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網絡犯罪及其對策研究
時間:2023-06-25 16:03: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犯罪及其對策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分析與預防 大學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解決對策 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 刑事犯罪現場的大學生犯罪心理生成機制探討 大學生網絡犯罪的經濟分析 大學生犯罪媒介呈現的變化分析 大學生犯罪的分析與預防 大學生犯罪之原因分析 大學生犯罪之對策分析 大學生運動效能感心理結構分析 現代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特點分析 從需要到平衡:大學生犯罪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 大學生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及預防 當代大學生犯罪心理分析與預警模型研究 研究分析健全人格取向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結構 基于高階因子分析的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結構研究 大學生網絡犯罪心理初探 大學生犯罪心理形成變量因素研究 當代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其預防對策 大學生網絡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其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王恩界,樂國安,嚴俊 心理學關于影響犯罪因素的研究進展 《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5期總第91期.
[3]羅大華 犯罪心理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1.
[4]徐文成 青少年違法犯罪自我控制研究 2007 專業碩士學位論文43頁.
[5]金燦燦,鄒泓,侯珂 情緒智力和父母社會支持對犯罪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直接效應還是緩沖效應? 心理科學, 2011,34(6)1353-1359.
[6]王國富等.未成年人犯罪前心理狀態調查與干預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1,(2).
關鍵詞:學校心理教育 青少年 犯罪
青少年犯罪問題已經成為國際上普遍存在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它和環境污染、泛濫、恐怖活動并稱為世界四大公害。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犯罪情況嚴峻,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憂慮。2005年上半年,14至25歲的青少年犯罪人數占全部刑事犯罪人數的44.7%。到2007年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維持在42.2%。2010年全國法院審理的青少年案件達到287978件。為什么青少年犯罪如此嚴重,我們要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呢?本文主要從學校心理教育的角度來探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何林渥斯(Hollingworth)認為,青少年時期是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時期。在這“過渡時期”內,青少年生理的急劇變化對其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心理的急劇變化在不當的條件或誘因下青少年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自主心理。在青少年時期,個體的生理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如身體長高,體重增加等。這一變化導致青少年個體認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成人感”的產生導致他們想擺脫父母的控制獲得獨立,從而在心理上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行為上容易與同齡群體一起活動。如果加入了一個不良群體,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逆反心理。關于逆反心理的理論,有何林渥斯的“心理斷乳學說”和彪勒的“反抗期理論”。這都主要體現在身體的變化,自主意識增強從而產生反抗情緒。逆反心理在以下情形中產生:自主性被忽略、心理性斷乳受阻、人格展示受阻和成人強迫接受某觀點等。逆反心理常常驅使青少年否定家長和老師的一切甚至離家出走從而犯罪。
3.自我心理。生理的變化導致他們由兒童時期的關注外界轉向關注自身從而形成自我心理。這一心理現象主要體現在關注自己的外表及內心世界,不太關注他人,同時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別人也在這樣關注著自己。因此這一心理的突出表現就是“獨特自我”和“假想觀眾”。這種心理一旦發展到自戀型人格就會很危險。
4.關注異性。關注異性的原始動力來自性機能的成熟。青少年個體的性成熟給他們帶來對性的好奇心與新穎感,同時對異性產生“興趣”。另外,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觀,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以避免孤獨感”,因此不管是從生理層面還是心理層面來說這個階段都會關注異性。如果這一時期與異性的關系處理不好,或者不以正當的途徑“獲得親密感”就易犯罪。
5.從眾和模仿心理。這一時期的個體,雖然以“成人”的外表出現,但其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和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比較弱,從而常出現從眾和模仿心理。如果外部環境給以不正確的引導,就會邁出危險的一步。如一些武俠小說、言情影視片都有可能成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
6.意氣心理。這一時期的個體的交友方式不再是兒童時期的“團伙式”而是“知己式”或“哥們式”。這一時期的朋友常常是能相互理解者或志趣、性格相近者。朋友之間不分你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因此易形成了“為朋友赴湯蹈火,為哥們兩肋插刀”的心理。
7.報復心理。由于青少年理性思維比較弱,遇到由他人帶來的委屈后,常常以不理性的方式解決,不考慮到行為的嚴重后果。
8.利己心理。這種心理的普遍性不太明顯,主要集中在溺愛孩子的家庭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由于從小備受嬌寵,唯我獨尊,占有欲十分強烈,不能忍受任何委屈,自以為整個宇宙都是圍繞自己轉的。當自己的需要不能以正常的方式滿足時就會以非正當的方式來獲得滿足。
9.享樂心理。雖然這一時期的個體渴求獨立自主,但往往在遇到挫折時,采取的是“退而避之”的態度。尤其受現在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個體存在“不勞而獲“的心態。
10.道德由動蕩到基本成熟。由于這一階段的個體在認知、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由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所以其道德動機、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發展也是由動蕩到基本成熟。
青少年時期是每一個個體一生中必經的過渡階段,以上心理在每一個個體身上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但它們不是犯罪心理的充分條件,只有當個體處在一個特殊的環境和某一種或幾種心理朝向不健康發展的時候才會成為犯罪的心理因素。
