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2 06:27: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混合式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混合式學習概念。混合式學習是指以增強學習效益為目的,在專業課程的教和學過程中,把面授教學同在線學習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綜合地運用多種相關的教學理論進行專門的教學設計,利用媒體技術進行專業的教學活動,同時對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評價以達到教學目的。
2.混合式學習的必要性。隨著中職院校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逐漸進入了所謂的瓶頸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社會和家長對中職計算機專業也開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由開始的信任慢慢走向迷惑,這就致使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僅如此,由于中職院校的教學既非應試教育,又非專門的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定位的模糊,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成為中職院校需要思考的難題,同時也給中職教學帶來了困難。盡管當前我國人民學歷逐漸地提升,但是,僅僅少數的人有著很強的職業技能,技能的學習也不能僅僅通過短期的培訓來完成,而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對教學應分為對口升學和專業技能。對于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應在進行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F在中職院校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操作和基礎的應用上,伴隨著當代社會對計算機人才需求上更加的專業化和多樣化,網頁制作人才、程序制作人才逐漸成為計算機專業的基本標準。因此,中職院校面臨著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應該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政策傾斜的優勢,積極地探索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不僅學得會理論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學習更快樂,讓教學更有效率.
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實踐
1.繼續加強面授教學。面授教學是中職院校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教室里集中地接受老師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針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向老師詢問并得到解答,這種面對面的教學能讓老師更好地掌握對學生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例如:在使用IE瀏覽器的教學中,如何搜索并下載音樂、電影,可以把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老師再進行教授評論。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實踐中,老師一般是帶領學生到微機房里進行操作教學,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布置一些針對性的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老師更好地監督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很容易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若是僅僅采取面對面的教學,這就會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下降,對老師的依賴性增強,促使學生養成不去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的不好學習習慣。
2.增加網絡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對新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利用網絡教學是很符合現在學生的心理的,在網絡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網絡的相關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能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老師的作用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全盤系統地枯燥講授計算機理論知識,而是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混合式的教學對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學生不僅可以按照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網絡上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來查找各種資料,同時也能根據老師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并不斷地嘗試各種計算機操作,逐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3.利用圖文影像結合方式進行混合式學習的實踐。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作業,例如Flash和幻燈片的制作等,學生可以通過親手制作的圖文影像來發現和總結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逐步提高,也加深了理論知識的鞏固學習。
4.運用校園網平臺實現混合式學習的實踐。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充分地利用好網絡資源共享的優點來完成本專業的學習任務,這就需要一個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地方。中職學校的校園網的建設也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溝通的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快速上網,積極地利用校園網上的各種信息庫和知識庫等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和同學之間溝通合作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運用校園網,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讓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和評價,推廣好的作品,進行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關鍵詞】Blackboard平臺;混合式學習;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9-0041-04
引言
當今,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教學日趨普及,教與學活動可以跨時空,新的教學與學習方式不斷沖擊傳統的教學與學習方式。面對這樣一種形勢,探討新型的教學模式意義重大。縱觀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混合式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是教學發展的又一頂峰,它將成為教學的主流模式。
混合式學習在國外的研究領域主要有:課程評價標準、智能工具的開發與應用、使用效果分析及反饋、相關績效對策以及教師的職業發展。其主要在宏觀上提供教學模式描述、教學設計方法以及針對存在的問題給予參考性的建議或發展性對策等。在國內,當前的研究集中在:一是對混合式學習概念的界定、理論研究與環境構建,例如論述混合式學習的內涵、起源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或引申混合式學習所蘊含的思想,論述其對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啟示;二是對混合式學習應用的實踐探討以及在特殊學習對象的應用案例,側重于探討構建混合式學習環境的原則和策略。
