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3: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繪本的語言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我們幼兒園的圖書室里我發現有許多的有關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書籍。其中的繪本讀物特別受到小朋友的喜歡。這些讀物不僅有序列,成套數,而且還有生動的卡通形象,簡單有趣的故事語言。故事的語言和背后都蘊含著關于幼兒生活自理、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意義。
一、我們選取的繪本讀物
現在的學前繪本讀物相當得多,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有選擇選取有助于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養成的讀物。我們經過挑選,最后選取了兩套叢書,一套是日本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寶寶繪本》,一套是華師大出版的《小寶寶好習慣叢書》。這兩套書有共同的優點是:其一,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涉及到主動問好、穿脫衣褲、收玩具、上廁所、排隊、一起玩等等。其二,篇幅短小,托班幼兒受認知水平的限制,閱讀能力有限,這種篇幅短小的小故事易于被幼兒接受。過長的篇幅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幼兒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就會失去繪本原有的教育意義。其三,有可愛、突出的人物形象。兩套叢書中都有一個可愛的主角動物形象,一個是小熊,一個是小豬,有一個主要的清晰的主圖像,沒有過多的無關刺激對幼兒的注意力進行干擾,便于托班幼兒理解和記憶故事情節。繪本的畫面形象夸張、可愛、色彩艷麗,正符合托班幼兒用直觀形象的事物來進行思維特點。這樣的畫面有利于他們記憶的故事中所涉及到的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并遷移到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去。
二、巧妙地利用故事情節
1.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
托班的孩子在來上幼兒園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點名”,不知道老師在叫到自己的名字時,大聲地回答“到”。有的只當沒聽見,有的不愿意回答“到”……針對幼兒普遍存在的這一問題,我們選擇了佐佐木洋子的《大聲回答“哎”》故事講述了小老鼠、小企鵝、小兔子、小豬、小熊在被叫到名字時,大聲地回答“哎”,小動物們形象生動、夸張的大嘴巴張得老大老大,故事情節簡單,一個小動物只有一句話。非常適合托班幼兒的語言特點。便于幼兒模仿。我們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學著故事中的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大聲地回答“哎”,孩子們欣然接受這樣的方式,一個個學著圖片中小動物張大嘴巴的樣子,大聲地回答著“哎”。還一個說的比一個響亮,在這種爭先恐后的氣氛下,每個小朋友都愿意回答了。自然而然,我們的點名就不成問題了,再也不需要每次點名時,都要老師邊點名邊教孩子回答“到”,他們都會非常樂意地張大嘴巴響亮地回答“到”。常規在繪本的幫助下,一下就建立了起來。
2.與音樂相結合
每每家長都會向老師反映,小朋友在家中只會把玩具拿出來玩得家里到處都是,卻不會收拾,不知如何是好。在幼兒園一個班有那么多小朋友,肯定要建立集體收拾玩具的常規,讓小朋友在統一的指令下,按照要求把所玩玩具放在原處。在《小熊寶寶繪本》中有一本是《收起來》,各種被小熊玩完丟棄在一旁的玩具一起大哭大喊走掉的小熊,小熊回頭安慰玩具們,念著兒歌把玩具一樣一樣送回家。小朋友看到圖畫中個個都掉著眼淚的玩具們,一下子情緒就調動起來,認為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后才能走掉。有了這收玩具的內心動機后,我們又選擇了一首好聽的收玩具歌曲,歌曲簡單,又朗朗上口。讓集體在收玩具時有一個統一的明確指令。只要一放《收玩具》的音樂,孩子們跟著音樂邊唱歌曲,邊一起收拾玩具,把一筐筐的玩具放到原來的玩具架上。“這真是太奇妙了,你們真有辦法”,這是家長們看到孩子邊唱歌邊收拾玩具景象時很感慨地說的話。經過一段時間下來,班上的這個收拾玩具的常規一直很好地保持著。
三、孩子們的轉變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 幼兒語言 實踐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239-01
語言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直接交流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語言成果。幼兒時期是促進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關系到孩子未來的長遠發展。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施教的過程中,應該意識到幼兒語言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深層次的探究幼兒時期的語言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措施,做到與幼兒教學需求相一致,從而有效的提高幼兒教學質量。
1 幼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幼兒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現如今還有許多幼兒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幼兒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還是處于被動的地位,幼兒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只能依靠教師的課本灌輸語言知識,這就使得學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師產生依賴,這種被動的學習方法會扼殺掉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不利于開發幼兒潛在的語言天賦,也達不到我們所要求的教育目標。
1.2教學的目標性不強
很多教師對自己的學生常說:“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然而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很多幼兒教師卻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完全的本末倒置了。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比較生硬、機械,沒有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教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語言教育方式的創新能力,幼兒教育方式也就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和突破。幼兒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目標模糊不鮮明,也會使幼兒教師在施教時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為此加強教學的目標對促進幼兒語言學校也尤為的重要。
1.3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
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多數都是因材施教,講解課本上枯燥機械的語言知識,由于幼兒的年紀還尚小,教師所講解的語言知識還不能透徹完整地理解,所以無法靈活自如的應用到實際的生活。教學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的語言學習和發展。
2 幼兒具有的語言特點
2.1語言運用與語言表達欲望不成正比
幼兒時期的孩子還是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對一切事物都有極大的好奇心,雖然還是處于牙牙學語的狀態,但其語言表達的欲望卻非常的強烈,在語言運用過程中,由于詞匯儲備量的不足,表達能力有限,常有語言運用不恰當或不準確的情況出現。因此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去豐富幼兒的詞匯儲備量,及時糾正幼兒語言運用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
2.2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強
幼兒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保證幼兒學好語言的重要前提。由于幼兒還是一張白紙,在接收新知識方面也比常人更容易掌握,能夠在短時間內把新學的詞匯掌握好,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語言的這一大特點,加大對幼兒的詞匯教學,幫助幼兒增加其詞匯量,幼兒的詞匯量增多后也會更積極活躍地與外界進行語言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3語言發音不夠準確和清晰
由于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影響,幼兒之間的語言發育狀況也是存在各種不同的差別的,幼兒大腦中的發音、詞匯和語言習慣也存在著各種差異,由于幼兒的年紀還尚小,其詞匯的發音不清和發音錯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幼兒與外界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不利于幼兒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兒教師進行差異化教學也就尤為重要了,對學生的發音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糾正,耐心地進行講解,給予幼兒充分的贊揚和鼓勵,以增加幼兒學習語言的信心和樂趣。
3 幼兒語言的差異化教學實踐措施
3.1鼓勵幼兒多說多模仿
幼兒教師在給進行語言教育的過程中,要鼓勵幼兒多說多模仿。幼兒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可以給幼兒展示一些形象、活潑而又生動的課件和一些有趣的繪本或圖片,先引導和鼓勵幼兒自己對圖片進行細致的觀察和研究,然后在讓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圖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給傳達表述出來。例如,給幼兒看兩段相似的視頻或看兩張類似的圖片,讓幼兒分別說出它們的不同的和相同的,在培養幼兒語感的同時,還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
3.2在掌握幼兒語言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教學
在進行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要對幼兒的語言學習和認知發展能力這一特點有所了解,然后在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為進行差異化教學提供了一定條件。此外,在給幼兒制定語言學習方案時,要結合當地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具體特點來擬定方案,以確保方案的有效性。
3.3給幼兒創建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
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對促進幼兒學習語言是有極大的幫助的,在日常的語言教學過程中,多數是讓幼兒進行模仿學習,把孩子放在什么樣的語言環境,就可以學習到什么樣的語言。例如:想讓孩子學好英語應把孩子放在說英語的語言環境中;想讓孩子學好普通話應把孩子放在說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中。此外,要多創造幼兒獨自與他人相處、交流的機會,讓幼兒切身去感受語言交流的樂趣。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師教學的效率。
總之,幼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中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語言學習就像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咽喉,有著十分獨特的意義。對幼兒實行語言的差異性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幼兒的語言學習,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幼兒從牙牙學語的狀態過渡可以與人正常的進行交流,差異性的教學促進這個質的飛躍,在有效的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同時,也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莎莉.關于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質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
[2]武紅燕.淺析幼兒語言教育常見問題與解決思路[J].學周刊,2011(23).
