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6 16:08: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理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實施風險管理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為觀察組,風險管理前的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為對照組,對兩組護理的滿意度、護理不良事件進行調查。
1.2方法
在新病人入院時,對存在發生各種危險因素的高?;颊?,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實行全員護理風險管理,通過討論會形式分析骨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探討相應對策并落實到實際護理執行中。
2結果
風險管理實施后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94.8±2.3)分,與風險管理實施前(80.5±3.1)相比,有了顯著提高(P<0.0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在風險管理實施前,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為6.4%,而在風險管理實施后,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概率降至0.2%,有了明顯改善(P<0.0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3.1骨科護理的風險因素
3.1.1護理相關規章制度落實較差
護理的相關規章制度是護理人員工作的重要依據,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要求開展護理工作是保障護理質量的基礎。但是,實際工作當中,有許多護理人員缺乏“慎獨”精神,對于規章制度的重視性不夠,出于工作效率、自身心態等各方面原因,并沒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所要求的流程,在護理工作中存在違規操作現象,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監督力度的不足,都會導致護理風險發生。
3.1.2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較低
骨科患者的護理對于護士的專業知識水平有著較高要求,尤其是骨科患者屬于復合傷、多發傷等創傷的,其病情較為復雜、病情發展快,如果不能準確處理,就會給患者的康復造成不良影響。在實踐當中,由于部分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較低,對患者病情掌握不夠,不能通過觀察發現患者病情可能發生的病癥,缺乏評判性思維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導致患者病情治療被延誤,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3.1.3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的缺乏
首先,在許多護理人員觀念當中,認為安全是領導的事情,對護理安全的重視不夠,沒有正確的安全意識,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難以及時發現存在的隱患和問題,使護理風險因素不斷累積,最終引起安全事故,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其次,許多護理人員沒有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于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深入了解,在護理工作當中只重視臨床治療,而忽視了書面記錄,在發生醫療糾紛事件時,拿不出準確的證據來保護自己。
3.1.4護士人員數量編制嚴重不足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許多醫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味降低運行成本,導致醫院骨科的護理人員配置嚴重不足,人員數量與骨科護理工作的實際需求存在著較大缺口,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加上床位的缺少,都給骨科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了妨礙,增加了護理風險發生的概率。
3.1.5醫院環境與設施方面問題
良好的環境和先進的設備是骨科護理良好進行的重要保證,在一些醫院當中,環境建設存在著一定不足,比如走廊或廁所等區域光線過暗,沒有設置應急燈等,給患者的活動帶來風險;而在治療設施上,有些醫院設施并不齊全,對于儀器、設施的維護和檢修不到位,藥物沒有及時補足,這些也會給骨科護理帶來風險。
3.1.6交流溝通技巧的缺乏
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途徑,也是護士的重要工作方式,但是許多護理人員對于交流溝通技巧掌握不足,與患者的溝通較為困難,對于患者的問題沒有耐心、細心的解答,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存在敷衍、煩躁等現象,引起患者的不滿,進而導致護患關系緊張,為醫患糾紛的發生埋下隱患。
3.1.7患者自身因素
首先,患者對護理服務缺乏準確認知,許多為患者制定的個性化、人性化護理方法和技術在患者認知中是醫院為了賺錢而提出的,導致患者出現拒絕接受新護理方法和技術的現象。其次,部分骨科患者由于住院時間長、病情嚴重等因素,在情緒上容易出現郁悶、煩躁等現象,影響了與護理人員的交流和配合,增加骨科護理的風險。
3.2骨科護理風險管理方法
3.2.1加強對護士的專業培訓
護理專業素養是骨科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醫院方面應該加強對護士的專業培訓,通過開展各類學習班和培訓課來提高護士對專業技能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加強對新技術、新知識的了解。同時,還要通過模擬訓練來增加護士的護理實踐經驗,并通過訓練來發現護士自身存在的不足以進行改正,提高護士防風險意識和專業素養,有效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
3.2.2提高護士安全和法律意識
首先,對護士開展安全教育,幫助護士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念,使護士主動自覺的維護安全,積極做好病房巡視與健康宣教工作,將安全警示標志設置到位,及時糾正護理當中存在的不良現象,為骨科護理的安全開展創造條件。其次,組織護士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使護士養成查對、檢查、崗位、素質和法律五個風險管理意識,并以法律的相關規定為準則,規范自身的行為,及時、準確、詳實地記錄護理文書,保障自身合法權益,避免醫患糾紛。
3.2.3增加骨科護士的人員編制
對護士的工作范疇和崗位職責進行明確,避免崗位和責任混亂問題;同時,根據骨科護理的實際需求,合理配置層次、數量相當的護士;最后,采用彈性排班制度,使護士以最佳的精神和身體狀態投入到護理工作中,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
3.2.4建立骨科護理風險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是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措施,應急預案針對的主要是常見的臨床危急問題,包括摔倒、墜床、猝死或失血性休克以及其他并發癥等,針對這些問題,通過規范的流程來提高應急處理效果,有效控制風險的大小,保障患者安全。在制定應急預案后,還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嚴格遵守事先控制、事后嚴肅處理的基本原則,按照床邊交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要求落實護理工作,提高風險防范的效果。
3.2.5做好護理環境的安全建設
關鍵詞:EPC模式;風險管理;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9-0076-03
所謂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經濟單位對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預測。識別、評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處置風險,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管理方法。
要正確理解上述定義,就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風險管理的主體是經濟單位,即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單位。由此可知,風險管理這個概念的外延很大;第二,風險管理是由風險的預測、識別、評估、分析、處置等環節組成的,是通過計劃。組織、指導、控制等過程,通過綜合、合理地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來實現其目標的;第三,風險管理以選擇最佳的管理技術為中心,要體現成本效益的關系;第四,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第五,人們通常所說的風險管理是狹義的風險管理,即專指企業風險管理。
人們在一切社會經濟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從總體上看,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帶有某些規律性。因此,人們只能把風險縮減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將其完全消除。這就要求主動地認識風險,積極管理風險,有效地控制風險,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程度,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一、業主的風險及其應對措施
業主主要存在以下風險:
