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3: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化體系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高度認識構建河道現代化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區因天氣變化,短歷時、高強度局部暴雨造成的山洪災害時有發生,特大暴雨洪災極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也暴露出河道管理與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河道治理長期投入不足,堤防工程體系薄弱,防洪標準不達標;非法設障及侵占河道問題嚴重,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有的河段河道管理不明,事權不清,隊伍薄弱,監管不到位等。這些問題導致河道行洪防洪能力明顯下降,洪水流勢流態改變,直接威脅河道行洪安全,成為我區防洪減災體系的隱患。
省、市政府已將河道現代管理體系建設列入對各級政府水利發展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水憂患、水危機意識,堅決客服麻痹松懈思想和僥幸心理,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重視水利、關心水利、支持水利,緊緊抓住水利跨越式發展重要機遇,遵循人水和諧的科學發展規律,突出工作重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構建河道現代管理體系,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二、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要求
以依法治理河道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目標,建管并重,綜合施策,加大資金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健全管理隊伍,嚴格依法行政,規范河道管理秩序,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盡快建立河道現代管理體系。到2015年,全區行洪河道內的非法阻水障礙基本得到清除,匯水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管理范圍全部劃定,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河道管護水平明顯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基本達到規定標準。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人水和諧。興利與除害結合,防災減災并重,治標治本兼顧,綜合發揮河道的行洪、灌溉、供水、生態等功能,保障防洪安全,實現可持續利用。堅持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根據河道管理范圍,明確各相關部門事權責任,責權利相統一,強化屬地管理,以管為主,建管并重,建立管、護相結合機制。堅持嚴格保護、占用補償。正確處理河湖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嚴格涉河建設項目審批與監管,占用水利設施和水域實行“誰占用、誰補償”。堅持法規支撐、依法治理。加強政策法規和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水行政執法能力,切實解決“沒人管、管不住、管不好”的問題。
三、具體任務
(一)健全河道管理機制。按照統一管理、分級負責、責權統一、監管到位的要求,加快建立河道規范管理長效機制。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在河道管理范圍劃定、涉河建設項目監管、違法違規案件查處等方面密切配合。依據有關規定,科學劃分管理事權,強化屬地管理職責。
(二)劃定河道管理范圍。完成匯水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管理范圍劃定和豎樁標界工作。區管區級河道,由區水務局會同相關部門劃定,報區政府審批,并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河道劃界方案批準后,由區政府負責向社會公布。河道劃界豎樁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外業勘測、防洪淹沒線推算、界樁購置、運輸、埋設、占地補償等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區財政局要提供資金保障,確保如期完成劃定任務。(牽頭單位:區水務局、雙峰寺鎮政府、大石廟鎮政府。責任部門:區財政局、區國土局、區住建局、區農牧局、林業局。完成時限:2014年年底)
(三)清除河道行洪障礙。按照“誰設障,誰清障”的原則,落實清障責任,組織有關部門力量,采取有力措施,集中采取行動,按時完成清障責任。建立清障工作長效機制,清、建、管有機結合,防止邊清除邊設障。(牽頭單位:各鎮人民政府。責任單位:區水務局、公安分局、區國土局、區住建局、區農牧局、區林業局。完成時限:長期)
(四)加強河道采砂監管。全部取締河道內采砂經營戶,對河道實施長期監管,切實加大巡查、檢查的頻次和力度,堅決取締無證采砂及亂采、亂挖現象,嚴厲打擊非法采砂,一經發現要嚴肅處理,依法查處失職瀆職行為,確保河道內平整整潔,行洪暢通。(牽頭單位:區水務局、責任單位:公安分局、區國土局、區安監局、各鎮人民政府、完成時限:長期)
(五)加強行洪河道整治。對列入國家規劃的中小河流治理和獨流入海項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落實配套資金,加強項目監管,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牽頭單位:區水務局。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有關鎮政府。完成時限:按項目要求推進,2015年底前)
(六)完善水文測報預警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區級防汛指揮中心信息化建設。按照省、市要求,盡快實現主要河道重點斷面洪水和水庫的實時監控和指揮調度。(牽頭單位:區水務局。責任單位:有關鎮政府。完成時限:2015年底前)
(七)建立穩定投入機制。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補充,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區相關部門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則,加大河道劃界、治理、水利工程建設為修養護的投入。對國家投資的河道治理項目,積極落實地方配套資金。(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完成時限:長期)
