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3: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網絡選修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辦高校;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應用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但實際工作中,卻存在以下兩難問題:一方面計算機網絡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困難,行業存留率低。另一方面,信息技術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造成這種兩難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對人才的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它要求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應具有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學校培養計劃卻沒有跟隨企業的需求,因各種限制學校只重視理論培養。
為了更好地解決網絡工程人才結構失衡的現象,就需要高等學校網絡工程專業加快轉型升級,面向市場和行業,培養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一、專業和課程建設
為開展校企合作,黑龍江工商學院成立了H3C網絡學院,根據用人單位需要確定計算機網絡專業技能的培養方向。根據專業方向設置把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方向必修課和選修課,崗位群專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實習實訓類課程,供學生選擇。本專業課程與實驗、實習緊密結合,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保持網絡專業課程體系完整的前提下,完善構建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踐,更好地提升綜合能力,以此縮短結業適應期。
二、實驗室建設
加強計算機網絡的實驗室建設,學院新建H3C網絡實驗室和綜合布線實驗室,并鼓勵學生參與認證考試,實現完整的實踐教學。
三、完善專業教學體系
不斷修訂、完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與實踐內容及實踐教學所占時數。在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學院實際情況制訂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體系。
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且網絡技術的更新較快,因此高等學校特別是民辦高等學校必須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為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黑龍江工商學院以創新眼光瞄準專業發展趨勢,開拓校企合作共同研發的新領域,在創新中發展專業優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李阿麗(1979-),女,山東即墨人,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講師;寇光杰(1977-),男,山東臨朐人,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山東 煙臺 26402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1年魯東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驗課程教改項目、2011年魯東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教改項目(項目編號:Z1111)、2012年魯東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校企共建課程教改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2-0038-02
21世紀我國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在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如何構建并實施新形式下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教育質量、積極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是高校正在深入研究的熱點課題。魯東大學把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作為201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各個學院都在積極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思路。本文總結了網絡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一種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工作思路和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是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在學校黨委和學院領導的組織領導下,本次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思路和目標是:明確以應用為本的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教師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完善專業方向設置和優化課程體系為重點,通過凝練專業特色和專業方向、調整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優化課程教學、強化實踐環節等形式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網絡工程專業改革調研
網絡工程專業是教育部于2002年新設立的目錄外專業,在專業設置上沒有任何現成的專業建設經驗可供參考。2004年,魯東大學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開展本專業的招生和培養工作。2011年,為了更好地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進一步做好魯東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優化改革,針對用人單位、在校學生、畢業學生、專業教師以及省內外高校展開了廣泛調研。調研采用面訪、電話和網絡問卷的形式展開,收到了良好的反饋。
調研結果表明,一方面大多數單位認為畢業生的本專業知識基本能滿足工作需要。但是對于某些對計算機專業知識要求高的公司來說,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有待加深、加強。另一方面,社交能力以及專業技能也很重要,而本專業畢業生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創新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方面還是存在諸多不足。因此,要加強學生以上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專業教師認為應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在校學生和畢業學生認為應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身體素質和人文素質才能更好地勝任工作。
