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6 16:0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技管理體系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科技報告 資源工程 成果轉化
一、引言
科技報告不僅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國家重要的戰略信息資源,建立現代化的科技報告制度就成為我國面臨的艱巨任務。在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依靠現有科技管理體系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國家立項資助的科技項目的科技報告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和集成化的收集和管理,使其由信息孤島納入到國家科技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中。科技報告制度的建立包括科技報告的產生、收集、檢索、獲取、收藏等多個方面,為科技管理、決策、創新提供基礎信息支撐和可靠保障。
二、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
(一)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目標
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目標為使其成為科技計劃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利用現有的管理模式加強對科技報告工作的管理,提升相關部門的科技報告的撰寫能力和提交意識,并逐漸演變成為科技知識資源積累的基本手段,成為政府科技投入及產出的重要表現形式,并作為可公開的政府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目標分為幾個階段實現:第一步,到“十二五”末階段,建立科技報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的標準規范,形成科學、高效、合理的科技報告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第二步,到2020年,形成基本的國家科技報告工作的政策法規環境,逐步完善各項基本制度,建立基本的組織管理架構,基本實現收藏共享服務,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由國防、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的統一的科技報告體系。
(二)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原則
(1)政府主導,強制呈交??萍紙蟾嬷贫鹊慕ㄔO應以政府為主導,在制定科技報告的規章制度、標準規范、基礎平臺搭建和組織體系構建方面,充分依靠政府的強制力量,從而推動國家創新性資源的快速積累和有效積累。
(2)以用為本,服務創新。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重點為創新自主服務能力,提升公共科技服務的創新能力,通過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
(3)統一標準,共建共享。制定能適用于不同部門、不同地方的統一標準,推動跨部門、跨地區之間的分工合作,建立聯合共建、合作共享的工作模式。
(4)試點先行,分步實施??萍紙蟾嬷贫鹊慕ㄔO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建設過程中,應先將局部地區或部門設為試點,在試點運行過程中摸索規律,從而探索出實用性更強的科技報告制度,并逐漸加大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社會資金的支持力度,推動整個科技報告體系的完善。
(三)科技報告制度建設框架
中國科技報告制度的總體框架包括法律法規制度的建設、組織管理體系的建設、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以及共享交流體系的建設。
(1)法律法規制度體系??萍紙蟾嬷贫鹊慕ㄔO離不來法律法規的支持與保護,這是實現科技報告收集、管理、共享、使用等各個環節的基本依據。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將科技報告管理工作納入到合法程序中,以保證科技報告的產生、收集、管理和交流工作的合法性,維護科研部門及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2)組織管理體系??萍紙蟾嬷贫鹊慕ㄔO及實踐,主要依靠國家、部門、地方和基層科研本部門組成的三級體系的力量,各個體系之間,按照“誰出資,誰管理”的原則,負責科技報告的產生、提交、審查和管理工作。國家已經的《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已經成為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已起草的《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承擔著推動各部門全面實施科技報告制度的重任,對各地方、各科研部門的科技報告工作起到指導指導性作用。
(3)標準規范體系??茖W規范的標準體系,是科技報告產生、收集、管理、共享的統一形式,建立這一體系主要任務為研制和宣傳科技報告的編寫、編號、保密級別的劃分及管理、基本元數據等各方面的標準,對科技報告的編寫―審查―提交―驗收―加工―利用等工作流程進行科學規范。我國在科技報告制度建設方面雖然仍處于落后階段,但仍然在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科技報告編寫規則》《科技報告編寫標準》《科技報告元數據集》和《科技報告保密等級代碼標識》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已經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進程。
(4)共享交流體系??萍紙蟾嬉獜墓芾淼绞褂茫x不開共享平臺的建設。我國在科技報告呈交和共享服務系統的建設方面主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在原有的科技部門一站式申報平臺中開發科技報告報送專欄;另一方面建立的共享服務系統正在進行全面測試,通過測試后的平臺將為公眾提供免費查詢科技報告的服務,用戶通過實名注冊后還能進行瀏覽全文。
(四)科技報告制度實施的意義
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是國家創新舉措的必然選擇。科技報告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在能源緊張的今天,國家的經濟建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技的發展水平以及利用水平。我國對科研的投入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態勢,但我國當前的科技創新指數卻處于落后階段,科研投入及產出比例嚴重不符,造成了資源和經費的極大浪費。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科學規范的科技報告制度,缺乏公開、透明的信息管理??萍紙蟾嬷贫冉ㄔO實施后,不僅將推動我國科技研發工作,還能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進程,從而推動我國的創新舉措。
三、結束語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可能擁有創新所需要的全部資源和知識,即便具備這一能力,消耗的時間和財力對于企業或個人來說都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國家利用政府的強制,將社會各領域的科技成果集中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了一個共享平臺,使科研人員和社會公眾了解國家的最新科技動態,加快科研進程的同時,還能促進科研轉化的進程,使科學研究真正轉化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施向群單位為棗莊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施利群單位為棗莊市居民養老保險事業處)
參考文獻
[1] 張銑清.對發展中國科技報告工作的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1995(06).
[2] 范文.中國科技報告制度體系與運行機制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14(07).
[3] 石穎.美國科技報告制度的經驗和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
[4] 胡紅亮,王維亮,于潔.網絡時代的科技報告體系建設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07(08).