[3]潘紅.幼兒教育中如何發掘幼兒的語言特點實施因材施教[J].時代教育,2015(02).
(一)教師在選擇繪本時盲從,不以幼兒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
由于大部分幼兒園有固定的繪本教材和教師對繪本教學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很少自己去選擇繪本,對已有的繪本也不仔細篩選,她們只是使用幼兒園固定的教材或從網上找現成的繪本教案,是盲目和被動的。不僅忽視了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也無形地剝奪了幼兒的選擇權,失去了繪本教學應有的樂趣。為幼兒選擇一本繪本至關重要,這也是決定一個教學活動價值的因素之一。
(二)教師缺乏融入繪本的意識,以自我為中心
當下,繪本教學成為大多數幼兒園的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相比,繪本教學像是講故事而不是教學,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教師將繪本與看圖說話相混淆,教學目標設計不明,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和看圖說話無多大差異,忽視了繪本本身的特性,缺乏對繪本教學的研究,使繪本教學僅僅流于形式,最后演變成故事教學。并且由于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的理論水平低,缺少文學素養,加之園內工作任務重,使教師在活動前拿到繪本,只是大概的瀏覽故事內容后就開始著手準備教案,缺少對繪本的深層解讀,就會導致自身難以融入到繪本誘人的故事中。
(三)教師沒有發揮主導作用,置身于教學之外
繪本是繪本教學的重要媒體,在教學中應以繪本為主,幼兒直接用手接觸到繪本與其他方式看到繪本的體驗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數幼兒園中擁有的繪本數量少之又少,市場上繪本的定價偏高,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難以大批購買多種繪本。因此,大部分幼兒園就在網上下載電子版的繪本,教學時用多媒體展示,于是就只能通過電腦屏幕一頁一頁引導幼兒集體觀看。教師不再與幼兒共同閱讀精彩內容,不再為幼兒進行逐頁引讀,而是用鼠標點擊來指揮教學,把自己置身于教學之外。引導幼兒閱讀的過程簡化,所以不能傳授給幼兒閱讀的技巧,也不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
(四)教師在教學前后沒有進行反思,使教學失去價值
每一本繪本都會呈現不同的世界,每一次繪本教學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繪本不會講一些難懂的內容,而是用有趣的方式表現有意義的事情。因此,教師只有在教學前后進行反思,才能將繪本精彩的故事準確地傳遞給幼兒。近幾年來,繪本教學在公開課上頻頻出現,公開課是檢驗幼兒教師水平的手段,所以每一次公開課都能體現教師教學的能力。但是,當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家庭負擔重等原因未能在教學前后進行反思,使繪本教學失去價值,所以每次繪本教學結束后,作為執教的幼兒教師應該對幼兒情緒的變化、整節課的流程等進行細致的總結和反思。
二、幼兒園繪本教學中教師角色錯位的原因
(一)教師自身因素的限制
1.教師對繪本教學認識不足。
在影響教師角色定位的因素中,教師自身的因素不可忽視。當下,幼兒園中大部分教師都是大專畢業或者非學前教育專業,學歷低,專業知識薄弱且自身專業發展意識淡薄,所以她們在面對新的教學理論時感到力不從心。繪本進入幼兒園成為了教學媒介,但多數的幼兒教師沒有接觸過繪本,沒有繪本教學活動的經驗,因此,幼兒園的繪本教學根本派不上用場,從而導致教師對繪本教學概念不清,想當然地認為繪本教學就是看圖講故事。
2.教師工作負擔重。
在幼兒園里家長最擔心的是幼兒的人身安全問題,于是幼兒教師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幼兒的安全問題上。除了這些,幼兒教師還要備課、上課、寫教案、賽教、迎接各種評比、考核、檢查、搞科研、編教材、搞項目和課題,超負荷的工作量使教師經常加班。其實,很多幼兒教師對繪本還是有濃厚興趣的,但是家長的諸多要求和幼兒園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迫使教師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放在保障幼兒的安全上和教學工作中,因此沒有時間去研究繪本教學。
(二)幼兒園管理體制不合理
1.幼兒園管理者不重視繪本教學。
我國大部分幼兒園都實行園長負責制,幼兒教師在園長的指令下開展工作,幼兒園的課程基本按照五大領域來設置。而很多繪本正是涵蓋了五大領域的內容,但是有些園長卻沒有把目光放在這個新事物上,對繪本教學缺乏重視,依然堅持教師按照教材進行教學,超負荷的工作使幼兒教師感到身心疲憊,沒有研究繪本的精力和時間,也沒有組織教師進行繪本教學實踐能力的培訓。
2.幼兒園的繪本經費不足。
其實很多幼兒園不是真的缺乏資金,只是大部分經費被管理者過多地用于“面子工程”,導致購買繪本的經費不足。很多幼兒園雖然班級里有閱讀區或圖書角,但是擺放的圖書中幾乎沒有繪本,全都是價格便宜、質量低下、被簡化的童話故事書,有的甚至已經殘缺不全。這樣的閱讀區根本無法滿足幼兒的閱讀量,不僅缺少能讓所有幼兒都能看到的“大書”,而且還缺乏每個幼兒都能看的有意義的“小書”。
(三)家長對幼兒期望不當
家長期望幼兒能在幼兒園學到更多的知識,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能為以后入小學打好基礎。因此,相當一部分幼兒園和教師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把知識的傳授放在首要位置,識字、數學、藝術等填滿了幼兒所有時間。家長們的期望不當就會使幼兒教師不得不“剝奪”幼兒快樂的游戲活動,忽視可以帶給幼兒快樂并有教育意義的繪本教學。
三、繪本教學中幼兒教師正確的角色定位
教師繪本教學實踐包括繪本的篩選、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的反思這四個階段,因此幼兒教師要在這每個階段中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從而充分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
(一)教師選擇繪本教學內容時的角色定位
1.教師是優秀繪本的篩選者。
繪本可以激發幼兒濃厚的閱讀興趣,幼兒能否以讀書為樂,取決于幼兒期間閱讀繪本的好壞。因此,教師選擇繪本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為幼兒選擇好的繪本是決定教學活動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繪本內容是否積極,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是否符合幼兒的教學目標,都會直接影響繪本教學的實施。
2.教師是解讀繪本的先行者。
教師在確定繪本教材后,需要運用自身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教學經驗,對繪本的圖片、文字、色彩和情感等各因素進行研究,對繪本進行細致解讀。然后把自己閱讀后的思考,與幼兒一起閱讀的結果聯系起來,這樣才能提升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確定繪本教學目標時的角色定位
1.教師是開啟幼兒繪本閱讀的引路者。
繪本教學是教師與幼兒連接心靈對話的橋梁,是幼兒走進閱讀世界的鑰匙。教師需要讓幼兒透過繪本喜歡閱讀,教師要做好引路者,讓幼兒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2.教師是把握教學方向的主持者。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首先要考慮幼兒情感、體驗、理解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掌握閱讀的方法,才能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教師作為把握教學活動方向的主持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語言特點和繪本所傳達的教育價值,來制定具體的目標。
(三)教師實施繪本教學時的角色定位
1.教師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者。
繪本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幼兒為主體設計教學內容,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給幼兒自主閱讀的機會和主動挖掘繪本的力量。因此,在繪本教學實踐活動中,如果教師只用自己的方式解讀去預設問題,忽視幼兒的興趣,就會使幼兒在聽故事時不得不保持清醒的頭腦,來接受教師的問題,這樣教學只會讓幼兒厭倦排斥繪本,更不利于幼兒的想象和思維的培養。