本研究主要在Blackboard教學平臺支持下,探討了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涵義及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體現該課程教學特色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為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及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借鑒之處。
一 混合式學習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的教學理論基本是“以教為主”,教師為主體,課堂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90年代以后,開始提倡“以學為主”,學生為主體,即數字化學習(E-learning)。這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離開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基于這一原因,混合式學習(B-learning)的概念應運而生。
提到混合式學習,人們會反映出傳統學習模式和網絡學習模式相整合,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和網絡移動學習的優勢。但是筆者認為這一概念比較籠統,混合式學習不僅僅是兩種模式整合的這種表面特征的描述,還應該闡述到底如何整合,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學習模式的優勢。
當今很多學者都是在具體教學應用之中來闡釋混合式學習的概念。周紅春結合該校Blackboard平臺創新試點課程提出,混合式學習具體包括不同學習資源、時空、參與者、方式、工具,深度地混合;張舒予結合該校視覺文化與媒體素養課程教學提出,混合式學習應以學習環境設計為重心,體現“高、博、雅”的特性;黃榮懷結合教育技術學概論課程教學提出,混合式學習是找到“最好”的方式去改善學習,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據此,筆者認為混合式學習不是一種新的學習理論體系,而是根據不同教學情況應用不同教學策略,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優化學習。在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混合式教學模式應該是面授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教學過程始終貫徹互動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知識運用能力、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全面支持學生的知識建構和技能提高的一種靈活自由的教學策略。
二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現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公共必修課,學生既參加課程考試又參加等級考試??v觀各高校開設的這門課程,存在著以下問題:
(1)從教學內容上看,有的學校片面追求過級率,在課堂中大部分講解一級試題,沿承應試教育模式,忽略了學生技能的培養。有的學校教學進度設置的不合理,前面的教學內容(如Word使用技巧)拖沓了很長時間,后面的教學內容一筆帶過,學生并未領會。
(2)從教學活動上看,有些學校上機課時較少,學生操作技能練習只是在學校安排的上機時間進行,上機課內容也只是枯燥地練習一級試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
(3)從互動上看,大部分學校在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時,教師和學生幾乎是零交流,課堂沒有互動,上機實踐沒有輔導,課下也沒有溝通。
(4)從評價上看,大部分學校只給學生終結性評價,即進行一次期末考試來給定成績,沒有過程性、形成性評價,忽視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
本研究通過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以Blackboard平臺為技術支持,采用了混合式學習模式。通過對160余名大一年級的學生進行一學期的試驗,克服了上述提到的一些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該課程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順利完成每章實驗任務并達到較高的考試通過率,而且積極在平臺上實踐與交流,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意識,體現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三 Blackboard平臺支持的混合式學習模式
1、Blackboard平臺詮釋混合式學習理念
Blackboard平臺是應用比較廣泛的教學管理平臺,用戶包括國外的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國內使用Blackboard平臺進行輔助教學的高校數量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新趨勢。
關鍵詞 葡萄生態學 混合式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56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search,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e and wine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wine industry o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demand changes, from the meaning and basic thought of blended teaching.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grape ecology", in the "grape ecology course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pattern play th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and further develop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students, good teaching effect is achieved.
Key words grape ecology;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葡萄生態學”是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釀酒工程專業(葡萄酒方向)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起著基礎奠定的作用。目前“葡萄生態學”作為一門限定選修課來供學生學習,旨在通過該門學科的開設,讓學生了解到與葡萄學有關的生態科學,掌握葡萄與葡萄酒生產的生態技巧,從而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教學方式:混合式教學
狹義地說,混合式學習是一種網絡學習與面授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具體又可劃分為以面授為主、網絡學習為輔的模式,以及網絡學習為主、面授為輔的模式。廣義地說,混合式學習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以學習目標為中心點,繼而在加之以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授課方式來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偠灾旌鲜浇虒W模式是在混合式學習方式興起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模式。①正因如此,它具備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和網絡教學模式的綜合優勢,比如傳統課堂上突出知識的傳授和遷移、重點強化課堂中“教”的模式,不僅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而且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旌鲜浇虒W模式結合了網絡自主學習與傳統課堂講授,實現了優勢互補,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②③
2 “葡萄生態學”教學環節的問題
2.1 教學時間不充足
作為一門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生態學和系統論的知識和方法理論為教學目標的學科,它還研究葡萄與其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④根據教學安排,該院“葡萄生態學”課程36個學時,考慮到該課程涉及面之廣,涉及的理論知識之多,如果單單依靠學校規定的學時,則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應在現有的基礎上適當地增加課時數,以此來彌補不足。