[5] 范文,趙今明.中國科技報告體系建設研究[J].安徽科技,2014(01).
[6] 趙俊杰.美國科技報告體系建設概況[J].全球科技經濟t望,2013(03).
[7] 王倫.打造“多位一體”的系統工程――中國科技報告體系建構研究[J].內江科技,2014(01).
關鍵詞:建立;一體化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05-0051-02
一體化管理體系在QHSE管理體系的基礎上,融合了工作流程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及內控管理體系的各種要求,與日常管理有機結合,通過不斷提升管理質量與管理效率,達到不斷提高整體工作質量、尤其是科研質量水平的目的。筆者總結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建立一體化管理體系的過程及經驗,旨在為企業管理體系的建設提供參考與幫助。
1 建立思路
按照質量管理體系原則之一“管理的系統方法”要求: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體系來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1.1 現狀調研
①多個管理體系并存。一體化管理體系建立之初有多個管理體系獨立運行,包括制度、內控、流程、QHSE和技術標準體系等,但缺少有效結合,無法實現聯動效應;總院和京外單位各有一套管理體系,沒有實現統籌;制度、流程、內控沒有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閉環信息化管理。
②制度體系。石勘院原有制度中總院160項、京外單位110項,重復度高,制度體系臃腫;制定制度未按照業務類別而采取部門主導的方式分類,一旦職能部門調整,將導致部門職責與所屬業務分類不一致的現象。
③流程體系。石勘院原有流程190項,但流程信息化程度低,部分流程存在覆蓋范圍不全面、未完全實現閉環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各部門流程之間存在交叉重疊且接口不明確等現象。
④技術標準體系。石勘院自成立以來,一直未建立自己的技術標準體系,科研生產項目使用的國標、行標和中石化企標之間系統協調性不夠,對石勘院的勘探開發業務適用性不強,尤其是缺少與海外業務相適應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給海外生產技術支撐帶來一定障礙,難以有效地開展快速評價、方案設計、現場服務等海外業務。
1.2 工作思路
在綜合分析我院管理體系現狀的基礎上,確立了主要工作思路:對現有的制度體系進行改造,對流程體系進行重造,對技術標準體系進行建造,建立并實施基于業務分類的 “三縱一橫”一體化管理體系。即:以業務為主導,以流程為導向,在QHSE管理體系基礎上,構建制度體系、流程體系、標準體系、內控體系相互融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同時運用信息化手段將工作流程固化,有效地提高科研質量和管理績效,走出具有石勘院特色的管理之路。
①對制度體系進行改造。按照集團公司的統一部署,成立石勘院一體化管理體系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由發展計劃部牽頭,各制度主辦部門對總部制度進行系統梳理,明確制度改造的重點,按計劃、分批次對制度進行改造。
②對流程體系進行重造。在中國石化業務分類框架和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矩陣的基礎上,按照“一級流程對應業務大類,二級流程對應業務中類,三級流程對應業務小類,四級流程對應內控矩陣關鍵控制點”的原則,結合實際,識別出適用的18大類業務,建立覆蓋全部科研生產和管理服務業務的流程體系。根據中國石化業務流程建設要求和規范樣例,引入先進的流程描述方法與工具,設計滿足實際業務過程管理和內外部相關方要求的一體化流程模型。流程模型由流程圖、流程說明、標準化模板等三部分組成,除明確描述“5W1H”外,還要將流程與制度、內控、質量管理、HSE管理等體系文件及相關條款建立對應關系和關聯接口,實現多體系融合,避免了“多頭”管理。
③對技術標準體系進行建造。以流程梳理帶動標準體系建設,根據海外業務的特殊需求,借鑒國內外先進標準化經驗,組織對國內外現行標準適用性進行廣泛調研、分析,并組織相關技術專家,從現行3 520項國內標準中篩選、識別出適用的標準,劃分為地球物理、勘探地質、油氣藏工程、采油氣工程、地面工程、信息技術、綜合等7個專業,構建了石勘院技術標準體系框架和專業門類。在此基礎上,論證并確立了首批15項院級標準,并啟動了標準制定程序。目前14項標準已完成審查并實施。
2 管理體系總體架構
2.1 組織架構
石勘院管理體系的組織架構劃分為四個層次,即管理決策層、溝通協調層、運行管理層、監督審核層。
①管理決策層。管理決策層是一體化管理體系領導組,由主管院領導任領導組組長、副組長,制度流程和內控制定部門主要負責人任組員,其主要職責是推進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建設,增強各項管理體系之間的融合,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一體化管理體系的總指揮。
②溝通協調層。溝通協調層包括五個層面:其一,制度體系工作組負責分析制度執行情況,組織制度的起草、宣貫、考核等工作;其二,流程體系工作組負責分析流程執行情況,組織流程的優化設計、信息固化、宣貫培訓、考核、執行與后評估等工作;其三,技術標準體系工作組負責分析技術標準需求,組織做好技術標準的起草、審查、宣貫、監督實施與復審等工作;其四,內控審計與質量監督工作組負責對制度、流程、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制定措施,組織整改,推進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其五,管理體系信息化工作組負責根據相關體系的信息化需求,整體規劃,統一建設,實施流程信息固化,對制度、流程、標準制修訂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同時,使監督審核信息化。
③運行管理層。按照“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各體系的“3+1”聯動運行機制,明確了歸口方、主辦方、執行方和信息方的職責,即:發展計劃部是制度體系的歸口方,質量標準化室是流程體系、技術標準、質量管理體系的歸口方,內控審計部是內控管理體系的歸口方;各管理(公益)部門與研究所根據職責劃分,分別是相關業務制度、流程、標準以及體系文件的主辦方;總院各部門、京外各單位是各類文件的執行方;信息技術研究所是管理體系信息化的技術歸口方;各科研部門主要負責配合相關體系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和流程的信息化固化工作。
④監督考核層。人力資源部會同發展計劃部、質量標準化室等部門對全院管理體系執行情況進行聯動考核,根據制度、流程、標準體系架構,擬定核心業務的質量管理和綜合管理考核指標體系。各管理(公益)部門根據所轄業務,以制度、流程、標準等體系文件的執行情況為依據,制定相關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實現年底一次考核兌現。發展計劃部和質量標準化室負責對全院制度流程體系建設與執行情況進行月度分析、季度檢查和年度考核,確保各項管理性考核指標的完成。
2.2 管理體系文件架構
石勘院一體化管理體系文件圍繞管理方針與管理目標制定,與QHSE管理體系文件架構相同,但涵蓋的內容比QHSE管理體系豐富。一體化管理體系文件架構分為4個層次,包括管理手冊、程序文件、部門工作手冊以及相關的支持性文件,如:制度體系、技術標準體系、部門職責與崗位說明書等共7大類文件。