二、青少年犯罪的學校原因探究
青少年犯罪不是單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很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從學校教育角度來探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缺乏現實性和針對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據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在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但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不一致的情況。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材編寫重原理輕操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大多都停留在對理論和原理的梳理和描述而對具體的操作方面說的很少。這使得教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操作性不強。(2)教師授課重理論輕實踐。心理健康教師的教學大多只停留在說教而沒有讓學生有所實踐和體驗。這個階段的學生又特別反感說教,所以這種方式的教學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3)重學習指導輕“心理輔導”。由于青少年時期的學業負擔比較重,教師和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其它,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向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指導。(4)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其它學科的教學也應該體現,教師既要“教書”更應該“育人”。
2.學校的教育重“智商”,輕“德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但現行的教育由于有“中考”和“高考”的存在使得教育違背了它的初衷,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對德行的關注很少。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成績優秀但品德較差,品德不好體現在對社會規范的漠視,做了壞事之后沒有自責感與內疚感,道德約束力差,最后會走到極端危險的地步。
3.學校對家庭心理教育不夠重視。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人出生后的第一個環境,有人將家庭稱為“人類性格的工廠”。家庭的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響。研究表明,民主型教養方式與專制型和放縱型教養方式相比較而言,更有助于培養孩子積極的人格品質。在新的形式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育管理方式不當。家長對孩子的管理常常以傳統的打壓控制的手段,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或“附屬物”。這種暴力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與其溝通,更不利于其人格的發展。美國社會學家羅伊鮑邁斯特爾曾說:實際上,在家庭暴力的代際轉移中,受暴力對待的兒童長大后比別人更有可能成為家庭暴力者。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去解決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問題從而造成犯罪。(2)網絡面前無能為力。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網絡越來越普及,家長對網絡的了解也不太全面。家長只知道網絡上有各種各樣的有害信息而對網絡產生恐懼心理,但沒有意識到粗暴的干涉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3)家長對孩子的“閑散時間”沒有系統的安排,導致其在“閑散時間”內可能沾染不良行為。所謂“閑散時間”是指雙休日、寒暑假和國家法定節假日。在“閑散”時間里,如果家長沒有系統的安排學生的日程,采用放任自由的方式,其孩子為了打發無聊空虛的時間而有可能沾染不良行為。
4.學校對社區心理輔導不夠重視。社區也是青少年活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場所,在社區內對青少年進行心理教育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方式。關于社區心理衛生,美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發起社區心理衛生運動,60年代就將社區心理衛生納入法律范疇。我國在社區心理衛生或心理教育也在上個世紀50年代開展起來的,但是發展的范圍非常有限、速度非常慢??上驳氖牵覀兛吹搅爽F在對青少年的犯罪可以進行社區矯正而不用進監獄或勞教所,但我們更應該著手怎樣在社區內預防青少年犯罪。學校只關注在學校里怎樣預防其犯罪,沒有意識到和社區聯手形成綜合的預防體系。 轉貼于
三、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個體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從學校教育角度來探討預防青少年的犯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常見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青少年犯罪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心理健康教材的編寫要原理與操作并重。教材是教師上課的法律,學生學習的藍本。所以教材的編寫既要考慮到教師的教,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編寫應具有可讀性、通俗性和操作性。教師可以根據它來進行有效教學和指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它進行不良心理的自我調試。所以心理健康教材的編寫既要有原理又要具有可操作性。(2)心理健康教師的教學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以及當前的發展任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應該以實踐活動為主,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在實踐活動中成長。(3)積極開展生涯心理輔導。生涯心理輔導是學校心理輔導的內容之一。生涯心理輔導是指依據一套有系統的輔導計劃,通過輔導人員的協助,引導個人探究、評判并整合運用相關的知識、經驗而開展的活動。生涯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但并非一成不變的,人的過去是現在的一部分,而現在又影響到未來。現在的行為與對未來的期望都會影響人的發展,在發展中有時候也可改變過去的錯誤,生涯心理輔導就落實在協助和促進個體發展的過程之中。生涯心理輔導使青少年時時有目標、事事有方向。
2.學校應 “三商”齊抓?!叭獭奔粗巧獭⑶樯毯偷律?。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它是用數值來表示一個人智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概念。為了將不同個體之間的智力發展水平進行比較,斯特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情商又叫情感智商,戈爾曼在其《情感智力》一書中,首次使用“情商”的概念。戈爾曼認為,情商是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性品質要素。所謂德商,就是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道德商數。德商是衡量人的道德品質的標準。它包含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深刻理解和以此為指導而在個人心中形成的道德品質觀念。智商和情商是青少年良好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但它們還需要更高級的素質-道德品質,它是人生終身的內在素質。因此,對于青少年的教育應“三商”齊抓,不可偏廢,切忌重智商輕情商和德商。