2.2 缺乏相關專業教材
目前國內外并沒有可供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考的“葡萄生態學”方面的教材,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學效果,比如影響了學生對生態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更直觀的理解和掌握。目前教師授課主要參考《土壤學》、《農業氣象學》、《果樹生態學》等教材,并將這些資料重新編排制作講義,以供教學使用。國外一些葡萄酒科研與教學較為發達的院校也開設了相關課程,注重葡萄生態學相關的基礎知識的講授。
2.3 涉及面廣,學生缺乏其他與之有關的學科知識
“葡萄生態學”涉及的知識與其他諸多學科密切聯系,比如土壤、氣象等學科所涉及的內容。目前本院的專業培養方案比較偏重工科,相對而言也就忽略了與農學相關課程的開設與教授。比如本學科涉及到土壤學、植物學、氣象學等相關課程,而學生之前并未對相關知識有過較為系統、清晰的理解與掌握,從而給教學帶來了很多困難,毋庸置疑,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該門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額外補充大量的其他相關基礎知識,來幫助學生們理解、記憶與掌握。同時,葡萄生態學難度中等、涉及范圍廣,這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⑤某些知識對于葡萄和葡萄酒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土壤形成及各種土壤類型特點以及氣候學,但通過簡單的講解,學生只能獲得淺顯的認識,并不能深刻理解與掌握。
2.4 缺乏實踐機會
由于“葡萄生態學”缺少實踐環節,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與掌握課程理論知識,那就必須在課堂授課的基礎之上加強學生課后的實踐與動手操作,通過親身實踐,從而透徹掌握所學專業知識,也就能更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我們現階段所采用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上課時間短,再加上知識內容較寬泛,這無疑又給學生進行實踐增加了難度。即使教師會經常鼓勵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或者有時候會布置相關的課外學習任務,但學生由于缺乏組織、監督和自制力,該項工作往往難以順利開展,這也造成了教學上的一大缺憾。
3 “葡萄生態學”混合教學設計方案
3.1 課程前期分析
課程對象:“葡萄生態學”課程為我院釀酒工程本科專業所設置的重要課程,教學時間安排在二年級下半學期,具體時間為第一周到第九周,總計9個教學周期,并有4個學時安排在每個教學周期。
課程現狀:該院“葡萄生態學”課程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并結合作業、課堂隨機提問、課上師生互動淺顯的討論以及小論文等方式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講授、PPT演講、隨機提問、課上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面授學習環境:該院“葡萄生態學”課程理論部分教學設立在多媒體教室,當然,這些教室都配備投影儀、投影幕等相關教學設備。
3.2 課程整體設計
3.2.1學習單元劃分
教學內容按章、節、知識單元等學習板塊進行設計安排。例如在講解第八章《葡萄產地評價與區劃》這節內容時,將本節內容分為以下兩個小節:第一節,葡萄與葡萄酒種氣候規劃的概念和意義;第二節,中國主要葡萄產區的生態評價。在每一個小節里按知識點進行歸類劃分,并且也相應地引入了教學資源中的文字、音視頻等相關資源,以便學生們對知識有更加詳細的理解,盡量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提高課堂效率。
3.2.2學習內容設計
目前國內外仍然沒有專業的“葡萄生態學”課程教材,并且在生態學方面的研究更是日新月異,隨著內容的不斷更新,與其相關聯的分支也愈來愈多。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克服這方面的困難,授課教師應以講授葡萄生態學基本理論為基礎,適當拓展學生們的理論視野,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同時抓住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與積極探索心理,結合相關知識內容,也在課件制作方面采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設計。
3.2.3教學活動設計
在授課方式上,采取了平常授課與互動問答、小測驗和討論穿行的形式,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達到了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溫習和思考的目的,一舉兩得,使每位學生都能真正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在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比如期末測驗環節,授課教師首先安排好所需完成的任務,然后按照我國的葡萄酒產區,將每個年級全體同學分為十多個小組,每組3人,要求學生們課下通過查閱文獻統計相關數據,結合生態學課程講授的內容和當地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狀況,對每個區域進行客觀細致的生態評價。并以幻燈片模式展現所查閱內容,分組上臺講解5分鐘。同時,采取評委評分制度對學生們的作業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并給予相應的分數,以此作為期末測評的一大組成部分。在此過程中,實現了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授課教師為輔的模式,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也因此對全國的生態條件有了全面了解,對葡萄生態學的相關專業知識有了獨特的見解。
3.2.4教學評價設計
課程評價包括課堂考勤、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討論、課程作業、論文及期末測驗等,更加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察?!捌咸焉鷳B學”的教學評價包含討論課成績、平時考勤成績、課堂積極性、小論文成績、期末成績等五大塊。其中,考勤占10%,討論課成績與小論文成績各占15%,課堂積極性占20%,期末試卷成績的比例由原來的60%降為40%。并且現階段,正在嘗試在考評方式中加入幻燈片制作、小組演講等環節,以此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這樣,各個環節、各種形式相輔相成,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更加注重了對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實現了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4 結語
混合式教學中,師生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成為了課程教學中的主導者,而學生也真正成為了課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這種角色轉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有利。但是,就本學科而言,還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發現不足并進行改革。第一,增加課時數,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數。作為研究葡萄與環境關系的學科,“葡萄生態學”更加要求學生應多動手實踐,多做,多學,多看,深入葡萄產區和基地,進行試驗、實踐,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針對專業特點,對培養方案進行相應的改革。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作為集工科知識與農科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對授課要求也會較高。學校和教師都應采取相對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使學生在學習前期能先接觸、理解、掌握相關基礎學科的相關知識,從而降低課程的教學難度,提高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為“葡萄生態學”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釋
① 鄭春芳.混合式教學中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的途徑探析――以《宏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3(32):52-54.