第一層次是管理手冊。管理手冊是管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闡明了研究院的管理方針、目標、指標、程序和要求,規定了建立體系文件的總要求。
第二層次是程序文件。該層次文件是管理手冊的支撐性文件,是建立部門工作手冊的依據,規定了各部門在管理體系中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說明了實施各種過程的方式,對影響科研生產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活動的關鍵過程進行了全面策劃和管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第三層次是部門工作手冊及適用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管理辦法、內控手冊等。該層次文件是管理體系執行性文件,是解決“做什么、怎么做” 的指南,是全體員工履行職責和權限的依據。在這一層次中,包括了石勘院多個管理體系——制度體系、流程體系、標準體系及內控體系等的所有要求。
第四層次是記錄,追溯各過程管理的證據、證明性文件。
2.3 流程體系架構
一體化管理體系以工作流程為導向建立,流程體系是一體化管理體系中的核心。以業務為主導的流程體系,兼顧中國石化內部控制矩陣,結合石勘院A1油氣勘探與開發、A9科技與研發業務、B1行政辦公綜合管理、B2發展計劃管理、B6財務管理、B7企業管理、B8人力資源管理、B9科技管理、B11信息化管理、B12健康環境安全管理等18大類業務,整體規劃并動態優化了流程體系。目前該體系由15個一級流程項,53個二級流程,159個三級流程,46個四級流程組成。
2.4 管理體系總體架構
根據總部特色管理模式要求和制度標準化、流程化改造方案,在原有QHSE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流程體系、內控體系等相關體系的基礎上,石勘院提出了“一體化管理體系建設方案”,以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標準規范、優化工作流程等“三縱”為工作主線,以細化內控管理工作“一橫”貫穿“三縱”始終,建立了制度、流程、標準和內控管理等多體系融合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同時,通過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強化了質量管理、HSE管理等過程管理。
一體化管理體系中,工作流程為主線。在工作流程的關鍵步驟設置了監控點,并在此識別、確定了符合QHSE管理體系的“三項標準”條款要求及內控管理矩陣點要求;在“規范性文件”處識別了相應的制度及標準等要求。“三縱一橫”一體化管理體系具有“規范化、文本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特點,能滿足內、外部管理要求,有效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 管理體系的應用
3.1 管理體系覆蓋范圍
石勘院建立的一體化管理體系,覆蓋了各類體系文件的制修訂管理,人才引進、培訓、考核等人力資源管理,設備采購、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資源管理,科研生產項目管理,HSE運行控制與管理,法律法規識別及合規性評價,管理體系運行監視和測量控制等各個環節,覆蓋了石勘院科研、生產、管理的全過程,增強了跨部門、跨崗位業務的高效有序銜接,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管理體系工作思路
依據總體架構與特點,一體化管理體系形成了“一套制度文本約束、一套標準規范支撐、一套信息平臺管理、一種運行模式保障”的工作思路。一套制度文本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一套標準規范包括管理規范、技術規范與工作規范。一套信息平臺按照“六統一”的原則建立,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投資、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一套運行模式即卓越績效管理模式,與石勘院各級責任目標的實現及績效考核密切結合,具有“目標指標化,指標數字化,管理模式化,模式個性化”的特點。
3.3 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
以業務為切入點、以流程為導向,統籌規劃制度流程標準化,并對成熟度較高的工作流程進行信息固化,建立了一體化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通過平臺中的OA系統、ERP系統、科技網、標準化管理系統等模塊,分別對行政、人事、財務、科技、質量管理與標準化等重點業務實現了標準化操作,進行過程管控、逐級檢查與審核,強化監督審核、動態評估功能,為各項工作目標、綜合管理指標考評提供了量化的依據。石勘院一體化管理系統信息建設隨工作流程的建立健全而不斷完善。
①科技網的應用。通過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以下簡稱:OA系統)中的科技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科技網),科研生產項目已實現了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下載、記錄提交、網上審核,實現了項目過程管理業務流程固定化、待辦任務可視化和完成任務時限化。其中:不同部委的國家項目在相應的網站上提交,重大專項通過OA系統鏈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管理信息系統,縱向項目、橫向項目、院控項目通過科技網進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通過科技網上傳的科研項目研發過程的各項記錄,上傳率、及時率均達到95%以上。
②QHSE管理子模塊的應用。QHSE管理的運行控制和監督審核通過OA系統與ERP系統、科技網、標準化管理系統實現了鏈接,在體系文件管理、資源管理、科研生產項目管理、HSE管理以及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方面逐步實現了網絡化管控,將科研項目管理、HSE管理等重點工作實現了標準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準確率,對不同過程管理各階段目標的實現起到了提醒、督導作用。
4 結 語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利用一體化管理體系及一體化綜合信息平臺進行日常管理,可使全體人員參與到科研質量管理及HSE管理等各項工作中來,并能有效應用各類資源,確保按照相關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內控要求、標準規定進行工作與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綜合管理水平及科研質量。我們相信,隨著一體化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種管理方式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中武.卓越績效管理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2] 岳剛,趙建坤.卓越績效模式理解與實施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3] GB/T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要求[S].