按照市、區河道管理權限劃分的文件,區水務局要在規定區域內(包括旱河)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專項用于河道工程維護管理,從河道整治開發所取得的土地收益中,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日常維護管理。(責任單位:區水務局、區財政局、區國土局。各鎮政府。完成時限。長期)
(八)加強河道管理隊伍建設。健全水行政執法隊伍,配齊配強工作力量,提高河道管理。(責任單位:區編辦、區財政局、區水務局。完成時限:2014年底前)
積極推行聯合執法,相關執法部門要加強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公安分局在重要水利樞紐、堤防、水域和執法較重的區域,可根據任務需要設立警務室,確保安全防范及執法措施落實到實處。(牽頭單位:區水務局。責任單位:區國土局、區安監局、區公安分局、有關鎮政府。完成時限:2014年6月底前)
四、保證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以主管區長為組長、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加快河道現代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河道現代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河道現代管理體系建設。
(二)落實工作經費。區財政局、各鎮政府要千方百計落實資金,確保河道現代化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旅游市場不斷擴張,旅游產業層次提檔升級,智慧旅游作為一個新興名詞也應運而生。智慧旅游并非單一的指代一種旅游方式,而是一種運用互聯網及新興科技手段構建的新型旅游運營模式和產業經營理念。在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代化程度和完備程度與我國不斷擴大的旅游市場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明顯,因此需要智慧旅游理念和模式的引入,推動旅游產業的長久、健康發展。本文在分析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實問題的基礎上行,以智慧旅游為視角,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推動我國旅游業總體水平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
智慧旅游;旅游服務;旅游體系;公共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市民百姓對于旅游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旅游市場的需求與日俱增,此外,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也為旅游市場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基礎公共服務體系是關系到行業發展及旅游者旅游體驗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衡量一個旅游區域是否成熟及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傳統旅游行業中,旅游業野蠻生長,亂象頻生,對于旅游者的體驗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和隱患。隨著現代技術的運用,旅游產業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旅游基礎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智慧旅游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代旅游環境下,信息網絡運用越來越廣泛,智慧旅游也成為一個現代化的信息承載平臺,為旅游行業各方參與者都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其中,最為典型和應用最廣的,就是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也成為推動旅游公共服務基礎建設的重要依托。
一、智慧旅游的含義
智慧旅游作為一個新興名詞,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和云計算存儲分析功能而出現的,是一種資源整合的先進手段,對于指引旅游業者旅游行為,幫助管理者分析體系需求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幫助旅游業者更好挖掘市場熱點和市場需求,提升旅游服務的專業性和適當性。智慧旅游概念并非憑空出現,而是有著重要的平臺依托,就是近年來興起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和“智慧地球”理念的出現和運用。作為新型城市建設系統,“智慧城市”就是在城市基礎設施中運用高科技手段,分析總結,逐步實現城市管理和運行的智能化,實現集約化發展,而“智慧地球”由IBM率先提出,是一種全球化的智慧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智慧旅游以智慧城市為根基,并且得到了發展。在智慧旅游體系中,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信息技術(ICT)、物聯網(RFID)和云計算技術,包括SAAS、PAAS、IAAS三個層面,此外,互聯網現代技術和移動終端及人工智能的發展,則為智慧旅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利用智慧旅游,可以實現旅游行程、旅游規劃、旅游體驗的統籌管理,實現了信息化的全覆蓋和全程應用。在智慧旅游體系中,各個景區、賓館,以及周邊商業等配套措施,都被納入到體系中,與旅游者的旅游體驗一起陳偉一個有機的整體。依托智慧旅游理念,可以實現個性化旅游的需求,也可以實現行業科學發展,為企業經營和政府管理提供更為科學高效的運營手段和理念。
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簡析