2.教師是繪本教學活動的引導者。
開展繪本教學的目的是給幼兒帶來快樂,然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讓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教學中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既不打擾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又能引導幼兒理解繪本作品,并能做出相應的回答,是當前繪本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教師作為繪本教學的引導者,應該借助繪本的力量改變提問的方式,尋找提問的策略。
(四)教師在繪本教學活動結束后的角色定位
1.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反思者。
葉瀾教授說:“一個老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老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知,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說,教學反思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對繪本內容、教學活動目標、教學環節等進行反思,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有助于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同時促進繪本教學在幼兒園更好更快地發展。
2.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論文摘要:培養學生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和勝任內驅力、創新內驅力、互惠內驅力,關注和開發學生的個性、旺盛的求知欲、敏銳的洞察力、強烈的進取心、高度的自制力、堅定的自主性、積極的求異性、靈活的變通性和超俗的獨創性。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自己產生要學習的內部力量,從生理或心理上提高對能滿足學習需要的刺激的反應能力,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一)上好英語學習第一堂課
老師要十分重視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課。①注意儀表。儀表是教師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②調節情緒。在上課之前未生成積極的情緒,師生之間在尚未謀面之前,教師就先筑起隱形的藩籬,對改善教學交往,提高教育效果是十分不利的。③對話交流。老師揣摩開場白,先以英語簡要介紹語言特點和用途,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④讓學生毫無顧忌地說說對老師有什么希望。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教師在教學中試著從多方面,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精神振奮,積極思考,能夠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老師所發出的信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
教師也應注意把問題情境引向課外,鼓勵學生相互之間在課外隨時隨地講英語,形成濃厚的課外英語氛圍。注意引導學生第二課堂的實踐。第二課堂是一個極有效的輔助手段。
(三)引導學生鑄就堅強的意志
學生成績的好壞與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力強的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強,能持之以恒,對待困難鍥而不舍。有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成功,這種成功進一步影響學習的其他因素。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持之以恒的能力,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經過艱苦的努力后解決了問題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和引導。若是冷靜分析一下學生的“天天改過”“經常立志”,其中也有他們成功動機的閃現。而要達到“志功合一”的目標,還需教師經常不斷地堅定他們的成功意志。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
作業是師生之間交流思想感情的“寶地”,教師充分利用這塊“寶地”,在作業批改中深思每個學生的成功之點,使用激勵性評語。
(五)巧妙運用電教手段,引人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cai即電腦輔助教學,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多種信息的功能而愈來愈受到歡迎。實踐證明,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刺激學生的思維,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②多媒體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優勢可以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③多媒體的運用可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繪學生提供的語言實踐機會更多,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利用研制課件的特長,在復習英語介詞時,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大容量特點,歸納了初中年的所有介詞用法,幫助學生識記和運用。
也注意掌握以下幾個原則:①根據外語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充分體現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性;②把握好“度”,不“喧賓奪主”;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主體性;③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力求簡明,脈絡清晰,自然和諧,并具有靈活性。
(六)合理運用英語教學評價
合理評價學生,會更好激發和促進英語學習,產生無窮的學習動力。注意科學、公正地評價學生。
評價的內容:包括對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及表現出的發展潛能等進行的綜合性評價。
評價的原則: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注重過程。評價有益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繼續學習的動力。
評價的方式和形式:形成性評價通過考查、觀察和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作業、口頭問答、演講、朗讀等課內外學習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評價。
從標題認識對象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古詩的標題隱含許多信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把握詩意的大門。
1.標題揭示了寫作對象
古詩寫作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寫人、敘事、繪景、抒情、說理都可以。通常題目就會揭示詩歌所寫的題材、所寫的對象。如:《大林寺桃花》《詠柳》《早梅》之類揭示了詩中所寫之物;《上陽白發人》《山中寡婦》《自敘》之類揭示了詩中所寫之人。
2.標題表明了詩歌類別
