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3: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每一階段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清晰的認識和合理定位。從廣義上來說,醫學生科研應當包括動手實驗和理論培養,而且這種培養應由低年級開始,讓學生從系統學習醫學知識之初就將科研的思想貫穿深入到日常學習之中,直至整個學業的完成。暑假期間,我校組織學生立項實驗,目的在于培養臨床本科生的科研興趣和基本技能,從而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科研思想兼備。
科研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和了解科研的本質,拉近學生與科研攻關的距離,消除對科研的神秘感。在教學上不再將學生的學習范圍局限在書本理論和實驗室,要讓學生走出書本和實驗室,拓寬學習領域,學會自己查找文獻,選定論題并與導師展開討論。具體來說,科研工作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通過以某一問題的發現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和解決問題或提出新的見解,是一個人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全面展現。
一、我國醫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條件
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與歷史特點,由于我國產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我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與國外人才培養有著很大的區別。目前來說,如果將國外的醫學教育全盤引入我國醫學教育中來,會產生嚴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我國醫學教育已經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全部推翻再進行重建是不現實的。所以,想要構建完善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當前醫學院校教師的理論化教學方式已經形成了固定模式,其教學的流程與量化考核有了體系化的基礎。基于以上醫學教育的相關情況,將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納入教學的整體規劃,將其放在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不斷推動優秀醫學人才的進步,從而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生進行科研的前提。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齊頭并進的同時,也就能更快更好地進入創新階段,直接拉升了學生對于醫生這一職業的興趣。由于長期受固有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中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致使學生迷信權威,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想要保證科研體系的成功建立,就要不斷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躬身實踐的恒心,使學生在科研探究中樂于學習并能主動鉆研新知。對于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少醫學院校也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例如定期舉行學術講座,深入淺出地滲透科研方法,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渴求,付諸行動開始探究之路,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積極的研究動力。
二、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條件的構建
(一)建立和諧的學術互動與資源共享機制
大學是各種學術觀點開放包容、匯集交流的重要場所,有效的學術互動是完善學術理論、傳播科學觀點的有效方式,學術互動的暢通與自由需要大學的支持和保護。而本科生由于受到固有培養目標的限制和束縛,接觸本領域前沿研究的機會較少,缺乏濃厚的學術氛圍,不利于學生科研興趣的培養。因此,醫學院校需要建立醫學本科生與外界的學術交流與互動平臺,由學校訂購相關學術刊物供學生翻閱;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會,聘請具有權威的高校學者、教授進行講座與交流,了解本專業前沿最新研究動態,使校內師生之間展開充分的學術互動,讓學生也能獲得與他人展示、分享、討論科研成果的機會,幫助學生積極促成科研成果的轉化,從而提高學術互動的價值和效率。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學校課題研究中,實現高校軟件與硬件資源的共享。不斷完善校園信息網絡,方便各方交流溝通,將優秀師生的學術成果轉化為校本教材,進一步實現深層次的成果共享。
(二)建立系統的學生科研計劃機制
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程,醫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更是長期而復雜的醫學教育的研究課題。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需要系統的科研計劃和培養方案,并貫穿本科教育全過程之中,保證學生科研得以系統科學地分階段實施。學校結合自身情況與學生意愿建立獨具特色的本科生科研培養計劃,并將此項計劃納入到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之中,建立詳細完整的學生培養檔案,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追蹤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科研能力的發展,并能夠及時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一步完善本科生科研訓練管理辦法和評價指標。在本科一年級期間,學校就要有針對性地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查閱中外文獻集工具書、醫學信息、醫學情報等選修課程,培養學生基本的科研能力。然后根據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學生培養計劃,從而保證科研活動的有效性以及人才培養的高效性。在經過學校系統的培訓后,學生能夠對自我科研能力有更為清晰的認知,通過協助教師完成課題,分組研究,為學生畢業后工作和科研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從長遠來講,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素質。
(三)建立客觀合理的師生評價機制
當前以考試為主的學生評價體制仍被我國的大部分醫學院校所采用。雖然很多高校也打著學分制的旗號,但其基礎仍然是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難以適應學生科研培養體系的構建,因此,建立客觀合理的師生評價機制已成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關鍵,探索出一條適合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發展的科研學分制度,更是評價機制建設的重中之重。學生的科研活動僅僅靠外界的督促和管教難以獲得其能力的長足發展,重點在于學生的內驅力。要想使科研活動成為學生自覺的活動,除了要提升學生科研興趣外,還需要設立一定的獎勵機制,激勵醫學生在科研活動中尋求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因此,通過精神或物質獎勵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醫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
學生在進行科學研究時,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協助。而目前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的熱情并不太高。教師既有教學任務又有科研任務,很難再抽出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學生科研。因此,對于教師的評價,需要采取更為合理的激勵措施,即應將對學生科研的指導情況納為指標之一,鼓勵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科研??梢栽诮處煿ぷ鳂I績評定、職稱晉升和津貼、教學獎項的評定等方面將教師指導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工作表現考慮進去。
(四)建立穩定的科研保障機制
