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6 16:07: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字經濟股票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科技、網絡股的調整可以看成是階段性的必然,但就新經濟而言,懷疑它,或許只能證明我們自己對時代的無知和麻木。無論如何,網絡經濟是大勢所趨?!』诋a業調整與發展的基本面,未來的市場一定會在融入現實的網絡股與信息產業基礎的高科技股帶領下,走向前途光明的未來。不過,網絡股的大起大落,引起的反思又明確地告訴人們,網絡公司作為一個商業活動的實體,重要的不僅僅是創造概念,而是必須尋找到盈利模式。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因特網在全球迅猛發展,網絡股逐漸成為美國股市的新貴。網絡股創造一夜暴富的奇跡始于1995年。這一年,開發因特網瀏覽器軟件的網景公司上市。這家投資17000萬美元、成立16個月未盈利一分錢的公司,一夜之間變成市場價值20億美元的巨人,創造了互聯網時代的第一個神話。緊接著綜合門戶網站美國在線和搜索引擎網站雅虎先后掀起熱潮。雅虎股票在上市一年多后開始狂漲,股票價格一度達到450美元。
網絡股突然間成了點石成金的魔杖。1997年5月,網上書店亞馬遜公司上市。1998年電子商務熱瘋一時,人們突然發現亞馬遜的模式就是虛擬市場戰勝現實市場的最佳范例。到1998年11月30日,亞馬遜股票漲了23倍,三個月后再漲4倍,規模達到400億美元。同樣,1995年美國在線想與網景合作,當時美國在線的市場價值僅為網景的1/10,然而1998年底,美國在線在購并其他公司后的價值已是網景的10倍。新世紀伊始,美國在線并購時代華納,再一次向人們展現了互聯網的無限擴張力和美好前景。
網絡股的持續走紅啟動了美國的網絡經濟。經濟學家通常把網絡經濟看作是知識經濟的一個側面、一種表象。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1999年因特網給美國經濟增加了5070億美元的產值,增加了230萬個就業機會。網絡經濟已經超過了電信(3000億美元)和民航(3550億美元)等傳統產業的規模,并在追趕出版業(7500億美元)和保健產業(1萬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它還在以68%的年增長率飛速發展。
網絡經濟無疑是一種最具傳奇色彩的經濟形態。這一方面得益于它興起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它極大地縮短了通往百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的路程。
網絡及其相關產業就像一個神話,不斷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推出一個個像比爾·蓋茨、楊致遠、戴爾這樣的億萬富翁。如果說福特(汽車)、洛克菲勒(石油)堪稱昨日美國財富與繁榮的象征,那么微軟、雅虎、思科似乎就代表了全球財富潮流的新方向。連美國總統克林頓也在感嘆:互聯網是獲取財富的關鍵!
那么,網絡股崛起的內在邏輯是什么?網絡股的崛起究竟是經濟發展潮流在資本市場的生動體現還是潮流中的泡沫呢?
事實上推動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概念股持續倍增的內在動力,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它所導致的生產與服務成本的下降和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型。信息技術進步對經濟的實質性影響,可以通過“摩爾定律”、“梅特卡夫法則”和“雅虎法則”進行描述,人們稱之為網絡時代的新規則。
20世紀60年代以后,半導體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與些同時,半導體的價格卻以6次級數在下降;半導體性能每18個月翻一番的局面已經持續30多年,估計還將持續20年。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揭示了半導體和計算機工業作為信息產業內部的發動機,以指數形式實現持續變革的作用。
與之驚人相似的是,90年代以來,互聯網絡不僅呈現了這種超乎尋常的指數增長趨勢,而且爆炸性地向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進行廣泛的滲透和擴張。計算機網絡的數目越多,它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就越大。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網絡的價值等于其結點數目的平方。這就是著名的梅特卡夫法則。梅特卡夫法則揭示了互聯網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呈算術級數增長或二次方程式的增長的規則。
摩爾定律為實踐所證明,梅特卡夫法則有精確的理論證明。繼摩爾定律、梅特卡夫法則之后,新經濟中又冒出了“雅虎法則”?!把呕⒎▌t”是指:“只要雅虎繼續控制著挑戰所有歷史先例和邏輯的價格/收入比,互聯網將繼續是投放金錢的巨大場所?!毖呕⒎▌t提示了金錢(財富流量)與信息名義價格和貨幣收入之比之間的內在關系。