關鍵詞:企業;研發;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7-0000-03
引言
黨的十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業的研發活動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元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國企業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不強,研發管理模式落后等現狀,這是長期困擾科技管理部門和企業管理者的難題。在此背景下,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立企業研發管理體系課題組,總結相關行業研發管理的成就、經驗和典型,科學探索企業研發管理的路徑和模式,完成了企業研發管理體系的建設和研究,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支撐。
一、企業研發管理現狀分析
課題組選擇了一些企業進行了研發管理現狀調研,覆蓋機械、醫藥、軟件、新材料等行業,發現企業研發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1.研發缺乏戰略引領
企業在研發項目的選擇比較隨意,或由企業領導確定,或取決于研發人員的個人興趣,或追逐國外所謂最新動態和風潮,藉此很難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產品。企業由于缺乏研發戰略的研究和制定,未能形成明確的技術或產品路線圖,研發的成敗存在機會主義,不能明確核心技術和產品在企業發展中所屬的位置,造成很多研發成果和產品上市時機不合適,錯失市場發展機遇。
2.研發風險控制不當
很多企業忽視對研發風險的管控,大部分企業研發管理人員只是具備一定的研發風險管理意識,且主要是針對具體的研發項目開展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成果主要停留在具體項目層面。由于企業未能對研發管理整體實施風險管理,對研發管理和研發活動過程中僅對人員、財務、項目等常規的風險實施面上控制,并未對其進行系統性的控;另外很多情況下未考慮到不同研發項目的特性,其管理效果主要依賴于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也容易造成研發風險管理的不均衡,從而影響研發管理和研發活動的工作質量。
3.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水平較低
在調查企業中新產品的類型以改進產品、仿制品為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企業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此種狀況在某些方面還日趨加劇,由于許多企業研發人員待遇不高,研發人員管理不到位,未能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導致研發人員不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研發人員容易流失,進一步削弱了研發的技術力量,嚴重影響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4.研發過程管理不規范
企業缺乏研發過程管理的意識,認為研發過程管理只是研發部門內部的工作,造成“研發孤島”現象嚴重,甚至很多企業只是為了ISO9001、TS16949等貫標的需要,制定了一套研發管理流程、制度和表單,但在實際運用中,很難融入到產品研發中去,反而給研發人員帶來不必要的負擔,更不用說針對不同的研發需求,對研發過程進行優化和重組。
5.研發績效測量和評估不到位
企業研發人員績效難以測量和評估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在此次調研過程中,表現的尤為突出。很多企業雖然建立了研發人員的考核指標,也配套了獎勵方案,仍然未能實現最佳績效管理。比較突出的問題包括未能準確測量和評估創新性研發和基礎性研發兩者的績效,未將研發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的績效考核納入到研發的范疇等。
二、企業研發管理體系建設過程
1.研發組織機構建設
為做好研發職責的落實工作,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籌劃設計企業的研發組織機構。研發組織機構的設置必須有利于研發管理和研發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利于企業其他活動與研發活動的銜接,有利于研發職能的發揮和管理。將研發管理和研發活動落實到企業相關部門,并根據承擔的研發管理和研發活動確定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以及相應權限。
2.調研與診斷
調研是貫標動員、體系分析策劃、體系建立與運行的前提和基礎。調研可采用現場調研或交流溝通,調研內容至少應包括:研發管理體系范圍涉及的產品和過程;研發管理流程、關鍵過程、專業技術難點;與企業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及遵守情況;企業的產品和顧客情況的有關資料;企業的研發戰略制定和實施情況;研發組織機構的設置、職責分配對研發控制的有效性和存在的問題;企業研發風險管控和研發績效落實情況;企業研發管理現狀、有效性及薄弱環節;企業在研發管理文件和記錄方面的控制情況等。
診斷主要針對調研階段收集的信息進行匯總分析。診斷內容至少應包括:企業研發管理體系覆蓋哪些產品及研發項目;覆蓋哪些與研發相關的部門;覆蓋企業哪些生產經營的活動場所;企業研發管理現狀;研發控制和研發管理水平;企業研發資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企業從人力資源、財務投入、研發設施設備和檢測設施設備、知識產權、研發信息、研發環境等方面的投入和配置情況等。
【關鍵詞】產業園區;統計服務體系;PDCA管理;云服務統計平臺
0 引言
隨著國家對產業園區發展的愈加重視及產業園區在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園區要進一步提檔升級,必須提升管理模式,由傳統的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邁進。數字化時代中,信息是一切管理活動的基礎,離開數據信息就基本談不上科學管理。其中,精細化管理依賴于更加完整、更加及時、更加準確和更加系統化的信息,所有這些必須借助于更加先進的統計體系才能實現。