根據寫作內容,古詩通??煞譃椤霸佄镌姟薄吧剿姟薄斑吶姟薄懊裆姟薄跋e送別詩”“思鄉懷遠詩”“詠史懷古詩”等,詩體中常有提示性的字眼。如:《從軍行》《關山月》《出塞》之類,詩題中有與邊塞有關的字眼,表明是邊塞詩;《送元二使安西》《送魏萬之京》《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類顯然就是送別詩。每類詩都各有特點,如果能判斷詩歌類別,掌握各類詩的特點,讀起來就容易多了。
3.標題奠定了詩歌基調
“歌詠言,詩言志?!笔闱槭窃姼枳罨镜奶攸c。詩人的濃情也常明示在詩題中,如:《春宮怨》《恨別》《哭李商隱》《落日悵望》《悲陳陶》之類,詩題中的“怨、恨、哭、悵、悲”就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礎??圩∵@些字眼,便能迅速而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感情。
從作者了解背景
所謂“文如其人”“言為心聲”,閱讀故事必須“知人論世”,必須對人(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個性)和世(作者所處時代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如:2002年上海春季招生題就岳飛(小重山)詞中“欲將心事付瑤琴”設問:“詞中說的心事指……”,很明顯要對詞人岳飛及其所處的南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答出是“希望抗金保國”。
當然,寫作的背景還可以通過詩前小序,詩后注釋來了解。
比如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痹姾笞⑨專罕驹姙樵〉磕钔銎拗?。如果不借助注釋了解寫作背景,寫作目的,那么對詩后的問題“詩的前兩句借‘滄海’‘巫山’比喻什么?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就無從下筆。注釋中提到本詩是悼念亡妻之作,自然要表達對亡妻的感情。仔細一琢磨便可知,詩中的“滄?!薄拔咨健笔请[喻夫妻感情猶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與美好是無與倫比的。前兩句抒寫深切懷念之情,后兩句表達忠貞不渝之情。
從字面讀出感覺
從語言上看,古代詩歌首先具有文言的特點,包含一些文言現象,這是理解的難點,其次它具備詩歌特定的語言特點,諸如用典、象征等,這是理解的重點。從字面上讀出感覺,就是從具體的詞句入手,理解詩意,體察詩情。閱讀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自覺激活文言知識
中學階段學了不少的文言文,大家都有一定的累積。在古詩的學習中,要自覺激活所學的文言知識,正確分析詩句的結構和關鍵字的詞性,掌握詩中的倒裝、省略、活用等現象,順利地化解難點。
古詩因為音律等原因,存在一些倒裝現象,讀時要先理順,才讀得通。
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分”是指“有了分別”,過了橋便是色彩斑斕的原野;“移石動云根”是指“云根動了石也好像在移動”。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其實是說“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朱弁的《送春》中“小桃山下花初見,弱柳沙頭絮未飛”其實是說“山下初見小桃花,沙頭未飛弱柳絮”。再如王維的《過香積寺》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其實是說“危石咽泉聲,青松冷日色”。其中的“咽”和“冷”都是意動用法。把倒裝和詞類活用的知識用上去,就能明白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變得細小了,低沉了,喑啞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境影響,而出現寒冷的色調?!?/p>
詩的語言不像一般文章的語言那樣連貫,或省略、或跳躍、或藏頭露尾,這些統稱為“語句的跳脫”。讀詩時必須補出跳脫的部分,才能理解詩意。如:崔顥的《長干曲》“君家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薄凹遗R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這兩首詩實際上是由一問一答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第一首:一個住在橫塘的女子,泛舟時聽到鄰船男子的話音,疑是他鄉遇到同鄉于是問:“君家何處住?”并且不待對方回答又急切地說出“妾住在橫塘”,這里問話前的敘事都省略了,一開始就單刀直入讓女主人公出口發問,只有補出詩中的省略,才能體會女主人的孤寂,沒有一個可與共語的人。
詞類活用突出地表現在煉字方面。一首詩中詩人所煉之字一般就是詩歌的詩眼,所謂點睛之筆,通常是一字妥帖,全篇生色。在關鍵處,一個妙煞的字,可以有聲有色,細致入微,狀難狀之景,甚至可以營造出一個意境,化腐朽為神奇。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極富表現力。詩人從春風吹過以后產生的奇妙效果著想,把看不見的春風轉化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樣既寫出了春風的精神,也寫出了詩人的喜悅。再如:周邦彥的《滿庭芳》中的“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寫“鶯雛在風中長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睂ⅩL雛、梅子的變化與風雨聯系到一起,并且用疊印的手法清晰地展現出變化前后的異同。由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老”“肥”,猶如靈丹,在句中起到了點鐵成金的作用。
2.準確理解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運用非常普遍,很能增強詩的形象性。只有準確地理解了所用的修辭手法,才能讀懂詩意。
如:李清照的《如夢令》中用“綠肥紅瘦”摹寫初夏綠樹蒼翠,鮮花凋零之景,柳永的《八聲甘州》中用“紅衰翠減”繪深秋萬物蕭瑟之景。兩者都以色彩代景物,突出景物的特點。再如: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痹姷囊?、二句寫她的所見所聞,三、四句從表面上看是寫天氣,實際是一語雙關,寫初戀少年的心理:江上唱歌的這個人啊,倒是有點像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出了太陽,可真捉摸不定。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通過這兩句形象而樸素的詩,她的惆悵、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與等待都刻畫出來了。這里,如果沒有對三、四句所用雙關手法的準確認識,是沒有辦法把握詩意的。
3.用心體會詩歌的特定語言
古詩從內容上來看,有如下四種語言需要關注。
(1)意象語言:古詩中所謂“意象”指的是包含了作者情思的形象。這里的形象大部分是景物形象。諸如松、竹、菊、梅一類景物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如:黃葉,被賦予了凋零、成熟、美人遲暮、新陳代謝之類的象征意義;綠葉,被賦予了生命力、希望、活力之類的象征意義;東風,象征春天或美好;西風,象征落寞、惆悵、衰敗或游子思歸。借景抒情是詩歌最常見的抒情方式,所以了解常見的詩歌意象,可以降低體察作者情感的難度。
(2)情感語言:詩歌中常有一些“悲、孤”等直抒感情的詞,如:“長河落日孤城閉”;也有一些見解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不堪、強”寫出了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時之佳境,只能從酒杯中去回想舊日的事,表達出內心的凄涼,意緒的消沉。
(3)象征語言:首先,有些詩句本身含有象征意義,如虞世南的《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再如:司馬光的《客中初夏》中“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寫的是自己不會像隨風飄散的柳絮一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像“向日傾的葵花”一樣對朝廷忠心耿耿。其次,有的詩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許多詠物詩具有這個特點。如:李商隱的《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詩中經歷今昔榮枯巨變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生動寫照!曾鞏的《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詩中的“柳”不正是一個并無實才的得勢奸佞忘乎所以的丑惡形象!