一連串的數字讓人感到internet的爆炸性增長:截止目前,全球互聯網用戶已達2億,而據預測,未來5年內,這個數字會一路攀升,突破10億大關;1999年,在線交易已達312億美元,而有人預測2001年這個數字會狂漲到3000億美元,呈現近乎10倍的增長。
互聯網絡這種瘋狂般的增長震驚了世界,以至于許多專家斷言人類新的文明時代已經到來。盡管還不能夠像半導體技術一樣,大致估計出互聯網絡的倍增極限和倍增周期。但是,無論是工業、流通業、金融業還是媒體傳播業,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事業機構,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這場圍繞半導體和互聯網絡的出現所發生的變革。第三次浪潮掀起的信息化革命,有力地支撐了網絡經濟的高速增長。
對于信息技術的進步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是否會以現在的增長勢頭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網絡經濟是否會實現持續增長,美國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作出了精確的分析和預測:15年以后半導體和光通信的應用最終成為現實,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將達到高峰期,人類真正進入信息化社會。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大大下降,信息技術產業壓倒一切傳統工業而成為21世紀經濟主導產業,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和就業的主要機會來源于信息技術產業。
對于網絡經濟特別是網絡概念股是否有泡沫成分,雅虎法則提出的“價格/收入比”無疑是一個現成的分析框架。從傳統的工業貨幣價值觀看,收入是指物質資產的實際收益,而股票價格應是前者的名義形式,但它代表的不是“物質資產”,而是“物質資產+信息資產”,信息資產包括品牌、預期市場占有率、用戶信息與規模、未來市場需求控制等無形資產。事實上,后者更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過渡的進程中,網絡經濟的新規則是:財富貨幣轉移方向,將是在信息資產支配物質資產中形成的名義價格對傳統財務收入保持較高比率的地方。
利用這樣一個新規則,我們可以解釋為什么互聯網股票會在增長過程中幾倍地超過其財務收入。在互聯網股票價格中,不僅包含了工業財會標準衡量的物質資產的作用,更包含著信息資產的貢獻。顯然,這里的財務收入,只是一個工業價值的概念,是工業性質的財富,它并不能對應整個財富。這一點從雅虎的市場能力與收入之間高達40倍數比就可以看出來。人們看好雅虎股票,不光是看好它的工業市場能力,更是在肯定它的信息市場能力,這種能力已通過1.15億/日的頁面訪問率得到證明。許多人都不能確知靠信息力量到底怎么能實現財富的轉移,雅虎的案例提供了證據。
另外,從巴菲特與蓋茨這兩個代表工業經濟與網絡經濟的人物中也可以證實這一結論。巴菲特先生是世界股票大王,但是聲稱從不關心股票的蓋茨憑微軟股票,輕松摘走巴菲特多年世界首富的桂冠,令一生兢兢業業研究股票的巴菲特黯然失色??梢哉J為,巴菲特和蓋茨實際上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正在轉型之中的兩種經濟規則。一個代表汽車、鋼鐵的傳統工業股,遵循貨幣法則。另一個代表互聯網高科技股,遵循信息法則。今天,互聯網公司股票攪亂了整個華爾街的傳統秩序,也就是說信息法則正在取代貨幣法則。結果,經過一百多年工業社會財富積累的資本家,正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財富轉移給信息社會的新寵兒們。工業資本家驚恐這個無法控制的財富轉移,但是對新規則的認識尚未取得一致意見。
信息化數學教學論文數學是很多人最頭疼的學科之一,一般數學分類為代數、幾何、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數學,等。其中讓人頭疼未必是所有分支,也可能你代數不好但是幾何卻很好,也可能對概率事件天生敏感,但是空間幾何很薄弱,但是毫無疑問的,數學很偉大,但是數學很不好搞。
我想這個不好搞也許是數學教育搞錯了,數學教育喜歡深挖,直到把人挖得精疲力竭為止。其實數學不是那么可怕,只是我們把有意思的部分選擇性忽略罷了。
我一直想一件事情,就是把生活數字化,這其實是可能的,但是我沒有掌握。本身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數學世界,只是很多東西我們尚未數字化而已。比如我們的收入和支出,比如我們的家庭用具,再比如我們做選擇考慮的利益取向。這些都可以用數學去描述。我有時想起來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思,只是常常又覺得無從下手,因為不是所有的數字都會在行為的當下立馬呈現出來,也不是呈現出來就都很重要,而且你必須要主動去記下來,可是這又極其的麻煩,時間長了確實可以做出很漂亮的表,但是又覺得得不償失。不過我們生活在數學世界的一個佐證是,計算機的世界就是由1和0兩個數字構建起來的虛擬空間。