統計工作是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存在的數據直觀表現。目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統計工作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計技術的應用和統計手段也發生革命性變化。統計工作只停留在以記錄和了解事物為主要任務的統計階段已不能適應園區的發展,必須基于未來技術環境構建統計體系,必須發展到管理統計階段和智能決策統計階段。隨著園區管理業務更加復雜,需要更高效的管理體系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得以實現,傳統的統計體系難以支撐復雜的業務體系管控,需要進行進一步優化統計體系,使統計體系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率。
1 加強統計服務體系的主線研究
園區應該建立面向科學管理,結合未來統計應用,建設基于業務管理、能力建設和機制建設的三條主線的園區統計服務體系?;谌龡l主線的園區統計體系模型如圖1所示:
圖 1 園區統計體系模型
其中,PDCA管理中,P是指園區規劃、指標及目標。D是指園區規劃實施及日常管理。C是指規劃實施及日常管理過程評估及檢查,反饋狀態是否對準目標。A是改進與評估。統計業務必須遵循PDCA管理循環, PDCA管理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 2 PDCA管理循環
1.1 業務主線:基于業務目標及PDCA管理的統計業務體系
園區統計業務體系建設應深入融合到園區業務目標和PDCA管理體系當中,使統計工作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真正服務于園區建設。徹底解決想要數據找不到,想管指標無數據,想做決策無依據的管理狀態。構建數字園區,規范科學管理,使園區管理再上新臺階。
1.2 機制主線: 強化適應現代統計要求的機制建設
(1)加強具備先進技術應用的統計團隊建設
大數據背景要求統計機構的各項工作要必須走專業化道路,制度設計部門要研究數據獲取來源、可信度、成本等項目,按照用戶的需求設置指標;數據采集崗位的任務是開拓更多可用的數據來源,并對數據流進行實時監測,保證數據流的通暢和清潔;數據分析崗位則通過專業化的分析手段進行科學分析,而后由專業化部門將數據產品傳遞給社會用戶。只有按照統計數據生產流程設定機構,并進行網絡化管理才能保證數據生產的科學性。
(2)以績效驅動統計工作落實到位
設計關于統計工作的績效管理體系,明確統計工作指標與目標按照PDCA整體思路,層層循環,環環相扣的原則開展績效管理活動,確保統計工作落到實處。
(3)統計分層審計
建立分層審計制度,對統計進行分層審計,確保統計體系高效能運作;建立審計標準,按照標準及設定的頻率進行審計;根據統計體系運行審計結果,落實審計整改計劃,并納入績效管理體系。
1.3 能力主線:強化適應現代統計要求的能力建設
統計能力提升需要依賴三個基本要素,即傳統統計技術應用、先進統計技術應用和能力訓練。
(1)傳統統計技術應用
加強傳統的數理統計在園區管理活動中的技術應用能力,同時也加強社會統計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2)統計能力訓練
針對現代統計體系要求,建立統計各個崗位能力模型,制定能力發展計劃,并根據能力地圖組織開展能力訓練活動。
(3)先進統計技術應用:基于大數據的統計方法應用
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園區統計工作也必須跟上時代步伐,應用基于大數據時代的統計方法,重點規劃并建設統計信息的云服務平臺。
2 建設統計服務云服務平臺
建立基于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云服務統計信息服務平臺,主要功能包括:
(1)統計數據采集:統計數據采集方法主要有多種方式,通過企業單位私有云平臺或開放的信息系統接口獲得大量數據,也可用傳統的調研方法獲得數據,同時還可以通過內部管理系統獲得相應數據。
(2)數據整理與存儲:這些數據存儲于大型數據云平臺,同時進行歸類整理,通過一定算法程序自動處理,以供大數據挖掘技術挖掘應用。
(3)統計分析:對于實時需要的統計數據借助軟件技術自動分析。
(4)統計結論與應用:對于需要進行過程管控的問題及指標在線實時監控和移動監控,支持移動辦公;同時可以對狀態出現問題進行預警,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偏差;也可根據特殊需要自動分析統計結論;同時還可實現輔助決策建議。借助先進統計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
云服務統計信息服務平臺功能框架圖如圖3所示:
圖3 云服務統計信息服務平臺功能框架圖
充分應用云服務統計信息服務平臺,完善了園區生產業體系,帶動了園區生產業的發展,大大增強了園區服務能力。另外,云服務統計信息服務平臺屬于云計算產業,可有效推進園區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促進園區產業結構的優化。
3 結束語
開展統計分析工作推動了統計改革的深化和統計工作的開拓,統計數據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知道是否準確;數據是否準確只有統計部門本身才能做出最權威性的估價。如果不開展統計分析,對于各統計指標是否協調、數據之間是否平衡、數據是否準確這一系列問題就很難做出正確的、系統的、權威的評估。另一方面,統計分析工作對統計方法制度的改革也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做好統計分析工作,從整體上保證了統計工作水平的提高。
陽和工業新區作為自治區最早的一批工業園區,積極的尋求突破和跨越以適應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逐步實現產業升級,提升園區產業服務,并通過打造園區統計服務信息云平臺重大項目為抓手,為產業園區獲得了更大發展,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江凌,倪洪怡.上海文化產業園區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4:53-59.