醫學院校本科生科研活動的開展,僅靠學生單方面的努力并不能保證科研活動的順利進行,還需要有師資、設施及經費的保障。師資方面,學校要對教師定期進行培訓與考核,鼓勵更多具有較強學術科研能力的專家、教授加入學生科研的指導工作,組建一支專職本科生科研帶教導師,以保證師資隊伍的專業性。同時,學校還要在資金上給予充分支持??蒲谢顒雍馁Y巨大,因此,需要對學生科研設立專項資金,并納入學校科研的整體預算??梢試L試在各學院設立專門的科研經費預算與管理委員會,對師生申請課題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根據課題研究價值,劃撥科研經費并協調專業設備的管理與使用。通過這一機構的設立,既能夠使科研經費真正用于學生的科研活動,又可以避免無效科研及重復科研帶來的浪費,以保證科研資金最大程度地合理運用。
(五)充分利用實驗課
為本科生安排帶教導師能夠提高部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但導師人數和精力有限而學生人數眾多,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如果僅以此種形式,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收效不大。因此,導師指導與醫學實驗并行,才能使學生的科研能力既有客觀指導又有個體探究。開展實驗一方面能夠驗證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并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學生在實驗中可以發現問題并努力地解決問題,培養科研思維與創新意識。所以充分利用好實驗課,也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自己在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疑點,根據現有的實驗設備和條件,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最后根據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對部分探索性強的實驗深入挖掘,從而獲得較為系統的科研訓練。此舉拓展了學生科研培養的方式,使更多學生能夠受到科研培訓,提升醫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
三、醫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從實踐出發,獲得科研感悟
實踐是科研工作的直觀表現,它生動地解釋了實驗,易于使剛剛入門的實驗工作者接受,并產生興趣。因此,加強對醫學本科生實驗技能的培訓,并作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才能強化學生在實踐中培養科研能力的意識,使學生在自主動手中熟悉并掌握科研實驗的方法,拓展科研思路。
(二)獲取科研信息,形成理性思考
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實驗技能之后,就需要盡可能多地獲取相關科研信息,為科研設計做理論準備,從而確立清晰的科研思路和富于創新性的科研設計。獲取科研信息的途徑有很多,如查閱相關文獻、聽取學術報告等。閱讀醫學專著既能夠獲取相關研究領域已經成型的規范化的概念、理論和科研方法,了解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與動態,同時還能夠作為學生翻看查閱的工具書使用。另外,互聯網也是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平臺,具有即時、便捷、高效等諸多優點,學生能夠借助網絡平臺獲取最新的科研信息,形成理性思考。
(三)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科學研究中不斷重復著的兩個過程??茖W實驗中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而困難和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大量閱讀文獻資料,找出問題的原因和癥結所在,并通過實驗中的細致觀察,提升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科生缺乏對科研實驗的系統訓練,實驗方法的選擇和實驗中的具體操作都是被動的,大多只是機械地尋求問題解決方案。因此只有在學生掌握了一定實驗技術之后,才能夠自主探究,積極探索。
(四)撰寫科研論文
在導師指導下,學生學會借助PubMed等檢索工具查閱本研究方向的相關外文文獻,從而對該領域內的科研動態有較為全面的了解。通過書寫綜述,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此外,通過文獻查閱及撰寫綜述,學生還能夠深入了解科研方法及科研成果,為日后個體的科研活動奠定基礎。
撰寫科研論文是檢驗學生科研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學生在研究綜述的基礎上完成科研論文的撰寫,從而將個體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教師要從論文框架、具體內容及論證過程等方面加以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初步的論文撰寫規范。同樣,在暑期實驗結束后,我也要求學生撰寫論文,這對于他們而言,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論文格式,掌握統計方法,為以后可能從事的科研工作做準備。
(五)創新能力的培養
大學是培養高層次研究人才的基地,因此,對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終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自然科學取得長足發展的今天,醫學科學領域也發生著巨大變革,對醫學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不僅要求醫學專業學生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面、扎實的醫學基礎以及熟練的醫學實踐技能,而且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醫學前瞻性和創新精神,即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專業人才。要想進一步適應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必須在全面深化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教育視野從智力領域向非智力領域擴展,關注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不斷開發他們潛在的創造品質。
(六)設立一定的獎勵制度
要想提升學生科研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就要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促進醫學生在科研過程中個人目標的達成。因此,可以通過適當的精神或物質等獎勵手段,激發醫學生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如制定一系列獎勵制度和規定,鼓勵在科研上取得優異成績者,在學年評優評先、畢業生就業、研究生免試推薦等工作中優先考察,并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同時將市場需求與提升學生進行科研活動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四、展望
【關鍵詞】 本科生;科研能力
21世紀高等教育的戰略目標和重點已經轉移到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不同分支、不同層次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內容和培養途徑不同。醫學高等教育如何在本科教育階段培養創新型醫學科技人才正受到廣大醫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和深入研究。關于創新人才的內涵,有學者[1]將其定義為“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并能取得創新成果的人”。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是素質培養,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但其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科研能力的培養。科學研究是創造性的工作,要求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正確分析各種矛盾的科學思維和善于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科學研究的過程正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不斷孕育和提升的過程。
1 醫學創新教育首先必須樹立新的人才觀
衡量一個人是否是“人才”,不只看他占有醫學知識的多寡,更應看他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醫學問題的能力和素質。醫學人才的標準是醫德高尚、知識淵博、醫技精湛,且具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當今社會,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民族強盛的需要。不論是醫院還是企業,用人單位需要的員工不再是只會背書、只講理論的員工,而是動手能力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能夠對單位的管理、制度、專業技術等方面做出創新成果的員工。因此,醫學高等院校應當提高產品質量,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畢業生,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2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造就醫學創新人才的基礎
