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03: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社會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博物館文物社會價值的實現
文物社會價值要得到實現,前提條件是交換,其和商品價值的實現相同,只不過商品價值的交換以等價物、貨幣為中介,而文物價值的交換則是非物質交換,屬于精神的范疇,其本質上屬于文化的交換。文物社會價值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基因,這需要主體不斷去研究、去挖掘,另一方面,文物社會價值即文化內涵會以精神的形式轉移到主體思想中,此時文物社會價值的量在文物客體之外就得以增加,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博物館文物社會價值的實現可經歷三個階段,首先是以專業人員為價值主體進行文物價值的研究,為主客體之間價值交換的實現提供基礎條件;其次是博物館開展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對文物社會價值進行展示和提升,吸引更多受眾參與文物社會價值的交換;再次就是文化受眾比如參觀者、游客等作為價值主體主動或在專業人員引導下認知文物社會價值,從文物的參觀實踐中和對周圍活動的參與中得到精神陶冶,提升自身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在文物社會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博物館文物工作者與客體的交換面越廣、交換程度越深,文物價值實現的就會越充分、越徹底。
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主要任務之一,而文物作為博物館文化中具有透鮮明特色的精神產品,直接承擔著教育功能,我們必須緊緊把握社會形勢發展,積極創新,努力創造藝術性、觀賞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結合的形式多樣化的展覽,或是通過館校共建提高國民對文物價值認識,延伸博物館教育內容,將博物館的“博”真正體現出來。博物館文物的社會價值還體現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所以,我們要處理好文物保護和文物旅游的關系,正確認識兩者的統一性,可與旅游企業合作,將精品文物或資料作為旅游產品制作的科學依據,讓人們通過旅游獲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認識,最終促進博物館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共同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收。
2.博物館文物保護規劃策略分析
2.1重視研究和保護文物的社會、情感價值
博物館文物社會價值的主體是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受眾,這些主體需要在與文物客體的交換中擷取精神力量,而由于文物社會價值沒有精確的量化標準,所以主體職業、文化程度、生活閱歷不同,所實現的文物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的質量、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在博物館文物保護規劃中,我們有必要重視對文物社會、情感價值的研究和保護,通過不同方式比如展覽、宣傳等引導文物價值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在不損害其他價值的同時盡量保留并延續文物社會、情感價值所需的設施及場所,比如壁畫、塑像等。另外,博物館應鼓勵與建筑性遺產相關的宗教活動、文化活動比如祭祀、描繪等對文物的再利用,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將文物社會價值和情感價值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2.2根據文物自身特點進行分庫分級管理
科學的管理是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條件,博物館在進行文物保護規劃和管理的過程中,應根據文物特點進行分庫分級管理,確保賬目清晰、鑒定準確、保管妥善。這主要是因為博物館中具有較大的館藏數量,受到各種因素特別是人為因素的影響,文物難免會出現損傷,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科學管理步驟,嚴格按照文物接收、鑒定、登錄、分類、編目、定級、建檔、入庫、排架、提用、注銷和統計等程序進行管理,才能使文物保護工作有秩序的開展。當然,在這樣一個網絡時代,信息化管理是不可少的,我們應加大相關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文物保護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功能作用,利用信息技術對文物進行科學管理。
2.3處理好基礎建設和文物保護的關系
由于社會公眾保護文物的意識尚不足,特別在城市基礎建設中,很多建設工程未走法律審批程序,也沒有制定完善的文物保護措施,導致文物損壞的情況時有出現,這不僅會延緩工程建設進程,還對文物造成了破壞?;诖?,在博物館努力保護和管理藏品的同時,政府還應給予相應的支持,針對文物保護現狀盡快出臺相關管理條例,處理好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使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也使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得以永久傳承。
關鍵字: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服務領域;價值體現;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近幾年來豆腐渣工程的泛濫,引起了國民對工程安全與質量的高度重視。一直以來,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優良以及安全穩定,不僅表現在先進技術與優良建筑原材料上,還與建設初期地質的勘察狀況有關,特別是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勘測工作。工程地質的勘測是對工程地的具體地質情況進行分析,包含確定巖石體的結構與理化性質,預測自然災害或人為因素可能對工程帶來的影響等等;水文地質勘測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以及運動規律,以便確定其可能對工程建筑的危害等等,并且勘測水文地質還有利于水資源的合理運用。此兩項工作的進行均是為設計最佳的工程設計圖而作準備,從而為工程的安全穩定奠定基礎。
1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在工程設計施工的過程中,為保證工程的質量,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是首要考慮因素,然而據調查顯示,很多企業在研究工程時會重視工程地質,但對于水文地質只是象征性地做做樣子,每次的勘測報告上關于水文參數的內容都很少,且都未直指重點。水文地質不受重視這種狀況的發生是勘測工作的疏忽,會給工程的穩固與安全帶來重大隱患。因此,未來工程的發展趨勢將同時重視水文地質,結合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雙重的因素,力求為工程的建設帶來更大的益處,使工程項目建設更加持久,更加穩固。
2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服務領域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服務于眾多領域,主要活躍在四大領域,分別為建筑領域、水利水電領域、開礦領域以及環保領域,接下來將對其作出具體分析:
2.1 工業與民用建筑
建筑工程,作為一項大型工程,不論是建設工業建筑,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民用建筑,在設計建筑圖時,都需要事先對建筑用地的地質狀況進行勘測,最重要的是地下巖石結構以及地下水狀況,用以尋找最佳的建筑方案,保證建筑根基的穩定以及建筑質量的優良。熟悉建筑用地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狀況,設計出合理的建筑方案,有利于提升建筑的經濟效益。
2.2 水利水電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同樣需要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測工作的服務。國內幾乎所有的水利水電工程都屬于大型工程,這些工程一旦建成,就會為國民的日常生活作出巨大貢獻,例如三峽工程的建設,建成后不僅可以發電,供應國內整個華中、華南、華東地區的電力,而且還為防洪泄洪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地質勘測工作的有效進行有助于保證工程質量,充分發揮其效力,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2.3 礦山開采