(4)用典和化用前人的語言:古詩中用典言簡意豐,含蓄深刻。詩人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庇谩罢哿钡牡涔时磉_思鄉之情,用“樓蘭”的典故表達愛國之情。其《登金陵鳳凰臺》把歷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
古詩中化用前人詩句的現象不少,讀“化用的詩句”要考慮其意趣和情趣與前人詩句的相通之處或出新之處。
從無字處看出關聯
讀詩讀詞要從整體入手把意象貫穿起來,提挈意脈,從無字處看出內在的關聯和感情的邏輯,使詩詞的意境完美地展現出來。寫景抒情的詩句,其內在的關聯非常明顯,談的就是景和情的關系。有些詞的內在關聯要用心體會,才能有所發現。
如: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泵鑼懥艘粋€女子孤獨苦悶之情。上片,開頭兩句寫她褪了色走了樣的眉暈、額黃和亂發,是隔夜的殘妝。三、四句寫剛起床時“弄妝”,用“懶”“遲”兩字,是由外表進入到內心的描寫。下片,開頭兩句寫妝成之后的明艷,極寫其人之美。至此,整首詞只是寫這個女子從起身梳妝到妝成衣著。最后兩句寫穿衣時忽然看見衣服上有新貼的雙雙金鷓鴣。作者的寓意點到為止,從“雙雙”兩字可見,女子因成雙成對的金鷓鴣而觸景生情,自憐孤獨。這也是上片“懶”與“遲”的根源。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從詩題可見詩人是寫夜行黃沙道的感受,上片寫情,下片寫雨,而各有深淺主次之分和心情急緩之變。讀詞不能“拆碎七寶樓臺”,咬文嚼字,見小失大,而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整體上把握詞境,體會詞心。
【關鍵詞】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繁榮;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263-03
21世紀是個信息發展迅猛的時代,人們日常閱讀基本都通過網絡進行,而傳統紙媒體的讀者群體則主要是兒童。為了豐富兒童生活,開拓其視野,我國兒童文學翻譯出版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兒童文學譯介作品的數量大幅增加,風格迥異,其中不乏國際大獎類圖書,如“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國際安徒生獎”等譯介作品。繪本文學也吸引了出版社的關注,其圖文交融的表現形式讓兒童讀者受到了獨特文化的熏陶,領略了當代外國兒童文學的美學風格[1]。本世紀兒童文學譯介作品的出版一片繁榮。但是在繁榮的景象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一、跨文化語境中的譯介格局
傳播全球化的進程加速了國際化視野的誕生。翻譯是一種社會活動,與文化和社會條件緊密聯系,只有在文化和社會條件的相互作用下,翻譯作品才被生產和閱讀。因此,文學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符際語言行為,與包含源語文化系統、目標語文化系統在內的不同文化系統相互作用[2]。
(一)源語文化系統、目標語文化系統的相互作用
在跨文化語境中,源語文化系統適度地迎合目標語文化系統。在目標語的整體文化系統中,其意識形態和文學翻譯同屬子系統。意識形態是社會文化系統中通過各種表征符號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思想、意識和觀念的總和,其對文學、文學翻譯、宗教藝術等子系統產生著潛在的、深刻的影響[2]。因此,意識形態制約著文學翻譯的主題選擇。
當源語文化系統與目標語文化系統存在意識形態沖突時,一種情況是目標語文化體系對源語文學作品完全否定;第二種情況是將源語文學作品作為批判的對象引入譯介;第三種是由于源語文化中的文學資源成熟度會影響其在目標語文化系統中的接受,因而譯者采取相關的翻譯策略對源語文本進行歸化,使其符合目標語文化的接受度[2]。
(二)多元化的譯介格局及其特點
當今社會的文化格局是以多元化為其主要特征。多元社會文化格局所形成的多元文化需求和多元接受語境使得各國文化文學不斷發展,如此豐富的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與美學價值,是文學譯介的重要選材儲備[2]。這些因素都促進了兒童文學譯介多元化的格局:
第一,譯介作品題材與類型的多元化。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人文知識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兒童文學的譯介選材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涵蓋了詩歌、散文、童話、小說、繪本等。這些多元化的譯介作品讓我國兒童可以多方位地吸收外來的知識,使他們受到多元文化、文學與美學等的熏陶,使其從小培養自身良好的素養[3]。
第二,整體化、系統化的譯介思路。21世紀,當譯介體系不斷完善時,翻譯出版開始走上叢書化、系統化、整體化的道路。為了保證譯介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思想意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與交互,翻譯出版在充分遵循較為嚴格的篩選標準的前提下,主要以叢書系列推出作品,使作品可以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使兒童讀者能夠在認知上得到循序漸進的體驗,達到寓教于樂的整體化與系統性[4]。
第三,兒童本位的譯介取向。兒童本位是指以兒童為中心,以發展他們的本性和本能為目的。在翻譯出版方面,則主要表現為以接受美學為理論基礎的翻譯可讀性。接受美學倡導文學作品是一個從作者創作到讀者接受的過程,強調文學文本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才能實現其意義,該理論對于指導兒童文學翻譯至關重要。兒童文學的翻譯可讀性是指譯本關注兒童讀者的特殊性,用兒童的詞匯表達,并盡可能使用歸化策略,增加兒童的閱讀樂趣,提高讀者對譯介作品的接受度。但針對異域文化描繪,則采用異化策略,將異域風情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5]。
第四,受眾的多元化。新世紀譯介作品的讀者定位范圍更廣泛。兒童文學譯介作品的受眾既可以是實際年齡意義上的兒童,也可以是心智意義上的兒童,因為許多兒童圖書也讓成年人愛不釋手。如此多元化的讀者群體讓兒童文學譯介出版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大眾化。
二、我國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現狀
21世紀以來,為了適應文學文化全球化發展的時代主題,同時也因為國內原創出版物的不足,我國外國兒童文學的引進、翻譯、出版等領域不斷優化,譯介作品地位不斷提升,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但在此繁榮景象中,兒童文學翻譯出版也面臨著一些困境與挑戰,即繁榮與困境并存。
(一)繁榮
1.翻譯出版的繁榮