同時對南京郵電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廈門理工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表明,這些學校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各有不同,各個學校結合自己的強勢學科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理念,各有自己的特色。調研中還查看了各大招聘網站,了解到近幾年網絡工程類人才比較緊缺。根據調研結果,明確了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定位以及改革的方向,拓寬了辦學理念,同時也增強了改革的決心。
三、網絡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及規格
經過充分的調研,明確了魯東大學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1]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知識面較寬、綜合素質較高的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網絡、通信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和技術開發、應用等工作。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及網絡工程、網絡安全的實用技術,接受網絡工程設計、運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的基本訓練,具有獨立從事網絡系統設計與維護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網絡協議體系、網絡互聯技術、網絡性能評估等相關知識;掌握網絡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掌握信息與網絡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對網絡通信系統進行分析、設計、開發、安裝、調測和應用的基本能力;掌握計算機系統軟、硬件開發的基本方法;具有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與別人協同合作、組織管理的能力和競爭能力;了解與計算機科學技術有關的法規;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
四、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實施是保證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根本。魯東大學2006年開始實行按學科大類招生,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信息工程專業和網絡工程專業按大類電氣信息類統一招生,不分專業。一年半后學生按照專業興趣選取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按學科招生、分階段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采用“平臺+模塊”的結構形式。按照知識結構和課程的層次關系分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教育平臺。通識教育平臺下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課程模塊;專業教育平臺下設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三個課程模塊。課程體系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1.通識教育平臺課程設置
通識教育平臺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學科基礎,通識教育平臺由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組成。
(1)必修課程。必修課程設置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體現了學科專業的交叉和滲透。具體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兩個課組。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思想修養、身體素質和英語應用能力,且在思想修養課程中增加了實踐學分。學科基礎課程教學奠定了學生良好的數理基礎、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論分析能力。[2]
新版人才培養方案中為了強化語言能力培養,在公共基礎課程中增設了“普通話應用”必修環節,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達到二級乙等以上的記為合格。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科基礎課程中增設了“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課程。
(2)選修課程。選修課程設置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科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學科選修、人文素質類選修和公共選修三個課組。學生選修課程主要有“數值分析”、“數據建模”等課程,可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科選修學分中學生需獲得2個創新學分。創新學分可以通過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參與課題等方式獲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需從人文素質類課程選修中獲得6學分。該組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課程詳細設置如表1所示。[2]
2.專業教育平臺課程設置
專業教育平臺下設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和專業任選課程三個課程模塊。專業必修課程為學生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可以在專業方向選修課程中任選一個方向模塊,完成該方向的所有課程。網絡安全及應用方向旨在培養網絡環境下安全方向的軟件開發人員,學生主要學習網絡安全相關的理論知識,加強網絡安全軟件的開發能力。網絡工程技術方向旨在培養具有一定網絡工程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生主要學習網線、構建局域網、利用路由器構建各種網絡互聯、路由器各種命令的熟練配置、交換機各種命令的各種配置、網絡故障分析、異構型網絡的互聯、無線局域網技術和廣域網技術等。對于專業任選課程,學生需選6學分,可從軟件工程專業、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的課程中選取,或在本方向的任選課程中選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取相應的課程。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中,需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因此,結合專業方向,增強了實踐環節。專業平臺的必修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均設有實踐課時,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以及實踐能力。
五、結語
目前,魯東大學網絡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已成為校級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全體成員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教學,已申請多項省校級教改課題,實時地對課程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并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培養適合經濟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社會需求類型及人才培養定位根據用人單位對網絡工程專業技能需求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將網絡工程專業劃分為網絡設計、網絡應用、組網工程、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4個專業方向[2]。粗略來說,網絡設計方向面向科研型人才培養,網絡應用方向面向網絡應用系統設計開發類即應用型人才培養,組網工程面向工程型人才培養,網絡管理與網絡安全面向管理型人才培養。