科研能力是科學素質的核心,是人們運用已有知識和科學方法去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心理品質和能力[2]。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科研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
高等院?;A學科的科研工作,從性質上說,它是學科前沿的研討,試生產和創新屬于知識創新,其基本形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3]。在知識創新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應當界定為學科前沿的知識創新能力,這種能力是其他創新能力的基礎。在本科階段實施知識創新能力培養,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在職業崗位上衍生出專業技術創新能力、制度創新能力、管理創新能力等,也為學生畢業后進入研究生教育提供先行準備。另一方面,本科生的年齡小,早期開發創新能力,將使全民族創新能力最活躍的年齡段提前,對國家、民族有著難以估量的潛在利益。因此,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今后造就創新人才的基礎。
3 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深化性和探索性的專業學習
在醫學本科教育階段,傳統的做法重視了醫學高等院校作為“傳授知識基地”的作用,忽視了它同時又是“知識生產基地”。對本科生進行科研能力培養,讓學生了解、學習、體驗新知識的生產過程;而高校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生產”的見習基地和實習基地,可使高校的“知識生產基地”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本科階段進行科研能力培養,于社會、學生、學校均有利,是一項多贏策略。本科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不但可以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更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學科間知識的聯結與整合,堅固學生專業基礎。通過學生科研小組的共同協作與積極探索,培養了學生們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及團結協作為主要特征的科研精神,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當中,學會用科學、嚴謹和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通過課題設計、文獻查找、實驗操作、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實踐,不但對科學研究的過程有了感性認識,而且通過接觸使用高、尖、新的實驗儀器設備,提高了學生實驗技能。
4 教師指導學生科研實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科研促進教學
被稱為“本科生導師”的課題指導老師,只有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才能培育出優秀的創新型醫學人才,才有可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指導學生科研。這要求他們不但要愛護和關心學生,更要具備組織調控、信息轉換、交流引導和課題研究等綜合協調能力,才能以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傳授,才能把學科前沿較先進的知識和問題帶給學生。另外,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教學相長”的內在聯系,他們既是指導老師,又是科研活動的受益者,在自身素質得到提高的基礎上,也為今后開闊科研思路打下基礎[4]。我國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在高等教育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移的過渡時期,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當務之急。
本科生科研活動,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也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5 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要提升高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就必須從本科生抓起。對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已引起了各高等院校的重視。為進一步推廣該項活動,結合我校的工作情況和切身體會,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5.1 健全制度體系,規范培養工作 完善的制度體系是開展持久有序的培養工作的前提與保障,同時也是培養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與整體優化的必然要求。各高校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合理的制度體系。如由科研處和學工處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本科生導師”資格認證,學校根據具體情況,每年劃撥一定經費作為學生科研專項基金,對學生科研課題進行資助,營造科研氛圍;成立學生科研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科研項目評審委員會;各二級學院設立學生科研指導小組;制定“學生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獎勵條例等具體措施。
5.2 建立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嚴格要求學生 本科生科研活動,是相對松散的教學模式,難免有部分學生甚至教師在立項后重視不夠、投入的時間不夠,以致于課題不能及時完成或敷衍了事。這就有必要挑選一批有學術造詣、作風嚴謹、認真負責的教師擔任這些學生的指導教師,建立一支較為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不但要使學生們受到正規的科研訓練,還要言傳身教,培養學生扎實求實的作風,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行為,為學生們今后從事科研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5.3 科研能力培養的對象主要為大三學生 臨床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科研能力集中訓練的時間安排在第5~7學期最為合適。一、二年級的本科生,雖然熱情很高,但是專業基礎過于薄弱,難以接受我們的培養方案;大四的學生,已進入臨床課學習,經常到醫院見習,早出晚歸,基本沒有時間及精力顧及課外科研;大五學生已進入臨床實習,大部分學生已經離校,更不可能參與課外科研。我們將時間安排在第5學期的后半學期或第6學期初啟動,并持續至第7 學期。這段時間,學生已完成大部分基礎理論課學習,開始進入臨床課學習,也已完成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理科學實驗、病原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學習,已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已經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簡單的科研工作。
5.4 學生科研實踐前要開展科研培訓 于第5學期開學初,對大三學生開展科研培訓,如請學術造詣高,有豐富科研經驗并取得重大成績的教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講授“醫學科學研究基本概念和注意事項”、“醫學科研的基本程序”、“醫學科研選題與設計”、“醫學科學研究論文的撰寫”及參加教師的課題開題報告會等形式進行培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指導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查閱文獻、選題、書寫課題申請書上報相關學生科研管理部門,獲立項資助后召開開題報告會,利用業余時間、節假日進行科學實驗,處理實驗數據及撰寫研究論文,并要求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最后將課題實施的原始記錄、發表的科研論文整理,形成結題報告上報相關學生科研管理部門存檔。
