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評價的定量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識碼:A
一、城市燃氣管網風險評價的重要性
埋地壓力管道涉及企業廠區的工業管道、輸送油氣的長輸管道和城市燃氣管道,它們會給地面設施和人員帶來隱蔽性潛在危險,對工業安全生產和人們生活以及社會穩定威脅極大,由于這類管道的情況復雜,檢測維護和對風險的辨識都非常困難,確保它們的安全運行在當代城市建設和工業安全生產中至關重要。
二、城市管網風險因素分析
隨著全世界已建油氣管道的增多和管道服役齡期的增長,因管道結構失效引起的爆管和火災事故正日益增多。因此,近年來國外對管道的運行狀態、環境因素和事故原因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風險技術研究方法,形成了一套輸油氣管線風險分析的操作規程。但是,引起管道事故的各種因素中,有的因素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腐蝕超壓和第三方破壞等。有的因素是在管道建成時就已經存在了并且一般沒有太大的變化,管材中的可擴展裂紋除外。根據事故浴盆曲線所反映出的規律,這些不變化的因素容易在管道投運初期誘發事故,而可變因素主要在管道投運中后期造成管道事故。隨著管道使用時間的延長,像腐蝕這類發展的因素會導致管道穿孔或者破裂事故的發生。所以,在管道風險評價中腐蝕因素應作為重點因素來分析?,F在隨著城市建設活動的頻繁性更容易因第三方破壞造成這些輸送易燃易爆有毒介質的壓力管道發生泄漏和爆炸等事故,但第三方破壞和超壓這兩種因素誘發的管道事故具有很強的隨機性,這兩種因素的模型需要通過大量的歷史資料調查方可確定。國外通過管理機構組織采集油氣管道的運行歷史參數和事故發生率等基礎數據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一些隨機事故因素建立概率模型。
三、風險評價技術的經濟性
風險評價是針對具體危險源發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性質等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評價。它主要研究風險問題中的個性問題。風險評價技術開始于20世紀三十年代的保險業,最早應用于金融保險投資等領域,是經濟學的一項決策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進行了工程應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開展得較晚,開始于20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盡管國內外已研究開發出了幾十種風險評價方法和商業化的風險評價軟件包,但由于風險評價涉及的學科知識比較廣泛,另外風險評價指標及其權值的選擇與生產技術水平、安全管理水平、生產者和管理者的素質以及社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每種評價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和限度。
根據評價結果的量化程度可把風險評價方法分為三大類,即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半定量風險分析方法和定量風險分析方法。
1、定性方法。定性風險評價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管道系統存在哪些事故危險誘發管道事故的各種因素、所處狀態以及這些因素在何種條件下會導致管道失效事故的發生和對系統產生的影響程度,從而最終確定控制管道事故的措施。它是基于決策科學和貝葉斯統計理論的決策分析方法。其特點是不必建立精確的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不必采用復雜的強度理論和現代分析手段,不必具有完備充分的數據庫系統。傳統的定性風險評價方法有:安全檢查表法、預先危險性分析法、危險可操作性研究、失效模式后果與嚴重度分析法等方法。此類方法的優點是簡單、容易掌握、便于操作且評價過程和結果直觀,可以清楚地表達出管道的當前情況。其使用局限是評價結果不能量化。
2、定量方法。它是將產生管道事故的各類因素處理成隨機變量或隨機過程,通過對單個事件概率的計算得出油氣管道的最終事故發生概率,然后再結合量化后事故后果計算出管道的風險值。它主要是對定性分析中已識別出的風險水平較高的故障類型進行詳細的定量評價。需要利用概率結構學有限元方法、斷裂力學可靠性技術與各種強度理論來對在役管線的剩余壽命和剩余強度進行定量分析。在評價的過程中有充足的理論依據,結果準確可靠。它在大量的設計資料、施工和竣工資料、運行資料的基礎之上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并掌握裂紋缺陷的擴展規律和管材的腐蝕速率,由此運用確定性的和不確定性的方法來建立評估的數學模型,然后進行分析求解。
3、半定量方法。半定量風險評價方法介于定量風險評價方法與定性風險評價方法之間。是以風險的數量指標為基礎,對管道事故損失后果和事故發生概率按權重值各自分配一個指標,然后用加和除的方法將兩個對應事故概率和后果嚴重程度的指標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一個相對風險指標。半定量方法允許使用一種統一而有條理的處理方法把風險劃分成等級。其所需原始數據較少,評價成本較低。
四、評分法簡介
該方法通過對引起管線失效的各因素進行評分,結合管線失效后果形成一個相對風險指標來表示風險程度。按照W.Kent Muhlbauer的分類方法造成管線失效和事故的原因有四大類,即第三方破壞、腐蝕、設計和誤操作。其中每一項的最高分為100分,四項的指數和在0~400分之間。
1、評分法的基本假設
(1)獨立性假設。影響風險的各因素是獨立的,即總風險是各獨立因素的總和。
(2)最壞狀況假設。評估風險時要考慮到最壞的狀況,如一段管道總長是100km,其中有80km的埋深是1.2m,另20km埋深為0.8m,則整個管段應按0.8m考慮。
(3)相對性假設。評估的分數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一條管道所評估的風險數與另數條管道所評估的風險數相比其分數越高,這就表明其安全性要高于其他幾條管道。
(4)主觀性。評分的方法及分數的界定雖然參考了國內外有關資料但最終還是人為制定的,因而難免有主觀性。
(5)分數限定。在各項目中所限定的分數最高值反映了該項目在風險評估中所占位置的重要性。
2、主要步驟及注意問題
(1)明確風險評價的任務。
(2)辨識造成管道事故的危險源。辨識危險源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危險源的數量、種類、性質和級別以便采取各種控制對策和措施,使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
(3)造成管道失效的可能性因素。
關鍵詞:風險評估 證據理論 汽車制造 內部控制
一、引言
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系統的基礎組成部分,要使控制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企業必須清楚所面臨的風險,并對整個企業的風險進行定性或定量的評估,然后針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活動。目前,在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除了銀行等風險較大的金融行業對風險評估比較重視外,大部分企業對風險評估的作用沒有形成科學的認識,對風險評估的重視度不夠。然而,大多數公司舞弊案件的發生,究其根本都是對內部控制重視不強,對于風險評估方面更加松懈,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汽車制造公司是我國制造業的領頭羊,而上市公司代表我國先進企業的發展方向,對我國的產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上述情況,本文選取汽車制造上市公司來具體說明內部控制風險體系的構建和評價,希望能對完善汽車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改進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標準提供借鑒,從而實現汽車制造企業健康、穩定、良性發展。然而,由于內部控制各指標評估資源的模糊性、未知性和不確定性,需要一種有效的評估方法對其進行綜合處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和基于神經網絡的方法等,但這些方法不能同時解決上述問題,證據推理作為一種不確定推理方法, 近年來有了很大發展, 國外出現了大量文獻。證據理論能夠很好地表示“不確定性”、“無知”等重要概念, 并具有無需先驗概率、推理形式簡單等特點, 被廣泛應用于不確定性證據處理中, 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基于D-S證據理論將評估資源的模糊性進行了有效的處理,以期解決這一問題。
二、基于證據理論的汽車制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評價模型
(二)汽車制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評價模型根據《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上市公司構建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的要求,結合COSO報告的精髓,通過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公司的風險評估操作規范和程序,構建了風險評估操作程序體系如(圖2)所示。結合上述操作體系,綜合考慮汽車生產上市公司的基本狀況以及影響內部控制風險評價的要素,構建汽車生產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包括總資產增長率、銷售凈利率、資產負債率等11個定量指標和其他21個定性指標。對于“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子指標的選取,主要是根據財務指標所反映的企業四大能力,同時考慮到數據披露的全面性和篇幅的限制,分別選取了一個有代表性的指標來從披露的數據上反映此項能力,即增長能力(總資產增長率)、盈利能力(銷售凈利率)、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和資產運營能力(總資產周轉率),進而反映企業的財務和運營風險承受能力,另外,選取企業價值、企業信用等級和汽車銷量排名來從市場價值上來反映企業的市場風險承受能力。對于“業務層面風險承受能力”子指標的選取則是根據汽車生產企業的行業狀況決定的。其中,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銷售凈利率=凈利/銷售收入×100%;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100%;固定資產比率=固定資產/資產總額×100%;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100%;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三)基于證據理論的汽車制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評價模型建立本文采用證據組合觀點,用專家評價定性指標,將定性的專家意見與定量指標進行科學的融合。但專家的評判意見也是帶有主觀性的,也會存在偏差,并且有時會出現含糊或不確定的認知狀況。所以在這類定性評價中,由于信息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運用信息進行判斷的專家的不確定性,使得評價結果的最終確認和可信性方面受到挑戰。而基于證據組合的信息融合方法正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個有效手段?;静襟E如下:
首先,確定需要處理的對象,建立多層次多屬性結構模型(如表1)。本文所建模型是一個三級指標體系即多層次結構模型;體系中涉及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多個屬性即混合多屬性結構模型。為了實現最后指標的綜合處理,必須把所有的指標形式統一,具體來講有兩種方法:一是將所有定性指標均轉化為定量指標,即定性指標定量化;二是將所有的定量指標均轉化為定性指標,即定量指標定性化。而前者比較適合多個評價方案的比選排序,后者比較適合單個方案的評價。況且證據理論適用于評價定性指標,解決其中存在的不確定和不完全信息,因此,應該對定量指標定性化。
第二,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評估指標體系通常是多層次的。為便于說明,先假設評估指標體系為單層次,此時,評估指標體系可表達為指標集,記為U={Uj|j=1,2,…,t},記評語集D={?茲(p)|p=1,2,…,t},D即為辨別框,本文中可令D={優(?茲(1)),良(?茲(2)),中(?茲(3))},較差(?茲(4)),很差(?茲(5))。
第三,定量指標的定性化。在評價指標體系中,設同層指標中X1,X2,…,XL為定性指標,指標Y1,Y2,…,YR為定量指標,它們的權重分別為w1,w2,…,wL和v1,v2,…,vR。對于定量指標,其數值與方案的評語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聯系,雖然對某個特定的數據來說,其與評語之間的關系并不明顯,但評語與指標數值范圍總存在一個粗略、相對較易識別的對應關系。對于定量指標,先確定所需評價指標的最大臨界值Yjmax和最小臨界值Yjmin,在其中插入等距離的三個點Yj1、Yj2、Yj3,(Yj1>Yj2>Yj3),再區分效益型和成本型指標,分別用(4)和(5)式進行處理。
i=2,3,4;d=(Yjmax-Yjmix);其中Yj0=Yjmax;Yj5=Yjmix。Dji反映了某一指標Yj經過定性化后屬于等級Di的隸屬度。此時,定量指標經過上述轉化已經變成定性指標,并被賦予了不同等級的標度值。結合原有的定性指標X1,X2,…,XL,形成了新的定性指標體系。
第五,基于證據理論的計算方法。為了完成綜合評估任務,還必須獲得指標Xi(定性指標)關于評語子集?茲(p)的隸屬函數(記為?滋?茲(p)(xj))該指標值是一個評語集,體現了評估資源中的模糊性。此時是由專家、評委直接給出U關于該指標的評估結果,表達為D={?茲(p)|p=1,2,…,t}上的一個mass函數。借助以上評估資源,可以采用D-S 證據理論實現對U的模糊綜合評估,過程如下:
Step2:基于D-S合成規則(參見式3),組合成與指標集U={Uj|j=1,2,…,t}有關的t個mass函數,記組合的結果為M*,則有M*({?茲(1)},{?茲(2)},…,{?茲(p)},D)=M1?茌M2?茌…?茌Ms…(8)。式(8)的意義在于:通過t個函數的正交和,綜合處理評估資源中的模糊性和未知性。
三、案例分析
(一)評估體系建立為了進一步說明方法的應用以及評價效果,有針對性的對BJ汽車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調研,下面僅以BJ汽車有限公司為例進行說明。依據上述方法,對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進行綜合評價。首先,建立指標體系如(表1),設評語集D={?茲(1),?茲(2),?茲(3),?茲(4),?茲(5)}={優,良,中,較差,很差}。其次,確定指標體系中定量指標值如(表2)所示,各項指標值是通過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網和中國汽車網以及各上市公司披露的2009年年報來獲取的。
(二)定量指標定性化 依據公式(3)和(4)對定量指標定性化。由于各指標的轉化方法相同,下面僅以“總資產增長率”指標來說明。由于所選取的示例指標是效益型指標,因此采用公式(3)進行轉化。首先確定所有汽車生產上市公司總資產增長率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為該指標的最優臨界值和最差臨界值,分別為0.2719和-0.4067,結合BJ汽車有限公司該指標值,共同代入公式,計算得到BJ汽車有限公司在該指標上的隸屬度分配。H(U311)={H1,H2,H3,H4,H5}={0,0.7468,0.2532,0,0}。同理,可以得到其他定量指標經過轉化后的定性指標隸屬度分配值。
(三)權重確定 由層次分析法求得一級指標權重和二級指標權重,收集專家評估資源并針對各三級指標確定專家權重集。為了方便說明,現以“風險與收益的權衡”即U4的評估為例進行說明其中,一級指標權重為w={w1,w2,w3,w4,w5}={0.3,0.2,0.2,0.2,0.1},二級指標中第四項指標權重為w4={w41,w42}={0.6,0.4}。
Step4*:根據式(9),可由M1*得到U1關于各個“評語命題”的信任區間。例如,該企業在U1方面的評語為“優”的信任區間為(0.2118,0.5858),“良”的信任區間為(0.2729,0.6469)。根據式(10),可由M1*得到U1在模糊評語集{優,良,中,較差,很差}上的概率分布(0.3383,0.4359,0.1863,0.0395,0),顯然,企業在評語方面為“良”以最大概率成立。這與實際情況相符。本文為針對“內部控制風險評估”U的綜合評價,應仿照上述步驟獲得其他二級指標的評估資源,從Step2*開始繼續以上步驟,此處不再贅述。
四、結論
本文汽車制造業的特點,建立了汽車制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評價模型,對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體系進行了綜合評價,從以上評價過程來看,該種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將評估資源的不完備性和模糊性予以分散化,使評價結果更加可靠,還能在評價過程中得到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的評價結果,從而為評估對象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了參考依據,希望能使企業的發展有所收益。
*本文系安徽省會計學會2009年重點項目(項目編號:KT2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丁勇、梁昌勇、蔣翠清:《基于證據理論的企業知識鏈績效評價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
[2]鞠彥兵、馮允成、姚李剛:《基于證據理論的軟件開發風險評估方法》,《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2003年第3期。
[3]辛金國、賴麗娜、鄭明娜:《浙江省家族企業內部控制模糊綜合評價探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4]林麗芬:《證據理論及其在評估中的應用》,《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關鍵詞 科技評估 風險投資 風險管理
1 科技評估
1.1 科技評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頒發的《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將科技評估定義為“是指由科技評估機構根據委托方明確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標準,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對科技政策、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發展領域、科技機構、科技人員以及與科技活動有關的行為所進行的專業化咨詢和評判活動”。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科技評估是對與科學技術活動有關的行為,根據委托者的明確目的,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依據大量的客觀事實和數據,按照專門的規范、程序,遵循適用的原則和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專業化判斷活動。其結果要歸結為能夠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評估結論和評估分析。
1.2 科技評估的范疇
科技評估的范疇主要是職能性評估和經營性評估兩大方面,職能性評估是指對政府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政府有關部門發揮決策、監督職能提供服務。經營性評估是指對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與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他們對被評事物的決策、判斷提供參考依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咨詢活動,不應僅僅只為政府決策服務,還應深入到市場中的各類科技活動之中,接受非政府機構委托的評估任務,如企業投資項目的科技評估、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科技評估、企業產權交易中的科技評估等。
1.3 科技評估的分類
科技評估可從不同角度分類。從評估時間上,可分為事先評估、事中評估、事后評估和跟蹤評估四類。事先評估是在某項科技活動實施前所進行的評估,主要包括實施該項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內容。它常常帶有預測的性質,但不同于一般的預測分析;事中評估是在科技活動實施過程中進行的監督性評估,著重檢驗是否按照預定的目標、計劃執行,對前面工作的進展與預期效果進行比較,并對未來進行預估,以發現問題,調整或修正目標與策略;事后評估是科技活動完成后進行的評估。另外,從評估空間上,可分為國家評估和地方評估;從評估規模上,可分為宏觀評估、中觀評估和微觀評估;從評估方法上分,可分為定性評估、定量評估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估;從評估形式上,可分為通信評估、會議評估、調查評估、專訪評估和組合評估等。