準確定位人才培養類型對于一些具有完善的學科專業建設、先進的實踐條件、齊備的辦學環境和雄厚師資隊伍的國家級重點大學比如國內著名的“985”與“211”高校,可以采取科研型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一些具有良好的辦學環境與較好的師資隊伍學校,同時具有一定的學科支撐和工程實踐的學校,比如部分省屬理工類一本及少部分條件較好的二本高??梢圆扇」こ绦汀⒐芾硇腿瞬排囵B模式;對于一些具有較好辦學條件和師資隊伍但缺少良好科研環境的學校,最好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1)重點高校在人才培養定位上沒有與時俱進。從國內網絡工程專業開設的歷史來看,開設網絡工程專業之時,是國內企事業單位建網最多、最迫切的時期,當時對人才技能的需求主要定位于組網、建網與管網。隨著網絡應用的逐步深入及國內一些科研創新類企業比如中興、華為在國際上的崛起,對網絡研發類高級人才需求量加大。然而一些重點大學對學生的培養仍然定位于集成類企業需要的工程類與應用類人才,沒把網絡設備開發、網絡協議開發、大型網絡應用系統開發需的科研類型人才培養提上日程。2)絕大部分高校沒有正確處理好與計算科學技術專業的關系。大部分省屬一本及部分二本高校在課程體系規劃時,沒有自己的特色,與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區分度不大,僅僅在學業期后半段添加上幾門與網絡相關的專業課或必修課或網絡相關方向選修模塊。3)網絡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不強,不論是工程技能與應用開發技能大都不足,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就業單位必須進行3~6個月的二次培訓才能上手[3]。
眾所周知,知識、能力和素質是人才培養與人才評價的3個主要因素。對于網絡工程專業這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來說,能力是第一位的,知識與素質都是附屬于能力并為能力做支撐服務的,最終還是要落腳于能力層面[2]。因此,先確定能力再確定知識點進而確定課程體系這一思路是合適的,也是比較科學的做法。根據4種類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結合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現狀,推導出4種類型人才所必須重點掌握的核心知識點。
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專業能力結構根據多方面的權威調查資料,進一步整理、匯總與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科研型人才結構的專業能力具體為網絡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相關技術與產品的研究、設計、開發與生產能力,網絡協議設計、開發、分析與測試、實現能力;應用型人才專業能力結構主要為開發基于C/S、B/S、Web的網絡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能力;工程型人才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網絡規劃、方案設計的能力,網絡設備與系統安裝、配置與調試能力;管理型人才的專業能力主要為網絡系統管理與維護、網絡系統安全策略制定、網絡安全系統部署與安全事故防護能力。
網絡工程專業人才的知識點體系科研型人才中側重協議開發的人才除需要掌握計算機技術基礎與計算機軟件基礎外,同時還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協議的基本原理、局域網協議、廣域網協議、互聯網協議、Linux操作系統、協議工程、網絡應用程序設計等網絡軟件系統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科研型人才中側重網絡硬件設備研發的人才除了具有良好的數理和工科基礎外,還需要具有電子學、數據通信、計算機硬件系統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網絡體系結構和數字原理、數字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開發、計算機系統工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等硬件系統設計與開發方面的知識。工程型人才重點掌握網絡系統規劃與設計、網絡設備安裝與調試、信息系統集成技術等組網方面的專業知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組網工程與數據通信領域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還需要掌握數據通信、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應用型人才除了具有深厚的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系統軟件技術基礎,同時還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面向對象的設計語言、Web系統與技術、基于GUI的集成程序開發環境、J2EE技術、.NET技術、網絡多媒體技術、網絡計算技術、網絡存儲技術等網絡應用軟件系統設計與開發方面的專業知識。管理型人才需要掌握網絡管理、網絡性能評價、網站設計與維護、計算機故障診斷與維護、網絡安全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法規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課程體系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結構一般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實踐課[5]。有了知識點體系,課程體系結構各部分的內容也容易確立了。公共基礎課是面向人文、自然科學等類似的校級公共課,一般都是由校教務處負責,在此不展開討論。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看,網絡工程專業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工程等專業的基礎上,通過這3個專業的不斷交叉、融合、內涵不斷地豐富和擴展得以產生并迅速發展成長起來的。因此,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專業基礎包含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系統基礎、通信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基礎等課程。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實踐課可根據向向人才培養類型的不同,根據上面所羅列的知識點充分論證后進行取舍,選取合適的開設課程。為便于說明情況,下面以我們自身為案例討論。
教學目標的改革
縱觀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及其應用正朝著網絡化、多功能化、行業化方向發展。從就業市場看,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圖形圖像、計算機廣告設計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操作等中級計算機技術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應適應社會需求,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前提下,更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目標可確定5個培養方向。1)辦公自動化:培養辦公自動化管理和操作技術人員。2)網頁制作:設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為主的課程,培養能從事網頁設計的人才。3)計算機網絡:以學習網絡操作系統為主,培養計算機網絡管理員。4)多媒體技術:通過培養,能從事計算機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電影電視等多媒體制作。5)平面圖像處理:通過培養,能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廣告的設計。