1.項目定義不準確。在招標階段,業主只能給出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及設計標準,業主要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負責。如果這些地方存在錯誤、遺漏和不合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指令變更,如提高功能要求、增加關鍵設備等,由此引起的投資額增加和工期延長要由業主來承擔責任。
2.選擇承包商不當。鑒于EPC項目投資額高、專業技術復雜、管理難度大的特點,加上業主要求合同總價和建設工期固定,潛在的投標人可能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競標人的減少很可能使業主無法選擇到最合適的承包商。同時,如果沒有綜合考慮承包商類似工程的業績和經驗、設計采購施工能力、投標報價這些因素,很可能導致業主錯誤地選擇了承包商。如果選擇的承包商不能很好地完成工程項目,業主不得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更換承包商,蒙受重大的損失。
3.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在FIDIC的銀皮書(EPC/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中規定,業主只承擔合同執行中因自身違約,業主變更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法律變更以及不可抗力的風險。除此之外,EPC項目總承包合同中確定的合同價格和建設工期將不能調整。
業主違約包括業主在執行合同中履約時間不當和履約瑕疵。在合同執行中,如果工程項目所在國的法律或者政府的有關政策發生改變,對承包商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產生影響,合同價格和工期應該考慮因上述改變而造成的任何費用和工期的增加,也就是說,這部分風險一般應由業主來分擔。
根據FIDIC銀皮書,不可抗力屬于業主風險。對于自然力作用的不可抗力,如地震、臺風、火山爆發等,業主只承擔工期延長的風險;對于自然力作用以外的其他不可抗力,業主既要承擔對承包商履行合同義務造成的工期延長的風險,同時又要承擔費用增加的風險。而在工程實踐中,業主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往往不愿意在合同中列入業主風險條款,即使承包商要求把不可抗力的風險作為業主風險,業主也有可能盡量縮小不可抗力的定義范疇。
為了規避風險,業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準確地定義項目。業主在招標時只給出了項目的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對于這些原則要求業主應盡可能做到全面和準確,避免出現錯誤和遺漏,這樣承包商才能夠充分理解業主的要求,盡量避免或減少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不必要的合同變更。
2.選擇合適的承包商。承包商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完成整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任務,其投標報價和承諾工期必須滿足業主的要求,同時還要承擔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絕大部分的風險。
為了選擇合適的承包商,業主應給投標人提供足夠的時間和資料,讓投標人仔細研究業主的要求,進行初步方案設計,全面評估項目風險,使投標人確認是否有能力來承擔EPC項目的工程建設任務。
業主選擇承包商時,可以從幾個方面對投標人進行評價:對業主要求的理解;以往類似工程的業績和經驗;財務狀況;現有的工程負荷;設計能力;設備材料的采購渠道和采購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相關經驗;投標報價和工期;其他相關資源。
3.嚴格履行合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業主應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如及時向承包商提供現場,及時審核承包商文件,按照付款計劃表及時支付工程款。另外,業主應盡可能減少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以
確保按照預期可接受的投資額和工期完成工程項目建設。
二、承包商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承包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以下風險:
1.盲目參與投標。在EPC模式下,投標人在投標時要花費相當大的費用和精力,其投標費用可能要占整個項目總投資的0.4%~0.6%。如果在沒有多大中標把握的情況下盲目參與投標,那么投標費用對承包商來講可能就是一筆不小的浪費。EPC項目比較復雜,加之業主要求合同總價和工期固定,承包商如果沒有足夠的綜合實力,即使中標了,也可能無法完成工程建設,承包商最終將蒙受更大的損失。
2.合同文件存在缺陷。一般情況下,合同文件存在缺陷的風險也要由承包商來承擔。除了預期目標、功能要求和設計標準的準確性應由業主負責之外,承包商要對合同文件的準確性和充分性負責。也就是說,如果合同文件中存在錯誤、遺漏、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等,即使有關數據或資料來自業主方,業主也不承擔由此造成的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的責任。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在工程設計中,業主有審核承包商文件的權力。承包商文件不符合合同要求時可能會引起業主多次提出審核意見,由此造成設計工作量增加、設計工期延長,承包商要承擔這些風險。同時承包商有設計深化和優化設計的義務,為滿足合同中對項目的功能要求,可能需要修改投標時的方案設計,引起項目成本增加,這些風險也要由承包商來承擔。
在設備和材料的采購中,供貨商供貨延誤、所采購的設備材料存在瑕疵、貨物在運輸途中可能發生損壞和滅失,這些風險都要由承包商來承擔。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造成工程設備損壞或者人員傷亡的風險應由承包商來承擔。承包商要負責核實和解釋業主提供的所有現場數據,對這些資料的準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負責。另外,承包商還要承擔施工過程中可能遭遇的不可預見困難的風險。
承包商在參與EPC項目時,一般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風險應對:
1.謹慎參與EPC項目投標。承包商在決定是否參與投標前,必須仔細研究項目的特點和業主的要求,識別和評估項目存在的風險,從自身實力出發做出理智的判斷。承包商還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實力,分析中標的可能性。決定投標后,承包商應該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在報價中加入適當的風險費用。
2.合理應對合同文件本身的風險。在投標前,承包商應盡量明確業主的要求,發現模糊的地方及時要求業主加以澄清,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報價。簽約后,如果合同文件中仍然存在錯誤、遺漏或不一致,承包商應盡早發現并修正這些錯誤,盡量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失。
3.積極控制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在工程設計中,承包商要爭取設計一次性成功,通過業主的審核,盡量減少設計的多次返工。在進行深化設計和優化設計時,因業主變更項目的預期目標和功能要求而引起費用增加和工期延長,承包商應及時向業主提出索賠。
在采購過程中,承包商要從技術上和時間上分析供貨商的履約能力,并要求供貨商承擔違約賠償責任。由于EPC項目中設備材料費用占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很高,承包商還可以通過投保的方式將設備材料運輸途中發生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在施工過程中,承包商既要自己嚴格按照合同履約,又要協調好分包商的工作。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和損失,承包商要加強內部管理,還可以投保建筑/安裝工程一切險。對于可能發生的不可預見困難,承包商要盡可能從業主那里獲得全面的現場資料,充分勘察現場,并制定相應的預備措施計劃。對于可能發生的不可抗力事件,承包商要爭取由業主來承擔風險。
4.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承包商自身能力建設是做好風險應對最重要的環節。承包商應不斷總結投標報價的經驗,改善企業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條件。同時承包商還要努力提高設計管理的水平,充分發揮設計的主導作用,積極拓寬設備材料的采購渠道,增強EPC項目的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一、航運企業風險成因及特點
(一)航運企業風險成因 由圖1 可知,航運企業是以航運服務為產品以航運價格為指標進行交易從而形成航運市場的,供求關系與市場價格密切相連,影響著航運市場的特點,造成航運企業成為周期性強和波動性大的高風險行業。航運事故的無法預知性和后果的嚴重性也是其成為高風險行業的因素。另外,航運企業受宏觀環境因素影響,是由貿易派生出來的,具有被動性和派生性;航運企業受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條件影響,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等特點;此外航運企業資金密集性大,利益回收期長決定了其資金風險高的特點;以上各種因素決定了航運企業除了擁有其他企業的風險外,還擁有海上特有風險。這些風險又可以稱為市場風險和安全風險。
航運企業面臨的風險使得航運企業發展困難,因此,企業須有識別風險的能力,并能結合國內外行業環境,對形勢做出正確判斷,制定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根據自身行業特點制定適合自身企業的風險戰略,構建風險管理框架,完善風險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措施來防范規避風險;建立長效機制,并做出績效考核,提高航運企業風險管理效果。由此可見航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可分為三部分,見圖2。
