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電工的職業道德及素養
時間:2023-06-25 16:0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工的職業道德及素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學結合、能力本位”人才培養模式 技工院校 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C-
0181-02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的現象突出,尤其是每年春節后,這一情況更為突出。但2012年暑期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教師到區內外多家企業走訪調研后發現,即使企業給出了較高的薪資,還是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經調查了解得知,原因是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新的變化,從原來的單純講究高超技藝,轉變到了現在的除專業能力外,更提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要求員工具備責任心、誠信,能夠適應工作中的各種突況,具備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能力、與人溝通與合作的精神等,即對員工的職業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當前技工院校的大多數學生的職業素養還未能符合要求。
作為現代企業一線技術人才培養的基地,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跟企業的要求,而職業教育定位于職業素養教育已成為職教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目標。那么,應如何培養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對此,本文擬以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為例作一探討。
一、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職業技能,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可以定義為: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標準,通過政府授權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與認證的活動。職業技能即指學生將來就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
職業行為,是指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認識、評價、情感和態度等心理過程的行為反映,是職業目的達成的基礎。從形成意義上說,它是由人與職業環境、職業要求的相互關系決定的。職業行為包括職業創新行為、職業競爭行為、職業協作行為和職業奉獻行為等方面。
職業作風是指從業者在其職業實踐和職業生活中所表現的一貫態度。它是敬業精神的外在表現。敬業精神的強弱決定著職業作風的優劣,而職業作風的優劣又直接影響著企業的信譽、形象和效益。
職業意識是指作為職業人所具有的意識,具體表現為:工作積極認真,有責任感,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
二、“工學結合、能力本位”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一直以來,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多偏向技能訓練,忽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近年來的相關調查顯示,許多學生即使具備合格的崗位技術也因為職業作風不過關、職業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等原因被企業拒之門外,因此,在校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提出“工學結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該模式根據職業能力的形成過程,將職業能力形成分為三個階段,并將職業素養教育和就業指導貫穿始終。
工學結合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教學環節,主要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使學生能夠盡快將所學專業知識和能力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實現在學期間與企業、崗位零距離接觸,使學生快速樹立起職業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練就過硬的職業技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能力本位是指從職業崗位的要求出發,確定能力目標。通過校企合作,在校企雙方共同研究與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行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過程,注重技能型人才革新能力、操作能力、指導能力、學習能力、執行力、協作能力和責任心七項核心能力要素的培養,形成“敬業盡責,精細操作,好學合作,革新進取”技能型人才。以技能考核為主要評價方式,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考核方式向多樣化轉變,使學生逐步適應職業崗位,最終形成良好的職業情感。
三、構建“工學結合、能力本位”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下面以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的重點支持專業――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即電工專業為例,闡述如何通過構建“工學結合、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從圖1可以看到,“工學結合、能力本位”人才培養模式融入三年教學中,分為職業認知、職業認同以及職業熟練三個階段。
第一學年:職業認知階段。本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與電工專業基本操作技能。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方式,首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然后將目標融入專業基礎技能模塊教學中。在學習公共文化基礎知識、電工專業基礎知識、電工專業基本技能的同時,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教學范疇,讓學生在剛入學時就明白自己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了解專業的發展方向,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增強對未來職業的興趣,在培養其掌握基本職業技能,達到電工專業初級工技能水平的同時,讓其具備基本職業意識,為將來到企業就業打下良好根基。
第二學年:職業認同階段。本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崗位專項技能和職業素質。這一學年主要加強學生的電工專項技能實訓,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電工專業技能模塊為載體,進行電工專項能力訓練,使學生具備該專業專項技能,強化其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參與學校工廠綜合服務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生產服務活動,培養其崗位能力和基本職業能力,通過技能鑒定,取得電工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為電工高級工考證做好準備。同時,在這一學年中,進行企業文化進校園特色項目的建設,從先進企業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價值的元素,實現學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使學生在學校就有機會了解、熟悉并認同企業文化,養成良好的職業作風,提高職業素養。
第三學年:職業熟練階段。本學年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及崗位拓展綜合能力。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第五學期首先讓其在學校實訓基地進行相應電工崗位的操作綜合技能訓練,并將崗前教育融入崗位綜合技能培訓過程,第六學期按照“深度融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原則,通過“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方式,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頂崗實習,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解決企業生產實際問題。在本學年中,還根據本專業國家職業標準(高級工)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強化其崗位能力和基本職業能力,為其將來取得電工專業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做準備,并為其成功轉型為職業人打下良好基礎,很好地實現了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對接。