而實際上數學家是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數學存在的,比如黃金分割數以及迷宮、魔方,等。在發現這些東西的時候,數學家一點也沒有感覺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發現一個未知領域的興奮。
我認為數學除了可以分為代數、幾何、拓撲、混沌、羅曼幾何、集合、概率、虛數、三角幾何、數論……這些數不勝數的而且無窮盡的分類之外,還可以用新的分類,便于建立對數學的興趣。
那就是:運算系統、對應法則系統、數的系統、邏輯系統。
運算法則系統就是加、減、乘、除。這是最基本的系統,和邏輯沒有關系,只有對錯之分。但是掌握運算法則系統很簡單,只要你知道加減乘除就可以,而實際上在做題時算錯很少是直接由運算系統沒有掌握引起的,就像5乘以5很少有人會算錯,錯是錯在邏輯沒有理清楚。
邏輯系統包括: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四條基本邏輯規律。其實還不是如此簡單,因為具體運算是數字的相互作用,不是概念的相互作用。其實邏輯系統包括在數學分類之中,比如三角函數的邏輯系統、虛數的邏輯系統、微積分的邏輯系統、數論邏輯系統、混沌邏輯系統……每個系統都是封閉的,有各自的邏輯起作用。很多時候說做錯題了,其實重要原因就是邏輯系統沒有掌握好,那么邏輯系統有沒有掌握好的標準是什么呢?那就是對應法則。
我覺得一個人掌握數學的高低最根本的就是他能掌握多少對應法則,以及其相互關系。比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三角函數……,每個函數都有類似的結構,但是其演化出來的對應法則隨著參數的變化是無數多個的,比如最基本的y=ax+b,光是a就有無數種可能,每個可能都是一條對應法則。
這樣,當看到數學成績很悲催的時候不要覺得是馬虎造成的,馬虎是運算系統掌握出了錯,比如5乘以5得數算成26,一般出錯是因為邏輯含糊導致緊張才出現運算問題,因為基本運算在小學4年級基本就沒問題了。
數學對于現代生活的重要性不是體現在運算上,而是理解上。確實,你不需要計算那么復雜的微積分,但是當你看到股票漲跌的時候,是通過數軸上的曲線領悟的,而且不光是看到表面還要看到曲線背后的本質,是什么因素影響著曲線變化?當然,各種分析可能紛繁復雜,多數是無效信息,你還得必須自己分辨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無用的,甚至自己判斷信息推斷結果,也就是每個因素對股票影響的權重是不一樣的。那么你能說數學毫無用處嗎?當然不是。
還是拿股票曲線為例,很多人熱衷于神秘主義,但是有限,其中最顯著的是波動理論,確實股票是很像水波,但是你如果看到的不是波紋而是風,甚至不是風而是地震,那么波動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了。
股票曲線的規律確實很有意思,最少它絕不可能是一個自變量決定的,因此精確預測非常困難,數學中你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需要所有其他未知數確定,只要有一個未確定,那么這條曲線就是一條平滑和連續的曲線,而股票呈現的絕不是平滑和連續的曲線,可見其未知數是很多的,哪能精確計算呢?所以看表面不如看其背后的參與者,漲跌、買賣、莊家和散戶、政策和現狀……這些才是股票規律的決定因素。
除了股票,你能看到的圖表真是太多了,如果不學一點數學是不可能的。不說那些統計數據,就說做生意想做大也必須要有數學敏感。所以現實中的數學不是你能掌握多少條對應法則,而是你需要理解多少現實背后的本質,這些本質影響著你能不能抓住重要的,而不是為那些不重要的東西搞得垂頭喪氣。
而這種函數化和量化的辦法就是微觀經濟學一直用的方法。比如供給和需求曲線,比如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應,等等。
在這場Internet游戲中,CEO似乎是眾矢之的,因為一切都似乎起源于他那份蠱惑人心的商業計劃書。但誰又知道CEO的苦?報上說他們是中國首富,八卦雜志評他們當中國“鉆石王老五”第幾名第幾名,但除了虛榮讓人高興,他們的財富依然是數字財富,他們出門依然要打車,還要美其名曰:不買車是現代企業。真累。
當所有的矛盾快要將CEO拴成死結的時候,他們一面審時度勢地設計如何“解套”,一面向外抱怨Internet的欺騙性,“4月份之前還晴空萬里,怎么能說變臉就變臉呢?”“前些日子不是說,低潮只是暫時的波折嗎?還說要螺旋式上升,怎么現在眾口一詞地說,‘這波已死?’”“討厭的媒體反復無常,將我們捧上天的是你們,將我們貶入地也是你們。你們幫著吹泡沫,現在又忙不迭地捅泡沫,你們難道就不是假象的制造者?.省略悲歌
網站的“杰青”們回頭遙望幾個月前被自己擯棄的“傳統崗位”,欲說還休,萬般滋味涌上心頭,回頭的路已經是“歸不去的家園,鹿港的小鎮”,往前看,多想對CEO大喊“給我現金,不要期權”,但不敢。公司正在裁員,誰的工資高,誰是優先被裁的目標。裁掉工資高的員工,招進工資低的員工,據說已經成為.省略們找到了八國聯軍的感覺,仿佛今非昔比,北京圓明園可以置換成紐約Nasdaq似的。直到今天,中國.省略合并了嗎?現在的資本不是已經捂緊自己錢包了嗎?現在的創業者不是已經在說,“今后再創業一定用自己的錢,一定不再用風險資本了嗎?”風險資本沒有想像的那樣好蒙,怎么可能出錢的人受氣呢?