(二)航運企業風險特點 航運的主要設備或者工具就是船舶,全球遠洋貿易的發展帶動了航運業的繁榮,隨著全球化浪潮的來臨,競爭越來越激烈,財務管理面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傳統的風險管理局限于在海上的船舶面臨的風險,主要原因在于船舶價值不菲,風險變化多樣,是航運公司的核心設備?,F代管理理念下,航運公司開始關注企業內部面臨的風險,將重心逐漸轉移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降本增效,使財務系統運行平穩,這也是當今企業管理的重要方向和領域(圖3)。
由圖3可知,航運企業風險管理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l)具有明顯的周期性。航運企業比其他任何企業都具有更明顯的周期性,主要表現為,除了受運輸產品周期性影響,還受全球貿易量周期性的波動,受航運自然條件的限制。周期景氣的時候,實力強的企業可以抓住時間盈利,不景氣的時候,不僅會影響企業盈利,而且還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有的企業為此只能減少運力,進行重組,導致很多小企業倒閉,所以航運企業生存周期較其他企業短,具有不穩定性
(2)燃油成本波動。燃油費用是航運企業最大的成本,占到總成本的35%左右,有時甚至高達50&,石油價格漲幅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在短時間內暴漲暴跌的商品,而近年來世界原油價格不斷上漲,波動劇烈,給航運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航運企業要努力控制燃油成本,降低船舶燃油單耗,才能保持盈利。
(3)航運企業運費收益不穩定。航運企業主要是以船舶為生產工具,以航運為產品,以獲得運費收入為主要盈利手段,從而形成航運市場。這就使得航運價格成了決定航運市場好壞的指標,航運運費成了企業來源的主要部分。而航運運費受到地理環境、自然氣候條件、宏(微)觀經濟政策、航油成本、航運事故后果嚴重性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造成運費收益不穩定。
(4)航運企業財務風險大。航運企業財務風險大,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航運企業具有資金密集、投資回收期長的特點。二是航運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弱,對資金籌措、投資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學財務決策依據,資金籌集不合理會造成企業財務負債嚴重,到期無法償還,投資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巨額投資損失。三是鑒于我國各大銀行多支持國企借貸,對中小企業和非國企信貸方式少、條件嚴這一融資現狀,造成航運企業資金籌資手段不豐富。四是大多數航運企業都涉及海外運輸和外匯問題,在匯率變動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
二、航運企業主要風險識別及管理
(一)經營風險 又稱運營風險,指的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中斷或沖擊。航運企業經營風險根據其所處的風險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營運成本管理風險。營運成本風險主要指在保障船舶達到適航狀態所進行的工作涉及到的風險:一是企業的內部風險,表現為人的風險,包括員工能力、人才流失、執行力、泄漏商業秘密風險等。二是船舶管理風險,包括船舶維護、保養、檢查、燃料供給等所涉及的風險。據資料統計,航運燃料費用占航運企業總費用的35%,可見燃料供給費用的管理成為航運企業營運成本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
(2)班輪運輸運費管理。國際航運市場按經營方式可分為不定期市場與定期市場,定期市場主要以班輪市場為主,班輪市場又以集裝箱班輪為主,有固定港口、固定航線、固定開航時間,運費相對比較穩定。在運輸效益風險管理上,由于班輪運輸運費較為固定,所以本文論述重點為運費的回收。班輪運輸主要收費條款有三種,如表1所示。
以上是三種條款存在的差異和風險等級,但是客戶的信用也存在風險,航運企業應該對客戶信用詳細分析,對其分類并采取不同的費用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規避資金回收風險(表2~表3)。
(3)不定期船舶運管理。目前,國內航運業曾經引以為榮的干散貨運輸風光不在。由最初的盈利核心業務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并且行業環境不斷變差。當前航運業普遍不景氣,為了較好地規避風險,世界范圍內的航運業適應變化的市場需要,自行進行協調作業,因此運力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需求量的增長,有效遏制了運費的上升,提升了利潤空間。據相關部門統計,2013年萬噸級以上的船舶1684艘,裝載噸位達4910萬噸,年均運力增幅達20%以上(表4)。
(4)對運費衍生品風險的管理。自從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干散貨航運市場進入不穩定時期,隨著市場波動加劇,很多航運企業運用FFA進行套期或投機,市場風險的控制方法隨即出現了一種新方法“運費衍生品-FFA”, 而FFA是運費的衍生物,與任何一種衍生品一樣,FFA有保值和投機兩種功能,投資者承擔風險獲得利潤,經營者利用FFA進行對沖轉嫁運費風險,利用FFA進行對沖可以實現套期保值的功能。
(5)對金融工具的補充說明。航運業是高風險行業,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風險,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成為航運業必然趨勢。我國風險管理方法缺少,應該引入更多更好的金融工具,比如國際上流行的互換工具,以交換風險的方式來管理,此外還有遠期合約、期貨等金融等金融工具。
(二)財務管理 具體有以下幾種:
(1)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又稱金融風險,經營中的風險無處不在,任何企業都必須對財務風險進行合理控制,建立切實可用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增強員工財務風險識別和防范意識,對企業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化解或減少損失。鑒于航運企業的特殊性,其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更多更具有不確定性,更需要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詳細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和降低風險。
財務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做好財務管理首先必須對航運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準確評價,這就需要有經驗的專業財務人員,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大量真實的會計數據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預測評價,并制定科學合理的防范管理措施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達到減少企業財務風險的目的。航運企業的財務風險分析方法主要有財務報表和財務比率兩種方法,下面將這兩種方法做以介紹:
(1)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企業自身根據財務報表和其他資料為依據,采用專門方法,對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制作出的關于自身情況的表格,反映了企業在特定日期財務狀況、一定期間生產經營成果、現金來源與運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通過制作出來的這些報表找出企業財務風險存在的問題,評價企業的還債、獲利、規避風險的能力。
(2)財務比率。財務比率方法主要是為了進行對比,主要注意事項為兩點,注意時間和空間的擴展,即三年以上的數據,數據要有持續性;評價同規模、同行業、同國家三家以上的公司。通過得到的數據進行對比,得出航運企業財務的一般特點(表5)。
(三)國際航運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和匯率風險始終貫穿于資本運動的所有環節,這也是航運企業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特性。國際航運企業經營中絕大多數都涉及外匯,外匯匯率多變,其風險無時不刻的存在著。外匯風險除了外幣與外幣之間、美元與其他外匯貨幣之間匯率波動風險,還包括人民幣與外幣之間相互的匯率變動風險。如何應對外匯風險成為航運企業風險管理的重點。
貨幣變動無償,對航運企業長期的外匯資產一般采用的是預約易,運用遠期外匯交易工具,在簽訂合同時便將不同貨幣相互兌換的匯率確定下來,規避風險。例如,某航運A企業為支付韓國船廠的造船款項共40億韓元,在向B銀行借入4000萬美元貸款,造船用韓元支付,簽約時先付10億韓元定金,半年后再付10億韓元,一年后付20億韓元。簽約時市場匯率1美元兌2000韓元,6個月后遠期匯率1美元兌1998韓元,一年期遠期匯率1美元兌1996韓元。
航運企業按即期匯率用20000萬美元兌換10億韓元支付船廠定金,按簽約日遠期匯率的分別簽訂20000萬和40000萬美元的6月期和一年期的遠期交易。如果6個月和一年后,市場匯率分別為1美元兌1998韓元和19996韓元,則可避免損失,因此遠期外匯交易被廣泛運用于外貿進出口業務。
防范外匯風險的方法多種多樣,航運企業也可以運用金融工具進行防范,但是企業在選擇方法和工具時要結合自身發展狀況才能更好地達到防范外匯風險的效果。
三、航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框架