5.5 拓寬經費來源,加大培養力度 目前,許多高校都設立了本科生科研專項基金,但同樣都面臨著“僧多粥少”的問題,因此,要想加大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力度,還需積極拓寬科研經費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先選導師,再選課題”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法。這一方法將學生和導師的課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但解決了學生科研的經費,也減輕了導師的工作負擔。
5.6 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師生科研熱情 對學生科研進行考核,項目合格的,給老師計算一定的教學工作量,學生則獲得相應的學分,成績突出的可以申報科研成果獎;在物質上,加大對本科生科研論文的獎勵投入,鼓勵本科生發表科研論文。
5.7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培養效益 由于當前各高等院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可向本科生科研實踐全面開放的各種資源通常是有限的。為此,在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的同時,要科學規劃,優化資源配置,讓有限的資源產出最大的效益。
本科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確實是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決非一朝一夕或者是一兩項改革的推進所能完成的,我們應采取多渠道、多手段開展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肖川.縱覽中外探索大學創新教育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105-107.
[2] 虞立紅,王靜愛.地理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4(3):24-28.
關鍵詞: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人才培養;經驗教訓
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由教育部高教司和工信部信息安全協調司指導,由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安全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其目的在于宣傳信息安全知識,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合作意識,擴大大學生的科學視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綜合設計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識,促進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吸引廣大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培養、選拔、推薦優秀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創造條件[1]。
該競賽側重考查參賽學生的創新能力,內容應既有理論性,又有工程實用性,從而可以全面檢驗和促進學生的信息安全理論素養和實際動手能力。目前,該競賽已經舉辦了3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決賽于2008年10月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成功舉行,第二屆決賽于2009年8月在北京郵電大學舉行,第三屆決賽于2010年8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從目前3屆的參賽情況來看,3所部隊院校的表現格外突出[2]。
武漢大學從第一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開始組隊參加比賽。為有效提升我校本科生科研創新實踐能力和參賽成績,武漢大學自2008年底成立了信息安全競賽教練組,本文第一作者作為武漢大學信息安全競賽教練組總教練,全程參與了2009、2010年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的各項組織管理和參賽工作。在2010年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中,我校獲得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位指導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以總成績第一獲得優秀組織獎。在2009、2010年競賽中,由本文第一作者作為指導教師指導的隊伍獲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
1參賽環節剖析
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每年舉行一次,該比賽分初賽階段和決賽階段。通常每年 4 月份由各高校組織學生自愿報名參加比賽,6月底提交作品的初賽文檔,每個作品由組委會組織多位網評專家評審,最終擇優挑選高質量的參賽作品進入決賽,8月初公布決賽隊伍名單,8月中旬進行決賽和頒獎。
根據該競賽的參賽特點,我們將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分為如下7個環節:
1) 選題征集與修訂。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偏重于考察作品的創新性與實用性,因此參賽選題是參賽隊伍能否獲得好成績的最關鍵因素。如何策劃最好的選題是每一個參賽學校都必須重視的問題。
2) 組隊。每個參賽隊由1名指導教師及最多4名參賽學生組成,每組設置一名學生為組長。各高??梢愿鶕嶋H情況擇優選拔參賽學生和隊伍。
3) 學生選拔及參賽前期工作。人員的選拔過程可能是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在選拔隊伍成員時,必須以確保選題能夠被最終成功完成為依據。組長的選擇至關重要,其應當具備較強的管理與協調組織能力,每個參賽隊應當至少有1名編程能力較強的同學,同時還應該考慮學生的總結歸納及文檔能力,作品表現能力及演講水平等。根據最近幾屆的獲獎情況來看,建議以大二和大三的學生為主來組建隊伍。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且急需專業引導,有效的指導和完整的參賽經歷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科研創新實踐能力。
在報名之前,各個競賽小組還可以不斷地調整競賽選題以使其更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
4) 報名。競賽報名工作通常開始于每年4月初,截止于4月20日左右。各小組必須填寫報名表提交到組委會,并需填寫500字左右的參賽作品介紹,內容包括作品的背景、意義、研究內容、創新點等。
在報名表提交之前,各參賽小組必須對參賽選題有足夠深入的認識,否則最終實現的作品與最初的選題計劃不符,影響參賽成績。
5) 初賽。組委會公布參賽隊伍名單的時間通常是5月初。初賽競賽作品報告文檔的提交截止時間為每年6月30日。在初賽階段,各參賽隊積極設計參賽作品,在初賽文檔提交之前,應當基本完成作品的設計和測試工作。
初賽文檔是衡量一個參賽隊伍前期作品完善程度和質量的核心依據。其競賽作品報告模板包括了摘要、作品介紹、實現方案、性能測試、創新性和總結等幾個部分。組委會并沒有對競賽作品報告的篇幅進行限制。從近幾年的競賽作品報告情況來看,篇幅最少的作品競賽報告不到10頁,篇幅最多的作品競賽報告多達180頁。通過參賽實踐,我們認為30~40頁的篇幅是比較合適的。
近幾年,各大高校也普遍出現過一些作品實現進度較好的隊伍最終無法進入決賽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選題本身不被專家充分認可之外,學生文檔撰寫能力較差、沒能有效展現出自身作品優勢是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6) 決賽準備。在最近兩屆比賽中,初賽競賽作品報告文檔的提交截止時間是當年6月30日,決賽名單公布時間是當年8月初,決賽時間為當年8月中旬。決賽準備時間有一個半月左右。
在決賽準備階段,各參賽隊應不斷完善參賽作品,并針對決賽答辯要求做好各項參賽準備。充足的準備時間是任何一支隊伍獲得最好成績必不可少的保障。一支隊伍的最終決賽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初賽文檔提交之后、決賽正式開始之前的近一個半月的黃金時間。
7) 決賽。每屆競賽的決賽地點和環境都不一樣,組委會將安排時間供各競賽小組提前觀看競賽場地。各小組提前觀看競賽場地時需要確定如下幾個問題:
(1) 播放PPT,確保實際投影效果符合預期要求。如果需要用到自帶的額外投影設備,需要尋找合適的投影地點。
(2) 確定演示地點的相關設施齊全,確保演示效果。
(3) 檢查演示過程可能受到的干擾因素,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
另外,在決賽期間,針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必須嚴格要求。
在信息安全競賽的決賽中,每支隊伍抽簽進行現場答辯,答辯時間為30分鐘,其中包括3個環節:8分鐘內容陳述、15分鐘作品演示以及7分鐘專家提問。
(1) 內容陳述。
“8分鐘的內容陳述”(PPT講解)對學生的總結歸納及作品展現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在PPT講解中,學生應就作品的選題背景和意義、系統架構及關鍵技術實現、實際測試效果、創新性與實用性等方面進行介紹。