[關鍵詞]科技管理;技術創新績效;企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41
[中圖分類號]F273.1;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2-00-02
2006年,我國創建并改變了原有的發展道路,改為了科技創新型的新時代路徑。但是科技創新型的發展道路是需要耗時耗力的一項體系性的建設,而且需要一種適合科技創新的建設環境。經濟的發展便是能快速加快科技創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擁有一個完善運行的經濟體系不但可以創新發展,還能有效減少風險。最近幾年,我國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有關科技管理、科技創新的行業支持,科技創新和技術的協調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國內的科技管理行業的融資較難、創新的成效不高等方面的缺陷依然存在。
1 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選題背景及意義
1.1 選題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飛躍的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是依靠于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存在潛力的市場等來提高的,并不是質的提升,所以這種狀況是難以維持長久的。培育和發展創新型的企業,是加強科技以及經濟緊密結合的作用點,也是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需要突破的點,不僅是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經之路,也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的發展也證明了科技管理的發展對企業經濟的影響非常大,我國政府在2006的時候便推出了新型的發展計劃,在之后我國又將其上升為我國發展的核心目標計劃和提高國力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科技科技管理與創新技術是我們建設創新的制度,科技的支持可有效推動企業的發展。
1.2 研究的意義
為了使促進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很多企業已經創建了許多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利的舉措,比如,增大對科技領域的投資、加強科技創新,等等,這些舉措不僅能促進科技的發展,還能推動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結合成效。當前,國內很多的科技公司都面臨著各種情況,由于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在科技系統向企業提供科技的過程中,科技機構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表現在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些行為會降低科技系統向企業投資的意愿。所以,企業創新融資難、創新效率低下等問題卻始終存在。加強對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不僅可以解決科技創新與金融缺少的問題,還能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
2 我國科技管理的內涵及現狀
2.1 科技管理的概念
科技管理也就是通過采用最佳的途徑與方法,根據科技發展的規律,將其與社會、經濟融合在一起,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從而有效滿足群眾對物質、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企業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技術合作及技術轉讓的總稱??萍嫉姆N類有很多,其分類也沒有統一的標準。狹義的科技管理又被稱之為科研管理,是一種微觀層次的科技管理??萍脊芾硗ㄟ^運用科學性的方法來調節和控制社會的科學技術活動,是對資源、研究和成果進行相關的管理,職員對企業的工作內容與所創造的效益進行考核,為所制定的目標提供事實依據,并制定新的目標??萍脊芾砜梢源龠M職員進一步確定發展目標,同時保證資源、研究及成果的順利完成。
2.2 我國科技管理的現狀
科技管理是對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的優化管理,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長期的科技管理包括了整個企業的整體性、策略性的科技預測與規劃,還有促進企業技術、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科學技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管理是企業取得效益與長期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方法,企業需要把科技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來說,科技的投入和產出對企業技術創新的績效來說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且科技投入的積極影響會更大,主要是對人才和經費的投入,通過對企業技術的管理讓企業快速地發展。當下,很多企業在科技的管理這一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對科技進行有效管理,這也直接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績效。如何能有效進行科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企業技術是廣大研究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內容。很多企業在科技的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合理等,這些情況都會對企業技術的創新績效產生不利的影響。
3 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
3.1 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
科技管理能很好地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有效解決企業技術創新低效的問題。企業對技術有著嚴格的管理及要求,說明是其創新型企業,創新型企業一般都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對科技創新的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其次,創新型企業的技術能力及水平比較高,還能有效減少風險、發展激勵等目的的實現。通過加強對科技的管理可以直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增長。因此,為了能更好地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還需不斷鼓勵和加強員工對科技、和相關技術的了解,同時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來合理選擇且有效利用對科技的管理。
3.2 合理配置技g資源,利于企業發展戰略科技
一般情況下,創新型企業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其技術水平會比較高,創新的能力自然很強??萍甲鳛槠髽I重要的戰略資源,需要進行相關的管理。經研究發現,在對企業的科技管理中,科技的經費和人員非常重要,這兩種因素會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較大。企業管理人員可以讓投資人群利用企業技術來促使技術創新的提高,降低一定的風險,間接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為了能有效地維持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所帶來的優勢,需要對科技的管理采用利于企業發展的戰略科技,合理配置相關技術資源,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3.3 促進企業健康、持久的發展
企業績效是企業活動對企業目標貢獻程度的評價,是人們對活動的過程和成果的一種主觀評價。企業需要通過一定的學習途徑將企業現有的資源和技術進行整合,從而對企業的技術長期績效產生一定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企業持久的發展??萍紕撔屡c市場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提高市場經濟的發展才能促進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它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通過對科技進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但是很多人員對科技合作組織的方式并不了解,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管理人員沒有時刻對科技進行管理,并沒有使其發揮出太大的作用。所以,還需加強對企業內部科技的管理,以促進企業長久、健康、有序的發展。
4 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影響的研究結論與相關建議
4.1 研究結論
本文主要通過對科技管理來具體介紹和分析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從理論中得到的結論是不僅要重視科技管理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國家也需進行適當的鼓勵并重視科技管理的存在。要解決企業科技創新與技術缺少的情況,就要對此領域上的內容進行整理研究,以嚴謹的態度看待我國科技管理與技術創新績效的現實情況,并且進行細致的分析,總結以往的規律,發現以往的問題,以促進我國科技創新與金融支持的相互結合發展。