1.4 科技評估的方法
評估方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概念包括評估準備、評估設計、信息獲取、評估分析與綜合、撰寫評估報告等評估活動全過程的方法,狹義概念特指評估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科技評估可選用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要依據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選擇評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評價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指數法及經濟分析法和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評估方法等。
2 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企圖運用系統的、綜合的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有效地擴大投資活動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達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實現風險投資利益的最大化。
2.1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對企業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存在于企業自身周圍的風險多種多樣、錯綜復雜,無論是潛在的,還是實際存在的,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是企業內部的,還是與企業相關聯的外部的,所有這些風險在一定時期和某一特定條件下是否客觀存在,存在的條件是什么,以及損害發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風險識別階段應予以回答的問題。在風險投資中,風險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種因素引起的,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高利率等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相聯系的風險,是不能通過多角化投資而分散的,因此又稱作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重要的系統風險有政治風險、法律法規風險和政策風險等。非系統風險也被稱作可分散風險,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業活動和財務活動帶來的,如企業的管理水平、研究與開發、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市場營銷風險以及法律訴訟等,其可以通過多角化投資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風險。重要的非系統風險有決策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完工風險和市場風險。作為風險投資者,其關心的往往只是項目的系統風險,因非系統風險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投資組合而得到分散。
2.2 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對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以確定其損害程度的過程。風險衡量的方法分為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和定量風險評價方法兩大類,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又可分為主觀評價法和客觀評價法,傳統的主觀評價法主要有觀察法、資產負債表透視法和事件推測法等?,F代的主觀風險評價方法致力于將傳統主觀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并且設法將傳統上的主觀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轉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將主觀分析擴展到能夠同時完成綜合評價風險因素與測量風險臨界值的雙重任務?,F代客觀風險評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記分”方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風險企業風險的方法,“z記分”方法首先挑選出一組決定企業風險大小的最重要的財務和非財務的數據比率,然后根據這些比率在預先顯示或預測風險企業經營失敗方面的能力大小給予不同的加權,最后將這些加權數值進行加總,就得到一個風險企業的綜合風險分數值,將其對比臨界值就可知企業風險的危急程度。定量風險評價方法主要有風險圖法、決策樹法等。
2.3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對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實施各種風險控制工具,力圖在風險發生之前消除各種隱患,減少損失產生的原因及實質性因素,將損失的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實施風險控制的步驟是風險預測——風險決策——實施決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評價。風險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風險規避、風險預防、風險分散、風險轉嫁、風險補償、風險抑制等。
3 科技評估與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科技評估與風險管理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專業化判斷活動,在介入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后,其任務便是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衡量,其結果作為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決策和制定風險控制實施方案的依據??梢?,在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中,科技評估實質是風險的識別和衡量的過程,而風險管理還包括了風險控制的實施過程,這樣科技評估就可以作為風險管理一個組成部分,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促進共同發展??萍荚u估與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關系如附圖所示:
3.1 科技評估是提高風險投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評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有一整套較為完備的評估規范和技術方法,在評估設計、評估信息采集、綜合分析、評估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較為成熟,同時,由于科技評估機構長期致力于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研機構等方面的評估,對于科技產業、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詢機構無法比擬的。而我國風險投資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家還未出臺較為完備的有關風險投資事業的行政法規,風險投資機構的風險管理機制還很不健全,對風險管理人才培訓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因此,將科技評估運用到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中將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評估方法是衡量風險投資風險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是科技評估方法應用的基本思路,這與現代風險評價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獨到之處,科技評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標綜合評估方法,它是在對多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之后,設計一套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并對每一個評估指標都制定具體的標準和統一的計算方法,使其能對金額、人數等可計量的指標進行定量評估,同時對社會影響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評估的描述。這與上面介紹的“z記分”方法僅依靠可計量的數據作為評價基礎相比較更為有效。采取科技評估方法衡量投資風險也更為準確、可信。
3.3 科技評估是推動風險投資管理創新的動力
引入評估機制,使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選擇與投資決策相分離,使得風險投資管理更為透明化,也遏止了內部人員的“暗箱操作”等種種不良現象。通過獨立的、專業化的評估中介組織的運作,將能使風險投資機構的管理層能更客觀地認識到投資風險,從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資決策,通過管理體制的創新,保證投資的科學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資成功率。
3.4 科技評估參與風險投資管理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
科技評估工作現階段主要是為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主要是國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門服務,而且大部分科技評估機構是由科技管理部門所屬的有關單位,如軟科學研究機構、科技咨詢機構、科技情報機構等部門產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門所屬的單位評估科技管理部門的科技項目、科技計劃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門的影響。因而,評估水平難以提高。因此,科技評估機構作為一種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各類資產評估機構一樣,應逐步社會化和多元化,如參與到風險投資管理的咨詢工作中,只有社會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進競爭機制,優勝劣汰,提高評估水平,促進科技評估事業的發展。