(一)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任務及原則 具體有:一是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賦予具體職能,包括建立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為全面風險管理有效運轉提供保障。二是規范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來規范管理流程、明確工作職責,為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保障。三是建立風險管理監督結構,確保全面風險管理執行力提供保障。四是建設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全面風險管理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二)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及職能 實踐證明,運行良好的管理機構常由董事會、首席風險運營官、企業風險管理委員會及具體業務部門組成。管理機構擬定管理章程,列出崗位職責。具體責任和權限明確到人、細化到崗位。定期由專業委員會或者專門的機構對運行情況進行有效監管,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和適當的變更(圖4)。
(三)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推進 具體如下:
(1)主要風險確認及其他風險。分析發現,航運業面臨的核心風險主要來自發展戰略、企業經營、財務管理。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首先要做好戰略規劃,企業主營業務的選擇、推廣、變更、主營市場的定位等都屬于戰略決策,這些事關企業發展的因素需要慎重決策。隨著航運業的發展,逐漸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越來越側重于市場導向,核心功能仍在于海上運輸,雖然不同的航運業面對企業風險產生的彈性波動各異,但是本質上講,主要風險基本類似。在航運業整個完整的生命周期中,財務管理風險始終存在,一直是財務相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
上面闡述了航運業面臨的規律性的風險,對于不同的企業,面臨的風險還會有差異,譬如突發災害、勞資矛盾、環境破壞、違章違法、信用危機等,雖然概率較小,但是危險性卻十分強大,一旦發生,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因此相關企業應該建立好應急預案,并由專門的部分統一管理監督,盡量將不可預見的風險損害程度降至最低。
(2)風險的衡量及應對。對于企業面臨的眾多風險,需要分門別類的對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分析,在進行初步估算以后,常用行業流行的坐標圖來歸類和管理。
航運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各種制度尚不完善,風險管理和先進國家更是存在較大差距。企業經營者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業務經營上,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難以和企業本身的周期性和不穩定性抗衡。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在航運業普遍紅火的時候獲取暴利,在不景氣的時候則陷入困境,如此反復。因此必須改變這種不能自我控制的風險管理模式,從自我管理著手,站在全局的角度,統籌規劃,將不確定性降至最低。本文對多種金融工具進行了對比,希望借助多種金融工具的引進規避金融管理風險。
參考文獻:
[1]劉建軍:《航運業如何規避風險》,《中國水運》2012年第7期。
關鍵詞:風險;風險識別;風險控制
1風險的概述和特征
1.1風險概述
風險的定義最初出現于1901年美國的A.M.威利特所著的博士論文《風險與保險的經濟理論》:“風險是關于不愿意發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客觀體現?!边@一定義強調風險的客觀性和不確定性。其后許多專家學者在此基礎上給風險下了各種大同小異的定義。
雖然風險的定義很多,但大致可分兩類,第一類定義強調風險的不確定性。第二類定義強調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風險是一個事件的不確定性和它可能帶來不確定結果的綜合效應。
1.2風險的特征
風險的特征指風險的本質及其發生規律的表現。包括:客觀性、不確定性、可預測性、損失性、結果雙重性。
2項目風險的概念和產生的原因
2.1項目風險的定義
一般認為:項目風險是指由于項目所處環境和條件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主觀上不能準確預見或控制影響因素,使項目的最終結果與項目相關利益主體的期望產生背離,從而給項目相關利益主體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2.2項目風險產生的原因
形成項目風險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對于項目發展與變化情況的認識和應對決策等方面出現問題,包括:
①人們的認識能力有限。
②信息本身的滯后性特征。
③項目信息資源管理和溝通管理方面的問題。
3項目風險的來源
項目風險來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項目風險會有不同的引發來源。主要包括:
(1)自然風險: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確定性對房地產項目造成影響,從而對房地產開發商和經營者造成損失。
(2)政治風險:指由于政策的潛在變化給房地產開發和經營者帶來的經濟損失。包括:政治環境風險、政治體制改革風險、環保政策變化風險、戰爭風險、經濟體制改革風險、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風險、住房制度改革風險等。
(3)經濟風險:指一系列與經濟環境和經濟發展有關的不確定因素,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的影響。包括:融資、財務、地價、市場供求、工程招投標、國內經濟狀況變化等方面的風險。
(4)技術風險:指由于科學技術進步、技術結構及其相關變量的變動給房地產投資可能帶來的損失。包括:科技進步,建筑施工技術和工藝革新、建筑材料改變和更新、設計變動和計算失誤、生產力短缺等風險。
(5)社會風險:指由于人文社會環境因素的變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從而給從事房地產商品生產和經營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包括:城市規劃、容積率變更、區域發展和文物保護、社會治安、公眾干預等風險。
(6)國際風險:指因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導致對地區性的經濟活動的影響。包括:國際投資環境風險、貨幣匯率變化風險。
(7)內部決策和管理風險:指由于開發商策劃失誤、決策錯誤或經營管理不善導致預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實現。包括:投資方式、地點、類型選擇、組織管理、時間管理、合同管理等風險。
4項目風險的識別
4.1風險識別的定義
風險識別是指風險管理人員在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尚未發生的潛在風險以及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歸類和全面識別。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有:識別引起風險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主要因素,以及這些風險可能導致的后果如何。4.2風險識別的過程
(1)確認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首先要辨認所發現或推測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確定性,然后確認這種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
(2)建立初步風險因素清單。把客觀存在的和潛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列出清單,應包括各種影響環境、決策等。
(3)確立各種風險事件并推測其結果。根據初步風險清單中所列的各種主要風險因素,推測與其相關聯的各種可能性,重點是資金的財務結果。
(4)制訂風險預測圖。分析某風險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潛在的危害。
(5)對風險進行分類。首先能加深對風險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能辨清風險的性質,有助于制定風險管理目標。
(6)建立風險目錄摘要。這是風險識別過程的最后一個步驟。通過建立項目風險目錄摘要,可將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匯總并排列出輕重緩急,能給人一種總體風險印象圖。
4.3風險識別主要方法
(1)分解法:就是將項目管理過程中復雜的難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容易被認識的事物,將大系統分解成小系統,這也是人們在分析問題時常用的方法;
(2)故障樹法:就是利用圖解的形式將大的風險分解成各種小的風險,或對各種引起風險的原因進行分解。該法是利用樹狀圖將項目風險由粗到細,由大到小,分層排列的方法,這樣容易找出所有的風險因素,關系明確。
(3)專家調查法:包括集思廣議法和德爾菲法。其中后者是美國著名咨詢機構蘭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發明的。它主要依靠專家的直觀能力對風險進行識別,即通過調查意見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一致,故又叫專家意見集中法。
(4)流程圖:用于給出一個項目的工作流程,項目各個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信息的圖表。
(5)情景分析法:通過有關數字、圖表和曲線等,對項目未來的某個狀態或某種情況進行詳細的描繪和分析,從而識別引起項目風險的關鍵因素及其影響程度的一種風險識別方法。
(6)財務報表法:根據項目的會計記錄和財務報表為基礎,將每一會計科目作為以風險單位進行分析并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然后匯總,得出結論的方法。
(7)敏感性分析法:研究項目生命周期內,當項目的變數以及項目的各種前提假設發生變動時,項目的經濟評價指標會出現何種變化以及變化范圍有多大。
5項目風險分析與評估