礦山的開采是一項伴隨著危險的工作,稍有閃失就會發生坍塌事故,威脅到礦工的生命安全,因此,開采礦山時需要明確了解其地質結構,這就得依靠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測工作發揮效用。在進行礦山開采工作時,有經驗、有責任心的開采公司則會事先聘請專業的地質勘測人員對礦山的地質狀況進行勘測,用以確定山體巖石及土層的分布結構,制定安全的開采方案,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同時,又創造了經濟效益。
2.4 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
環境污染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去治理,生態建設即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可以改善多種環境問題。將生態建設與地區的地質狀況結合,能夠充分利用其地質資源,制定出匹配的生態建設方案,實現可持續發展。
3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價值體現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所體現的價值主要有兩項,一個是直接經濟價值,另一個則是社會價值。(1)直接經濟價值。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直接經濟價值表現在,可以通過避免由地質問題造成的各項工程事故發生的方式,來減少國民經濟損失;通過合理利用地質資源,來提升綜合經濟效益,實現其經濟價值。(2)社會價值。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創造的社會價值表現在多方面,包含責任心的道德價值,熱愛生命的人文價值,以及保護環境的自然環境價值等等。
4 重視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測的意義
在各項工程實施之前,重視相關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勘測工作,對延長工程使用壽命以及保證生命財產安全,從而維持國民經濟的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重視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勘測,建設適應地區特色的工程項目,不僅對工程本身,而且對于創造間接價值同樣重要。紫坪鋪水庫在汶川特大型地震中的表現就是最有力的論據。位于岷江上游的紫坪鋪水庫是國家出資建設的集供水、灌溉、防洪、發電、旅游多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在建設之初,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十分重視該項工程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測工作,在詳細勘測工程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后,依據該地區的地質特點,綜合各項地質參數,對紫坪鋪水庫的工程圖進行精心設計,設計水庫庫面面積為18.32km2,,總庫容為11.12億m3,正常蓄水位為877m,死水位為817 m,回水長為26.54km。將最大壩高設計為156 m,并且大壩全部由鋼筋水泥板鋪就,保證其質量的堅韌性。汶川發生地震時,紫坪鋪水庫就位于離震中僅有30km距離的位置,卻堅如磐石,從而保證岷江下游居住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由此可見,重視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董青紅,張紫昭.新疆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著力點.工程地質學.2010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理性因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精神生活現代社會價值選擇人格特性基礎工程
現代社會的發展促使個人的精神生活隨之發生變化,同時促使與人相關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發和活躍起來,非理性因素的客觀存在直接影響著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應的價值選擇。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它發揮著提升人們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質的重要作用。社會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從人性這一人學的視野中去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和方法之外,還應重視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變化和發展。現實生活中之所以出現思想政治教育成本過高而效益低下的現象,無不與忽視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關。
一、非理性因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
在人的精神屬性中,包含著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是人類特有的區別于動物的一種基本特征,人類的理性伴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這主要表現為人們能夠認識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實現自己的目標并取得相應的成果。理性充分顯示了人類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展示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社會的能力??傮w來講,“人類”的理性具有絕對性。然而,人雖然是有意識的理性存在物,但是思維和理性絕非是人的全部,人是社會關系中的知情意相統一的現實個體。非理性因素與人相伴相隨,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非理性特征,因此,“個體”的非理性又具有相對性。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只有在社會集體中才能生存和發展,社會個體依賴于社會群體這一事實不容懷疑。社會群體的生活是一個以合作和向善為基礎的有序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離不開各種準則和制度的規范作用,從這層意義上講,個人依賴社會就在于維護并遵守這些準則和制度。社會只有在價值準則和規范制度的約束下才能進步和發展,這就需要個人能夠認同、接受和內化、遵循這些準則、規范。當個體相對的非理性因素與社會絕對的理性價值體系產生沖突時,決定了我們必須憑借某種力量去調整這種人性的沖突。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價值規范體系得以實現的方式之一,也是能夠調節人性沖突并使之升華的工具和力量。從這層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就是解決社會集體理性同個體非理性之間矛盾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采用科學的手段提高和培養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其目的在于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較高道德素養的人才。傳統觀念認為,社會是一個理性設計的社會,理性設計的目標借助人的理性可以變為現實,并且還可以實現個人的社會化和道德化,其實這是一廂情愿。這種單一的借助理性通道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往往效果不佳,不僅無法實現人的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目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導致人性的危機和畸形。基于人的非理性因素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客觀矛盾,借助非理性通道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如果說人的理性源于人類大腦的思維能力,那么,人的非理性卻更多地源于人的身體、心理等因素,非理性因素是社會文化本質的反映,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理性因素作為一種精神性的力量直接滲透到個體的價值選擇中,在人的主觀心理活動中,欲望、情感、意志三種非理性因素復雜多變,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影響尤為明顯。