但是風險資本的確已經在中國.省略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自己是在做風險投資;CEO在領銜上任的時候,就應該知道Internet上贏者通吃,失敗者比成功者多,自己失敗的可能比成功大;股民在又一次相信“中國概念”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自己的風險不只在政策上,也在不成熟的市場和不成熟的管理層上。
風險全都明明白白在那里擺著,一個也沒有少,只不過大家當時忘記了或者不愿意面對罷了。誰也沒有騙誰!是自己騙自己而已,自欺欺人。
前階段,備受嘲弄的傳統經濟代言人,現在站在高處,嘲弄新經濟的虛假性,甚至論斷新經濟是美國人用以欺騙我們的把戲。
我不知道他們怎樣界定“真”與“假”,所以無從知道“真”與“假”的界限,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如果將Internet比喻成一場游戲,那么,這個游戲的規則非常清楚。員工、CEO、風險投資、股民、ISP、ICP、ASP、設備提供商、技術提供商、服務提供商……所有的角色都被定義得一清二楚,所有的加入者都是自愿加入。這是一場豪賭,愿賭服輸,輸了就應該閉口,掉頭就走,或者重新下注,如果還有賭注。
Internet無罪
《卓越理財》:基金規模對基金公司來說意義重大。但上投摩根此次卻打出50億限額發售的概念,公司是如何考慮的呢?
傅帆:在成長先鋒基金發行之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基于對目前市場規模、發展趨勢與產品特性等因素的考慮,我們對未來募集規模做出了明確判斷,形成了限量發售50億的最終決定。我們認為,基金規模過大將影響到基金的中長期運作,因此對基金規模應該有一定的理性控制。從長期來看,隨著工行、中移動等大型藍籌公司上市,市場投資容量增加,大幅度擴容是一個趨勢,這將給投資者帶來更多可選擇的投資品種,也使得單只基金的合理運作規模將不斷提高。因此,上投摩根未來會根據市場的發展,逐步調整合理的基金規模。
《卓越理財》:成長先鋒基金此次創下了驕人的發行記錄,上投摩根再次用銷售數字證明了投資者對其品牌的認同和肯定。您認為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傅帆:基金公司作為專業的資產管理者,應該從兩個方面為投資者創造價值。首先,應該是穩定的業績回報。在過去的兩年里,上投摩根旗下股票類基金均表現出眾,在同類基金中名列前茅。公司已成功推出中國優勢、阿爾法等基金產品,整體業績表現出色,為投資者帶來了持續、穩健的回報。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優勢、阿爾法基金自成立以來累計凈值增長率均超過80%,業績表現在同類基金中居前。此外,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對國內34家基金公司2005年度股票投資管理能力的統計排名,上投摩根位居第二。
其次,在提升業績的同時,上投摩根非常關注投資者教育,希望推進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幫助其提高投資技能和市場判斷力。公司從創立之初開始實施“致富100”、“摩根基金大學”等一系列投資者教育活動,市場反響良好,對市場培養和公司品牌建設貢獻巨大,更是堅定了我們進一步加強為投資者服務的信心。基金公司無法承諾旗下基金業績永遠名列榜首,但我們可以保證我們的服務保持在國際水準。上投摩根將會一如既往地將“投資人利益”放在首位,傾力使廣大成長先鋒基金的投資者實現滿意度最大化。
從事商貿物流以及交易中心的運營商華南城(1688.hk),有著與中信21世紀相似的故事。盡管華南城股價升幅未出現百倍的情況,但123%的升幅在疲弱的港股環境下仍屬相當可觀的數字。華南城股價飆升的背后,同樣因為有“金主”入股,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阿里巴巴的“死對頭”騰訊。
類似中信21世紀與華南城的故事,在2014年將不斷發生,全因騰訊與阿里巴巴這兩家中國最頂尖的互聯網,將它們交鋒的戰線延伸至香港市場。
實際上,回顧騰訊與阿里巴巴自去年開始的“收購競賽”,當中一直不缺乏收購香港上市企業的消息。在經歷了一輪資本瘋狂之后,香港市場如今出現了所謂的“雙馬概念股”,這些股票之所以稱為“雙馬”,便是取自騰訊與阿里巴巴的“掌門人”馬化騰與馬云,這些股票的共同特點,便是股票從無人問津到一票難求。
騰訊阿里搶奪O2O先機
自去年開始,市場上便不時傳來騰訊亦或是阿里巴巴的收購消息,這兩家中國互聯網巨頭將技術上的“暗斗”,上升到了資本市場上的“明爭”。從電子商貿、社交網絡、移動游戲、網上金融, “雙馬”對決一直延續到了馬年。
這一場“雙馬”對決的,便是互聯網金融之戰。阿里巴巴在去年6月推出了“余額寶”,首次在內地互聯網平臺上銷售基金產品,掀起了一股互聯網金融熱潮。作為競爭對手,騰訊不甘落后,推出了“理財通”,亦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另一方面,在去年9月,馬云對抗騰訊微信,推出了移動即時通信平臺“來往”。雙方的競爭因在互聯網金融以及移動通信平臺上的爭鋒而進入。