3.5 科技評估促進風險投資實現動態管理
風險投資從進入到退出的全過程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著風險,實施某項投資決策前需要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各種存在風險的影響程度;進行投資后,還應深入到所投資的企業進行跟蹤調查分析,對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市場競爭狀況,企業的發展趨勢與步驟等,經常進行科學的、系統的分析與判斷,發現潛在的風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杜絕它的發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風險投資退出后,還要對風險投資的效果進行測評,總結經驗與教訓,作為今后投資決策的參考??梢?,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實現管理目標需要實施一系列的評估,科技評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評估能夠滿足這一要求,促進風險管理動態管理。
參考文獻
1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編.科技評估規范,科技評估概論[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
2 杜沔.關于風險投資中的風險控制工具的探討[j].中國科技產業,2001(7)
1.1科技評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頒發的《科技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將科技評估定義為“是指由科技評估機構根據委托方明確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標準,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對科技政策、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發展領域、科技機構、科技人員以及與科技活動有關的行為所進行的專業化咨詢和評判活動”。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科技評估是對與科學技術活動有關的行為,根據委托者的明確目的,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依據大量的客觀事實和數據,按照專門的規范、程序,遵循適用的原則和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所進行的專業化判斷活動。其結果要歸結為能夠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評估結論和評估分析。
1.2科技評估的范疇
科技評估的范疇主要是職能性評估和經營性評估兩大方面,職能性評估是指對政府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政府有關部門發揮決策、監督職能提供服務。經營性評估是指對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與科技活動有關行為進行的客觀的、科學的評價和判斷,為他們對被評事物的決策、判斷提供參考依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咨詢活動,不應僅僅只為政府決策服務,還應深入到市場中的各類科技活動之中,接受非政府機構委托的評估任務,如企業投資項目的科技評估、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的科技評估、企業產權交易中的科技評估等。
1.3科技評估的分類
科技評估可從不同角度分類。從評估時間上,可分為事先評估、事中評估、事后評估和跟蹤評估四類。事先評估是在某項科技活動實施前所進行的評估,主要包括實施該項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兩方面內容。它常常帶有預測的性質,但不同于一般的預測分析;事中評估是在科技活動實施過程中進行的監督性評估,著重檢驗是否按照預定的目標、計劃執行,對前面工作的進展與預期效果進行比較,并對未來進行預估,以發現問題,調整或修正目標與策略;事后評估是科技活動完成后進行的評估。另外,從評估空間上,可分為國家評估和地方評估;從評估規模上,可分為宏觀評估、中觀評估和微觀評估;從評估方法上分,可分為定性評估、定量評估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估;從評估形式上,可分為通信評估、會議評估、調查評估、專訪評估和組合評估等。
1.4科技評估的方法
評估方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概念包括評估準備、評估設計、信息獲取、評估分析與綜合、撰寫評估報告等評估活動全過程的方法,狹義概念特指評估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科技評估可選用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要依據不同對象,有針對性地選擇評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評價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法、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指數法及經濟分析法和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評估方法等。
2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將風險導致的各種不利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學管理方法。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企圖運用系統的、綜合的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有效地擴大投資活動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達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實現風險投資利益的最大化。
2.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對企業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存在于企業自身周圍的風險多種多樣、錯綜復雜,無論是潛在的,還是實際存在的,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是企業內部的,還是與企業相關聯的外部的,所有這些風險在一定時期和某一特定條件下是否客觀存在,存在的條件是什么,以及損害發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風險識別階段應予以回答的問題。在風險投資中,風險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種因素引起的,如戰爭、經濟衰退、通貨膨脹、高利率等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相聯系的風險,是不能通過多角化投資而分散的,因此又稱作不可分散風險或市場風險。重要的系統風險有政治風險、法律法規風險和政策風險等。非系統風險也被稱作可分散風險,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業活動和財務活動帶來的,如企業的管理水平、研究與開發、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市場營銷風險以及法律訴訟等,其可以通過多角化投資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風險。重要的非系統風險有決策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完工風險和市場風險。作為風險投資者,其關心的往往只是項目的系統風險,因非系統風險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投資組合而得到分散。
2.2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對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以確定其損害程度的過程。風險衡量的方法分為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和定量風險評價方法兩大類,定性風險評價方法又可分為主觀評價法和客觀評價法,傳統的主觀評價法主要有觀察法、資產負債表透視法和事件推測法等?,F代的主觀風險評價方法致力于將傳統主觀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并且設法將傳統上的主觀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轉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將主觀分析擴展到能夠同時完成綜合評價風險因素與測量風險臨界值的雙重任務?,F代客觀風險評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記分”方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風險企業風險的方法,“Z記分”方法首先挑選出一組決定企業風險大小的最重要的財務和非財務的數據比率,然后根據這些比率在預先顯示或預測風險企業經營失敗方面的能力大小給予不同的加權,最后將這些加權數值進行加總,就得到一個風險企業的綜合風險分數值,將其對比臨界值就可知企業風險的危急程度。定量風險評價方法主要有風險圖法、決策樹法等。
2.3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對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實施各種風險控制工具,力圖在風險發生之前消除各種隱患,減少損失產生的原因及實質性因素,將損失的后果減少到最低限度。實施風險控制的步驟是風險預測——風險決策——實施決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評價。風險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風險規避、風險預防、風險分散、風險轉嫁、風險補償、風險抑制等。