在旅游行業中,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和行業發展。根據概念進行分析,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承擔著為旅游業者提供基礎服務的功能,是一種公益性、基礎性的行業功能,是政府管理部門的一種職能實現手段。縱觀整個旅游服務體系,包括旅游活動的方方面面,旅游者的衣食住行和旅游娛樂都在公共服務體系的框架之中。在運營過程中,旅游綜合服務體系呈現出復雜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對于統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現實實踐過程中,我國各地景區普遍存在著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對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不足,沒能在理念上實現重視,認為只要有優質的景色就能實現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和景區意識到了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也很難實現既定旅游目標的實現,難以滿足旅游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三、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融合與特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已經融合成為有機整體,一方面,智慧旅游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理念和思路方向,另一方面,以智慧旅游為切入開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也是智慧旅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體重應有之意??傮w來看,呈現以下特征:
1、智能化程度較高
要在智慧旅游體系建設中,實現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檔升級,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需要達到現代的智能化設備和應用水平。在旅游服務行業處理中,要運用到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物聯網傳感技術等,因此對于景區的現代化水平要求較高,要實現景區的預警、監控、游客分析、環境監測等,都需要現代技術設備的支撐,也就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
2、旅游參與者角色的轉化
在智慧旅游體系下,開展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會出現角色轉化的方面,一方面,旅游管理者提供現代化技術設備,對經營者和旅游者進行高效服務,同時,旅游者和經營者作為旅游主體,會反饋大量信息,形成參考資料和大數據,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又會推動旅游服務體系的完善和升級,為設備建設和問題處理提供依據,在整個體系中,旅游者、管理者和經營者會出現位置互換、相互融合的現象。
3、安全性能不斷提升
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打造,需要不斷提升安全性能。這里所指的安全性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做好基礎服務工作,對于游客和經營者的人身安全等,進行有效的保護,提升旅游環節中的安全系數,另一方面,由于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整個旅游行業的數據安全和保護,也需要不斷加強,通過完善和強化網絡安全措施,從而提升整體旅游安全水平,進而實現實際旅游活動的安全和有序開展。
四、構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策略
關于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其內涵和外延并沒有準確的界定,但是有著普遍的額需求和標準,一般看來,應該包括景區服務電子信息和在線咨詢查詢系統、基于視頻監控和物聯網傳感系統的旅游安全保障體系、旅游快捷便民服務體系、旅游個性化定制服體系等,基于此,本人認為,要加強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相關聯系統,同時要充分考慮地域和景區特點,進行特色設置和建設。在建設程式和方法上,應該主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明確綜合公共服務體系中各下位階項目的功能和定位,包括旅游咨詢、旅游服務等各大系統,同時,要根據系統特點和內容,進行凸顯地域化的個性化設置。其次,對不同的服務客體進行有效分類,從智慧旅游視角切入,對不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行有效分體,為客戶提供定位更加準確、更直接、精準的旅游服務。再次,要完善基礎硬件設施,對應用層的安全進行鞏固,在互聯網時代,由于具有開放性,同時數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穩定和安全性,強化智慧旅游建設,要提升硬件基礎設施穩定性和安全性。再次,搭建高效的運營監管平臺,通過引入客觀評價體系,對行業業態進行有效監督,包括服務質量、滿意程度、安全指標等內容,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會,并通過行業協會及行業準入制度,約束多方旅游市場行為。
五、結語
智慧旅游作為旅游行業的一種新型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旅游行業的總體發展水平,推動配套設施的建設升級和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是一種利用現代科技,對傳統產業進行革新的新模式,是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全新理念,對傳統旅游產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以智慧旅游為視角,審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并推動配套基礎上設施推動升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操作中,需要從旅游信息化、數據處理現代化、文化周邊衍生品開發等多角度入手,借助現代化智能設備,提升我國旅游產業層次和水平,進而實現旅游產業的科學、健康發展。在開展智慧旅游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地方管理者思維視野的限制,并囿于地方經濟和科技發展程度的限制,智慧旅游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因此就需要旅游經營者和管理者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繼續深入探討,總結先進經驗,提出積極有益的對策和策略,最終實現我國旅游產業總體水平的總體提升,為廣大旅游者提供更優質的旅游配套。
參考文獻:
[1]金衛東.智慧旅游與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旅游學刊,2012,27(2):5-6.