隨后,“雙馬”便在資本市場上揮金如土,有如“軍備競賽”一般的競相收購資產。這場“軍備競賽”的目的是迅速擴大商業版圖,率先建立O2O的商業生態系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把握線上線下商業融合的機遇。
香港雙馬股:野雞變鳳凰
2014年初至今,“雙馬”已動用了百億元資金進行頻繁的收購。毫無疑問,從賬面上看來,如今最為得意的,無非是這些“雙馬”入股的企業。因為有了“雙馬”的概念而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股價也隨即飆升。如今,即便是那些沒有希望令“雙馬”看中的企業,也想盡辦法在概念上與“雙馬”沾邊,以便令它們的股價上揚。
“雙馬”的資本大戰延伸到了香港。自今年以來,“雙馬”便不時在香港市場上入股或者收購一些過去并不被市場過多關注的上市公司。1月份以來,阿里巴巴先后斥資13.3億港元入主中信21世紀,62.44億港元控股文化中國傳播。騰訊方面,則是以15億港元入股華南城。
實際上,雙方入股本港上市企業的行動,近年來一直在悄然進行。騰訊在2012年便入股了從事軟件業務的聯夢活力世界(8100.hk),騰訊入股金山軟件(3888.hk)的時間則在2011年,目前騰訊持有金山13%的股份。阿里巴巴在去年12月以22億元入股了海爾電器,投資旗下的物流服務業務“日日順”。阿里巴巴在2011年還斥資2億元收購25%的股權的中國擎天軟件。
上述這些股票,如今在香港被稱做“雙馬概念股”,在今年首季度疲弱的港股市場上,其令人炫目的升幅,可謂是一道亮麗且特殊的風景線。
股價表現最為瘋狂的要數中信21世紀,其股價從阿里巴巴入股前的0.75港元,最高時升至7.5港元,升幅近10倍。華南城的股價從年初的2.17港元,最高時升至4.85港元,升幅有1.23倍。即便是屬于較早的騰訊概念股,聯夢活力世界的股價升幅今年亦曾達33%。實際上,例如中信21世紀或者聯夢活力世界,在過去一直被市場視為“殼公司”,其股價飆升并非有業績的支撐,純粹因為“雙馬”的概念而被市場炒了上去。
雙馬股存風險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這種純粹因概念炒作而價格上揚的股票也暗藏危機,特別是在近期全球科網股表現不佳的情況之下,香港的“雙馬概念股”將面臨沽壓的風險。
4月初,美國市場上的科網股遭到了投資者的一輪拋售,這股拋售浪潮亦波及到香港市場。香港的科網股在4月7日便經歷了一場小股災,其中,騰訊的股價一度失守所謂的“啡底股”,即500港元大關,低見497港元,盡管最終守住500港元關口,但全日仍急挫4.4%,市值單日蒸發逾438億元。較3月6日創下的635元收市新高比較,騰訊一個月內累計跌幅21%,市值1個月蒸發近2500億港元。
在科網股災的利空影響下,上述“雙馬概念股”亦遭到重創,特別是本身缺乏業績支撐的股票,在股災當日(4月7日),金山軟件急跌6.1%,中國擎天軟件重創5.6%,文化中國傳播跌5.4%,中信21世紀下挫8.2%。
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更密切。資本市場是宏觀經濟晴雨表。過去十幾年,資本市場基本上是“我行我素”,與宏觀經濟沒有相關性。導致這種情況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
缺乏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之間的“對接”因素。此前,對經濟影響很大的企業大都不在國內股票市場上。對GDP貢獻達65%以上的民營企業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主體。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通過上市公司的業績或業績預期影響資本市場。如果主體都不在資本市場上,這個“傳導機制”便不存在,與宏觀經濟的聯系也就無從談起了。
缺乏規范的研究和分析。長期以來,以純粹投機性股評為主的分析方式主導著資本市場的研究領域,沒有把宏觀經濟形勢與資本市場、上市公司表現聯系起來,沒有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的價值研究。資本市場的宏觀研究只是一種形式,而沒有實際意義。
現在的情況發生了明顯改變。隨著一些大型公司上市,外國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一些非常專業的宏觀分析人士參與資本市場研究,特別是A+H同步發行的新模式加強兩地市場互動,我們看到,當前經濟形勢的變化、宏觀調控、財政和貨幣政策、匯率利率變化、“十一五”規劃、新農村建設、經濟數據,資本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應。
這一變化說明,資本市場開始與經濟發展共進退,分享經濟成長,也分享市場波動。雖然稱之為“晴雨表”還為時過早,但密切相關已經名副其實。
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加強。自2006年5月恢復IPO以來,資本市場已經有近80家公司發行和上市。主板30多家,中小板40多家,融資超過1500億元。不論是上市公司的家數還是融資水平,都超過歷史紀錄。特別是工行、中行這些創世界發行規模的超級大盤股,顯現出巨大的調動資金的能力,凍結申購資金分別達7800億元和6300億元。最近中國人壽的發行,再次印證資本市場巨大的融資潛力,并沒有出現人們擔心的大盤股“恐懼癥”。