② 王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4):27-32.
③ 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教學―― 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④ 劉旭,惠竹梅,房玉林,張振文.《葡萄生態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西部科技,2014.12(13):48-49.
關鍵詞:網絡平臺;混合式教學;生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1-0132-02
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機體生命活動中各種現象及其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而人體生理學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并在醫學中占有不可取代的主干地位。而生理學課程的知識理論性相對較強,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時常感到知識抽象、空洞、難懂、易忘,課堂氣氛沉悶、壓抑,教師很難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都受到很大限制。
本課題組自2013年以來依托多種形式的網絡教學平臺,面向我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構建了獨立的、個性化、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以下為本研究的實施過程及效果評價。
實踐過程
1.對象
筆者將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2014級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班、2班學生隨機設為對照班和實驗班。其中,對照班200人,實驗班201人。
2.教材和授課教師
傳統模式教學組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組均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白波和王福青主編的《生理學》教材。對照班和實驗班生理學課程由不同教師擔任,且其教學能力與教務處所反饋的近三年的教學水平一致。
3.方法
(1)搭建課外網絡學習平臺資源
搭建QQ群、博客和百度文庫網絡學習平臺資源,其中以QQ群為主,博客和百度文庫網為輔助資源。
首先,微課程建設。整個微課程設計是根據臨床專業崗位培養特點、生理學的課程標準及學科特點實施的,且嚴格遵循前期調研總結的微課教學設計原則,即值得學、想去學和容易學。其具體步驟如下:①根據知識點選取并確定主題。②本著內容合理、精練和聯系實際的原則選取教學內容。③根據三年制臨床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態度,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④教學目標明確,十分鐘左右的微課,每講都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多渠道解決問題。⑤制訂有創意的教學策略,如教學過程的情境化、問題化和案例化等。根據課程進度將相應章節和知識點的微課程上傳至QQ群。
其次,借助博客上傳相應章節的知識導圖、圖片和其他資料。
最后,教師遴選內容后,給學生推薦百度文庫中優秀的知識,學生注冊、登錄、下載,并做好筆記。
(2)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
實驗班的教學過程為,課前:教師要求學生通過QQ群學習微課程視頻,并反復觀看。同時,通過博客下載相應的知識導圖,總結知識點。知識點的課外拓展內容為百度文庫下載的優秀的相關學習資料。課中:教師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每次輪一個學習小組講解章節內容的重難點,并闡述學習視頻時所遺留問題的答案。課后:教師總結知識點。對照班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師布置課前預習教材內容,除了學生不觀看微視頻,不采用網絡平臺學習外,其他的教學環節與實驗班相同。
4.評價方法
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期末考試采用相同考題考核,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問卷調查。
5.統計學方法
對兩班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檢驗的顯著性水平設置為0.05。
實驗結果
1.兩班學生一般情況比較
實驗班201人,年齡18.4±0.6歲。對照班200人,年齡18.5±0.4歲。兩班學生的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實驗研究要求。
2.兩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班學生的期末成績與對照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05,P
0.01),如表1所示。
3.實驗班混合式教學模式問卷結果(如表2所示)
討論
混合式學習是數字化學習與傳統的課堂學習由各自獨立走向融合的產物,是對“網絡化學習”的超越與提升。[1]它是在人們認識到了數字化學習的局限性以及傳統課堂不可替代的情況下誕生的。[2]針對生理學的學科特點及現代網絡信息資源優勢,我們認為網絡學習資源具有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注重資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自主學習能動性的培養及側重于知識的互動性的作用。[3]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索實現網絡課堂的高效利用,實現課堂內外統一的也即傳統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國開遠程教育;混合式學習;輔導教師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腦的普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教室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教育、培訓機構借助互聯網推送學習資源和組織學習活動。網上學習對遠程教育而言尤其重要,它解決了遠程學習者由于工學矛盾而不能經常到校學習的問題,但也給學習者帶來了孤單無助、學習時間難管理和學習動力不足的負面影響。目前國際教育界的共識是,只有將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1]。這種新型學習模式其實就屬于混合式學習(blendedlearning)[1]。自2000年以來,國內外對混合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日益深入。