在內容陳述上,本競賽要求參賽者語言表達簡潔、流利、準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概念清楚,表述論點正確,論據詳實,分析歸納合理,結論嚴謹。
用8分鐘時間展現半年多的工作,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在此環節最關鍵的因素有3個:最佳的演講者、美觀實用的PPT以及完善的內容陳述方案。三者缺一不可。
(2) 作品演示。
“15分鐘的作品演示”應重點突出。對于作品演示環節來說,演示方案是至關重要的。前8分鐘內容陳述的主要作用是告訴專家“我們做的工作及其特色、意義”,這15分鐘的作品演示則是向專家證實“我們確實做了我們所說的那些工作,且其確實具備很好的創新性和實用性”。
在作品演示環節,本競賽要求參賽者準備充分,實驗方法科學,測試結果完成預定的功能指標,作品難易適度,在演示過程中,要求參賽者能簡練清楚地闡述作品的核心內容、水平和特色。
此環節最關鍵的因素有:流暢默契的演示配合、完善的作品演示方案及充足的演示環境準備。
(3) 專家提問。
在“7分鐘專家提問”階段,專家將針對作品的相關問題進行提問,以了解參賽者對該作品的具體實現細節或思路,最重要的是要確認參賽者確實是獨立完成了相關工作,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入了解和掌握。
在該環節,要求參賽者回答問題準確、有深度、有理論根據、基本概念清晰,表現出對作品報告內容掌握透徹,同時要求參賽者技術用語準確。
此環節最關鍵的因素有:自信謙虛的態度及積極冷靜的思考。
2經驗教訓
武漢大學信息安全競賽教練組成立于2008年底,教練組設置總教練1名,各個參賽隊的指導教師為教練組成員。教練組全權負責信息安全競賽的所有競賽準備及參賽工作。
在2009年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準備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如下一些問題:
問題1:部分參賽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賽小組的團隊協作能力亟待加強。特別是部分同學在報名之后,不再積極參加競賽小組活動。
問題2:學生的文檔寫作能力普遍較差。初賽文檔提交時間(6月30日)和學生期末考試時間沖突,以至于很多小組最后的初賽文檔寫得非常倉促,甚至有小組未能提交初賽文檔。
問題3:初賽文檔提交之后、決賽名單公布之前的近一個月時間里,大部分競賽小組沒有繼續完善競賽作品,而是在等待競賽結果,從而浪費了最寶貴的一個月競賽準備時間。另外,學生的參賽作品展現能力普遍不強。
問題4:部分參賽老師的積極性不高,對學生的引導和實際指導有待加強。
在2010年進行競賽準備時,針對各個問題,我們采取了相應措施。
針對問題1,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1) 建立學生個人獎懲評定機制。教練組制定了“信息安全競賽學生參賽獎懲辦法”,競賽結束后,教練組及指導教師根據競賽小組各個成員在競賽期間的表現對每個成員進行綜合評定。評定級別包括A、B、C 3個等級。獲得A等的同學在進行保研或評優時,可以按照相關政策根據所獲競賽成績全額享受獎勵。B等的同學降級享受獎勵。被評為C等的同學不予獎勵,同時今后不得參加信息安全競賽。
2) 建立淘汰機制。每個選題在組建競賽小組時,進行差額選拔。今年絕大部分競賽小組在最初組隊時,報名人數都多于組委會規定的每小組人數上限4人,甚至部分小組報名人數接近20人。這樣,每個參賽的學生都存在競爭壓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小組活動之后,表現良好且能夠繼續堅持的學生可以保留下來。我校今年競賽隊伍的組隊時間是2009年11月,而組委會的報名時間是2010年4月,在這將近半年的時間里,愿意參加競賽的同學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競賽小組的各項工作。甚至部分小組在這段時間內就可以基本完成競賽作品的主要工作,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繼續完善作品。在報名開始之前,教練組在3月份進行了一次階段檢查,用以檢查各小組進度,及時發現各小組存在的問題,以便于調整小組成員及選題方向。對于進度較差的競賽小組,直接予以淘汰,取消報名參賽資格。
3) 加強日??己藱C制。教練組為競賽申請安排了日常集訓場所,并加強日常訓練管理。另外,進行了2次中期考核,1次文檔預審,3次決賽預答辯,每次中期考核和預答辯均邀請教練組老師和相關專家參加。競賽小組每月提交進度報告。
針對問題2,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在“信息安全競賽學生參賽獎懲辦法”中規定,不經教練組許可不提交初賽文檔的隊伍,所有成員最終評定等級為C。
2) 增加初賽文檔預審環節。教練組要求所有小組必須在組委會初賽文檔提交截止日之前10天左右提交初賽文檔給教練組,教練組則請有網評經驗的相關老師對各組初賽文檔進行預審,針對性地提出相關修改意見。這樣,各小組在獲得教練組返回的初賽文檔修改意見后,有充足的時間進一步地完善初賽文檔。經歷了教練組預審的文檔在修改后內容組織更合理,測試方案更有效,創新性和實用性更強,同時大量消除了各類格式錯誤。
針對問題3,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 教練組要求所有競賽小組暑期必須在校參加競賽集訓,每組每周應提交周報。
2) 加強集訓期間的考核,在7月底進行一次階段檢查,在該次階段檢查中,要求每組按照最終決賽答辯要求的流程進行決賽預答辯。
3) 決賽名單公布之后,進入決賽的隊伍繼續參加集訓,做最后的決賽準備。在這期間,繼續按照正式決賽答辯要求進行了兩次決賽預答辯,同時我們邀請相關專家作為答辯評委,進一步為各組提出寶貴建議。
針對問題4,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制定“信息安全競賽教練組職責及獎勵辦法(暫行)”,明確了教練組指導教師職責,提高了教師的參賽積極性。
2) 教練組內部加強溝通與交流,在學生階段考核表中設置“與指導老師交互度”項,給予指導老師適度的壓力,促進其參賽積極性。
3) 提高參賽選題與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的關聯度,學生競賽活動的有效展開也能夠對指導教師的科研提供基礎,甚至直接帶來促進。
目前,我們起草并完善了相關管理辦法,并形成了競賽規范表格:
1) 制定了“信息安全競賽教練組職責及獎勵辦法(暫行)”。
2) 制定了“信息安全競賽學生參賽獎懲辦法(暫行)”。
3) 形成了一系列競賽文件表格,規范了選題策劃、學生選拔、階段檢查、暑期集訓、決賽預答辯及學生綜合評定等環節。
經過2010年的參賽實踐,總體上來看,我們建立的這套管理辦法是行之有效的。
當然,教練組經過兩年的參賽實踐,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目前依然需要繼續改善的問題(如選題策劃、參賽隊伍質量管理等),這將是教練組后續應當不斷努力完善的。
3信息安全競賽對我校本科生科研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促進及啟示
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對本科生科研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學生參賽范圍較大,對學生影響廣。在組隊之初,全院共有15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經過選拔淘汰,最終有69名同學獲得了參賽資格。參賽學生主要來自大二、大三,同時也包括少量大一和大四的學生。另外,從全國各高校參賽情況來看,參賽隊伍的學生通常分布于多個學院和專業,比較集中的有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等。
2) 信息安全競賽明顯提高了本科生的專業興趣和科研創新能力。目前,很多大學生在專業學習上都處于比較迷茫的狀態,而該競賽能夠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起到很大的專業引導作用,促使他們深入理解專業方向的背景、意義和實用價值,提升他們的科研創新意識。
3) 信息安全競賽能有效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信息安全競賽對學生編程水平、團隊合作和協調能力、文檔寫作能力、作品展現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競賽的有效組織和實施,能大大地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4) 該競賽為學院的本科生科研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經驗。通過參賽實踐,我們發現,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的優秀參賽作品的質量要高于學校和學院的各類本科生科研立項項目,即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的這種競賽激勵機制和流程對參賽學生和指導教師都能帶來較大的目標壓力,有利于作品質量的保障和提升。目前,我們已經將信安競賽機制融入到信息安全專業的“信息安全綜合實驗”課程的改革之中。
在今后,我們將以信息安全競賽為契機,加強學院和學校本科生科研項目立項和考核質量,進一步合理規劃和利用學院教學資源,有效提升全院各類本科生科研項目及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章程[EB/OL]. [2010-03-01]. /file/2.doc.
[2] 蔡志平,姚丹霖,徐明,等. 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的參賽經驗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9(22):27-28.