總之,只有抓住學?!耙跃蜆I為導向,突出技能,為企業服務”的辦學理念,將職業素養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才能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作風、職業行為等方面的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職業生存能力。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杜莉萍.職業素養訓練系列教材――模擬員工訓練[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0
[3]本期話題:用工荒逼出“腦體倒掛”折射了什么?[J].職業技術教育,2012(6)
[4]張漢芳,王九程,黃俊亮.高職生基本職業素養及培育途徑[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關鍵詞: 模塊化教學法 職高維修電工教學 應用
職高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國民職業素養的渠道之一,是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員的搖籃。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國的職高教育在教學內容、配套設施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固然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舊有的教育體制和傳統的教學理念仍束縛著職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沖破滯后的教學理念的制約,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我”所用,是提升我國職高教育整體水平的捷徑。
一、職高維修電工課堂上實施模塊化教學法的意義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用人單位大多要求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維修電工專業的學生,將來要面對繁雜的工作,更需要過硬的動手能力。職高學生一般基礎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不管是理論學習還是技能培訓都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無所事事,不注意聽講,更談不上積極思考,回答問題[1]。在這種狀況下,隨著目前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模塊化教學被引入我國的職業教育課堂。這是一種以現場教學為主,操作技能實訓為核心的教學方式。模塊的確定依據是工作任務,教學過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它凸顯了職業教育加強技能培訓的特點,增強了教學的實踐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維修電工課堂教學中頗具時效性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在職高維修電工課堂教學中應用模塊化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整體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職高維修電工課堂上模塊化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1.技能訓練和職業道德并重的原則
提高學生操作能力無疑是實施模塊教學模式的核心目的,然而,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是不可忽視的。在模塊化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注重提升職業道德,必須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合作的態度及遵守操作規范等,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2]。
2.集中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面對具有共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集中教學的方式加以解決。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基礎、興趣、接受能力等因素不同,達到教學目標花費的時間不盡相同,教師要對后進學生加強個別輔導,以期共同實現學習目標。
3.理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理論學習是實踐的基礎。只有應用到工作實踐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才是活生生的,才能體現出理論的價值。在模塊化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創設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給學生實踐的平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怎樣在職高維修電工課堂上具體采用模塊化教學法呢?
三、職高維修電工課堂上模塊化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1.模塊化教學法的基本框架
按照不同的性質,在模塊教學中,教學目標中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可以劃分為各種不同層次的“模塊”。模塊教學過程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把這些模塊達成的過程。如果說把教學目標比喻成一臺機器的話,那么,不同層次的小模塊就是各種零件。比如:中級維修電工的總體教學目標可以看做“總模塊”,那么,“基本技術”、“裝調與維修”、“電焊”、“客戶服務”等分項的操作技能就是“分模塊”;“工具、量具、儀器儀表的使用”、“讀圖與分析”、“電氣故障檢修”、“配線與安裝”、“測繪和調試”、“故障說明”和“技術咨詢”等單項的技能和知識又構成教學模塊系統中的“子模塊”。如此,層層分解以后,層層達成各級模塊,就實現了教學目標。
2.模塊化教學法的實施
(1)制訂模塊教學計劃。在維修電工教學中,我們把教學目標,也就是知識和技能等分成幾個“分模塊”,根據教學任務的輕重劃分到三個學年中。再把“分模塊”細化分成如干個“子模塊”,逐級分配教學時間。由若干子模塊的達成匯集成分模塊;幾個分模塊的達成匯集成總模塊。這樣,逐級達成三個層次總模塊,最終維修電工教學的技術等級總達標得以實現。這樣統籌之后,一般能夠有條不紊地實現目標。
(2)根據模塊組織組織制定標準。這個階段實際上就是依據各個層次的模塊分別確定相應的訓練課題。依據每個課題應該達到的技術指標,確定具體要求與標準。例如:中級維修電工教學分模塊“調試”的技能要求是“能夠獨立進行銑床、磨床等機械設備的通電工作,并能正確處理調試中出現的問題、經過測試、調整、最后達到控制要求”,我們編制了38個訓練課題,并且分別制訂課題的具體標準和要求。
(3)按照具體要求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各層次模塊的訓練的標準,我們把它們落實到課堂上,逐一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最終較為輕松地實現教學目標。
(4)及時進行達標檢測。及時的反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每月對子模塊的達標進行測試;教研組每學期對于分模塊的目標達成進行檢測;總模塊的測試由學校統一組織進行。對于檢測結果分為四個不同的檔次,記錄在學生的學習檔案中。
(5)強化教學,共同達標。對于不能按時完成模塊教學任務,達不到合格標準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耐心地進行補充性教學。確保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全員達到國家規定的學習標準,共同進步。
教學實踐是檢驗教學手段和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毋庸置疑,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模塊化教學法能夠提高職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方面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探索優化模塊化教學法,使其更加科學,更加適應職高學生的學習實際,最大限度地增強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職業標準;人才培養模式;專業群
一、實施基于職業標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背景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然而在這些輝煌的背后,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有些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發展相脫節,畢業生無法勝任工作,不懂得相關的職業標準。
學校培養的人才是否與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相吻合,畢業生能否受到社會歡迎、為社會所接納,是職業學校辦學的生命和人才培養的關鍵,畢業生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是評價職業院校辦學質量與效益的根本要素。建立基于職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既可以使學校找到與社會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上的結合點,又可以使人才培養規范化、科學化。
從行業現狀來看,與專業群相關的有《國家職業標準》和《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從科研現狀來看,關于基于職業標準培養人才的系統性文章很少。隨著近年來教育部和建設部“職業標準培養人才”理論的提出,相關的科研成果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專業群職業標準概述
酒店工程專業群包含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工程造價專業、酒店工程管理專業、物業管理專業五個專業。酒店工程專業群將各專業所針對的職業標準細化分解為兩種職業標準,即近期職業的職業標準和遠期職業的職業標準。