在谷歌學術搜索上和百度學術搜索上都能搜到大量的與“混合式學習”相關的文獻。研究者們從不同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混合式學習與學生滿意度及學習效果、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學習社區與自主學習策略、混合式學習與MOOC等方面對“混合式學習”進行了各種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深入論述。然而,這些文獻的研究環境多為全日制高等學校或企業培訓機構,研究內容多為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提煉和構建,以及如何基于虛擬學習環境對某一門具體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設計等。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專門以開放大學/電大作為研究環境探討混合式學習的論文,在這些研究當中,少數研究者從“應然”層面結合遠程開放教育設計與提煉混合式教學/學習模式,多數研究者則從實踐角度對其開展的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反思與總結。專門著眼于我國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立足于“實然”層面調研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實施現狀,探討如何利用該學習模式提高遠程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卻尚未查到有深入研究的論文。鑒于此,我們以國家開放大學南海實驗學院(以下簡稱“國開南?!?為個案,調研混合式學習模式在國開的實施現狀。此研究分兩個階段進行,本文所呈現的是第一個階段(基于輔導教師維度)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過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質性研究的方法,在自然情境之中,通過訪談和觀察等途徑收集研究數據。
(一)半結構式訪談
訪談對象為國開南海遠程開放教育的專任輔導教師。截至2016年7月,南海實驗學院的專任教師共96人。為了使樣本盡可能具有代表性和達到數據收集的飽和狀態,筆者主要根據年齡、教齡和性別三個標準挑選了20名擔任過遠程教育輔導工作的教師作為訪談對象。這20名訪談對象的年齡結構分布為:30歲及以下年齡段和51歲及以上年齡段各1人;31歲至40歲年齡段和41歲至50歲年齡段各9人。教齡結構分布為:教齡5—10年的6人;教齡11—20年和21年及以上的各為7人。性別結構為:女教師9人,男教師11人?;谘芯繂栴}設計的三個開放性訪談問題為:針對每一個訪談對象的訪談時間約為40分鐘,訪談數據轉錄成電子文檔,使用Nvivo軟件進行了編碼分析并導出了分析結果。
(二)非結構式觀察
2015年春季和秋季學期,筆者對這20名教師的面授課堂進行了隨堂觀察,期初和期末每名教師各觀察一次。在對面授課堂進行觀察時,筆者先向師生亮明了自己作為研究人員的身份,并在課堂上跟學習者進行了一些交談。觀察的重點在于:教師如何組織與管理課堂?如何安排面授與網上教學的內容?關于網上教學的觀察,筆者獲準進入這20名教師在電大在線教學平臺和國開Moodle平臺上所任教課程的課程空間,觀察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師生實時與非實時互動,形考作業布置與批閱等情況。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訪談對象所擔任的課程包括5門公共課和15門專業課,在這20門開放教育課程當中,教學手段都涉及面授與網上教學,面授輔導為主,主要由教師系統講解知識點;網上教學為輔,主要由學習者下載學習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料,參加教師主導的文本形式的實時與非實時討論以及完成網上形考作業。在教學組織方面遵循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
(一)面授旨在系統講解知識點
首先,面授安排的頻率較高:本科課程每2周一次面授(一門課程約面授21學時),??普n程每周一次面授(一門課程約面授54學時)。其次,面授的形式主要是教師借助word或PPT講授,授課內容覆蓋各章節的主要知識點,一次面授往往需涵蓋2—3章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努力扮演著“傳道者、授業者”的角色;學習者聽課,在書本上畫記重點,努力完成對知識點的接受。這種面授輔導模式具有典型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教師為主宰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2]。在問及“面授教學與網上教學相比,哪個教學效果更好”時,有13位訪談對象認為“面授教學更好”,只有4位訪談對象認為“網上教學更好”,其余3位訪談對象則認為“難說”。持“面授教學更好”觀點的訪談對象提得最多的理由是“方便師生互動、更容易講清楚知識點或操作要領、師生更習慣于面授”;持“網上教學更好”觀點的訪談對象年齡全部在40歲以下,支持的理由基本是“不受時空限制、學習時間更靈活、便于成人學習”;持“難說”觀點的訪談對象則認為“何種教學效果更好取決于課程的性質與學員自身的情況”。
(二)網上教學處于輔助地位
根據筆者對20位訪談對象的訪談和對其網上教學空間的觀察,他們開展的網上教學局限于上傳教學資料(主要是面授時所用的課件和期末復習資料),組織實時與非實時論壇討論以及在形考平臺批閱作業。“我從來沒重視過網上教學。不過是按學校要求上傳課件資源和到論壇發帖,應付而已。”(女,41—50歲)“現在我們是將面授作為主要的傳輸知識的渠道,而網上教學似乎是配菜,是輔助手段。學生上網學習一下,對鞏固面授所學知識當然有好處;不上網學習,自己看教材自學,效果可能也差不多?!?男,41—50歲)網上教學的途徑除了舊的電大在線教學平臺、新的國開Moodle平臺,訪談對象還在平臺之外使用了QQ、E-mail、電話、微信、視頻會議、微博等,其中電大在線教學平臺由于學校規定必須用來上傳教學資料和組織課程論壇討論而居利用率第一位,國開Moodle平臺則由于正處于建設、試運行階段而致利用率偏低[3]。輔導教師如此評價學習者參與課程論壇討論的情況:只有3位訪談對象認為師生都認真地進行了討論,發帖也有一定的價值;而有13位訪談對象認為師生都是“敷衍、應付式”,或者“個別學生能夠提出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大多數學生都是應付了事,直接從百度復制粘貼”,之所以如此,在于:“現有的網上教學只是將書上的東西搬到了網上,形式而已,沒有意義,學生是否參與網上學習并不影響其通過課程考核。”(男,31—40歲)
(三)教學法的轉變是網上教學最大的困難
在問及“網上教學是否存在困難”時,明確表示自己存在使用教學軟件/教育技術困難的訪談對象有7人(其中5人處于41歲及以上年齡段),其余13人則表示“不存在技術困難”或者“技術不會構成大的困難”。但訪談對象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網上教學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一些其他困難,其中提得最多的困難是教學法的轉變問題,其次是網上學習資源的建設問題,還有對“師生比失調,網上實時討論時一個教師難以應付眾多學生”的擔心等[4]。