3.學校應緊密聯系家庭開展心理教育。學校和家庭不可分離更不能對立,學校應主動與家庭聯手共同塑造青少年的心理。就學校和家庭的聯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1)定期召開家長會。這個家長會的工作重心是探討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學校應將孩子在學校的心理發展變化向家長反應,同時家長也將孩子近期的心理發展變化向老師反應。老師和家長相互交流、相互借鑒,使得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2)給家長普及心理學知識。當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變化及其行為表現變得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學校的老師可以為家長普及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識。讓家長認識到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必然會經歷這樣一些心理,同時讓家長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因勢利導。如面對不可避免的網絡,家長應向孩子宣傳積極健康的東西,讓網絡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家長越是對網絡恐懼,越是宣傳消極負面的東西,對孩子的行為越是控制,孩子越是好奇,越是逆反。所以,老師應讓家長了解青少年時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并因勢利導。
4.學校應有效指導社區開展青少年心理輔導。(1)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社區是青少年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青少年是社區心理學的一個人數不少的對象群體。因此學校應積極有效的指導或配合社區做好社區的心理輔導工作。心理學老師可以作為社區的兼職心理輔導員。(2)組織青少年開展心理體驗活動。針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學校的心理輔導員協助社區組織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讓青少年在活動中體驗到自己在該時期內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便于社區和學校對青少年的心理變化發展特點及其行為進行監控。
參考文獻
[1] 夏伯平,李夢莎,周美祥,劉智斌,黃晞建.上海市青少年犯罪問題調查與對策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0(3).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齊依南,劉娟.試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15).
[4]胡永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6]馬榮春.在校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及與校方對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6(2).
關鍵詞:政府采購;集中采購;網絡采購;電子競價平臺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背景概況
我國政府采購于1996年率先在上海試點,至今全國各地各級財政大都建立了政府采購的專門機構,推行現代政府采購制度。1998年全國政府采購額僅3l億元,2001年則超過了600億元,截止2012年,僅中央國家機關集采規模就突破200億元。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采購,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購制度,推行更加公開、公正、透明的采購手段,避免財政資金浪費和腐敗現象滋生,是政府管理部門和每一個采購管理人員面臨的必要課題。
在本文中,首先探討了傳統政府采購的含義及優缺點,隨后筆者從定義、發展現狀、發展模式等方面,不斷深入研究近年來出現的政府采購新形式――網絡采購。最后,通過文獻調研和實際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政府網絡采購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
(一)政府網絡采購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電子政府采購建設的仍處于發展初期,雖然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搭建一個采購信息平臺,但要達到全過程電子化、透明化,以方便供應商了解政府采購的意向,實現采購手段的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政府采購網”作為政府網絡采購的門戶網站,已經比較規范和完備。經過多年的建設,該網站從最初只具有信息等功能,發展到了具有計劃申報、信息、信息統計、自動生成合同驗收單、網上競價、采購人對本部門采購項目的信息管理等多種互動功能的網站,有力地推動了集中采購的透明度建設。
從地方情況來看,2001年1月廈門開通了國內第一個政府采購網站。隨后,很多省市也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采購網絡系統。2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的采購中心都在致力于電子化采購發展,努力推行真正的網上采購。
(二)政府網絡采購的問題分析
政府網絡采購是政府采購的必然階段,也是政府采購制度發展的大勢所趨。而要實現真正的網絡采購,就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嚴密的法律法規和配套的采購制度,同時政府網絡采購更要向專業化、信息化不斷發展。目前,我國政府網絡采購正處于網絡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很大機遇和挑戰,所以也存在一些問題。
1.完善法律法規和配套制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網絡采購,從本質上講,先要做好政府采購行為。當然,隨著電子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必將由原來的信息網絡公示發展到網絡詢價、網絡競價、電子合同乃至電子化招投標。由于要約發出和要約承諾都在網上進行,如何確定其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法律的有效性,都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來約束。同時,由于電子化的不平均性,如何規避采購風險、如何保護往來信息、如何檢驗報價發出的信息的真實性、怎樣排除非誠信信息干擾等等問題,這都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來加以規范。否則,一旦出現糾紛,不但各方正常權益難以得到法律保護,更會對政府采購甚至是政府誠信出現負面影響。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政府采購法》、《招投標法》、《實施條例》等,雖然對招投標及采購過程有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是在網絡采購方面還是一片空白,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電子采購的發展。
2.網絡安全問題。自1982年蠕蟲病毒,到前不久發生的“棱鏡事件”,網絡安全一直是令人關注的問題,。而且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犯罪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然而,我們對于網絡安全的重視和防范措施并沒有同步發展,網絡安全意識良莠不齊,管理水平也高低不一。要做好政府網絡采購,與原有采購模式最大區別就在于要解決網絡采購安全問題,否則網絡采購只能是紙上談判。