大型股票平穩上市充分顯示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的改善,優化資源配置能力的加強。資本市場將在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改變中國不合理的融資結構(間接融資占95%),降低金融風險,改善中國的金融生態環境。
大盤藍籌改變市場投資行為。藍籌概念的啟蒙應該歸功于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QFII毫不猶豫地持有價格波動不大,甚至連中國機構投資者也不愿參與的大盤藍籌股,極大地沖擊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理念的崛起,再次使大盤藍籌概念成為市場的主流投資思路,并真正開始迎接大盤股發行上市,奠定資本市場基礎,著眼長期投資的時代。
內容摘要:價值投資是股票市場上一種重要的投資理念,目前運用廣泛的投資策略之一是價值投資策略。本文以蘇寧電器為例,選取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為研究時段,通過長線持有該股六年后的投資收益,論證價值投資理論。
關鍵詞:價值投資策略 價值投資 股票市場
國內對價值投資策略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金融理論界沒有太多相關研究,對價值投資策略的研究集中在投資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胡關金等所做的《中國股市價值投資策略研究》。在該報告中,胡關金等利用財務報表所揭示的信息來挖掘中國股票市場上投資價值高的公司;檢驗在中國股票市場價值投資策略能否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林斗志通過不同年份統計結果的對比,觀察股票市場價格與基本面的相關性,以期對價值投資策略在中國的表現有更準確的認識。沈洪博驗證由每年凈資產收益率或每股凈資產前五名的公司組成的投資組合,對比市場指數平均收益率是否有超額收益,來觀察中國股票市場走勢反映公司財務信息的有效程度。
價值投資理論的提出及主要內容
所謂的價值投資是指以影響股票價格的經濟因素、政治因素、行業發展、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等要素為分析基礎,以上市公司發展潛力為關注重點,判斷股票內在價值為目的的投資策略。價值投資的目的就是通過對股票的經濟分析,發現有價值的潛力股,以期獲得超過大盤指數增長率的超額收益。價值投資是股票市場上的一種重要投資理念,是利用一定方法測定出股票的內在價值,并以該股票同期的市場價格作比較,從而作出投資決策的一種投資方法。即集中投資優秀的企業,以大大低于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并長期持有。
1934年,格雷厄姆首次在他與多德合寫的《證券投資》中提出了價值投資理論。19世紀20年代,證券市場上的股票交易只需要很低的保證金,大量的投資者進入股市,使股票價格的上漲遠遠超過股票的實際價值。隨著1929年經濟危機的爆發,股票大跌,股票市場損失了140億美元,格雷厄姆與合伙人的投資在這一時期也遭受重大的損失。這場經濟危機促使投資者對股票市場進行重新認識。正是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格雷厄姆提出了價值投資理論,并以巴菲特的實踐聞名于世。
價值投資理論是把公司經營情況以及財務指標等作為研究對象,把該股票價格分為內在價值和市場價格兩部分:內在價值是分析的基礎;而市場價格則主要由股票市場上資金的供給所決定,同時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所謂內在價值是指由收益、股利等未來現金流以及管理狀況等因素所決定的股票的現在價值。價值投資者首先通過評估某一金融資產的基礎價值,并將其與市場價格相比較。當價值超過市場價格的部分越多,則代表投資越安全,相應的獲利能力越強,此時投資者可以考慮買入該只股票。當價格高于價值,此時應放棄購買股票??傊灰@得足夠大的安全邊際,價值投資者就可以買入相對應的證券。
價值投資策略共同點是按照股票的內在價值來確定其是否有投資價值。目前,國內外學者并沒有對價值投資策略的分類給出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大多數學者將價值投資策略主要分為兩種: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價值型投資策略主要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為基礎,關注企業的過去和現狀,尋找低市盈率、高股息的股票。成長型投資策略是尋找未來有良好發展前景、生產市場前景廣闊的新產品的企業。本文按持股風險以及對財務報表的不同認識,認為在確定股票的內在價值時,除了取決于財務報表和數據以外,還要關注公司的管理層是否有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從公司各部門獲取的信息。