首先,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價值引導作用。
欲望是社會個體基于主體需要而對外在事物的渴求和索取心理,體現了人類基本的原始動力和價值追求。人的欲望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如物欲、、功名欲、創造欲等,這種對外部事物的占有、征服以及自身潛能的表現和張揚,既有先天本能性的低級欲望和需求,也有后天發展起來的更高級的欲望和需要,如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等。人的欲望是現實性和超越性、有限性和無限性、物質性和精神性的統一。伴隨人的低級欲望和需求的滿足,高級欲望和需求就會產生,人類在產生欲望和滿足欲望的過程中推動社會不斷發展。
就個體而言,對欲望的過分抑制無疑不利于個體的發展,但是過度沉湎于滿足欲望,同樣會蛻變成欲望的奴隸。欲望是人類發展的動力源泉,欲望的滿足和激發,促使人類不斷進步和追求。合理的欲望追求作為正當的刺激和追求,能促使人們保持旺盛的熱情和干勁,產生對外界事物的強烈渴求和直接動機,并最終凝聚成為個體價值選擇的行為態勢。人們一般認為,欲望是丑陋的、同社會道德格格不入的,因此,中西方大多希冀通過扼殺人的欲望的方式來進行道德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雖然維護了道德,但是卻扼殺了人性,因為這從根本上忽視了人的非理性存在這一事實。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化了人們的物質利益的欲望,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需求,這也是道德發展的基礎。人的欲望尤其是生活中的物質欲望可能是向善的障礙,然而,人類不能無視這一障礙,障礙的跨越恰恰是道德的平川,但是同樣也給道德建設帶來了契機和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個人由物質性的欲望向精神性的欲望層次過度,由此推動社會規范的踐行和個體德性的完善。正如沒有人們對物質財富的欲望追求就不會推動市場機制的健全一樣,同樣,欲望的扼殺無論如何也難以產生積極的道德追求,也就不會促成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
其次,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規范選擇作用。
情感是構成人類生活世界的基本元素,滲透于人類實踐活動的方方面面,情感是個體心理結構的重要環節,是個體對周圍現實以及自己的一種態度體驗。馬克思曾說:“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的對象的本質力量。”[1](P169)“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盵2](P117)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僅有對社會規范系統的認知是不夠的,如果缺乏對道德規范的情感體驗,那么就不能將社會倡導的價值準則融化于內心之中。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激發、催化作用,可以保證人們形成強烈的動機,影響人們對價值信息的選擇、評價和判斷。
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接受社會規范系統和人性升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借助于個人豐富而健康的情感體驗,主體對社會信賴的價值準則作出積極和肯定評價時,就會產生自尊、自信等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出對道德規范的信賴和追求。而對社會價值準則作出否定和不滿的評價時,就會產生相應的自卑、羞恥、甚至內疚等消極的情感體驗。不難看出,情感具有調整人們行為的激勵效應,它促使主體以體驗的方式表達對事物意義的態度,通過強列的情緒表達出來,它既受理性制約,同時又表現為一種強烈的非理性沖動。一般說來,自尊感越強的人就越具有羞恥感,而道德品質越高尚的人就越會產生更為強烈的內疚感。
再次,意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行為保障作用。
意志是指人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動的心理過程。意志可以調節和支配人的行為活動的目的性,具體表現在激勵人們去從事有助于達到預期目標的肯定和抑制不利于達到某種預定目標的否定。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意志對個體行為發揮約束和監督作用。
意志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自我對社會價值目標接受過程中對自我的自覺控制上面,具體表現為自我鼓勵、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和自我監督。個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否及時反饋信息,適當調節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意志能力的調控。意志能控制個人活動同社會規范的吻合程度,通過檢查和修正因內外各種因素而引起的偏差,保證預定價值目標的實現。一個人的成敗得失與他的意志有著密切關系,堅強的意志力能夠培養出堅韌不拔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同時能夠控制和約束外界的各種誘惑,不被欲望俘虜,不被情感左右,而意志薄弱的人則很難達到這一境界。保證社會價值體系發揮作用,應當依賴于那些具有頑強意志能力的人,意志薄弱是人性的可怕弱點和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作用的最大障礙。
三、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優化非理性因素
人的非理性因素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層次不同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價值選擇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期,人的理性發展和非理性發展都具有歷史局限性,不能抽象地談論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發展。人的非理性因素的發展是社會一定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價值體系的內化結果,這種內化結果又作為一種穩定的精神力量影響著個體對社會價值體系的選擇取向,從這層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不僅僅是目的,而且也是優化個人非理性因素的手段。社會不能無限制地任憑非理性因素恣意生長,否則就會陷入西方非理性主義的泥潭,直接導致人們對社會理性生活和社會價值體系的冷漠和輕視。優化非理性因素,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人的欲望的科學疏導。
市場經濟強化了個人的欲望,單純對欲望加以節制和約束并非易事。但是人畢竟是理性的人,總是能通過社會價值規范的引導來提升自己的生活獲得社會的認可,否則,人也就沒有必要或沒有可能加以教育。人的欲望需要是一個不斷產生和不斷滿足的過程,在一個欲望需求滿足之后,新的欲望需求隨之產生。不能否認有少部分人在某一物質欲望得到滿足之前也會產生高層次的精神需要,但是,我們絕不能寄希望于大多數人都能夠跨越物質的需要而去追求精神需要。
結合人的非理性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充分把握人的各種欲望層次,了解其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本狀況。要對欲望和需求加以正確區分,對正當、合理的欲望要適當地加以滿足,對不正當、不合理的欲望要加以引導和限制。在一定度的范圍內,合理欲望的滿足是可取的,不能一味地抑制和消除。同時,由于我國現在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過分地強調需求的滿足也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過社會規范的科學引導去改變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把人們的行為控制在社會規范的范圍之中。
其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對人的情感的實踐刺激。