5.1對風險評估的認識
風險的評估就是在前期預側和識別的基礎上建立系統模型,對風險因素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并估算出各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大小,從而找到該項目的關鍵風險,為重點處置這種風險提供科學的依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將影響風險管理的決策,它的準確性決定了風險管理的正確性。
5.2風險評估的方法
按性質分為定性、定量及兩者結合的方法。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評分法等;定量的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羅模擬法、圖形評審技術、風險評審技術等。按用途分為:風險源分析識別、風險發生的概率預測、頻率統計分析、風險后果的評估、風險決策、管理計劃和對策的制訂等方法。按適用評估對象分為:針對工期、事故(或故障)、合同、管理、匯(利)率、自然氣候、工程地質條件、災害、預測和決策等的分析評估方法。
6項目風險應對策略
(1)減輕風險。通過緩和或預知等手段來減輕風險,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減緩風險帶來的不利后果。
(2)預防風險。是一種主動的風險管理策略,通常采取有形和無形的手段。
(3)回避風險。指當項目風險潛在威脅發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嚴重,又無其他策略可用時,主動放棄項目或改變項目目標與行動方案,從而規避風險的一種策略。
(4)轉移風險。指將風險轉移至參與該項目的其他人或組織,所以又叫合伙分擔風險。
(5)接受風險。指有意識地選擇承擔風險后果??梢允侵鲃拥模部梢允潜粍拥?。接受風險是最省事最省錢的風險規避方法。
(6)儲備風險。指根據項目風險規律事先制定應急措施和制定一個科學高效的項目風險計劃,一旦項目實際進展情況與計劃不同,就動用后備應急措施。
7項目風險控制
(1)項目風險控制概念。
風險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術,如原型化、可靠性工程學以及某些項目管理方法等設法避開或轉移風險。
目的研究在急診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科室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方法以本院急診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期間實施常規急診護理干預;再隨機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期間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基礎護理、消毒隔離及護理文書等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缺陷率、護理差錯率及護理投訴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風險事件呈報率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給予急診科護理風險管理干預,能顯著提升護理質量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急診科;護理質量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窗口科室,其接收的患者病況危急且復雜,接診時間不定,數量不定,這些不確定因素,給科室的護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1]。另外,急診科護理人員數量與病患的比例懸殊,通常是一個護士負責數張病床,繁重瑣碎的護理內容造成護理人員極大的身心負擔,加上長期值夜班,使得護士精神高度緊張,面對突況,可能會出現過度緊張、擔憂等不良情緒,較易出現護理差錯,造成護理風險事件。為了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急診科需加強管理,要求護理人員務必要端正態度,提升自我,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樹立風險意識。本研究針對急診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與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現作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本院急診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再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男111例,女89例,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45.4±5.2)歲;研究組男102例,女98例,年齡13-68歲,平均年齡(43.7±4.9)歲。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病種、病情嚴重程度等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了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2.護理干預。
在研究期間,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急診護理,包括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止血、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給藥等措施。研究組在接受常規急診護理基礎上,增加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危急重癥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或責任組長組織人員進行護理風險評估,依照風險由高到低安排診治順序。(2)通過培訓、學習等形式提高護士的專業素養與法律水平??剖覂炔慷ㄆ陂_展風險管理教育培訓,由護士長或者資歷較高護士主講,具體掌握《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與《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醫療法律法規,定期對醫療事故防范及急診危重處理方法、技巧等知識展開討論、學習,并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深入臨床,給予積極指導,提高護士防范風險意識[2]。(3)完善急救護理的流程。護理管理者要善于總結分析以往的急診護理風險事件,發現出現護理風險的環節,查找原因,在此基礎上優化急救護理程序,完善急危重癥患者急救護理流程圖,建立急診科的綠色通道,實行先救治再掛號,實現分診準確、及時救治病患的目標。(4)加強搶救設備及藥品的管理。每臺設備都要安排專人負責管理,每天值班的護理人員做好檢查、清點工作,確保設備能夠正常使用,發現異常要立即登記并上報上一級負責人,盡快安排器械科人員檢修,排除故障;定期進行設備的維護保養,做好記錄。急救藥品也由專人管理,每天藥品用量要詳細記錄在冊,防止出現濫用藥物的現象。(5)制定護理風險無懲罰呈報制度,該制度的落實主要為了避免部分護理人員害怕承擔責任而瞞報護理風險[3],要求護理人員發現自己工作或者他人工作中存在潛在性護理風險或安全隱患,要在24小時內上報,性質嚴重的惡性事件要求立即呈報。(6)規范護理記錄,加強護理文書的檢查監督,護理文書主要記錄了搶救病患過程中,醫護工作詳細流程以及患者病情變化的文件,其具備法律效力[4],因此,要求護士要認真做好護理文書的記錄工作,記錄時要字跡清晰、避免隨意涂改,做到準確、客觀、完整,如發現有缺陷的護理文書,對記錄者提出通報批評,并責令其及時補充完整[5]。
3.觀察內容。
本研究主要對護理質量、護理風險與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評價。均采用本院護理部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其中護理質量包括基礎護理、急救設備藥品管理、技術操作、消毒隔離、護理文書等調查內容,每項總分100分;護理風險包括護理缺陷、護理差錯、護理投訴率及護士主動呈報率等調查內容。護理缺陷、護理差錯按照醫院護理缺陷制度、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的標準評判;主動呈報率指總呈報例數與實際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比例;護理投訴指急診科在研究期間收到的病人書面投訴與口頭投訴數量。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級,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配對樣本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護理質量評分情況
2.護理風險發生情況
3.護理滿意度情況