教學計劃的改革
新的教學計劃應以技能培養為主。對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以培養“一技之長”為主導思想,求“?!倍磺蟆皬V”,但一定要突出專業特色。以3年制為例,在前2學年,每學期用3~4周時間在機房進行某個發展方向的專門化訓練,最后一個學期根據學生特長及愛好,分方向進行專長提高訓練,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喜愛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長。
教學課程的改革
長期以來,包括計算機專業在內的中職課程體系較深地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深刻影響。如,執行統一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采用統編教材甚至組織統一考試,等等。隨著社會對中職生尤其是計算機等專業的中職生的培養要求越來越講求實用和應用,必須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應大膽舍棄“匯編語言”“數據結構”“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理論”等“重理論、深分析”的純理論型課程,開設“網頁設計”“Photoshop”“多媒體制作”“Flas設計”“電子商務”等面向市場、以實踐操作為主的實戰型課程。這樣學生畢業后可立即適應市場的需求。
教學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時代的發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從傳統的以教師傳授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學”重于“教”,目的在于體現“教育應滿足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需求”,體現“順應市場、服務社會、服務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組織、引導、答疑的作用,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成為學習過程中的咨詢者、指導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建立以實驗室、視頻室為主戰場的教學模式。計算機課程具有操作性強、適于視頻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采用以實驗室、視頻室為主戰場的教學模式。
3)建立以多媒體技術為教學環境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提供交互式的教學環境。首先,教師通過制作教學課件實現模擬環境,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計算機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的問題。其次,教學內容里用文字和語言難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學課件可以直觀地呈現出來,既明了,又生動形象。其三,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能聽、能看、能動手操作以及進行討論、交流的環境,可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其四,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機。
4)建立以網絡為教學系統的教學模式。應有效地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充分發揮虛擬教室、遠程教學、分布式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技術的作用。如,開設網上選修課,進行網上考試等等。開設網上選修課,可擴大選修課的覆蓋面,學生不但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和需要進行選修,且不受時間限制。這種教學的組織形式,不受選修人數的限制。學校可以集中優秀教師的力量,主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或對網上輔導做補充等。學生每修完一門學科,可在指定時間到網上參加考試,如獲通過則取得相應的學分。
[關鍵詞]網絡工程;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TB-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001-01
1 引言
網絡工程專業是綜合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一個新型專業,是一門由多個學科交叉滲透的新興綜合性專業。隨著網絡應用環境的日趨復雜,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培養面向社會需求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對培養具備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網絡管理維護,網絡測試,網絡構架等能力的高素質網絡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
2 理論教學方面
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創新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同時,還應具有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一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綜合素質。
2.1 突出專業特色
網絡工程專業是一門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并力爭培養具有計算機與通信應用系統開發及應用,掌握網絡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專業性人才的綜合性學科, 與傳統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相比,更強調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具有知識面寬, 就業面廣,工作上手快, 發展后勁足, 社會適應型強的特點。依據本專業的特點,除堅持傳統基本課程的教授外,增加了《網絡操作系統》、《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管理》等專業必修課程。
2.2 培養計劃系統化
根據學校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具體要求和培養目標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的設置要少而精,課程內容要精而新,能夠反映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并從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定位與特色,培養要求,修業年限,主干學科及主要課程,學位課程,畢業標準及學位要求,教學進程安排等方面系統化的制定培養方案。
2.3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
(1)基礎課方面