近期職業的職業標準,指的是學生一畢業就能從事的職業的職業標準。五個專業近期職業的職業標準較多,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有房地產評估員職業標準,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有施工員、質量員職業標準,工程造價專業有預算員職業標準,酒店工程管理專業有機電設備維修工、維修電工職業標準,物業管理專業有物業管理員職業標準。其中施工員、質量員、預算員職業標準屬于《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職業標準》,其余屬于《國家職業標準》。
遠期職業的職業標準,指的是學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能力后,所能從事工作的職業標準。五個專業遠期職業的職業標準分別為注冊房產估價師、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酒店工程部經理、注冊物業管理師職業標準。
三、專業群基于職業標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理論教學
高職教育是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這就要求校內理論教學要與職業要求吻合,在教學總體計劃制定中,要以滿足職業標準為出發點和歸宿;在課程設計中,要按照職業標準使學習任務項目化、學習目標能力化、學習情境真實職場化。
首先,酒店工程專業群以各專業遠期職業的職業標準為依據,確定各專業的教學總體計劃。其次,以近期職業的職業標準確定相關專業課課程設計。最后,專業群自主開發了“酒店建設”方向的職業標準,包括將各專業均開設的“房屋建筑學”改為“酒店建筑學”;同時,將諸多酒店建設的標準(如凱悅酒店建設標準)融入到各專業職業標準中,形成了各專業的酒店建設類職業標準。
(二)實踐教學
要以職業標準為導向進行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酒店工程專業群在校內實訓室建設方面,按照房地產評估員職業標準建設了房地產估價、開發報建等實訓室,按照施工員、質量員、預算員職業標準建設了圖紙會審、建筑實型、項目管理沙盤等實訓室,按照機電設備維修工、維修電工職業標準建設了機電設備維修、強弱電工等實訓室,按照物業管理員職業標準,建設了物業管理沙盤、房屋建筑與維修等實訓室。在校外實訓基地方面,酒店工程專業群主要采取訂單班的方式進行校企合作,如工程造價專業與魯班軟件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與魯商置業、物業管理專業與均豪物業按照職業標準進行校企合作。
(三)教師隊伍建設
專業技能扎實過硬的教師隊伍是實現基于職業標準人才培養的前提,要以培養既具有職業資格又能教授職業標準的教師為目的進行教師隊伍建設。酒店工程專業群采取掛職鍛煉、參與職業標準培訓、考察學習、編制校本教材等方式培養教師。要求所有教師每三年必須至少有半年掛職鍛煉、對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進行獎勵、安排專業骨干教師參與職業能力培訓、編制多本以職業標準為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上工作結束后,要求教師對職業能力的提升進行總結匯報,并要求在今后的教學中體現所掌握的職業標準內容。
(四)教學質量評價及保障
制定相應的標準與規章制度,對基于職業標準的教學進行評價和保障。首先,酒店工程專業群制定了《職業標準引入制度》,要求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校企合作、教師隊伍建設等各環節引入并落實職業標準。其次,根據職業崗位典型任務、職業能力要求,為所有專業課程設立職業標準質量監控點,確保教師按照職業標準授課。最后,建立導師制,對新進教師進行為期一年的職業標準教學培訓,以保障基于職業標準教學的順利進行。
(五)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工作
基于職業標準進行人才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與職業標準相符的職業技能,也應有相應的職業素養。在職業道德培養方面,要求教師在專業課時必須教授職業標準中的職業道德規范。在校企文化融合方面,邀請優秀企業冠名支持課外活動、開展企業文化和學術交流、按照真實工作環境建設實訓室。在就業創業教育方面,大二下學期開設2學分的“就業教育”課程,在其中引入用于國家職業資格鑒定的《職業道德-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強化職業素養。
四、結語
本文是我專業群“基于職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青島酒店管理學院酒店工程專業群為例”科研課題的成果之一。本文的研究能夠有效促進高質量職業人才的培養,有利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并對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和其他專業群的建設有著示范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技術技能;電氣自動化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3-0048-0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聘叩嚷殬I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職業技術技能的培養上。
在高職教育層次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的是掌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基礎知識、技術理論及本專業領域的核心技能,能夠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應用于生產實踐,適應企業需要的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努力構建服務于地方經濟、適應時展、滿足企業需求的高端技術技能型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一、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路及原則
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必須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要求。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遵循“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理念,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術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對高職教育多樣化的需求和學生求知、求技、求職、求升等多方面的成長需要。
1.堅持工學結合原則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從職業角度出發的教育。人才體系構建過程中,應該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貫穿于人才體系構建的全過程,才能凸顯人才培養過程的實踐性、職業性和開放性。學校應建立與行業企業合作的對接平臺和長效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同分析專業發展趨勢和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結構,構建符合職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學校還應該與企業合作,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標準,共同制訂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標準,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貫徹全面育人方針
按照“夯實基礎、突出技能、鼓勵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過程中應該重視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及文化素養、嫻熟的專業技能及較高的職業素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使學生具有成長、成人、成才的基本本領和職業精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
3.搭建通用技術平臺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一個專業應用領域廣泛的寬口徑專業,根據專業的特點,要考慮“學技終身,持續發展”的需要,以“知識和技術的應用與創新”為主線,堅持通用技術原則,搭建“平臺+模塊”基于職業技術技能的能力目標的課程體系,重視培養學生掌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通用技術應用能力,從重視增強學生的崗位針對性及促進學生零距離就業拓展到增強學生在電氣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適應性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從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動化技術使用能力拓展到對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理解能力、改進能力、決策能力及管理能力的培養。
4.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
《決定》中明確提出,提高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要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在以職業技術技能提高為目標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過程中,應進一步完善“雙證書”制度,參照國際知名企業職業崗位任職資格要求,開發“課證融通”類課程,把技術含量高的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企業技術標準等引入教學內容中,將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