當今信息時代,各國都借助出版與傳媒的手段,迅速與國際接軌。翻譯出版繁榮是我國兒童文學譯介大發展的前提條件,國外各類優秀兒童文學快速,有時甚至同步引進自我國翻譯并出版,作品主題鮮明,文化輻射面廣。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2000年至2007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出版《哈利?波特》[5]系列,該出版社于2014年又出版了《哈利?波特紀念版》,即“哈利?波特”系列十五周年紀念版。又如,2005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不老泉》;2008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大海之上,巨石之下》;2010年湖南少兒出版社的《夏天的故事》(曾被評為美國“國家書卷獎”);2012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尼姆的老鼠》;2014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納尼亞傳奇》(曾獲卡耐基文學獎)等。這些譯介作品都深受讀者的喜歡與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紐伯瑞兒童文學獎的譯介作品。21世紀初至今該文學獎作品在我國的翻譯作品不少于90部,再版譯作也不少于40部。例如:新蕾出版社自2001年至今出版的“國際大獎小說”系列叢書,如《傻狗溫迪克》、《浪漫鼠德佩羅》、《諾福鎮的奇幻夏天》、《獨一無二的伊萬》等都是獲得該獎項的作品。再如,2008年南海出版公司的《星期三的戰爭》;2010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當你到達我》;2012年貴州人民出版社的《天堂里的海龜》等作品。此外,新蕾出版社2010年組織再版的《國際大獎小說?升級版》叢書中紐伯瑞文學獎作品就有10余部;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小木屋故事系列叢書》中也有5部紐伯瑞獎作品;2014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的《紐伯瑞兒童文學獎文庫叢書》對5部獲獎系列作品進行了再版[6]。
2.多元化的類型和題材
21世紀出版領域的市場化、商業化使西方兒童文學作品的引進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詩歌方面,201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渴望之書》,書中還收有大量科恩本人親筆繪制的插畫;2012年浙江文藝出版社譯介出版了《艾米莉的詩樣年華》、《新月的艾米莉》等。散文方面,譯林出版社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別出版了《燃燒的水》和獲得諸多獎項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人民文學出版社則在2006年出版了《李柯克諧趣作品集》。小說方面,譯林出版社2001年推出世界兒童文學傳世經典《綠山墻的安妮》的復譯版;新蕾出版社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別出版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作品:《橋下一家人》和《一百條裙子》等;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小島上的安妮》;2014年21世紀出版社的《花季的安妮》、《愛德華島的安妮》、《安妮的友情》、《風吹白楊的安妮》等。繪本文學方面,進入21世紀,“贏在起跑線”的教育理念受到絕大多數家長的認可,因此家長們從小讓孩子接觸書籍,接觸外國的優秀繪本。這種教育趨勢為國外兒童繪本進軍中國市場鎖定了基本的讀者群。出版社為了迎合大眾的需求,大量譯介出版諸如英國的凱迪克獎、格林威大獎、國際安徒生獎等的作品。自2007年的《猜猜我有多愛你》等繪本文學引導人們對繪本概念的轉變至今,批量出版各類作品[7],諸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海底的秘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年的《獅子和老鼠》;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年的《奇怪的蛋》;新星出版社2012年的《古納什小兔》系列與2013年的《夜色下的小屋》;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圖畫書)》等。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比,經濟持續增長不斷提高大眾購買力,使得兒童文學翻譯出版不斷成長。
(二)困境
1.翻譯質量的質疑
如今全球化愈演愈烈,外國兒童作品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翻譯作品在中國兒童文學系統中占據的地位異常重要。但由于需求量大,同時也因為某些出版商過于重視經濟利益,一些作品的翻譯質量遭到質疑?,F當代文學作品要求譯者在翻譯時不僅要關注作品的表象,而且要重視字里行間的意象[8],這就要求譯者在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的同時還應具備極強的領悟力,然而現今譯者的中文造詣卻遠不如從前,因此譯文讀來常讓人感到索然無味。同時由于英文是國際語言,兒童從小就接觸英文教育,譯介作品的受眾英語水平提高了,必然對翻譯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隨著時代的演進,譯文若具有異國情調,將更利于各國文化的交流,因而譯者都傾向于使用“異化”翻譯策略。然而,這也對譯者的翻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譯文稍有偏差則將使得譯作中的異國文化難以被讀者接受。
2.童趣缺失,味同嚼蠟
兒童文學的語言特點是句式簡潔、用詞活潑、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因此兒童文學的翻譯格外重視譯文是否完整傳遞出原文中體現的童趣。外國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句式和詞語搭配遵照的是源語言的語法,如果譯者在翻譯兒童文學時,僅將原文直接譯成漢語,而未作相應的句式調整,可能會使得譯文語義生硬、缺少童趣、晦澀拗口。這種情況在目前的兒童文學翻譯中時有發生,主要起因是譯者或出版商為了經濟效益,草率地翻譯出版,使得部分譯介作品出現語言生澀、語義模糊、邏輯混沌以及趣味盡失等現象。
3.行業準入無門檻設置
21世紀中國圖書翻譯出版業迅猛發展,特別是兒童圖書翻譯品種急速增多,新版不斷發行。在譯介作品的品種迅速增多、出版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出版界存在一種正如上文提及的翻譯出版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而導致該現象的部分原因則是由于翻譯的準入門檻比較低,甚至無門檻設置,加之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使得一些不具備專業出版能力的“出版社”紛紛出版圖書,因此市場上流通的譯著中就出現了低成本、低質量的作品,這些濫竽充數的譯作促使圖書翻譯市場充斥著一種不利于文學文化交流與發展的氛圍[9]。
三、翻譯出版困境的對策
(一)加強人才建設、創新文學翻譯理念
首先,國家應針對文學翻譯人才匱乏的現狀,建立高層次翻譯人才培養機制與培訓基地;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招賢納士,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翻譯事業的同時,學習國外出版業的操作模式,做到創作和出版都與國際接軌。其次,高校加強人才建設、創新文學翻譯專業培養模式、培養機制與培養目標;改革專業與課程設置,在增加開設與文學翻譯相關的理論及實踐課程的同時,中國文學課程的比重也應增加,利于譯者更好地了解文化差異、更新翻譯理念,避免不必要的文化沖突。第三,由于高校是譯者域編譯團隊最重要的培養基地,應擬定相關制度,讓業余擔任翻譯的高校教師的譯作得到相關的學術認定[10]。如此不但能有效填補文學翻譯事業的人才缺口,也可使我國譯作更豐富,利于國際交流與本國文學的長遠發展。