也就是說資產價格不僅包括持有的現金、流動資本、固定資產、現有資產凈值,還應包括不動產、設施和設備,甚至產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客戶關系、員工素質等無形資產。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中主要表現為集中持有和長期持有兩個特點。他們認為將資金分布在少數幾只股票上比分散在上百只股票上更能分散投資風險,主張選擇少于十家公司的股票,并且按照公司的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主營業務增長率等指標選出重點投資的公司,將資金按比例分配在這些公司的股票上,并把大部分資金投資在重點選擇的公司股票上。價值投資策略的另一個特點是長期持有,在公司的基本面沒有變得很差的時候,不輕易改變投資對象,通過長期持有減少分析公司的交易成本以及信息成本等,從而更有效地分析公司的基本經營情況。
但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并未把價值的具體衡量標準明確提出來,只是提出了進行價值投資的基本要求和步驟。用安全邊際法確定自己的股票觀察池,用安全邊際法選出來的股價都遠低于公司流動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再根據一些選股標準進行投資組合的選取。其主要標準有:收益率至今是信用評級為AAA債券的2倍;股價利潤比例是以往5年最高數字的40%;股息至少是AAA級債券利息的2/3;股價最好是凈流動資產的2/3;貨款不應超過賬面凈資產;流動資產應2倍于流動負債;所有債務應不超過流動資產的2倍;過去十年的利潤成長率至少為7%。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和投資環境的變化,現資者判斷價值投資的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從一般意義講,把具有較高的賬面價值/市場價值(B/M)、盈利/股票價格(E/P)、分紅/股票價格(D/P)、現金流量/股票價格(U/P)比率的股票稱作價值股。
價值投資理論在中國股市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某一標度方法測定出股票的內在價值,從而指導投資者慎重投資,通過逐一分析企業的盈利情況、資產情況、未來前景因素,對公司獨立于市場的價格形成一個概念,并依據此概念作出自己的投資判斷。長期以來,中國股市由于其特殊的股權結構、相對過高的市盈率以及不夠完善的市場監管制度使人們普遍認為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無法得到判斷。
在風險和機遇并存的股票市場,要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首先必須了解市場的本質,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股票市場的投資就是一個價格發現、價值培育、價值兌現的過程,強調價值投資有利于幫助投資者理性投資。
(一)有效市場理論是價值投資的理論基礎
有效市場假設是指市場價格可以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相關信息的市場狀況。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市場有效性集中體現在證券價格上,證券價格在任何時點上都是證券內在價值。
(二)股權分置改革奠定價值投資的基礎
2005年9月4日,中國證監會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通過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的過程。股權分置改革后,首先,全流通后,股價與所有股東的利益息息相關;其次,所有股東的收益來源于公司分紅和股價的升值;同時,全流通股票供應量加大,操縱股價十分困難,炒作股價必須立足于股票的價值。因此所有股東必須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這樣也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運營與治理質量,有利于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為價值投資奠定市場基礎。
(三)股票市場加強監管為價值投資提供保障
我國股票市場監管正在深化,法律、法規從無到有,從建立到實施。2006年,國家對《證券法》、《公司法》進行修訂并對一些與我國股市不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進行調整完善。在這樣的環境下,上市公司只有為投資者提供真實、完善、完整的財務信息,才能被投資者認可。上市公司把提升自身業績和質量,以股利等形式回報投資者作為己任。在此種情況下,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研究,探討上市公司價值,應用價值投資理念將更可行,更容易操作,這也為我國價值投資策略提供保障。