人是情感的動物,這種情感源于個體與社會的動態矛盾和相互影響之中。人的情感豐富而多變,情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作用不能抽象地討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社會個體始終與社會環境處于互動過程之中,外界因素直接刺激和影響著人的情感或情緒發生變化,積極情感能夠促動人們選擇或接受社會價值規范,而消極情感則誘導人們背離社會價值規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保證個體情感接收系統處于刺激狀態,保證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良性發展,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面臨的實踐課題。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常態化、持久性的系統工程,對社會成員有著廣泛性的價值要求。長期以來,由于過分重視個人道德認知能力的獲得和道德判斷能力的提高,以至于造成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嚴重脫節。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項系統工程,應當結合現實的社會實踐活動來進行,要構建具體的與個人生活學習相關的場景和情勢,避免過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枯燥、僵化的形式主義做法。
再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對人的意志的氛圍監督。
氛圍其實就是一種環境,更多地發揮價值導向和善惡判斷的熏染作用,這種氛圍有助于保證人們道德意志能力的錘煉并保障個體一旦融入就會產生強烈的約束感而促使自己的行為自覺符合社會規范的需求。
社會總是渴望其成員不斷提升自己的是非分辨和善惡選擇能力,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其實如若多花些力氣鏟除污泥或鏟除相關的不利環境條件,倒是更有利于人的成長和發展。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土壤,能夠使道德行為得到發揚,使不道德行為得到遏制,尤其對于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輿論作用更為明顯。培育社會道德氛圍,應當建立一個科學公正的評價機制。當一個集體形成良好的揚善抑惡機制時,善行就容易被接受,而惡行就容易被制止。不少人之所以偏離社會道德規范而由開始的惶惶不安到后來心安理得,原因就是缺乏局部環境條件下的評價和監督措施。而一旦有了動態的、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對人們的思想的產生以及可能的行為效果進行監督,那么放任自流的行為就會得到遏制。當然,道德氛圍離不開公正的道德獎懲,它能借助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等方式對人的行為加以衡量和評估,促使人們反省和檢查自己。這種獎懲更多的是表現在精神性的層次上,利用人們的羞恥心和自尊心,通過對善與惡、是與非的區分,實現人們心理和行為對社會規范的遵守。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設計藝術 價值 價值體系
基金項目: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建設項目,陜教高[2007]52號。
在研究設計藝術原理及教學方面的內容時,我們首先要了解設計藝術的價值和價值體系。價值是指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種實際用途和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屬性。那么對于設計藝術價值體系的研究筆者將從以下兩個角度來進行。
設計藝術的自系統價值體系
設計藝術的自系統價值是針對設計物自身的價值構成的分析和研究,由于設計藝術形態的豐富和多樣化,我們還是基于對“設計物”這一概念性對象的研究。通常設計藝術自系統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實用價值
實用價值指的是設計的對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價值體現。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美國的通用電器公司工程師麥爾斯推出了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這一基本理論開始,決定了設計藝術是一門技術和經濟交叉的應用型科學,它的特征就是:提高產品的性能和質量、降低產品生產成本為目的的技術方法,實現它的價值最大化。它對實際價值的評估提供了系統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時代的發展使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地體現于產品的開發和價值實現方面。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所體現的價值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構成了源于固有價值而延展拓寬的廣泛的實用價值體系,將產品的價值實現在市場和社會大環境中完成,從而使其價值意義獲得了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2.附加價值
附加價值指的是產品的實用價值之外的附屬價值。高科技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保證了產品在技術、材料及內在質量等方面的同質化發展,以追求產品差異性、專有性為目的的設計意圖和設計方法,很難贏得持久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采用創造附加值的手法來提高產品自身的實用價值。
附加價值的創造作為提高設計價值的有效方法之一,已廣泛地引起了世界著名設計機構和大企業的重視,蘊含高科技、高智能投入的產品,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產品。另外要對市場的現狀和產品的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心理狀況進行充分而科學的分析研究,以針對性較強的設計目的指導附加價值的創造。
設計藝術的宏觀價值體系
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共同組成了設計藝術的宏觀價值體系。相對于自系統價值體系來說,宏觀價值體系是確保其實現與升華的空間環境和土壤,也是其價值結構生成的重要來源。
1.社會價值
設計藝術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方面?,F代文明的發展和國家的振興,無一不是以設計發展為先導。戰后很多國家的經濟騰飛和綜合國力的強大,都體現了設計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另外,設計藝術的社會價值還體現在平衡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對社會所造成的異化狀態中。當技術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人類對于技術產生依賴和逆反,同時技術也對人類的心理以及精神狀態產生了許多不可調節的異化現象。來自于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所造成的精神失衡,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們同樣需要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使之達到平衡。
2.經濟價值
目前的時代是一個品牌經濟的時代,也是一個形象消費的時代。我們知道品牌和形象作為公司和生產企業都具有無法替代的經濟價值,是一種可創建的無形資產。利用設計藝術能夠創造出企業的品牌價值和形象價值,是已被世界公認的重要手段。而品牌、形象導引下的經濟發展和強盛,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同時營造出獨特的企業文化形象,為國家在整個國際經濟發展環境中,創造出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
設計藝術的經濟價值不僅體現在對于整個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的巨大影響上,還體現在它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產品從開發到生產,到投入市場的整個過程中,所起到的能動作用。
3.文化價值
設計藝術作為文化載體是以創造物質文化為根本,并融和了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雙重意義,它作為文化價值主要表現在其擁有文化形態的表征上。它通過媒介將所負載的信息傳播給大眾,這種媒介因為是以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體現的,因此它的傳播性和被接受性都是最便利,也是最單純的。有時某些獨特的設計藝術形式,具有人類共通的文化表現性,能夠超越一切語言和習俗的禁忌,而達成最大范圍的文化傳播價值。
設計藝術的文化價值還體現在它主動生成新的文化形式的過程中。對于設計藝術來說,也是在不斷追求變化的過程中對人類的需求盡量滿足。它的目的就是利用創新的表現,不僅使大眾的文化財富豐富多樣,而且也使自身的文化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顧曉梅.藝術概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計蕓.藝術設計教育現狀與科學發展的路徑[J].美術大觀,2010.9:150-151.