加強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的積累。網絡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基本涵蓋了計算機硬&軟件、數據傳輸與通信、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內容,壓縮或調整了原有計算機學科的部分課程,設置了《離散數學》、《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字電子技術》、《數據庫原理及應用》、《Oracle數據庫應用》等課程。
(2)必修課方面
從培養網絡工程人才的需要出發,面向社會需求設置了網絡系統構建、網絡安全管理、網絡應用開發等多個方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相應方向的課程學習。除開設傳統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Java程序設計》等必修課外,還依據專業特點開設了《網絡通訊基礎》、《網絡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網絡管理》等課程。
(3)選修課方面
除開設《網絡協議工程》《網絡編程》等專業選修課外,還開設了系列跨專業任選課供學生選修,如自然科學類、人文社科類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所設各門課程中,選修課占20%,符合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
2.4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是大學的第一源泉,鼓勵和引導廣大教師研究、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學方法的探索和運用;鼓勵講授與自學相結合、輔導與研究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進一步在年齡結構、人員結構、學緣結構,知識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2)培養行業拔尖人才、學術骨干、學術帶頭人,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適應多學科相互滲透、科技不斷進步的綜合性的發展趨勢。
①委托培養方式:學校定期選派一些骨干教師到企業中參與相關工作,比如網絡相關企業中參與某項目的開發研究和實施,開拓教師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效果。
②職業資格認證:鼓勵和支持網絡專業教師,參與CISCO,銳捷,華為3COM等網絡專業學習,培訓和認證。
3.健全教師管理機制,改革教師評價制度。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只有形成了長效機制并不斷發展和完善,才能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3 實踐教學方面
實踐教學是培養網絡工程專業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徑。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培養計劃時,設置了以實驗操作為基礎、課程設計為主線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在網絡工程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中,80%以上的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方向課程都安排了相應的實驗或上機環節,在專業教學過程中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改革實驗教學環節,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完成知識的串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3.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定位網絡工程人才培養
隨后網絡日新月異的發展,對網絡工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學生除需具有較為寬厚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實踐動手能力外,還需具備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和獨立處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2 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創新能力
在實驗類型上,將每門課程的實驗分成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問題,任務和案例,項目實施等方式,培養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方案實施,設備調試,撰寫文檔,溝通與協作等方面能力,從而全面加強學生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3.3 開設專題講座
從企業聘請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工程意識和實戰經驗的工程師來學校開設專題講座,譬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IOS,微信研發等方面,使學生了解本學科,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
3.4 加大實驗室的建設和開放力度
與當今比較流行的網絡培訓和認證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譬如CISCO,吉大中軟,銳捷,華為3COM等資深網絡企業合作,定期把教師派到企業進行培訓鍛煉和技術交流。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并為學生勝任網絡工程師,網絡架構師,網絡管理員等角色打下基礎。建立一個由基礎課實驗、專業課實驗和課程設計、專業實訓和畢業設計、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組成的、較完整的梯次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4 結論
網絡工程專業培養主要從事掌握網絡工程的一般設計、開發、組建、管理和維護,深刻理解網絡內部的結構、運作方式,對網絡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認識,掌握網絡信息的管理技能的人才。所以網絡工程專業應該根據社會需求、學校特點、專業特點、師資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準確、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并圍繞該目標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實現在社會需求多樣性和辦學條件差異性條件下的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的利用化和能力培養的最大化。本文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與探索,并針對各種現象和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提出并實踐符合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體系與實踐環節,探索出一條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道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隨著二十一世紀全球信息化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核心主題。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順應時代的要求,很多高校為非計算機專業安排了“計算機網絡”的選修課程。同時,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現在被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列為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的六門核心課程之一?!