5.堅持因材施教原則
針對高職層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職業人才的培養特點,遵循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特點,做好課程設計,注重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積極探索學生個性化培養,開展分級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注重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在實訓教學中結合實際操作講解理論知識,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根據專業教學特點,探索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組織形式,靈活組織教學,實施精細化管理。
二、“平臺遞進、模塊并行、通識貫通、工作導向”的課程體系
結構
1.課程體系結構特點
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未來職業成長規律,從職業出發,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采用“平臺+模塊”的方式,系統設計“平臺遞進、模塊并行、通識貫通、工作導向”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技術技能的能力提高為目標,實現了職業素養、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過程培養。整個課程體系體現“一貫通、四迭代、一全程”,縱向并行,橫向交叉的“1-4-1”的結構?!?-4-1”的內涵是:“1”是突出知識應用性的“通識課程”貫通文化知識素養培養;“4”是突出理論及技術應用性的“通用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的專業課程實現迭代遞進的技術應用能力培養;“1”是突出技術應用與創新性的“專業實踐與創新”實踐環節,全程展開“一技之長”的培養。
(1)通識課程。通識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由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應用數學、大學語文、信息技術基礎、體育等課程組成。這類課程以人文素質和基礎知識及基本能力的培養為主。課程可以分級,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要求。同時,輔以文化素質選修課,以素質教育為導向,陶冶人格、傳承文化和提升人文精神,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
(2)專業課程。專業課程包括通用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這類課程設計成理論課程或“理實一體化”課程或整周開設的專業實踐。在學時安排上,原則上理論課程中的實驗實踐環節學時數占該門課程總學時的20%左右;“理實一體化”課程中的實驗實踐環節學時數應占該門課程總學時的35%~50%;專業實踐教學中的理論教學學時數占該實踐教學總學時的20%左右。1)通用技術平臺課程。通用技術平臺課程一般是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相關的機械類通用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構成的課程,是相關學科專業之間比較共性的通常都要開設的課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通用技術平臺課主要包括:機械基礎、工程制圖與CAD。2)專業技術平臺課程。專業技術平臺課程一般是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相關的電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構成的課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技術平臺課程主要包括:電工技術應用與實踐、電子技術應用與實踐、單片機技術應用、PLC控制技術。3)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技術課程是涵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領域主要技術或技能的主干課程,是從事本專業職業崗位必須學習的課程。該類課程是從本專業主要工作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要求出發來確定的課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技術課程主要包括:程序設計基礎、電機與控制、電氣制圖與CAD、自動控制系統與仿真、傳感檢測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供配電技術、DSP技術應用。4)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限選課程,多門課程組成一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學生必須選修一個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是為了保證學生與崗位“零距離”或社會企事業單位特定需要量身定做的課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通過開設不同課程模塊去培養不同職業崗位方向的學生。“訂單班”采用方案內替換“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的方式解決。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主要面向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和供用電技術兩個方向。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主要包括:光伏組件制造工藝及應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光伏發電系統安裝與調試。
(3)專業實踐環節。通過專業實踐環節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技術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學生掌握本專業的核心技能。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實踐課程包括:低壓電工運行維修實訓、鉗工實訓、電子產品裝調實訓、單片機課程設計、光伏發電系統裝調綜合實訓、電氣柜裝調綜合實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入學教育、軍事技能訓練。
(4)專業創新實踐。專業創新實踐以第二課堂形式組織,著重培養學生專業創新能力。由專業社會實踐、科研創新項目、職業資格認證(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能競賽、專業技術講座等組成。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主要包括:電氣自動化技術相關企業、行業調研報告;高低壓開關板(柜)裝配配線工高級工的認證;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安裝與裝調、單片機應用系統安裝與調試等項目的比賽。
2.課程體系專業特點
針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寬口徑的特點,構建了以專業基礎-專業技術-專業方向,三層次的專業課程體系,體現了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典型特點,即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強電與弱電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在進行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在結合電氣自動化技術寬口徑特點的同時兼顧我校該專業的自身特色,通過專業方向課程把光伏發電技術應用、供用電方向體現出來。
3.課程體系職業特點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具有職業特點的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必須體現職業特色。我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面向裝備制造業、電力行業(重點針對光伏發電領域)的從事電氣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供配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維修、技術改造、服務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的初始就業崗位主要包括:電氣自動化設備及控制系統的安裝、運行及維護;企業電氣設備或供配電系統的運行及維護;自動化產品的銷售及售后服務。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過程中,筆者將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將職業標準融入在專業課程中,學生完成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后可以參加社會化考試,取得維修電工(中級)、低壓電工、高低壓開關板(柜)裝配配線工、高壓電工、維修電工(高級)等執業證書,建立了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
構建以職業技術技能提高為目標的人才培養體系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職教育科學、快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曉慧.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J].職業教育,2013,(10).