[3] 2009年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作品集[EB/OL]. [2009-03-01]. /file/2009.pdf.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pet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PENG Guo-jun, ZHANG Huan-guo, DU Rui-ying, WANG Li-na, HE Yan-xiang
(Computer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關鍵詞:學前教育 本科 科研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44-01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帶來了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同時,也從數量上的需要上升到了質量的競爭。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本科學歷已經成為從事幼教行業的敲門磚,更是幼教機構招聘教師的必備條件之一。據相關調查顯示,很多條件好的幼教機構都只招聘具備本科學歷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且,還要求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也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時,也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的技能。
1 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科研能力現狀
從我國目前幼兒園的科研能力現狀看來,大部分從事在教育前線的幼兒教師,不具備或者是缺乏科研能力。據調研顯示,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培養科研能根本就沒有必要,少數教師支持對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另外,我國教育發展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現象,對學前教育相關課題的研究也只限經濟發達的地區,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幼兒園,很多都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而基本硬件設施不到位的幼兒園,搞科研也是不現實的,也是一種奢求。從小的方面看來,也就是從學前教育專業本身來看,科研能力也是不足的。很多的高校并沒有著重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而是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其他技能的培養。只有少數高校比較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把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成科研型人才的培養,而且,在課程設置上,也充分體現出對專業技能的培訓。
2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2.1 提高幼兒教學質量和發展幼兒教育事業的需要
現在,很多的幼兒園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問題,基本上都是采用一刀切、統一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容易捆綁住幼兒的手腳,限制幼兒潛能的開發,也最容易錯過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使幼兒不能全面發展。而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一方面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一定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會成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一種自身優勢,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揮巨大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挖掘幼兒的各種潛在能力、磨練幼兒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此期間,既要保證幼兒個性的培養,又要注重全面發展,不但要有準確的判斷力,也要有恰當的教育方法來把握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些在客觀上都會有助于幼兒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2.2 社會發展和幼兒優化成長的需要
經濟發展使社會全面進步,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的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迫切想要接受到高等教育,對個體的發展已不再局限于高考,而是過渡到關注人生的起點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成為每個家長的心聲。在這種心理需求下,人們開始把目光放在幼兒教育,不僅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更加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力求使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能夠全面優化的成長。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深厚的專業技能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切就會變有可能了。如果畢業生具備一定的科研意識,一定的科研能力,并通過自身不斷的探索來研究來發現幼兒成長的規律,并且,能夠根據個體差異,研究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備科研能力,是發展幼兒教育事業的強有力保障。
2.3 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素質的需要
時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專業化就是其中一項要求,也是教師立足社會的內在需求。所謂教師專業化,就是指教師個體不斷發展,是教師更新知識,加強專業技能的歷程。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正確審視自己的優缺點,并不斷完善,進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則是教師進行專業化發展所必備的一種能力。從學前教育本科生自身發展的情況來看,在學習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必須借助科研能力,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永遠走在時代前列,融入主流社會。
3 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途徑
3.1 設置相關的科研課程
科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掌握科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將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科研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是一項重要且長久的任務。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第一步應該是掌握科研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科研方法,因此,要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作為學校的教學目標之一。并列入教學計劃。另外,開設能夠有利于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相關課程,有目的性的培養學生本科階段的科研能力,為以后自主科研奠定扎實的基礎。
3.2 打造科研環境,樹立科研意識
基本的科研知識和科研方法是培養科研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要在實踐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樹立學生的科研意識。另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幼兒,發現實際存在的問題,并做及時記錄,收集材料,從科研的角度解決問題。同時,研究幼兒研究的問題不宜過大、過深,盡量研究具體的問題,沒必要有很深的理論,而是更加注重在實踐中解決實際的問題。這種科研能力的培養還需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對問題反思能力的培養。
3.3 全面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學校要利用一切機會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并落實到實際的教學中,一方面,要積極鼓勵學生樹立科研意識,另一方面,在及時發現問題并主動研究時,還要在布置的課后作業中體現出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來。在實習中深化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針對專業內容,在實踐中多練習自由選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最后利用畢業論文對科研學習做一次全面的總結,便于學生查缺補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理論;建議
一、前言
創新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最需要的人才,誰擁有更強的創新人才優勢,誰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科研創新精神和能力是創新人才的重要表征之一。高等學校是培養科研創新人才的基地和搖籃,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必須全方位更新觀念,把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學生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把我國建設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英語專業本科生是發展我國英語事業的重要力量,把一批批英語專業本科生培養成既具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又具有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已成為英語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這既是英語事業發展的需求,也是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兩者缺一不可。作為新升本科院校,其英語專業本科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然而,大多數學生對科研意識淡漠,對科研能力的培養認識不清,根據社會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市場需求和學生對科研能力培養的認識,著眼于職后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個人發展,高度重視在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科研意識和加強培養在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理論研究在當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際價值,對于增強民族自主創新能力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新升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及其任課教師有關“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看法的調查,發現:新升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的任課教師絕大多數都擁有碩士學位,并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他們的學歷和經歷使他們能夠清醒認識到結合英語教學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能夠正確看待英語教學與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關系,也能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而英語專業本科生卻沒有這么清醒的認識,他們中約60%的學生對其重要性朦朦朧朧,約30 %的學生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約10%的學生認為:他們雖為本科生,但在大學里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為時尚早。他們甚至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在工作中根本就不需要科研能力。大學里,學知識是第一重要的,課堂上老師就應該講知識,學生掌握的知識多了,自然就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到工作單位,用到哪個能力就轉化成哪個能力,不必在課堂上浪費時間專門培養科研能力。即使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有朦朧意識的學生也不能將“英語學習”和“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結合起來??偠灾?,學生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重視課堂上知識的講授,輕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學生科研知識匱乏,科研技巧貧乏,科研積極性不高,科研能力低下,從指導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及其論文的情況就能得到旁證。