坝嬎銠C網絡”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具有知識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學科交叉等特點,教學難度大。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來說,又有著教學學時偏少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將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講透講深,而且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際網絡技能是每個任課教師的一個艱巨任務。針對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應該主動適應社會需求,轉變過時的教育觀念與人才培養模式,克服以往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如教學內容偏舊、教學手段單一、知識講解重理論輕實踐、實驗方法落后等問題,我們從注重實用技術、更新教學內容、強化素質教育入手,深入進行了教學改革,將人才培養從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強調知識傳授與創新能力全面發展并重的模式上來。近幾年來,筆者在任課的班級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嘗試,并結合“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收獲。
1注重網絡實用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高年級的選修課,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絡”之前,通過大學前幾年里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學習及計算機網絡的實際使用,就對如何上網很熟悉了,學生每天都在感受著網絡技術的變革以及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并且抱著對計算機網絡的濃厚興趣選修這門課程;而對于這門課程,單純按照課本知識填鴨式的教學,從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網絡體系結構、協議、工作原理到應用這樣的教學安排,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是因為網絡體系結構、協議等內容理論性很強,比較抽象,學生就會感到很困惑。學生從一開始感興趣到逐漸失去信心,使教學效果不理想。
針對這種狀況,可以采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自頂向下”的教學方法,以Internet的應用入手,在課程的開始階段,讓學生們自由討論上網時遇到的實際問題、疑惑,操作中出現的技術故障,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在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傳授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學生日常接觸到的網絡技術進行講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掘學生對知識獲取的好奇心。使學生對理論課的內容同樣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
學生興趣的引導和激發是我們進行教學時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雙方的互動性。筆者采用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方法,即以實驗和實踐來帶動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通過先讓學生進行上網沖浪熟悉網絡操作,然后針對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比如:通過調查了解到,高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計算機,學生們對如何組建局域網、進行網絡共享、配置網絡、配置路由器、網絡安全、建立各種網絡服務器具有非常強烈的興趣,并且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遇到大量的實際問題。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加強了課程中局域網絡的組建與配置這方面的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簡單設備來建立以宿舍為單位的局域網,指導他們學習使用各種網絡軟件,切實提高網絡的實際應用能力,并介紹各種網絡服務的組建和配置。
2調整教學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計算機網絡是目前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互聯網絡、無線網絡、網絡安全等領域內的新技術、新概念、新協議層出不窮,往往教材、教學大綱等教學資料的更新難以跟上技術的發展,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跟蹤國內外經典教材,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調整。
教學內容調整的另一個重要依據是針對不同專業在未來工作科研方面的實際需要展開,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懂、建、管、用”網絡。“懂”是理解網絡原理、相關協議和標準;“建”是掌握組建網絡的工程技術;“管”是學會管理、配置和維護網絡;“用”是在學會基本應用的基礎上,學會使用將網絡作為信息和管理的平臺。結合以上目標,給各不同專業教授網絡課程時以TCP/IP網絡體系結構作為主線,以Internet作為實例來講解網絡原理和應用。使學生應用從網絡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為目前的學習及將來的工作奠定基礎,提高應用網絡的能力。
3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靈活應用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較多,要突出重點和難點,著重介紹網絡基本概念和原理,舉一反三,使學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所學內容,能夠分析和解決有關網絡及其應用問題,初步設計有關網絡系統解決方案。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點多、覆蓋面寬、系統要素多、各種協議實體交互復雜等特點,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 動畫演示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課程中涉及到的組織結構、工作原理和信息流程等較為抽象的概念通過Flas、仿真軟件進行演示,把采用傳統方法需要幾十分鐘才能講清楚的內容,采用動畫解析后只需3~5分鐘,就可以講得更清楚透徹。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動畫演示教學法,達到寓教于樂、事半功倍的效果,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
(2)“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教師創設教學情景,提出任務(每一個任務就是一個實際工程項目)分析任務引出新教學內容講授新概念、新知識、設計項目總結評價動手完成。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將學生的能力培養過程延伸到課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學習能力。