三、研究討論與建議
(一)國開目前的混合式學習存在的問題
1.網上教學有形式而無實質在國開南海目前的遠程教育實踐中,雖然輔導教師的教學手段都涉及面授與網上教學,但網上教學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學校有網上教學的要求,但輔導教師所理解的網上教學只不過是“在教學平臺上傳其面授時所用教學資料,在課程論壇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在形考平臺批閱學生作業”。Ellis,Steed和Applebee[3]曾將網上學習資源分為交互性的和信息性的,前者包括取自現實生活的案例討論、評估性的小測試、實時與非實時討論等;后者包括以各種格式(WORD,HTML,PDF,PPT,視頻和音頻等)上傳的授課資料回顧、補充學習資料、圖片或音像數據庫鏈接等。從前面的研究分析來看,國開南海目前的網上教學交互性很弱,信息性也一般。輔導教師將課程論壇討論理解為“上去扔一個問題,等著學習者回答”,結果就是學習者互相復制粘貼答案,完成任務了事,這樣的課程論壇討論是沒有互動的;輔導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料往往與學習者手中的教材內容重復,沒有提供更多或設計得更科學的信息,結果就是學習者認為沒有必要那么麻煩地上網去看電子版的教材[5]。國開南?!耙悦媸谳o導為核心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事實上讓網上教學陷入了有形式而無實質的局面,而且這個局面在整個國開其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根據國開目前的體制,直接為學習者提供面授和網上導學的輔導教師并無權限在網上學習平臺設計教學活動,課程的開發和教學資源建設由國開總部的主持教師(負責一門課程的管理)和主講教師(在網上學習平臺以視頻、音頻等形式對課程知識點進行講授)完成。如此的教師分工體制造成的結果就是:網絡課程資源建好了擺在平臺上,但輔導教師在一線教學/導學過程中并不經常使用它;面授課堂正好符合傳統教學的需要,于是輔導教師自然將其工作重心放在了這個舞臺[6]。2.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流在課題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輔導教師們大量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既是面授課堂的中心也是網上空間的主角———面授以教師講授知識點為主,輔以一些配套性的習題講練;網上以教師上傳課件、講義、復習資料和在論壇向學生提問為主,輔以形考平臺批改作業。無論是面授還是網上,學習者都未能發揮其“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雖然他們是成人學習者、遠程學習者,但在教師的心目中,他們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的地位,最好的教學狀態仍然是“學習者都來參與面授課堂,教師講完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
(二)混合式學習如何在國開更有效地推行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 創意教學; VB程序設計; 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4)04-47-02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cannot catch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lended teaching combin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that teaching will not be limited by time, space or distance. Blended learning method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VB program is explored.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s constructed, which combin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case and specialty. It applies th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ing online courses, course discussion questions, attendance and final examination.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case
0 引言
現在的教學伴隨著創意、科技的多元化,這不僅改變了師生互動關系,也使得單一的教學方式與技巧無法滿足科技信息飛速發展[1-3]。在培養學生創意思考和創造能力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該思考如何推陳出新,設計更具特色、更新穎的課程內容,并融合信息科技教育的運用,讓學習更生動有趣,讓學習者更愿意主動參與,提升學生創造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本文探討混合式創意教學模式,以及這種教學模式所能取得的教學效果。
1 混合式創意教學
1.1 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國際教育界對以美國為代表的“E-learning”實踐進行深入反思之后,提出的混合式教學概念,在2003年12月9日南京召開了“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北師大何克抗教授首次介紹了BL理念[4],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強調把傳統學習與在線E-learning結合,這種學習模式包含四個應用層次[5]:①Online 與Outline結合,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與技巧與在線E-learning結合;②學習目標混合,不再單一考慮網上與網下的因素,在“混合”策略的設計上以“達到學習目標”為最終目標,混合學習內容和方式更為廣泛;③“學”與“習”的混合,通過“習”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去,這是學習更高層次的目的;④學習與工作的混合,從某種意義上說工作本身就是學習。其中,如何有效利用技術來促進混合式學習以及如何提高混合式教學和學習的效果是研究的核心?;旌蠈W習具有可延伸性、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果、優化學習成本結構等優勢。