[2]柳光露,王忠偉,郝宇飛等.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微博營銷的現狀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4):276.
[3]黃超,李云鵬.智慧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時代經貿,2013,(8):201.
[4]吳泓.公共旅游信息服務體系構建路徑和模式——基于智慧城市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4,(9):67-71.
[5]宋娜.基于公共服務的智慧環保系統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16):147-147.
[6]劉志霞.智慧旅游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5(4):109-110.
關鍵詞: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基層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7-0135-1
0 前言
農業機械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重要設備,在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提高農業生能力中將發揮基礎性的作用。為此,近幾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投入力度,并促成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有效農業機械量持續增加,且農業機械構成不斷得到優化,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一些新型農機具和農機化新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隨著農業機械量的增加,農業機械重推廣輕服務的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在農業生產繁忙季節農業機械管理、維修、保養和科學使用等方面的知識缺乏而造成農業機械不能正常運轉從而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正常進行的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如何加強基層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解決農業機械售后使用技術指導和維修問題,應引起是農機管理部門的重視。
1 目前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基層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建設還是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深入農戶、農業機械銷售部門和農業機械管理部門進行調查,發現目前基層農業機械服務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1 農機服務體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雖然近幾年來通過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在加強基層農機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上對基層農機體現建設的重視還是不夠充分,集中表現在基層農機維修管理部門設備、辦公條件及辦公經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多數地方甚至連基本的辦公設備都沒有,如電腦、交通工具和儲藏設備等。因此,在基層開展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具有一定難度。
1.2 服務網點數量及服務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改善
目前鄉鎮農機管理服務機構從事農機管理工作的人員少,力量單薄,農機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且農機維修行業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整體偏低,沒有更好地掌握較先進設備的維修、服務和管理知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基層農機服務網點的快速發展,使農機維修網點數量比與現有農機數量比差日益增大,網點數量不能滿足農田作業機具維修的需要,尤其在農忙季節極大程度地影響農機效能的充分發揮,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了更好地促進基層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應著力增加農機服務網點,提高網點服務人員素質。
1.3 服務網點建設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我國農機維修主管部門對農機維修企業的行政許可在《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給予了明確規定,并且規定農機維修企業不允許收取管理費、證照費等費用。在網點建設過程中,行政許可時,一個維修網點從申報到批準開業的行政許可,在完成了維修人員培訓、考試和職業技能鑒定等工作,且具備開業條件后,還需要得到維修企業認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2 加強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重要的依托,在大力銷售技術參數較為先進的農業機械給農戶的同時,應持續保持農業機械的良好的運行,使農業機械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解決農業機械售后維修、管理問題是重點,為此,筆者對加強基層農業機械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2.1 加快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的步伐
在基層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以既定區域為中心,優先建設一批功能較為齊全,設備較為先進,且有相當維修能力的農機維修中心,其后建設一批縣級維修服務網點,并逐步向鄉鎮級輻射,最后建設成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相對完備的農機維修服務體系,使農機維修服務成為當前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2.2 加強基層農機維修服務隊伍建設,努力提高農機維修服務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
隨著現代農機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農機服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也將面臨挑戰。要保障現代化的農機設備正常運行,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掌握現代農機設備維修技術的人員。因此,在推進基層農機服務網點建設的同時,應著力培養一批懂技術、善于鉆研、吃苦耐勞的農機技術服務人員。為了實現此目標,各級農機管理部門應定期開展農機技術服務人員培訓工作,并在技術人員培訓費用、工作待遇及生活方面予以政策性補貼,不斷激發技術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基層農機服務隊伍不斷充實,使農機服務人員能真正成為農機售后維修的衛士。
2.3 完善農機維修設備購置補貼政策
農機設備購置補貼是一項愛農、惠農、支農的好政策,該政策在促進農業生產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和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總體上,我國現行農機設備購置補貼是完善,但在農機維修設備購置補貼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農機維修設備購置多樣化而造成農機維修設備補貼種類不足。為了更好、更快地落實基層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和激發農機服務單位及技術服務人員的積極性,政府及農機管理部門應在綜合考慮農機維修設備種類,農機維修服務網點等級及針對農機維修服務人員技術水平等方面不斷完善農機維修設備補貼政策,從而催化基層農機服務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地籍測繪 國土資源管理 服務功能