三、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作為新型的臨床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分析護理中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再利用相對應的管理手段制訂并實施各種風險防范措施,以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護理風險,減少醫療活動中的不安全因素,為患者創造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6]。醫院急診科是高風險科室,在急診臨床護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辦法,實質上是對護理安全隱患實施前瞻性的預防措施。本研究中,筆者所在醫院急診科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對護理工作實施了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從護理人員、工作機制以及工作效率入手,首先通過技能培訓、法律知識講座等各種途徑著眼于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以在臨床中既能提供優質服務,也能較好地保護自己[7];在機制方面,護理管理者通過總結既往發生的護理風險,查找到出現安全隱患的環節,給予改進,使這部分隱患可以消除。例如急診分診速度慢,耽誤了患者最佳搶救時機,發現該問題后,專門針對分診人員進行分診業務培訓,提高其分診能力[7];急救情況緊急,部分護理文件來不及記錄,導致將來發生糾紛時無法查證,對此,加強護理文書的檢查工作,示范正確的書寫方式,以提高護理文書記錄的規范性[8]。另外,部分護理人員發現風險隱患因害怕承擔責任,故意隱瞞不報,所以,制定護理風險無懲罰呈報制度,鼓勵護理人員發生風險隱患積極呈報[6]。在管理效率方面,為危重病人開設綠色通道,允許其先急救再辦入院手續,盡量減少病人等待時間,提高急救成功率,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9]。研究組落實了護理風險管理的措施,臨床護理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缺陷率、護理差錯率及護理投訴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風險事件呈報率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最終影響到護理滿意度也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綜合各項結果提示,實施了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人員在護理的實際工作中,注重對護理風險事件加以防范、控制,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作者:葉青青 單位:浙江省中醫院
參考文獻
1王秀琴.護理干預在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519-520
2曾桂英,劉國英.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10):1344-1345
3何華美.護理管理在醫院急診科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討[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1):4168-4169
4常新穎.醫院急診科護理的風險評估及管理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5):83-84
5黃逸致.風險管理護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252-253
6翁綺君,黃衛東.風險管理干預對急診危重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9):109-111
7馬素蘭.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B):159-160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該院神經外科就診的4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斷標準。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所有神經外科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240例神經外科患者,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38.56±4.56)歲,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00例,該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240例神經外科患者,年齡22~83歲,平均年齡(39.45±3.78)歲,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95例,該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神經外科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240例神經外科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240例神經外科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大部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都可以通過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避免。護理工作人員一定要有護理風險意識,做到將所有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根據院方及神經外科的具體情況,制定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對護理工作人員要求工作內職責盡心完成,注重護理工作中的細節處理,并制定相關管理條例,對科室內儀器安排專人負責定時檢查維修,嚴密落實各項管理條例。②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不斷加強的同時,職業素養也要穩步提升。院方或科室定期開設業務培訓班,對全體護理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與職業素養進行培訓,做到事事仔細、到位,可采取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指導年輕的護理人員的幫扶模式,減少由于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失誤而導致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③加強護患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的加深,護患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張。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關系的不和諧、態度的不一致也是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所以作為醫院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溝通,充分理解患者及其技術由于病痛帶來的緊張、焦慮,耐心解答與處理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并建議家屬在護理當中的注意事項,共同促進患者的痊愈。
1.3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護理工作中發生的護理缺陷,并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滿意度調查,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方法
均采用SPSS17.0軟件對研究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神經外科患者的護理缺陷對比
由對比數據可知,對照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10.00%,觀察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4.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神經外科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
由對比數據可知,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7.5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在護理工作中產生的可控或不可控的護理風險事件,其產生的原因來自多方面,如護理工作人員、患者自身、醫院的環境設備等等,若不稍加控制,不僅不利于患者的及時康復,也間接反映了醫護人員護理工作的不到位,極易產生醫患糾紛。神經外科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主要研究人體神經系統及其相關的附屬機構。神經外科主要是治療由于外傷導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的疾病,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因為神經外科主要是傷及神經系統或者腦部,病患的病情危急且病情變化快,所以不僅要及時進行治療,治療前后的護理工作也尤為重要。在該次研究中,將常規護理的方式與融入護理風險管理的護理方式進行對比,對照組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10.00%,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4.17%;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7.5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差距明顯。融入護理風險管理的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后患者及其家屬更易接受且有助于患者的及時康復。
4結語
關鍵詞:公司理財;風險管理;道德風險
Abstract:
Thanks to various fiscal constraints,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ing patterns, persified financial strategies and conceptions, companies will always be subjected to the revenue uncertainties. Faced with these financial risks, companies need enhance business personnel training, streamlining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their moral haz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risk reporting system can ensure of the ultimate financial objectives.