(3)“大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網絡工程案例引入到計算機網絡教學中,以校園網為“大案例”組織教學,融合項目管理的系統理念,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組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按照大案例項目的展開而在課程中循序遞進,逐步擴張到有關深層原理、概念,激發了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創新精神。在日常教學中,課程組教師經常將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以太網收發器、各種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搬到課堂上,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同時將學生帶到網絡教室或校園網中心,在現場給學生演示如何配置交換機、路由器等,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換機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將計算機網絡原理、習題和思考題與實際工程案例相聯系,注重培養學生應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開設了一些工程性和創新性設計實驗,讓學生動手配置網絡設備,組成網絡系統,將理論知識和實驗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4) 虛擬實驗先行教學法: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我們通過校園上的思科網絡及銳捷網絡培訓模擬實驗軟件以及網上實驗課堂,讓學生在模擬軟件及網上實驗課堂先熟悉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方法和過程,最后才讓學生到實驗室,在真實的交換機和路由器上進行配置實驗。這樣節約實驗教學時間,提高了實驗室使用的效率。
4充分利用先進教學手段、開啟“學網用網”的局面
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全程使用多媒體授課方式,通過大量的動畫演示軟件、網絡軟件和網絡工具,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園網上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學習網站、網上虛擬實驗,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進行查閱和學習,充分利用網絡的電子郵件、BBS論壇、網絡模擬實驗室等各種功能帶來的便利,學生作業通過網絡遞交,達到“學網用網”的局面,使“計算機網絡”教學變得內容充實、生動形象,使學生學有興趣,理解全面,記憶深刻,提高了教學效果。
5改革考試方式、評價依據多樣化
為了鼓勵學生更好的學好“計算機網絡”課程,我們改革考試方式,將課程考核融入到整個課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平時成績和創造性的作品在總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得總評成績既反映了學生平時上課的表現,又反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以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強調學生提高平時成績和實驗成績,并且鼓勵學生在期末可以自愿提交自己的作品來提高總評成績。鼓勵有創造性的、對網絡興趣濃厚的學生組成項目小組,讓他們自主查找文獻資料與利用網絡工具,積極動手設計自己的作品來提高自己最終的課程成績。這對提高學生的課程綜合素質,并且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綜合應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6結束語
“應用”是非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主要目標,由于課程內容和學生個體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當中,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新方法、采用新思路,不斷去探討更加切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溫志萍.基于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08(22):12-13.
[2] 鄭良斌,何薇.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5 (8):33-34.
[3] 劉鵬,夏士雄.談以“興趣引導”為中心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J]. 煤炭高等教育,2005(1):120.
[4] 吳功宜.計算機網絡[M]. 2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 馮博琴,陳.計算機網絡[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商科類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及特色問題,研討了如何通過開設商科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第二課堂、參加學術活動、輔修第二專業、開設計算機在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應用課程等方法,落實商科特色的人才培養。
1引言
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招生規模最大,培養學生最多的專業之一,計算機專業不僅需要高層次的計算機科學家和研究員,更多需要的是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及網絡知識的應用型人才,計算機專業教育應以人才市場為的導向,融合在相關學科的知識,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對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在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今天,對基礎扎實,具有過硬的技術背景,又有較強實踐能力和有較強市場意識的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旺盛。因此,從商科類院校的實際特點出發,探索商科類院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及特色,突出特色和優勢,是值得認真研究和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2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滿足人才市場需求
國家信息化的發展步伐在加快,信息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在進一步增加,從人才就業形勢來看,一方面用人單位急需實踐能力強,學有所長的計算機人才,另一方面又存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距離。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人才應該是熟練掌握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精通計算機程序設計;掌握計算機網絡軟硬件技術,能夠從事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開發和網絡編程技術;掌握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具備計算機硬件或產品開發的潛力;并且通過對上述三個方面知識的選修課程模塊使學生在某一個方面學有所長。商科類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該結合現代商科特色,與經濟、管理等學科結合,滲透和交叉,培養出特色鮮明并且有競爭優勢的學生。
3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