1.2 創意教學
創意教學是一種開放性、啟發性的教學,特點是鼓勵學生去探索、創意,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創意教學的理念包含:提供給學生多元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教材,注重主動參與、資源運用、班級互動、學習動機、問題解決等幾個方面。創意教學策略就是創意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同時理解更深入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應用。
2 混合式創意教學在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混合式創意教學模式的設計分為課程設計、教材設計和教學實施三部分。混合式創意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關系如圖1所示。
2.1 網絡教學課程資源建設
將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結合。2012年我們申請了廣東省高等院校的教改項目資助課題的研究,開發了VB程序設計課程互動教學平臺,該平臺界面如圖2所示。
平臺配有課程全文學習內容、課后練習及解答、課程PPT內容。根據創意教學的師生互動原則ATDE(ATDE原則是由問(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及評(Evaluatio)等四個要素組成),平臺引入即時“在線交流”功能和“互動論壇”功能,適合課堂上和課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本平臺收集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視頻、程序實例和學生習作,豐富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考資源。
2.2 構建學科與專業不同的課程體系
根據我院的招生專業特色,將教學案例與專業混合,VB 課程的設計需要遵循以下標準。
⑴ 課程設計必須以學院課程規劃為依據,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課程的設計。
⑵ 課程發展,應以學生必修科目為基礎,落實學院培養應用型學生辦學特色。
⑶ 專業課程及專業實習、實驗、專業設計課程,應以務實為核心,輔以必要的理論知識,以配合就業和繼續深造的需要,并兼顧培養學生創造思考、問題解決及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定要使學生具有就業或繼續深造所需基本知能。
⑷ 有關各專業教學大綱,可以視學生接收程度、社會需求及科技的發展酌情增減,各單元教學時間亦可視為實際需要酌情調整。比如,我們在國際貿易專業,設計了該專業結合的股票盈虧計算、匯率換算、貿易實務計算、報關流程窗體界面設計等作業案例;在物流管理專業,結合當前網購熱度與貨物的處理要求,要求學生設計物流處理的整個流程;在投資理財專業我們設計了基金管理、股票投資、銀行理財等綜合題目。通過這種與專業結合的實驗,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控件、ACTIVE X控件、數組控件、菜單設計、窗體設計等單元內容,從最初的簡單設計到后來的綜合應用,逐步加深知識深度,在專業背景的不同之下,強調達到“基本知識、基本要求、基本能力”的“三基”教學模式,完成教學要求,啟發學生后續學習創造力。創造力是一個具有創造傾向的人為解決問題或產生新事物,發展創造思考或將可關聯的要素加以聯合的能力。課堂創造力的系統模型如圖3所示。
該模型包括三部分:學生被傳遞的知識主體(領域)、控制知識的教師以及學生。學生的任務是學習知識,而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2.3 教學評價多元化
根據教學目標與我院考試大綱,同時結合計算機等級考試VB考試大綱的要求,采取多元化評測手段,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⑴ 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
⑵ 教學評價
① 教學應做客觀的評價,而評價內容應該兼顧認知、技能、情義等方向,評價方法應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如“觀察”、“口試”、“筆試”、“實際與文檔操作”等評價,教師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作業、演示、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相互配合使用。
② 教學評價在實施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時,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已有知識能力,以建立學生學習與興趣信心。
③ 教學評價的結果妥善運用,除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及輔導學生學習外,也作為學校改進課程的參考依據。
④ 沒有通過評定的學生,教師應該分析、診斷其原因,并適時實施輔助教學;對于天賦優等或者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應該運用增廣教學,使其潛能充分發揮。
3 具體實施
從2012級開始,VB程序設計成績評定包括以下方面。
⑴ 平時部分――從在線課程討論、課程提問、出勤等部分進行考核評定,主要側重課程的參與度,所占比例不超過總評成績的20%。
⑵ 課后學習評價部分――我們的教學學時從六年前的108學時減少到四年前的72學時, 2013級進一步縮減到54學時,其中理論18學時、上機36學時。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完成專業要求案例,通過在線論壇參與討論獲得積分,期末折合成總評成績的一部分,所占比例不少于總評成績的30%。
⑶ 期末考試評定――期末進行無紙化上機考試,閉卷120分鐘,結合“三基”要求對整個學期所學的內容進行綜合考評,得分按50%左右的比例計入期末總評成績。
4 結束語
混合式創意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四年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我院學生參加等級考試的通過率和優秀率也大幅度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目前還不夠完善,課程資源有待進一步完善,案例有待進一步研究,評價體系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席先杰.基于“混合學習”的靜態網頁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4(22):15-17
[2] 賀再紅.基于混合式學習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研究[D].湖南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2008.