[2]成建生.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1,(12).
【關鍵詞】職業技能鑒定維修電工
實訓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176-02
維修電工實訓是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和數控等專業的一門職業基礎課程,也是社會開展“中高級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考證的培訓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電工安全知識與技術,熟練使用常用電3232具及儀器儀表,識別、選擇、調整常用低壓電器,學會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與檢修,能達到中級維修電工的技能操作水平,部分高水平學生可以達到高級維修電工的技能操作水平。本課程為專業技能的培養服務,是培養專業技能的基礎。學生掌握該課程的技能后,可以勝任企業里安裝、操作、維修等電工崗位。
然而傳統的維修電工實訓教學模式和社會需求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和距離,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造成實訓教學與職業資格取證間的脫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做到本課程的實訓教學與相應職業技能鑒定有機結合,必須對現行的維修電工實訓教學進行改革。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
“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的理念是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中心,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職業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任務作為載體進行能力實訓,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因此,根據本課程的特點,打破傳統以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為線索的教學模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務中涉及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真實的企業崗位任務為載體開展教學與訓練,徹底改變了教與學的行為,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實施教學,使學生“為完成任務而學習,在完成任務中學習”。同時通過對實際線路的接觸,讓學生感受到什么是實驗,并體驗企業對實際崗位的要求,逐步加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職業素養。
二、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的課程設計思路
維修電工的工作涉及設備和人身的安全、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典型電路的安裝與線路的檢測、專業工具與儀器儀表的使用等,是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通過對這一崗位的調研,及行業專家的深入分析,根據這一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將本課程設計為四大模塊:基礎技能實訓、應用技能實訓、綜合技能實訓、生產技能實訓。以上四個模塊是以完成維修電工這一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并通過真實的項目環境培養職業素質。同時教學內容涵蓋了“維修電工初級”的基本應會要求,涵蓋了“維修電工中高級”的應知、應會內容,將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融于課程教學中。
三、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主線的課程實訓內容
針對安裝、操作、維修電工等職業崗位對電工技術應用能力的需求和維修電工的職業資格標準,選取課程教學內容,盡量選擇既能貼近企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實際,又可實際操作的學習情境,如觸電急救訓練、電工儀表與實測、照明電路的安裝與檢查、電動機控制電路制作與調試等項目。將學習情境分成四種類型,每種類型對應從簡單到復雜的訓練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知識點和相應的能力培養目標。因此,教學項目豐富,內容充實,針對性強,適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和歸納總結、舉一反三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具體的實訓內容見表1:
四、基于行動導向原則的教學模式設計
維修電工實訓是一門實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實踐,完全在實訓場地和生產車間進行實踐活動。通過講、練、示范結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工作過程的六步教學法組織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技能,實現教學與實踐工作的一致性。特別是在生產技能訓練中,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使學生在學校期間接觸實際生產,得到實際技能訓練。在各項實踐教學環節中,都以生產實際中的規程、規范為指導,嚴格執行崗位責任條例,注重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整個實訓內容占用三周教學周,共計90學時。其中基礎技能實訓占用20學時;應用技能實訓占用22學時;綜合技能實訓占用20學時;生產技能實訓占用28學時?;A技能實訓分為5項實訓內容,10個單項實訓項目,主要側重于基本儀器儀表的使用、維修與保養。應用技能實訓主要側重于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運行控制線路安裝與調試實訓,分為6個實訓項目,主要學會控制線路的連接、調試方法。綜合技能實訓以典型機床電氣控制線路分析與故障排除為主要實訓內容,分為3個實訓項目,主要完成機床控制電路的檢修任務。生產技能訓練主要是根據校辦工廠的產品調整實訓內容,目前實訓項目是電動吊籃電氣控制線路的安裝與調試。在應用技能和綜合技能實訓中,將中、高級維修電工實訓融入教學過程。
五、建立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的考核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 物流工程技術 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部16號文件明確規定: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三大功能,人才培養是高校的辦學基礎,科學研究是高校的強校之路,而社會服務是高校辦學的根本和落腳點。對于高等職業院校而言,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操作應用型人才是學校辦學的根基和最終目標。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以物流命名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高職院中率先開辦了物流工程技術特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物流技術裝備制造、操作以及維護管理等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為了滿足企業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專從業知識、操作技能、職業素養等多方面進行培養,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構建了“雙證融通、工學交替、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并進行了動態調整完善。
一、依托職教集團,組建“兩會”,創新校企對接機制
依托已成立的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教育集團,整合合作企業資源,吸引企業負責人、職教專家、現場工程師等參與系部建設與管理,組建物流工程技術專業理事會與專業建設委員會。主要就專業的長遠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調研活動開展,實訓資源建設,師資培養,校企合作協調等方面進行研討與管理。專業建設理事會每年11月下旬召開一次全體會議,理事長可視情況隨時召集會議。
二、推進校企對接,實現“雙主體”、“多方位”育人,提升職業素養
首先,落實四個階段,全程育人。根據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校企共同設計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注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培養,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制定素質教育的內容,尤其重在養成教育,做到全程育人。
入學教育階段,以感知教育為重點。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手冊,進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衛生教育等,幫助新生轉變角色,形成良好生活習慣。