[3]荊雷.設計藝術原理[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4]阿恩海姆.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關鍵詞:人性化設計;設計自然化;通用設計;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J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9-83-2
現代社會,由于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人們已不滿足于產品的使用功能,更加關注它的附加價值,也就是對人性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就設計的本質來說,“人性化設計”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或是設計的某個分支分類,而是應該始終貫穿設計過程的中的設計理念。人性化的設計,應該是設計的高境界,也是設計師應該不斷追求的目標。
一、更健康的設計
最早涉及人性化設計的理論便是人機工程。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和評價手段涉及心理學、生理學、醫學、人體測量學、美學和工程技術的多個領域,研究的目的則是通過各學科知識的應用,來指導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的設計和改造,使得作業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適等幾個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正是有了人機工程學的出現,產品的設計才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電腦,過去的幾十年里,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醫學研究發現,現代人越來越多患有視覺疲勞、視網膜脫落、視幻癥、頭疼、背疼和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等等病癥,且患這些病癥的年齡越來越年輕。毫無疑問,這些都是由于使用電腦引發的現象,而這些才是電腦設計接下來該真正解決的問題――如何降低使用者患視覺綜合癥、鼠標手、肩周炎及頸椎病等等的幾率。
這是顯性的,又如坐飛機現在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普通的不過再普通的事,人們都希望可以花最實惠的價錢坐飛機。但是你知道嗎?乘飛機長途出行,要小心一種你并不熟悉的病癥――經濟艙癥候群。這是醫學上出現不久的新名詞,它是一種靜脈炎,由于長時間坐在狹窄擁擠的空間而造成。如一些飛機的經濟艙座位,無法移動雙腳而造成小腿血栓,一旦雙腳再度移動,血栓可能轉移到心臟或肺部,造成猝死,目前已有多起“經濟艙癥候群”猝死病例。醫生的建議是乘坐時應定期的起來活動,但是從設計師的角度來思考,是否可以重新設計飛機經濟艙的內部結構或者是座椅,從而減少患病幾率呢?這些表面上不容易和設計扯上關聯的事物其實都與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樣更安全更人機的事物就是設計需要去看待和發現的角度,人們需要這樣更長遠的更健康的設計。
二、更自然的設計
設計的發展應該朝著更自然的方向,這里所說的自然和生態的自然有著一定的區別,這里的自然應該更多表達的是“不刻意”的意味。產品的造型、使用方式或者是目的應該更自然的與人聯系在一起。設計其實是一門綜合型學科,它所包含的知識不僅只是設計本身,更涉及到很多別的領域,比如心理學給設計帶來了很多新的發展。菲利普斯塔克和深澤直人等很多設計名家,還有一些知名的品牌,他們設計的產品往往能深入人心,引起很大的共鳴。這是為什么呢?仔細研究他們設計的產品會發現他們其實在心理學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簡單舉例,如右圖這款由MichaelGraves設計、阿萊西公司生產的定時器,它頂部兩個小翅膀的造型會讓你第一時間明白它是個旋鈕,即使把下面的刻度遮住你也會知道產品是通過旋轉使用的。這是因為這個造型使用的是設計原型,“原型”是由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所謂原型設計就是利用根植在人們心中的一種語言形式來進行設計?,F在很多電子產品使用方式的設計也使用了原型設計,例如ipad和iphone的設計。很多有孩子的家庭發現,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能使用ipad看照片或者是玩游戲,然而用鼠標在電腦上做同樣的事情他們卻沒辦法做到。這就是原型設計的力量,探究人們最原始、最內心深處的東西,往往能給設計帶來奇妙的結果。
使用方式和目的的自然化也是提高設計質量的方式和方向。柯布西耶躺椅眾人皆知,仔細研究思考這個被世人稱作“超級舒服的機器”會發現這個椅子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其實在上面躺久了并不舒服,因為人根本沒辦法轉身。但是就是問題如此明顯的椅子卻依然流傳至今,其原因就只是因為它是名家設計的嗎?了解椅子背后的故事就會知其原因。這個躺椅最初是為了一位辦公室老板而設計的,老板每日需要午休但是又怕睡過頭,讓助手來叫又怕有損自己的形象,所以柯布西耶設計了這款剛躺下去很舒服但是睡一陣又會因為不適而自然醒的躺椅。這個躺椅就像是個變相的鬧鐘,因為人很自然的身體狀態改變而喚醒人,如果當時柯布西耶只是簡單的在枕頭旁加個鬧鐘,那么今天我們就看不到這個經典之作了。
三、更通用的設計
在設計師頻繁的為提高現代生活的豐富物質而設計的時候,如愈加高端的電子產品及高檔汽車等,不幸的是,還有更多
需要設計的領域卻被忽略了,如偏遠山區的教具,留守兒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物品,造成農民傷害的生產農具,盲人的生活用品等。一個設計師如何讓自己的設計服務于弱勢群體更能體現出設計的倫理觀及設計的社會價值。設計的倫理觀主張設計師應該承擔社會的責任和可持續發展,設計不應該只是為了獲得特定的商業利益,設計更應該關注被忽視的少數人。
如果設計師把上述所有的少數人聚在一起,把設計的過程與這些“特殊”的需要結合起來,就會發現設計竟然已經是在為大多數人服務了。而現在的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缺乏這種全局設計觀念,這也是造成中國殘障人士出行人數極少的原因。在一些發達國家及地區,包括臺灣地區,所有的公共廁所均有殘障人士衛生間,并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個衛生間小隔間內,都有一個緊急按鈕,為幾乎很小的危險因素做了準備,這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考慮到了人們生活的細節點滴。所以更通用的設計也是我們需要的,這一點對于中國來說十分急切也尤其重要。
四、更具社會價值的設計
設計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對人的審美、社會意識、生活秩序、文化傳承等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引導向作用。設計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人們在體驗設計的同時也會受到設計師背后價值觀的影響。面對消費社會所導致的設計失衡,無論作為一名設計師、設計教育者,還是普通民眾,我們都不能回避設計,而應該重新審視設計的核心與意義所在,重新評估設計的社會價值。