一、引言
測繪是指以光電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科學以及網絡通訊技術等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為核心,通過測量的手段獲取地面現狀的位置信息與圖形信息,反映相關設施與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位置、形狀、大小及其相關屬性,為國土資源管理與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提供相關依據。地籍測繪是對土地界線的界址點坐標進行精確測定,將地表相關設施的空間位置、面積及其他屬性準確繪制在圖紙上,為我國國土資源的管理及各項基礎業務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務。國內針對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體系中服務功能的相關研究,江長喜(2000)闡述了測繪工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充分開發,利用已有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為國土資源管理服務,運用現代測繪技術手段,提升為國土資源管理服務的功能和水平;余雷(2012)通過分析地籍測繪的作用,探究地籍測繪的經濟作用,闡述地籍測繪的土地開發利用等研究了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重點分析了地籍測繪與國土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的相互關系,研究了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體系中的服務功能,結果為實現國土資源管理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二、地籍測繪與國土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的相互關系研究
地籍測繪與國土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相互關系是一個彼此相互依托、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地籍測繪服務于國土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發展,為國土資源管理中國土整治與開發、土地的歸屬權、土地糾紛與變更等重要環節提供科學、規范、合理的保障。伴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涵蓋國土資源調查信息系統、土地利用信息系統、地藉信息系統等的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建設與發展勢在必行,而地籍測繪是為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基礎材料的精確的科學手段,是國土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的前期性、基礎性的準備工作。國土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為國家資源的宏觀管理、國防建設、城鄉規劃等提供可靠保證的參考依據,同時使地籍測繪工作的前期性、基礎性、公益得到充分發揮,推動了地籍測繪技術的發展。綜合分析地籍測繪與國土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的相互關系,地籍測繪通過對地塊權屬界線的界址點坐標進行精確測定,將地表相關設施的空間位置、面積、權屬關系和利用狀況等屬性進行精確的繪制與記錄,強化了國土資源管理體系高度的權威性、組織性、紀律性,確保相對科學、合理的分配與利用每一寸土地,為國土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科學、可靠的基礎資料,與此同時國土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也帶動了地籍測繪技術的發展,二者逐步形成相互依托、相輔相成的關系推動了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的穩步發展。。
三、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體系中的服務功能分析
地籍測繪技術是強化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的有效平臺,是國土資源部門進行空間數據分析與空間輔助決策有效技術手段,服務于國土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探究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體系中的服務功能,首先,地籍測繪在土地開發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地籍測繪對土地屬性的精確測定為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提供科學的基礎資料,為區域地形、土地規劃、產業結構調整及土地分配等提供重要數據支持,為土地的利用監測與動態的遙感分析提供理論依據;工程建設上,地籍測繪規范了土地開發的方案設計的資金預算與工程質量,保證了開發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經濟作用,地籍測繪為我國土地的審批、規劃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礎材料,保證了城鄉規劃的合理開發,強化了土地與建筑物的產權管理;服務于城市的交通道路管理,作用于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的更新,有效地對土地進行了動態的監測。再次,地籍測繪技術的科學性、規范性在解決土地歸屬權糾紛,地質災害損失評估,城市環保與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區劃和地名管理都發揮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功能。地籍測繪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地籍測繪是國家對能源、交通、水利以及通訊等設施進行戰略投資的基礎,是加強我國自然生態環境的治理水平,促進國土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重要保證。綜合研究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體系中的服務功能,地籍測繪技術為我國國防建設、國土資源管理戰略方針的制定、土地合理開發決策的實施、城市、農村土地資源的規劃及國土資源的動態監測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與數據保證服務,推進了現代社會國土資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進步。
四、總結與建議
現代社會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測繪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事業正進入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F代地籍測繪技術能夠為我國國家資源管理體系的建設提供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持平臺,能夠為我國國防建設、城市規劃、土地開發與管理以及土地資源的數據分析與決策實施提供理論保證,服務于我國現代化、適時化、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的國土資源管理,為促進我國城市、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F代社會實踐發展中須完善地籍測繪的相關制度,促使地籍測繪工作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相互融合,保證測繪數據質量的準確度,不斷強化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服務功能,完善國土資源管理數據庫的建設,實現城市、農村空間數據共享,為國土資源開發管理提供切實有效的數據服務,進一步實現國地資源管理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余雷. 地籍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 科技資訊,2012,(24):27.