公司在理財過程中往往面臨各種風險,比如,由于突發因素導致股票市場大幅下跌而使股票套牢風險;在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宏觀調控周期中,由于銀行基準利率上升,會導致債券的實際收益率下降的風險;外匯匯率因為國際上不可預見因素導致大幅變動,特別是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升高對外匯理財產品必然產生沖擊,收益不確定的風
險在逐步加大 。公司如何預見并防范這些風險成為當前公司理財業務管理的重要任務。
一
暴露的問題只是公司在理財中的具體風險表現,如果要從根本上防范理財風險,就必須挖掘其業務開展過程中的深層次風險根源。公司理財業務表面上看是一種單純的資金與資產的運用,實際上其風險卻往往來自于資金層面之外。
(一)公司治理結構對公司理財目標的制約
現代公司需要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機制,公司治理結構正是這樣一種協調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關系的一種機制。長期以來,大多數公司的治理結構框架是股東至上原則,在這種公司治理邏輯下,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要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大化的財富。但是在現代企業中,除了股東投入資本外,一般管理者、職工、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都為公司的發展承擔了較大的風險,如果單純地強調股東財富最大化,忽視了公司的其他群體的利益,就會導致他們自動割裂與公司之間的利益紐帶,無法培養長期忠誠于公司的員工,這與現代管理理論中逐漸重視人力資本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因而以股東至上原則為基礎建立的公司治理結構需要發展與調整。而公司理財目標作為公司治理結構框架中存在和運行的一個重要子系統,它不但直接反映著公司治理結構環境的變化結果,而且還需要根據治理結構的變化適當地進行調整。因此,公司理財目標應該適應公司治理結構的發展而變化,進而通過財務管理活動在企業價值的增長中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否則將會給公司發展帶來極大的無形風險隱患。
(二)公司理財戰略缺失帶來的風險
對于現代公司管理而言,已經不再是單純地運用生產和銷售工具來為股東和其他相關利益者創造更多的財富了,資金的合理運營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著公司未來的發展。因此,制定一個適合自身及市場環境的理財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公司理財戰略是包括公司理財資產和資金的可使用范圍、分層次實現的階段目標、外包的金融機構、規劃的理財工具以及對可能出現風險的最大承受度和防范、化解的方法等。理財戰略是個全方位的綱領性文件,包含理財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因素,公司必須按照既定的程序穩步地執行。在理財戰略規劃執行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對理財目標實現情況的及時反饋和調整。因為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對公司理財工具的使用效果可能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從而影響到理財目標的實現??傊?,理財戰略規劃是公司理財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制定理財戰略規劃,而是憑借對市場的感覺任意操作,就將會給公司的資產和資金運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三)非理性的投資觀念導致的理財誤區
公司理財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公司能夠取得較高的收益以滿足各方相關利益者的需求。在這種觀念支配下,許多公司往往總是以資金運營的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始至終的目標來貫徹。尤其是當市場經濟發展還不成熟以及相關法規還不健全時,而市場監督機制也尚未完全完善,市場制衡力量還非常薄弱,就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去追求違規所帶來的利益。錯誤的理財觀念雖然有時會給公司帶來短期的利益,但是潛在的深度風險終究會導致公司遭受沉重的信任危機,掉入自己挖掘的財務陷阱。有一些提供理財業務的金融機構盲目提供保底承諾的理財產品,利用理財計劃或產品進行變相高息攬儲,也不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除此之外,公司還可能陷入以下理財觀念誤區:注重短期收益,忽視長遠理財戰略規劃;對風險和收益的關系認識不足,盲目追尋機構宣傳的所謂“低風險、高收益”理財產品,完全忽視了資金自身內在的運行規律;分散風險意識不強,很多公司在投資理財產品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把大量資金集中投入到其看好的高風險項目中去。
(四)新型公司理財工具帶來的風險
從開展理財業務公司的內部角度看,通過采用創新金融工具來提高其資產經營的流動性與安全性,并有效降低財務運營成本與交易成本來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是公司財務活動部門在內部推動新型理財業務發展的動因。金融機構則通過開發風險管理技術,可以提高理財公司的資產贏利能力以及提高現金的投資利用能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而進行創新。但是,創新的理財工具都是以傳統理財工具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如期權、期貨交易等,其風險明顯大于傳統的理財工具。隨著金融市場規模的日益擴大和復雜化,資本活動的不確定性也愈發突出。公司在努力進行多方位經營,做出合理的投資組合的同時,所面臨可能爆發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運用新型理財工具開展業務的公司必須對其交易活動制定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措施,包括交易頭寸的限額,止損的限制,內部監督與稽核等。如果內部控制制度缺失和不完善,這些新型理財工具所導致的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將十分巨大,公司無法承受這種可能比本金放大若干倍的風險損失。
二
開展理財業務的公司常常忽視對于風險的防范與管理,主要原因是對于所選擇理財產品的盲目和對于理財金融機構的盲信,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導致公司遭受較大損失,從而背離了公司初期所制定的資金保值增值目標。因此管理理財風險本身就是一種理財能力的體現。