設計與社會應該如何有機互動?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該如何找到用武之地?設計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該如何達到平衡之境……這都是思考設計時會遇到的問題,但要說重點,便是關于“創造價值”。在各種社會問題面前,尤其是面對那些棘手的問題,設計師已經在思考如何將創意進行“軟著陸”――他們用全新的眼光、創意的思維和大膽的想法賦予這些沉重的問題以新的意義――從普通的廣告、裝置藝術、生活產品到各種公司品牌的再改造,我們可以看到在喚醒人們的公益意識和社會關懷方面,設計一直都在找尋屬于自己的方式和道路,譜寫屬于未來社會的進化論。
一位真正的設計師,會是像來自美國的設計團隊Artecnica所提倡的那樣,從事著“點亮生活,啟發生活,改變生活”的工作。而我們期望,在未來,設計不再是功能的奴仆。在創造商業價值之余,“社會責任”可以被當成設計的一個定義,永遠記錄在辭典中和設計師的心里:在每一個作品中,都嘗試通過對人類和自然有益的方式來完成,做有社會價值的設計。未來的社會需要這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來創造更具有社會價值的設計。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美]唐納德?A?諾曼著,梅瓊譯.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美]維克多?帕帕奈克著,周博譯.為真實的世界設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日]原研哉著,朱鍔譯.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關鍵詞】微博交流 信息服務 應用價值
微博是一種比較開放形式的社交類信息交流服務項目,一經推出就受到大眾普遍的喜愛,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應用于各個行業以及領域中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信息軟件。微博已悄然成為大眾網民普遍獲取信息數據的一項重要途徑。根據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微博用戶已超過了三億多,直到現在,微博用戶還在不斷上漲,不斷增加過程中,微博儼然已經成為了普通大眾所喜愛的一種服務信息。
一、微博技術在圖書館中可以應用的空間
圖書館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發出很多種消息,比如新聞時訊、科目推薦、報紙通知、宣傳活動等。現在圖書館一般都是通過一些網頁來各種類型的消息,這種做法有一些弊端,就是有可能導致網頁上的信息沒辦法及時為大眾流傳出來,這樣我們偶爾就會失去對最新消息的了解以及掌握。
微博是一種具有基本網絡信息以及對外共享功能。不僅如此,微博還具有及時性、簡短性、精煉性、便利性等優點,微博可以在信息的自我創新以及自我傳播中實現一些簡明簡潔的共享功能。這樣做是對圖書館服務信息傳送的最好途徑選擇。圖書館服務信息能夠提供用戶建立他們自己的個人微博賬號,每個用戶都可以依據他們自身所具備的興趣以及他們自身所需而加入不同類型的群組,進行交流討論。圖書館會通過微博方面,為讀者們主動發送一些書籍方面的信息,并且可以一直持續為讀者發送一些他們所需要的資源,以及最新消息,為讀者提供一種真實的可靠的信息化服務。這樣一來,不只是可以解決讀者們需要的根本信息,而且還為圖書館信息服務行業帶來了極大方便以及主動性。
二、微博在圖書館使用中的利弊分析
在最近幾年的發展中,我們國家已經加強以及改善對于圖書館行業方面的信息服務改革,微博是我們現代社會中一種最新型的信息服務技術,微博對于圖書館服務信息構建以及服務信息質量的提高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微博對于現代社會中無疑是一種非常便利非??旖莸男畔⒔涣鞴ぞ咧?。微博本身有一定的利弊存在,我們必須取長補短,躲避其壞處,是我們國家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微博在圖書館當中運用的優點有:1.微博可以依靠自身所具備的網絡信息化工程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此才可以為圖書館信息服務行業影響力的擴展而作貢獻。2.微博是最近幾年我們國家所發展出的一種網頁信息服務行業,它在對于圖書館方面信息服務的創新有一定的好處,而且還提高了信息服務方面的質量。3.微博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傳播以及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可以更好地溝通了解,以此更好地將潛在客戶變為現實客戶。4.微博作為現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最新交流平臺。
微博在圖書館當中運用的弊端,主要表現在:第一;微博雖然信息傳播非常迅速,而且具備實時性,但是微博卻也存在沒有順序性以及非常分散的缺點。第二;微博在信息服務行業并不具備不夠完整的特性,不規則性,可能會導致圖書館信息服務行業有一定的影響。第三;微博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當中所含信息具有一定的虛假性,可能會導致信息不真實,不符合讀者要求,而且有可能非常不可靠。第四;微博在信息服務行業具有一定方面的散慢性以及隨意性,這樣就可能導致圖書館信息被泄露甚至信息被竊取等等。
三、微博在圖書館運用的價值意義
“圖書館社會價值的實現程度,歸根結底取決于其服務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 圖書館要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就需要延伸服務方式,拓寬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F代新技術的出現與利用則為圖書館提供了提升社會價值的有力工具武器,微博客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信息載體,它以獨特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其應用于圖書館服務的同時,也在諸多方面提升著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微博在圖書館信息服務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形式有:微博對于媒體傳播信息價值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微博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在社會輿論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微博為讀者們摘取的是讀者們需要的最原始的輿論消息,具有實時性以及準確性,可以讓讀者們對于所得信息加以評論或者還可以為此提出一些意見,微博信息是圖書館信息服務改善以及提高的最適當機制。對讀者完全開放的微博可以促進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交流,增加他們之間的親密度,與此同時,圖書館還可以通過微博來得知讀者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微博可以為圖書館信息服務提供更加優化的信息資源,并且可以提高圖書館信息對外共享的效率。微博作為一個基本上無門檻的信息交流平臺,讀者只需要提供最基本注冊信息就可以實現最新信息交流,圖書館信息服務借助微博這一平臺可以為讀者們提供更加優化的資源。圖書館信息可以通過微博在網絡上快速、真實、有效的傳播,能夠第一時間為讀者帶來最新時訊,提高知識效率。
四、結束語