[2]安波. 強化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服務功能[J].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02):70-71.
[3]王玉龍. 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 科技咨詢導報,2007,(24):25.
[4]江長喜. 淺談測繪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的應用服務[J]. 資源?產業,2000,(11):26-28.
[關鍵詞] 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1-0209-01
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以及我國產業結構的適時調整,我國農業在不斷向市場化發展,經過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的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已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以前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目前農業發展水平。為此安徽省南陵縣為了保證農機化產業的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農機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探索創建新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
一、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具體內容
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是政府部門和農機部門為實現農機的推廣,通過制定方針、目標,各項策劃,控制以及最后推廣的效果和評估改進方案等來協調控制組織活動而建立起來的體系。即管理者制定農機技術的推廣方針和實現推廣農機技術的一套方案,再通過一定的人力物力資源來實施這套方案的過程。
因為一切活動都是需要管理的,所以與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相對應的還有農機技術推廣管理體系,它是針對農機技術推廣的各項活動所建立起來的管理體系。它包括制定各項方針、政策,實施活動的整個過程,具體的職責,所需要的資源,以及最終評估和改進所需的組織結構。
二、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1.行政部門對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有一定的制約
我國在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上主要有行政部門和農機部門兩個部門管理,在安徽省南陵縣就有當地的鎮村一級政府部門和農機局來管理,但是在管理過程中,兩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往往做不好,政府行政部門的控制力會強一些,會出現行政性文件沖突的情況,這樣就會影響到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
2.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比較落后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逐漸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且近幾年來不斷地對農業產業結構實行了調整,不再是以往的,而是農業合作社,其中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業合作社,把大多數農民承包的土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以實現農業生產規?;?,機械化,管理的科學化,最終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以往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就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
3.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素質不高,農機安全事故頻發
安徽省南陵縣地處半丘陵半圩區,農業規?;l展不平衡,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條件艱苦,在某些鄉鎮地區擁有較高農機專業素養的技術人員不多并且容易流失,因此農民在遇到農機技術上的問題時,無法得到較好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另外,在一些丘陵地區的土地落差比較大,田塊小,整合難度大,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農機技術的推廣。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實施惠農政策,如,“三下鄉”活動,給農民帶去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知識,購農機補貼政策等等使得農業不斷地實現機械化生產,因此農業機械的保有量迅速增長,為農民創造了良好的收益。但是,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的過程中,由于一些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機械操作上的復雜,操作技術水平不高以及近年來機械質量等問題,農機安全事故也在頻發。
三、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1.加大行政部門對農機技術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
安徽省南陵縣政府要積極響應國家扶持“三農”的號召,縣農機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的需要積極爭取縣政府行政部門對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大力支持,來促進本地區的農業生產。政府要積極地了解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動態,為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創造條件,為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加大資金以及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力度,以及法律法規政策上的保障,從而保障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2.建立起適合當前農業發展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積極地改進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尋找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農機技術人員要依據市場來決定自身的服務觀念,服務范圍,通過已經成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不斷推廣試驗新的農機具,舉辦形勢多樣的技術培訓,積極引導農機手了解和應用農機技術,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機技術體系的建設,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服務農業,為農民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利益,促進地區農業的發展。