(二)倡導以接受美學為理論基礎的兒童文學翻譯
21世紀兒童文學的國際交流合作日益增加,但不論地域與國籍,兒童文學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要讓兒童樂于閱讀。這就要求譯者關注兩種語言文化的審美差異,遵循接受美學為基礎的準則,即為了達到兒童讀者的接受度,使其更好地領略異國情趣,譯者傾向于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使用淺顯易讀的文字進行生動活潑的描述,使得文字翻譯符合語義、語境及文化的要求。如此以接受美學為理論基礎的兒童文學譯介作品注重翻譯手法和技巧,文章中流露出強烈的情感訴求,激發兒童讀者的認同與想象,符合并適應兒童的心理發展,易于被他們所接受。同時,優秀譯作也對發展與開拓本土兒童書籍的出版發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1]。
(三)建立翻譯出版資格準入規范
如今信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際間的文化交流頻繁,翻譯出版也隨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為了規范翻譯出版的市場,要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應出臺相關的政策以規范現有翻譯資格認證制度,做到以重視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翻譯實踐人才為根本,加大力度推進翻譯人才的準入制度,促進翻譯人員不斷學習,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與認知體系,跟上時代的步伐。第二,在實施上述改革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科學規范、行之有效的行業管理機制[12]。如此方可保證翻譯工作的嚴肅性和高水準,確保翻譯出版作品與時偕行的文化認知性,維護并發展國際文化的多元性,達到各國文化的融合與互動。
四、兒童文學譯介出版的新局面
21世紀兒童文學譯介出版呈現出一派新氣象。首先,在不斷學習思考及借鑒中,翻譯出版將在目前基礎上進行更為系統的譯介,朝著“專門類”的日趨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可以更好地迎合兒童讀者的閱讀愿望,助其構建閱讀體系認識[13]。其次,出版商、譯者和讀者之間應構建出譯作、出版、市場、讀者等互動互利的積極關系,共同打造一個良好的兒童文學翻譯與出版的氛圍,營造一種利于兒童文學快速發展的和諧環境。最后,在數字化的今天,數字化的出版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傳統出版社應持有與時俱進的理念,以世界的眼光堅守兒童文學的人文情懷,引進具有優秀藝術品質與精神內涵的作品,與數字出版商一起合力協同創建專業的少兒數字圖書品牌。優秀的兒童文學譯作不但適合我國市場競爭的需求,利于實現譯介出版的平衡發展和出版市場的繁榮昌盛,而且將促進我國兒童文學翻譯事業的健康成長乃至整個兒童世界的文學成熟與更新[14]。
參考文獻:
[1][3][5][13]肖明義.新世紀外國兒童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出版[J].中國出版,2013(18):18-21.
[2]姜秋霞.文學翻譯與社會文化的相互作用關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朱振武,綦亮.加拿大英語文學在中國的譯介(1949―2009)――兼論社會文化對文學翻譯的制約[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39-50.
[5]王泉根.新世紀十年中外兒童文學交流綜論[J].理論與創作,2010(03):34-40.
[6]劉景平.論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J].昆明學院學報,2014(04):21-24.
[7][14]韓進.兒童文學出版的市場表現及價值訴求[J].出版科學,2009(02):21-26.
[8][10]黃顯寧.讓理論“照進”實踐――淺談我國文學翻譯出版的現狀和趨勢[J].編輯學刊,2013(01):23-28.
[9][12]李潔.我國文學翻譯出版的困境與突破舉措[J].出版發行研究,2013(09):49-51.
[11]嚴吳嬋霞.兒童文學圖書的國際化問題[J].中國編輯,2003(03):59-60.
【關鍵詞】童書;文學;美學
一、文學表達的“淺語”形式
童書蘊含的所有文學性要素、意義與風格,都需要最終通過語言來呈現和表達,由“圖畫語言”與“文字語言”共同營造和勾勒出各種不同的意境與情感,幼兒讀者在閱讀“圖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體驗到這種“美”的意境或者達到某種情感上的共鳴,也就實現了童書本身的美學意義。當然,兒童文學的語言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學的特質,常被稱為“淺語”藝術?!皽\”所指向的是讀者對象兒童的認知特點;“語”即語言形式,淺語藝術即指兒童文學用適合孩子接受的方式傳遞關于“美”的訊息和意義。幼兒所能自主閱讀的童書一般都是圖文相輔的,是一個多種媒介的結合:美好的故事、美妙的畫面、美的主題,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其中至少包含三類語言:文學語言、美術語言與教育語言。也就是說,童書的信息、美感與意義主要是通過這三種語言融為一體地呈現、傳遞與表達的。高爾基曾對兒童文學的語言這樣評價:“兒童文學文體的簡潔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學質量的辦法來達到的,而是真正藝術技巧的結果?!钡拇_,兒童文學的“淺語”是其獨有的藝術表達方式,具體表現在:其一,語言的形象性。兒童思維與語言發展的特殊性,需要兒童文學語言具有形象性。尤其是3-6歲幼兒階段,其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無意想象為主的特點是如此突出,使得幼兒文學語言的形象性相較其他文學樣式更為重要,因為形象化的語言能使幼兒將親身經驗與語言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幫助幼兒達到語言與思維、符號與意義之間的有效遷移。形象性的語言,使事物或情感可觀、可感、可聆聽、可想象,例如繪本圖畫書《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充滿童趣,既能愉悅孩子身心,同時也激發孩子探究的欲望:一方面,通過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將每個動物的嗯嗯都進行了細致的描述,且與孩子生活經驗中最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聯系,使得事物之間的聯系以可感知的形式顯現出來,更容易被兒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突出語言的動作感,兒童的認知發生于動作,是由他自身與外部世界不斷地相互作用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結構。動作感強烈的文學語言不僅能喚起兒童對認識對象的注意,而且可以增強對認識對象的理解。