3科技評估與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
科技評估與風險管理既有聯系也有區別,科技評估作為一種專業化判斷活動,在介入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后,其任務便是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衡量,其結果作為風險投資機構投資決策和制定風險控制實施方案的依據??梢?,在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中,科技評估實質是風險的識別和衡量的過程,而風險管理還包括了風險控制的實施過程,這樣科技評估就可以作為風險管理一個組成部分,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促進共同發展。科技評估與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的關系如附圖所示:
3.1科技評估是提高風險投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評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有一整套較為完備的評估規范和技術方法,在評估設計、評估信息采集、綜合分析、評估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較為成熟,同時,由于科技評估機構長期致力于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研機構等方面的評估,對于科技產業、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詢機構無法比擬的。而我國風險投資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家還未出臺較為完備的有關風險投資事業的行政法規,風險投資機構的風險管理機制還很不健全,對風險管理人才培訓的投入和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因此,將科技評估運用到風險投資的風險管理中將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評估方法是衡量風險投資風險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是科技評估方法應用的基本思路,這與現代風險評價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獨到之處,科技評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標綜合評估方法,它是在對多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之后,設計一套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并對每一個評估指標都制定具體的標準和統一的計算方法,使其能對金額、人數等可計量的指標進行定量評估,同時對社會影響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評估的描述。這與上面介紹的“Z記分”方法僅依靠可計量的數據作為評價基礎相比較更為有效。采取科技評估方法衡量投資風險也更為準確、可信。
3.3科技評估是推動風險投資管理創新的動力
引入評估機制,使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選擇與投資決策相分離,使得風險投資管理更為透明化,也遏止了內部人員的“暗箱操作”等種種不良現象。通過獨立的、專業化的評估中介組織的運作,將能使風險投資機構的管理層能更客觀地認識到投資風險,從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資決策,通過管理體制的創新,保證投資的科學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資成功率。
3.4科技評估參與風險投資管理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
科技評估工作現階段主要是為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主要是國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門服務,而且大部分科技評估機構是由科技管理部門所屬的有關單位,如軟科學研究機構、科技咨詢機構、科技情報機構等部門產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門所屬的單位評估科技管理部門的科技項目、科技計劃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門的影響。因而,評估水平難以提高。因此,科技評估機構作為一種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和各類資產評估機構一樣,應逐步社會化和多元化,如參與到風險投資管理的咨詢工作中,只有社會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進競爭機制,優勝劣汰,提高評估水平,促進科技評估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地下工程 定量 風險評估
風險估計解決該風險有多大,就是要給出某一危險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程度。通常采用概率的方法并以試驗、統計資料和專家評判為基礎,對不同危害或事故的發生概率進行估計。在進行風險評估的結果描述部分,往往采用統一的表達形式,便于衡量,比如:最終可以用費用、傷亡人數、社會效益損失等量值來衡量。定量風險評估主要用于工程結構的詳細設計、施工和運營階段,隨著設計目標和各種地層條件、周圍環境條件等參數的明確,借鑒己有的工程經驗進行風險評估。
在地下工程行業以外已發展了大量的定量評估風險方法。主要有蒙特卡羅模擬法、風險乘數法、CEVP模型法及層次分析法等。
1蒙特卡羅方法
這是一種采用統計抽樣理論近似地求解數學問題或物理問題的方法。先建立與所描述問題有相似性的概率模型,并利用這種相似性把這個概率模型的某些特征(如隨機變量的均值、方差等)與數學計算問題的解答聯系起來,然后對模型進行隨機模擬或統計抽樣,最終利用所得結果求出這些特征的統計估計值作為原來的數學計算問題的近似解。
2風險乘數法
這是一種半定量的歸納方法。它以失效模式和失效后果為基礎,對某具體的風險鏈求得風險乘數,再進行評估。風險乘數法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時先編制相應的表格,列出各失效的頻率、后果嚴重程度以及失效可能被檢查出的程度,按以往統計經驗規定相關的分值,然后將各個指標定值的乘積作為風險乘數,再以風險乘數的大小來表示不同失效模式的相對重要程度。
3 CEVP模型法
這是一種基于風險的估計和管理復雜的地下工程成本的CEVP (Cost Estin ate V a lidation Process)模型,該模型是采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方法來構建一個工程的成本估計,獲得可能的成本范圍。它的分析過程就可以分為以下3個步驟:詳細檢查工程估計并確定工程的基本成本;識別潛在的風險和機會,并估計他們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綜合基本成本、風險和機會事件,形成可能的成本和工期范圍。
4 層次分析法
美國風險管理專家A. L Saa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層次分析法風險評價模型。通過建立的工程項目層次分析風險評價模型,將復雜的風險問題分解為幾個層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層次的各要素之間簡單地進行比較、判斷和計算,從而對諸多風險源進行歸納、評價和風險相對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并做一致性檢驗。上述即為層次分析風險評價模型的基本思路。
其中,風險評價模型基本假定為:每一風險的分值為1~ 9共9個標度。其中,1表示相對重要性程度相同,9表示相對重要性程度差別最大。上述假定即為建立工程項目風險評估模型各層次之間兩兩判斷矩陣的依據。
層次分析法風險評估計算流程如圖1所示。
其中:
式中: n為判斷矩陣階數,aij為判斷矩陣第i行、第j列元素,A為n×m維判斷矩陣。
地下工程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等突出特點,在工程建設期存在大量的風險因素,技術風險水平很高,迫切需要進行工程風險管理研究。工程風險管理實質上是風險水平與風險控制成本之間的一個博弈與動態平衡的過程,其面對的核心問題是:多安全才足夠安全。針對所識別出的地下工程項目的不同風險,結合考慮各種風險估計方法的適用范圍,除了選擇必要的定量風險評估方法外,還需要一些定性的方法估計其大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核電廠 管道風險重要度 概率安全評價
中圖分類號:TP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c)-0159-04
Abstract:The pipeline risk importance assessment is amethod to identificatesafety important pipeline in nuclear power pl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pipeline risk importance assessment application and expatiates the method and process of pipeline risk importance assessment. Andthis paper take a specific system as a case, qualitative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pipeline rupture on the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carried ou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by 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 (PSA) model, then classifie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ase system pipeline rupture and study the risk affect level tothe nuclear power plant.