3.提高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農民使用機械的水平
各級政府以及各級農機部門應該積極配合,適時組織農機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和學習,積極引進新的高學歷、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從而提高農機技術推廣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采取激勵獎懲機制來促進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自覺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更好的創建農機技術推廣體系。
農機手應該在實用農業機械的時,主動了解使用說明,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操作使用,提高自己的駕駛操作技能,保護自身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4.在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上要注意推廣模式的應用
首先,安徽省南陵縣政府要在推廣工作中起到支撐作用,建立示范區,農機大戶等來示范帶動農機技術的推廣。其次,安徽省南陵縣的農機企業帶動的模式來推廣,特別是奇瑞重工農機裝備有限公司落戶南陵縣,其研發部門可以將成果就地轉化應用到實踐中,并且盡可能的為農機戶提供資金設備,技術上的支持,從而形成研發、生產、推廣、銷售、服務的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最后,還可以利用合作社、協會等組織推廣的模式來創建農機技術推廣體系,這種模式可以自由的聯合在一起,有利于協調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這種推廣模式是農民容易接受的,非常歡迎的模式。
四、結語
建立健全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是安徽省南陵縣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各級農機部門要借助國家的惠及農民的政策,抓住機遇,積極創建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為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發展開創一個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趙明晶.關于創新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探討[J].中國農機化.2006(04)
農業技術推廣對于農業科技成果的轉換、農業經濟的現代化和科技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農機推廣體系建設還不完善,難以滿足社會經濟背景下對農業發展的要求,以政府為主導、多元化、生態綠色、高效集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立迫在眉睫。本文中,筆者首先對生態農業技術的特征進行了分析,進而結合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實際,提出了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可行性對策,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
生態農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特征;對策
前言
作為一種創新的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生態農業以其獨特的生態性、集約性等優勢也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推崇,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有利于我國對現有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農業朝著現代化、科技化發展方向前進,提高了我國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是我國生態農業發展速度較慢,規模比較局限。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進行分析,探索出符合我國農業實際的農技推廣體系,促進我國生態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產品運輸、流通、銷售等方面的高效應用。
1.生態農業技術的特征
首先,生態農業技術不是私有的,而應當是社會公共產品,且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通過生態農業技術示范,建立相應的農業生態示范點,成功的農業技術就能夠廣泛的被推廣應用到農民的農作物中,在不斷的推廣和應用過程中,受益農戶數量激增,而且互不影響,不存在競爭關系,反而可能會互相推薦先進的農業技術。其次,生態農業技術外部性明顯,正外部性大于負外部性,摒棄了傳統的農業發展理念,即只重視農業經濟發展,不注重對農業資源的保護,甚至存在農業資源的濫用和農業生態的肆意破壞行為的方式。而且在農業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還會進行技術創新,并引入新技術來提高農業技術的實用性,同時促進了技術的宣傳與推廣。最后,生態農業技術還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即通過挖掘現有資源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提高農業抗災能力,提升農業的經濟、生態、社會方面的綜合效益,實現包括農、林、牧、漁在內的綜合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2.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
2.1完善體制機制
第一,要摒棄以政府為主體,積極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農技推廣組織構架和農機推廣團隊。在農技推廣實踐中,要以農機推廣體系為核心導向,充分發揮現有的農村經濟組織的作用,加強與農業高校、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多部門、多領域部門和人員廣泛、積極地參與到農技推廣工作中來。第二,要在實際的農技推廣過程中,建立健全符合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農技推廣體系管理及運行機制,政府部門也應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到農技推廣,因為基層的農技推廣部門職責是需要承擔基礎性的、公益性的農技推廣工作,即將現有農技科研成果轉化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中,通過農技手段的應用幫助預防和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動植物病害、農產品質量檢測、檢疫等相關問題,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環境的綠色生態性,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在對農技推廣機制進行建立時還應當遵循市場規律,逐步完善農技推廣工作中的農資供應、病蟲害防治與檢測、農產品運輸、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體系。