[3] 史玉新,樊旭.基于建導方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0.7:29-32
關鍵詞: 高等數學 混合式教學 信息化環境
1.研究背景
高等數學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術的重要基礎課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和技術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廣泛深入經濟學、管理科學及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對高等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高等數學基本以課堂教學為主,限于學時的要求及內容的抽象性很難達到對學生數學思維全面培養的目的,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單一的授課方式,緩解課時少與內容多之間的矛盾,高等數學急需進行教學改革。目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正在崛起,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的新技術、新媒體、新思想、新理念給我們帶來的良好機遇,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優化傳統教學環境,改善學校教學效果,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應運而生。
2.研究與實踐
信息化環境下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規律,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先導,創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改革[1]:
2.1更新教學理念與模式
混合式教學實踐對課程內容的安排及學習活動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給指導教師的信息素養和調控能力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打破傳統封閉保守的教學模式,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學觀。運用混合式教學探索出有利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思想品德、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教學模式。
2.2加強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建立以教學能力強、學術研究深的教師牽頭、結構合理、相對穩定、教學效果好的課程教學團隊。堅持集體備課,共同探討、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探索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加強教學研討,增進教學經驗交流。為實現《高等數學》對專業知識的滲透與融合,滿足后繼專業課程對數學知識的需求,鼓勵與專業課程教師組建聯合教研室,創建跨學科的課程教學團隊。
2.3因材施教,構建整體優化模式
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采取分層次、分專業教學,對數學專業“重概念,重思想,重應用”,強調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嚴密性、系統性。例如,對于非數學專業的學生,以數學應用和應用數學為主要教學內容,強調實用性,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通過對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的系統整理和訓練,強化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逐步完善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
2.4改革授課方式方法。
從學情分析出發,緊扣課程大綱,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課時,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與手段,探索開展基于項目、基于問題、討論式、探究式、案例式、參與式等多法并舉的授課方法改革。
根據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效果。通過借助數表、圖形、動畫等將抽象的概念用具體、直觀的形式表達,用實例和示例加深對概念、方法的理解。開設數學實驗課,通過Mathematic和Matlab等軟件,讓學生動手實踐進行計算和畫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此外,依托現有的網絡工具,實現在線答疑,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2.5改革考核方式方法[4]。
根據高等數學的特點實現分階段考核方式,分別采取作業、測評、論文等考核形式,從知識掌握、應用能力、學習態度、道德修養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跟蹤指導學生,真正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2.6以教科研為載體,推進內涵發展。
通過對師生組織教科研理論學習和指導,探索教、研、培三位一體的教科研工作新模式,引領學生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而不斷增強信息化環境下《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效果。
3.研究與實踐的創新點
3.1與專業教研室成立聯合教研室[2],討論高等數學與專業的相關性,提升高等數學對專業的服務水平,強化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滿足專業課程對高等數學的知識要求。
3.2增設數學實驗選修課程[3],通過對數學軟件的學習,通過數值分析、矩陣計算等數據的可視化系統練習,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探索興趣。此外,對于數學軟件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在相關專業領域內的學習,如工程計算、信號檢測、金融分析等領域。
3.3采取過程化的考核模式[4],很好地對學生學習進行及時評價、監督、促進,改善學習風氣,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實現考核的積極意義。
4.結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整合了課堂與網絡的雙重優勢,將傳統教學環境和信息化環境相結合,實現兩者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結構,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結構,形成全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元明,王旭.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12):184-185.
[2]宋國亮,孔令彬,楊云峰.深化分層次教學改革,提高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質量[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3,1:36.
[3]戎娜.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5,S1:348-349.
[4]張宏濤,曹仰杰.過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66-67.