文化教育階段,以人文素質教育為重點。改革“兩課”實踐教學,聘請合作企業專家指導“兩課”實踐教學,共同設計以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職業道德等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專題、項目,讓學生帶著問題積極思考,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可接受性;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增強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鼓勵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對校園文化的認知程度。
專業學習階段,以職業崗位素養訓練為重點。通過策劃和組織校企聯誼會和企業文化進課堂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領域能力、職業生涯、職業規劃、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和職業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頂崗實習階段,以工作價值觀教育為重點。建立融合輕工行業的畢業班頂崗實習制度,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合作企業指導教師和學校專任教師根據學生工作態度、工作表現、掌握知識技能情況共同確定成績、做出鑒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誠實守信、踏實干事、與人合作的能力,使之在合作企業頂崗實習中形成“職業人”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社會就業能力提升,實現“學校人”向“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三、依托行業企業,校企合作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方案
本專業的辦學特色之一是“行業企業積極推動專業開辦,專業發展建設緊緊依托行業企業”。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崗位職責要求和崗位職業能力的確定、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教學內容的重組等,都要通過深入行業企業調研分析、畢業生工作信息收集反饋,由行業企業的行家專家、能工巧匠、專業教學團隊等共同研討論證,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切實可行,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色,使培養出的畢業生更加符合企業的需要。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每年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召開(走訪)企業座談會,召開(走訪)畢業生座談會,收集各類反饋信息,再進行分析研討,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完善。如此循環,每年進行,使人才培養方案緊貼行業企業的變化,使培養出的畢業生素質能力等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
四、實施雙證融通,推行“雙證書”制度
勞動人事部門、質檢局等政府部門、物流協會和知名物流企業深度合作,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將計算機等級證、叉車證、鉗工證、電工證等職業資格證書列為物流工程技術專業重要的教學目標,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學生在獲得大專學歷的同時,必須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獲得職業崗位資格證書。并且將物流、機械、電子和交通運輸行業的職業標準和任職要求融入課程標準,形成雙證互通的課程模式。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通綠色通道,使學生在完成全部學業后,只參加有關考試合格既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實施“雙證書”制度,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一年級安排計算機等級考證和外語等級考證;二年級進行電工中級或鉗工中級技能訓練考證;三年級進行物流設備操作與維護等專業技能訓練考證。在三年不斷線的技能訓練中,既注重培養良好的職業技能,又注重培養職業意識和敬業精神,畢業生雙證書率達到100%。
五、著眼企業崗位需求,校企共同開發崗位課程模塊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每個企業根據自身特點設置有不同的崗位,根據這些生產制造流程崗位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培養。而拓展學習領域課程按照柔性契合、動態調整的原則,根據合作企業的具體要求,制定柔性的企業模塊課程。
例如:對山河智能叉車生產線實習的學生,崗位模塊課程的確立以檢測、裝配、調試等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校企雙方圍繞具體工作崗位內容開展培訓,以頂崗實習為主、培訓為輔,實現工學結合。其基于具體生產情境的企業崗位的課程模塊如圖1所示。
六、實行 “三年七學期制”的工學交替教學組織形式
基于物流工程技術專業“雙證融通、工學交替、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企業需求、課程特點與師資、設施條件,采用“三年七學期制”的分段式教學組織模式。在原有的第二學年和第三學年之間(6~9月)增加一個校外企業工作學期――第五學期,將暑假時間充分利用,增加學生實際生產實踐時間,保證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時間8個月以上。具體組織形式如表1所示,先集中在校內進行1.5年的文化素質課與專業通用能力課教學,然后通過0.5年的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進入第五學期的社會工作期,接著進入0.5年的專業拓展課和考證培訓課的學習,最后在企業進行0.5年的就業實習,如表1。
七、實施第三方評價,建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
(一)由湖南省物流行業指導委員會牽頭,由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組成第三方人才質量評價小組。人才質量評價小組下設辦公室,物流工程系開設辦公地點,設辦公室主任1人,由湖南省物流行業指導委員任命,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二)第三方人才質量評價小組制定跟蹤調查制度和調查實施辦法。每年7月和12月份做兩次集中調研,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作為調研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建立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學生及其家長、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并建立畢業生畢業后3年―5年的工作狀況跟蹤調查機制。
(三)畢業生跟蹤調查有兩種主要方式,一是校內調查,即在學生畢業前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本專業及學院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性意見。二是校外調查,即在學生畢業后1年內,向畢業生本人和用人單位做的調查。著重調查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另外,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工作狀況、思想狀況、生活及學習狀況也是不可或缺的指標,調查的內容和評價結果將作為我系對辦學指導思想、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管理工作做出調整的重要依據。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主要采取信函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組織調研、重點跟蹤等方式進行。
(四)第三方人才質量評價小組負責構建質量評價和監控的網絡平臺,利用校園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學生信息采集平臺等工具,監控重點由收集、反饋信息轉變為預防和指導,從而為教學質量管理、招考辦法改革、專業設置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調整創新、辦學成本核算、制度設計等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多年摸索與實踐,本專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學院與企業之間形成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畢業生一進入企業就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環境,勝任工作崗位,并體現出良好的職業素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了職業教育的根本要求,順應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在學院、企業和畢業生之間構建了良性互動、互促互利的三贏局面。
參考文獻:
[1] 紀寶成.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挑戰與對策 [J]. 高等教育研究,2006(07):1- 10.