如各個不同動物的動作描寫,輔之以大量擬聲詞的運用,使角色形象更加直觀、形象、立體。此外,語言呈現出鮮明的色彩感,兒童借助于色彩認知,可以對事物產生強烈的直觀感受。作為事物最外在的表現,色彩也是幼兒對事物認識的最直接感受,如童書中對鴿子嗯嗯的描寫:“又濕又黏的白色嗯嗯”,這樣將顏色與形態、形狀同步進行的描繪,使事物認知更具形象性。所有關于形象的描寫,既使幼兒對于各種事物有比較清楚準確的印象,又使幼兒對于角色心理有真切且較細致的體驗。從而既能激發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也能滿足他們的愉悅感,同時逐步習得一種成熟的語言狀態。幼兒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不同動物的特點、不同動物“嗯嗯”的特性,并產生追問:“為什么不同?”這是一個難得而珍貴的開展科學教育的契機……其二,語言的簡潔性。兒童文學的語言是豐富的,包括作者在描寫事物、刻畫人物、敘說故事時的敘述語言,以及在作品中的角色對話與交往中的人物語言描寫等。作者通過不一樣的語言敘述方式,通過不同的語言對話和獨白來賦予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幼兒年齡小、難于理解和接受抽象復雜的語言,所以優秀的兒童文學總是在充分展示語言多樣性的同時力求簡潔生動,選取明朗并富有表現力的語詞和句式,使語言賦有豐富多樣而又簡潔明快的藝術魅力。欣賞英國安東尼布朗《我爸爸》:語言簡潔明快,把孩子對爸爸的愛用最具體形象的語言簡潔明朗地描寫出來,于細微之處凝讀出孩子對爸爸的愛,也體會到爸爸對孩子的深情。簡潔的語言使孩子易懂易記易摹仿,孩子在賞讀過程中也許會更有興致地談論起自己的爸爸“像……像……”,語言往往是表達情感的直接方式。其三,語言的音樂性。朱光潛曾這樣論述文學的語言:“情感的最直接表現是聲音節奏,而文字意義反在其次。文字意義所不能表現出來的情感可以用聲音節奏表現出來?!甭曇裟軌蛩茉煨蜗?,文學語言除了意義層面外,還有聲音層面(包括字音、語調、節奏和押韻等特點)。它不僅和意義層面相聯系,具有傳情達意的作用,而且還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給讀者以聽覺上的美感,音樂性和韻律美。語言學曾指出,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有一種“語言結構的敏感性”表現在:其一,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其二,對語言的聲音、節奏、重復和語詞節拍的敏感性;其三,對語言不同功能的敏感性。如臺灣林武憲的兒童詩《陽光》,語詞的排列讓詩歌更有韻律,對整與重復使童詩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在一遍遍重復過程中加深了理解。思及文化哲學家卡西爾所說:“符號的記憶乃是一種過程,靠著這個過程人不僅重復他以往的經驗而且重建這種經驗。
”看似一遍遍重復,實際上每一次經驗都已經與前一次不同,是前一次的深入、更新與提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具有自己不同的語言特點,荒誕奇幻、美妙詩意、滑稽幽默等。不同的兒童文學作家具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如冰心作品中語言“柔美溫婉”、金波的“清新明快”、圣野的“充滿詩意”、金逸鳴的“形象生動、寓理于詩”等,不同作品的語言風格會影響幼兒感受不同語言文字的美感??梢哉f,語言是兒童文學的根本要素,其“淺語”藝術的特質亦具有豐富的審美意味——它具有語言的特性,講究語言的準確性與規范性,這對于處在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幼兒讀者來說尤為重要。它是一種藝術語言,表現在它必須與具體形象聯系在一起,或通過詞語的選擇,或通過語法關系的多樣組合,讓事物或情感可觀、可感、可聆聽、可想象,以喚起幼兒讀者的情境感與形象感。最后,兒童文學的“淺語”必然須從兒童的藝術欣賞水平與欣賞趣味出發,通過“巧妙運用”形成幼兒讀者心目中的藝術形象。語言文學最大的魅力即在于通過鮮明、生動、具體的語言,把大千世界的性質、情狀展示給讀者,使其即使沒有親眼所見,也能夠感同身受、如臨其境。兒童文學的“淺語”藝術,更突出地迎合了幼兒讀者的文學審美特點與文學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引導幼兒將童書作品中的故事信息與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幫助幼兒達到語言與思維、符號與意義之間的有效遷移。
二、敘事線索的“虛實”變幻
童書里的世界,總給我們以美好的聯想與感受,這份“美感”是獨屬于兒童文學的審美,既包括感受語言風格上的“美”,也包括感受作品意境上的“美”,這是一個心靈體驗與對話的過程。事實上,童書里的世界如同我們的現實生活世界,處處彰顯與折射出美好與溫暖,需要我們去感受、體味和挖掘,但這又和現實生活世界的美不同,因為它來得更突顯,更符合兒童的審美需要。幼兒對于世界的認識和感受總是借助于想象與幻想,這是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形象的、具體的、想象的。因而,童書里的世界也大多是非寫實的,或者說其藝術幻想大多都是超現實的,是創造性的想象。正因如此,兒童文學離不開藝術幻想,沒有藝術幻想也就沒有兒童文學。當然,幻想與想象不是憑空的,具有一定現實基礎,這就必然形成虛擬的與現實之間的聯系與相互投射,從而也就構筑出童話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正因為對現實的關照與折射,兒童文學的敘事過程總是具有了現實與幻想的兩條線索,且進行著各種巧妙的構思,文學研究者將之稱為“雙線結構”,即現實與幻想兩條線索在作品中同時存在。這種敘事方式具有三種基本樣式:其一,平行線——現實與幻想各成一個獨立的世界,但兩者又相互聯系。如懷特《夏洛的網》,小女孩與小豬都是真實的生命交集,共同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故事深刻融入了孩子的泛靈思想與生命一體化心靈。其二,兩線糅合——幻想人物在現實的生活中。如安徒生《海的女兒》,幻想出一個虛擬的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并將之揉入到現實生活中,充滿幻想,帶給孩子現實生活所無法賦予的奇異之美,同時也貼合孩子認識過程中本就天馬行空的想象。其三,虛實線——以虛擬的幻想世界為主線,現實世界為虛線。如英國作家米爾恩的代表作《小熊維尼菩》,完全虛擬了一個世界,但是所思、所想、所感都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這種“虛實”變幻是兒童文學必要的美學品格,因為它是前兩種文學特征實現的必要條件?,F實與幻想的交相輝映,蘊含著童書不同的意境之美和精神內蘊,呈現了極為不同的審美體驗,體現出深刻的美學意境:“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融和變幻,總是以更適合的方式引導著孩子們領略文學境界的美,無論是民間傳統兒童文學亦或是文人現代兒童文學,都體現了成人對兒童和兒童生活的熱愛和期盼,蘊含了濃烈的人文關懷和現實觀照。正因如此,我們會發現很多經典作品的荒誕性,雖然離奇但不虛浮,因為它們是有根的,這個根就植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以及我們的文化里。其通過不同藝術風格、不同媒介材料的圖畫文學語言呈現了一幅幅美妙絕倫、真實可現、變幻多彩的故事情景。小讀者的單純與創作者的成熟或者說兒童世界的單純與成人思考的成熟,本質上是一個基于圖文的生命對話,也許哲學詮釋所謂的“視域融合”就是這樣一種基于圖文的來自不同主體間的生命對話,這種對話的精神就是童書的內在品質——童書本身內蘊著的是作家對現實生活深切的感受,是其表達對現實認識和見解的絕妙方式。所以,無論從外在獨特的文學特征上,還是其內在的精神品質上,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兒童文學與信仰,兒童文學與哲學的關系,收獲于自身心靈的體驗,也升華對幼兒閱讀指導的生命深度。
三、兒童精神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