雖然老師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有清醒的認識,并能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但他們也有擔心。比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僅利用課堂時間穿插或滲透或潛移默化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技巧、訓練,勢必會使課堂上知識的講授量受到限制,甚至會影響知識的廣度、深度和透徹度等,鑒于這種顧慮,老師們還不敢放開步子大膽去做。
三、建議
鑒于學生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跟不上,再加上老師們的顧慮,現建議如下:
1、要正確理解“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這句話
“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既指在課堂上老師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也指在課下本科生按照老師課堂上的要求和指導自覺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如果這樣理解,就可消除老師們課堂上知識傳授量受限制的顧慮。不僅如此,還可促進知識的深化、透徹理解和靈活運用。
2、提高本科生對培養其科研能力的認識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認識問題是存在問題中的根本問題,必須首先解決,否則后面的實踐問題將很難解決。學生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認識模糊,根本原因是本科生對國家培養人才目標和本科生人才定位的認識模糊,為此,需讓本科生明白:在爭奪創新型人才、科研人才的年代,哪個國家擁有更多的科研創新人才,哪個國家就會快速興旺發達,本科生在科研能力雖比不上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但在數量上卻占優勢,且科研能力日益增強的本科生很有希望一步步成為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所以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直接關系到國家能否快速興旺發達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本科生要提高對培養自己科研能力重要性的認識,樹立遠大目標,心系國家,以國家的繁榮昌盛為己任,天將降大任于那些有準備的人身上,不要做“書到用時方恨少”、“能力用時還沒有”的無謂的慨嘆。
3、擺正“知識”與“科研能力”的關系
擺正“知識”與“科研能力”的關系就是要轉變本科生重知識的學習而輕科研能力的培養的觀念,另外,還要消除學生“知識多能力自然就有”的認識誤區,社會上“高分低能”的現象恰好就能有力駁斥這些同學的錯誤觀點,知識多,固然重要,但并不等于能力自然就有,能力需要培養,需要知識的轉化,尤其是科研能力需要培養。本科生不同于??粕R的牢固掌握是最基本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也是必須的,這是時代和國家對本科生的要求。此外,還要使學生明確“知識”和“科研能力”并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協調統一的,有了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有利于提高本專業的科研能力,也有利于結出本專業豐碩的科研成果,反過來,本專業的科研能力日益提高,本專業知識就會越扎實、越牢固、越融會貫通、越易接受新知識或本專業前沿知識,這樣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態勢。
4、擺正“結合英語教學”與“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關系
擺正“結合英語教學”與“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關系,不僅要求老師而且也要求本科生擺正二者的關系。課堂上,英語教學始終是師生的主要任務,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始終是恰當穿插或適當滲透其中的,且不可脫離英語教學實際而空談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那樣的話,“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僅不能有效持續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而且也將使必備的英語專業知識遺忘殆盡。
擺正“結合英語教學”與“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關系,不僅對老師而且也對本科生的課上課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上,老師要更加周密安排授課時間、授課內容,精心規劃、組織和安排學生活動,在不減少授課量,進而還要保證知識廣度、深度和透徹度的前提下,潛移默化學生的科研意識, 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英語方面的前沿知識,因勢利導,把科研的前期準備工作、科研過程、科研途徑、科研方法、科研步驟等恰當地穿插或滲透到教學中來。同時,學生也不要僅指望課堂上老師對自己科研能力的培養,也要在課下自覺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
通過對新升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進行的為期一個月的有關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想教育和認識澄清,通過教育前后的調查和訪談結果的對比,發現學生對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想不僅通暢了,而且認識也清晰了、提高了,對科研知識的學習變得刻苦、勤奮和自覺,因而也就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技巧,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由此可見,結合英語教學培養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高校為社會培養英語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將有助于師生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形成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更重要的是它將有助于培養一批批既具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又具有科研意識、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的創新型本科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有助于滿足我國英語事業發展的需求和中國對創新型英語人才的渴求。
基金項目:
本論文是洛陽理工學院2011年度教研重點項目“結合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研究與實踐”(立項編號:11-JY013)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主持人:韓慈紅。
一、本科生科研的概念界定及主要形式
(一)本科生科研的概念界定
本科生科研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科學研究的方法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本科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9世紀初,德國著名的教育改革者洪堡(WilhelmvonHumboldt)提出“教學與科研的統一”(UnityofTeachingandResearch),明確指出大學應該承擔兩種職能,一是對科學的探索(科研),二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教學),從而擴展了大學的職能,將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美國學者默克爾(CarolynAshMerkel)認為“本科生科研泛指學生和教師在科學、工程、藝術、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各種協作,可以被用來描述探索性和研究性課程的教學活動,也包括學生在一個項目中做教師的研究助理,或者學生自行設計項目和公開科研成果”。美國本科生科研理事會對本科生科研界定為“由本科生進行的探究或調查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對學科的發展做出原創性的、理智的或創造性的貢獻”。
(二)本科生科研的主要形式
我國高校在借鑒國外本科生科研活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試行并推廣本科生科研計劃。當前,我國本科生科研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大學課外科技活動(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大學生自主申請的研究項目(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三種,對本科生科研活動進行相對系統地組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本科生科研活動的開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當前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科研創新水平低,覆蓋面小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種類繁多,但真正有技術含量、有思路、可行性高的項目的較少,許多科研創新活動周期短,沒有廣度和深度。相對于本科生的人數,活動的覆蓋范圍很小,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成為本科生科研活動的受益者[4]。
(二)經費來源單一,資金投入不足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同于純理論知識的傳輸,進行任何形式的科研訓練與實踐,都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支持。總體上來看,本科生科研資金來源單一,經費緊張,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起專門面向本科生科研的專項資金,資助額度也較小。
(三)本科生科研實踐平臺不健全動手實踐是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必備環節,雖然很多高校面向本科生開放了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等實踐平臺,但由于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和指導,這些實踐平臺并未充分發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制約了本科生科研活動的開展。
(四)本科生科研管理機構缺位,科研指導流于形式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尚未建立統一本科生科研管理機構,本科生科研活動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基本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本科生科研活動缺少必要的外部環境支持,社會各界對本科生科研的關注和扶持力度不夠,有些高校的本科生科研活動只是社團活動的一項內容。這些已經阻礙了本科生科研活動功效的充分發揮。參與管理本科生科研活動的人員多由院系教學管理人員兼任,對科研項目的具體指導往往流于形式,導致本科生科研活動的水平難以提高。
(五)教師對本科生科研指導積極性不高,評價機制不合理當前,高校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尚處于探索階段,制度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對指導教師缺乏有效的培訓、評價和激勵機制,指導教師的積極性不高。教師更多關注自己的科研課題,很少將精力放在指導本科生科研上。因此,如何改革評價機制,健全教師激勵制度,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研究人員參與到本科生科研活動中去,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六)現行教學體系不夠合理,學生科研意識不到位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在本科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從教學管理角度看,對理論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一般都相當重視,但對直接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實驗教學、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的教學要求要松得多,使得教學過程不能體現研究性特點。學生往往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應付考試中去,沒有時間參與科研創新活動,科研意識淡薄。