[2] 王玲.高職課程目標開發研究 [D].石家莊 :河北師范大學 ,2010(05):39- 40.
[3] 翟?;?高職教育 :規律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職業技術教育,2012(08):29- 32.
[4] 許遠. 再工業化趨勢對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策略的影響[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0(33):5- 7.
[5] 傅瓊.以教學性企業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教育與職業,2009(36):36- 37.
[6] 吳全全.“為工作而學習”―――OECD 國際職教研討會述評 [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9(13):55- 57.
關鍵詞:高職高專;數控人才;綜合素質;技能:素養
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將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在《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也指出“要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應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操作技能、良好職業素質、較強的綜合能力是高職高專辦學的根本。然而,根據企業調研結果,近幾年來,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數控專業畢業中,有部分學生技術水平或職業素養離企業要求相距甚遠,為此,加強高職數控專業學生操作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提高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是高職高專院校值得探究的課題。
一、目前高職數控人才培養的現狀
根據社會調查,高職數控人才培養還存在許多與企業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學生試崗就業后不能適應企業環境和生產要求,畢業生流動性大,對實際就業率和企業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大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缺陷:
(1)知識技能缺陷。畢業生知識技能缺陷有文化基礎缺陷、專業知識缺陷和專業技能缺陷。文化基礎缺陷主要表現為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差。如:有些畢業生寫一份實訓報告之類的材料、填個報表之類的工作都很困難。有的詞不達意,有的就照抄別人的。有些畢業生口頭表達工作內容諸多事情表述得不清楚,使人聽起來很費勁甚至不知所云,等等。
專業知識缺陷表現在專業知識在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差,如:一些畢業生不能根據加工的工件材料正確地選用刀具材料;對加工對象不知道哪些是重要尺寸應如何注意保證其精度、哪些是次要尺寸可粗略加工;不知道使用夾具時哪些表面是重要定位面應著重保護,等等。
專業技能缺陷表現在操作技能不熟練或技術不全面。如,一些數控專業畢業生對數控機床操作很不熟練,有損壞設備等情況;有的對提高零件加工效率能力差,而有的只局限于操作某種機床,換種類似的機床就無從下手,還有的不能正確地使用各種工量具等。
(2)非技能缺陷畢業生。非技能缺陷有:道德觀缺陷、習慣缺陷、價值觀缺陷、心理缺陷和語言交流缺陷。道德觀缺陷表現在部分畢業生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優良的道德品質,缺少社會責任感,缺乏感恩社會的道德理念,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及行為與國家富強、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以個人意志為中心。主要表現為,不高興就“走人”。
習慣缺陷主要表現為,有部分畢業生不能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有的工作結束不按要求做清潔與保養工作,還有部分畢業生在工作時不認真、精神不集中,喜歡找人攀談等。價值現缺陷主要表現在部分畢業生不能妥善處理工作與收入的問題,過于斤斤計較,給多少錢做多少活。心理缺陷主要表現為部分畢業生愛攀比,看見別人收入高就出現心理不平衡;有的畢業生有自卑心理,還有的畢業生對周圍的事物都看不慣,老覺得自己無用武之地等等。語言交流缺陷主要表現在畢業生缺少與工人師傅、同事、領導溝通的能力,沒有團隊協作精神。
二、畢業生技能素養缺失的原因
出現畢業生技能素養缺失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學校實訓設備不足。因我國擴大招生規模,數控專業又是熱門專業,所以考生選擇比例大,但短期內學校條件,主要是實訓設備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導致學生實訓機會很少,學生適應職業生產的能力不強。
(2)課程的結構不合理。大家普遍認為高職高專培養的學生以一線操作工為主,知識面針對性地應付即可。為了減少教學成本,采取了壓縮課程、課日,提前就業等做法;課程的結構不合理,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程比重過小,教學和研究的學術性不強,學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后勁不足。
(3)注重技能培養,忽視素質培養。注重技能,忽視學生道德品質、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的考核,使學生的德育目標、職業素養較低,心理承受力較差,缺少敬業精神;與人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現場管理等方面能力差。
三、高職數控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勞動者的能力包含勞動者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綜合形成的素質結構。我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特長、具有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數控專業培養的是數控技術應用的技能型人才。根據改革的經驗,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數控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制定。培養目標是確定教學方向與計劃的依據,數控專業培養目標應根據企業數控技能人才需求方向來確定。根據企業調研與工作分析結果,數控專業應以數控加工等先進制造技術在機械生產中的應用為方向,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及行為規范,能夠勝任數控機床操作、數控加工程序編制、加工工藝設計、產品質量控制、現場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2)優化課程結構。數控專業的課程結構設計要做到合理化,應做到“四結合”。即:①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是指由學校專業骨干教師與企業一線管理人員共同制定數控專業課程,使專業課程的知識面、技能點與企業數控人才相關要求相符。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指理論課程設計應具有實踐性、可操作性,實訓教學中結合理論教學內容,根據需要盡可能地設計相應的一體化課程。③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是指實訓教學中結合產品加工,在崗實習中結合實訓、理論教學內容。④能力與素質相結合。是指課程設計要考慮到培養學生既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知識與較強的動手能力,又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可塑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