在最新科技技術時代,圖書館文化作為現代文化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圖書館也在面臨著非常多的挑戰以及機會,現在怎么樣才可以合理利用微博作為圖書館發展平臺,是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此時“微博”這一技術的開展以及應用,為圖書館的發展以及創新增添了條件,這樣一來就對圖書管理員提出了更加高度的要求。但是單單從目前的形式看起來,微博這一信息技術暫時還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也并不能夠適應所有的要求,每一種類型的圖書館差別都比較大,只是它們唯一不變的就是從公益出發,我們只有可以在不斷實踐探索當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且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可以適應我們現代社會的需要,實現圖書館應有的公益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晴.圖書館微博服務的多元價值、應用模式及優化策略研究.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4
[2]王佳琦.圖書館微博服務價值及其策略分析.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2012
關鍵詞:產品設計價值工程人性化價值觀
前言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及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愈來愈激烈,產品的內涵和外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位的上升,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也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追求”,甚至是“情感的交流”,這也使產品設計向多元化、個性化的縱深方向發展。然而,我國現階段的產品設計存在著一些缺陷與盲點,大多數企業以引進為主,對國外同類型產品進行模仿,造成設計理念上的失衡與同類型產品的同化。對產品設計中的價值系統進行分析,有利于全方位的提高產品的內涵和外延,設計出高質量的產品。
產品設計中的價值層面已滲透到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的整個產品循環體系,要涉及到經濟、技術、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對產品設計中的價值進行系統分析,制定合理的價值取向,有利于堅持經濟、人文、社會三位一體的設計觀念,致力于人類生命環境的改善與發展,使產品滿足人們動態的物質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1、產品設計中的經濟價值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材料、加工工藝,以最省的用料在短時間內生產制造出具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即以最低的成本費用收到最大的經濟效益,這是產品設計中的經濟性原則。
在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的整個循環系統中,設計要涉及到全過程,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商品的銷售,是以經濟性作為保障的。當產品的綜合質量好而價格過高時,大部分消費者不敢問津;當產品價格低、質量差時更不會贏得消費者。因此,如何在保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如何滿足生產經營者獲取利益和滿足消費者使用的雙向需求的動態平衡,是工業設計融合運用價值工程的新的理念。
價值工程VE(ValueEngineering)是工業管理領域的科學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在應用系統性和創造性的獨特研究方法過程中,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可靠的實現必要功能。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產品的功能分析,對產品性能、生命周期、可靠性等各個指標進行系統的綜合平衡,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分配各種原材料,探求和采用新的、成本低的變體,節約各種物化勞動成本,提高產品的價值。
功能與成本兩個迥然不同而又密切相關的概念,構筑了價值工程的基本框架,為提高產品價值的終極目的奠定了基礎,深刻地反映了在市場經濟規律下,功能與成本、技術與經濟的辨證統一關系,在功能不變或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則企業獲得的效益高,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若在功能不變或提高的前提下,增加了成本,則企業獲得的效益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在現有的生產及技術條件下,提高功能與降低成本具有二元對立性。在工業化進程的每一時間段內,二者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和諧格局。但科學技術是一個流變的概念,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新技術及新材料的運用以及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這種表面的、暫時的、不穩定的和諧格局會隨之而改變,生產同一種產品,在技術較先進和現代化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里,功能與成本的系數比高于技術與管理水平較低的企業。因此,工業設計師應遵循功能與成本、技術與經濟的辨證統一關系,盡可能的滿足二者的動態平衡,建立成本及功能的共同的精神指歸——“以人為目的”,形成為用戶服務的現代設計理念。
2、產品設計中注入的人文理念
設計的任務是解決“人——機——環境——社會”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其設計的出發點是人,旨在通過生產技術手段把人的創造思維轉變為實體的產品,實現為人服務的目的,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因此,在產品設計中注入人文理念,探討產品所蘊含的人性化設計觀念和根植于時代特性和地理特性的文化價值觀念,能為產品設計提供更深層次的理論依據,使產品更合乎人性,使人與生存環境的關系更為和諧。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所具有的人性的意義就將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人性化的設計觀念是合乎時展要求的。
在以“人”為本的設計活動中,產品與文化又是緊密相關的——產品是文化理念的載體,而文化則是產品內涵的延續。產品設計應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現出與時代精神和科技進步的協調性與前瞻性。反過來,產品設計又可以影響人的生活的文化氛圍,甚至導致一種新生活文化形態的形成?,F代設計師要善于通過適當的物質材料,借用一定環境和文化背景的某種符號系統,創造某種同構性的藝術形式,來喚起受眾身心結構上的類似反應,從而形成和傳遞現實的設計信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能夠把握社會文化結構需求的趨勢與變遷,使相應的產品與之相契合,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2.1人性化設計觀念