3.網絡采購軟硬件基礎。對于政府網絡采購,這里指的是廣義的軟硬件――即網絡的普及和相關專業人員的培養,二者缺一不可。網絡采購也可以理解為以電子媒體代替紙質媒介的一種采購方法。要實行政府網絡采購,就必須建立在完善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基礎上。就目前我國網絡發展總體水平來說,雖然大部分城市已經可以滿足條件,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城市、鄉鎮電子網絡覆蓋率較低,無法完全取代紙質媒體,而雙軌并行,則一定程度上背離了網絡采購公正、高效、透明、節約的初衷。
更加嚴重的是,我們現階段對于專業人員匱乏?,F階段我國采購管理人員的專業性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對于很多基層采購人員,由于原來的模式可以滿足要求,知識能力有限等限制,對于新方法、新工具的掌握較慢,對繼續學習采購知識的求知欲不強,更談不上對國際采購規則和先進采購發展狀態的掌握。也為我國政府電子化采購的實施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障礙。
(三)政府網絡采購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政府集中采購實現全面電子化、網絡化是大勢所趨。然而針對以上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政府網絡采購發展狀況,盡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時從規范采購流程、加強政府采購隊伍的人才建設、培育和發展采購機構、完善政府網絡采購體系和評估機制、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結合當今國內實際情況,研究初一套適用于我國特點的網絡采購體系,推動我國網絡采購法制建設。
我們相信,如果加以正確的規劃和管理,我國網絡采購必將蓬勃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二、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政府集中采購現狀進行了分析及探討,并對網絡采購基本模式等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時,在實際調研和文獻綜述的基礎上,也對網絡采購的問題和發展戰略等進行了研究,并給出了一定的建議。當然,我國政府集中采購電子化進程非常復雜,市場規律變化莫測,本文僅做了最淺顯的討論。同時采購制度和政策的建立也絕非一時之功,僅僅依靠紙上探討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將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采購工作中,并時時用實踐檢驗和修正我們的理論,才能真正掌握采購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為我國政府采購和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敏.淺析影響高校政府采購效率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
[2]張運凱,王方偉等.蠕蟲病毒的傳播機制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5.
[3]楊平.政府網絡采購四大瓶頸[J].市場周刊:新物流,2003(5).
【關鍵詞】高職學生 不良網絡行為 表現 危害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112-02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網絡已經成為高職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傳播新信息的重要媒介。在現實生活中,網絡已深入高職學生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然而,高職學生由于尚處于發育、成長期,心智及心理仍不夠成熟,缺乏自制約束力,容易被網上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誘惑,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和出現一些不良網絡行為。
一、高職學生不良網絡行為的主要表現
高職學生不良網絡行為是指其在網絡使用過程中無視基本的網絡使用要求,不遵守網絡規范,不合理地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其行為對自身和社會產生一定的危害,甚至出現違法和犯罪行為。主要表現有:
(一)沉迷網絡游戲。高職學生在大學生群體中是屬于高考成績中相對靠后的,他們中的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由于基礎較差,對學習的興趣一般不高,對學習的專注度也不夠,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一有空余時間寧肯花在玩上,也不愿意將精力花在學習上。玩,成了一部分高職學生的重要事項,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網絡游戲。調查發現,在高職院校中,玩網絡游戲的主要是男生,90%以上的男生會上網玩各種網絡游戲,在這部分男生中把課余時間的主要部分(睡覺以外)放在網絡游戲的學生達到25%以上。
(二)瀏覽不健康網頁。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互聯網環境在我國得到了比較好的整治,絕大多數的不良網站網頁被關閉,網絡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互聯網世界難以有凈土,不健康網站和網頁仍然大量存在。一些學生出于好奇、獵奇不良心理,去尋找和瀏覽不健康的網站和網頁,尋求視覺的刺激。
(三)癡迷網絡購物。近年來,男生游戲,女生購物,是高校校園普遍存在的現象。隨著網絡的發展、微商的出現和物流業的不斷壯大,網絡購物已經形成一股潮流,不會網絡購物儼然成了落后的代名詞,可見網絡購物的發展是何等的快速。調查發現,有過網絡購物行為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70%以上,在女學生中,有過網絡購物行為的達到80%以上,其中一個月有五次以上網絡購物行為的學生達到23%以上。這部分學生網購部分物品是基于實際生活的需要,但所購物品也有相當部分并非生活必需,而是為了滿足一種購物的心理,可以說是對網絡購物形成了依賴,達到上癮的程度。
(四)無原則轉發信息。網絡是一個便捷也是相對寬松的交流平臺,很多信息通過網絡快速傳播。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魚龍混雜,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有良性的,也有負面的。很多高職學生不分良萎,喜歡轉發各種各樣的信息、圖片、視頻等。這種無原則的不經鑒別的轉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虛假信息、負面信息的泛濫。
(五)過度依賴網絡。網絡確實可以給高職學生提供很多東西,如學習需要的資料,甚至是各種專業課的答案。由此,一些學生學習遇到了困難,到網上查找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也是一種學習和借鑒,對促進學生學業也是有好處的。但是,一些高職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對網絡產生了過度的依賴,甚至作業、論文、畢業設計都不再自己動手,而是通過網絡直接查找答案。筆者曾作為評委,參加某學校的大學二年級學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評比,在評選中發現參評的學生的實踐調查報告80%以上是通過網絡抄來的,有些甚至連基本的數據都全抄照搬,由此可見學生完成課業對網絡的依賴達到何等的程度,這樣的學生離開網絡,必將是一事難成。
二、高職學生不良網絡行為的危害
大量不良網絡行為的存在,對于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習慣危害極大。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危害:
(一)荒廢學業。業精于勤,學業是需要付出的。大學作為一個W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沒有充足的時間,是無法保證學習的質量,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的。很多大學生由于沉迷網絡游戲,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游戲中而不能自拔,甚至有極少數學生為了玩游戲,改變了生活方式,改變了作息時間,通宵達旦,不知疲倦。一些沉迷游戲的學生晚上不睡,白天要么到教室無精打采地趴桌子睡覺,要么就直接在宿舍睡覺,把游戲當成了主業。長此以往,學業荒廢,也是必然。同時,學生在完成作業、設計、論文等方面過度依賴網絡,慢慢地養成使用別人現成果實的習慣,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創造性,逐步喪失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
(二)損害身心。生命在于運動,但在不少高職院校,非上課時間,只要到宿舍,就可以看到眾多游戲愛好者在電腦前樂此不疲、埋頭苦干,這些學生一心扎在電腦游戲中,往往是長坐不起,極少活動,甚至忘記了吃飯睡覺,久而久之,自然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損害。沉迷電腦,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就相應減少,也就減少了與人交流和交往的機會,慢慢地離群,往往會形成獨來獨往的習慣,不與人接觸,不與人分享,養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對現實的正常人際交往產生排斥心理,無形中使現實的人際關系變得疏遠,從而產生人際關系的冷漠和隔離,造成人際關系發展的嚴重障礙,產生不良的心理因素,損害心理健康。
(三)加重家庭負擔。網絡購物本來是一種便捷的方式,可以給學生的消費提供更多的選擇,然而,部分學生網絡購物活動的不斷增加,助長了學生的過度消費。近年來出現在高校中的各種“校園網絡貸”,就是應一部分過度消費的大學生的需要而產生的,這種消費方式加重了家庭負擔,使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四)形成不良的人生觀。網絡購物不只加重家庭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助長了學生的不良消費觀。一些學生不能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單純的消費者應該量力而行,在進行校園消費的時候不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消費,而是為了面子產生攀比的心理,以超過家庭消費能力的消費行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學生因為家庭經濟能力不濟,卻要滿足自己的不合理消費要求去進行借貸消費,甚至有一些女生進行“裸貸”,引發了不少嚴重的社會問題。
此外,一些W生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無所顧忌,毫無約束地在虛擬網絡世界里進行惡搞,不經鑒別地轉發各種信息,以此為樂。在游戲中揮霍時間和金錢,愉快地體驗游戲過關的和成就感,滿足于游戲人生,成了他們最大的人生需要,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不良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高職學生不良網絡行為的防范措施
高職學生不良網絡行為無論是對學生的自身發展還是對社會的未來,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極大重視。如何幫助高職學生認識這些不良網絡行為的危害,糾正其不良網絡行為,把學生培養成為對自己負責、對社會有用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來越多地介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模式和個性心理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與時俱進,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強網絡道德教育、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減少與避免學生在上網過程中產生不良行為。要建立好網上思想工作陣地,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易班、微信公眾號等網絡資源對學生開展豐富生動的思想教育,按照貼近社會熱點、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進一步豐富這些媒體的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好學生網絡行為的教育。
(二)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夠豐富校園生活,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充實學生課余生活,充實其知識、完善其思維、提高其思想境界。在現實生活中,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舉辦各種體育競技、科技文化藝術活動,以及講座、報告會、志愿活動、課外實踐等,引導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走向社會,用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
(三)加強網絡輿情監控。當前網絡已經成為高職學生日常交際與學習的主要部分,在搞好各種活動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加強網上信息的引導和監控,對高職學生網絡行為進行教育與引導。輔導員、班主任要加入學生班級或組織QQ群、微信群,經常留意學生QQ群、微信群、空間上的消息,發現不良苗頭,要及時引導、教育、更正,通過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方式,弘揚網絡正能量,讓學生自覺遵守網絡道德、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充分發揮網絡在立德樹人、助人成長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董玉清.“90”后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及其對策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3)
[2]劉杰,王冰瑩.大學生社交網絡成癮現狀、原因及其對策[J].學理論,2014(29)
[3]周豐,許輝.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信息化手段的運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
[4]萬洪蓮.大學生網絡資源利用情況分析[J].才智,2014(17)
[5]謝香.新媒體下高職學生網絡行為的特點及引導方法[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1)
[6]林秀娟.當代大學生網絡行為的正確引導與教育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7]馬鳴華,哈剛.淺談針對大學生不良網絡行為的高校應對策略[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2016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立項課題“糾正高職學生不良行為的育人機制研究”(桂教科研〔2016〕3號);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學生管理工作研究立項課題“糾正高職學生日常不良行為方法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中學生;道德行為;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161-01
