專業理論扎實的教師在超聲影像人才培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采用互動式講座、PBL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確保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同時,可定期開展與住院醫師的交流活動,尤其是各??漆t師的定期講座將極大豐富超聲影像專業學生的臨床見聞,各醫學院校應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建立和維護與醫療機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為本科生提供校外實踐平臺,通過醫院內的觀摩、考察、討論以及實際操作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與優秀校友和資深醫師之間的聯系,建立和完善校外導師制;根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就業意向,實施階段性的院內實習,合理安排醫院見習時間,要求掌握各種型號超聲儀器的操作和特點,掌握常見多發疾病的超聲診療技術,熟悉各種檢查方法及先進的超聲診療技術,同時協助醫院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并完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