(四)QFII的引入產生示范效應
在比較成熟的股票市場,例如美國,100多美元與1美元的股票并存,香港股市績優股與績差股股價相差100倍。堅持“長期投資”理念從QFII的投資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來。QFII引入市場后,高調提出使用價值投資理念,只做長期投資,選擇真正值得投資的好公司,在合適的價位購入股票,長期持有,耐心等待企業的成長,為自己創造財富。由此可見,QFII看重的是業績托底,即具有內在價值的公司。QFII等外國機構引入成熟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對我國投資者產生了一定的示范效應。價值投資將會成為我國股票市場的主流。
價值投資策略應用案例分析
文章為縮小選股的范圍,將現金、流動資本財務狀況好,且產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客戶關系、員工素質等無形資產佳的“蘇寧電器”股票為例來研究,而且注重長期持有,研究時期為6年(2004年1月-2009年12月)。首先,依照復權計算方法,分析“蘇寧電器”在股票市場的表現,檢驗期6年的平均累計收益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看出:若從2004年7月21日以收盤價32.7元/股買入一股“蘇寧電器”并長期(6年)持有該股票,那么六年后一股“蘇寧電器”復權價格就高達1346.5元/股。這也意味著,持有股票六年,按價值投資策略投資,可以獲得高于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
結論
盡管各國的證券市場在成熟度、信息披露、交易者的素質、上市公司質量、相應的政策法規等諸多方面有較大的差別,但有一條是相同的,那就是價值規律。所以把握這一規律提出的價值投資理論在任何一個市場機制起主要作用的證券市場都適用。對我國的證券市場來說,由于國內投資者一般都認為一個政策市場容易受到短期巨額資金的沖擊,且存在較嚴重的操縱現象,所以,價值投資理論在中國的實用性受到質疑。
投資藍籌股即選擇具有可持續性競爭優勢、對股東有超額回報的企業是未來證券市場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經營者盡量表現得理性一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提高公司的經營穩定性;上市公司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投資者對其了解的可能性增強,使其可預測性增強,從而為預測未來的現金流提供較好的保證,這樣市場才能更快地發現其內在價值;要樹立起正確的投資理念,盡量減少認知偏差。這就需要投資者提高對自己所投資的對象的了解程度,要認識到股票的價值所在,正確對待所持股票的短期波動,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恐懼、盲目等愚蠢行為,要利用有限的資源集中投資。
總之,我國的證券市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投資理念。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固有的體制缺陷和制度缺失使其穩定性不足,證券信息不是總能夠有效地傳遞給投資者,市場的有效性大致處于無效或者弱式有效的情況。這是我國證券市場推行價值投資理念不利的外部環境。影響價值投資的內部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股價與內在價值的偏離,導致投資者趨于短期的趨勢投資而非長期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理論在我國方興未艾,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投資者隊伍的進一步壯大,價值投資的理念將勢必成為我國股票市場主流理念,這也是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Bruce C.N.Greenwald,Judd Kahn.Paul D.Sonkin,MichaelVan Biema.ValueInvesting:fromGraham to Buffett and Beyond.John Wiley&Sons.Inc,2001
2.[美]本杰明·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
3.王孝德,彭艷.價值投資策略: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證.深圳證券交易所,2009
4.陳耀年,周學農.價值投資策略的行為金融學解釋及其實證研究.系統工程,2008
5.王春艷,歐陽令南.價值投資于中國股市的可行性分析.財經科學,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