Key Words:Nuclear power plant; Pipeline risk importance; 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
概率安全評價(PSA)技術逐漸應用于核電廠的各個領域,風險指引型在役檢查是其在核電廠在役檢查領域的典型應用,為制定在役檢查大綱提供合理的依據。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是風險指引型在役檢查開發的重要環節,用于識別安全重要度高的管道,從而將檢查置于安全重要的位置。文章介紹核電廠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方法,并以案例進行應用研究。
1 應用背景
1.1 概率安全評價技術
概率安全評價(PSA)是以概率論為基礎的風險量化評價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其在核電廠的設計、運行和維修等各個領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程度越來越深入。隨著其應用發展,逐漸形成了風險指引型(Risk-Informed)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趯穗姀S安全和經濟上的貢獻,風險指引型應用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被接受和推廣,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核安全管理者和核電廠推進或開展了風險指引型的研究和應用。我國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也在大力推動PSA的發展,于2010年頒布了技術政策,期望在國內積極地、有步驟地推動PSA技術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應用。
1.2 風險指引型在役檢查
在核電廠的運行壽期內,對于管道裂紋缺陷,可以通過實施在役檢查發現。風險指引型在役檢查是近年來國際上流行的一項風險指引型應用,它基于概率安全評價(PSA)風險見解和傳統工程分析,使得在役檢查能夠有針對性地實施,從而提高檢查效率。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是風險指引型在役檢查開發的重要環節之一,用于識別安全重要的管段。在風險指引型在役檢查中,將管道破裂后果與破裂可能性結合,優先選取風險重要度高且破裂可能性大的部位進行重點檢查,從而有效利用有限資源,提高檢查效率。
2 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方法
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的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管段劃分、定性分析、定量評價、后果分類4個要素。
2.1 管段劃分
對系統進行管道風險重要度u估,首先要將系統管道劃分為若干管段,并對劃分的管段進行編碼。管段一般依據系統流程圖沿流體流向從上游往下游劃分,以設備、閥門、管道接口、安全殼作為劃分邊界,并且使同一管段預期后果影響相同。另外,在完成后果分類后,需要根據定量評價結果重新調整管段以保證每個管段具有相同的后果影響。
2.2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對指分析管段破裂對電廠安全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管段破裂對電廠的影響方式包括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指破裂直接導致系統某列或系統失效,或者直接導致始發事件。間接影響指破裂導致水淹、噴濺或管道甩擊,空間上影響相鄰結構、系統和部件或導致水箱耗干而使得相關系統失效。
對電廠風險而言,不管是直接影響或間接影響,導致的后果不外乎3種:始發事件、緩解能力喪失、兩者的組合。分析范圍包括內部事件、早期大量放射性釋放、外部事件。
因此在進行定性分析時,需要分析管段破裂對電廠造成的影響,從而判斷管段破裂在分析范圍內會對電廠風險導致哪種后果,以針對不同后果情況進行定量評價。
2.3 定量評價
定量評價是指根據管段破裂定性分析的結果,定量計算管段破裂對電廠風險的影響,即基于概率安全評價(PSA)模型,計算管道破裂對電廠CDF和LERF的影響,即條件堆芯損壞概率(CCDP)和條件大量放射性釋放頻率(CLERP)。分析中所使用的PSA模型的范圍包括內部事件一級PSA模型,早期大量放射性釋放頻率LERF模型以及外部事件PSA模型(包括內部火災、內部水淹、地震等)。計算方法如下。
(1)始發事件。
對于管道破裂直接或間接導致始發事件的情況,CCDP和CLERP的計算公式分別為:
式中:
i為始發事件類;
CDFi為第i類始發事件導致的CDF;
LERFi為第i類始發事件導致的LERF;
Fi為第i類始發事件的發生頻率。
(2)緩解能力喪失。
對于管道破裂直接或間接導致緩解功能喪失的情況,CCDP和CLERP的計算公式分別為:
式中:
CDF1為某系統失效導致緩解能力喪失的CDF;
CDF0為計算的基準CDF;
LERF1為某系統失效導致緩解能力喪失的LERF;
LERF0為計算的基準LERF;
T為暴露時間。
T(暴露時間)為故障可能的存在的時間,根據不同情況,可能取技術規范中的后撤時間(AOT)、定期試驗間隔、一個班值的時間等。
2.4 后果分類
基于上述定量評價得到的CCDP和CLERP,根據表1中的定量分類準則,可將管道破裂后果進行分類。
由表1可見,管道破裂后果可分為4類:
(1)高:管段破裂導致對電廠風險貢獻重要的事件發生,和/或管段破裂明顯導致電廠緩解能力下降。
(2)低:管段破裂導致預期的運行事件發生,和/或管段破裂不會明顯導致電廠緩解能力下降。
(3)中:介于高于低之間。
(4)無影響:管段破裂對風險無影響。
3 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應用
3.1 管段劃分
根據上面介紹的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方法,以某核電廠主給水系統作為案例,選取3個典型的管段,重點介紹管段破裂定性分析、定量評價、后果分類的過程和結果,對于整個系統的管段劃分不做敘述。所選取的管段描述如表2所示,案例系統簡化流程簡圖見圖2。
3.2 定性分析
對案例管段進行定性分析,結果如下。
3.2.1 GD-001
功率工況主給水系統運行,該管段破裂會導致喪失主給水始發事件。
停堆工況主給水系統備用,該管段破裂會導致主給水系統功能喪失或降級,暴露時間為一個班值時間。
3.2.2 GD-002
功率工況主給水系統運行,該管段破裂會導致喪失主給水始發事件。
停堆工況主給水系統備用,該管段破裂會導致主給水系統功能喪失或降級,暴露時間為一個班值時間。
對于內部水淹,該管段所屬區域有3個主調節閥,管段破裂后會通過噴淋、局部水淹及重大水淹等對周圍造成影響,導致內部水淹始發事件。
3.2.3 GD-003
功率工況主給水系統運行,該管段破裂會導致主給水管道破口。
停堆工況該管段作為ASG系統給水管道運行,該管段破裂會導致主給水管道破口。
3.3 定量評價
該案例使用炔渴錄一級PSA模型、功率工況LERF模型、功率工況內部水淹一級PSA模型、功率工況內部火災一級PSA模型,對案例管段進行定量評價,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3.4 后果分類