一、中學生道德行為問題影響因素分析
1、學校道德教育存在偏差
學校在加強學生道德教育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為了抓教學質量,而嚴重忽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加之學校的道德教育教學教材缺乏,不能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即使學校進行道德知識的教育,也只是分散在各個學科的教科書中,對于道德教育的內容偏少,并且教師對道德教育的方式只是局限于說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的叛逆和抵制情緒,使學生認為道德教育過于空虛,進而會導致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也有著重要作用。雖然中學生在學校中已逐漸脫離對家庭的依賴,但家庭仍然是中學生生活和成長的重要環境,對中學生的道德觀念影響很大,因此,家庭環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會深深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方式,并影響學生人格塑造。不良家庭教育價值觀對于中學生的道德教育也會產生影響。在市場經濟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一些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過度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進而導致家庭教育的目標偏離。
3、不良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充滿了一些不良因素,尤其在當下一些不良風氣滋生,比如在尋求職業的過程中,為了選擇好工作,有些學生通過走后門等方式和功利主義等不良現象的過分追求在學生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還有許多家庭倡導讓孩子早些離開學校的思想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生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和侵蝕。由此可見,不良社會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等外部條件很容易會導致一些中學生道德行為失范。同時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過程中,一些人過多追求個人利益,也直接影響了中學生的道德觀念和行為。
二、培養中學生的道德行為的對策
1、創建優良校園道德環境
校園文化會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情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要重視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作用,加強對校園環境的美化和優化。針對當前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學??梢酝ㄟ^校園網絡的建設來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正確發揮校園網絡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強良好教育環境的營造,建立積極的課堂氛圍,倡導良好的學風和道德教育環境,確保學校成為豐富道德教育內容和活動的重要陣地。因此,要優化學校德育內容、形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學校在學生道德行為中的主渠道的作用。
2、強化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針對家庭教育對中學生道德行為的深刻影響,所以要盡可能提高家庭教育在中學生道德行為培養過程中的作用。由于學生的許多時間生活在家庭中,中學生價值觀念的初步判斷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這就要求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體系,并在實踐中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踐行道德觀念的行為。同時要嚴格區分關愛和溺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盲目的順從和溺愛孩子。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務勞動也是培養孩子道德行為的重要措施。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經常做家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可以幫助他們抵御貪圖享受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家庭教育要積極配合學校的道德教育。家庭要積極配合學校共同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品質。加強與學校老師的密切聯系和溝通,和孩子一起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素質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行為水平。
3、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會對中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很大影響。良好的道德行為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優化。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為中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并且會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培養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為了推動中學生道德行為的培養應該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打擊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的活動。同時要加強對中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自覺杜絕低俗文化的侵害,提高中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學生文化建設的投資,為建設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奠定物質基礎,并加大輿論正面引導,加強對學校周邊網吧等場所的整治,營造積極的校園周邊環境,確保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加強社會環境的綜合治理,加強對污染因素的控制,進一步凈化社會教育環境,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行為教育是關乎民族未來發展的重大任務。但是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卻存在重智輕德、急功近利的不良現象,針對當前影響中學生道德行為的因素,要有針對性的加強對中學生道德行為的培養需要依靠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協調,采取綜合治理的措施,不斷創新對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充分凈化道德教育環境,使道德教育真正發揮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讓學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1] 肖 虹.新時期中學生道德教育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3.