商科類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堅持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確定為: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及網絡理論及應用知識;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能夠在企事業、政府部門、學校等單位從事計算機軟件、硬件、網絡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商科類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通過自身已經存在的商科人文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開展創新活動的能力,使學生不僅有計算機軟、硬件及網絡應用知識,又有經濟和管理的知識背景,使學生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得一些經濟和管理方面的知識;當然,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應該符合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學生學有所長;同時,和其他院校相比又應具有商科知識背景,能夠在相關專業領域從事信息技術服務、技術管理和市場開拓工作。使學生既懂技術,又會經營管理。
4商科特色的應用型計算機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商科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由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管理、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個方面共同作用來實現的。2006年9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了《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提出了4個參考的專業方向,即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以及信息技術。商科類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適合信息技術方向。
4.1課程體系的設置原則
在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安排時,即要注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又要突出商科特色,還要注重實用技術與工程開發能力的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的學生首先應該滿足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在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和較寬的知識面;學生要熟練掌握軟件編程技術、計算機網絡及網絡設備的配置和使用和計算機硬件系統或產品的開發潛力,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設置可以從計算機軟、硬件及網絡三類課程入手,構成課程體系和課程模塊。在商科特色的培養方面,要注重學生經管、管理知識和理念的培育。通過教學計劃設置商科課程,讓學生了解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實際問題,通過講座或案例,讓學生了解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通過成功IT企業的案例作為現實教材,使學生在經營、管理和創業等方面能夠學以致用。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能力,獲得一技之長,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縮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距離。
4.1.1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
為了滿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方面要滿足人才培養規格的需要,開展與各有關課程配套的教學大綱、教材建設工作,把本學科領域前沿的優秀學術成果增加到教學內容中去。如下表所示。
4.1.2商科特色的建設
商科類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培養方案中要體現商科背景的培養。主要通過六個層次的教學實現,首先,在公共基礎課中開設經濟學通論、管理學通論二門課程;第二,在人文科技選修課中,限制學生選修6個學分的經濟管理類課程;第三,在專業選修課中開設財稅實務、項目分析與策劃、行業營銷、企業登記運行等專題講座;第四,在獨立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計算機市場調研、電子及計算機產品營銷實踐等實習環節;第五,在專業課中,結合學科建設的優勢,開設電子商務技術、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課程;第六,鼓勵學生參加經濟、管理類學術交流活動,輔修經濟管理類第二專業;發揮商科類院校的特色。
4.1.3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實踐教學通過課程內實驗、獨立開課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第二課堂、創新學分設置等實現。獨立的實踐教學環節,如計算機導論實驗、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大學物理實驗、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實驗、計算機網絡工程實驗、大型數據庫系統實驗、計算機市場調研、電子及計算機產品營銷實踐、專業實習、畢業實習、面向對象程序課程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網絡工程課程設計、軟件綜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驗場地可以建設計算機專業軟件和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建立軟件技術校內實習基地,如建立軟件技術創新實驗室,程序設計基地等。利用社會資源,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滿足學生的實習、實踐需要。構建立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5綜述
商科類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特色,通過培養方案開設商科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第二課堂、學術交流活動、輔修專業、開設計算機在經濟管理學科領域的應用課程等方法,具體落實學生商科背景、經濟管理的知識培育,發揮商科院校專業教學、科研優勢。
通過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盡早接觸社會,了解當地經濟建設和生產實際需求;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建立軟件技術創新校內實習基地,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和專業學習氛圍,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創新活動機會,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和專業學習氛圍,促進專業建設和實踐教學工作,培養出高水平的具有商科特色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蔣宗禮,王志英,李曉明,孫吉貴,樊曉椏.構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公共核心課程[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
[2]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