4.2 相關建議
對此,對科技創新的研究有了相關建議。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科技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也有所不同。所以,目前我國還需從更深層次的層面來探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由于我國政府的科技管理理論和實踐還不夠完善及成熟,所以還需在理論體系上不斷填充新知識??萍紕撔乱蕾嚱洕⑵髽I技術等之間的協調,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與配合,這樣才能樹立一個更系統、全面的科技管理體系。
5 結 語
本文主要系統全面地分析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表明,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有重要的正向影響,尤其是創新投入、科技經費投入和科技活動人員??梢缘贸龅慕Y論是,技術創新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的重要性,還有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專利和新產品,這樣才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本文具體介紹了科技管理的含義、我國科技管理的現狀及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等。
以上就是筆者對科技管理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的具體介紹,由于筆者對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也是筆者以后繼續要學習和探索的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1]徐玲.知識學習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4).
全鎮科技和知識產權工作要圍繞“三個”發展戰略的各項目標任務,確保完成科技方面的牽頭任務。立足“在做優科教上實現新突破”的要求上,大力實施科教興鎮和人才強鎮戰略,堅持科技服務經濟發展的導向,加強自主創新,努力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加快推進科技富民強縣、強鎮的步伐,為組織實施好六大科技工程,夯實基礎。
二、以科技創新為主題,全面推動產業發展
(一)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進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做好集鎮和中心村建設工作,重點做好各項創建任務的落實,完善建設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監督機制,加大創新型城鎮和中心村建設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二)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重點產業、企業、產品,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示范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優勢。
(三)進一步突出科技主體地位。貫徹落實省、市、縣科技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全鎮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相關政策的宣傳落實,組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一號工程”,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把加速成果轉化、整合科技資源、提升創新能力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務,努力形成“一手抓研發、一手抓轉化”的科技工作新格局。
(四)強化三項工作,構建與創新型城市建設相適應的政策、管理、投融體系及平臺。
健全科技政策體保障體系。進一步貫徹落實國、省、市、縣科技和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加強對國、省、市法規、政策的研究,推動全鎮科技進步政策措施的建議,不斷優化全鎮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加強與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的聯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全鎮科技進步與發展的政策保障體系。
構建科技管理服務體系。加強對科技和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資源統籌配套協調機制,建立重大科技政策決策機制,建立起鎮黨政領導抓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考核評價制度,提升服務科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搭建科技投融資平臺。深化科技與金融合作,搭建企業銀行之間的科技投融資平臺,支持各類創新要素尤其是資本要素向我鎮高新技術企業聚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搶占發展先機。一是要繼續開展科技金融宣傳和融資培訓,強化科技融資理念。二是建立起與商業銀行的聯系機制,積極推薦優質科技型企業和優秀科技項目,促進商業銀行授信業務,拓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拓寬企業融資途徑。
三、以實施六大科技工程為重點,實現科技服務經濟發展目標
(一)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加大國、省、市、縣科技計劃項目的組織、申報和實施工作力度,鼓勵申報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具有創新性的科技項目。繼續發揮科技計劃項目對全鎮經濟社會重大工程、重點工作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嚴格執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科技項目管理流程,不斷完善項目申報、審批、立項、監管。
(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按照省、市、縣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工作方案要求,抓好推進落實,加強與科技創新企業的銜接,推動科技成果向產業收入轉化,推進科技成果商品化、資本化、產業化。
(三)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繼續開展好省、市創新型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工作,不斷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和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發揮專家支撐作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品培育工程。進一步加大對我鎮戰略性性新興產業的調研力度,制定相關措施,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庫,加強與上級科技部門的合作,完善項目準入和淘汰機制,確保重目及時有效跟進。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按照擁有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具有較強研究開發能力的標準和條件。
(五)落實人才“雙百工程”。深入落實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和培育工程(“雙百工程”),開展“雙百工程”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和解讀工作。
(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一是認真制定知識產權定年度推進計劃,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二是實施優勢產業知識產權培育工程,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業,增強知識產權儲備。三是引導企業抓好知識產權工作。以專利申報為抓手,做好企業知識產權基礎工作,推進科技成果專利化、專利技術標準化。四是推動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加快專利技術實施和產業化,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渠道和保障。五是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圍繞“4.26”國際知識產權日,在全鎮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活動,重點以法律法規、知識產權維權、打擊假冒偽劣等為內容,強化群眾、企業經營者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六是增強維權力度,繼續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認真調處專利糾紛,做好協調工作。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貼近實際和需求,探索工作新機制。