關鍵詞: 網絡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特點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4-0090-02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進程的普及,網絡時代已經進入到人類社會,作為高校的大學生率先通過傳媒獲取科技知識和傳遞信息。但是,網絡的優勢中也潛伏著危機,虛擬世界對于心智發展高峰期的當代大學生來說,雖然互聯網以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為學生接觸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網絡現已成為他們獲得大量的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方式也與從前的“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網絡中提供的“虛擬社會”正逐漸變成學生的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但是,互聯網絡的實時交互、空間廣闊、信息共享與終端用戶的獨立自由、分散多點、流量巨大、管理復雜,使網絡本身對不良信息缺少“天然屏障”。
一、網絡文化的特點
“網絡文化是一種由于計算機網絡的出現而產生的新的文化形態,是一種新型的人類生活方式,由網絡經濟這一全新經濟生活方式所引起的、以網絡構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實踐操作的高度技術化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作為一種新的人類文化,網絡文化與現實社會文化具有不同的特點,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一般來講,網絡文化主要由網絡技術文化、網絡規則文化以及網絡觀念文化組成,其核心是網絡觀念文化。
網絡文化是一種不分國界,不分地區的建立在Internet(因特網)基礎上的信息文化,是一種嶄新而又特殊的文化現象,處于一種“虛擬環境”狀態,有自己的特點,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全球性與開放性
網絡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們置身于更加廣泛的聯系和接觸中,網絡體現了最自主、靈活、開放的信息交流方式,任何一個人在網上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做任何自己希望做的事,去自由地訪問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去和世界各地聯網的人交流。因為具有開放性,所以任何一件事,只要在網絡上公布,立刻就可以傳遍全球,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看到,這件事就會成為全球人所關注。
(二)創新性
網絡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創新文化。這是由以信息數字化為核心的網絡生存方式決定的。網絡永遠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中,我們也要隨著它的更新而去熟悉他,網絡使人們處于一種不斷的學習狀態中。網絡為文化創新的實現鋪墊了可實現的途徑,不僅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賦予網絡鮮活的生命。在網絡中,人們通過網絡實現信息共享和思想交流,使大量信息不斷碰撞與交流,成為民族文化創新的不竭動力之一。網絡以他獨特的方式,充分展現了人們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正如當下學者的觀點:創造和創新,將會成為網絡時代人的真正幸福所在,必將會開創出一片全新的大地。
(三)交互性
網絡文化是一種典型的交互性文化。網絡不再是靜態的網絡,而是具有相互作用的,它可以實現一對多、多對多、一對一的互動關系?!熬W絡傳播提供了一種開放的、雙向的信息流通方式,使得網絡公民不僅是信息資源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實現人際互動?!边@種相互溝通,是主體間的交流,是基于平等基礎上的“對話”,大家參與的機會是平等的,無論何人,只要具備基本的上網條件,就可以將自己富有個性色彩的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成為網絡文化的一部分。
(四)虛擬性
網絡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虛擬性。人們可以以任一名宇、任一性別登陸某一虛擬社區,成為其中的成員;通過想象,借助文字與其他成員開展各種活動。除非雙方有過面對面的交談,否則,兩者都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人還是一條會說話的狗?!氨M管人們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可以像現實生活中一樣,開展各種活動,例如上學、上班,進行體育鍛煉,或與他人聊天等,但是,這一切都是虛擬的,是借助于現代網絡通信技術而實現的,這與我們的現實生活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崩j文化的這種虛擬性為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充分發揮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文化空間。
在因特網上,與現實環境不同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匿名信息,削弱了者的責任感,使得虛假的和不負責任的信息上網的可能性顯著增大。匿名聊天如同一場“假面舞會”,參加者誰也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熬W絡技術使匿名表達、超時空交流更為方便,將現實社會中人們深藏于心底而一般很少顯之于外的信仰充分展現出來,使網絡社區的信仰十分復雜?!?/p>
二、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的特點
網絡一方面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模式,另一方面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價值方向和道德觀念。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接受新鮮信息速度快,但自制能力并不強,因此,網絡對他們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正面影響
l. 豐富信息來源
過去大學生的信息和知識來源主要是課堂、圖書館和傳統的報刊、電視、廣播等媒介,由于條件限制,難以享受到全球的知識成果。但是互聯網幾乎是一個取之不盡的“信息海洋”,在這個平臺上,大學生的所見所聞更為廣博,而且吸收新知識的速度極快。
2. 擴大交流視野
因為受本身身份和地域等因素影響,過去的大學生身在“象牙塔”,交際范圍比較狹窄,社會角色沒有充分體現。網絡交往突破了他們的交際局限,他們可以利用網絡工具自主、開放地交流,更為緊密地聯系熟悉的同學、朋友,甚至頻繁接觸不同階層、不同地區、不同語言的陌生人。他們的交流視野在互聯網中得到了放大,開闊了眼界,增加了“閱歷”。
3. 提高競爭意識
當今大學生通過網絡求職己成為一種重要的求職渠道,大學生只要將自己的簡歷、所具有的能力素質和求職愿望等信息輸入電腦,就有可能獲得參加職位競爭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非個人因素對大學生求職的影響,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4. 強化主體觀念
大學生是一個自主觀念很強的群體,對權威往往采取淡化的態度,樂于接受自主、開放、平等的文化。有了互聯網這樣開放性和平等性很強的媒介,他們開始在網上自由發表見解、表達思想,自我的主體觀念在這種氛圍中可以得到進一步強化。
5. 緩解心理壓力
網絡宣泄法是一種將內心的壓力在網絡上排泄出去,以促使身心免受打擊和破壞的方法,通過網絡宣泄內心的郁悶、憤怒和悲痛,可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潰,恢復心理平衡。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1. 網絡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
由于網絡空間不受限制,監督機制也極不完善,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網絡上的灰色信息、黃色內容、一些腐朽的生活態度、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大量輸入,給大學生的價值判斷造成很大的紊亂。有調查表明,超過23%的大學生曾經訪問過黃色網站。如果不對辨別能力和生活閱歷都比較欠缺的大學生加以疏導,他們難免會在不良信息和觀念的傳播中迷失方向。
2. 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沖擊
現在的大學生己經成為網絡游戲的主體消費群,有的學生經常通宵達旦地沉溺于游戲中,造成學習上“紅燈高掛”;有的學生因為網絡游戲而身負沉重的經濟壓力,甚至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
3. 網絡的發展使大學生現實交往觀念日益淡漠
有些大學生終日與網絡為伴,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現實中與社會其他人交往、接觸的機會,導致人際情感的疏遠,人際關系緊張。由于網絡交往有虛擬的一面,容易造成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不信任,失去誠實待人的心理基礎,他們的心理一旦受到打擊,就容易造成行為變異、心理孤僻等問題,對學習、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愛玲.試論網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雙重影響[J].世紀橋,2008(12).