(七)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激勵機制不健全激勵機制是推動本科生科研創新活動深入發展的重要制度基礎,應鼓勵學生通過、評獎、申請專利、轉化效益等來衡量科研創新活動成果,形成學生科研創新的激勵機制,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目前許多高校忽視了課程、學分以及學生評價制度革新,學生科研創新激勵機制尚未真正形成,妨礙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的必要性
(一)社會對大學培養科研創新性人才的要求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社會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茖W研究的全過程,都是在從事創造性的活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是主動地學習和探索,這樣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創新性人才的要求。
(二)高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高校為本科生提供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使學生盡早進入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學生對個人能力提升的要求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個性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了解和感受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加深對現有知識的理解,擴大知識面,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創新能力、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為學生今后從事科學研究或創新性工作奠定基礎[5]。
四、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的原則
目前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評價指標一般有研究性學習能力、科研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三項。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筆者認為,當前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要把握好以下五個“統一”的原則。
(一)把握好“學校制度體系和學校運行機制”的統一,建立學校的科研創新保障環境教育部2005年1月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本科生的創新能力,要讓本科生通過參與教師科學研究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等多種形式,進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的建立離不開學校相關制度體系及運行機制的建立,需要高校各部門互相支持促進,從而為本科生科研創新打開暢通的渠道,建立良好的科研創新保障環境。
(二)把握好“學生思想重視與學生行為主動”的統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前,大學生的科研創新活動具有明顯的被動性,必須實現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起來,主動參與科研創新活動,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把握好“教師教學引導與教師科研引導”的統一,發揮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教學活動是大學生接受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的主渠道,對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為大學生科研創新提供方向性的指導、理論支撐和精神上的依靠。高校應著力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將教師教學引導與教師科研引導有機統一起來,發揮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為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從而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的效果。
(四)把握好“教師科研創新與學生科研創新”的統一,實現揮師生的良好互動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演講課、討論課、輔導課、試驗課、案例課、項目研究、角色扮演等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大學生科研創新實踐模式,實現教師科研創新與學生科研創新的互動。
(五)把握好“學生自主學習理念與學生學術理念”的統一,打造大學生科研創新隊伍樹立自主學習理念對大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必然選擇。高校應給予大學生更多的自主權,提供充分的環境保障和物質保障。學術觀念直接表現為人們對學術的理解和看法,正確的學術觀念對于大學生的科研創新具有引領性和主導性,能激發大學生為實現社會責任和自身學術價值而積極參與科研創新實踐。要善于發現和培養大學生群體中科研創新帶頭人,構建一支新型的具有創新理念、創新能力、開拓精神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生力軍,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機制的對策
關鍵詞:二本院校 本科生 科研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254-01
同志指出“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以創新文化激勵科技進步和創新”,實踐證明民族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建立創新型國家更需要大量創新型人才[1]。近年來,如何讓本科生有效地參與科研,成為研究型大學教學改革的主陣地,也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培養效果。但,對于以教學為主的二本院校而言,本科生參與科研還是個新生事物。一方面,二本院校本科生擴招規模最大;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博士培養數量的增加,二本院校新補充的青年教師大多具有博士學位,使所在學校的科研實力有所提高。教師科研訴求的增強與研究生數量太少構成了目前二本院??蒲泄ぷ鞯闹饕苤?。
為了有效解決這對矛盾,作為二本院校的一線青年教師,本文作者對二本院校青年教師科研和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總結,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和建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了實踐,實現了科研和育才雙贏的培養效果。
1 二本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青年教師科研訴求和科研經費不斷提高
近五年來,絕大部分二本院校新進青年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攻讀博士期間都接受了較好的科研訓練,希望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很多二本院校的科研項目和經費連年增長,作者所在高校的年度各類科研經費已經上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數量也從五年前的十幾項增至2013年的39項。青年教師參加工作后大都積極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其它縱向和橫向課題,即使沒有申請到課題的青年教師一般也會有來自學校的科研啟動金資助。
1.2 研究團隊的形成受到制約
國內外知名研究團隊無不是由導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組成。然而,由于二本院校原來的科研基礎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太多的既有科研團隊;青年教師來自不同的院校,科研方向比較分散,教師之間也不易通過緊密合作形成新的科研團隊;二本院校的研究生招生數量較少甚至沒有招生資格,青年教師無學生可帶,短期內很難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科研團隊。
2 二本院校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的重要性尚未得到人們的重視
重點工科院校已經把如何讓本科生有效地參與科研作為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2]。與之相比,二本院校普遍存在不重視本科生參與科研的狀況,由于二本院校多為教學型或教學研究型大學,一直以本科教學為主導。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將本科教學為主導實踐為以本科課堂教學為主導,重理論和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2.2 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的軟硬條件明顯不足
不重視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的直接后果就是參與科研的軟硬條件明顯不足。二本院校的實驗室多為教學所用的驗證性實驗平臺,對于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有一定的幫助,但多不能用于學生的創新開發。高校一般沒有專門用于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的經費,無法搭建專用的創新平臺。出于對指導時間和酬金的考慮,一些老師往往對指導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的積極性不高。
3 青年教師科研工作與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有機結合的設想
針對上述青年教師科研和本科生科技創新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如下解決思路。
3.1 選拔優秀本科生參與青年教師的科研項目
在自愿的基礎上,選拔優秀本科生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一方面,雖然讓本科生參與科研工作,需要青年老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們做事情。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在參與課題的過程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對于其以后從事科研和技術工作有極大的幫助,又使學生得到了這方面的培養,提高了整個學校的辦學質量。
3.2 將本科生參與科研與導師制相結合
現在大學普遍實行導師制,青年教師一般都會被安排為導師,從自己指導的學生里選拔學生參與科研更有利于管理和培養。
青年教師可以在指導本科生進行學習時,從大一就開始鼓勵學生了解科研,到了大三就可以自然的由看科研轉到做科研,直接參與到科研里面了。將本科生參與科研與導師制結合可以使學生在真正做的時候更容易上手,由此更快的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3.3 將本科生參與科研與畢業設計相結合
近年來,本科生畢業設計出現了許多問題,包括題目陳舊,紙上談兵,抄襲嚴重等。甚至有知名教授撰文提出廢除本科生畢業設計。青年教師可以在本科生參與科研的過程中,對每個學生所做的內容進行總結,提煉成畢業設計題目,直接作為他們的畢業設計任務。這樣,本科生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畢業設計任務,也有經費來解決無法做實物的問題。
3.4 以學校為主導建立本科生參與科研的完備制度
要想把本科生參與青年教師科研項目作為培養其科技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必須以學校為主導建立完備的相關制度。學??梢越倪x拔到考核的長效機制。要有一定的獎罰制度,對優秀的指導老師進行表彰,并給與適當的工作量補貼,來激發青年教師對指導工作的積極性。對于表現優秀的本科生,也可以像研究生一樣給他們發一些補貼。
4 實踐
作者2011年博士畢業到二本院校任教,有一些在研項目,但沒有研究生可帶,從2008級和2009級的學生中挑選了8名本科生參與了科研項目。在本科生參與科研的實踐中要多交流,多鼓勵,學生才能做的更好;作為老師不能高高在上,也要深入課題,多發現學生的新想法和新創意,對于課題的高質量完成也非常有幫助,畢竟創意才是最重要的。
5 結語
二本院校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需要學生參與才能形成團隊,本科生也需要參與到老師的科研項目中才能更好的培養科技創新能力。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就會取得雙贏的結果。經過兩年的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值得同行借鑒。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改進,要形成制度還需要學校層面的支持和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