案例管段的后果分類結果如表4所示。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對管道風險重要度評估方法的介紹可以看出,該方法不僅能夠定性識別管道破裂會造成的影響,而且能夠得到管道破裂后果的定量化結果。在實施管道破裂后果評估時,PSA模型的質量直接影響定量評價的結果,因此必須確定所使用的PSA模型的范圍、詳細程度和技術充分性是否滿足評價要求。另外,為了確定管道破裂的影響,除了收集相關資料外,還應進行必要的現場巡訪,以使分析能夠在最大程度內反映電廠的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 EPRITR-112657 Revised Risk-Informed Inservice Inspection Evaluation Procedure[S].1999.
本文作者:孫鑫寧平唐曉龍易紅宏周連碧張旭工作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屬于粗獷型,工業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物質、資源的投入。為獲取物質、原料和資源,在開采、洗(分選)選和冶煉過程必然產生大量的工業固體廢物〔13〕。我國一般大中型露天礦山年剝離量都在數百萬噸以上;地下坑采每年也要產生數十萬噸以上的廢石;在選礦作業中每選出1噸精礦,平均要產出幾噸或幾十噸的尾礦;每冶煉出1噸金屬平均還要產生出數噸的冶煉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2007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2億t,貯存量15.99億t,貯存率為41.5%,工業固體廢物的大量產生與堆放,造成土地浪費、資源浪費并帶來潛在的環境風險〔14〕。其中包括水污染風險、大氣污染風險、土壤污染風險及生態污染風險。對于這些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尾礦庫(渣場),目前國內主要關注其安全性評價,如:尹光志等對尾礦庫的安全性、穩定性進行了大量評價研究〔15-17〕,但是尚未有一套完整評價體系來評價其環境風險。環境風險評價的方法比較繁多,使用較多的有生命周期評價法、安全檢查表評價法、概率風險評價法、模糊邏輯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公式評價法、圖形疊加法、神經網絡評價法、事故致因突變模型評價法等。根據各方法特性和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環境風險評價的技術需求,本文總結對比了主要的五種風險評價方法。生命周期評價法(LifeCycleAssessment,LCA)生命周期評價法,簡稱LCA,是一種評價潛在環境影響以及貫穿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所用的資源,如原料的獲取、產品的生產、產品的銷售以及廢物管理階段的方法。LCA起源于1969年美國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樂委托,對飲料容器從原材料采掘到廢棄物最終處理的全過程進行的跟蹤與定量分析。20世紀90年代,LCA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由于它的迅速發展以及各國對該方法的需求,誕生LCA國際標準,這也標志著LCA發展成為一套成熟、穩定的評價方法。各國也通過一系列的指導方針和教學材料為LCA國際標準的一致性和規范性進行了補充完善,其中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環境毒理學和化學學會以及LCA歐洲委員會編寫的生命周期倡議書和生命周期數據系統〔18〕。LCA通常有四個步驟:目的與范圍的確定、清單分析、影響評價和結果解釋,其中影響評價是評價的重點。LCA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評價是其他評價方法所不能達到的,其范圍廣泛的特點有利于避免問題的轉化,例如在生命周期中相的轉化、區域的轉化以及環境問題的轉化。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可用于LCA的軟件,如Gabi等。在歐洲委員會(EC)網站中也能下載一些關于LCA的注冊軟件、工具和數據,這些軟件能滿足不同決策者的需求特點,而且還考慮到了數據清單計算的合理性。還可以運用LCA進行評價的經典的例子作為評價工具,如Nielsen等對固廢填埋場的評價,Doka建立的廢物處理、售后服務生命周期清單(LCI),Hellweg等對生態廢物的評價,還有各類焚燒工藝的評價〔18〕。在選礦過程和尾礦中,LCA的應用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最初關注于完成金屬生產過程的生命周期清單(lifecycleinventories,LCI),以便支持消費品的選擇和設計的LCA。之后LCA的運用擴展到公司的項目及加工方法的選擇。盡管LCI、LCA的相關方法有一定的限制性,但在礦業—礦物可持續發展的項目(theMining,Mineral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中,LCA還是被認為是一種在行業決策中提供環境風險評價的有用方法〔19〕。該方法的運用需要建立生命周期清單(LCI),即大量采集可信的數據。然而尾礦成分極易變化〔20〕,不易采集到可信數據,而且目前我國尾礦和選礦行業生命周期清單數據較少,故不宜采用此方法評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
安全檢查表評價法(SafetyCheckList,SCL)安全檢查表評價法,簡稱SCL,是由一些有經驗,且對工藝過程、機械設備和作業情況熟悉的人員,事先通過對檢查對象共同進行詳細分析、充分討論,把檢查對象加以分解,將大系統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列出檢查項目和檢查要點并編制成表,以便之后進行檢查和評審〔21〕。安全檢查表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工業迅速發展時期。當時,由于安全系統工程尚未出現,安全工作者為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日益增多的事故,運用系統工程的手段編制了一種檢驗系統安全與否的表格。系統工程廣泛應用以后,安全檢查表的編制逐步走向理論階段,使得安全檢查表的編制越來越科學、全面和完善。目前SCL已被國內外廣泛采用,并擴展到各個領域。例如:SCL在鐵路勞動安全管理上的應用〔22〕,SCL在港口工程危險源辨識中的應用〔23〕以及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運用SCL對外科手術中的存在風險進行了評價,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避免了許多風險隱患〔24〕等。使用安全檢查表法進行施工危險源辨識,可以突出重點、避免遺漏,便于發現和查明危險和隱患,便于存檔。有利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并可作為安全檢查人員履行職責的憑據。安全檢查表檢查的重點在裝置設備狀態,設備建、構筑物的安全距離等,著重調查當前狀況,缺乏對裝置及設備過去的了解。針對此問題,韓其俊對安全檢查表法進行了改進,加入了歷史資料查閱及調查提綱,解決了缺乏對裝置、設備過去的了解,也為之后的安全檢查表的發展提供了幫助〔25〕。SCL主要適用于現場安全檢查人員,側重于安全評價,缺少對環境風險的評價。