(一)理順公司治理結構與理財目標之間的關系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使其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以便更好地實現公司的財務目標?,F代公司治理結構模式主要在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和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之間進行選擇。公司治理結構模式對公司理財目標和理財戰略將產生極大影響。股東財富最大化的治理結構模式下的財務管理目標只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重視不夠,但公司的效率需要建立在利益相關者平等的基礎之上才能發揮出來。這種情況下,就容易產生由于公司治理結構與理財目標之間不協調而造成的運轉風險。因此,就必須進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創新,即創建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治理結構模式,使公司主體之間形成平等互利的關系。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治理結構模式決定了公司的目標是為全體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服務。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發生轉變,則公司進行理財決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必然要發生相應變化,公司理財目標、理財戰略規劃、甚至理財工具也要隨之改變,從而避免了因為各種因素不協調而產生的風險。
(二)公司定期進行自我財務診斷
公司理財有著自身的運行規律,這就要求公司在理財戰略運行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診斷,才能始終保持比較清晰的理財思路。公司理財規劃的制定者和具體操作者必須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并且有目的地開展業務問詢和追蹤調查,發現問題征兆及時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在此基礎上,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共同會診,并使用必要的理財工具進一步進行全面的論證,以保證對于本公司財務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最后根據診斷結果,及時調整理財目標和理財戰略規劃。公司的自我診斷還需分解自身的發展戰略,從中尋找適合的理財工具。整個公司有其發展的總體戰略,它是由各個職能領域——研究與開發、生產運營、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以及信息系統等具體戰略目標組成的。公司一旦制定了理財目標和理財戰略后,就需要將其分解為具體目標,而這些個性化的理財目標,必須恰好是公司的個性化理財需求,這也同時決定了理財工具的特性。因此,公司的自我診斷也必須從每個細化的具體目標開始,逐層排查,找出最終問題所在,從而完善理財戰略和理財工具。
(三)防止理財機構道德風險的轉移
公司理財機構主要包括證券機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信托機構等,不同機構的理財業務品種、期限、收益各不相同,尤其是風險程度差異較大。對于公司而言,在委托理財機構進行理財時,不能把全部焦點放在收益率的比較,一定要評估各家理財機構在保證收益前提下的風險度。公司理財是將暫時閑置的資產和資金交給理財機構去獲得短期收益,但這不是公司的最終經營目標。因此,強調過高的收益率一定會帶來較高的風險,而理財機構也會利用各種契約、合同和反向保證等手段,將可能的風險轉移給委托公司。因為公司理財是一種委托關系,理財機構是受托機構,從法律角度看,的確不應當承擔資金運用過程中的風險。但對于委托公司而言,必須能夠區分風險是來自于自身委托指令還是來自于理財機構的操作失誤,明確責任如何承擔。另外,理財機構除了接受客戶委托開展理財業務外,還有大量自有資金在金融市場上進行運營,因此,還要特別防范理財機構將自營業務失誤和損失向委托公司理財賬戶的轉移。對理財機構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的防范和監控是非常困難的,其為委托公司帶來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四)建立有效的理財風險報告制度
公司一旦進入金融市場從事理財活動,就意味著成為市場中一種受險主體,必須對自身業務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防范、控制及管理。公司除了建立與理財規模相當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還應當建立理財風險報告制度。理財風險報告制度實際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求各個層級和崗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對已經暴露的業務風險和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做出反應并及時進行報告;二是各個層級的理財人員必須對匯總在本部門的風險信息進行分析,并將可能產生的結果和應對措施進行報告。理財風險報告制度能夠讓管理層持續了解公司的理財風險狀況,同時理財信息的雙向傳遞性也使基層管理人員能夠及時得到信息反饋,然后解決問題。為了保證理財信息的真實準確,必須規范理財風險報告的格式和傳遞路徑,明確每個崗位在理財風險報告制度中的責任和作用。
(五)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觀念
由于市場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要求,公司理財業務除了一部分是自己開展的,還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委托給金融機構來操作。但無論是公司委托金融機構理財還是開展自營業務,公司理財業務都主要是在金融市場上通過金融策劃、金融機構安排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來完成的,例如,以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充當企業財務顧問,為企業資產重組和兼并、收購提供咨詢、策劃和安排等服務;通過委托方式進行資產管理;直接在資本市場上開展證券投資活動;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利或保值等金融服務。這些理財業務活動都涉及到復雜的金融活動,就需要公司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素質才能進行全面掌控。因為,理財業務中必要的操作和委托指令還是需要公司財務管理人員發出,尤其是當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就需要公司財務管理人員審時度勢,快速反應,及時決策。此外,當今的金融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并且為了提高收益不斷組合創新,在更加吸引客戶的同時風險也不斷提高。因此,公司理財人員必須能夠加強學習,在對新型理財產品的收益保持敏感的同時,對風險也能夠保持清醒的判斷,這樣才能保證公司資金運營的安全。
三
綜上所述,理財業務已經逐漸成為現代公司資本運營和資金使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如同其它金融業務一樣,公司理財也具有其兩面性,在提供較高收益的背后,總隱藏著隨時可能爆發的風險。制定正確的理財戰略規劃、選擇適合的(包括收益率和風險度)理財工具、加強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成為公司理財業務中必須強調的步驟。而這些因素的整體有效組合則是理財收益能夠得到最終實現的保障。理財風險雖然伴隨開展業務過程中,但又不完全來自于業務本身,這就需要從理財的管理與經營全程去進行控制。公司必須擺脫狹義的資金風險概念,而去主導理財業務的理念、建立風險控制系統,這些措施反過來給公司資金和資產的運營營造了安全的氛圍。理財風險是不確定的,但公司卻必須用確定的方法、工具和理念來防范和管理風險。
參考文獻
[1] 魏平秀.規范上市公司理財行為的對策研究[J].企業經濟,2004(11).
[2] 杜惠芬.市場有效性對公司理財的影響[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9).
[3] 袁玲,袁燁.行為金融視角下的公司理財[J].經濟師,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