人性化的設計觀是工業設計經導入期、發展期、成長期發展到現在的成熟期以后而出現的一種新的設計哲學。它反對像過去那樣,設計師只重視產品的功能與造型,而是要求設計師積極考慮經過設計的產品將在人們生活過程中發生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對周圍各種環境的影響程度。因此,設計應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的特點,以人為基本出發點,用主動、積極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種潛在的愿望,用一種系統的、整體的觀念,把需求、人機工程學、美學及環境因素等有機地融合,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立產品設計的目標。
產品設計不僅設計了產品本身,而且設計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產品之間的關系,也設計了人的生活方式。技術的進步減輕了人的勞動強度,信息的快捷方便了人類生活。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在給人們帶來巨大物質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現實問題,如人的孤獨感、造型的失落感以及自然資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等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本質原因并不在于物質技術的本身,而正是人類總體設計上的失衡,沒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統的貫穿了人類的一切創造和設計活動中所形成的惡果。因此,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設計思想,強調人、產品、環境、社會之間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關系,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2.2產品設計中蘊含的文化價值
文化根植于人類社會和賴以生存的環境之中,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文化是環境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人類生存的大環境中,有形的物理環境和無形的文化環境都對產品設計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鮮明的時代性、民族性和社會性使產品在無形中成了溝通和交流的媒介。隨著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的來臨,使得產品設計中的文化含量越來越大,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知識、文化價值。因此,設計應符合文化的時代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展示不同文化傳承下的設計理念和價值觀念。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托夫勒所說:“人類需要高技術,更需要高情感,人們的購物過程不僅滿足的是物質需要,還有文化上的需要。產品一旦被賦予某種美好的情感,就會縮短人與產品在情感上的距離,出現購買行為上的文化認同?!?/p>
同時,文化環境對產品的影響是隱性的,如法律、道德、習俗、價值觀念等的影響就是如此。產品設計應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現出與時代精神和科技進步的協調性與前瞻性。反過來,產品設計又可以影響人們的生活文化,甚至導致一種新生活文化形態的形成。
3、產品設計中彰顯的社會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產品作為“工具”,已逐漸形成的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象征物。在產品——商品——用品——廢品的轉化中,產品作為設計師思維物化的產物,作為傳達給受眾的一種使用符號,使得設計活動在這種轉化中起到了縱向聯系和橫向承接的作用。無數的設計實踐證明,在如火如荼的國際化市場競爭中,產品的設計進程中有著無法量化的社會價值。
3.1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念
工業革命之后的世界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但在獲得巨大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人類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就是對環境的破壞所導致的人與自然的對立,人與人的相互疏離。甚至西方國家在20世紀還推出了“有計劃的廢止”的一次性消費觀念,在設計上竭盡所能,不斷推陳出新,以產品的快速更新來刺激消費,創造市場,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正是這種片面的發展觀,最終使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造成了今日全球性問題,使全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大量的資源被過度消耗,大量的污染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產品創新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設計準則已深入人心,環保消費已蔚然成風??沙掷m發展已經形成幾個主要的設計思想,如綠色設計、生態設計、循環設計等設計理念,有效的實現了產品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交互。
3.2科學技術的物化
任何產品都是科學技術的載體,它是那個時代、那個民族或地域的社會觀念及經濟技術基礎的總和,以及人們對材料、結構、加工工藝的理解??茖W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產品的更新換代,使整個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產品設計的全面更新,引導產品創新跨向新的平臺,而新創造出來的產品又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觀念,又引發了科學技術的變革,二者形成了有機的互動。
科學技術是一種資源,但是,人類要接受這一種巨大的資源,把這種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社會價值,還需要某種載體,這種載體就是設計創造。新的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管理、巨額的資本投入,都需要經過這“媒介”才能轉化為社會財富。科學技術是通過設計與制造向社會廣大消費者進行自我表達的,設計使新技術的“可能”轉變為現實,使設計觀念和設計語言進一步演進,使藝術暢想進一步擺脫了物質條件的束縛,使人類的創造、想象和情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綜上所述,站在價值系統的角度研究產品設計有助于綜合的考慮設計、制造與生產等各個周期的經濟因素、人文因素及社會因素,促使新生代的設計師在理性層次上思考產品創新與經濟、文化、社會的關系,使創造出來的產品更能引起使用者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鳴,滿足人們動態的物質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參考文獻
1鄭建啟,李君華.新論工業設計融合價值工程的理念[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