2.2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講,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農業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和變革,客觀的講,現階段的一部分相關農技推廣法律法規已經不適應市場需求。因此,我國政府要在全面分析現有農業經濟及其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技推廣法律及法規文件的修訂,促進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的法制化、高效化。而且為確保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資金支持,建立以政府資金為保障,多元化的農技資金支持渠道。建立并完善公益農技推廣設施的建設與維護,促進農業現代化設施的高質量。其次,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對現有農技推廣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和完善,并根據國家農業部相關法律文件,制定符合當地農業經濟發展要求的實施文件及方法,并在實際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依法、合理、適度的進行調整和創新,并根據實際,提高相關文件的可操作性,嚴格依法推廣。最后,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應當認真研讀相關的農技推廣法律條例,并在其指導下,積極落實和細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各機構要積極引進專業性強、技能水平高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部門的合作,通過全面、持續的培訓,優化人員梯隊建設結構。對于現有的農技人員應當實行合理的考核機制,提高農技人員的準入門檻,使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與其績效掛鉤,建立合理的激勵和全方位的考評機制,定期對相關人員培訓、考核,提升相關人員的指導農民進行農技應用的服務質量。
2.3完善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
農業科技特派員是農技推廣的主體人物,首先,為維護特派員的切身利益,應當切實落實各類農業科技政策,明確特派員的權責利,并積極開展分類指導,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特派員的農技推廣積極性,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并對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其次,要為農業科技特派員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通過公開招聘或者合作院校選拔招聘的方式,吸引符合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特派員,并幫助他們樹立服務農民的意識,加強對其技術培訓,提升其農業技能水平和對科技設備的應用能力。最后,應當尋求政府、社會機構的支持,將特派員工作內容劃入新農村建設戰略中,為特派員營造良好的科技環境,提供必備的資本支持,解決特派員的后顧之憂。
3.結語
生態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相關人員建設農業的努力方向。因此,拓展對生態農業的認識和了解,強化對農業推廣體系的系統構建,能夠讓我國的農業發展的更好,能夠讓我國農業的建設越來越呈現蓬勃之勢。
參考文獻:
[1]張燕.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構建[J].農村經濟,2011,02:100-103.
[2]胡皓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中如何發揮政府作用[J].福建農業,2015,07:99-100.
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駿馬,需要“四化同步”方能奔馳。作為基礎支撐的后腿,農業現代化卻是四條腿中遠弱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那條短腿。強農興農,人才是根本。如何培育一大批種田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農業部關于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意見》給出兩個關鍵詞:加強、加快。
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時代要求,也是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現實選擇??v觀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過程,一個共同點是,都將培育職業農民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都將教育培訓作為培育職業農民的重要手段。當今國情,隨著兩億多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離土別鄉,留下的兩億多農業勞動力素質明顯下降且后繼乏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 急切呼喚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職業農民迅速成長,“誰來培養”“如何培養”迫切要求一個強大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肩負起培育億萬農業農村人才的重任。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形成了中央、省、市、縣四級建制農廣校和鄉村教學點五級辦學體系,在鄉村、在田頭開辦了固定課堂、空中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在農民學員父子同堂、夫妻同班的佳話中,創造了培養百萬中專生和千萬實用人才的奇跡,探索著符合國情,大規模廣覆蓋,具中國特色的農民教育培訓道路。在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無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使農廣校責無旁貸地成為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主體和基礎依托。
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必須加強農廣校體系建設;而農廣校體系的穩定、特色的保持、條件的改善、能力的提升,必將加快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盎A不牢,地動山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系統、浩大的工程,任務緊迫而繁重,而公益性地位不穩固、辦學體系不健全、教育培訓條件不配套、師資隊伍能力亟待提升等客觀現實,使得加強農廣校自身建設刻不容緩。加強農廣校體系建設,就是強化主體建設,就是夯實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的基礎。有了強健的主干,構建“一主多元”體系就有了基礎依托,建立完善多元參與協作機制,就有了核心動力。
來不及顧往自喜,容不得止步觀望,扛起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大旗,農廣校當仁不讓,充滿信心,顯示了勇氣和擔當;以進一步增強教育培訓服務能力為核心加強各級農廣校建設,農廣人攻堅克難,敢打硬仗,將展現出行動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