根據以上特點,建立數控專業新的課程體系。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又有相應的專業知識以及拓展知識。技能方面要求能熟練地操作和維護機床,能使用手工編程或自動編程的方式編制零件數控加工程序,能設計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能較快地適應汽車、機械等零部件生產企業現場工作環境,并具有良好團隊協作精神和交流溝通的能力,有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為了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還可實施以零件數控銑削加工技能等級考證作為專業重點、數控車削加工為輔的實訓課框架,使學生在數控加工領域更適應企業要求。
(3)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高職數控專業立足于提高學生的數控技術應用能力,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實訓教學可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改革。
①構筑項目驅動教學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以更有利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改變過去從數控編程教學到基本操作單項訓練教學,再復合作業的教學模式,進而以真實零件加工項目驅動數控編程與實踐操作教學。教學中,針對實際零件加工傳授相關工藝知識與數控編程指令應用展開項目教學,實現理論編程與實訓操作的一體化整合,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地去學習與掌握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相關工藝知識與加工編程技術的掌握與記憶。
②實行產學結合、以產促學的模式,創雙重效益。用工程機械零部件、汽車配件等真實零件加工為訓練載體,實行產學結合、以產養學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把學到的新知識馬上用于產品加工實踐中,生產出合格產品,讓學生樹立了成就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通過零件批量生產,有利于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的提高,并加強學生的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等意識,更貼近企業要求,為企業培養實用的技能人才。
③建設實用的配套教材,便于學生掌握技能。企業生產一線專家與骨干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攜手進行課程教材建設,使課程學習情境更貼近企業生產。教材的學習載體以項目驅動教學的模式出現,便于學生對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加工程序編制的學習與掌握,使教材更具特色和有實用意義。
④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溝通能力。選擇“典型工作任務+靈活的真實生產任務”作為具體教學內容,學生與教師在不同情境下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六步驟實施教學,結合新的管理模式進行實訓設備與環境的管理,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對應。采用仿真模擬操作+上機床實際車削加工訓練+零件生產的教學方式,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輕松地自主學習,并在討論、交流的形式中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鍛煉溝通、協作能力。
(4)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應從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心理素質、社會適應素質多方面加以培養。
①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應從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抓起,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及組織各種愛心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態度、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把個人事業與祖國的前途、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聯系起來。
②職業精神的培養。職業精神亦指職業意識,良好的職業精神首先在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職業能力為支撐。對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給學生的影響最大,教師良好的職業精神可潛移默化地感染給學生,教師的能力強,能夠教出能力突出的學生,教師自信學生亦自信,自然培養出的學生職業精神就會良好。此外,組織學生自主地完成一些課外任務或完成在崗實習的生產任務,也是培養其職業精神的機會,可通過各種形式予以實施。
③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學生自行組織的一些具有意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釋放學習與生活的壓力、陶冶情操,并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提高自我調控能力,提高個人修養,提高競爭意識,同時使每位學生的愛好更加廣泛。另外,邀請資深心理醫生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④社會適應素質培養。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生存能力、耐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能適應社會各種環境,畢業生才能穩定就業并能創業。
四、數控實訓基地與數控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形成離不開有效的實踐,所以,必須有一流的數控實訓基地作保障,并配備一批高水平的數控專業教師隊伍。
(1)數控實訓基地的建設。數控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必須根據在校學生人數,按相關文件規定的人均臺套數配置相應的數控機床數量,并要求機床功能跟上時展要求,滿足自身的實訓課及技能成長所具備的首要條件。并注重基地的內涵建設,使基地具有現代企業生產和現代管理氣息,使學生的學習與企業生產要求相對接。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不能忽視,必須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努力建好管好,基地既能為企業生產產生效益,又要有助于學生技能提高。安排學生在崗實習時,要考慮其工作與學生專業技能相關。
(2)數控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決定學校的教學質量,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發展主要條件。要建設既有講師以上專業職稱又有技師以上技能等級的數控專業的教師隊伍,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有較高的操作技能,教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培養出高技能的數控應用型人才。
近幾年來,高職高專院校通過改革建設,已有不少院校成為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數控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表明教學改革上取得的初步成功,為國家經濟發展培養出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l]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Z].2011.
[2]孫曉霞.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