為了使評價工作得到關于系統安全程度方面量的概念,開發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評價計值方法。根據評價計值方法的不同,安全檢查表評價法又分為逐項賦值法、加權平均法、單項定性加權記分法以及單項否定計分法。由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研究需要一定的定量化指標,而此方法雖然加入了一些有效的評價記值方法,但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定量化,故不宜采用此方法進行風險評價。2.3概率風險評價法(ProbabilisticRiskAssess-ment,PRA)概率風險評價,簡稱PRA,是以某種傷亡事故或財產損失事故的發生概率為基礎進行的系統風險評價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原子能委員會(AEC)應用事件樹和故障樹相結合的分析技術首次成功地對核電站的風險進行了綜合的評價,并以定量的方式給出了核電站的安全風險后,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開始使用PRA來支持其管理過程,從此PRA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挑戰者”事件之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更嚴格的安全和質量保證大綱,采用概率評價方法對航天任務進行評價〔26〕,并開發了一套完整的PRA程序對航天飛機的飛行任務進行評價。歐空局(ESA)的安全評價也從以定性為主轉向定量評價,并開發了自己的風險評價程序〔27〕。一般地,PRA由以下幾個步驟構成〔28〕:1)研究熟悉系統;2)分析初始事件;3)事件鏈分析;4)初始事件和中間事件概率的評估;5)后果分析;6)風險排序和管理。PRA不僅是一個風險評估方法,而且可以作為一個風險管理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該法在美國和大多數的歐洲國家獲得了顯著的效果〔29-30〕。因為PRA耗費人力、物力和時間,它最適合以下幾種系統的風險評價〔31〕:l)一次事故也不允許發生的系統,如洲際導彈、核電站等;2)其安全性受到世人矚目的系統,如宇宙航行、海洋開發工程等;3)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多人傷亡或嚴重環境污染的系統,如民航飛機、海洋石油平臺、石油化工和化工裝置等。由于環境污染具有潛伏性,污染不一定能瞬時表現出來,加之環境污染還具有持久性,無法判斷其污染時間,故難以統計其概率,而且目前對于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研究數據、資料較少,使得運用PRA評價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不具說服力,具有較大的主觀性。故不適用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評價。模糊邏輯評價法(FuzzyLogicAssessment,FLA)模糊邏輯評價法,簡稱FLA,是隨著模糊數學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全新的基于模糊集理論的評價方法。模糊集理論用于環境風險評價是環境評價領域的重大變革。如Anile等〔32〕基于模糊邏輯開發了一種適用于在社會經濟的環境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對江河使用的影響評價。AndredeSiqueira和Re-natodeMello〔33〕依靠模糊邏輯開發了一種評價環境影響的決策方法,此方法用于比較了巴西圣卡塔利娜島高速公路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并給出了最佳選擇決策。隨著計算機的迅猛發展,模糊邏輯進行了不斷完善,RobertoPeche〔34-35〕通過計算機軟件對模糊邏輯進行處理,并運用到在環境風險評價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LA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體現出人類所具有的處理不精確、不確定和難以定量化的信息的能力。模糊集理論可以通過運用“部分真實”的概念來量化變量的不確定性,依靠隸屬函數來確定集合中要素的“隸屬度”。與其他方法比較,它的優點是:用隸屬函數描述分界線,使評價結果接近客觀。尤其是在風險性評價系統領域,它體現了模糊性的客觀現實,使得評價中的數據易于測取,可以將風險評價結果表述得更易于讓決策者和公眾理解,所以,這種方法對于決策過程也是極為有用的。FLA以一種精確的方式為模型系統或人為判斷產生的不精確、不確定信息的使用提供了新途徑。針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堆場)環境風險評價指標繁多,且需要諸多專家學者的經驗進行主觀性分析評價,故運用FLA可以讓評價結果更具合理性、說服性。
近年來,隨著尾礦庫事故的頻發,尤其是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造成了許多無法挽回的損失。其影響范圍廣,涉及因素多而復雜(涉及到土壤、水、大氣、生態等諸多環境),不易定量化且因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如:尾礦成分多、易轉化;土壤、水等因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風險高且存在隨機性,與時間、雨量、自然災害等諸多相關不確定因素聯系緊密。針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研究,從方法學研究角度而言,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尾礦庫安全風險評價及相關單一的土壤風險評價、地下水風險評價、地表水風險評價等研究較多,但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的環境風險評價體系還尚未有研究。從此目標而言,本文將5種主要的風險評價方法對比總結于表1,以便從中找出適用于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的環境風險評價方法。雖然FLA體現出人類所具有的處理不精確、不確定和難以定量化的信息的能力,但不能從整體上對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這樣復雜的系統進行分析,而且缺少隨機性。而對于AHP,雖然能夠從宏觀上對目標系統分層交錯的指標進行評價,得出一個簡單明了的結論,從而簡化一個復雜的系統,但AHP對模糊性的考慮還需進一步完善。因此,對于構建一套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考慮其復雜性、不確定性、廣泛性等諸多因素。筆者認為,需要把這兩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這樣不僅解決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復雜的環境系統和多種不確定風險因素的問題,而且對其無法定量化評價等的問題也能得到較好的解決,從而為決策者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源(尾礦庫、渣場)環境風險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