(八)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認真貫徹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的意見”以及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發展,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年”活動,以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為主題,做好科技富民強縣工作,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效益農業,努力將其打造為我鎮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突破一批核心技術,開發一批重點產品,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示范帶動農民增收。深入實施科技創新產業鏈示范工程,繼續以推廣制種產業、特種養殖及獺兔養殖,助農增收為目的,推動農業科技項目產業轉化。以各類科技隊伍載體,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推動創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科技成果,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利用好科技特派員創業工程,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轉化。推動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農產品可追溯管理體系建設。
關鍵詞 農業科技創新;制約因素;對策;貴州納雍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7-0316-01
納雍縣是一個農業基礎薄弱、農村人多地少的山區內陸農業大縣,同時也是國家生態扶貧開發重點縣。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新階段適應農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納雍縣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重點抓好農業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縣域實際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以高山生態有機茶、草地生態畜牧業、高效特色蔬菜、脫毒馬鈴薯、特色經果林、優勢中藥材為標志的六大特色產業順勢崛起[1-2]。
1 主要做法及經驗
納雍縣農業科技創新的主要措施有以下7點:一是立足資源優勢,超前科學規劃;二是整合部門資源,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建設;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扶持激勵機制,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四是多形式創新發展機制;五是大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六是合理引導農村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七是加強科技溝通,為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
2 制約因素
雖然納雍縣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和經驗,但同時受諸多制約因素的影響,在工作中面臨許多困難。
2.1 農業發展投入總體不足
納雍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財政收入水平低,對農業發展投入總體不足、扶持不夠。導致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小,發展不景氣,信譽度不高,農戶參與度低,企業與產業基地、農戶關聯度底,對農戶的帶動力不強。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地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少、規模小、效益差、帶動力不強。
2.2 農業生產組織經營效益低
全縣經工商注冊登記合作社450余家,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層次較低,大多是以生產資料的采購服務和組織農產品統一銷售等初級合作為主,而對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等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合作活動開展得較少。部分合作社辦社目的不明確,組織機構、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流于形式。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入社社員少,輻射帶動力不強。一些合作社基本是1個或幾個種養殖大戶操作,沒有農戶入社,或有牌子、有手續但不運作,有其名而無其實。多數合作社存在管理不完善、體制不健全、不按章程和制度辦事。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力度不大,對合作社的扶持沒有形成合力。
2.3 農技推廣體系服務水平不高
一是鄉鎮、村的農技干部人員總數偏少,加之大多數鄉鎮農技人員均包村或抽派搞計劃生育工作,實際進行農技推廣的人更少。二是農業科技發展迅速,品種、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廣大農技人員適應新情況、接受新技術、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明顯不強,面對農業科技創新力不從心。三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務農人員年齡老化、素質低,對農業科技創新應用造成了影響。
2.4 農村金融服務機制不完善
一是農民創業缺乏啟動資金,商業性貸款程序繁瑣,利息高,擔保困難,不能適應農業季節性所需的資金需求。二是貸款門檻高,貸款數額少,主要體現在農業龍頭和農民融資困難。
2.5 農業生產普遍規模偏小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生產規?;⒓s化、機械化,要求土地集中連片開發,而現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戶,土地經營權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合法地流轉。但由于部分農民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存在戀土情節和“紅眼病”現象,加之土地流轉費相對較低,農民擔心今后的保障問題,不愿進行土地流轉,從而使土地難以有效地集中,無法形成規?;洜I,限制了現代農業發展。
3 納雍縣農業科技創新對策
針對納雍縣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解決對策。
3.1 加強農業科技體系建設
進一步認識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采取必要措施,不斷加強農業重大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切實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市場信息服務。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加快提高農民素質和創業能力,實現創業富民、創新強農。
3.2 明確科技創新著力點,壯大農業科技推廣隊伍
一是理順農技推廣機構管理體制。按照“完善管理體系、規范運行機制、精干人員隊伍、穩定經費保障、保障工作條件”的機構設置和運行要求,明確縣、鄉農技推廣機構的人員編制、經費供給方式和隸屬關系,實行“縣建縣管”。二是充實技術力量。采取適當方式聘請省、市有關專家參加縣級農技推廣項目的規劃、實施以及技術指導。與科研機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開展合作。要抓好農業科技人才工作環境的改善,不斷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健全農業科技人才管理機制。充實和提升農村科技輔導員隊伍。三是健全服務網絡,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項目服務工作機制,將各項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級農技推廣機構。四是建好示范基地,明確示范內容,規范基地管理,充分發揮示范基地作用。
3.3 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農特產品流通體系建設
建立新技術推廣體系,結合各地實際,加強技術服務,構建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廣新機制,有效破解農技推廣和成果轉化不到位難題[3-4]。
圍繞全縣茶葉、蔬菜、經果、脫毒馬鈴薯、生態畜牧業等主要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一批農產品交易市場和產地批發市場,不斷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創新流通發展方式,加強產銷銜接。
指導農業生產企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廣大農戶等主體,通過創建自有品牌,提升品牌,維護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
4 參考文獻
[1] 彭宇文.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及對策[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4):4-7.
[2] 張晨,俞菊生.以科技創新推進上海農業現代化建設[J].上海農村經濟,2012(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