[2] 李愛玲.論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原則[J]. 傳承, 2008 (18).
[3] 秦念歌,王天紅. 網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 文教資料,2008(17).
[4] 張紅薇.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及構建策略[J].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7(3).
[5] 蓋元臣.網絡環境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摘要:構建和諧的高校校園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基礎層層面是物質文化,包括校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學校的歷史等方面的條件和文化;中間層面是制度文化,包括校園已經成型的各項規章制度;核心層面就是精神文化,包括學校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的行為規范以及各種思想認識。
關鍵詞: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構建路徑
一、 豐富校園文化渠道營造和諧氛圍
青年大學生思想活躍,但價值觀尚未成型,德性尚未穩固建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應該注目于思想道德品質的陶冶和塑造,使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應當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重要思想,應當成為高校全體師生的價值目標和行為活動的衡量標準,滲透到每一個人的需求、情感之中,形成良好的內化品質,不僅讓大家記在腦里,更重要的是內化到心里,將校園文化的和諧建設充分文化性,充分藝術性,在整個高校形成化情感為情操,化良知為良行,化知識為智慧,化天性為德行的真、善、美的良好氛圍,引導師生認清自我的價值目標,并朝向去工作及學習。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社團起著充分的建設作用及引導作用,對此,高校應當鼓勵大學生各類社團的創建及發展,大力扶持學術型社團,積極倡導興趣愛好型社團,正確引導學術科技性社團,熱情鼓勵社會公益型社團,充分發揮好高校學生的積極思想,擴大學生社團的輻射帶動作用,造成影響,著力打造,品牌效應,形成特色,帶動整個校園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 增強校園文化服務功能培養高素質人才
作為高等教育重要內容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創設了一個鍛煉能力、增長知識的平臺,其建設及發展對于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是校園文化的實踐者及創造者,他們的能力和素質不僅反映著高校校園文化的程度水平,更是關系到整個高校校園文化的質量情況。因此,要想創造出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必須將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建設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在發展校園文化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校園文化要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 強化服務教學科研
要切實關心大學生的成長,解決他們在成長成才中的困難。要把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困難與和諧校園建設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大學生的和諧成長促進文化建設。要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要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激發校園活力,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和諧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和諧心態、誠實守信道德意識,幫助他們樹立關心集體幫助他人的思想觀念。另外,還要激發學生不斷進取,不斷進步。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學生的特長得以展示,能力被群體所認可,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尊重,感受成功和被尊重、被肯定的樂趣,并產生成就感,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就得以提升。要充分利用學生所參與的每一項活動,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對他們的熏陶,同時又要通過他們的積極參與來進一步促進和諧校園文化邁上新的層次。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首先,應當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各方面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教材、課堂是落實“兩課”教學的最直接、最暢通、最有保證的渠道。把教材用好,把課堂做活,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就能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成為各高校進行德育的有序整體。以課程教學為載體,通過專業課程教育以及同時教育的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各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沒門專業課程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注重不同學科教學的輔助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整合,充實到所有教育教學學科的授課過程中,整體滲透,強化核心價值觀。
其次,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及互聯網教學。網絡多媒體技術是通信技術以及多種信息科學領域的技術成果,目前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課堂教育教學技術。多媒體及互聯網的教育教學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產物,有各類軟件、多媒體課件、互聯網視頻,可供高校學生在不同地區進行學習及分享,是一個高效、省時、省力的新模式。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利用多媒體及互聯網的方便、快捷、時效性,將網絡教育的特點進行發揮,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及互聯網教學,通過廣泛收集國內外的教學資源,結合體驗式、探究性教學的要求,多花心思制作一些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或者順應國際浪潮制作一些動畫課件,以此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這樣能夠造成聲音、圖像結合的更直觀的教學沖擊。(作者單位: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業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李登均,孫玉麗,沈明燕,金感芳.“美德行動”計劃———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推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8月第26卷第4期
[3]胥英明.中國主要高等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4]厲以賢.論高等教育的視角與體制[J].教育研究.1995年08期
[5]楊錦逾,盧清.高等對大學生的教育功能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3
[6]吳瓊,劉艷麗.創辦高校大學生成長驛站 搭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校園平臺[J].吉林教育.2006.09
[7]李仲謀.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預防大學生違法犯罪中的作用[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